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2024-08-21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精选8篇)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1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强的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有些身体素质对跨栏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速度、速度耐力 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素质的提高。

一、速度训练

速度在跨栏跑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跨栏运动员就是与障碍打交道的短跑者。速度是跨栏跑的重要基础,平跑速度和在跑进中完成过栏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全程跑速度的基本因素。跨栏运动员速度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加强相应肌肉群力量,改善这些骨肉群柔韧性和弹性,熟练动作技能,提高神经过程灵敏性,缩短起跑反应时,加快动作频率等。

1、平跑速度的发展

跨栏运动员平跑速度的训练方法与短跑基本相同。根据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在练习近平跑时要强调运动员高重心、跑得有弹性、节奏好、动作放松、省力,在保证适宜步长的前提下加快频率。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如下:

(1)行进间30~60米,3~4次×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50米或4人×50米,3~4次×2~3次。

(3)带栏(1~3栏)或不带栏的下坡跑(斜角不超过5),30~60米×3~5次×2~3组。

(4)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2~3 组

(5)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 米)×2~3组。一次训练课的短跑量依训练阶级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一般跑量在200~250米到500~700米幅度。间隔时间应使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兴奋性没有明显下降为原则,适宜的时间为3~4分钟。

2、过栏动作速率的发展

(1)原地或短程助跑快速多级跳。如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跳、一步一跳、单腿跳、半蹲蛙跳等。

(2)跑的练习:高频率的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

(3)连续快速做摆动腿和起跨腿的模仿练习。

(4)扶肋木或墙壁做支撑高抬腿跑10~15秒,计抬腿次数。

(5)走或慢跑连续快速做摆动腿或起跨腿栏侧过栏练习。

(6)在伴侧或栏上一步过栏,栏间距离男3.8~4.2米,女3.2~3.8米,连续跨5~8个76.2厘米高的栏架。

(7)下坡跨栏跑,4~6栏×5~6次。

(8)缩短栏间距离,做高抬膝跨栏跑,步频要快,抬膝要高。做距栏练习时,要求快速起跨和加速两腿剪绞下栏动作,提高过栏速度。过栏时不是靠栏前加速跑的速度冲力过栏。在完成上述练习时,要加快动作速率,保持一定的动作幅度,注意动作放松协调。在发展动作速率的同时,应发展那些相关性较大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动作速度主要依靠极限或接近极限速度的练习来提高,为了使所采用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训练中应根据练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练习应简单易做,以使运动员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完成练习的速度上。练习的持续时间、重复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和练习的总量可根据运动员在练习时其练习速度是否有明显的下降制定。速率练习必须要在相应的准备活动之后,且运动员体力较充沛时做,以确保练习的质量和避免伤病。

3、跑跨结合能力的培养

平跑速度和过栏速度的结合,是跨栏跑的基础,它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跨栏跑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速度潜力,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而,在发展平跑速度和过栏动作速度的同时还要培养运动员跑跨结合的能力。

(1)降低栏架高度,不缩短栏间距离的跨栏跑。

(2)加长栏间距离,增加栏间跑步数,提高过栏和栏间跑速度。400米栏运动员可用双腿栏间跑4~6步过栏。

(3)递减栏距跨栏跑。第三栏后每个栏间依次递减栏距提高和保持栏间速度和节奏跨过6~8个栏架。

(4)不同栏间距离、不同栏架高度、变换栏间步数和步长的高速重复跨栏跑。

二、专项耐力训练

专项耐力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训练过程,其基础是不断提高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要培养专项耐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无氧能力(非乳酸能供能力和乳酸能供能能力)

(1)非乳酸能供能能力的发展

①反复跑:2×(80米+1~2分钟休息+100米+3分钟休息+120米)。强度90%,组间休息6分钟。

②90%以上强度的各种段落的反复计时跑,组间休息8~10分钟。

③短距离变速跑:(50米快+50米慢)×10~15次,或(100米快+50米慢+150米快+100米慢)×5次~10次。

(2)乳酸能供能能力的发展

①400米组合练习:(300米+休息30~60秒+100米);(200米+休息30~60秒+200米);(250米+休息30~60秒+150米)。2×3组,组间休息10~15分钟。

②不同距离的组合跑:(10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2组,组间休息15分钟。(500米+400米+300米)×2~3组,组间休息15分钟。

③同距离的间歇跑:(300米×3)×2~3组(要求一个比一个快)。(500米×3)×2~3组,组间休息15~20分钟。

2改善有氧能力

(1)越野跑:用4~5分钟1千米的速度(不要太快)跑30~40分钟(脉搏达到150~160次/分钟)。

(2)法特莱克:跑30~40秒+慢跑45~90秒;3~4组×4。

(3)用最大强度的60%~75%慢跑。

3专项耐力的训练

(1)反复跨栏跑:7~8栏,每次训练跨2~4次,间歇10~15分钟。

(2)超比赛段落的跨栏跑:10~12栏×2~3组,间歇10~15分钟。400米栏运动员可采用跑 超长距离(600米、500米)加后5个栏的练习1~2组,间歇15~20分钟。

(3)平跑与跨栏交替:100米平跑+200米跨栏跑(过5个栏);200米平跑+200米跨栏跑(过5个栏);200米平跑+300米跨栏跑(过8个栏)。

三、力量训练

1、最大力量的发展:

练习时所采用的重量一般为运动员体重的70%~120%,每组的重复次数从1~2次到6~10次不等。训练中常用的有下面几个杠铃练习:

(1)提拉至胸:重量为运动员体重的70%~80%,做2~3组×4~5次。

(2)抓举:运动员体重的70%~100%,4~5组×5~3次。

(3)深蹲:体重的80%~110%,3~5组×10×4次。

(4)半蹲:体重的90%~120%,4~5组×10~5次。

(5)负重体前屈:体重的60%~90%,3~4组×10~5次。

(6)负重走:体重的80%~90%,3~4组×5~15步。

(7)提踵:体重的90%~120%,4~5组×15~10次。最大力量的发展一般是安排在基础准备期和专项准备进行,一次训练课的最大力量训练 量不应过多,中间应穿插一些其它快速的速率练习。

2、速度性力量的发展:

速度性力量的发展一般采用相当于运动员体重40%~50%的负重练习,练习要求以一定的频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数量(一般5~15次)。主要采用以下 几个练习:

(1)快事抓举:3~4组×5~8次。

(2)快挺:3~4组×10~15次。

(3)弓箭步跳:4~5组×15~20次。

(4)深蹲跳或兰蹲跳:3~5组×5~10次。

(5)负重后蹬跑:4~5组×30~50米。

(6)负重高抬腿跑:4~5组×20~30次。

(7)负重足尖跳:3~5组×60~80次。

3、爆发力的发展:

(1)杠铃练习:抓举、挺举、高翻、提铃至胸、半蹲、深蹲。运动员体重的80%~120%,2 ~4组×3~5次。

(2)前后抛:4~7千克的铅球×10~30次,10~15千克的壶铃×10~15次,2~5千克的实 心球×10~30次。

(3)跳跃练习: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十级跨跳、高抬腿跳、一步一跳、蛙跳、跳栏架、跳台级等。

(4)负重练习:负5~10千克的沙衣或轻重量和杠铃做深蹲跳、收腹跳、跨步跳、跳台级等 练习。

4、力量耐力的发展:

(1)轻重量多次重复的练习:用运动员本人体重的50%,深蹲,4~6组×10~15次。弓箭步 跳,4~6组×40~60次。

(2)长距离的跳跃练习:跨步跳(100~200米),高抬腿跳(100~200米),单足跳(60~100 米),轻跳(200~300米)。

5、专项力量的发展:

跨栏运动员的负重和抗阻模仿动作练习是发展专项力量的主要手段,在完成这些练习时要 保持基本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动作周期时间,动作轨迹。练习时手臂和腿部要加橡此带或负沙袋。练习可在原地做,也可在跑中做。负重的大小和抗阻力的力量要根据练习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完成这类练习应保证动作的速度。

(1)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起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2)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摆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3)负0.5~1千克的沙袋在栏侧或栏上做过栏练习,3~5栏×10~15次。

四、柔韧性训练

1、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

(2)垫上或在草地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盘腿坐、跪撑、跨栏坐向侧向后倒体、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站立抬腿等。

2、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前绕腿(直腿)、后绕腿。

(2)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模仿跨栏动作的练习。

五、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一般采用体操、技巧、球类、游戏、跳绳、全能运动等。提高力量素质,提高肌肉收缩速度,训练肌肉放松能力,对培养灵敏性和协调性都有良好效果。

跨栏运动员各年龄阶段选材重点与要求

一、选材方法与步骤

选材是一个长期筛选的过程,与早期训练是紧密相联的,选材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步骤进行。

1、阶段划分及任务

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材重点、任务及要求是不相同的。《田径训练大纲》中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我国目前青少年训练体制,将选材工作分为初选阶段、重点选拔阶段和优选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任务是初步选拔适合跨栏跑的青少年。重点选拨阶段(14~17岁),是为进一步确定跨栏专项上有一定发展前途的运动员。优选阶段(18~19岁),任务是为选拔在跨栏专项上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

2、选材的四个步骤

(1)家系调查、个人健康状况及运动史的询问。

家系调查主要了解遗传优势、健康状况及有无遗传性疾病、患过何种疾病、是否受过运动性损伤。运动史主要了解运动员早期的训练情况、训练年限、训练是否存在少年训练成人化倾向。

(2)发育程度及发育期长短的鉴别。

这是选材的核心,应采用骨龄或第二性征来鉴别其发育程度;了解生物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只有掌握选材对象的发育‘情况,才能较准确地评价其潜在能力,才能在早期训练中根据发育水平制定训练计划。因此,发育程度鉴别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发育期长短的鉴别也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运动员潜在能力的评价。发育期长的少年,发育阶段的蓬勃长势带来的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更高,训练对他们潜在能力的诱发与促进作用更明显,成材率也更高。那些成材的优秀运动员,大多是在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因发育期长而推迟成熟者。选材过程中应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女子在11~12岁,男子在13~14岁)采用骨龄或身高方法跟踪观察四年左右,以判断发育期的长短。

(3)进行形态、机能等指标的测试,并结合发育程度进行评价。

对象入选时应按《田径训练大纲》选材要求进行初试,并按生物年龄查表评价其好与差,看其运动能力是否跟上了发育水平。

(4)观察身体素质增长速度,观测短跑或跨栏跑的潜力。

早期训练中,观察有关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根据初始身体素质和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进行比较,来预测跨栏跑的发展潜力。

二、各阶段选材重点与要求

各年龄阶段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特点,选材测试项目、评定标准以及考察重点也不同。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测试内容和评定标准也随之调整和变化。

1、初选阶段(12~13岁)

(1)测试项目及标准。跨栏运动员初选阶段的测试标准共17项:即身高、比体重、比下肢长、比大小腿长、比踝围、比肺活量、专项成绩、柔韧、10秒高抬腿、100米跑、400米跑、立定跳远、立定十级跳、铅球后抛、步频指数、攻栏意识、动作速度及跑的技术节奏。评选标准参见表30、31、32。

(2)要求。本阶段选材大部分在一般业体校或小学尚未开始专门训练的学生在进行。是为重点业体校或运动学校初选适合跨栏训练的儿童和少年。对初步选拔的运动员除调查家系情况及个人健康状态、运动史外,应进行发育程度鉴别及发育期长短的跟踪调查。凡基本符合选材要求,有较好的素质、跑的动作协调、放松、重心高,均可选入进行高一层次训练。

2、重点选拔阶段(14~17岁)

这一阶段选材大部分在重点业体校或运动学校,在已开始跨栏基础训练的队员中进行。此阶段主要是为体工队或运动学校重点班选拔在跨栏专项上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这一时期是发现运动潜力有关键时期,应鉴别发育长短,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并按发育程度评定各测试数据的优劣,观察基本技术接受能力、意志品质及心理素质。综合评价跨栏潜力,将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吸收到高层次训练。

3、优选阶段(18~19岁)

本阶段选材大多在体工队或运动学校重点班进行。挑选那些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才能及潜力的运动员。应以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评价专项成绩、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选拔达到或接近模式特征、自我控制及比赛能力较强、在跨栏专项上有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的青年选手作为国家优秀后备力量。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成绩动态和技术特征

一、成绩动态

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是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素质水平和专项能力的综合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专项成绩优劣和提高的幅度,直接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可训练性和发展潜力,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要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跟踪观察,并对其专项成绩进展速度与专项素质提高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比,起点低,但提高速度快,并处于继续提高阶段的运动员,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选手;而起点较高,但提高速度慢,甚至停滞不前的运动员,其发展潜力较小。

二、技术特征

1、良好的专项意识是跨栏运动员的技术前提。

它包括运动员栏间跑动的节奏感和过栏时的“栏感”。跨栏跑由于栏架的设置,就要求运动员能在栏间跑中,以适宜的步幅比例和步数,发挥出自己的速度潜力,以合理的技术动作跨越栏架。具有跨栏天赋的运动员,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攻栏意识和下栏意识;有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和接收能力;不怕栏;情绪稳定而又能随机应变。这种良好的专项意识是优秀跨栏运动员所必备的条件,在选材中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2、平跑与跨栏跑的时间差是反映跨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跨栏运动员优秀的跨栏技术必然是过栏时间短、跑跨和跨跑衔接紧密,全程重心起伏不大,从而使速度耗损率很低。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标准是:男子110米栏为2.0~1.8秒;400米栏为2.5~2.0秒;女子100米栏为1.2~1.0秒;400米栏为2.0~1.5秒。

3、跨栏跑前后半程的时间差是反映跨栏运动员专项耐力的重要指标。

直道栏应是后半程比前半程快,弯道栏则后半程比前半程慢。但是,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这个指标多用于400米栏的运动员。400米栏前后半程的时间差越小,说明运动员的专项耐越好,其发展潜力也就越大,表32是《田径训练大纲》中跨栏运动员选材时的专项成绩和技术要求。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主要指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跨栏项目由于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大,心血管难以供应足够氧气,肌肉是在缺氧条件下工作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非乳酸能和糖酵解的乳酸能供能。

根据这一特点,选材的机能要求是:

一、良好的体质

运动员良好的体质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基础。这些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的能力较高,且恢复快。所以,选材时除必要的体格检查外,还要参考与本项目相关较大的指标。如血红蛋白Hb值(女子12~15克,男子14~17克),比肺活量(肺活量/体重)女子(60~65,男子63~68)。

二、较强的心肺功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员进行大负荷训练的保证。评定心肺功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台阶试验。台阶指数愈高,表明心肺功能愈好。

三、肌肉无氧代谢能力强

跨栏项目运动员能量来源主要靠无氧代谢供给。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分为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无氧强度好的人,无氧耐力不一定好。无氧强度 主要取决于ATP的最大分解率和CP与糖酵解决的最大合成率。无氧耐力主要取决于肌肉贮备CP的数量和耐受乳酸的能力。由于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主要由遗传决定。因此选材时评定其无氧代谢能力十分重要。测定时可根据专项特点设计一种大强度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试验,测定负荷后血乳酸浓度。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浓度越低意味着CP含量越高。最大负荷后血乳酸浓度越高,持续运动时间越长,意味着肌肉耐酸能力越强。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素质特征

预测身体素质是选材最重要的内容。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制约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高水平的跨栏成绩取决于速度(栏间的跑动速度和过栏的动作速度)、速度力量、专项耐力和专项技术。这些因素多由遗传因素决定。

但是,在考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时,在考虑年龄因素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年限。最好是先测取系统训练前的原始指标,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再观察他们的素质发展与提高情况。素质起点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要选拨的天才运动员。

在身体素质特征方面,跨栏运动员与短跑运动员没有多大的差异。短跑选材的素质指标包括30米起跑、30米行进跑、脚踏频率(取坐姿5秒钟的脚踏次数)、100米跑、150米跑、300米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计时单足跳、铅球后抛、800米(女子)或1500米跑(男子)、体前屈共13项。跨栏运动员的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多了400米跑和10秒钟高抬腿跑。

前苏联科研人员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作了多年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根据一年半系统训练后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来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最高。跨栏运动员的素质选材也应借鉴。其素质增长速度的公式为: W=100×(V2-V1)%05×(V1V2)% W--差速度,V1--最初成绩,V2--一年半后的成绩。增长速度W越高,说明发展潜力越大。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心理特征

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赛规模、对手的水平、运动员所承担的任务对其心理的压力以及运动员心理的承受能力。具有良好 心理 素质的运动员往往渴望与强手竞争,在比赛中敢于拼搏,他们能在激烈的比赛竞争中出色地 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则对比赛,尤其是与强手同场比赛表现恐惧 心理。这些运动员往往由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发挥失常、技术变形等。因此,在优秀运动员 的选拨中,基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顺利参加重大比赛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其心理特性同 样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选材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主要方面:

一、心理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心理机能。优秀的跨栏运动员要有超群的思维功能。反应速度快、速度知觉(反映准确估计自己跑速、正确分配力量及灵活调节速度的心理素质)以及感知的敏捷性(提高动作频率的心理前提),是优秀跨栏运动员的重要心理特征。选材时,可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先估计以及快速抬腿次数等指标来评价。

二、个性心理特征

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它测试方法进行测定的。气质类型也有多种测试方法。神经类型也是心理选材的重要方面,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与其神经类型有密切关系,不同项目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宜的神经类型。跨栏运动员以灵活型和稳定型为好。

灵活型特点是:反应快、准确、活泼、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稳定型特点是:反应较灵活型慢、细心、踏实、肯于钻研、思维准确、具有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能力。教练员 可根据平时观察或用神经类型测定表评定。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形态特征

由于栏架的设置和栏间距离的固定(110米高栏,栏高1.067米、栏间距离9.14米;100米栏栏高84厘米、栏间距离8.5米;男子400米栏栏高91.4厘米、栏间距离35米;女子400米栏栏高76.2厘米、栏间距离35米),对跨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身材高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和用三步跑过固定的栏间距离,跑400米栏则可以减少栏间跑的步数。但直道栏运动员的身材也不宜太高,太高势必栏间三步跑得拘束,会降低过栏的灵巧性与协调性,影响全程跑的节奏。

有资料表明,跨栏运动员的适宜身高为男子185±3厘米;女子172厘米±3厘米。但应注意的是,不可忽视有跨栏非凡天才的大个子或矮个子运动员。第18~20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前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分别为1.858、1.884米和1.864米;第20~21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前6名平均身高为1.666米和1.70米。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运动员体重和身高的关系。我国青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在374~414之间,女子为358。国际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为350;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为407。

在身高条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体重越大,则克托莱指数就越高。这就是说在跨栏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那些身材较高,体形匀称的运动员。因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有利于获得较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有利于加快过栏的动作频率 和过栏速度。跨栏运动员要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除对运动员的身高条件有特定的要求外,还要求运动员有合理的下肢结构。也就是说跨栏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长的下肢,而且大腿、小腿及下肢与躯干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比值。

现代跨栏技术已由“跨栏”向“跑栏”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栏间跑和过栏中都要保持重心的平稳,尽量减少身体重心的过分起伏。科研人员在分析黑人跨栏运动员下肢形态结构时,发现他们下肢长A很高(地面到髂前上棘高度),且A点与H点(髂骨上缘与腋中线交点)十分接近,下肢长C(地面到臀纹高度)也较高,这种下肢结构,利于高抬大腿,加大动作幅度及送髂动作。

因此,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除考虑身高条件外,还应优先选取下肢结构较为合理的运动员。比下肢长和比大小腿长也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较长的下肢利于增大步幅,对跨栏十分重要。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省市运动队短跑运动员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总体均值为54.5±1.7%,优秀选手在56%以上。跨栏运动员此比值略高于短跑运动员。选材时可参考这一比值。大腿较短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并使摆动腿下压更快而省力。因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小腿较长者,脚掌对地面的扒地速度较快,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跨栏跑运动员如大腿较长,过栏时摆动慢,影响过栏速度。选材跨栏运动员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加足高)这一指标最好优于短跑运动员。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2

1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1.1 优先发展最大力量原则

当力量和速度同时得到发展时,速度力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运动员力量的提高比速度的提高相对容易些,所以发展力量是提高速度力量的有效途径。在训练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动力性练习手段,在超重量的负荷练习中穿插中等负荷的力量练习,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肌肉的横断面积和发展肌肉的协调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快速力量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 练习手段与篮球技术相结合原则

力量训练应与篮球技术、战术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应力求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的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如:如发展篮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各种跳跃练习与冲抢篮板球的起跳动作应一致。

1.3 制订合理训练计划原则

力量素质训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依据运动员的年龄和各种力量的发展水平,制定力量素质训练计划。明确每次课练什么,练的内容顺序如何安排,每组需要重复练习的次数,总共要求完成多少组数,组间间隔多长时间,以及每周练习几次力量等。

2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及应用举例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是指在全面发展力量素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与篮球专项技术特点相一致的力量素质的训练,练习的动作结构、方式要与篮球技术的结构相似。

2.1 手指、手腕、手臂肌群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中的投篮、传接球等动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手指、手腕、手臂肌群的力量,其力量水平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这些动作技术运用的效果。其练习方法主要有:指卧撑、连续做击张俯卧撑等练习。发展手指力量的主要方法有:握力器、握捏铅球等;手腕、手臂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双手握哑铃、直臂快速握腿杠铃等练习。结合篮球专项发展手指、手腕、手臂力量专项练习方法有:篮球传接球练习(50次×4组);躺下或坐着投篮练习(20次×4组)。

2.2 上肢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在上肢专项力量训练中应注意加强肩部力量的训练,拥有发达的肩部肌肉和结实的胸肌更利于运动员适应激烈的比赛。上肢力量训练主要是采用近侧支撑条件下的肌肉训练,其主要方法有:用杠铃做各种举重练习、平躺推举杠铃、站着斜推杠铃、用实心球做传球或投篮动作练习等。结合篮球运动发展上肢力量专项练习方法:实心球做传球练习(15次×3组);实心球做投篮练习(15次×3组)。

2.3 腰腹力量训练方法

人体在向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运动时,所有的力量都要经过腰腹来传递,人体在进行运动时总是要经过腰腹力量来控制、调节身体重心。在篮球比赛中,腰腹肌群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跑、跳、投、转、停等所有动作的质量。发展腰腹力量的主要练习方法有:仰卧举腿、俯卧挺身;利用杠铃负重转体、挺身等练习;用单双杠做悬垂举腿练习;双手持实心球经头上向后做投远练习。结合篮球运动发展腰腹力量专项练习方法:仰卧起坐传接篮球练习(15次×4组)。

2.4 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体能中最重要的就是弹跳力,而弹跳力是否出众主要取决于下肢力量的强弱。根据篮球运动员弹跳特点,下肢力量训练应以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为主、其次是股后肌群。(1)练习股四头肌的主要方法有:深蹲,大小腿夹角稍小于90度,大腿不能挨着小腿。深蹲是力量训练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半蹲的发展潜力,而半蹲和提踵却与弹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训练中应以半蹲为主,深蹲为辅,负重半蹲,大、小腿的夹角约为120度左右,下蹲过程放慢,到最低点后以最大极限力量的爆发式起立完成动作。注意躯干要正直,防止挺腰翘臀。(2)练习小腿三头肌的方法:负重提踵,在平时练习时将前脚掌垫起,以加大小腿三头肌的拉伸幅度,速度由慢到快。负重半蹲跳,在软地或地垫上练习,跳起要快,脚腕要蹦直,注意用于发挥快速力量或力量耐力。(3)练习股后肌群的动作有硬拉、直腿硬拉和抓举等,因为这些都涉及腰部肌肉,所以股后肌群力量和腰背部力量结合起来练习。结合篮球运动发展下肢力量专项练习方法:助跑摸篮板(15次×3组);双手抱篮球蛙跳(15次×3组);用球连续打篮板跳起接力(50次×3组)。

3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要求

3.1 各肌群力量均衡发展,避免局部负担过重

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时要注意大小肌群平衡发展。既要抓好四肢,腰腹部等大肌肉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对指、腕、踝关节的小肌肉肌群和薄弱肌肉群的训练。另外,在发展篮球专项力量素质时,应避免局部负担过重,应采用对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交替进行训练的方法,这样以使各部肌肉有张有弛。强调大小肌肉群的均衡发展,突出快速力量训练与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负荷和恢复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增加力量的目的。

3.2 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

在进行力量训练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严格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加强练习中的保护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训练强度的学生或运动员,应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遵守循环渐进原则。

3.3 重视训练后的整理活动

在力量素质训练后,要特别重视运动员的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如不及时使肌肉放松,肌肉将慢慢变得僵硬,最后失去了弹性,不利于其增长。训练中应使运动员养成自我放松的习惯和掌握必要的恢复手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到放松室进行按摩,这样可以使肌肉既有弹性又有力量。

4 结束语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素质,对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在猛烈对抗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有的篮球教师或教练员还不能深刻意识到球员的力量素质对于激烈篮球比赛的重要性,认为技战术训练和比赛完全可以代替力量训练,没必要专门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有的教师或教练员重视力量素质的训练,但在训练过程中照搬田径或举重项目的力量练习方法,割裂了力量训练与篮球项目之间的内在关联,造成力量训练的效果不能满足篮球竞赛所需要的节奏和用力方式。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高度重视专项力量练习,要摒弃和克服用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专项力量训练的错误认识的同时,坚持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和长期性,以及方法与手段的专项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刘笑舫.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及其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11):129-130.

[2]何也明.试述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2003,(9).

[3]万德光.现代力量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杜,2003.

[4]田宝山,何旭初,吕新建.发展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速度力量的调查[J].湖北体育科技,2003,4(22):516-518.

[5]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浅析篮球运动专项弹跳素质训练 篇3

摘要篮球专项弹跳素质是篮球素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篮球运动专项弹跳素质训练的原则及要求进行逻辑分析研究。从而在对篮球运动专项弹跳素质训练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以求更准确的把握其规律,为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提供借签和参考。通过研究表明弹跳素质作为一项综合素质,主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为力量素质、速度和协调性(灵巧性)。只要克服其因素,才能更好的发展专项弹跳力。在专项训练中要充分结合力量素质、和协调性(灵巧性)来做练习从而更好的发展专项弹跳素质。

关键词篮球弹跳素质训练方法

一、前言

随着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比赛也越来越激烈。竞赛表现为攻防节奏快、力量、速度及高空拼抢异常激烈,比赛更是表现为谁能控制更多的篮板球,谁就有更多的进攻机会,更多的主动权,以至获得最后比赛的胜利。篮板球的争抢不只是由运动员的身高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处决于运动员弹跳力。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身高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拥有很大优势。但在制高点的拼抢和抢断封盖中却明显与欧美国家球员有很大差异。这也体现了我国运动员弹跳爆发力水平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有不少专家和学者也进行了专门的测试和探讨。在对运动员弹跳素质的研究分析中,运动员的弹跳素质主要决定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天性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后天训练不重视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引起的。所以加强对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有着深刻战略意义。弹跳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协调性。发展专项弹跳素质主要由专项弹跳力训练为主。但对于篮球运动中起跳要求,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二、分析与讨论

(一)篮球弹跳素质的特点

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下肢力量上。尤其是爆发力和反应力量。篮球比赛中的跳跃动作的各种差异。表现出弹跳力在技术结构上的不同要求。在确定弹跳训练的内容选择训练方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篮球运动员起跳的特点。篮球运动弹跳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随意性和多样性。随意性:要求运动员能在各种情况下随时跳得高、跳得快、连续跳、滞空时间长空中动作变化多。这是由运动员达到不同目的所需要(抢篮板球、封盖、跳投、抢断等等)。多样性:起跳方式多,有行进间单跳、行进间双脚跳、原地双脚跳,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起跳方式。就这两方面特点构成了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的最终取向。篮球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训练要以专项弹跳力训练为基础,同时以力量素质练习、速度素质练习、协调性和灵巧性练习等的结合做训练。

(二)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的安排应以强度大、少次数、多组数的练习为主,每次之间的间歇时间要适当。2.篮球专项弹跳力素质训练中应着重安排发展下肢小肌群的力量素质练习,并注意提高运动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改善肌肉协调用力的次序。3.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中应尽量安排接近比赛实际情况的跳跃练习,以提高各自起跳技术;应多安排在对抗条件下的弹跳素质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在起跳前或在空中身体的对抗能力和适应条件变化的空中应变能力。4.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的安排中应注重运动员的起跳动作和起跳前的运球、接球等动作以及起跳后的投篮、抢篮板球、封盖和接、传球等动作衔接的训练。

(三)弹跳素质训练

根据篮球运动员起跳及起动时的动作特点,其主要靠运动员速度力量和反应力量作用。所以弹跳素质中力量训练的主要以速度力量(爆发力量)和反应力量作为训练对象同时结合协调性及灵巧性训练。

1.速度力量(爆发力)训练。爆发力的训练,训练强度的波动范围较大。当以一般辅助的训练手段发展局部肌群进行练习时,负荷重量可达运动员最大许可能力的70%~90%。爆发力练习中,完成单个练习的持续时间应以保证完成动作时不降低工作效率和频率为准。一般重复次数在2—3次到5—6次之间,重复3—6组。重复次数主要取决于负荷重量的大小,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一次爆发力练习通常在20分钟内。爆发力负荷通常采用渐增负荷法,保证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按计划稳定提高。所采用的负荷重量以运动员能够正确举起6次的重量为宜,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速度。当动作速度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时,再将负荷增加至只能完成6次的重量。这样,可使影响爆发力的力量和速度这兩个因素同步地、协调地增长,有效地提高爆发力。

2.反应力量的训练。反应力量训练方法是指通过动力性练习的速度性冲击负荷,刺激肌肉的本体感受器——肌梭,强化牵张反射效应,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缩力量,增强和发展爆发力量的练习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各种方式的大强度跳跃练习,也可以做负重练习。但一般负重重量为体重的5%~15%。行进连续障碍跳练习时,跳越障碍的高度要适宜,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以不停顿地连续跳过下一个障碍物为准,该类练习在练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确保动作的连贯性和爆发性,应注意组间间歇,疲惫时应停止练习。

3.发展篮球弹跳素质中协调性及灵巧性训练。在篮球专项弹跳素质中协调性及灵巧性是相当重要的。在比赛中协调性及灵巧性不单只局限在矮小队员。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高大队员对协调和灵巧性的训练也倍受专家们的关注。其协调性和灵巧性的训练不单是运用于技战术,其更大的用途是每个动作的协调连贯性。它有利的把力量与速度结合为我们所需要的极速弹跳。其另外一点是提高各关节的力量使关节间的协调性增强。避免在腾空后落地时关节韧带的放松所导致的踝关节扭伤、震伤,及下肢体的用力不均匀,与场上球员在空中发生对抗所产生的失调等。其主要训练方法:一分钟跳绳练习、变向跳跃、滑步跳抢球等。

(四)篮球专项弹跳素质训练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专项弹跳素质训练原则我们可以知道弹跳力是建立在力量、速度、协调性和灵巧性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从而分析得出弹跳力的练习过程中,只要对弹跳力做专项的练习和辅助性的做力量素质练习、速度素质练习、协调性练习,就可以很好的提高专项弹跳素质。

篮球专项弹跳力训练:专项弹跳力训练是专项弹跳素质训练的重点。它是专项技术与素质相结合的训练。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中进行专项素质练习。使其更好的结合起来,运用到比赛当中。根据篮球运动的多样性可以把其训练,分为单脚跳练习和双脚跳练习。弹跳力训练往往受球员的自身能力以及对自身发展潜力的认识等因素的限制。在进行训练是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接近比赛情况的多样化练习,它可以防止练习者厌倦与疲劳。专项弹跳力训练要安排在训练日程表的部分。与其他的大强度相似,通常将弹跳力训练安排在热身运动之后,而将其他训练内容安排在弹跳力训练之后。

(五)专项弹跳素质训练的要求

1.专项弹跳素质训练,必须抓好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的练习。2.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中要强调起跳时的爆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控制好身体平衡和落地的稳定性。3.专项弹跳素质训练要与专项技术训练结合进行,以提高运动员对起跳时机的判断能力,并使篮球专项技术动作与跳起的高度和远度相结合。4.在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中,应注意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防止局部负担过重。造成下肢各关节的损伤。5.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中要注意灵敏性和柔韧素质的发展,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转换能力和控制能力。

三、结论

(一)篮球运动弹跳力特点主要表现为随意性和多样性。

(二)篮球运动专项弹跳素质训练原则说明,专项素质训练要根据训练负荷强度;小肌群力量练习;对抗性的实战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

(三)弹跳素质训练主要有力量素质、协调性及灵巧性练习结合。

(四)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主要有摸篮圈、收腹跳、前后障碍跳、两侧障碍跳、跳深、侧跳深、横跳箱、跳深接球投。

(五)专项弹跳素质训练中必须注重力量、速度、协调性的练习;练习中关键是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负荷的变化选择要合理安排;还要注意灵敏性和柔韧同步发展。

四、建议

(一)专项弹跳力训练的重点在神经肌肉的协调,机体的疲劳将影响训练效果,特别是对于那些运动水平低的球员。因此,应该在精力充沛时进行大强度的弹跳力训练,这将大大减少伤病的发生。在球员感到疲劳时,停止弹跳力训练。

(二)进行弹跳力训练时保持适当的强度要注意训练目的和技术要领。在特定练习中的刺激程度决定了训练强度。初练者在进行高难度弹跳力训练前要熟练掌握技术。训练强度将根据练习者的身体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由易到难逐级进行弹跳训练。

(三)适当地调整训练次数、训练组数和训练量。在任何一次弹跳力训练时,注意不要进行超过6项的高刺激练习。球员在两次训练之间有2~3天(至少48小时)的休息。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4

一、概念的界定

1.专项速度

对专项速度最先提出是国外的奥佐林(1971),他认为可以将速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速度;另一种是专项速度。我国最先提出把速度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的是田麦久博士,但没有对其进行定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专项速度是田径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力量是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素质,最终是为了提高专项速度。有关专项速度的定义问题在教练员和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们之间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因此,本研究拟从训练学角度,根据速度在运动项目中表现的个性和共性对专项速度进行了定义。

一般速度定义:在单位时间内人们进行体育项目时所具备的速度。

专项速度定义:是运动员完成特定体育项目时的竞技运动速度。包括人体快速完成专项动作的速度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专项速度,以及快速专项位移的有序状态整合的速度。

2.专项力量

对专项力量的解释,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专项力量指参与完成专项运动的肌群力量”。此类观点只注意了专项力量的一般特性,忽视了专项力量最关键的特性——项目特性。

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专项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完成专项技术动作时使肌肉力量达到高度水平的能力。不同项目对力量的要求不同,按力量的表现形式可将专项力量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3.专项技术

按照人体运动原理,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充分发挥人体潜在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专项动作的方法,是一种完成技术动作的理想模式。各运动项目均由一系列技术组成,一套完整的专项技术是由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构成,并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种周期性的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以自己力所能量的能力、用最短的时间来跑完全程;短跑在田径比赛的所有项目当中是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是属于极限制度运动。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短跑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及专项技术的辨证关系

专项力量必须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只有通过专项技术,才能发挥专项力量的作用,才能使力量转化为专项速度。专项速度与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它是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直接因素。

运动实践证明,田径运动是比速度而不是比力量。力量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速度是决定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在短跑运动中,专项速度的快慢是短跑的核心,专项力量是专项速度的基础,专项技术则是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桥梁。

1.短跑专项反应速度与起动力量的分析

起动力量指肌肉在50毫秒内达到最大力量的能力。短跑起跑的专项反应速度是由反应时和运动时组成。当运动员听到起跑信号后,到开始做动作之间,有一短暂的反应潜伏期(反应时),然后两腿同时开始用力蹬离起跑器,起跑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两腿用力的绝对值,还取决于作用力的作用时间。起跑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后蹬动作,此时髋关节动作幅度最大(约70°),支撑腿强有力的瞪伸动作主要由臀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来实现。所以提高这些肌群的力量就能缩短短跑起跑的专项反应速度。

2.短跑专项动作速度与反应力量和爆发力量的分析

短跑的专项动作速度是由运动员的单步动作速度所决定,就一腿的动作而言,在一个周期中经历了支撑和摆动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又被离地、着地、最大缓冲三个瞬间分为折叠前摆、下压准备着地、着地缓冲和后蹬四个阶段。臀大肌强有力的收缩能迅速展髋,使支撑腿以着地点为圆心做顺时针旋转,从而推动人体重心快速前移;股四头肌是伸膝的主要原动肌,着地前处于收缩状态,着地后转而以退让工作形式进行缓冲;股二头肌在着地前由于小腿前伸而被动拉长,着地后立即开始收缩,配合臀大肌完成展髋动作;胫骨前肌和腓肠肌、比目鱼肌是一组对抗肌,胫骨前肌是足关节背屈肌,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则是足关节的趾屈肌。在着地、缓冲及后瞪时它们交替做向心收缩及离心收缩。一个单步动作技术就是由上述肌肉快速的离心和向心收缩完成的,而这些肌肉快速收缩的力量主要是由肌肉的反应力量和爆发力所决定的。反应力量指在速度性负荷作用下,快速牵拉肌群,引起强烈牵张反射所产生的超大肌肉力量。关于爆发力的解释目前尚不统一,在运动训练学中爆发力是指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高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因此,对肌肉进行爆发力和反应力量的训练,就能提高运动员肌肉的收缩速度,缩短一个单步的动作时间,从而提高短跑专项动作速度。

3.短跑专项位移速度与快速力量耐力的分析

“位移速度”是指在周期性运动中,在单位时间里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其中包括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最大速度等。位移速度是由各个单个动作速度(如途中跑中的后蹬速度,前摆腿动作速度,摆臂速度等)组成,力量耐力指肌肉在静力或动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肌肉紧张用力而不降低工作效果的能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由最大力量耐力(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和快速力量耐力(重复发挥快速力量的能力)组成,主要表现在田径、游泳等快速力量运动项目中。

短跑专项位移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单个动作速度的重复能力,单个动作速度是由肌肉的反应力量和爆发力决定,而单个动作重复的能力则是由肌肉快速力量耐力所决定,在短跑项目中,把快速力量作为训练的核心,提高起动力量、反应力量和爆发力量就能使短跑成绩得到提高。

4.短跑专项力量和专项技术的分析

在体育运动中,体能(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是运动成绩客观存在的基础,是潜在的运动成绩。它是以技术过程中物质代谢时产生的能量为基础,与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技术和体能均存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两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技术是体能的运动形式,而体能则是技术的运动内容,各自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因此,技术训练必须建立在体能的基础上,而体能训练又必须以具体的技术形式才能发挥和表现。由此可见,力量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力量是技术(下转294页)

(上接293页)的基础,技术是力量的核心。没有力量内容的技术是无源之水,没有技术内容的单纯力量训练是无本之木,任何企图通过单纯提高力量水平提高运动成绩的行为都是不合乎科学的,它最终会导致:技术没有力量作保证而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力量没有技术作导向而“力大无用”。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专项动作技术的效果,并以此来提高运动成绩。技术作为衡量力量的标准,它既是检验手段,又是努力方向。在训练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

三、结论

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及专项技术是决定成绩优劣的标志。其中专项速度的快慢是短跑的核心,专项力量是专项速度的基础,专项技术则是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的桥梁。

反应速度属于快速力量中的起动力量的范畴;短跑动作速度主要取决于快速力量中的反应力量和爆发力的大小;短跑位移速度快慢则由快速力量耐力决定。

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建立在短跑专项技术的基础上,专项技术决定专项力量的方向。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是通过专项速度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田径运动理论创新探索.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3.

[2] 运动生理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 袁运平. 中、美两国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

[5]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讨.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6] 廖冠群.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特征的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20001(2).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5

短道速滑项目的比赛采用淘汰制,所以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想最终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在短时间内经过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的重重考验才会取得最优胜的比赛成绩,而且短道速滑项目也是一项对运动员自身力量、技术、协调能力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这就要求运动员自身具备一定的下肢专项力量,而因为短道速滑的特殊运动形式,使得一些青年运动员的下肢大肌群过于发达而本来就缺少训练的小肌群在其相比之下就更加薄弱,导致运动员因大小肌群的比例不协调,使运动员在滑跑时很难达到最佳的运动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下肢小肌群专项力量训练对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技术以及运动成绩影响。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地区青年(16-19周岁)男子短道速滑一级运动员共20名,分为A、B两组,每组10人。测试组在人数、运动等级、训练时数(均冰期8月至次年12月,以小肌群训练次数为单位,训练次数70±2次,每次训练时间30min±5min)、场地器材、单次训练时间等方面保持一致,以双盲的实验测试手段,实验组运动员在教练员制定的下肢大肌群训练计划中减少大肌群训练内容(30min±5min)并且进行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计划(30min±5min)的干预,小肌群的训练计划均由笔者统一制定。对照组则采用教练员原始计划,在两组实验前测和后测的实验设计中,提取两组对技术掌握情况、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等方面的数据比较分析。

2.实验数据收集。采用一台索尼JVC9800摄像机,对运动员所测500m、10圈、20圈的滑行过程进行视频信息采集,便于实验后运动员步幅统计及其他信息的收集。

3.测试步骤。受试者在测试前,为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完成准备活动部分的心律要求达到160b/min以上方可进行下阶段测试。测试项目500m、10圈定速滑行、20圈定速滑行、均采用两侧单人追逐滑行方式完成。保证数据对比的可靠性,前测与后测的运动员分组不变,教练员可在测试途中进行指导,使被试运动员发挥最高竞技水平。

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 11.0统计包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方法,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试运动员500m测试结果比较

通过对被试运动员500m测试结果数据的T检验分析表明;两组被试运动员通过70±2次的专项训练实施后在500m的成绩对照本组训练前,都有着显著性的增长(P=0.04845P﹤0.05,P=0.00498 P﹤0.05)。由此可见在不实施专项小肌群训练干预的条件下,通过一般性专项肌群训练对500m成绩提高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被试组相互后测对比T检验可发现,参与专项下肢小肌群干预的实验组500m成绩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933 P﹤0.05)(二)被试者10圈滑行弯道单步比较。

通过对被试运动员10圈追逐统计数据结果的T检验分析表明;两组被试运动员通过70±2次的专项训练实施后在一定滑速范围内的条件下,运动员保持技术动作的能力对照本组训练前,都有着显著性的增长(P=0.02967 P﹤0.05,P=0.000267 P﹤0.05)。由此可见在不实施专项小肌群训练干预的条件下,通过一般性专项肌群训练对抗速度耐力,对运动员保持技术动作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被试组相互后测对比T检验可发现,参与专项下肢小肌群干预的实验组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112 P﹤0.05)。

(三)被试者20圈滑行弯道单步比较

通过对被试运动员20圈追逐统计数据结果的T检验分析表明;两组被试运动员通过70±2次的专项训练实施后在一定滑速范围内的条件下,运动员保持技术动作的能力对照本组训练前,都有着显著性的增长(P=0.04845 P﹤0.05,P=0.00396 P﹤0.05)。由此可见在不实施专项小肌群训练干预的条件下,通过一般性专项肌群训练对抗速度耐力,对运动员保持技术动作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被试组相互后测对比T检验可发现,参与专项下肢小肌群干预的`实验组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67 P﹤0.05)

三、小结

系统、整体的研究青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专项下肢小肌群训练为短道速度滑冰青年运动员的专项下肢小肌群的科学化训练打下基础。笔者通过统计被试运动员测试短距离项目、速度耐力项目、长距离项目后的数据发现系统的专项下肢小肌群训练:

1.对于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的保持以及速度、力量、技术相互配合能力的帮助是非常显著的。

2.对于速度耐力项目,运动员在肌力疲劳后保持速度的能力以及控制蹬冰质量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 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与示范等2项课题申报指南

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一、指南说明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是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水专项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在“十一五”“控源减排”的基础上,“十二五”将重点突破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确保重点流域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根据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质改善重点工程所急需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的科技支撑需求,“十二五”水专项将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水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监测”等5个方面开展关键设备研发,培育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大幅度提升我国环保产业整装成套技术的研发能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本次公开择优课题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机制研究与示范”两项课题。

针对有色金属采选和黄姜加工行业造成的重金属和氨氮等敏感性污染,开展清洁生产与废水综合治理技术、非点源污染防 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及设备产业化研究,形成水源区钒、钼等典型矿种清洁生产、废水减量和处理回用、尾矿等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治理修复的整装成套关键技术集成并示范;开展黄姜皂素加工清洁生产与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整装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其它调水工程或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指导;针对水源区水质保护要求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迫切之间的尖锐矛盾,结合正在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及即将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实现水源区水质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目标;建立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提出水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框架;选择示范区,构建基于水质安全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以指导水源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通过开展生态补偿和对口帮扶机制及其技术体系研究,及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政策法规的研究,形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技术支撑体系,为永保“一库清水”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二、指南内容

(一)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入库干流及库区水质安全保障为目标,课题针对丹江口库区重要污染源,如重金属、黄姜等,开展水源区典型污染源点源污染消减与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及河道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并选择典型流域进行全过程控制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建立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最终在完成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负荷分配和重金属矿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基础上,将水源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在整个水源区推广应用,从而确保丹江口库区水源区饮用水和调水安全。

2、研究内容

(1)水源区典型重金属工业点源污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源区重金属矿采选冶炼企业数量众多,造成河流重金属污染,并使得部分河流或支流时有重金属浓度超标现象。为控制水源区重金属污染,课题选择水源区特色重金属矿种的采选冶炼工业点源密集分布流域,开展重金属污染工业点源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并选择典型河流沿线有代表性企业进行技术成果应用示范,通过建立3-4个典型矿种、典型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水质与饮用水源地衔接。

(2)水源区典型重金属污染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水源区流域内有色金属采选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配套环境保护管理及科技支撑能力弱的现状,在查明流域典型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负荷、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开展尾矿(尾渣)库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矿区非点源污染削减关键技术研究及已造成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综合治理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适合库区重金属矿山开发区域重金属污染控制与污染风险防范的整装成套技术,得到入河前非点源重金属污染修复与阻隔等技术;选择典型重污染河段或小流域,开展非点源污染源头控制与已污染河道治理修复技术工程示范,实现示范河段或小流域综合整治后生态环境质量、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指标显著好转,示范区水质功能达标。

(3)黄姜皂素加工清洁生产整装成套与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十一五”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皂素提取加工行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包括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清洁生产和经济有效的末端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高标准达标排放的成套集成关键技术;提出200t/a以上皂素提取的生产工艺及资源配置模式。根据“十一五”黄姜皂素加工污染治理项目或课题验收情况,选择技术基础好、示范条件佳的企业进行工程示范,实现COD和氨氮大幅度削减,排放水质达标,受纳水体达到功能区要求。

(4)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研究

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订本)》中安排的治污项目和资金,结合国家其它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研究成果,科学的制定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方案一套,从而为丹江口水库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安全提供保障,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3、主要考核指标

(1)针对水源区典型矿种在选矿过程中有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出。重点突破绿色选矿药剂、选矿废水高效水处理剂、选矿废水全回用等关键技术,并建立1-2项示范工程。要求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2000吨/天,选矿废水处理回用率90%以上,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2)针对水源区典型矿种冶炼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重点从清洁生产角度,从源头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量,在此基础上,研发末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要求形成1-2项典型矿种清洁生产工艺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成套关键技术,并建立1-2项示范工程。实现1-2个水源区典型矿种采用课题研究技术成果治理后,重金属污染排放较现有水平削减80%以上,排水水质稳定达标。

(3)选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入库支流,通过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在整个流域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实现入河重金属污染负荷削减70%以上,入库水、沉积物与示范支流重金属含量达到功能区要求,为整个水源区重金属点源污染控制提供产业化模式和技术支撑。

(4)形成水源区典型矿种采矿过程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并建立1处示范工程,要求典型矿种岩土侵蚀重金属污染控 制示范场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植被覆盖率不小于85%,示范工程建成后,水土流失量削减80%以上。

(5)建成有色金属采选行业污染典型河流综合整治示范区1个,示范河段长度不小于5km,研发适合当地特点的尾矿(尾渣)库重金属固定化、重金属面源污染阻隔、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矿区非点源污染削减和重金属污染河道的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并在示范河段综合应用。要求示范河段水质重金属等水质指标到达地表水II类以上要求。

(6)形成黄姜加工清洁生产整装成套技术1项,形成黄姜加工废水高标准达标处理技术与整装成套装备1项,建立皂素产量不小于200t/a的清洁生产及末端废水集成技术示范工程1个,获得黄姜皂素清洁化生产工艺,生产周期显著缩短,污染物负荷减少80%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皂素提取率相当,纤维和淀粉分离后便于后续的资源综合利用;获得黄姜加工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主控指标CODcr≤100mg/L,NH4+-N≤5mg/L,TN≤15mg/L,SS<70,pH值6~9,色度<40;全过程考虑的条件下,每吨废水综合处理运行成本<5元,吨皂素废水处理运行成本<3000元。编制黄姜皂素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和指标体系1项,编制黄姜皂素加工废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指南1份、制定水源区黄姜加工高标准排放地方标准1项。

(7)建立水源区重金属污染来源和负荷强度数据库,在流域尺度上确认重金属在环境界面间的迁移转化和通量水平,形成 基于断面通量观测的污染源解析方法1套,进行预测分析并得到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态势报告1份,建立污染态势分析模型1个,分析软件1个。

(8)估算水源区重金属污染的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结合实际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负荷情况,制定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污染负荷分配方案1套。

(9)研究并制定水源区水库典型重金属水环境基准,至少包括钒、钼、汞等敏感性重金属污染物的水源水质基准3个以上,制定水源区钼矿排放标准1项,水源区重金属尾矿库高标准建设规范1项。制定适合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典型矿种的生产加工污染控制标准、最佳可行技术(BAT)和污染控制工程规范一套。

(10)构建水源区矿产结构调整方案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建立重金属矿产结构调整优化模型,以库区水质长效安全为首要目标,制定水源区重金属矿产结构优化调整布局方案,制定水源区典型矿种的准入条件。

(11)上述研究基础上,形成丹江口库区重金属水污染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并纳入水库管理系统进行试运行;完成相关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政策、标准和规范的报批稿。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总经费预算112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预算4480万元,企业和政府配套经费不少于6720万元。

6、其他要求

申报单位应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充分沟通,取得认可。申报单位应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污染、及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技术研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丹江口水源区已经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二)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研究目标

在收集水源区空间和属性数据基础上,建立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建立水源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水环境容量角度,系统集成水源区构建中线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针对水源区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及水源区建立和完善“双赢”长效保障机制的难点问题,以湖北十堰市为示范区,通过开展水质安全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构建水源区基于水质安全的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优化生态补偿及对口帮扶机制的建议方案及测算技术方法;研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建议,建立中线水源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市县标准,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南,为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研究内容(1)数字流域平台建设与分区分类管理框架研究 构建水源区自然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子信息库;开发水源区水质信息实时传输模块、水质评价和预测模块,构建中线水源区水质信息系统。应用3S、数据库、软件工程技术等手段,研究建立从空间和属性数据获取、处理、模拟和可视化为一体的集成系统,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调用和模块化管理。以水源区各子流域边界套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分析计算各单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从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水环境容量角度,提出水源区水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框架,并建立各控制单元污染物总量核算、分配和削减技术体系。为水源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补偿和对口帮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2)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通过测算确保水质安全的环境容量、排污总量,以反演各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及其各行业领域分量。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和系统,研究建立基于水质安全的水-生态-经济社会耦合模型,建立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选取十堰市开展典型区域的研究与示范,探讨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提出区域发展建议和相关政策措施。综合评估两个规划的实施效果,并提出调整建议。

(3)生态补偿及对口帮扶机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环境保护目标的高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研究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和总体技术方案,界定生态补偿内容和范围;开展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期生态补偿测试标准、测算方法体系以及补偿方案优化及其实现途径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多渠道筹集及运作补偿资金、智力援助、技术援助等多种形式补偿的对口帮扶机制研究;提出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的技术和政策建议。

(4)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研究 通过对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分析,研究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建议,建立中线水源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市县标准,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南,为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提供政策法规和标准技术支持。

3、主要考核指标

(1)中线水源区数字流域平台并进行示范运行;(2)水源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分区图,提出水环境空间分区分类管理框架的建议稿;

(3)基于水质安全的水-生态-经济社会耦合模型,并进行示范应用;

(4)完成湖北十堰市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和执行方案报告,其中重要建议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采纳;(5)生态补偿额度测算技术体系和对口帮扶方案及运行机制执行方案,其中重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

(6)发布水源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南;

(7)完成水源区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5项以上,相关技术规范及指南5项以上的报批稿;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1月-2015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总经费预算95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预算950万元。

6、其他要求

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研究 篇7

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是一项技战术复杂的竞技项目。在网球项目高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今天, 运动员只有具备非常好的体能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与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也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障。因此,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一样, 是网球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者在考察了部分普通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式之后, 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网球专业训练、网球专业体能训练和网球专业专项素质训练的一些实践经验, 来分析和探讨网球运动员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 以达到增强专项体能训练, 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2、体能训练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

在网球训练中, 体能训练是是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战术, 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的基础。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比赛当中难免会遇到苦战,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耐力, 所以在体能训练中耐力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例如2010年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男单首轮比赛中出现戏剧性一幕:美国选手伊斯纳和法国选手马胡特的第一轮比赛, 共花了3天、耗时11小时5分钟!成就历史上最长网球赛时纪录。最终美国人笑到最后, 以70比68的比分进入第二轮。这场轰动性的伟大比赛也吸引了全世界网球迷的眼球, 比赛共耗时665分钟, 两名球员的技术统计均创造了历史之最。当决胜盘比分已经战至59-59, 两人都已体力透支, 最后连裁判都疲惫地宣布:由于夜色过暗而中止比赛隔日再战。在苦战了三天后, 最终美国人以70比68的比分晋级第二轮。这场无以伦比的比赛也被载入网坛史册。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非常良好的耐力, 这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在体能训练中力量也是很重要的, 在比赛当中力量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 不论是发球, 击球, 还是高压, 都必须具备很好的力量。发球是比赛中重要的环节, 而力量对于发球很重要, 在熟练掌握发球的技术后, 仅仅靠发球练习是难以有效的提高速度, 世界著名的网球选手罗迪克发球的速度高达155英里每小时, 想达到这个速度光靠技术是无法达到的, 所以好的力量对击球和发球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除了力量和耐力而外, 速度的素质尤其重要。不管在训练还是比赛中, 速度是必不可少的。网球运动中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 起动速度和各种距离的跑动速度, 现在世界优秀运动员中都具备快速的奔跑, 西班牙选手纳达尔在比赛中的奔跑速度给所有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对手望而兴叹。除了跑动速度, 反应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比赛中要求判断快, 移动快, 动作快, 只有如此才能在快速而又复杂的比赛中获胜。

3、体能训练的要求

体能训练是整个网球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在体能训练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应融为一体。第二, 体能训练中的各项内容的安排应合理。为了更好地制定体能训练的内容, 我们应该对项目特点、运动员特点和场地设备有充分的了解。

3.1、结合项目特点

体能训练也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需考虑到网球项目特点, 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对各肌肉群参与工作性质和比例也应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 才能有宏观的控制, 并且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依据。例如, 从网球比赛来看, 网球项目是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的供能方式, 那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 就应该多进行类似的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这方面的能力。

3.2、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在对高水平运动员施训时, 其中主要一个原则是因人施教。除了要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 还要针对他的特点进行训练。做到发挥其优点, 弥补其缺点。

3.3、充分考虑到训练条件

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前, 必须对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恢复条件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因为它们都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国国家网球队在深圳观澜冬训, 那里有很好的力量训练房, 几乎可以选用器材练习到每一块肌肉, 条件在国内是一流的。如果回到各个省队, 条件就没有那么好。这就需要教练动脑子, 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体能训练。

4、体能训练的方法

4.1、耐力训练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网球比赛中, 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快速的步法移动和精确有力的击球, 发挥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取得比赛胜利, 耐力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网球运动所需要的耐力是一种强度经常处于变化中并与速度紧密结合的专门耐力素质。因此, 耐力训练时结合网球技术采用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练习方法十分重要。训练方法如下:

变速跑:加速跑和慢跑 (或者走) 交替进行。加速跑30m, 慢跑70m, 共跑5组;加速跑50m, 慢跑50m, 共跑5组;加速跑100m, 慢跑50m, 共跑5组等组合;长跑:长跑练习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进行。1000m跑;1500m跑;3000m跑等;其它球类比赛:包括足球、篮球等跑动较多、对抗较激烈的球类项目;组合练习: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可进行冲刺跑30m, 侧步交叉跑30m, 高抬腿跑30m;跳起摸高10次, 变向跑30m, 蛙跳15m。将这些练习组合在一起进行30分钟的练习;多球训练:在练习过程中, 可安排几种学过的技术在网球场上进行训练。要尽量安排跑动范围较大的多球训练。每组练习时间可根据练习难度而定, 时间在累计1小时以上。

4.2、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 是网球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之一。网球技术多为爆发性力量动作, 在网球实战中发球、抽球、高压球、截击球等都需要良好的力量素质。

4.2.1、击球力量的训练

击球力量来源于腿部, 经髋腰及肩传到臂, 最后到达手、球拍。不管是正手、反手的抽球, 还是截击以及挑高球、凌空抽球, 都要求全身协调用力。训练方法如下:

手持杠铃片做正反手抽球练习:体会蹬地、转髋、转肩的发力;跪姿投掷练习:两膝转肩稍宽跪立, 单手持杠铃片, 上体向一侧后转, 利用后转的反弹力将其掷出;立姿转体练习:两脚较肩稍宽分开站立, 双臂伸直持杠铃片保持胸前位置, 上体最大限度地向两侧轮流转动, 双膝微屈;转体传球练习:两人距lm背向站立, 一人持篮球转体时将球向来球方向传向另一个人, 接球人再从另一个方向转体传出, 另一个人向来球方向转出, 如此反复。练习的次数一般为10~15次, 组数为2~3组。

4.2.2、发球力量的训练

在熟练掌握击球和发球技术后, 仅仅靠击球和发球练习是难以有效的提高击球的速度的。应该从田径里类似的投掷训练借鉴训练方法。由于发球时球由接近零速度击出, 身体成静止反弓状态的爆发用力, 使反弓的弹力加强是训练的目的。

立姿向前掷网球:双脚分前后站立, 侧身, 先将球引头后部, 接着将球经肩上向前方掷出, 球出手瞬间以前臂旋内结束, 球掷得越远越好;掷实心球练习:两脚平行站立, 双手持球于头后部, 身体成弓, 像足球的掷界外球一样将球掷出;

腹肌力量练习:仰卧, 通过收腹双手双脚同时上举, 然后再慢放;单数将左手摸右脚, 双数右手摸左脚;向后投掷练习两脚与肩同宽站立, 两手合持实心球, 手接近地面, 接着双膝伸直上体抬起, 顺势将球向后方掷出。

4.3、速度训练

网球运动中, 运动员需要快速判断来球, 跑动、击球, 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击球效果的重要因素。反应速度、启动速度、移动速度、挥拍速度、击球动作间的连接速度等是网球运动中所必须的速度, 也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应具备的条件, 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训练方法如下:

侧跳步, 40秒为一组, 每次可做5组;交叉步, 40秒为一组, 每次可做5组;侧跨步, 20秒为一组 (20秒做完) , 每次可做1~3组;1分钟内看手势做变换发球、低线接正手球、低线接反手球的姿势练习和跑位, 每次可做3~5组;负重或不负重的快速摆臂练习, 30秒为一组, 每次可做8~10组;用一种方法还击不同落点球;快速变换方向的跑和滑步;各种姿势的突然性起跑;一对一紧逼与摆脱游戏, 篮、足小场的比赛。这些练习要求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转换较快, 采用这些练习后, 可以提高其反应能力, 发展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

4.4、协调性训练

网球运动是一项全身协调的运动, 运动员需要及早预判球的落点, 并通过快速反应和移动, 协调、准确地采用合理的方式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完成各种击球动作。协调性素质是力量、反应能力、速度等素质的综合反应。因此, 协调性训练是网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身体素质训练之一。下面介绍几种协调性素质训练的方法:

移动位置后回位练习:体会在场中移动的步法与回位;抽球的结合技术练习:对于落点不一的球, 快速移动后击打标志点的球;协调性的网球步法练习。当然, 协调性的练习还有许多种, 例如各种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 这对发展协调性都有帮助。协调性训练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柔韧素质和灵敏性的练习。因为网球运动是上下肢同时运动的一个项目, 完成各种击球动作需要全身的协调配合, 配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击球动作及质量。

4.5、柔韧性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如果运动员柔韧性差, 动作就显得僵硬不协调, 甚至难以完成由一定难度的动作, 良好的柔韧性还能减少运动中的损伤, 因此, 柔韧素质在网球运动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网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培养, 除了自身条件外, 可安排各种器械、以及各种增长韧带的伸张练习, 重点放在肩关节、髋关节及腰腹部。常用的训练方法:肩绕环、反拉肩、侧拉肩, 双手互握振臂、体前屈、体后屈、弓步压腿、侧压腿、腰绕环、腰部屈伸, 行进间正、侧、后踢腿, 各种花样跳绳等。

由于每个选手的身体条件不同, 应根据自身情况对训练作出相应调整, 对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训练。网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应全面, 循序渐进, 反复合理运用上述有效的训练方法, 可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为成为一名高水平网球选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论

体能训练是网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贯彻在训练周期的始终。建议针对网球运动专项的特点并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能训练, 使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最终达到增强体能, 在比赛中创造好成绩的目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 综合比较分析法对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一名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技战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做保证。建议网球运动员针对网球项目的特点, 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来加强体能训练, 争取在比赛中创造好的成绩。

关键词:网球,专项,体能训练,专项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米格尔·格雷斯波等著, 王正夫译.ITF高级教练员手册[M].国际网球联合会, 中国网球协会审定, 2003.

[2]周建梅.我国奥运备战女子网球选手体能训练的经验及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3.

[3]张伟译.ITF教练员手册[M].国际网球联合会, 中国网球协会审定, 2003.

[4]冈达斯·蒂尔曼尼斯著.ITF青少年网球集体教学手册[M].国际网球联合会, 中国网球协会审定, 2003.

[5]王兴通.论网球运动与体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3.

[6]王希升、刘占捷.网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7]江明非.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手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1) .

水体运动专项训练 篇8

技战术风格日益融合,对抗日益激烈,水平日益接近,对运动员的专项职能和心理能力要求更高,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要求更高,技战术体系要求更加丰富,动作连接变化更加丰富、快速,步法、手法、躯干的协同配合更加紧密、流畅,专项速度更快,专项力量更大,专项体能更充沛,高对抗前提下的技术应用能力更强。

2、高水平运动员的界定

高水平女柔队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技战术能力。要求其技战术体系丰富、变化多、连接快,进攻套路多,攻防转换快、能力平衡,得意技突出(具有较大杀伤力,高得分能力,高应用成功率、低失分率,与比赛需要接轨较好),体能充沛,专项力量强,战术意识与能力强,心理稳定,头脑清楚,专项认知水平较高,比赛中处理问题能力强,局面把握能力强,人格完善,作风过硬等。

3、柔道专项体能训练的性质

作为按级别、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进行的以身体接触和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以累计积分多少判定胜负来决定比赛结果的格斗类重竞技运动,柔道项目是一项以强大的专项体能为基础,同时对心理与运动智能有很高要求的技能主导性运动项目。该项目对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要求很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在全面性身体接触与对抗中合理有效地应用技术的能力,要求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单场比赛时高强度对抗下持续比赛体能和一天内(10小时内)重复进行6场左右高强度比赛的体能。柔道项目专项体能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专项力量、专项代谢供能系统、专项速度、专项形态、专项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等,上述体能因素共同协调作用,为技战术水平的形成和发挥提供有力支撑,有时起到比赛制胜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些体能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因素的是专项力量和专项代谢供能系统。柔道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关键,是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单场高强度连续比赛和多场次重复比赛所需体能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综合对抗能力以及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合理有效应用技战术的能力的训练。因此,柔道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应主要包括专项力量、专项代谢供能能力、专项抗疲劳能力和专项疲劳恢复能力训练以及包括专项速度、专项形态、专项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等在内的其它专项体能素质训练。这种训练将使运动员的机体形态、组织结构与机能产生专项竞技能力适应性变化。

4、柔道专项体能的构成因素

一般而言,柔道项目专项体能的构成因素包括:专项力量、专项代谢供能能力、专项抗疲劳能力和专项快速恢复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专项形态、身体机能与健康水平。其中,专项形态与健康水平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可训练性不大;从对比赛需要专项体能的贡献大小和可训练性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柔道项目专项体能的主要构成因素应包括:专项力量、专项代谢供能能力、专项速度、专项耐力(专项抗疲劳能力和专项疲劳恢复能力)等综合素质。

柔道专项力量训练学分类:包括专项基础力量(也可称为专项绝对力量)、专项速度力量(包括专项爆发力)、专项力量耐力。

柔道专项代谢供能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专项有氧供能系统、专项乳酸供能系统、专项磷酸源供能系统。

柔道专项耐力(抗疲劳能力与疲劳恢复能力)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专项耐高乳酸能力、专项有氧耐力、专项综合疲劳耐受能力、专项疲劳恢复能力。

柔道项目专项速度:该系统主要包括:专项动作速度、专项位移速度、专项反应速度。

上一篇:做风筝的作文下一篇:校园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