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4-05-10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通用12篇)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1

截至二0一0年年末统计,我厂有配电变压器2350台,总容量为126300干伏安。搞好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维护,分析配电变压器的故障和损坏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我厂配电变压器的损坏情况和运行现状

(一)、我厂配电变压器的损坏情况

根据二〇一〇年中原油田采油一厂供电大队的不完全统计,全年因各种原因而交接修理的配电变压器有210台。其中因线圈受潮绝阻不合格的有86台。外力破坏打碎套管的有13台其余各台则是由于各种缺陷,隐患而遭到损坏的。

配电变压器的损坏,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有的还造成了重大触电伤亡事故。我厂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

为了及时发现配电变压器存在的缺陷,自去年底开始,我大队安排了对全厂用户配电变压器着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配电变压器是带病运行的。例如,仅就现已试验完的535台的情况来看,其中缺油的有105台,占试验总数的19.6%,油耐压合格的有38台,占试验总合数的7.1%;不合格的有50台,占试验总台数的9。3%;交流耐压不合格的有30台,占试验总台数的5.6%。

二、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

经验证明,配电变压器内损坏,不管程度如何,大都是绝缘结构、绝缘介质(电缆纸、变压器油等)在很多因素(如温度、电气、化学和机械等,的作用下,而遭到损坏的。

温度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最常遇到因素。它是由介质损失和变压器的铜铁损而引起的。除正常运行温度外,还会碰到过载和短路时产生的过电流引起的温度骤升(短路时短路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25~30倍。因而,铜损将达到额定电流时几百倍,使绕组温度上升非常迅速)。

变压器的固体绝缘介质在温度作用下,将会失去水份、变脆、机械强度下降。若温度持续上升,使发热量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使绝缘介质进一步烧熔、烧裂、烧焦,直至完全破坏。这就是所谓的热击穿。发生热击穿的时间较慢,一般要经历数小时的时间。但当突发短路时,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当有适合的保护时,不会发生热击穿。如果我们以绕组温度达到250℃不烧毁为限,所需时间约为8—9秒。根据熔丝的安一秒特性,熔丝会提前熔断。

变压器油在温度作用下会发生过热分解,使性能劣化。瓷质绝缘如套管在温度作用下也将会出现空隙,以致损坏。

电气作用也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经常耐受的因素。变压器的绝缘,除了长期承受工 作电压外,而且还将短时或瞬时承受内部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的作用。工作电压的作用是长期的,主要从绝缘簿弱的部位局部放电,从而发展为电化学击穿。而过电压的时作用,主要是产生积累效应,使少化程度逐步扩大,最后导致电击穿。电击穿的形成机理是绝缘介质中的自由电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使其运动速度加快,动能剧增,发生游离,形成电子崩,构成放电形成阶段。如放电通道进一步发展,电流剧增,介质破坏,电压降为零,构成放电完成阶段,即主放电阶段。主放电时间很快,一般在零点几秒内就可完成。

化学作用通常也是配电变压器运行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因素。化学作用主要是指氧化,水解和生成沉淀物的过程。例如固体绝缘介质、变压器油接触空气后,在温度的共同作用下,可引起氧化析出沉淀物,腐蚀、影响绝缘,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老化最后以击穿的形式而破坏。化学变化主要是由于在绝缘介质中电场不均匀的地方,发生局部放电而引起的。我们把局部放电引起介质的化学变化,使之老化直至最后发展成热击穿的全部过程叫做电化学击穿。电化学击穿的时间一般较长,有时要经历数小时到数年。机械力的作用,往往也是变压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如电动力。尤其是突发短路,将出现很大电动力(因为电动力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突发短路时变压器绕组受到的电动力可达额定时的几百倍),往往使绝缘遭到机械破。

根据上述各种击穿的机理,通过对损坏的配电变压器修试分析,说明配电变压器的损坏大都是由于电击穿和电化学击穿而引起击而热击穿损坏的数量相对要少一些)绝缘结构绝缘介质存在的某些缺陷,是造成前两种击穿的内在原因,这可从下述在修试中总结出各种缺陷情况得到证明。

1、绝缘介质中存在气隙,浸漆不佳,其中形成一定空腔,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而击穿。

2、绝缘结构中存在簿弱部位,如线圈端部、引线、线圈间、匝间等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在较高外施电压作用下而击穿。例如高频雷电冲击波浸入配电变压器高压线圈,其端部可能出现很大的电压梯度,它的对地主绝缘甚至承受比冲击放电压的还要高的电压。

3、绝缘结构工艺不良。如导线表面有角、毛刺,油箱及金属构件中有尖角,纸筒与垫块间、线匝与垫块间有楔形油隙,在较高的电场作用下而击穿。

4、浸漆工艺不好,在浸漆的绝缘件中,形成含有气体的漆瘤、漆泡。其中气体的击穿强度低;发生放电而击穿。

5、金属部件和导体间的电气连接不良绝缘处理不好,于该处发生放电而击穿。

6、变压器油中含有气体、杂质、水份使击穿电压大为降低。例如当油中存在气泡时,其在电压作用下的场强与介质的介电系数成反比,气泡中的场强远比油低,故气泡极易放电。而水份在电场作用下易发生极化,形成沿电场方向的杂质“小桥”,因其泄电漏电流较大,引起杂质发热,使水份气化,最后导致放电击穿。

三、防止配电变压器损坏的对策

由上所述,我们知道配电变压器的损坏一是由于运行管理不善,二是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不好而造成的。因此必须从这两方面采取措施。

(一)、关于技术方面的措施:配电变压器的损坏在技术上主要是由于在温度、电气化学和机械等因素作用下,致使绝缘老化、变质,最后发生热击穿、电击穿或电化学击穿而造成的。损坏时,可能是因为其中的一种击穿穿而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中的两种或兼而有之而作用的结果。为了有效地防止各种击穿损坏变压器,我们有必要再来分析一下影响它们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1.关于温度

温度是影响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实验证明,击穿电压随周围媒质温度增加而显著下降,与温度成指数反比关系。在运行中要防止变压器的温升超过规定的数值,以免降低其使用寿命和导致击穿破坏。众所周知,配电变压器绝缘材料使用寿命与周围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当绝缘的长期耐受温度为90~95℃时,其正常损坏期为20年左右。而当温度每增加3℃,绝缘材料的寿命将减少一半。

为防止温度过高,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 限制变压器不应长期过载和防止短路,根据焦耳一楞次定律Q=0.24I2Rt可知,决定发热量的主要因素是I,I越大,I2增值越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有可能烧毁变压器。特别是短路时的情况更为严重。其次,虽然电流超过不甚大,但过负荷时间很长,由于热量积累的关系也会烧毁变压器。一般过负荷烧毁的变压器多半发生二次绕组匝间短路。

②一、二次安装合格的熔丝,以便一旦短路和过载时,熔丝熔断,使变压器得到保护但要注意下列问题。

(1)高压熔丝不要裸露在外面,要安装在熔丝管里,这样做便于灭弧,防止弧光短路。

(2)高低压熔丝不能以其它金属导体代替,也不能以低压熔丝代替高压熔丝。因为在同样的额定电流下,由低熔点高电阻系数的铅锌制成的低压熔丝,耍比用高熔点低电阻系数的铜银等制成的高压熔丝具有较大的截面因此熔断时,金属蒸气多,对灭弧不利。

3、关于绝缘

绝缘介质质量的好坏,绝缘结构完善程程度与否,对各种击穿的影响很大,如绝缘介质导热性能好,热导大,则不易发生热击穿。如绝缘介质均匀致密,则其击穿强度相对要高击穿的可能性就要减少。若不够均匀致密,其中含有气孔时,会使电场发生畸变,击穿电压大大降低。如运行中绝缘受潮„使介质损失增加,有时也会发生热击穿,若绝缘结构存在某些弱点,如电缆纸质量不佳,垫层厚度不够,导线有毛刺、尖角,层间绝缘处理不当时,极易从这些地方击穿。若变压器油中含有水份,杂质时,其击穿强度也会大大降低。为防止上述情况,可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设计制造时要保证绝缘材料的质量,尽量均匀致密,垫足层数,包扎均匀,去掉导线上的毛刺、尖角绕制线圈时,防止用力锤打,在检修时,可适当提高有关部位的绝缘强度或加大绝缘间隔如对层间绝缘簿弱的变压器可,将端部线圈匝间的绝缘(约为全部线圈的5%)适当予以加强。在浸漆烘于时,要设法防止产生漆泡和漆瘤,消除绝缘中的水份气泡在运行中,要防止线圈受潮,绝缘性能劣化,要加强对变压器的油务监督。防止变压器渗漏油、缺油,空气水份、进入变压器,防止油中有杂质。

3、关于过电压过电流

如前所述,过电压过电流对变压器的破坏作用也很大,也必须加以防止和限制。

过电流的作用有两方面:即发热和机械力作用。发热会导致热击穿。机械力的作用会使线圈发生位移磨损绝缘,使绝缘结构、整个线圈遭到破坏。

过电压对变压器的危害很大,以大气醒过电压为例,因为它的幅值很高(高达十几倍相于电压),持续时间很短(不超过几十微秒)所以其危害性较大,其性质也较特殊。它一方面可将线圈与铁芯或油箱间的绝缘或高压线圈与低压线圈间的绝缘击穿,造成线圈接地故障,使主绝缘遭到破坏;另一方,它可使同一线圈内匝与匝间或一段线圈与另一段线圈间的绝缘击穿,造成匝间,短路故障,使纵绝缘遭到破坏。这两种情况都必须设法防止。除了加强变压器绝缘薄弱的部位外,还必须对大气过电压加以限制。其方法是在高低压出口侧安装伐型避雷器。

(二)关于运行管理方面的措施

1.搞好配电变压器的现场试验,特别要开展配电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及早发现匝间,层间的局部放电缺陷。这对运行年限较长,维护管理不善的农村配电变压器尤其必要。

2.加强巡视检查

我厂配电变压器绝大部分安装在室外。它经常受着变化着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雷雨、雪雾、污染等)的影响。另外,它还受到经常变化的负荷的影响作用。有时它还要受到外力的破坏。为了掌握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必须定期巡视,最好一月一次。

巡视内容主要有:

(一)声音是否正常

(1)发出的声音较正常的嗡嗡声大,沉重而无杂音。是过负荷。过电征过电流穿越短路引起的。

(2)发出放电的劈裂声,可能是缺芯接地线断裂:发出间断性放电的吱一吱声,可能是铁芯接地接触不好。

(3)发出连续的或间歇的撞击声和清脆的唰唰声,可能是变压器外壳与其它外物(大小不同)接触(接触程度不同)时,因铁芯振动而引起外物振动所致。

(4)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能是铁芯夹件松动,在电磁力作用下,各部件互相撞击所致。

(5)发出咕噜的开锅声可能是匝间短路,发热,使变压器油局部沸腾。

(二)油位是否正常

当气温和变压器温度发生变化时,油位会随之升降,当渗漏油,取抽样时都会使油位下降。因为油的主要作用是绝缘和冷却。油面过低,将会失去绝缘,易引起放电,使线圈受潮。另外,也影响散热。应注意随时补油。

(三)湿度是否正常

当变压器过负荷,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线圈匝间短路硅钢片绝缘不好。变压器缺油,穿芯螺丝与铁芯间绝缘不好等都会使温度升高。一般变压器大概上有瘟度计插孔,可用温度计直接检查。如无插孔,可用水限温度计贴在变压器外壳上测量温度。

(四)负荷是否正常 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可随时测量,防止过载。

(五)其它项目 如连接线接触情况,套管是否清洁无损,在高负荷时还要进行夜巡视,雷雨、大雾、大风、雨雪、冰雹发生后要进行特巡。

3、加强运行管理

加强管理,主要是保证变压器在额定情况下进行。要设法保证变压器在额定电压、额定容量下进行。防止铜铁损耗增加。搞好熔丝监察。加强绝缘电阻的监视。新投运变压器油的管理,要按周期搞好油简化试验。

赵全成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2

1 西北电网在运220 k V电力变压器损坏情况调查

截止到2014 年7 月, 在运变压器数量统计, 西北电网在运220 k 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电力变压器一共有169 台。在这些电力变压器中, 数量最多的是青岛产的变压器产品, 次之是江西变压器厂生产的产品。各个变压器数量的统计如图1 所示。

2 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

2.1 变压器的运行时间

在损坏的9 台电力变压器中, 有8 台都是在投运时间之内出现的损坏, 其数量比占总数量的90%, 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 变压器在运行初期的损坏率是很高的。所以, 我们在使用变压器之前, 要先对变压器进行全面的检查。

2.2 故障产生的原因

在损坏的9 台电力变压器中, 受到短路冲击的变压器有5 台, 占整个损坏总量的50%左右, 因为制造工艺不良而导致变压器损坏的有3 台, 遭受雷电损坏的变压器有1 台, 由此可见, 电力变压器遭受短路冲击是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

2.3 变压器损坏位置分析

在已经损坏的9 台电力变压器中, 有4 台电力变压器的低压绕组是属于螺旋式结构的, 导线也是选择的普通铜导线, 这样的电力变压器, 在正常情况下, 低压的绕组损坏都是由35 k V的低压绕组径向失稳造成的, 从而损伤了35 k V螺旋线圈标准换位处的线饼间的绝缘, 最终导致并联导线之间出现短路, 从而造成电力变压器故障, 一般变压器的绕组线饼耐受径向短路点的动力能力, 不仅和电磁线的屈服强度等属性有关联, 而且还与生产工人的实际操作有关系, 这也是变压器制造工程当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再加上螺旋式绕组导线的标准换位处, 大约跨了一个线饼的高度。也就是说, 在整个绕组的过程当中, 电磁线基本上会沿着轴向的弯曲而导致绝缘层出现裂痕, 从而造成损伤, 这也是目前电力变压器绝缘的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我们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在此处新增了绝缘物质, 但是, 由于所跨的线饼高度太高, 使得所采取的措施没有办法满足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当绕组轴向压紧力受到外界影响而减弱的时候, 并联的导线就会在电动力的作用下出现磨损现象, 严重的还会引发匝间的短路。

3 关于220 k V电力变压器损坏的建议

我国很多的一线厂家所生产的产品故障率还是比较低的, 这和全新引进的设备以及严格的工艺控制体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在电力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原因当中, 产品制造工艺不良在变压器损坏中占第二位。由此可见, 还需要生产厂商对变压器的工艺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只有不断加强制造工艺的操作流程, 才能够制造出更好的电力变压器。

针对西北电网的实际状况,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 对大型的变压器低压绕组可尽量避免选用螺旋式的结构, 根据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变压器结构, 比如通用的半硬自粘性换位导线绕制, 与此同时,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 还可以将线圈内的撑条加倍, 并且在线圈的内部加特硬的纸板,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增加低压绕组的动稳性能。第二, 相关供电企业还要不断增强设备在生产过程当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尤其是变压器设备中一些关键的工艺节点, 更是要全程进行监督, 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对变压器的相关设备进行操作。第三, 供电企业还要重视新投产的电力变压器的质量, 并对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供电变压器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样做也是为了进一步的确保电力变压器的生产质量。第四, 大部分的变压器损坏都是因户外雷电的冲击而引起的, 因此, 供电企业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用户的用电安全和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提高用户在这一方面的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孙俊伟.基于实时测量的电网运行方式可靠性评估系统[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54-56.

[2]王文超.浅谈状态检修的发展及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02) :122-123.

[3]刘凡, 张星海, 贺含峰, 等.大型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估与寿命管理方法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 2009, (17) :49-51.

[4]于乃术.关于机车电器可靠性检修探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09, (06) :67-68.

集装箱顶板损坏原因及对策 篇3

1 集装箱顶板损坏类别

根据堆场集装箱维修数据统计,集装箱顶板维修主要分为硬伤损坏维修和自然损坏维修。集装箱顶板硬伤损坏主要表现为破裂(见图1)、变形超标(见图2)等。集装箱顶板自然损坏几乎均为锈蚀,主要表现形式有碰撞锈蚀(见图3)、积水锈蚀(见图4)、自然锈蚀(见图5)等。由于集装箱顶板硬伤损坏主要由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引起,不可控制,本文对此不作深入分析。鉴于集装箱顶板自然损坏(即锈蚀)占整箱自然损坏的比例高达40%,有必要就顶板锈蚀原因展开深入分析。

2 集装箱顶板损坏原因

2.1 顶板碰撞频繁

集装箱吊装多由目视定位,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在堆垛过程中,集装箱顶板常常遭受上方集装箱底架的碰撞,重则直接撞破顶板或令顶板严重变形,轻则令顶板受损变形(见图6)或油漆遭破坏(见图7)。若当时因未达到维修标准而不作修补,日后顶板会在积水、腐蚀等因素的作用下逐渐锈穿,形成自然损坏。

集装箱堆存、装卸、转驳和维修等环节都需要进行吊装作业,在频繁吊装过程中,顶板成为箱体碰撞最频繁的部位。集装箱顶板碰损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撞击变形和连片密布的刮碰,尤其以角件周边和波头处最为严重。顶板遭碰撞后,因其油漆受损或材料变形,在日后使用过程中会逐步锈穿。此外,集装箱顶板容易积水,虽然已将顶板设计为中部上拱,以便排水,但在碰撞、踩踏等因素的作用下,顶板因下凹而易积水,从而使钢材料顶板易出现大面积锈穿。

2.2 顶板所处环境恶劣

试验发现,在日晒、雨淋、盐分、污染等不同环境下,材料的腐蚀速率差异较大。集装箱不同部位(箱外、底架、箱内)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为日晒、雨淋和盐分的差异,例如,箱外容易沉积盐分,底架和箱内不容易沉积盐分。

本文根据日晒、雨淋、盐分等环境差异的相似性,将集装箱箱外比作户外的情况,将底架比作棚下的情况,将箱内比作库房的情况进行分析。廖国栋等[1]在西沙、海南、广州3个试验站的户外、棚下和库房进行钢板曝露于自然环境下的腐蚀试验,得出三地不同状态下的腐蚀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钢板曝露在户外、棚下和库房的腐蚀速率之比在西沙约为64∶4∶1,在海南约为31∶ 10∶1,在广州约为84∶6∶1,平均约为50∶5∶1。这表明,钢板处于棚下的腐蚀速率远低于户外,处于库房的腐蚀速率远低于棚下,更远低于户外。若将集装箱箱外比作户外的情况,将底架比作棚下的情况,将箱内比作库房的情况,则可知集装箱箱外、底架、箱内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之比约为50∶ 5∶1。由此可见,集装箱各部位因所处环境不同,其腐蚀速率大不相同:箱外因腐蚀环境最恶劣,其腐蚀速率最大,底架次之,箱内的腐蚀速率最小。集装箱顶板不但处于箱外,而且容易积聚雨水和盐分,加之温度较高(夏天日照下顶板温度高达70℃),顶板极易遭受腐蚀。

2.3 顶板成形缺陷较多

干货集装箱主要零件基本采用折弯或罗拉成形工艺,仅顶板采用拉延成形工艺。集装箱顶板为带有许多纵向长压筋的钢板(见图8),由于轧制的钢带宽度受限,只能将集装箱顶部钢板设计为由5张(20英尺集装箱)或11张(40英尺集装箱)顶板横向拼接而成,单张顶板的宽度为,长度为,中间均布5个同样的拱形长压筋,以提高顶板强度,避免集装箱顶部积水。

传统集装箱顶板加工流程如下:先将板料按毛坯长度剪断成单张钢板,再采用拉延模具将5个压筋逐个拉延成形,最后按顶板尺寸要求修剪四边。随着集装箱生产线的不断升级换代,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顶板5个压筋逐个成形的加工方式明显效率偏低。为此,箱厂逐步引入顶板全自动生产线,采用在连续板料上将5个压筋一次整体成形后,再按顶板长度剪断板料,最后修剪两侧边的流线加工方式。集装箱顶板成形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顶板拉延过程多为拉深、胀形的复合过程。在顶板拉延成形过程中的毛坯变形并不是简单的拉深,而是拉深和胀形同时存在的复合成形。通常,在拉延模中,压料面变形区上的板料变形形式为拉深(即径向受拉、切向受压);而在顶板内部,特别是邻近凸模冲头的中心区域,坯料的变形形式为胀形变形(即径向和切向皆受拉)。

(2)拉延过程中板料发生局部变形。通常情况下,在拉延开始后,压料面上的板料受到压边圈的挤压和模具的牵引,该部分材料产生变形并向凹模腔内流动;当凹模下行到一定深度时,局部凸状开始成形,并在成形过程的最终时刻全部贴模。材料变形性质多属于胀形成形,可能出现的成形缺陷主要为压筋四周进料不足导致减薄,进而造成破裂。[2]

集装箱顶板的成形特点注定顶板材料容易减薄,且易产生裂纹和应力集中。尽管顶板波头和棱边等残余应力集中的地方经过打砂处理会有一定改善,但对漆膜仍有较大影响。在集装箱使用过程中,伴随着钢结构的不断柔性变形,波头和棱边处的残余应力不断作用于漆膜,并与漆膜内部的应力相互作用,对漆膜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致使微小裂纹不断扩展,进而导致漆膜开裂或脱落,大大降低顶板的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和使用寿命。此外,顶板拉筋波形角度较陡,使得油漆的有效保护面积相对减少,保护力度较弱。综上所述,顶板的波形设计和成形工艺导致顶板自身缺陷较多且抗锈蚀能力较弱。集装箱顶板波头和棱边出现自然锈蚀的现象如图9所示。

3 集装箱顶板损坏对策

针对上述集装箱顶板损坏原因采取优化方案,以预防顶板锈蚀,降低顶板维修费用。

(1)进一步加强顶角件周边部位的保护;优化波头位置,降低其被刮碰的几率;提高顶板整体刚性,避免出现下凹现象。

(2)根据集装箱各部位腐蚀速率的差异,优化涂层设计,增强对顶板外侧油漆的保护。

(3)优化顶板波形设计,改进顶板成形工艺参数,避免成形缺陷,减少应力腐蚀。

参考文献:

[1] 廖国栋,吴国华,苏少燕. 金属材料曝露试验与人工加速试验腐蚀速率的研究[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5,12(S):13-15.

[2] 崔令江.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5-11-10)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4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上搜集 点击数:120 更新时间:2008-11-17 19:34:49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煤矿井下刮板运输机电机在使用安装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避免措施

关键词:刮板运输机;电机损坏原因;对策

煤矿井下刮板运输机是采掘工作面的主要运输工具,管好用好刮板运输机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很大意义。

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刮板运输机的电动机损坏经常导致井下运输线瘫痪。因此,分析井下刮板运输机电机的损坏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可保证井下正常生产有序进行。

电动机选择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电动机的发热;二是电动机允许的过载能力;三是电动机的启动能力要满足使用要求。对照电机选择因素来分析目前煤矿井下刮板运输机使用状况及对电机产生的影响,就可找出对策。

1.刮板运输机的铺设不符合平、直、稳要求。由于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形成的工作面运输巷道不平、不直,刮板运输机功率很大部分消耗在克服这些不平不直和不稳而产生的阻力上。运输物料时经常超负荷运行。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尽量开拓平直巷道、刮板机铺设要合格、铺设刮板机不能过长。

2.在多部刮板运输机串联运输时,机头与机尾搭接高度与长度不符合规定要求。如果煤渣太多或前面刮板机因故停车,极易造成拉回头渣,堵塞下运输槽,引起电机过负荷。解决办法是按标准铺设刮板机机头机尾,在机头机尾及刮板机中部设置回渣塘,并及时清理。如有条件,最好能将刮板机运输槽全部隔起来。

3.重载启动刮板运输机,引起运输电机堵转而烧坏。解决办法是先启动电机,后出渣。

4.刮板机头积渣太多被掩埋,电机散热不良而过热,绝缘损坏。应采取的措施是在机头及运输槽设置挡煤板和采取一机一人的办法。中国资产管理网

5.机头位置选择不好,导致机头被棚腿挤压或装设不稳,造成电机负荷加大。因此,机头位置应选择在较宽敞巷道处。

在使用和维护上,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有效解决刮板运输机烧电机的问题。

1.在刮板机电机与齿轮箱联轴器上以及齿轮箱输出轴上使用合格的保险销子。一旦发生过负荷或堵转现象,保险销被剪切,有效防止电机过负荷。

2.合理装配刮板机各种部件,将烧电机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电机与齿轮箱对中不好,或机头螺栓固定不紧、缺螺栓等,使运行振动过大;轴承受挤压变形,导致电机扫膛而损坏。

3.野蛮装卸是电机损坏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例如,电机接线总成被撞坏,转子轴被撞弯,端盖风叶被撞坏等情况均可能导致电机损坏。

4.因电气故障而导致电机损坏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5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2)原因:① 桩材混凝土配合比不好,施工中控制不严格,养护做的不好;② 桩顶端面不平整,导致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之间不垂直;③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部位不整齐,送桩时导致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3)预防措施:① 制作桩体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要确保位置准确,并按规范养护;② 沉桩前必须检查桩顶是否有凹凸的现象,保证端面垂直于轴线,桩尖不得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严禁使用,或经过必要修补处理合格后才能使用;③ 检查送桩杆与桩身的接触面平整度,如不平整必须进行相关处理才能使用。

轮胎非正常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6

1、前轮定位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以四轮机动车为例, 不符合制造厂家规定技术标准的前轮定位, 除了使前轮摆头之外, 也是前轮提早磨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前轮定位的诸多要素中, 前束和外倾角是造成前轮早期磨损的主要因素。前轮前束和外倾角过大都会导致前轮偏磨。因此, 应经常将轮胎左右调换。

2、轮辋的幅度与精度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轮辋的宽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轮辋过小时轮胎在轮辋上会产生相对的滑移, 使其形成“波状”不均匀磨损。轮辋过宽时又会导致胎肩部位肩空、肩裂的问题。如有椭园使轮胎受力不均匀, 如有疤痕则使其加剧磨损。

3、超负荷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各种类型的轮胎最大负荷是根据其结构、帘布层数、强度、标准气压以及行车速度等计算的。轮胎如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行驶, 会使其变形部位扩大, 尤其是胎侧弯曲变形增大, 使胎肩部位磨耗加剧。由于胎体材料的分子摩擦和各部件间的机械摩擦使胎内温度不断升高, 因而导致胎体帘布层脱层, 大大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周期。随着车辆的超载, 轮胎使用寿命将会明显下降。

4、胎内气压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轮胎内空气的压力是负担机动车载荷和保持轮胎形状的主要因素。当轮胎的气压低于标准时, 虽然可以增大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降低轮胎在路面上的平均压强。但径向变形增大, 胎体内帘线产生很大的交变应力和变形行驶产生热量, 使外胎胎体局部脱层, 脱层部位因帘布摩擦而温度升高造成“爆胎”。当气压高于标准时, 胎体帘线应力增大, 弹性降低, 引起应力和变形行驶产生热量, 使外胎胎体局部脱层, 脱层部位因帘布摩擦而温度升高造成爆胎。实践证明, 轮胎气压过低或过高, 都将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5、经常接触油污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应注意避免轮胎与油污长时间接触。因为农用机动车辆的燃料大多是柴油, 而柴油是橡胶材料的“大敌”, 轮胎长时间与油质接触, 会使橡胶层加速老化, 导致胎体帘线与橡胶层脱层加速, 因而使轮胎的耐用程度大大地降低。

6、行驶速度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行驶速度越快, 单位时间内轮胎与地面接触和变形的频率也就愈高。当行驶达到临界速度时, 胎面的振动出现了波浪变形, 形成“驻波”, 也称静止波。静止波一旦产生, 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导致轮胎爆破。行驶速度过高, 由于轮胎变形来不及复原, 使胎温与内压急剧上升, 必然使帘布胶的老化加速, 耐疲劳性能也随之降低, 从而导致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行驶中合理控制车速大有必要。

7、驾驶技术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轮胎的耐用性能和驾驶技术关系密切。如急剧起步、急剧制动、急剧转弯, 超速行驶, 通过和碰撞障碍物都会对轮胎使用寿命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在车轮打滑时, 引起轮胎急剧生热使强度降低, 加速表面磨损。尤其农用机动车辆, 多数时间在沙土路面上行驶, 若多次“抱死”制动在路面上, 会使轮胎局部完全磨损, 使轮胎早期报废。

8、路面条件和气候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轮胎在使用中的磨损, 随着路面的粗糙程度增加而增加, 路面拱度使轮胎产生偏斜, 上下坡、弯道也会增加轮胎的磨损,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行驶, 增、减速和制动较频繁。冬季行驶虽然对轮胎表面磨损较小, 但由于气温较低, 轮胎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差, 橡胶的脆性变大, 严重时也会造成帘线折断, 在这种情况下高速行驶也会使轮胎提早报废。

9、路面行驶部位不当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普通沙石路面的路肩部位通常比较轮软, 而过松软的沙土里面极易隐藏锋利的物质, 如碎玻璃、铁钉等锐利物质, 车辆行驶过程中极易扎胎。应尽量避免行驶其上, 如不可避免, 行驶时间尽可能缩短。行驶过程中应躲避路面上不明物质。

1 0、轮胎裂纹及花纹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定时检查轮胎表面有无裂纹、变形等缺陷, 如有则应及时更换轮胎。检查轮胎的花纹深度, 如花纹磨损达到磨损极限挂车的花纹深度不得小于1.6mm, 其他车辆转向轮的花纹深度不得小于3.2mm, 其余轮胎花纹深度不得小于1.6mm时, 则必须更换。

1 1、增加或减少配重铁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一般来讲, 拖拉机在进行耕、旋耕等较重负荷的田间作业时, 在轮胎的钢圈上要安装配重铁, 减轻轮胎的滑转;当拖拉机长期从事运输作业时, 为减少滚动阻力, 可减少配重, 不仅能减少轮胎的磨损, 而且还能提高作业的效益。因此不能随意增减配重。

1 2、存放不当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在我国北方地区, 全年温差较大。盛夏阳光和冬季的严寒都极易造成轮胎内部分子的较大变化, 从而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因此, 夏季应停放在能避免阳光暴晒处, 也就是放置于干燥通风的车库内。而冬季长时间露天存放时, 应将轮胎支离地面, 避免长时间受压, 但要注意支撑物的牢固可靠。

1 3、其它对轮胎使用寿命的影响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圆振筛;轴承损坏;原因分析;对策分析

矿山公司每年所处理的原矿量一般都会高达数百万吨以上,其中铁精矿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八成以上,在进行产品的生产中需要对矿石进行粉碎,分为粗碎、中碎和细碎三个阶段,在对矿石进行中粉的时候往往要通过传送带输送到规格小于12毫米的圆振筛进行第二次筛选,根据经验可以分析得到,圆振筛每个小时的工作量为300吨左右,每次处理矿石都是经过上下两层圆振筛,经过第一层孔径为20毫米左右的圆振筛的筛选之后可以选出20-30%的矿石,而大部分的矿石都是经过一次碎石处理之后再进行二次筛选,这样的话,圆振筛的工作量非常大,相应的,圆振筛的轴承也承受着伟大的径向冲击负荷,再加上进料经常会偏离,因此,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轴向负载,同时,在圆振筛工作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轴承过高的温度、过大的噪音、以及润滑油的甩出现象,如果轴承座受到比较严重的磨损就会超出轴承内外侧能够承受的磨损最大限制,凭借普通的打毛、加垫等手段已经无法使轴承恢复到理想的效果了,唯有更换,此外各个组件之间的配合尺寸会引发器件的转动效率的下降,严重者将会导致圆振筛的轴承的更换频率高达半个月,影响正常的工作。

1.圆振筛轴承损坏频繁的原因分析

为了提高圆振筛轴承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对圆振筛的损坏原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经过研究后认为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轴、轴承以及轴承座受到比较严重的磨损。再正常情况下,轴与轴承之间的配合状态为基孔制H7/p6过盈配合,轴承与轴承座之间的配合为基轴制H7/h6间隙配合,当彼此之间的配合发生紊乱时,失去效力的轴承之间的径向游隙就会变为1毫米不到,轴承之间的游隙将会扩大为5倍,这时候轴承的游隙远远高于正常值,轴承座发生磨损时主要是因为轴承外跑而产生的抱死现象,轴的磨损主要是因为轴承内跑使得轴承座与轴承外圈之间的额间隙超过1.5毫米。

其次是,轴承的寿命校核所致。经过对圆振筛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后发现轴承受到的轴向力其实是非常小的,处于工作状态的圆振筛的在偏心轴转动时产生的非平衡性径向力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如果圆振筛没有发生谐振运动,那么此时轴承所承受的径向力最大,如果轴的重量记为1200千克,偏心轴的轴心距离记为3公分,圆振筛的转速记为每分钟750转,那么根据F=mrw2,可计算得到两个轴承所承受的负荷力高达110000N。圆振筛在运转的过程中出了承受静负荷力一外地还承受着径向动负荷力,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去负载系数fp为3,那么所承受的径向动负荷力Fr为F/2,如果圆振筛的筛面不均匀,在进行皮带轴的安装的时候就会与振动筛的皮带轮之间产生比较大的误差,此时除了负荷力和径向动负荷力之外还会产生轴向动负荷力Fa。通过手册的查阅后发现,二选厂的圆振筛的轴承的判断系数是0.35,因为轴承所承受的重要负荷来自于径向力,因此,Fa/Fr应该小于0.35,那么根据P=fp(Xfr+YFa),取Y=1,由此计算得到轴承的最大负载,当Fa/F为0.35时,可以计算得到Fa为0.35Fr,此时在去X=1,计算得到P=450000N,得到轴承的额定寿命为1550天,可将轴承的实际使用寿命远远差于额定寿命,这也会造成轴承的频繁损坏。

再次,振动器的轴承座的设计不是特别合理,经过对其原理图进行分析后发现那,振动器的轴承座的结构的设计其实是不合理的,圆振筛的轴承采用的是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轴承座职能挡住轴承的外边缘,在振动器工作时,其强大的离心力会促使润滑油经过摩擦副内挤出来再由偏心轴筒传输至排污管排除,损失使得非常大的,这样的话,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的润滑作用就会降低,如果润滑油没有得到及时的补给,就会引发轴承的干磨,轴承的温度迅速升高,磨损自然加速,纵使采取添加润滑油的补救措施也会迅速液化流走,轴承就会处于恶劣的润滑油环境中。

最后,圆振筛的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也与其损坏频繁密切相关。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拆开后的检车发现,轴承出现显著的松动、游隙的增加、油泥的附着和润滑油的氧化物等现象,这就说明由于缺少可靠的润滑油的作用,导致轴承的游隙增加,进而导致轴承的温度升高、噪音增加、振动的振幅增加,进而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使用圆振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几点不适:①在润滑油的选择上不合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通常情况下,普通的钙基脂润滑油会在轴承的工作温度(65度)以上就极容易发生氧化,温度每增加10度,氧化产生的酸性物质的氧化速度就会增加一倍,进而再导致酸性物质的快速产生,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润膜的形成受阻,轴承的耐压力降低;②之前给设备注油时采用的油杯加油法,但由于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有较大的压力才能保证油的顺利加入,再加上加油杯的容量比较小,分次加油会导致杂质的掺入,磨损轴承滚柱。

2.降低圆振筛轴承损坏频繁的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圆振筛的轴承的使用效率,降低损坏率,经过前面的分析,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改进。

首先,要重视对润滑油的质量的控制,由于圆振筛的工作强度非常高,轴承的正常工作温度是50-70度之间,最高的时候会达到75度以上,需要承载的负荷就自然增加,如果没有好的散热能力,就会加快轴承的损坏,采用普通的钙基脂润滑油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反而会因为氧化以及酸化现象的发生而加速润滑脂液的流失,因此,只有选择抗氧化能力极强的而且可以较高温度下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的润滑油方可,本文推荐使用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

其次,需要对轴承座进行一定的改进,经过多年的经验分析,我认为应该将轴承座内部的直径与外部直径相差为3毫米最合适,这样的差距有利于润滑油的密封性的保障,不至于因为轴承的转速过快而使润滑油快速的甩出去,而且可以缓解加油不及时导致的轴承的滚动柱的干磨。

再次,改变原来的注油方式,通过GZ-2型脚踏式注油器加油,新式注油器的使用可以使注油压力保持在6MPa以上,即使在设备运转的时候也可以顺利实现注油,同时要加强对圆振筛润滑管理,改变之前一天加一次油的工作习惯,换为一班加一次油,保证轴承中的润滑油的足量。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对圆振筛的高频率损坏额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后,二选厂的圆振筛的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到一年半以上,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轴承的损坏,不论是生产效率差还是人工的维修力度都得到了改善,在生产实际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鑫,李楠,梁鑫.大型卧式加工中心高速主轴油气润滑系统的应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03).

[2]郭靖,陶建学,王新东.油气润滑技术在济钢热矫直机上的应用[J].山东冶金,2011(02).

公路路面损坏原因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公路路面损坏原因分析

0引言

对沥青路面的力学模式,国际上都采用沥青层的弯拉应变和土基模量作为设计指标,惟有我国钟情于表面弯沉这个指标,其他指标实际上都没有作用。其他还有许许多多与国际上不一致的地方。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弹性层状体系进行路面结构计算的国家,这一点始终处于世界的最先进水平。可是,“先进的方法、落后的参数”并没有对设计起多少作用。全国都千篇一律地使用几乎相同的较薄沥青面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心腹大患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

1路面损坏的不同类型

研究认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在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在当年或者2 3年沥青路面就发生程度不同的车辙、坑槽、网裂等早期损坏,许多属于水损害或伴随着疲劳产生的损坏。这些损坏最直接的原因是施工质量不到位及离析造成。这些工程大部分经过维修养护或者局部铣刨重修能在短时间内逐渐趋于相对的稳定。这种类型的早期损坏经常与管理上枪工、使用的材料不好、有严重的离析、压实不到位、排水设计不合理有关,而且往往有严重的超限超载车辆通过,有些与路基变形也有关系。这些工程施工结束时的弯沉往往并不大,甚至小到个位数,几乎接近于零,但基层开裂比较严重,或者路面离析严重,从路表裂缝和孔隙中进去的水不能很快从基层排走。

另一种类型的早期损坏是指普遍达不到路面设计要求的设计年限(大部分是15年,少数是20年),更不能与国际上更长的设计年限20年乃至30—40年相比,充其量7—8年,或者10年左右就必须进行大修。这种大修经常是“开膛破肚”式的,不仅仅对沥青面层维修,还必须同时维修基层甚至底基层。这种大修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对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影响很大。这种使用寿命短、耐久性不足的情况使我们十分忧虑。

2路面损坏的原因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技术原因各种早期损坏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短期的损坏大都受施工影响更大一些,较长时间的损坏则具有某种共性,这种影响相对来说要更大些。我们决不能对我国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熟视无睹。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也曾经用得很普遍,并发生了关于基层的“黑白之争”,后来,柔性基层和全厚式路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其原因是半刚性基层在其优点的背后,也有不少缺点,有些无法克服。

2.1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及由此引起沥青路面的反射性裂缝轻重不同地存在。在国外普遍采取对裂缝进行封缝,而在交通量繁重或者高速公路上,这种封缝工作十分困难。而在我国,日前根本没有发现裂缝就进行沥青封缝的习惯,因而开裂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裂缝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裂缝进水;二是车轮从裂缝的一侧经过到达裂缝的另一侧时,荷载变化不再连续使路面裂缝两侧发生大的应力突变,还形成很大的上下剪切和表面受拉。

2.2半刚性基层非常致密,它基本上是不透水或者渗水性很差的材料。水从各种途径进入路面并到达基层后,不能从基层迅速排走,只能沿沥青层和基层的界面扩散、积聚。水进入路面的途径,除了降雨(尤其是梅雨、雨季集中降雨)、降雪、化雪的表面水外,还有多种来源。可以说,水进入沥青路面是不可避免的,如不能及时排走就将造成危害。所以都称“水”是造成沥青路面损坏的“元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内部排水性能差是其致命的弱点。

2.3半刚性基层有很好的整体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模量会由于干湿和冻融循环、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因疲劳而逐渐衰减。按照南非的理论,半刚性基层的状态是由整块向大块、小块、碎块变化,按照整体结构设计路面是偏于不安全的。

2.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对重载车来说具有更大的轴载敏感性。重载车换算为标准轴载时,对柔性基层通常是按4次方换算,而对半刚性基层来说,随着基层和沥青层的模量比的增大,换算荷载的次方数将不再是4次方,很可能是12~15次方。轴载加大1倍,对柔性基层的换算轴次是增大16倍,而对半刚性基层可能要变为数十万次。也就是说同样的超载车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影响要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大得多,对路面的损伤也大得多。

2.5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没有愈合的能力,且无法进行修补。其层一旦破坏,便无可救药,除了挖掉重建,另无他法,这给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造成很大的困难。通常所说进行“补强”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在半刚性基层上加铺基层也不能结合成为整体。

2.6半刚性基层很难跨年度施工,无论是直接暴露还是铺上一层下面层过冬,都避免不了会发生横向收缩裂缝,从而为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埋下隐患。甚至在冬天就从缝中进水(融雪)、半刚性基层暴露的还可能冻疏,影响强度的形成。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半刚性基层的冻融损坏几平难以避免。

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强度、模量、抗疲劳性能等会因为重复荷载的作用及环境(干湿、冻融等)的影响而不断衰减,总是有一定使用寿命的,只要到了设计寿命,基层将会逐渐丧失功能,需要重铺,因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不可能无限制地延长下去。相比之下,国外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越来越长,现在又出现了永久性路面或者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思想,这种理念已在欧美许多国家得到重视,且已经在重交通道路上应用,对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起到极大作用。

路面早期损坏的技术解决之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在达到设计寿命后发生结构性损坏,需要维修基层,与永久性路面确保只维修表面层的思想是最大的差别,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设计理念。很明显,为了减小对社会和交通的影响,我们都不愿意每次连基层一起“开膛破肚”式地维修,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

3小结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9

1 实验仪器、设备损坏原因

针对我院实训中心实验仪器、设备损坏的情况, 分析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种。

1.1 学生缺乏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

学生爱护公共财产意识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实验器械的遗失。学生在上实验课前需从实训中心领取实验器械, 准确记录交接实验器械的数目。学生在上实训课时由于缺乏保管意识, 不填写交接记录, 送回实训中心时数目不清, 导致个别实验器械丢失;学生对实验器械保管和爱护意识不强, 导致实验器械容易掉落损坏, 如在妇产科护理实训中, 学生观看或测量骨盆模型时将模型坠地断裂;学生在母婴分娩模型上任意刻画, 导致实验模型面目全非。

1.2 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不熟练

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不熟练主要为初次操作时, 如进行中心吸痰练习时负压瓶内液面过高, 学生不会倒出负压瓶内的液体, 结果导致液体进入中心负压装置内;插入中心压力表时对接不当, 折断对接头;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扳手拧开过度, 导致扳手散落。

1.3 学生对操作手法不熟悉

学生对操作手法不熟悉体现在学生观看教师示教时不仔细。如学生练习中心给氧时氧气表托住不稳, 导致氧气表坠地折断;在进行中心吸痰时按压中心负压装置方向没有垂直按压, 将负压装置的盖子损坏, 压片不能弹出。

1.4 任课教师没有强调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室有很多器材昂贵, 教学时教师不强调, 学生见到精密器材和仿真模型时非常好奇, 经常将器材拆分查看。徒手心肺复苏是护理核心技术之一, 心肺复苏在多门课程中训练, 而挪威制造的心肺复苏模型“anny”价格昂贵, 达2万多元。授课教师若未强调模型的昂贵, 学生易趁教师不注意时拆看模型;教师若未强调使用注意事项则易致此模型气囊吹破, 仿真人的衣服拉链脱落, 仿真人模型的肢体离断等。

1.5 仪器设备没有操作使用程序

如电动吸引器负压的调节过度, 造成压力调节失败的假象, 使储液瓶内液体过多进入马达致电路短路;我校实训中心有近50个仿真人体模型, 这些模型常用于输氧、吸痰、鼻饲、导尿、晨晚间护理等操作练习, 模型在反复练习和搬运中损坏严重, 模型肢体、头部脱落, 致鼻饲时鼻胃管插不进。

1.6 实验带教教师不够重视

如教师未强调输氧操作和灌肠操作时玻璃接头是易碎品, 部分学生练习时易出现频繁将玻璃接头坠地的现象。测试时教师若未强调血压计的开关为水银开关, 部分学生练习时易将血压计水银倒出, 致使水银槽内水银不足等。

2 对策

针对我院常见的实验仪器损坏的问题, 根据损坏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方法。

2.1 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在实验室应强调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性。我们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 就应该将节约意识贯穿在实验过程中, 损坏公共财物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影响了下一班的正常学习。爱护公共财物是每位学生应尽的责任, 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学生提高其职业信誉。

2.2 课堂强调使用程序和方法

所有有实验课的教师在第一堂实验课时应首先强调实验室器材的管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每一次实验课要使用的器材应强调其使用程序和方法, 尤其是某些贵重设备或精密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如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除颤仪等。

2.3 设备上张贴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学生练习时可将注意事项挂放在仪器上, 方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随时查看;实验教师班班强调用法和跟班带教, 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再强调一次操作程序和重点注意事项, 并在实验中随时观察, 及时注意学生的使用情况。

2.4 制订经济赔偿制度

制订经济赔偿制度, 通过一定的经济赔偿提高学生对贵重器材的重视。经济赔偿制度应具体到赔偿比例、赔偿数额。学生在损坏贵重设备或仪器后学校可收取少量的经济赔偿, 将费用用于临床设备的保养上, 也让学生认识到损坏东西进行赔偿是其应尽的责任。

2.5 小组责任制

在小组责任制中我们将上实验课的班级分成22个小组, 每组实验器材准备一份, 设立一名责任小组长, 器材的保管和使用注意事项由责任小组长负责, 实验后由责任小组长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清点。

2.6 科代表、班干部责任制

有些实验课一个班级需要2处或更多实验教室, 学生分散练习。在实验教师本来不多的情况下, 器材管理很难到位。我们采取科代表、班干部负责制, 每间教室设一名班干部管理实验小组长, 实验小组长管理小组成员。练习前后由班干部和实验教师进行交接, 清点数目。

3 结果

在开放实验室时,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收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器材的损坏和遗失率由27%下降到了11%。

我们通过对护理实验室物品损坏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相应措施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避免了对国家财物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实验器材管理在交接、使用及赔偿过程中做好登记工作是我们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 同时也是做到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的前提条件[2]。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器材的使用率, 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加强了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 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陆秀花.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06, 3:26~27.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10

变电站10kV系统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为防范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常采用单相组合式、干式、附加电容防铁谐式结构。随着新型设备的采用,10kV系统出现谐振过电压的情况呈现增多趋势。造成谐振过电压的原因有:系统具有谐振的参数条件而未采取有效的消谐措施或采取的消谐措施不适合本系统;用户增装中性点接地电压互感器使多台并联满足谐振条件;运行过程中发生谐振现象而值班人员处理不当等。

1 10kV系统出现谐振过电压损坏互感器的事例

1.1 110kV南津港变电站10kV系统谐振过电压

1.1.1 运行情况

110kV南津港变电站接线图如图1所示,故障前运行方式为:

(1)110kV巴南年送#1主变,#1主变310断路器带10kVⅠ母。Ⅰ、Ⅱ母之间的联络断路器西300断路器分。

(2)110kV奇南年送#2主变,#2主变320断路器带10kVⅡ、Ⅲ母。Ⅱ、Ⅲ母之间的联络断路器东300断路器合。

(3)#1站用变332断路器接10kVⅡ母运行。

(4)#2站用变344断路器接10kVⅢ母运行,低压侧断路器合,带全站站用负荷。消弧线圈经344投运。

1.1.2 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15日13时18分,监控中心报告南津港变#2站用变344断路器过流动作跳闸(非超负荷引起),站用电消失。14:30,检查发现,10kVⅢ母零序电压出现异常波动,3U0最高时为244V,最低时则为0;同时,3×34电压互感器有异常放电声。

15:04,将西300断路器转运行;15:08,将东300断路器转热备用。在此过程中,南氮Ⅰ回304、南鄂Ⅱ回312(以上2条出线均接于Ⅰ母)、南氮Ⅲ回336(接于Ⅲ母)3条出线因电流Ⅰ段动作跳闸,同时出线电缆沟内有明显的电缆爆炸放电声,并冒浓烟;10kVⅢ母A、B、C相电压分别为2.0、6.2、1.5V。

15:32以后,相继拉开346、354(均接于Ⅲ母)、320断路器,并拉出3×34电压互感器小车柜,再拉开348、352断路器(均接于Ⅲ母)。经检查,3×34电压互感器无明显故障。

17:05,对3×34电压互感器做相应电气试验,结果正常。

17:14,恢复320断路器运行,并逐步恢复10kVⅢ母上的354、348、352出线运行。

17:55,调度令合上南鄂Ⅱ回312断路器,运行正常。

而后对#2站用变及相连的消弧线圈做电气试验,结果正常。

1.1.3 谐振过电压原因分析

谐振过电压原因分析如下:

(1)外过电压作用。当时天气为晴或多云,附近没有雷电活动,因此可排除外过电压作用。

(2)操作过电压作用。在10月15日110V南津港变电站没有断路器、隔离开关倒闸操作,因此可排除操作过电压作用。

(3)短时过电压(工频过电压)作用。在344开关跳闸前,10kV系统未发生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因此短时过电压(工频过电压)作用也可排除。

(4)谐振过电压作用。试验测得#2站用变及相连的消弧线圈、相应的继保装置均无异常,因此可排除设备自身问题导致。

由以上各种情况分析,本次事件是由10kV系统对地电容与3×34、3×14电压互感器电感一起引起的一次基波铁磁谐振过电压。

1.1.4 事件过程分析

13:18,344断路器过流动作跳闸。14:30,10kVⅢ母零序电压异常。344开关的跳闸,对10kV系统有个“扰动”作用,使得铁磁谐振被“激发”,并且13点时10kV系统处于轻载状态,具备了基波铁磁谐振的条件,使得谐振过电压逐渐发展,出现3×34电压互感器异常放电声,现象说明此过程中谐振已在发生。

相继合上西300断路器和拉开东300断路器,使Ⅲ母单独运行,因为接于Ⅲ母的#2站用变及相连的消弧线圈已退出,所以这次操作进一步加剧了谐振回路的谐振,造成3×34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又由于出线336为电缆,属较大电容设备,使补偿回路由感性突变为容性,造成基波相角180°翻转,形成基波铁磁谐振。

铁磁谐振产生的过电压可达到(2.5~3.5)倍额定运行相电压(U0=8.7kV),即21.75~30.45kV,而华北电网局则规定例行试验交联电缆交流耐压值为1.5 U0,显然低于谐振过电压值,于是10kV柜内出现放电,接于Ⅲ母的南氮Ⅲ回336出线电缆在电缆沟内发生对地或相间放电,造成336开关电流Ⅰ段动作跳闸。

与此同时,接于Ⅰ母的南氮Ⅰ回304、南鄂Ⅱ回312出线也由于合上西300断路器和拉开东300断路器的操作,使3X14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同时,304、312出线电缆等值电容与3X14电压互感器电感构成电流谐振回路,在谐振过电压作用下,造成304、312出线电缆在电缆沟内发生对地或相间放电,并冒浓烟,且使二开关电流Ⅰ段动作跳闸。

1.2 110kV洞庭变电站10kV系统谐振过电压

1.2.1 事件经过

由于检修10kV设备,2008年8月11日上午9点拉开全部10kV出线,10kV母线空载。13分钟后3×14电压互感器的A相发生放电炸毁,三相电压均升至线电压,后拉开主变310断路器,谐振现象消失。

1.2.2 分析

这是一起10kV系统铁磁谐振而且是分频铁磁谐振过电压事件。当10kV母线空载时,接于母线的3×14电压互感器三相对地电感与空母线对地电容构成铁磁谐振回路,但需“激发”作用才能使谐振发生。这里的“激发”作用是由刚拉开所有出线后,3×14电压互感器铁心出现饱和情况并逐步加大来实现的。由于空载情况下,母线、电压互感器参数不对称,使电压互感器中点严重偏移,于是出现一相、两相或三相电压升高,这也正是铁磁谐振的主要表现。由于这种过电压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过电压会越来越高,直到使电压互感器发生闪络。

1.3 35kV樟树变电站TV烧毁事件

35kV樟树变电站自2008年5月改造投运后,10kV电压回路电压切换装置频繁故障。2008年7月,该站10kVⅠ段TV运行中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三相均烧毁(当时10kV线路无接地故障,只是负荷较轻,母线电压有11kV)。经现场检查,发现10kV电压并列回路存在的接线错误是造成电压切换装置频繁故障的原因。

2009年10月14日晚,该站10kVⅡ段电压互感器又在运行中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两相烧毁,当时10kV线路无接地故障,母线电压为11kV。两组烧毁的电压互感器都是高压绝缘部分炸裂,高压绕组断线,二次绕组完好。

据初步分析,电压互感器烧毁的原因如下:

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错误,可能会发展成为两相接地短路;又当其内部存在金属性短路时,也会造成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在二次回路接线错误或短路时,一次侧保险不会熔断,而此时二次回路阻抗变小,短路电流很大,电压互感器内部会有异响。高压保险不保护过载,只保护其内部故障,因此只有当内部出现匝间、层间短路时才会熔断。互感器因外部原因而导致系统产生过电压或受到某种因素“扰动”而激发过电压(比如10kV空载母线与互感器线圈产生的谐振,线路单相断线或接地导致的谐振)时,由于高压保险不熔断,此时互感器二次回路因接线错误且又未采取防止谐振的措施,因此一次线圈有可能流过大于额定电流几倍或十几倍的故障电流,时间稍长就会导致电压互感器过热、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烧毁。

1.4 城陵矶新港10kV配电系统TV烧损事件

2009年2月,由于负荷轻,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城陵矶新港10kV系统发生了铁磁谐振,将第二配电室(共有3个配电室,另2个配电室无负荷)10kV 2台电压互感器烧损。该电压互感器配有在二次消谐的微机消谐装置。经现场检测,该消谐装置连接电压互感器TV开口三角的部分有严重电弧放电痕迹。

烧坏的诱因为系统受到激发而产生谐振。正常情况下,在系统出现谐振时,消谐器的微机启动,触发脉冲并使晶闸管导通,从而使并联在开口三角绕组的2根连接电缆经装置构成低阻阻尼回路,阻尼回路的低阻经开口三角绕组耦合到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的空母线上,向空母线的零序网络施加阻尼以消除谐振。但在系统出现谐振时,该微机消谐装置阻尼回路因接线错误或晶闸管不导通造成二次回路短路而出现阻抗变小、短路电流增大的现象,于是在连接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部分(即阻尼回路)产生电弧放电痕迹;另一方面,由于系统谐振一直未消除,因而谐振过电压不断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次线圈流过较大的故障电流,就使得互感器过热以至烧毁。

由于用户有3个10kV配电室(电源却只有1个),每个配电室有2段10kV母线且每段母线上有1组电压互感器,由于增装5组电压互感器,使10kV运行系统有6个中性点通过接地而形成多台电压互感器并联谐振条件,极易发生谐振。

2 预防措施

有效防止谐振的措施如下。

(1)确保消弧线圈的正常投运。首先要检查断路器同期性,只有在断路器三相不同期时,才会造成消弧线圈运行异常。另外,应将消弧线圈单独接断路器,确保在10kV系统变化时消弧线圈仍然处于运行,即补偿状态。在发生谐振时,如消弧线圈始终投入,则因电感很大,即使10kV系统变化,系统电容不变,也不能形成谐振回路(破坏谐振条件)。

(2)选择励磁特性好的电压互感器或者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防谐振式电压互感器。

(3)根据各地运行情况及经验,在高压一次中性点加装消谐装置消谐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选择。

(4)运行中应该做到:①尽可能避免空母线带电压互感器运行;②如果不得已需空母线带电压互感器运行,那么应先退出电压互感器,再分别拉开各出线;③如发生空母线已带电压互感器运行,且又不能退出电压互感器时,应任意投入1条10kV线路,以破坏产生谐振的条件,可防止过电压产生。

(5)用户配电室设计应考虑不能造成10kV系统多台电压互感器并联情况产生,即不允许用户电压互感器高压中性点接地运行。

参考文献

[1]要焕年.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J].电力技术通讯, 1978(4):32-67

[2]陈维贤.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3]DL/T 620-1997.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北方;供水管道;附属设施;损坏

在黑龙江省寒冷的冬天,如果供水管道出现跑、冒、漏等现象,由于埋深在1.8米以上,所以寻找事故管段和维修都是一个多年来困扰供水管道维修的难题,同时阀门井与管道间出现裂缝,使井内长期有水存在,影响阀门的关闭,从而影响该管段抢修的速度。那么怎样才能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呢?下面是我们多年在施工及维修管道方面总结的经验。

1.供水管道出现漏水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1供水管道出现漏水的原因分析

(1)管道材质差:最先采用PVC-M这种管材时,大家认为它的施工异常的快捷,而且施工方便,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但是后来发现在土质相对较差的地段,这种管材出现裂纹、爆管的次数相当的多,维修量大增。所以像这种管材在选用上就一定要慎重考虑。

(2)部分地段松软地基未得到适当处理,管道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3)管道埋深不够,在冰冻线以上,则易受气温、外界荷载等因素的影响。

(4)施工回填不规范,覆土未分层夯实,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容易使管道产生横向的剪力。

我们在几处PVC-M管的管身漏水处,发现回填料中有大冻土块,使管道承受的应力过分集中于局部,造成管道的破损。

(5)供水管网内排气阀设置不足就会有气囊产生,随管中水的流动,易在转弯凸起、变径、管顶、阀门处产生气囊。

(6)金属管道的锈蚀,使管壁变薄,从而使管道的强度降低。

(7)在运输、装卸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不小心使管道跌落、滑落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8)管道在连接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比如PE管熔接质量差,钢管焊接质量差,PVC管材连接过长或过短,球墨铸铁管刚性连接等等。

1.2防止供水管道出现漏水的措施

(1)管材的选择:黑龙江省的冰冻线都在1.8米以下,所以覆土厚度一般都很大,首先在管材的选择上就要求抗压的强度要大一些,建议选择PE管或铸铁管,而且在此基础上,维修量小一些,维修难度小的,施工条件比较差的地段,建议选择PE管。相对于施工条件好,土质好,易维修的地段,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建议选择PVC-M管材。另外,不宜开槽施工的地段,建议顶管施工,通常采用PE管。

(2)在沟槽开挖的过程中,要求不扰动天然地基。对于地基超挖,或对于地基松软的地段,地基处理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将松软土质挖至天然土层,用碎石或砂子进行回填,并振密捣实。

(3)对于管道埋深不够的情况,而使管道在冬季易冻结,影响正常使用。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建议重新按照当地的设计要求对该管段进行改造。

(4)管道在施工完毕,且检验合格后,应逐层进行回填,且不得损伤管道;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历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在压实管道基础两侧的土弧基础时,不得使管道有位移可损伤。

(5)在供水管网内要合理设置排气阀,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囊。

(6)管道在卸载、吊装与运输时严防碰撞,更不能从高空坠落地面,尤其是铸铁管,以防造成管道发生破裂;运输过程中应用支架固定好,或把坚固管道的绳索衬垫好,以避免管道之间发生碰撞。严禁先布管后,将挖出的土、石块等压在管道上,使管中进入杂物等。

(7)在管道安装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尤其是管道接口,一定要求专业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

1.3应对管道漏水的对策

(1)最早在1978年《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快速抢修供水管道漏水的新工艺应用氰凝带水堵漏。试验和实践证明这种工艺有停水时间短(甚至不停水) 、操作简易、省工省料、成本低等优点,并对塑料管、钢管、铸铁管、石棉水泥管等有孔洞、裂纹、折断的管件漏水均能适用。但是这个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氰凝的购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都没有库存。

(2)用相应的管材和管件进行连接、修复。这样施工起来比较麻烦,时间也比较长。

(3)目前在抢修中用到最多的还是哈夫节,因它的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而且适用于口径范围广(在DN100—DN1800之间),被普遍采用。哈夫节的应用使供水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改变,不但提高了抢修速度,而且大提高了抢修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大口径的给水管道的修复。当无法采用开挖埋管施工,或地下管位拥挤,开挖施工配合成本很高,一般采用现场固化法对自来水管道进行修复。用此法修复后的压力供水管道工作压力可达0.6—1.5MPa,使用寿命达30—50年。

2.供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常常会出现严重开裂的情况

2.1主要原因是施工不规范造成的

(1)很多时候是因为盲目抢工期,也不预埋套管,直接让管外壁与检查井连接。

(2)混凝土和管道外壁之间的粘接效果不理想,一般很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3)另外一种情况是沟槽内有浮土、垃圾等杂物,即管道基础没有及时处理好,井(阀门井或检查井)与井(阀门井或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下沉,引起管壁与井壁之间的裂缝。

(4)再一种情况就是阀门井内管件、阀门连接处的基础没有按照规范施工,出现了下沉,最终导致管壁与阀门井的裂缝。

2.2预防措施

(1)在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做好施工管材、管件、材料的采购工作,以免延误工期,或影响管线的施工质量。

(2)沟槽开挖要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且要特别注意下面几项:

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就为±20mm。

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

(3)沟槽回填尤其要注意下面几点要求:

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采用细粒土回填;另外冬期回填时管顶以上50cm范围以外可均匀掺入冻土,其数量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且冻块尺寸不得超过100mm。而且回填的沟槽内不得有积水,砖、石、木块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4)井室周围的回填:现场浇筑混凝土或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cm;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

配电变压器损坏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12

我国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地域分布广阔,发展快慢不一,且地处整个国家电网的最末端。农网负载具有空载运行时间较长、全年轻载、季节性强、平均负载率低、三相负载峰谷差大且不平衡、负载年利用小时数少、负载点分散等特点。具统计在农村电网的整个网损中,变压器损耗最高,可达50%以上。所以,实现变压器的稳定运行对于农村电网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农村配电变压器烧损原因

1.1 过负荷

负荷管理一直是基层供电所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每当春节、灌溉、排涝期间,配电变压器烧损可以说是常有的事。现在虽然实行了“四到户”管理,但是农电工的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农村电力负荷的增长快,季节性强,计划性管理仍不到位,长期过负荷,这是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损的主要原因。再就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造成电力负荷增长较快;以家庭为主的农村个体加工业也发展很快,电力负荷增长很大。用电负荷增长快,但受资金限制,配电变压器增容跟不上负荷的增长,造成配电变压器因过负荷而烧损。另外,农村用电负荷难以管理,计划用电意识淡薄,越是负荷紧张的灌溉、排涝及灯峰时间,越是容易出现争抢用电问题,也是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损的一个原因。

1.2 雷电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损

雷电原因导致配电变压器烧损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合理的安装避雷器。经过对被雷击烧损的配电变压器进行解体检查发现,绝多大部分配电变压器的烧损是由于不合理的安装避雷器造成的。第二,配电变压器没有运行避雷器。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变压器在无避雷器保护的环境下运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个体企业。这类企业对避雷器维护不及时,在变压器投入数年后,避雷器发生损坏,由于维护的不及时常常导致变压器在没有避雷器保护的环境下继续运行,进而发生雷击时损害变压器的现象。此外,由于个别企业主对避雷器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觉得避雷器用处不大,导致安装避雷器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出现无避雷器运行的情况。第三,避雷器接地不合格或损坏,导致避雷器失效。避雷器接地涉及范围较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给检查和维护人员带来较大困难,时常发生避雷器损坏后没有及时恢复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出现雷击事件导致配电变压器损坏。

1.3 变压器进水造成故障

随着配电变压器烧损事故的不断增多,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渗漏油故障或绝缘故障所引起,占整个事故的70%以上。而上述原因的出现三分之一是由于变压器进水所导致的。在日常工作中,变压器发生进水现象测量手段单一,检查起来较为困难,极易被我们所忽视。现就对变压器进水原因分析如下:第一,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老式变压器高压套管顶部高于器油枕导油管,使得产生变压器顶部充油不足的现象产生,一旦高压导杆胶垫出现老化或有松动现象发生时,极易发生进水现象,甚至老式变压器根本没有油枕的设计。第二,漏油渗油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是由于紧固件松动、箱体开焊、胶垫老化所引起,由于每一个渗漏点都可能成为进气孔,长此以往,当油位低于渗漏点时会导致进水产生。第三,吸潮装置放置时间过长,以至于呼吸剂等失效,引起水分的发生。

2 预防配电变压器烧损对策

2.1 预防配电变压器出现过负荷烧坏现象

在配电变压器选型初期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十分重要,不但要考虑到配电变压器的过负载情况,又要避免选型过大造成浪费的现象发生。应当对用户的实际用电量进行详细调查后,进行合理选型。可根据实际用户需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加大对各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监测,及时发现三相不平衡现象,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合理分配用电负荷,防止中性线电流持续偏高,引发线路烧损现象,导致配电变压器烧损发生。通过对我国农村配电变压器的烧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特别是8、9月份是容易产生配电变压器烧损的多发期。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日常的监护工作,特别是8、9月份的用户用电量的情况调查,对每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载情况进行密切监控,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不同地区的用电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测,对于商业和民用用电来说,夜晚是他们的用电高峰期,这就要求实际测量过程安排在夜晚高峰期时进行。如果是工业用电,可将实测时间安排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进行测量。

2.2 预防雷电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损

(1)接地装置要严格按规程要求制作安装。尤其是对于接地下引线,一定要采用符合规定的扁铁或圆钢,上端进行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相连处应采用螺栓连接,且距地面10cm,并应涂刷防锈漆和黑色相色漆。(2)确保“三位一体”接地良好。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外壳和避雷器的接地,应正确连在一起后接入接地装置,确保“三位一体”接地的正确性。连接线应平直牢固,不得缠绕,使阻抗参数尽可能小。(3)加强对配电变压器接地装置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加强对配电变压器接地装置的定期巡视检查和对接地电阻的测量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接地装置的可靠。对于接地电阻超标的情况,应查明原因正确处理。(4)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也应装设低压避雷器。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装设氧化锌避雷器的同时,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也应装设低压避雷器,能有效地防止雷电流的反击对配电变压器造成的损坏。(5)接地电阻超标的接地装置应及时整改。对于接地电阻超标的接地装置,应根据具体情况,锈蚀严重的要更换接地极,对土壤接地电阻率较高的要增加接地角钢数量。接地极之间的连接要用符合要求的扁钢或圆钢,相互焊接,搭接长度和焊口要符合要求,确保连接牢固。

2.3 防范配电变压器进水措施

配电变压器进水能够导致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下降,容易引发烧损事故,所以针对配电变压器的防水措施应做如下工作:第一,对不合理的老式变压器进行改造升级,将连接本体和油枕的油管高度适当提高,避免水的沉积流入箱体内部。没有呼吸装置的变压器应马上进行升级,加装必要的呼吸装置。第二,对配电变压器的油位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油位较低时应立刻进行补油,严格控制油品质量,防止油品进水现象的发生;注意加油前将原有的枕内存油放掉,加油过程要求缓慢,油位加到整个油箱的一半左右;加油的时段应选择晴天进行,时刻保证油品的清洁干燥,避免有水进入。第三,做好日常维护,加强日常巡检,把握每一次停机检修的机会。对于呼吸剂定期更换,防止水分产生过分凝结。第四,加强日常培训,提高维检质量,避免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3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尽管变压器烧损原因众多,但究其原因并不复杂,经过上述调查发现变压器的烧损大多出现在运行过程中,这就要求运行单位认真对配电变压器进行监控,做好日常的维护检查工作,一旦发现隐患,及时对事故隐患进行消除,保证配电变压器的稳定运行,以减少配电变压器的烧损。

摘要:在10KV配电网中,配电变压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我国农村,由于配电变压器数量繁多,配置较为分散,位置处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最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其安全稳定性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另外,此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造成了配电变压器烧损现象的频繁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配电变压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仔细检查配电变压器的真正烧损原因,总结经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保证用户日常用电的可靠性,以提升电力部门的正面形象。

关键词:农村,配电变压器,烧损

参考文献

[1]段启厚,王平.小型配电变压器防潮防进水的改进措施[J].变压器,2007,(5):54-55.

[2]李涛.农村配电变压器运行选择及烧损原因分析[J].天津电力技术,2010,(04)

[3]程新燕.电力变压器热性故障分析[J].新疆电力技术,2010,(04).

[4]方贵荣.农村电网线路故障分析及处理[J].云南电力技术,2005,(01).

[5]李康明,王彦斌.运行中变压器的状态评估与状态检修[J].新疆电力技术,2007,(04).

[6]张敏.SFP8-150000/110主变压器内部故障原因查找及分析[J].新疆电力技术,2007,(01).

上一篇:美文美句100字下一篇:高考短文改错范文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