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2024-06-20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共14篇)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1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

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板书课题)

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

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

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

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

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教师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了解了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地球的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生2:我知道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是活动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科学家们从这些表象中推测出地球内部的许多信息,其实,他们还运用了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讲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里面装有不同的物品。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准备如何做,得出方法:摇,钻等。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师:刚才的游戏我们进行得很成功。我们都当了一次小科学家,因为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揭开地球内部的结构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兴趣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吗?

小组讨论制作的方法和顺序,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1)先捏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红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2)再捏一个直径约1.7厘米的黄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外核。

(3)然后捏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壳。

(5)最后小组合作进行组装。

小组活动。合作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制作完成后,提醒学生把桌面整理干净)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引伸。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2

根据重庆市教委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我校结合县教委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学生课程辅助活动。为此, 我们学校组建了课程辅助科技特长班, 并开展了一些列小学生可行的科技活动, 叶画制作就是其中一项。

二、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 是科技作品, 又是工艺品。叶画制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小热爱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 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适应的对象及活动方式

叶画制作适合小学任何年级的学生, 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分组合作完成或个人独创完成。

四、活动内容

1.欣赏叶画作品。2.准备制作工具。3.采集植物叶片。4.压制叶片。5.设计制作叶画。6.展示评比活动。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

组织愿意参与叶画制作活动的学生报名并参加集中学习培训, 布置本次活动的内容, 时间安排, 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方法指导。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成败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是否有耐心。一定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组织教师的联系电话, 以便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

第二阶段:欣赏叶画作品, 提出叶画制作的重点、难点

观赏叶画作品, 感知什么是叶画, 通过观赏由各种不同的叶片组合而成的图画, 欣赏植物以及植物叶片带来的美, 从而激发叶画制作的兴趣。

在欣赏叶画作品的同时, 给学生提出制作的重点是搜集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 不同大小的叶片, 一幅好的叶画作品需要的叶片量较大, 而且种类要多, 这样在制作时才有可供选择的材料, 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叶画制作的难点是构图, 要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和颜色 (不能用剪刀修剪叶片) 构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特色的作品。这需要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才能制作出一幅幅描绘大自然, 描绘生活的美丽图画。

第三阶段: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各种废杂志或成叠的废报纸、乳白胶、剪刀, 镊子、餐巾纸, 八开卡纸 (台纸)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采集叶片 (也可以利用学校科技活动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林采集, 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要求采集带有叶柄且形状、大小, 颜色不同的叶片, 每种叶子多采一些。太大的叶片不要采集, 腐烂、破损、有虫卵的叶片不要采集。注意那些生长不正常的叶子, 这些叶子形状特别, 构图时会有特殊用途, 采集时要留心。注意采集树叶时尽量了解植物的名称, 不要损坏花草树木。

整理和精选:把叶子从枝条上摘下, 选精去粕, 数量尽量多一些, 以备选用。

压制和分类:压制的目的使叶片变得既干燥又平整, 也就是给叶片定形。没有经过压制的叶片是不能使用的。把叶片按叶形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的叶片放在一本杂志中并压上重物便于取用。要用吸水性强的杂志压制叶片, 隔三四天把叶片换个位置, 便于叶片尽快干燥, 避免发霉。

第四阶段:制作叶画

1.构图定名:构图是制作叶画关键的一步, 叶画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植物类、人物类、情景类、景物类、科技、故事类、舞蹈类等。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巧妙和新颖。由于受到叶片形状的限制, 构图大多采用会意、夸张的手法。构好图后, 还要给叶画一个好的标题, 也就是命名。

2.上台纸:上台纸是把创作一张叶画所需要的叶片放在台纸上, 按照设计好的构思摆好, 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住叶片的中央, 可在台纸上滑动, 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取叶片最好用平头的镊子, 不致损坏叶片。

3.固定:把摆好的叶片用乳胶贴在台纸上, 保持画面的干净, 多余的胶可以用餐巾纸擦掉, 不要留下指纹的痕迹。

4.保存:叶画上面落有尘土很不容易去掉, 如果要长期保存叶画, 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层玻璃纸, 也可以把叶画放在镜框中, 然后挂在墙上。

完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 一张美丽的叶画就做成了。

六、展示评比活动

以学校的名义, 开展叶画制作比赛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赛办法:1比赛可以分个人和小组、班级团体赛。2每张叶画必须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叶子组成。3叶片不能用剪刀修剪。4叶画不能用彩笔上色及文字说明。5不能用植物的其他器官制作叶画, 只能用叶。6用八开白板台纸。

叶画内容自选, 要求健康美观。

评选办法:1构图50分, 要求合理、新颖、有创造性。2选叶10分, 要求形、色、各种叶兼顾, 有一定数量。3画面10分, 要求整洁、平展、无其他痕迹。4叶片30分, 要求平整干燥。

从分数高低, 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将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还可以将特别好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 楼道的墙上, 美化校园。

七、总结延伸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3

一、主办单位

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同主办。

2008年活动的协办单位为中国宇航学会。

二、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

活动组委会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组成,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日常组织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协及相关单位协同进行各地通知的下发和组织工作。

同时“中国数字科技馆”中的“青少年创意馆”为此次活动设立专题网站,负责发布通知、组织网上申报、提供活动手册和相关信息。网址:http://dmuseum.cdstm.cn ,登录后点击创意体验活动宣传图片进入。

三、活动范围

国内中小学在校学生均可参加,由学校组织在课内外开展科学创意体验活动。

四、活动内容

200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创意体验活动主题为“探索月球,创意无限”。具体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知识大比拼”、“配音霹雳娃”、“月球奇之旅”、“故事巧接龙”、“涂鸦新天地”、“小小设计师”。

1、知识大比拼:参与者从“中国数字科技馆”中的“青少年创意馆”、“月球探测工程馆”和“地月旅行馆”浏览、学习相关探索月球的科普知识,并参加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由系统随机抽取的“四选一”答题活动,按照得分的高低获得奖励。

2、配音霹雳娃:本栏目中有若干个以探索月球为背景故事的Flash,参与者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动画设计台词、进行个性配音,并按照系统提示提交配音作品。活动期间,网友点击率高的作品将荣获个人/团队最佳作品、最搞笑作品、最有创意作品等奖励。

3、月球奇之旅:这是个有趣的在线互动游戏,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人物角色”执行一系列模拟在月球上生活的操作,从而体验特殊的经历。比如吃牙膏管里的食品、漂浮着走路……同时,参与者还可以在这个栏目中轻轻点击鼠标,享受搭建虚拟月球基地的乐趣!

4、故事巧接龙:参与者按照本栏目提供的一个探月故事的背景和开端,继续编写后来发生的事情。每周将选取入围的接龙作品,下周紧接着这段入围的作品形成的新故事,一段接一段地延续下去。

5、涂鸦新天地:在这里,参与者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菜单中色彩不一、粗细不等的画笔工具,天马行空地描绘月球主题科幻画,点击“保存提交”按钮,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杰作让更多的人欣赏。

6、小小设计师:参与者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月球基地”或“探月卫星”的模型。设计要有科学性、创意性。使用材料、使用功能不限(鼓励利用废旧材料,模型的长宽高均不得超过1米)。参与者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月球基地”和“探月卫星”以方案(文档)、模型(图片)、设计构想(录像)的形式提交到本栏目,优秀作品将放到网站上供大家观赏。

五、参加办法

通过网络参与:2008年7月1日~2009年3月1日登录“中国数字科技馆”中的“青少年创意馆”。网址:http://dmuseum.cdstm.cn

六、参考资料

(1)以活动配套发放的《月球知识手册》为主要参考资料,“中国数字科技馆”中的“青少年创意馆”提供手册电子版下载。

(2)中国数字科技馆设立了“月球探测工程馆”和“地月旅行馆”,介绍了有关月球和人类探测月球的科学知识,参赛者也可登录查阅。

网址: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tanyue ;

http://b1museum.cdstm.cn/moon

七、奖励办法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选方案 篇4

生:黑色塑料袋。

师:不打开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袋里装的是什么?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闻也应该可以。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舌头尝。

师:真聪明,如果老师现在就让你来确定这个袋子是什么的话,你会怎么做?

生:先用手摸。

师:你为什么先选用用手摸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比较简单。

师:可不可以先用鼻子闻或用舌头尝?

(学生自主的发生辩论)

师:对,不明的东西不能随便闻、随便尝,我们要注意安全。

师:我们每个组也有一个装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中取出来,组织小组同学闭上眼睛,用你们刚才想的方法试试。

(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闭眼摸物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活动进行得非常认真,值得表扬。谁来说说你用手摸准了哪些物体?

第2组:我们刚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为我们感觉到荔枝比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师:用手能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们用手摸不能确准的,又该怎么办?

生:还可以用鼻子闻。

(小组闭眼闻物活动)

师:闻到了什么?

第5组:我们这个组的小华特别喜欢吃苹果,一下子就闻出了苹果的味道。

(其余各组各抒己见)

师:你的鼻子真灵敏。在用鼻子闻不清楚的物体时,鼻子离物应该远一点,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气。

师:还有一些通过手和鼻子不能准确感知的,怎么办呢?

生:还有一种方法可选用,那就是用嘴尝味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尝的。不过,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干净、安全的东西,你们可以放心尝。

(小组闭眼捏鼻尝物活动)

师:尝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齿、嘴唇尝的吗?

第12组:跟第2组和第5组一样,我们也是先确准了两种,我们刚才用舌头尝出了梨子的味道。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5

1.尝试统计同伴们最喜欢的动物并能根据动物不同的生活区域、食性、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制作自己最爱的动物朋友展板。

2.幼儿用书第5册封二、第1~3页。

3.动物统计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朋友们的最爱。

谁愿意来分享下你最喜欢的动物?

二、男孩女孩比一比。

1.什么动物是大家的最爱?谁能立刻说出来吗?你可以借用什么方法?(了解统计的方法。)

2.统计数量,比较男孩女孩的喜好异同。

3.那男孩、女孩分别最喜欢什么动物?请统计是什么动物,数量分别是多少。

4.男孩、女孩最喜欢的动物相同吗?分别是谁?喜欢的人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好办法? (帮助幼儿梳理:把相同动物放成-排,有利于统计。)

5.请你统计全班孩子最爱的动物前三名是谁。(将相同的动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统计,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三、数一数,比一比。

1.自主发表分类意见。

2.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3.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动物朋友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幼儿根据自己的标准独立进行操作。)

4.教师小结分类方法:可以按照生活区域、食性、外形特征等。

5.按某维度分类,并统计比较多少。(以生活场域为例。)

6.比一比陆地上、水城里、两栖动物分别有多少,比比它们的数量多少。(可由幼儿自由选择分类的维度,进行统计和数量比较。)

活动延伸:

校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6

决胜规则:

1、现场制作2个运输筏,运输筏最大边长(或直径)不超过50cm的水上运输装置(材料可赛前剪裁、打磨,但必须是散件,不允许赛前粘合、捆扎,需现场组装;如使用螺旋桨,螺旋桨采购、自制均可),装置搭载一辆汽车模型,汽车模型必须裸露放置在运输筏上,不允许与运输筏做捆绑、粘贴;

2、装置需靠无电源动力行驶,不得使用外力(电风扇、吹风机禁止),运输筏不得采用市场成品改制,材料、造型不限;

3、运输筏需搭载汽车模型将汽车模型从甲地运输到乙地(比赛测试场地为在航模池,水深20cm,甲地到乙地水路为9m;测量首部到首部实际行走距离),运输过程中汽车模型不得置入、接触水面,否则成绩无效;

4、运输筏必须在水面是独立体,计时开始后任何辅助装置不得接触运输筏,也不得伸入水池上方空域以及进入图示禁区;

“校园科技周”活动方案

5、运输筏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飞离水面,以最快安全运输到目的地时间最短为胜出,若时间相同以运输筏质量最轻者为胜出(运输筏赛前称量),每队测试有效时长不超过60秒,60秒如果运输筏不能到达终点,以行驶实际距离排名;

6、起点到终点设立中途线,设立冲刺奖,运输筏首部最先触越中途线奖获得最佳冲刺奖;

7、比赛以抽签决定测试顺序,每队有2次测试机会。

比赛时间和地点:

5月8日下午2:50 操场进行

项目负责人:体育组、3—6年级各班主任

奖励办法:

获奖班级颁发奖状;

奖项设置 : 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

请各班根据方案要求,积极开展活动,选派队员参加比赛并多加练习,并且在组织活动时注意安全。

__市__小学

试析短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案 篇7

短跑是周期性运动中强度最大的项目, 它要求人体达到最高的位移速度和将最高的位移速度尽量保持到终点的能力。前者称为速度, 后者称为速度耐力。二者是决定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若提高短跑成绩, 则必以大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若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 则必根据短跑供能特点, 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训练方案。

二、速度训练

发展速度素质, 主要是发展ATP快速分解和CP无氧再合成的能力, 尽量减少糖硣解参与供能。从运动强度是引起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刺激这一生理特点来看, 只有通过肌肉最大强度、甚至超强度的运动, 使ATP和CP消耗到一定程度或耗尽, 才能提高ATP、CP数量。但随着最大强度运动, 肌肉中的ATP、CP含量迅速减少, 乳酸堆积明显增多, 这样就难于保证ATP的最大分解和CP无氧再合成。因此, 在发展肌肉的绝对速度时, 持续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0秒, 也不宜少于6秒。一旦超过10秒, 就要由糖硣解参与供能, 产生乳酸堆积。一旦短于6秒, 就会使最大限度地消耗ATP和CP的愿望落空。即达不到提高速度训练的效果, 又与速度训练的供能特点格格不入。我们只有根据ATP、CP的供能特点, 进行6-10秒的极限运动, 才是发展速度素质最为合理的手段, 具体方案可采用:

第一:60米重复跑、50米波浪跑、60米冲刺跑等。

第二:行进间30-80米计时跑

第三:蹲踞式60-80米计时跑

第四:下坡跑 (2°-3°) 20-30米接平跑30-40米

第五:牵引跑、顺风跑、让距追逐跑60-80米

在实际执行上述训练的过程中, 合理控制间歇时间至关重要。Margarlia通过实验研究证实:10秒超极量负荷后, 间歇时间为10秒时, ATP、CP得不到恢复;间歇为20秒时, ATP、CP较10秒时恢复较好, 但在重复跑时, 仍需依靠糖硣解提供部分能量, 故血乳酸上升明显, 这种休息间歇还不是最合理。当采用30秒间歇时, 在10秒超极量运动后, 减少的ATP、CP在休息后可达到75%。故Margarlia建议:在重复训练时, 跑的间歇时间不能短于30秒。采用60秒或90秒间歇, 恢复效果明显。这种训练方法, 可使ATP、CP供能系统得到反复、强烈、合理的刺激, 从而提高速度素质。

三、速度耐力训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 还要进行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的意义在于推迟后程减速的出现, 使最高速度保持较长一段距离, 尽量减少后程减速。其主要能量来源是糖硣解。而提高糖硣解供能能力的关键则是:增强机体产生乳酸和耐乳酸的能力。

在ATP、CP供能情况下, 肌肉剧烈运动不能持久。要发展肌肉的持久运动, 应尽量使ATP、CP耗竭和造成乳酸明显堆积, 如持续工作时间太短, ATP、CP还未消耗到一定程度, 不能造成乳酸堆积, 这样就不利于提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一般来说, 发展速度耐力剧烈运动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秒, 最多不宜超过1.5分钟。经过一定休息间隔和多次重复后, 可使血乳酸浓度达到较高水平。在训练方法上:

对100米专项运动员来说, 可采用120-150米段落进行反复跑, 运动强度接近本人最高跑速, 间歇时间为1-1.5分钟。开始时, 跑10次-15次, 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 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也可采用100-120米段落进行急速反复跑, 运动强度为本人最高强度, 跑8-10次, 间歇时间为1分钟。

对200米专项运动员来说, 可采用长距离间歇跑 (如:150米、200米、250米χ2-3组, 每次间歇为2分钟, 组间间歇为10分钟。) 、短距离间歇跑 (如:80米、100米、120米χ5组, 每次间歇为1分钟, 组间间歇为8分钟。) 、长短距离结合跑 (如:300米+100米χ3组;200米+80米χ4组。长距离跑后间歇1分钟, 然后全速跑完短距离。组间间歇6-8分钟。) 、固定距离反复跑 (如:250米×6组;200米×8组;150米×10组, 每次间歇为4-6分钟。) 、梯形反复跑 (如:100米+200米+300米+200米+100米×2-3组, 每次间歇2分钟, 组间间歇10分钟。) 、变速跑 (如:300米快+200米慢+150快+100米慢+80米冲刺跑×2-3组, 或200快+200慢+100快+100慢+50米冲刺跑×2-3组, 组间间歇10分钟。) 等。

总之, 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的供能过程不同, 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也各异。但是, 无论采用何种训练方法, 均要把最高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 经休息后待心率恢复到120-140次/分左右, 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这样才能发展人体的ATP、CP和糖硣解能力。此外, 在进行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的过程中, 还必须充分注意肌肉的放松能力。因为在肌肉放松时, 有利于能源物质的合理利用和ATP的再合成;有利于拮抗肌有规律地进行工作, 不会使其它肌肉过度紧张, 从而促进全身血液流动, 加速血液循环, 为肌肉工作输送大量氧气和营养物质。

四、结束语

只有根据短跑供能特点, 选择最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合理间歇, 才能获得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最佳效果。这对于一些从事短跑训练的广大教练员、体育教师来说, 十分值得借鉴和参考。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教练员往往是训练一个接一个, 时间和距离是越来越长, 不管队员是否恢复, 一口气跑完一组, 结果成绩一个不如一个, 恰似下台阶似的从最高处滑落到最差。其实, 这根本不是什么队员的能力问题, 而恰恰是因为教练员违背了短跑的供能原理所致。这种屡见不鲜的盲目性训练再也不能继续了!我们一些教练员、体育教师实在应该根据短跑运动的供能特点, 制定科学的体育训练观。

摘要:文章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点, 分述了发展短跑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科学训练方案。它对于广大教练员、体育教师从事科学训练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短跑,三磷酸腺苷,速度,速度耐力

参考文献

[1]茅鹏, 运动训练新思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36-38.

[2]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组, 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113-115.

[3]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 运动训练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5-88.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8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时,部分幼儿对“乌鸦喝水”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并主动提问“放石子后乌鸦一定能喝到水吗?”教师捕捉到这一宝贵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这一课题正好契合了我园市级课题研究《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我们果断地将它确定为研究课题,采用“一课三研”的形式探求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二、在研讨中提升

幼儿园科学活动具有活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园位于蒋乔,当地沙石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最真实、精彩的课堂。

第一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分别为大半瓶、半瓶、小半瓶,分别贴上1、2、3标签,每组一份沙子、一份石子……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乌鸦喝水》,导入活动主题。

2.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3.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5.小结:乌鸦在瓶子里加入石子不是都可以喝到水的,还得看瓶中水量的多少。

第一次研讨:

研教学目标:目标1偏低了,因为大班幼儿在平日的生活和玩水游戏中,已具备这方面的经验。

研材料准备:该活动中的沙、石材料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瓶子上根据水位贴了数字标签,便于幼儿做实验记录,但没有标注水位,不便于幼儿进行对比观察。

研活动组织:故事导入略显老套,可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激发幼儿兴趣;用石子实验后提问,乌鸦为什么不能喝到3号瓶的水,幼儿反应不过来,可先请幼儿观察3瓶水的不同水量,并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为后面作好铺垫;幼儿完成实验记录的时间有先有后,为减少消极等待,应让先完成记录的幼儿先交流,再把记录表贴到磁性黑板的相应位置。

第二次活动:

活动目标调整为:

1.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在瓶中加入石子能否喝到水,还与水量多少有关系。

2.学会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乐趣。

3.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科学探究意识。

活动准备调整为:在1、2、3号瓶子上标注原水位线,增加三只瓶子的水位记录表。

活动过程调整为:播放《乌鸦喝水》的电脑动画导入;在实验前先启发幼儿观察三瓶水的不同水位,并进行记录;在小组操作中,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结果,并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开场动画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通过材料调整、科学记录的辅助,较好地实现了第一目标。

存在的不足:

小组操作中,当何乐小朋友拿着实验记录准备到前面交流时,张宇提出了异议:瓶子里的石子没有装满,如果装满了,水就会被压上了。为了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让他再试一试,结果他慢慢地琢磨、研究,教师和小朋友一边探讨着问题,一边等着他……导致活动过程松散、冗长。张宇之所以会提出异议,是因为他只参与了小半瓶水的探究,没有与其他水量的实验进行对比观察,活动中的合作不够深入,幼儿在操作前没有就三种不同水量的瓶子自主地进行协商和选择,目标2达成度不高。

思考的问题:

怎样让乡土科学探索活动更有趣味性?老师们提出了增加“小乌鸦检测员”,每组提供一只封塑的小乌鸦,实验完成后,幼儿带领乌鸦飞到每个瓶口进行检查,看能否喝到水并及时记录结果。我为老师的创意喝彩,执教老师也高兴地采纳了这个金点子。

怎样培养幼儿“设问——解疑”的意识,我的提问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共识:在活动中可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材料、记录表,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请其他幼儿解答问题。

第三次活动:

活动准备调整为:每组一只封塑的小乌鸦。

活动过程调整为:在小组操作前,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商量如何分工;在小组操作中,注意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发现玩小半瓶水的幼儿将石子放至瓶口,鼓励他进一步实验,在后面的集体研讨中,可展示该组幼儿的操作结果。

第三次研讨:

出现的进步:

因为增加“小乌鸦检测员”,幼儿的参与劲头更足了,活动气氛更为活跃;小组操作前的讨论很有效果,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能坚持完成自己的实验,并乐于向大家介绍实验结果;在教师的鼓励下,部分幼儿能发现问题、主动提问、解答问题。

引发的思考:

乡土材料资源丰富,其他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吗?教师们听了我的提问,脸上表情异常丰富,都在心里说:看来还有四研、五研、六研呢!我微笑着点拨:科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是正规的,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可以是集体活动,还可以是在区域中进行的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教师可将“乌鸦喝水”放进科学探索区域,大家都豁然开朗。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沉浮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大班阳光科学活动方案 篇10

1、产生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致及探究知识欲望、

2、启发孩子积极参加实践动手操作教学,并得到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预备:

1、每个人一個小手电筒,一张白纸片、

2、小猫咪。太阳公公。阴天(多云),电灯图片各一张。投影器两台。小玩具。毛绒玩具。积木。

3、五颜六色小鸟。五颜六色小狗狗数个。幼儿教师范例(大号)1份。糨糊。小手巾数个。录音机一台。磁带1盒、

教学过程:

一、孩子自由玩影子

幼儿教师预备两台投影器,孩子分为2组自由在投影器前玩影子,(放伴乐Music)

幼儿教师关掉投影器,安宁稳定孩子心情,提问:为何会产生影子哩?(导入教学课题)

二、清楚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

1、小小实验

幼儿教师打开投影器,随意放一物品(毛绒玩具。积木等)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

幼儿教师关掉投影器,随意放一物品(小玩具。)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

提问:谁能告知教师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

总结: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2、协助小猫咪

(展示小猫咪与图片)教师:有只顽皮的小猫咪想与自个儿的影子做游戏,但是小猫咪不晓得在哪张图片里会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孩子你能告知它,在啥情况下能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吗?

孩子自由表达看法,师选一孩子代表,进而加强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唯有光线直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方可产生影子、

三、影子的舞蹈

1、游戏“小鸟跳舞”

幼儿教师动手操作已制作好的游戏教学材料开展表演,激起孩子效仿的兴致,可是暂不说明动手操作的步骤、

2、给予孩子动手操作教学材料:手电筒。白纸片。小鸟。糨糊等。引导孩子自个儿想方法让“小鸟跳舞”、[

3、孩子动手操作。幼儿教师观测和察看,清楚孩子的动手操作情况。勉励孩子自个儿动脑子处理好问题、

4、组织沟通探讨:

(1)请个别孩子把自个儿的探究结果告知大伙儿,并演示过程。、

(2)探讨:为何有的“小鸟”会跳舞?有些不会哩?

(3)幼儿教师总结:要让“小鸟”跳舞,“小鸟”的翅膀与白纸片间务必有距离,不是牢牢地粘在一块儿的,换句话讲只将“小鸟”身体的中心部分粘上就可以,翅膀不需要粘上、

5、让孩子查验自个儿的作业,改错误,并体会成功的愉快、

四、引导孩子进而探究影子舞蹈的秘密。

1、展示小狗狗,例如果想让小狗狗跑动起来,孩子想想,应当将小狗狗身体的哪部分粘在纸上?

2、孩子自个儿动手探究,幼儿教师巡视来回指导予以准确的协助、

3、深入体会

请孩子述说动手操作方式并演示,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与体会这一些物品是怎么样教学的?(手电筒左右挪动时,影子也左右挪动,手电筒上下挪动时,影子也上下挪动)、

4、幼儿教师总结:当手电筒挪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影子亦会发生改变,這樣它们便跳起舞来啦、

五、手影小故事表演

幼儿教师教几种手影:孔雀。小鸟。小兔子。小狗狗。螃蟹,孩子自由练习、

组织孩子用手影或身体造型来表演自编的小故事。(放伴乐Music)、

1、在室外找影子:例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孩子在阳光下与阴暗处各自跑跑,瞅瞅自个儿的.影子,比较清楚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一说怎么样方可产生影子。

2、想想,何时哪个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孩子各自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测和察看影子有何不一样,为何?

3、画影子:早上正午、午后站在同一地点,2人1组相互帮忙,把地面上的影子画下来。比比,自个儿与别人的影子是不是一样?在三个不一样时期,自个儿的三个影子有何改变?想想影子为何会变?

4、幼儿教师与孩子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孩子清楚影子可伴随着物品的挪动而挪动。

5、展示幻灯机、投影器,幼儿教师与孩子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影子伴随着手形的改变而改变。

6、议一议:人运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啥产品?(幻灯机、Movie机、照相机等)

7、我们运用影子可开展哪一些教学?(夏季乘凉、踩影子游戏、开展手影与皮影教学)

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11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科学素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越来越重要,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竞争因素,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在传统的科学教學中,很多老师都不太重视这门学科,单单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疏导,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要把实践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实践课更应该如此,下面就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扫除一部分的教学误区。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对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目标不断细化,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然后,我建议老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由于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三年级是学习的分水岭,三年级之前,我们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动手能力不足,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制作。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的教育方向就要随之发生改变,我们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分清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二、在活动中明确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实践课程中,老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把学生的实践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这就忽略了实践活动过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实验设计,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学生在实践中有了老师的安排就会一味遵循教师的要求,那么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不能开动脑筋进行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实践活动就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以教学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自主进行分组并完成任务,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结果的交流,同时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状态下让学生把握科学的精神。

三、选择适宜的实践课题

在小学的科学实践课中,课本上的实践课题比较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实践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这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定,择优选择。并且,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领域应该更加广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实践设置,所以,在选择课题方面对学生十分重要,有了一个良好的课题,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怎样选择适合的课题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校的资源问题,在有效的资源中进行科学实践探究。

四、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原则

在小学科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技能技巧,而且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原则意识。比如说,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学生亲手去做,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只学习理论知识,忽略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成果要反映课堂实践,形成一种科学的素养。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一性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发展个性,但并不是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为所欲为。我们在实践中要找到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同时学生还要有合作意识,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除此之外,还要有可操作性原则,我们设计的方法和途径都要适应学科的科学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进行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原则外,科学探究还需要开放性原则,我们要围绕研究的中心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现实不断融合,相互作用,在方法和途径上得以延伸,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原则,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发现更多的科学原则,不断规范小学科学探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原则,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学习环境,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开荣.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3(02).

[2]王丽玲.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深化农村科学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6).

科学造假对科学活动的本质性危害 篇12

在科学界,开拓创新和追求真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真正使命,尤其是创新精神,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其最高的追求,是其科学研究的生命。因此,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然而,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家谋生的职业,频发的以剽窃、篡改和伪造为特征的科学造假现象,虽然满足了他们的一己私利,但是却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和后果,不仅科学界的基本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被严重破坏,而且科学研究秩序也被非正常化,导致整个学术界的运行、良知以及道德都受到严重的侵蚀,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即浮躁的学风和学术生态环境之间的不良运行,正当学术权威受到威胁,正直学者的尊严和权益受到挑战,进而导致独创性的成果难以被认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和论著成果难以出现。相反,那些重复的造假和浮夸成为了常态,最终会影响科研者的创新,让他们很难在这样的氛围中认真踏实地做学问,危害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科学家的造假还会降低他们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和尊严。总之,科学造假的“低风险、高收益”,对于科学共同体来说,不仅容易对其产生瓦解和腐蚀,还会对其的创新精神扼杀和亵渎,进而对科研的创新机制产生一定的破坏力,最终影响科学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二、极大浪费学术资源

学术资源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科学造假就是那些造假者因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利用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对学术资源进行扭曲和低效的配置,即对科研所需经费或者评职称所需科研项目等,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来争夺学术资源,如通过课题的改头换面或者反复申报等,这样不仅浪费了学术资源,还会导致学术竞争的恶性循环和膨胀,制造大量的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等等。在大科学时代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各国尤为看重的,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各国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科学活动的造假现象频发造成的各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对各国学术界来讲都是不容忽视的巨大损失。

三、极度破坏科学体制

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和功能,不仅仅是要进行认识,最为重要的是对其的改造,而科研活动就是作为这种重要的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通过揭示其内部的规律和本质,让自然界和社会为我所用。但是频频发生的科学造假现象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错误认知和歪曲认识,对其规律和本质的扭曲会对科学知识的质量大打折扣,真理性不复存在,最终影响科学的良性和健康发展。尤其是那些实验室的假数据带来的恶果甚至会使得科学停滞甚至是倒退,阻碍科学目标的实现。

四、极大危害学术信任

学术信任对于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是彼此之间的互助合作的基础和关键,尤其是大科学时代学科的高度分化和综合,使得这一精神尤为重要。因此,专才比通才更适合生存于当今的科学界。与之相适应,学术信任是他们身上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特征,不管是单个的科学家还是科学共同体组成的科学团队,他们在从事科研活动时必须相互信任,否则科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但是面临频频爆发的科学造假现象,对这一宝贵的品质以致命的一击,对科学界的诚信和精神操守都给予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具体表现为:

1. 对科学情报交流系统的影响。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情报至关重要,如果科学造假发生在这一系统和领域,就会严重影响同事之间的信任,甚至印证“伪造、作假、剽窃行为甚至与此沾一点边的案例,都会给个人、单位甚至整个研究领域带来严重挫折”这一点。

2. 信任危机的产生。

大科学时代,科学造假的频频发生以及被曝光,使得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社会对科学家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信任危机的出现以及恶化会丧失社会的公信力,这样就会导致科学家以及科学界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丧失,影响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尤其在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今天,科学和社会的特殊关系使得科学造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强大,社会对科学的依赖也越来越增加,尤其是科学成果对社会大众带来的方便和快捷,都让大众欣喜不已。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学造假带来的产品和服务对大众来说却是致命的,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无所适从和盲目,最终会导致科学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失去保障,进而对科学的生态环境以及整体氛围产生威胁和破坏,最终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精神危机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是融为一体的,科学造假被揭露不仅对个人的名誉造成了损害,而且对其所在集体声誉也带来恶劣影响,进而对整个科学界的名声带来的破坏会导致社会精神危机。因此,在大科学时代的今天,科学造假要被及时揭露和惩罚,否则就是对造假的变相鼓励,这些都会对年轻的或者即将步入科研领域的学生的诚信观念带来威胁,这些不诚信和不公正的现象对他们诚信品格的培养和养成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对科学的创新和进步以及整个科学界的良性和健康发展造成阻碍。违背科研道德,导致诚信危机,影响科学研究事业。

摘要:在当今的大科学时代,科技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要关注当今越来越严重的科学造假之风正在蔓延,这不仅浪费了社会大量的研究资源,而且使得科学诚信屡屡遭受质疑,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科学进步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当科学造假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科学活动的正常运转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进而导致其社会功能的失调。再加上个别科学家以“科学”二字作为挡箭牌来堂而皇之地进行造假,大众对造假的严重性不能正确认识,以及科研学术机构对科学造假的熟视无睹,任其泛滥,甚至还包庇纵容,使得科学造假所带来的危害巨大。背离科研道德,归根结底最大的受害者是科学,是科学的声誉和质量。

关键词:科学造假,科学活动,危害

参考文献

[1][法]朱里安·本达.知识分子的背叛[M].何怀宏,孙传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43.

[2][美]R.K.默顿.科学社会学散忆[M].鲁旭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8.

[3][美]R.K.默顿.科学社会学[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23.

小班科学活动《七星瓢虫》方案 篇13

——《七星瓢虫》(小班)

一、设计意图

根据《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已经能够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物体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而且本次活动源于自然生活,大自然是充满奥秘的。动植物是大自然的根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幼儿被动物吸引,充分利用幼儿这一行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幼儿熟悉和了解昆虫,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所以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瓢虫

2.通过实物和标本来认识七星瓢虫

3.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观察七星瓢虫基本特征

重点:让幼儿观察认识瓢虫,以及它的基本特征.难点: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瓢虫的明显特征和基本特征.三、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标本15份,图片若干,实物三只

四、活动过程

(一)悬念导入

老师把七星瓢虫用黑布遮盖起来设置悬念让幼儿猜一猜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伙伴它现在安静地呆在我的这个小黑布里面你们来摸一摸猜猜老师这个黑布里面有什么呀?

引导幼儿感知揭晓后给幼儿观看标本。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七(七星瓢虫标本)给你们一人一份我们来一起观察。

(二)初步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特征

师:提问:它是什么颜色?有几颗斑点?看看它的翅膀藏在哪里?

(三)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感知

师:听一听它有没有发生什么声音?摸起来什么感觉?

(四)教师总结

详细介绍瓢虫,让幼儿知道瓢虫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并告诉幼儿瓢虫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五、活动延伸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七星瓢虫,知道了它的特征,现在我们动手来画一画七星瓢虫吧。

2.老师为幼儿提供图片及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4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花》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

(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上一篇:磐安三中值周制度操作说明下一篇:简单的想优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