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2024-05-10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共13篇)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

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

编 写 人:

日期: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xxx有限公司 xx xxx 2011年0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Xxxx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桩基础有Φ1400旋挖桩共72条,分布在2#楼,其余为Φ400和Φ500预应力钢筋砼预制管桩,原设计共292条,在打桩过程中,北向基坑顶面出现5mm~10mm的裂缝,所以把北向和西向的边轴线单桩共20条改为Φ800旋挖桩。

地下室共1层,层高5米,建筑面积8008m2,地下室混凝土采用P6等级抗渗砼。

二、施工过程的控制:

我公司成立该工程的项目管理小组,以总监为主,配置两名监理工程师配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把关,遵守监理旁站制度,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进行全过程控制,严格施工材料进场报验制度、以及监督抽检和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三、各种材料及桩基础经检测均达到合格标准:

检 测 结 果一览表

四、该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达合格标准,资料基本齐全,同意验收。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越冬,保温方案,保温材料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如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 在冬季都为冻土地区, 而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安全越冬便成为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并确定方案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大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 在《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范JGJ/T104-2011》中所述较少, 在此, 结合此规范对大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越冬方案进行分析。

1 确定越冬的方法

1.1 地基与基础工程越冬过程的状态

(1) 地基越冬:开槽后, 因为某些特殊原因, 导致地基越冬;

(2) 基础工程越冬:基础工程施工完成, 但地下结构尚未完成的越冬工程状态。

1.2 确定越冬方法

以上两种状态在越冬过程中的问题就是防止地基土冻胀的发生, 为此, 采用技术水平要求低、可操作性高的保温方法进行防冻越冬才是我们理想的方法。

2 施工部署及准备

(1) 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安全越冬的准备工作, 工程技术负责人确定具体的越冬保温方案, 项目经理保证人员、机械及材料的保障及协调工作。

(2) 收集当地的地质勘查及气象资料, 如沈阳地区的冻土深度约为1200mm, 土壤种类以砂、粉土及粉质粘土为多等等。

(3) 确定保温防冻材料, 尽量以来年可回收使用材料及当地经济材料为主, 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如保温系统的苯板、草帘, 热电厂的废弃炉渣等。

3 确定具体保温方案

无论是地基的越冬还是基础工程的越冬保温, 都是要经过科学的计算方法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沈阳地区为例, 进行方案计算如下:

3.1 计算公式:∑βi hi≥H

式中, β--材料对土壤冻结的影响系数;

h--材料的厚度;

H--冻土的厚度 (沈阳地区约为1200mm) ;

3.2 保温计算

(1) 地基越冬采用保温材料为两层0.6mm塑料布+两层100mm草帘+两层100mm苯板的保温方式。

塑料布:h1=0.6mm×2=1.2mm (β1=17) ;

草帘:h2=100mm×2=200mm (β2=2) ;

苯板:h3=100mm×2=200mm (β3=4.2) ;

满足保温要求。

(2) 基础工程越冬以100mm垫层, 两层3mm SBS防水卷材, 一层50mm防水保护层, 400mm厚筏板基础为例:采用两层苯板 (一层100mm一层50mm) +一层100mm草帘+一层0.6mm塑料布的保温方式。

苯板:h1=100mm+50mm=150mm (β1=4.2) ;

塑料布:h2=0.6mm (β2=17) ;

草帘:h3=100mm (β3=2) ;

素砼垫层:h4=100mm (β4=0.7) ;

SBS卷材:h5=3mm×2=6mm (β5=11) ;

钢筋砼筏板:h6=400mm (β6=0.6) ;

满足保温要求。

4 施工程序及方法

4.1 保温施工程序

(1) 地基越冬:塑料布→一层草帘→两层苯板→一层草帘→塑料布→盖压;

(2) 基础越冬:两层苯板→草帘→塑料布→盖压。

4.2 保温施工方法

(1) 铺设厚塑料布防水层, 为防止雨水及积雪融化后浸泡保温层, 降低保温效果, 尤其是地基越冬工程, 要先铺一层防水塑料布, 以防地基土潮气上升浸湿保温层, 降低保温的效果。塑料布要用宽幅的, 顺冬季主风向铺设, 搭接宽度不小于500mm, 边缘处采用木方反裹压边。为防止风将其刮起破坏, 采用木方及脚手板盖压, 同时, 为便于检查维护, 应在其最上层铺设脚手跳板通道, 间距8m-10m为宜。

(2) 为保证保温效果, 苯板及草帘应错缝铺设。

4.3 注意事项

(1) 由于保温材料大多为易燃材料, 因此, 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建立执行。同时,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2) 对保温层内温度进行不定期检查, 积累工程经验资料的同时确保保温性能的实现。

(3) 本方案未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如有地下水, 则须做好相应的排水、降水措施。

5 结论

地基与基础的安全越冬是保障工程质量及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内容, 而如何科学的确定方案和选择经济适用的保温材料则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 在现有成熟的工程技术条件和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尚须不断的积累工程经验资料, 以科学和发展的态度去提高我们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使我们的工程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尹爱金.从实践的角度论建筑工程冬期施工[J].科技信息, 2011, (07) :723.

[2]韦平.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措施研究[J].科学之友, 2010, (14) :85.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3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温州地基土地层结构复杂、性质多变的特点。在工程建设特别是地基基础施工中,经常性地遇到由于地基土性质差异性和特殊性引起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如何合理、正确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勘察工作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是我们岩土人所面临的现实课题和严峻技术挑战。本文通过基础施工中典型的工程案例收集分析,总结基础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进而指导本地区工程勘察重点和要点的确立,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一、临江、濒海地区深基坑涌水问题

1、工程概况

场地位于温州沿江路,北侧临近瓯江。拟建物地上21层,地下1层,框架桩基础。基坑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地下水控制采用悬挂式水泥土墙帷幕和排桩支护体系组合。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工程事故原因分析和工程地质问题

本工程基坑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地下水控制采用悬挂式水泥土墙帷幕和排桩支护体系组合。基坑开挖深度4.8-5.5m,分层分块开挖,坑内集水明排。当挖至设计标高附近时,坑底多处出现地下水上涌现象,并发生明显的渗流破坏,根据出水位置可确认其与勘察孔重合。经过多方调查、分析,造成坑底涌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由于勘探孔施工,揭穿了②1含细砂淤泥层,并成为②2含淤泥细砂中微承压水排泄通道(见示意图)。

②当钻探结束一定时间后,下部淤泥类软土因应力较高发生缩径而使孔管堵塞,阻止了②2含淤泥细砂中微承压水向下部卵砾石层排泄。

③当截水帷幕中局部水泥土墙搭接宽度不足,效果不佳,或存在较严重的施工构造缝隙时,②2含淤泥细砂得到侧向地层特别是附近瓯江水体的充分补给。在微承压水头作用下,地下水向基坑内排泄,造成坑底涌水和渗流破坏。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第13章规定,“勘察施工的钻孔、探井、探槽等,应在勘探工作结束后,根据工程要求选用适宜的材料回填。对隔水有特殊要求时,可用水泥浆或4:1水泥、膨润土浆液,通过泵送由孔底向上回灌充填”。

本工程深基坑施工时,②2含淤泥细砂微承压水及其补给来源是不可忽视的水文地质问题,属于“对隔水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地层结构的查明和地基基础参数的确定,而忽视了地下水的作用。本次勘察结束后,未按要求进行钻孔回填,在下部软土缩径致钻孔闭塞和截水结构有缺陷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引发②2含淤泥细砂中微承压水上涌并向基坑内排泄,造成一定的渗流破坏。

二、滨海软土地区大面积管桩施工中桩体上涌、斜歪和断桩

1、工程概况

温州滨海某工地,地上7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有效)45-48m,桩径600-650mm。基坑采用密排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地下水控制采用悬挂式水泥土墙帷幕和排桩支护体系组合。场地周边新建有厂房、公寓等,相距35-200m,其基础均采用预应力管樁,且基础完成时间14-150天不等。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前,施工单位提交了相应的施工方案,该方案经审核基本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场地周边地块均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且施工完成时间间隔较短,特别是场地北侧公寓楼,距离仅30余米,基础完成时间不足半月。由此产生的挤土效应造成了地应力急剧增大。按照设计要求,桩长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为辅,实际施打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增大,在桩长达到设计标高前约8-10m时,贯入度逐渐变小,跳锤高度增加,并在施工后期阶段尤为明显。试桩总数3根,其动测曲线反映,有2根桩上部约4.2-4.5m处出现较为明显的断裂反射现象,另1根完整性较好,前2根桩静载荷试验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陡降现象,而后渐趋稳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值承载力仅为设计值的65-85%,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后,发现有近20%基桩桩身不同程度发生同向偏移和倾斜。

根据上述工程施工环境和基桩检测结果分析,场地处于高应力环境,特别是北侧公寓楼桩基础完工不足半月,锤击沉桩(特别是深部)贯入度明显比空旷场地的大。由于桩身对地基土的不均匀挤密作用,导致桩身竖向受拉、水平向挤压,部分桩顶水平位移明显,桩体上涌量较大,部分管桩接头脱落而使承载力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本项目建设方要求勘察工期很短,从勘察结束到桩基础施工间隔约30余天。勘察期间,场地周边工地正在进行桩基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和机组施工人员已经明显察觉地下应力场的异常现象,如钻孔缩口迅速、孔隙水压力增高等。由于种种原因,现场技术人员未将这一重要的岩土工程现象详细记录,亦未向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主管部门汇报,导致勘察成果中对场地高应力环境无任何描述和评价。

通过对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分析,可总结以下2点:

a、现场技术人员应善于抓住勘察要点,对个别特殊、异常现象除了如实记录外,还应向项目负责人及时汇报。

b、项目负责人应经常深入工地现场指导勘察施工,及时掌握施工揭示的异常工程地质现象,并在成果中建议相关施工注意事项。

三、地下天然气对基础施工的影响

1、工程概况

浙江平阳某交通枢纽工程,位于海积平原区,拟建高架桥基础采用大直径桩,桩长约65m。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基土以海积软土为主。上部约41m为淤泥类软土,中部为海相、湖泊相粘土、粉质粘土,间夹薄层细砂、贝壳,下部为河流相卵砾石层。软土中贝壳、半碳化植物碎屑较多见,卵石层顶面多为粉细砂混贝壳薄层,局部见碳化植物碎屑富集成层。这些生物腐植物化石分布不均匀,根据现场观测,其产状多呈薄层、透镜体状,部分为混合状,连续性一般较差。主要发育于海相软土、湖泊相粘性土界面处,湖泊相粘性土、河流相卵砾石层界面处,此外,海积软土中贝壳、植物残屑零星状分布,分布不均匀。

贝壳、半碳化植物等有机质的腐烂分解,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地下天然气,主要储存于薄层粉细砂和卵石层孔隙中,并在上覆土层自重压力下达到应力平衡。由于钻探揭露,释放了上覆土压力,改变了其储藏空间的应力环境,从而造成天然气的喷逸现象。在该场地勘察施工中,4孔有地下天然气突逸现象,3孔见零星气泡冒出,约占勘探孔总量15%。其最大喷出高度约10m,历时12-96小时不等。由于水气喷发,对孔壁造成极大的破坏,多数钻孔孔口破损变大(直径由原来十几厘米扩大为0.5-1.0米),最大可达1.5米,据此推算的气水压力值可达0.60Mp以上。

3、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该交通枢纽工程基础施工中,多处发生天然气喷涌现象,但规模远较勘察施工阶段小,以冒泡涌气为主,一般不会造成喷发现象。这是因为基础施工桩径较大,加之经过勘探孔的泄压释放,气压有所下降。尽管如此,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仍发生翻浆现象,造成了桩身混凝土流失、离析、胶结不实以及蜂窝夹泥等现象,给成桩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事故发生后,各方责任主体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经调查研究,一致认为在天然气富集区,应事先有针对性地施工泄压放气钻孔,并根据气量大小决定钻孔数量和排放时间,在天然气压力减小到对桩基施工无影响时,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本项目勘察报告中未对地下天然气进行有关描述和评价。尽管勘察施工中屡有天然气突逸并造成较大的破坏后果,现场技术人员却未进行相应描述记录,将地下天然气排除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范围以外。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大多知晓此类事件,并多次亲临现场处理,却在编著勘察成果时对此现象未予描述评价,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人工挖孔桩地下水作用下的岩面接触冲刷问题

1、工程概况

浙江瑞安某中学教学楼,5层,框架结构,桩基础,建筑平面形态简单,无地下室。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基础施工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基础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长要求全断面进入⑩3强-中风化基岩1.00m以上,桩径800mm。施工中,按照有关要求采用工程逆作法即时支模混凝土护壁,通风、出渣等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但对地下水的控制仅采用孔内集水明排,未采取相关的截水措施。

当挖至④3砾砂层时,孔内出现较大的涌水,同时产生一定的流砂、流土和渗流破坏(见人工挖孔桩地下水作用下的岩面接触冲刷破坏示意图)。当增大水泵抽水强排时,场地附近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开裂、沉降,桩基施工被迫停止。经各方责任主体调查研究,最终基础方案改为钻孔灌注桩。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本工程勘察项目详勘报告中,水文地质条件描述较为简单,仅对潜水稳定水位作出定量描述,④3砾砂层微承压水只是概略评述,特別是基础方案建议以人工挖孔桩作为首选基础形式,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大不符。在施工条件论证和有关基础施工注意事项中均未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相关论证说明。报告中,勘察要点不突出,照搬常规软土地区工作方法进行岩土工程的评价,对本工程的特殊性缺乏有效而明确的针对性。

五、高低层(不同基础形式)建筑差异性沉降问题

1、工程概况

温州某医院新建门诊楼,场地位于山体坡麓地带,地质条件复杂。门诊楼4层,框架结构桩基础,门诊楼东侧敷设1层多功能大厅,采用压密处理素填土上的柱下十字交叉钢筋混凝土基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位于山前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近山地段以岩、土组合地基为主,远山地段逐渐过渡为海积软土平原区,同时,场地多处分布水生植物种植地、鱼池等湿地、泥沼地。

3、岩土工程地质问题

门诊楼为4层框架结构建筑,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敷设的多功能厅为压实填土地基上的柱下十字交叉基础,其与主楼(门诊楼)之间设置了永久性的沉降缝。场地回填土厚度一般1-2m,局部达到3.5m。该处原为渔塘水池,深度不大但池底淤泥极软,局部为泥炭,其压缩性很高,固结历时长,工程地质性质极差。由于工期紧迫,施工单位日夜作业,并且未对池底淤泥进行挖除换填,边回填边压实。地基处理结束后也未进行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直接进行了浅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完成不久便出现较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敷设多功能厅与主楼连接处,沉降差远大于设计预留高度并出现歪斜现象,纵横墙均不同程度出现斜裂缝,室内地面亦出现波状起伏和开裂。经过施工方补强、修复处置,暂时缓解了不均匀沉降现象,但投入使用后不久,上述问题再次出现,严重影响了建筑物观感和使用安全。

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按照勘察纲要,本工程勘察工作要点是:查明地基土分布规律、工程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危害场地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等。场地内鱼池湿地淤泥土性极差,属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多功能厅以压实回填土作为地基,在勘察纲要中并未着重列出。勘察报告中建议门诊楼采用桩基础,敷设的多功能厅采用浅基础,除了对浅基础有关的一般性建议外,并无对池底淤泥换垫层处理以及压实填土施工工法、承载力载荷试验等的相关建议,特别是对高低层(不同基础形式)建筑差异性沉降问题,严重估计不足,给本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篇4

框架人工挖孔灌注桩

1190.370

基础2004年12月31日

1、基础、基础梁砼密实、表面光滑、顺直、无蜂窝、麻面、孔洞、裂缝等不良现象;

2、基础、基础梁截面尺寸轴线标高均符合要求;

3、标准砖砌筑的平整度、垂直度均符合要求。

1、备有完备的基础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各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

2、有设计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基与基础工程分部验收资料目录 篇5

(一)工程前期法定建设程序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施工图审查报告及批准书(2007年8月22日后取得审图合格书的工程需提交施工图审查备案凭证); 3.施工中标通知书; 4.监理中标通知书; 5.施工合同; 6.监理合同;

7.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 8.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9.工程建设前期法定建设程序检查表;

(二)试(检)验报告

1.原材料、半成品出厂质量证明;或(合格证)2.混凝土、砂浆及原材料试(检)验报告; 3. 钢材及钢构件试(检)验报告; 4. 墙体材料试(检)验报告; 5.岩土地基基础检(试)验报告;

(三)施工管理记录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2.单位工程开工申请记录; 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4.设计图纸会审记录

(一)、(二); 5.设计变更洽商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

6.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停工)通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工程复工通知书;(如无就不用提供)7.工程中间验收交接记录; 8.施工日志(可另组卷); 9.工程总结;

(四)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过程资料 1.工程基线复核表;

2.单位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记录; 3.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4.地基基坑(槽)开挖、施工检查记录; 5.地基基坑(槽)回填施工检查记录; 6.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 7.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表; 8.混凝土养护情况记录表; 9.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10.混凝土试块核查汇总表; 11.混凝土试块试验结果汇总表; 12.砂浆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13.砂浆试块试验结果汇总表; 14.砂浆抗压强度计算表; 15.砂浆试块核查汇总表 16.钢材质保资料核查记录表; 17.钢筋焊接、连接试验报告汇总表; 18.水泥质保单、复试单汇总表;

19.粗(细)骨料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20.砖(砌体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21.预应力筋张拉原始记录表;

22.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表(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 23.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检查记录; 24.工种(工序)间交接质量检查记录表; 25.土建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五)土建工程各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 1.无支护土方; 2.有支护土方; 3.地基及基础处理; 4.地下防水; 5.混凝土基础; 6.砌体基础;

(六)土建工程各分项、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 1.土建地基与基础工程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高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一体化教学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应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不需要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而需注重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整合课程, 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 按照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 将原有《土力学》、《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整合, 并增加“四新” (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内容, 使得课程开发紧紧围绕职业性和实用性并反映现代科技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实现“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打破传统的先土力学基础知识、后地基基础施工的课程安排, 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施工员岗位”的能力需要,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重新整合教学模块。

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课程教学就以身边某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这一综合项目为主线展开, 涵盖岩土的工程分类和鉴别、地基勘察、土方工程施工等7个项目, 各项目下设具体的子项目, 如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土方调配、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桩基检测与验收等。各个子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土方调配子项目需要学生分组确定挖、填方区土方的数量和调配方向, 编制出土方调配表, 从而实现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效率的充分发挥, 达到缩短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训练学生土方调配能力时, 需要数学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支撑, 经过反复训练后, 学生可以掌握各单项能力, 再经串联、并联、融合后可以逐渐形成综合能力。

调整教学组织方式,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三个中心的教学模式, 努力按“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授课, 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部分, 在教学中以实验教学为先导, 让学生先通过实验将认识由感性高度上升到理性高度, 进而顺理成章引出理论部分;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紧随理论教学穿插进行, 使学生及时训练、分步巩固、加强应用。

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工程案例、工程场景、原理模型和实验的模拟动画;通过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训环境, 并在课外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通过共享教学项目的视频、重难点解析、学生自测题等课程资源并安排课程指导教师在线答疑。使理论巩固与实践能力提升齐头并进, 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课内课外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

工程案例导入以学生为主体原先本课程的土力学部分理论繁多、内容的连贯性相对较差, 但理论知识多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因此,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采用工程案例导入教学主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教师引入土力学理论、再转入理论应用的课堂模式。教学中强调基本原理、弱化公式推理, 最后重心落在工程应用上, 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计算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例如, 引入意大利“比萨斜塔”案例,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1) 为什么斜塔会“斜”, 分析可能的原因。 (2) 如果你是一名项目经理, 将对斜塔进行怎样的地基处理? (3) 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 将对斜塔进行怎样的地基处理?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入某基坑坍塌事故的照片、技术资料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和提交解决办法。通过一个个工程案例导入有关地基与基础的问题, 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 教师引入理论, 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加以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突出实验和实训的地位

本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原有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减少和压缩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并将学生职业资格培训的相关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为学生顺利获取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和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下列实验项目: (1) 采用环刀法测定土的密度; (2) 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 (3) 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液、塑限; (4) 筛分实验; (5) 采用直接剪切仪测定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快剪条件下) ; (6) 采用固结仪测定固结度指标。完成上述实验项目是为了进行土的工程分类, 让学生制作出简单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校内实训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本课程安排4周时间实训, 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形成某简单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的基础施工资料及完成相应的技术实操。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设置的仿真式实训项目安排及训练成果如表1所示。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充足的资料、耐心的指导, 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会有能力的提高。通过近一年的实践,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是学生提高并巩固能力的良好渠道,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 进入有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建筑工程浅基础、深基础施工的实地调研学习; (2) 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基础施工的专题讲座, 便于交流教学; (3) 将学生分组在学校的合作企业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的专项实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

课程改革无定法,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和提高。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雷云涛.高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27-32.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建筑  工程地基  基础现场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91-01

施工人员主要工作都是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工程现场是实现和创造工程价值的重要基地,所以必须对施工现场的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项细致且具体性的工作,只有在有效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1 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地基不进行仔细认真的勘测

在进行设计地基基础的前期阶段,需对相应的地基进行研究和勘察工作,唯有对地基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勘测之后,才能为工程设计提供有关地质、承载压力情况、水位的高低、土层分布情况、是否有局部异常情况等基础资料。但是我国近些年来有很多建筑工程设计队伍在没有对地基进行仔细的勘测的情况下,就擅自设计基地,最终导致工程隐患,返工浪费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我国某城市水泥厂就采用定型图,建立了两座高度为11.5 m和直径为6 m的生料基地,建筑不就后便因为地基承载能力太弱,最终沉陷且倒塌,如果在施工之前对地基情况进行仔细的勘测,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1.2 在设计基础前期不调查、不计算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重要的指标就是地基的承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地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地基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地基施工之前,首先要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这一尺寸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位置、土质、地基的深度及承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础底面应力和地基土变形值在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容许变形值的范围内,因而才能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我国近几年以来,有些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在建设之前并没有经过计算和设计,在出现严重的问题之后才知道是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不够。

1.3 地基基础施工缺少有效措施

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应该防止在雨季季节进行,不得以在雨季施工时,需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地面的雨水流入地基中,對于已流入地基中的雨水要做到及时排除,不然地基遇到雨水浸透后特别容易引起质量事故的问题。比如:某一个厂房是檐高为25 m的钢筋框架结构,其地基是在湿陷性比较严重的黄土层上进行建设的。其原设计人员要求对地基重新进行锤击,以使其表面夯实,来降低透水性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却仅仅在柱子下面增加了一些混疑土来作为垫层。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没有任何防水和排水方法,导致地基多次被雨水浸泡,填土时也没有进行分层夯实。每次试车过后,又将生产中大量的脏水浸泡到地基中,最终导致塌陷,厂房不久后就出现下沉,其墙体和地面都出现大量裂缝,其最大的裂缝宽度竟然达到42 mm,加固返修费就将近花费了30多万元。

1.4 不进行有效规范的施工

如果地基处理的不好,那么上部结构再牢固最终也会出现质量等问题。所以必须要选取质量方面优良的地基施工方式。不但测量和设计部门要做到谨慎对待,而且施工部门也要特别注意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有些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不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又不按照规范行为执行,私自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比如:某市油库工程设计,其设计是钢筋混合制作的,其桩长应该是10 m,设计强度等级应该是C30。但是施工单位却私自将桩长减少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成C20,桩身也不配置钢筋,最终导致打桩时桩顶大部分被打烂。

1.5 盲目加层 导致地基失稳

近些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用房的需求,大多数单位在征用土地比较困难的境况下,就采用了在已有的建筑物上不断加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效益。虽然这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仍然有一些单位还在盲目的进行加层,因加层所导致的坍塌事故持续发生。比如:某县政府办公楼本来是二层小楼,没有经过任何研究和计算就无缘的增加两层。因为原先的地基基础已经没有承载力余额了,所以致使加层后建筑物外墙严重倾斜,内墙和外墙连接后便出现很多裂缝,其中最大一条裂缝宽度已达到15 mm,而且目前加层状况还在持续中。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层后地基的承载力与基础底面的压力严重超出设计值而产生。

2 建筑中工程地基与基础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2.1 正确测量 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做到充分了解

首先,应该做到在进行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悉心的设计和施工。依据建筑物对地基的需求情况,进行不同的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和上部结构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在设计中应做到充分的统一考虑和研究。要认真仔细分析地基变形情况,以及正确评估施工后的下沉情况。还要做到依照设计资料和施工规范要求做到精心施工。另外,还要根据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每一项施工要求都在控制之中。

2.2 悉心计算  掌握建设中关键指标

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最关键部分的就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各领域的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必然会致使地基土整体滑动或者快速下沉,导致房屋严重受损或者坍塌,从而必然会带给工程很严重的灾难,这一问题,应急需引起建筑设计技术人员的高度注重。

2.3 材料质量方面应严格把关

采购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把关材料、构件、设备等物资的质量,以便不断提高建设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必须按照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出现相应的问题找相应负责的人,不但方便管理,而且也能大大提高施工质量。

2.4 科学施工 提高施工质量

技术人员和施工方案编制人员要彼此理解对方的职责,工作中应做到相互配合。制定有关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控制,所有的材料都要进行推重比,并且计量工作要做到十分精确,对需要试配的混凝土、砂浆等泥状物必须实行试配,融合在一起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再确定调试比例进而施工。

2.5 防止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到避免发生质量通病问题,其基础轴线偏离、基础标高存在偏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一系列小问题,都是施工过程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如果想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一定要防止这些质量通病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研究对工程地基和现场施工管理的工作,将变成建筑界发展刻不容缓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应该引起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2).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自评报告 篇8

本工程为徐州汉之源拆迁安置房C区C1号楼,位于郭庄路南侧。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徐州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堪察单位为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徐州市第三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江苏集慧建设集团;监理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监理咨询中心;监督单位为徐州市质监站。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885㎡。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六层及阁楼层,基础为整体筏板基础,±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18m。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砼结构强度等级:基础筏板及地下室外墙为C30补偿收缩防水砼,外露构件采用C30其余为注明处为C20砼。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地下室内墙为M10混合砂浆。

一、资料情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控制资料及实体检测资料完整并合格,各种原材料的合格证、试验报告齐全,并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其中钢筋出厂合格证16份,测试报告16份经试验均符合要求; C15砼标养试块1组;C30砼标养试块3组;C30P6抗渗试块2组。土方开挖分项为1个检验批,模板分项为5个检验批,钢筋分项为6个检验批,砼分项为4个检验批,现浇砼结构分项为2个检验批,1 砖砌体结构分项为1个检验批,防水砼分项为2个检验批,卷材防水分项为2个检验批,各检验批均一次性通过验收,砼强度、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汉之源工程项目经理部组成了以项目经理为首,以项目执行经理、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及各班长为成员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目标进行了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各工序要点,建立并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所有原材料进场必须待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各项规定,严格控制进场建筑材料放射性指标的检测。对施工完毕的基础各部位进行钢筋保护层实体检测。各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合格后报予监理验收,每道工序经多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做到层层把关,对各分项工程质量具体控制做到如下:(1)测量定位

a、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采用经纬仪盘左、盘右折中法定出该拟建建筑物的坐标,再根据计算、测量、复核定出建筑物的各个轴线控制点,以减小传统尺量定位的误差。

b、在各轴线点上打龙门桩,把轴线点和水准点标记在龙门桩上。c、根据这些控制点用经纬仪、钢尺、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定出各施工段的轴线和标高尺寸。

d、各点测量定位平面尺寸及水准高程均验收合格。

(2)土方工程:

根据地质堪察报告提供的持力土层深度,在基坑四周打入竹片,用于控制基底标高,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请堪察人员到场,确认土层情况。机械开挖至基底上200mm后,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由业主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及地质勘探单位对基底土层进行验槽,并做好验收记录。(3)模板工程

a、认真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未接受技术交底的工人不得上岗,工人在模板安装前,根据交底内容进行复线、配模。b、施工中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测放符合要求、标注清楚。标注线和记号显示在稳固不变的物体上。放样弹线时,除按图纸弹划出工程结构外轮廓线外,并弹划出模板的安装线和检查线。

c、木模板接头处、梁柱板交接处,认真配制,细心操着,防止了烂根、移位、胀模等质量问题出现。

d、在加固模板时严格控制轴线间的尺寸、底模标高,使几何尺寸、垂直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按施工方案要求搭设。e、拆模必须有拆模报告且在监理批准和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进行。f、模板工程施工中,随做随检,做好验收记录。模板工程完成后具备完整的自检、互检资料。

g、预埋件在安装前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 3 置上。(4)钢筋工程

a、钢筋按绑扎和成型分别进行技术交底,未接受技术交底的工人不得上岗,焊接工均持证上岗。

b、钢筋原材料经复试合格后使用。钢筋的品种、规格、级别、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c、钢筋绑扎结束后,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规格、级别、直径、数量、间距是否正确。

② 检查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③ 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④ 钢筋的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⑤ 钢筋表面不应损伤,不得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⑥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d、钢筋连接试件报告均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5)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在浇筑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b、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专业人员持振动棒,并予以一定奖罚。c、混凝土浇筑现场“随做随清”,对滴洒在模板上、脚手板、支撑上的混凝土应刮净,浇一段、清一段,保证操作段文明整洁。

d、混凝土养护:砼浇筑完毕后能按要求及时养护。

三、结论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于2009年10月29日结束,控制资料完整,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检验批部位验收主控项目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合格率均达90%以上。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9

11.H.1标工程——兆丰路站

地基与基础分部

查 监

工程名称: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11.H.1标土建工程 建设单位: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轨道交通申嘉线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上海基础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王学勤 一:工程概况

轨道交通11号线北延伸工程连接上海市嘉定新城与江苏昆山,东起11号线北段支线终点安亭站,西至花桥,线路呈东西走向。本工程为11号线北延伸段工程11.H.1标,设计范围为起点安亭站西侧(XDK0+000.000),沿途设兆丰路车站、跨同三国道大桥、跨沪宁大桥,至沪宁高速西侧(XDK2+494.000),线路正线长度为2494m。

兆丰路站是11号线北段三期花桥延伸段的第一车站,位于花桥国际商务城的先导区内,车站主体建筑沿曹安路南侧设置,为东西走向,车站附属设备用房(2号口)位于曹安公路北侧,车站主体建筑位于曹安公路南侧辅道上(横跨曹安路辅道)。设曹安路人行天条一座,连接附属用房和主体结构。车站总建筑面积为9337m²,车站主体建筑面积为6679m²,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2160m²,过街天桥及2号出入口,面积为498m²。

车站为三层岛式车站,双柱单跨结构。车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形式,箱型梁作为轨道梁。其中一层为架空层,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基础采用桥梁承台基础,桩基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桩长57~60m。承台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承台。站内轨道梁采用单线预应力单箱单室小箱梁形式,以10m、15m为标准跨径,梁高约1.2m。车站外包总长146.8m,外包总宽17.64m。屋面采用轻钢结构,彩钢板屋面。车站墙体采用200厚烧结煤矸石多孔砖。

附属设备用房位于曹安路北侧,三层框架结构形式,基础采用Φ600钻孔灌注桩,梁承台基础,设地梁连接。

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上海轨道交通申嘉线发展有限公

昆山市轨道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上海市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上海基础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评估依据

1.本工程相关设计文件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6.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GJ08-11-1999)7.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0.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12.国家工程建设,上海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行文件。

三:验收范围

兆丰路车站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含车站、附属用房、人行天桥三个子单位工程。

四:材料及试验质量情况

监理部严把材料关,对进场材料执行验收制度,现场做好到场卸货验收的同时,及时见证取样送检,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按照不合格材料处置程序做退场处理,杜绝了不合格材料在本工程的使用。

1、下部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施工单位留置试块116 组检测合格,具体见检测报告。监理单位抽检 18 组检测合格,具体见检测报告。

2、钢筋:所用钢筋原材取样复试均合格,规格为:φ32(9组)、φ28(7组)、φ25(6组)、φ22(1组)、φ20(3组)、φ16(5组)、φ14(3组)、φ12(11组)、φ10(5组)、φ10(2组)、φ8(1组)具体见检测报告;连接接头试验合格;φ32(2组)、φ28(4组)、φ25(5组)。钢筋原材监理抽检φ

32、φ

28、φ

25、φ

22、φ20、φ

16、φ

14、φ

12、φ

10、φ

10、φ8各一组实验结果均合格,连接接头复试抽检φ

32、φ

28、φ25各一组实验结果均合格,具体见检测报告。

3、桩基检测:

1)车站主体结构桩基各项检测均合格,其中超声波检测106根,低应变检测65根,高应变检测6根,成孔检测20根,静载检测1组;2)车站附属用房桩基各项检测均合格,其中超声波检测30根,低应变检测24根,高应变检测3根,成孔检测6根,静载检测1组;

3)车站人行天桥桩基检测低应变8根,质量合格。

五:施工中主要过程控制及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情况

1.事前控制

1)、审查了专业分包队伍的资质及相关文件,会同业主、总包实地考察生产能力,满足本工程要求。

2)、审查并批准施工方所报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监理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派监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实施监理工作。4)、监理部组织监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和规范,编制具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在监理过程中落实、控制。

2.事中控制

1)检查施工过程是否执行施工方案及相关规定,如有不符立即提出整改。

2)对施工方的质保体系运转进行检查,严格履行验收程序; 3)认真检查每道工序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通过。

特别对隐蔽工程的钢筋排列、间距、规格和数量严格检查,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安装、连接符合规范要求。

4)施工中采取巡视、平行检查的监理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承台接地进行现场测试,电阻值在0.3~0.5欧姆,满足设计不大于1欧姆的要求。

5)对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旁站监理,并做好旁站记录。

6)针对现场问题,合理运用监理手段,通过工程例会、通知单等形式予以督促解决。

7)按照监理服务的宗旨,预见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以工作联系单方式告知相关方提前处理。

3.事后控制

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报验,做到资料与实物同步 4.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情况

施工中严格遵照有关管理标准和有关法令性文件,国家强制性标准。无违反强制性标准及有关法律、法规现象

六.隐蔽验收情况

本单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工程质量验收程序进行,对各关键部位(工序)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

七.工程外观质量

本次验收的车站地基与基础工程,轴线及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密实,外观质量较好。

八.工程技术资料

本工程技术资料均按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基本齐全、有效,技术资料真实,能全面反映质量情况。

九.综合评估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现行国家及上海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过程控制资料真实有效,能全面反映工程质量情况。施工过程中无质量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核定为合格。

上海斯美科汇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11.H.1标监理部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92-01

地基是高层建筑物的根本,地基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物的质量。高层建筑物的质量事故,许多与地基问题密切联系,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基进行的有效地选择、设计和施工和处理,是保证高层建筑物使用安全、节约投资的重要环节。

1地基处理技术

1.1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是通过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所形成的高粘度桩(简称CFG桩),利用在基础和桩顶之间加设有些许厚度的褥垫层来保证桩、土共同承载荷重,从而使得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适合采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CFG桩复合地基有如下特点:承载力提高、地基变形小、使用范围广。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CFG桩常常采用的的工艺有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和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该方法适合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于基础形式,一方面适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另一方面又可用于箱形基础、筏形基础。该方法在地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显著地经济显著。

1.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夯实水泥土桩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采用相对来说比较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的比例掺和,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匀而形成的水泥土上,分多层向孔内回填还需强力夯实,从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桩。与CFG桩类似,先在基础和桩顶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使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形成复合地基。因为夯实中形成的高密度以及水泥土本身的强度,与搅拌水泥土桩比较而言,夯实水泥土桩桩体拥有比较高的强度。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如下特点:桩身强度比较均匀、施工速度比较快、不会受场地的影响、造价较低、无污染。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夯实水泥土桩成孔亦可采用机械成孔(挤土、不挤土)或人工成孔,混合料夯填亦可选用人工夯填和机械夯填。该方法应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10m。

1.3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通过在需要加固的软粘土地基内设置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再在地面铺设砂垫层再在上方盖上密封膜从而与大气隔绝,利用隐埋于垫层中的吸水管道,利用抽气装置来进行真空处理,从而将膜内的空气全部排出,这就在膜内外造成一个气压差,这部分气压差就变成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地基随着等向应力的增加而固结。抽真空前,土中的有效应力等于土的自重应力;抽真空后,土体完成固结时,真空压力完全转化为有效应力。该方法应用于软粘土的地基加固,是处理软粘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属于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可以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如下功能: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和防护。在我国土工合成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领域,而且已成功地研究、开发了成套的应用技术。如:土工织物滤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应用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挡土墙、陡坡及码头岸壁应用技术;土工织物软体排应用技术;土工織物充填袋应用技术;模袋混凝土应用技术;土工膜防渗墙和防渗铺盖应用技术等。

2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2.1桩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应用技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著名的万里长城、河北赵州桥等,很好地应用了“三合土”地基处理技术,历经几千年仍较好保存下来。国外18世纪开始采用钻孔桩技术,最早使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正循环钻进法,后来德、法、日、意等国先后研究成功了泵吸反循环法、贝诺特法、阿斯特利法、长螺旋钻孔法等,从此钻孔桩技术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设备和工艺相对简单,施工成本较低,另外施工噪声小、无振动、无地面隆起,人土深,使用特殊机具可扩大桩孔底部的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桩的承载力,桩的配筋率低约,施工工艺种类繁多,可适应各种地层的需要等。我国目前桩的施工类型有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人工挖孔桩等,主要设备基本上是国内探矿厂生产,有多种机型,如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有GPS一15、GPS一12、GPS一10型等。

2.2深墓坑施工技术

基坑的围护结构目前主要有桩式和墙式2种。桩式围护结构分为连续的板桩结构和分离的排桩结构。板桩结构目前使用较少。排桩多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墙式围护结构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分离式排桩结构有时采用横挡板、砖墙、钢丝网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等围护桩间土的稳定。浅的基坑可以采用重力式水泥土挡墙。桩墙式围护一般采用悬臂式挡土结构、内撑式和锚拉式支撑等。目前基坑开挖的方式有无支护开挖、支护开挖和坑壁土体加固开挖。基坑开挖不是一种简单的土方工程,它关系到基坑的安全、经济等方面。专家在总结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施工时应按基坑的规模、几何尺寸、支撑形式、开挖深度和地基加固条件,提出详细的开挖和支撑的施工顺序,做到分层、分块、对称、随挖随撑。利用土体自身强度控制地层位移,作为解决软土深基坑稳定和变形,满足保护环境,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上海地铁站、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工程中,凡是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的,采用这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地下连续端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水利工程和高层建筑中一种有效的基础工程,也是基坑围护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我国是世界上建造和使用地下连续墙较早的国家之一,专业施工力量雄厚,该技术业已在国内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90年代以来,福建、宁夏、天津、江西、湖北等地矿局引进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先进技术装备,开展地下连续墙施工,已经完成王府井百货大楼第二期、中银大厦等工程。

3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工程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建设、设计、施工各阶段都要对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加倍重视。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编委会.建筑地基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1.

[2]滕延京.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3]杨太生.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1

1 水利水电工程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是能源工程的一种, 水利水电产生的电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一种环保工程, 该工程所需要的技术和资金都比普通能源工程更高。因此,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和技术进步下的产物, 是我国飞速发展的象征之一。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具有技术难度高、规模大、经济效益长远等特点, 而技术是一切的根本。技术保障不仅关联到工程中众多子工程的施工建设, 更直接影响未来的水利水电效益, 只有灵活应用, 努力创新, 才能将高新技术有效注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令水利水电工程在未来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国内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

2.1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状况

(1) 全新的工程需求。

有需求才会有进步, 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速度在这二十年来明显加快, 工程数目的激增使得可选择的施工区域大大减少, 许多工程被迫在复杂或不良的地质环境下施工。这些环境对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非常之高, 原有的技术很难达到, 这种情况促使我们的技术人员加快了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

(2) 更大的工程规模。

不同于旧式小型工程, 一些超高型大坝与大型水电站在近些年开始投入建设。这些工程由于规模巨大, 所以为了确保安全稳固和力学性能, 对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要求极高。

(3) 更短的工期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对工期有严格的要求, 要求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能实现快速施工。举例来说, 当在江河中筑造围堰对江河进行节流时, 只有迅速构筑出防渗体系才能进行围堰内的干作业施工, 当这类工程在长江、黄河等水流量极大的水系进行时, 在快速施工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

2.2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存在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受外部地质条件影响, 复杂恶劣的地质环境会形成不良地基, 最终导致地基无法承重, 引发严重后果。常见的不良地基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

(1) 抗滑结构面强度不足。

这种问题通常由恶劣的地质条件引起, 当抗滑结构面强度不足时, 其承压能力就会下降, 相应的抗滑能力与地质稳定性之类的设计指标就难以满足, 最终导致地基上的建筑物抗滑性和稳定性过低, 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2) 土质强度不足。

有些地基的土层土质相当松软, 有些则是软硬分布不均, 还有些强度薄弱的部分会在土层中突然出现, 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引起地基土层的强度不足, 这种地基受到上部建筑物的重压会引发极其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现象, 导致建筑物的变形。

(3) 渗水透水现象。

在地基结构松散的地形往往会有大量的渗水透水现象产生, 这现象会使得工程最终的渗漏量大大超标。一般来说, 砾石层与构造碎带等容易透水的地质环境比较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3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中的方法与措施

3.1 地基加固技术

(1) 挖除置换。

在面对薄弱的软土层时, 挖除这些软土, 以无侵蚀材料 (粗砂、石屑、水泥等) 换填。

(2) 排水固结。

通过人为施工的手段, 在地基的内部做出垂直的排水道, 这样一来外荷载的作用会完成排水与加压, 令软基内的水排出, 固化剩余固体部分。

(3) 振动水冲。

这项措施需要使用专门的振动机械, 利用这种机械在土层上打出振冲造孔, 然后在这些振冲造孔中填入碎石, 以这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

3.2 地基防渗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密切相关, 水利工程建筑难免有渗透变形的危险,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 通常采取高压喷射注浆或者建造防渗墙的方法来进行防渗处理。高压喷射注浆的过程是先用钻机钻入土层, 然后通过特制喷嘴和喷射管道高压高速喷射水泥浆液, 将射程内的土层击碎。防渗墙则是在透水地基外部的水下淤泥上打出圆孔, 插入钢筋, 然后浇筑混凝土建造的地下墙体。

4 方法与措施实施后的作用与效果

4.1 地基加固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1) 挖除置换。

通过将软土部分置换为硬质结构, 使地基层的强度硬度获得了显著提升, 不仅满足了施工标准, 保障了工程质量, 而且对防渗工作有良性影响。

(2) 排水固结。

将软基内多余的水分排出, 令剩余的固体部分硬化加固, 这种技术手段能提高软基强度, 有效控制软基导致的地基失衡与不均匀沉降现象。

(3) 振动水冲。

这种技术的实施前提是地基具有足够的初始抗剪强度。因为采用碎石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补强的缘故, 所以能达到很高的力学性能。

4.2 地基防渗技术

高压喷射注浆可以令喷射出的水泥浆和冲破的土体相互混合, 二者硬化后形成的固结体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防渗性, 而防渗墙的建造则等于为透水地基提供了额外的一层防渗保护。二者都能起到保护原地基的作用与效果。

5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中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作用主要由三方面决定, 分别是其自身的功能、所占的投资比重和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在自身功能方面,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承担着满足多项工程技术需求的重任, 这其中包括了对建筑物地基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的改善, 对整体性能的补强, 对防渗能力的提高等, 这些功能都是工程整体建筑安全运行的保障。

在资金投入比率方面, 无论是基础工程还是地基处理都需要极为庞大的资金注入,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因:其一, 这两种工程都需要在地下进行施工, 因此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专业的设备;其二, 地基施工难度很高, 施工环境危险, 包括了露天、洞内、边坡、水下等各种危险系数极高的环境, 因此必须使用安全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其三, 需要防备各种大型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其四, 施工地域的地质条件往往很复杂, 施工难度大, 且难以确定施工方案。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不仅所需投资比率高, 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的安全运行影响着水工建筑物的实际运行效率, 甚至关乎其整体的安危, 一旦基础工程出现缺陷导致无法发挥作用, 水工建筑物甚至有可能整个损毁。因此,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在项目中是基础重点, 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6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展望

我国在水利水电的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获得了相当的发展, 但仍未可比拟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还是有相当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的。而成长的关键就在于技术, 只有技术进步了, 总体水平才能获得有效提升。

(1) 探索和开拓技术新应用空间及使用范围。

不能把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当成单纯的水电工程建设, 因为这项工程中同时牵扯到环境工程、矿业工程、石油工程等多个领域, 具有很大的技术拓展空间。其中在环境上主要的问题有:第一, 工程中工程垃圾的处理问题;第二, 工程造成的空洞对石油和矿业开采安全的危害问题。这两项问题都可以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解决方案。第一个问题可以利用防渗墙与高喷灌浆来解决, 第二个问题则可以使用充填灌浆的技术方法对地下的各处空缺进行填充, 以防止在石油和矿产的开采过程中出现垮塌现象。

(2) 开发工程与技术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

积极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相关技术是快速获得进步的有效手段, 比如:学习国外的T R D防渗墙技术, 令软土地基施工中可以在原位将水泥连续搅拌成墙;学习国外的新型防渗墙接头技术, 在新式插接式接头的材料上使用遇水即可膨胀的某种橡胶;学习新型的灌浆控制方法, 利用计算机对灌浆进行设计与控制;学习新型的混凝土灌注桩制造技术, 使用振冲器造孔来进行制成等等。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和研发都是建立在旧有技术的基础上的, 对整体工程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 适应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新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目前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 施工条件相应地越来越复杂, 因此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都要向新的施工要求看齐。例如:坝基在整体性能、防渗性能、承载能力上都要具备更高的水准, 这样才能适应超高大坝的工程需求;使用地下连续墙工艺来支撑锚锭结构并构筑围护体系用于防渗, 这样才能实现特大型的跨桥梁施工;钢管桩与大型的钻孔灌注桩可以完成特大型跨海大桥的桥墩基础建设;要建造出抗侧向变形能力和承重能力更强的基础, 才能满足超高速铁路在桥墩上的质量要求。这些新工程不仅规模巨大, 而且工程质量要求都比以往的更高, 只有开发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才能适应它们的建设。

另外, 施工环境的日益严峻也成为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由过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引起。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大大缩小了可选择的施工空间, 迫使许多工程不得不在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的区域内进行。而工业化则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比如地下水抽取过多使得地面沉降, 工业垃圾的堆积占用大量空间并污染土地等, 这些都会对施工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克服这些难题, 更先进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7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程建设规模大、耗资高、工期长, 因此, 作为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化。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更进一步关乎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会绵延后世的重要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7) .

[2]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7 (12) .

[3]李海波.试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4) .

[4]张其斐.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3 (5) .

[5]夏可风.地基处理新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 2012 (3) .

[6]夏可风, 赵存厚.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新进展[J].中国水利, 2004 (5) .

[7]张季超.地基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张季超.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2

首先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然后由监理单位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到场共同检查验收。地基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等有关要求。

会议主持人:总监理工程师 检查内容:

1.检查基槽的位置、尺寸、深度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2.检查槽壁、槽底土质的类型和均匀程度,看是否有异常土质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 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3.检查基槽中是否有旧建筑、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地下人防工程等。

4.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是否对建筑物的稳定产生影响。

5.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异常处进行复核检查。

2、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验收程序

分部工程由总监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勘察、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人进行验收。

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参加单位: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

门;

主体分部验收参加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质量监督部门; 验收流程:

①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准备好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分部自评报告;监理单位准备分部质量评估报告。

②施工单位向监理申请分部验收,监理认为已符合验收条件,征得监督站、甲方同意选定验收会议日期,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监督站各方负责人组成验收小组;

③验收会由总监主持,监督站代表监督,验收小组及施工单位的技术、安全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并一同进现场实地查看。会上施工方先读自评报告,向验收小组汇报工程质量;监理宣读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评估;勘察、设计、甲方依次发表意见和表态;监督部门表态;

施工方承诺整改措施及整改期限。若合格不需整改,当场各方签字,会后补出书面认可单; 验收内容: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

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5、岩土勘察报告。

6、主体结构混凝土需原位检测合格,钢筋保护层扫描需检测合格。验收工作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分部工程的验收,应在分项工程通过验收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部位进行见证检验;

2、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于隐蔽前通知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并形成中间验收文件;

主控项目必须符合验收标准规定,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可按合格验收。

3、单位(子单位)竣工验收会议流程:

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收到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督站、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将工程有关资料交总包单位。

会议主持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完成合同内所包含内容;

2、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3、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4、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5、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6、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7、竣工图需加盖竣工图章并签字完整。

7、主体结构检测报告、人工地基检测报告、岩土勘察报告、防雷检测报告、沉降观测报告、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室内环境检测、水质检测报告均检测合格,符合要求。

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方需填写竣工验收报告及竣工验收备案表填写完整并加盖各单位公章;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篇13

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该综合楼位于岳阳市污水处理厂斜对面,为四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700㎡,基础设计为夯扩桩基础,由北京中奥建有限公司设计,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其中夯扩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50KN,持力层为强风化板岩,桩基工程于2010年8月26日施工完毕,并按要求委托岳阳天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所进行了基桩低应变及静载试验,检测结果满足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整个基础分部工程于2010年9月19日施工完毕。

二、监理依据

本工程的工程监理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湖南省建设工程监理条例》、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该工程基础分部的施工阶段进行监理工作。

三、工程监理的组织机构管理

公司针对本工程成立“金鹗消防站综合楼工程项目监理部”,由注册监理工程师成鹏翔同志担任总监,刘欣等担任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基础分部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四、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1、工程进度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基础分部工程基本按计划完成。

2、工程质量

本工程夯扩桩及基础承台、梁部分,均按要求进行了材料检测、砼试压块和相关检测工作,其检测结果均为合格;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规格、间距、数量及保护层等均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五、监理工作成效

在基础分部工程施工中,现场监理工程师在总监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根据监理规划中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方法,采用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等方法进行全过程监理,作了如下的工作:

1、严把材料、构件报审关、进场关

工地上所用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红砖及商品砼等,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在现场见证取样送检,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场使用。所有混凝土工程必须按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和砂浆试块,并抽样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其中钢材:10组

水泥: 1组 红砖: 1组

C30试块:17组 C20试块:1组 C10:试块1组 M10水泥砂浆试块:1组 砂、卵石级配试验各1组 已到龄期的试块抗压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

2、控制隐蔽工程报验关

钢筋隐蔽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互检,认为合格后进行报验,监理进行验收,发现问题,通知施工员立即进行整改,经复查符合设计要求,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质量。

3、经常巡视检查,旁站监理,控制施工质量

在基础分部工程施工中,每天对施工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如夯扩桩

施工时,进行桩位复核及桩身垂直度的控制、砼施工控制其塌落度及水灰比,基础梁、承台施工控制钢筋绑扎质量及防雷接地的施工方法。

4、加强安全监督,保证施工安全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督查,对脚手架搭设、斜道的设置、安全网挂设、施工用电、“三宝”的使用、“四口”的防护等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起重设备已按要求进行了备案及使用登记手续,并经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合格,要求做好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5、检查工程资料与施工同步

自2002年起执行新版的国家统一验评标准及相关的施工与验收规范以来,我们与施工方有关人员,共同熟悉规范与验评标准,督促施工方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自检,并填写相关的表格,进行搜集整理,基本上做到与施工同步。

6、运用工地监理例会,进行讲评。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运用监理例会及专题会议,对工地上存在的质量、安全、进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找出原因,进行整改,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监理结论

回顾整个施工过程,在建设单位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监理部认真履行合同,对该综合楼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进行了认真、严格的监理。该工程在施工单位的积极努力,各有关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基础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施工单位已按要求将资料整理完善。该工程质保资料基本齐全,在施工方自评合格的基础上,监理部对本项目已完工程质量进行了认真的评定,认为本次验收的基础部分符合设计

及验收规范要求,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最后,衷心的感谢上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各参建单位对我公司的信赖和大力支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遵循“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原则,真正做到让业主放心、安心。

岳阳市中联环监理有限公司 金鹗消防站综合楼工程项目监理部

上一篇:在人大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下一篇:军队经常性思想教育优秀讲稿:做人要有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