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2024-0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共11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1

课文分析:《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分。

2、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能力: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时我从复习生字入手,设计了找朋友的方式把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出来的环节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让学生观看泉水图片使学生在直观上对泉水有了认识,根据这篇课文适于朗读的特点,我设计了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边创造表演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从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由于2-5自然段,句式相同,泉水的话很相似,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句子,感悟泉水的热情、爱帮助人,进行感情朗读,再通过情境演绎,深化认知。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泉水的其他话。

本次的教学活动主题是:以课文为例子仿照作者在写作上的表达方式及对词语的巧妙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仿照文中句子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方面,比如我设计了“想像一下,果园里都有谁在喝水呀?还有谁来照这面明亮的镜子? “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看见什么,说了些什么”等练习,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极力。

韦彩萍个人简历

韦彩萍,女,本科学历,现任于正龙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时光荏苒,暮然回首,弹指间,我耕耘教坛已有14年载,我于2000年毕业于柳州地区民族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在广西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大专;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广西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函授学习。从教十多年来因自己的勤恳付出所撰写的七篇论文均获奖,多次获得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称号。2010年参加兴宾区举行的“同备一课教学设计评比”所设计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荣获二等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语文教研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2

【正式开讲】

第一站:识字苹果园。

1.在识字苹果园里, 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11个生字宝宝, 请小朋友看好了, 上面可没有标注拼音, 就是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它! (黑板上画好几棵苹果树, 师把准备好的生字苹果贴到这些小树上, 提示孩子不可以告诉别人)

2.了解学生课前识字情况。师:苹果挂好啦!全部认识的, 请把小手举起来!只要认识一个字宝宝的, 就可以把小手举起来!

第二站:写字小花园。

1.明确写字任务。师:现在羊羊邀请我们进入第二站。小花园里, 我们要会写8个生字。

2.课件出示8个生字。师:请孩子们观察字形, 看看在结构上你有什么发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哪些笔画需要注意?先在小组里交流。

3.学生汇报字形观察情况。

4.师指导写字。师:那老师和小朋友来把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一个。先看“琴”字。书写时六根琴弦都在上半格, 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两个王字大小也要相等。下边的“今”要把撇和捺拉得特别长, 像把小伞一样。最后点、横折居中线上。老师写完了, 请小朋友动笔吧。注意做到“三个一”。

5.接着我们再写这个“戏”字。作为一个左窄右宽的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又字的大长腿给收起来, 变成一个大点。右边部分注意笔顺:应该是1笔小横、2笔大斜钩, 3笔撇要穿插到左边, 最后4笔点收尾。好, 你们开始动笔。

6.师巡视, 并选出两份漂亮的作业展示。谁来夸夸这两位小朋友哪里写得好? (师引导从结构、笔画谈)

7.小结:在写字小花园里小朋友们都做到了认真观察、耐心书写, 祝贺你们成功获得了下一站的门票!

第三站:词语游乐园。

1.瞧, 羊羊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意思的词语呢!请小朋友赶快读一读吧!

2.结合词语畅谈生活乐趣。师:自由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项?师随机点拨两个词语———

(1) 练书法。

(1) 你平时是怎么练书法的?

(2) 书法是我国的一门艺术瑰宝。老师这里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书法作品。瞧, 这是楷书, 这是隶书……它们有的横平竖直, 方方正正;有的却弯弯曲曲, 如同一幅画。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 足足练了十八缸墨水!所以说“练”是需要时间的, 练是需要努力的。这个练就是我们说的勤学苦练。

(2) 养金鱼。

(1) 你养过什么?怎么养的?

(2) 师小结:爱护它, 照顾它才叫“养”。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

A看来这些词语里, 有太多太多生活的乐趣!老师真想和你们再读一读!师生同读。

B观察词语发现构词特点。师:词语读了这么多遍, 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自由谈, 师相机出示词语分解图。每个词的第一个字都表示动作, 叫动词。第二个字表一种东西或者事情, 叫名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就组成了一种全新的很特别的词语。今天羊羊邀请大家来词语乐园, 就是为了让你们认识这种非常非常特殊的词语! (要板书出来吗?)

C体会动词词意发生的变化。师:这种特别的词语还有更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到羊羊迷宫里看看这几组词语: (出示迷宫图片, 里面有2组词语:拉二胡/拉起手;下象棋/下楼梯) 这两个“拉”和两个“下”, 意思一样吗?

D学生汇报, 师相机讲解, 辅助出示二胡图片。拉: (1) 指弓与弦的摩擦; (2) 指连接在一起。下: (1) 指方位; (2) 指往下走。

点拨:很多汉字都具有一字多义的现象, 我们的动词宝宝在和名词交朋友的时候, 意思的变化就更丰富啦!

E拓展延伸。瞧, 羊羊迷宫里还有好多这样的动词宝宝呢!请你跟小伙伴讨论讨论下面这些动词的意思一样吗?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出示:跳:跳舞, 跳高……

吃:吃水, 吃糖, 吃鸡肉……

打:打球, 打人……你还能说出更多吗?)

F总结过渡:小朋友在词语乐园里的表现太精彩了!今天我们对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朋友以后说话写作文可要准确运用好动词哦!

第四站:背诵小天地。

1.最后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进入到背诵小天地吧!羊羊把这些词语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小儿歌, 看谁最先把它背下来!准备时间:1分半。

2.师逐步删掉儿歌中的词语, 引导学生一步步背下来。

【总结全课】课件播放羊羊们在乐园里唱京戏、玩滑板、学画画、学烹饪的快乐场景, 师在情境中鼓励小朋友课外多学习本领, 做一个多才多艺, 勇敢活泼的孩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4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音乐家,他们演奏的乐曲使人陶醉。你留意听过这些乐声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都知道哪些天然的音乐家吗?

生答:呱呱呱,那是青蛙的歌声,呼呼呼,那是风的声音……

2.听,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

3.板书:泉水。读题。

4.谁知道什么是泉水呢?指名说课外查找的有关泉水的资料。

5.课文中的泉水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三、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泉水从哪来?最后又到哪去了?

2.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并把它画下来。

3.出示生词认读。

一股清泉  石缝  瓦罐  水塔  杜鹃  清脆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6.泉水从漆黑的地下来到这明亮的世界,可高兴了,他决定来一次旅行。小朋友想和他一起旅行吗?自己轻声地阅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看得出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出示图)瞧,一股清泉正从石缝里冲出来,他们到了哪里,都遇见了谁呢?

二、回顾课文,重现画面。

1.小声读课文,用“〓”画出她们去了哪儿,用“ ~~~  ”勾出她们遇见了谁。

2.生: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看见了山里的姐姐。

生: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看到了火红的杜鹃花。

生: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遇见了果树。

生: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遇见了画眉鸟。

生:泉水一路奔跑,遇到了好多伙伴。(老师板书)

三、品析词句,感情朗读。

1.泉水姑娘一路欢歌,在他奔跑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朗读感受。

(1)生:泉水对山里的姐姐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你知道什么是“天然水塔“吗?是呀,有了这天然的水塔,从此姐姐不用因为没有水而烦恼了。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奉献的品质呀。

(2)生:泉水对杜鹃花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给杜鹃花当镜子,不仅让杜鹃看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更让杜鹃花把美丽的身影留给了大家。

想一想,当杜鹃花照见自己美丽身影的时候,她会对泉水说什么?

(3)生:泉水对果树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让果树喝饱,使果树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这是多么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泉水姑娘呀!

吃着又大又甜的果子,人们会怎样称赞果树呢?果树又会怎样回答?

(4)生:泉水对画眉鸟说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为画眉鸟伴奏,是为了令画眉鸟的歌声更加动听。

3.听了大家的感受,谁能说说,这是一股怎样的泉水呢?

4.孩子,如果你就是那一股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的泉水,你在做这些事,说这些话时,心情会怎样呢?(自豪、高兴)

(1)那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说一说、读一读这些句子吧。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

(2)生自读。

(3)抽读。及时点拨。

(4)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一股清泉,咱们一起来读读吧。会背的孩子,你可以看着图画,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神态演一演。(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引读。

三、激趣说话,丰富画面。

1.师:欢乐的泉水弹着琴,播撒着爱心,一路奔跑着,她还会去哪儿?把爱心带给谁呢?你能学着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吗?

2.出示提示:泉水流到了……,遇到了……。泉水说:“……。 ”

3.生自说。

4.学生交流,师对于学生的用词错误,及时指出。(对照板书)

四、写话训练,拓展画面。

1.师:你们说得真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愿意试一试吗?

2.出示写话要求:

仿照课文3 至6自然段的样子写一写:

(1)把句子写完整,词语准确,不写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2)写完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3.学生写话练习。

4.交流写话作品。

5.师小结:丁冬,丁冬,清清的泉水不停地向前奔去……在你们的笔下,老师看到了快乐的泉水,富有生机的泉水,更是充满爱心的泉水。愿同学们也能像泉水一样,把快乐、活力和爱心带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什么来打水?

生:瓦罐。(抽生读“瓦罐”这个词,再抽读“罐”单字)

师:谁能用“罐”字组个词?

生:水罐、油罐、铁罐、罐头、陶罐、煤气罐……

师: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生齐说:清脆。(抽生读“清脆”这个词,再抽读“脆”单字)

师:谁能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非常脆?

生:铃铛的声音非常清脆。

师:你来学学铃铛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生:弹奏钢琴的声音很脆。

师:你吃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也很脆?

生:我吃薯片时发出的声音很脆。(学生发出吃薯片时的声音)

生:吃苹果时发出的声音很脆。(学生发出吃苹果的声音)

生:我吃萝卜时发出的声音很脆。

师:今晚我们都回家吃个苹果,吃个萝卜体会一下它们的脆。

2、由“脆”字导读第一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师:泉水流动的声音清脆吗?

生:清脆。

师:谁能学一学泉水清脆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生:哗啦啦,哗啦啦……

师:对泉水可以这样流,还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生:丁冬丁冬……

师:你的声音真清脆。是谁在山上弹琴?

生:是泉水。

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老师?

生: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怎么感觉泉水是从石缝里慢慢流出来,淌出来的,而没有感觉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点击课件使“冲”字变红)你怎样读让大家感觉你是冲出来的。(个人读、齐读,学生再读就读得非常好)

师:谁接着往下读?

生: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师: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阳光那么灿烂泉水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是非常高兴的。

生:非常兴奋。

生:泉水的眼前一亮他非常快乐。

师:用这种快乐的、兴奋的心情读读这句话。(个人读、齐读,学生读得非常好)

3、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朗读:

师: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把自己的快乐洒满一路。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泉水,你最喜欢到山腰的水池走走还是喜欢到山间的平地去看看,是想为果树解渴,还是想为画眉鸟伴奏?我们大现在都是泉水,你想流到哪?

生:我想流到山腰的水池。

生:我想流到静静的山谷。

师:你想流到哪就把哪段好好读一读。(学生自读)  师:谁来交流,你想流到哪?

生:我想到静静的山谷去看看。(读相应的段落)

师:你怎么读得那么好?

生:因为我帮助了画眉鸟所以我心里特别高兴。在我的伴奏下画眉鸟的歌声一定更清脆。

师:说得多好啊!喜欢流到山谷里的泉水们,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站起来齐读,读得很不错)

生:我想流到山坡的果园里。(读相应的段落)

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觉你非常快乐,你怎么这么高兴? 生:有了我的帮助,果树才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帮助别人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师:谁愿意当果树和泉水说两句?

生:(当泉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生:(当果树)谢谢你泉水,是你那甜甜的泉水把我滋润,使我长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我。

生:(当泉水)不用客气,我走了,我还要去帮助别人再见! 生:我想流到山间的平地。(读相应的段落)

师: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吗?

生:我太快乐了,杜鹃花那么漂亮她自己都不知道。我当镜子把她照,杜鹃花才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我觉得自己真是热心的泉水。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你这又清又热心的泉水。

师:还剩山腰的水池一段大家没有交流,我看这样吧!找你的好伙伴,一个扮演泉水,一个扮演姐姐到前面来表演。

生:(表演泉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生:(表演姐姐)谢谢你泉水,我打了你的水回到家做出了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用你做出的饭又香又甜,我真的好喜欢你!

生:(表演泉水)不用客气,我的水很多很多源源不断,你可以每天到这儿来打水。

生:(表演姐姐)好的,以后我每天都到这来打水。

师: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感觉到你们是多的、清的、甜的、美的泉水。(板书:多 清 甜 美)

师: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使我看到了你们是很多、很清、很甜、很美的泉水。能过刚才大家的表演,你还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泉水? 生:快乐的泉水。

生:助人为乐的泉水。

生:热心的泉水。

生:爱帮助人的泉水。

生:……

师:清如明镜、甜似甘露、美同琴声的泉水们,你们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为能帮助别人而快乐着、自豪着、幸福着。欢乐的泉水你们共同的家在哪里?

生齐说:大海!

师:你们弹着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许多伙伴,快快互相问候问候,打个招呼。

生互相问:你好,你好!

师:快快互相约定在哪里见?

生:大海里见!(声音很小)

师:你们的伙伴听不到。

生齐说:大海里见!(声音比较响亮)

师:你们的伙伴跑远了,听不到了。

生齐说:大海里见!(声音非常响亮)

师:教师我们班同学特别会表演,而且课文读得也非常棒。相信大家的记忆力也一定很棒。我把课文当中许多字都去掉了你还能读下来吗?(出示课件:课文二到五段,学生基本能把去掉的部分读出来)

四、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放松放松。(播放《泉水丁冬》课件)

师:想象一下这清清的泉水还会流到哪,他看见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泉水流到________,他遇到了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泉水流到田野里,他遇到了麦子,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成熟了,你会磨成白面做成又大又香的馒头。”

生:泉水流到田野里,他遇到了稻谷,泉水说:“喝吧,喝吧!喝足了长大了,你会做成香喷喷米饭。”

生:泉水流到小河里,他遇到了小鱼,泉水说:“洗吧,洗吧!洗得干干净净好快快长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5

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 ——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 *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6

1找 春 天

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

笋 芽 儿

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有趣,故事内容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泉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泉水的美妙。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师通过学生听教师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孩子产生迫切去读课文,去体验泉水那甜美生活的冲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反思:

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的一句话,也是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的说出的一句话。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教学反思: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教材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略读课文。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能抓住孩子的心。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在教学中,真正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充分享阅读的乐趣。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默读”,采用分层法将“默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下面几篇默读略读课文打下结实的“基础”。

9《日月谭》教学反思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通过这么一句话就想让学生到晴天日月谭的美,的确很难,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放飞他们的想象,先让学生再读读文中的一、二自然段,让他们说说整个日月潭的美景,然后让他们看课本中的插图,最后让他们想象,有我描述;“太阳高照日月潭一片灿烂,碧绿的湖面上像洒了碎金子,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湖边的树木茂盛,树叶绿得发亮,山上的野花在太阳光下更艳丽了,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香味。听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好象看到了像碧玉似的日月潭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有精神!”“我仿佛闻到了日月潭周围花儿散发出来的香味,真好闻。”我好象看到了群山在阳光照耀下像涂了一层油一样亮。“我被学生的精彩发言感动了,我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由此看来,课堂是充满变数的,课堂上遇到一些”挑战“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迎接挑战,并让它变成美丽的花朵。

10《葡萄沟》教学反思: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12《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自已喜欢的句段,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1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 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15《画风》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

16《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由于本文具有“科普性”和“略读”的特点,教学中,我能把握的一个主方向是,这是一篇语文教学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应竭力克服科学课的影子,突出语文性。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探究相关问题,重点抓住一个主问题:“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再通过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通过朗读和交流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最后以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吗?”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17《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到这两首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当学生感受到两位巨匠描绘的意境而陶陶然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们提出再吟诵“李杜”其他诗歌的要求,利用“积累运用”中的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人物背景。

18《雷雨》教学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本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都设有问题,让小朋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闯过难关。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地继续向前探索

21课 教学反思:

本课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贞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的话进行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2课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反映了学生们自己的心理情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本文的教学,我感悟出在向学生们传授谋种理念时,首先应尽量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用他们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理念的本质,再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话语讲述给他们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课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24课教学反思: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5课教学反思:

本课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26课教学反思:

本课故事反映了学生们自己的心理情境,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本文的教学,我感悟出在向学生们传授谋种理念时,首先应尽量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用他们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理念的本质,再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话语讲述给他们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课 教学反思: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我主要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课后让他们看动画,加深他们的影象,并让他们结合自己后生活 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反思: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我在挖掘教材时,考虑得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分析。比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时,我就把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满天、无数、撒”等词,这些词都充分说明了星星之多,特别是“撒”这个词形象地说明星星之多之杂,充分体验了这些,既能感受用词的准确,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张衡数星星之不易,领会仔细认真的品行。爱迪生救妈妈

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教学时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看图、填空等手段,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恐龙的灭绝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7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8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语文园地八包括四个部分:(1)我的发现:这项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日积月累又分为四部分:一是读四字成语,二是我会选,三是我会写,四是我会读。„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熟读,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理解词语的意思。(2)“我会写”主要引倒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内容语言不必做过多的限制。“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师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

这学期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你能力。二:教学目的⑴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⑵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培养学习兴趣。

⑶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主观能动性巩固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在学习园地中积累更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点

1、利用部件区别形近字,增大识字量,能说反义词。

2、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

3、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4、正确流利的朗读“我会读”中的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四:难点

1、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掌握学习园地中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PPT 课本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利用偏旁部首理解字义。)(同学们,到这个单元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生字,也积累了不少识字的方法,现在你来看看下面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形声字)

2、指导学生认识“玲.岭.铃.淮.维”五个要求认识的生字。

3、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4、“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先在书本上写,再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日积月累)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做课堂作业本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10

教学目标:

1、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要真实,要有自己的想法。

2、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内容清楚,有主题。

教学重难点:文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这段时间你有什么话憋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可又没有合适的机会说出来吗?现在说出来听一听。让学生相互说说。

二、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习作要求什么,给我们提示了哪些写作的内容。

三、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想些什么?怎么写?

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口述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再次提醒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五、出示范文,进行分析。

范文:奶奶,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奶奶,有些话压在我心里已经一年多了,我曾几此想当面对您说,可是又怕您生气,话刚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奶奶,今天我借写作文的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告诉您。

奶奶,我是一个活泼、有自尊心的男孩儿,虽然有时也很顽皮,常常惹您生气,但不希望您对我的同学不客气。您知道吗,同学们在背后老讲您的坏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记得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个同学来找我。当时我正在房里做作业。是您开的门,您见到我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去去去,伟翔不在家。”转身把门关上了。星期一,我一到学校,那位同学就对我说:“你奶奶好凶呀,我想问你一道数学题,话还没说,你奶奶就把我赶走了。以后,我可再也不敢去你家了。”奶奶,您知道,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吗?

奶奶,我知道您上了年纪,喜欢安静,您也怕同学来我家里吵闹影响我的学习,是为我好,可您对他们也不必那么凶呀。我们同学聚在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难题,交流学习方法,有时难免会吵一点儿,但这不是坏事呀!我们有时也偷着玩,打打闹闹,我们毕竟是孩子,还请您谅解。我也经常到同学家,可别人的奶奶总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您为什么就那么凶呢?奶奶,我真心希望您以后对我的同学和蔼点儿,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好奶奶。

亲爱的奶奶,您能答应吗?

分析: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有分寸,为了让内容更具体,要有具体的事例,要入情入理的讲清楚道理,同时对别人也应该给与理解,对别人提要求要合理。

六、学生习作。老师个别指导。

七、以学生的文章作案例,进行讲评。

八、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习作。

九、誊写习作。

学习“日积月累”分页标题#e#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顺句。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5、熟读、背诵。

学习“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生自读。

3、师生共举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的含义。

4、选取其中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学习“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哪些经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泉水》教学设计说明 篇11

[关键词]识字教学 兴趣 引情入境 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课本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单调的识字是枯燥乏味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更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让识字教学的课堂充满情趣呢?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为例谈一谈识字课堂中的情趣教学。

一、引情入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抽象的文字,“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时,首先,我说:“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森林动物园去看看。”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森林动物图片,学生兴奋极了。“快来和你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吧。”充满人情味的招呼,让学生知道这些动物的名称,也拉近了他们与动物的情感距离。就这样,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程的学习。

二、兴趣盎然,主动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的情感导入已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个神奇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识字欲望,想和这些汉字交朋友。这时,教师就抓住良机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地学习12个词语。具体步骤如下:

1.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

2.检查读韵文,正音。

①分组读,每组一行。

②开火车读词。

③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给“狮”正音。

④去掉拼音由小组长在组内检查读。

⑤看着词卡读一读。

3.熟练诵读韵文。

4.指导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体现韵律美。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的字音,整体感知整篇韵文。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趁热打铁进行巩固。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很感兴趣。鉴于此,我设计了“挂门牌”的游戏,让学生把写有动物名称的词卡分别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或害怕。一个学生拿着写有“老虎”的词卡,声音颤抖地读出了这个词,将它挂在老虎图片上撒腿就跑。学生在环境中认词识字,词语与图像一一对应,把抽象的词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名称与实物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学生脑海里有形,脸上有情,口中有声,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活起来,赋予生字勃勃生机。

三、激情演绎,拓宽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识字教学就不要局限于课本本身,要不失时机地向外拓展延伸。二年级下册“识字六”,12个词串都是动物名称,动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展现自我。

于是,我设计了“森林动物大聚会”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师生动手把动物画下来(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做动物头饰,制作相应的动物名称词语卡片。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在胸前。我先提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场亮相;(2)介绍“自己”,如生活习性、身体特征等。一只“狮子”迫不及待地出场,他挺着胸晃动着肩膀,用低沉的声音说:“大家好,我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在森林里,我是老大,我喜欢吃肉。”话音刚落,“仙鹤”迈着T台步走来了,满脸骄傲地说:“我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像仙女一样高雅。当危险迫近时,我还能腾空飞翔。”“大象”上台时摔倒了,大家纷纷上前搀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

介绍动物,这又是一次情境的渲染,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升温。看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文字丰满了,通过实践体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好的识字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要使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它是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的热土。

上一篇: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知道的问题下一篇:师友互助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