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选手技术等级标准

2024-05-13

攀岩选手技术等级标准(精选7篇)

攀岩选手技术等级标准 篇1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男子和女子:

(一)世界运动会、世界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

(二)世界杯攀岩赛年度总排名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男子和女子:

(一)亚洲室内运动会、亚洲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2名;

(二)亚洲杯攀岩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1名。

(三)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1、2名

(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1名;

(五)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山地运动会、全国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同一单项2次前2名; 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男子和女子:

(一)亚洲室内运动会、亚洲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3名至第6名;

(二)亚洲杯攀岩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2名至第3名;

(三)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3名至第6名;

(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2名至第3名;

(五)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山地运动会、全国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或同一单项2次第3名至第5名;

(六)全国攀岩分站赛年度总排名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或同一单项2次第1名至第2名;

(七)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同一单项2次前2名;

(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攀岩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同一单项2次前2名;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举办或与教育部门合办的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同一单项2次前2名。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男子和女子:

(一)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山地运动会、全国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4名至第8名;

(二)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或同一单项2次第3名至第5名;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攀岩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或同一单项2次第3名至第5名;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或与教育部门合办的攀岩锦标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前3名或同一单项2次第3名至第5名。五、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男子和女子:

(一)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青年组(18-19岁)、少年A组(16-17岁)和少年B组(14-15岁)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4名至第8名;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攀岩赛难度赛、速度赛和攀石赛第4名至第8名;

攀岩选手技术等级标准 篇2

关键词:攀岩运动员,窜跳技术,生物力学分析

前言

攀岩运动起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传承性。我国培养的优秀攀岩运动员钟齐鑫连续蝉联四届攀岩世界锦标赛速度赛冠军, 但是攀岩运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在难度、抱石项目我国的竞技水平属于亚洲二流, 与日本、韩国、欧美国家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每次世界大赛几乎无缘下一轮。但在本人进行文献查阅中, 文献资料及其匮乏。为促进我国攀岩运动的发展, 提高专业运动员的水平, 有必要对攀岩技术动作进行科学化研究。所以应用运动生物力学去对攀岩技术动作的研究分析是必要的。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全国攀岩锦标赛冠军1名与1名优秀男子攀岩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国家级健将一名 (陈睿智) , 国家2级一名 (方盛虎) , 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万方论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数据库, 同时在国际攀联联合会网站查阅运动生物力学在攀岩运动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咨询中国登山协会攀岩队教练、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专家, 采集数据的最佳方法、三维高速摄像误差减小的途径、攀岩运动三维摄像拍摄注意事项。

1.2.3 三维摄像解析法

1.2.3. 1 实验设计

用三维测试系统对2名攀岩运动员所完成的窜跳技术动作进行拍摄, 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参数的分析与测试。

1.2.3. 2 实验仪器与设备

采用Arieal公司APAS三维录像解析系统对动作技术进行拍摄解析。实验设备包括:两台日产松下NV-MD9000数码摄像机, 频率为50帧/秒。摄影框架为爱捷009-D, 并设23球13球为X轴, 平滑系数设定为8。注: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代表空间范围、Z轴为垂直方向。

1.2.3. 3 实验过程

攀岩窜跳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测试于2012年7月14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室内攀岩馆抱石场地进行。根据拍摄现场的条件, 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进行同步 (外同步) 拍摄, 对2名男子攀岩运动员的窜跳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拍摄, 两机的主光轴夹角72度, 镜头相对地面高度1.1米, 两机间距9.20米。右机:拍摄距离8.60米;左机:拍摄距离7.65米;岩壁高度:3-4米, 岩壁倾斜度135度;同步灯●:拍摄参考点。实验场地的布置如下图一:

1.2.3. 4 影片解析与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 分析数据包括身体重心、各关节点速度以及位移、各关节和躯干的角度和各时段的时间等数据。本研究中选取的主要指标有重心位移与速度, 踝、膝、髋、肘关节角度与速度变化。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两运动员窜跳动作过程中的膝关节角度、速度

2.1.1 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膝关节角度的特征分析

陈窜跳过程中准备阶段重心是处于最低点处, 右膝最大屈曲角度为41.516度, 左膝最大屈曲角度为20.848度;左膝最小屈曲角度为13.323度;当两运动员摆动到最右边时, 陈的左膝最大屈曲角度为55.368度, 右膝最小屈曲角度为89.499度;方的左膝最大屈曲角度为18.041度, 右膝最小屈曲角度46.345为度;当两运动员处于蹬离阶段时, 陈的右膝蹬伸角度为114.21度, 左脚蹬伸角度为145.75度;方的右膝蹬伸角度为108.03度, 左膝蹬伸角度为125.89度。通过表明陈从预备阶段重心位置都要比方低, 为预摆阶段以及蹬离阶段获得更大的动能而准备;预摆阶段陈摆动幅度比方大, 为了获得更大惯性冲量, 从而让动作衔接更加顺畅, 蹬离阶段陈膝关节角度比方较大说明蹬离重心高度较大, 从而让运动员身体更加舒展贴近岩壁, 为抓握住岩点所需高度做准备。膝关节角度—时间3D曲线的共性特征:在预摆阶段, 右膝关节角度θ小→大→小→大;蹬离阶段, θ由小→大;抓握阶段, θ由大→小→大。

2.1.2 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膝关节速度的特征分析

在保证窜跳动作成功为前提的情况下, 两运动员膝关节速度—时间3D曲线的共性特征:在蹬离阶段, 右腿膝关节速度v由小→大, 左腿膝关节速度V由大→小;在抓握阶段左右膝关节速度由大→小→大, 出现周期性多峰值;在预摆阶段陈的膝关节速度比较稳定的周期运动, 峰值比较均匀变化;在抓握瞬间陈左右膝关节速度分别为:5.5734m/s、5.4828m/s;方左右膝关节速度分别为:4.1703m/s、5.0803m/s.说明方的左右膝关节速度不平衡, 身体稳定性差, 重心容易外倾容易从岩壁上脱落。

2.2 两运动员窜跳动作过程中的髋关节角度、速度

窜跳动作髋关节角度—时间3D曲线图的特征分析:在准备阶段, 陈的右髋关节度为67.947度, 左髋节角度为56.321度, 方的右髋关节角度为84.878度, 左髋关节角度为166.83度;预摆阶段, 陈左、右髋关节角度变化都比较稳定, 方的左右髋关节角度变化从大→小→大的趋势形成V字形变化, 蹬离阶段———抓握阶段:两运动员形成共性特征:左右髋关节角度都是从小→大的趋势变化, 最大右髋关节角度分别为178.38度、176.72度;最大左髋关节角度分别为168.1度、167.31度;由于蹬离与抓握阶段身体充分伸展为抓握目标岩点做准备, 所以髋关节角度肯定会达到最大而且两运动员无明显差异。

窜跳动作髋关节速度—时间3D曲线图的特征分析:在预摆阶段:陈的右髋关节速度变化区间为0.1942m/s———3.5752m/s, 方的右髋关节速度变化区间为0.5019m/s———2.7952m/s, 呈现共性特征就是:髋关节速度变化为小→大→小→大周期性的变化;呈现共性特征就是:髋关节速度变化为小→大→小→大周期性的变化;髋关节速度都出现多峰值。在蹬离阶段;抓握岩点时刻两运动员共性特征:髋关节速度都呈急速下降趋势:陈左右髋关节速度分别为:1.9597m/s、1.8837m/s;方左右髋关节速度分别为:2.1494m/s、1.7688m/s。由此可看出陈在预摆阶段髋关节的速度明显大于方, 而且成周期稳定性变化;从而可看出陈在预摆阶段、蹬离岩点时刻、抓握阶段的髋关节速度要大于2级运动员。

2.3 两运动员窜跳动作过程中的踝关节角度

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踝关节角度变化都有共同特征:在预摆与蹬离衔接时踝关节角度从小到大变化。在预摆阶段;陈的左踝关节角度变化区间为19.22度———28.89度, 右踝关节角度变化区间为38.835度———155.02度。方的左踝关节角度变化区间为21.25度———47.58度, 右踝关节角度变化区间为51.59度———125度。蹬离时刻, 陈的左脚踝关节角度为120.94度, 右脚踝关节角度为105.41度;方左脚踝关节角度为112.78度, 右脚踝关节角度为99.45度;两运动员踝关节角度的蹬伸会影响到抓握阶段的效果。预摆阶段踝关节变化对蹬离阶段影响大, 通过脚与岩点接触面形成角度, 踝关节角度越小越有利于蹬伸以及岩点接触面大摩擦力量而增大, 蹬伸更加充分。

2.4 两运动员窜跳动作过程中的肘关节角度、速度

2.4.1 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肘关节角度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窜跳动作肘关节角度—时间3D曲线图的特征分析:在准备阶段:陈左右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61.24度、145.04度, 方左右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53.93度、102.62度;在预摆阶段:两运动员左右肘关节角度共性特征是:θ由大→小→大→小出现多峰值:在蹬离阶段:手离开岩壁时陈的左右手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06.40度、55.675度;方的左右手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43.91度、91.682度;在抓握阶段:抓住岩点时陈的左右手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20.30度、119.01度;方的左右手肘关节角度分别为:143.04度、150.51度。如表3-2各时间角度

2.4.2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肘关节速度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窜跳动作肘关节速度—时间3D曲线图的特征分析, 得出两运动员共性:在预摆阶段:速度v由大→小→大→小;蹬离阶段:速度v由小→大;抓点阶段:速度v由大→小;当手臂离开岩点到手脚都离开岩点时, 陈左右肘速度变化为:1.0156m/s———7.9397m/s,

4.0350m/s———5.2929m/s;陈抓住岩点时左右肘速度分别为:1.0155m/s、1.2264m/s;方抓住岩点时左右肘速度分别为:0.7369m/s、0.8829m/s.可以看出两者整个窜跳动作过程中肘速度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两者最后抓点肘速度都差不多。此因素会导致动作成功率降低。

2.5 身体重心的位移特征与分析

两名运动员四肢蹬离至抓住目标岩点这段时间, 身体重心在Y方向的位移变化较小, 位移的变化主要是体现在X方向和Z方向上, 即身体重心在左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有变化。其身体重心在上升的过程时, 前后、左右方向上都必须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否则将影响抓住岩点的时机;两运动员重心在Z方向上较大变化是从四肢蹬离瞬间开始的, 两名运动员的差异性除了应考虑技术动作、训练水平、力量素质等因素外, 身高也是此差异性的另一诱因, 二者近6公分的身高差距, 势必导致其重心的不同, 方为窜跳动作获得更好的速度、力量以及腾起高度, 必然会通过加大肢体的摆动幅度, 加快动作核心肌肉群的收缩速度。

2.6 二者身体重心的速度特征分析

由实验所得数据比较可知, 在预摆阶段:方X、Y方向的速度都明显低于陈, 并且方的Y方向速度大于X方向速度, 垂直重心速度为负值, 明显方的发力方向不对。造成更大的倾倒力矩使得方的腾起高度与速度都低于陈。陈在蹬离阶段, 其各方向的重心速度都快于方。这表明方在身体蹬伸时, 其核心肌肉群的爆发力尚有待提高, 反观二者身体重心在窜跳阶段的运动轨迹, 可以认定其不仅在X, Z轴上运动, 而是在X、Y、Z方向上均有一定的移动。通过两运动员比较发现重心最大垂直速度出现在四肢蹬离瞬间。需要指出的是两运动员窜跳过程中, 身体重心在Z方向上的速度出现了两次峰值, 而最后一次峰值恰好是在蹬伸结束的时刻, 而且身体重心在X方向上最大速度值是在蹬伸之前摆动阶段。可以判定摆动阶段X方向较大的速度是为蹬伸阶段缓冲蹬伸做准备。在两名运动员完成抓点瞬间, 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可以发现, 尤其是Z方向上速度减小相当明显, 证明在垂直方向有很大的加速度, 这就表现在两名运动员完成窜跳动作时的身体有明显的下拉倾向, 需要强大的屈肘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窜跳技术的合理性表现为身体摆动协调, 人体重心降低更加贴近岩壁, 重心产生的倾倒力矩小, 蹬伸作用力主要是左右与垂直方向的结合, 不会增加重力的向后倾倒力矩, 身体重心呈弧线状运动避免直上直下, 使得身体蹬伸速度、高度更大从而更容易抓住目标岩点。

2.蹬离瞬间时, 窜跳动力真正来源于腿部肌肉推力与手臂拉力, 并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条件 (身高较矮运动员应主动加强踝膝髋关节蹬伸幅度与速度) , 利用肌肉松弛原理, 最大限度的提高下肢屈曲、蹬伸幅度, 以增大窜跳时的动能。

3.方在窜跳动作蹬伸过程中相对陈而言, 蹬伸过程不够充分, 蹬伸方向过分的强调向上与向后, 使得身体直上直下, 造成人体顶离岩壁增加了重力倾倒力矩, 并且踝膝髋蹬伸幅度与速度有待提高, 这影响了其它整体环节的能量传递效果。

4.攀岩中为了维持人体平衡抵消重力产生的重力矩需要较大的手臂拉力, 因此应注重手臂肌肉与背阔肌肉的力量训练。运用合理的攀登技术节约手臂力量非常重要。

5.蹬离瞬间时陈踝关节角度小于方, 岩点支撑摩擦面大从而支撑反作用力大有助于蹬伸。

3.2 建议

1.建议教练员在训练时应注重对低水平运动员此技术动作垂直、左右、前后方向的力学道理指导, 明白此技术动作重心正确的运动轨迹。加强身体各关节屈曲、蹬伸幅度与速度、灵敏协调性练习, 以增大窜跳时的动能。让运动员能够应用最合理的技术动作攀爬。

2.对于年轻运动员, 应先规范窜跳技术的各个环节发力顺序、屈伸幅度与速度, 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解文杰.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攀岩比赛评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1) .

[2]田仙花, 马楚虹.对攀岩运动员不同负荷训练时上肢肌肉疲劳情况的肌电观察[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

[3]锦金萍.速度攀岩运动员上肢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4]高峰.表面肌电在攀岩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7, (4) .

[5]郭伟.攀岩运动基本技术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2) .

[6]刘德刚.速度攀岩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1) .

《汽车驾驶员技术等级标准》 篇3

一、职业定义

取得正式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汽车在交通道路上从事运输工作。

二、适用范围

拥有机动车辆的个人、团体、企(厂矿)事业单位和专门从事客运、货运的交通运输等单位。

三、等级线

根据规定,驾驶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工三个等级: 初级

经过规定期限的正规培训和实习,取得正式机动车驾驶证;能独立完成汽车运输任务。中级

自定为初级驾驶员起,安全行驶20万km以上或5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能熟悉地驾驶操作准驾的车辆,做到安全、节约、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具有一定的汽车维修技能。

高级

自定为中级驾驶员起,安全行车40万km以上或有10年以上安全驾车经历,在完成运输任务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汽车运用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能解决汽车运行中的疑难问题;能指导初级、中级驾驶员。

初级汽车驾驶员

一、知识要求

1.道路交通法规和安全行车知识; 2.汽车总体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3.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各总成及电器设备的结构和作用; 4.车辆维护的类别及各类维护周期,作业项目和规范; 5.走合期行车应遵守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6.拖带挂车应注意的事项及驾驶操作事项;

7.汽车用燃、润料及工作液的品种、牌号和选用方法; 8.汽车轮胎的规格、结构、使用和维护的规定; 9.汽车用主要金属、非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 10.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知识; 11.汽车营运的一般知识。

二、技能要求:

1.遵守驾驶操作规程,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运用驾驶技术,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运行材料(燃、润料及轮胎等)的消耗;

2.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及所驾汽车的气门间隙、轮毂轴承松紧度、制动鼓与制动片间隙,转向盘自由转动量及前轮前束的检查、调整、并对常见小修项目进行换件修理;

3.所驾汽车油、电路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4.发现所驾汽车的一般异响和判断其他不正常现象; 5.使用和维护蓄电池、轮胎; 6.使用随车工具和装备。

三、工作实例:

1.汽车油、电路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简单调整;

-1-2.汽车轮胎气压检查、充气和轮胎拆、装。

中级汽车驾驶员

一、知识要求:

1.安全行车心理学知识和交通事故分析基础知识;

2.汽车发动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底盘各总成基本工作原理;

3.汽车驱动力、附着力及各种行驶阻力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4.车辆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5.汽车主要易损件的磨损规律、早期磨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一般修复方法; 6.电工学基础知识,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 7.液压技术一般知识;

8.车辆二级维护规范,车辆和总成大修的送修标志和主要的修理技术标准; 9.汽车修理钳工和检测的基本知识;

10.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如投影原理、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常识等);

11.全面质量管理知识;

12.对初级汽车驾驶员进行技术指导。

二、技能要求:

1.驾驶准驾车辆,在特殊条件下运用驾驶技术,确保行车安全,节约运行材料(燃、润料及轮胎等)和延长机件寿命;

2.及时发现、判断和正确处置所驾汽车各部件的异响和其他不正常现象,对行车中某些损坏的机件采取急救措施;

3.车辆二级维护和走合期维护;

4.分析轮胎不正常磨损的原因,提出消除方法;

5.所驾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主传动器的总成的换件作业及发动机一般小修换件作业;

6.使用汽车维修用主要仪器和量具,并具有相当于初级汽车维修工的基本技能; 7.看懂一般机械结构和汽车电路图、制动原理图; 8.参与车辆和总成大修技术鉴定和修竣验收工作。

三、工作实例:

1.发动机配气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异响的判断和排除 2.驾驶准驾车辆在选定的道路条件下行驶。

高级汽车驾驶员

一、知识要求:

1.汽、柴油发动机主要特性和在驾驶中的反应,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通过性和平顺性的概念及对行车的影响;

2.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3.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意义,制动和转向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4.车辆检测诊断的基本知识及机动车制动、废气排放、噪声等项目的检测技术标准; 5.电子、液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6.汽车发展的新技术、新结构;

-2-7.本单位或本地区新型汽车的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及其使用、维护方法; 8.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知识;

9.运输成本的构成和单车经济核算。

二、技能要求

1.所驾汽车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总结安全、节约驾驶操作的先进经验; 2.解决汽车运行中的技术难题;

3.使用汽车维修常用仪器、仪表、量具;

4.根据汽车各零件磨损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分析汽车行车事故(包括机械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6.相当于中级汽修工的基本维修技能; 7.车辆和总成的技术鉴定和修竣验收工作;

8.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9.对中级驾驶员进行技术指导。

三、工作实例

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绿化工 篇4

第三章 绿化工技术标准

第一节 初级工 第3.1.1条 初级工应知

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养护的意义及一般园林绿化管理技术的操作规程、规范。

2.能区分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树木的主要形态特征。能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

3.当地一般常见的病虫害和常用农药的安全使用与保管,常见肥料的保管和使用方法。第3.1.2条 初级工应会

1.能正确操作和维修保养一般常用的园林绿化工具。

2.基本能按操作规程完成一般园林绿化植物的掘取、包扎、吊装、运输和栽植等各项工作。

3.在中、高级技工指导下,能完成修剪、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等工作。

第二节 中级工 第3.2.1条 中级工应知

1.具有植物形态解剖的一般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当地常见园林植物的种名及特性。

2.熟悉一般的绿化施工图纸。了解园林植物配置的一般原则,并能掌握估算工料的方法和艺术造型的要求。

3.当地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生理习性及生长规律。熟悉移植大树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4.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当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危害部位及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目前常用农药的性能及配制方法(包括生

物制剂)。

5.当地土壤的性质和改良方法及肥料的性能、使用方法。

6.常用园林机具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规范。第3.2.2条 中级工应会

1.估算工料,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并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2.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完成大树的安全移植、养护管理及在复杂情况下的修剪和伐除工作。

3.能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对乔灌木和绿篱进行合理的修剪、整形。

4.能对当地常见病虫害和杂草采取防治措施。能排除常用机具的一般故障。

5.能提出当地土壤改良的实施方案。第三节 高级工

第3.3.1条 高级工应知

1.看懂复杂的绿化栽植和地形,地貌的改造施工图纸。

2.各类绿地树木花卉等园林植物布置的基本原理。

3.植物生理的基本知识,并能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与植物的关系。

4.生长刺激素的性能与配制使用方法。

5.国内外的绿化先进技术信息。第3.3.2条 高级工应会

1.能承担各类绿地复杂的或大型的绿化施工和园林植物配置及养护管理的技术指导,并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局部现场施工的放样等工作。

2.能熟练地掌握常用观赏植物的整形、修剪和艺术造型。

3.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应用国内外的绿化先进技术。

4.具有一门以上的绿化技术专长,并能解决绿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中国桥牌协会会员技术等级标准 篇5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综合评价中国桥牌协会会员桥牌技术水平及比赛经验,根据《中国桥牌协会章程》及《中国桥牌协会会员管理办法》,中国桥牌协会实行以大师分制为基础的会员技术等级标准。

第二条 各级各类桥牌比赛经中国桥牌协会批准注册后,其优胜者均可视比赛的重要性及规模获得相应数量的大师分。通常情况下,大师分多的会员具有更多的比赛经验和更高的桥牌技术。

第三条 中国桥牌协会对达到规定数量大师分的会员授予相应的技术等级称号。等级称号从低至高为:初级大师(分梅花、方块、红心、黑桃4个等级)、中级大师(分梅花、方块、红心、黑桃4个等级)、国家大师(分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终身大师(分一星至五星5个等级,五星为特级终身大师)。

第四条 等级标准:

梅花初级大师:至少5个大师分。

方块初级大师:至少10个大师分。

红心初级大师:至少15个大师分。

黑桃初级大师:至少25个大师分。

梅花中级大师:至少50个大师分。

方块中级大师:至少75个大师分。

红心中级大师:至少100个大师分。

黑桃中级大师:至少150个大师分。

一星国家大师:至少25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有50个银分。

二星国家大师:至少3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有60个银分。

三星国家大师:至少35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有70个银分。

一星终身大师:至少5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100个银分,50个金分。

二星终身大师:至少10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200个银分,100个金分。

三星终身大师:至少15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300个银分,150个金分。

四星终身大师:至少20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400个银分,200个金分。

五星(特级)终身大师:至少3000个大师分,其中至少600个银分,300个金分,并至少获得一次全国冠军。

第二节 定义

第五条 本等级标准及中国桥牌协会其他涉及会员技术等级标准的文件中,除另有明确定义的词汇外,以本条定义为准:

等级标准:指中国桥牌协会会员技术等级标准,简称等级标准。

实施细则:指中国桥牌协会为实施本等级标准而制定的中国桥牌协会会员技术等级标准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

注册比赛:指由单位会员举办的,经报中国桥牌协会批准注册的各级各类桥牌比赛,对注册比赛的优胜者,依据本等级标准授予大师分。注册比赛分为注册竞赛和注册日常比赛二类。

注册竞赛:指由单位会员在其所辖区域内举办的,经中国桥牌协会注册的年度桥牌比赛。

注册日常比赛:指由单位会员举办的,经中国桥牌协会注册的日常桥牌活动。注册日常比赛分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二类。部分注册日常比赛,根据奖励条件可升级为基层锦标赛。

基层锦标赛:中国桥牌协会为奖励举办注册日常比赛的单位会员,根据有关奖励条件,允许其将注册的部分日常比赛升级为基层锦标赛。参加基层锦标赛比参加注册日常比赛有机会得到更多、更高等级的大师分。

单位会员:指根据《中国桥牌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在中国桥牌协会注册的各级桥牌组织,在履行注册手续并交纳年度会费后成为中国桥牌协会单位会员。单位会员分协会会员和俱乐部会员二类,俱乐部会员分为A类俱乐部和B类俱乐部。

A类俱乐部:指根据《桥牌俱乐部管理办法》成立并经中国桥牌协会批准注册的,拥有一批高水平桥牌选手的,旨在提高桥牌运动水平的桥牌俱乐部。A类俱乐部在评定其俱乐部等级时提高二级。

个人会员:指根据《中国桥牌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在中国桥牌协会注册的个人,在履行注册手续并交纳年度会费后成为中国桥牌协会个人会员。

非活跃会员:指未按要求交纳年度会费的个人会员。

大师分:指依据本等级标准,记录个人会员参加桥牌比赛的成绩的单位。大师分累积到一定标准,可以取得相应的等级称号。大师分分为金分、银分和红分三类,用以区分比赛的难易程度。本标准中提及大师分时指个人会员获得金分、银分、红分的总和,提及银分时指个人会员获得金分、银分的总和。

比赛规模:队式赛时以队为单位、双人赛中以对为单位、个人赛中以人为单位计算比赛规模。

第三节 大师分的记录

第六条 大师分统一由中国桥牌协会处理并记录。

第七条 注册比赛的举办者必须按时将比赛情况报中国桥牌协会,由中国桥牌协会为比赛优胜者颁发大师分。

第八条 中国桥牌协会定期公布会员的大师分。

第九条 个人会员可自愿申请定期或不定期查询本人的大师分材料。

第十条 未按要求交纳年度会费的个人会员,为非活跃会员。非活跃会员获得的大师分仍按规定由比赛举办者报中国桥牌协会记录,但该大师分不公布。该非活跃会员可申请恢复其在非活跃期及以前所得的大师分。

第十一条 尚未成为中国桥牌协会会员的牌手,获得大师分将记录在案,在其正式加入中国桥牌协会时确认上述大师分。但此类记录最高为20分,记录时间不超过1年。

第十二条 个人会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世界桥联大师分,中国桥牌协会可按其世界大师分值的30%计金分,如果会员获得世界冠军,可相当于全国冠军。

第四节 大师分的区别

第十三条 会员在各级各类注册比赛中获得的大师分具有同等的分值。

第十四条 大师分用金、银、红三种颜色加以区分。大师分的颜色表示会员获得大师分的比赛的难易程度。

一、金分:

(一)全国比赛中的国家级比赛授予金分。

(二)省级桥牌协会每年举办的一次最高水平比赛授予金分,但单项比赛时间必须在3个单元以上。(三)经中国桥牌协会批准,可以为其他比赛授予部分金分。

二、银分:

(一)全国比赛中的非国家级比赛授予银分。

(二)省级桥牌协会比赛中不授予金分的比赛授予银分。(三)部分金分赛中不授予金分的部分授予银分。

(四)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桥牌协会每年举办的一次最高水平的比赛授予银分,但单项比赛时间必须在2个单元以上。

(五)基层锦标赛授予部分银分。

(六)经中国桥牌协会批准,可以为其他比赛授予部分银分。

三、红分: 会员在俱乐部比赛中获得的大师分为红分。会员在其他比赛中得到的非金、银色大师分均为红分。

第五节 大师分授予标准

第十五条 大师分计算办法。

一、所有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均采用对应比赛的基本奖励表乘以一系列奖励因素构成的系数的方法计算。

二、基本奖励表:是计算各项比赛大师分奖励标准的基础。不同类型的比赛使用不同的基本奖励表。基本奖励表包括:国家级比赛基本奖励表(包括名次奖、场次奖和其他奖励)、全国性比赛基本奖励表、注册竞赛基本奖励表、注册日常比赛基本奖励表。

三、奖励因素: 奖励因素是确定各项比赛大师分奖励标准的依据,通过综合各项奖励因素以区分比赛的水平(见附表五)。

(一)比赛等级: 只应用于计算注册竞赛奖励标准,以区别比赛的参加范围。等级高的比赛,其等级系数大。(二)举办单位等级: 应用于计算注册竞赛、注册日常比赛奖励标准,以区别举办单位开展桥牌活动的情况。根据注册比赛举办单位及其所辖区域内的单位会员在上年度参加比赛的总人次数确定。总人次数多的举办单位等级高,比赛难度大,其举办单位等级系数大。

(三)比赛类型: 应用于计算所有比赛的奖励标准。根据比赛的开放程度和水平高低确定比赛类型系数。比赛开放程度高,比赛难度大,类型系数相应扩大。

(四)比赛时间: 根据比赛进行时间的长短确定时间系数。时间长的比赛,其时间系数相应扩大。

第十六条 国家级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

一、国家级比赛指由中国桥牌协会主办的,全国桥牌竞赛计划内比赛中的正式比赛。比赛的优胜者授予金分。除有年龄限制的比赛外,比赛的第一名为全国冠军。

二、基本奖励表:使用国家级比赛基本奖励表。

(一)名次奖(附表一):获得前8名的个人会员按名次奖标准授予大师分。参赛队不足10队时,比赛规模的前1/2的名次授予名次奖。

(二)场次奖:最高水平的国家级比赛的循环赛中,每胜一场授予2个大师分,每平一场授予1个大师分。(三)其他奖励(附表二):未获得名次奖,所获名次在总比赛规模的前30%的,根据其他奖励表授予大师分。

三、奖励因素:只涉及比赛类型奖励因素。

第十七条 全国性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

一、全国性比赛包括:由中国桥牌协会主办的全国桥牌竞赛计划内比赛中的辅助比赛,其他冠以“全国”、“中国”、“中华”名称的比赛。比赛的优胜者授予部分金分。

二、基本奖励表:使用注册竞赛基本奖励表(附表三)。

三、奖励因素:(一)比赛等级(二)比赛类型(三)比赛时间

第十八条 注册竞赛大师分授予标准

一、基本奖励表:使用注册竞赛基本奖励表(见附表三)。

二、奖励因素(一)比赛等级(二)举办单位等级(三)比赛类型(四)比赛时间 第十九条 注册日常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

一、基本奖励表:使用注册日常比赛基本奖励表(见附表四)。

二、奖励因素(一)举办单位等级(二)比赛类型(三)比赛时间

第二十条 其他注册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

一、通讯赛: 指参赛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使用同一套牌型,比赛成绩统一计分的比赛。总成绩及小组成绩均授予大师分。总成绩大师分授予标准见附表六;小组成绩按注册日常比赛标准授予大师分。

二、计算机网上比赛: 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桥牌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另订。

三、入门赛: 为鼓励新参加桥牌运动的牌手参加比赛,单位会员和注册桥牌教师可以组织入门赛。入门赛参赛者大师分数不得超过20。入门赛大师分标准为注册日常比赛基本奖励表的50%。

四、经中国桥牌协会批准,可举办其他类型比赛,大师分授予标准由中国桥牌协会根据比赛水平、规模确定。

第六节 等级称号的审批

第二十一条 凡达到本标准规定的等级称号标准者,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等级称号。审批等级称号的依据为中国桥牌协会公布的大师分。

第二十二条 审批权限

一、国家大师及以上等级称号由中国桥牌协会审批。

二、中级大师等级称号由省级桥牌协会审批。

三、初级大师等级称号由县级桥牌协会或桥牌俱乐部审批。

四、审批等级称号的各级组织均应是单位会员。

五、各级桥牌协会有权审批低等级称号。

第七节 注册比赛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个人会员有权参加公布比赛中所有其有资格参加的比赛。如遇比赛举办单位无故拒绝个人会员参加比赛,个人会员有权向中国桥牌协会进行举报。

第二十四条 中国桥牌协会有权监督所有注册比赛的举行。协会会员有权监督其所辖区域内的单位会员举办的比赛。

第八节 罚则

第二十五条 注册比赛的举办单位出现如下情况时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一、举办单位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被取缔,取消其所有注册比赛。

二、举办单位违反中国桥牌协会章程或有关规定被暂停会员资格,暂停其在被暂停会员资格期间的所有注册比赛。

三、经查证,上报虚构比赛的单位,暂停其会员资格及所有注册比赛。

四、举办单位未能按规定交纳上期大师分申报费,视情节轻重给予降低比赛举办单位等级系数至0.5、暂停其部分注册比赛的处罚。

五、举办单位在举办注册比赛时未按本规定要求及时上报已举办的注册比赛成绩,造成部分个人会员所获大师分未被纪录,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承担恢复个人会员大师分纪录费用、降低比赛举办单位等级系数至0.5、暂停其部分注册比赛的处罚。

六、举办单位多次无故拒绝接受符合比赛参加范围的个人会员参赛,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降低其所举办比赛的类型系数至非公开赛的相应等级、降低比赛举办者等级系数至0.5、暂停其部分注册比赛的处罚。

第九节 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设立中国桥牌协会荣誉特级大师、荣誉大师二个荣誉等级。荣誉等级标准另行规定。

羽毛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 篇6

一、国际级运动健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一)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世界混合团体锦标赛:

1、获得团体冠军上场参赛运动员;

2、获得团体第二、三名的主力队员(个别成绩很差者除外)。

(二)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中,获得单打、双打、混双前八名(包括并列第三、第五名)。

(三)在国际羽联大奖赛总决赛中,获得各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包括并列第三名)。

二、运动健将 凡符合一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一)在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中获得团赛前三名的主力队员,获得单项比赛前六名的运动员;

(二)在国际羽联4星级以上系列大奖赛中,获得各单项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

(三)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获得各单项比赛前二名的运动员;

(四)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团体锦标赛中,获得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上场次数达到60%,其中50%者)和获得城运会团体赛第一名、全国青年锦标赛甲组团体赛第一名的主力队员;

(五)在全运会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前八名、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各单项前六名和全国双打冠军赛获得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

(六)在中国羽协系列大奖赛中,获得各单项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

(七)在城运会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和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获得甲组各单项、双打、混双第—名的运动员;

(八)的正式比赛中,战胜两名国际级运动健将的运动员。

三、一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一级运动员称号。

(一)在十个以上国家参加的国际锦标赛或国际邀请赛和国际羽联4星级以上系列大奖赛中,获得任何一个项目第四至第八名的运动员;

(二)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获得各单项第三至八名(并列第五名)的运动员;

(三)在全国比赛中,获团体前三名除授予运动健将外的其他运动员和第四至第六名的主力队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各单项比赛第九至十六名的运动员;

(四)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获得甲组各单项和混双第二至四名、乙组各单项前二名的;

(五)在全国少年比赛中,获得男16岁组、女15岁组各单项冠军的运动员。

四、二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

(一)凡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获得甲组各单项和混双第五名至八名、乙组各单项第三至六名的运动员;

(二)在全国少年比赛中,获得男16岁组、女15岁组各单项第二至六名的运动员;

(三)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赛以及其系统举办的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前六名、团体前二名的主力队员;

(四)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的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单项前三名、团体赛冠军的主力队员。

五、三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三级运动员称号。

(一)在省辖市、县—级举办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前六名运动员、团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

(二)在省辖市、县一级的少年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

(三)在不少于十六名运动员参加的正式比赛中,获得各单项前三名的运动员。

六、少年级运动员: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少年级运动员称号。

(一)代表地、市参加省、区、市级少年比赛的运动员;

攀岩比赛项目及评分标准 篇7

1、熟练、正确地穿着安全带、佩戴头盔,得6分

出现轻微错误扣0.5-1分,如头盔佩戴不当扣0.5,安全带松紧不合适扣0.5 出现严重错误扣1分-2分,如不佩戴头盔扣1分。本环节裁判:老C

2、抽取问答题一份,分高分题与低分题,能够完整准确回答分别得2分或4分 低分题:答题不完整或不够准确,分别扣0.5-1.5分,回答错误扣2分 高分题:答题不完整或不够准确,分别扣1-3分,回答错误扣4分 本环节裁判:老C

3、到线路下方观察路线,合理的将快挂挂入装备环。由工作人员将顶绳的主锁扣入安全带保护环,选手自己把另一条先锋攀登的绳索用绳结连接安全带,和保护员互检沟通后开始攀爬得6分

选用正确的绳结,限编织八字结和布林结,编织八字结未整理扣0.5,绳尾短于8厘米或长于30厘米扣1分,15厘米到30厘米之间扣0.5分,布林结未收尾扣2分,收尾方式不对扣1分,收尾后的绳尾长度扣分标准同8字结,打错绳结扣3分 未检查保护员的安全带和锁扣,扣1分

未告知保护员开始攀登扣一分,告知保护员但未得到保护员反馈就开始攀登扣0.5分 本环节裁判:军刀、玩命

4、合理选择攀登线路,分别将快挂扣入挂片,并将绳索扣入快挂得6分

每扣入一把快挂并挂上绳索得1.5分,从安全带摘错快挂扣0.5,扣错快挂扣0.5,挂错绳子扣0.5

本环节裁判:军刀、玩命

5、顶链由组委会设置好,完成路线后将顶链保护扣入安全带并将先锋攀登绳索穿顶下降得2分 未能将顶链保护扣入安全带不得分,穿顶不正确扣0.5分,穿顶后绳结有瑕疵,扣分标准同第三项。

本环节裁判:军刀、玩命

6、由保护员保护下降至地面,摘除所有保护到达指定位置交还装备,得2分 未对保护员表示感谢,扣1分,未主动归还装备扣1分。本环节裁判:军刀、玩命

7、加赛内容:绳结和答题 本环节裁判:李

三、老C 回答问题环节的题目和标准答案

低分值 10题

1、UIAA的中文全称是什么? 国际登山联合会

2、动力绳的静态延展通常是多少? 6%~8%

3、技术装备必须具备哪两个机构的认证? UIAA和CE

4、标注绳中的意义何在?

防止攀登高度高于绳索一半的长度而造成无法顺利放下攀登者。

5、安全带器材环的承重通常是多少? 5KG

6、主锁上必定会有的三个数字是什么意思? 纵向拉力、横向拉力和开门拉力

7、连接两根扁带通常用什么绳结? 水结

8、请列举三种机制(成型)扁带的长度规格 20、30、60cm、80cm、120cm、150cm、180cm(回答快挂扁带的12mm等,则错误)

9、通常情况下,难度系数为5.11D的路线比5.12A的路线,哪个更难? 5.12A

10、攀岩当中的FA是什么意思?

FA= first ascend 是指线路第一次被人完成。

高分值 10题

1、攀岩为什么不能用静力绳?

因为延展小,无法有效的缓解作用于攀登者身体的拉力而造成对攀登者的伤害

2、为什么要对双锚点的夹角进行控制?

根据力学原理,两锚点之间夹角越大,锚点受力越大,甚至可能超过绳索上承受的拉力

3、主锁上的H标志是什么意思?

HMS,德语缩写,表示适合用意大利半扣下降

4、大部分绳结都会对绳索的承重强度产生影响,对吗? 错,所有的绳结都会降低绳索的承重强度

5、用直径10mm的静力绳打双8字结后,绳尾最少可以留多长? 8cm

6、一个大圆,里面两个部分重叠的小圆代表什么类型的绳索?使用的时候有什么要求? 代表对绳,使用时要将双股对绳同时扣入保护锁。

7、请说出人体所能承受的力的安全极限是多少 12KN

8、请说明绳索的冲击力递增效应

绳索在使用过程当中随着坠落次数的增加,绳索的动力性能逐渐减弱而造成作用于攀登者身体的拉力逐渐增加。

9、攀岩过程中的挂片可以抓么?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挂片非常锋利,攀爬者脱落的时候很难及时把手抽出来而对抓挂片的手指造成严重的伤害

10、两个体重不同的人,冲坠的距离一样,保护攀登者的绳子长度一样,他们承受的冲坠系数一样么?为什么?

一样,因为冲坠系数是由冲坠的距离和保护攀登者的有效绳长决定的,与体重无关。绳索

绳索分动力绳和静力绳,这是按照它的延展程度来分的,这个延展又分动态延展和静态延展,我们常说的都是静态延展,也就是绳索上负载一定重量后看它延长的比例,静力绳通常3%左右,动力绳通常6~8%,如果承受大的冲击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冲坠),不管静力绳还是动力绳,延展都会加大,动力绳在承受大冲坠的时候,瞬间延展会达到30%多。之所以攀岩要选择动力绳,就是要用动力绳能通过延展缓解坠落冲击力的特性来给予攀登者更好的保护。动力绳根据直径和使用方法又分为单绳(我们现在用的大都是单绳),单根使用,直接扣入快挂或锁具即可,标志为一个圈,里面一个1,还有双绳,较单绳细,下降时可单根使用,攀登时,攀登者把两头都系在自己的安全带上,保护者也把绳子都扣入保护器材(这要求保护者必须使用双绳保护器),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分别把双绳中的一根扣入保护的快挂和锁具,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线路曲折太多造成的不便,尤其是传统攀登的时候更是如此。双绳的标志是一个圈,里面一个1/2,再细一点的就是对绳,也有叫双子绳的,攀登者把两个绳头都系在自己的安全带上,保护者也把两根绳子都扣入保护器材(这也要求保护者必须使用双绳保护器),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必须把两根绳子同时扣入保护的快挂或者锁具内,标志为一个圈,里面两个交叉的圆。

攀岩使用的动力绳要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如果出现突然的变粗变细,变软变硬,那就说明绳子出现了问题,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如果出现外皮磨损严重,外皮磨烂而绳芯外漏,就要及时弃用有问题的绳子,如果磨坏之外的地方的绳子还都好,那就可以把磨坏的切掉,把剩下的重新量好长度并进行标注,还要对你所用的每一条绳子建档,以便于管理。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绳索的冲击力递减效应,用的久的绳子,随着使用的增加,它的动力性能会逐渐的减弱,那么攀登者身上就要承受比用新绳子更多的作用力。绳结

把绳索连接到身体有几种方法,最早的是直接系到身上,但是由于绳子比较细,会勒的很难受,力量太大的话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后来发明了安全带,把绳子连接到安全带上就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了,前提是安全带要穿戴正确。比如腰腿带的反扣已经到位,比如不可太松,比如如果肚子太大倒仰有脱出可能时加装的上半身安全带。

把绳子连接到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系上,常用绳结有两种,一种是编织八字结,另一种是称人结,也叫布林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绳子的一头打结,然后用锁具连接绳结和安全带。但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锁具的安全性的问题,一个锁上面一定会有三个数字,分别代表正向受力、横向受力,锁门开启受力的极限值,而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冲击力为12KN,也就是1200KG的力,那么在有大的冲坠(何为大的冲坠后面再讲)的可能的时候,就要对于用锁具连接的方式进行探讨,假如锁门已经闭合,但锁门是有可能横向受力的,那么横向受力的锁具所能承受的极限值由于品牌和产品型号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超过10KN的并不多见,也有,但是不多。这就带来了一种隐患,有可能人还没有受到致命的冲击力而锁具先坏了,那就可悲了,所以这个时候用两个锁来连接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我个人的心得来说,用两把锁连接还不如直接用绳索打结连接安全带来得方便,而直接打结也可以节约更多的装备。

编织八字看起来更好检查,看起来也更安全,他的缺点是不易于把绳结整理得很整齐,受力后非常难于解开,如果没有整理好的编织八字受力后更难解开。有人说要对编织八字或者双八字结进行绳尾处理,完全没必要,只要绳尾留了足够的长度,就足以确保安全,如果绳尾留得过长或者为了心里更踏实,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绳尾留长了,操作不方便,留短了不安全,留多长合适呢?就双八字结编织八字结来说,留出绳子直径8~10倍的绳尾是比较合适的,适当的长一点也是可以的。

布林结看起来不太好检查,如果你不熟悉,最好不用。但布林结最大的好处就是受力后非常容易解开,布林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绳尾处理是绳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布林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攀爬的时候会松开,所以使用布林结的时候必须做绳尾处理,常用的就是用绳尾围绕绳圈打一个单结,也可以用优胜美地收尾方式收尾,收尾结束后所剩的绳尾才能按前面说的按绳子直径的8~10倍来留。

至于有人要对比一下编织八字和布林结的强度,很遗憾,由于打结的手法的不同,不同的人打出来的绳结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只能说,只要你做的绳结是正确的,肯定都是安全的。至于你自己要选择哪一种,完全是你的自由。绳索打结后,它的承重强度都会受到影响,只是影响的大小和多少的差别而已,但是只要结绳是正确的,绳索的承重折损以后,也都不会小于12KN的,所以都是安全的。操作

在攀登过程中,保护点、挂片、快挂、锁具、保护器、安全带、头盔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保护系统,所以在整个的保护系统中,要保证对短板(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就是要保证器械是完好的,是经过认证的可靠的产品,而不是假的。登山类的器械要经过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的认证,或者经过欧盟的认证,也就是CE的认证。除了保证是完好的,还要进行正确的连接,才能确保安全。前面说了安全带绳索,现在再说说快挂。

我们常做的攀登有顶绳攀登、传统攀登和运动攀登。传统攀登需要更多的经验和器械,暂不在这里进行讨论,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下沟通一下。

顶绳攀登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攀爬方式,相对安全,保护点在攀爬者的上方。对于熟悉动作,熟悉路线很有好处。初期练习的时候,对于攀爬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重点要说的是运动攀登里面的先锋攀登,先锋攀登是在做好的路线上,一面攀爬,一面不断的把快挂扣入预先打好的挂片,并把绳子扣入快挂,直至完成整个路线。要注意的是,挂片是安装上去供扣入快挂用的,在攀爬的过程中不能用手抓,也不能用脚踩,尤其是不能用手抓,因为挂片非常锋利,攀爬者脱落的时候很难及时把手抽出来而对抓挂片的手指造成严重的伤害。

先锋攀登的时候如果脱落,保护点是在攀登者的下方,攀登者脱落以后会坠落一段距离后才会被绳索拉住,由于动力绳可以通过延展来减弱攀登者身体承受的冲击力,所以决定坠落严重程度的因素有两个:坠落的距离,越长越严重;保护攀登者的有效绳长,也就是保护员的保护器和攀登者之间的绳长,这个值越短越严重。所以就有了冲坠系数这个概念。分子为坠落距离,分母为有效绳长,这个值最大为2。以我们经常接触的单段的运动攀登,攀登者不会承受到超过系数为1的坠落。随时分析你可能的坠落后果,做出妥善的处置,比如绳子不要缠着腿,以免坠落的时候把攀登者挂的倒仰。

再说说快挂,一个快挂是由一个直门锁和一个弯门锁以及一个连接扁带构成的,直门锁和弯门锁要保持锁门朝向一致,根据路线和保护点的位置选择正确长度的连接扁带,以避免锁门硌在岩石上,扣入挂片时,要使锁门朝向下一步攀爬的反方向,扣入绳子时,要让绳子从岩壁和弯门锁之间穿入弯门锁,然后再连接到攀爬者的安全带上。

在攀爬之前,要注意观察路线,判断在将快挂扣入挂片时,哪个手是稳定手?要用哪只手从安全带上取下快挂并扣入挂片。在扣入快挂时,还要对下一步的攀爬方向做出判断,以正确扣入快挂。

扣入最后一个快挂后,就可以下降了,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穿顶后由保护员放下来,另一种是自我保护双绳下降。双绳下降一要做好保护,另外还要保护好别让绳子失手掉下去,所以要有妥善的措施保证失手绳子也会连接在自己身上。双绳下降的时候,最好能用小绳套做一个抓结为自己提供一个备份保护,让抓结受力的时候,缓慢的让抓结受力,确认安全再把全部力量交给抓结。如果绳索摩擦岩石很严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攀登者双绳下降。如果摩擦不是很严重或者就没有摩擦,那么由保护员把攀登者放下来就更简单也更方便。攀登者扣入最后一个快挂后,把自己保护在顶端后,抽绳(用双股绳)穿过顶链,打双八字结,把双八字结用一把锁扣入安全带的保护环,闭合锁门后解开原来攀爬时打在身上绳结,保护员保护好后,解除自己的保护,由保护员放下,沿途收回快挂即可。但如果顶链是平行设置,在保护者放下攀登者的过程中,绳索会产生较严重的绞结。

回到地面后,看在保护员全神贯注的仰着脖子保护你那么长时间,道个谢也是应该的,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的,你找个保护员,等于把自己的命交到了他的手里,你不了解他的,最好别那么容易轻易的相信他,或者之前你了解他,但现在他喝了酒或者体力已经非常差的人,也是不适合把信任交给他们的。总之,自己的选择,自己要负责,别人选择了你,你就要对得起攀爬者对你的那份信任。

上一篇: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发行通知下一篇:耙矸机使用技术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