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2024-05-16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共10篇)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1

汉中市胥惠渠管理局党支部通过学习、研讨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理论、观点,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更深刻的理解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保证和价值观念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必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在目前这种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多样、多变、多元中统一人们的思想,在各种社会矛盾交叉多变的条件下凝结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的重大政治任务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必然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和谐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和谐精神力量,满足人们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价值观念、文化条件。

二、新时期、新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时期、新任务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提高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以提高群众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

心、稳人心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以平安、安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科学管理为核心,构建安宁有序的社会。

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好实效,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针对多元化精神需求,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构筑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下的多层次教育平台。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以科学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内涵要求、方针、举措。使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用真理、真知教育人民群众,深入阐述为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新主张,以科学理论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同时要善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服务群众,以鲜明事例感染人民群众。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优

势,就在于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立足于职工群众创建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倾听群众呼声,努力运用各种形式,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水利行业要加强基层等薄弱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覆盖,全过程覆盖,全领域覆盖,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方针、政策进站入村,入耳入脑,进而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认识。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要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做到既统一思想,又注重差异;既引导群众,又服务群众。尽可能用通俗语言解开群众思想上的困惑,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使理论为职工群众掌握。运用海报、宣传栏等形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2

1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新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从各个方面作过许多论述。其基本精神是: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 二是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 第二是共同致富;并且科学地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关于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又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 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可以说, 邓小平同志已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不同的角度, 揭示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使得我们在这个重大而又基本的理论问题上, 又有了新的突破和新的认识。这一认识, 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 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从理论上讲, 社会和谐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 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美好图景。从客观实际讲, 今天我们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就是为实现未来的和谐社会而奋斗的现实表现。我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把握住它所具有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各种不同的社会属性, 根据实践的需要重点考察“社会和谐”这一属性的时候, 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属性并不是割裂的, 相反还要通过这些属性来实现社会和谐。所以,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 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 和谐社会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 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 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 是一项从社会物质层面到人们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活动, 而其中建立在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和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即人们不必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忧虑时, 精神的状态对人们如何发展自己的物质生存条件, 如何解决物质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 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周围各种对象的利益关系, 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 协调和引导各种精神需求的发展, 达到整个社会范围内人们精神更加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 所谓和谐, 不是没有矛盾,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特别是在我们进行新的社会改革, 实现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会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所说的构建和谐社会,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就是处理矛盾。矛盾的产生和存在本身并不是坏事, 它具有两面性, 既可以给社会带来活力并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破坏性因素, 给社会发展造成阻力, 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 它为我们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规定了一种原则、一种目标, 确立了一种理念。

第三, 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 是一种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每个个体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体的不断完善。人的完善, 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环境、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和谐社会, 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条件。人本身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是创造这种条件的主体, 每个个体的自我完善, 本身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 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 历来具有动员、组织和引导群众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整合各种社会精神资源的主要手段,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着无穷的潜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方法, 已被实践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3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不是笼统的概念阐述, 它有着非常具体的内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标签贴在各项工作的表面作为装饰, 它要融入各项工作之中,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在社会发展中起思想文化的导向作用。纵观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 社会的统治者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持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手段, 中国历史上的儒家、道家思想教育, 统治阶级对佛教思想的推崇和宣传, 西方社会的宗教教育等等, 都起了这种作用。今天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应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民主法制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科学发展观教育, 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等, 为这种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 要在宣传、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发挥激励和鼓舞作用。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 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 要通过研究和把握每一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了解现实社会中各类社会心理现象的深层原因和活动机理, 因势利导,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要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解决各种社会纠纷, 协调人们利益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调节与整合作用。

第三,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 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塑造一代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功能,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中体现出来, 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来, 也从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困惑、生活矛盾中体现出来。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不断探索规律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的, 它吸收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培养人等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 使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四, 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持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改革、发展和稳定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三者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可以说,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 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4 结束语

我们党把“社会和谐”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明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意味着我们党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奋斗目标更加丰富和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不断进行自我创新,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和谐社会建设在结构上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内涵上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那么, 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尹长东, 延君.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6 (10) .

[2]李君如.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根据和理论意义[J].政工研究动态, 2006 (22) .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用“生命线”来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形势任务下,思想政治工作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这是人类自有以来就在孜孜以求的美好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最广的群众性活动,它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一,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从社会物质层面到人们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活动,而其中建立在必要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精神领域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因为,精神层面的和谐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当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人们不必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忧虑时,精神的状态对人们如何发展自己的物质生存条件,如何解决物质生活领域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周围各种对象的利益关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自己如何体验自身的生存环境以及采取特有的行为方式解决各种具体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说的“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仅是说的事物的一个方面,其实“饱暖思淫逸”同样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当人们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达到较好的满足以后,精神的和谐就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那么,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协调和引导各种精神需求的发展,达到整个社会范围内人们精神更加和谐的目标呢?

第二,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种不断地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新的和谐的动态过程。所谓和谐,不是没有矛盾,毛泽东早就说过,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在我们进行新的社会改革,实现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会不断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所说的构建和谐社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处理矛盾。矛盾的产生和存在本身并不是坏事,它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给社会带来活力并成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破坏性因素,给社会发展造成阻力,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为我们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规定了一种原则、一种目标,确立了一种理念。

第三,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种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每个个体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谐社会,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体的不断完善。人的完善,必须有相应的社会环境、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和谐社会,就是要创造这样一种条件。但人本身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创造这种条件的主体,每个个体的自我完善,本身也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内在要求。那么,如何为社会每一个体的不断完善创造更好的客观环境,并激励个体实现自我完善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呢?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造社会中怎样发挥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笼统的概念阐述,它有着非常具体的内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标签贴在各项工作的表面作为装饰,它要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社会发展中起思想文化的导向作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导向。而这种导向既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的政策法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等方面,也要体现在社会的思想文化层面。当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靠整个社会教育来承担责任。这中间有文化知识的教育、科学技能的教育等等,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的统治者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持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儒家、道家思想教育,统治阶级对佛教思想的推崇和宣传,西方社会的宗教教育等等,起的就是这种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要在宣传、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发挥激励和鼓舞作用。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党在历史上的成功,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通过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地发动和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内容,始终在我们宣传、组织、动员和凝聚群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扬这个传统,发挥这个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关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各种具体任务的完成与实现自己各种具体利益的关系,认识每一个体或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能发挥的具体作用,为广大群众积极投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4

性别平等主要是指男女两性权利和机会的平等。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和谐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

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女性人口又占总人口一半的国家,看社会是否和谐,就要看男女社会成员是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男女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履行完全平等的义务,这个社会才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性别平等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方面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人类稳定社会生态的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高于103-107的正常值范围,目前已超过119,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这种失衡会成为影响人口安全的潜伏矛盾和隐患。再如:资源分享的性别不平等。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工作,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是对女性人权的一种损害,还会扩大社会矛盾,危及社会安定。再比如: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程度不高。人大女代表、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的处在副职岗位与非经济部门,处于权力的边缘,女性的利益难以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和谐社会建设。

要推动性别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到:

1.完善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保障女性生存、发展和权益的法规、规章有百余件,加强女性权益保障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完备女性法规的重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抓紧围绕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完备涉及女性权益的法规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使法律体系的发展与性别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2.着力治理经济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一是建立健全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监督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现象。二是公共部门率先实施性别平等的人力资源政策,正确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明确企业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三是尽快完善包括社会统筹的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使非正规部门的妇女群体能享受到各种服务和社会保障。四是制定和实施社会平等的社会政策,修订不平等的退休政策,消除妇女在就业和职业生涯方面的制度不平等。

3.切实提高女性参政的程度。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制定更为积极的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妇女参政比例目标,改变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文化和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制定积极的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矫正目前存在的政治和决策领域男女参与机会不平等的局面。要清理大众传媒中对女干部的负面描写和性别歧视,消除那些强化角色定型的宣传报道,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4.建设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要提高大众传媒的管理者、制作者和传播者的性别意识,增强其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社会责任感。应制定和实施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和传播方式,防止产生不利于平等和谐的性别关系的社会影响。通过现代的、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性别平等的宣传和倡导,使性别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5

构建和谐社会是解放思想的重大突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继十六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后提出的又一理论创新。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是又一个理论上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各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突破。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获得了一个持续、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们从“硬性”的方式转化到了以“柔性”的手段来管理社会,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安定的社会。因此,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新时代理论的新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目标。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紧密结合我们这个时代最新、最前沿、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备革命性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思想突破。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次历史性的发展,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性实践,这就需要以解放思想、面向未来的思维态度来寻求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为和谐社会建设寻求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指引和谐社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改革开放使我国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改革越进入深水区,遇到的越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无从在经典著作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用好解放思想这一制胜法宝,把握更新观念这一锐利武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试验、变革和创新,才能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科学应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新的行动纲领和新的大政方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回顾十六大以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党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6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支撑,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期,调节利益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社会结构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经济与其它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创新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0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样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尤其是企业面临困难时的坚实屏障。去年以来,面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下滑,快速回落的严峻形势,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中国经济发展虽然看似已从谷底升起,但前景依然不甚明朗,只有准确把握工作大局,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威力,积极探索创新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和新举措,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凝心聚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执政之本,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改革开放以来诸多思想接踵而来,职工思想也伴随这股潮流不断变化,特别是年轻员工的交流、沟通方式,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上述因素影响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有效合理的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激发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1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

1.1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思想政工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及宏伟目标,当前具体地体现在“经济富强”、“文化文明”、“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等方面,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统领作用的就是科学发展观。所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创新要求。二是当前世界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渐扩大,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须充分发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及公民文化素质的作用。三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到民主法治的重要意义,切实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这也是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挑战与主要内容。

1.2思想政工创新是和谐社会建设自身与时俱进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一是在时代不断发展、工作对象不断改变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全新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要不断丰富其内容。二是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科学性及时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必须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要求。

1.3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思想政工优势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经济、政治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其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我党政治优势的所在。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一情况下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全新的期待,具体体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期望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团结、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并共享建设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人民群众期待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能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满足群众精神上的需求。第三,人民群众期待思想政治工作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2思想政工创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理性思考

2.1对和谐社会规律与思想政工创新关系的思考

只有科学的把握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与基本制度,又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统筹。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的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观不仅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理念,并且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都应贯彻新理念。

2.1.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文化、经济、政治权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全体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将人看做是发展的目的,而且将人看做是发展的动力。因此,“以人为本”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2.1.2要突出“和谐共建及共享”、“科学发展观”等意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下述的几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应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同时实现群众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体制建设,体制间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局面;再次,要加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建设,比如组织制度、评估制度、资金制度、队伍制度等等;此外,还应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既要重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2.2对思想政工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的思考

创新和继承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和党的重要的政治优势就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这也是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在多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过程之中,我们深化了对理论的分析与理解,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而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全面提高了群众的素质,确保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发扬、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手段、方法、形式、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弘扬与继承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良传统,继续坚持那些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方法及内容;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2.3对思想政治工作中自主创新和学习借鉴的关系的思考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继续多极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国外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考察,吸收其精华部分,必然会推进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进行吸收与借鉴,这些文明成果包括管理方法、国外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并非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或共产党才有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大幅提高,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渗透性的工作方法及教育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效果也非常明显。社会及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图及目的隐藏起来,采用熏陶、迂回、暗示、间接的方法,让受教育者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受到影响及教育。例如,在文化的熏陶方面,利用庆典活动、博物馆、纪念馆等使其价值观再现。将有意识的教育方法和无意识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势必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习借鉴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应当从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国外的东西持能动、批判、科学、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的同时,还应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意识,重视应用与实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3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创新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用于指导社会实践,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形式。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3.1.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建网络化政工体系。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媒体的所有优势,开展新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挖掘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巨大潜能,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创造更为新颖、有效、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3.2.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创建规范化政工体系。借鉴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规范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某企业把ISO9000基本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同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接轨。每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对各专项工作从年初部署,组织落实,考核评比,到年终总结,以及责任人、所要达到的效果都做了明确规定,进行量化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实现了管人、管事、管思想的有机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有效,对生产经营的作用由以往的号召型转为切入型,促进了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3.3.整合企业的有生力量,创建系统化政工体系。现代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整合企业的有生力量,真正实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创建系统化的大政工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结语

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推动改革与发展,探索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7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为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根本上把握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是实现党的目标, 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 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标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本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应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实“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

当前, 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对和谐发展、和谐文化的研究、宣传作为重要内容, 不断充实“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

1.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人们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有友好型社会。

3. 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舆论导向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大力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有效调控大众媒体,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加强正面宣传, 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展现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风貌, 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民间舆论, 密切关注人们的口头舆论场, 加强舆情收集和研究, 有效疏导消极的、情绪化的因素, 及时消除各种噪音、杂音的影响, 把公众情绪引入理智、平和的轨道。

4.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当代社会, 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树立“以和为美”的审美观, 努力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中去, 创作出更多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文艺作品, 要积极倡导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按照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 降低文化消费门槛, 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引导文化生产经营活动, 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要求,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 让人们在多样的文化中享受美好生活。

5. 大力倡导和谐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文化, 关键是培育和谐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思想观念, 引导人们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 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 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 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 深入挖掘其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 汲取合理的思想内核,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 更加开阔的视野, 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和谐社会提供新方法、新手段

科学的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新世界的思想政治工作, 应该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 创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手段。

1. 不断增强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关注人的心理和谐,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应扎根社会基层, 立足百姓生活, 着力培育和谐社会“细胞”;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要搞得活一点、轻松一点, 给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 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调整人们的情绪。

2. 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构建和谐社会, 必然要求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社会氛围, 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思路、采取新举措,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 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突出思想教育内涵, 广泛吸引群众参与, 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3. 要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80年代以后, 心理咨询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调查表明, 激烈的竞争、快速的运转节奏、高科技条件下人和人之间直接接触和沟通的减少, 产生包括抑郁和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人, 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 心理疾患不仅严重地降低了个人的生活和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了生产、生活、学习、使得人和人的关系趋于紧张, 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威胁。人们对心理沟通的呼唤和愈来愈突出的由心理异常而产生的社会后果, 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已经不是应不应该涉足心理咨询领域的问题, 而是必须利用自己的工作特点和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为全面关心人们的身心健康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的问题。迫切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一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知识, 并且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视野, 开辟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

4. 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信息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人们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运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电化教育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讯等现代传播手段, 做到既新颖快捷, 又覆盖广泛, 不断提高时效性, 增强影响力, 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特色。

5. 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知识。

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得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创新, 必然需要积极吸纳其他学科的知识精华和方法手段, 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 充分吸收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并密切关注其他学科的最新理论发展, 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从而对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摘要:介绍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应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实“和谐”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和谐社会提供新方法、新手段。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8

[关键词]和谐 和谐社会

“和谐”一词,是“调和”与“谐合”的复合词,《广雅·释诂三》记:“和,谐也。”《尔雅·释诂》曰:“谐,和也。”说明“和”与“谐”两者可以互训。最初,人们试图从功能上把“和”解释为酒器与乐器,《广韵·戈韵》中记载:“和,不坚不柔也,”其意又引申为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状态。“和谐”思想是中国儒家哲学思想中重要的研究范畴之一,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内省外修,进而推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庸》说:“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看作是相辅相成的和谐、平衡运动。《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我国西汉时期哲学家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思想。儒家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是天地万物的有机部分,认为要顺应自然,依循事物的自然本性,从而实现“太和”景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周易大传·彖传》)即自然界万物并存共育的盛况。[1]马克思则认为人与自然的相通不是泛神论意义上的相通,而是自然意义上的相通,是现实意义上的相通。他把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建立在辩证法的基础之上,他把“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辩证地统一起来。指出:“因为人和自然的现实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的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无神论,作为对这种非实在性的否定,已不再有任何意义。”[2]人与自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当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尤为重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人类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对自然界进行毫无节制的索取,森林滥伐、江河与空气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肆意开采等等,都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谐调发展,而人类也在不断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目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广泛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保持自身内外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人身心内外的和谐,认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根本。孟子指出:天下之大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庸》也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知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孟子.离娄上》)而提到修养身心的方法,儒家强调要“惠而不患,老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要保持中和的态度,实现自身内外和谐,所谓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一切情感和道理的根据,和是对待万物的普遍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就会“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万物各得其所而生和发育,实现天地人的和谐发展。[3]同时,儒家也非常讲求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仅使个体达到了安身立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也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修身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躬行”,只有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践行社会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寻求自身的和谐。[4]事实上,每个社会成员自身的和谐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社会各因素的和谐发展必须以实现个人内外兼修为基础。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迫切,一种传统道德感的缺失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人们,往往产生莫名的孤独感、焦虑感、不平衡感等等,所以传统儒家所倡导的内外兼修的思想在今天则具有更加重要的启示意义。

提倡“仁者爱人”、“和而不同”思想

人与人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群体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在人与人关系上,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是促进“人和”的道德原则,尤其推崇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必须以“仁”作为根本立足点,正如《论语·颜渊》中提到的“仁者,爱人也”。同时,指出人与人间应互相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所不愿意的也不强加于他人,这就是儒家所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不断忍让并与人为善,这就是其一直遵守的“忠恕”思想,而这种处理人与人间关系的思想延伸扩展到整个社会,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将小爱升华为大爱,把小我转化为大我,这样人际间的和谐相处最终便会延伸到一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正所谓“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无耻矣;士不知有耻,为国家大耻。士荣在于施仁,士辱在于施不仁”(龚自珍〈明良论二〉)同时,儒家强调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出了事物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主张把握事物的差别性,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以和谐为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5]《礼记.礼运篇》中又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当今世界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民族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目前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对外交往的共识。现阶段,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提供一种解决各种矛盾调解冲突的机制,有效调节、疏导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形成总体上的平衡与和谐。[6]

中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所提倡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它为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继承与批判中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其内涵必将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最终实现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合理、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岱年著,文化与价值[M],新华出版社,2004,P219.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2.

[3]黎昕.儒家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J].东南学术,2008(4):135.

[4]李申.简明儒学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12.

[5]覃翠玲.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前沿,2008(6):180.

[6]黎昕.儒家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J].东南学术,2008(4):135.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9

一、着力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良好社会观念

1、做好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和强大的理论武器,是带领我们事业前进的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开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开展国情、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深入学习、宣传科学的发展观,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和谐社会建设,而科学发展观又把和谐社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努力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人心,使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健康发展。

3、引导社会舆论,倡导、培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观念。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至关重要。要求宣传舆论部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正面宣传,团结鼓劲,加强对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努力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培育、引导人们自觉树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观念。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弘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宣传尊重人格、尊重个体、伸张正义、维护公平等理念,努力使尊重、理解、友善、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着力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规范作用,努力形成和谐社会的公共道德体系

1、注重完善、宣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规范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基石。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因地制宜深入广泛进行道德宣传推广和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对一些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提高道德修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积极实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做到处事有准则,言行有遵循,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道德规范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贵和”的伦理道德思想,深深植根于我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善待鸟兽草木,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提出“仁者无敌”,主张“以德服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掘这些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宣传思想工作要注重弘扬诸如“和

为贵”、“和衷共济”、“仁爱”、“孝悌”、“修身”、“守望相助”、“行善积德”、“尊师重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传统美德,通过在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倡导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开展“让传统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使人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中得到熏陶。

3、精心设计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宣传思想工作要紧密联系群众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素质。首先,要突出抓好创建和谐社区活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要打好和谐社区这个基础,要通过开展各种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关心社区贫困群众,倡导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实根基。其次,要通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生态文明单位以及和谐楼院、和谐家庭等主题鲜明的创建活动,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社会观,增强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第三,要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城市精神大讨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教育活动等等,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

4、加大对先进典型的树立、宣传力度,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发掘、总结、宣传、树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和群体,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舆论监督要做到客观公正、事实准确,要加强对重大群体事件报道的管理,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准确发布信息。对于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不利于增进社会团结和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等等,要敢于曝光、批评和揭露,弘扬正气,鞭挞邪气,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三、着力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协调作用,努力完善和谐社会的平衡运行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复杂多变,矛盾也逐渐复杂化。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紧密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一方面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主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并认真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沟通渠道,使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有畅通的渠道来表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讲究方法,尽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2、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始终把目光投向基层,投向普通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既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又要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各项社会协调工作,多办利民之事。要通过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以及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美在农家”等活动,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想方设法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宣传工作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3、整合社会资源,共建和谐社会。宣传思想工作要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上下功夫。要善于整合各种宣传资源、宣传力量、宣传手段,最大范围地调动各有关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及义工队伍、志愿者队伍、慈善总会、福利院、社会研究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谨从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不和谐表现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三方面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创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各界、各行业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创新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

一、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的方面之一,人最根本的素质。因为综合素质中的思想道德部分对于调动和发挥其他素质的潜力起着价值导向和调控作用,它统帅和决定着人的综合素质的状态、性质、价值量之大小。人的能力形成、扩充和未来的发展状态,除了知识因素在起作用外,还受制于它的理想、信念、意识、品质等人格因素和价值观的引导。人们智慧的获得与运用也要受到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制约。

所以说,以理想、信念、情感、情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内容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素质系统中最具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部分。没有健全人格的滋润和主宰,“才”“智”等其他素质的潜能就不会得到合理开发与释放,甚至会误入歧途,走向反面。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问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有理想、有追求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和社会负面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充分肯定本

质和主流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集体、国家的责任感淡化,对物质的需求日趋强烈,甚至超出对精神的需求。

2、一些人的政治信仰淡化,思想政治观念处于不稳定状态。

3、在价值观上过分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协作观念差,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欠缺。

4、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利益标准。

三、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上创新。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上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讲道理的。这个道理,除了本身要正确,还有一个怎样“讲”的问题、怎样“教育”的问题。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对事物的本来面貌,对一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力戒空洞说教和简单粗暴。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上创新。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我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

引导,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校党委宣传部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阳光网站”,由于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好评。各系部也都有自己的网页,生动活泼的网上活动的开展,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

4、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与优势上创新。

如何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形成和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与优势,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我们正确处理了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关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角度看,重点明确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依靠哪些人,教育哪些人,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的角度看,根据人的个体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把共性和个性、一般与特殊统一起来。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由于人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了对于影响学生思想的社会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5、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多样化。

在注重理论武装的同时,还应把思想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开展了一系列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扶贫、调研,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活动等;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组织形势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去年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了向任长霞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激发了教职工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作贡献的热情。

要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理论的现实性、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基本理论。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理论根基不深。要切实解决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提高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迷失方向。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及少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较差、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帮助学生牢固确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这一新的有效手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学生,更具时效性。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自我心理健康状况,主动寻求帮助,学会自我调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生活效率。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

上一篇:缓刑每月思想汇报范文下一篇:民俗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