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2024-05-19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精选8篇)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对语言的要求,英语在世界中所处地位的提高以及英语教学在我国所占的重要位置,英语课程标准又做了相应的改版。本次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巩固和深化十年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适应未来国家十年发展的需要,突出体现课程对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次新课标的修订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实施建议等部分加强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充分考虑了小学和初中教学的不同特点,分别提供了具体指导以及评价案例。本次修订的新课标进一步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特别留意了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相对于旧课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加强了指导。它明确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和要求;在规定小学阶段需要学习600―700个词汇的基础上,单独列出了423个核心词汇;增加了针对小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小学英语课程应注意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实施建议。这对小学英语教学无疑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的改革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程的工具性包括培养学生交流、认知、思维、发展工具。而人文性是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需要发展其创新能力等。此外,本次新课标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初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促进学生心智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此外,新课标中的评价原则要求我们要分别对待低年级和高年级;重视形成性评价;平时评价应以非测试性形式为主;鼓励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和慎重使用终结性检测,避免应试倾向。

在此对新课标的理解上,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及时与国家国际的教学知识接轨,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更进一层楼,更真切地为学生服务。时刻了解国内外推崇的教学方法,走在前头,并敢于把所学的新知识与我们学校的学情相结合,做出适当的调整后运用到自己实际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英语教学应该生活化和情景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为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才有动力去学,去说。当老师的教学中所采用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时,就不自觉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说的平台,学生说出来的东西就是他们为了任务而提出的解决方法的交流。那么在不自觉中,我们已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最真的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总结性评价来评价孩子,即期末考试。但仅仅是总结性评价,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更应该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评价,如:自评,互评,家长评等。这样,评价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能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4、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尝试。把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2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在老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多表扬,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表扬和批评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后者则恰恰相反。因此,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并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格外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教师要真诚地鼓励他们去努力学习,促使他们学英语,说英语,并要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使其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大胆讲,大胆说,逐渐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保持其足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愿望。如当我们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0“I’m going to be a football player.”时,第一步,唱英文歌曲。唱一首英文歌,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使其积极配合课上的活动,同时还可以习得英语语音和文化背景知识。第二步,头脑风暴。说出社会上流行的职业,探讨哪些职业会成为下个世纪最热门的职业,这些职业的特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某些职业会走俏?你本人又想从事哪一行?在学生积极讨论中,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应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要设计好每一节课,使其有趣味,尽量多扬少抑,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他们能主动探求知识,增强学习的活力和动力。

四、导课新颖,产生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英语课,良好的开端很重要。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状态,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关键是创造最佳课堂气氛,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奠定好基础。

五、探索知识,激发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并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这还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这种探索过程艺术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亲自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英语知识产生的背景及知识产生的原由上,使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构造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为探索新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变换教法,诱发兴趣

教师不能像一个蹩脚的厨师,每天都为他的同一批顾客做同样的饭菜。要像一位高明的演员,会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特点、令人崇拜的人物形象。上一节课,就是演一出戏,要使表演扣人心弦,耐人寻味。为此可借鉴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总体课时精心分配后,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适时地、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方法。

七、练习设计,增添兴趣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其巩固所学的知识。

八、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一节好的英语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尤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小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可由教师来进行,也可由学生来进行,也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对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延伸拓展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小结往往不够重视,下课铃响了,匆匆忙忙应付几句就结束了,造成一节课“虎头蛇尾”,有了好的开端,但不能善始善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小结的功能,以使每节课都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创设情景;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74-01

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教学中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英语产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多方面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进行教育的关键。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柬”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因此,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心里学研究表明,想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因此,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其次,适时、适当、真切地鼓励学生的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尤其是对“差生”,更要激发其成功动机。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掌声进行鼓励。“多次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再次。教师本人的能力和魅力。教师本人对教学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学习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老师,既教学有方,又充满爱心,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新课引入要新颖  根据各课时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入方法。比如课前演讲,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说,因此可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进行Free talk,演讲内容随学生定。再如,歌曲导入法, 英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

2、采取小组比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上明确说明“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而小组比赛是很好的形式,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在比赛中积极表现也能逐渐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3、采取情境教学法  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情境,现在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与自己的生活不可分的,从而有表达的欲望,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有了。

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用学生能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由学生进行2~3分钟的英语会话,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各种直观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

4、丰富教学手法,常教常新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演”、“唱”、“画”、“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四、兴趣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体1 篇4

陈姗姗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第一

中学英语组

2008-9-12

新 课 改 培 训 学习心 得

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作为一名教师,我既感到一丝兴奋,同时也有一些疑惑:新教材怎么教,我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吗?经过新课程培训以及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虽然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因为这次课改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集中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去实现。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应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不再是以前的“主宰者”,而应变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导引者以及课程的建构者与管理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设民主融洽的情境,要积极地参与学习交流。所以说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责任更重大。在课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力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及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努力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看,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生学习主动权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就会渐成风气。

新课程带来了新鲜血液,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深化教育改革不是要将过去全盘否定,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创新,并且要防止一些虚的东西充斥课堂,追求教学的形式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看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手段先进。但却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而淡化内容,太花哨了些,虚了些,教师和学生的表现,都折射出经过“精心设计”才端上台面的。课堂看似精彩纷呈,其效果如何,就值得思考。热闹之余,冷静下来,再三回味,有的素然无味,有的就是摆设,没有使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如果这样,课堂教学只注重“花样”,却真正冷落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怎会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在课学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员全程参与还是部分人局部的参与。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浓化探究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见“新课程标准”),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为成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陶行知语)的胆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用语应是:“想读吗?”“想怎样读?”“想说什么?”“想表演吗?”“想知道吗?自己试试看。”“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我?谢谢!”等等,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首先,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其次,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三、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肯尼思.H.胡弗语)•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要求,认真诵读或默读,在阅读感知、思考领悟中圈点勾划,旁批侧注,翻字典,查资料,扫除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己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四、表达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会上,喜欢古诗词的同学朗诵、赏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诗文来盛赞美春天。擅长丹青的学生则用手中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长于写作的学生则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顾忌,表演不分优劣,认识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浅,只要积极交流,积极展示,就给予热情鼓励。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能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实处。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使我们的新型课堂更具体、更有效、更生动、更完美、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应用,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陈姗姗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5

上班几年来,我一直觉得我们年轻老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导致在备课的时候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没能很好地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我重新阅读了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书中就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教,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使课堂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只是学生兴趣不高。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比较主动,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此外,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原来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学习后我才发现,我们

大多数老师都埋怨说课堂上一直讲个不停,喉咙都哑了,学生还是不掌握,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慢慢地就出现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恶性循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没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灌输知识,这样的教书学生较为被动,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教师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

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理解了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备课,相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认真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各个分级目标,这将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2.在课堂交流中,培养学生 注意倾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注重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4.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5.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指导型、示范型、启发型、鼓励型等转变。

6.教师不能机械的使用教材,而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7

关键词:新课标,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程中过分重视语法、词汇及知识点的讲解, 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 同时也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一、有一个好的开始, 激发学生求知欲

有研究表明上课开始后的前1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每节课特别是上新课的时候要注意思考怎样开头才能最好抓住学生注意力, 有时甚至要打破原有教材格局, 进行重新整合。比如说在一节题为“Travelling Welcome to the strips”的英语教学中, 我没有先上Eddie与Hobo的对话, 而是先上“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先打出一系列祖国名胜图片问“Do you know these places?”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纷纷举手要求回答, 然后顺势来了一个讨论“Where have you been?”“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see there?”经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我获得了多种答案, 之后又顺势一转“Hobo and Eddie would also like to have a trip,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it?”转到“comic strips”上, 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之一个好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可以以游戏、课前三分钟演讲、编英语小品和话剧等方式开始教学,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引入或创设情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社会与交际中才会发展起来。因此英语教学的深层内涵是“为交际”。英语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师生之间、交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能力, 而英语新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景, 例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看医生等等, 教师都可以创设模拟生动的场景进行互动练习,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得到发展。但在此过程中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 更不是一些基于形式的散漫的无目标的活动, 而是根据教学目标, 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 教师在自主学习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 根据教学目标布置一些任务。比如在教学生购物用语时让学生准备一些商品, 如:纸, 发卡, 书, 足球等上课时把它们陈列出来, 讲坛便成了商店, 教师扮成营业员, 学生扮成顾客。

教师与学生先示范一遍后,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坛进行表演, 表演的过程也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 还是发挥他们应变能力和创造性的过程, 这样课堂气氛很好, 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新句型.在购物、打电话、问路、看医生等日常交际用语的教学中我都尽力采用这样的方法,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更多点的参与活动, 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而且在学生自主活动中要求他们不断处理新问题, 这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也有很大帮助。

三、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好奇心强, 但心智不是很成熟, 注意力易分散, 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想尽方法让孩子做题目、啃书本以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这时教师一定要向45分钟要效率, 有些地方往往不讲又不放心, 讲了太多学生吸收不了, 这时一定要精讲教材, 多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以点带面, 特别是练习方面更要适度精练, 少做重复意义不大的练习, 有做必收, 有做必批, 有批必讲, 这样也能去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学生再大的学习兴趣也在被过多的知识点和题山题海前消失殆尽。

四、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从依赖学习转向独立学习的关键阶段,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它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无不需要良好的英语素质, 这对他们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次要立足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 更不是无组织无目的的散漫学习, 它需要我们交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五、进行有效的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学生受传统学习评价的影响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评价, 以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在新课改中我们应尝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首先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制定总目标与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其次引导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 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重视正面评价, 肯定学生每个进步和创新因人制宜, 即时进行肯定、赞赏、鼓励、期望, 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六、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 开阔眼界, 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无论做什么事, 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应该要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很多, 但最主要和最根本的还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更多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样才有可能更好、更快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营造的良好氛围中, 教师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宝仙.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2]王笃勒.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王一凡.谈英文歌曲辅助教学.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

[4]查尔斯·博伊德等.按天性培育孩子.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

[5]何兆熊.新编语言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徐明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境创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9)

[7]武尊民.《英语 (基础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6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因素;学困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种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性的通用型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打基础阶段,而学生的年纪又大部分处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他们由于生理、学习心理与各种观念差异都将影响其初中英语的基础教育。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英语教师侧重于学生对陌生语言的一个认知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情感因素大部分情况下都被忽略了。对于在初中一开始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我们将其定义为学困生,本文将从情感问题上分析如何解决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问题。

一、转变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某种事物的一种感觉,可以感觉很好,也可以感觉很差,也可以觉得一般。这些都取决于自身对于这些事物的看法或者是由于受到外界某种影响而产生的看法,据很多的调查表明,学困生不管是在家或者在学校对待学习的态度都不是很端正,往往由于没有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经常出现拖拉的现象,并且没有上进的心态,转变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各种有利于改变学困生的外界环境的因素整理并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深入了解学生为什么未取得好的成绩,采用鼓励的方式促使学生下一次努力发奋,争取进步。而且学校不要一味以应试作为考核教育的第一标准,应该注重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原动力,改变学困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实现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提升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英语的学习中,自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调节剂,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目标地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并且作为学习生活的润滑剂,让学生越学越开心。且研究表明,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自信心一般都比较强,他们喜欢主动地学习,抓住每一次可以学习英语的机会,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一种方式。所以,对于学困生而言,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克服在人前读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慢慢地融入大的环境中来,自信地学习英语并与其他学习英语好的同学一起努力。

三、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症

初中生初学英语时,由于不像汉语一样可以天天作为沟通交流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英语之初,由于不是很精通,很容易产生语言学习时的情绪焦虑症,而且这种焦虑症多发于学困生中,其主要表现如下:用英语沟通交流时会产生焦虑症,且学困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如何完成。让学困生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症就必须让学生解决以上几方面的问题,方式之一就是引导学困生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在课堂回答问题时,适当根据他们基础知识的强弱,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沟通交流。让他们有机会把焦虑转化为动力,走出之前的困境与同学一起进步。

通过分析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老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提升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做好与之相符合的教学引导工作。

上一篇:至全市中学生的一封信下一篇:综治办岗位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