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11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一、强化认识,心中时刻牢记安全

安全无小事。安全既是政治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要充分领会“安全发展”的理念,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首要保障。各个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百姓才能平安幸福,社会才能和谐。吴兴区织里镇“9.14”、“10.21”两次重特大火灾的教训极为深刻,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在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时,宁可牺牲一点利益,牺牲一点发展的速度,也要治理好安全隐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

近年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并趋于好转,2006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了“零增长”,为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值得肯定。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必须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我县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工作经济规模的扩大,原材料、能源需求的增加,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满负荷运转,尤其是我县转椅与竹木制品两大支柱产业都是易燃品,安全生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在原始积累初期,安全管理落后,安全投入不足,欠帐较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相对薄弱;安全生产涉及的领域广,监督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认真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高度地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强化认识,心中时刻牢记安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一方平安,为实现全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为推进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到守土有责不出事。

二、强化落实,手上时刻把握安全

2007年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年”,也是全县上下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一地四区”,建设民富县强的和谐XX战略的开局之年。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党和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实处,其他一些工作可以有弹性,但安全生产工作绝不能有弹性,所有任务都是刚性的,决不允许讨价还价,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要明确:保安全是死任务,不出事是底线。

要强化落实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各乡镇和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确保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到位。要强化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使企业法定代表人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个岗、每个人。要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为抓手,严肃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严肃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

春节即将来临,岁未年初,人流物流增加,企业生产节奏加快,按照以往规律,也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各级各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动情绪,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严防死守。当前,一要切实抓好春运安全工作,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抓紧部署、扎实做好春运安全工作,确保春运安全。二要认真做好消防工作。冬春季节是火灾高发期,各乡镇、各部门要特别加强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我发现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在XX老百姓中比较普遍,外地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火灾伤亡事故屡有所闻,XX虽然过去情况较好,但决不能心存侥幸,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共同抓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销售、燃放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确使今冬明春和节日期间的安全。

三、强化监督,眼里时刻紧盯安全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死亡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实现“三个零增长”的目标,盯紧安全,盯牢安全,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工作的特点和职能,加大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安全隐患整治跟踪督查制度,特别是对一些重点事故隐患,要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做到: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问题责任不落实的不放过,对整改不到位而引发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县安监局必须从严执法、公正执法,推动监管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各乡镇和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支持,杜绝说情,找关系等不正之风,解决目前安全生产执法软、宽的现象,要通过设置举报专线、实行社会监督,开展规范执法行为等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的深度和实效,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在钢铁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暨劳模表彰大会精神, 喜迎国庆佳节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大喜日子里, 来自全国冶金财会战线通讯工作有关领导及优秀论文作者、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 (以下简称“三优”) 代表欢聚在西北钢城包钢召开2014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暨第七届“三优”表彰会议。

首先, 我代表冶金财会杂志社向为会议精心筹备、热情服务, 从而提供了良好条件的包钢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服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支持《冶金财会》并不辞辛苦、不远千里从百忙中专程赶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一贯支持《冶金财会》的冶金财会战线全体同仁、广大读者、作者表示真诚的谢意!向这次荣获第七届优秀论文作者、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荣誉称号的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指导和关心我们的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特别是主任石洪卫、副主任郑玉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副主任陈玉千、冶金价格协会副会长张兰英等领导的亲临指导并将为我们作重要报告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们这次会议的日程主要有三项:一是领导讲话, 首先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副主任陈玉千同志介绍钢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 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协会改革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刊总编石洪卫同志作报告。二是总结交流2013-2014年度工作, 提出2014-2015年度重点工作设想。三是对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两年间涌现出来的《冶金财会》“三优”代表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发挥先进代表的模范带动作用, 进一步办好《冶金财会》杂志。

下面, 我代表冶金财会杂志社对上一年度工作做简要总结和汇报, 并对下一年度重点工作提出初步设想和建议, 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上一年度工作情况

去年9月中旬, 我们在酒钢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 会上对下一年度工作做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近一年来我们就是按照会上提出的部署逐条落实。通过大家共同努力, 基本上完成了既定任务。在保证期刊正常编辑出版发行不断提高期刊质量的同时, 重点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 坚持以去年8月中钢协四届六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精神为指导, 为钢铁工业攻坚克难、排忧解困做好舆论宣传

去年8月3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四届六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会议在分析当时钢铁工业形势时明确指出:目前还没有到行业最低迷时期, 由于行业供大于求, 原料高位运行, 金融资本与钢铁行业价值分配不相适应等因素的影响,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 钢铁行业都将处于微利经营状态, 甚至出现年度亏损。从而提醒大家, 要树立忧患意识和长期作战思想, 并对全年工作提出了“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十二字方针。近一年来, 我们一直把这种形势和方针作为宣传的基点。会后, 我们及时撰写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按照“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要求开展工作》的会议综述, 把会议主要精神, 特别是对与财会和经济效益相关的重点工作做了概括分析, 既照顾全面, 又突出重点地做了宣传, 供财会人员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参考借鉴。其次,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是钢协四届六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10月份钢铁行业“对标挖潜”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对钢铁行业开展的“对标挖潜”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并对2012年度“对标挖潜”十项主要产品制造成本前三名进行了评选表彰。会上, 协会常务副会长、对标挖潜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朱继民做了重要讲话, 朱会长在讲话中对对标挖潜的重要性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做了充分肯定, 对下一步肩负的重任和如何深入发展又做了重要指示。会后, 我们将朱会长讲话录音整理, 在《冶金财会》杂志11期全文发表。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推进对标挖潜工作进一步发展, 更好地完成四届六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提出的任务, 我们及时撰写了《充分发挥“十佳”在“对标挖潜”活动中的模范带动作用》的专稿, 根据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讲了五个方面:一是要看到“对标挖潜”在钢铁行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大家对“对标挖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重视评选“十佳”, 抓典型、树标兵, 对推进“对标挖潜”深入开展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三是不断提高先进典型自身水平, 让先进典型更亮、带动作用更大、旗帜更鲜明;四是不断调整完善对标指标, 增强指标的可比性、普遍性, 扩大参与面;五是对先进典型要坚持一分为二, 重点学习全面领会精神实质, 不要求全责备。此文在《冶金财会》杂志发表以后, 其他有些报刊全文转载, 对指导行业“对标挖潜”活动深入发展起到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同时, 对钢协四届六次会议及今年一月召开的四届七次会议提出的其他相关工作也都做了重点宣传, 为钢铁工业尽快走出困境提供服务。

(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好宣传

2013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三项重要任务: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三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对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纲领性政策, 是《冶金财会》杂志近一年来宣传要点和组稿指针。所以从去年11月起, 我们就将完善财税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与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作为我们的宣传要点。在2014年新年寄语栏目中, 我们撰写了《出路在改革, 成功靠市场》的特稿, 对钢铁行业实施改革的必要性和坚持以发挥市场作用为先, 营造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改进钢铁产品定价机制等问题, 结合钢铁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解析了钢铁工业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及时在《冶金财会》发表后为钢铁工业全面贯彻落实改革决定提供了参考。同时根据当时冶金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的实际情况, 我们按照中央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大力宣传开放资本市场实施“产融结合”等新理念, 并撰写了《财会人员应学点金融知识》的专论, 引导财会人员积极参与财会和金融体制改革。4月中旬, 在经研中心领导的亲自指导参与下, 召开了冶金企业财务公司座谈会, 邀请12家财务公司高层领导在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座谈讨论, 邀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领导做金融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 各财务公司主要领导介绍了本单位资本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改革设想。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搞好金融体制改革献计献策。会后, 我们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与各财务公司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最后, 根据调研资料和各个财务公司的要求, 写出了调研报告《产融结合、同享共赢———来自冶金企业财务公司座谈会的报告》, 对冶金企业组建财务公司的历史沿革、重要意义、各企业财务公司的发展概况、主要经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办好财务公司的措施和建议等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分析, 撰写了较全面系统的调研报告, 在《冶金财会》杂志发表后, 引起了业界和有关领导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单位打电话索要这份报告。在其他有关杂志发表后, 又引起有关企业和业内专家的关注, 有的单位领导发现后专门批示, 要求全体财务人员学习参考, 特别是有些正在筹建财务公司的钢铁企业, 纷纷来信、来电, 索要资料和杂志。尽管文字比较粗糙, 水平不高, 但大家认为内容很好, 实际工作需要, 反映很好。对当时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开放金融市场, 进一步办好财务公司, 解决当时企业资金紧张及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存在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得到了读者和业界的肯定和好评。这次, 在评选第七届《冶金财会》杂志优秀论文时, 评委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最终荣获了优秀论文特等奖第一名、状元篇。

(三) 面对目前钢铁行业期刊的严峻形势, 实施减员扩版增效, 提高期刊效益和社会影响

近几年来, 由于钢铁工业陷入困境, 钢铁行业期刊面临的环境十分严峻。钢铁企业经济长期困难, 全行业连续多年微利, 今年前4个月全行业亏损。一方面, 企业为了减少亏损, 都在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期刊杂志首当其冲, 征订数量逐年下降, 收入大幅减少, 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另一方面, 新闻出版部门又力推进期刊脱钩改制, 要求独立, 实行企业化经营, 自负盈亏。《冶金财会》杂志社在2005年期刊改革中有两条路:一是财务补贴;二是要灵活政策。当时我们选择了自谋出路, 要一定自主权。这样做好处是可以灵活经营, 风险是一旦企业效益低迷就处于“上面无拨款、下面很困难”的两难境地。特别是去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进一步明确了期刊的出路只有靠市场, 靠行政拨款、靠赞助都不是长久之计, 必须下定决心搞活经营闯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基层是市场的基础, 靠市场就要深入基层靠企业。所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现实情况, 我们当时的奋斗目标就是:向市场要效益, 靠企业保发展。这项工作得到了经研中心领导的关怀和支持。首先是经营形式上给予适度的灵活性, 调动大家积极性;其次是加强管理, 增收节支, 挖掘内部潜力。原来《冶金财会》由于有少量的财务补贴, 在经营管理上比较粗放, 效益不理想, 曾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合并到经研中心后, 管理上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新任社长李慧中同志上任后, 虽然不在本刊开支, 但工作中尽职尽责, 兢兢业业, 责任心很强, 从加强内部管理、期刊的装潢扩版、封面改进等方面入手提高杂志质量, 扩大期刊功能和影响, 效果很好, 一年来带领大家办了五件大事。第一是减人, 合并前的2005年, 编辑部有7人, 人浮于事;划归经研中心后, 领导非常重视定员定岗抓管理, 精简了3人, 只留4人。今年以来, 中心领导进一步加强管理, 制定了定员定岗责任制, 促使杂志社继续瘦身, 从4月份开始进一步精减, 只留3人, 人员减少一多半, 任务却有增无减。第二是增加版面, 充实内容。在人员减少的同时, 从今年开始, 版面由原来的48页增加到56页, 增加1/6, 装订方式也由原来的骑马订改为胶订, 提高了装订质量。第三是期刊内容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延伸和扩展。在过去的只对既成事实的反映、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向研究、探讨、创新、建议等深层次发展, 纵向延深, 增强了期刊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扩大了期刊的服务功能和社会影响。第四是随着近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的需要, 期刊内容和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放射扩展, 在过去的主要以财会人员、经营人员为服务对象的同时, 逐步向金融体制改革所涉及的财务公司、保险、证券、租赁、信托和投融资、资本市场运作等行业相关人员扩展, 扩大了服务面, 即横向扩展。第五是由于保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倒逼压力, 使我们的征订业务由原来的一级征订网络向二级、三级发展。横向扩展, 纵向加密。过去我们的征订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财务部门, 对下属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常常被忽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我们进一步向集团公司下属的厂矿、车间直至生产一线延深。通过以上几条开拓市场的主要措施, 在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经营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 效益逐年略有上升, 基本实现了减人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经营目标。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和经营风险, 在谈今后工作时我将详细汇报。

(四) 依靠群众办刊, 让读者、作者、编者心连心

深入基层、依靠群众, 这是《冶金财会》杂志办刊的老传统。30多年来我们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下来, 最重要的原因是基层用户、读者、作者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的读者定位就是基层财务人员, 他们既是我们的上帝, 又是我们的靠山。靠市场、靠用户成为我们保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 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这个问题我们感受很深。面对重重困难和生存危机靠什么求生?早在六年前社会上有的部门找我们要成立《冶金财会》理事会, 拉赞助, 但是等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 这条路靠不住;靠上级拨款更不可能, 改革没有回头路, 既然已经脱钩, 就不可能再回去。最终还得靠读者、靠市场。作者为我们提供原料, 提供优质稿源;读者给我们提供市场, 提供经济来源。所以, 形势迫使我们在处理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关系上更加用心, 更加重视。结合形势发展变化, 我们尝试着采取了一些新办法。一是由过去的坐等上门, 来啥编啥逐步改变为走下去主动求门, 征求读者意见, 按读者需求有目的组稿、约稿、用稿, 满足读者需求, 尽量采用企业一线作者写的文章, 内容详实适用, 读者喜欢爱看。近一年来我们先后深入到包钢、五矿邯邢矿业、邯钢、济钢、莱钢、河北矿业、宣钢、华菱、石钢、唐钢、永钢、沙钢等10多个单位, 与通讯员和财会人员座谈、组稿, 发表了许多带有一线特色和泥土芳香的短小文章, 很受读者欢迎, 从而调动了基层实际工作者总结工作、撰写文章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水平;还给一些准备评职称的年轻同志解决了发表文章的实际困难。二是为读者、作者提供指导,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比如有的读者要评职称或升学位, 需要发表文章, 但不知怎么写, 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就抽时间下基层与他们交流沟通, 结合他本人实际工作, 确定题目、列出提纲, 一方面帮助他们总结工作, 一方面又从实际出发写好文章, 既帮助读者、作者解决了实际困难, 又开拓了稿源, 提高了期刊的文章质量。三是真心实意为读者、作者排忧解困办实事, 实施全方位服务。由于多年与读者、作者相处, 我们之间的互动, 不仅仅体现在稿件往来上, 而是全方位互帮互助, 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特别是编辑部的两位年轻人李凌、蔡林娥对通讯员和读者亲如家人, 不仅帮助作者出题目改稿件, 而且什么急事都帮办, 如查资料, 找期刊, 帮着买机票车票, 联系医院, 有时通讯员来京看病, 她们还跑到医院去看望。在工作上虚心学习, 进步很快。今年以来俩人都开始独立写文章, 质量提高很快, 她们的论文在这次优秀论文评选中分别评为特等奖和一等奖, 专业素质和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四是在互相联系上, 过去我们主要是靠电话;近年来, 我们又增加了新的联络形式, 除电话外, 增加形象联系手段, 我们每次深入基层都与作者、读者面对面座谈, 并摄影留念, 做成网页既发给读者留念, 有声、有色、有立体感。我们又据此建立了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联络网和数据库, 除稿件内容业务联系外, 还包括学历、职务、职称和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相关情况全面了解, 进一步加深了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联系。

同样,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 读者也真心主动支援, 比如近两年来, 各种期刊征订都很困难, 许多财务部门领导、通讯员主动找上门来说, 尽管目前我们也很困难、但对《冶金财会》征订数量保持不变, 有的还略有增加, 并一再表示, 有困难找我们, 一定要保证《冶金财会》继续办下去, 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这块园地。所以, 许多单位如鞍钢、湖南华菱、唐钢、包钢、宣钢、鞍钢矿业、河北矿业、首钢、莱钢、济钢、安钢、酒钢、涟钢、韶钢等大多数单位, 在经济效益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都基本上保持了上年的原订数, 帮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次“三优”奖励, 许多单位听说我们经费紧张时, 都主动解囊相助, 如, 鞍钢矿业、华菱钢铁、涟钢以及不少财务公司等许多单位都为我们这次“三优”表彰奖励和拟出的优秀论文集都作了贡献。我们从内心十分感激, 以感恩心情在工作, 并把感激之情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不仅在稿件编辑刊发上全力支持, 保证需要评职称的作者文章如期发稿, 而且在其他方面全力相助, 尽心竭力。正因为我们与作者、读者建立了这种亲密无间的深厚友谊, 所以做到了工作上互相支持, 拧成一股劲, 使期刊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及时传递读者心声。

(五) 深入企业、联系实际, 保证每期有两篇以上内容鲜活的文章提供读者

由于《冶金财会》读者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的财会工作者, 他们身在基层, 消息比较闭塞, 信息来源有限, 总希望通过《冶金财会》杂志了解一些钢铁行业或财会领域的新鲜消息和鲜活事例, 又由于他们工作较忙, 阅读时间有限, 喜欢开门见山, 不喜欢长篇报告和高深的理论文章。为了满足读者需要, 我们特别注意抽时间深入一线, 到企业调研采访, 及时了解读者需要。尽量采访一些与当前中心工作结合较紧密的新人新事和典型案例, 提供一些基层最需要的信息和动态。一方面, 加强组稿, 重点组织基层一线财务工作者自己写文章, 吸收一线的内容和营养;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尽量多了解企业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和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动向。为此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财会文苑”专栏, 集中反映日常生活中财会人员的爱好和活动情况, 增强期刊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展示他们身边的人和事。除了重点反映工作情况外, 还特别注意财会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心理活动, 包括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绝招绝活等。对财会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绝招绝活和特长以小故事或通讯形式积极反映和表扬。今年春节前后, 我们重点宣传了总会计师中的先进人物, 其中包括河北钢铁矿业公司原总会计师王俊杰、福建三钢总会计师吴爱福等先进事迹。还开设了“总会计师论坛”, 发表了重钢总会计师袁进夫、衡管总会计师肖骥、本钢总会计师曹爱民、济钢、酒钢负责财务工作的公司领导万宪刚、李志磊等同志的工作体会和访谈录。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鲜活内容和创新经验, 除了认真组稿吸收新鲜营养以外, 提倡编辑人员多下基层, 亲自动笔反映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和现实生活, 保证每期至少有两篇以上比较鲜活的文稿提供读者。在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 但还很不够, 今后应继续努力。

二、关于第七届“三优”评选表彰有关情况

自1998年以来的16年间, 《冶金财会》杂志一直坚持了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论文、优秀通讯员、优秀组织发行单位评选, 除了2003年因非典停办一次, 到目前共举办了7次。大家都很关心, 很重视。今天借“三优”表彰大会召开之际, 我将这届的评选表彰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主要汇报三个问题:一是三优评选结果;二是评选目的和意义;三是评选比例和办法。

(一) 第七届“三优”评选结果

本届“三优”评选是第七届, 早在去年《冶金财会》通讯工作会议上已做了预告和部署, 今年4月又在《冶金财会》杂志上发了评选通知, 希望广大读者、作者和财务部门领导积极推荐, 参与评选。凡近两年在《冶金财会》杂志发表的文章都是评选对象。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 今年7月我们编辑部又将大家推荐的文章进行了筛选, 从中筛选出95篇文章作为备选对象;最后又组织了以企业代表、有关部门领导和编辑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评委会, 对这95篇备选文章采用打分形式进行评选, 共评选出优秀论文70篇;并按分数由高向低的顺序分为四个层次奖项:其中特等奖10篇, 一等奖15篇, 二等奖20篇, 三等奖25篇。这个数量是按原来历届评选比例确定的, 原来我们制定的“三优”入选比例是10%, 近两年共发表文章600多篇, 按比例应该评选出60多篇, 实际评选出70篇。因这次文章质量较高, 入选比例适当有所提高;关于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的评选, 主要是在单位申请、大家推荐的基础上, 根据《冶金财会》编辑部平时掌握的情况综合平衡提名, 再由评委会审核把关。现有通讯员共190名, 较大的发行网点180个, 按10%比例从中选定优秀通讯员19名、优秀组织发行单位18个, 也比过去略有增加。这也反映了“三优”质量在不断提高, 我们的稿件质量、通讯员队伍和组织发行工作水平都在不断发展和提高。也是我们长期坚持“三优”评选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 “三优”评选目的和意义

“三优”评选不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 而是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提出来的。《冶金财会》是1982年由基层办起来的, 诞生在鞍钢, 至今已有32年的历史。它的一条基本做法和特点就是从企业起步, 扎根基层, 实施群众办刊。1998年至2005年期间, 一般专业期刊发行量只有2000-3000册, 而《冶金财会》却保持在8000-11000册。在一些专业期刊由于征订数下降而陆续停刊的情况下, 《冶金财会》的征订量却在逐年上升, 2007年最高征订量曾高达11000册, 创历史最高水平。这首先要感谢各企业财会部门领导、广大通讯员和发行员, 特别是在座的同志们和历届财务部门负责人。多年来, 《冶金财会》所以能战胜各种困难, 坚持到今天, 完全是大家支持的结果。群众办刊的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 作用这么大?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依靠群众, 调动群众办刊积极性, 而坚持开展“三优”评选, 就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广大通讯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大家多写稿件, 写好稿件, 而且引导大家把为杂志写稿作为总结工作, 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机会倍加珍惜。其实这项工作从1982年《冶金财会》诞生之日起, 有关部门就曾组织过, 只是不很系统、不很规范。1998年新班子组建后, 继续前任领导的做法, 并进一步系统、规范并坚持下去, 其创意、发起之功应归功于前几任领导。这里有四位领导的工作特别重要, 一是本刊创刊者, 冶金部财务司的陈其章;二是本刊1998年新组建的编委会主任张来亮;三是编委会副主任曾任本刊10多年总编的戚向东;四是在1996-1998年曾任两年本刊总编的赵祥骥同志。还有许多为本刊默默耕耘的老编辑赵兆仁、沈敏芝、牛葆秀、殷德菴、陈居华、张宏、张昭云等。我们仅仅是在前几任领导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由于我们多年坚持不断开展优秀论文评选, 每次都评选出各种范文作样板, 先后七次共评选出优秀论文约460篇, 包括各种体裁、形式不同的典型范文, 帮助作者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从而提高了期刊质量, 双方互利共赢, 长期坚持, 是保证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效措施和基本建设。因为办期刊是一项环节较多周期性较长的工作, 需要提前组稿、约稿, 建立发行网络和组织建设通讯队伍, 往往是干着今年, 预定下年, 想着后年, 互相衔接, 连续不断, 特别是征订网络和通讯队伍更是要提前两三年着手准备, 才能保证期刊的连续性, 而准备工作仅靠编辑部几个人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 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读者、通讯员、企业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使大家共同关心期刊的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要有长效激励机制。许多通讯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也都采取了这种办法, 比如, 衡钢、涟钢、安钢等为鼓励财会人员写文章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奖励办法, 调动了大家积极性。实践证明, 开展“三优”评选就是调动读者、作者、发行者积极性的长效机制。以这届评选为例, 评选的70篇优秀论文, 涉及80多名作者、19名优秀通讯员、18个优秀组织发行单位, 共有110多名骨干受到表彰, 使《冶金财会》办刊队伍又增加了100多名新骨干。我们按每次当选100名计算, 七次评选, 累计评选出先进骨干700多人次, 这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办好期刊的中坚力量, 也是我们坚持实施长期激励机制的基本建设, 实践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桥梁带动作用。

(三) 关于“三优”评选比例和评选办法

1. 评选程序和综合平衡

评选程序一般为三步走:第一, 征求重点用户单位意见与读者评选推荐相结合提出汇总名单。第二, 广泛征求编辑人员意见, 编辑人员在文稿选择、修改过程中对稿件质量印象比较深刻, 由他们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平衡, 筛选出一个适量的备选论文名单。第三, 由评委会打分评选。在坚持以文章质量为主的前提下, 适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经综合平衡最终确定入选论文。在综合平衡过程中,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单位之间的平衡。既要保证论文质量, 又要兼顾单位之间适当的均衡。二是文章内容平衡。既要保证中心内容为主, 又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三是文体之间的平衡。既要坚持以体会、建议、研究之类的创新论文为主, 又要兼顾总结经验, 调研报告, 通讯、案例等其他文体形式, 保持各个方面都有质量较高范文入选, 发挥范文的典型示范作用。四是作者之间的平衡, 既要保证重点, 保证有代表性的高质量、高水平论文入选, 又不要过分集中, 以扩大优秀论文作者的覆盖面。五是新老通讯员之间的平衡, 既要注重发挥老通讯员的骨干带动作用, 又要关注新通讯员的创新作品。

2. 优秀论文评选标准

这次优秀论文评选标准是根据期刊读者定位和专业特点, 在坚持通用标准的前提下, 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 实用性:由于本期刊读者定位是基层实际工作者, 不求过高的理论水平, 华丽的词汇, 而重在讲求实用, 对文章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列为重点。

(2) 专业性:由于本刊为财会专业期刊, 评出的优秀论文一定要突出专业化特点, 对通用的财会、金融等专业知识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3) 创新性:随着改革和现代化深入发展, 财会和经济管理工作日新月异, 作为为财经工作服务的期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具备新理念、新办法、新经验, 才能适应并推动经济工作不断发展。

(4) 针对性:作为两年一度的优秀论文评选, 既要反映出财会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正常情况, 又要反映当期有针对性的问题和特性, 体现时代特征。

以上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平时在组稿、选稿时一直坚持的四个方面, 评选优秀论文标准与我们平时选稿标准是一致的。

3. 关于优秀通讯员和优秀组织发行单位的评选

一个好的期刊, 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文章和精美的装潢作支撑, 而且需要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和通讯队伍、发行队伍作基础,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 是期刊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所以要办好一个期刊, 一定要重视通讯队伍的建设、发行网络建设, 增加发行量, 扩大社会影响。所以对通讯队伍和发行队伍的培养壮大一直是我们期刊份内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多年来, 我们在历届的“三优”评选中坚持把三项内容都看得同等重要, 同时同步同等表彰, 既要重视提高文章质量, 也同时关注通讯队伍的培养建设、发行队伍的发展壮大。我们每次下基层, 既要注重组稿约稿, 也很重视对通讯队伍的培养以及杂志的发行使用情况调查。

4. 关于“三优”的表彰鼓励

评先进的目的在于通过表彰先进, 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动作用推动实际工作。所以, 我们一直坚持在“三优”评选的当年, 把通讯工作会议同“三优”表彰大会同时召开。在表彰问题上限于有限的经济实力我们始终坚持以荣誉奖励为主。第一, 在表彰大会公布表彰决定及获奖名单, 并在《冶金财会》杂志9期全文刊登;第二, 颁发获奖证书, 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资格认定时参考;第三, 对优秀论文作者和优秀通讯员象征性地发一点奖金, 以资鼓励。同时,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今后报道参考提纲和拟开设栏目

今年7月31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四届八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 会议对今后钢铁行业重点工作做了全面分析和部署, 会议提出的主要工作就是我们今后的报道中心和提纲, 我们的期刊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钢协会议精神。这次会上我们提出的报道提纲, 就是将这次会议精神, 重点工作逐条分解细化并结合期刊的专业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为大家写稿时提供参考。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宣传报道, 促进钢协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 下一年度宣传报道提纲和要点

1. 关于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的宣传要点

(1) 目前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对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要继续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既要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相关规定, 又要总结交流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等。为化解产能过剩鸣锣开道, 大造舆论。

(2) 由于目前钢材市场增长乏力, 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所以要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宣传力度, 对通过调整结构、开发新品种进一步开拓市场的经验, 要总结交流, 对典型案例要重点宣传。

(3) 对钢铁工业上游原燃料市场供应状况和下游市场的开拓变化情况要及时掌握, 广泛宣传, 保证钢铁工业有稳定的原燃料供应和稳定的需求市场。

(4) 要加大对资金筹集和运营情况的宣传, 目前钢铁行业一方面资金紧张, 融资难、融资贵, 负债率上升, 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另一方面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增长。所以, 对缓解资金紧张情况, 提高资金使用率的经验、做法等要加强宣传。

(5) 要搞好创新思维, 应对新常态的宣传。目前钢铁工业需求增长乏力, 价格下滑、经营困难等已成新常态, 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为了应对新常态, 各个方面都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以变应变, 在新常态下做出新贡献。本刊今后要优先宣传各行各业特别是在财务和资金管理上采取的新措施、新经验。

(6) 鉴于目前钢产能过剩而效益低下的问题, 要宣传以效益为中心, 主动压减产量实现减产增效的经验。

(7) 面对我国钢铁行业新形势,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一是防范经营风险, 特别要加强资金管理, 把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保持资产负债率不再上升;二是要继续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付款不发货的企业自律要求, 从我做起, 改善市场供求状况;三是对下半年钢铁出口形势要有准确的预测, 并按预测走势搞好宣传。

(8) 要做好钢铁工业六个方面压力的分析调研。一是产能严重过剩, 市场供大于求, 钢材价格长期低迷的压力;二是自有资金不足, 股市融资困难, 财务成本过高的压力;三是铁矿石受制于人, 自有矿山与国际进口矿成本竞争处于弱势的压力;四是环保投入欠账多、环保成本将日益增加的压力;五是企业实际上缴税负将逐年提高的压力;六是钢材出口面临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加大的压力。对以上六个方面面临的压力的分析研究及建议对策本刊将优先发表。

(9) 对企业转型发展新机遇的宣传, 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紧紧抓住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加快实施;二是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的新机遇坚持向政策要潜力;三是紧紧抓住需求结构变化的新机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四是要紧紧抓住实施新《环保法》, 发展绿色钢铁的新机遇, 实现科学发展。对企业如何能抓住以上四个方面新机遇, 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做出科学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的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本刊将优先发表。

2. 关于下半年协会重点工作的宣传要点

(1) 如何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做法和经验。

(2) 坚持把企业难点作为协会工作重点、把握市场、促进公平竞争的做法和经验。

(3) 充分发挥协会在促进创新发展方面起到组织协调作用的实施办法和有效措施。

(4) 在促进公平竞争环境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协会作用的经验、调查报告和言论文章。

(5) 在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方面的案例和突破难点、热点问题的调研报告和经验介绍。

3. 对钢铁行业走势与应关注的主要热点、难点问题的宣传要点

(1) 如何破解需求增长放缓, 而产能严重过剩新矛盾, 保持钢铁工业协调发展的经验。

(2) 如何破解钢铁产品价格低迷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使钢铁工业尽快走出困境的体会和建议、经验等研究探讨性文章。

(3) 如何破解钢铁行业资金紧张、融资成本过高、债务风险过重的三重困难, 防范行业资金风险的做法和经验。

(4) 如何破解既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 又要减少贸易摩擦、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保护出口产品市场稳定又安全的做法与经验。

(5) 如何做到既要夯实主业基础, 又要科学发展非钢产品, 把钢铁企业做大做强的经验和案例。

4. 关于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要点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 要紧跟中央精神, 在全面宣传会议精神的同时, 本刊要重点宣传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和资源税费改革的进展情况与经验;要做好中央重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

5. 关于财会专业管理工作的宣传要点

《冶金财会》是钢铁行业财会系统的专业性刊物, 是财会人员特有的文化园地, 重点是为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服务。所以做好财会业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既是本刊的主要任务, 也是本刊的专业特点。要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

(1) 宏观政策方针的宣传, 如会计法、会计准则、内部控制、成本核算统计办法、税务审计、价格、保险、租赁等相关方面新出台法规的宣传。

(2) 微观方面的宣传, 如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公司进展情况、班组核算、资本运作、资产管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3) 国家出台的新法规、新政策、新办法的介绍与解读。今年是我国新一任领导成员上任后的第二年, 也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需要适度调整的一年。一些相应的新法规、新政策会相对集中的陆续出台。财会人员应认真学习、落实, 特别是近期国家为调结构、促发展、稳增长, 保民生而出台的价格、税务、保险等与财经工作相关的新法规、新政策一定要认真学习, 并创造和积累新经验、新体会, 这些内容我们要大力宣传。

(4) 国外现代化财经管理经验案例的推介、学习与借鉴。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财经方面与国际领域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为适应财会工作与国际接轨, 我们不仅应熟悉了解相关规则, 而且应按照“洋为中用”原则吸收借鉴国外经验。

(5) 关于如何防范和正确处理进出口贸易中经济摩擦的案例和经验。

(二) 拟开设的主要栏目

为了丰富栏目内容, 突出宣传好以上要点, 便于作者选题, 对号入座, 本刊拟开设以下20个栏目:

1. 卷首语或行业要闻:

本刊每期开篇设置卷首语或行业要闻为本刊当期的点睛之作, 既要关注当时的国际国内特别是钢铁行业经济走势, 又要具有财会人员关心的大政方针和行业特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时效性和专业性, 需要博采众长, 认真办好。

2. 学习新法规: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等, 为了宣传和落实国家出台的新政, 要继续办好学习新法规专栏。

3. 工作研究:

为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财务创新, 本刊要继续办好这个专栏。目前特别需要在困难条件下如何攻艰克难, 转轨变型, 调整结构, 改制重组, 降本增效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的研究探讨。

4. 改革创新:

主要刊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各行各业结合实际, 加大改革力度, 创新发展的新经验、新成就。

5. 适应新常态:

主要刊登企业在新常态下采取的新举措, 包括兼并重组、改革、改组、改制、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融结合、开发新产品、实施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新举措、新经验和新特点, 今后要突出财税价格改革的内容。

6. 金点子:

本刊的最大特点就是联系实际、重在实用、讲求实效。所以特开辟金点子案例专栏, 重点宣传实际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小经验、小改革、小创新, 力求短小精悍,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短文章。

7. 金融园地:

重点发表有关的金融知识和典型案例经验, 特别是有关证券、租赁、信托、保险、期货等业务方面文章优先发表。

8. 风险管理:

着眼于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 有效应对风险, 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

9. 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和钢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财会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高, 管理范围越来越广, 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相适应, 急需拓宽领域, 充实内容, 这就需要按照“大财务”战略口径内容, 与形势发展相适应, 在体制、机制、操作程序上要改革创新。目前, 宝钢、鞍钢、武钢等大型钢铁集团都将原来的财务部改为经营财务部或计划财务部, 突出管理会计功能, 工作重点也由过去的重核算向强管理转换,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迅速发展, 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今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所以,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经验、体会、建议和典型案例, 我们将优先安排。

1 0. 对标挖潜:

这是一个常规性专栏, 已开辟多年, 今后要进一步办好。主要宣传大家在对标挖潜活动中的新认识、新体会、新举措、主要经验和实际效果, 包括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 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做法等。今后重点宣传在新形势下, 特别是成本上升、需求减弱, 钢材价格回升乏力的不利条件下, 如何开展对标挖潜的新经验、新特点, 用降低成本的办法, 弥补价格下滑带来的损失, 使企业扭亏为盈。

1 1. 总会计师论坛:

重点发表总会计师的体会、言论和工作经验。

1 2. 财会论坛:

主要宣传财会管理人员特别是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财会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理解、思考, 对某项财会管理工作的研究探讨、案例和改革建议。要突出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经验。

1 3. 企业现代化管理:

重点宣传目前盛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经验和作法。其中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升级情况和效果, 两化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做法;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科技进步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推进企业加快发展的经验和典型等。

1 4. 成本管理:

主要刊载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做法、经验和体会。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不是单指制造成本, 而且包括建设成本、投融资成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财务成本、销售成本、人力成本和纳税成本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全成本, 要做系统宣传;既宣传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办法, 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更注重现代化管理办法, 让现代化成本管理唱主角、挑大梁, 在降本增效中做出新贡献。

1 5. 税务园地:

主要刊登企业在税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和体会, 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对财税管理决策和顶层设计, 有关专家学者对税务策划的系统设计, 特别是不同时期新的税务税则等。每当新税制出台以后, 要及时宣传人们对它的认识体会和适应性的调整措施。经验等, 同时刊登大家的学习体会和建议, 推进新税法的贯彻落实。目前, 重点宣传好“营改增”、进出口退税, 相关政策, 资源税费改革进展情况、问题建议和对钢铁工业的影响, 推进这些改革健康发展。

16.审计园地:

主要刊登审计方面的有关文章, 其中包括认识、体会、做法、经验等, 把审计与监督结合起来, 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基础建设。

17.营销园地:

此栏目主要刊登企业供销人员的文章。企业的供销环节是事关企业采购成本和销售收入的“进口”和“出口”, 是降本增效的前沿阵地, 营销人员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主力军。开设这个专栏的目的, 是及时传播营销信息, 交流营销经验, 进一步调动营销人员搞好营销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把好进口关, 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节省开支;另一方面要搞好销售策略, 搞好应收、应付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产品产销率、销售收入和货款回收率, 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8.案例分析:

此栏目重点分析研究钢铁财会领域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 使人受到启迪, 欢迎大家提供典型案例, 用事实说话。

19.财会文苑:

重点反映冶金财会领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同时反映钢铁行业的财会文化和各种娱乐活动, 活跃财会人员物质文化生活。

20.他山之石:

重点转载其他行业可供借鉴的适用经验。

以上是关于写什么的问题, 关于如何写的问题, 去年会议上我曾根据大家来稿中存在问题提了10个方面分析和建议。大家如果感兴趣, 可以看去年9期杂志上我的讲话, 时间关系我就不再重复, 但有一点我不仅要提而且要重点强调:那就是不要抄袭下载。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文章质量, 而且涉嫌违法违规, 不仅影响期刊声誉, 而且最终要害自己。在现代这样方便的信息条件下, 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因为我们收到稿件后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查重, 只要涉嫌抄袭, 再好的稿件也不能用, 千万不要做无用之功。

四、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

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就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最近钢协召开的四届八次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部署, 根据本刊的服务对象和专业特点,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在做好期刊正常编辑发行不断提高办刊质量的基础上,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媒体工作的讲话精神, 抓好自身改革, 健体强身

8月18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讲话中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总书记对今后媒体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战略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认真落实。

《冶金财会》杂志虽然很小, 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同样也是媒体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细胞。媒体改革创新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都与我们实际工作息息相关。我们虽然在2005年实现了独立经营, 但从2008年起形势急转直下, 困难重重、坎坎坷坷, 特别是在目前钢铁行业步入低谷, 期刊行业很不景气的大环境下, 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所以今后我们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不仅要为行业改革大造舆论, 鸣锣开道, 而且要抓好自身改革, 强身健体。要采取措施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既要看到我们自己的传统优势, 也要看到新兴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在传统环境下运行多年的纸质媒体, 特别要积极应对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的挑战与冲击。要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克服劣势, 变挑战为动力。《冶金财会》根据多年来的办刊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 今后重点应该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冶金财会》总体上属于传统媒体, 开始主要靠返聘退休财会人员起家, 习惯用传统模式办刊, 传统意识相对较强。今后, 随着人员结构的变化, 老同志陆续退出, 新成员增加, 应该在继承发扬好传统的同时, 重点要加快发展新兴媒体, 逐步增加新功能上下功夫, 从危机中抓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 尽快打造新媒体环境下运用微信构建交流沟通互动多媒体平台。现在随着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人群的增加, 我们已开始在现有传统媒体基础上开通了杂志微信公众平台 (冶金财会杂志社微信号:yjckzzs) , 积极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与读者、作者加强沟通, 在拓宽交流沟通平台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杂志社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将提供专题、行业观察、会议述评、财会学习、金点子、财务素养、财会文苑、健康养生 (休闲畅谈) 八大主题形式以及总会论坛、对标挖潜、财会论坛、书讯、读刊用刊评刊五大互动活动;开展以点对面、以一对多的多样化线上活动, 实时互动的发送图文并茂信息以及将即时传送音频、视频多角度做好客户的服务。每周更新5条信息, 其中包括新闻快讯、重点大中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钢铁市场价格走势分析、杂志精华文章提炼等内容, 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队伍, 将招募微信平台特约通讯员, 加强杂志社通讯员队伍建设, 鼓励企业人员参与, 以“会计人生”为主要内容征集文章, 可以是本岗位工作经验之谈, 也可以是企业财会人员“8小时”以外的业余爱好记述, 以摄影、绘画、曲艺、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推送到平台上, 希望大家积极支持, 共同打造互动平台,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增强期刊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二) 为配合中央关于深化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价格体制改革的部署, 着力抓好金融财会领域几个重点课题的典型调研, 推进改革深入发展

1. 继续做好冶金企业财务公司的典型调研和跟踪连续宣传, 为财务公司进一步完善、提高、健康发展提供信息和舆论指导

财务公司作为钢铁企业中非银行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发展很快, 效果很好, 是钢铁行业财经领域中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去年人均创利达750万元。经研中心领导对此非常重视, 从去年9月就指示我们要做好财务公司的相关调研, 今年4月石洪卫主任又亲自组织召开了冶金企业财务公司座谈会, 座谈了解情况, 找出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对促进钢铁行业财务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工作仅仅是开始, 下一步我们还要将这项工作继续抓下去, 保持连续性, 跟踪调研, 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存在的新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 研究对策, 在今年年底或明年适当时机再召开一次座谈会, 为财务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共商对策。

2. 按照钢协财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 搞好钢铁行业财务、税收、价格改革方面的典型调研、案例、建议和经验宣传

注意发现新典型、提出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并宣传推广扩大影响。特别是对钢铁行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部门, 如“营改增”、进出口税务调整, 国家近期关注的矿业资源税费的调整、资源领域的价格调整等要重点调研, 及时反馈, 总结典型经验, 指导面上工作。

3. 抓好冶金工业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的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租赁等非银行金融业改革的典型调研, 总结典型经验, 分析典型案例, 推进这些行业健康发展

经过前几年的试点和运行, 以上这些行业在钢铁工业中发展很快, 占比越来越高, 有的已初具规模, 成为钢铁工业多元化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 发展前景很好, 对提高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潜力很大、后劲很足。按照大财务管理理念, 它们都是财经领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属于《冶金财会》杂志的重要服务对象, 我们要积极关注和宣传, 并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服务和舆论指导。所以拟在条件成熟时分别召开这些行业不同形式的座谈会, 在掌握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及时沟通信息, 总结经验、提供服务, 促进这些行业加快发展。

4. 搞好审计行业的调研宣传, 提供信息交流和舆论支持

经济审计, 从广义上讲, 属于财经领域中的监督职能。目前钢铁企业的审计部门也绝大部分由总会计师组织领导, 其成员绝大部分由财务人员抽调组成。主要任务是为企业经济运行监督把关, 为提高企业效益和防范经营风险服务, 为防腐倡廉服务。既有经济价值, 又有政治意义。作为《冶金财会》杂志, 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推动作用, 为搞好钢铁行业的审计工作, 做好调研宣传和行业服务。首先要把钢铁行业审计工作情况调查清楚, 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供典型案例和经验, 研究制订应对措施, 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为此, 下一年度适当时机拟召开一次审计部门座谈会, 集中了解和宣传钢铁行业审计工作经验、存在问题, 并提出建议, 促进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5. 继续关注钢铁行业总会计师的工作状况, 积极创造条件, 做好准备, 力争尽快召开一次总会计师座谈会 (CFO沙龙)

这项工作经研中心主任、我们的总编石洪卫非常重视, 去年就指示我们要办这件事, 我们也在积极准备, 先后请20多位总会计师做了准备。其中已有8篇总会计师佳作, 2篇反映总会计师工作和事迹文章共10篇文章陆续在《冶金财会》杂志发表, 目前正在撰写的论文还有10多篇, 但由于总会们工作实在太忙和其他种种原因, 很难凑到一起, 座谈会一直没有举办,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做好准备, 争取在明年适当时机把这件事办成, 让总会计师坐到一起互相沟通, 交流经验, 畅所欲言。最后, 我们将大家的意见建议汇总起来, 做系列宣传和连续报导, 让这些财会领军人的经验在全行业推广, 让他们每个人的经营诀窍、高招在全行业共享对于提高钢铁行业经济效益走出困境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 从提高期刊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出发, 做好新形势下的征订发行工作

我们所以花费人力物力创办《冶金财会》杂志, 绝不是为图红火热闹, 而是要通过这块园地广泛传播财会信息, 交流经验,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为搞好冶金财会工作, 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服务。所以, 仅仅写好稿件、办好刊物还远远不够。必须在此基础上, 按照办刊目的, 搞好系统建设, 进一步开拓市场, 增加征订量、扩大受众面, 提高期刊的使用效率和社会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对期刊本身来讲, 也要通过扩大发行量, 提高效益, 保生存求发展。为此, 我们要在办好杂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征订发行工作, 发行量越大, 社会影响越广, 效益越好, 所以搞好发行是实现办刊目的重要一环。

十多年来, 由于国家对期刊的多次整顿改革, 大部分期刊陆续与行政机关断奶脱钩, 失去行政部门的资助和支持, 征订量大幅度下滑, 经营面临困难, 有的甚至因经费不足而停刊。在这种困难条件下, 《冶金财会》虽然经过不懈努力, 保持了较高的发行量, 能够生存下来, 但目前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在当前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和企业联合重组的新形势下, 钢铁企业合并重组, 单位减少, 还有的企业改行更名, 打乱原来的征订渠道, 征订单位减少了, 使《冶金财会》的订户和征订数量双双下降。二是各企业上了ERP系统, 工作效率提高以后, 财会人员减少, 不少企业减员在20%左右, 也影响征订数量。三是近几年来企业效益不好, 不少企业出现亏损, 大量压缩报刊征订费用, 使报刊征订大大缩水。四是近两年来各钢铁企业晋升高级会计师人数出现下滑, 有的地方评职称不需要再发表文章, 相应地评职称文章的刚性需求减少, 也影响了企业征订杂志的数量。五是近几年来, 由于纸张、邮资、印刷费用、稿酬等轮番上涨, 职工提薪, 期刊成本上升, 办刊面临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效益下滑的困境, 严重影响杂志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形势发展, 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效应越来越大, 对期刊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已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所以, 希望大家从保证杂志的生存和发展出发, 保护好这块学习园地, 在征订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现在可以这样说, 多征订一份杂志就是对本刊多一份支持, 是对《冶金财会》的巩固发展多做一份贡献。减少一份征订, 就会对杂志的生存增加一份风险。为此, 提出以下设想, 希望得到大家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1.各单位领导特别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财务部 (处) 长应从关心、爱护财会人员出发, 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多多提供精神食粮, 多订阅一些《冶金财会》杂志, 尽量做到企业领导、财会人员、金融人员、营销人员和各个部门管理人员都能看到杂志。为此, 我们针对不同单位的不同情况, 分别提出不同的希望和建议。一是对原来征订数量较大的单位, 尽量保持原数, 同时要向金融工作人员、采购营销人员等相关部门辐射, 向基层各类各级子公司财务人员延伸, 并组织相关的经营管理部门和人员组织订阅, 力争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二是原来征订数量较多近年来有一定下滑的单位, 希望在经济条件逐步好转时, 尽快恢复原来的征订数量;三是原来征订比较少, 空白点多的民营企业, 要根据实际情况, 增加征订, 消灭空白点, 扩大覆盖面。

2.坚持以财会行业为主, 逐步向营销、采购、管理领域、金融领域渗透;以生产企业为主, 尽快向相关的科研院所、学校、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扩展, 扩大受众面, 加密征订网, 增加征订数, 力争明年在这些领域增加一部分新的订户。

3.调整构建新的征订发行网络。根据联合重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变动情况及时与新建单位财务金融部门联系, 建立起新的征订发行网络, 拾遗补漏, 力争一家不丢, 特别是近年来成立的钢铁集团, 如广东钢铁、山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鞍钢集团、首钢和武钢、宝钢等企业新兼并的企业都逐步组建新的征订网络, 对由于企业改制新分离出去的单位, 也要跟踪补订。

4.征订网络下延, 网点加密, 把征订网络由目前的一级企业向二三级企业发展延伸。这项工作从去年已经开始, 但今后要继续充实、完善。特别是对大型钢铁集团, 不仅要集团征订, 而且要向二级企业、子公司、分公司发展, 有的还可以向三级企业发展, 既要扩大覆盖面, 更要注重网络加密, 做到方方面面都能订到杂志, 只要有需求, 不管份数多少、单位大小, 我们都要保证供应。

5.继续实行鼓励政策, 对征订数量较多 (30册以上) 的单位继续实行征订鼓励政策, 特别是对新增订数, 加倍鼓励。

6.继续开展两年一次的“三优”评选活动, 充分发挥“三优”的骨干带动作用, 特别是对在组织发行工作中做得好的单位在精神鼓励为主的同时, 根据杂志社经济实力适当给予物质鼓励, 充分调动发行人员积极性, 加快市场开发, 尽量把蛋糕做大。

(四) 充分利用广告平台, 以图文并茂多样化形式宣传企业形象, 增加期刊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冶金财会》自2001年开辟广告园地以来, 在大家的支持下已运行14年, 不仅增加了期刊收入, 而且以图文并茂、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 宣传了企业形象, 扩大了企业影响。但是, 近几年来, 由于钢铁行业步入低谷, 经济困难, 在广告征集中遇到许多困难, 有时因征集不到广告出现空白, 使广告版放了空车, 影响宣传效应和期刊经济效益。因为开始征集的企业都是效益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名气较大, 实力雄厚, 都想通过广告树立企业形象, 扩大影响, 都愿意上广告。但我们考虑综合平衡, 又不能鞭打快牛总让这些企业做贡献。现在效益较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轮流了两三遍, 剩下的大部分是经营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 组织起来难度较大。所以, 今后的广告发行要改变观念, 由过去的以展示企业形象为主转变为在巩固老用户的基础上向展示钢铁行业多元化经营成果和新产业、新产品方向发展, 为这些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打开销路, 促其发展, 扩大广告发行范围和服务对象。为此, 拟采用五管齐下的组织办法:一是至今尚未上广告的单位、新建企业和民营企业, 从宣传企业形象, 支持《冶金财会》发展出发, 最好能在本刊做一两次宣传,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工作做得好的民营企业, 应充分利用这块物美价廉的媒体宣传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影响。二是希望已经上过广告的大型企业发扬能者多劳的精神继续给予支持, 根据企业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不断做好新的广告宣传, 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希望编委会委员所在单位、优秀组织发行单位带头支持, 每两年做一次广告宣传, 既宣传企业形象, 扩大知名度, 又支持《冶金财会》的生存发展。四是希望新兴企业、新兴产业或转型升级、提供新产品和新型服务的企业, 从开拓新产品销路、推广新服务扩大市场需要出发, 充分利用《冶金财会》这块发行量大、影响面广的文化园地和窗口发行广告, 我们将积极热情地搞好服务, 并给予最大优惠。五是打破行业界限, 与行业外的相关部门和用户组织联合发行, 扩大服务对象和用户市场。总之, 希望大家从关心爱护《冶金财会》杂志, 巩固我们自己的学习园地出发献策献力, 增砖添瓦, 使我们的这块园地不仅要持续办下去, 而且要越办越好, 蛋糕越做越大, 为不断提高财会管理水平, 促进钢铁工业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办公室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传达学习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经验,部署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条主线,谋发展、推改革、促公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十二五”教育规划胜利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办公室同志和教育宣传工作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大家公而忘私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大家恪尽职守的忘我奉献。大家功不可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大家的工作是肯定的。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以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五个坚持”为统领,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大势,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中枢、桥梁和参谋助手作用,在参谋辅政、统筹协调、督导检查、保障运转、应急处突、优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调研、文稿、信息、督查、文件、会议、事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一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围绕委厅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教育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迎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对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网网站、《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等刊物的教育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受周荣厅长和其他委厅领导的委托,我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陈兴华社长宣读了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昆明市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6家单位办公室同志围绕业务工作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午,我们还邀请到省教育厅原厅长杨崇龙同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一处处长陶致东同志进行办公室业务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业务培训,机会很难得,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一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枢纽位置,是各级机关的中枢。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3月撰写的文章《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中曾言简意赅地说:“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办公室工作做好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在座的大多是办公室主任,还有许多同志在办公室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对办公室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都很熟悉,对办公室在本单位、本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深有体会,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大事,都会对推动工作落实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办公室工作,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办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5·8”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和办公室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从大的方面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从全省教育系统来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多、涉及面广,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压力大。这是总的形势,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摸清家底,在调查研究上有突破。调查研究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有人说,调研是办公室主任的“营养源”。办公室主任只有不断吸收调研的营养,才能使自己头脑中的“材料库”逐渐丰富起来,才能变得耳聪目明、脑清手顺。我们办公室每年都要写很多报告、总结以及各式各样的材料,写好这些材料的基础是家底清、情况明,关键就在于是否深入调研、真实调研,掌握了真实情况。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把调研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准确把握影响全局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领导关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安排专门的经费和时段,每年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教育总体情况、分类型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一轮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调研;各校办公室则要对本校师生思想情况、教学情况、校园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分析并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摸清家底现状、找准问题根由、提出对策良方,每年要形成几份高质量、高时效、高水平的调研报告,让更多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要写好材料,在以文辅政上有提升。写材料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形象工作、基础工作,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办公室的“脸面”,这项工作抓不好其他工作抓得再好都徒劳无益,办公室工作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是办公室出谋划策、以文辅政的主渠道,也是办公室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办公室工作不论是决策参谋、信息调研,还是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都要倚重文字这个工具,其中文件、领导讲话等文稿是机关、学校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一直充当着办公室的主要“产品”,事实上已成为衡量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教育交流的增多与交流层次的提升,以及各级教育领导班子配备进一步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要求材料的内容更新颖、范围更广泛、实效更鲜快、情况更明晰,对材料的内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好材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提升以文辅政的水平非常迫切,办公室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文稿起草服务队伍的建设,要把写好材料作为首要任务切实给予保障、部署和安排,要在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基层工作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来阐明领导意图、反映工作情况,做到立意高、文风实、语言精,多出有分量、有反响的精品之作。文稿起草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办公室的领导要多关心文稿起草人员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加强协调,在保障运转上有优化。一个单位,就像一台大机器,机器要运转,处在中枢位置的办公室很关键。今年,全省政府系统办公(厅)室的工作主题为:服务质量效率提升年,目标是形成“内外顺畅、上下联动、运转协调、各方一致、优质高效”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弹好钢琴”,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掉链子、不断档,不拖沓、不延误,形成左右协调、上下一致、快捷高效的良好格局。要让日常工作顺起来,统筹做好公文运转、会议管理、信息报送、保密等工作。要让重点工作统起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合力攻坚、联合施策,对重点工作的统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办公室要牵头抓总,着力形成统筹有力、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要让应急反应快起来,事实证明,部分地方和学校办公室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机制上还不完善,反应迟缓、协调配合差。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并迅速上报有关情况,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四要补齐短板,在能力提升上有进步。何金平秘书长在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上分析了办公室工作中还存在的“三大短板”,分别是能力的短板、机制的短板和责任心的短板。这些问题在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在善学、善思、善谋、善用上离领导、离基层、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公文旅行时间过长,运转效率还不够高”“制度设计还存在盲点、错位、缺位”“在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差错漏误迟等现象时有发生,责任心不到位”等等问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抓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原原本本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5·8”讲话精神,要奉为经典、熟记于心、经常对照,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学习中促进人格修养升华。要抓机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流程,将“流程化”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岗位、各个环节,做到工作规则制度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要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优良的作风带行风促政风,把握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程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力争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缝隙。

五要强化督查,在狠抓落实上有韧劲。今年年初,在全省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期间,套开了省政府督查室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政府督查工作会议,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做好教育系统的督查工作。今年还是搭建教育改革主体框架的关键之年,对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任务重、要求高,要树立“人人都是督查员、个个都是落实者”的全员督查理念,引导教育系统办公室干部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统筹协调抓督查、齐心协力促落实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以及学校办公室联动督查机制,整合力量,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常态化“大督查”格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分解立项、统筹督办,对定下的督办事项要雷厉风行、务必见效,对发现的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和委厅决策部署“落”下去,让狠抓落实效果“实”起来。要牢牢盯住省领导对重点问题的批示要求、在调研时做出的指示、交办的事项以及委厅重要会议做出的决策、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以及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把握决策部署的核心、抓住事关全局的轴心、瞄准贯彻执行的靶心、找准狠抓落实的中心,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平衡、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关键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二、关于教育宣传工作

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最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就我省而言,“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客观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需求,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仍然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捷化,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开展好教育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宣传工作者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理性对待,快速反应。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勾画了云南教育发展的战略蓝图,要把战略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把各项规划变成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要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宣传工作要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将工作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上来。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焦点,要善于回应社会和网民关切,尤其是对于教育或校园突发事件,要充分认识负面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快速反应,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全力以赴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关切、第一时间阐释政策,力求把利益格局讲明白,把相关背景讲清楚,把现实困难讲透彻,最大限度避免将突发事件演化成媒体事件。各地各校要从稳定教育发展大局的高度予以审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社会关注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公平公正、阳光招生、师德师风、校园突发事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收费、择校等等,解释清楚,回应及时到位。

(二)要通过树典型、出精品不断扩大云南教育的影响力

树典型,出精品,是教育宣传工作的着力点。要着力宣传教育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塑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的教书育人楷模,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学校,关键在于挖掘和提升,树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工作责任,也是各地各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树典型,出精品,是一项需要智慧、需要投入、需要创新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建立教育新闻资源共享机制,上下联动,合作共赢。各地各校要具有新闻敏感意识,具备策划意识、高端意识和联动意识,经常筹划与组织采访活动,经常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共同做出精品,创出品牌。去年,省内主要媒体及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学生新报》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如,《云南教育》编辑了各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专刊(栏),深入报道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各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去年,教育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报道了许多长期扎根贫困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的教师,用优秀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典型引领、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鼓舞干劲的作用。今年,这样的宣传报道方式要继续发扬,再树先进典型,再出宣传精品。

(三)要始终重视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从目前形势看,教育宣传必须有一支专职队伍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省教育宣传机构,云南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统筹、协调与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各地各校都要组建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地本校的宣传工作。其次,要配备和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充实到新闻宣传和通讯员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各地各校通联站,加快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此外,还要把媒体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客观讲,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部分干部同志“面对媒体不知该怎么说”,有的干部还患有“媒体恐惧症”,这说明我们的媒体素养还是很欠缺的。各地各校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与媒体协调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敢于、乐于、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想用能用善用媒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着力培养教育宣传干部队伍的危机公关意识,学习和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教育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妥善处理和化解教育舆论危机事件,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四)要进一步发挥优秀教育报刊主阵地作用

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教育厅网站、教育报刊社以及各地各校所属的各类教育媒体,都应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凝心聚力,共谋大局。目前,由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两刊一报”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已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各级教育的格局。《云南教育》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委厅有关政策部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获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办刊坚持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基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着力研究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改成果,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新报》是中国教育学会指导的一份质量优良、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少儿读物。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提供丰富营养的精神产品”为己任,为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好《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学生新报》的推荐和使用工作,切实把订阅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两刊一报”的覆盖面;要集中力量抓一批发行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学校,及时总结宣传,着力解决“两刊一报”在宣传订阅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点。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各地各校要加强对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的管理,防止放任自流,坚决制止质量低劣或内容不健康的报刊进入校园。要充分利用我省教育“两刊一报”这一宣传阵地,积极组稿、投稿,努力扩大优秀教育报刊的覆盖率,增强优秀教育报刊引导舆论、交流信息、树立新风、培养新人、维护稳定的功能。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5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安排部署我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努力把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前期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前两天宁县长带领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负责同志到六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考察,这六个县(市)的考察点都是我们现代农业的至高点,他们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监管、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等方面覆盖了现代农业发展最前沿领域。我们这次开会的目的就是朝这些方面去做。刚才董局长传达了《关于发展现代农业(2012—2015)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完全符合我们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完全符合我们嘉祥的实际,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到外地学习的经验,结合各处的实际情况,抓好各自任务的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切实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也是最基础的产业。作为农业产

业国家,历朝历代都对农业高度重视。建国以后,我们党委、政府对农业也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是发展农业,都是对农业全面部署。老百姓有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充分说明农业在我们人口大国的基础性地位。嘉祥县这些年对农业的投入非常大,已打下很好的农业基础,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惠农富农政策的到位,我们农业农村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但是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要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就是要走发展现代农业这个路子。按照权威的解释,现代农业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二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三是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四是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发展现代农业,既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农业必须走现代化路子。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能够解决最关键的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解决城镇化的人口问题,只有通过农业现代化,只有通过农业生产效益提高,把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从 2

农业生产累赘解放出去,才能进入二、三产业领域,才能进入工厂、进城。二是能够解决支撑工业化、城镇化食品来源问题,原先自给自足的农业,一个农业人口生产的粮食只能供养3-5人,最多不会超过10人,而现代农业,尤其是在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一个农业人口能够供养700多个非农业人口。美国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二他能够供养其他百分之九十八的非农业人口。这样看来工业化、城镇化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从嘉祥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情况也是这样。以前我们的农业还停留在满足填饱肚子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非常缓慢,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加快的过程,也是嘉祥工业化、城镇化这两化进程最快的过程。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农业必须走现代化路子。

(二)外地成功的经验、路径也要求我们农业走现代化路子。这次参观学习的几个县市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都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用事实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既能形成规模产业、培植特色经济,也能促进农民增收、拉动经济发展。寿光由原来的蔬菜生产区发展到现在全国的蔬菜价格副平衡基地,寿光蔬菜的价格直接影响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甚至全国的蔬菜价格。寿光依托蔬菜交流平台,举办了菜博会。菜博会不仅仅是农产品的交流平台,而且形成了综合型的会展,集农产品、工业品、汽车、房产等一体,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的一次菜博会,贸易额就达到了160多亿元。章丘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培育出每斤5元的黄金白菜、每斤6-10元的状元葱、90元一 3

斤的鲍芹、100元一斤的生态猪肉、160元一斤的生态甲鱼、458元一只的芦花鸡等一大批精品高端农产品,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济南市率先突破万元,达到11736元。沂源县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达到85个,沂源有机农业(红富士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沂源有机苹果生产标准成为全省标准。这次我们参观的张家坡镇有机苹果基地,通过实施有机果品生产,2011年基地农户人均增收2200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以上其他地区取得经验、路径来看,农民要增收,必须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三)从嘉祥面临的问题来看也要我们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近年来,我县农村发生了积极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深入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0.8亿元,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7.1%;粮食总产量达57.98万吨,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九年增产增收,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了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7.5%;全县畜禽存栏总量达到2250万(只);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市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0个,近6万入社社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受益。但是对照发达地区来比,对照着嘉祥现有的良好农业基础来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附加值不 4

高,品牌优势不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结合度较差,农民对新成果、新技术的认知度较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需要付出不懈努力。这些问题,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采取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加快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农业科学的内涵,现代农业的格局应由四个要素组成: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规模经营,三是组织化较高的劳动者,四是农副产品的标准化。附四个要素以外,还要有支撑四个要素发展的保障体系。现代农业的四个要素壮大了,就能支撑起我们整个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牌,也能支撑起我们嘉祥强占至高点的基础。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在这四个要素上狠下功夫。

(一)要在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我县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但附加值不高,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生产阶段,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缺龙头企业,缺乏一个精深加工环节。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实力,我们的圣丰种业,在全国大豆行业里面排名第一,也有望成为济宁第一个农业上市的企业。我们的祥丰、六合等等这些企业在农业开发方面,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企业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在精深加工上,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在带动能力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还需引进一些大的、有品牌的精深加工企业。在精深加工过程中要 5

注重包装,在包装上下功夫,包装要上档次。另外,龙头企业要抓市场,特别是区域性、成规模的市场。我们有一个区域性的市场,这就是一个品牌,这也是当地农副产品进入全国市场的一个平台。县内的大型区域农副产品市场也不仅仅是传统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它更多是农副产品增值、提高附加值的重要场所,现在农贸市场包含仓储、粗加工、贸流、价格平衡中心等要素。我们现有的市场如黄垓的牛羊市场、卧龙山的蔬菜市场等,要精心推进。通过市场带动基地发展,通过市场打造区域性品牌,通过市场让我们的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对我们的市场要爱戴有加,成立专门的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精心培育,把我们的市场做大做强。

(二)要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下功夫、求突破。我们出台了镇域经济“六个一”计划,其中一个就是指的是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我们农业发展到这个阶段,走向园区化是必然的趋势,规模化的种植也是园区化。在园区方面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规划引领。省里近日出台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建成30个左右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省政府已经确定了首批19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我们这次考察的章丘、寿光、齐河都被列入,下步,我们重点抓好城区周边特色精品农业圈、252省道两侧休闲体验农业走廊、南部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区、中东部良种科技设施农业 6

区、北部规模养殖农业区“一圈一廊三区”五大农业区域板块,结合省里的政策,强抓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地,争取我们嘉祥能够列入第二批省级示范区。各相关部门要学深、学细、学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对照要求查找差距不足,按照文件中提出的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市场、示范农技服务组织等一系列要求,有针对性的提报争取我县的相关农业示范区(点)列入省级示范。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保证园区效益,要通过结构调整保证园区效益,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粮食作物要靠规模、管理来提高效益,要靠我们的龙头企业、市场大户来保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借助现代基本手段,推行现代农业管理,引进一些农业保险公司、保险银行,为园区降低市场风险。三是土地流转要到位。现在园区建设和以前小打小闹不一样,都是大规模建设,没有土地流转,就搞不成园区。土地流转要按照国家政策,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进行实施,要结合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引导。只有土地流转出来,群众才能解入出来,土地才能集中到专业户里面,才能发挥效益,才能为现代农业建设奠定好的基础。

(三)要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求突破。济宁市党代会指出,力争5年时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要实现村级全覆盖。我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有810家,但真正有实力,成规模的还不太多,我们下一步要在整合引导、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我们对仲山的农机合作社,金屯的甜瓜种植 7

合作社,黄垓牛羊养殖合作社等影响范围广、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规范发展实体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跨乡镇、跨区域合作。对服务性质相近、规模相对偏小的可以实行联合共建,规范发展一批,改造转型一批,完善提升一批,以便更好发挥作用。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用章程、制度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约束,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促进规范发展。二是在发展农民经纪和农民培训方面要下大气力人。要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培育一支懂法、守法,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从事农产品的贩卖、加工、贮藏和运销,发挥其拓宽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搞活农村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真正成为连接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培训,利用国家各种政策对农民进行各种培训。

(四)要在发展农副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着其销路、效益、发展规模。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和稳定可控的重要保证,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产品生产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农资管理措施,实行生产管理备案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档次。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学习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8

建设的先进经验,健全组织领导、质量标准、控制管理、检验检测和科技服务五个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农业部门要牵头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项目,依托祥丰种业智能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行农产品产地动态监管,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抓好“三品”认证和地理标识认证。认证是国家对农产品质量严格监测把关后的认可,是农产品质量过关、符合食用要求的基本标志。这次参观考察的几个县市区,在这方面抓的都很好,章丘市20个镇(街道)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0多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208个,认证数量居山东省各县(市、区)前列。章丘的大葱品牌价值达到24.76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取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业品牌和全省第一个果菜类“中国驰名商标”。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现有的特色农产品中培育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产品,工商、农业、商务等部门要注意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组织引导,抓好“三品”和地理标识认证申报,财政部门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加大地方名特产保护力度,培育成优势产品、壮大为主导产业产品。

三、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一)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土地流转是促进规模经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不少乡镇已经走出了路子,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6万亩。其中万张乡沐阳苗木种植基地流转580亩,宏大牧业产业园流转760亩,卧龙山镇卧龙蔬菜基地流转800亩,起到样板示范带动作用。下步,要建立健全流转机制,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流转程序,积极稳妥推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积极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强化流转管理服务,年底前各乡镇街道都要按照文件要求全部建成土地流转服务大厅、调解仲裁平台,并投入运转。在流转过程中要提供相关法律服务,着力解决流转过程中协议落实不到位,土地流转不规范,最终导致流转双方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要探索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农场和农业示范园区集中,吸引外资、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流转土地建设高效农业基地,鼓励农民以土地所有权换股权,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技推广服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抓住全国农技推广示范 10

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的机遇,加快完善病虫害防治中心及乡镇农技服务站建设,各乡镇年底前都要建立一个以上农技服务机构。要鼓励实行市场化运作和公益性机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农技服务机构既是面对广大农户的公益性服务组织,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特长,走经营性的市场化路子,破解长期以来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薄弱的问题。要在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上下功夫,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建立农技人员与基地园区、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结对服务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农技人员真正进到农户、下到地头,搞科研、抓推广。要加强农民培训,注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不断提高农技人员指导农业发展的能力。

(三)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要在组织重点农业技术攻关和重点实用技术、农畜良种推广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圣丰育种、祥丰蔬菜、满硐食用菌等五大实验室、圣丰种业大豆育种院士工作站、智能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并积极运用的生产实践中,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转化率。要建立县、乡、村三级配套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增大广播电视农业信息量,县政务网、电视台要增设新农村与现代农业专栏,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国家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建设、标准粮田建设、11

中低产田改造、省级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建立灌溉便利、渠系完善、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系统。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大机井等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走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路子。要加大田间道路、林区道路建设,建立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业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要规范小型集散地的集贸市场建设,发挥其健全市场体系、调剂余缺、实现对其他市场形态的有益补充, 构建完善市场体系。

四、统筹抓好“三夏”生产工作,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三夏”生产工作,事关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强化领导,严明纪律,落实包保责任制,确保夺取“三夏”生产的全面胜利。

(一)精心组织,环环紧扣,力夺夏粮丰产丰收。要加强小麦后期管理。目前距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十多天的时间,这一时期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在防虫害、防倒伏、防自然灾害上,最大限度减轻后期灾害影响。要抓好抢收抢种。一旦小麦成熟,就要全力以赴突击抢收,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小麦收割完毕,实现颗粒归仓。同时,要根据土壤墒情,抓紧抢种,力争做到早种、早管、细管,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 12 的基础。要打好机收会战。机械收割,既可加快收获进度,又能实现秸秆还田,防止秸秆焚烧,安全高效,一举多得。要及时搞好机车检修、调配,抓好机手管理、培训,尽可能提高机械化收割能力,扩大机收面积。对拦截、扣留机车,殴打、敲诈机手,乱涨价、乱收费等行为,要依法从严处理。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夏是农作物换茬的重要季节,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各乡镇(街道)和农业部门要及早规划,科学安排,引导群众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根据市场需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做到“麦倒一片青”,既增加农民收入,也为秸秆禁烧创造条件。

(二)堵疏并举,严查重罚,强抓三夏安全防火。三夏生产,安全第一,防火是关键。要大张旗鼓宣传。充分采取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街横幅、发放明白纸、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等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重点突出焚烧秸秆的危害和打击处罚措施,铺天盖地宣传,耐心细致讲解,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焚烧秸秆所造成严重后果,增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从而实现群众不想烧、不舍烧、不敢烧的目的。要全时无缝防控。各乡镇(街道)要按照要求,配齐人手,充实力量,明确责任,分片包干,交叉巡逻与蹲点值守相结合,实施全天候24小时监控,做到时间上不出盲点,地域上不留死角,保证任何时候、每个田间地头都有专人把守,绝不允许松懈脱岗,绝不给违法纵火者可乘之机。要从严从重查处。秸秆禁烧巡查组要加大巡逻和查处力度,对顶风而上焚烧秸秆者,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坚 13

决打击,决不姑息。县督导组,对禁烧工作不力的乡镇要公开曝光,并按照有关要求,对主要负责人严肃处理。要综合利用疏导。要采取扩大机收面积,实现秸秆还田,加大沼气池建设,主动与饲料加工企业、养殖大户沟通协调,及时清运秸秆,促进废弃秸秆消化吸收等有效形式,多渠道实现小麦秸秆综合利用。

同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切实做好防汛抢险及安全稳定工作。要抓好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落实防汛抢险岗位责任制,加强汛前大检查。要强化安全稳定,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力保无问题、零事故。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加大矛盾排查和化解,为三夏生产及各项工作开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要不断加强政策研究,集中争取项目。始终坚持把争资金、上项目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和扶持重点,加强农业项目的论证储备、衔接争取、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争取实施一批优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乡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拿出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项目、谋划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二要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农业投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全力保障优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14

特色品牌培育等重点领域的支出,确保投入总量逐年提升。各乡镇、各部门在制定规划、抓建项目、分配资金时,都要向现代农业倾斜,注重各类资金的整合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信贷规模,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协调服务。各乡镇、涉农部门领导干部要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集中力量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民拓宽致富门路,增强致富能力。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乡镇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相互联动、密切协作、运转顺畅、服务高效的工作合力。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讲七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

工业强县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县政府围绕“投资促进年”工作主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

企业正常生产,全县工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速度、质量和效益

同步提高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水电装机达到38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户,三次产业比重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业企业规模小、工业产值总量小、资源深度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

一、产业链很短、科技含量不高、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存在,工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极不相称,要实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但空间非常广阔。

二、明确目标任务

当前,正迎来工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尽快变得天独厚的磷电煤等资源优势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发展是有条件和完全可能的。,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牢

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落实在项目”的理念,主动对接全市千亿盐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四川省重要磷化工基地建设步伐,使全县的发展要素向工业集聚,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在今年“重点建设突破年”的工作中,要始终明确重点,那就是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优势优先、加快发展,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所确定的在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交通和城建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发展的重点,确保完成市上下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的主要经济指标。

三、狠抓项目建设

当前,政策环境依然比较宽松,有利于我们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中纪委帮扶优势、民族自治县优势抓住机遇,实现更大的发展。按照《投资项目推进工

作方案》要求,要狠抓产业培育、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三个方面的项目。必须千方百计挖掘和生成一批新的工业项目;继续抓好争取中央投资项目的工作,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纳入上级“十二五”规划和投资计划。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对在建项目要积极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产;对已经签约并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实施专人跟踪,提供全程服务,尽快开工建设;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研究论证,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对竣工建成的项目,狠抓跟踪协调和项目服务,促使其尽快发挥良好效益。推进官帽舟、黑阻、三河口等电站建设,建设烟峰110千伏,三河口、黄金坝35千伏输变电站。开工建设川化天瑞矿业250万吨/年磷矿采选项目;抓好宜宾天原化工集团与蜀南公司资产并购;抓好和邦集团磷矿开发及磷化工项目建设工作;建成中天地公司林产一体化项目。全年建设26个主

要工业项目、完成投资任务亿元。

四、抓好园区招商

加快磷化工特色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是基础设施和项目落地工作,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要完成劳动工业集中区“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雪口山工业集中区建设前期工作。市上下达我县今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10375万元、入园企业投资809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2065万元、工业增加值13176万元、利税总额万元、新增开发面积200亩的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此,要创新集中区建设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集中区建设,促进项目聚集、生产集约。要创新招商方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对接,广泛开展园区招商,依托园区平台,主动承接沿海和内地产业转移,引进2—3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项目,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支柱产业与推动产业升级同步,形成“簇群效应”和集群发展格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上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总体呈现增长态势 去年以来,各镇(办)、各涉农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销售不畅等不利因素,多措并举,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等市对县考核指标均已按期完成,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以上,增长4.3%;粮食总产稳定在4.94万吨,超额完成0.34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5元,增长7.8%,农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一是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隆坊省级园区、荣华省级园区提质增效、秦家塬市级示范园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投资3600多万元,实施项目14个。“三园一田”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果园5000亩、矮化示范园2个,新栽翡翠梨2000亩,全县苹果总产3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改造设施蔬菜200亩,新发展中蜂8167箱、食用菌155万棒、稻田1500亩,完成蔬菜工厂化育苗40万株,培育优质葡萄苗木5万株。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但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等矛盾亟待破解。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弱,加之农资价格、人工成本、农机作业成本处在“上升通道”,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空间缩小,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加大。二是产业融合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较少,且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主,缺乏包装设计和市场营销手段;农家乐专业村的餐饮与休闲、文化、旅游结合不紧密,游、购、娱功能不足。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能力弱,分散生产经营状态难以与市场对接。涉农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审批周期较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四是资金制约突出。农业发展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支持,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引进推广、品牌宣传推介等受到制约。

(二)牢牢抓住农业发展新机遇

一是各级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级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

美”目标。

2017年,全县农业农村发展要以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大力培育农业新型业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5.48亿元,增长8.3%;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10元,增长10%。

三、突出工作重点,奋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突破

(一)狠抓主导产业,力促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果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全国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全国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为目标,扩张基地规模,加大间伐力度,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提升果品质量,更新改造老园1万亩,新栽苹果5000亩、翡翠梨2000亩;抓好三大塬区5个示范区5万亩果园的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完成果实套袋19亿枚,病虫害综合防治25万亩。各镇(办)要力争在4月20日前完成春栽,10月份落实秋栽任务,11月底全面完成新园建设任务。当前,马上就到雨水节气,气温回升很快,各镇办要指导果农抓紧春剪、病虫防治等春管工作,抓好果园套种管理,坚决禁止幼园间作套种高杆作物;农业、果业部门要督促指导好田庄矮化苹果示范园建设,同时引进海升集团参与我县苹果、翡翠梨发展,和店头、田庄镇侯庄、阿党市级示范园的巩固提升步伐,力争年底新认定5个县级园区,启动1个市级园区建设,筹划申报1至2个省市级园区项目。三是加大生态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继续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三北和天保工程人工造林共3000亩、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各1万亩、补植5000亩的任务。巩固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成果,强化火源管理、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严格应急值守,确保全县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四是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条件,支持新型农村社区骨干产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成投资1200万元;实施好新农村重点村巷道硬化、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确保全县乡村“2+1”三城联创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新的实效。

(三)创新经营模式,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把专业村、镇(办)作为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形成“龙

残扶持三项长效机制,解决贫困人口因病、因残致贫等问题。八是推进社保兜底脱贫,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覆盖享受养老保险、社保兜底、集中供养、重点救助等政策扶持。九是扎实推进军地扶贫工程,争取省军区后续400万元帮扶资金,全面做好龙首、安沟、新城三个贫困村的军地扶贫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扶贫任务,打造全省军地扶贫示范点。

县长在全县安全生产暨春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上一篇:高调行善四辩总结下一篇:六盘水市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工具研发培训心得体会-盘州市竹海镇珠东小学 施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