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2024-09-12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共11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1

研究方向:调查大学生对在校入党的想法,对党史和党的精神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研究价值: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

反。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调查,一、了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对此思考,找出产生那种思想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宣传党的优良传统与科学精神,凝聚共识,凝聚动力,培养新一代建设者。

二、引起广大学子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调动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为我国政治注入新鲜血液。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 究 对 象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一年级学生100名(16~18岁,男30名、女70名),长兴职高二年级学生100名(17~19岁,男70名、女30名)

1.2研 究 方 法

1.2.1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提出5个问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在正式调查之前,曾对“职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1.2.2文 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件和书籍及体育材料。

1.2.3访 谈法

为了充实问卷材料举行了两次共20人次的专题座谈,并和部分县、市、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拟订了5个问题调查提纲。

2.研 究情况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进行面访和小型座谈会,获得了职高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了解。

2.1对 体 育 课 的 认 识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前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面。”从回收的195份问卷中,我们发现,职高学生对体育课非常需要和需要占94.4%,认为可有可无占4.6 %,认为完全不需要占1.0%,大多数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有好处,可以调节精神,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但对课的项目设置、内容的枯燥感到不满意,需进一步对体育课加以改革,在项目设置上需体现时代性,在组织上要有吸引力。

2.1.1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学生产生上述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 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

客观原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一些学生认为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巴巴的讲解和示范、练习单调,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运动量和强度过大,这一原因造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考试安排不当,目前各学校体育考试内容每学期都要安排4—5项,多达5—6项,因此,测验考试所占时间约占总课时23—28%,如果再扣去理论课、运动会、节假日等占去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感觉体育就是测验,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更加不喜欢。

2.2对 提 高 基础身 体 能力 (体 能 )的 认 识

基础身体能力又称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和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举、攀、爬等)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基本活动能力反映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体能”是衡量一个人体质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度重视基础身体能力的锻炼,将对人一生的健康产生重大意义。调查发现,有98.4%的职高学生认为非常需要和需要提高基础身体能力。在座谈与个别交谈时,他们普遍认为,基础身体能力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完不成繁重的学业, 更谈不上今后社会的竞争。现在身体的高矮、胖瘦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同学中的人气指数。这说明,职高学生对基础身体能力相当重视,但部分学生不全部了解体能概念,认为不生病就是身体好,职高学生需要树立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

2.3对 养 成 体 育 锻 炼习 惯 的 认 识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 他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 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 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在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下,提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立足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以素质求发展、以兴趣求发展、以能力求发展,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在被调查中有93%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机,有时间,有场地,有老师指导,因此,职高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访问中了解到,不少学生体育锻炼仅仅停留在兴趣上,被动接受的比较多。除了学校规定的体育练习外,不再主动从事体育锻炼。

2.4对 参 加 学 校 校 本 课学习 的 认 识

有65%的职高学生认为, 参加学校的体育校本课锻炼有意义、时间、场地、器材上有保证,并且有老师指导,是一种好的形式。但在校本课项目设置上不感兴趣。职高学生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体育运动有强烈兴趣。如:街舞,攀岩,定向运动等有尝试和体验的积极性。但不少学生认为一样是锻炼,自己找时间、场地、锻炼即可。

2.5对 休 息 日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认 识

据调查,200人休息日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 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 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准确,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职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淡化。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升学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 也不愿投入体育锻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职高学生参加健康的休息日活动,设计、推广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课外活动, 对丰富职高学生的业余生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3.结 论与建议

3.1职 高学生对体育课 ,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有正确认识的,但行动滞后。

3.2职 高学生除了学校规定的体育锻炼外 ,并不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即使有也不是经常的。

3.3进一步改革体育教育 , 开设职高学生感兴趣 、 受欢迎的选修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4组 建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 培养体育骨干 , 促进体育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5职 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 、 长身体的时期 ,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强壮、健康,而且可以锻炼意志。

3.6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勇敢、坚强 、机智、果断 、团结互助等道德意志品质。因此,我们一向要坚持锻炼身体,不仅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 而且要在气候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坚持;不仅要在时间充裕时锻炼,而且要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挤出时间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困难越大, 经受的考验越多,意志就会越坚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农村就业 认识 调查 分析

一、对大学生就业基本认识的调查

1.大学生就业态度调查。82%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对就业形势担忧的学生仅占16%。

2.所学专业与求职关系调查。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有一定优势的大学生占比最多,但与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优势的相差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工学、管理学、计算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有优势的占比偏多,英语和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没有优势的占比偏多,文学专业各选项占比基本相同。

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应与所学专业有一定关联性,但不一定绝对对口”,极少数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3.最欠缺的素质。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依次是:相关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它。

二、对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认识的调查

1.农村就业意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就目前的就业形势,65%的大学生不太愿意到农村就业,比较愿意者仅占9%;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生不太愿意到农村就业与性别、生源地及政治面貌无关,因为在对它们进行逐个交叉分析后得出相同的结论。

2.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原因调查。多数大学生不会去农村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自主意愿,占66%;其他次要因素为,家庭压力占21%,社会舆论压力占6%,其他占7%。

3.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原因调查。大学生会去农村就业的原因依次是:实现自身价值、各种优惠政策(如考研、加分等)、为家乡做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其它。

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会去农村就业的原因都是出于“个人因素”,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4.对农村就业政策了解程度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对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农村的福利状况“了解不多”,而大部分大学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了解”。

5.农村就业影响程度调查。多数大学生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的福利状况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他们到农村就业的意愿“没影响”,而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对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对他们到农村就业的影响“一般”。

6.农村就业方式的认识调查。假如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去农村就业,多数大学生选择的农村就业方式是“支教”。少数学生选择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们选择的“其它”就业方式主要有:到农村自主创业以及到农村做基层管理人员。

7.农村就业单位性质调查。大学生选择的农村就业方式依次是: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合资企业、自主创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由于农村的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业等较为稳定的工作职位需求有限,而农村的外资企业相对较少,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人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农村就业有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们更多关注农村就业政策以及未来发展,而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水平。这为将来大学生农村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

2.目前多数大学生对农村的就业政策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农村就业。因此,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及时向学生宣传农村工作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让大学生提高认识,了解信息,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3.不断拓宽农村就业的渠道。多数大学生选择的农村就业方式是支教,选择支农、支医、自主创业以及到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大学生较少。所以,应该不断拓宽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更大空间。如建立完善农村创业基金制度,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4

年级:性别:年龄:政治面貌:

(1)你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想□无所谓□有机会就加入□十分想加入

(2)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评价?

□优秀□ 良好□一般□较差

(3)你认为除了共产党外的其它政党有必要存在吗?

□没必要 □ 无所谓□有必要

(4)你认为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 100年内 □ 500年内□ 2000年内□ 大于2000年□ 永远都不会实现

(5)你对共产党员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有何看法?

□ 是个例,不会影响党的发展。□ 比较多,影响到了党的形象。□ 很普遍威胁到党的生存。

(6)、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

□ 想获得荣誉,内心自豪。□ 为人民服务。□ 以后容易找工作。□ 出于从众心理。

(7)、一个政党的就是一面旗帜。

□ 路线□ 纲领□ 方针政策

(8)、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哪次事件?

□ 遵义会议□ 十一中全会□ 八七会议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自自主。

□ 辩证法、唯物论、实事求是。

□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10)、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把入党看作是谋求私利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是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理解的一种入党动机

(12)、中国共产党何时成立?

□1911年□ 1921年□ 1927年□1949年

(13)、党的宗旨

□ 为人民服务 □ 实现共产主义 □ 推动发展

(14)、你关注时事政治吗?

□ 经常□ 偶尔 □ 不关注

(15)、为什么上党课?

□ 自愿□ 被迫□ 无所谓

(16)在你上党课时,你是否有看其他书籍或做作业的情况?

□经常 □ 有时有 □ 没有过

(17)你认为在党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对你的思想有影响吗?

□ 有非常大的影响□ 有一些□ 几乎没有

(18)你认为大一上党课有必要吗?

□ 有很大的必要□ 可能有吧□ 几乎没有必要

(19)假如在大二能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你会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或多写一些报告信吗?

□ 肯定会□ 可能会□ 看时间的宽松吗

(20)你认为入党对以后找工作有益处吗?

□ 非常大□ 不清楚□ 没想过

(21)你入党前是否考虑过入党后可能得到很多名誉和利益,甚至金钱?

□ 有稍微的考虑□ 可能会有□ 随趋势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纽带。因此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997年以来,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湾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台湾问题的发展无时无刻不是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他们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在民大校园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认识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通过在我校图书馆和饭堂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民大在校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当代大学生涉及民大的不同学院的各个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最终有效问卷184份。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阶段:18---24岁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身份:在校大学生(涉及大

一、大

二、大三和大四各个年级)文化程度:本科在读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

1、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关注程度: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由于电视,网络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大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和接收与台湾问题相关的信息。其中认为台湾问题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占82.08%,认为关系一般的占16.98%,而选择与自己“毫无关系”或选“其他”的比例为0;83%的受调查者非常希望台湾统一,不希望统一的为0,其他人则选择了“一般”和“说不清”; 75.47%的大学生表示“会为台湾统一而努力”,18.87%表示会“考虑一下”。而4.72%表示对此“漠不关心”; 对于中国对台湾的政策方针,“了解”的占36.79,“比较了解”的占15.09%,“不了解”的占16.98%。

由此可见中国当代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的,并且对台湾回归还是抱有极大希望的。

2、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的认识:

认为台湾回归对我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国防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分别占37.74%和38.68%,认为“文化方面”的占9.43%,认为“面子方面”的占7.55%; 有86.79%的人认为台湾的回归会给两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对于当前台湾问题的基本形势大学生还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3、当代大学生对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阻碍的认识:

在解决台湾问题存在的障碍中,23.27%选择“台独势力”,19.11%选择“国际反华势力”,16.07%选择了“英美的西方国家”,13.57%选择了“中国国力不够强大”,9.97%选择了“政治制度的差异”,5.26%选择了“恐怖分子”; 对于“如果台湾当局一直为蓝营执政,是否有利于两岸早日统一?(蓝营坚持‘一个中国’)”的问题,选择“非常有利”的占61.32%,选择“蓝影绿营执政都一样”的占29.25%,选择“绿营执政有利”的占3.77%,选“其他”的占5.16%; 对于台独分子使用“金钱外交”的行为,认为“不得人心,必将失败”的占35.59%,认为“对两岸统一起阻碍作用”的占31.08%,认为“是对大陆的挑衅,伤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的占18.92%,选择“应该给予严厉还击”的占11.26%。

4、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政府关于台湾的政策方针的基本评价:

在“大陆‘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政策是否满意?”一项中,选择“不满”的占7.55%,选择“一般”的占22.64%,选择“政府说的就有它的道理”的占28.3%,选择“自我认为还满意”的占41.51%; 在“认为“一国两制”对台湾问题是否适用?”一项中,选择“适用,因为适用于香港、澳门”的占51.89%,选择“不适用,台湾问题更复杂”的占33.02%。其他人则投了“不知道”和“其他”; 在“认为中国同台湾各党派相互往来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帮助吗?”一项中,选择“有”的占90.57%,其他的人则比较平均的选择了“无所谓”,“一点用处都没有”和“不知道”。

5、当代大学生认为为解决台湾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陆应采取什么措施?”,18.97%的当代大学生选择了“发展经济,缩小两岸经济差距”,13.84%选择了“外交上孤立台独分子,加强与国民党等友好党派联系”,18.3%选择了“加大两岸民间交流”,14.73%选择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1.83%选择了

“做好军事准备,武力统一”,8.93%选择了“改变美国等国家对台政策”,7.14%选择了“重申立场”,甚至有4.02%选择了“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

6、当代大学生对台湾统一的前途的判断:

对于“和平统一”的看法,认为“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占12.26%,认为“随着国力增强会实现”的占80.13%,认为“没有希望,坚持武力解决”的占3.77%;对于台湾回归的时间,认为“需要10-50年”的占76.42%,认为“需要50-100年”的占20.75%,认为“100年以上”的占1.89%,另有1.89%的当代大学生认为“无法实现”。

三、从调查报告中看出的问题(总结):

在进行问卷调查和询问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政治觉悟和素养不高,对某些政治问题的认识还比较幼稚。表现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台湾问题表现出了巨大关切,但对目前中国对台政策却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台湾政治环境认识还很欠缺。很多大学生思想还比较单纯,认识和行为脱节,理论和实际脱节,表现出政治上的幼稚和不成熟。

2、。当代大学生对台湾回归的意义缺乏独立的认识和深入思考。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报纸书刊等的大众观点,缺乏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观点。

3、理性不足和认识片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维护祖国统一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示会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而奉献。但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表现出急躁的情绪,缺乏耐心。其理性不足表现在不少人对“和平统一”缺乏信心,支持武力统一。对“一国两制”的政策持怀疑态度,把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过多的归结与台湾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坏境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结论:

经过对调查内容的认真分析和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我认为:

1、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心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国家针对台湾的政策方针的了解,和对台湾政治坏境和台海问题的国际形势的认识,而且要深入的去解读。学会独立思考,不激进,不盲从。

2、当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只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而相对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倾向。例如很多高校加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党课等课程都只注重于形式,而忽视内容,并且是一味的灌输,更有甚的有些课程只是草草了事仅为了考试。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加强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对台湾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不少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是相当艰巨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台湾形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自身的建设,将自己建设为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整体,然后寻求逐渐与台湾的融合,为两岸的整体发展而共同努力。只有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才能赢得自己的国际地位,才有能力阻止国外势力对台湾问题的无理干涉。

关于大学生对腐败认识的调查问卷 篇6

“腐败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公正,甚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为大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腐败问题的?大学生与腐败问题有关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腐败问题的认知情况,我们精心设计了此调查问卷,希望您抽出宝贵时间认真作答,对您的鼎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被调查者身份信息属性(在对应的□内打√)学校:

政治面貌:

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五 □研究生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 □否

就业意愿方向:□公务员及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外企、私企 □自主创业

1.你对党和国家当前所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否关注?

□A.非常关注(20%)□B.比较关注(66%)□C.没有关注(14%)2.你了解国家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吗? □A.很了解(12%)□B.不了解(86%)□C.不清楚(2%)

3.你认为现在社会上腐败现象多吗?

□A.很多,几乎每个行业(92%)□B.一般,偶尔发生(8%)

□C.很少,不经常听到这样的消息(0%)□D.不清楚(0%)

4.你对腐败现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A.反对,造成社会的不公平(88%)

□B.不爽,但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摇摆不定(8%)□C.无奈,对这种事情无能为力(4%)□D.正常,但是于我无关(0%)

5.你认为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缺乏有效的公民廉洁教育(10%)□B.公职人员薪金较低(3%)□C.监督不力或不到位(65%)□D.法律不完善(22%)

6.你认为腐败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A.破坏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80%)□B.阻碍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4%)□C.侵害人民群众利益(4%)□D.危害国家政权(8%)

□F.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4%)

□G其他

7.你认为如何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A.从娃娃抓起,灌输反腐倡廉意识(10%)□B.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廉洁修身的教育课程(11%)

□C.完善社会监督机制(64%)

□D.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一个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13%)

□E.加强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强法律法规教育(2%)

8.你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A.党和国家反腐败的态度坚决,工作得力,成绩显著(17%)

□B.有成绩,但形势严峻(70%)□C.雷声大,雨点小(12%)□D.腐败现象愈演愈烈(1%)

9.你对我们国家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是否充满信心?

□A.反腐卓有成效,对遏制腐败充满信心(12%)□B.反腐取得一定效果,对腐败行为得到遏制比较有信心(83%)

□C.反腐成效不大,对遏制腐败几乎没有信心(5%)10.你是否认为腐败习气已侵入大学校园,已有腐败行为萌芽?

□A.有(93%)□B.没有(7%)□C.不清楚(0%)

11.你身边的同学中是否出现过以下不廉洁行为? □A.作业抄袭(100%)□B.考试作弊(18%)

□C.大量引用资料、拼凑文章、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96%)

□D.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过程中,贿拉选票等不公行为(2%)

□E.学生干部依仗某些“特权”,徇私舞弊行为(6%)

□F.在组织或参与活动中虚列开支,侵占活动经费等公共款项的行为(2%)

□G.为谋私利向老师或其他人员送礼的行为(1%)□H.申请贷款的学生无故不按时偿还贷款利息或毕业后不按时偿还本息(0%)

□I.就业应聘中有信息隐瞒和信息欺骗行为(2%)□J.其他不廉洁行为:

12.你对同学中出现的这些不廉洁行为持怎样的态度?

□A.坚决反对(98%)□B.支持(0%)

□C.有时情况复杂,可以理解(2%)□D.漠视(0%)□E.不清楚(0%)

13.你认为高校是否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A.很有必要(10%)□B.有一定意义(46%)□C.没有必要(36%)□D.无所谓(8%)

14.你认为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状态如何? □A.活动较多,内容较丰富,效果较好(7%)□B.活动很少,效果一般(87%)□C.还处于空白状态(6%)

15.你认为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有哪些意义?

□A.可以规范遏制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5%)

□B.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培养大学生崇廉尚洁的高尚品质(69%)

□C.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引领整个社会的廉洁教育,是党和国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础工程的需要(11%)

□D.它是培养党的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10%)

□E.反腐倡廉教育为大学生提前建立拒腐防线(5%)□F.其它

16.你认为在什么时段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A.在新生阶段效果较好(4%)□B.在毕业生阶段效果较好(0%)

□C.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96%)17.你觉得对大学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应注重哪些内容?

□A.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规范(44%)

□B.民主法制意识教育(96%)□C.诚信教育(33%)□D.廉洁从业教育(27%)□E.社会公德教育(3%)□F.民主监督意识教育(5%)

□G.(其他)

18.你更愿意参加哪些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A.学习文件(2%)□B.课堂教学(4%)

□C.社会实践考察调研(78%)

□D.大学生党、团日和党、团课为载体的主题教育(55%)

□E.廉政社团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主题征文、工艺及文艺作品创作、专场演出等主题教育(36%)

□F.宣传橱窗、展板等为载体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

□G.以廉政网站、校园广播为载体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

□H.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大讲堂、论坛、专题报告会等(8%)

□I.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5%)□J.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3%)

□K.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援助活动(6%)□L.其它

19.你认为目前开展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主要还面临哪些方面的困难?

□A.社会大环境的不利影响(98%)□B.教师队伍对学生反腐倡廉教育认识不高(34%)

□C.学生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是“大人生病,小孩吃药”(21%)

□D.高校还没有形成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的保障机制(27%)

□E.没有前例可循,一切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3%)

□F.反腐倡廉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3%)

□F.没有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7%)□G.其它

20.你认为目前要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应重点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A.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3%)

□B.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营造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环境(49%)

□C.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良好氛围(45%)

□D.完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搭建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平台(33%)

□E.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15%)

□F.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9%)□G.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吸引力(7%)

□H.其它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7

一、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讲解文学历史和文学著作之间的联系

我们国家文学的历史和作者的著作这两个方面谁才是这门课程的讲述的核心, 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最大的困难的地方。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 才可以达到对现代当代文学教育的目标,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觉得, 只能让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有兴趣, 才能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也就是说, 应该把文学的历史当作课程讲述的主线, 而作者的著作作为核心内容来讲解。

但是,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现代和当代的文学的教学, 都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对知识进行讲解的教育, 也就是说一般都从历史时间的方面来进行梳理, 从而对文学作者的作品进行讲解, 并且对于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看出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一些文学历史的常识, 但是文学历史的最基本的却是作品, 作品中的美学特点一般都被文学史的枯燥而掩盖了, 并没有发挥出它特有的魅力。而且现在的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来说, 很大数量的同学对于文学的理解就是文学的历史的发展, 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讲述的知识, 而缺少对作品的阅读, 这样并不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质。

笔者觉得, 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达到体现这门课程价值的目的, 增强作者著作的讲解是一定要进行的, 但是也绝对不能和文学的历史相分开。一定要让大学生懂得, 作者可以有那么高层次的文学作品, 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笔者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的时候, 都是把现当代的文学历史当作线索来讲解, 而作品是讲解的重心。在讲述的时候, 提到学生感兴趣的作品, 就要趁热打铁, 把时代背景再巩固一遍, 这样才能达到两者的兼顾。

二、把不同种类的教育方式和现如今的教育方法相互结合

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在讲课, 然后学生就在讲台下听, 或者是记着笔记, 这样的传授知识的即使也能够非常有规律的向学生们讲述知识, 但是也具有非常多的不足的地方, 也就是说在讲述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教育和讲授的作用, 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们学到了多少知识, 不能够让同学们进行主动的学习,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智能被动的去接受知识, 而不是主观意愿的去学习, 所以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现如今, 这样的方式已经逐渐的被抛弃了, 现如今的教学挂念认为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 主体不应该是老师, 而应该是学生, 而老师只起到了一个引导同学进行学习的过程, 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让同学们能够积极的参加到课堂中的讨论来, 特别是要注意对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水平和探究性学习的水平的教育。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现, 现如今的教学手法已经在现如今的这么课程的课堂中得到了非常多的运用。经过很多年的教学实力可以说明, 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方式。笔者觉得,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把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十分简单。使用多媒体的方式能够把比较复杂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作品进行直观的叙述, 有些有名的作品会拍成电影, 这样也可以给学生们播放, 这样能够快速的让学生了解作品或者是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进行理解。

笔者觉得, 现代的教学方式在这门学科的课堂上使用是十分有益处的, 但是还应该有很多需要的注意的地方, 比方说提升课件的质量, 不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课件就下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 自己制作可见, 或者是选择互联网上优秀的可见进行参考, 切不可一点儿都不做更改的运用, 或者是把讲义放到课件上就进行讲解。

三、用更多数量的课堂外的活动来和课堂教学来结合

老师应该非常注意学生在课堂之外对于作品的阅读, 用课外的阅读还和课堂中的知识进行讲解, 能够相辅相成, 获得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多的作品需要同学们去阅读, 仅仅依赖课堂上的一点儿时间是完全不足的。要把课堂上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进行讲解, 那么就一定保证学生在课堂之外有着足够的阅读数量。可以采用的方式可以是为学生指定一定的数量的书籍, 让其组成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阅读, 同时互相监督, 做笔记, 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

笔者觉得, 老师不单单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 更应该注课外的阅读, 必要还可以在课外让学生进行创作, 这样对其写作能力有所帮助。所以老师进行知识的传授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教学手段, 来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致, 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 从而接受文学作品。

总而言之, 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程的时候, 应该以学生为讲解的核心, 同时帮助不一样的方式, 对于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进行改变, 让同学们产生较大的兴趣, 从而主动的进行学习, 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 从而进行理解, 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对于美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摘要:学习我们国家的现代和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文和文科类专业必须进行选择的一门主要课程, 是对文科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非常有帮助的一门课程。单线因为现在如今我们国家的人的价值观念较传统来讲有着改变, 现代当代文学和另外的不能够马上看到效果的课程是一样的, 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线。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学科的改进, 采用多样类型的教学手段, 特别是和现代相关的方式, 提升学生对于现代当代文学的兴趣, 从而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习兴趣,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吴炫穿.越中国当代文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孝道;态度;传统美德

引言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孝文化在中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华民族所遵奉的重要伦理道德规则和人们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中透露的就是孝道的文化与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越来越明显。受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各种因素影响和干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有着与以往大学生不一样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与以往青少年相比,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定时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对传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有了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了解和探讨当前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拟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现状,以期为今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有效率为91.43%。其中,男生98人,女生94人。文科生148人,理科生44人。独生子女51人,非独生子女141人。来自城市的45人,乡镇43人,农村104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采用张坤和张文新[1]的“青少年传统孝道问卷”,测量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和观念。原量表分为四个因子: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和随伺奉养。采用5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赞同,5代表完全赞同),得分越高表示他对传统孝道的赞同程度就越高;第二部分是一道是非题,主要考查大学生是否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提倡孝道,并让大学生列出应该提倡孝道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两个主观题,让大学生列举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孝顺行为和观念,最不赞成的观念与行为。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研究结果

2.1 不同性别、专业、独生子女情况及生源地的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比较

不同性别、专业、独生子女情况以及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因子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下表1。

采用重复实验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在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敬爱祭念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性别与生源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4.355,P=0.014)。在抑己顺亲上,城市和乡镇的大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F=1.372,P=0.032),乡镇与农村的大学生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F=1.610,P=0.002),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容亲留后上,对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个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有显著差异(F=5.977,P=0.016),在生源地上也有显著差异(F=4.799,P=0.030)。结果还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观念的四个因子赞成程度最高的是容亲留后,其次是敬爱祭念和抑己顺亲,赞同程度最低的是随伺奉养。敬爱祭念与随伺奉养(F=0.167,p=0.002)、随伺奉养与抑己顺亲(F=0.151,p=0.006)、容亲留后与随伺奉养(F=0.144,p=0.010)两两之间差异显著。

2.2 当代大学生对于孝道的态度和行为

在被问到“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需要提倡孝道,尽孝道行为”时,192名被调查大学生100%持肯定态度。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最不赞同的观念和行为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仍需提倡孝道的原因,整理后的结果分别见表2、表3、表4。

从表2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顺观念和行为分别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55.7%)、“尊重父母”(45.3%)、“关心父母”(25.5%)、“常回家看看”(24.0%)等。表3表明,当代大学生最反对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48.4%)、“不赡养父母”(42.7%)、“不关心父母”(19.8%)、“打骂、虐待父母”(18.8%)等。表4表明,当代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尽孝道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9.0%)、“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46.7%)、“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26.0%)等。

3.讨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孝道的态度是肯定的,所有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均赞同当今社会仍然还需要提倡孝道。他们认为提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优良传统的一个表现,有着许多优秀的成分,是社会有序发展、家庭和睦相处以及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行为与思想的准则和要求。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对父母养育之恩必报的思想,有反哺的观念。

对于传统孝道中涉及的敬爱祭念、抑己顺亲、容亲留后、随伺奉养四因子,大学生赞成程度最高的是容亲留后,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才是随伺奉养。对于某些传统观念如“逢年过节回家团聚”和“拜祭祖先”,被调查大学生持接纳和肯定态度,这是现代大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表现。而关于“养儿防老”问题,普遍倾向于回答不赞同,这说明大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思想的反对,受到现代思想影响较大。另外,对“扬名声,显父母”表现出不赞同的意见,反映出在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往的入仕思想也变得逐渐淡化,当代大学生不再赞同以往关于名声与父母相结合的看法。从调查中还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传统孝道的态度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将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寄养”时,大学生们普遍反对这个建议,但却希望能和自己的父母就某些问题进行平等地协商,反对一贯的家长权威。对于将来结婚对象的选择是否听从父母之命方面,回答者表现出“介于同意和不同意之间”,这说明当代的大学生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是继承与超越矛盾的一面。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代大学生还是把多陪伴父母和多与父母联系、谈心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这说明现代的青少年还是希望多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感情的,他们把与自己父母的交流或沟通摆在显著的位置。尊重父母、关心父母也被看成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很注重对父母的尊重和体贴,被调查大学生都十分注重父母的生活状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尤其是在物质保证的情况下更要注重对父母精神的照料,这是大学生一致强调的,这体现出他们爱父母、报偿父母的态度,流露出一种情感与爱的表达。同样,他们都反对子女盲从父母,他们对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遵从的行为表示出不满的看法,要求看待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父母和子女应当从民主、理性的角度处理事情,这是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处事方式。对于赡养父母的有关问题,大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希望父母可以和自己共同生活,或者以后父母年迈时,自己一定要赡养父母,尽子女应当尽的义务,这是道德与做人的本分决定的,况且父母养育了“我们”,血浓于水,报偿父母也是应该的。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大学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都有了现代的特点,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但总体而言,现在的青少年大学生还是很有理性的,能够客观地对待问题以及提出实际的看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孝顺观念虽然有一些方面与以往不同,但对父母的爱和对父母的尊敬还是没有改变的,深受优良传统的熏陶和感染,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长久流传的原因所在。

4.结论

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当代大学生对容亲留后的赞成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是随伺奉养。

(2)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顺观念和行为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等。

(3)当代大学生最反对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父母”、“不赡养父母”、“不关心父母”、“打骂、虐待父母”等。

(4)当代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尽孝道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等。

参考文献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9

A、新闻报道B、学术文章C、娱乐八卦D、体育报道E、传统文化F、其他

2.您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A、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嘛B、想了解,但是没有良好的途径

C、不,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落伍了D、其他

3.您如何看待当下的传统节日?

A 只剩下吃喝了,说实话过个节挺累的B没洋节时尚,很土过C不知道传统节日要怎么D 挺有节日气氛,很中国。

E 节日都已经商业化了,成了很多的商家作秀的舞台。

4.您对哪个节日更有热情?

A西方节日B传统节日

5.您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是?

A很喜欢B喜欢C 没什么态度D不喜欢,认为太古板

6.对于将4月2号(孟子母亲的生日)定为母亲节,您对此的看法是?

A很好B没什么必要效仿西方C只是形式而已D 没什么意见E不感兴趣

7.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A非常看好B 比较看好C悲观D非常悲观

8.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A.纯属封建毒瘤,当弃之B.大多数是腐朽的,要舍弃多数;

C.喜忧参半,于己没有多大影响。D.大多数都是好的,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

E.无论有点多还是缺点多,都应该结合时代来改进。

9.您对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无所谓

10如果有一项旨在保护与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您会参加吗?

A.不论什么时候举办只要有空都会参加B.如果是周末休息时间可能参加

C.不会参加但是支持这样的活动D.不参加也不支持

11.长远来说,您认为有无必要在大学中大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兴

趣班?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12.你觉得在大学开设中国传统课程(如《论语》、《孟子》)是否有必要?

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无所谓D不支持,觉得浪费时间

13.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和艺术等方面)()

A.有B没有,但想学。C没有,暂时没有兴趣学。

14.你对下列哪些哪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最感兴趣?

A手工艺(特色手工艺品)B饮食文化(特色小吃)

C文学(戏剧诗歌小说)D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

15.高中是文科()理科(),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影响

吗?()

A是,文科生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较多B是,文科生对传统文化比理科生更感兴趣

C不是,理科教学中也渗透传统文化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10

调查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杨思佳

成员:刘姝问、贺慧如、成彬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 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64.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 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 篇11

关键词:翻转课堂;需求分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52-05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将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后学习(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教师课上组织讨论、检测与提升”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学回归到“教学即师生对话”这一教学本质层面,重视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时间、次数等)。[1]翻转课堂因为起源于中小学教育,常常被用于中小学课堂,早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已经有部分高校尤其是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在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对于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相关的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视角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应用需求,为在高校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是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笔者对翻转课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借助“技术接受模型”。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表达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录制与处理软件生成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课后也需要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课程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测试等。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支持的产品或服务,要了解用户对其期望与需求,可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加以分析。[2]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如果让大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应感知到翻转课堂对其学习与发展的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感知到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支持其便捷有效地加以利用,即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本研究主要从“有用性”与“易用性”两个维度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

2.调查实施

2015年4月,笔者对某师范大学20个学院(部)各专业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4份,问卷有效率94.57%。

关于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态度统计与分析,问卷主要涉及要分析的里克特量表,对其进行Cronbach's Alpha可靠性检验,如表1,其α值为0.850,证明该问卷量表信度较高,调查效果较理想。

问卷卷首语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确保调查对象对翻转课堂概念有充分的理解。问卷数据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部分图表由Excel进行处理。在下文对数据的分析中,“大学生”均指参与本次调查的185名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

当问及在参与本次调研前“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与体验情况”时,仅有26.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翻转课堂”,其他大学生均表示自己对翻转课堂有一定了解(其中有28%的学生参与过翻转课堂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期望能够体验或深入体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整体上持积极态度。

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态度测试,对题目选项进行量化并赋值,即5=完全同意,4=比较同意,3=基本同意,2=基本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对态度的分值划分为:低认同度的分值为1-2.5,中等认同度的分值为2.6-3.4,高认同度的分值为3.5-5。

表2中,1、2题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支持学生课程学习的看法,3、4题为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方面的认同度,5、6题是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可促进教师教学变革潜力的调查。

本研究将大学生分为高年级(大三、大四)与低年级(大一、大二),将调查内容与学生的年级进行均值T检验,对于“有助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内容”这一类目,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其观点不同,即年级越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各项能力、满足各项需求的认同度越低,但整体上还是给予肯定(均值大于3.5);其余各项调查内容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即所有年级对每一类目问题所持观点基本相同:在“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对学生自身发展、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有促进作用。

2.对“翻转课堂”具体功用的需求

(1)对利用“翻转课堂”学习何种类型课程的期望

笔者将来自20个院(部)的大学生分为文理两个学科类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对翻转课堂课程类别的需求,经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学科学生的认识差异不显著,即文理科对翻转课堂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认同度相似:无论是文科知识还是理科知识,均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细化在具体课程类别上,如表3,只有16%的文、理科生认为所有课程均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大多数大学生期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选修课,特别是通识选修课,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该类课程;由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较为陌生,对于必修课,大学生对其持保留态度,认为该两类课程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不足四成,且在开放性建议中,有约1/3的大学生再次特别提出应斟酌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范围,仍期望教师可以面对面地讲授专业必修课程。

(2)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视频学习资源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优质教学微视频应具备的特征”为多选题,笔者提供了七个备选答案,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其选择如图1所示,选择最多的是“重点突出”,其次为“目标明确”、“讲解精炼”,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拓展功能”,至于视频本身的精美程度,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即大学生非常关注教学微视频本身的教学性特征以及与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图2为学生“期望在翻转课堂中用的教学视频类型”,大学生认为对于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并不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因此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视频本身应关注实用性,多提供操作性、案例型的课程。

(3)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类型有三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该三类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并摘取部分数据,如表4所示。

对于重视“教师评价”的学生而言,“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交流课前学习的情况”与“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的情况”的问题,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具有正向相关性:学生更关注课前相关知识的获取与习得,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希望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这些学生认识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期望达到的“教学即师生对话”的目的,但并不太关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因此推断是否关注教师评价,对翻转课堂学习的影响并不大,影响了该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的自评与互评。

关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在影响项目的相关性检测中,所有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该类目与学生自评、互评具有正向相关性。总体而言,越关注自身评价(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对评价与交互的关注度越高:这些学生更重视课堂展示以及课堂上的交互;比起对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更重视通过讨论与交流后得到的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较全面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3.对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相关因素的看法

(1)学校层面的影响

参与、体验翻转课堂的大学生并不多,仅有28%,无论是否参加体验过翻转课堂,学生都认为学校的整体规划、对教师与学生给予系统指导与支持缺乏。且体验过翻转课堂的学生对这三项更认同。可见在学校层面,学生期望学校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整体规划,同时加强对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指导与支持。

(2)来自教师的影响

在表5中,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pearson系数均小于0.3,表示两者间存在微相关,且显著性概率P均大于0.05,表示彼此不存在显著性,即无论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师本身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看法一致,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是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均值均大于3.6)。

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价值都没有改变,学生对教师期待非常高,教师的观念、专业素养对于帮助、引导大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3)来自学生的影响

如表6所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相关评价中,各项能力的统计均值在3.44-3.69之间,除了“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均值=3.44)表示能力并不特别突出外,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自学、自控、交互的素养都比较好,但这些类目中,除“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外,其余类目的偏度均小于零呈左偏态,即大部分学生的评价略低,这表示自律意识、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大学生较欠缺的,这可能是阻碍大学生参与、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因素之一。

4.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开放性建议

针对“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笔者向大学生征求开放性建议,共收集到来自67位大学生的80余条建议。

笔者对这些建议进行梳理与总结,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加强培训与推广”、“调整评价方式”、“提高便捷性”、“注意实用性”、“先试点再推广”以及“其他”。

整体上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非常重视翻转课堂的实用性,有43条,具体建议为依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制作不同的微课程以适应翻转式学习,教学内容的质与量要恰当,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应先经过几位专业教师审查再提供给学生等;其次为建议先试点再推广,共26条,具体建议为应在某一学科、某一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专家与学生反馈并修正后,制定适用的方案进行全面推广;有21条建议希望学校加强培训与宣传,既要培训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学技能,也要培训学生在新模式下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加大对翻转课堂的宣传,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下思维、观念的改变;有20条建议期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更改现有的评价方式,采取更灵活、更公平、更有利于交互的方式;有14条建议提到了提高便捷性,主要针对教学平台与校园网络的畅通性,学校应加强相应措施与设备,在易用性维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三、总结与思考

1.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它将讲课搬到课堂外进行,有助于调动课堂内的学习活跃性——教师可以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也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同学互动,在互动中完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虽然有研究认为,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的教学不能翻转,这是受到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制约,[3] 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基于学生的视角,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有用性维度分析,整体上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价值及其对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本身的促进作用予以肯定;从易用性维度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翻转课程的实施持比较理性的态度,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给予充分调研与宣传。

基于对本次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学生自身均是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有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度与节奏,因此高校的宏观设计与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减少,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如课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教学环节仍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握与设计,仍然起主导作用。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需要分析知识点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知识,其是否适合翻转,学习效果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大学生作为高校翻转课堂的真正主角,他们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理解和期望是高校能否有效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视角出发,调查某师范大学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期望、有用性和易用性,试图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大学生翻转课堂需求图景,以期为现有高校进一步推广或优化翻转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2.思考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表现为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探索性,[4]在高校教学中应体现其个人主导、个性化、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过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进行研讨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正回应了这种学习诉求,可以让高校的课堂回归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可推广性。

尽管“翻转课堂”的最早提出源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但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也有较大的保障。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等方面更有优势,[5]并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推广有显著的适用性。

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对高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不仅需要加强对翻转课堂实践的研究,加强相关实践,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更要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翻转课堂的本质,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同时更要提供硬件与软件设施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证,如提高校园网络的带宽,保证微课程播放的便捷性与流畅性,购置或开发合适的平台,便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交互与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应关注翻转课堂的适切性,灵活安排学习活动,加强整合,将技术支持的学习内容还原学科知识的本质,尊重学科逻辑。如果学生将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找资料和使用数字平台与电子设备上,反而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或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从而选择放弃,宁愿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校需要对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予以技术性指导,使其学会利用平台及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与交互,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尽快适应新学习模式,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Davis F.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1989,13(3):319-341.

[2]张志梅,郑起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2):72-76.

[3]Rebecca 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disruptive revolution in pedagogy, or yet another educational fad[DB/OL]. http://www.slate.com/articles/life/education/2014/02/flipped_classrooms_in_college_lectures_online_and_problem_sets_in_the_classroom.single.html.

[4]畅肇沁.大学生学习特点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1-133.

[5]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上一篇:通用的教师实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服务质量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