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2024-09-10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共14篇)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1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

二、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

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第二,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

第四,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

到尊重的心理满足。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2

1 个性的概念以及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锻炼与陶冶, 逐步形成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习惯与行为等。个性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性格、动机、兴趣、气质的体现, 也是新课标中学生的学习标准, 是传统观念转变为现代观念的具体象征。气质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人的气质类型一般分为:“胆汁型” (兴奋型) 、“多血型” (活泼型) 、“粘液型” (安静型) 和“抑郁型” (抑制型) 。人的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但气质在影响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形成上, 存在着向好或向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 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体育教学特点,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 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向优良的性格品质发展。

2 体育课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原则

2.1 要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从生理角度来说, 运动能力有差异。由于学生身体发育的个体差异, 导致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肌肉力量有很大的差别。另外男、女有别。男生喜欢篮球、排球、足球等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 男生不喜欢你长时间的去指导他们, 而喜欢独立自主的活动;而女生喜欢健美操、跳绳、乒乓球等项目。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仅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 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跳箱”的课上, 安排不同的“跳箱”高度。让学生有所选择, 分层练习。让每一名同学都能跳过去, 完成动作, 获得成功体验。在安排运动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使学生能够既得到锻炼又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2.2 形成平等关系, 让学生自主, 注重创新能力

相互尊重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 与学生建立成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 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爱好。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往往更具人性化, 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 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培养得力体育干将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如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 大家都在等待练习同一个项目, 而一节课只有45min, 一两个轮次下来, 下课铃就响了, 学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 让学生自主锻炼, 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 给学生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 让学生感到自己地位的存在, 教师起服务和引导作用。

2.3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创设新颖的组织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组织好体育教学是上好一节的保证。课堂组织是否得当合理, 是否联贯紧凑, 是否运动量合理, 关系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康发展。所以,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即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也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也要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成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自信心, 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健全完善学生人格。

3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3.1 以身作则法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体育教学也一样。体育老师优美的“肢体语言”示范正确, 幽默风趣的语言起到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所以体育老师要坚持育人为本, 根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真正做到业精于勤、以身作则。

3.2 激趣导言法

3.2.1 语言鼓励法

体育教学中, 学生一旦产生胆怯恐惧心理, 就会产生“无助感”, 如果对学生加以语言上的鼓励, 学生可能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还不错、再来一次、别急、慢慢来等。这种精神的鼓励比你批评10句都管用。对于进步慢的同学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尊重学生的人格, 有针对性的评价, 鼓励要面向全体同学, 公正无私。只有这样,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终身受益。

3.2.2 访谈法

利用课前或休息时间, 可以对部分学生访谈, 得知学生的需求, 及时反馈信息, 调整体育课的教法。如:被访的学生说:“现在的体育课没啥意思、太枯燥了、老是绕着老师的圈子转”, 讨厌老师组织教学, 喜欢传统的体育课堂, 似乎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所以如何上好体育课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们每个体育老师共同面对的课题。

3.3 游戏法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情感体验的多样性游戏, 由被动到主动, 由无趣到有趣,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 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 结语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作为体育教师, 应该正确地去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因材施教;应该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创设情感体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同学, 形成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主动学习、积极锻炼、使学生拥有一个完善的个性, 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从个性的定义及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入手, 结合体育教学实际, 阐述了发展学生个性的一般原则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出自己的见解。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篇3

一、个性这个概念是中性的,与世界观、思想品质、道德规范不同,它不包含社会的伦理价值标准。人的个性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比如一个人的性格中活泼好动与沉静之分;气质有外露与内向之别;情感有奔放与细腻之异;智力中有的记忆力强,有的观察力强;待人接物中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幽默含蓄,这些都是很难分出优劣来的。个性别无优劣之分,但存在着成熟、完整、自由等程度上的差别。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學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二、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第一,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体育课中,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他们的个性即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有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学调查证明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比一般学生要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而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第三,体育运动是陪伴青少年终身的一项活动。体育运动与人的密切程度往往超过其它活动,因此它对人的个性的塑造是长久的和起稳定作用的。一方面个性有选择活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运动又在改造着个性。尤其是对人的性格意志、情感等心理特征和观察判断、思维等智力都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四,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它使青少年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而在众多的体育运动中,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供他们选择,“合理的位置”,从中扮演一个“角色”,这种方式上的差异,可以加深个性的差别。

三、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㈠体育课发展个性的一般原则。

1、准备活动是发展个性的极好方法。

其自身具有教育、教学和教养的因素,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实施体育课的任务等,应该从课的一开始就得到较好的体现。培养具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下,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的表现。过去我们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包括活动的组织,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而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开始出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锻炼的做法,准备性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统一给定的练习,学生也可以在给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样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同时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量。对待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最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2、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动用所学的科学锻练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练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闪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3、开设选项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传统的教学常常抑制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如果让某人放弃自己的爱好去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岂不可惜。而开设选项课恰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开设选项课,虽然受教学大纲以及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在许多学校仍受学生和教师喜爱,而且效果较好。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

“俱乐部”式教学也就是在课堂中开设各种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同是又可通过不同的项目以相互吸引,使学生能发展并调节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堂课中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分设若干个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虽然评议有褒有贬,有一种看法是肯定的,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有益的,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使学生能尽情地在自己拿手的项目上表示自己,同时又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我认为这对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体育课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4

贵州省金沙中学黄兴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严重。个中因素是复杂的,有学生自身原因,有学校硬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原因。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是新课标下教师应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体育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做些探讨。

关键词:个性发展兴趣

我校是县委、政府投资7亿元重点打造的一所大型高中。但因开工建设时间短,学校只完成一期工程。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限制,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故一些教师的体育课随意性强,没有教学艺术可言。加之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因此,体育课就成了“放羊课”。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有必要作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推行好几年了,但体育课毕竟和文化课有差别,它没有升学压力。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都不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因此,许多体育老师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要么跑两圈后分组活动;要么预备活动后教师示范学生被动接受;更有甚者,放任自流。教师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学生无组织、无纪律,这样的课还有什么美可言,学生又怎会有高昂的激情来参与体育学习。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学生厌倦体育课的根本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体育课才能焕发无限生机。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第一,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如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而部分学生又只凭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特色教法,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天赋。比如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等。而男同学则最喜欢篮球、排球;其他项目也比较喜欢。教师在教学时,应分别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对于女生不喜欢的运动项目,诸如800米、铅球等这些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可通过练排球来达到800米和铅球的训练。

第二,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仅是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校,近两年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加之许多教师兼有学校保卫工作,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传统的“板

脸”教学已极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需要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针对差异启发引导、合作探讨、获取知识,真正让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悦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 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特色课。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教师和学生就会在平等互动的关系中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教学“弯道跑”,可先让学生分组尝试,然后交流体验,总结出“弯道跑”的技巧。在总结技巧时,学生会创造性地运用生物和物理知识,诸如步幅大,手脚协调配合,克服离心力,提高速度等。

总之,《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等概念为灵魂,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教材体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能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体体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意义,身体力行,创新驱动,努力把体育课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5

桃花江实验中学 朱花元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以美的体验、智慧和力量的表现为特征的活动中,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呢?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既然如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个性,即因材施教。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才能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激励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 2 了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体育特长生,更应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个性不仅决定人对环境的顺应,还左右着人去改造环境,同时改造着自己。一个先天身体素质优越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发展的个性,也很难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只有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体育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个性优良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相对枯燥,反复练习,新鲜感差。过去那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学做的机械的训练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大脑疲劳,精神涣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贯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于课堂全过程,创造一个适宜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良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探索了一种自主学习的“五步”教学模式,介绍出来和大家商榷。

第一步感知试练。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 3 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做适当指导,但不做过多指点。尽管学生动作多种多样,不尽规范,有的甚至笨拙而可笑。但是学生都很认真,很主动,积极性很高,消除了紧张感,形成了自由、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示。

第二步观摩演示。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同学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同学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2~3人演示完毕后,该出现的问题一般都能显露出来。演示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既帮助演示学生做好动作,也要提醒其他同学观察要点。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都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演示、观察、评价的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仿学的教法,在个性形成与发展方面优越得多。

第三步学习复练。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教师要详细指导,必要时可示范。在复练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好学生得到表扬,差生在鼓励中也看到了希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益。

第四步评价提高。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演示,其他同学评价,4 指出动作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演示,引导评价,提醒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好学生也要找出不足,差生基本完成动作,就要肯定鼓励,不要过于苛求。在演示动作、评价他人、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实现了信息的多项交流,激起了学生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动作,仔细观察他人动作,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多种感官共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步开展竞赛。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学生很爱参加此项活动,这是展示才华的机会,一般学生是不会放过的。这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特长。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事可干,要试练、观摩、评判,还要复练,参加竞赛。只有上一步做好了,才能做好下一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6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第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第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7

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 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 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因此,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 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 授业, 解惑”,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是权威, 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 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得怎么做,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做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 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 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 如果要求学生都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 统一的口令, 整齐的动作, 看似组织严密, 其实有的同学量不够, 有的完不成。同样的练习, 如果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成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 有的做引体向上, 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 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练俯卧撑也考虑抬高手的位置或抬高脚的位置的俯卧撑, 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 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 兴趣爱好, 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 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 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 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 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 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定自己的目标, 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目的性比较强, 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 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 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4.1、重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健康为目标的学校体育应努力满足学生的身体活动实践, 上课提倡教师精讲让学生多练, 例如?用启发诱导法教学, 由教师提出任务, 启发学生去探求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如学生练习跳高, 除了教师教的方法之外,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偿试其它方法过杆。球类教学多用竞赛法, 游戏法等多种形式组织练习, 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 又让学生在对动作的体会中创造性地掌握动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4.2、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指如何把学到的体育知识, 运动技能应用到身体活动中去, 例如有氧运动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 其中耐久跑就是很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 但如果让学生反复绕着操场跑学生是不太情愿的。与其强迫学生长时间进行枯燥无味的耐久跑, 不如让学生多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又同样有健身价值的球类等运动。当然即便是进行耐久跑教学, 也可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越野跑, 定时跑, 让距离跑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多练自己兴趣的能经常坚持的运动项目, 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 这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 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3、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挖掘这些能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 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智慧产生于行动。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徒手操或游戏内容, 上课时分组做准备活动, 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大家练习的兴趣也很浓厚, 有的组做游戏, 有的组花样跑, 有的组还带起街舞来, 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 上课的气氛热烈, 教学效果也很好。再如在复习课的教学时, 让学生主动探索更好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以及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5、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 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 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随机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 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 主体性得到体现, 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 个性得到发展。

6、建议

体育教学思想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注学生主体的地位, 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的个性的发展,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 加以改正和克服, 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巩尊雷.论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年04期.[1]巩尊雷.论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年04期.

[2]钮凤秋.情感环境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S2期.[2]钮凤秋.情感环境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S2期.

[3]张建文, 肖嵘.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制定的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 2007年20期.[3]张建文, 肖嵘.体育教学中情感目标制定的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 2007年20期.

谈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篇8

关键字 体育教学;学生个性;策略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应根据学生的特长,教师从全体学生出发,立足个体指导,准确地把握某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以予点拨,强化个性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努力使弱项稍强,强项更突出。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仅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 。只有学生感兴趣、喜炊,心理需要的事物,动机的产生才有可能使个性得到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都是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浪费了作为体育课特殊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促进作用。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中主体地位 丧失,自觉性积极性淡化,兴趣消失。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之中,体育课正由以前的集体性、统一性向着个性、自由性、娱乐性方向发展。学校的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发展 需要。为此 ,体育教 学必须符合学生主体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设计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设计教学目的。

二、体育课堂对个性培养的影响

所谓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独特社会性。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是在广阔的空间之中,课堂上,学生的身心是自由舒展的,学生的思维是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优越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三、高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策略

1.注重教师个性影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及与学生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个性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个性的痕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修养自己的个性,达到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的目的。在传统观点看来,教育中只存在一群被叫做“学生”的年幼者和一些被叫做“教师”的年长者;他们的关系就是受教者与施教者的关 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权力的代表,一切教育都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权 力主义的基础上的,教师总是带着礼会赋予他的与职业俱来的特权,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许多被剥夺了自主权、被伤害了 尊心的学生,对教师反感甚至怨恨,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与对立之中。因此,个性教育必须致力于探索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 、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3.创设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观念上应有所转变,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增强学生作为主体积极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上下工夫。,由于平时沉重的课业负担已经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新事物,找寻新方法,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体验自身的力量,锻炼自身的能力。比如根据教学小组或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预先与学生共同提出经过努力 可达到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1)教师拟定学生小组或个人的指标,力求得到学生同意,并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2)学生完成指标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批评和评价;(3)能力强的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要求 自己拟定指标。

4、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 心,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在这种思想观念下,教师要设法探寻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来实现个性发展。课程改革是培养健康个性的基本条件,而评价体系却是检验学生个性发展状况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教育者要树立一个科学的评价观,通过评价机制的引入,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快地发现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四、结束语

个性化教学不仅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尊重教师的个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相互渗透,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张扬个性,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奎.高中体育课上如何发展学生个性[J].教坛聚焦,2011(26).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9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具有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种能力。而在当今各种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者”不断涌现出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新课程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中学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陈旧的教学观念应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课堂,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角色转换的师生关系„„总之,一切都要围绕“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而变。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发展个性

语文教育现象——

现象之一:语文课上,当老师提出某一个问题时,先是全班沉默,继而陆续有几个常发言的同学举手,接下去无论老师怎么启发、鼓动,大部分同学还是无动于衷——

现象之二:办公桌旁,老师面对批改过的作业一脸无奈——只要能找到固定答案的,多数学生作业内容一定雷同;如果是日记或作文,大多数学生又是乱写一气、应付了事,毫无个性可言。

语文教师们不禁焦虑: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话不会说了,文章也不会写了,个性思维到底跑哪去了?怎么样才能把他们教好呀!

问题分析:

面对这样的窘况,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们不能“坐以待毙”了。他们多么渴望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精彩,每一本作业都能呈现学生独特的智慧,每一次作文都能异彩纷呈„„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问题根源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初中生对语文学科没有足够的关注兴趣,认为语文很简单,没什么可学的,等到考试之前写一写字词,背一背古诗和文言文就可以了。

二、由于现代信息的多元化,中学生的注意力已被形形色色的影视、网络等信息内容所牵制,语文教材缺乏时代感,语文知识枯燥艰涩,缺乏挑战性,很难吊起学生的胃口。

三、初中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敏感多疑,不愿轻易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更不愿坦露心声,所以在说写上宁可缄口不谈或假话连篇。

四、受考评制度等功利教育意识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重考试结果,轻能力培养。

五、《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落实不到位,教学模式偏传统化,缺乏改革创新,不能恰到好处地驾驭教材,激活课堂。

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办法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呢?近两年来,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与探索,初步理出一条思路,形成一些做法。

一、语文教师要主动担当起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角色 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提高全民素质,而青少年的个性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也是实现教育自身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一定要注意培养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学生的优良个性表现为:

1、要有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2、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勇敢精神,敢于战胜任何困难和挫折;

3、要有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宽以待人的开阔胸襟;

4、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5、做事踏实认真,有一定的责任感。

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按照良好个性的标准,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道他们的不足在哪。要不断地利用语文学习活动,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些事情要认真做起来会费时费力,劳心劳神,但是,我们教师这一职业就是育人的事业,育人的事业是繁琐的,是要用心费神的,它没有捷径可走。尤其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育人的功能,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此,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二、抓住课堂教学,真正落实“每个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1、通过课堂教学,了解每一个学生。

语文课堂中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将“关注全体”落到实处。因此,“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通过课堂观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所持的态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发展要求。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观察到一个男生每次回答问题都是吞吞吐吐的,还不时回头去看其他同学的反应。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了解到,以前他上课很愿意发言,但每次都表达不够流畅,同学们经常取笑他,所以他变得越来越胆小了,每次只要老师喊到自己名字就开始紧张。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一面鼓励他大胆发言,尽量在课堂上多给他说话的机会,还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一面做全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学生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尊重课堂。后来这名男生语文学习进步很快,日记写的特别好,分析问题很有独特见解。

2、打破常规,把学习方式还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一方面,我很有心得体会。以前我总以为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理所当然都由老师做主,学生没有选择权。所以经常设计好所有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尽管这样的课堂进行很顺利,但往往平淡如水,没滋没味。久而久之,学生没了学习兴趣,老师没了讲课激情。后来我学习了《新课标》,全面认识了新的教学理念,又经过自身反复琢磨、实践后,我决定打破常规,把学习的方式教给学生,努力创建具有活力的课堂。我于是大胆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尽量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比如在“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完成。每当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通常会走下讲台用商量的口吻问学生:“这篇课文大家想怎么读?”“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老师听你们的。”这样一来,学生朗读课文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一片琅琅的读书声马上充盈着整个教室,令人身心愉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经常采用“师生交替读文”的办法,老师读一段学生读一段,或小组跟老师竞读,或个人和老师“PK”,真是“乐益”无穷。教师不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主动参与活动,课堂呈现出无限活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说:“多加鼓励能增强动机。”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许多心理学专家通过无数个实验表明,有无“激励”,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如哈佛大学维廉.詹母士对职工的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按时计酬的情况下,一个人受到了激励,他的能力就能发挥到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高。相反,如果没有受到相应的激励,便只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低。可见激励促发动机,促成需求,使人的行为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成功与满足,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发挥出超常的聪明才智,做出高于一般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成绩。成人如是,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呢?他们哪一个不希望老师多表扬自己呢?哪一个得到夸奖后不是心花怒放,自信满满呢?所以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老师更应是执法公正的“裁判员”,学生很在乎你的评价,更在乎你的鼓励。

缺乏激励意识的教学,是贫困的教学,没有激励的效果,是苍白的效果。那么具体而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正确的方法进行激励呢?

1、学生有缺点有问题,能像对待朋友一样促膝谈心,用语亲切、柔软,娓娓道来,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语言生硬、冷淡,命令性地交谈。

2、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帮助,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

3、发现学生进步时,诚心诚意地表扬或奖励,要使学生深深感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真实的回报;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更高的要求与希冀。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激励的学生,他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态度去学习,主动参与所有的学习活动,并愿意表现自己,学习更加轻松而富有成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或寻找机会:课堂上的提问,让学生大胆发言,多给与肯定;对演讲朗诵时的精彩表现,多给掌声鼓励;作文范读范讲,让学生体会成功写作的快乐;或安排语文游戏项目,让学生各个成为其中的主角„„教师及时给予赞许或奖励,即可成为一种强化剂,促使学生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优质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包括语文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加以肯定和激励。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一定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题目: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10

——在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各位领导们好:我叫高玲,是我校的一名美术教师。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暖风来到我们新开校园。为了激励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确定了“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日常教学中,课时量比较大。我课前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给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我积极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开发了“美丽的海星”、“我的石头画”、“可爱的小动物”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另外,在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我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区美术学科论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我身先士卒,认真参加课题研究,多次在教学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我校的“新星杯”教学研究活动中,带领在组内老师进行了集体教研,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共同评课,我所作课多次获得了校级优秀课,撰写的教学反思也被评为优秀奖。自2007年至今在区优秀课评选中被评定为一二等奖共三节。

对于我负责的美术兴趣活动课,我开展了切实可行的美术技能技法训练的活动,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服务教学,注重过程。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小设计师”和“小画家”。在校“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展示活动中,我们美术绘画小组的绘画作品展示获得了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也受到了同学的欢迎。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大赛,有百余名同学获得全国、市区级绘画大赛一二三等奖。

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活动,为此我们美术组开发了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经过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学生掌握了剪纸工艺的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项艺术特长。在2004——2008年连续五年在天津市剪纸大赛中有三百余名同学分别获得金银铜等的等级奖,我校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快乐小剪刀”的称号。

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67-01

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以人为本"的教育,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一、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调整和发展。

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教学环挠,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体〈学生〉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2、健身性原则: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特征之一,是区别于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根本标志。

3、娱乐性原则:娱乐性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一种活动性游戏,没有娱乐性的体育就不成其体育,特别是对大众体育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规律,舞蹈的魅为在于它的节奏,而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体育的最重要原因。

4、选择性原则:选择性是从主体性中衍生出来的。素质教育要适应于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难度和要求,以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上述原则的内涵,了解现代学校体育的时代特征,才能大胆设计、尝试、营造出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喜爱体育,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选择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一般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料,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长,能满足学生趣味的载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2、教师把学生引导"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看过许多如正大综艺一类的综合性节目,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我们课堂教学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呢?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充满激情,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这是把学生导"活"的前提。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总之,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小学体育课如何塑造学生的个性 篇12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信,竞争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如果一个学生什么事都不敢想不敢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碰到困难就半途而废,没有一点自信,那么他以后也将是一个不求上进,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人。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记得我的一名学生,当时他上二年级,是一名男同学,在体育课上练习跳小绳,这位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出所料,跳单绳时居然会向前栽倒,当时我是虚惊一场,头部只是红了有些肿。当时学生有的是笑有的是怕,真是尴尬的一堂课,留给我的是,这名学生如何跨过这道坎,学生还有信心吗?为了重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我该怎么做呢?我坚定一个想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之间的交流让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知道了我对他的关心———老师还是一样的爱你和关心着你的。没有多长时间,他告诉我他会跳了,并跳给了我看,我很是高兴。接下来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重塑这名男孩的表现,学生视乎明白了,战胜自己就是战胜一切。

体育课我也非常喜欢创设不同情境,通过情境方式的教学,让学生内心充满自信。体育老师都有感受,反复的跑、跳,学生感觉到累,这里的累是心里不愉快的学生感觉出来的累。于是我经常根据主题创设出一个个不同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跑呀、跳呀,玩得不亦乐乎,忘了这其实还是在课堂。例如动物园开运动会,学生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动物,一个个无拘无束的“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地上奔跑着、跳跃着;又例如“刘翔跨栏”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其实这个时候学生体力消耗很多,为了能和刘翔叔叔一起奔跑、跳跃而感到无比的兴奋,内心这个时候充满了自信,跳得更高了,跑得更快了,向着快乐的第一、幸福的第一勇敢迈进。

二、学生正确竞争意识的培养

在2014年徐州市名师培训班上有幸听了徐州市高级中学秦晓华校长的报告,秦校长在报告会上满腹经纶,对教育畅谈无阻,讲述了他的教学管理及育人育心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教学实例阐述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静下心想想,让我对竞争又有了新的认识。

秦校长的班级管理是民主的、阳光的,是受到学生从心里支持的。秦校长没有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新任班长的能力,班级工作虽然不是甚好,也尽了她的一份心,秦校长的婉转鼓励又激励了她向前做好的自信心,让一个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逐渐走向健康、成熟。秦校长的言语也让班里的学生认识到,他不是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老师,他是个关爱每一位、注重每位学生发展的好老师,他的言行激起了学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自信的学习愿望。这就是秦校长育人育心的教育理念,它告诫我们,要让学生成功,教师要用心换心,让学生相信你,这样就换来了一颗颗坦然相对的心,换来了一颗颗不怕困难、积极向前有自信的心。也就是这么一名学生,现在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年薪几十万。秦校长问她现在很成功了,她却说,“是秦校长给我树立了自信,给我铺垫了成功的道路,我只是抓住了走向更加成功的机遇”。学生的话多么的坦然,是老师多好的慰藉,让我一个听课老师心里都感到触动。学生有这么好的一位老师真是幸福呀。学生时代自信心的树立,对于今后的成长、工作、生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种潜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与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师不能逃避的一个事实,竞争意味着超越和创新。体育课上的竞争意识必须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础,达到学生竞争意识的不断提高。例如体育课堂障碍跑单元的教学,是普遍学生喜欢的一项运动,因为游戏中可以得到一种成功感,是一种克服困难的成功感。大部分老师在上这样的课时,都会设计好障碍,并把障碍放好,讲明规则和方法,让学生去战胜,是的,这样的课堂要求既能完成任务又安全了许多。我的课把它作为基础。我想这样安排学生更想参与。给它下个框,让学生去操作。规定距离摆放规定障碍,障碍器材多达10种以上,摆放障碍规定时间,学生只要能顺利通过就为胜利。战胜自己设置的困难是课的一个提高。战胜队友设置的困难是一种竞争。竞争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摆正心态,防止嫉妒心理的产生,这个需要老师反反复复的引导,指正。总之,操作起来确实麻烦许多,但是从基础的学好,老师就是想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正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的关键时期。

三、合作精神的体现

有的老师会限制学生的交往,会做出令人感觉是对的事情,与学生的谈话会说,你不要和谁交往的话,其实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学生之间的交往有时候成人向来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支持、理解和开导,不是一味的禁止。

喜欢交朋友是小学生的天性。交朋友也是友谊的一个初级阶段。学生通过交往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了以后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如果限制学生的交往,学生性格会孤陋,形成封闭,甚至孤僻,将来进入社会更是无所适从。体育课在培养学生合作方面的能力更是一个很好的课堂。小的游戏到足、篮球的比赛等等,对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合作能力都可以在课堂中给予贯彻。

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发展的思考 篇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高校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校固体育文化的引导、教育和管理的力度,积极举办高校体育文化节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使之与主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协调,可以形成具有活力的`校固体育文化,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作 者:胡彩芬 HU Cai-fen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9(3) 分类号:G807.4 关键词:高校体育   个性化   教育  

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 篇14

1、强化自我意识,调动主体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理想的体育环境。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劝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刺激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2、有意识地渗入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失败、挫折、反复等顺境与逆境的不同承受力,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

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

3、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性格。如,可根据女生对美追求强烈的特点,选择艺术体操、舞蹈、健美操等教材,让他们在配有音乐的体操房中练习。同时,要合理选择有利于发展身体和肌肉的练习,增强协调韧性,这对发展女生的生理活动机能,提高学习乐趣和积极性大有好处。

4、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心境会格外开朗。

上一篇:《鸿门宴》总结分析课教案下一篇:亲爱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