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2024-07-18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共13篇)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1

《口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口算。

新课程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应该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

在新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延伸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生找出方法之后,我又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虽然孩子们说的都是比较通俗的总结语,但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2

议一议: (-3) ×4=-12, (-3) ×3=_____, (-3) ×2=______, (-3) ×1=______, (-3) ×0=__________。

猜一猜: (-3) × (-1) =_____, (-3) × (-2) =_______, (-3) × (-3) =_________, (-3) × (-4) =________。

由此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笔者认为其中的设计不能体现出法则的合理性 (仅仅是猜想) , 因为在“议一议”中, 体现的是负数与正数的乘法, 而“猜一猜”中呈现的是负数与负数的乘法, 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正因数每减少1, 积的变化规律来推定该因数是负数时, 也存在同样的规律。另外, “议一议”中反映的是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的乘积, 并非是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乘积。而文中为了得到法则, 构造了一个问题情境, 再由问题想当然地铺设了一条通向“法则”之路, 这样的编排是一厢情愿的。

教师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但更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此, 从概念入手, 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步尝试:

第一步:由本节课情境入手, 问: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列式?

方法一: (-3) + (-3) + (-3) + (-3) ;

方法二: (-3) ×4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这里必须与学生达成共识:求几个相同负数的和也可以简便运算为乘法。

所以 (-3) ×4= (-3) + (-3) + (-3) + (-3) =-12

再由学生对 (-3) ×3=______,

(-3) ×2=_______,

(-3) ×1=_______。

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然后小结出负数乘以正数的法则。

第二步:正数乘以负数呢?如4× (-3) , 能否使用乘法交换律?在这里, 不能在有负数因数的乘法运算中贸然使用非负数中的乘法交换律。

观察以下计算过程: (-3) ×4= (1-4) ×4=1×4-4×4=4-16=-12

其结果与 (-3) ×4= (-3) + (-3) + (-3) + (-3) =-12的结果一致, 这说明乘法分配律能用在有负数因数的乘法运算中, 用特例的检验, 代替演绎推理的证明 (引自《数学与哲学》 (张景中著) 第145页) 。由此得出:4× (-3) =4× (1-4) =4×1-4×4=4-16=-12

再举几例, 然后小结出正数乘以负数的法则。 (同时也验证了乘法交换律能用在有负因数的乘法运算中。)

第三步:负数乘以负数呢?如 (-2) × (-5) , 此时, 让学生模仿4× (-3) 的变形, 将算式变形为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 × (-5) = (1-3) × (-5) =1× (-5) -3× (-5) =-5+15=10

再举几例, 然后小结出负数乘以负数的法则。

第四步:负数与零或零与负数相乘结果为零, 学生仍利用乘法分配律自举一例易得。

第五步: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反思:

(-3) ×4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从概念入手, 根据乘法意义, (-3) ×4= (-3) + (-3) + (-3) + (-3) =-12, 得到负数乘正数的法则;关键之二:猜想 (-3) ×4= (1-4) ×4=1×4-4×4=-12, 并用 (-3) ×4= (-3) + (-3) + (-3) + (-3) =-12验证这个猜想结果正确, 从而得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有理数”这个关键结论;关键之三:借助乘法分配律计算正数乘以负数, 即3× (-4) =3× (1-5) =3×1-3×5=-12, 又知 (-4) ×3=-12, 不难得出3× (-4) = (-4) ×3, 即乘法交换律在有理数中适用;关键之四:借助乘法分配律, 推导负数与负数相乘, 以及零与负数相乘的情形, 从而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本人这样设计并处理教材, 学生会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全面的认识, 达到在观察中发现, 并自主归纳之目的。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 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体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兼顾了思想、方法和趣味性。学生只有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程, 才能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中,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 而不是“范本”。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篇3

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

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6.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

10.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1.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重温新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4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新授过程中,以运动员训练200米自由泳和50米自由泳贯穿整节课,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运动员的辛苦。在讲授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孩子在解决200×10这道题时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代表说出小组内讨论的算法,学生总的算法有3种,板书3种算法,从3种算法中,让孩子自己去比较发现最简便的算法。在后来的练习中,孩子们不但说出算式和得数,并能说出算法。让孩子多说,加深和巩固对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登宝塔”、“帮小兔回家”“爱心捐款”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1、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在教师精心引导下走向单一化。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使学生在明白算理的情况下再计算,不就更好了吗?课后分析时,我认识到,正是我精心的安排阻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正是我的井井有条,学生本来自主的思维被我导向了单一。可见教学不能教师一把抓,新课改后,我们更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他们才能更快乐的学习。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5

——林伟扬

【关注练习量,让计算教学扎实、有效】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片断及反思

【案例描述】

课始,指名学生被7的乘法口诀,集体背9的乘法口诀,当一个学生在背的时候,部分学生就无所事事了,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三上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在练习环节中,只让学生做了几道口算题,就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做的口算题仅20几道。

【分析】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课堂练习的量远远不够,练习的量跟不上去。在学生只做了几道口算题,就让学生口算比赛,其实在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量,还只能停留在能正确做的基础上,怎能进行比赛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是啊,反思自己,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而停留在一种形式上,一种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这样,如何让学生在计算课里学得扎实,又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关注练习量,让课堂扎实有效、提高效率,这样的话好像人人会说,但是却都不得要领,关键就是如何去关注课堂练习的量,如何让它去扎实,让它去有效,使每一节课落到实处,教学反思《三上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作业,我们基本要在课堂内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关注课堂的效率,像这一节课,我们给予学生练习的量不够,这样我们就要把作业留给学生到家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像这样的课,我们的口算练习起码要达到50道,才能让学生正确、加速。练习要做到人人参与,才能做到把知识落到实处。

【对策】

在课开始复习导入时,让学生集体背诵1——9的乘法口诀表,然后进行口算练习,可以是做口算,可以是看卡片口答,如2×8等题目,抽其中的一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这样全体学生参与了复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1.本小节是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

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

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是整

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

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本课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找出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抽学生背诵一位数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教师读式: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5×7=

3、学生背诵口诀。

4、积极抢答:30,56,48„„

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玩过什么游戏?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

6、讲解问题算理,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0、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11、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

12、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13、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14、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15、听取老师对例题的讲解,明白解题思路。

16、生独立解题,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及时总结,掌握规律。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兴趣盎然进行练习

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谈收获,重温新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清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开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习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乘法公式,综合应用,实录与反思

一、设计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构思源于对三个对象的思考与分析.一是作为客体的内容,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三是作为学研的教师.

就内容而言,我们对乘法公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认识.(1)沟通联系.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产生与运用,是学习思路的顺应同化,是结构发展的一脉相承;(2)渗透模型.由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的特殊性奠定了它们在代数公式中的地位,成为代数恒等式中的重要模型;(3)凸显直观.用字母a、b表示公式中的两个项,或用图形□、△表示公式中的两个项,增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直观认识,凸显字母符号和图形符号在代数中的地位和价值;(4)突出地位.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是继多项式乘法之后的重要教学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化简、根式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学习函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就学生而言,我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1)学段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处于中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成长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认知基础.学生已经有了有理数、代数式、整式加减、幂的乘法和乘方以及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代数基础;(3)思维水平.乡镇中学的孩子,起点相对较低,由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考要更重视过程性与生成性,帮助学生思维自然过渡.

就教师而言,我们有两个方面的考虑.(1)地域特点.此次“送教下乡”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乡镇和县中的初中数学教师,这些教师所处的环境,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对象基础相对薄弱,教研氛围相对缺乏;(2)活动意义.“送教下乡”的目的是将我们的科研成果与教研经验传递给乡镇教师,在交流探索中,一起进步,共同提高.

基于对以上三个对象的思考和权衡,我们变式团队最终确定采用“知识生长式”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知识发生(原点出发)→知识发展(正向应用)→知识发散(逆向思考)→知识升华(本质回归)”.整节课像一棵树从种子的孕育→主干的发育→枝干的生长→枝叶的繁盛,一路生长,自然天成.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知识发生———原点出发

师: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数数,当数无法穷尽时,我们想出了什么法子?

生:(部分)字母表示数.

师:对!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数的四则运算,它们是哪四种运算呢?

生:(齐声)加、减、乘、除.

师:如果我们用a、b表示两个数,请你用“+”或“-”号连接这两个数,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式子?

生:(a+b)、(a-b).

师:用“×”号连接两式,我们可以组合成(a+b)×(a-b)、(a+b)×(a+b)、(a-b)×(a-b),即(a+b)(a-b)、(a+b)2、(a-b)2.它们乘积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齐声)1.(a+b)(a-b)=a2-b2———平方差公式;2.(a+b)2=a2+2ab+b2———(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3.(a-b)2=a2-2ab+b2———(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出示问题1:说一说,公式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

师:你能说说这些式子的特点吗?

(等待,孩子们不知道从何说起~)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比较等式的特点呢?

生1:运算.

生2:式子.

师:(引导)乘积的式子叫什么?和差的式子叫什么?

生3:乘积的式子叫因式,和差的式子叫项.

师:(引导)非常正确!我们可以从等式的左右两边的运算、因式和项数、指数等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

生4:左边都是乘法运算;右边是多项式,是整式的加法.

生5:第1个等式是a、b这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乘积,右边是a、b的平方差,只有两项;第2个等式是a、b这两数和的平方,右边是a、b的平方和,加上a、b两数乘积的2倍;第3个等式是a、b这两数差的平方,右边是a、b的平方和,减去a、b两数乘积的2倍.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透彻!因此我们把它们分别命名为?

生6:平方差公式、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出示问题2:想一想,公式中的a、b可以表示什么?

师:那么公式中的a、b又具体可以表示些什么呢?

生7:可以表示数、字母.

生8: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

生7:也可以表示代数式.

师:同学们真棒!对a、b的认识既全面又深入.

第二环节:知识发展———正向应用

出示问题3:请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显示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师:如果公式中的a、b用字母x、数2来代替,你能快速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吗?

基础题:(x+2)(x-2)=______.

生:(齐声)能,等于x2-4.

师:如果公式中的a、b用单项式3x、单项式2y来代替,你还能快速地得出结果吗?

变式1:(3x+2y)(3x-2y)=_____.

生8:3x积的平方减去2y积的平方,等于9x2减去4y2.

学生口头表达,教师板书示范.

显示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师:如果将上述公式中的a、b用单项式或多项式来代替,你能顺利解决吗?

变式2:(3x+2y)2=______.

变式3:(x+y-2)2=_______.

生9、生10上台板演:

师:同学们对公式结构的理解非常好!能准确无误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非常棒!

师:如果将公式综合运用,你来试一试.

变式4:(3x+2y)2-(3x+2y)(3x-2y)

生11上台板演:

师:有没有同学的答案不一样呀?

生12:我的答案是12xy.

师:到底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呢?谁能找出其中的错误?

生13:12xy是错的,我估计他没有将9x2-4y2添括号.

师:(微笑)生13说到点子上了,在进行括号前有负号的运算时,一定要添加括号,避免出现符号错误.

第三环节:知识发散———逆向思考

出示问题4: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它能构成乘法公式的形式.

师:如果一个等式只给出一部分,请你找出使式子成立的未知的部分.

基本题:(2x+1)()=4x2-1.

生14:从等式的右边可以推测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公式中的a应该是2x,公式中的b应该是1,再看等式的左边已经有(2x+1),所以答案是(2x-1).

学生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的思路特别清晰,老师都不用再解释了,太了不起了!

变式1:(2x+1)()=-4x2+1.

师:谁能说说这道变式题,与基础题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5:右边结果变成了原来的相反数.所以我认为公式中的a是1,公式中的b是2x.所以答案是(1-2x).

师:你对公式的理解非常到位,我们可以将-4x2+1转化为1-4x2,从而很容易与公式的结构对应.

变式2:(2x+______)2=4x2+4x+1.

生16:等式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可以写作:4x2+4x+1=(2x)2+2·2x·1+12,所以公式的a是2x,公式中的b是1,答案是1.

师:这样的解释清晰易懂,非常棒!

变式3:(______+1)2=4x2-4x+1.

生17:我认为是2x.

生18:应该是-2x,因为等式右边是减去乘积2倍,所以应该是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应该异号.

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我们应该区分是两数和还是两数差,如果是两数和,则a、b符号相同;如果是两数差,则a、b符号相反,与a、b的位置无关.

变式4:将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

(1)使它能写成一个整式的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生19:加-8x2.

师板书:4x2+1+(-8x2)=1-4x2.

生20:也可加-13x2.

师板书:4x2+1+(-13x2)=1-9x2.

生21:这种类型的答案有无数多种,只有保证:1-()x2中的x2系数是一个平方数就可以了.

师:(环视全班)都同意吗?

(全班赞同~)

生22:还可以从数字考虑,加-2、-5等.

师板书:4x2+1+(-2)=4x2-1,

4x2+1+(-5)=4x2-4.

……

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师:(竖起大拇指)你太厉害了,思路特别开阔!从含字母的项和数字的项两个角度进行了全面严密的思考.

变式4:将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

(2)使它能写成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

生23:加±4x2.

师板书:4x2+1+(±4x)=4x2±4x+1.

生24:也可以加4x4.

师板书:4x2+1+(4x4)=4x4+4x2+1.

师:很好!是不是就只有这三种答案呢?

生25:我觉得也可以加-1,-4x2.

师:为什么?

生26: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所以单项式的平方也是符合题意的.

(学生们先是发愣,后来才反应过来,全班鼓掌~)

师板书:4x2+1+(-1)=4x2.

4x2+1+(-4x2)=1.

师:本题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公式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

第四环节:知识升华———本质回归

出示问题5:(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对于乘法公式,你又有哪些新的感悟?

(3)你对乘法公式的学习还存在哪些困惑吗?

生27:我们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

生28:完全平方公式有两个,要区分是两数和还是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生29:公式中的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字母,还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代数式等.对于多项式要整体看.

生30:运用公式时,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乘法公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对于乘法公式我们首先从公式的结构上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共性,又从正逆两个方面运用了公式,渗透了转化、分类、整体的思想,也体现了公式的模型化思想.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也存在着不足.

1. 课堂预设,宏观构建,中观搭桥,微观渗透

作为一节“送教下乡”的经验交流课,我们变式教学团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向乡镇中学的教师传递我们的设计理念,呈现我们的设计思路,努力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使之具有借鉴作用.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从“宏观构建———中观搭桥———微观渗透”三个层面展开.(1)宏观构建:指整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构成,即知识发生———知识发展———知识发散———知识升华,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联系紧密,一气呵成;(2)中观搭桥:指整节课由五个问题串联而成,即问题1(公式的结构特点)———问题2(公式的字母意义)———问题3(公式的正向应用)———问题4(公式的逆向思考)———问题5(公式的整体回顾),问题过渡衔接自然流畅;(3)微观渗透:指整节课由八个主要知识生长点聚集而成,即生长点1(数的运算→式的运算)———生长点2(公式的字母符号结构→公式的图形符号结构)———生长点3(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式)———生长点4(公式应用的口头表达→公式应用的书面表达)———生长点5(公式的独立应用→公式的综合应用)———生长点6(公式的正向应用→公式的逆向应用)———生长点7(答案唯一性———答案开放性)———生长点8(知识的具体应用→知识的整体构建),问题导入原点出发,起点低,问题归纳本质回归,落点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亮点多.

2. 课堂生成,思想领航,能力立意,知识生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知识的生长应该如植物的生长一般,顺势而行,自然生长.结合学生们的认知基础,整堂课贯彻“慢、实、细”的教育理念.(1)切实落实“慢”的教育思想,慢体现在知识发生环节———慢慢品味公式的来历、公式的特点、公式的结构,慢体现在知识发展环节———清晰地表达公式的应用、完整地展示计算的过程、全面地分析易错的节点,慢体现在知识发散环节———让学生逐一分析答案的由来、让学生在相互补充中完善答案,慢体现在知识升华环节———让学生从知识到题型→从题型到方法→从方法到思想,梳理知识,构建体系;(2)将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对公式的理解———真正落实“思辨”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对公式的正向应用———真正落实“计算”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对公式的逆向应用———真正落实“逆向思考”的能力和“周密分析”的能力,对公式的回顾———真正落实“概括”的能力和“抽象”的能力;(3)将知识“细”化到具体问题,将生长点镶嵌在问题链上,每一个提问都不流于形式,每一个提问都有清晰的指向,每一个提问都对应着相应知识的生成,精心预设,预约精彩生成,知识的生长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绵绵流畅.

3. 反思不足,提升认识,改善观念,优化教学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的实施要随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适时地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本节课存在两个较明显的不足:1.学情把握不足.所授课的班级是县中较优的班级,学生的底子比较好,而课堂预设有些过度,在知识发展环节,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没有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提炼解题步骤和策略,从而禁锢学生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沿着教师设计的路线单线行驶,因而在此无法预约多样性的精彩生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问题意识不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整节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存在缺陷,仅仅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没有上升到问题如何发散,如何联系,如何拓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释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8

由于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游乐项目价格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其中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还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我顺势改变了教材例1中的问题,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解决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解决问题,如:我玩3次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9人玩登月火箭需要多少钱?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新课的教学——10个人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新课的教学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来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10×6=?时,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添0法”,很显然,他并不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只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我启发学生:“还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吗?”很快就有学生想到:“10×6就表示有6个10相加,所以就等于60。”还有学生利用上面一道算式6×9=54的结果,想到再添1个6也是60。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9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老师强加知识给他们的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还远远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10

一、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主要障碍

“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 但对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就连简单的抽象思维都要依赖于具体形象的表象。如:在计算“5+3=?”时, 老师用“草地上有5只鸡, 又跑来了3只, 现在草地上共有8只鸡”这样具体的图或物来帮助学生思考。那么在计算8+3=?或2+9=?时, 学生脑子里也会浮现具体的图或物, 凭借深刻的表象进行思维得出结果, 并且这种方法会持续一段时间。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且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是加法, 遇到问题习惯用加法去解决。如:计算“13-7=?”时, 学生常常先想7+?=13, 再来口算13-7=6。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启蒙阶段, 对这种抛开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得到的答案不敢肯定。学生对逆向思考还很不适应, 需要一段时间来熟练。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依赖很强, 一些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都尚未熟练掌握, 再要求他们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就显得有点强人所难了。

二、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建议

1.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进行教学。

多进行加减运算的交替训练, 如在学习8+7=15时也学习15-7=8, 使逆向思维熟练化、习惯化。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因材施教。

教师要因材施教, 既要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又要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的顺利过渡。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因材施教, 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不同算法中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对于潜能生, 在其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时, 数数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3. 强化正向思维, 促进逆向思维。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11

阳原县实验小学

武凤莲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58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4表示2个4的和(4个2的和)或2的4倍(4的2倍)

2、口算练习。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3、巩固计算方法:小兔子回家

二、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更难的乘法:整十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出示学习目标: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

指名读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你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桌讨论交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

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耍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算式 300×10 300×30(1)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2)学生思考、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向全班汇报 自己的口算方法。(4)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

2、师引导学生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引导学生看图提出和信有关的问题。

例如:10天要送多少封信? 42天要送多少封信? 出示问题,学生板演计算过程,并讲解计算方法。

4、教师出示特殊算式,学生思考并讨论算法。42×10 23×30 指名说算法,教师强调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的算法。

三、巩固新知:

1、每组选出一人完成“做一做”的一道题,每道题先说口算方法,再说得数。

2、分析40×50=?(强调是2000,而不是200)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四、课堂检测

1、练习十四1、2、5、6题每组一题,比一比哪组做得好。

2、练习十四3、4题,实际应用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

五、整体回顾、总结评价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你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谁表现的最好?好在哪里?

六、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数学68-69面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小节的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小节的内容例1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而这一例题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2×10;第二部分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口算乘法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推出几

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

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归纳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理解口算原理。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学生练习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学完1—9的乘法口诀,大家忘记了吗?那好,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2、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请仔细看……(课件逐题出示,学生口答)

6个十是()

20个十是()

12个百是()

5个千是()

40里有()个十

300里有()个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老师今天就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玩一玩,好不好?(课件出示儿童游乐场情境图)(生观察)

2、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寻找信息、捕捉信息。

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口答)

3、小精灵语(点击播放)嗨!我是你们的朋友小精灵,你们能根据这幅图上的游乐项目价格表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交流汇报。

三、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1(1)(课件出示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适时的出示例题。(课件出示)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答案,师板书:2×9=18(元)

(2)、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师板书:

2×10=

想:2乘1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适时提问:你会做吗?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③、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那哪种方法口算更简便呢?

(3)及时反馈4×10 ﹦

3×10 ﹦

10×7 ﹦

10×5 ﹦

2、例题1(2)

(1)、课件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

20×3=

想: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

②思考:20×3=?小朋友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不同的思考方法。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a、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b、因为2×3=6,所以20×3=60;

c、2个十×3=6个十,6个十就是60 ……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口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请看!一列过山车开过来了,小朋友只要回答对以下闯关题就可以免费乘坐了。想坐吗?那好!看看能否闯关成功。

1、考考你(课件出示)

闯关题:2×3=

20×3=

200×3=

2000×3=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你认为怎样口算最快。

把你的想法与同位说一说,在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我们在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做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下面就运用我们刚刚得出的规律来试试看,好吗?

3、及时反馈(比比谁最棒哦)

20×4﹦

7×60﹦

80×5﹦

3×600﹦

700×8﹦

200×5﹦

(学生回答后问:400×5的积后面为什么不是两个0而是3个0)

4、玩一玩(让学生上台自己点击)

师:同学们,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出来采蜜,可是它们都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课件出示):①7座小房子上有7个不同的数字140、12000、400、80、90、180②6只小蜜蜂的胸前挂着6个不同的算式:80×5=

7×20=

30×3=

90×2=

8×10=

4×300=

请学生上台点击小蜜蜂的房子,让蜜蜂飞回家,最后出现这6只小蜜蜂的画外音——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会感激你的!

师:啊,太感人了!同学们真棒,竟然能利用咱们刚学的知识帮助迷路的小蜜蜂找到家了,真是了不起啊!

小朋友,我们刚才帮了蜜蜂一个大忙了,愿不愿再去帮帮超市的工作人员呢?(愿意)请看!

4、小试牛刀(课件出示)

一种牛奶每箱卖40元,昨天下午毛家超市卖了这种牛奶8箱,请你帮毛家超市算算这8箱牛奶卖了多少钱?

五、做游戏:找朋友

六、动脑大比拼

同学们,我们现在放松一下吧,好吗?

请每位同学写出两道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式,然后让同位做。再指名学生说出刚才出的口算题,考考老师,老师故意说错几题。

七、谈收获和感受。

同学们,本节课中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哦。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2×9=18

2×10=20

20×3=60

想:2乘1个十等于2个十,就是20

乘法口算教学反思 篇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优化

口算能力是笔算与估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加强,要求学生能够口算一百以内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乘除。若想对小学生口算数学能力及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口算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大都以形象为主,其往往对具体实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进行“十以内的加法”计算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铅笔、橡皮、尺子等实物,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摆放计算,通过数数的方式进行加法的口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感觉。

二、理清口算算理

口算算理是对口算依据、规则、合理性以及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过程,通过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学生能够对口算的技巧进行熟练的掌握。计算理论是对计算方法的过程解释,而计算方法则是对行为进行的规定。只有当学生真正地理解了口算的原理,才能够对口算的计算方法进行完整的掌握。因此,必须进行算理的训练,帮助学生对基本口算原理及算法进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性的思维能力。

三、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

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时,其情绪及思维都处在极度活跃期,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十分敏锐真切地感受、理解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加和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找出多种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做任何评价,鼓励学生采用其喜欢且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加深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的口算数学能力。

四、进行多样化的口算练习

在进行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时,教师要对练习的方式进行创新,确保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永远保持对口算练习的新鲜感,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口算练习活动。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对吹泡泡游戏的讲述,让学生对零的减法意义进行理解,将数学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接力赛、听算、口算卡片等方式对学生口算能力进行提升。

上一篇:检验本科专业就业前景下一篇:网上商城系统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