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诵读

2024-07-10

儿童文学作品诵读(共10篇)

儿童文学作品诵读 篇1

问:什么是儿童经典诵读?儿童经典诵读的核心是什么?

答:儿童经典诵读,就是在儿童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去诵读、去背诵、去熏习经典,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儿童经典诵读有三个核心:

一、教材必须是经典;

二、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一定要抓住0-13岁之间这个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

三、教育的方法是不要求理解,只要求熟读背诵。问:今天的社会毕竟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一切都以经济效益、科学技术作为衡量标准,让孩子诵读文化经典对现代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1)古老的经典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能抓住机遇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会对他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问: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还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答: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1)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3)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胸有万巻书,自然下笔如有神!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4)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5)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除了上述直观的效果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儿童只需每天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见效快——儿童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记下永恒的东西,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了,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问:经典那么难读,大人都感到困难,小孩子会不会觉得难?

答:事物的难易都是相对的,大人感到困难的,小孩子不一定感到难,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大人读经典感到困难,这确实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因为从小没有读过,或者读得太少。古人不是这样的,古人从小读经典,大了自然感到不难。小孩子诵读经典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背诵是儿童的天性。用记忆力和直觉力诵读经典,轻松得很。

问:孩子本来学习时间紧,压力大,经典诵读会不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答:现在的孩子学习时间紧,压力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经典诵读并不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相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经典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深远,这就是古人所说见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教养。有了这样的底蕴,再去学习比较浅近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孩子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问:十岁、十二岁的孩子才开始诵读经典晚不晚?

答:经典诵读教育当然是越早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十岁、十二岁的孩子读起来就晚了。年龄是相对的,但诵读经典最好的年龄是在14岁之前。

问:都去读经典,难道数学不算了?钢琴不弹了?画画不画了?

答:我们所提倡的经典诵读,只是诸多学习中的一项,每天只花二十或三十分钟即可。一般生活当然照常,学校功课当然照常,一切才艺当然照常。依照近几年来教学实践的成效来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儿童性情更为明理宽容,更为主动好学,他的各项学习能力均大有精进。“经典诵读”使儿童全面成长,“经典诵读”让家长全面放心。

问: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背书,得记住一个原则,尽管一路读下去。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儿童文学作品诵读 篇2

一、基于诵读审美意义的范文选择

1.着眼人的文学素养和生活意趣的培养

阅读学生的散文,总觉得情感的抒发比较苍白。除了他们的文学素养不够以外,还有生活意趣的缺失。语文学习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学生常常对生活熟视无睹,如果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感悟,根本不可能有灵动的文字,因为文字的生命力和鲜活源于写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体察,对生命的感悟和创造。因此诵读的选文应该起到能够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真谛,体会生活情趣的作用。只有热爱生命,才会悉心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真切的情感。当然要能生动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长期的文学阅读的滋养。朱自清之所以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在于他的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的意趣,否则诸如“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初恋的处女的心”“温润的碧玉”这样描摹感受的文字是不可能诉之于笔端的。每个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是不同的,而朱自清作品中表达出的生活的情趣在于他对生命本质就是基于生命最为尽情的爱的那份执著和朴素。这也应该是通过对需要诵读的文本的审美鉴赏告诉学生的。

2.体现散文文本创作的精髓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散文的意境和线索是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表达和外在形式的显现,因此,诵读要以促进对作品的理解为目标。好的散文讲究意境。王国维主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选择学生诵读的作品一定是情韵深刻而丰富的作品。指导学生诵读,只有让他们领略了散文作品的意境,才能抓住把握作品的格调和灵魂,读出作者的情感。而把握线索的意义,对阅读的深入和指导学生写作都非常重要。

3.发挥散文写作的“例子”和效能学习作用

从泛读的意义上看,散文的阅读篇目的选择可以是宽泛的,但从范文学习的意义上考量,必须是精要的,要具备“例子”的作用。从高中散文学习上看,宜选择遵循“形散神聚”创作原则的散文。

散文线索的探究意义。散文线索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找出线索、理解线索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莫怀戚的《散步》在亲情、生命、使命上对人们都会有启发,但从散文的主旨上看,把握“散步中对走大路还是小路的选择”的散文线索,才能理解作品的意旨,理解作者对担负责任、对敬爱长辈的看重,才能理解作品清新和谐画面中那种神圣和凝重。有些学生写“散文”之所以不像散文,就是缺乏散文线索。

散文意蕴的学习意义。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意辞美上,散文的意境需要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审美的情趣和格调。好的散文语言无论作者是浓墨重彩还是白描,一定是精心描绘而又自然流露的结果,这样的语言如“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因此从阅读鉴赏和诵读指导的深层次要求上看,对散文语言的学习需要下工夫,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品味和朗读。

二、基于对作品审美意义理解的诵读教学设计

1.诵读法的选择

有研究表明,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进入注意力专注的状态,无意识的回路被打开。这种生理机能的反应对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都有好处。

诵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是建立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声音,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手段。较之小学生,高中生不太愿意朗读,往往采用默读法浏览课文。因此,要培养高中生的朗读习惯,需要选择适合运用诵读法的作品,精心指导掌握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要让他们明白朗读的真谛在于作品是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因此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受到冲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读的工夫是以读懂作品为前提的。其实,不是每一篇散文的学习都要朗读,如果仅把朗读作为让学生开口读一读课文,学生是懒于读的,了无趣味的,也不可能发挥朗读的效果。因此,在散文教学中一定要精心选择适合运用诵读法教学的课文,而且教学中,一定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

2.诵读法的运用

诵读和审美鉴赏是不可分割的。朗读是一种技术,他需要停顿的表现、重音的处理、节奏的安排和语气的变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之上的技术掌握。反复锤炼的过程即是提高朗读技术和不断理解作品的过程,也是孰能成诵的过程,较之机械的重复,体现的是有意义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掌握学法的收效。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朗读中对声、势、力、韵的驾驭,就是在把握作品精髓的基础上,能够科学地发声,将朗读者的感情完全投入到作品中,创造性地再现作者情感的过程。

师生运用朗读营造审美情境。首先教师范读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范读,是教师用朗读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具有直观性、现场性和感染性,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高中学生的朗读指导侧重在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的表达和对需要学习的散文技法的体悟。如果师生的朗读能显示散文的意蕴美,给人以听觉的愉悦、情感的感染,甚至美的享受,那么从文字到声音,从作者到读者,通过语言媒介,经过文学审美体验,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诵读是基于文本理解的个性化表达。新课标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因此,高中生的朗读应以学生的个体朗读为主,整齐划一的集体朗读意义不大。从对学生阅读鉴赏上要求,要把握主旨、揣摩文意,准确是关键。而对于诵读,应该是尊重原著基础上的再创作,按袁行霈所说“意境是作者主观意志情感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散文创作本来就是作者面对客观世界,驰骋想象的主观的情感世界的表达,因此诵读者面对作者再现的情景交融的世界,必然也要联系到自己的想象和独特的感悟用声音艺术塑造作品,因此,诵读不但对鉴赏有帮助,是培养语言力的重要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蒋荫楠, 严迪昌.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7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5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89.

浅谈诵读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妙用 篇3

关键词:诵读 文学作品 妙用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强调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有所感知、感悟。汉字是单音节文字,很能够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并且容易做到押韵,而整齐押韵的内容读来顺口、听来顺耳,极易记忆。同时,汉语音乐性强的特点又决定汉语重文气,文学作品又极适合诵读。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就是这个原因。文学作品的诵读要有情有景,方式也应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各具特点,诵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有侧重。

一、在誦读中感知,读清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什么

我在教学《赤壁赋》时,注意到课文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理趣,极富声韵之美,特别适合诵读。我先是播放了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从整体上感知。然后根据辞赋用韵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感受韵文的声韵美。如课文的第三段,作者借主客问答,抚今追昔,畅诉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文意的一个层次便换一次韵,其韵有五组:“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此外,文中若干名言警句多用对偶修辞手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有助于感知作品作者。

诗歌的诵读教学,要抓住关键词句明确感情基调,以致熟读成诵。如教学《沁园春 长沙》时,要抓住“独”“秋”“江”“洲”等词语,抓住“看”和“忆”“恰”这三个贯穿全词的关键词,努力读出气韵贯注的美感和潇洒豪放的个性。一般律诗绝句需要在四联或四句读清起承转合,读出轻重徐疾,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越中览古》等。很多诗词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诵读时应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读出豪放或婉约的风格。

此外,诗歌还应根据其章法、用韵、音律、节奏以及叙事的曲折、情感的跳跃等特点,有时要读得“小桥流水人家”;有时要读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有时要读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时要读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唯有如此,才可以达到正确的诵读和流利的诵读的结合,理解的诵读和情感的诵读相结合。

二、在诵读中理解,由感知性诵读到理解性诵读,创造性诵读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意象,所叙述的事情,所抒发的情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边诵读,一边思索,力争读懂作品。

在散文的诵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来诵读,认真体会其感情基调,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的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是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文眼。借此在诵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诵读,可以发现在作品里交织的情感变化就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再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开头一段中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是提纲絜领,统摄全文的文眼。循此线索,不难把握文章描述的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就在“清”“静”“悲凉”三个层次上。

三、在诵读中鉴赏,读懂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内在意蕴

有些文学作品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时代背景的不同,给我们的诵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就需要学会知人论世,也就是掌握一定的背景材料,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写作和反映的时代,进而揣摩作品形象的隐含意义,以及作者的用意和态度等。

因此,就小说的欣赏而言,其诵读的重点应放在分析人物形象和品味语言上。选择精彩的片段诵读,要着重品味语言上,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联系王熙凤的身份、性格,诵读“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等语句来赏析人物语言,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话语中,不难看出王熙凤“放诞无理”的背后正说明其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主人公别里科夫有一句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诵读课文时模仿这一标准的语言“套子”不难体会别里科夫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一句禁锢着他的灵魂,一直到死也没有能够解脱。

四、 在诵读中拓展,走出作品,进行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在诵读中拓展,在诵读中提升

曹禺的《雷雨》是传统的戏剧名篇,我在诵读教学时抓住戏剧文学适合表演的特点,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课外结合文艺活动自己表演,由此来展现舞台情景,理解戏剧人物的的感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别人的诵读或表演,弄清主要的剧情,对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有更深的了解。对戏剧人物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教师需要点拨学生反复诵读,反复揣摩,反复体味。如“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前者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达了周朴园的极度的不安和激动中又带有几分惶惑的心情;后者则是平淡的叙述,看不出说话人的那种特别的情绪反应。

此外,戏剧的诵读教学在诵读精彩语段,体会其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更多的拓展。如诵读与讨论相结合,如“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对鲁侍萍真的有感情,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但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诵读与比较相结合,可以将老舍《茶馆》中对茶客的描写和鲁迅小说《药》中对茶客的描写作比较分析,看看不同的作者是怎样通过相似的情节来反映不同的社会背景的;诵读还可以与写作相结合,如将戏剧中的某一人物的某个冲突或几句台词发表感言,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戏剧文学的社会意义。

儿童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方法 篇4

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氛围。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我记得在北京的四合院,每到傍晚晚饭后,大人小孩都会聚集在院子里,小朋友在中间整齐地坐着,声情并茂地诵读着《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而家长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围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读经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记忆经典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起来更轻松;有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念,读的更来

北大公学幼儿园 bjby.pkucollege.com 劲!而且,孩子们也会暗暗地较劲——“这一段他会背,我怎么不会背?”于是在其他时间偷偷地背,自发地背。如果孩子能这样的话,家长还要担心什么?

当然,现在很多居住在都市里的孩子,和周围小朋友一起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晚上,一家子围在一起,爸爸读一句、妈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每天如此。这是一个难得的父母与小孩交流的机会,大部分孩子都会很珍惜这一段和父母一起“读经”的时光的。

第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

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要让孩子知道,读熟了经典,以后学习会轻松很多;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读经的时候,爸爸妈妈才肯定陪伴在身边;要让孩子知道,把整一篇《论语》背下来,自己会有多大的成就感,而父母是多么的骄傲!

第三,要持之以恒。

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要知道,孩子是否能坚持下去,最关键的要看家长。家长能坚持下去,孩子自然能坚持下去;家长坚持不下去,孩子自然会放弃。很多家长说自己很忙,抽不出时间来陪孩子诵读经典,其实都是借口!试想一下,难道爸爸妈妈的其中一个在一天里连5分钟都抽不出来吗?除非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第四,不要跳章、不要跳节。

教孩子背书,得记住这条原则,尽管一路读下去。诵读的顺序,我建议如下: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儿童蒙学读物的,可以从这几本开始诵读。《论语》是中国的一本奇书,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论语》一定要学。王财贵在讲座里提到先学《论语》,是针对台湾儿童的,由于台湾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了一些《弟子规》、《三字经》这些蒙学读物,有了一定的基础,那才能开始读《论语》。而我们大陆的很多小孩子都没读过一本经典,一开始就学《论语》不大妥,所以大陆小朋友在学《论语》之前要先学一些蒙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等,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再来学《论语》就不一样了。

读完这些蒙学读物后,建议按照我们所提供的教材的书目顺序开始诵读,(书目顺序教材里面附带有)如先学《论语》,再学《孟子》……千万不要跳书、跳章、跳节,经典的诵读顺序是经过专家专门编排的,是符合儿童诵读记忆的规律的。不要认为喜欢《孙子兵法》,就单独挑出来让孩子读,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系统性。

北大公学幼儿园 bjby.pkucollege.com

还有,《唐诗宋词》是给小朋友“背来玩”的。因为唐诗宋词的韵律感、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小朋友背其他经典觉得“有点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唐诗宋词来读,调节一下心情。关于英文的经典,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就不给他听,不给他读。要知道,如果当孩子以后在中国的学校里学英语时,他所接触的英语就是“中国口音的英语”了!到时,想改过来就难了!所以,学英语,越早越好,把配套教材的英文朗诵CD当成背景音乐给孩子听,让孩子从小就听口音最纯正的英文朗诵,让孩子从小就听最经典的英文著作!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出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孩子不想说一口纯正的英语都难!知道美国的小孩为什么三岁就会讲地道的英语吗?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循序渐进。

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这是一般的教学要求。条件是每天要诵读15-30分钟。

当然,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学业非常重,要完成当天的功课一般都要到晚上十来点钟,比较辛苦,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做其他事情了(当然,关于孩子的学习效率问题,我另有文章阐述)。但这并不等于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诵读经典。再没有时间的,至少每天也可以挤出5分钟时间吧;记忆力再差的,至少每次也可以熟读或记忆三两行文字吧!

速度慢一点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每天都要抽5-10分钟时间来读经,一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不要放弃!还有,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吸收力和记忆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只要家长及小朋友能坚持下去,过半年之后,自然会初见成效!

在家庭当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方法很简单,有六个字:“小朋友,跟我(它)念”。它,指的是CD机。我们称这六个字为“六字真言”。只要记住并照着这“六字真言”去做,那么儿童经典诵读就会很顺利地进行下去。几个月下来,孩子的头脑里就会装下几部经典名著。家长有时间可以一起读,一起收获,没有时间就播放CD——“小朋友,跟它念”。

关于秋天的儿童诗诵读教案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秋天的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整首诗。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有关秋天的图片;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自由谈话:教师出示有关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用词语或是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图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奠定基础)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在这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

4.有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指名读、领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

2、教师通过呈现有关秋景的图片,带领学生边欣赏边诵读,尝试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儿童文学作品诵读 篇6

水坪镇中心小学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我校地处郊区、社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成为我校直接面对的一个课题,经过调查论证,我们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并立项了省级子课题《经典诵读对提升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三年来,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5)寻求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的策略、途径。

希望用课外阅读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铸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时也希望借此课题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有的放矢,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家长的支持态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归纳,研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发现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对家长提出中肯的意见,希望家校形成合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培养孩子课外阅读能力。

三、围绕课题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编演课本剧,专题辩论,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内学习空间。结合每年的读书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阅读、背诵优秀诗文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办手抄报、剪贴本、开故事会、经典诵读、图书义卖、作家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开创课外学习空间。

1、注重熏陶,环境营造、亲近经典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代圣人先贤直接对话,直面中华智慧的最高境界,“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诵读经典的氛围,我校以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忠、孝、仁、义)等内容在学校围墙,各楼层、各班教室作了精心地布臵,营造了浓厚的国学经典文化氛围读,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被经典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产生诵读经典的愿望。

2、注重积累,走进经典,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活动

我校在每学年开始都将经典诵读列入该学年的教学计划,既考虑学生又考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结合课本教学内容确立好诵读书目、诵读时间、诵读要求:根据《语文新课标标准》的要求及各册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主题,组织教师收集了各个学段学生必背的古诗和各个主题单元相关的词语、格言、故事,还收集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美文,印刷好装订成册发至每个学生。比如:一年级上册的诵读内容里有必背的古诗6首,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爱国”,在诵读内容中就设臵了“爱国成语屋”、“爱国志士榜”、“爱国故事选”、“爱国格言集”等栏目。经过精选的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夯实了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做到每周星期三的辅导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诗词;课前两分钟、排队做课间操时间、排队放学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学生每天在家至少要用30分钟时间诵读经典。

3、注重课堂,引学生入古诗诵读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经典,要发挥课堂上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在诵读课指导中,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展示出自身良好的诵读节奏、诵读韵律、诵读技巧、诵读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诵读初期,教师力求从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韵律等方面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细致指导。此外,还要求教师与学生共读同一经典,给学生讲一讲自己诵读的感触。在积累方面,做学生的榜样, 要求教师要在工作之余挤时间读书,扩大阅读面和阅读深度,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才行,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自己要首先读过。这样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推荐好的作品给学生,以此来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4、注重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创造

学生仅仅能生情并茂地诵读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阅读不能只重吸收,不重表达;只管认知,不管应用;只重理解,不注重创造。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首先能接纳、领悟和获取人类的情感内涵和创造智慧,然后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在求知和练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因此,在经典诵读活动指导中,学校组织了以古诗配画、书法、剪纸为主要内容经典诵读作品展,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创造。

四、课题研究所得及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活动令校本课题更为充实

课外阅读的开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校本课指导学生经典诵读与阅读儿童文学,并让他们当堂谈感受,谈后在课外阅读本上写下听后的心得体会,于下一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听后感。课上还展评优秀课外阅读记录、举行课外阅读知识大赛、故事大王比赛、读课外书方法秘诀交流会。评选班级书香少年……让学生在对话及成果的展示中交流读书方法,激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兴趣。隔周一节的阅读课时间虽短暂,却往往令学生期盼并愉悦。

2、研究活动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子课题研究以来,全校学生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如:传递感动读书交流;办读书板报、图书角;办阅读小报;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巩固了阅读的成果。用经典故事,中外名著,紧扣学生的心,感染了学生心灵,并逐渐是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学生的美文摘抄、记笔记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维,增强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都十分有利。

3、阅读活动希望形成家校的合力

家长虽然思想上十分支持孩子阅读,但是在具体行动上不是很关注,比较依赖学校的老师,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都需要校外在家的阅读得以保证。家长如果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查的方法,往往会造成有些学生在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到一定的阅读质量。

4、缩小学生阅读的两极分化

阅读活动的深入、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太迷恋书,每天看书时间过久,对身体、眼睛都不利;还有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不能统一购买、借阅图书。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快乐地处理好学习、身体与课外阅读呢?对于不爱读书或不会读书的学生怎么去激发兴趣?

5、及时总结反思课题研究活动经验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我还有待及时总结阅读指导活动经验,然后再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儿童进行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方法 篇7

一儿童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1. 经典一部, 胜杂书万本

刚开始指导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有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读经典, 认为古人的东西、旧的东西没有学习的价值, 在他们看来, 老师不带着学生好好读语文书, 每天这样只读背连家长们都看不懂的书, 孩子们也不懂意思, 没有用?认为这是死读书。

在小学阶段, 孩子的理解力相对较弱, 但记忆力超强。要发挥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应该轻理解重读背。如果孩子能从小把一些经典牢牢地刻在脑海里, 随着心智的成熟, 这些幼时积淀最终会“化”为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他的自传中曾提到, 幼年时所背的《孟子》, 是他成人之后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易经》的理念, 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少年时期诵读经典并下功夫, 是有利而无害的。

《养正遗规》中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 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 知识既开, 物欲渐染, 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当读之书, 皆当自十五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 即如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 皆有歌诀, 皆当熟读。”因此, 我们应准备有价值的书让孩子读背, 以受益终生。

2. 儿童时期是背诵经典的最佳年龄段

人在发育生长过程中, 有学习语言文学的最佳时期, 有发展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 以后再补, 不仅困难极大, 而且效果远远不及童年。人的记忆力比理解力发展要早, 抓住儿童的这个特点, 首先要重点训练他们诵读能力, 不要急于训练理解力, 这是符合人类和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是科学的。0~12岁, 是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段, 所谓“幼学如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带着学生们背诵《千字文》时, 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了一次比赛, 同样的时间里, 同样一段内容, 看谁背得快。结果学生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熟读成诵, 家长们惊叹不已, 无不信服。

所以, 趁着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让孩子们读背一些经典, 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通过内化经典的内容, 可以形成好的观念、行为、习惯和性格, 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二指导孩子读背经典的方法

1. 定时定量, 点点滴滴的五分钟

实践证明, 读背经典不需花费整块的时间。每天早读时挤出五分钟, 每节语文课前挤出五分钟, 眼保健操前的预备五分钟, 下午上课前的预备五分钟, 这二十分钟, 就是我和学生们每天固定的读经典时间。别小看这分散的五分钟, 效果要比集中的二十分钟好。零散的时间短, 学生读起来不疲惫, 新鲜感可长久地保持, 就算是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在这短短的五分钟里也能打起十足的精神来, 保证了五分钟的读经典的质量。

2. 只鼓励、奖励, 不批评、强迫

为了鼓励学生们积极读背经典, 凡是小段背诵合格的学生, 我都在书上给他们印上小印章, 还在班级里贴出名单并贴上大拇指;凡是全部背诵完的学生及时发给小奖状;慢的学生, 在时间上不强求, 只要背完了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实在背不完的学生, 能熟读, 也给予一定的鼓励。能坚持背诵的学生, 在刚背完了《弟子规》后, 都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自信心大大增强。长时间的读背积累, 使学生们的记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尤其是背完了《千字文》后, 我感觉学生们背诵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3. 要持之以恒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诵读经典同其他学习一样, 靠的是长期坚持, 绝对不能“三分钟热度”, 学生年龄小, 老师和家长要做好榜样,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要先带头做起来, 每天坚持, 方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欲知天下事, 须读古人书。”无数经典组成浩瀚的知识海洋, 只有诵读经典, 才能启迪智慧, 陶冶灵魂, 感悟人生, 修身立德。我们已经错过了大好的诵读经典的黄金时间, 不可再让孩子们错失这绝无仅有的精神盛宴。

参考文献

让儿童诵读传统经典须谨慎 篇8

第一,家长初步意识到了传统经典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精华,这些经典之作在形而上层面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伦理取向与审美志趣,在形而下层面则具体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记诵传统经典对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德行有不容忽视之效。

第二,家长受社会舆论影响。主流媒体推出“百家讲坛”、“世纪大讲堂”等节目,在这种舆论导向之下,社会大众开始接近经典、理解经典、欣赏经典,儿童读经便受到家长充分追捧。

第三,家长期望利用传统经典纠正正规教育不足。目前现代正规学校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如儿童高分低能、其基本文化与道德素质堪忧等。家长期望利用传统经典纠正正规教育不足。

针对父母强迫孩子读诵“经典”,社会上儿童“经典热”现象,家长应该审时度势,思考后而为之。我们无意否认传统经典的积极价值,也不反对儿童适当地背诵一些经典,但是家长切莫让读诵传统经典而模糊住了儿童的视线,过分干扰了儿童其他现代科学的知识建构。

首先,儿童读经可能与时代不合拍。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虽然经典影响了我们的过去,铸就了我们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特质,甚至还会以微弱的力量辐射着我们的将来。然而,现实社会要求我们在关照人文精神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传统经典上的有些内容离现代儿童的精神世界已经很远,离现代社会的走向也很远。家长让儿童背经典要把握好现代社会的节拍,在培养孩子人文精神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科学精神的培养,削弱孩子学习科学的根基。

其次,目前让儿童读经本身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第一,经典难觅。社会上所流行的很多经典本身的注释混乱、牵强、前后相互矛盾,有的甚至漏洞百出、错字连篇,“经典”并不“精典”。第二,适合儿童的经典更难觅。少有儿童教育专家参与选择与编写的专门儿童经典书籍,很多经典内容深奥,语言难懂,儿童不能理解其意。第三,家长的教学方式不科学。在经典的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许多家长让孩子采取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做法,甚至在违反自己要求的时候采取古时的体罚的手段。而经典中所讲的内容有时离儿童的精神世界太远,古代经典与儿童的精神世界之间缺乏必要的转换,儿童有时是很难消化的。久而久之更会让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儿童文学作品推荐 篇9

《永不长大的孩子》巴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

《金银岛》英国史蒂文生

《苦儿流浪记》法国 耶克特 马洛

《杜立德医生》美国 赫夫 罗弗庭

《格列弗游记》 英国 斯威夫特

《野生的爱尔莎》奥地利乔伊 亚当森

《柳林风声》英国 格雷厄姆

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

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杜里特在猴子国》美国休洛夫庭

《长袜子皮皮》瑞典 林格伦

《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 扬松

《小鹿班比》奥地利 费 察尔腾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 科洛迪

《小思想家在行动》奥地利 克 涅斯玲格

《海蒂》瑞士约翰娜 施比丽

《小侦探》 德国 埃克斯特纳

《白比姆黑耳朵》 俄罗斯 加 特罗耶波尔斯基

中国作家作品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郑春华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军团》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关注:曹文轩、陈丹燕、秦文君、班马、周锐、杨红樱、杨鹏、沈石溪等作家的作品 推荐低年级的绘本图书

《爷爷一定有办法》《雅各布的珍宝》《我的爸爸叫焦尼》《疯狂星期二》 《一只孤独的乌鸦》《兔子的胡萝卜》《风到哪儿去了》《迟到大王》 《你很特别》《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神奇校车系列鼠小弟绘本系列

提供给孩子随时查找有关知识的资料性书籍.《十万个为什么》 青少年版北京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浙江教育版社☆☆☆☆☆

《少儿百科全书》法兰西CAROVSSE版☆☆☆

《小学生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小学生成语词典》《小学生歇后语大全》

《小学生谚语大全》

情感教育类益智科普类

《美丽的乔》☆☆☆☆☆《鲁滨逊漂流记》☆☆☆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集☆☆☆☆《窗边的小豆豆》☆☆☆☆☆

《福尔摩斯探索集》☆☆☆☆《成长的智慧》 ☆☆☆☆

绝境生存秘笈 ☆☆☆《从林篇》《冰河篇》《荒岛篇》

《安妮日记》☆☆☆☆☆《谁动了我的奶酪》 ☆☆☆☆

《万物简史》☆☆☆☆☆《爱的教育》☆☆☆☆

童话儿童文学类连环画类

《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名著》连续画版☆☆☆☆

《安徒生童话》☆☆☆☆《中国文学名著》连续画版☆☆☆☆

《伊索寓言》☆☆☆☆《福尔摩斯探索案全集》连续画版 ☆☆☆☆ 《拉、封丹寓言故事》☆☆☆《丁丁历险记》 ☆☆☆☆

哈里波特系列小说 ☆☆☆☆☆几米的漫画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诸神的传说》希腊神话故事 ☆☆☆《一路风景》☆☆☆☆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盛世繁华》☆☆☆☆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

《牛津书虫》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套针对学外语的儿童编辑的一 套中英对译的缩减版文学名著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夏洛的网》 ☆☆☆

儿童文学类

沈石溪《狼王梦》《保姆蟒》《斑羚飞渡》冯骥才《俗世奇人》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森林报》

最佳儿童文学读本一套三本《树叶的香味》《永远的布谷鸟》《为我唱首歌吧》

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揽胜 篇10

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灿若星河、洋洋大观,难于计数。另外,还有不少优秀文学作品,虽然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但因其故事奇特、想像奇瑰、引人入胜,同样适合儿童阅读,也可作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观。

笔者搜集了中外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A: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古希腊神话、(古希腊)《伊索寓言》(古阿拉伯)《一千零一夜》、(英国)莎士比亚《暴风雨》、(丹麦)《安徒生童话》(德国)《格林童话》(俄国)克雷洛夫寓言、(英国)路易斯·卡罗尔:《艾丽丝漫游奇境记》、(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法国)朱勒·凡尔纳:《皇帝的密使》、《空中旅行35天》、《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环游地球80天》、(英国)J.K.罗琳:《哈利·波特》、(英国)克莱夫·斯特普莱斯·路易士:《纳尼亚王国》、(瑞典)拉格夫特:《骑鹅旅行记》、(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英国)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英国)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俄国)契诃夫:《万卡》、(英国)埃克絮佩利:《小王子》、(德国)米切尔·恩德:《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毛毛》、《嫫嫫》、《讲不完的故事》、(美国)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瑞典)阿·林格伦:《长袜子皮皮》、《淘气包艾米尔》、《小飞人三部曲》、(美国)怀特:《夏诺特的网》、(美国)William Steig:《变成了钉子的索罗蒙》、(英国)鲁斯·布朗:《一个阴——森森的,阴森森的故事》、(英国)班那蔓:《小黑孩桑布》、(英国)米尔恩:《小熊温尼·菩》、(美国)U.K.L.菇恩:《肯特战记》、(美国)安诺德·劳泊尔:《蟾蜍和青蛙》、(美国)谢尔·希尔威斯坦:《爱心树》、《寻找我的另一半》、(英国)诺顿:《地板下的小人》、(日本)山中恒:《我是我》、(日本)安房直子:《风的旱冰鞋》、《狐狸的窗户》、(日本)新美南吉:《小狐狸阿叔》、《去年的树》、《鼹鼠原野的小伙伴》、《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蛇山的爱子》、《壁橱里的冒险》、(日本)西佑行:《吝啬鬼》、(日本)佐藤晓:《谁也不知道的小人国》、(日本)矢玉四郎:《晴天,有时下猪》、(日本)松谷美代子:《阁楼的秘密》、《两个意达》、《龙子太郎》、(日本)神泽利子:《小熊乌夫》、(日本)乾富子:《树阴之家的小人们》、(日本)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法国)葛西尼:《小淘气尼古拉的梦想》、(美国)布思:《男孩彭罗德的烦恼》、(美国)Maurice Sendak:《怪兽出没的地方》、(美国)戴夫·佩尔泽:《一个被称为“它”的孩子》、《迷失的男孩》、(苏联)阿列克辛:《五排第三个》、《我的哥哥吹黑管》、(苏联)尼·诺索夫:《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小幻想家》、《米什卡煮粥》。

此外还有

金·纪欧《哈利的花毛衣》、乔治·麦克唐纳《北风的后面》、玛格丽特·怀兹·布朗《逃家小兔》、雅诺什《噢,美丽的巴拿马》、查尔斯·M·舒尔茨《大作家史努比》、卡罗尔《爱丽丝奇境历险记》、格雷哈姆《柳林风声》、查尔斯·M·舒尔茨《大作家史努比》、内比斯特《铁路边的孩子》、特拉弗斯《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马洛《苦儿流浪记》、凯斯特纳《5月35日》、史蒂文森《荒岛历险记》、Robert Munsch《永远爱你》、格拉斯《铁皮鼓》、凯斯特纳《艾米尔和侦探》及《两个洛蒂》、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威利阿姥兹《白兔子和黑兔子》,以及《小王子》、《女巫》、《在坟上起舞》、《爷爷穿西装了没有》、《鸟雀街上的孤岛》、《蜜蜂树》、《Inchby inch》、《每个孩子做100件事》、《飞机》、《洞》、《万花筒》、《时代广场的蟋蟀》、《猜猜我有多爱你》、《彼德·潘》、《木偶奇遇记》、《我就是喜欢我——学会对自己有信心》、《我说,你是一头熊》、《爱玛奶奶》、《獾的礼物》、《爱心树》、《小老虎,你的信》、《妈妈你说,孩子从哪里来》、《老虎学数数》、《汤姆在深夜的花园里》、《鬼磨房》、《小伊答的花》、《犟龟》、《鹅妈妈》、《妈妈和五件大衣》、《水孩子》、《校舍上的车轮》、《小脏狗哈利》、《鹿苑长春》、《秘密花园》、《会飞的教室》、《庞贝的最后一日》、《横越撒哈拉》、《顽童历险记》、《少年酋长》、《酷哥潘诺》、《小矮人火山历险》、《密西西比河上》、《灵犬莱西》、《青鸟》、《怒海余生》、《歌剧魅影》、《长腿叔叔》、《小天使海蒂》、《绿野仙踪》、《银河铁道之夜》、《白牙》、《森林里的小木屋》、《小飞侠》、《吹牛男爵》、《航向光明》、《希蒂一百岁》、《隐身新娘》、《海角一乐园》、《魔衣橱》、《公主与妖怪》、《木马屠城记》、《妈妈,你知道哪个是我吗?》、《运气真好呀,内德》、《总是迟到的孩子》、《出卖笑的孩子》、《卡夫卡变虫记》、《国王与我》、《让路给小鸭子》、《白比姆黑耳朵》、《天使的雕像》、《再见了,可鲁》、《长鼻子的汉斯》、《古丽和古拉》、《重生一百万次的猫》、《再见,马库》、《蓝孩子、黄孩子》等作品。B:中国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神话、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寓言、吴承恩:《西游记》、叶圣陶、《稻草人》、郑振铎:《兔子的故事》、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严文井:《“下次开船”港》、秦文君:《少女罗薇》《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心香·可人》《四弟的绿庄园》《老祖母的小房子》、梅子涵:《窗口空了》、《大人都是猫咪》、《我也会当爸爸》、《爸爸小时侯什么样》、《我是一个小孩儿》、《林东的故事》、《装修房子的故事》、《蓝鸟》、《打枪的故事》、《课堂上》、《马老师喜欢你》、《走在路上》、《双人茶座》、《你的高地》、《女儿的故事》、汤素兰:《笨狼的故事》、《小朵朵和大魔法师》、《红鞋子》、《在桥那一边》、郑渊洁童话系列、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任霞苓:《野猫真的来过了》、《篱笆上的洞》、《老蓬的故事》、周 锐:《梯子和门铃》彭 懿:《疯狂绿刺猬》、曹文轩:《根鸟》、《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孙幼军:《唏哩呼噜历险记》、《怪老头》、徐光辉:《小兵张嘎》、铁 凝:《盼》、程 玮:《来自异国的孩子》、《走向十八岁》、《少女的发卡》、《我和小船》、《蓝五角星》、常新港:《独船》、《子弹呼啸的地方》、程 远:《弯弯的小河》、葛 冰:《绿猫》《蓝皮鼠大脸猫》、殷健灵:《纸人》、朱自强:《红雨伞》、《红木屐》、班 马:《鱼幻》、《六年级大逃亡》、《老木舅舅迷踪记》、黄蓓佳:《小船小船》、张之路:《空箱子》、《纽扣》、《足球大侠》、《“砍协”秘书长》、《有老鼠牌铅笔吗?》、金曾豪:《绝招》、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刘健屏:《我要我的雕刻刀》、朱旭光:《骆驼和狼》、包怡春:《聪明的鹿》

上一篇:创伤急救培训试题下一篇:高考作文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