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2024-08-08

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共5篇)

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篇1

薛城区经管局(2010年11月12日)

薛城区经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三大管理、一项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财务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薛城区经管局被农业部评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试点先进集体。薛城区经管局连续三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区委、区政府连续五年在全市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薛城区经管局连续四年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薛城区农村财务审计实行“两年轮审”在全省首创。辽宁、陕西、安徽、泰安等地区先后来薛城区参观考察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工作。2006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培训班在薛城区举办,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会议在薛城区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观摩会在薛城区召开,2006年薛城区经管局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110公开电话和电子举报信箱。2008年全国人大立法调研组观摩了薛城区农村土地承包纠

纠正二轮延包遗留问题,共纠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102个,解决二轮没延包的村25个(自然村68个),对68780人重新落实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正机动地超标的村2个,面积478亩,纠正两田制的村2个,纠正存在结构调整地的村3个,对37个擅自调整农户承包地的村进行了纠正,进一步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达到“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镇一柜”,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陶庄镇二轮延包档案和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区领导高度赞誉。

3、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为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在区经管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薛发[2009]1号)为土地流转工作提供遵循和政策依据,各镇街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出台鼓励政策,重点予以扶持,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支持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经管局统一监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指导流转合同签订、鉴证,土地流转工作达到规范化。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三个不得”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向土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集中,极大地促进了规模经营和各类合作社的发展,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584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流转农户19737户,占全区总农户的29%,其中:转包11391亩,转让380亩,出租14307亩,互换5955亩,入股3812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

现场解答,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廉政意识起到重要作用。严格实行“两证一书”会计管理体制,保持会计队伍相对稳定。

2、抓好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每年年初,各镇街经管站按照经管工作流程,对所辖行政村财务公开栏建设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区经管局和区纪委联合组成检查组每季度对全区25%的村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要求,检查结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我区村级财务公开率始终保持98%以上。各行政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统一使用区经管局监制的民主理财记录簿,每月定期搞好民主理财,民主理财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3、抓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区经管局对村级财务坚持“两年轮审制”,年初,根据上财务存在的问题,确定下调帐审计重点、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月,确保审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4、抓好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和财务管理弱村监管工作。在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工作上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严格会计核算。年初,各镇街经管站按要求完成村级财务结束旧帐建立新帐工作,村建立六帐两簿,对所有帐簿加盖区经管局监制章和分管局长章,及时规范进行帐务处理。各镇街经管站推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制定下发《薛城区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规定(试行)》,明确细化了村级财务电算化工作的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操作管理、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管理、档案管理、帐务替代管理等八个方面内容。开展电算化工作督导检查,全面推动村级财务电算化工作。三是搭建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制止农村“三乱”,规范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实际用于村级经费补助比例始终保持在20%以上(国家规定用于村级的比例不能低于20%),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4、切实搞好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按照市经管办《关于做好农民承担税赋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对农民负担实施有效监管。全区七个镇街共确定21个村的126户作为农民负担固定动态监测户,陶庄镇、张范镇为市级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点,周营镇、常庄镇为区级农民负担动态监测点,在农民负担监测户的管理上,达到了“六个统一”,确保全面、准确、科学、及时地反映农民的收支和负担情况。同时建立健全搜集、汇总、上报、督查四项制度,确保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工作规范化运行,为各级及时提供详细依据。

(四)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促进农民增收。1、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薛城周讯》、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定期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技术人员撰写文章和讲课,并开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10”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使广大群众增进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拉近了群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距离。先后举办大型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2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宣传资料3万余份,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分别采取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成员进

(五)做好涉农信访调查处理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立足农村社会稳定,切实抓好涉农信访工作。我们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信访工作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涉农信访工作。针对近年来,农民土地问题上访抬头趋势,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实施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与来访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并做好文字记录工作,一方面掌握上访人反映问题的详细内容,另一方面稳定群众情绪,消除信访苗头,减少越级上访。五年来,信访室共接到来人来电上访100余起,其中涉及土地问题90起。对于上访人反映的问题,我们深入到镇街、村和农户家中,采取与村干部座谈和实地走访察看等多种形式,及时调查,并做好调查笔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提出整改建议和处理意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怕麻烦,多次到村、户调查,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对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制止并处理有关责任人,运用多种形式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如利用区仲裁委员会、镇街调解委员会、维权“110”电话接听等对农民上访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区、镇(街)两级共接听解答咨询电话1500余起,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了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保持了农村的稳定。

二、2010年主要工作

(一)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建立市场体系,完善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建立区、镇(街)、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和市场,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农资供应等服务。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全市一流的区三农服务中心,邹坞天丰林果专业合作社、周营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发放了307万元贷款,解决了土地合作社进行扩大保护地栽培、购进生产资料等所需资金缺口。切实解决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制约难题,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产权的资本化。

4、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在完成对62513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数据审核和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打印、发放进度,2010年共发放了68个村、21000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保按照省市要求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任务。

5、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调解仲裁土地纠纷,全区累计投资150余万元,改造扩建薛城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庭、合议庭、办公室、档案室,镇(街)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庭7处,有效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化解了涉农信访,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2010年元月,我局荣获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先进集体,受到全国通报表扬,这是经管局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级别奖项。

(二)切实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区成立了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农业、经管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区经管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区纪委、区经管局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试行)》(薛纪发【2010】8号)、《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试点方案》(薛农经字【2010】12号),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

以重点审计带动全面审计工作的开展,区经管局、区纪委监察局派驻第四纪检组联合对全区七个镇街的部分村进行了重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进行集中反馈。同时加大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力度。

(三)切实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0年共兑现农民种粮补贴、柴油和化肥增支综合补贴资金2346.46万元。全区6.83万户农民通过“山东省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及时领到粮食直补资金,有效防止截留和代扣现象的发生。坚决落实减负“五项制度”,即: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制止农村“三乱”,规范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农村税改转移支付资金实际用于村级经费补助比例不低于20%,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积极稳妥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我区在坚持依法规范和三个“不得”的原则下,在签订区经管局统一监制《薛城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基础上,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9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行保底分红的农村土地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362户,入社土地面积达到3812亩。

依托区经管局成立薛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进一步整合、提高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功能和水平,为全区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

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各类扶持资金的新途径,优先安排土地合作社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单位。加强信贷和保险扶持,积极办理土地使用产权质押贷款,尽量满足经营者的资金需求,并给予利率优惠,扩宽农业保险服务渠道,给予保费优惠,规避合作社的经营风险。

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其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7家,同时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合作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助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规范运转薛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充分发挥联合会的作用。

4、继续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推行。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公章和财务专章监督管理、村级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等工作,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力度。继续抓好村级财务两年轮审,督导镇街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专项审计工作。

5、加大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于半年、年终对全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考核。完成2011年小麦种粮直补面积的核实上报工作。对各种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土地征占用补偿费的使用情况和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抓好农村“三乱”专项治理,严格实行减负“一票否决”制。对农村“三乱”进行专项整治,对清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并公开曝光,对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严重群体性案(事)件或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实行减负“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与措施

理办法,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高度重视涉农信访,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稳定。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增强集体服务功能。总结陶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区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构建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服务功能。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实现保本增值。认真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保障集体财产安全,提高集体经济运营效益,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设想 篇2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 一、十一·五工作亮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公路局应对挑战,众志成城,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县路网建设日新月异,路政执法日臻规范,文明成果日益丰硕,养护体制日趋灵活,职工收入日渐增加。五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实干、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的一致好评。连续四年获得市、县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先进单位。路政大队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原渌口渡口所被评为全国水运安全班组等荣誉称号。二、十一·五工作成效

“十一〃五”是攻坚克难有目共睹、全局工作稳步推进、职工待遇明显改善的五年。*****局在*****委、政府和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以提高公路路况为工作重心,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项目建设成绩突出。

五年来,我局依托全市公路工程项目大会战平台,克服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资金紧张、施工环境不佳等诸多困难,以增强实力为灵魂,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始终保 持了工程建设良好的推进态势。

路网干线建设:实施干线改造项目共6个。在建2个(芷渌公路、S211*****段改造项目),完工4个(株渌公路、S313、网朱公路改造项目和茶陵S320改造项目),完成公路交通基层设施建设投资达5.5亿元。为湘渌经济建设乃至全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富民强县项目: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乡镇经济实力,五年来,共实施了3 个专项工程(松西子新农村社区环线路面工程、华新物流通道改造项目、三门镇主干道改造项目)。目前,完工2个,在建1个,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万元。

协助完成通乡公路改造里程103公里,通过有效地质量监控手段,不断提高工序施工质量,促使局路网路况获得一个长期的质量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为民办实事”任务。

养护工程项目:五年来,完成养护工程项目近30个,产值近5200万元,内容涵盖安全保障、水毁抢修、路面大中修。使平山、伞铺、雷打石、淦田、太湖等全县大部分乡镇的出行条件和道路安全保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产业深度挖掘:通过09年的一期改造及景观建设,托管的株洲公路三门培训中心项目是我局积极投身“三大战役”的具体表现。全年累计吸引游客近30000人,餐饮、会2 议、水上娱乐等经营收入达200余万元。精心打造的“丽水港湾”品牌正不断吸引省内外客人慕名而来,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三门培训中心有望成为长株潭湘江风光带沿线上档次、高品位的会议中心和休闲观光景区。

(二)路政工作规范有序。

──不断加大治超力度。局属路政大队积极参加了湘渌江水源地整治、砂场综合治理、县城交通秩序整治及市局布臵的专项超限治理行动共23项。五年来,共处理超限超载处罚案件2800余起,卸载近30000吨,且保持执法相对人的“零”投诉纪录。

──不断加大巡查力度。局属路政大队紧紧围绕“依法行政、依法治路、保护公路”的主题,经常巡查,及时办案,突击扫障。全年共查处赔(补)偿案件近150余起,违法建筑案件近300起,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局属路政大队在积极进行“学习查找、对比自纠、训练整肃”的同时,壮大队伍规模,建成执法监控系统,使路政大队执法力量和人文、和谐的执法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增强。政务中心公路许可项目审批窗口遵循“七公开”原则,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树立了公路行业文明执法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以开展三大会战为契机,以“七无三有”为工作要求,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经济、服务政府,促使我局干支线路网路况达到了人民群众对出行条件的基本要求。五年来,全局实际评定里程(除S211、X017、X036外)优良率达到72.5%,完成养护投资4000余万元。

──养护管理规范。通过建立健全养护监理、计量支付、养护材料、养护操作、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管理行为规范,谋求在制度中管人管事,在规范中焕发生产力,在改革中促使干部职工尝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甜头。运用“三大新招”(即同类型结构修补法、一次成型作业法、活动板块油面施工法),促使养护生产管理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实现了路用材料、养护作业、工作行为在大部分作业内容中对规范的“三统一”。同时,随着危险路段安保工程、重要路段绿化工程、高流量砼路段换板项目的有序推进,一条条标准化的康庄大道正从无到有,不断延伸。

──养护作业精细。继续提高机械化和科学养路水平,引导养护公司有计划地配备了水车、风镐、压路机等近20余台套养护机械设备,使养护作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五年来,挖补面积达40余万m,封面近20万余m,使管养公路达到了“路面优良、路基标准、构造物完好、设施完善、沿线绿美”的标准化要求。

──灾险破解有力。五年来,*****频繁遭遇灾害性天气的侵袭。从08年冰灾及历年汛期的应急处理过程来看,4

22我局以反应速度迅捷、处理措施扎实、组织方案周密为主要特点,在省、市领导视察过程中,多次博得一致好评,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局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积极落实工作要求,为各项上级视察活动做好、做细了服务。五年来,共计完成13万m2沥青路面的挖补,局部罩面30余万m

2。

(四)党建助推作风改进。

五年来,全局上下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办法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了以行动落实工作,以考核定格成绩的新风气。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工程建设“三合同”制和路政执法人员廉政承诺制,不遗余力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目标考核办法、管理制度框架、,营造出自律严、作风强的良好工作氛围,促使我局行业形象有了显著改变,全县政风行风测评成绩有了大的进步。三、十二·五工作设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综合管理还有漏洞、创业干事的环境不优、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县局基础条件太差、综合实力薄弱,全局进步发展的多项指标靠后、职工收入增加缓慢等诸多问题困扰我们多年。

对此,我们要正视,要解决,要全力以赴,朝着职工满 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方向前进,实现全局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设想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局新时期“三化两提”的发展方式,抓服务,强管理,重执法,严考核,突出深化改革,改善民利,强局共赢三大任务,乘“势”而为,力争上游,促使我县公路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来讲,一是完善路网结构,完成升级后干线公路改造;二要提高养护水平,推进养护市场化,基本消除管养范围砂路和四、五类危桥;三要强化路政管理,建立治超长效机制,车辆超限率要力争控制在10%以下;四要突出文明创建,着力提高全局硬件水平和职工收入水平,争创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篇3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 “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全镇经济年增长率达

% 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以上。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万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

万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元,比2005年增长138.4%,年均递增

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万元、比2005增长

%,年均递增 万元;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吨,人均占有粮食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比2005年增长

%、年均递增

元。圆满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实现突破,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五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镇党委政府以“创业富民、就业惠民”为主线,以大招商活动为契机,强力实施“龙头带动,项目撬动,招商促动产业拉动”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建设步伐,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

1、抓好招商引资。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以环境创优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在全体机关干部中间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招商引资氛围。带领企业先后参加了杭州中西部项目对接会、西安项目对接会,分别将陈泽红九龙木业有限公司、纪文豪林威木业有限公司、福马纺织有限公司三个独资公司引到我镇落户,并已投产。共为我镇蓝健、诚德、福瑞特等十五个企业引进资金4.5亿元,有力地推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业再上新台阶。

2、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我镇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 的意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运作的思路,对全镇大十字型工业集聚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着力建设了“板业大道”、“麻纺专区”、“档发基地”、“机械工业带”、“陶瓷精品园”等专业性区域。目前,以乔庄村和朝阳村为中心的两大工业集聚区,已容纳各类工业企业210家,固定资产总值达到8.5亿元,吸纳带动近万名劳动力就业。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确立了“稳定农业调结构,突破发展增收入”这个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工作。

1、做好支农惠农。五年来共发放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农资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资金 万元,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培训7000多人。

2、搞好水利建设。五年来共投入大型工程机械2000多台次,人工8000多人次,整修田间生产路60条总长50公里,其中水泥路面约20公里;开挖排水沟80公里,栽植桐树1.5万株,杨树3万株,埋设地埋线和管道40公里,新建以及配套机井300眼,整修桥涵80座,已初步形成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的农业格局。

3、大力发展林业。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共栽植绿化树8000棵。完成农田林网林任务3000亩,成活率达85%以上,并与农户签订了管理协议书。完成栽植片林1500亩,4、搞好农田保护。坚决落实国家土地政策,把基本农田视为生命线,全镇可耕地面积保持在 亩以上。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市场、教育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

万元。一是建好道路。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环绕镇区四周的东、南、西、北四条环城路,形成了镇区基本框架010年又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镇区1号路(彭花路口至乔庄路段)全长4.2公里按照省道标准进行了彻底整修,两侧各建设宽2米的绿化带,栽植了大叶女贞等绿化树,全线架设140盏风光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建好市场。先后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和商贸大世界,形成了农贸批发市场、家具市场、钢材市场、建筑机械交易市场、闲置设备调剂市场等专业市场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大镇。三是搞好配套,净水厂已经正常运行五年,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线电视

入率达75%以上,中小学优化布局工作已基本完成,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一级甲等标准,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作也已基本接近尾声

五、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以上,快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疫情,五保老人应保尽保,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奖励政策,使全镇人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头道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建设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较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城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主要目标:

1、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环村路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解决全镇人畜安全饮用水问题;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采取的措施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到2015年,建设2000个沼气池,无害化厕所达到85%,建设垃圾台200个,铺设污水管道8000米。

3、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到2015年,在全镇2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

4、“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陶瓷专业园、板材专业园的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

5、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积极推进“迁村并点”。通过迁村并点实现土地资源有机整合,为城镇化提供空间。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整合资源”的原则,将全镇27个行政村整合为两个社区、四个中心点,分别是南寨社区、北寨社区、花园村、乔庄村、栗庄村、大马村四个中心点,按照规划腾出耕地4900亩,实施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已经启动了以“白乐宫”为中心,带动李自成功德碑、班固坟、“ 遗址”等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的大旅游圈建设。三是要突出 特色,大力发展商贸业。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商贸业较为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美称,石梁河两岸市场门店为周边许昌、禹州两个县市、7个乡镇提供商业服务。特别是多年的经商传统,培养造就了 南北寨群众的尊商、重商意识,为我们打造商贸特色小城镇提供了扎实的

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商贸大世界的区域优势,带动市场街、西环路等传统商业门店的发展。四是搞好万亩示范方建设。东部示范方要做好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为我市的菜篮子、果园子;西部万亩示范方要作为我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经济效益,成为我镇的粮袋子。五是打造“两纵两横”的 大交通格局。2011年4月前完成岗李村至乔庄村全长5公里的张辽路 段路面两侧各加宽1米工程,两侧栽植绿化林带,安装风电互补节能LED路灯。六是建设遍布镇村的群众性文化休闲场所,镇文化站要在2011年全面投入运行。配齐健身设施,使其成为全镇“传播知识的讲台、倡导文明的平台、丰富生活的舞台”。

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篇4

十二五规划设想

巴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和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09]173号)要求,巴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邀请自治区安科院参与,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为依据,对巴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巴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编制,为实现巴州的安全生产长远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巴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民生优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宣传教育力度,杜绝了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有效控制了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实现了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有序、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十一五规划进展情况及突出成效

1、“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主要指标顺利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发生各类事故4401起,死亡人数1251人,受伤2096人,直接经济损失1931.67万元,同比“十五”期间分别下降37.7%、19.5%、32.3%和35.6%。

(1)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率由2005的1.31降至2010年的0.39,降幅70.2%,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由2005年的7.21降至2010年的5.33,降幅26.1%。

(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万车死亡率由2005年的33.82降至2010年的8.15,降幅75.9%。

(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幅较大。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7.4降至2010年的0.78,降幅89.46%。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

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安监局,全部单设并升格为正科级。全州共有安监编制107人,实有103人;州安监局成立了执法监察支队,9个县市(区)安监局成立了执法大队,共编制29人,实有27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配备了61个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到位

州长与各副州长、各县市、各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市、乡(镇)、办事处(园区)、村(社区),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在全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州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县市、各部门、部分大型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完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提高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金,至2009年表彰奖励经费达50万元。制定和完善了《自治州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制度》等17项制度,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范化、制度化。

4、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完善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办公室)。全州现有应急队伍533支,配备适时可调动各类应急车270余辆,专业救援人员6081人,兼职救援人员7900多人。全州共编制应急预案3166个,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印发《应急知识手册》20000册,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等,大力普及应急救援常识。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级行政机构处臵突发公众事件水平和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5、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不断深入

道路交通以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以“五整顿、三加强”为抓手,对国、省道和乡村道路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煤矿完善重大瓦斯隐患分级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强瓦斯防控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监控三级联网系统并投入使用;消防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及地下场所等为重点,对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疏散通道进行集中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加强对危险工艺生产装臵的安全监管,突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臵等各环节监督,对化工园区和小化工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地下开采矿山和尾矿库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整顿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加强矿产资源勘探队伍和项目管理;建筑施工强化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6、基层基础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平安畅通县区”、“平安农机县乡村户”活动和“安全社区”试点工作,已有2个县通 过国家“平安畅通县区”验收,3个县市分别通过国家、自治区级“平安农机县市”验收,6个县市经过自治区“安全生产示范县市”验收,77个乡镇(共92个乡镇)被命名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对道路交通监控、车辆动态监管、隐患路段排查、消防队伍和设施、重大危险源监控等投入大量资金,全州的安全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积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抵押金存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工伤保险缴纳、雇主责任险等国家经济政策;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完成重大危险源普查建库任务,全州共有重大危险源单位203个、重大危险源327个(含中央驻州石油企业重大危险源93个);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行业推行安全标准化试点。

7、安全宣传教育初显效果 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珍爱生命”的社会氛围。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巴州行”、“安康杯”、“青年示范岗”,道路交通及消防“五进”、“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119消防宣传日”等活动,形成了政府构建平台、部门牵头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上下联动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新局面。全州组织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40931人(2010年预计培训7500人),平均每年培训8000余人。企业认真开展了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尤其突出对新录用及转岗工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巴州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监察责任不够明确,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 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安全文化环境还需改善。全州生产安全事故仍处于“多发”阶段,突出表现为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上升,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1、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

2、生产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近年新建的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不严格,安全条件不完善,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行,部分高危行业企业周边安全间距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部分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地方中小企业厂房破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事故隐患日益增多。

3、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居高不下。巴州事故总量依然偏大,各类事故处于高发期,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呈上升态势。部分县乡、石油专用道路、团场公路仍然处于失控漏管状态;交通管理科技手段相对落后,交通安全宣传不够深入,不能适应新时期交通安全工作的需要。随着巴州新型工业化、经济跨跃式发展的到来,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必然呈上升态势。消防安全由于规划不完善、设施不健全、投入不足、机构队伍不到位宣传教育不深入等原因,火灾事故呈上升态势。巴州现有煤矿技术水平较低,多为炮采小型煤矿,采煤工艺的低下造成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控制难度较大。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全州每年约有数十万外来人员从事煤矿、建筑等行业的各类生产活动,这些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技能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加之巴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 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臵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5、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不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较低,尚未建立全州统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缺乏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应急救援装备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未实现制度化。

6、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巴州地域辽阔、路途遥远,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现有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和人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目前,虽然自治州、县(市)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乡镇(街道)无专门安全监机构、无人员编制、专职安监人员问题,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经费缺少、办公条件较差、设备车辆缺乏,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够、执法不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难以全面落实。

二、巴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要设想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巴州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中央和自治区对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巴州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解决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二是自治州党委、自治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巴州安全生产法制机制进 一步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大批新工程项目开工建设,能源、建筑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发达地区的高风险产业不断转入,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压力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更加突出。巴州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石油石化、矿山、电力、冶金、交通等传统和基础产业中,落后生产能力所占比重较大,安全隐患依然比较突出。

二是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加大了安全管理难度。随着巴州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用工的需求越来越大,会不断增加对农民工的使用,从业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由于农民工整体素质较低,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挑战。随着巴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四是随着巴州境内道路通车里程大幅增加特别是部分新增国道线路的全面开通,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新训驾驶人员急剧增多导致交通事故压力倍增。

五是职业危害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推广,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继续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业危害,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严格安全准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 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提高风险预控水平,提高公众安全素质,保障全民职业安全健康权益;坚持综合治理,加强监管执法,强化责任落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降低事故总量,切实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为巴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事故风险预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事故应急处臵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素质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事故总量进一步下降,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得到有效杜绝,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综合指标: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49%以上(年均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十万人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5%以上(年均下降5.6 %)。

专项指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4.9以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25以下。

非煤矿山:从业人员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

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火灾: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控制在0.33以下。建筑:事故死亡人数控制零增长。

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86以下。农业机械:万台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以下。

(四)主要任务

1、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实现事故总量下降。(1)煤矿

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采煤工艺,提升煤 矿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到“十二五”末,基本淘汰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下规模的小型煤矿。落实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煤矿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示范县(区)和示范矿井建设,大力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全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95%以上达标。落实井下用工总量、同一采区用工总量最高标准,控制和减少矿井井下人数制度。强化在建矿井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禁矿井建设项目转包和分包。加快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建立健全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和完善煤矿六大系统,并于2013年前全部完成。积极推广壁式采煤体系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等先进采煤技术。探索推广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及技术。

(2)非煤矿山

全面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金属非金属矿山标准化全部达到五级以上水平,大中型金属非金属矿山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建设和完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2013年前完成试点,2015年前力争全部建成。2013年前三等以上尾矿库全部安装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控系统。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监管队伍执法能力、监管协调能力和督查检查能力。全面落实矿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3)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

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化工集中区或园区,到2013年州政府和重点县(市、区)政府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到2015年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推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臵、重点储存设施自动控制升级改造,推行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到2015年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 臵设施全部建立有效、可靠的自动化系统或安全仪表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就业条件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到2015年,力争85%以上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化学品经营企业全部进入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

(4)民爆器材

加强民爆器材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解决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控投入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加强民爆物品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鼓励民爆企业通过重组实现销售和爆破服务的一体化。

(5)道路交通

完善统一管理,分级使用,信息共享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与车辆监控系统,到2012年,危险物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校车,重型货车、半挂牵引车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臵,2013年前落实道路建设安全设施“四同时”,2015年前落实城市道路建设安全设施“四同时”。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2015年严重交通违法发生率比2010年下降10%,无牌无证车辆在城市基本消除,在农村得到有效遏制。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2015年达到90%。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完善道路标志标线、防撞护栏等安全设施,开展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排查整治工作,并逐步延伸至农村公路。严格驾驶人准入和机动车检验机制,2015年完成州车管所驾驶人科目二智能化考试场建设和科目三实际道路智能化考试系统建设,实现全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与车管系统联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消防安全 加快城乡、开发区、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的编制实施,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到2015年,10县(市、区)、4个工业园区,焉耆回族白冶县焉耆镇、和静县和静镇、巴润哈尔莫墩镇,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实施,全面建设消防站、消防供水、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力发展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的多种消防队伍,到2012年底前,消除县级队站建设的空白点;健全完善装备保障体系,逐步实现装备发展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2015年底前,所有车辆、装备器材、个人防护装备达到编制要求。强力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大力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2012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全面夯实农村社区火灾“四个基础”工作。深化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城中村、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等为重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年内100%整改销案。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2015年底前,全州至少建成1个国家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各县(市、区)至少有2所“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

(7)建筑及市政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加强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开展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和深基坑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到2015年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大力开展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动态数据库,健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规范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加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积极推动城市供水、热力和城市公用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深化市政公用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镇燃气设施、地下管网设施和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抢修、疏通水井、管道等特殊行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预防和处理中毒 窒息等事故的专业技能。

(8)农业机械

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到2015年,实现自治州与县(市、区)二级农机监理机构安全生产信息联网。积极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县(市)成为农业部“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50%以上的乡(镇)成为自治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及队伍建设,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臵、粘贴农机安全反光标识、加装拖拉机制动贮气泵及管路装臵等安全技术新措施改造,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等性能。深化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州60%的县(市)成为自治区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全州农业机械挂牌率达到95%以上,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

(9)特种设备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强化责任追究,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以事故和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重点设备分类监管和动态监控预警机制,完善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和应急技术平台,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绩效评价,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到2015年力争达到重点监控设备监管率和重大隐患治理率达到100%。

2、加强企业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安全达标监督考核。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高危行业企业要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总预算,专款专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 规范性。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建立健全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农民工安全培训。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再教育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积极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到2015年建设6个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10个安全生产诚信示范企业。

3、强化职业危害监管,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建立健全自治州、县(市、区)二级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及装备建设,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监察工作。依法取缔关闭不符合国家职业安全健康要求的加工作业场点和企业。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普查和申报工作,建立职业危害监管数据库,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作业场所粉尘和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和专项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员岗位制度。推动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臵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到2015年工作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臵率达到90%以上。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到2015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

4、加快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察执法效能。(1)加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建设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建设,2011年前自治州、县(市、区)二级安全生产监管及执法机构全部组建到位;2013年前乡(镇)、村、街道和社区安全监管站点全部组建到位。进 一步理顺和明确乡镇、街道等基层安全监管机构执法职责和工作程序,发挥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的基层作用。引导和要求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构,并将其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监管体系。

(2)建设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

充实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编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专业队伍。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实现监管监察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岗位职责为基础,分级分类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培训机制,实施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到2015年自治州、县(市、区)、乡(镇)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定期实训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到2015年所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均在相关行业领域企业挂职锻炼三个月以上。

(3)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条件

推进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安全监管装备标准化建设,按配臵标准和配备重点,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基本配备主要监管专项设备,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力争到2015年,自治州、县(市、区)二级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80%和70%。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开通全州各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站;依托重大危险源普查,完善全州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信息监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联动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构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信息化共用共享支撑平台和保障体系,实现全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

(4)完善安全监管监察方式

分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监管监察机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执法监察行动,实 现安全监管模式从传统被动反应型向现代主动应对型的转变。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告发生重特大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名单。实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制度。建立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强化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安全信用度低的特种作业人员实行退出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生产信息门户网站,推行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政务公开,实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项目审批、监察执法、安全检查、事故处理、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和挂牌督办等政务公告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制度,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5、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巴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分中心。大力发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管理,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实施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援助和服务示范工程,协助中小企业建立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试点,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到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人数达到300人以上。

6、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保障水平(1)推进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建设

加快自治州和县(市、区)二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工作,2012年,自治州、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全部建成。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臵机制,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落实救援队伍社会性补偿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2)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及队伍建设

依托公安消防队伍建立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快自治州、县(市、区)两级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建成5个县(市、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鼓励和支 持化工企业聚集区、矿山资源聚集区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一体化示范建设。

(3)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按照“一案三制”体系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和备案工作,到2015年,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完善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数据库,加强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和培训、宣传教育。建立完善企业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析与评估。建立各地安全生产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发布本地区安全生产预警信息。

(五)重点工程(项目)

1、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1)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安全监管部门内设机构,力争到2015年实现州安全监管部门编制人员不少于30人,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编制人员不少于12人,乡镇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2-3人。州、县(市、区)全部成立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大队,支队编制人员5-10人,大队编制人员4-7人。各类工业园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2)加大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装备及支撑体系,完善监管监察执法必要专用安全生产执法车辆、现场监督检测设备、事故现场调查取证与分析设备、个人防护用具、办公设备,在2015年前实现州、县(市、区)两级安监部门办公用房达标率100%,监管执法装备配备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2、安全生产支撑能力建设工程

(1)推动“金安”二期工程项目开展。加强州、县(市、区)安监局办公楼局域网系统、网络机房、电源系统等辅助设施建设,2015年前,完成自治州和县(市、区)末级节点的扩充和延伸。

(2)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检测检验机构建设。依托自治区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建立巴州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分中心,配备 相应检测检验人员和设备,开展全州职业危害、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检测检验与鉴定工作。

(3)推动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项目开展。配合自治区构建全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系统的网络平台,建立连接自治区及地(州、市)、县(市)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

(1)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立完善自治州、和静和轮台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基础设施;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级轮台油气田救援南疆基地、自治区级南疆石化救援基地、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南疆储备库,按标准配备装备,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并为应对其他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2)加强现役公安消防队站及装备建设。2012年底前,新建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现役公安消防中队,配齐车辆装备器材,消除县(市、区)队站建设空白点。

4、化工行业发展安全保障建设工程

(1)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信息化监管危化品安全的基础设施以及覆盖全自治州危化品生产、使用、销售以及监管环节的信息化网络通道,实现对全州剧毒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等流向监管的信息化。

(2)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项目。进一步推动全州化工重点地区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化工集中区或园区,到2013年自治州、轮台县、和静县和库尔勒市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将其纳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5、道路交通安全监控建设系统工程

(1)建设道路交通监控指挥系统。在全州主要国、省道安装电子监控系统,设立电子卡口等设施基础上,完善监控功能,补充、扩大路面管控范围,提高路面查控能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2)推进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服务系统建设。配合自治区搭 建汇集公路建设、运管、保险、税务、危化品运输、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为一体的运行平台,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积极推进道路交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选择州部分重点路段,安装数字摄像机、智能信号机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传输设备,实现实时采集各路段的交通流量数据和路况信息,提高道路交通通行环境预警能力。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将安全生产纳入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在发展中落实安全,在安全中促进发展,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州、县两级安全生产规划体系,以安全生产规划协调、统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大中型企业要制定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规划,鼓励和引导重点行业领域着力推进安全管理方式手段创新,全面改善作业环境与条件。

(二)安全监管,法治先行

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安全生产法规、规章,为自治州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监管,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责、联合执法、执法绩效评估与奖惩等制度,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准入会商制度,严格落实外包工程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准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各司其责,落实责任

逐步理顺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安全监管与行业管理的职责 分工,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指标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点加强县乡两级政府安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驻疆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落实企业负责人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推行安全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在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和制裁。

(四)增加投入,创新机制

将安全生产所需经费纳入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计划。各级政府要将每年财政收入的1-3%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实行行业差别汇率和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促进企业加强事故预防控制。落实高危行业企业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进一步推进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群防群治、风险共担机制。鼓励银行对有偿还能力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安全标准化达标企业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予以贷款支持。落实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严格执行事故伤亡赔付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违法违规和事故成本。

(五)科技兴安,加强保障

依托自治区安全生产科研机构,以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交通、职业危害等行业领域为重点,积极开展巴州安全生产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围绕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促进安全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整合全州安全生产科技资源,吸引社会科技资源进入安全生产领域,增强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人才。积极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办好技工学校,变招工为招生,为高危行业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完善自治州安全生产专家库,加强高层次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

(六)广泛参与,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拓宽和畅通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统一和规范“12350”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

(七)加强合作,增进交流

跟踪区内外安全生产发展前沿动向,加强信息交流与人员培训,积极争取巴州安全监管干部赴内地安全生产先进市考察培训,学习借鉴区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与成果。围绕巴州跨越式发展的主题,邀请区内外有关专家参加,组织开展“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环境”、“安全与资源” 专题论坛。

(八)综合评估,加强考核

薛城区经管局十一五主要工作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篇5

2011年是在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和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新时期。为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现将我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发展规划做如下汇报。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5426万元,比2005年增长233.7%,年均递增7487.8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3159万元,比2005年 1 增长117.7%,年均递增954.4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112万元,比2005年增长227.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2万元、比2005年增长610.1%,年均递增2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2.2元,比2005年增长91.4%、年均递增372.8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2006年来,全镇共投入道路交通建设资金635.7余万元,水泥硬化34个村村级公路53.6公里,并且通过农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投资385万元,硬化进组路30公里,硬化串户路99公里。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62万元,修建小水池1600个,整治维修山塘水库4个。积极对接协调,争取项目资金达584万元实施新店街上饮水工程,目前正处于招投标阶段。积极争取价调基金、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支持,实施方家寨至鸭池、方家寨至岩湾的鸭池河运煤通道改造工程。按照市铁建办的要求,成立清织铁路建设新店段建设指挥部和铁路建设红线内土地现状监控和巡查管理工作组,积极协调做好土地征用和群众搬迁等工作,并积极上报有关资料和信息,确保投资43亿元的清织铁路项目顺利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投资82亿元的清镇至黔西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相继完成方家寨村、大麻窝村、田坎村、徐家沟村、韩寨村5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天生、2 中坝、大麻窝、王家坝、代书田、化龙6个村18公里串户道路硬化;完成岩湾、王家坝、白果、季腰等11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和马鞍、教场等村农网加固工程;完成椒园码头、学田码头建设工程;完成总投资350万元的岩湾集雨灌溉工程和总投资10万元的方家寨渠道建设工程;启动实施投资410万元的以方家寨为中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完成投资180万元的鸭池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工程;完成鸭池河客车站建设;完成鸭池河门诊综合大楼和茶店村、老鹰山村卫生室建设;配合市发改局继续做好投资50亿元的清镇发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异地扩建项目塘寨电厂在我镇的全面建设工作;协调做好清织铁路新店段土地征用和群众搬迁等工作;积极推进煤矿企业技改扩能及争取大矿建设项目的实施,组织年产9万吨的明锦煤矿申报技改扩能45万吨,年产6万吨的齐心煤矿和茂源煤矿申报技改扩能各15万吨。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结合农业发展‚优烟、丰果、扩蔬、增药、兴畜‛农业发展十字方针,按照‚一村一品‛及‚多村一品‛产业规划,做大做强‚烟果蔬药茶‛五大产业,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165.7万元,比2005年增长27%。一是鸭池河次早熟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镇 3 蔬菜种植面积达13000余亩,五年来累计完成蔬菜产量2300万吨;二是烤烟生产和烤烟坝区规划工作有序推进,以蜂塘、大兴、龙洞、化龙、王寨、教场等村为中心,完成烤烟坝区规划工作,累计修建烤烟连片烤房90间,修建烟水配套工程8个点,其中2010年收购烟叶1567214.8市斤,比2005年增长20%;总产值达1062万元,比2005年增长57%。三是果树规范管理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行。分别在马鞍村、代书田村和大营村发展种植5000亩凯特杏,76000亩酥李,累计完成优质水果产量25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四是金银花种植喜获丰收。镇财政投入5万元修建金银花烤房2间,争取贵阳市农委项目资金29万元购置金银花烘干设备2套,修建生产便道3公里,打造以下归宗村为中心,辐射上归宗、大小寨、王家坝等5村的金银花中药材基地建设,现全镇金银花种植已达3000余亩,年产量36吨,产值18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五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共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以点扩面,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后续产业,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000吨以上,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全镇农业良种覆盖率、复种指数、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六是畜牧产业发展加快。畜牧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生态养殖有序推进,春秋两防、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10年完成畜牧业总产值3568万元,比2005年增长26.8%,农民 4 人均来自于畜牧养殖收入约699.6元。七是林业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000 亩,配套荒山补植补造2072亩,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7起。林地勘界确权291宗及林权发放211本,调处矛盾纠纷13起。

(四)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1、城镇面貌极大改观。我们按照省、贵阳及清镇市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纵深推进‚三创一办‛工作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规范摊点摆设,整治集镇地点门面延伸和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整治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等行为;清理街巷、居民区、集中点、河道、公路、沟渠等公共区域的垃圾,配备专人进行日常清扫和运输,提高保洁水平;规范户外广告,组织人员集中整治野广告。共清除野广告1200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上百处,疏通排水沟11余条,新建垃圾池20个。全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领导班子、有专人抓、有专项经费、有规章制度、有阵地建设,工作井然有序,成绩大有所为,群众反映良好。

2、矿产资源有效利用.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工业强镇的发展定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挖潜技改、扶优扶强、确保安全‛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闭非法小煤窑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煤炭 5 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第一,积极引导企业入股,规范煤矿资源,全镇原有煤矿6个,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炸封2个,现存4个,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健全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第二,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着力夯实以煤炭安全为主的安全基础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过程监督,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了安全发展,和谐发展,2010年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目标。第三,加大国土资源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打非工作制度,坚决依法关闭、炸封非法煤窑,杜绝私挖滥采,2006年以来,全镇累计炸封非法无证煤窑470余间,其间无一反弹,确保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协调矛盾纠纷,强化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给煤炭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第五,强化税费征收,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使我镇煤炭量大幅增加,2010年完成原煤产量达25.9 万吨,创税达180万元,产量比2005年增长37%。

3、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定期对东风湖、索风湖、天生水库水质采样送交权威机构化验,不定期对东风湖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大力整治学田、椒园两个码头环境卫生,严厉打击沿岸农家乐污染东风湖水源行为。同时停止收取东风湖网箱养鱼管理费,停止办理网箱养鱼审批手术,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网箱养鱼户,积极与黔西、织金两县海事、渔政 6 部门会商,合力整治东风湖流域各类污染源。

4、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通过建沼气池、截污沟、污水净化池等方式治理村寨生活污水,按要求完成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境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五)民利民生显著改善

1、全力实施‚学有所教‛计划。‚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镇人民政府先后被评为贵阳市、清镇市‚两基‛迎‚国检‛先进单位。落实‚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减免金额1003.5万元,惠及学生15000人。完成新店中学综合楼、鸭池河中学学生宿舍建设。分别与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女子专业学校、旅游中专学校联合推进职业教育,累计共招生650人。成立新店镇救助贫困大学生基金会,募集爱心基金 30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95人,发放助学金30万元。强力推进校安工程、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新建或扩建农村标准化学校1所,极力改善办学条件。

2、全力实施‚劳有所得‛ 计划。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066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644人,城乡统筹培训2017人,失业保险105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个,实现社区内有就业愿望且有劳动能力的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8%以上;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扩面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帮助16户 7 ‚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建立就业岗位援助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开发低门槛的公益性岗位65个;对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经认定给予500至1000元首次创业一次性创业扶持资金,共有44个返乡创业项目获得批准。积极调解劳动纠纷15起,结案率达到100%,组织65户企业参加用工年审;采取多种措施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农民工创业67人。

3、全力实施‚病有所医‛ 计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354人,参合率达99.6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51人;惠民医疗政策100%覆盖城乡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7%;0--6岁儿童10种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认真抓好地氟病防治工作,完成炉灶改造620户。新建卫生厕所1130座,新修农村卫生室14个。同时做好示范乡镇卫生院的申报和创建。

4、全力实施‚老有所养‛ 计划。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218人,养老保险710人,医疗保险210人,工伤保1050人,生育保险210人;对25位9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营养补贴,10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营养补贴。对散居在农村的五保孤老进行了调查、核实,完成相关数据的登记上报。

5、全力实施‚住有所居‛ 计划。积极抓好2824户危 8 房改造工程;按照2010年新店镇建筑屋面平改坡和立面整治工作任务,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统一施工和加强督检等强有力措施,在全市率先完成160户桃子坝集中连片房屋立面改造点建设,极大提升新店的文明集镇形象,为‚三创一办‛的深入开展和生态文明镇建设的纵深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落实对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财政货币直补政策,兑现廉租住房补贴,完成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含结转)83户,完成率103%,6、全力实施‚居有所安‛计划。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加强群防群治。各村居、单位开展值班守护和巡逻;通过联户联片,联片联保,十户联防联调等形式,整合村(居)治安联防队、社区综治工作者、打击非法开采巡防队等力量,构筑严密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遏制了越级、赴省、进京上访现象的发生。继续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通过安全感测评,群众安全感均达90%以上。全力推进社区戒毒工作和禁毒严管战略,禁毒预防覆盖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司法、综合治理、调解中心开展普法宣传160余次,调解民事纠纷1200余起,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五五‛普法顺利验收。

7、全力实施‚困有所助‛计划。共为452056位农村户 9 因病医治家庭造成特困的人口进行二次救助,共报销医药费1237万元,其中大病医疗补助448人次,共报销医药费296万元;发放救济粮25万公斤。共发放400位五保老人孤儿生活费35.3元。

8、全力实施‚民有所乐‛计划。(完成635套农村特困户电视机发放工作;建自然村广播站1个;完成32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的发放安装及调试工作;完成4200套村通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建成农家书屋36个;组建新店、鸭池河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各1支,中老年腰鼓队、秧歌队、文艺表演队各2支;开展秧歌表演、‚六一‛儿童节活动、‚三八‛妇女节活动等共10场次;举办元旦健身跑、青少年运动会、乡村生态休闲、太极拳交流、篮球队比赛、中老年人文艺表演等文娱活动及少数民族民俗活动30场次;电影入村放映1900场次。

9、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共计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粮种补贴、中央水库后期移民扶持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家电、汽车、摩托下乡镇补贴达9705.5万元,惠及家庭286425户次,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52%,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8.0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10 12.2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7‰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100.67。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双为‚零‛,创造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圆满完成征兵工作任务。此外,民族、宗教、保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殡葬改革、档案、气象、史志、红十字会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镇以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更加注重观念更新,更加注重作风转变,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对全体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等‚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使广大干部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切实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第七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为我镇‚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了‚三位一体‛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11 建立了镇、村、组三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站、点),实行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增强了基础组织的凝聚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更加健全,使党员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完善了党代表常任制,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受理党代表、党员反映情况和社情民意机制,党内决策更加民主;深入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加强知识分子党员培养和发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完善了村干部管理办法,落实了村干部生活补助机制,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了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三级联创‛、‚三创三强‛活动扎实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和设岗定责、党员公示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党建责任等机制及‚双培双带‛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机关,使镇基层站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壮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培训,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得以落实;推 12 行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四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得以落实。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继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十二五期间工作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镇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工业强镇和城镇化带动为主战略,以‚两湖两路两厂两园三产业‛(两湖:东风湖、索风湖;两路:清织铁路、清黔高速;两厂:东风电厂、塘寨电厂;两园:季腰煤及煤化工工业园、鸭池综合工业园;三产业:集种加养、储运销、农工贸三位一体的现代一体化农业)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主阵地,以招商引资为主攻点,依托交通区位、存量资产和东风湖旅游资源优势,建设集农、工、贸、游于一身的‚综合型‛小城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此,我镇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加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围绕市‚保五增四‛目标,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要达到11.25亿元,年均增长15.3 %;力争 13 达到11.5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3409万元和2338万元,年均增长10%,力争达到3600万元和25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 1150元和6050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95亿元, 年均增长11%。招商引资完成9453万元,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完成6500万元;年均增长25%。

1、突出五抓措施,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工业兴则新店兴,工业强则新店强。十二五期间,我镇将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突出‚五抓‛措施,全面振兴工业经济。一抓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公开各站所的机构、职能等信息,切实提高透明度。本着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原则,根据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主动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情况,重点公开职责权限、承办岗位、办理时限、投诉举报方式以及奖惩措施等内容,方便群众查询,利于群众监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行政权力随意运行。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制定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意见,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全镇范围内做到‚六个一‛服务标准,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到即办、一诺千金‛。主动为群众、为基层、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和投资商的正当需求。14 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努力提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软环境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诚信为基础,治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切实提高群众的信誉度。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重点抓好企业周边地区和治安混乱地区的专项治理,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心,让投资商放心。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重点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一切事情依法依规进行办理,坚决杜绝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事件发生。二抓项目落实。第一,围绕‚两路‛(清织铁路、清黔高速)交通大动脉,举全镇之力搞好在建清织铁路项目的协调服务,不遗余力的做好清黔高速公路拟建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全力推进塘寨电厂一期、二期工程建设。第二,全力做好煤炭产业发展。在国家抢抓机遇、扩大内需的政策环境下,积极推进煤矿企业技改扩能及争取山东枣矿新店东、西大矿建设项目的实施。第三,扶持龙头企业壮大。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积极协调市境内外有关企业,为镇域内企业争取合作伙伴,获得供货订单,提高销售产量,扩大经营规模。三抓园区建设。第一,积极响应市委政府‚工业西进‚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季腰煤化工工业园区,利用土地规划修编契机,将煤化工工业用地规划为工 15 业用地,为基地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争取纳入全市煤及煤化工大项目建设的大盘子。第二,充分利用鸭池河开发区较齐备的基础建设,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东风湖水资源,周密安排部署,精心打造鸭池综合工业园区。四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一条生命线‛,第一立足环境招商。大力打造服务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形象。竭诚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营造优良的市场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第二立足项目招商。将已建立的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类别划分,制定工业发展项目实施推进计划,并竭力做好有关工作。五抓集镇建设。在市‚两带七星‛规划中,找准我镇城镇化建设切入点,根据原行政中心新店和现行政中心鸭池的区位优势,以‚一线两点‛展开。‚一线‛:即004县道沿线,‚两点‛即新店、鸭池两个集镇点,发展两头(以季腰煤及煤化工工业园带动辐射的新店集镇点和也鸭池综合工业园带动辐射的鸭池集镇点),带动中间,多珠连线,集群发展。

2、做大三大产业,强力推进‚三化‛农业。结合新店实际,做大做强种植、养殖,加工三大龙头产业。一是全力抓好‚烟果蔬药茶‛五大核心种植业。规划建设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打造贵州优质样板烤烟;规划建设万亩果树基地和万亩次早熟蔬菜基地,依托鸭池河河谷地带气候优势和300余万的方家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打造鸭池河酥李、草 16 莓、樱桃等优质水果品牌,注册鸭池河冬豌豆、胡豆等优质蔬菜商标;以上下归宗两村为中心,辐射大小寨、王家坝等村,规划建设10000亩金银花药材基地,有效治理喀什特地区石漠化;以牛坡、中坝、韩寨等村为中心规划建设5000亩优质无性系茶园。二是着力培育两大特色养殖。大力发展茶店七彩山鸡、化龙中药土鸡、上归宗蛋鸡和大营绿色特种野猪等特色养殖业,力争年出栏特色肉鸡10万羽、特种野猪500头。三是利用鸭池河地跨清镇、织金、黔西三县的优越地理位置,改扩建鸭池河大型农贸市场,辐射黔西、织金、流长、暗流、王庄、卫城等周边城镇,为大规模果蔬、中药材等农副产品交易搭建平台。同时修建大型冷库,吸引水果深加工企业入驻鸭池综合工业园,构建集储运销、农工贸二位一体的现代一体化农业。

3、做足‚两湖‛文章,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借红枫湖、百花湖受水源保护制约逐渐淡出旅游市场的良机,依托现有的椒园码头和鸭甸河码头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利用东风湖、索风湖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深挖贺龙、肖克所部红二、六军团长征中抢渡鸭池河天险的红色史实,在有效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打造学田码头--化屋民族风情村--织金打鸡洞--椒园码头黄金旅游线路,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东风湖、索风湖旅游景区,争创‚人文东风湖、休闲东风湖‛的旅游品牌。以旅 17 游为龙头,带动三产蓬勃发展。

(二)分好蛋糕,共享成果,注重民生

幸福感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为让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我镇在抓好发展的同时,将大力抓好‚就业和增收工程‛、‚扶贫济困工程‛、‚普教优教工程‛、‚健康工程‛、‚养老敬老工程‛、‚安居工程‛、‚平安工程‛、‚畅通工程‛、‚生态建设和整脏治乱工程‛、‚传统美德弘扬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不断满足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三、2011年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坚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面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1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下同)增长14%,年度财政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发展特色工业经济 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以工业经济为主战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壮大二、三产业经济,推动全镇经济发展。一是极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18 二是争取上级部门资金项目扶持,力争使煤化工工业园区早日落户我镇;三是通过政策上扶持,使驻镇的贵兰包装厂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建立健全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配合做好清织铁路交通网络建设,提高投资环境‚软硬件‛水平,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迎商、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五是大力开拓税源,强化财税征管。积极培植财源税源,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完成财税各项任务。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种植规模化。进一步推广高蛋白玉米种植12000亩,高产优质水稻种植3500亩;推广冬豌豆种植6000亩;推广‚烟套豆‛种植1000亩;发展金银花种植6000亩;发展高产优质辣椒种植500亩。发展其它各类次早熟蔬菜种植4000亩。发展晚熟酥李种植1000亩。发展标准化设施栽培蔬菜1500亩。发展茶叶种植500亩。二是不断发展壮大养殖业。继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茶店村‚野山鸡‛养殖、化龙村‚药鸡‛养殖、上归宗肉鸡养殖以及大麻窝、学田村养猪等产业。同时引进地必虫特色种植技术,与龙头企业签订意向性合同,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供销产业链。三是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确定鸭池河低热河谷一带以发展次早熟果蔬为主;004县道沿线大麻窝至 19 桃子坝一线以发展晚熟酥李为主;化龙片区以发展烤烟为主,上、下归宗等8个喀斯特地貌突出的村以发展金银花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布局。四是抓好农业配套项目推进工作。继续推进以方家寨村为中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完成以化龙、王寨为中心的烤烟坝区规划工作;继续推进烟水配套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抓好冷库建设工作。

(三)统筹城镇发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实施‚强镇富民‛工程。一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镇),提高城镇文明程度。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着重抓好村寨道硬底化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三是认真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群众信访、殡葬改革、村民自治等工作,开创共建共享和谐的新局面。四是继续跟进廉租房建设工作,切实落实‚住有所居‛工程。

(四)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民利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大改善民生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八有民生‛工程,切实为民多办好事实事。积极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抓好下岗再就业培训、农村青年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便民廉医工程,20 全面推进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继续积极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抓好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水、电、路等设施改造,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共进。

(五)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计生工作上新水平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强化人口计生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大力度清理‚四术‛库存,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继续推进计生帮扶工作,进一步深化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规范群众的生育行为,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制度的民主监督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群众信访诉求解决在初始阶段和基层,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坚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加强安全生 21 产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等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努力抓好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大预防犯罪工作的力度,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大学学生会自律部干事竞选演讲稿下一篇:的电商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