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瀑布的古诗

2024-06-09

写瀑布的古诗(精选6篇)

写瀑布的古诗 篇1

《白水岩瀑布》——[清]严遂成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

有如长竿倒拍肉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

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

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

叩门絜瓶滴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

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

《犀潭飞瀑挂崖阴》——[清]黄培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白水沉犀》——周铭先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题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佚名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无题》——“江南诗魔”

轻纱珠屏挂半帘,飘缈一线卷紫烟。

水云生处龙翻腾,雷鼓嘈嘈震宇寰。

《黄果树瀑布》——翟培基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黄果树瀑布》——浩瀚秋水

总觉沾衣细雨浓

珍珠溅落百花丛

悟空不见黄果落

水帘洞里赞吴公

《黄果树瀑布》——岁月如歌

势如万马奔腾阵,

声似千山雷劈崩。

天上银河白虎踏,

镇宁潭水巨龙腾。

水帘洞里神仙化,

夜雨金街雾驾乘。

谁把银屏挂九汉,

写瀑布的古诗 篇2

[关键词]品读诗文;欣赏诗文;尊重体验

一、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探讨氛围

适宜的语文氛围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语文课要始终追求能形成使学生“神风静默,浑然两忘”的特定氛围。

1.入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伊始,笔者在优美动听的古曲中,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所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走进古诗的意境,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可谓是诗未学,情已生。

2.入境:不觉转入此中来。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所以,笔者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亲眼目睹了庐山壮美的面容,看到了瀑布那宏伟的气势,对这神奇的景象赞叹不已。接着,教师激情洋溢地配乐范读,能再次使学生入情入境,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

二、经历一个扎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1.品读诗文:半入江风半入云。品读课文时,应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指导他们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

欲写水,先写山。第一句从出示课件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巍峨的香炉峰,烟雾缭绕,顶天立地于七彩阳光之中,为瀑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第二句从“遥望”一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诗人李白是站在何处观看瀑布,从而把视线集中到瀑布本身,让学生理解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充满了对造化之功的赞美;对第三句的理解,抓住一个重点的问题进行突破,继而使学生通过读、悟、想,体会到动态的瀑布喷涌而出的壮观。

如此,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会作者那神话般的想象,进入到一个瑰丽、宏伟和神奇的境界。

2、欣赏诗文:无边光景一时新。首先,笔者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每人一对想象的翅膀,好吗?瞧,这如画的美景已经来到我们的眼前。”(随即,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瀑布景观图)“发挥想象,说一说,假如你能变成这瀑布旁的一只小鸟、一朵花儿、一滴水珠……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鸟儿,那么我就能展翅高飞,看看这瀑布是从哪里来!”有的说:“我想变成一朵小花,那我就能为这神奇的瀑布增添美丽的色彩!”还有的说:“我要变成一块石头,我就和瀑布的水一块儿体会玩耍的快乐……”无疑,这组图片及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欣赏、想象及说话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再述古诗情境的欲望,赋予了古诗以童趣。 接着,再次展示课件:诗人观景图。笔者深情叙述:“同学们请看,青山高耸,瀑布飞流,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如果你是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然后,与诗人换位思考,让小朋友扮演小诗人,上台表演读古诗、背古诗。

3.唱读诗文: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教师应告诉学生,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成歌曲,变着花样读。于是,播放歌曲《望庐山瀑布》。学生们先是兴趣盎然地欣赏,继而兴致勃勃地跟唱。听着一阵阵喜悦的歌声,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笔者分明感到:此时的语文课,就是一首歌,歌到情处喜自流;犹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孩子们沉浸其中,进行着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生命对话……

三、渗透一种温馨、美妙的人文关怀

1.尊重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与诗人换位,重读古诗时,无论是豪放的“李白”,还是豁达的“李白”,抑或是天真的“李白”,教师都应给予由衷的肯定,学生在鼓励与欣喜中,学得更活泼,更主动。

2.关注情绪: 拂堤杨柳醉春烟。课堂中,教师有意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一节课甚至一整天的情绪。笔者这样创设了一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呢!”“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好一个大方、自信的‘李白’呀” ……

总之,“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和理解,让古诗文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收集李白的古诗、生字卡片。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展示挂图,教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即筋节“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初读,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在当时称之为“诗仙”,他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的诗吗?还想读他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李白的古诗和回想以前所学过李白的诗篇。

2、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①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什么样的景物。

②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③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看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I(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l、让学生看图读问,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拔。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明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地方。

(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讲面上的船)

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在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找对应的词语,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一行厂黄鹂—白鹭、翠柳一青天、西岭—东吴千秋雪一万里船)

①师说生读 ②读词连诗 ⑧情境背诵④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谍后练习

l、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交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严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把写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二题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布置:

望庐山瀑布古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庐山风光影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2、师:正是这如此秀丽的风光,因而从古到今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下面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那里欣赏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3、出示全诗,师读后问:通过预习我们对诗人李白已有所了解,谁来介绍介绍。

二、学习诗中生字词 ,理解全诗诗意。

1、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学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2、生交流:“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

师:香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

生:没有。

师:出示香炉画面。谁知道为什么叫庐山的这个峰是香炉峰?出示画面。

生:烟”指“紫色的烟云。”

“遥看”是“远远的看”。“川”指“河流”

师:示画面帮助理解“川”。“挂前川”是指什么?

生:“直下”的意思是“倾泻而下”。“疑”是“怀疑、好象”的意思。

师:谁能选一句连起来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齐读全诗。

三、体会 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庐山瀑布想一想,这时你再看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

2、再读读全诗,想想哪些词语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3、生交流。

4、让我们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再看画面,深化情感。

1、小结: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再一次去领略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录象。

2、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3、生交流。师板书:对祖国山河热爱

4、这么美的诗谁最先把它记住。

三上 古诗 望庐山瀑布 教案 篇5

1、认识一个生字“庐”,并理解诗意。

2、背诵全诗。

3、初步学习夸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背诵全诗,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

1、本单元学过一篇课文是现代作家描写瀑布的,今天我们来看看我们伟大的古人所描写的瀑布。(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2、介绍作者:李白,字太白,号诗仙,唐朝著名诗人。

二、古诗学习

1、朗读全诗,体会大意。

2、讲解字词:

1)香炉:香炉峰。

紫烟:日光照射水气反射出的紫色的烟雾。

遥看:远望。

前川:山前的河流。

疑:怀疑。

九天:古代传说有九重天,九天十最高的一层。

2)朗读前两句:注意是遥看,表现了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

3)朗读有两句:水注从峭壁上一泻千里,恍惚间好像从云端坠落。

4)朗读诗歌: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雄壮,联想诗人的心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附: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三千尺落九天

写瀑布的古诗 篇6

一、“凤凰”需“涅槃”,困境引生机

当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遇,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课时量限制下的教学内容的考量。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出台,语文课程课时量正不断在减少,古诗词教学更是“囫囵吞枣”,为了宝贵的课时量,语文教师往往采用“重串讲,轻吟诵”、“重传授,轻感悟”的模式去“灌溉式填鸭”。其次,教学及高考语文给予学生的负面暗示。在高考语文方面,高考作文规定作文形式为诗歌除外,高考诗歌鉴赏板块也不会出现课内诗词解读,以及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囫囵吞枣的现象,进而让学生产生了“学诗词无用论”的错误概念,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背诵古诗词上。最后,教师本身古诗词教学积极性的欠缺。教师觉得教诗词痛苦,将教学效果定位为只要大致了解大意会背会写即可,这样古诗词教学就会陷入舍本逐末的状态。在此,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有所作为,不要被教材牵着走,要主动探索教材内容,主动思考教学困境,“凤凰”要“涅槃”,先得靠教师自救,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借以突破困境。一方面,要加强语文教师在诗词方面的涵养,先增加教师在吟诵、诗词仿写格律等“技术能量”。教师可以欣赏网络优秀的视频,如北京景山学校朱畅思老师的六堂《吟诵课》,东南大学开设的《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师可先自我进修,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需求点”,探索学生“最爱”类诗词与“最痛”类诗词,可以将诗歌类型分为思乡类、惜别送别类、咏物类、咏史怀古类、爱情闺怨类等。

根据学生的“需求点”,节选不同类型诗词精华,收集成册,亦可把课内的诗词进行重新整合排练,不用按照单元或课本顺序来上,而是按照类型来上,这样学生会对诗词建立更深的链接。然后,注重诗词的实际运用,吟诵与仿写。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反复吟诵一类诗词,形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反复吟诵,让校园充满诗声,营造良好的氛围带动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吟诵与诗词仿写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抑扬顿挫的诗词吟诵节奏促使学生更爱读,读了之后更有感觉去仿写,而古诗词仿写更是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让学生想要突破自己,追求更好的自我需求。最后,给予学生展现的平台。要对学生的习作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将学生优秀作品整理成刊,让学生的习作有机会像名人的诗作一样展现在更大更广的舞台之上。古诗词仿写,好比是一剂强心针,引来古诗词教学的生机,让高中的学生亲近古典诗词,仿写古典诗词,探究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学生的诗词底蕴。仿写有方法,“三步”来探路,古诗词配乐吟诵可以激起学生读诗的热情,古诗词仿写可以激起学生创作的激情,但创作古诗词也不是无章可循,笔者通过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三步骤”可以引领古诗词仿写教学。

第一步:吟诵经典诗词,仿写个性词作。

在吟诵的基础之上按照古人的格式仿写,换几个字或几个词就可以,亦或可以进行诗词改写,把原来的词改成五言或七言绝句或律诗,吟咏出有学生自己特色的诗词。“初探式微”阶段,要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于写,敢于说,对学生所有的诗词一对一进行教学。

在笔者所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品出现“断层”现象,主要出现两类作品,第一类学生的作品:缺乏意象、意境,只有情感。如练涵彬同学的《思归》:“月满人未归,千里隔家人。不知母如何?只想早日归。”史添欢同学的《长相守》:“山一座,水一迢,身向东海那畔行,靠海浪声声。风一季,雨一场,梦往家乡身不行,不得闻千浪。”这些诗词虽然或缺乏意象或缺乏意境,但至少让学生知道原来古诗词创作也不难,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虽然这几首诗词都有不足之处,但至少学生在创作诗歌的时候知道了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即使像第二首只是几个意象的叠加,但至少让学生明白这几个意象都能用来形容悲伤之境,也是一种收获,有利于诗词中对意象的把握。第二类学生的作品就好一些,有意象与意境结合的比较好的作品。如赖芳芳同学的《念乡》:“洞箫声已去,千里寄思寥。又至苍月晚,夜夜何时了。”俞先军同学的《离人泪》:“独上西楼莫观云,秋风一起便黄昏。梧桐叶落人不存,从此天涯是孤魂。”通过吟诵不同类型诗词,学生仿照古诗结构写诗词,无论这个诗词有无做到平仄、对仗等格式要求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在学生作品中,教师会发现惊喜,如像第二类诗词的小诗人,他们不仅有创作的激情,而且很有才华,他们的才华可能在语文高考卷中无法呈现,但稍加点拨,或许可以在诗词创作上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语文老师在做第一步时,无需畏首畏尾,要从学生的作品中去寻求答案。

第二步:吟诵同学习作,寻找情感源头。

第二步吟诵同学的作品,互相品评,去寻找触发自己创作的真正“源头”。在诗词创作之初,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会为写诗而写,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个人真正的所思所想,也不结合现在的生活实际,还停留在古代的生活场景之中。因此,这会造成两种现象,第一种是造成刻意模仿,甚至有的牵强附会,缺少意境;第二种无病呻吟,不能结合自己在当今的处境所思所想随意编造。

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可以设置相关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前期的作品印成诗刊,在同学中传阅,让学生吟诵同学的作品,寻找能体现真实情感的意象,把同学的作品改成一个故事,这就是意境的创设。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吟诵,看学生诗作是否符合中国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式要求,当然对平仄的要求可以放宽,只要不一平到底即可,阅读《声律启蒙》,让以前的经典来指引我们注意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如赵青航的原作《无题》:“秋末花黄已落蒂,只身漂泊在外地。三年苦读不如意,他日如何行孝弟。每每当我不如意,想想家乡山河丽。成绩不好,仍需努力。”都是根据学生本人求学场景所写,但第三句和第五句“不如意”重复,学生互相品评修改后得:“秋末花黄已落蒂,只身漂泊在外地。三年苦读不如意,他日如何行孝弟。每每当我烦心溢,想想家乡山河丽。想要一切皆人意,而今壮士需努力。”但要注意的是,寻找情感源头时,要注意个别意向,有些意向是在改变的,如送别诗词中送别地点从“南浦”到现在的各种车站,从古人的“折柳送别”到现在的各种通讯工具的送别,从以前的“兰舟催发”的声音到现在的“各种车票”时刻表的方式变化等等,在学生寻找情感源头之时要注意现代人与古代人在意象、意境上选择的差异。

第三步:结合生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

第三步是为了让学生的诗作有进一步的变化,不再拘泥于古人的意境,老师还可以让古典诗词加入现代元素,让学生在仿写中寻求新的突破,勇于创新。如在创作咏史怀古诗时,学生很难将自己所创作的诗词去联系古代历史,教师可以用视频、情节剧等营造出相关场景,用时事政治之景来铺陈意境,让学生深入其境去创作诗词。在创作羁旅思乡时,可以加入求学的辛酸,亦或歌咏家乡的美好,在创作爱情诗时,可以换红叶、红豆、鸿雁等为短信、微信、邮件等。总之,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感悟生活实际,摆脱原来诗词意境结构的束缚,根据现实来进行创作。

当实践研究到了后期,学生的诗词创作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诗词来赞美心中的故乡,去书写自己的校园生活,去抒发对时事政治的感悟。如黄欢欢同学表现校园生活的《思归》:

“暮色沉,铃声紧,踢踢踏踏为何来?校园行路声。

高中勤,大学梦,殷殷切切怎生系?学子莘莘情。

书香里,相作伴,寒窗为友三春秋,欢笑淡忧愁。

天海边,各零落,试问何日再重逢?记忆涌心头。”

陈云丹同学因马航失联事件而引发的《失》:“泰坦沉没人皆失,马航失联无从知。柔人岸上痛心扉,故人而今又何在?”郑励爽同学因韩国游轮侧翻而引发的《难》:“韩方游轮遇险难,船长弃客受法办。彻夜救援无疲惫,民众游行祈平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思,包括自我反思和相互反思。自我反思就是指学生把自己前后诗作的诗集进行情感思路、创作手法等反思与总结。相互反思就是对同学之间的习作再进行互相品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这之后学生就可以把自己的诗作与古人的诗作进行比较,进行再一步的“相互交融”,从而达到扩大视野,浸润古典文化的目的。

二、高度与深度,两者皆可得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表达和交流”,古诗词学习方法也有很多种,无外乎用创设情境、反复吟诵、把握意向等手段来达到明晰诗词情感、手法、技巧等目的。而古诗词仿写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走入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自我情感的视角去通古代诗词人的情感体悟,自己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去对应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用“反弹琵琶”的形式去反向助力诗词教学,学生可以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如此一来,教师就不用费时费事去特意营造意境,学生自动自觉会代入“自我”去感知诗境,当然要让学生所作的诗词有“用武之地”,笔者是采用出诗刊及印诗词总集的形式纷发给本校各个学生,并把诗刊诗词寄到该县的诗社协会及教科研单位,进行互动沟通,让学生觉得自己也可以通过写诗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古诗词仿写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诗词吟诵与创作中获得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吟诵与仿写获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与提高文学修养的目的,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机会。荷尔德林在《人,诗意地栖居》中提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尘世喧嚣,我们却总是要求学生不为这些俗世所扰而诗意阅读,诗意地栖居是多么的不容易,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已不能改变现有的社会,那就让我们教师为学生诗意的阅读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机会。诗意的创作,执笔写出自己的诗句,吟诵诗词,爱上诗文,爱上语文,让高中古诗词教学在诗意中成长,让古典文化在诗意中滋养。

上一篇: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曹丽芳下一篇:舞蹈专业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