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2024-08-20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1

教学点评:

教学设计遵循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突出“三位一体”,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单独达到的,而是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内容中协调发展的。所以根据本课的内容,除了学生对数数不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更注重了引导学生经历各种不同数数方法的过程,通过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和及时适当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2.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

(1)注意了学生学习情境和活动的创设与安排。(包括课下数栏杆、数邮票、数珠子、数花生米、等)

(2)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在具体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大量的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选择的采取一些学生喜爱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形式设计去组织教学,使学生做、想、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4)大量的时间放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适时调空、组织、引导和参与学生活动,真正体现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2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 “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展示洞内景色的课件及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 )跟老师一起来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

师: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在文中标注。一会儿咱们一起交流。

生: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

师:关于外洞的特点,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三、体会“外洞”的宽广

师:外洞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生:洞口宽、大:“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用洞口和我们常见的桥洞做比较的方法,非常真切。

生:外洞很大,宽广而开阔:“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

师:谁能把外洞的宽广给读出来?

三、体会“孔隙”的惊险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必须经过孔隙,这是一条约10米长的水道,大家看第5自然段,一起感受这段奇妙之旅。

师:哪个小组先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孔隙很小,“虽说是孔隙……船就出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还能读出孔隙有什么特点? (窄)

生:我很好奇,很紧张。“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船就慢慢移动”。

师:谁能把这种好奇、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己练一练。

生:我觉得很惊险(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

师:惊险的感觉还有谁感觉到了,再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读出害怕、危险的感觉。

师:“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矮)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来,你告诉大家,这个“贴着”,“没有一处不贴着”,是怎么贴着的?(学生感受各个部位紧挨船底的感觉)

生:因为人仰卧在船里,船很窄,很小,怕碰着上方的山石,所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贴着船了。

师: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好奇。

生:紧张、害怕。

师:好,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自以为从……”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写得多啰唆呀,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不啰唆吗?

生:因为肩背是身体比较靠上面的部位,而脚跟是身体最下面的部位,从肩背到脚跟,说明他的身体全部都靠着船了,才说了一声“行了”。

师: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还有谁来汇报?请你。

生:我要汇报“挤压”,因为人仰卧在船里,上方和左右的山石都离我很近,所以感觉就像朝我压下来,比喻孔隙非常窄、很矮。

师:所以作者才又觉得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 (紧张、害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眼前昏暗了……擦伤鼻子”。

师:这一部分呀,是叶老先生的真实感受啊。正因为文章有了这些真实感受,我们读起来才能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打动人。

生:如此惊险,也说明了孔隙不但窄小还怎么样? (矮)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孔隙的奇妙。师引读第5自然段。

四、体会“内洞”的奇特

过渡:内洞又有怎样奇特的景色呢?

1.展示汇报 ,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黑”“内洞一团漆黑 , 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宽广。”

(2)“奇”(奇特有趣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也很值得观赏。”

结合语言情境展开想象理解词语“蜿蜒”“变化多端”“形状各异”。

师:让我们来观赏一下洞内的景观,大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图片展示洞内的奇特景观———“彩云追月”“寿星捧仙桃”“擎天柱”“仙女帐”)

师:这些石钟乳、石笋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大自然真是奇异无比。

(3)“大”“大得多”“十来进”

师:“进”是一个量词,有一种平房分为前后几排,一排称为一进,一进大约八九米,十来进就有(100)米左右。这是作者在内洞“走了一转”才作出的判断,说得有理有据。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

3.师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 ,结束了双龙洞之旅。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和神奇。

五、体会写法

1. 游完了双龙洞 , 回过头来看 ,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刚才,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 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2.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 ?

3.那 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写参观游记呢 ? 除了写作顺序之外,要想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还应该抓住什么写?

(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 第一 , 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

六、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随叶圣陶先生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的奇观。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体会双龙洞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大家课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其实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如果大家对溶洞很感兴趣,离咱很近的北京平谷区就有一个大溶洞,AAAA级景区, 大家可以去那亲身体验一下。

七、拓展练习(选作一题)

1.请以导游身份写出介绍金华双龙洞的导游词 。

2.你 曾经到哪里旅游过 ? 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那里的景色,突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9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3

本单元重点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尤其关注了世界上年轻人对环保的态度和做法。它以“拯救我们的世界”为主题,重点剖析了垃圾种类及来源,并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本节是单元第二课,综合技能部分的阅读重点介绍了北美学生如何爱护环境,减少污染。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点,更要求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学会勤俭节约,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丽。由于本篇课文阅读难度较低,故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炼和整理以及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减少身边的污染。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Brian, Jenny and Danny决定发动全班同学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学生已初步了解“污染”这一概念。课前,先要求学生去关注环境问题,搜集拍摄生活地相关污染图片,和家长或同伴讨论环境的变化。这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知识网络。将要授课的初二3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不错。对于需要掌握的词汇和接触词汇,以及文中出现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前期学习中均有所接触涉及,不会对阅读形成障碍。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科书设计小熊送信的5幅情境,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连减。教材之所以这样呈现连减计算,主要是考虑:

首先,小熊送信故事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于动物送信这类故事也比较有兴趣,从情景中的到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解决连减的问题,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理解教材上呈现的三种计算连减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本套教材打破了“先学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计算的重要作用,学习数学运算。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

2.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用连减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注意,教材呈现的是几种方法学生自己方法的交流,教师千万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三种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5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引入,让学生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在观察、交流乡村夜景图的过程中,将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进行学习。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多层物品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综合运用左、右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练一练”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卧室、水果柜台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用左右、前后、上下来描述物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另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给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比较开放,会因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多种分配方案,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建议

◆看图讲故事

1.出示情景图,然后放《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上、下这一相对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根据图讲故事。

2.让学生说一说歌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的位置,认识上、下。然后,再用上、下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

◆看图说话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然后说一说柜中物品是怎样摆放的。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用上下或左右充分描述书、玩具和食品的位置。

◆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卧室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说出地球仪的位置。如,地球仪在钟表的右边、在小熊的左边等。

第2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发现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6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P88),情境选取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儿子和妈妈比年龄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学时,首要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有关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另外要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资源提问题。

二、教学建议

88至89页

提问题,并解答

1.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画面中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列式解答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叙述形式。(注:也可以同时说出两种叙述方式,再解答。)

试一试

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讲故事,再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第1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讨论,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第2题,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注意同学间的交流。

身边的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7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摆积木来呈现,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想到“先从10里去5后再加2”的方法(也就是“破十减”的方法)。在本节课出现了原来教材中的“带扩线”的情景图题(即图画应用题),这种带扩线的情景图实际上是把具体情景进行了一定的概括,抽象为直接和运算有关系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要重视学生计算方法的交流,由于在上一节刚学习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放开一些,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学习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同上节课一样,在交流算法时,如果没出现“破十法”的方法,教师可做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

二、教学建议

◆摆一摆算一算

1.先操作,结合操作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教材中给出的“破十减”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探讨。

2.“想一想”中的12-6,要求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边摆边计算。

◆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自己试着计算12-3=□,然后交流算法。

◆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8

教学分析与建议:

一、教材分析

进位加法(P80),教材为了便于学生操作,理解进位的道理,特意设计了摆小棒和试算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算的过程中感悟进位的道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写竖式进位的形式的指导。

二、教学建议

80至81页

摆一摆,算一算

1.提出摆和算的要求,由学生试做。

2.同学间进行算法交流,说出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算的,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

3.指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重点使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算法交流。重点检查学生对“进位”的方法掌握得如何。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试做,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计算。最后进行交流。

第3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但要注意检查正确率。

自主小天地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9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P68、P69

教学分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3板10瓶个整十瓶和5个散瓶的饮料情境和“算一算”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瓶的情景,结合30+5=35给出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接着,通过拿走5瓶的情境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呈现了35-5=30,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选取素材,一是考虑素材和学生的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熟悉。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教学建议:

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具,让学生边操作边计算,或者教师摆,让学生计算。另外,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教师一定要结合计算,让学生有所了解。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10

执教者:小学 XXX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6~68页红花例题“描一描”、红花例题“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 教学目标:

1、2、经历用立体描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感受其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这两种图形。

3、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感受其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这两种图形。

2、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这两种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二、展开活动,教学新知 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六个面的特征。

1、动手操作,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1)描一描(2)分一分(3)说一说

2、贴近生活,认识图形

(1)出示教材上的物体图片,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在方格纸描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三、观察物体、拓展思维1、2、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面?是什么形状?

四、巩固应用

五、小结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11

一、数一数,再填空。

二、(1)75里面有(   )个十和(   ) 个一 。

(2)9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87 十位上的.8表示8个(  ),个位上的7表示7个(  )。

(4)80 里面有(  )个十,6 个十是(   )。

(5)79 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

(6)8 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7)和71相邻的数是( )和(  )。

(8)59 和61中间的数是(  )。

三、在○里填上>、< 或=。

39○93  78○76 90○93 87○78

49○57  70○80 63○69 99○100

49○94  60○50 57○75 98○98

四、按规律填数。

五、(1)写出24和35之间的各数。(               )。

(2)大于49 小于57 的数有(              )。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七、直接写的数。

7+6=   14–8=   7+9=   18–8=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数数教学点评 冀教版 篇12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上一篇:财务审计监督下一篇:四好少年、优秀班干部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