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2024-09-13

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精选14篇)

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篇1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

1招: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对策:此时你应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1分钟内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迅速集中精力、寻找办法。

2招:解围不如学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

对策:你不妨对孩子说: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平时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3招:教孩子权衡利弊

你们已安排很久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却不料孩子又被邀请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孩子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你是否会当机立断呢?

对策:你应该帮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会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你应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4招: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孩子参加球队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对你说:我以后发誓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时,你会如何做呢?

对策:不妨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

5招:与同伴协商问题

当孩子为看电视的某个频道,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

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篇2

[片段一]激发孩子童心———解数学“难题”

(1) 卡通动物喜羊羊出示卡片:8 10 6 1 0 2

师:这是谁?

生:喜羊羊。

师:喜羊羊是诸多羊中最——— (聪明) 的一只羊。它将和我们一起学习, 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几个数 (出示:8 10 6 1 0 2) 。

师:你能把这些数读出来吗?一齐读。想想我们除了认识这些数, 我们还学过了哪些数?从0~10, 一共有多少个数啊?

(2) (点击出示) 0~10全在这儿, 如果让你把它们按顺序来排一排, 你想怎么排 (生一起说, 师操作) ?

师:还可以一起怎么排 (其他人说, 一人上台用电子笔排) ?

师:0~10一共有 () 个数, 其中 () 最小, () 最大。

(3) 揭题:0~10我们已经认识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读数。

设计意图:关于数的卡片, 可以以教具、学具的形式来出现, 但是我利用电子白板互动的便利性, 让喜羊羊来来呈现这一组数, 让孩子认一认、读一读、排一排, 一是可以激发孩子童心, 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是大大节约了摆数字卡片的时间。另外, 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聪明的喜羊羊”卡通形象, 带领大家复习前面的旧知, 学习今天的新知,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打好一个好的情绪铺垫。

[片段二]运用图形特征———解数学“难题”

在《认识图形》一课中, 教师设计了“猜图形”环节, 设计了点击出示白板课件, 并进行拉幕依次显示图形的一部分。并问:一些调皮的图形躲了起来, 看着其中的一部分, 你能猜出它们的名字吗?

过程中, 学生情绪高涨, 兴趣盎然, 对于特征明显的图形, 一口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对于模棱两可的, 也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可能性, 尤其是长方形, 出现较短的一边, 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正方形, 学生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在此时此刻, 引导孩子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又是一次巩固新知的过程, 为新知的掌握又添上了厚实的一笔。

设计意图:《认识图形》一课可以是一节充满童趣的课。本课中, 我采用电子白板课件有机结合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参与学习, 着力让孩子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 发展能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重要思想。另外, 本人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活动,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片段三]整合美数学科———解数学“难题”

在《认识11~20各数》一课中, 教师根据孩子年龄小的特点, 设计了“连一连”环节, 以此来巩固20以内各数的顺序。

(1) 师:看大家学的那么好, 喜羊羊还想送给大家每人一份小礼物, 但是要注意:必须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连一连, 才能知道你得到的是什么礼物?先来看一下, 图中都有哪些数 (11~20) ?你觉得它应该是什么图形?先猜一猜, 再动手试试看。

(2) 展示, 并反馈:原来喜羊羊送给大家的是小帆船呀, 喜羊羊是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学习生活能够像帆船一样“一帆风顺, 远航千里”。大家一定要加油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 我设计了一个大家喜欢的“图文并茂”的活动, 让学生在“连一连”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 学生连得高兴、读得生动、学得有趣。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会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不妨让孩子翘翘“小尾巴” 篇3

一直以来,我们班都坚守着“规规矩矩读书、上课、做作业,不得张扬”这条“班规”。但直到经历了一堂“备受煎熬”的公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些管理理念可谓大错特错。

那是几个月前,教研组通知我上一堂公开课。为了准备好这堂课,我提前熟悉了教材,设计了几个新颖的教学环节。但没想到上课时,尽管我饱含激情,一再启发诱导,学生却个个耷拉着脑袋,不敢直视我,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面对这些启而不发的“闷葫芦”,我只好照本宣科,草草结束了这堂课。我心里埋怨着学生,怪他们没好配合我。

评课时,老师们都说讲课过程太过沉闷,气氛不活跃,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同学们并没有融入到课堂中。

我被老师们批评得无地自容,心中苦闷无比。去找同事倾诉,同事提醒说:“你们班的孩子是不是乖过了头呢?”看我还是一副不解的样子,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古罗马的皇家苑里,豢养着一群猴子军团。猴子军团大院里摆着一把铡刀,每一只猴子被捉进来之后,人们都要把它的尾巴铡掉一截。被铡掉尾巴的猴子没有尾巴可翘了,从此变得很温驯,规规矩矩,训练起来也相当容易。后来,有新来的猴子,就由那些先来的猴子执行“入团”规矩。

听完故事,我恍然大悟,我何尝不是扮演着行刑者的角色,把孩子可爱的“小尾巴”都无情地铡掉了呢?因此,这节课的失败,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自己。我应该多和孩子们交流沟通,让他们亲近我、信任我,而不是畏惧我;我应该向孩子们传达我们班的新“班规”——自信起来,必要时“翘翘尾巴”也是可以的。

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讲到“猴子被割尾巴”的故事。

故事讲完,我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尾巴’?”

学生们一个个默不作声。

“你们有没有被割‘尾巴’呢?”我继续问。

讲台下还是没动静,没一个人敢主动说话。我面带微笑继续说:“老师要为以前的事道歉,我不应该天天那么凶,背着手,脸黑得像包公一样管着你们,让你们不敢说不敢动。”边说我还边演示了一下以前的我。

看到我略带滑稽的自我模仿,同学们都笑了。

我也忍不住笑了。笑过之后,我说:“其实呀,人都应该有个小尾巴,经常翘翘小尾巴,张扬一下,可以增强自信心。而夹着尾巴做人,往往是自暴自弃、消沉低迷的人。”

孩子毕竟是孩子,以往看我阴沉着脸,便也阴沉着脸不敢说话,现在看我喜笑颜开,也便开始微笑着回应我。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翘翘自己的‘小尾巴’吧!”我郑重其事地说。

小蒙首先起来“翘尾巴”:“别看我现在不说不闹,没有活力,以前我可是个小小演说家。在六一节的活动上,我说了一段单口相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小山也站起来:“我以前也好说好动的,喜欢表现自己,上课经常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准确、流利,大家都喊我‘脱口秀’呢。”

……

就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起来“翘了翘尾巴”,说起了过往的“辉煌事迹”,我才发现原来曾经的他们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天真烂漫。

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脸渐渐“解冻”,我学会了微笑,学会了宽容学生。孩子们也开始愿意跟我交朋友了,什么话都愿意敞开心扉跟我说了。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气氛也慢慢活跃起来。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讲台下就“小手如林”,孩子们争先恐后站起来回答。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案例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尾巴”,成年人却在有意或无意间充当了“行刑者”的角色,把他们可爱的“尾巴”割掉了,同时又在培养着新的“行刑者”——那些已经“受害”的孩子。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是成人用固有的方式,一步步把他们变得庸俗,最终打磨成一个个模型。”这话虽失之偏颇,却不无道理。

给孩子留一条求知的“尾巴”,孩子就会学得更乐意;给孩子留一条好奇的“尾巴”,孩子就会有新奇的发现;给孩子留一条自由的“尾巴”,孩子就会有一片蔚蓝的天空……老师们,千万别做“行刑者”了,因为抹杀天才是最大的罪过。

(作者单位:临沂市河东区郑旺镇奥德希望学校 山东临沂 276028)

让孩子确信“我行”教育随笔 篇4

开学以来,咱们中二班也由别的幼儿园转来了一些小朋友,而且在通过这些天我与家长朋友的接触当中总有一些家长跟我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开朗、如何的不自信。并且一些大点儿的不太自信的孩子还常常爱问自己:“我行吗?”“别人会喜欢我吗?”“我可爱吗?”等等。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表现出他的自信心。自信的孩子 ,能对自己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自信的人,一生中会比一般人有更多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做的事充满信心,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做,有始有终地去做,而且在做事时果敢、大胆、勇于排除障碍,发挥创造性。由此可见,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自信心是他人生成败的.关键。

那么做为家长朋友,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教育孩子家长不妨来定个君子协议 篇5

对付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采取定协议的方式,在协议里孩子有权决定在做到了某一条时,可以获得何种特别的奖品,让孩子们有一定的决定权,感受到契约对他有好处。协议的执行与否对他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于是,每个人都会赢。例如:有一个孩子同意每餐饭后自觉清理桌子,这样干一周,他就可以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烤家常的小甜饼了。契约还有助于消除争端,因为双方都同意契约中的条件,只是有一点必须保证奖励条件只能在执行了条约之后才实行,而不是在这之前。不要一听到抱怨就放弃,你的孩子不一定非常喜欢协议,他只是必须执行。

在这里告诉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父母,如果你和孩子没有定协议,说明你教育孩子就不成熟,所有的家庭必须和孩子有一个协议。比如:孩子是不是做家务、孩子怎么玩游戏、孩子怎么学习、孩子星期六星期天怎么安排、孩子的电脑怎么安排、孩子的朋友怎么安排、孩子的钱怎么安排等。所有的这些必须有协议。协议就相当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政府的法律,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大家就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条件。许多家长总是用语言来教育子女:这不准动、那个不准动;这个你应该做、那个你应该做,但是孩子每次都不知道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心中没数。而定了协议以后,大家都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家长在与不在,孩子都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比如,我什么时间去玩、什么时间可以看电视、什么时间回家、我可以花多少钱、可以买多少东西、我的衣服该怎么购买、学习过程中我是先写作业还是先去玩,都应该有一个协议。

很多教育专家都会提到,教育子女主要是教育习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孩子是受用无穷的。那么怎么才能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呢?就是一定要定协议。比如,今天说“先写作业呀”,过两天又说“今天奶奶或者姥姥来了,你就先跟姥姥奶奶说话,说完话再去写作业也可以”,这样就会很混乱。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就没有养成习惯,一生就觉得很乱,什么事都不知道怎么办。协议有助于消除争端,因为双方都得同意其中条件,不仅仅是约束孩子,同样是约束父母。

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篇6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作文不仅成为一种技能,更成为一种人格教育、人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手段,我在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中要求:每人出三个作文题,老师从中选出十个作为下期课堂作文训练的题目。学生积极性很高,不少人命题都超过了三个,还写出了详尽的命题意图说明。开学时,共收到二百九十二个命题(全班七十六人,题目重复的不记)。浏览之余,深感欣慰:学生兴趣广泛,关注人生;思维活跃,健康向上;情感丰富,追求平等。

好题目多得让人目不暇接,现略举几例,并稍加评点,与大家分享。

一、人生思考类

1﹑《沉重凝思》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他的思想。青春岁月中,我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思想。人生﹑生命﹑情感﹑社会﹑命运﹑个体﹑自我等命题也许很沉重,但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些都是我们生命的印记,我们在思考与沉重中成熟。我也觉得写一写能够更好的掂量自己。(甘先俊)

2﹑《人生支柱:名权利》(未署名)

3﹑《面对成长,你准备好了吗》(陈慧彦)

评点:叶圣陶先生说过:要钻到学生心里去出题。而最了解学生心里想些什么的人,当然应该是学生自己。从学生的这类命题中,我们看到处于青年前期的高中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成型,他们对一系列严肃的命题开始了思考和探索,力求为自己青春的小船确立目标、拨正航向。正如甘先俊同学说的:“写一写能够更好的掂量自己”。

但是,他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些命题的“沉重”,值得好好的“凝思”。他们在问自己:“面对成长,你准备好了吗?”“人生支柱”是什么?是“名权利”吗?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应抓住这大好的教育契机,以平等探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过来人”坦诚友好的忠告。而不是代替他们去思考,去给出一个包办的答案。为什么出第二个题目的学生不愿或不敢署名呢?他也许觉得自己的思想“不合时宜”,有些出格,说不定还想看看老师敢不敢把这样的题目公之于众。如果老师处理不好,他就会觉得你虚伪老套不诚实不敢面对。于是,学生心灵那好不容易开启了一条窄缝的门,将永远对你关上了。我们应该看到:其实,“不合时宜”的思想正是真实的思想,正是需要我们点化的思想。我们把这类题目拿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表明老师的观点,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的学生在问自己:面对成长,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老师也应该问一问自己:面对学生的成长,你准备好了吗?

二、哲理思考类

1﹑《偶然与必然》

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在欧洲曾叱咤风雨,打得对手望风而逃,他粉碎了反法联盟一次次进攻,吓得英国人龟缩在岛上不敢出来。可是他在滑铁卢败了,从此也没有出来。后来,严正的历史学家指出,滑铁卢一战纯属偶然,拿破仑本来该赢。

请以“偶然与必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刘志伟)

2﹑《钱是灵魂的装饰品》(刘娟)

3﹑《想好就做》(钟艳)

评点:我以为,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必有一定广义的哲学背景做支撑。引导学生将政治课中的哲学知识用之于写作,通过阅读古典哲学原著如《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将文史哲打成一片,应该是一条有实践价值的语文教学之路,至少在写作教学上是如此。

对一些哲学范畴如偶然与必然,知与行,精神与物质等,结合实例与实际进行思考并写成文章,学生是感兴趣的。当然,我们追求的不是理论的深度,而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对超越功利的智慧的尊敬与爱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敬与爱好。

学生喜欢收集格言,并且常常遵照实行,因此,引导他们用哲学知识辨析格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在不是一件小事。如上列第二个题目,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它说的是精神当以物质为基础,灵魂以金钱为装饰,良好的素养、高贵的教养离不开金钱的滋养;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它说的是金钱会腐蚀灵魂,而且会掩饰这种丑恶,让虚伪浮华的光彩成为伪君子的遮羞布。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歧义,使格言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人性思考类

1、《面对苦难》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经过苦难的洗礼,意志薄弱的人可以变得坚强,怯懦的人可以变得勇敢,幼稚的人可以变得成熟。它还能增加人的智慧,把你打造成一个顶天立地的金刚巨人。

但是苦难也有可能把你压倒、压扁,压入十八层地狱,使你永不超生。

造成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的,就是你面对苦难的不同态度。(张建)

2、《论当今的孝道》(陈小玲)

3、《婉言与虚伪》(胡彪)

评点:从教育的本质上讲,成人重于成才。而铸造人格、陶冶性情是成人的核心内容,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学生在此方面已有自觉的行动。对苦难的思考,意味着对坚强意志力的追求,而这一代青年最大的性格弱点之一就是缺乏意志力,于是这就具有了必要性与紧迫性。

除了对自身人格性情的陶铸之外,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人伦的国度,学会尊重长辈、善待他人,也是人生的必修课。思考当今孝道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物质金钱的供给是最低层次的,而理解、尊重等精神上的抚慰更加重要,我们更可以从此类文题中,了解新一代青年的思想;思考待人真诚的内涵,我们发现学生已有较深入的认识,他们已学着分辨“婉言与虚伪”“忍让与懦弱”“固执与坚韧”(均为胡彪的作文题目),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四、现实思考类

1、《只有学校教育才能使我们成才吗》

现在一些家长认为:必须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并且学历越高越好,他们认为自己孩子只有一条道路,只有学校教育才能使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一些家长千方百计的都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好的学校读书,我们要问:是不是只有学校才能使我们成才呢?

请以此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文章。(廖科)

2、《人往低处走,未必是坏事》(甘翱)

3、《邻中的半封闭管理有必要吗》(陈林明)

4、《耕地》

时至今日,老家的人们还是一直用耕地埋葬自己的亲人,稍有根底的人家更是讲究在风水宝地花大钱修坟墓,有时甚至为了给死人寻“好地”而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我很想问他们:耕地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李琴)

评点:都说新一代讲究“实用主义”“利益至上”,从他们关注的现实问题中,我们觉得:客观的说,这一代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特别关注自身发展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一切人充分发展的前提”。

同时,他们也非常关注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从家长的教育思想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再到社会的现实问题,他们都想“声声入耳”“事事关心”,并且其关心之殷、思考之深,都让人不敢小视。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是生活得最自然最真实的一代,是近百年来几代志士仁人浴血奋斗渴求出现的“少年中国”的“新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的一大乐趣,吾辈敢不尽心竭力。

二○○二年七月九日星期二

不妨让孩子“我行我素” 篇7

2012年四月间,春寒料峭,显然这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几天前我布置学生观察春天的田野,准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学生却唉声叹气、叫苦连天。说现在是早春,没什么好写的,既没有花红柳绿又没有小草青青,万物欣欣向荣……听着他们的诉说,看着他们的愁容,我陷入了沉思……新《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的写作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学生感到为难,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在放学的路上,我静静地走着。春风阵阵,轻轻地拂过我的面颊。偶尔,随风飘来阵阵野花的清香,沁入我的心脾。蓦地,田埂两边的小野花像两条黄色的绸缎映入我的眼帘。多美多艳的小花,这可是我童年时特别爱采摘的小花。虽然我至今还叫不出它的名字,但在我的心灵中已唤起对它的钟爱。为什么不把学生带出来采集这些可爱的小花,玩一玩春天的游戏,感受春天呢?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大自然中,上一节作文课,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期盼感,为完成习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写作过程充满情趣。

第二天,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学生,所有学生几乎同时欢呼起来,我想:先让学生“怦然心动”,再让他们“欣然笔动”。不过我没告诉他们要写作文,如果他们带着负担去玩,就不会尽兴。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我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跟随着老师到野外去采集小野花。路上大家又唱又跳,好不热闹,几个男生一会儿从田埂上跳到田里,一会儿又从田里跳到田埂上,而且还手舞足蹈,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读着陶欣鸽同学习作的开头,我眼前浮现出那天热闹的场面……

我班孩子虽然都出生在农村,可一旦置身于大自然中,依然充满了好奇感。他们同我一样虽然也叫不出这种小花的名字,但对这种花表现出了无限的爱。还为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四星花”。

“第一次采摘‘四星花’,我不太熟悉,因为它太小,我总把它采碎了。后来老师走过来,教我从根部拔起,再小心翼翼地除去根部的泥土……”读着另一位同学的作文,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热流,学生也喜欢上了我所钟爱的花。

“四星花、四星花,风吹日晒都不怕,今天我们采集它,回家之后送妈妈。”夏敏同学一边说着顺口溜,一边用手摇着一束小“四星花”。班上的一些女同学索性把一束束小“四星花”插在自己的辫子上。乌黑的头发上点缀着这样艳丽的小“四星花”真是漂亮极了。

在这样的境界里,班上的男生好生羡慕,竟在作文中写道:“看着女生戴着‘四星花’得意的样子,我真恨不得也变成女孩子……”孩子们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以往的作文指导没有触及他们心灵的深处,没有激活他们写作的情趣。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智慧、思维、想象迸发、撞击的过程。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一定会觉得作文是富有诱惑力的。

当时,我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田野,号召他们齐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他们边玩边唱,边唱边观察,场面很热闹,一切收获均在“无意”中。有的说:“呀!油菜花快开了!”有的说:“看,小草返青了!”还有的说:“瞧,柳枝冒出尖尖角来了!”……春天被他们发现了,春天自然而然进入了他们的心田,春天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我认真仔细地读着他们描写的“春天”,被他们生动的描述和热情的语言所陶醉了。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培养了热爱自然、自主观察、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观察的同时,我还提议:同学们,你们能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吗?一个男生抢先背着《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女生也不甘示弱,接着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背了几十首。一时间在我们的小集体里真是春意盎然、春趣浓浓。我真没想到他们能背出那么多关于春天的诗。这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灵感。于是我又相机提出让他们说出带“春”的成语。回家后收集春天的新闻,摘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画一幅春天的画,等等。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出来时,才能出现真正的有创意的表达,获得意外的成功。

当我们观察结束准备回校时,我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节作文课上得很好,老师很满意,每位同学都可以得高分。”“什么?不在教室里怎么是上作文课呢?”“我们不是一直在采集‘四星花’吗?”“我们不是在做游戏吗?”

看着孩子们满脸疑惑,我大声说:“同学们,谁说作文课一定要在教室里上呢?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课堂,请同学们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怎样做的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优美的文字表现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作文讲评的时候,师生都满意地笑了,我尽情地享受着成功。不少同学不仅写出了妙语佳作,而且把看到的田野春光画成了画,把春天通过色彩体现出来了。几个学困生也神秘地对我说:“老师这样的作文课真有趣,我们会写,下次作文课还能这样上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节课后我在思考: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些童趣、童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现实问题。鼓励孩子们热爱生活,告诉他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来自于生活。教育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留心观察生活,专心收集、整理资料,用心写作。另外,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还应多倾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诱发学生的情感,并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用“心”交流。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赢得孩子们的心;才能与他们成为真心朋友。

教育孩子不妨多点互动 篇8

如今“互动”是个高频词,媒体强调互动,网络热衷互动,人际交往讲究互动,就连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亲子互动”。家教专家认为,亲子互动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培养孩子的参与性及合作意识。然而,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与孩子互动的频率较低,时间较少,更有一些父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甚至让电视、影碟以及网络游戏陪伴孩子,很容易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以及亲情疏离,导致孩子焦虑、孤僻、不善交往、缺乏安全感。因此,有必要提醒这些家长,一定要重视亲子互动,在家教过程中与孩子多些互动,对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都至关重要。

陪伴孩子有技巧

(孙女士,32岁,公司职员)

我女儿小小充满灵气、生性活泼。我希望和女儿相处的每一分钟都有质量,有意义。为此,我常常思索怎么跟女儿互动交流。我感觉,陪伴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需用心琢磨。

我跟女儿互动的方式之一是“亲子阅读”。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做了妈妈后,我也希望和女儿共享快乐的阅读时光。

最初的阅读对我来说多少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那时候小小还是婴儿,躺在小床上,我就在小床边朗读诗词、小故事或儿歌。小小会和着我朗读的节奏,踢腾小腿,挥舞拳头,或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算是我和女儿的一种互动交流吧,她虽然听不懂我在念什么,但对我抑扬顿挫的声音有回应,就说明她感觉到了我对她的关爱。

女儿再大一点,阅读就变得有意思了,可以配上表演和游戏。比如,我给她讲《大花猫与小老鼠》的故事,就拿一条长毛巾给她当老鼠尾巴,说:“小小,你当小老鼠,我当大花猫,客厅角落里就是小老鼠的家,大花猫进不去。”小小就扮成小老鼠拖着尾巴到处跑,一看我这个“大花猫”快追上了,她就赶紧躲进角落里甚至餐桌下面,我就守在旁边,自言自语地给她表演:“小老鼠怎么还不出来呢?我这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左边,那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右边,前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前边。小老鼠是睡着了吗?”小小答:“是的!”我继续说:“大花猫等得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说着就假装睡着了,但嘴上却不停,“这时,洞里的小老鼠发现大花猫睡着了,悄悄踮起脚尖,拖着长尾巴,一步一步溜了出来。”小小听到这儿,很配合地缩着脑袋小心翼翼地往外挪……这个游戏女儿特别爱玩,而且百玩不厌。

再后来,跟女儿的阅读又插入了知识的学习。比如我跟小小一起翻看描写四季的绘本书。打开绘本翻到春天那幅图,我会对小小说:“还记不记得妈妈教你唱的关于春天的儿歌?”我一提醒,她就想起来了,唱道:“春天到,春天到,树上小鸟喳喳叫……”然后我就根据绘本上的图片,让她描述每个季节的景色以及人们穿着方面的特点。这种互动式阅读,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跟孩子互动的方式之二是“亲子游戏”。我觉得“亲子游戏”能同时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乐趣,孩子能从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家长则能体会到与孩子交流的愉悦。在我家,小小最爱玩的玩具之一就是家里早就淘汰的一台饮水机。她经常跟她爸一起把饮水机拉过来拖过去玩过家家。一天她爸突发奇想,让她用饮水机灌水——接满一杯水,倒进饮水机的入水口,再打开出水口开关,把水放出来。小小被这个新玩法吸引了,反复地倒水放水。玩了一阵子,她爸又启发她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新玩法。小小挺机灵,正好送水工来送水,换桶装水的过程她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她便模仿送水工的动作,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后,倒扣在饮水机的入水口,然后再用杯子接水。当水从出水口流出来时,小小就像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一样,又快乐又有成就感的样子,高喊着:“爸爸,快来看,真好玩,就跟真的饮水机一样。”爸爸就夸她:“宝贝真棒,发明了一个新玩法。”

我陪女儿玩的东西也都很“家常”,比如和女儿一起搭积木、藏猫猫、吹泡泡、做手工、画手指画等。我和女儿搭积木的方式有好多种,除了简单的搭房子,还能用积木拼动物园、游乐场、超市等。而且,搭积木游戏能让孩子获得很多知识。比如去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时,女儿从电视上看到了有关新闻,再玩搭积木时,女儿会时不时地把搭好的房子用小手晃一晃,一边晃一边喊:“地震啦!地震啦!”不止一次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晃散架。看着地上一片狼藉,女儿会告诉我:“妈妈,这就是地震,房子都塌了。”我觉得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一点防震自救的知识。于是我从网上搜了一个讲述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的儿童安全教育片,放给小小看,然后跟她玩一个名为“地震来了”的游戏。我们先用积木搭出电梯、广告牌、电线杆、高楼等设施,然后一起演练护头、蹲下、躲避等防震、逃生技巧。其间有很多步骤,比如地震发生时,要躲到安全的地方,像桌子下面或床底下,也可以躲进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等地震间歇时,再从躲避的地方迅速跑出房间,必须避开广告牌、电线杆、高楼等危险设施。这样的游戏,女儿喜欢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能学到相关自救和逃生知识。

家教中的亲子互动,既能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又能让孩子得到锻炼、获取知识,是个一举多得的家教好方法。

亲子互动不能少

(周女士,30岁,行政助理)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必不可少,如果互动缺失,不仅会影响亲子感情,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家过的是典型的“双城”生活。我和我爱人在相邻的两座城市工作,平时他一个星期能回一次家,我带着儿子小哲大部分时间住在我父母家。因为工作忙,我经常早出晚归。因此,小哲平时多由我父母照看。我跟儿子基本两头难照面,交流的机会很少,经常是我早上出门时他还没睡醒,晚上回来时他又睡了。偶尔有机会陪儿子玩,他也会黏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陪他玩游戏,但我实在太累了,打不起精神,对他的要求多是敷衍,他跟我讲话,我就“嗯嗯啊啊”地应付。他缠着我讲故事,我要么请他姥姥出马,要么打发他看电视。一天,我带他回我们自己家,我们小区里有一片沙地,那是小哲每次回家都要玩一玩的项目,他非要我陪他一起玩。当时是夏天,夜里蚊子很多,我禁不住咬,加上那几天工作特忙,我心里想着工作,根本没心情陪他好好玩。玩了大约10分钟,我就不顾他的哀求强行要他离开,结果他哭得呼天抢地。一生气,我又带他回了他姥姥家。

我跟孩子互动不够,他爸陪他的时间就更少了,造成的结果是,儿子对我和他爸似乎都没有太深的感情,加上他爸偶尔回来看他调皮捣蛋时还会忍不住训斥他,儿子跟他就更不亲了。有一阵子,我发现儿子对他爸很冷淡,他爸进门招呼他,他像没听见,跟他讲话他也不理,想抱他一下他推搡挣扎,很抗拒地嚷:“不要,不要,你走,你走!”然后迅速跑开,弄得他爸黯然神伤。特别是去年过中秋节,我老公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但还是赶了回来,我们商量着想带儿子回自己家小聚一下,可儿子一听很不情愿,说:“我不回你们家。”我很意外,做他的工作,说:“那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家,也是你的家,是我们三个人的家。”儿子嘟着嘴,说:“姥姥这里才是我的家。”就是不愿意回去。我又跟他讲,回家后爸爸会陪他一起做游戏,他这才勉强答应跟我们回家。可回家以后,我老公很快就被朋友叫走了,又没能陪儿子玩,我只好陪儿子玩了一会儿小火车。看得出,儿子很不开心。

不能多陪孩子,跟孩子的互动交流少,有时候我也会自责,但也会为自己开脱,觉得工作忙,这也是无奈的事,更没想过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不利影响,直到后来发现儿子有些反常我才警觉。

那几天我妈生病了,儿子没人照顾,我只好把他送去全托。只过了两天,老师就告诉我,说小哲晚上睡觉总是惊醒,一定要老师陪在旁边才能入睡,老师一离开他就会惊醒,醒了就哭闹。老师分析认为,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老师还反映,小哲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很脆弱,叫他参加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他都不玩,说“摔倒了会很疼”,娇气得跟小姑娘似的。老师让小朋友画一幅名为《幸福一家人》的画,孩子们基本上画的都是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七口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有的小朋友画的一家人还穿着亲子装,一看就是和睦的一家人,可小哲的画里没有爸爸,只有外公外婆和妈妈,妈妈的眼睛下面还画了两道黑线。他跟老师解释,说妈妈在生气。老师说,这幅画是孩子对父母不满情绪的表达。老师提醒我,要多陪孩子,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要让孩子的爸爸多带带他,否则孩子会缺少阳刚之气,不利于他的成长。

我很不安。仔细想想,忙啊,没时间啊,离家远啊,都不是理由,还是我们没有在意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关爱不够。我和老公商量后,决定尽力弥补这个缺憾。我没再送儿子去全托,不管多忙每天都接送他,并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他。双休日老公回来,我要求他关掉手机,专心在家陪儿子玩,或者我们全家一起出游。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尽快改善儿子的状况。令我们欣喜的是,随着亲子互动的增多,儿子跟我们正一天比一天亲近。

提升亲子互动的品质

(胡教授,男,40岁,学前教育专家)

0~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厚感情的最佳时机,有些父母不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就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在这个阶段与孩子的互动不足,影响了孩子的身心成长。其实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不少年轻父母忙事业、忙挣钱、忙充电,还得忙家务,无暇顾及孩子,无心与孩子互动交流。要我说,忙是理由,也是借口,再忙,时间还是能挤出来一些的。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说到底还是有没有这种意识,有没有用心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与孩子互动不需要专门腾出大块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刻意地安排,只要有心,时间可以化整为零,互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吃饭时、入睡前、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等,都可以跟孩子聊天、讲故事、猜谜语,或倾听孩子的诉说。还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比如收衣服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叠衣服,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择菜……既利用了做家务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又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教育学家薇兰尼·梅尔兹在《苹果怎么这么好吃》一书中不断强调,陪伴孩子共度日常生活才是最珍贵的,小至系鞋带、穿衣服或准备餐具、铺床单等,和孩子一起体验做事的过程,就是父母与孩子很好的互动过程。

也有一些父母,习惯扮演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的角色,不断向孩子发号施令,要孩子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或者动辄高声大嗓地训斥孩子。还有的父母认为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有失父母的威严,会导致孩子不服管教。这些缺乏平等交流意识的父母,亲子关系必然紧张。父母应当做引导者,以开放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并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做才会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爸妈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某一天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他赖床时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从中观察到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或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对亲子关系的融洽大有帮助。

亲子互动需要父母共同参与,有些家庭,爸爸参与的力度不够,有的是因为忙,无暇顾及,有的是因为爸爸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索性不管,落个轻松。其实爸爸是孩子最好的玩伴,爸爸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升与孩子互动的品质。一来孩子喜欢的许多新奇、冒险、好玩的动作妈妈都不容易做到,二来科学研究证明,从小常与爸爸一起玩的孩子智力发育更好,因为孩子不仅需要学习母亲温柔的一面,更需要有爸爸阳刚的气质,如果缺少爸爸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事实上,孩子两岁以后,更喜欢和爸爸一起玩,他们觉得跟爸爸一起玩的游戏更新奇,更刺激。父子游戏不仅能带给孩子更多童年的快乐,还有助于培养孩子果敢、独立、自信和坚强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孩子学会合作,发展创造力与想象力。

总之,亲子互动应重视“质”,保证“量”,而且需要父母共同参与,而不是妈妈唱独角戏。

让音乐伴我行作文 篇9

美国洛杉矶的一座大厦里,有着一对情人,

可是在监控人员的松懈下,让不法分子进入了大厦内,放了一把火,把整个大厦全部烧着了,而这对情人正好要演出,所以背着萨克斯,火着了!毒气向他们逼来,那男人把他的情人带到了卫生间,因为那里有水。但在毒气的狂呼下,他们不得不出来,这时他的情人走

丢了,他开始寻找,寻找。

可是半天也不见踪迹,于是急中生智的他吹起了世界名曲《回家》,在悠扬的乐曲中,他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看见了自己的情人,他在跳舞,她在唱歌。

这时的`他已经奄奄一息了,看不见一切东西,只能等待死神的盘结,是《上天》,还是《地狱》,可是在死神的判决之前,他只能痛苦的挣扎,谁知她的情人怎样了,他的命如何。

让文明伴我行作文 篇10

我们学习应先学习做人,做一个文明的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是做文明人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在我们美好的校园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总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现象出现,刚清扫结束的校园,就有我们同学人下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在整洁的.校园里,校楼两侧,在教室里,看着我们的地面,总有同学想丢就丢,在地上随处可见我们同学随手丢的纸屑和塑料袋。还有一些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因为不懂事,就去学校的草坪上踩踏,我看见垃圾袋因回不了家而哭泣,小草也在哭泣……虽然校园里有了这些音符的添加不再显得那么美好,但我相信,文明之花总有一天会在我们校园中开放。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文明礼仪要注重在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成”。“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你才能收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前几天,当我走到大街上的时候,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往前一看,惊奇地发现一个男孩正蹲在马路边,一丝不苟,默默无闻的捡着地上的垃圾。这里捡完了,他又会赶紧奔赴下一个“工作岗位”,他就这样一直在太阳的照射之下汗流浃背的工作着。

不妨憋一憋孩子 篇11

收获后的田野空旷而明朗,天高云淡,空气清爽。一路上,女儿像只蝴蝶一样在我们身前身后飞来飞去,一边跑一边唱着歌。到了松林后,我们三人开始分头寻找蘑菇。昨天下了一场秋雨,松林内不但幽静清爽,落叶下面还长出了很多金黄的蘑菇。女儿用小棍细心地拨来拨去,松林里不时回荡着她快活的叫喊:“爸爸,我发现了一堆蘑菇!”“妈妈,这里还有一堆啊!”女儿忙着搜寻,我和妻子则忙着采收。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采了满满一袋子蘑菇。

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的高兴劲丝毫未减。沿着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女儿又快活地跑开了。突然,女儿在一个岔路口前停下了脚步:“爸爸,哪条路是通往咱家的啊?”

我望了望面前的两条岔路,有意考考女儿,便说:“格格,你看呢?今天你是司令,你走哪条路我们就跟你走哪条路。”

女儿瞧瞧这条路,又瞧瞧那条路,犹豫了好一会,最后一咬牙,一指左边的那条路:“咱们就走这条吧!”说着带头向前跑去。

其实,女儿选的那条路并不是回家的路。妻子看到女儿选错了路,就想喊住女儿。我一把拦住她,压低了声音说:“让孩子自己找回来吧。”果然,女儿在跑出一段路后,猛然站住了,她环顾四周后,回头冲我们说:“爸爸妈妈,咱们走错了!我记得来时路边有一个高岗的,可这条路上没有。不行,咱们得回到右边那条路上去!”

我们跟着女儿又返回到岔路口,然后走上那条正确的小路。女儿边走边仔细地打量着四周的景物,之后肯定地说:“爸爸妈妈,这回对了,看,那边有三根电线杆,我来时记得清清楚楚的!”

我和妻子相视一笑,加快步子向女儿追去。

让文明伴我行作文 篇12

那天,我与妈妈一起开开心心地去探望年迈的太婆。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水果,就兴高采烈地出发了。我很久没见到太婆,所以迫不及待想看到她,一路上跑得像疾风。妈妈也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喊:“小心点,慢一点!”我早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把她甩得无影无踪了。过了好一会儿,妈妈才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她有气无力地说:“小宇,前面是马路!”我这才放慢了速度。这时,又传来妈妈大声的叫喊:“前面是红灯!”我好像没听见似的,还是我行我素,说时迟,那时快,一辆车快速地行了过来。我大吃一惊,立刻闭上了眼。当我睁开眼时,车子一个急刹车停住了。这时,车主下了车。问:“没事吧?”此时此刻,我被吓得目瞪口呆,只是直摇头。过了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明白了要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不能闯红灯。不能逆向行驶,也不能超速行驶……否则,就会付出代价。是伤?是残?还是死?这些都是悲剧。这让多少人离开这个世界,让多少人只能与残废相伴到终身,让多少完美的家庭破碎。这一件件、一桩桩血的教训,怎能不让人惨痛呢?

表扬孩子,家长不妨“说说谎” 篇13

我总是不断鼓励他前进,让他和更多的伙伴学习交流,寻找更多的快乐。但我这样做收效甚微,过不了几天,儿子就会恢复老样子。有一天,儿子放学后兴冲冲地告诉我,老师表扬他了,说他唱歌唱得棒极了,作文也写得好,还被当成范文了呢。那种小小的骄傲溢满了他的脸庞,持续的热情让他很快就写完了家庭作业,还帮我做了一些家务。

我发现,老师一句小小的肯定,效果远远胜过我的一百句鼓励。我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有一段时间,儿子不太喜欢数学。他总认为数学老师很冷酷,看到那张冷冰冰的脸,就会吓退他想请教问题的决心,尽管数学老师十分优秀,教学成绩多年来遥遥领先。我告诉儿子:“你一定要试着去喜欢你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学好这门功课。”有一天下班回家,我对儿子说:“今天我去学校找数学老师沟通情况了。老师说你非常聪明,他暗暗观察过你,觉得你再努一把力,数学成绩就会到上游水平。”

其实,那天我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说他不太爱举手发言,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儿子听了我的话,将信将疑,却似乎有点动心。我发现,儿子似乎在改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他开始去书店搜寻适合自己的辅导资料,每天回家会加做几道题,然后第二天请老师批改。数学老师仿佛很配合我似的,有一天在班上表扬了儿子。儿子的成绩一步一步提高了,期末考试得了满分。一天晚饭后,他主动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数学老师好了不起哦!今天,一个上了北京大学的学生给他写信了!老师让我们都看了那封信。我好羡慕,也要好好读书。对了,我发现老师微笑的时候蛮可爱的,满脸皱纹很慈祥。”

从那以后,我常常和颜悦色地告诉儿子,今天班主任说你要是再举手发言积极一些,就更完美啦!英语老师说你这几天口语课表现不错,你不许骄傲哦!儿子每次都喜滋滋的,钻进学习中拉都拉不出来。当然,我这样的谎言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我是在了解儿子学习状態的基础上表扬的。

在生活中,我尽量正面引导儿子,常常换一种方式告诉他朋友们对他的夸奖。一次,我在外面应酬回家,刚巧儿子也下晚自习回家了。我拉过他说:“今天妈妈和一帮朋友在外面吃饭,桌上有两个小朋友太没礼貌了,抢吃自己喜欢的一道菜。有个朋友感叹说,看着这样的孩子,她就会想起你,说你是有素质的小男生。”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但我明白他心里非常受用。

我常常鼓励儿子,不时用善意的谎言滋润他渴望美好的心灵。事实上也真是如此,儿子在朋友们的眼中是懂礼貌、有修养的男孩。因为有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放在那里,他会朝着方向努力奔跑,用他的话说,他最担心自己成为没有教养的小孩。他在家里像小管家一样,会把水、电、气这些安全方面的问题放在心上,懂得如何把零花钱规划得更有意义。

教育孩子的路途千万条,美好的谎言也是一种温情的方式。因为它避免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正面冲突,为孩子保留了自尊,教育孩子从而变得更客观、更有效。从爱和善良的愿望出发,我们的付出都变得很有意义。哪怕,有时候需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编辑/木非木

不妨陪孩子玩玩“角色扮演” 篇14

这天回到家,我又急急忙忙开电脑,继续在网上接着看电视剧。就在我聚精会神看得入迷时,儿子忽然出现在我身边,也不说话,伸出小手照着电脑键盘就是一通猛敲,敲完了就跑——这小子,咋这么调皮,把我的电视剧都给敲没了。

我只好重新搜出电视剧,接着看。

正看到精彩处,儿子又悄无声息地溜了过来,趁我不注意,抓起鼠标就是一通乱点,点完又跑了。这不明摆着捣乱嘛,又把我正看的电视剧给鼓捣没了。

我顿时恼了,冲儿子喊:“爸爸正看电视剧,你不要捣乱好不好。再捣乱,老虎来咬你。”

听见我的警告,儿子跑进卧室,关上门躲了起来。

我搜出电视剧接着看。

这次我提高了警惕,看着电视剧,没忘留意儿子的举动,以免他再次溜过来搞破坏。只见儿子悄悄开了卧室的门,蹑手蹑脚走了出来,一点一点往我这边挪,我心想,这小子,这回是乱敲键盘还瞎点鼠标呢?等他挪到离我大概一米远的地方,我猛地起身,一把扯住了他:“又来捣乱是不?我捉住你了吧,让老虎来咬你,看你往哪儿跑。”儿子挣扎着想挣脱我,嘴里还不承认:“爸爸,我不捣乱,不捣乱。”

“你都捣两回乱了,还不承认——爸爸问你,还敢不敢了?”我让儿子下保证,不再捣乱。儿子倒也痛快:“我不捣乱,不捣乱了。”

我放了儿子,儿子一下子蹿出去老远,一副逃离虎口的样子。

这次,儿子果然自己玩去了,没再捣乱。我正暗自高兴,没想到儿子很没耐性,自己玩了不大一会儿,又偷偷溜到了我身边,趁我不注意双管齐下,一只手拍打电脑键盘,一只手抓住鼠标一通乱点……

我再次捉住儿子,问:“不是说好不捣乱了吗?说话不算数,爸爸打屁股。”说完,我将儿子夹在腿上,做出要打屁股的样子。

兒子喊:“不捣乱,不捣乱了。”

“还说不捣乱,乱敲键盘,乱点鼠标还叫不捣乱?说,你到底想做什么?”我假装生气地问儿子。“上超市,我想跟爸爸上超市。”儿子说出了他的心愿。

“爸爸正看电视剧,不能上超市。”

“爸爸不看电视,我们上超市。”儿子苦苦争取。

“不行!”我坚决回绝。

“哼,上超市……”儿子见我态度专横,像是受了委屈一样哭了起来。你哭吧,我才不怕你哭呢!心里这样想着,我继续看电视剧,儿子则继续哭。妻子跑了过来,问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妻子:“儿子讹我去超市,我说不去他就哭了。”

妻子劝我:“儿子想去超市,你就陪他去呀!反正你现在也没事,电视剧什么时候看不行?”

我说:“不能惯儿子这种坏脾气——他说上哪儿就上哪儿,翻天了!”

妻子没办法只好劝儿子:“爸爸不跟你去超市,那妈妈跟你去超市好了。”说完,妻子把家里的牛奶呀,棒棒糖呀,彩纸呀,小人书呀全都找出来,摆放在桌子上。我奇怪了,问妻子:“你不是说陪儿子去超市吗?寻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放桌子上干啥?”

妻子说:“把这些东西放桌子上,不就等于一个超市了嘛。”说着,妻子递给儿子一沓纸,说:“这是‘钱’,你拿了钱来‘超市’买东西,我是‘收银员’。”我恍然大悟,原来妻子是要模拟超市,跟儿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再看儿子,接了“钱”破涕为笑,在他妈布置好的“超市”里开始选购东西,自己还找了一个小篮子,挎在胳膊上当购物筐。嘿,这就是“上超市”呀,这不是过家家嘛。

虽然这是个模拟超市,但儿子跟他妈玩得挺开心,购物,交钱,刷卡,找零……

我忽然明白了,儿子要我跟他去超市,并不是去真的超市,只是想让我陪他玩而已。而我却被电视剧“绑架”了,忽视了儿子——我这个爸爸当得真是不合格!

想到这儿,我关了电脑,走到儿子跟前问:“儿子,爸爸陪你一起选东西好不好?”儿子一听很高兴,立即把手里的小篮子交给我,说:“爸爸,你提着篮子,我交钱。”

我接过儿子的小篮子,跟儿子一起逛起了“超市”……

逛完了“超市”,我又带儿子一起爬山——把家里的被子、枕头等堆在一起,堆成一座“山”,然后跟儿子在上面“爬”。儿子玩得满头大汗,大喊过瘾。

孩子说要做什么,并非真的想做什么,有时他们只是想让大人陪他玩。懂得了孩子的这种心思,做家长的就要少看些电视,多陪陪孩子,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总之,孩子的快乐比看电视剧更重要。

〔编辑:冯士军〕

上一篇:写作提纲 文档下一篇:校园媒体文化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