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听乡愁的情感故事随笔

2024-05-13

关于倾听乡愁的情感故事随笔(通用10篇)

关于倾听乡愁的情感故事随笔 篇1

蔡运磊(河南) 南粤作家

今年夏日的一天,去洛阳某景区玩。早上还没等手机闹铃响,就被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给闹醒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时间,小学课本上学过的有关鸟鸣的诗句也随即浮上脑海:两个黄鹂鸣翠柳;上有黄鹂深树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由此及彼,记忆深处的、儿时的那些鸟鸣,一时俱来眼底。

故乡在豫南小城漯河近郊。村里没什么名胜古迹,唯有蓊蓊郁郁的树木。因此,就成了鸟儿的极乐世界。常常想起老屋小院儿南墙外的一棵臭椿树,上面常有一只斑鸠“咕咕——咕咕——”地低唤着它的“姑姑”;半空中,一只看不见形却听得见音儿的鸟边飞边叫:“弯头偷树——弯头偷树——”飞着飞着,就飞到了村外。村外,满眼是一望无际、即将成熟的麦田。

麦收时节,天还未亮,我就被大人们叫醒去烧锅。一边烧,一边听着他们在井台边唰——唰——地磨镰。火苗欢快而踊跃地舔着锅底,灶火(厨房)后边儿的黑色大桐树上,传来一阵鸟鸣,声音嘶哑,倒也婉转——吱本儿嚓!吱本儿炸本儿!吱本儿嚓!吱本儿炸本儿!……

这鸟儿我见过,浑身乌黑,好像钻了锅底似的。总是在树梢儿歇息嬉戏,尤其喜欢在夏季的黎明和黄昏时分成群结对出现。但现在,我至少整整二十年没见过这种鸟了,也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难道,已经灭绝了?

饭熟了,我和堂哥堂姐抬着装满稀饭的塑料桶,挎着一个摆满馒头、咸菜或糖蒜瓣儿及碗筷的大竹篮去送饭,以便让大人们趁着清晨的那股凉气儿,多割点儿麦子。

割倒的麦子一溜儿一溜儿地,整整齐齐地码在大人们身后。平整的麦茬儿看起来很顺眼,老让我有一种想躺上去睡觉的感觉。厚实的黄土地仿佛逐渐脱去冬装的姑娘,既充满期待,又有点羞涩——她瘦了。

返回时,由于吃的喝的基本上都被“消灭”了,我们抬得很轻松。路过村口的那株水缸粗的大杨树时,我听到一阵既似妈妈左右甩动、快速往返的织布梭子的移动声,又像泉水淌过琴弦般的鸟鸣——

哩流儿哩,哩流儿哩……

抬头看,一只长着鲜黄色羽毛的鸟荡开小枝,展开双翅,身形矫健而轻盈地飞走了。

妈妈说,这是黄鹂,它的叫声是在问:“谁家姑娘不姓刘?”

我倒没觉得,只觉得黄鹂很像班上的那位常穿着黄衬衫的女同学。

到了家,我们开始在院儿里的石板桌儿上吃饭。这时头顶扑棱一声,一抬头,一只燕子飞进了堂屋。我们端着碗跟进去一看,嗬,堂屋的二道梁上,居然不知啥时候让燕子垒了个窝!窝里的几只小燕子一看妈妈(其实我到现在也分不清燕子爸妈)回来了,立马齐刷刷地伸着脖儿,张着黄黄的小嘴巴叽叽地尖叫着,燕妈妈赶紧把口里的小虫子啥的塞入一个嘴巴,然后一俯身,又外出觅食去了。

晚上等大人回来,我们把这个新闻一说,他们也很高兴,并叮嘱我们燕子是好鸟儿,不要惊动它们,更别动那个窝。怎么会呢?我们宠都觉得宠不够呢!

大人们似乎更宠它们——为了怕燕子们就地“大小便”,爸爸还在窝下方穿绳引线,悬了块长方形的挡便板。

冬去春来,燕子们飞进飞出,一直记得它们这个家。但不知为何,待我上到三年级时,燕子们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燕子屋”……

此外,还有经常给我们衔来枣子花生的灰喜鹊,鲁迅笔下的两颊雪白、穿着浅蓝罩衫的“张飞鸟”(我们当地叫“山小雀”),头上顶着一把扇子的戴胜,长着凿子嘴巴的“叨叨木”(啄木鸟)等,总之,鸟儿给童年的我带来极大的乐趣。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生灵。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河南的鸟类增加了不少。近期的《河南日报》报道,从全省各种水鸟数量看,总数超过1000只的有大天鹅、绿头鸭、绿翅鸭、斑嘴鸭、豆雁、骨顶鸡、红头潜鸭等15种,约占全省迁徙水鸟种类的83.18%。那么全省的鸟类有多少种呢?据介绍,全省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其中鸟类382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2.2%,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达70多种。

穆旦诗云:“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激流溢于心田/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在冬日写下这些文字,只想唤起包括自己在内的读者,能从鸟儿掠过的羽翼下,再次回望故乡的样子;从鸟儿的鸣叫中,二度爱抚自己难舍的乡愁情结。

有关家乡的随笔:乡愁 篇2

这个想法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行走在无人的小径,秋风萧瑟,寒鸦哀鸣。一曲《故乡的云》飘拂在耳际,多么熟悉和亲切啊!听着,听着,眼泪竟湿了衣襟。

原来,乡愁是一首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老歌。一直唱响在我的心头,从没有停止过。

乡愁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束月光洒在窗边,田间,树林,花间,多像一层层银色的白霜,又多像我多年未回家的那束月光呀!抬头凝望着苍穹中皎洁的圆月,双手合十,闭上眼晴,默默地祈祷祝福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唯有我知道,牵挂一直盈满心怀!

原来,乡愁是一轮圆月,照亮每个思乡人的心房。

乡愁是什么?

雨无声无息地飘飞着,朦朦胧胧,缠缠绵绵。捧一杯香茶,坐在门前看着雨一滴滴地从房檐滴嗒,嘀嗒滴落到低洼处的小窝,又慢慢扩散一圈圈涟漪。泛起多少童年的往事,心音随着细雨轻轻飘飞,飘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声声细碎,声声心痛。

原来,乡愁是一滴滴雨,它不停滴啊嘀,一直滴到无眠人的梦里。

乡愁是什么?

秋已深,凉意渐生。风一直不紧不慢地一路跟随,它不停地吹着面颊、额头,从衣服、领子、脖子一直窜到我的肌体,渗透我的心扉。天凉了,穿厚点。风里飘飞着母亲熟悉、温暖的话语。独自裹紧衣服,向着声音飘飞的方向跑去。

原来,乡愁是秋意渐深时一个火炉,把心儿烧得暖了,融了,化了。

乡愁是什么?

花悄然无语地开了又谢了,从不因赞美而停留,也不因指责而生气。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

看着满地落红,捡拾几片花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虽然身在他乡,可心却一直牵系着故园。

原来,乡愁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永远开在思乡人的心底。那么鲜艳,那么青翠。

乡愁是什么?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谁说芳草无情?芳草在秋深处已变发黃,枯萎,时刻准备着来年再展芳绿,因为它从没忘记是泥土给它带来的勃勃生机。

原来,乡愁是一棵棵小草回报大地的一片感恩、赤诚之心。

乡愁是什么?

弯弯曲曲的渠道下面是欢快的小河,浪花奔腾,它带着祝福的话语,唱着童年的歌谣,缓缓地奔流到梦中故乡。

不要问它的姓名,不要问它的来历,因为它只知道母亲的怀抱最暖,故乡的情谊最真。

乡愁是什么?它是余光中笔下的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兮”,是席慕容诗歌里的一枝清远的笛,是永不老去的一颗没有年轮的树……它不在于道路的曲折远近,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更是我们每个人所寻求的那份归属感。乡愁是美丽的,忧伤的,也是怅惘、脆弱的,更是温存宁静的。而对于我来说,乡愁更像是一种表情,任由人们去想象,放飞。

关于受伤的情感故事随笔 篇3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再阅泰戈尔的这句诗,是在冬日的午后,窗外,飘零的落雪,在自由的空间里,轻盈地挥洒。心底涌动的那股清泉在白色的世界里,冰冻心泉。

心底最深处的渴望,在渐行渐远的地平线间慢慢消逝了往昔的容颜,是积雪过重还是白雪过凝,遮掩今日雪白的视野,没了往昔的底色。夜晚的寒意在脚低渐渐升起,忽收到朋友的信息,外向活泼的她,竟许久没有灿烂笑颜,莫可名状的愤懑充斥心田。我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送过去,“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世间所有以痛吻我们的,都是要我们回报以歌的;如果我们以痛报痛,记恨在心,心田便不可承载灿烂的阳光;扩大怨和恨,心灵的放大镜永远只能盛装阴霾。

本就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一块儿,没有公私之分,同为别人做嫁衣,可是还会带来无端的猜疑和不解,心中的积怨,可想已经压抑了很久。挺阳光的朋友,张口“姐”,闭口笑脸的,这忽儿反倒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小小的细节,不愉快闹得了许久。在那个痛抵达心海时,痛苦的火苗也在炙烤,体无完肤的周身只余伤痕的烙印,清晰地留在视野中。可波澜不惊的外面,别人根本不可察觉。故而,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向歌声嘹亮的她现在被痛苦的火苗烧的无法舒展眉头,如何回报以歌?

其实,在每个人走过弯弯曲曲的路途中,有过多少“无歌可唱”的时刻?

心底不设防的距离,很容易使自己受伤害,况自己又是一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故而,生活中的痛被无限放大过许多次。每一次的痛,都会使自己前行辄止。一直以为,工作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抛却家庭,忘记亲情,倾洒全部的爱在冰冷的三寸空间,然实际的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的时候,在无端的指责面前,迷失过自己,麻醉灵魂的末梢,无法梳理那份不可承载的痛时,生活与我的馈赠,只能变成咸咸的泪水,自我消化。

“痛吻”是生活赐予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在无奈的事实面前,都会迷失自己,潮湿自己的心情,忘记昨日艳阳的存在。蓦然回首时,曾经的海水已经风干在昨日的屋檐下,记忆的种子也已萌芽,忆起初时,惟留叹息在惆怅的目光里。

歌唱的心情是那样的姗姗来迟,滞后的心境又会增添多少无奈的记忆在里面画圆?

痛吻的慢慢舔舐,消化痛苦的过程何尝不是一个真正长大的过程。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泰戈尔是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手,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用脚步丈量人生的距离。可是咀嚼着痛苦的我们,拙于歌唱,一贯于将自己置于痛苦的城堡中,筑起一道高高的篱笆,只能使城堡外灿烂的光阳斑斑驳驳地映在心海。

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去俯瞰昨日层层包围的自我;舒展歌喉,凭楼释放自我,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中那一缕光阳。拿出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拿出智慧区分这两者。

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尽绵薄之力:暗夜中一盏灯火,公交上的一次让座,铲除厚厚的积雪,雨中一柄撑开的伞……世界痛吻着太多的人,当你想到分担别人痛苦的时候,你自己的痛苦就会奇迹般减淡。

端午是我们的乡愁散文随笔 篇4

端午节是我们的乡愁,而且是红、黄、蓝、绿、紫五彩乡愁。

作为北方人,在端午节的记忆里,没有赛龙舟和雄黄酒。三十多年前,我刚刚记事,那时生活都比较困难。作为小学教师,母亲白天要上课,晚上常常还要备课。要过端午节了,母亲更加忙碌。但无论多忙,母亲都会抽空,想方设法找齐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线。有时家中只有一两种线,她就会到左邻右舍,和人家交换。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将五种线拧在一起,分别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脖上。

年幼的我问母亲:“为什么要系这些线呢?”她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叫长命线,是过端午节的.习俗,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这些习俗要一辈辈地传下去。”系着五彩线,我在房间里欢快地跑来跑去。母亲就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夜深了,系着五彩线的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母亲则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到了母亲当时的年龄,她却一天天地苍老。但每年过端午,习俗一直没变。

又是一年端午节。儿子一如当年的我,妻子也仔细地把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一股彩绳,系在儿子的手腕和脚脖上,一边系,一边说:“这五种线,分别是健康、吉祥、甜蜜、温暖、感恩。你要记住,这里面文化深着呢!”儿子欢快地看来看去,不停地问东问西,我和妻子耐心地解答。一旁的母亲高兴地说:“老一辈的习俗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

感悟随笔:约会乡愁 篇5

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一生的辉煌,炮烙一生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感悟随笔:约会乡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用情去感知这个世界,用爱去融入这个红尘……

--题记

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路上的车子,莫名的拥挤。都市的霓虹灯,依然闪烁,只是跳跃的影子,减少了很多,很多。尽管,夜仍然是夜,酒仍然是酒。

身居繁华的喧嚣都市,心却奢望宁静如水的寂然小村。群山,青草,绵羊,牧童,还有绵延的云,朦胧的雾,更有生生不息的情,暖至灵魂的爱……

劳累了一天,紧绷的神经,终是要放松。或者,用情抚摸;或者,用爱温润;或者,用酒精麻醉;或者,用往事穿插……

有时,狂躁的自己,甚至用暴走释放心情的无助,谋求灵魂的归宿。当精疲力尽的身体,躺在草坪上,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心总会莫名的疼:远方,应该也是星月灿烂吧!

是,夜?漆黑了谁的心,又敲碎了谁的梦幻?

只是,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或者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不见太阳,不经雨露。只不过,这伤,或深,或浅,而已。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而凡尘缭绕的烟火又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过尽,回首往事,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林徽因如是感慨,是那个年代的因果吗?可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岁月悠然走了将近一个世纪,红尘依然……

陌上花开,风在呢喃。谁,陪你聆听季节的呼唤?谁,陪你仰望星空的转换?

一个人,一杯酒,饮尽红尘的冷暖;一个人,一杯茶,品味岁月的酸甜;一个人,一本书,阅览浮世的清欢。一切,都只是云烟过眼,终会如风。

夜,深了,冬夜,更冷了。

独自坐在吧台上,一杯酒水,静静地陪着,说不上寂寞,也说不上狂欢后的孤独,就那样陪着夜,陪着这个城市,将故乡抛弃。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你看,移动的舞步,闪烁的灯光,靓丽的身影,流淌的音乐,无不展现着迷人的风景。间或,激情的接吻;或者,浪漫的红玫;还有,高贵的紫罗兰……夜,总是撩人的。

谁说,熟悉的地方只有错过的`人?你看,流动的大街小巷,匆匆的行人,遇见就是缘分,一个微笑,一次牵手,或许都会温暖异乡的寂寞。快速的列车,擦肩的你我,一声你好也会化解彼此的陌生。

是谁,在等你缓缓归?

那片荒芜的土地,那条曲折的泥路,那叶落寞的小船,那条清澈的淮河,还有儿时嘻戏的时光:田野中挖野菜的春日暖阳,麦田里捡拾麦穗的炎炎夏日,沙滩上流连忘返的秋水清凉,雪地里堆垒狮子的欢歌笑语。还有,倚门微笑的亲人……

是谁,在轻轻召唤:归来吧,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你,终究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也是这个红尘的过客。有些人,有些事,亦是如此,无需刻意,只要心安就好。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我们总是在埋怨着什么,在索取着什么,却总会忘记我们付出了多少。不是吗?

当我们埋怨城市的地铁,多么多么拥挤的时候,而我们的家乡却还是泥泞满地;当我们向这个城市索取更多的报酬时,可曾想过我们为这个城市增砖添瓦?当我们向父母羡慕别人的豪车名宅时,我们可曾理解父母的艰辛?

是的,都市的繁华也是多少人努力的结晶,相反我们又为自己的故土做了什么呢,或许最清楚的还是自己。

诚然,这个社会不乏贪婪者,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点权势,坑民利己,践踏着法律的尊严,或许可以蒙得了一时,但他可以肆虐一世吗?

故乡,在呼唤;乡愁,在弥漫。我们,都在逃离着故土,却又在渴望着回归,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矛盾心理,谁又知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愫?

雪小禅说,每一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是幸福的,在漫长的人生中,那是丰沛厚实的滋养。

岁月,悄然从指尖划过,那没有结局的曾经,是碎了一地的梦。蓦然回首,已是无言,这满地碎片,叫我们如何拾起?

有些感受,只有凭着记忆慢慢寻找最初的味道,回忆已经很拥挤,却不见过路人,皆是匆匆过客。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只要,我们可以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还有微笑着生活,足矣。

其实,有些东西一直就在,只是你以为它已经走远罢了。

一段路,一个人可以走,两个人可以走,多人可以陪你走。只是,沿途的风景,路过的行人,期许的情感,不同而已。这一程,或短,或长,有喜,有愁,有苦,有甜,享受获取是的欣喜,忧伤失去时的悲悯。若可以,不悲不喜,多好!

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

我们一直,延续着生命,剔除着丑陋,传承着美好,这个世界何处不是春暖花开呢!于是,记忆的碎片,在一点一点的交织,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都镌刻在岁月的风铃上,谱写一曲悦耳的音乐。

风箱里的乡愁的散文随笔 篇6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见到风箱的了,大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在农村出生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风箱的,大多还拉过风箱,有的还能说出很深的经历。风箱,在我老家大都叫风翕,是过去那个年代做饭的必备工具,否则几乎吃不上饭,或者吃生饭。

从我记事起,就认识家里的两个风箱。一个放在东面锅灶的左边,一个放在西面锅灶的左边。一个老旧些,一个新颖些。老旧些的风箱的把手都磨得很光滑了,磨得凹塌下去,磨下去的是岁月和风华,留下来的是斑驳和沧桑。这个风箱,拉着很轻,出风口的风小,适合老人和孩子们拉;而新颖些的风箱,大概比我的年岁大不了多少,表面上还透着愤青的模样,张扬着阳刚之气,却少了几分老道和沉稳。这个风箱拉着较重,可能制作的时候用料大,出风口的风也大,适合青壮年人拉。这两个风箱一直伴随着我家三代度过了那个年代。

我从小就爱拉着风箱玩,那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大玩具,爱看那进进出出的风箱杆,想听那“呱哒、呱哒”的风箱声,愿试那一阵一阵的`自生风。而随着年龄增长,风箱至于我成了做饭工具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因拉风箱时间长了,也会感到胳膊酸痛,也就再也不愿拉它了。

及至到了上学的时候,我就更熟悉了风箱。因我本家一个老哥就是木匠,村子里找他做风箱的很多,据说我家那个较新的风箱就是他给做的。儿时经常到他家去找他儿子玩耍,一进门,就见他家的通间里摆放着木匠工具和一个个崭新的风箱,还有正在做着的风箱,我那时的好奇变成了现在的记忆,使我了解了风箱的构造。

它的形状就像个长方体的木箱子,这个木头箱子里装着一块绑扎着满是鸡毛的长方形木头活动夹板,这是用来抽风和送风的,绑扎上鸡毛抽得风力大。在风箱的前方有两个圆孔或方孔,将两根表面光滑、质地坚硬的木棍或长方木固定到绑有鸡毛夹板上,就成了风箱拉杆,用以推拉活塞。在风箱的一侧还有一个活动的小门,小门是用长方小薄板制作的,挂在风箱口。吸风时,它就自然张开;送风时,它就自然闭上,把通过推拉产生的气流推出来。做好了风箱,就放在锅灶留着风箱孔和进风道的那一旁,把风箱的出风口插进锅灶的进风道,密封好,防止气流漏掉。这样,拉起风箱,就可直接把风送进灶膛。

在那个年代的乡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风箱,都在拉着风箱做一日三餐。清晨,看着一家家的炊烟袅袅升腾,听着一户户的“呱哒、呱哒”的风箱声,脑海里顿然缭绕着乡村生活气息。时而这家传出“呱哒、呱哒”声,时而那家传来“呱哒、呱哒”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这持续不断有节奏的风箱声,既像是乡村生活的变奏曲,又像是乡村里一道道动听的交响乐,还如同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民间歌谣,还犹如邻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相互间的心灵对话,“呱哒、呱哒;呱哒、呱哒、呱哒……”

风箱还是判断人们勤懒的最有效工具,听着街坊邻居拉风箱的声音,就可判断出谁家的女人们的勤快与懒惰。有些刚过门的小媳妇,知道持家过日子,很早就“呱哒、呱哒”地拉着风箱做饭,常听到有的邻居说:“你看看XX家的小媳妇真勤快,又在‘呱哒、呱哒’做饭了,这样的日子还有过不好?”“是啊,哪个勤快、哪个懒听听这拉风箱声就知道了。”

风箱还可大致判断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一个幸福的家庭,风箱里发出的是平稳、均匀、高亢的节奏;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风箱里往往发出杂乱、不稳、低沉的节奏。即便同一个家庭的不同阶段,风箱里也会拉出不同的节奏。尤其是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生活的不幸已使其没有心思拉起风箱,或是病恹恹地拉着风箱,把自己不幸的心声已拉进了风箱里,随着风箱的“呱哒、呱哒……呱……哒”声,像是如泣如诉,在向人们哭诉。

在那时的乡村,拉风箱既是个体力活,又是个半拉子技术活。该急火的时候,就要快拉起大风吹大灶膛里的火;该慢火的时候,就要慢慢地、轻轻地拉着风箱,使灶膛里的火轻轻地、细细地做着饭。该停火的时候要停火,不该停火的时候也不能停火,这都是拉风箱的技巧和要领,可万万马虎不得。我在姊妹仨中是老大,儿时常常帮着祖母、母亲拉风箱,也就遇到过一个个问题。

记得有一次,母亲洗了大半锅红薯,加上水,收拾好锅,就到村委上班去了,让我在家拉着风箱烧火煮红薯。我刚拉了一会,邻居小伙伴就来找我玩耍。于是乎,我拉一会风箱,就玩一会,再拉一会风箱,再玩一会,把火烧灭了几次,把父亲一天划拉的松针烧去了一大半。结果揭开锅一看,煮的红薯还是绷硬绷硬,这可把我俩急坏了,不知怎么办好了。等到母亲从村委回来,已快到吃饭时间了,一看锅里的红薯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这红薯也没法吃了。她一边数落着我,一边重新拾掇着锅,只好赶快做着现成饭了事。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把红薯“煮木硬了”,就是因为拉一会风箱,就到一边玩去了,想起来再拉一会,这样,永远也煮不烂红薯。有了这次教训后,我再也不这样拉风箱了。

还有一次,我放上箅子,把饭放到箅子上,忘记了添水就急急忙忙地往锅灶里引火、开始拉风箱,结果一会就闻到一股煳味,揭开锅一看,锅底都快烧煳了,靠锅底的饼子烤煳了,就连箅子的一面也冒着火星,烧缺了一块。我刚要往锅里加凉水,回家的母亲一看,急喊:“别加凉水,加凉水容易炸锅。”我举到半空中的手这才停了下来,母亲说,让它自己慢慢冷却下来。

儿时还见过临时煎錾子时拉风箱的场景,用力拉着烧煤的急火,烧的錾子通红通红,用锤子轻轻敲打,就整好了形,再放到凉水里一淬火,只听发出“哧哧”的声音,这声音听起来很好听;我还见过铁匠炉里拉风箱的场景,伴随着红红的炉火,匠人的号子声,拉出风箱的调子,时而长,时而短;时而急,时而缓。我还见过乡村举行婚宴拉风箱的场景,叫做“蒸大锅”,大多都把锅灶、风箱支到庭院里,安排一壮小伙或能干的女人专门拉风箱,一一蒸煮着上席的鸡鸭鱼肉,一拉起风箱就几个小时甚而一天,那样的拉风箱可真叫累。

关于感恩的随笔故事 篇7

感恩父母。“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动物界尚且能有如此感人壮美的举动,何况我们是自然界最有灵性的人类,更应该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对儿女的爱比山重,比海深,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得到了一份最无私,最伟大的爱,那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他们不但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的养育我们成人,正是有他们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付出,我们才可以坦然的享受着现在这美好的生活。

记得在我小时候,一上火中耳炎就犯,疼得我整宿整宿地哭,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的特效止疼药,母亲只能整夜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默默的流泪,真的是疼在我的身上,痛在她的心里;有时候家里准备的药吃完了,父亲不管多晚都急忙去村里挨家挨户打听谁家有消炎止疼的药借来给我吃,父亲本来是那种不管什么事都从来不愿去麻烦别人的种性格,但是为了能尽快减轻我的疼痛还是去了,而且是麻烦了很多次,很多人。在那时候我就深切的感受到了“伟大和无私”的真正内涵!

感恩亲人。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只有我们的亲人会对我们做出最需要的帮助,只有我们的亲人会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的谆谆教导,他们的语重心长,会让我们在黑暗找到光明,在我们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记得是,那一年可以说是我最灰暗的一年,那一年因为很多不好的事情都凑到了一起,让我的人生一下子低入谷底,使我一度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没有了生活的目标,整个人就像是行尸走肉,是我的各位哥哥、弟弟、妹妹、妹夫及其所有的亲人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让我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信心。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可亲可敬的二爹,他永远都是学习的楷模和尊敬的长者,我一生都不敢忘记,也不能忘记他给予我的和帮助我的一切,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我人生的轨迹,更可以说是他赐予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没有他给予我的帮助,我不敢想象现在的我将会是什么样的存在,他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生命中一生的贵人,为了我的事他劳心劳力,出钱出力,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我走出困境,他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给予了我重新面对生活的动力,也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感恩朋友。在我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有几位真诚相待的挚友,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不在孤单,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不在迷茫,在我失意的时候,他们给我了最大安慰,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我高兴的时候,他们殷殷的祝福着我。我们之间偶尔会有争吵,那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乐趣,不会有任何诋毁之意,也不会有所计较,因为我们之间都有一颗理解和包容彼此的心。朋友,我不求我们之间奢华片段只求平凡永远,在流逝的岁月中我知道:我们的友谊比永远多一天,今生能有你们,我无憾,不管未来怎样,我都清楚的知道,今生有你们的陪伴是我最大荣幸!

人的一生要感恩人的和事有很多,感恩老师的教书育人,感恩单位提供的平台,感恩领导的信任,感恩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更是为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的面对所有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所成功,有所成就。

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

关于买房的生活故事随笔 篇8

当两个气喘吁吁的中介连声感叹“热死了”的时候,准备买我们房的小夫妻已经来了将近半个小时了。他们昨天和中介来过一次,初步看了我们的房子,似乎挺满意,今儿个是我们三方约好了谈价的。小夫妻却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先来到了我家。

他们一进门,就直接进入了讨价还价的主题。价还得还可以,与我们的心理底线相差不远。老公是个爽气的人,也就没怎么坚持,不仅依了他们的价,还提出送给他们一些家具,反正我们也用不着了。

大事停当,离约定的时间尚早,中介也没到,我们几个人就像朋友一样坐下来喝茶了。可是看得出来,这对恋人并没有一切停当的兴奋感,似乎还有什么重要的话没说。果然,戴着眼镜,看来挺斯文的男孩子试探着开口了:“我们想,中介费很贵,就带着看看房,给得也太多了,能不能我们私底下交易,也好省点钱?”

“这……不太好吧?”我脱口而出,虽然中介费不用我们出,两个一老一少的中介我们也不认识,但大热天赶来赶去也是很辛苦的,更何况昨天还和她们讲得好好的,如今就像鼻涕一样把她们甩掉,总有些……老公看了他们一眼,什么也没说。气氛显得有些尴尬,女孩的头低低地垂着,看不清她的脸色,男孩则不知所措地搓着手。看得出,他们都是忠厚的人,只是由于资金有限,在某些时候就显得不那么道义了。

还是男孩打破了沉默:“如果你们担心安全,那大可不必,我单位有正规的转让合同,还可以请个中间人作证。”他的语气有些急切,深怕我们不相信,又摸出了他的证件摊在桌子上。我瞄了一眼,那是个不错的单位,想来那儿的人不会坏到哪儿去,只是这“坏”又该怎么衡量呢?

“我们倒不担心这个。”一直没开口的老公说,“既然你们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妥当,我们是随便的。”说罢,老公深深地喝了一口茶,轻轻地跟我嘀咕了一句:“过万的中介费,的确不是小数,也能理解。”接下来,双方互留了姓名与电话号码,约定明天联系。

这当口,门铃清脆地响了起来,两个额上挂满汗珠的中介终于出现了。年老的喘着气和小夫妻打招呼:“你们来啦?五楼不好爬,还真只能你们年青人住哩!”“是啊是啊,我的双腿也有些沉重了。”年少点的妇女用餐巾纸抹着汗连声附和。看她们虽然累,却难抑兴奋的样子,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连忙把她们拉到空调边坐下。接下来的戏该怎么演呢?

话题马上就进入了正轨,两个中介一口一个叫得亲热,问小夫妻考虑得怎样?男孩说:“房子还可以,只是价钱刚刚和房东谈过了,看来不行。”“多少?”两个中介急了,她们才刚来,希望之火就灭了吗?男孩随口说了个接近的价,中介便转向了我们:“这价还可以,你们难道不考虑考虑?现在这阶段,房子不好卖啊!”

啊,这包袱怎么解呢?我和老公面面相觑,含糊其词。关键时刻,中介丝毫不马虎,步步紧逼:“诚心卖,反正双方都在场,好好谈谈吧!”边说边用眼神安抚着小夫妻,大有“你们放心,我们来搞定”的意思。这小夫妻俩也真是的,既然刚才都已谈到这份上了,现在还不找个借口抽身,反而粘粘乎乎的,让我们难做人!

中介还在一旁大力游说,一会儿说装修虽新,卖起来可不值钱,一会儿又说这房型不错,小年青住住挺实惠的,心中有鬼的我们哼哼哈哈地敷衍着,却谁也没抽刀断水,这做戏的不爽可真让人憋气。最后还是老公忍耐不住了,斩钉截铁地表示价钱无法接受,今天就到此为止!

闻听此言,中介有些慌了,连忙过来打圆场,让我们双方再好好想想。箭已发,当然顺势而下,双方均咬住不放松,大有谈崩了的味道。无奈,中介只得万分遗憾地随小夫妻而去。关门的刹那,还听得她两人在叽叽咕咕地劝说着什么。望着她们匆忙的背影,想到她们被蒙在鼓里的无辜,我真得有些于心不忍。

谁会想到,事隔一天,诚心拒绝了另一家中介的看房请求后,我们遭遇了与中介相同的命运——被甩。这对小夫妻事到临头又改变了主意,以父母不同意为由取消了约定。对这一结局,有些无奈,却又极其正常,因为这是个讲究经济的时代。

不过,被近拖延了一段时间卖房的我们,竟然意外收获了房价直线上涨的红利。

关于好看的情感文章随笔 篇9

昨天悄然而逝,留下的是美轮美奂的回忆今天纷至沓来,饱含希望的种子。明天如梦如幻,耀眼的光辉映入眼帘。今天,有什么稀奇珍视的地方?这是一种普遍的认知。它不就是短短的一天、区区24小时吗?从明天开始,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不也一样吗?真的一样吗?

日月匆匆,到了明天,明天又变成今天,周而复始,今天之后其实有无穷个明天。那么,你的计划、你的理想,哪一天才能真正变为行动,成为现实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当红的小歌手王俊凯在《经典永流传》节目中,将这首诗改编成歌曲,用一种流行的方式传颂着先辈们千曲百折、历经磨难的生活体验的结晶。用一种流行的方式传颂着从古到今人们珍视今天的典型事例“悬梁刺股”、“凿壁借光”……

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优越了,不再存在夜晚黑漆漆的状况,难道我们不更应该珍惜今天,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吗?然而生活有人会沉浸在昨天的回忆中,他们依恋昨天,享受过往的成就;有人会沉醉在梦幻中,期盼明天的到来,将一切可以归集于明天来开始。恰恰这样,他们都忽视了最该珍视的宝贵的今天。抓住时间,不让学习的机会溜走,我们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抓住时间,不让亲情从指缝间划过,我们才会让“家”更加的温馨;抓住时间,不让机遇昙花一现,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关于人生故事随笔:人生的味道 篇10

这让我不自觉的联想我们的人生是什么味道的呢?是我们常说的酸甜苦辣咸么,也许并不是,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平淡的过程,是我们给他赋予了各种滋味和意义。可能有一天你会誉满天下,然而生活或生命本身并没有因此觉得更加荣耀或悲伤,它只是单纯的看着你,你此时此刻彼时彼刻的任何一种心境它都看的清清楚楚,可是又从来不发表任何意见,引起我们情绪震动的从来也都是我们自己。

大多数人也许注定此生平常,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想过生活到底是什么,他们觉得生活就是活着的过程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只有最底层的一个标准,是否还在继续活着,是的话便尽力而生,否则便慷慨赴死。这类人我倒是经常在山野农家多见,倒不是因为他们超脱自然万物了,也许只是没有把意识提高到这一思想层次,有时候反而显得像是用另一种方式超脱了似的,这不得不说也算是一种人生的豁达。然而我们这些所谓有了知识文化的人,似乎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活的更好,走的更远,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去,我们把生命当成一种激进似的励志史诗,每天看着现实中的种种而心生迷惑,既觉得自己像是在前进,可是又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这算不算是一种令人唏嘘悲哀的呢?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好像人生看起来是如此艰辛难过,虽然说这句话的大师是在想表达取其一二点乐之意,可大多数人都是在用这句话来讽刺自己多磨难的人生。看的开,真的是一个值得品味的词,因为我们注定了要走一段自己觉得艰难的路,你看得开也好,它不会因此而把崎岖小道给你变成阳光大陆,也不会因为你看不开,就让你觉得只见彩虹无所谓风雨。生命的过程还是它本身,你我只是这过程中的一员,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其实是这个生命的形态,悲喜交加的常常是我们自己。

突然想起现在人常说的岁月静好了,可是有谁真的能安于静好的岁月呢?那些平淡的期望不应该成为一种祝福,它应该变成我们内心的沉淀才是。当然我并非是说让我们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是当我们无法改变得失或本来得失之时能够真的坦然面对,不起波澜也许很难,但尽可能把自己沉淀下来,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就像陶渊明那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何尝不是一种豁然而鲜活的生命呢?

上一篇:雪中行500字作文下一篇:我战胜了恐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