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2024-08-03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精选12篇)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校情,万众一心,开拓进取,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打造广东省绿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力争通过广东省绿色学校复查验收。

2、构建绿色校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3、整体提升全校师生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环保义务,积极投身环保宣传。

三、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省绿色学校学习研究领导小组”的职能,组织设计校园绿化规划布局,实施环境教育活动计划,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环保研讨题。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有经费,确保“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活动能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2、利用学科优势,引导相关学科教师,注重学科渗透,进行环保教育。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抓住学科教学的主渠道进

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在不改变教材体系,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结合点,把环境知识寓于其中,适当拓宽、补充或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技能,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环境伦理道德问题。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着重提高学生对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还要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进行认识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生态保护,防治污染等内容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环境法制意识,规范环境道德。

3、继续加强对教师的环境教育学习研究工作。加强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2

在课堂中锤炼教师的真功夫。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一种“情境理性”。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唯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在基于教学现场的领悟、知觉和体验中,不断“重塑”,成为一种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

浦东新区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课堂”为落脚点,让教师在工作情境的历练中成长。2003年从区域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开始;2004年全面启动,每一位教师介入;2005年侧重于课堂教学案例研究;2005年以课堂教学五环节的落实为重点推动;2008年提炼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几年下来,一线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专业知能,获得提高。实践表明,只有当教师的在职教育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并嵌入于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这种学习才是有吸引力的、有用的;只有当教师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的研究实践中,去做、去想、去辨、去不断重新设计的时候,他们的智慧,他们对课堂和对学生的解读能力、对信息的捕捉水平和重新编制能力,才能展现和发展起来。这是一个教师在积极的行动中学习,提升实践智慧的过程。

重点在于通过设计来进行改进。“找到最好的办法不是来自于日常的发现或者意外之喜,而是通过设计和评价逐渐得来的”。在项目推动初始,浦东新区教研室设计了供所有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改进手册》,并将手册内容细分为四个方面:①教学优势分析;②教学不足分析;③改进目标及措施;④改进过程记载。其主旨在于通过文本的约束,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原有的经验,找到自己与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差距,进而制订计划,行为跟进。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推进初期,有一系列的制度规约,但是这些制度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条文,它不仅考虑到了许多细节,而且更多地把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为他们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从而以创设条件、预留空间作为方向,实现了教学管理由粗放向精致的转化。正如校长们说的那样:“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让校长把握好学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主动进入课堂,与教师切磋教学成为可能。

在支持教师中成就自己。以“课堂”为着眼点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项目,以教学为媒介,以课例为载体,聚合了一线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的视野。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教研员以课题为引导,“抓蹲点研究”,在和教师共同“突破”难题中,取长补短,通力合作,获得了共同的成长。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师 半开放型 学习计划

正文: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了PDCA品质管理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PDCA循环是ISO9000族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既针对品质工作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活动,以确保目标达成,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它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如教育管理。这个循环的起点就是要有合理的计划。

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绝对领导者,面对英语学习兴趣高低不同,性格各异,水平参差的众多学生个体,笔者认为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是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新学期取得应有的进步。那么什么是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合理的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呢?

一、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的概念界定

全开放计划指教师在新学期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新学期想法去写一个英语学习计划。这个学习计划完全出自于学生,教师的指导基本限于计划前简单要求,计划上交后简单“点拨”。这种计划常常或由于学生无从下手而被应付,或在学生雄心勃勃地长篇大论后被束之高阁。当然还有一部分教师不屑指导学生新学期初计划的制定,或忙于开讲新学期课程而泛泛提醒学生制定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所谓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就是在新学期初,教师指导学生在一个内容基本固定,但又相对开放的框架下,学生自己制定的计划。

二、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的制定

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由于内容基本固定, 就要求教师对计划要精心设计。那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设计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计划的 “六性”, 即:相对开放性、目标与措施的连通性、技能培養的全局性、学习方法的引导性、呈现形式的直观性、语言表达的简捷性。

1.计划的相对开放性。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力、表现与众不同的独特个体,只有我们制定计划的要求难度处于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才更乐于不断争取进步。因此教师设计的计划可通过提供选择,为学生提供可选范围,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来完成计划。

教师设计的计划还可通过留白给学生留有发挥空间。学生需要仔细思考,填出自己的答案,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能确保学生计划的难度在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内。

2.目标与措施的连通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具有激励、导向和凝聚作用,还要具体且可度量。如“本学期我希望我能取得105分以上英语成绩,我的挑战目标是XX同学。”中“105分”与“XX同学”就是具体可以度量的目标。

明确目标后,还要引导学生制订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使教与学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形成连接,以便通过落实具体措施来实现目标。

3.技能培养的全局性。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只有平时加强技能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设计半开放型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方法的引导性。学期计划是学生自己制订,自己履行的学期英语学习规范,学生会依据计划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是渗透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

5.表现形式的直观性。计划一定要落到纸上形成书面形式,这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借鉴,也便于伙伴相互鼓励与督促。书面形式的计划还要便于学生随时查阅。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的扉页上,或贴在自己房间的明显位置。这样可以在学生学习,做作业或改作业时不经意间受到提醒,也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了解学生计划与现实学习情况间的差距,对学生进行鼓励或督促。

6.语言表达的简捷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落实计划,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因此,表达一定要明了简捷,一看就懂,简捷明了的条款式计划最为合适。这样可保证学生准确理解并制定计划,并在计划制定后,也便于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更便捷地予以关注。

教育管理工作,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好合理的半开放型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才是PDCA循环的开始,还需要教师在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环节中扎实推进,才能切实收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凯达国际标注认证咨询有限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与运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篇4

3、课堂——教师成长的舞台。

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堂课争取至少有一个亮点,完成从一名合格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积极借助书籍和网络,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课堂教学的视频,向名师靠近,学习他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习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积极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使自己对于教学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理论的角度,还要更多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多请同事、教研员、领导指导自己的教学,询问学生自己教学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新的高度,有更多的精彩解读。

4、研究——不断提升自己

以前的教学中,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缺乏研究,的教学以一种自发随波逐流的方式前进,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与理论,也忘记了更多的知识和理论,我曾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留下了多少足迹,以前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依然感觉棘手,以前自己不能深入解读的古诗类文体,如今自己依然觉得很难。自己的教案上留下的更多的是教案的模仿。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研究,从一个教材的“扩音器”,到能真正有自己视角研究自己的教学,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中,更多的学会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会合理的消化,与时代接轨自己的教育思想,研究自己教学行为,分析自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阅读自己专业书籍的同时,记录形成自己教育观点。有自己对于教学教育的认识与体验。

5、修养——丰富自己,做好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最重要的是育人,在教书时育人,在育人中教书,而且要有一套艺术,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这样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用心努力,形成自己良好的个性修养,有坚持、有毅力,有爱心,真心真诚对待自己的学生,用心成长自己的工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做好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修养、理论修养、人格修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合格老师。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教师业务学习突出理清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路,以促进教师群体以更有效的方法打破思想禁锢,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学习目标

结合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目的。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使全体教师目标明确,立足课改,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新型教学观,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学习内容

1、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基本专业技能。

3、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各教育教学刊物的文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积极投搞。

5、体现新课标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缀经验交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6、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掌握相关方针政策。

四、学习重点:

(一)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1、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始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2、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文化素养。

(2)正确把握各学科教育的特点。应重视各学科对学生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各学科课程。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三)教师继续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学习方式及组织实施

(一)培训学习

1、集中培训。主要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培训打造共同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本学期我们计划将通过观看VCD光盘等形式系统地分类、分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该培训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本学期,教导处将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教案设计”、 “评选各科论文”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地集中培训与指导。

2、校内培训。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演讲”、“集体研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校内培训和指导,从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将新课标的精髓升华为自在的观念、思想。

(二)自学、自练

教师自学内容要包括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各种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方针、政策。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校内外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观念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等。

六、预期目标

1、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8篇,学习心得不少于4篇。

2、每学期教师撰写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论文不少于2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每学期至少有1篇在县以上获奖或发表交流。

七、保障措施

1、成立教师业务学习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检查教师的业务学习情况。

2、对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论文及各项比赛,要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评比。

3、每双周四下午三节课后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

八、学习安排

第2-4周:学习《新课程教师怎样备课》

第6周:学习《教师备课,你备好自己了吗?》

第8周:学习《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

第12周:学习《新课程教师怎样布置及批改作业》

第14周: 学习《新课程教师怎样组织课外辅导》

第16周: 学习《新课程教师怎样组织考查考试》

第18周:《新课程教师怎样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篇5

一、师德学习。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并认真记好学习笔记。

2、认真自学《中国师德手册》、《中国教师身心健康密码》,并认真记好自学笔记

3、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校行政的各项决议,不怀疑、不猜测学校领导和校行政的决定。

4、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留守儿童。

3、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校为家。脚踏实地工作,站在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的角度做人做事。

4、继续认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并按其要求去做。

二、学科学习。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所教学科各个学段的全部教材,吃透所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灵活掌握所教教材的方法。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投身提高教学技能的竞赛活动中,苦练内功,强化素质,提高能力。

3、抓住任何一次外出或任何形式的学习的机会,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写出学习心得。

4、多听课,向教师学习,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多学习,勤实践,多反思。

5、认真学习新电子备课,为班班通的到来的运用增强知识储备,

适应新的教育需要,做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新时代的教师,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叫好!

总之,我要通过一年的学习,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

★ 继续教育培训个人计划

★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个人计划

★ 暑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培训总结

★ 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计划

★ 教师学年培训计划

★ 教师培训计划范文

★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计划 篇6

根据各级相应的培训计划及要求,结合本人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特拟定继续教育学习计划:

一、认真学习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明确本次培训的要求和总任务。

二、主要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的内容安排,重点完成以10个模块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包括:培训的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组织;课件制作工具的掌握;网页编辑工具的掌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培训的总结与提高。通过学习培训,在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个人教育技术能力。

三、学习方法与及保障措施

1、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教师有了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才能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学中谱写“爱的教育”新篇章。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7

远程学习行为, 即在基于媒体技术和资源的远程环境中发生的学习行为, 与之相近的概念有“网络学习行为”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类:一是强调自主学习行为, 即在远程学习环境中主要是自我控制的、相对独立的学习行为[1];二是强调交互行为, 认为远程学习环境中发生着两种交互行为, 即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交互行为、学习者与参与者的社会性交互行为[2]。

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种理解。远程学习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离不开学习理论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它是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联通主义的发展, 越来越强调学习的社会本质, 同时, Web2.0技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参与和交流协作;于是, 在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 远程学习不仅关注个体意义的自主学习, 而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互动和参与, 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与助学者和教师等之间的交互。因此, 学习者的远程学习行为, 应当包括个性化交互行为和社会性交互行为, 前者主要是学习者与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人机交互行为, 体现为学习者登录平台情况、对学习平台中各模块的参与倾向与参与程度等;后者是学习者借助交流工具进行的学习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交互行为, 具体体现为基于论坛等交流讨论、学习求助等。二者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共同支撑着远程学习的运行。

二、调查情况说明

(一) 教师远程学习平台

宁夏通过公开邀标和评审, 建立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央电教馆负责的三大远程学习平台。三大平台各有特色, 总体看来都具备下列基本模块:第一, 管理与信息公告模块, 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等管理信息、信息公告、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任务、考核与评价、进度安排) 等。第二, 课程资源模块, 专家讲授的课程视频, 同时附于案例评析、参考资料、思考活动;内容主要为聚焦课堂、教师成长、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每学科7门课程, 每期共计80学时。第三, 交互模块, 包括论坛、个人博客、互动对话等。

(二) 调查设计与实施

研究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选取宁夏参加“国培计划”[3], 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习活动、基于资源的探究活动等[4]。

(二) 改革评价导向, 关注质量, 提高参与性

首先, 评价导向上要注重交互, 加大交互的考核权重。引导教师积极地参与学习互动活动。其次, 评价标准要注重质性指标, 关注过程评价, 注重教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质量, 如作业的评价既关注教师经验的反思, 也要关注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在互动参与方面, 评价的依据可以从参与的数量和参与的质量两方面进行, 数量方面如参与的人数、有效发帖的数量、精华帖的数量等, 质量方面如观点鲜明、有创新性, 论证有深度等。最后,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形成培训机构、辅导教师、学校校长、学习同伴共同评价多元评价体系。其中, 培训机构提供学情统计分析, 辅导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 学校建立健全考评制度 (如校长定期巡视制度、学员定期汇报学情制度、同伴交流研修制度、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制度、评优选先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等) [5], 学员之间对作业等的相互评价。

(三) 加强组织和学习支持服务, 提升教师远程学习技能

第一, 进一步加强辅导团队的建设, 使来自不同地域、机构和不同风格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有效协作, 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二, 加强对辅导教师的培训, 特别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如论坛讨论、协作学习等同步、异步交流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 实现学科专家向助学者的转变。第三, 辅导教师的时间要予以保障, 责任要明确, 工作量要合理, 特别是辅导的人数安排应科学合理, 保证辅导质量。第四, 要注重情感性支持与学术性支持相结合, 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学员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在开始阶段要注重引领学员熟悉学习环境, 认识自我, 规划学习, 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等;在学习中期注重互动式学习等活动的开展, 促进学员利用网络学习、交流、咨询、协作、完成作业、自我评价等技能发展;在学习后期要注重帮助学员梳理、巩固、转化学习成果, 如引领学员实践课堂, 诊断学情, 学以致用。

(四) 加强学习保障, 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首先, 应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的硬件支持, 加强硬件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 为参加远程学习的教师提供足够数量的联网的电脑, 确保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其次, 对参加远程学习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支持:一方面, 学校要适当减轻参训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保障学习质量;另一方面, 可将远程学习时间拉长一点, 或者学习网站能够长期开放、保留资源以供教师随时交流学习, 让学习能够持续下去。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国培计划”的重要内容, 它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师网上学习的教师培训形式。为提高学习效果, 文章以宁夏地区参加远程学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 对其远程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远程学习行为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以期提高教师远程学习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

参考文献

[1]彭文辉, 杨宗凯, 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10) :31-35.

[2]王丽娜.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评价[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9:10.

[3]张建伟.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3, (9) :88-92.

[4]武法提.表现性目标导向下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6) :50-51.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8

关键词:学习;教育问题;感与悟;新课改理念;终身学习;以人为本;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60-02

2010年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它是我国国家级培训中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机制最新的一次培训。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如今,培训时间已过半年,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我感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观念洗礼,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解决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困惑和问题。

培训前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认识误区:

1、“互动学习”就是“一问一答”

在开展互动学习的初期,不少教师课堂的模式是,老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课堂看着很热闹,学生却感觉收获很小。

2、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学习”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的学习,教师不能加以“限制”,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教师不能“干预”,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愿”的学习,教师不能“管束”。这种放散羊式的课堂教学,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

3、“合作学习”就是“合伙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与别人合作,乐于与别人交流的意识。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合作”就是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是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给学生,而是把合作学习当作一个教学环节去处理,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管效果如何,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观点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就是“抛弃传统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发扬,而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扬弃”。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为了标新立异,只注重理念,不注重传统传授知识的方法,结果是有教学思想,没有教学内容,言之无物。

观点五、“优质课”就是“看谁多媒体用得好”

我听了不少优质课,基本上是拿多媒体在作秀,一节课通过多媒体能把学生的思绪从现代领到古代,从国内领到国外,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过后也只是过眼烟云,没有多少印象。

观点六、应试教育的现状,骨子里认为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

特别是各重点中学承担着高考的重任,评比的压力,在实施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基本流于形式,谁也不敢去搞创新,唯恐高考失利,在高三复课中只是提法变一下多半沿用老方法。

培训后对于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要注重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要注重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还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精神。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要注重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简单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如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认为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等内容是浪费时间,简单一带而过。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要注重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特别是物理学科,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但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需要适当借助多媒体,不能只图形式,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五、要注重方法创新,积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

新课改提出: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改变观念,改变旧有的教学行为,被当前许多的老师解读成了完全否定旧的,再造新的,似乎越新的教法就越贯穿着新课改的理念,所以当前的新教法可谓五花八门。新课改试图改变传统的教法,但不等同于摒弃所有的传统,因为传统教法中也有许多精华,在今天乃至未来,我们都不能否定接受式学习的价值;新课改倡导用新理念教学,但不等同于花样上的翻新就是在贯穿新理念的精神,形式上的创新必须为授课内容为新课改的内涵服务。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9

王江宁

一、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做更多更有益的工作。

二、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更深刻理解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时期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断获取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熟悉所任学科教材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三、具体措施: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个人角色定位上:

一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教育的新理念。

二是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教师,用自己的创造性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

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二要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交流的伙伴,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氛围。在与课程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

从传统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形成,帮助孩子形成探究意识,使孩子能主动寻找和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

2、加强“三笔字练习”;“简笔画练习”;多写读书笔记。

3、积极参加培训教研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

4、听从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

5、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和学校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材料,做好自学和集中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完成年终个人学习总结。

6、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反思等文章。

7、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

教师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宋 篇10

新课程的实施给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为教师专业成才提高了更广阔的空间。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特拟定继续教育计划如下:

一、学习提高

1、向书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在学习中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了解历史,放眼世界,自得其乐,使其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崇高的人。

2、向专家学习。主动与来校做讲座,指导教学,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挤出周末休息日,向全国一线名师学习,看他们的课,听他们的讲座,领略名师风采,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凡是有学习的机会,我不放过,让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标精神,掌握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利在教学中贯彻实施。关注教育动态,把握课改脉搏,学习新课程,积极参加进修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学习培训,认真做好笔记,指导自己的工作。

4、向同行学习。听本校老师的课,外校教师的课,搞好教学指导工作,每期听课至少15节,认真做好记录和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

5、积极参加校长中心组学习、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和教委、进修学院组织的校长专题培训,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

6、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教学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的贯彻执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政策性强的文件,自己更要仔细钻研,作上标记,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教职工中,增强依法治教、依法从教的意识。

二、师德目标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1.一般基本功目标:

学习普通话、应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作出表率。尽力抽时进行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的练习。

2.学科基本功目标:

钻研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能很熟练地驾奴课堂教学。

3.教学科研能力目标:

能独立地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撰写工作,完成各级教育科研立项。

4.创新与突破目标: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教师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方针得以贯彻,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也得到了更新,从而使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

一、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存在以下几个现状

1.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些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希望能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年龄、所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所处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上存在差异。虽然有些教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他们也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要来设计课件,对于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缺乏清晰的认识。

2.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自主学习意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因,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同样,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而自主学习意识尤为关键。形成了自主学习意识后,才能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好的学习方式会帮助教师更快的成长,更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网络资源,使教师的自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基本技能。

二、小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

1.通过信息技术科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技术素养。要求教师把网络的教育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优势,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技术和信息搜索、选择的技术。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教师在网络教育中所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是:(1)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2)利用资源的能力:能够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自学,可

以熟练地运用标题搜索、主题搜索和关键词搜索技术。(3)信息利用的素养:确定、提取、评价和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4)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

具备了以上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接受学习转向建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

2.开展专题网站学习

为便于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网上有很多学科性质的专题网站,比如,孙方教授的个人博客网站——且行资源。网站集结了很多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资源,有PPT专题、Flash专题、教育技术论坛、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资讯等;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的东行记、焦建利教授的“我的教育技术自留地”等国内优秀的专业网站,都是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利用网络获得资源和工具支持

信息技术作为效能工具进入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以教学媒体和教学辅助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教师教学情境。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现代技术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供教学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多样、便捷、高效的途径,可以将传统的文本形式出现的理论、逻辑等知识信息转变为更直观感性的图形、动画,可以实现事物复杂过程的图解展示,也可以实现大量教学信息的高速储有与提取。

4.教师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和工具进行教学研究

教师利用其工作实践场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技术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首先,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互联网的介入使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基础资料,包括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资料、方式方法资料、同行进行相关研究的对比资料,甚至具体研究工具的获得。其次,现代技术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支持。在研究过程的论证与方案设计、研究观察和数据收集、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的形成等各个环节,现代技术的介入为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和方法上的支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效率以及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最后,现代技术的介入使得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换和应用更加迅速。

信息时代也是学习时代,信息时代呼唤学习变革,在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使教师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通过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者能够避免传统单一环境下学习的发生,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

变革。

参考文献:

郭绍青,权国龙,赵健.促进教师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 篇12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 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教育部决定日前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找问题:瞄准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方向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 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 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 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抓选拔:好教师从遴选“好苗子”入手

怎样才能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进入教师培养行列, 是近年来各地各校教师教育改革努力寻求的一个突破口。《意见》明确提出, 各地各校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 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 提高自主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 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 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

瞄需求:师范生培养走出“象牙塔”

近年来, 一些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起门来办师范教育, 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意见》要求, 师范生培养要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 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同时, 高校应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 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 大力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重实践:好教师是“练出来”的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过去教育实习时间大多不到8周, 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年来, 一些师范院校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 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意见》强调, 师范院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 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注重在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等举措, 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 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

促创新:教师培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 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认识到, 只有持续不断地培养一大批掌握教育技术、具有创新思维、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未来教师, 才能从容面对从小成长于信息化环境的未来学生。《意见》强调, 要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 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 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强队伍:培养教师的教师最关键

上一篇:2021清明节祭奠先烈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比尾巴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