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

2024-06-25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共9篇)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 篇1

本学年,我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担任六年级体育教学工作。工作尽职尽责,面向全体学生,为人师表,深受师生的好评,我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本学期,我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并写好心得笔记。通过学习活动参与,我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干好本职工作,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其次,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在体育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体育教研中,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做好体育组的训练分工。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制订好训练计划。同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召开了一次体育工作会议。通过学习,让全体教师充分体会到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督促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

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十月份,体育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成功举办了本秋季趣味田径运动会;十一月,开展了全校大课间活动;十二月,组织了冬季师生乒乓球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狠抓运动队管理,全面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员管理上,既要体现“严”字,又要有爱心。学期初,我就针对队员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系统的训练计划,全面提高了训练效率,平时,我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常交流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积极做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极力争取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田径运动队在今年的县田径运动会上勇夺第一。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教师的表率。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陪同教练员参与训练,自始至终协助他们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

四、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

本学期,通过多方努力,学校体育工作有了一定成绩,但足球队尚需加大训练力度,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力争在2013年的足球比赛中为我校嬴得荣誉。

一个学期以来,在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之下,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开展。但回顾以往的工作,发现问题仍有不少,希各位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帮助我,使我和我们体育组工作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 篇2

针对我国中小学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校社会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 以及我国青少年体能主要指标持续多年下降的严峻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7年5月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 , 其中在“总体要求”和“各项措施”中, 都分别提出“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及时行动, 对联合培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以此推动全国体育传统校的体育工作这一重大举措达成共识;并迅速在2008年联合制定和颁布了 (2008~2012年) 五年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规划, 从2008年开始, 以三种不同形式全面开展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至2011年, 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已有四年, 通过在北京的全国集中培训、组织国家讲师团送教上门赴西部十二省的巡回培训以及在东中部各省的分省培训三种形式, 已培训全国体育传统中小学校及非传统校体育师资共计1.5万余名。这是建国60年来全国性最大规模、多种形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集中培训。教育部为此高度重视, 在政策支持、工作指导上给予了大力协助, 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司列入每年的重要工作内容, 每年拿出500余万元投入培训工作。首都体育学院承担了全国培训中心及西部讲师团任务。每期培训班通过6~8天的15门课程、50学时的集中培训, 使全国各地传统校的参培体育教师收获颇丰。通过每期培训总结和讨论交流, 参培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很大转变,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律和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教学、训练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特别是西部12省的参培传统校体育教师, 很多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多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规格的集中专业培训。他们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 克服多种困难, 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门课程与专业技能, 实现了理论上的飞跃和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对国家集中培训学员和西部每期培训学员的问卷调查表明:所有学员对培训班的总体设计“好评”在80%以上, 对“培训课程内容, 授课形式方法, 课程前沿性、科学性及教师敬业精神”的“好评”分别为83%、84%、93%、93%;对“培训特色”的调查集中在前三项的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75%”、“指导性强——76%”、“应用性强为——68%”。另外, 从2008年至2011年以来, 先后有《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北京晚报》、《中国学校体育》等报刊及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和十几家各省地方报刊, 对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给予了高度关注, 先后进行了报道与好评。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还对2008、2009年这两批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追踪式多维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调查, 结果表明大多数参培教师回到学校第一线后, 无论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体育工作的责任心和规范性提升, 还是促进本人在体育教学工作质量、业余训练工作效果等方面, 都有明显的变化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从上可以看出, 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不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有力举措, 而且是遵循学校体育工作规律、抓住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进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培训让学校增实力、教师增能力, 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后人。

二、继续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发展性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首要“保障措施”。其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上述国家的教育战略措施表明, 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同其他文化科教师一样, 其专业培训不再是一时一地之事, 而是全国性、有规划、长期系统开展的教育任务, 并明确将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与教师资格登记相结合。因此, 2012年的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结束后, 新一轮的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应乘势而上、再接再厉, 做出新规划, 进入新阶段;而且可与教育部正在全国先后开展的体育教师“国培计划”互为补充与增力, 在整体上可成为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定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将颁布的《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在全面总结10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基础上, 对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全国体育传统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而言, 更应发挥其多年体育工作的传统优势, 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课标, 及时进行新课标培训研讨, 将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放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首位。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抓好体育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 才能为其自主学习与锻炼、增强体质打好基础。体育传统校应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方面成为排头兵, 其专题培训也应首当其冲。

2011年9月颁布的第五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 虽然青少年学生近20多年体能持续下降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某些指标还有微小的提高变化;但整体而言,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不乐观;“被遏制”下降的部分指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本人去年参与的青少年体育现状调研表明, 在所调查的七个省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依然不乐观, 由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体育工作边缘化、学生无时间锻炼进而导致体质水平差仍是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在中央7号文件颁布将满五年, 原定五年实现的基本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 有必要认真总结这五年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把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对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继续进行专门培训研讨。体育传统校在这方面既有经验可示, 又有新形势下需要探索解决的新问题, 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另外, 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需要长时期从中小学抓起, 需要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这一宏伟目标。其中既包括“体教结合”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 需要从全国上万所体育传统项目中小学校的几十万学生参与的最基础课余训练的环节入手, 共同抓好青少年课余训练, 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优秀人才。更要求通过抓万所体育传统校的体育普及教育, 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全体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并能以此带动其他一般中小学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因此, 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在新的“普及与提高”形势下, 仍需继续加强专业培训。

三、继续开展体育教师培训重在创新

首先, 是创新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路。总结两部 (局) 联合培训 (传统校) 体育师资的成功经验, 发挥两部门的各自优势并形成互补和联动, 保持培训的连续性和拓展性, 更新与充实培训的内容, 开发新的培训形式与方法, 为体育传统校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培训示范。

其次, 创新和完善联合培训的工作体制与机制。诸如在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两部 (局) 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培训工作小组, 定期联合协商会议 (统一研讨联合培训有关原则事务) , 共同拨款机制与办法, 共同检查督导培训工作与调研工作;培训学分计算认定与证书发放, 不同形式培训的分工职责等方面, 既要有机制上的突破, 又需有措施上的落实。

第三, 创新新一轮培训工作的多种形式:

1. 针对全国体育传统校的少儿训练主要项目, 在全国分设几个专项培训点, 分设田径、球类等传统项目专项, 分别开展各专项训练方法与能力的专项培训, 专门解决少儿课余训练中的观念更新、方法手段创新等实际问题。

2. 前沿专题培训:在全国体育院校分设几个培训基地, 针对当前体育传统校体育工作的几个热点问题, 开展前沿性专题培训。如: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体育课程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少儿训练中的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防治等专题, 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解决应用方法与策略为目的。

3. 构建网络平台, 开展远程教育自主培训。这种形式需要两部门共同规划, 建立专门的网络教育平台, 开发研制专门的培训课件和管理维护系统, 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自主随时地参加培训、实施继续教育、获得相应学分及证书提供条件。而这一形式的培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可减少教师外出集中培训的困难与成本;又能体现教师培训的全员参与, 不受时空限制, 体现个别化与发展性。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分片交流研讨性培训、与传统校比赛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出国考察培训等形式, 以达到多种形式、多种内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目标。

在人类已迈入终身学习化社会的今天, 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存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体育工作, 无论是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学校课余训练, 还是两亿多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全面发展问题, 其中不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多种理论方法与技术, 而且也随着体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少儿训练方法将随竞技体育各专项技战术的进步不断更新;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生活方式, 已导致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比例不断升高, 进而对改善青少年体质、加强青少年体育提出新的挑战。因此, 身处第一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参加培训不但有个人工作发展、专业成长的需求, 还是为体育事业发展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做贡献的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主管部门, 则需要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来重视和规划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浅谈小学体育教师工作 篇3

一、加强学习,争做研究型教师

做为一名教师,要始终牢记“不会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在努力做好教学、训练工作的同时,体育教师要把自己的精力用在继续学习上,以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课外杂志,如《体育教学》等,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以说不断丰富自己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才是王道。还要组织和指导能力,体育教师除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博采兼纳相关知识,还必须掌握全面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精于某一项或几项,使自己具备教育、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以及宣传组织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密切,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个性突出,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不能限于所教专业的狭窄范围,只有将各门知识综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拥有广博和前沿性的科学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及时把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介绍给学生,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体育教师的无私奉献,表现在工作上是严肃认真,不辞辛苦,在教学上是精益求精,一丝不敬。这是体育教师忠于党,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体育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爱岗敬业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品质,而且要求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所以爱岗敬业对教师来讲,最终的表现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终目的。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体育教师工作的任务对象和教学过程决定的,体育教师不仅要上理论课,而更多的是在操场上身体练习课,因此他们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另外体育教师除了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担任大量的课余训练和群体竞赛工作。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才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这也是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素养。

三、运用合理的语言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对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具时代性的要求.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和情感体验;只关注教学环节的步步为营,忽视了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提示、激励、审美等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语言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简单明了、语言要抓住关键语言要形象生动。应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语言幽默,比喻风趣,能引发兴趣,促进理解,加强记忆。用熟悉的具体事物及常见的形态动作揭示动作特征,用生活经验的钥匙来开“掌握要领”的锁。此外,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把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讲解学法应有情感因素的内涵。人体语言是非语言的特殊形式,包含表情、姿势、动作等。教师讲解时可充分运用人体语自,做到声情并茂。总之,体育教师要重视讲解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求以完美讲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练习冲动,以高昂的情绪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须平时多下功夫,处处留意,认真学习,勤于探索。要利用现代视听手段吮吸丰富广博的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虚心求教,联系实践,使体育教学的讲解更上一层楼。

四、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

随着课改的进行,对体育课的要求要额越来越高。体育教师要做到一下几点:①认真备课,深研教材。②设计不同的背景,让学生顺利学习内容。遂宁抓好每节课,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认真的联系,提高自己的体能。④加强自身的学习,服务好学生。⑤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人人受益。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与对策 篇4

一、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体育意识不强。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上体育课就是单纯地玩, 学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再加上这方面的成绩不是家长们所关心的, 就对体育持放任状态, 体育课就成了学生的休息课, 没有内容可供孩子们学习。 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既然要开展体育课, 那么就一定有开展的道理, 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想就把体育课本身的价值忘记, 体育老师要不断纠正学生的态度, 让学生把体育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

2.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 乡镇小学, 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县城, 特别是农村小学。 就我校现状来说, 目前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 但数量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学校连单杠、双杠都没有, 学校的体育场地基本还是以前的旧场地, 器材还是以自制为主甚至没有, 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 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兼职体育教师较多, 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教学观念陈旧, 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 组织机构流于形式, 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上好上坏没有很好”的管理, 甚至任其自由泛滥, 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学校制订的体育教学计划不具体, 对体育教学安排不明确, 教师对各阶段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了解, 体育课挪为他用现象严重, 甚至几乎不上体育课。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在不断减少, 新增的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 大多数体育教师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 因此, 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 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4.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几方面原因, 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几年了, 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改观。 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大部分教师还是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建议

1.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提高教学重视程度。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薄弱环节, 教师及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深入思考, 无论是学校管里层还是小学体育教师, 都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将其与学生增强体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 并上升到全民健身、全民族素质提升的高度来看待。 学校要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在教学师资力量安排上尽可能安排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任教, 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力度, 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 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 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学校管理层应当在整体投入安排中统筹兼顾体育教学设施, 可以采取对外购置、内部修缮等途径, 满足体育教学工作需求。 学校还应当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反映本学校办学条件状况, 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财力扶持方面予以照顾, 将体育教学设施投入纳入教育经费预算范畴。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走出体育教学设施匮乏的困境, 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3.加大教研力度, 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当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 以研讨会、座谈会、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 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开阔眼界, 拓展思路, 进一步汲取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 提高教学体育教师驾驭教学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严格执行标准, 不得随意挤占课时。

学校应当强化对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工作, 严格禁止各学科随意挤占体育教学时间, 尤其是在复习环节, 更要保证学生体育课能够正常上起来, 做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与身体的适当放松相结合, 有张有弛, 保证学生身心得到调节。 同时, 严肃课时执行标准也是保障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的重要基础, 只有保证了教学课时这一基础性条件, 教学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5.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 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经常与其他优秀教师交流教育心得, 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二是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 给予鼓励、肯定、赞扬, 从而教给孩子在生活做人的道理。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 篇5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学体育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篇6

一、教学反思能力

如果一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那么,他的体育教学也会不断进步,所以反思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给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1.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

体育课堂都是在室外,这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身体的参与,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步掌握技术,提高技能,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学生在室外活动范围大,不好控制,学生的兴趣广泛,因个体不同也不同,学习时教师很难预料所发生的事,所以在备课也在有多一些预设,处理问题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教学内容不恰当,处理突发事件也不灵活等,所以要靠写反思来不断总结,从而让课堂更加有效。比如,在学广播操时可能觉得没有兴趣,在练习时觉得枯燥。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分析,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内容安排不合理等。多一点对学生的情结变化观察,采用灵活的方法等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写反思

如果说教案是一名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思考问题的呈现,也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案,也是教师对自己思考的重要的资料,那么,反思则是第二次备课,也是教案的一种,是把上过的教案再次修改,并找出教学计划中的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写教学反思,把教学再次重组,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教训的吸取。及时调整思考,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学习知识的乐园。所以,我们写教学反思要与教案结合起来,对教案进行修改,在下一次课中使教学更有效。

二、良好的运动能力

能熟练和正确地掌握运动项目、各种身体练习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只有自己的运动能力、技术和技能有一定的能力储备,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为全面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在课上或者课下要注重多练,让自己的运动能力一直处于最佳姿态,这也是一个体育教师最首要的条件。

三、良好的教学能力

能熟练制订各种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组织学生有序进行体育活动,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教学工作等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把自己的知识通过最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有效地教学。

四、良好的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给学生体育技术,教会他们形成体育能力,而且体育教师还要有其他的教育能力,比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心理学研究,体育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举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判断,充分利用和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良好的组织指导能力

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的主阵地,但是,体育教师也要学会一定的课外活动组织与体育训练能力,还要具备制订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能力,如,课外体育锻炼计划、课外运动训练计划等,要善于现场组织、指导和调控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对一两个运动项目进行选材、组队、实施训练的能力,能够组织课外运动竞赛并具有一定的裁判能力等。

六、良好的科研能力

要善于在体育第一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熟知科学研究的步骤、设计与计划,能够运用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能够撰写各种形式的学术论文。这些能力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只会技能,却没有理论支撑,那么,他的水平只能处于原地,而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新理论,才能让体育老师的能力更高。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篇7

在当前我国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的各学科课程改革过程中,建设一只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将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问题。尤其在国家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颁布实施之后,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继续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教师开展的一种教师职业性再培训教育形式。这一教育形式对于现职中学教师非常必要和重要,是培养、提高广大在职中学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育继续教育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国家教委于1986年2月公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措施、途径等提出了建议。1999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一次以开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而努力奋斗为主题非常重要的会议。以这次会议召开为起点,伴随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的颁布和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正式启动了。张细谦在《试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以提高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体育教学能力为目的的继续教育就成了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他经过研究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于改革开放时期,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继续教育的酝酿时期或准备时期、学历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交织时期、继续教育全面实施时期。许红峰、许月云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根据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及教师教育与继续教育自身的主要特征,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可分为初建阶段探索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发展阶段、规范化阶段。他们还总结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转变的五个特征,即继续教育机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继续教育目标由提高学历层次向提升质量转变继续教育内容由纵向学科性向横向综合性转变继续教育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继续教育机构由进修学校、教育学院为主向更高层次转变。

3 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们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概述。

3.1 国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内容

3.1.1 继续教育的思想观念

近几年来,从政府部门和学者都注重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树立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思想和观念。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更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观念要做到理解政策精神,解放思想,坚持面向实践,确立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眼全面建构,促进课程“理解”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此来促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3.1.2 继续教育的内容

继续教育的对象一般已经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对他们实施教育旨在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能力。这类特殊的对象、目的和任务决定了其教育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不少地区结合当地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制订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在规划中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安排,一方面选择反映国际国内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选择能切实增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努力提高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1.3 继续教育的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是知识和技能传授型,而当前的研究发现还有多种更为有效的新模式。如教师研修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互动参与培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体育信息技术培训模式、实践反思模式、观察借鉴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的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继续教育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向提高能力,重视求知过程、求知方法与实践反思转变。

3.1.4 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

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的教育手段应体现时代特点。从成人教育特点和终身教育的前提出发,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探索、研究和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立继续教育网络平台。为扩大办学途径和提高教育质量服务。近年来在如何通过网络教育手段方面有不同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本文对继续教育手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3.1.5 继续教育的执教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执教师资队伍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保证。开展继续教育,必须有一支熟悉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际,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而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继续教育机构主要采取集中师范类院校师资力量的做法来建设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执教师资队伍。

3.2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不足

通过本文获得的资料信息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和法制建设研究不够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政府部门研究的问题,也是学者和专家们研究的问题,两方面研究才能达到优势互补,提升政策与法规建设水平。政策和法规是保障。有了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和监督,继续教育才能得以更好地落实和实施。近年来,对于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学者们大都从教师本位或职业特点出发去研究,较少关注政策与法规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

3.2.2 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不够

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科学研究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手段,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所以,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在具有较强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教授和专家们的指导下,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2.3 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评估的研究欠缺

继续教育虽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重视,但如何使评估工作科学有效地发展,许多研究都表明对继续教育进行研究,摸索出科学、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评估机制是保证继续教育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还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要求。

3.2.4 关于继续教育执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力度不够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执教师资队伍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应该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级别的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但是目前的研究较多关注授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而对授课教师的层次、结构研究还不够。

3.3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要性的研究

面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新形势,需要培训一支适应世纪基础体育教育需要的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但是,正如刘传进在《论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一文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与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极不相称。因此,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也就成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冯晓丽、郑旗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一文中,通过对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理论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简况等方面的总结与思考,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们认为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办法来促进基础体育教育的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由此引出对湖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既可弥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研究的不足,丰富其研究理论,跟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步伐,又可为继续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 小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把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作为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小学继续教育已走向经常化的轨道。而基础体育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所创新和突破,必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新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继续教育,不断补充、更新、拓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完善其知识结构,不断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尽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摘要:本文就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减连明,李建军.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1,(5).

[2]丰国富.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5).

[3]许红峰,许月云.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及特征[J].体育科学研究,2004,(3).

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总结-李志轩 篇8

1957年, 根据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 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 人少了是不成的。”的指示, 我国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体育教师也被列为发展对象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较过去有所提高, 但由于历史背景和区域文化差异, 当时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制。当时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未受过专业学习。体育教师被其他科任老师代替, 即使是专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多为一些“接班制”下的临时人员。文革后教育考试复苏, 加大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实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标, 尽快地建设起一支比较稳定和数量足够的人民教师队伍, 通过高等院校、大专院校和中师 (中专) 等途径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养。中师、体校、大专 (2年制) 院校是当时主要的培养场所。但是如今, 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要求一批适合现代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低学历、低能力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已不能胜任现代的体育教学。社会对教师的培养已朝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比如:通过中师中专和体育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培养的渠道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重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的提高, 本科院校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重视体育研究生的培养[1]。目前, 许多学校都有体育研究生的硕士点, 但据资料查证, 到目前为止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人数甚少。除此之外, 延用了“专升本”制。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上主要通过高等体育院校、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育科研所、运动技术学院和对在职体育教师主要通过短期培训班、短期训练班、函授班、进修班、教师进修学院等途径进行培养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体制, 在这套体制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构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 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在职体育教师培养的力度和范围不够

翁世盛和王邵岳就曾说过:“教师进修一般时间不多, 而在工作岗位不容易找到指导教师和参考资料, 想在短期内补充专业上的重大缺陷是比较困难的。”[2]目前, 在职的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种短期的训练班、培训班、函授班、进修班等途径, 采用脱产、半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形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培训过程中, 有些培训班只是走过场、搞形式。或者培训内容单一, 理论和实际脱节。培训后, 教师只是在理论上或者思想上有些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仍没有太大的改变, 没有真正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另外, 参加函授班、进修班的体育教师, 由于工作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 偶尔去上一两次课, 结果就可以拿到一张满意的文凭, 这说明走过场、搞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 这样从培训的效果来看, 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提高。据2006年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资料显示, 沿用了我国统一实行的省市县区层次性和阶梯性的人才培训体制, 但来自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代表人数为零, 从结果来看, 有些市前来培训的教师代表只有一人, 这难免会造成信息的流失, 或者只能传达一些宏观的指导思想, 结果让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所在。因此, 在采用这个培训体制的同时应该多派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 以保证整体质量和最终效果的提高。

2. 各层次体育教师培养比例失调

1995年以后, 尽管大量扩招, 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平均学历均有上升趋势, 但总的来说, 本科学历所占的比例城中高于乡中, 而专科学历的比例乡中高于城中。据相关文件显示[3], 城市高中学历达标率为77.5%, 城市初中学历达标率为65.8%;农村高中学历达标率为56.5%, 农村初中学历达标率为45.6%。甚至无论城中还是乡中, 专科学历均是主体, 这与高中教师必具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必具专科学历的国家要求还相差甚远。体育研究生是新形势下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目标。目前体育研究生人数相对较少。据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历的人数甚少。体育教师学生比例失调, 主要表现在:城市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85,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450, 这与国家规定的比例有一定的差距[4]。

3. 体育教师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培养体制下, 国家已培养出了大量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可供用人单位任意筛选。但是一些本来就缺乏体育教师的中小学为了引进其他学科的教师, 而将优秀的毕业生拒于千里之外, 造成了新人难进的状况。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存在这种现象的学校对体育这门学科重视不够;学校通过对其他体育教师增加工作量来减少对体育教师的引进;上级部门给学校下达进入的指标有限等。

4. 高学历体育教师的培养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冲击力度不够

当今, 体育教师可谓人才辈出, 大多体育教育优秀毕业生面对这个工作岗位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也只有名落孙山, 但是在这个人才不断涌现的社会里,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却远远落后于城镇中小学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农村中小学环境和条件差;毕业生自我定向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低, 教师待遇差;人才流失严重, 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追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倾向明显。据相关资料,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尚不足7%, 中初级职称和无职称的占93%以上[5]。

三、关于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 加强和完善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和监督制度

政府在对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单位进行放权的同时, 应该加强对这些单位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管理和监督的内容应包括:用人单位进人机制;培养体育教师的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在职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情况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的运行情况。

2. 建立多样化培养体制

提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 加强省级的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 改变一些体育教育中系小而弱的现象, 加强对刚开始招收体育教育学生的学校的管理和引导、扩大学校规模, 实行本、专科和研究生优胜劣汰的“三段一贯彻”。

当前孤立的、单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已不能完全地解决该体制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应该与该省的用人机制相结合, 依靠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人事淘汰机制, 不合格的体育代课老师下岗, 为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员让位, 使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与此同时, 该体制各要素间应该相互沟通, 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应该与其他国家的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体制相沟通, 取长补短。

3. 加强学校课程设置

当今世界, 只有培养多专广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才能适应体育教学。在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 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必须作出调整。如在日本, 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主要基础课程门数增设了综合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 不仅增加课程们数, 也提高学分要求;在英国, 体育理论的课程不变, 增设的大多都是跨学科课程, 还重视边缘课程的开设。从总体上看, 国外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强调“通才”与“专才”教育并重。

4. 建立稳定的继续教育基地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性教育

院指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校指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各种情况, 我们可采用院校相结合, 以校为主的基地建设, 由师范学校承担学历教育, 由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县、区教委的直接领导下, 实施本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短期培训。同时, 学校还必须承担为市、县、区进修学校的继续教育提供师资力量, 对各地区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 开展学历与非学历两种教育, 对学历教育可采用自学考试、函授的形式;对非学历教育除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外, 还可采用学术讲座、岗位培训和自学等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001 (9) .

[2]刘成, 黄晓华.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广州体育学报, 2003 (5) .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陈小容, 顾渊彦.体育课程改革.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篇9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G633.91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最具有创新领域的,体育理论创新使体育运动发展更加科学化,运动技术创新使运动水平达到新高峰。学校体育的发展更需要创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在深化改革。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创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主力军,要广泛深入地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改革成果,有待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结果与分析

2.1创新能力

目前心理学界对创新能力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是指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科学研究及人类创新发展趋势表明,由于各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科学的进一步分与与整合,如今科学研究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往往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这不是一个学者所能胜任的,需要多人组成集体攻关。这样的创新,要求参与者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精神。

2.2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影响人的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够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先天的遗传条件是能力发展的前提,但对能力的发展和形成起重要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勤奋学习、刻苦实践,获得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才会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2.1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得感性材料,寻求创新方向、发现事物变化,抓住事物本质,捕捉实践机遇的重要途径。只有观察力强的人,才能独具慧眼,把握客观。观察能力包括:(1)灵敏的感觉能力。灵敏的感觉能力就是客观事物的刺激感受比较灵敏,不易忽视微小的异常现象,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能随时注意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不会让新信息,新启示和机遇溜掉。(2)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客观事物能进行深层次觉察的能力。要培养观察能力,首先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然后再进行锻炼或善于观察。训练观察能力时,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认真观察,既要看注意偶然事物,也要注意必然规律。

2.2.2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学校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去获取和研究日益剧增的有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为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服务。面对大量纷繁无序的体育、教育信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整理、加工选择、分类比较、分析研究,然后探索在学校体育实践中运用这些信息的条件和方法。

2.2.4创新性思维能力

它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由想象力,多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及灵感捕捉能力组成。

(1)想象力。从学校体育已有创新成果来看,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源于体育教师丰富的想象力。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产生想象力的前提,广阔的联想是产生想象力的途径,渊博的知识是产生想象力的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产生想象力的必备条件,创新发源于想象。

(2)多向思维能力。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由于创造性思维需要产生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因此它要求人们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在逆向、侧向、发散等思维辐射和转移中寻找出各种具有独创的新设想。对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要从全局出发,提出多种思想。

(3)联想思维能力,善于从对一个事物的思维,联系到对另一个事物或另几个事物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发现原来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几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联想思维可为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铺垫作用。

(4)捕捉灵感的能力。灵感思维是指突如其来的对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顿悟与理解,以及使问题得到解决的瞬间思维形式,捕捉灵感的能力是指具有将瞬间即逝的灵感思维紧紧抓住并及时加工成创新设想的才能。它是经过紧张,深入思考的探索之后产生的思维成果,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特征。灵感思维的出现,人们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很容易稍纵即逝。

2.2.5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就是将有价值的设想,计划付诸实践,变为成果的能力。在学校体育创新活动中,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试验能力、写作能力等。(1)预测能力。预测能力就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已知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凭借个人的学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去推断未来的才能。(2)调查能力。调查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取事实材料的基本方法,是创新能力组成的重要因素,体育调查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体育调查的对象十分复杂。体育教师能否迅速获得大量有用的,真实可靠的调查材料,关键取决于他的調查能力。(3)试验能力。当一个创新设计诞生后,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能力,懂得如何制定实验计划任何选择实验对象与方法,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处理实验结果,否则实验就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4)写作能力。无论是创新构思、创新设计、还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文献综述等,科研论文都是需要用文字来表达的。体育教师的创造成果如果不通过文字表述,就难以进行交流推广。体育教师能否把自己的创新成果用文字规范、系统、简明地表述出来,主要取决于写作能力。

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较长时间执着追求,不懈努力。首先要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是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增加积累;第三是勤于思考,活跃思维,逐渐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第四是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怕失败和挫折,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种过程,一种实践,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去探索和领悟其中的奥妙,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一定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健卫.高校精神和创造力教育[J].上海高教研究,1997(3):18.

[2]陈怡.创新教育要力戒浮躁[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21.

[3]陈翼平.高师院校创新教育与课程结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泸),1999(5):48~53.

上一篇:一节科学课作文600字下一篇: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