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2024-08-15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共11篇)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篇1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动作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要求,包括动词的运用和修饰词; 3.学会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动作描写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工具

运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总结:故事读完了,我们再看看顾客们说的那句话。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总结出,哑女成功卖刀的原因,就是在于她用动作说话!

那么把哑女卖刀的故事放到我们今天的作文课里,就是人物描写中的动作描写。一提到动作描写,许多同学眉头都要皱起来了。本来人物描写就够难的了,要注意各种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现在还要在动作描写上下功夫,岂不是更麻烦?

但是,动作描写却又是人物描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所以我们同学们就要尽你们所能,让你们笔下的人物,在作文中活起来!那么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学习。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动作描写。

2.为动作描写下定义

所谓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进行描述。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那么在这一点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同学们拿捏好,就能更进一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包括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

我们懂了这个动作描写的定义后,不仅对我们写作有帮助,在我们平时做阅读题的时候,也是很有用的。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我们接下来看,为什么同学们要费尽心思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对人物的作用何在?首先,我们以日常生活中的吃饭为例。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平时你们吃饭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吃的?你的爷爷奶奶是怎么吃的?你自己或者你的弟弟妹妹们又是怎么吃的?我们说同样的一桌饭,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的吃饭动作也不一样。

另外,在吃饭情境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表现又是各不相同。下面我就用两个现场示范来说明。

首先,有请第一位小助手。

放入情境:今天早上你没有吃早餐,肚子从8点饿到12点,一直空腹了4个小时。回到家后,妈妈给你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现在一碗饭放在你面前,你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注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话,是她此刻心里想的。如果我们把这段话放到作文里,就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段心理描写写出来,我们该怎么办?用行动说话!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位同学吃饭的过程。

学生示范吃饭过程。总结:刚刚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在吃饭的时候,她手抓碗筷的姿势,那个吃饭的速度,还有碗筷碰撞的声音,我们就可以很快的总结出,她这顿饭真是吃得狼吞虎咽!

下面,我们请第二位小助手。

放入情境:今天早上你出门的时候吃了早餐,到了11点的时候,你肚子饿了,同桌给你吃了两个叉烧包,11点半放学了。回到家的时候,妈妈同样给你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现在一碗饭放在你面前,你此刻心里想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注意,这又是与上一位同学不同的心理描写。假设我们不知道这段心理描写,同样的,我们用行动来说话!

学生示范吃饭过程。

总结:通过这位同学的表演,我们看到她吃饭时脸上那不情愿的表情,手上那缓慢的动作,就可以很直观表现出,她是在很无奈的,慢慢地吃。

很感谢这两位吃饭吃得这么认真的同学,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通过两位同学表演,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每个人的动作,在不同情境,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都会有自身的特点。而我们的动作描写,就是为了凸显这些人物的特征。

4.具体怎么写?

我们光知道了动作描写的作用不行,更重要的还是还具体怎么写?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例文:

《节俭的张先生》:食堂里,张先生急着要去上班,他端起饭盆,一仰头便呼呼噜噜地将里面的米粥喝了下去;一低头,却发现衣襟上洒下了几滴粥,于是他撩起衣襟,伸长舌头将粥滴小心翼翼地舔入口中。

同学们注意划了横线的地方,这几个动词,尤其是最后一个舔字,我们读了之后,甚至能想象出张先生舔粥时抬头的弧度,同时,也体现出了题目中所提到的,张先生的节俭。所以我们就说呀,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端、仰、喝、低、洒、撩、伸、舔”等动词,把张先生喝粥的动作描写得生动而逼真。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这段话里除了有动词外,还有修饰词,例如呼呼噜噜和小心翼翼。这些词语在修饰动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下面我们继续看另外一段例文:

《我的老师》: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我们仔细一对比,就会发现,这段话里不仅包含了动作,还有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和生气时的面部表情(肖像描写)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逼真,也表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那么根据刚刚所举例的两个文段,结合我们今天所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动作描写的几个要点:

首先,选好动词,并加以修饰。然后,在这基础上,我们能写出人物的特点。更进一步的,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加上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其他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抓住人物的身份特征、性格和当时的情境来写。这样,我们就能完成一篇人物描写的佳作。

八、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九、作业设计

在PPT上的三幅图片中挑选一幅图,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再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个动作写完整。要求:动作的片段描写,200字以上,下课前交。

十、课后反思

内容方面,可在“怎样写”这一环节中再细致些,围绕动作描写的定义,包括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以具体的动作“吃饭”,给学生举例示范。不仅仅要有表演的环节,还要注意学生能在这表演中能收获什么。

环节设计方面,在最后的归纳总结时,应当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由老师来总结,这样比直接放出知识点更有引导作用。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篇2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人物描写专项之动作描写 篇3

一、要抓住动作特征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准确运用动作词语。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人物动作描写该努力的方向。

人物动作描写片段 篇4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4.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星期天,爸爸带我来到大伯家看望奶奶,只见奶奶围着围裙忙里忙外,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我对奶奶说:“奶奶,您快坐下来歇歇,别累坏了身子。”奶奶说:“没关系,要是让我整天坐在这非要坐出毛病来。”说着她又忙了起来。奶奶毕竟岁数大了,忙了好一会儿,就坐在凳子上捶起背来。我看见了,赶忙走上前说:“奶奶就让我这孙子为您捶捶背吧!”奶奶高兴地说:“这回我终于可以享到孙子的福了。”

我站在奶奶的身后,伸出两个小拳头,在奶奶后背上“咚咚咚”地捶起来,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轻轻地为奶奶捶着,还不时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捏捏,随着有节奏的咚咚声,我越敲越有劲了,奶奶坐在凳子上点着头!笑着说:“真舒服,我的腰也不酸了。”我高兴地说:“奶奶,我以后再来为您捶背行吗?”奶奶高兴地笑了。

今天是“三八”节,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为妈妈做一件事。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回到家中,我赶紧跑到妈妈的面前,对她说:“妈妈,我来给您捶捶背吧。”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看了看我,笑了笑。

说干就干,我挽起袖子,双手握成空心拳,在妈妈的背上轻轻地捶了起来。我一边捶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您感觉轻松些吗?”妈妈一边“咯咯咯”地笑着,一边说:“真是太舒服了,如果稍微重一点就完美至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的拳头就变成了一个实心拳,像在打鼓一样,捶得更快,劲头更大了。捶完背后,妈妈的脸笑得像一朵绽放的鲜花,说:“你可真是妈妈贴心的捶背器。”

我听了之后,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我想:只要妈妈开心,就算让我当一个“捶背器”,我也心甘情愿。

为妈妈捶背,我做的这一件小事就让妈妈如此高兴,以后我还要多帮妈妈做事,让她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年轻。

马小跳给宝贝儿妈妈洗完了脚,又跑去给他爸爸捶背了。他想这次我一定能行的,不会再出任何差错了,这样,在作文里还可以加点内容来写,多好啊!马天笑先生此时正心灰意冷地坐在书房里看书,看到马小跳进来,就不耐烦地问他:“你进来干什么?去、去、去,我现在没空给你讲题目。”马小跳微微一笑,然后一本正经地对爸爸说:“我现在不是来向您请教题目的,而是专程来为您捶背的。”马天笑先生听了这句话后笑了,他心里想:我这个淘气的孩子怎么想到为我捶背了呢?他想看看马小跳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怎么今天无事献殷勤呢?背后肯定在搞鬼吧!于是出于好奇心,马天笑先生答应了马小跳的请求。马小跳使出全身的力气给马天笑先生捶背,“哎哟,你捶得也太重了点吧,骨头都要散架了!”马天笑先生说道。马小跳立刻接上一句,说:“爸爸,以后等我挣了一大笔钱,不仅要给宝贝儿妈妈买双水晶鞋,还要给你买个按摩机!”马天笑先生一听到按摩机三个字,就马上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会怎样个舒服法。宝贝儿妈妈听见马小跳叫她的名字,就轻悄悄地走向书房,将房门打开,她看到马小跳捶的姿势不对,就让马小跳站在一边,看自己是怎样捶的,让马小跳学习一下手法。“真舒服,我的孩子啊!你的手法进步得真快,跟你妈妈捶的感觉简直是一模一样,你可真是个乖儿子啊!”马天笑先生一边开心地夸奖马小跳,一边睁开眼。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宝贝儿妈妈在给自己捶,而马小跳则在一旁偷偷地发笑。马天笑先生回忆起刚才自己说的一番话,也不由地发出了笑声。宝贝儿妈妈看见这爷俩都在笑,也跟着笑起来,虽然她不知道笑的是什么,但同样也笑得很开心。他们一家真有趣!

《打篮球》片段

他双手捧(而不是“拿”)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替代了“很快地跑过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注意了细节描写),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穿针》片段

她戴上了老花镜,拿起一根针,把线头放在嘴里舔了舔,便往针眼里穿,可是,线就是不听话,左歪右拐,怎么也穿不进去(替代“针很难穿”)。最后,老奶奶来到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继续显出很努力的样子,不厌其烦地把线往针眼里送,终于穿了过去,老奶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皱纹绽成了一朵花。(替代了“开心极了”)

《捉蝴蝶》片段——修改前

小丽慢慢地靠近它。只见她悄悄地将手伸向蝴蝶,两个手指一夹,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极了。修改后 ——“瘦子变胖子”啦!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1、【捉蜻蜓】

我弓着腰,抿着嘴,瞪大了眼睛,一步一步,蹑手蹑脚,悄声不息地朝着那只停落在狗尾巴上的蜻蜓走去。近了,近了,我的心跳开始加快,手臂也有些抖动,我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越来越近的“猎物”,慢慢地靠过去,突然,我猛地朝它扑去,在瞄准它的一刹那间,我的右手马上接近,将张开的手指飞快地一合,这只蜻蜓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我的手中。

鉴赏:弓,抿,瞪大,走,近了,近了,扑,这些动词很好很细致的描写了捉蜻蜓的神态和心情。动静结合,予动于静。虚实结合,精彩出众。以下几段也是如此。

2、【发火】

教数学的年轻女教师踩着细高的红皮鞋,抱着一摞作业本,一脸冰霜地走进了教室。她先用冒着寒光的眼睛扫视了一下全体同学,似乎在说:“谁再说话,我可绝不饶恕!”顿时,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随即,老师把作业本往讲台上一扔,同学们都随着响声震动了一下。老师用她的纤纤玉手有节奏地敲打着桌子,用尖而硬的声音说:“这次作业,我十分不满意!”这一句话,使教室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四千度,几个同学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我们都知道,恶梦即将开始。只见老师随便挑出一本作业,“哗哗”地翻了几页,看了一会儿,然后猛地一摔,用可以划破耳膜的声音尖叫道:“王子豪!看看你的作业,写的是什么呀!”再看看王子豪,已经在“地震”中跌到了地上。

3、【拔河比赛】

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两班同学开始了紧张激烈的拔河比赛。六(2)班的同学个个都很努力,尤其是范家明。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六(4)班的刘铮也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后拉。只见他的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腿就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好不容易拉回一步,右手一下子在前,左手绕过右手向后。身子略微向后倾。终于,六(4)班的同学趁对方松懈之时,把绳子拔了过来!

4、【足球比赛】

描写人物动作成语 篇5

2、悔恨交加 一饮而尽 心惊肉跳 尽收眼底 炯炯有神 喜出望外 一座皆惊

3、面面相觑 百感交集 兔起鹘落 惊慌失措 眼明手快 忧心忡忡 瞠目结舌

4、劈波斩浪 左顾右盼 悬梁刺股 前赴后继 跋山涉水 呆若木鸡 东倒西歪

5、蹦蹦跳跳 洗耳恭听 柔肠寸断 星驰电走 走马观花 伏案疾书 拔腿就跑

6、大惊失色 心安理得 咬牙切齿 手舞足蹈 忐忑不安 放声痛哭 奔走如飞

7、道听途说 连蹦带跳 步履艰难 电光石火 口若悬河 一日千里 闻雷失箸

8、交头接耳 东奔西窜 眉飞色舞 步履蹒跚 瞻前顾后 举手投足 痛快淋漓

9、调兵遣将 一瘸一拐 载歌载舞 坚强不屈 凝神注视 摇头摆尾 目不暇接

10、喜笑颜开 奋不顾身 心猿意马 心神不定 顶天立地 得意忘形 泪流满面

11、大喜过望 飞似得跑 扶老携幼 手不释卷 抿着嘴笑 席地而坐 点头微笑

12、心旷神怡 气急败坏 豪言壮语 怒目而视 乐以忘忧 刮目相看 袖手旁观

13、摩拳擦掌 心乱如麻 悲不自胜 痛哭流涕 张牙舞爪 含糊其词 步履轻盈

14、惊惶失措 目不转睛 营私舞弊 对答如流 胆战心惊 唠唠叨叨 张皇失措

15、踉踉跄跄 吞吞吐吐 失惊打怪 手疾眼快 悲痛欲绝 大快朵颐 步罡踏斗

16、匍匐前进 议论纷纷 夸夸其谈 痛心疾首 暴跳如雷 自圆其说 振振有辞

17、心如刀割 冥思苦想 力争上游 弩箭离弦 大摇大摆 挖空心思 风驰电掣

18、七上八下 盲人摸象 心悦诚服 废寝忘食 心有余悸 守株待兔 哭哭啼啼

19、义愤填膺 欢欣鼓舞 惊喜交集 走马看花 没精打采 落荒而逃 抱头痛哭

20、拳打脚踢 抱头鼠窜 怒发冲冠 贪生怕死 挤眉弄眼 脚踏实地 飞檐走壁

21、相惊伯有 嬉皮笑脸 侧耳细听 提心吊胆 眼疾手快 欢呼雀跃 平心静气

22、掩耳盗铃 抓耳挠腮 泣不成声 披荆斩棘 暗送秋波 声泪俱下 绘声绘色

23、大言不惭 心惊胆战 捶胸顿足 老泪纵横 心慌意乱 横冲直撞 定睛一看

24、淡然一笑 失魂落魄 上窜下跳 心平气和 伸头缩颈 忧心如焚 厚颜无耻

25、感慨万端 娓娓动听 心神恍惚 滔滔不绝 察言观色 指手划脚 心胆俱裂

26、舍己为人 听得入迷 虎视眈眈 偷偷摸摸 号啕大哭 花言巧语 捧腹大笑

27、翻山越岭 不慌不忙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步伐矫健 张口结舌 怏怏不乐

28、心如死灰 心急如焚 动如脱兔 昂首挺胸 促膝谈心 惊魂未定 竭尽全力

29、举目远望 闷闷不乐 闻鸡起舞 蹑手蹑脚 喋喋不休 长吁短叹 悲喜交集

人物动作描写片段 篇6

1、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4、虽然我们不是舞者,也不是研究舞蹈的人,但我们伴随着她的动作,也一起翩翩起舞!她忽而微笑,表现出她心中的喜悦;忽而悲伤,表现出她内心的痛楚;忽而沉思,表现出她心中有秘密;忽而害羞,表现出女孩的本质。在舞台上,他用四肢五官表现出舞的内容,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我一转头,再看见那一情景的一刹那,心中就像一杯温热的牛奶流过一般,暖融融的。橙红色的阳光下,祖母轻轻地将祖父身上滑落了的被子提起,犹如拿着稀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将其盖在祖父那因病痛折磨而日益消瘦的身体上,动作极其轻缓地掖了掖被角,极为小心,仿佛稍不注意祖父就会像雪融化了似的。

6、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

7、我转身走进厨房,你正蹲坐在脚后跟上择菜。刹那间,我看到你头发间掺杂了几丝白穗。每一丝每一缕的惨白都勾勒出你与我同行的风霜。我蹲下,拿过手中的菜。顿时,丝丝寒气涌入我的胸口,像无数冰针刺入流脓的伤口。

8、只见一个男同学走上台来,不声不响地摊开一卷白纸,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略微沉思一下,龙飞凤舞地画起来。随着毛笔的不断泻染,画纸上出现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它昂首奋蹄,显示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9、雪花漫天飞舞,敲打着他混乱的思绪,冰冷的路面刺着他的膝盖,更刺着他流血的心,()过往的路人来来回回没却有几个人驻足,偶尔有三三两两的人会扔下几元钱……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他一动不动,默默滴着眼泪,打着自己冰僵的脸,雪停了,是伴着啼血的残阳而停止脚步的,男人用手抓起前就像医院踉踉跄跄的跑,因为他的心中突然弥漫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

10、我抄起明晃晃的青龙偃月大菜刀,直接奔鸡脖子砍去。忽然,我想起这么杀不对,急忙刹住刀势。幸亏我的杀鸡刀法到了收发自如的程度,要不然这削铁如泥的菜刀真砍下去,那就不好收拾残局了。

11、小男孩灵活地把硬币投入投币箱里,“电动木马”开始启动,先向前倾,再向后仰,一前一后不停地来回摆动,小男孩玩得不亦乐乎。尽管这在很多人眼中,这是多么幼稚的游戏,但在小男孩看来,这已经是多么的快乐了。看到小男孩天真无暇的笑容,母亲也很欣慰地笑了。

12、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13、我挺胸抬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站定,看着眼下黑压压的人群,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一个人身上。心中一阵乱麻后,我不断提醒自己,这样的考验我们早已经历百遍,镇定。

14、让爷爷带的那个暑假、似乎我还很小,小到难以明白爷爷的哀伤。那时个怎样燥热的暑假啊,空气中拨动着热气流的韵律,狗儿耷拉着脑袋伸着舌头,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拿着蒲扇用力的摇,看着啃着西瓜的孙女笑的一脸灿烂。

15、奶奶将右脚绷着,向鞋子口里溜进去,筋脉凸兀的手紧紧抓着门框,将左脚轻轻抬起,紧绷着的脚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里扎了扎,接着踩了几踩,让自己的脚更舒适些,满意地出门了。

16、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他捧起杯喝了几杯酒,转身离开。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 篇7

关键词:习作,细节,动词

新课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着眼点,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处小细节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思维的作用。动作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物的描写, 它是对人物某一个细小的动作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 有时还把一些看似无意的, 很短暂的动作扩大化, 成为系列性的人物动作, 这样连贯性的写法就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从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来看, 动作细节的教学还存在着三大问题:

一是作文教学整个大环境的因素。在主题方面, 没有处理好政治与语文的关系, 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大量的大话、假话和空话, 什么都要贴上一张政治方面或道德方面的标签。二是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 我们给学生灌输了不少先入为主的思想理念, 以至于造成了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朝思维的相同方向靠近, 写出的文章多数为一个腔调, “个性”不足。三是学生在写作时, 只是注意怎样把事件记叙完整, 却完全忽略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对刻划人物的重要性。

在此, 我只针对教师和学生在动作细节描写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谈看法。

一、用词达义要精准

福楼拜告诫学生莫泊桑:“描写一个对象, 要选择唯一一个能表达准确的形容词。”这位大师无非是想说遣词造句要准确贴切, 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懂的道理, 但实施起来却决非易事。

一位学生在一篇《捉鱼》的习作中, 描写小鱼藏在石头下, 而后伸出小脑袋时, 用了一个“看”字。我觉得不妥, 便给他举了贾岛的例子。之后, 他改了个“瞥”字。理由是:当时, “我”是在和小鱼打游击战, 当时“我”还没开始捉鱼, 所以小鱼才有胆子伸出脑袋, 可是这个时候小鱼又已经感觉到了危险和害怕, 所以它不可能很轻松地“看”, 而是用很快的速度“侦察”外面的动静。这么一改, 小鱼的胆小、可爱的形象便活灵活现, 也让学生尝到了炼义的滋味。

二、选词表达要灵活

我曾让学生描写一个参观某建筑工地的片断。 (虽然这也不完全算细节描写, 但和动作细节描写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比较典型。) 学生写到工人干活这一处时, 一片死气沉沉:木工拿起锤子和铁钉, 左手捏稳铁钉, 右手拿起锤子, 对准钉帽, “叮”的一声, 铁钉钉进板里。他又拿起两根木条, 呈“人”字形钉在门上……要使动词“动”起来, 就要把文句中可用的动词合理地排列出来, 比较优劣, 择优用之, 如上文加黑体的动词依次换为这些有特点的动词:抓起、钻、截好, 就显得活了。当然, 老师在布置观察任务, 指导观察过程中, 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还要让学生从观察中感受到乐趣, 为培养学生平时细心

三、行文描写要真实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我最尊敬的人》中, 写到老师带病为他补课时, “不禁泪流满面”。在作文讲评课上, 当他说到写这篇习作的感想时, 竟然说道:“我认为不管写什么作文, 只要朝着它好的方面猛下功夫, 使得这篇作文意义深刻就行了!”一语惊醒梦中人, 自此, 我才发觉以前的作文教学似乎对学生起了一种误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 我要求他们抓住中心思想进行精心选材, 巧妙构思, 尽情表达, 但是物极必反, 我忽视了这个规律:单纯的学生在我极力渲染中心思想的重要, 尽力说明感染读者的重要时, 就会朝着极端发展, 从而便产生以上的写作心理。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 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应该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抒发真情实感。否则虚假的作品, 虚假的感情会源源不断而来。

四、动作描写要巧妙

在一些譬如《有趣的XXX》之类的作文教学中, 我尽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他们明白, 要使自己文章中的人物语言妙趣横生, 必须做到笔调有韵趣, 哲理有理趣, 形象有情趣, 使人读后或哑然失笑, 或忍俊不禁, 而要达到这些目标, 动作细节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一位学生在他《有趣的小欣欣》的习作中, 描写他和小表妹小欣欣捉迷藏时, 小欣欣耍赖, 趁他在用东西蒙住眼睛时, 悄悄“溜”出规定的范围。这个“溜”字比较诙谐, 写出了“小欣欣”偷偷摸摸、溜之大吉的心理, 把“小欣欣”的可爱刻划得淋漓尽致。

当然, 生活中给人欢笑的动作还有好多, 尤其是学生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更是绚丽多彩, 充满欢声笑语。要让这些趣味十足的动作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那还得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观察越细致, 积累越多, 动词的选择范围就越广。

五、感情表达要有蕴味

小学生的习作, 同样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同样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人格”。有些学生虽然想表达内心的真正感情, 苦于把握不准词语运用, 特别是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 学生就更加不以为意, 因此多多少少就少了那份蕴味。

《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在作文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文中有一个相当精致的动作细节描写, 即“当”我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带歪的时候, “他 (周总理) 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 然后就走进后面去了。”这一“扶”是一个细微的极其平凡的动作, 也正是这一“扶”, 扶出了文章的真谛, 说明了总理对一件小事都一丝不苟, 无形之中借助一个小小的动词从一个侧面歌颂了总理极其负责的工作精神。

总而言之, 刻划人物 (包括当作人来写的各类生物) , 动作在细节处的作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不经意之间, 一个运用不恰当的动词会成为文章的败笔, 而一个巧妙的动词会使文章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当你想勾勒出一条绚丽的习作彩虹时, 切莫忘记让动作在细节处神采飞扬!

参考文献

[1].贾志敏, 《贾老师评改作文》[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10

[2].王文惠, 《最新小学生作文描写辞典》[M],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1.08

动作描写:让人物立起来(二) 篇8

从教室东南角传出一声呼喊:“天老爷啊,保佑我考个好成绩吧!”大家侧目而视,只见“小眼镜”刘洋仰面朝天,身体后倾,双臂高高地举起,仿佛等待老天的拥抱。一旁的 “老夫子”马雨诚呢,屁股坐在凳子上,双手合十,不停地作磕头状,嘴里嘀咕着:“菩萨保佑!”紧接着用手指在额前到胸前画着十字,然后紧闭双眼嘟哝起来:“耶稣,上帝,阿门,万能的主啊,南无阿弥陀佛!”

——仇菲菲《考前十分钟》

哎哟,他俩这架势,看来是要拜尽天下所有神仙喽!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绘出了两位同学“求神拜佛”的滑稽模样,表现了他俩对考试的紧张、惧怕以及心怀侥幸的心理。

孩子们哪,南无阿弥陀佛,教室的东南角更无神佛。想要考出好成绩,临时抱佛脚亦是可以。但是,功还是应该用在平时。平时学习稍稍用功,哪里还需要任何神、佛、人保佑?这等求拜祷告,还是让让位,一边去吧。功在平时,厚积而薄发。善哉善哉!

班长孙颖捧着英语书,先是旁若无人地念着,接着将书倒扣在桌上,托着下巴轻声背诵起来,小嘴有节奏地动着,虽然那细微的声音被淹没了,但依然能让人感到她背得很流畅。不一会儿,她停止了背诵,拿起书飞快地翻动,身子微微晃着,看来内心有底啦。“乖乖女”林彤也没闲着,埋头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一会儿打开书对照,随后竖起两根手指做出胜利姿势,看来她胜券在握哦。

——杨晨《冲刺时刻》

乖乖,这两位显然是“学霸”级的哦,考试前的冲刺时刻争分夺秒复习,每一个动作都透出了内心的淡定与自信。

学霸的铸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靠得可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想要胸有成竹,想要胜券在握,请看孙颖,请看林彤。同学们,让汗水挥洒起来吧,下一次,你也会翘楚一方。

干脆偷看一下同桌的?于是,我假装用手托着下巴,歪着脑袋思考,眼睛却斜向了同桌的试卷。哎呀,他咋就遮得那么严实呢?“笃笃笃!”耳畔响起老师熟悉的脚步声,糟了,脚步声在我身边停下了!我赶紧坐正身子,慌忙地埋下头,握笔的右手忍不住一阵发颤,随即两条腿也如触了电般抖动着,真怕刚才的一幕已经被老师收入了眼底。 —— 毛立秋《偷照惊魂》

托下巴、歪脑袋、斜眼睛,如此行为貌似“作弊高手”,却应了“作贼心虚”的老话,这还没偷看得手呢,倒先被吓得“魂飞魄散”。手发颤、腿发抖,活灵活现的动作描写表明了内心的惊慌。

想要移花接木?这一招式在学校应该是被老师禁用的吧!如用之,可是有自断筋脉、心血内冲之危害的——右手发颤、两腿如触电般抖动,这都是症状啊。小编奉劝一句:在学校,还是先练好“内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得踏实。心虚是惭愧的表现,知耻而后勇。下一次,希望看到你好的表现!加油!

哼,还拿不拿我当小老师呀?简直无视我的存在!我拍拍手,用黑板擦敲敲黑板,同学们依旧讲得眉飞色舞。我急了,扬起教鞭使劲甩向讲台,发出一声脆响,这一响让大家怔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气得胸脯一起一伏,双手叉腰,脚一跺,大声宣布:“谁再随便讲话,名字记下来上报,整个组扣50分!”这下同学们纷纷闭紧了嘴巴,埋头做起了作业。 —— 宁武《值日有点烦》

好不容易当上值日生,却根本没被同学们放在眼里,能不生气么?心里头能不窝火么?作者一系列动作描写,将自己气恼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人物动作描写作文 篇9

我们班在争健身章时,积极开展了各项体育活动。我们班的同学们都争到了此章。我们结合了早晨的长跑活动来开展。早晨,在操场的跑到上都能看到我们班同学的身影。我和同学们坚持每天跑1000米。

坚持了三个星期。在早晨的早锻炼中,我们开展了不同的健身活动。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有的同学在跳长绳,还有的同学在踢足球……同学们还坚持在家每天运动1小时。

在争健身章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们知道了每天坚持运动的好处,每天运动可以使像我这样有些肥胖的同学减掉一些脂肪。他能增强我们自身的抵抗力,他还能提高我们的体育成绩。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好处可多了。

描写人物动作作文 篇10

自从我上了小学开始,妈妈就变得严格了。他对我的期望很高,但不会太苛刻。他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也会铭记在心,但唯独那句话,那个动作,我却怎么也记不住。

“背,挺直!”我正在写作业,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身后。无奈!我只好挺了挺背,妈妈这才走开。每次妈妈对我说这句话时,她总会用她那温暖的手拍拍我的背,时间一长,妈妈只需要拍拍我的背,我就会条件反射般的挺直腰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始终重复着这个动作,不厌其烦。而我呢?却非常烦,也很无奈。

妈妈又来了。她用她粗糙的手拍了拍我那已经成了一座拱桥的背,我立刻挺起身子,妈妈这才出去。我手上的笔忽然停了下来,我的大脑也愣了一下。哦!我想起了这些年妈妈一直用同样的动作让我的背挺直,我似乎也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无限关爱。也包含着一丝批评:“为什么总是不把背挺直?!”当然,我还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讽刺,似乎在嘲笑我连背都挺不直。我有些羞愧,但我却更加懂事了。我再也不会认为妈妈烦了,因为我已不再是那无知的小女孩!

专家点评: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篇11

孙金利,小学高级教师。曾在《河北教育》、《保定教育》、《保定晚报》、《21世纪小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报》、《班主任之友》、《德育报》、《语文周刊》、《作文周刊》、《小学生文学社作品选》发表教育文章40多篇。指导学生作文数十篇发表或获奖。参编《小学生同步作文赏析》、《宝岛晨晖》、《优秀作文选》、《全国小考范文》等8部。

“今天,我们就具体地学一学人物描写!”孙老师讲理论很有一套。他总是先给我们班的几个尖子透透风,然后,他们在班上就一唱一和的给我们演起戏来。你还别说,这么着,我们既看了热闹又学了知识。

小机灵不待孙老师往下讲,便首先发言:“我知道人物描写包括四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不知道我们今天学哪种方法?”

“小机灵懂得真多!我没告诉你这么多呀!你怎么知道人物描写可以分成四类呢?”

“看书看的!”

“看小机灵多行啊!书中自有黄金屋啊!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书啊!今天,我们学习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

“孙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把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放在一起学?”小问号来问题了。

“因为行动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互为一体的。”

“噢!”小问号点点头。

“我知道,无论行动描写还是语言描写都要符合人物身份的。”小博士拿起笔记本,“我昨天摘了两段话:第一段是写一般乞丐的动作和语言:他躬着身子,眼睛里流露出哀求的光色,左手拄着一根木棍,右手向你半伸过来,嘴里乞求着:‘行行好吧!叔叔——大娘——’第二段是对丐帮帮主的描写:只见他昂首挺胸,撩起破布袍子,潇洒地向后一甩,端端正正地坐在帮主的位子上。”

“对了!人物身份不同,语言、动作也就不一样了!一般乞丐就不能有丐帮帮主的威风。”孙老师总结道。

“我也查到一段。”小作家也站起来,“《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故意逗乐,引起了在座主仆的一场哄堂大笑: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吐出来。黛玉笑忿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的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合在迎春的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的,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替她姐妹换衣裳的。在这里,奴仆的笑就‘躲出去蹲着’笑,而主子的笑又因性格不同而各异。”

“说得好!不过,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因为角色的不同,才使得同一人的动作和语言也会有不同。”孙老师指点我们。

班刊主编拿起笔记本:“我来举一个例子:小王在厂子里是厂长。一次,厂里的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车间主任打过电话来。只见他眉毛一挑,果断地下了命令:‘调专家组!争取两个小时后开工!我马上过去!’在家里,小王是爸爸,他的儿子要骑大马,小王就放下手中的笔,笑哈哈地将儿子抱起来。来了个骑脖拉狗屎。”

“你看,小王当厂长多严肃,多果断,而对儿子是那么和蔼可亲。所以咱们在写人的时候注意不同场合的同一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孙老师又总结道,“关于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还与人物的年龄、性格、文化和气质有关。以后,我们再学这些。好!下面,我们写上一篇,注意用上所学知识。”

•习作要求•

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次精彩的作文活动。写这样的作文,当然少不了同学们的语言和动作了。我们一定要写出同学们赋有特色的语言和动作。看谁能把老师和同学们写得虎虎有生气,写得活在纸上,让人一闭眼,就看到我们快乐的活动着。字数:600字以上。

•范文点评•

闻苹果①

第四节晚自习,由于我们教室的线路出了问题,所以当别的班灯火通明的时候,我们班有些昏暗,正当同学们为灯不明亮而苦恼的时候,孙老师来了。他右手拿着一个兜着“苹果”的塑料袋。②

孙老师在讲台前站定,举起手中的“苹果”问道:“这是什么?”

“苹果!”同学们心里明白,孙老师又开始闹玩意儿了。

“好!下面,同学们都闭上眼睛,仔细闻,闻一闻苹果的香味!”③

这时候,同学们都闭上了眼睛,孙老师走下讲台,同学们听到了孙老师环教室走步的声音。孙老师每过一处,那处的同学便深呼吸一下,倾闻“苹果”香味,那样子陶醉极了!

孙老师一圈转下来。“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吧!同学们坐好,‘苹果’已经收起来了。请闻到香味的同学举手!”

“唰!”同学们全都举起了手,因为我们都闻到了一股香水般的气味。

“真有香味吗?”孙老师不禁皱起了眉头。“请同学们闭上眼,再闻一遍。”

孙老师又走下讲台逡巡在同学们中间。“沙沙沙……”这是孙老师去掉包“苹果”的塑料袋的声音。同学们一听就知道。

“小调皮”这时候心里有些纳闷,怎么孙老师会皱起眉头呢?这里肯定有鬼。他偷偷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儿,那苹果通红,底部带绿色。孙老师拿着苹果慢慢移动过来,嘴里还说着:“请同学们仔细倾闻,到底有没有香味儿?”孙老师走到他的座位旁,小调皮猛然睁开眼睛。“啊!是一只假苹果?是假苹果!”小调皮大声叫嚷起来!④

孙老师一见天机被识破,脸一沉,喝斥道:“闭上眼!”

接下来,孙老师什么都没说,继续在教室里漫步,边走边说:“仔细倾闻啊!看到底有没有香味?”

一圈下来,孙老师又问:“请闻到香味的同学举手!”

这回举手的还有十几个人。小博士也在举手行列。孙老师将他叫起来:“你闻到什么香味了?”⑤

“香水的香味!”小博士沉默一阵后回答。

小调皮都嚷出来了是假苹果,会有什么香味呢?有香味,鬼才相信呢!大多数同学肯定这样想。

“我再转一圈!请同学们闭上眼仔细闻啊!”孙老师真不怕麻烦。

第三圈过后,只还有一个人举手。那就是刘爽。同学们一见只有他举手,不禁笑起他来。

孙老师在讲台上发话了:“这苹果的确是假苹果!可是假苹果上面洒上几滴香水啊!”

“啊?”同学们傻了!这回作文的心德可多了!首先,只有刘爽一个人能够坚持真理,确信自己的鼻子,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讽刺。⑥

点评:本文写得语言和动作都很有特色。如小调皮的动作和语言,让人看到了小调皮的机智和调皮。孙老师在小调皮揭露苹果是假苹果的瞬间恼怒和以后顺水推舟的镇定,也很有特点。其次,本文层层蓄垫,为后文写出个人体验奠定了基础。

①题目让我们觉得新鲜。

②写班里昏暗,为闻苹果的活动奠定基础。

③孙老师为我们布下“陷阱”。

④小调皮揭露了“苹果”是假苹果,掀起波澜。

⑤同学们意见出现分歧。

⑥很自然地写出个人体验。

•佳作引路•

装哑巴

今天,孙老师又出了一个新鲜题目:《装哑巴》。他规定:这个课间谁也不准说话。他还说了,这回装哑巴制造出来的故事肯定多,让我们细心观察,然后记下来,写成作文。

下课了,往日一下课就大喊大叫着往教室外冲的男生们,这回老实了,一个儿一个儿都紧绷了嘴,脸上绷着笑,跑出了教室。我们女生本来可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聊天游戏的,可是今天只有你拉着我的手,我拽着你的衣角地出门去了。

我则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我的《格林童话》。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牛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叫我:“孙娜,抱作业本去!”我使劲儿地点了点头,便跑过去,跟在牛老师身后。牛老师见了我,就大发牢骚:“咱们班的同学见了我,怎么不叫‘牛老师好’了,都像约好似的只冲我笑,笑得还那样,好像憋着故意不说话一样。”真想告诉她,我们这是执行孙老师的命令——装哑巴呢!但又不能说话,只好憋着劲,不言语。牛老师转身看了我一眼:“你今天也怪了,一向爱说爱笑,怎么变得默不作声了?”我冲牛老师一笑,刚要说话,但是又想到了装哑巴的规矩,便埋头走路了。牛老师见我不理她,也不再说什么。突然,她猛地一拍脑门子:“我知道了,是不是你们孙老师让你们装哑巴呀?”我本想问一问您是怎么知道的呀?但我不能说话呀!便点点头。牛老师笑了:“这个孙老师!”然后,她话锋一转,“你先去办公室拿作业本。我去一下校长室。”到了办公室,我本应喊一声“报告”的,但是今天不行了,只能敲门了。“当当当……”“请进!”一位女老师银铃般地亲切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推门而入,抱起作业本就走。那位女老师还说呢:“我还以为是家长呢!学生进门什么时间时兴敲门了!”

我暗笑着抱着作业本来到我们班,一大堆男生蜂拥着向我围过来。要放在平时,男生们早就大吵大嚷着你抢几本我抢几本地去发了。可是今天,他们谁都不说话,只是一脸坏笑着抢了作业本就跑。

同学们看作业本的情态也变了。平时,男生们若得了“优”,便高兴地向上一蹿,同时大喊一声“耶”。今天只是高兴得双拳用力紧握一下。平时,女生们都要互相比较谁被评得等级高,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今天,只是相互看看,却不发表任何作业评论或写作业的心得了。

上课了,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说话了。此时别的同学或大叫一声或大咳一声或面对面地哈哈大笑。

是啊!十分钟不让表达,多闷得慌啊!

评语:本文写了全班“装哑巴”时,我的所见所闻及亲身体验。既有对“装哑巴”面的描写:刚下课时的情景,同学们看作业本的情景;又有点地描写:我和牛老师的接触。另外,本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装哑巴时和平时的对比,突出了装哑巴的一个“趣”字。同时小作者最后一段:十分钟不让表达,多闷得慌啊!说明他体验到哑人的苦处。因此这一段是有弦外之音的,那这弦外之音是什么呢?还是请同学们说一说吧!

•阅读体验•

抓 挠

□孙金利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这节课是作文课,同学们可忘不了这个。况且,这是素以教学作文而著称的孙老师的作文课。

脚步声传进了同学们的耳朵,听起来是那样稳重而轻松。

孙老师到了讲台上,用清脆的声音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也兴奋地向孙老师问好。那声音里充满了问号!孙老师到底怎样上作文课呢?孙老师给我们上的这节作文课是什么内容?孙老师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神吗?

孙老师说话了:“今天,我们上作文课!”

孙老师先将两只胳膊向上伸直:“请同学们跟我学!”

同学们不约而同扭头看看同桌,相互笑笑。“这不是投降的姿势吗?”有的同学笑着小声说。这时候,同学们心里都有着同样的话语:“孙老师真怪!”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点全部举起了双手!

“请同学们抓一下挠儿!”

“哈哈哈……”同学们刚才还是忍俊不禁,现在笑声却喷口而出。这么简单的动作不是一岁小孩子做的吗?孙老师还拿这个难为我们?

同学们嘻嘻地抓了一下!

“请同学们再抓五下!”

五下,太容易了!

“请同学们再抓五十下!”

“别说五十下,五百下也抓得了!”同学们开始边抓边数起来。我真没想到抓四十下的时候,手指就热乎乎的了。抓到五十下的时候,前臂都有些酸了!但是,不管怎么着,五十下也抓完了,也算是轻松过关。

“请同学们再抓五百下!”

孙老师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是说五百下也不在话下吗?那你们就试试吧!

同学们又开始嘻嘻哈哈地抓起来。

可是,我抓到七十下,前臂就开始难受起来,不得不停下来;接下来继续,坚持到九十下,感觉手指上的力气没有了;一百多下下来,前臂便有胀鼓鼓似痛非痛的感觉。再看同学们,他们早歇着了。总之,没有一个同学抓到五百下!

孙老师让我们休息,然后请同学们谈谈从抓挠的事中吸取的道理或教训。

小博士发言:“‘抓挠’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做得多了就难了!”

孙老师想到了毛主席的名言:“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呀!在这里,我要说,一天写一篇习作容易,难得的是一辈子都天天写呀!”

小才女站起来:“是啊,我们一天做一点就不会觉得累,如果我们做的时间长了,我们既不觉得累,还会学有所成。正如古人所说:学习如春之青苗,不见其长,却日的所增!”

“是啊,古人讲: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让我们从‘抓挠’学起,每天都学有所得,这样一辈子下来,我们的收获就非常惊人了!”孙老师总结说。

阅读《抓挠》这篇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孙老师为什么让同学们先抓一下挠?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2、通过读这篇文章,你懂得什么道理?

3、看了这篇文章,你决定以后怎么做?

上一篇:“助人”为啥也会心烦下一篇:高三动员会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