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2024-09-03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共10篇)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1

2017年在三峡职教集团的统一部署和三峡旅院的精心指导下,秭归职教中心结合校情,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深入开展了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情况向各位予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构建团队,精心布局

1、成立了“现代学徒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协调工作开展有序

为深入扎实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秦学政同志任组长,教学校长蔡玉平同志、三峡人家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大腊为副组长,校企合作办、教务处、学工处、总务处、教学部负责同志及专业负责人、试点班班主任为成员。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校企双方的任务和职责,确立了试点的方向和步骤,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精心布局,开端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与合作企业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确立了“联合招生、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架构,2017年学徒制班共招收40名学员,签订了三方协议;在三峡旅院的指导下,制定了《学校试点工作方案》和《专业试点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厘清了“三步走“”(点上试验、线上验证、面上推广)的试点路线和“三结合”(识岗、学岗、顶岗有序推进,有机结合; 工学交替,工学结合;校企分工,有效协同,有机结合)的教学实施策略。组建了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初步形成了师傅、教师授课管理制度框架。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构建有效的培养模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明确了试点思路之后我们围绕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等重点内容进行了研究。根据三峡人家用人标准和学校特点共同制定了招生招工方案,从招生宣传策划、面试考核到制定学徒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组织实训企业全程参与,形成了校企是利益共同体的统一认识。学徒具有企业员工及学校学生双重身份的明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激发了积极学习、主动练习技能的兴趣。企业、学校根据各自教学任务适时考核评价,既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力也让他们有了必须积极学习的压力和规范意识。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领跑,学校积极跟跑,深入探讨,形成了《学校试点方案》和《专业试点方案》,制定了《导游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明确了中职、高职的能力目标、课程体系、评价办法,准确的定位、清晰地层次、明确的目标、有效的实施办法,提升了专业魅力。

三、继往开来,致力多赢

2018年,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强化与三峡人家、与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集团的领导下认真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工作,积极探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完善导游专业“一年识岗、二年上岗、三年顶岗”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旺季顶岗,淡季学岗;白天练技术,晚上修理论;学校宽基础,企业精技能”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色。进而以导游专业为基础,以现有的试点经验为动力,将旅游文化班纳入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加强与学校与县屈原艺术团合作,构建 “联合招生、协同培养、岗学对接、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从屈原艺术团引进3名兼职教师驻教,授课课时达到850节。加强制度研究,完成《学业多元评价办法》、《师傅、教师考评办法》,力求实现专业亮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优秀、企业行业满意的多赢局面。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2

2014年8月25日, 在总结无锡商院与北京华恩以及江西省新余市、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机电工程学校等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 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 实现入学即就业, 更好地惠及民生,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意见》的出台, 在整个教育界, 乃至全社会, 引起了更大的正面反响。人们从中看到了曙光初照的美好景象:现代学徒制即将在中国扬帆远航。

改革创新———现代学徒制取代传统学徒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徒制”一般指“传统学徒制”, 也称“手工学徒制”, 指的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 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据考证, 我国的学徒制在原始社会已有雏形, 兴起于奴隶社会, 发展完善于封建社会。这种传艺方法因为是在实践中自然习得技能, 所以往往能使学艺者受用终身, 但也由于绝大多数的传艺者文化水平不高, 使其缺乏理论支持, 从而造成了相应技艺的传承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局限, 最终沦为平庸, 而习艺者也往往只能成为人们眼中的“匠人”, 仿佛职业总是低人一等, 这也就导致了传统的“学徒制”始终只能成为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教育教学方式, 与学校教育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学徒制”的出现无疑使人眼前一亮。这种以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 既包含了“传统学徒制”注重实践的“做中学”的传授职业技能的方式方法, 又能通过学校教育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与实际操作应用进行有机联系, 使学习者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从而主动学习, 更有效率地习得那些知识和技能, 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 逐步改进技术方法, 从而推动行业技术、技能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 现代学徒制取代传统学徒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 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目前, 大多欧州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学徒制系统。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 制度规范, 企业参与度高, 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 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 (15/16岁) , 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其中4/5参加学徒制, 剩余1/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 政府的教育战略报告《世界一流学徒制》宣布, 要让学徒制学习成为16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 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 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 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 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的现代学徒制。

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 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澳大利亚学徒制机制灵活, 数量增长快, 2011年政府启动“澳大利亚学徒制激励计划改革”, 发展高技能型的劳动力市场, 支持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 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 选择不同育人企业学习, 学徒有更为宽广的学习与从业选择空间。尽管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转型升级———中国推行现代学徒制恰逢其时、时不我待

在教育部的推动和指导下, 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

无锡商院与北京华恩联合成立的爱亲学院母婴订单班, 就是按照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培养人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在订单班学习时即是爱亲的准员工, 学生毕业到爱亲工作, 由华恩投资按照实际的工龄补发工资缴纳社保, 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开始计算工龄。并且华恩投资设立的奖学金、创业金, 不仅对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帮助, 还给予毕业后的优秀学子进行创业扶持。这种合作方式加速了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进程, 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升级。

除了企业提供的支持之外, 学徒式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目前爱亲学院设置的“爱亲班”, 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置课程, 在学生原有专业课程不变的情况下, 增添了企业实训课程。此外, 学生在假期内可以自愿就近到华恩投资旗下的爱亲母婴实体店实习。这样通过三年六个假期的循环式实训, 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进入岗位工作, 并能胜任店长、区域督导等经营管理岗位。

当前,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几个月前, 中央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还作出了重要指示, 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日前,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即是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按照《意见》的要求, 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当此全国正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之际, 大力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恰逢其时、时不我待的历史潮流。我们的各类职业院校, 特别是中职学校, 各类企业, 特别是急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行业企业, 都应认清形势, 抓紧行动, 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为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打破困局———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要多轮驱动

中国推行现代学徒制刚刚开始,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困难之一就是“学校热, 企业冷”的情况, 让“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纠结挠头、无能为力。困难之二就是缺乏公用经费支持, 没有钱来“购买企业的岗位”。

如何让“现代学徒制”不是一句空的口号, 让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就可以顺利进入企业工作, 并能胜任企业提供的岗位, 是摆在学校、企业面前的一个考验。无锡商院院长杨建新教授介绍时提到, 无锡商院此前就订单培养已经和红豆集团开展过合作, 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培养经验, 此次与爱亲的“学徒制”教育合作, 可谓轻车熟路。

而华恩投资方面对此次校企合作也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 为使订单班的学生在上课时能有实物演示, 华恩投资旗下爱亲母婴在学院建立陈列展示店, 并将爱亲全国培训基地也落户在无锡商院。

此举一方面使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得到了接受再培训、再教育的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对于整个母婴行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爱亲学院”培养的母婴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提供给各级加盟商系统, 保障加盟商运营发展, 更多的人才还提供给整个母婴行业。华恩投资董事长陈敬红表示:“只想挣钱的企业是不会发展壮大的, 要有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胸怀, 只有行业的发展壮大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甚至是世界500强的企业”。

被当成“现代学徒制”范本的德国, 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 从法律层面严格规定了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 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而实施“双元制” (也称双轨制) 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要求职业教育有两个施教主体, 即企业和学校, 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 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

至于公费支持问题, 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现在越来越受关注的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就是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 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 即根据学徒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 国家按照一定的标准拨款。

显而易见, 无论是德国的法律保障以及就业资格准入, 还是澳大利亚的政府拨款, 都是国家层面规则的设立和政策的保障。对中国而言, 目前还都是难题。

教育部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篇3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出台的第一个制度性配套文件,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要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系统设计原则,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意见》要求各地从四个方面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一是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二是引导校企按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三是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的力度;四是推进校企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4

总 结 报 告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湘潭县劳动就业职业技术学校是2002年经湘潭市教育局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十四年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富有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渠道畅通可靠,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市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11-2014年连续三年参加湘潭市的技能竞赛,获团体一等奖、优秀组织奖;2012年5月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刘彬代表湘潭市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荣获机械加工类二等奖,2013年5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学生曾中怀代表湘潭市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荣获机械加工类二等奖;2006-2014年连续九年招生规模居全市民办学校首位;2005-2014年连续十年被评为“湘潭市职成教育综合评估先进单位”;2005年获“湖南省诚信单位”称号;2008年被评为“湘潭市十佳民办学校”;2008-2014年县人民政府授予我校 “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获湖南省教育厅“规范学校建设”奖励;2013年被评为“湘潭市优秀民办学校”;2015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省级骨干民办职校”。

机械技术专业创办于2004年,现有在校学生460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专业教师17人,市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精品课程2门。近5年来,在招生规模、培训规模、教学质量、技能竞赛成绩等方面,稳居湘潭市中等职业教育民办学校首位,2010年被湘潭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示范专业”。2013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项目总体目标及建设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的以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中等职校焊接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在对焊接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的调查分 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现代学徒制与本专业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促进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学校焊接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基本的焊接理论知识,初步具有选择焊接材料和制定焊接工艺的能力,熟练掌握操作、保养焊接设备的能力和焊接质量控制方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能够操作焊接和气割设备、进行金属工件的焊接或切割成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既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实践能力。

(2)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专业设置要按照“对接产业办专业、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中铁五新重工、湘潭三峰数控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企业顶岗实训”等联合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走“校企融合、共育共管”深层次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后续要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招生、招工模式的试点改革,调研企业对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要求,采用对接岗位的考试、面试的准入机制。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

(3)教学方案制订

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案的制订,先由老师制订教学方案并提出申请,再由老师所在部门审核,教学管理部门审批,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审批,完成以后再与企业协商具体事宜。教学方案制订的内容包括在学校、企业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笔记与学习完成以后的总结;对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师傅的考核等。

(4)课程体系的开发

课程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焊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紧跟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根据 2 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与三一集团、三峰数控、中铁五新重工等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课程等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校本教材;形成以模块化、任务驱动、项目化的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方法,实施“三证书”制度。

(5)教学过程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基础训练在学校完成;对于专业性、综合性实训教学则在企业中完成,确保实践教学课时占50%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采用“双导师”负责制。在基础训练学习阶段,安排理实一体严格的考核模式,对于通过考核的学生,则安排后续企业学习;在企业学习过程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6)相关标准和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战略协作协议》、《现代学徒制校外教学运行与过程考核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协议》、《现代学徒制教师、师傅津贴暂行规定》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相关标准与制度建设。

(7)证书获取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实行“三证书”制度,即: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素质证书(学校与企业共同认可)。

三、项目组织实施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联合招生招工,稳定办学规模

1、实行订单培养、走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先后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几家大中型知名企业签订了定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协议。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了学校吸引力,2012—2015年全日制教育年招生人数均保持在200名以上。

2、实行“校企融合、共育共管”深层次办学模式。学校以教学车间和合作企业为主要依托,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学校与中铁五新重工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推广技术应用4项,教学车间创收50 余万元。

(二)创建了一个省级特色专业

2012年-2013年共投入资金120万元,提质改造焊工教学车间120平方米,添置焊接设备10台,增加实训工位10个,目前焊工教学车间共有45个工位,可容纳学生55人;微机房接入千兆光纤,4M到桌面,电脑全面升级,推动信息化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达到专业总课时的85%(含一体化教学),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2013年7月,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含焊工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三)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建了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明确技能操作评定标准、能力领域、训练项目,修订课程方案,开发了《焊接实习实训》项目化校本教材。

2、学生技能考核试题库。参与了湘潭市教科院组织的学生基本技能考核试题库开发工作,开发了《焊接技术》等各10套技能抽考试题,建立了学生技能考核试题库。

(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焊接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通过率达100%,技能抽考合格率达100%,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2012年刘彬获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2013年曾中怀获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2011-2014在湘潭市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屡居民办学校团体总分第一名;

2、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为100%,其中对口就业率达96%,省内就业率达93%,就业稳定率达95%,就业半年后超3000元/月。我校学生胡火明从三一重工辞职自办富民农机厂,年收入达60万元。学生、家长、企业普遍满意。

(五)优化了“双师主体、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其中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8名,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7名。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实施以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省市培训和企业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和企业师傅对学生共育共管,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对接。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2012年刘旺执教的《机械制造技术》获湘潭市中等职业学校“说专业”竞赛三等奖,苏连湘老师在2012年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尹博敏获市职业院校教师技能竞赛“焊接技术”二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1)2012年邓清波徐柏林的论文《中职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思考》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师谈教改类”三等奖;(2)2012年王洪林的论文《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被湘潭市教育局评为“主任淡专业”类三等奖;(3)2013年王洪林的论文《机械制造专业“专业+车间+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三等奖;(4)2014年廖建新的论文《浅谈焊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二等奖;(5)2014年徐柏林的论文《浅谈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被湘潭市教育科学院评为二等奖。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焊接技术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1、焊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完成资料上传。

2、焊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教学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需要完善,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现代学徒制 试点案例1-4 篇5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又一新举措,也是学院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必将促进学院与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创新和发展,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是“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的深化和发展,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这种模式在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领域备受推崇,颇具特色,效果斐然。

这次学院与上海农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旨在按照生态健康养殖要求,围绕第三代“三自动一结合”(自动供料、自动清粪、自动环控、种养结合)养猪技术,培养农场所需的现代养猪及猪病防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试点班坚持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校和农场跟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双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以农场生产场所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相融合。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制度,学生一入学就与农场签订预就业合同,农场不仅要承担学生的部分学费,而且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和工作,毕业时可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农场优先录用,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同时,设立进入、退出机制,保证该班动态、平稳、高效运行。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办学制度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加速形成,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这与学院一直推崇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谱写出了学院校企合作的新篇章,必将助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学院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适用人才,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从而实现校企共同发展。

试点案例2:江西新余: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业教育发展(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12月3日讯)招生与招工互通 上课与上岗融合 毕业与就业衔接

新余试点现代学徒制促职教发展

2011年,江西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本报讯(记者 徐光明)孙兴是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冶金一班的一名学生。今年入学不久,他就报名参加了由学院两个冶金技术专业班34名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并签订了就业保障协议和教学协议。自此,他的学习方式与其他班级的学生有所不同,不仅使用的教材是由学校和新钢公司有关企业联合开发的专用教材,而且除了在学校完成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外,大部分时间将在新钢公司炼钢厂跟着指定的师傅见习和顶岗实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成为一名准工人。毕业之后,孙兴将成为新钢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在新余各职业院校,像孙兴这样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的学生越来越多。新余推行的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正让更多的职教学生拥有多重身份。新余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改革招生与就业制度,真正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上课与上岗融合、毕业与就业衔接,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20%在新余就业的目标。

现代学徒制是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余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应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办学,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年,新余市开始试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出台了《新余市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试点工作办公室,并将试点工作列入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万元专门用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完善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及相关配套文件基础上,新余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探索合作协议》,提升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能力。

江西工程学院、赣西学院、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江西新余康展汽车科技职业学校等职业院校,分别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选取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光伏发电、冶炼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营运与维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每个专业30至40名学生,建制成班。学徒岗位由学校和企业统筹安排,第一年以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二年进行实训、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第三年在企业学徒、顶岗实习,技能检测与考核鉴定合格的学生,可取得毕业证、技能等级证、素质拓展证,成为参与学徒制企业员工。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学徒第一学年享受企业给予的生活补贴,第二学年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第三学年享受准员工待遇。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由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执行标准,共同编写学徒制教材,并制定了“学徒技能标准”、“学徒课程标准”、“企业师傅标准”、“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学徒成本核算标准”等,按标准进行教学和考核。

江西工程学院提出了打造“企业家的孵化器,工程师的摇篮”的人才培养口号,创造了另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校创业或打工,自己做老板。该校将3000余平方米闲置用房改造成大学生创业基地,无偿提供给本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办公司,学校提供创业指导甚至创业基金,安排学生到由创业学生创办的公司见习。目前,该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共有学生自己创办的各类公司39家,200多名学生在这些公司里半工半读。

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新余职业教育呈现出新面貌,一方面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在校学生更加稳定,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加浓厚。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学校招生难局面有所扭转,去年该市中职学校招生达10720人;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增加,中小企业用工稳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试点案例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9月18日讯)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11月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工作以来,校企双方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稳步扎实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成果。

一是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现代学徒制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在去年与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爱亲班”、“星动力班”基础上,今年又与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允许的招生录取政策范围内,以学校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后备片区经理、储备店长的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了2014年度100名计划用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试点。为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校企双方成立了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校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章程并通过学校招生宣传和企业招工宣传渠道对社会和考生公布,接受考生的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招生招工面试。学校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二是校企联合设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合作企业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有限公司充分沟通和协商,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两个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制订了既具一定差异性,又有较大同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更为清晰明确。学校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课程教学任务分配,学校与企业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企业对就业人才职业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得以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也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学生毕业时需取得品类管理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中的任意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三是校企联合实施培养,形成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该校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六学期,前三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业逐步介入学校教学,到企业为主进行教学,再到学校补充企业教学的不足,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这种“渐进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商科人才培养的最新探索。

四是校企联合建设师资、课程与实习基地,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明确了双师选拔标准,建立了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和“双向考核”制度。重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修订了课程标准,截止目前,已完成17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修订工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两家合作企业——北京华恩公司和宁波星动力公司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浙江6省1市约600家门店中认真筛选出近100个门店,供2013级92名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完备的实训条件。

五是校企联合管理班级,增强学生企业员工角色意识。现代学徒制班建班以来,根据企业对员工形象的要求,学校制定了学徒形象标准和礼仪规范,实施模拟企业运行的班级管理。现代学徒制班推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了华恩公司培训经理作为“企业班主任”。现代学徒制班以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行。班级实行企业化职位设置,由企划部、营销部、学习型组织建设部、财务部等8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经理竞选上岗,负责该部门工作。每一名学徒都是该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并按《员工手册》规范自身行为。班级在总经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的带领和各个部门经理的配合下运行,实现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了渗透企管元素的班级制度,包括考勤管理办法、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宿舍“8S”管理办法、部门经理聘任与考核制度等。营造融合企业文化的班级氛围,将企业发展历程、企业管理制度、形象店照片等内容作为教室布置素材,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了学徒的企业归属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

试点案例4:柳州职院-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系统化教育平台(摘自:高职高专网2014年12月22日)

2014年12月16日,在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持下,柳职院正式与英国瑞尔学徒制公司签署为期三年的《中英物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备忘录》。

继今年9月1日英国总领事馆文教处代表及英国学徒制专家首次到柳职院参观交流后,柳职院的学徒制项目研究工作积极、迅速开展。结合12月12日河北唐山“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关于“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相关要求,柳职院作为被市教育局选中的英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按照“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决定以财经与物流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首个试点专业。

确定启动英国学徒制项目后,柳职院领导高度重视,从合作企业筛选、兄弟院校走访调研、合作内容洽谈,副院长林若森、鞠红霞都全程参与指导。经过三个多月的前期准备,12月16日下午3点,在行政办公楼300会议室,院长石令明与瑞尔学徒制公司总裁黛比女士正式签署了《中英物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备忘录》。石院长表示,国内传统的师带徒主要依靠师傅口传身授,没有标准,容易影响徒弟水平。而一些发达的职业教育国家中的现代学徒制有着一套较科学、严谨的评价监控体系,能够及时反馈项目进程,实现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引入这样的培养模式,既能够培养迅速适应企业的人才,又能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十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6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创新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4号)要求,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探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健全完善企业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为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

(二)目标任务。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等方式,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新型学徒培训,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和培训服务

体系,加快企业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为培养对象。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

(二)培养主体职责。学徒培养的主要职责由企业承担。企业应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考核办法等内容。企业委托培训机构承担学徒的具体培训任务,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能够到培训机构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承担企业学徒培养任务的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对企业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制教育学籍注册,加强在校学习管理。

(三)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式。学徒的培养由企业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以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要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具体培养任务,由企业和培训机构分别承担。在企业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导师带徒方

式,在培训机构培养主要是采取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学徒培训期满,经鉴定考核合格,可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一)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要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培训机构为学徒指派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推行技工院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技工院校应积极承担学徒的教学培训任务,要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和支持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学徒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可获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

(三)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投入机制。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由企业根据学徒实际工作贡献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企业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由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

贴标准由企业确定,津贴由企业承担。企业对学徒开展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发生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四)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开展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列支。

补贴数额一般可按企业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费用(以培训费发票为准)的60%确定,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应控制在4000-6000元的合理区间,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培训后未能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

企业新型学徒制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先支后补、按年度事后结算的办法,企业在开展学徒培训前将有关备案材料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后由企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到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备案材料包括:学徒培养计划、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培养协议、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学徒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等材料。企业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材料包括:除前述备案材料外,还应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培训机构出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四、实施步骤

试点为期两年,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5年7-8月):启动阶段。印发试点工作通知,确定试点省份及试点企业,启动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7年5月):实施阶段。各省指导试点企业制定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有序开展试点工作。第三阶段(2017年6-7月):总结阶段。对各省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修改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

五、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7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改变了原有的学校教育管理的思维模式,制订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制度,为高职院校推动现代学徒制提供保障。

1 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简单地说就是师傅带徒弟。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采取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经验实现完美交融,以改进与提升劳动者素质为最终追求目的的学徒制形态。

2 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在华的德资企业把这种培养模式引入中国,并与中国沿海地区一些学校开展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到本世纪,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员工的需求日趋高端国际,更多外资企业开始主动与中国职业院校寻求合作,现代学徒制由此则逐渐推广开来。

目前,我国己进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阶段,各中高职学校从当前教育制度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紧密围绕企业的人才标准制定教学内容,而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新型人才设为目标,通过“学徒制”、“订单班”和“导师制”等人才培训模式,对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启了真正的探索与实践,从而走在了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前沿。

但是由于我国对学徒制的整体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法律政策也多有存在盲区空白,因而未能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于工作期间在管理执行上依然呈现一定难度,这也严重影响了学徒制的进一步推广和拓展实践的研发效果。

2.2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特点

2.2.1 教育主体多元化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和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和管理者。而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育主体除了学校和老师之外,还增加了企业和师傅。相应地,各教育主体设计提供的教育方式也都不尽相同。

学校秉持的教育宗旨就是教书育人,而企业则是以商业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商业利润最大化为其行动目标,因此必然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工作业绩等能够带来的经济价值,对学生管理及育人方面将欠缺足够的经验和重视。

2.2.2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双身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转换,这往往就会暴露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短板。

在校期间,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操行方面的管理相对要严格有序,而企业对员工的业余生活管理则会相对自由宽松,学生身处这种松散宽泛的氛围之中,就会给学生的宿舍和日常管理增加一定的难度。

3 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实践给高职教育的学生工作带来众多变化,迫切需要建立系统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体系,以适应当前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描述与发展探索。

3.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义务

完善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结合管理工作需要,制定明确规章制度,以确保学徒制的全方位推进与实现。

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加入“联想特色班”就必须要严格通过工学交替的所有教学实践环节后,方可完成学业。因此,“特色班”、学校和“联想集团”签订了三方协议,并由此给出示意如图1所示。

“顶岗实习协议”是由学生与“联想集团”协商签订,其中合理规定了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的工资待遇;企业对“学徒”的教育和培训义务,并要按时、保质地恪守遵行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企业对“学徒”担负的安全责任和管理责任;企业为“学徒”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

另外,“实习安全责任协议”是学生及家长与学校共同签署的合作协议,内容中明确规定家长在学生“学徒”期间扛负的安全责任;企业在“学徒”期间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学生有义务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师傅的指导下有效实现规定的工作和实习任务。

同时,学校与联想集团签署协议,针对该“特色班”的教学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学生管理方案等进行约束,并精确注明了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和分工以及保障措施。

三方协议制订要充分、细致、全面,要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且要不断地归纳、总结、进而发展完善,这样才利于明确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做到风险的最佳规避与防范,保障工学交替期间的重点安全与运行实效。

3.2 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管理模式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企业在“学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管理机制,是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学徒”期间得以延续和发展衔接的重要保证。

企业加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并且必须可靠行使管理学生的担承职责。所以学校和企业要共同设立包括专业负责人、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基层负责人、师傅在内的学生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的基本职责,加强机构内部人员和“学徒”的联系和沟通,定期例会并提交通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提前选派富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联想特色班”的专职辅导员,经过联想集团专题培训后,对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工作管理规定等增加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定责掌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联想集团也需增派一名身具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作为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学徒”期间的管理工作,同时协助专职辅导员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学习生活一并展开督责指导。

2位导师彼此协助,互为支撑,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并随着学生身份的转变而重建工作重心。

3.3 现代通畅的交流渠道

根据工作需要,利用QQ、微信等现代流行通讯交流工具建立“工作群”,各方人员在平台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除了建立校企双方相关人员参与的“特色班工作群”外,每届“特色班”的学生还配有自己的师生交流QQ、微信群,辅导员老师不仅可以用这个群来发布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可利用该群来管理学生。而企业的指导教师和师傅则可以通过该群对学徒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解决学生在学徒时遇到的疑惑和困难。甚至可以将“学徒”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劳动纪律、岗位适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归并整理,将其反馈到微信群里,双方人员共同探讨商议优良应对办法。

3.4 构建双向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督促学生致力打造与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评价与考核体系应涵盖学习的各个阶段,形成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双向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现代学徒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则而联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且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遵循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能满足职业岗位目标需求的原则下深度参与实施评价过程,同时则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设计作为目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

“特色班”学生在校期间是以学校主导而发起测评,考核将借鉴参考企业师傅对学生在实训时的表现和成绩,综合实现评分;学生在企业“学徒”期间,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内容包括工作能力考核、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评议,具体则是结合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等项目设置而得到最终的客观完善评价。

3.5 深度融合校企文化,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因此,学校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企业用工需求,同时依托企业和品牌文化,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习工作无缝衔接为其特征目的,来补充增益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开展。

例如:结合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对“特色班”的教室和实训室进行重新装修,设计联想集团的LOGO墙,张贴联想企业的励志标语,同时生动展示工作操作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等,以此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感性认知,成功营造身在企业所感受的工作氛围。

企业人员定期入校提供企业文化的宣讲和工作管理条例实施开发细则的报告,定期组织“特色班”引导素质拓展训练,强化企业文化和企业各项管理机制的推广力度,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建了以企业管理模式支持运营的“爱心维护工作室”,免费为在校师生提供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系统维护和基本维修服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共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长效机制,对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具有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先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5(6):1-4.

[2]李祥.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探索,2015(8):52-54.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8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端可以回溯到绵延数千年的古老职业教育形式——学徒制。虽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学徒制曾一度呈现出衰弱的态势,但是,它却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存在于职业教育历史嬗变之中。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种类变化加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学徒制受到人们的检视,在荷兰、英国、丹麦与澳大利亚等国“复兴”,并被冠以“现代”性,或曰“现代学徒制”。

我们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研究中,不能忽略一个影响学徒制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师傅。“名师出高徒”为亘古不变的真理。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悄然复兴与试点工作逐渐完善,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师傅”,与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始终是“源”与“流”的关系。因而,聚焦现代师傅的研究,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师傅,作为一种在传统文化中与父母并驾齐驱的尊贵称谓,在国内外历史中是受人敬仰的角色。在学徒制中,师徒双方是父亲与儿子、师傅与徒弟的双重关系,既是生产中的实践共同体,又是精神传承的情感共同体。传统学徒制中,即使学徒早已出师,但只要是继续从事本行业,一般都会以师徒之礼对待师傅。学徒制精髓真谛可归结为:融洽亲密的亲情、言传身教的指导与精湛高超的技艺。现代学徒制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文化精髓的一种深层次接纳。

当前,职业院校可从传统学徒制中找寻融洽和谐的師徒温情,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严格的课时限制,在学徒进行技艺学习时,师傅亦师亦友,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此外,当代社会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使得学徒制的教育功能回归。师傅对产品应当拥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现代社会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契合。重拾学徒制,对于手工业技术者而言,能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高质量产品;对于学徒来说,能够在实际操作的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对于市场消费者来讲,能够满足自身对产品质量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目前现代学徒制师傅的角色功能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现代师傅选拔标准的模糊性。对于现代师傅的职业能力、资格标准以及划分等级的条例标准还有待明晰。第二,现代师傅身份的不确定性。现代师傅在企业的流失及变更,不仅影响稳定的师徒关系的形成,而且会造成技艺传承的“断代”现象,不利于学徒知识与技艺习得的完整性与连贯性。第三,现代师傅角色的泛化性。现代师傅在带徒过程中所需履行的义务需要厘清,这样才能使技艺指导更具明确性。

现代师傅,最显著的特长在于熟悉该领域的发展态势,熟知相关市场信息,善于将先进理论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实践经验丰富。笔者认为,在我国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中,关于现代师傅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结合行业领域,进行层次选拔。现代学徒制中的现代师傅在选拔和推进时,需要结合产业技能的层次性逐步进行。第一层次是大师级层次,主要传承传统技艺。这些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技艺能人,需要为其搭建大师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工作坊等,不仅传授精湛的技艺,而且可将现代化生产线流程无法承载的耐心坚持、敬业乐业、谦恭自省的职业信念进行传承。第二层次为专业能工巧匠层次,培育少量技术能手。我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要立足区域经济特点,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特点进行能工巧匠型师傅的聘请,尤其是在具有区域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行业中进行选取。第三层次是通用专业层次,培养批量技能人才。比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著名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每位师傅最多收6位徒弟,由师傅为徒弟量身制订培养方案并负责实施。截至2014年年底,该校累计聘请市级及以上首席工人、技术能手、能工巧匠450多位,招收在校徒弟1520余名。

二是提高身份地位,稳固师徒关系。现代师傅身份难以固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师傅的身份待遇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在我国目前现代学徒制推行试点中,存在着一批拥有精湛技艺与行业经验的现代师傅,由于无带徒津贴或带徒津贴低等缘故,不愿意尽心传授技能甚至中途更换师傅,不仅不利于技艺的系统传承,更不利于学徒的长远发展。因此校企双方须明确师傅的待遇,并且将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享受带徒津贴。校企双方将现代师傅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譬如,按照201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在试点现代学徒制时,师傅享受带徒津贴,学校按照学徒岗位数量、类别给予合作企业补助——企业每接受一名学徒并经考核符合学徒培养标准,按5000元标准补助企业,其中3000元用于对师傅的奖励,2000元用于补偿企业的水电耗材费用等。

三是厘清角色定位,践行育人之责。在我国当前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中,现代师傅存在着角色泛化的困境,需要明晰现代师傅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师傅进行考核。笔者认为,首先,现代师傅要以提升学徒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为重点,手把手地教授学徒业务技能。其次,现代师傅要结合培养方案,帮助学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徒的终身教育发展。最后,现代师傅需要定期参加知识培训。从知识的完整向度看,学校教师与现代师傅对学生(学徒)的培养不是完全割裂的,并不意味着现代师傅不需要掌握理论知识。现代师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徒。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之“源”——现代师傅,或许会促使我国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探究与实践渐行渐好。

2017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 篇9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中期总结报告

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列入2015年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以来,按照《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职字〔2015〕22号)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现将试点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

在2015年7月,我校组织教务处、招就办等有关部门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充分论证,完成了申报工作并获得批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我校实际,学校出台了《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定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试点专业;试点班招生人数为50人,并由学校招就办做好宣传和招生考试工作;教务处负责制定了《实施办法》、相关规章制度、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完成了第一学年课程标准和教材准备工作。

2015年9月,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式组织实施。学期初,学校首先完善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第三方中介评价考核办法,对试点工作进行过程管理;启动了第二学年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采用“中考+招聘”的模式,学生在参加文化课考试入学后,山东天创制动装置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合作企业委派人力资源部经理向学生宣讲,介绍了企业情况、岗位设置和岗位标准,组织学生参加知识性的笔试和综合性的面试,确定了人员名单,组建了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学徒制专班一个,共计50人。学校组织校、企、生签订了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并组织学生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

为了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由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及企业管理人员、带徒师傅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经过工作组成员多次磋商,共同制定了企业师傅聘任标准、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及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实践计划、企业轮训岗位群实习计划等。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共同明确了人才的三个能力培养目标,即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据此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合作企业所需人才规格,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中

职院校的教学要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量身定制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专班人才培养方案。全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岗位实训”的授课模式,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实训教材建设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围绕人才需求,明确了目标岗位,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梳理了岗位关键任务和核心职责,提炼出完成关键任务所需关键能力,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继而架构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将分成理实一体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两个部分。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第三至第五学期,每学期用约两个月时间在校参加由合作企业专家、带徒师傅参与的理实一体课程模块的学习,另约两个月时间到企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实训;第六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在校内理实一体课程教学阶段,根据《山东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要求,参考合作企业岗位实际,重新修订了《车工》、《钳工》、《数控车编程与加工》、《维修电工》等四门课程标准,使培养目标更加对接合作企业岗位实际。

针对入企岗位实训,以企业为主,制订了相关岗位标准,据此对学徒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

合作双方经过初步协商,建立了“日查、月结、周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按照理实一体教学组织模式,由校企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了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车工》、《钳工》、《数控车编程与加工》、《维修电工》四门课程的实训教材,现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计今年9月份正式使用。

二、经费使用

根据试点进度,目前没有经费支出。经费预算严格按照省厅有关文件执行,即:合作企业每接受1名学徒并经考核达到学徒培养标准,按5000元标准补助企业,其中:3000元用于带学徒师傅的奖励,2000元用于补偿企业的水电、耗材等。

三、主要收获

(一)深度合作促共赢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校企深度合作也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

(二)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做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四、问题与建议

(一)优质合作企业的遴选难度大

目前,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加上学校自身实力不强、缺乏吸引力,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企业由于市场及人力资源需求的不确定性,使优质合作企业的遴选难度加大。

(二)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傅之间、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调整、纠正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要加强与师傅所在企业的沟通,使带徒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为师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三)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的管理和薪酬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了校企的密切合作,校企管理、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行为成为常态。但该部分人员的管理及薪酬的记发等缺少政策支持。

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

现代学徒制教学示例 篇10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者为了学习生产技能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比较大的联盟——行会,在行会的发展当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徒制。行会对于师徒制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逐渐在所有行业里都得到了推广。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机器大量代替了工人,对手工从业者的需求量减少,对学徒制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逐渐走向衰退,需通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同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院校是主体,企业是载体,共同培养技能性人才。以对学生的培养为核心,同时通过课程为纽带,将学校、企业组合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来。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及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当中理论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而是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统一在一起,它实际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场所。在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出现了衰落,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学徒制的重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广泛,产业化结构和职业结构日新月异,现代学徒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普遍实施交替培训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理论学习,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在国外学徒制的学生甚至享有学徒工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发展了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更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学徒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代学徒制更是以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为当前较为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

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11年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仟吉“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工业协会于2009年启动人才培养训练机制,主要以“2+1”模式培养,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学习课程,精心编写系列培训教材,有完善管理制度,使参训学员成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一年内过12岗(清洁、训练、现烤、装饰、收货验货、理货、打包、开店营业、打样、设备维护、导购、收银),6级,特定工艺生产线(面包、糕点、裱花),所有岗位测评,做到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能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升迁为店长,三年后升迁为合格经理人。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使协会、学校我、企业互相促进,合作共赢,为企业培养优秀英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体支持单位为行业知名企业,如北京好利来、中山采蝶轩、福建复茂、武汉仟吉。

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烘焙食品(面包、蛋糕、西点、干点、月饼)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采用自产自销自营连锁店的商业模式,在武汉、郑州、长沙、合肥拥有近百家“仟吉西饼”连锁店。如今我院同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仟吉“英才计划”已经四年了,毕业三期学生累计76人,培训学生90%以上能为企业员工,现有11人为店长,2人为片区经理。我院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过程是:首先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包含有制度保障措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力和义务;然后专业教师同企业培训师、师傅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面试合格后入仟吉“英才计划”班学习。

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两年,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以学徒身份带薪学习一年,薪金起点为1700元/月。学徒制学习一年后,考核合格可留企业工作,也可选择其他企业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大

一、大二;学习主要课程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食品感官分析,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包装与贮藏,企业实践2个月。在校学习接受学校考核标准考核。大三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师傅带徒弟制学习一年,这一年分两个阶段;在前6个月时间要通过员工12个岗位培训和考核,后6个月完成见习领班学习内容和其他(蛋糕、面包、裱花)生产过程学习,按企业测评标准进行测评,见习领班要通过一、二级测评。此时完成了学徒制学习一年后,经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考评,合格后方可毕业。在此一年学习期间,学院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指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和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及安全情况。

下面是员工岗位培训流程,看师傅如何带学生(徒弟)。学生要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师傅介绍岗位→师傅并做示范和实操→师傅指导学生实操,学生再次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同师傅讨论实操情况→写好实操报告和心德体会。师傅再给以指导→学生再次实操→闭卷做练习→实操→师傅指导→总结,依此循环直到熟练,最后考核,合格后进入员工下一岗位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它构建的是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现代学徒制下仟吉“英才计划”体现出以下优势。

一、体现出学校与企业在办学上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以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替代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最佳结合点。学徒制的实施,这种特殊教育教学是学校为企业,企业也为学校培养了社会所需高技能复合人才,同时企业获得了员工,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工资,同时也就业了。对社会、学校、企业、学生是四方受益和形成了四赢局面。

二、完善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施仟吉“英才计划”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实行两种考核评价方法。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制定考核标准依据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形成无缝对接。

三、有利于对企业文化了解,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情

通过师傅带徒弟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烘焙加工工艺和门店管理艺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师傅们有多年从业经验和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入,会在学徒中潜移默化中传承,形成对师傅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感受着来自师傅师德师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感情。

四、降低学校办学成本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企业进行学徒式学习,因企业提供工作餐,吃在企业,企业有职工宿舍,住在企业,企业提供培训教材,实习实训耗材也是企业承担,带训师傅的工资也是由企业承担,企业购买学生保险,这些培养成本全都由企业承担了,为此学校最后一年收取学生学费用在办学上大大减少了,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学生的宿舍也空出了,这种宿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了。

五、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在校教育,同时也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必须到企业参加学生学徒制实践中去学习和指导。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当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双师”的比例要在50%以上才达到合格的要求。而各学校达到这个比例不多,具备这种“双师型”能力教师则更少,严重制约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则更需要教师熟悉企业情况,同学生一起同岗实习煅炼,亲自体验和感受企业的实践操作对学生技能能力培养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哪些方面的帮助,还需要做哪些方面改进。教师到企业还可以同带学生的师傅进行沟通,讨论双方教学计划是否合适,也可向师傅取经学艺,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上一篇:情人节给力祝福语短信下一篇:石榴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