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2024-06-25

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精选8篇)

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

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每当人们面对挫折时,总要在原地怨天尤人。却忘记了,挫折其实是攀索成功的垫脚石。当你积攒得够多的话,这些挫折能使你更轻松地攀到顶峰。

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尝试了不下万次的实验,每失败一次,他就明白这个物质不能用来做灯丝。对爱迪生来说,挫折也是一种知识,一种经验。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

挫折对于人来说,是两种结果,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即能帮你消灭敌人也能伤了自己,关键是看你如何驾驭它。

遇到挫折后,就垂头丧气,不再努力,对拼搏也失去了动力,这是最愚蠢的做法。挫折这一把双刃剑,既然拿到手了,为什么不选择刺杀敌人,而选择弄伤了自己,这难道不是愚蠢的行为吗?

挫折是一笔财富

挫折就像一场雨,它带走了许多东西,但是它也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受挫折的过程就像经历一场雨,雨后才能有天边悬挂的彩虹。

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段美妙的音乐,它能使你认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是用钱也买不到的知识。只有经受挫折,才能看见成功,看见胜利的曙光。

风雨后的彩虹

经受过挫折的人才知道,也许努力千遍万遍,经受大小挫折后,成功时那种感动,那种激动,那种难以名状的幸福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坐享其成是不会得到成功的,一路顺坦的道路是体会不到那种欢喜的。相信我,挫折能使你认识到许多东西,挫折是成功的前兆。

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2

青少年时期是指从11岁到20岁的人生发展期, 包括青少年早期 (11~14岁) 、青少年中期 (15~17岁) 和青少年晚期 (18~20岁) 。这一时期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 也是个体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动荡起伏最大的时期。因此容易做出冒险举动, 如吸烟、吸毒、酗酒、危险运动、发生性行为甚至自杀等。近年来, 青少年冒险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1.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界定

青少年冒险行为是指青少年在其个人意志下所从事的行为, 该行为可能对健康带来某些不确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们认为, 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可分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社会许可冒险行为是指那些积极的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冒险行为, 如游泳、登山、滑雪等。问题行为是指危害身体健康或不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具有攻击他人或社会的冒险行为, 如吸毒、酗酒、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等。青少年实施社会许可冒险行为还是问题行为, 既与个体自身遗传特点有关, 又受到个体同伴群体、家庭教养方式、学校中的处境、家庭经济地位等诸多生存环境的影响。

2.以抗逆力视角研究的相关概述

(1) 抗逆力的含义

抗逆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危机或困难的适应能力。即当个体遇到挫折时, 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一定的抗逆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 是面对危机或挫折, 适应、改变、自我校正和复原的一股动力。需要指明的是, 每个人都会有抗逆力的能力存在, 只是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它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来, 只有在个体面对危机处境需要应对时, 它才在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它不是主体自身存在的。

(2) 抗逆力视角下的研究

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 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出于自我保护而表现出的抗逆力。现实生活中, 人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表现出的抗逆力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不同形式的抗逆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但这些都标志着青少年在积极寻求改变, 通过各种途径使生命挣脱逆境。目前, 有关挫折情境下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本文旨在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 分析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中的冒险行为, 挖掘并扶持青少年积极的、符合常规的抗逆力,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予以积极的推动。

二、挫折情境与冒险行为的关系

1.挫折情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规避的一道门槛

心理学认为, 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地活动中, 遇到自身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矛盾、障碍或干扰因素时, 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作为一种情绪状态, 含有阻挠、挫败、失意的意思。而当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各种内外环境或干扰因素相对积聚时, 也就形成了一定个体的挫折情境。伴随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多元的文化观念正在冲击着我国, 各种社会群体从潜意识、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都在重新排列组合。青少年面对眼前的现实往往感到不知所措, 更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为自己找到合理而清晰的解释。因而挫折情境就成了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

2.冒险行为是青少年应对挫折情境的一种行为选择

冒险行为指的是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对不同任务所做的选择, 反映了个体对采取具有明显风险程度行为的意愿, 即当个体在面临趋避冲突时, 会为了趋近有价值的或更有利于满足个体需要的结果而采取的一些具有危险性的行为。我们都知道, 青少年在挫折面前, 因受个人差异和环境影响, 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 其中之一, 便是通过冒险行为来抵御或对抗挫折情境。当青少年冒险或经过一次危险之后, 新的技巧和更大的自信就有可能会滋长, 得到的这些经验便会推动个人在其他生活方面去尝试和实验, 于是, 成功的冒险生活和经验因此而成倍增长, 以强化其存在感的存在。所以在挫折情境下, 当青少年在抉择趋避冲突时, 便有部分青少年偏向通过具有一定风险程度的行为来满足有利于自己的需求。

三、青少年冒险行为的意义:抗逆力视角的解释

“抗逆力意味着个体面对明显的危机事件时, 体现出符合健康结果的能力、行为和保护过程。”一些研究论证, 有高度自尊和强烈归属感, 认为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受到适当的照顾, 并有一个安全环境的青少年最有可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1.抗逆力实现途径

通常抗逆力的表现途径可以概括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两种。所谓常规途径, 简称为“4C”, 包括胜任力 (Competent) 、爱心 (Caring) 、贡献 (Contributions) 和乐群 (Community) , 这种亲社会取向的行为表现出的是对社会的认同、顺从和一致, 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支持。而非常规途径, 简称为“4D”, 包括危险的 (Dangerous) 、违规的 (Delinquent) 、失常的 (Deviant) 和混乱的 (Disordered) 行为, 主要是通过反对传统、挑战常规、对抗成人等特征, 表现出对社会的反思、批判和对抗。常规途径与非常规途径都是青少年抗逆力的体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 抗逆力的行为不全是高尚行为, 因为它有可能是通过问题行为展示出来的。而青少年的社会许可冒险行为和问题行为就抗逆力的表现途径而言, 即可视为常规途径和非常规途径。

2.冒险行为:一种抗逆力的表达

抗逆力的产生是个体遇到危机或压力时表现出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回归到健康的标准。通过常规途径所展现的抗逆力, 毋庸质疑, 它是积极健康的。但非常规途径表现出的抗逆力其根本目的也是健康的, 同样是为了寻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只不过途径为非常态的。

(1) 冒险行为的动机——低成本获得高效益

挫折情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门槛, 根据个体成长的差异, 他们在应对挫折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每个行为的积极行为倾向、消极行为倾向以及行为价值决定了行为的产生与消退。一部分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抵御挫折, 因为在他们看来, 用问题行为来抵御挫折远比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来面对挫折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 成本也要低很多。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即他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即可获得关注或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 青少年所接触的环境群体决定他们更可能受朋辈的影响, 为了摆脱孤独, 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同辈群体的认同, 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2) 冒险行为——青少年所期望的积极后果

青少年之所以选择冒险行为, 是因为他们可以用低成本获得高收益, 可以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 填补内心缺失, 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大部分青少年都表示, 在冒险时已经意识到行为的消极后果, 但参与决策时更多地看到的是收益而非危险。只要他们认为行为的结果是令他们满意的、合情合理, 他们就会从事这种行为, 即使这种行为后果不很明确。根据罗杰斯提出的积极人性观点理论, 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所以相对于代价与满足, 笔者认为, 青少年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以达到自身满足, 因为这正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的自我实现。

(3) 冒险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意义

挫折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证明, 正是由于挫折情境的存在, 个体的心理能量才能得以激活, 内在的抗逆力得以复苏, 以此来推动个体内在潜能, 挖掘外在资源, 以便优质组合, 积极应对。青少年之所以在挫折情境中选择冒险行为, 是他们积极自主的想摆脱困境, 使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而表现出的抗逆力。只是青少年由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 受个体的人格差异和朋辈的影响, 一些青少年选择用冒险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回归到自己的健康准则和存在意义。

综上所述, 在对待青少年冒险行为时, 成年人应扭转对逆境的回避, 应正视挑战, 引导青少年分辨逆境, 在挫折面前展示力量, 让青少年通过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Saleebey.D著.李亚文, 杜文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晓华, 杨伊生.感觉寻求与几种行为关系的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6 (6) .

[3]刘金平, 韩菁, 刘亚丽.青少年冒险行为及其与人格、依恋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 2008, 28 (3) .

[4]张明, 陈丽娜.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 2003, (3) .

[5]宁家震.青少年挫折教育与心理承受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3) .

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 篇4

每一个人在成长生活中都应该要经历过困难、挫折。在温室中永远开不出最灿烂的花朵。但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于子女的保护过分,使我们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少了。给自己一份挫折吧!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的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生活。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一生都是在挫折中度过的。他的性格孤僻;外形丑陋;身体残疾;终身未婚。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音乐并不被人们所喜爱。中年时,人们开始关注他的音乐,陶醉在他所建造的音乐世界中。却忘记了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时候是多么的穷途潦倒。

面对人生中那么多的挫折,贝多芬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就犹如他所说的“我有扼住生命的咽喉”。而他成功了《第九交响曲》则是他打败挫折的见证。

我们比起贝多芬我们要幸运的大多了,我们的生活比他幸福多了,但我们经受挫折的能力却大不如从前了。在阅读贝多芬传时,我们常常被贝多芬战胜挫折的事例所折服,但却们要一个人想到要与他同行。这才是新时代人类的悲哀呀!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 篇5

“老师来宣布测试结果啦!”随着一声呐喊,数学老师走进了教室,整个教室突然变得死一般的安静,连粉笔灰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可以清楚地听到。而我,则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忐忑不安地想:我会考几分呢?90多?还是80多?好容易等到了报我的名字,但传来的并不是喜讯,而是一个极大极大的噩耗:76分!76分!这是自己有史以来最低的分数,一瞬间,我的周围立刻暗了下来,我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在精神上挨了重重的一记耳光。

放学后,我失落地往家里走。我听见了阵阵寒风对我的嘲笑声;枝头麻雀对我的嘲笑声;甚至从我身边走过的一条小花狗,都在笑我。“回家要倒霉了!”我伤心地想,“要不要不告诉爸爸妈妈呢?”但我又想了想后,放弃了这个念头。我第一次觉得,回家的路是如此短暂,只过了几秒钟,我就到家了。我把成绩告诉了爸爸,原想会被痛骂一顿,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迎来的却是慈祥而平静的目光。“这次考不好,错在哪里了?”爸爸问。我带着哭腔地把原因告诉了他。“一次失手,没有关系,马有失蹄,人有失手。不是吗?”“下次再努力点,重新补回来就行了!”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躺着,终于想明白了爸爸的话。一次考不好没关系,但千万不要被挫折打倒,在哪儿跌倒,就要在那儿爬起来,重新飞向蓝天!

挫折就像是一座大山,牢牢地压在你的心上,但是,任何人都应该像孙悟空一样,时刻有着掀翻它、毁灭它的决心,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 篇6

曾几何时,你“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你的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终于,在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后,你便潇洒的释然。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境豁然开朗,挫折便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勇进的风。于是,悠悠几千年诗苑绽放着你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乐矣!

以底线为话题的写作指导 篇7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 以“底线”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要就该作文材料写出一篇出色的文章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选定立意时, 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 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和深刻, 自己有话可说。

底线的内涵是什么?底线是最低限度, 是不可以逾越一步的界限。它关系到自身行为的一个需要固守的界限。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等, 这些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就是人生的底线。譬如说对待亲情很珍惜, 对待爱情不背叛, 成就事业靠实力, 所得金钱要合法等等, 皆是人生底线。陶渊明、朱自清、齐白石因为把握住了做人的底线, 而名垂青史;秦桧、汪精卫因为失守了做人的底线而遗臭万年。这些是历史事实性材料。剽窃抄袭, 官员公款赌博、庇护走私;医生销售假药、索要红包;商人偷税漏税、伪造假账, 这些是现实性反面事实材料。现实生活中, 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 超越或突破了, 就会付出代价。

“道德底线”在不同的领域、场合, 对于不同的人, 情况是不同的。应该具体分析出哪一种道德。如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坚守人格底线, 具体分析出是维护自身的尊严, 坚持自己的追求, 志趣, 信仰, 原则等。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坚守伦理底线则应分析出恪守孝道, 虎毒尚不食子之类。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 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 就是处事的最基本的准则, 也是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假如我们为公众设定一个过高的道德底线, 结果会怎样?汶川地震后, 有人心怀大情大义, 舍弃一切去救灾。他们的美德值得敬重, 也可鼓励每一个人都向他们看齐。但是, 我们不能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做到舍己为人, 因为那是道德上限。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必须做到坚守道德底线。道德底线毕竟是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得逾越的红线;在正常情况下, 在可能达到更高标准的时候, 我们需要追求, 需要超越。卓越的人格和完美的人生, 呼唤着超越。我们没有完美的人格, 但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底线上, 向着更高的高度攀升。

其次, 设置好的分论点, 论证才能形成严密的逻辑链。

当一篇议论文立意明确之后, 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 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法, 即面对中心论点, 可以提一些问题, 如“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 然后再进行筛选。

从“是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对金钱坚决说不, 这是良知的底线;敢于质疑权威, 坚持事实, 这是求知的底线;一心为民, 精忠报国, 这是为官的底线。从“为什么”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守住自己的底线, 创造人生的辉煌;守住自己的底线, 缔造企业的传奇;守住自己的底线, 铸造了民族的傲骨。 (2) 坚持自己的底线, 方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坚持一名企业家的底线, 方可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誉;坚守良知的底线, 方可赢得自己精神上的解脱。 (3) 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商鞅变法的壮举;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了海尔企业跨国公司的梦想;因为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成就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 坚守道德底线, 为自己赢得荣誉;坚守道德底线, 为企业谋求利益;坚守道德底线, 为国家赢来别国的尊敬。从“怎么办”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 坚守底线, 需要破茧成蝶的耐心;坚守底线, 需要舍己为人的勇敢;坚守底线, 需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2) 底线, 需要我们用坚韧的毅力去坚持;底线, 需要我们用奉献自我去支持;底线, 需要我们挑战自我去打破。 (3) 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诚实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坚守道德底线需要不畏死的精神。 (4) 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自己的底线, 需要我们执着自信。

以挫折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8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上一篇:密云烟草责任文化建设研究下一篇:描写微笑的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