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孩子高三作文

2024-05-12

正确教育孩子高三作文(共13篇)

正确教育孩子高三作文 篇1

而另一位学生基础不好,这位学生应该是经常考的不好,父母则接受了这种结果,但是当他不及格的时候,父母终归是不满意的所以还是选择罚而不是鼓励,当这学生好不容易及了一次格,父母则大喜过望选择奖。

这两位学生和各自的父母表现出了当代的家庭式教育,很多家长都是认为分数就是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小孩的成果,如果考的不好或者是退步了就认为自己的`小孩没有尽力或者最近上课不认真以至于考出了这样成绩。这两位学生也形成了对比,高分居然也罚,低分居然也奖,这也体现了不同的父母对自己小孩不同的期望,亦或者是小孩的资质决定了父母的期望。

出于父母的观点,自己的小孩当然是越出色越好,所以有些父母会选择非常严厉的教育孩子,毕竟自己的小孩终归会长大,也终归会独立,走向社会以后可是要和数以万计的人竞争,如果不严厉对待自己的小孩而是溺爱的话,怎么可能拿出出色的成绩,怎么在社会上立足?这样看来这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远见的爱。

从学生的观点来说,只要父母能鼓励自己就行了,而不是选择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努力,如果自己尽了力但考了很差的分数,本来心情就很差,自己心里也会责骂自己,这时父母只看了你的分数,觉得很差就动了手,这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现在这种现象还是有所改善,父母和小孩都明白这道理并且都能理解对方.

正确教育孩子高三作文 篇2

一、在爱的教育中, 让孩子们懂得感恩

爱是一种美德, 它和善一样是我们身上可贵的品质。一个有爱心、有善心的人, 对万事万物的看法都是阳光的、干净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 培养他们的爱心, 让他们懂得感恩是非常必要的。只要孩子们心里有了爱, 他们就会爱亲人、爱朋友、爱动物、爱自然, 并且爱学习、爱生活。因为他们知道, 只有努力学习, 才有能力去爱所爱的一切, 也才能让他们在爱中学会感恩。为了让孩子们亲身去感知爱的力量,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福利院, 给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 也可以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洗脚、洗衣服, 也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 给他们讲讲大自然中的植物、花草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要让孩子们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爱护自然中的一花一木, 还可以对着没关紧的水龙头, 告诉学生爱护公物, 珍惜有限的水资源等等。

有一次我带领孩子们去听一堂关于感恩的课, 课上老师讲了一对母女如何相依为命, 最后母亲为了供上大学的女儿, 瞒着女儿, 在死之前捐献了身上所有健康的器官。又为了能让医院每年按时给她上大学的女儿寄去学费、生活费而如何给医院说好话, 如何让女儿几年别回家, 心用在学业上。这个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 我看到很多孩子都流着眼泪, 甚至有的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故事讲到最后, 讲课老师要求学生对着老师说:老师我爱您, 您辛苦了。也让孩子们对着坐在自己旁边的爸爸或妈妈说, 我爱你爸爸 (妈妈) 。通过这样的关于爱的教育, 孩子们对爱一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加懂得去爱, 去感恩。

二、在心理教育中, 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人格

在孩子们的教育中, 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身体, 心理的教育也不能忽视。一个心理有残缺的孩子, 身上的危险因素是很多的, 这种危险不只是对别人, 对自己也一样。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 他们心里的烦恼、困惑,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与疏散, 就会在心里形成冲突, 孩子一来想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指导, 一来又一味地自我掩盖, 以至于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 内心备受煎熬, 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所以,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们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忽视孩子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孩子们因为长期得不到全面的教育, 而让一些负面的情绪和坏习惯影响他们对一些事物的错误认识与看法, 从而让这种不良情绪在长期的垒积中形成心理障碍。因此, 为了不让孩子们变成学习的机器、变成书呆子, 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中, 培养孩子们的乐观心态,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 孩子们才能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生活态度。

三、在教与玩的教育中, 塑造孩子们开朗的性格

现在的孩子普遍活泼好动, 对任何事情都有新鲜感、好奇心。但是这种新鲜感、好奇心又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为了让孩子们键康成长, 并在教与玩的教育中塑造出开朗、活泼的性格, 我们要结合教课内容, 从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孩子们积极地去学习、去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活泼性,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 结合“教”与“玩”张驰有度的教育方法, 也能塑造出孩子们开朗的性格, 为他们以后健康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篇3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到奖品不是提高孩子能动性的唯一途径。按理说,肯定和奖励孩子的绘画行为,应当使这种行为巩固和发展,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奖励非但没有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反而使这种兴趣明显降低,可见奖品固然有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的作用,但它又有使人只对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俯拾皆是。例如,当孩子不愿做某件事时,父母常会用食物来引诱他:“宝宝,快来识字,识完字给你吃巧克力。”就父母的本意来说,他们是希望通过食物来强化孩子的识字行为,因为几乎没有多少儿童能抵御食物的诱惑。但是我们却会发现,孩子识字时却常常心不在蔫,眼睛不时地朝放巧克力的地方看。有的孩子则要拿到了巧克力甚至吃掉了巧克力才肯识字。在孩子心里,识字仅仅成了获取巧克力的手段。这样的强化,又怎么可能提高孩子识字的自觉性呢?还有些家长,在考试前常对孩子许愿,考多少分以上,就奖钱或物。其用心固然不错,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许愿只能使孩子的行为降低到以获得许愿为目的,客观上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挥,而且,靠许愿激发的行为,必须靠逐步升级的新许愿才能维持。这种强化也是有害无益的。

做为家长一家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强行或干涉他们的行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受苦受累也要千方百计为孩子的成才架桥铺路,创设条件,这种精神令人钦佩。但是,有些家长却因此常犯教育过度的错误。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聪明伶俐,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紧迫感和焦愁感,恨不能把各种知识一下子全部灌输给孩子,让他一夜之间就成为人人瞩目的天才。于是,他们既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顾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仅仅是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盲目地灌输,过份地干预,其结果恰恰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走向了家长所希望的反面。

小时候,我看过这样的一幅漫画: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斜挂着一架电子琴,左手拿着英语书,右手提着文房四宝,口袋里还装着识字课本。孩子不堪重负,一脸忧愁。看了这幅漫画,我不禁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显而易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儿童所能承受的限度,这种过度的智力强化,不仅会使儿童的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使他们陷于神经质,而且还会使儿童因穷于应付而产生厌恶情绪。刺激的饱和将使儿童对所见所闻都感到无聊,他们就象饱食养餐者那样,任何佳肴也引不起他们的食欲。从造成孩子不愉快和产生厌恶情绪这一点上说,超越儿童适应范围的刺激甚至比不对孩子进行特别的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还要差。因此,家庭教育要坚决纠正过度教育的错误。

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要求和接受能力。国外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故意给一组大学生连续提出一些不可解答的辨别课题后,再给他们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解答的字谜课题,结果在辨别课题中有过反复失败教训的学生们,作字谜课题的成绩却非常差,也就是说,尽管一定能解决的课题,但他们却立刻把它当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弃了。这种现象被称作“无力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时,无论提什么问题和要求,一定要考虑儿童所能接受的程度。如果儿童已经知道的东西和鼓励他学习的东西之间的差距,跟他的智力准备和体力准备相差很大,儿童在活动中总是体验失败的滋味,那他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态度,终止增强某种行为,即使是稍作努力便可解答的问题,他们也会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放弃解决它的努力。这种无力感一旦蔓延下去,那他则可能终生一事无成。

片面的教育和不切实际的教育都会带来相反的后果。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一点,过份地苛责孩子,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令孩子望而生畏,陡增顿恼;也有的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视而不见,总是一如既往地批评个不停。这种不顾孩子的努力,毫无区别地给予个别强化的做法,只会降低孩子的学习热情,其学习前景恐怕是不会令父母感到欣慰的。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4

孩子求知欲非常旺盛,总是不停的问这问那,请家长不要厌烦,尽可能的为孩子解答,实在不知道,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答案。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可千万不要糊弄孩子。

发展智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自在的玩耍。

爸爸怎么正确教育孩子 篇5

有一种跟孩子交往的方式就是“言传”,还有一种方式称为“身教”。言传和身教在不同时候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心理学家讲“身教”是榜样,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你的价值标准是怎样、你的为人处事怎样,对孩子的影响比你用话语去教作用会更大一些。父母在谈到孩子成长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不是求自我发展,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无论父亲也好,母亲也好,假如说有了孩子以后,在关注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关注一些自身的发展和成长,不要迷失了自我,不要只要求孩子而没有要求自己,那么象这样的一个父亲也好母亲也好,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事实上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四) 留出充足的时间陪孩子

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那边应多一些力度、高度、厚度,母亲那边应多一些宽度、广度、深度。作为父亲还可以感觉得到:在空间、时间上有些地方没有做足,因为跟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你要去做必须要跟孩子相处才行,大多数时间没跟孩子待一块,你就不可能产生什么作用。时间空间限制在什么地方呢?男人有很多时间是在外面,到关键时刻他就来了。

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 篇6

2、对父母的报答不是用很高的分数,而是每一天都好好活着,学会享受生活。

3、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4、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做负面评价,稍作指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培养孩子的能力:你对孩子做的事情不满意,不骂他、不包办,用她不反感的方式指点一下,一次又一次的指点,她会一次接一次地进步,最后可能比你做得更好。

正确教育孩子高三作文 篇7

当然不是这样,成年人的思想更成熟理性,而孩子们的经验以及阅历有限,思维方式不成熟,常常会有偏激的想法,也更容易遭受成年人的打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引导孩子更为成熟地思考,而不是打压孩子的个性。

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利益”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有太多的躁动不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古怪的想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看不顺眼就打压,这显然不是个好方法。教育,在疏不在堵。

“90后”可能是把自我演绎得最张扬的一代,不管在班级活动中还是人际交往中,利益总是形影不离。我们发现当他们把个人利益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时总显得那么理直气壮,那种攀比性的口气颇有点“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这完全违背了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理念。刚开始,我们以这种传统理念来教育学生的时候,发现成效微乎其微,甚至有时候背道而驰。时代是在迅猛发展的,学生是应景而生的时代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需要重新解读“自私”。选举学生会的时候,我们会让我们的学生凭着自己的实力当仁不让,不必在“自私”与“无私”的度量和羞涩中徘徊与退缩,大胆地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凡事皆有度,对于自私,要观察其程度与本质,对于一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别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还是要加以引导和纠正。让学生在学会当仁不让的同时也要学会仁义道德。一个人自私个性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有他自己的体会感悟,也有从小教育的影响,这其中更多来自于家庭。对于学生的自私个性行为,我们要先理解他们,了解他们当时的心理,给予正确的引导比一味打压往往效果更好,也更受孩子们欢迎。我们要设法通过各种小事让他们体会到自私或许一时欢愉,但快乐的最高境界是给予。

二、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欲望”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贪图享乐的青少年而言,饭菜总是越可口越好,衣着总是越华丽越好,玩的时间总是越多越好,上课的时间总是越少越好,别人对自己越崇拜越好……由于这些动机的驱使,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强求”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这样欲望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很多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不是心之所想就一定能有所得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及时地让孩子们认识到,欲望是有双面性的,人要学会控制欲望,而不是被欲望所俘虏。学会驾驭自己的内心,让欲望成为良好的驱动力。当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时候,孩子们也就长大了。

三、培养学生自制力

处于叛逆期年龄的他们怎么可能少了冲动,很多校园打架事件也都是由于缺乏自制力造成的。发生问题,先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发泄怒气,毕竟,培养自制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曾经用苦口婆心法讲授过大道理,可是结果告诉我们那并不是葵花点穴手;轻轻告诉他们,当冲动萌发时,一定要记住在说话之前先想3秒钟,然后决定说不说,好不好。在做事之前先念3分钟,然后决定做不做,对不对。青春期总是逆反的,训斥教导早已是家常便饭,换一种方式,效果也许会出人意料。无论哪种方式,关键是让他们明白冲动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衡量利弊,懂得事后承担,学着事前思量。

正确地引导孩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个性不是错,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更是好事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个性”,给予关注和引导,不要让“个性”走歪路,更不要让“个性”在我们手上夭折。关爱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顽皮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 篇8

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

孩子在两周岁前后,会开始变得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调皮了,并且“犟”了,有自己的小想法。这种不听话有三方面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满两周岁之后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自主和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孩子想要参与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做法相违背。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孩子就会反抗,并且内心会受挫,“不听话”由此产生。

2.宝宝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欢接触任何事物。如果家长对此不理解,并且认为孩子是在调皮,对孩子的活动进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高兴也就不愿意听话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独自活动的空间,所以会一个人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倘若家长制止孩子的行动,孩子就会感觉不满,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过于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修正错误。例如,将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还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会深刻反省,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家长不必过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错误,而是通过给孩子警告的眼色、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等方式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例如,孩子没有整理房间就没收孩子的零食。家长最好明确告诉孩子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准,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多次警告后,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长需要平复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如果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会感觉内心受到伤害。在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愤怒的情绪,而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得过重,也不要把打孩子当做发泄的途径,更不要还没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长打完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尽管他做了错事,但是父母的爱不会改变。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小于两岁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没有规则意识。这个时候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道理,所以家长凡事要将理,切勿随意打骂。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不理解或者已经将行为规则遗忘的孩子往往就会不听话,不愿意和家长配合。此时,请家长再次提醒让孩子明白,切记表情要柔和、态度要温和,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家长不能抱着孩子不听话的心理来向孩子做出说明。例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听话”。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加调皮和执拗。

2.作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3.严肃谈话

家长打骂、处罚孩子时常常会带有愤怒、疲倦之类的情绪,孩子不仅身体上会痛苦、心理上也会害怕,意志上也会受到压制。因此,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懂得反省自己,至于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更难了。家长应严肃地和孩子来一场交谈,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先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行为,到角落和孩子交流,这样比起打骂惩罚孩子,更能让孩子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

4.耐心纠正

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反之亦然,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请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

5.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实际上,孩子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社会意识,对荣誉也很在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乎老师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家睡觉不乖,老师可以让小朋友讲一讲自己在家中的情形,并且表扬那些按时睡觉的孩子。

这样做反而比反复叮嘱孩子更有效果。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不会说话吗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会增强。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加注在孩子身上,总是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恐怕无法达到效果。家长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1.尊重孩子,在和孩子说话时切勿忙着其他事情。

2.要明白孩子的行为的意义所在,并且将孩子想要说明的意思表述出来。

3.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要先对此表示认可与理解。

4.当家长拒绝孩子时,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孩子讲话时态度要温和。

家长教育孩子正确方法 篇9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但又无法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矛盾的,这种不能协调的内部矛盾就会反映到外面关系上来。他会对父母的教导不耐烦,会对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抗,言语上也较易产生冲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叛逆期或反抗期,而我更愿意将这个时期成为“觉醒期”。

家长应该欣慰的发现,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了,这种反抗性代表成长,以及孩子渴望人格上的独立意愿。这是一种蒸蒸日上的向上生长的力量,就如种子破壳而出挣脱束缚为了拥抱蓝天一样。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当你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你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你才是全然接纳了孩子。重要的不是你们之间有多少冲突,观点有多么不同,而是你对待冲突的态度以及你的处理方式。

怎么有效正确教育孩子爱学习 篇10

学习时,如果发现男孩以摆弄笔或坐立不安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刺激时,不必过于苛求他。这是男孩特殊的学习方式,只要不影响男孩的正常学习就允许吧。

同样,当父母看见男孩毫不疲倦,同时又漫无目的地绕着圈子和小伙伴追逐奔跑时,不要感到惊讶,这是男孩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男孩用身体所能体验到的思维和头脑中的思维是同等重要的。

建议二:允许男孩玩耍。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去找心理咨询师,因为老师说孩子的心理需要干预,他平时不大说话,跟同学们的关系很淡,不能跟老师很好地交流,成绩也在不断下降,怀疑他心理出了问题。心理医生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今年9岁,有近一年的时间都没玩耍过,在学校学习,回家还是被爸爸妈妈逼着学习,如果不学就挨打,以至于现在孩子只知道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感兴趣,懒得跟任何人说话。心理医生告诉孩子妈妈说:“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患上孤独症和抑郁症,你不能这样要求孩子,他还小,他需要很多时间来玩耍。”

不少父母总是埋怨男孩喜欢玩不喜欢学习,其实,整个小学、中学阶段,男孩喜欢玩都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成长特点决定的。父母不能把喜欢玩与学习好对立起来,好男孩应该是既喜欢学习,也喜欢玩的;只喜欢学习不喜欢玩是不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小的男孩,玩耍是他们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父母不能给予严厉制止。要允许男孩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尽情玩耍,这样的男孩比只喜欢玩或只喜欢学习的男孩发展得更好。

建议三:给男孩一个明亮的学习环境。

因为男性对视觉和光线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男孩在明亮的光线下的视力会更好,因此,让他们在光线充足的环境里学习,效果会更好。父母要为男孩布置一个相对明亮的学习环境,如男孩房间的灯光要亮一些,男孩如果在客厅学习时,可以多开一盏台灯等。

建议四:要学会宽容和忍耐。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篇11

1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单亲家长们和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唯一希望。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亲力亲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甚至采取各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生怕孩子出问题。这样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独自去体验生活。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就不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 、简单粗暴不可取

有的单亲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打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会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孩子因害怕惩罚而逃避家长,不愿意回家,这样很容易被坏人骗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切忌简单粗暴,要学会正确引导。

3、让孩子定期和父亲(母亲)见面

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让孩子和父亲(母亲)见面,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双方的爱。

4、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偏见,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学会主动与人交流,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性格。

5、学会倾听

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不管对错,先不要批评他,让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再和孩子交流。孩子在感情、就业等问题上,和你不一致很正常,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可以搁置几天再尝试。家长要学会寻求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帮助你更好地克服家庭障碍。

6、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后,孩子会失去安全感。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离婚了,他也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他感受到即使他只和父亲或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比较有难度。和离异的人合作,你可能很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7、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家长往往更加宠爱孩子,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是很危险的,家长切记不要这样做~

END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篇12

经常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整天坐在书桌旁学习却没有好的成绩,真不知道这孩子学习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其实,家长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虽然整天坐在书桌旁,但不见得他们都在专心地学习,学习就有效率。这是因为,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捧着书本却心想着别处。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

下面有几招能改善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

任何一个孩子,他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利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自己遵照执行。

2、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家长的最终目的。家长不可能永远陪读,永远看着孩子学习。甚至到了初中,高中,许多家长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抓”是为了“放”,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

3、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13

教育光靠老师,家长甩手掌柜

现在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各种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完全指望老师教育好孩子。

许多父母都贯彻这一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他们却忘了,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5+2=0”公式,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所谓的“5+2=0”,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跟上的话,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甚至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学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样的课,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回到家里之后,父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同。有些父母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己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学习。而有些父母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便有样学样,不好好学习,如何提高成绩?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

正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所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舍得教育,无条件放纵孩子

现在生活中动不动就听到“熊孩子”这个词,特别是近些年来,“熊孩子”频频上新闻头条。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几乎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些“不计较”养育的父母。

有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这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最残忍的话。孩子是小,但因他们不懂事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挽回的。而正因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或许没有对错的界限,没有形成丑恶的分辨。如果父母不教育他,长大后,他们就会被社会狠狠地教育。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教育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起码不让孩子变熊。

遵从孩子意愿,任由他快乐成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越来越崇尚快乐教育。

他们认为,孩子的感觉最重要,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到痛苦了,那么就不要逼着孩子学习。殊不知,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这是父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歌手刘欢在某次采访中说起女儿的教育问题,他十分后悔当初没有逼女儿一把。因为一直和妻子秉承着所谓的“快乐教育”,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刘欢的女儿是那种喜欢弹琴,但吃不了苦,不愿练琴的人,于是他们对女儿妥协了。如今的他感叹:“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此外,刘欢还奉劝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长们:“其实你迫使孩子练一练,他可能就很好。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还是可以推一把的。”

世上没有后悔药,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点枯燥且乏味的阶段,这时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那么孩子的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下浅尝辄止的阶段。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现在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如果不好好努力,不坚持学习,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为了孩子好,父母千万不要在学习上放任孩子,鼓吹快乐教育。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父母一定要狠下心来,适当逼孩子一把。要相信,长大后孩子一定会感激你们当年的严厉和坚持。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愿每一位家长都不要错过。千万不要奢望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努力、弥补,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缺少陪伴,抚养有老人代劳

陪伴,这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在当今的亲子关系中却极为“奢侈”。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早出晚归,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父母没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几年和他建立亲密的联系,这就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正如龙应台所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

父母在抚养孩子这件事上偷懒,缺席了孩子成长中最为关键的那几年,以后会有更多更大的麻烦等着你。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来自父母的陪伴。

上一篇:保卫科科长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寒亭一中选课走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