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2024-06-05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精选9篇)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篇1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

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拓展:【辩论赛注意事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

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

1)、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2)、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3)、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4)、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5)、避免硬伤(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8、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9、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3)、任何观点对双方都是有用的,看你如何运用

4)、抓对方的漏洞要抓准!不能主观的去猜测对方

5)、举例子有学问。要举哪些例子,怎样举才有攻击性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篇2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 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 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 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 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 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

考虑到上述要求, 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 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 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 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 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

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 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 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 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 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 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 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 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 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 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 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 如具备相应资格, 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 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 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 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

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 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 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 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

在开设课程之后,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 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 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 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 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

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 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深入把握教学理论, 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 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 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 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 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 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 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

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 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 (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 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 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 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

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 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 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 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 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 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 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 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 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 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 让我们看到, 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 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 如何引入新鲜血液, 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 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历经比赛锻炼, 我院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在发展过程中, 梯队教师以竞赛提高教师素质, 以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带动梯队建设, 以理论学习提高梯队水平, 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也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缺乏进修机会和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教师梯队的活力, 延长其生命力,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 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01) .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4) .

[3]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篇3

2000年,《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将“说话能力”改为了“口语交际能力”。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首先是认识的变化。”(《课程·教材·教法》 2000年第5期)认识的变化必将引领相关教学的一系列变革。作为教材应该引领这样的变革,为一线的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支撑。笔者在开设选修课,接触到《演讲与辩论》(语文出版社,2006年版)这本教材时,受益于这本书资料丰富,所设活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也有几个疑惑,不吐不快,希望得到方家的指导。

一、说写比重失调

一定要写得好,才能说得好吗?写和说的关系不需要在这儿赘言,笔者想探讨的是“如何写得好”在《演讲与辩论》这本教材中所应该占有的比重。演讲作为一种人类语言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写可以是说的基础,却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在现在写作教材满天飞,写作训练课贯彻中学课堂始终的现实前提下,我们这样一本以口头交际为训练目的的教材难道还是要把写放在基础作用的地位上时刻不忘吗?而且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提升,可以更好的展示学生个性,那么就应该让学生开始全新的知识技能建构,让无论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的同学都能在演讲与辩论这门选修课的学习中持有慎重和自信的态度,而不会因为教材编排上的问题受到其他的不良心理暗示。

《演讲与辩论》没有避免的落入了“书面式”口语训练的窠臼中。以“演讲”部分为例,这部分有四课,其中前两课“主旨与材料”,“开场白、主干与结束语”,谈如何确立主旨,如何围绕主旨选择合宜的材料,是从故事引入,还是开门见山,又是如何“言虽尽而意无穷”结尾的,这些说到底还是进行的写作技能训练。第三课语言、情感与体态中应该是着重致力于演讲本身的特点,比如说有声性、情景性、复合性(语言与非语言的复合行为)等等,并针对其特点做充分的演练分析。但这课中所选的案例,有一部分还是远离了演讲本身的特殊形式。我们看到这一讲所举到的一些案例(本课共4个案例),及其要求:

1.案例1:例举了张志公先生在演讲邀请赛闭幕式上的即席讲话全文。

文后要求为:张志公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在演讲邀请赛闭幕式上的即席讲话,展现了出口成章的深厚功力,说说他在讲话中运用了那些得体的言语技巧。

2.案例2:胡志明在法国社会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文后要求为:结合历史背景,说说胡志明是怎样将激情化为铿锵的言辞,打动每一位听众的。

选文没有问题,而文后所设的要求却立足于言辞及其技巧。感情、思想如何传达是写作教学的内容,在这儿的重点我以为应该是如何通过声音、体态来传达感情的,又如何通过整个大会形式的分析,观众的反应等来确定要传达的感情及思想的,大会中有没有一些特殊状况发生,演讲者面对这些状况是如何反应调节的。

二、训练形式单一

演讲与辩论是一项实践活动类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教师要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教材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设计打开学生创造性设计的眼界。另外演讲、辩论是口头交际训练的依托形式,也以口才素质的提高为其目标。口才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训练表达能力,也训练心理素质;既要有有声语言的练习,也要有态势语言的练习,既要进行思维训练,也要进行控场训练,既要练听,也要练看。笔者以为这样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演讲与辩论》教材把实践活动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每一课都是由“案例分析”“技能演练”“活动实施”三块组成。笔者统计了一下,教材中涉及到的活动类型大概有七种:演讲、模拟求职、主持集会、专题研讨会、辩论会、答辩、竞选。笔者觉得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口才训练的能力目标角度而言,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活动形式还主要是成果显现型样式,缺少合成能力的各种过程性的活动。就演讲而言,要提高其能力,可以多次演讲,每次演讲中设计不同的关注点,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就像教材所做的一样)。但是不是也可以把能力分块,设立一些指向更明确、有趣生动的小活动。比如锻炼语言临场迅速组织能力,开展“卓别林训练法”、“死话说活法”等活动,为了更好的“说”,要先会“听”,用角色替换法,从听的角度体会说。现在流行的各种游戏大全中有很多语言技巧以及心理素质训练活动,都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三、相关知识欠缺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头交流的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但必要的“知识”是不可少的,知识与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知识不是静止的呈现,而是动态的呈现或召唤”。(《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策略》,刘贞福《语文学习》2009.6)

第二单元辩论中分成辩护、反驳、辩术、综合运用辩论的技能技巧四课。辩论模式的了解不在口头语训练的范围之内。但不同的辩论模式下其实论辩技巧不完全相同。比如牛律式辩论赛主要用于对现实意义较大的社会问题的辩论。一般是由正方指出现实问题之严重,改革之必须,并提出改革的方案。所以正方是“立论者”,此时的立论相比于新加坡式创立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中的正方一辩破题立论所用的方法发肯定是不一样的。 而在中国名校式的辩论模式下,因为有教练员的战术事先预告,论辩过程中,怎么样在教练员的战术安排下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多变的防守反击,而不显得亦步亦趋,刻板死守,以及在提问回答一一对应的状况下,如何进行辩手位置的布置和攻防准备,这些都不是泛泛而言的辩术所能解决的。只是简单的就“辩护”“反驳”谈例证、喻证,以退为进、借题发挥等笼统的辩术,辩论作为一种口头语重要形式特征就不鲜明。

《演讲与辩论》这本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笔者莫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比较多的依赖到教材,所以特别希望它能够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孙海燕,刘伯奎.口才训练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演讲现场的经典互动技巧 篇4

演讲过的人都知道,在演讲中让别人举手很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我们有含蓄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举个例子,在演讲开始时我先做一个调查:“希望提升沟通表达能力的人请举手让我确认一下”,可是你会发现听众中举手的很少,甚至没有,有的还在犹豫之中,为什么呢?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这样,他们在等,在看,看有人举手之后再举,这样就会影响现场的互动气氛和效果。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你不妨在让听众举手之前先给他们做一个示范带动,他们见你举手了便自然地把手举起来,这样的方法在我的演讲中经常应用,而且有很不错的效果。

2.让听众回答问题

为什么让听众回答问题呢,听众不仅是听,还要能听进去。如何听进去,就要使听众有积极性,回答问题就是方法之一,那是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呢?当然不是,问问题要把握几点要求:

(1)问题简单,大部分人可以回答

问题简单还要问别人吗?对,要问,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你已经知道答案,但还要很多人来回答,因为你的目的是调动场上气氛。

(2)问题合理,有的放矢

问的问题如果无根无据,超出了人们正常思维,那么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失败的。“下面问在座的各位一个小问题,超人今年多大岁数?”这样的问题能回答吗?怎么回答?超人没有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人们虚拟的一个神人。类似的问题万万不要出现。

(3)问题适合现场听众

问题适合现场听众,如何适合现场听众呢?问听众关心的问题,演讲的听众若是一群下岗工人,演讲者问“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大闸蟹和龙虾哪个更好吃?”这个问题本身没有什么错,可是下岗工人目前连吃都吃不饱,哪里有这个经济能力吃这些东西呀。这样的问题收到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4)问题不要太长

例如:请问在场的各位,哪位能给我们陈述一下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样的问题既有难度又不会有人主动出来回答,所以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问。

(5)不要一连问几个问题

不要一连问几个问题,比如:“请问大家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是在什么时候举行的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都有哪些主要领导人?”一连问了几个问题,加大了问题的难度,试想如果有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听众也不会去回答其他问题了。所以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3.让听众重复一遍

重复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加深听众的印象,为会场互动增强气氛。切记让听众重复的话一定要短而有哲理,有气势,如果是平常的一句话或者没有意义的话,重复的效果也不用多说了。

4.引导听众说

有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听众接演讲者的话来达到现场互动的效果。建议说一些通俗的句子,使听众一下子就知道下面应该是什么,或者也可说一些名言、名句,让人们可以答得上。在让听众接你话的时候,他们需要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呢?可以在讲完上句的时候,将上句的尾字音拉长,并用手势、眼神示意听众来回答。如果听众没有收到示意,可以用语言引导“下面应该是什么呢?”引导只是一个过程,如果你引导了,可是听众没有答出来,难道还等听众讲么?千万不要,立刻以设问的形式,自己说出答案,在场上做到收放自如。比如说,我经常跟听众分析很多人演讲不好的原因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深,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言多(引导听众说出“必失”),沉默(引导听众说出“是金”),枪打(引导听众说出“出头鸟”),”一下就拉近了,与听众打成一片。

5.让听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调节现场气氛也是一种方法,如何让听众参与呢?首先,自愿原则,让听众自愿参加。然后,在自愿达不到规定人数的时候可以邀请、鼓励一些犹豫不决的人积极参加。最后,人还不够只好下杀手锏了――点名,选那些比较活跃的分子,他们一旦被点中了,一般都会站出来的。活动既然开始就一定要进行下去,否则就会影响整场演讲的效果。

5.问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演讲心理经典技巧 篇5

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死记硬背。逐字逐句地记诵总是弊多利少,甚至可能导致演讲失败。一心只背讲稿,老想着下一句是什么,紧张时就会“卡壳”。即便能从头背到尾,整个过程也会平淡无奇,因为演讲者根本没有心力照顾现场。

其实,通过认真、反复的思考去把握演讲的内容和讲稿的结构,才是最适当有效的方法。首先想想自己要讲的涉及几方面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中心,演讲稿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详,哪里略,心中要有讲稿的大体框架。其次,想想l临场的情况,作些必要的设想。比如,现场发生了出乎意料的情况应该怎样应变,怎样一上台就控制场面,吸引听众。有经验的演讲者,常常要设计一个或几个开场白,供临场选用。熟悉讲稿,认真思考,把演讲的准备工作推进了一步,紧接着便是讲练。许多著名演讲家都重视讲练。闻一多先生年轻的时候,登台演讲前,常常一个人开声练讲。

二、开声练讲

四个演讲经典小技巧 篇6

演讲时,特别是当你的演讲观点处于不利时,为了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在演讲时你不妨有意识地退一步,先肯定听众的观点,在获得听众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演讲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说服听众。

在公元前44年,罗马统帅裘利斯・凯撒被罗马贵族刺杀,为首的是深受他信任的勃鲁托斯。作为主谋勃鲁托斯恶人还先告状。在公共讲坛上大谈杀死凯撒的必要性,同时把自己说成是正人君子。民众都被他所蛊惑。这时玛克・安东尼却用演讲说服听众接受他的观点的。

面对勃鲁托斯蛊惑人心的演讲,面对不明真相的市民,安东尼心里清楚,此时,他既不能马上歌颂凯撒又不能立即攻击勃鲁托斯。于是,他说:“我是来埋藏凯撒,不是来赞美他。”然后他又开始赞扬勃鲁托斯。这样的演讲无疑适合当时的气氛,不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和反对。

接着他又说:现在我得到勃鲁托斯的允许,在凯撒的丧礼中说几句话。他是我的朋友,他是那么忠诚公正;然而“正人君子”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他曾经带许多俘虏回到罗马,他们的赎金充实了公家的财库,这是野心者的行径吗?穷苦的人哀哭时,凯撒为他们流泪,野心者会这样仁慈吗?然而“正人君子”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卢柏克节的那天,我三次献给他一顶王冠,他三次都拒绝了,这难道是有野心吗?然而“正人君子”勃鲁托斯却说他是有野心的。

安东尼摆出一个一个的事实,讴歌凯撒的伟绩,一层一层地剥去勃鲁托斯身上的画皮,在场的市民渐渐的被他的演讲所打动,认为凯撒死得冤枉。这时他走下讲坛,叫在场的市民围绕在凯撒的尸体四周,把剑刺的洞孔指给大家看,当他指到勃鲁托斯刺的伤口时,他说:好一个心爱的勃鲁托斯!这是无情的刺穿心脏的一剑!这一剑让伟大的凯撒倒下了!残酷的叛徒却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

安东尼的话音刚落,讲坛四周呼声四起,这时安东尼宣读凯撒的遗嘱:他给每一个罗马市民七十五德拉马克。他还把台伯河这边他的花圃和果园赠给你们,成为你们世袭的产业,供你们自由散步和游息之用。这样一个凯撒,几时才会有第二个呢?

市民们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们在市场上奔跑,抓起凳子、桌子,堆成了一座火葬柴堆。他们把凯撒的尸体放在上面,在柴堆上点着了火。当柴堆烧旺时,他们抽出燃烧着的木头,向阴谋者的房子冲去。勃鲁托斯等阴谋者仓皇逃出城外。

安东尼的演讲彻底征服了与他意见相左的听众。他的成功,与他演讲时运用了先退后进、变守为攻的技巧是分不开的。

二、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当你的演讲有可能引起争议时,找准途径是特别重要的。途径不对头,就可能引发听者的敌对情绪,你的话还没出口,你的演讲就已立于失败的境地。途径选对了,你的演讲才能充分的说服听者。怎样去掌握这门交际艺术呢?

首先,你应当分析你的听众。一般演讲的听众可以粗略分为三类:与你持有相同观点的;处在观望中的;与你观点相对的。同意你观点的听众用不着你花力气去说服;处在观望中的听众可能被你条理清楚,令人信服的演讲改变立场。你的演讲面临真正挑战无疑来自最后一类听众,因此你必须找准途径,让这部分人放弃自己的观点,接受你的演讲。

然而,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是相当困难的工作。而每个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观点,它们要么是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形成的,要么是拥有根深蒂固的情感根基。同时,一些陈旧的观念使得我们很难对许多问题保持客观的看法,在别人眼中却像是一些偏见。但是,只要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就会认为它们是完全合理的,我们对自己那些“珍贵”的观点也从来不会看不顺眼。如果你在演讲时直截了当地攻击一个人“珍贵”的观点,他的反应只能是反感。他会对你的演讲表示愤慨,不但不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反而会更加坚守自己的立场。

由此看来,演讲前你必须充分分析你的听众,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途径,把演讲的重点放在那些处于观望、尤其是与你意见相左的听众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你还必须尊重听众自己已有的观点,不能在演讲时开门见山地迎头痛击。

三、权衡利弊,以理服人

想要征服听众,演讲者不能急于求成。要像玛克・安东尼那样,要耐心而谨慎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下面让我们看看该怎样恰当运用这一技巧。

假设,你要发表一个演讲,号召建立一所学校。那些有小孩在上学的家长有望支持你,你最大的困难会来自那些没有小孩在上学的纳税者。他们要么是没有小孩;要么是小孩已长大成人;要么是已把小孩送往了私立学校。

要使没有小孩上学的家长支持你,办法之一是“划分阵营”,即把同意建校的人当成朋友,把不同意的当成对手。然而在这条路上,到处是误解和冲突,如果你也实行“划分阵营”的方法,冲突定会发生。朋友可能会和朋友吵;各种组织也可能会相互指责。当然,有小孩上学的父母有可能会投你一票,但是你却不大可能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死路。

现在,让我们试另一条路,即权衡利弊,以理服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建校的利与弊,对不同意建校的纳税者晓以利害,让他们改变立场。当你提出了建校主张,所有的投票者便会在心里掂量,在天平的一端是改善受教育的机会;在天平的另一端是纳税。对于我们来说,纳税本来就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因此我们不会太乐意把砝码加在改善教育的一端。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后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不少人会把砝码放在纳税的一头,但是经过比较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改善教育机会。而我们真正的挑战便是如何才能增加改善教育机会一端的重量。演讲时,重点目标应放在那些不同意建校的人的身上,着重在演讲时向他们阐明建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逐渐引导他们支持你。

四、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篇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更多高校加强了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原版教材的使用、国际间学生互访、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都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 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已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探讨将演讲、辩论等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学术交流能力。

1.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还有一些问题,从传统意义来讲,英语教学一直偏重语言技能操练和语言知识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放在结构、语法和词汇上,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的口语、写作等产出性技能却没有充分重视。大多数口语教材仍以简单的日常对话为主。教师上课练习形式多以浅层次模仿型对话、复述为主,而演讲、辩论等发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的课堂实践活动却较少开展, 使得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长期得不到训练而无形间被大大削弱[2]。此外,因对其他学科涉猎范围有限,专业词汇极度缺乏,很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现象,突出表现为口语交流时内容空泛, 缺乏逻辑性和思辨性, 独立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更无法用英语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口头学术交流。

2.演 讲 、辩论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演讲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清晰、完整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因其集语言交际、信息传达及思维训练于一身而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辩论更是各种知识运用的综合体现[2],辩题通常来源于近期重大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者须对辩题做出辩证性思考和阐释, 辩论者所要解决的任务问题几乎直通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管理学等这些知识领域。把演讲、辩论融入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演讲过程伴随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寻找话题、查询资料、在公众面前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听众的肯定和否定评价,培养批判性倾听能力和求同存异的开放态度。同样,学习辩论知识能培养学生辨析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以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 ,以培养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学术英语教学现状,以思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网络资源,将个人演讲、小组辩论等活动引入课堂,探索、构建一套既能满足语言技能训练,又能实现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融合听、说、读、写、评、探、创的教学模式[3]。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要同时兼顾这两点, 就一定要和学术阅读或学术听力相结合。教学研究表明,没有一定的语言及知识积累,学生很难阐述复杂的、有学术内涵的问题。一方面思维空洞,交流时言之无物,另一方面语言上词穷句短,缺少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句型结构和词汇。因此我们认为构造新型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在于以辩论和演讲的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把听、读训练作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要求学生以学科领域中某个问题为突破点,通过质疑、研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为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提供信息输入,让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见解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最终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该教学过程一共有3个步骤。

第一步:以学术阅读和学术听力为主的信息输入

以讨论、演讲、辩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主题设计。

课前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本着思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准则,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帮学生进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交流,设计演讲、辩论的主题时应把学科前沿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比如:学生没有缴学费,学校是否有权利禁止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汽车限牌等。

信息材料的输入主要来自网络, 其知识的呈现方式不仅是文字和声音,还有图像和视频等。由于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处理,这一过程迫使学生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从而发生语言习得[3]。

学生对比阅读资料、概括资料内容、得出自己结论的整个过程既是信息加工过程,又是知识获取过程,更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成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协作、竞争、互动交流的方式商议确定本小组演讲、讨论或辩论的主题,并明确个人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通过大胆假设和开放性思考,草拟出方案。

第二步: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策略与实践

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策略。在课前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课上以学生演讲、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为主。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

(1)基于文献阅读的不定题目演讲

演讲是一种综合、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对于观点的清晰、连贯性、用词的精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关键性结论的创新性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可根据授课情况挑选教材相关主题进行演讲,目的是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有效词汇输入,发展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根据演讲主题进行延伸性讨论或质疑提问,演讲学生即兴回答,可以把课堂作为一个小型批判性社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质疑权威,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挑战性质询和辩论带来思想交流、心灵碰撞和观点争论,帮助演讲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4]。

(2)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外语研究表明: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在意义协商中有所收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体验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5]。因此我们认为设计课堂交流问题时,应设计出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一组题目,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到培养和锻炼, 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教师为学生营造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维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3)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尤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路,不仅能使学生语言沟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更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恰当地对学生英语的地道性、流畅性、表达思路的清晰性和台风做出评价外,还应从学生选题的先进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语篇框架的合理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等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给出一组讨论、辩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

灵感来自于语言与思想的交锋, 所以课堂辩论对于思维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唇枪舌剑之间,激射思想光芒。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交流和集体合作是如何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该学习环节有三个层次: 浅层次的交流对获取信息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实质性地对别人的观点评判、审视和质疑,这是多种思维的大碰撞,多种能力训练的大展示;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观点,即通过质疑、评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并引用文章或查找资料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3]。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倾听能力, 在合作中寻求帮助的能力和在达成共识与尊重别人意见之间找到平衡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5)让学生写出演讲提纲

二语写作和口语同为重要的产出性语言技能。认知图式理论认为,学生对写作题目越熟悉,越容易激活头脑中固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越高[6]。此外,在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语言输出的准确程度相应提高。

学生在完成小组讨论或辩论后已完成解释、分辨和评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判断。撰写演讲提纲为理清思路、润色语言提供了更多计划时间。在带动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为下一步总结演讲中用更精确、地道的语言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6)轮流让学生到台前进行总结性演讲

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认为,只有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有外在压力的输出机会”,语言输入才能被内化和掌握,语言交际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输入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输出压力, 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在小组讨论或辩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得到启迪,产生新的看法后独立地、客观地、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再一次深入思考,并言之有理、有据地总结自己的思想、观点。则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将又一次得到升华。

第三步:学习评价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程的教学格局,在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因此,最终学习评价方法应区别于以往评价方式, 评价目的在于促进“转变性发展”,应坚持全程化、综合性、弹性化的评价方式 [3]。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在于评价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程度和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4.以 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实践,笔者就以辩论、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3%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演讲或辩论活动是有必要的;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90%的学生意识到团 队合作能 力的重要 性 ;65%的学生认为通过该教学模式 ,搜索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有所提高;7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 了信息筛 选和引用 、推理、关联、论证等技巧;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30%的学生认为自己用学术语言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5.结 语

经典的辩论演讲技巧 篇8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判断性思维;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在我国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高考等成绩,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显著提升,灵活应用英语更是进入外企或大型企业的一块“敲门砖”。但不难发现,我国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面窄、分析能力差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对学生缺乏系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实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将其明确定义,外国学者大致认为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个体对事物的思索过程;二是个体对相关事物的判断能力。而我国学者也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某种过程,并且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知识累积、个人思维能力等。就目前来看,虽然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提升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英语演讲与辩论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从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心理方面着手

在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该题目或观点产生质疑,如此才能使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当前的演讲题目是“禁烟火令的实施是否合理”,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并让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几种理由明确地讲出来,或是合理或是不合理,毕竟既合理又不合理的这种方式不适合出现在演讲中。而当学生选择合理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找出不合理的理由,如此则是对该选择提出了质疑,反复将合理与不合理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最终确定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辩论环节提出质疑观点也非常重要,在对方提出相应观点后应立即对其提出质疑,并针对质疑方面的内容展开思考并进行有力的反驳,经过反复实践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从培养洞察力方面着手

洞察力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演讲或是在辩论中,都能发挥直观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量的累积;二是分析能力。拥有极强的洞察力可以使选手在看到题目的一瞬间比其他选手获得更多的内容,这主要是由于选手自身知识的累积使其可以透过题目联想到更多内容,而强有力的分析能力也可以使其通过题目的描述,想到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意义。在进行辩论时洞察力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优势,如对方提出某个观点,该选手则可以利用自身洞察力的优势将对方观点进行全面剖析,再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对其进行有力的反驳,甚至可以提出很多令对手无法辩驳的观点。因此,教师今后也应将重点放在培养洞察力方面,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累积,并利用课余时间或班会时间积极组织各种辩论或演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既能丰富课间生活,又能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3.从培养逻辑能力方面着手

在演讲或者辩论的过程中,质疑力和洞察力无论多强大都离不开逻辑能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选手所掌握的知识和观点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并将自己观点的弊端很好地隐藏起来,因此,逻辑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逻辑能力培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向学生介绍有关逻辑能力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内容;二,根据逻辑能力培养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三,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四,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合理运用到英语演讲和辩论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通过演讲和辩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提升,也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洞察力、逻辑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目前,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为止,我国高校还不够重视这一手段,在今后的英语教育中可以多多开展辩论赛和演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无论对学生升学,还是今后参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志伟.公共英语演讲之逻辑特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及效用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6):111-112.

[2] 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辩论赛可以用到的辩论技巧 篇9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 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 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 。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上一篇:医院管理目标责任书下一篇:惊喜而惶恐的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