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题二历史

2024-05-14

赤水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题二历史(精选3篇)

赤水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题二历史 篇1

初中历史

单位: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距今约 170 万年,那么你知道在世界历史上,人类是在距今约年前形成的吗?()

A.170 万年 B.二百万年前 C.三四百万年前 D.四五百万年前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那么,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A.“空中花园” B.金字塔 C.汉莫拉比法典石柱 D.长城

3、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出现在()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4、2008 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与之相关的下列哪个国家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奥林匹克运动的摇篮?()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

5、哪一个国家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A.古埃及 B.古希腊 C.东罗马 D.西罗马

6、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大和改名日本

7、下列哪一城市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奉为“圣地”?()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迦太基

8、西欧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比中国晚了()

A.约 100 年 B.约 500 年 C.约 1000 年 D.约 1300 年

9、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 0—9 这些数字,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

A.古埃及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10、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A、能力B、人文C、科学D、人格

11、文艺复兴时期,被恩格斯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荷马 D.莎士比亚12、2010 年 7 月 4 日,美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国庆,下列文件中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的是()

A.但丁 B.达芬奇 C.荷马 D.荷士比亚

13、右图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 ”宝。“海宝”的设计者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下列哪一事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宪章运动 D.工业革命

14、在英国历史上“凤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中所述的权利最早产生在()

A.1640 年 B.1642 年 C.1688 年 D.1689 年 ”

15、马克思说,因为()这是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和华盛顿齐名。

A.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D.实施“新政”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 16 分)

1、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3、帮助学生形成 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

4、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5、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以为指导,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力图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6、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提高识图、用图的技能。

7、与教科书配套的,主要作用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方案和必备的资料。

8、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顺利进行 的基础条件。

9、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知识与能力目标、10、根据广义知识观的理解,学科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

1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核心是。

12、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的憧憬和向往。

13、发端于欧洲手工工场、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促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为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军事行动是。

16、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

1、中国古代史可以上溯到一百多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结束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

2、历史规律是不可以被修正和否定。()

3、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帝国。

4、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而成举世闻名的盛唐气象()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

6、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也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9、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针()

11、世界近代史是从 16 世纪前后至 21 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12、世界近代史是世界各地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依存的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

2、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3、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七个主题是什么?

4、《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对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怎么样表述?

五、论述题(共 22 分)

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B

7、C

8、C

9、B

10、B

11、A

12、B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

2、人文素养

3、历史概念4、历史教科书

5、唯物史观。

6、历史教学图册。

7、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8、历史教学

9、历史概念

10、程序性知识

11、价值判断

12、马可波罗

13、早期殖民活动

14、维新变法

15、诺曼底登陆

16、巴以冲突。

三、判断题答案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对

10、对

11、错

12、四、简答题答案(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2、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有哪些?

答:有历史教科书、学校图书馆、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和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视频资料、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

3、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七个主题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史围绕以下七个主题展开:

(1)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2)近代化的起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经济和社会生活

(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4、《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标准》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对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怎么样表述?

答:(1)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

(2)认识时间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3)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

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历史教学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层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三位一体。因为具体历史教学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的分开。不是一节课分成三个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应该说,三维目标统一于教学活动。

第一,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伴随着相应的能力,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学生识记、理解、认识和掌握这些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赤水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测试题二历史 篇2

(二)历 史 试 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A

BCD

8.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根据下列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判断它们与现在的哪个节日有关()

还我青岛南昌起义

①五四青年节②三八妇女节③八一建军节④九九重阳节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下列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中国军队鏖战台儿庄③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战④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

A.①③②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10.右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完成()

A.南京解放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

1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

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B.苏联撤走专家

C.“左”的错误泛滥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2.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①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

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活动实现的A.西方列强的扩张B.新航路开辟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天竺

14.右图是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美国人民所以怀念林肯,是因为

他是()

①国家的缔造者②美国第一任总统

③黑奴制度的终结者④国家统一的捍卫者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5.在九年级(1)班的历史复习课上,同学们根据复习要求,将发生

在十九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进行了归类,在他们排好的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

改革的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②俄国废除农奴制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中国洋务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7.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说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18.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

代表性的事件是()

①德国突袭苏联②珍珠港事件③斯大林格勒战役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

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经济全球化B.知识经济C.世界大同D.世界多极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图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样的政治体制?(6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图二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3分)

(2)材料二记载的官制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2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从血的教训中猛然觉醒,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历史洪流

中,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历来说法不一。(15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讲演中则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从先生开始的革命,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摘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的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200以内)

2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也发生过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1)文中所说的三国同盟成员国指的哪三国?(3分)这一宣言的签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分)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2)根据这个文件的精神成立的组织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之相对应,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什么组织与之抗衡?(2分)以上两大组织的成立,表明什么格局最终形成?(2分)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3)“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冷战”结束后“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分)

24.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杰出人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分析图片,回答问题:(15分)

图1 美国第一任总统图2 开创了资本主义图3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图4 带领中国

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人民富起来

请回答:

(1)请从上面4个图中选出3个,分别写出所选历史人物的名字,并简评他们的主要贡献。(12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该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3分)

济南市历城区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2、5、2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5C C C D C6—10D B D A C11—15C C B C D

16—20D D C A A

二、材料解析题(共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答案:

(l)秦朝;(3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分)行省制度。(3分).(2)明太祖;(或朱元璋)(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各2分,共4分)

22.答案:

材料一:

(1)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3分)

(2)评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分)建立了中华民国。(3分)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经济上,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还起到过移风易俗的作用。

材料二:

(1)辛亥革命有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3分)

(2)评述:胜利的地方: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分)建立了中华民国,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3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分)

23.答案:

(1)德国、日本、意大利;(3分)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使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联合),更好地打击法西斯势力,加速法西斯的灭亡。(2分)

(2)华沙条约组织;(2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分)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苏联解体;(2分)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24.答案:

(1)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罗斯福: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领导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领导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四选三,每个4分,人名、贡献各1分,简评2分)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题 篇3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知识(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小题,计4分)

1.以下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是()。

A 依法治校B 务实创新C 尊重家长D 崇尚科学

2.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

A 文本与课堂B 教师与学生C 过程与方法D 课程与评价

3.对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表述正确的是()。

A 养成良好习惯B 创设教学情境C 鼓励直觉思维D 抑制逻辑思维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基础性、普及性和()等方面。

A 全面性 & B 强制性C 义务性D 合作性

二、简答题(6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Ghj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材料】 我是一个英语“差生”,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考试时,真的拿了个好成绩。我非常高兴,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一: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哪些弊端。(5分)

问题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你对课程评价有哪些新的认识?(5分)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8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2005年全国约有小学生108647000人,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人。

2、1公顷=()平方米2小时3分=()小时

3、循环小数2.60276027……用简便方法记作(),它的小数部分第18位上的数字是()。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乙数比甲数多(),甲数比乙数少()%.5、一个不透明的盒子装有两只黄球、三只白球、四只红球,小红伸手任意抓一只球,抓到白球的机会是(),抓到红球的机会是()。

6、用数卡□9 □1 □2 □0可以摆出()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有()个质数。

7、把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按下面的规律排成长方形:

□□□□□□□□□□……

① 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② 用n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8、数学新课程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

9、数学新课程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正方形的边长与正方形的面积成正比例。()

2、小林的身高1.39米,他趟过平均水深1米的河流是绝对安全的。()

3、若a:1=1:b,那么a、b互为倒数。()

4、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10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24秒钟敲完。()

5、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也不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

三、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10分)

1、桌子上有5根小棒,小红要摆一个三角形,她选了其中的2根小棒,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根应选()的小棒。

A.15厘米B.10厘米C.3厘米

2、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后,面积与原来相比()。

A.变大了B.不变C.变小了

3、小亮家在小刚家南偏西30。的方向,小刚家在小亮家的()方向上。

A.北偏东60。B.东偏北30。C.北偏东30。

4、商店促销规定三只汽水瓶可换一瓶汽水,野餐时有一个小组13名同学每人买了一瓶汽水,这个小组最多可以喝到()瓶汽水。

A.19瓶B.17瓶C.20瓶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是()。

A.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B.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C.期末数学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四、计算与应用(共26分)

1、脱式计算(要有计算过程,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4分,共8分)

①54×9.9+0.3×18②(48+1100×30)÷722、文字题(2分)

一个数的比它的25%多12,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3、一个模具加工厂要加工一批模具,如果每天生产140件,12天完成;如果每天生产168件,需要多少天可以加工完?(用两种方法解,每种方法2分,共4分)

4、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7厘米,宽8厘米,内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一个土豆淹没在这个容器的水里,这时,水深17.5厘米,求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分)

5、修一条水泥路,甲队独立修要20天完成,乙队独立修要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了若干天后,乙队接着修了5天才完工,甲乙两队合修了多少天?(4分)

6、两辆汽车相向而行,一辆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另一辆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55千米。空中有一只小鸟与两车同时起程,每小时飞行160千米。它从甲地向乙地飞行,当小鸟与来自乙地的汽车相遇时,折回往甲地飞;当与来自甲地的汽车相遇时,又折返往乙地飞,直到两辆汽车在甲乙两地之间相遇时才停止飞行。已知两地相距200千米,求小鸟飞行了多少千米?(4分)

五、运用与分析(共14分)

1、简答:原教学大纲中的“几何初步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改为“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相对于“几何初步知识”增加或强化了哪些内容?(至少写4项内容,4分)

2、材料分析:

有一次上课,一位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小玲家、小丽家与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玲家距学校7.5千米,小丽家距学校4.5千米,小玲家与小丽家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之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

第一种:7.5-4.5=3(千米)

第二种:7.5+4.5=12(千米)

试就以上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判断以上两种解法是否合理,认为合理的在括号里打“√”,认为不合理的在括号里打“×”。(2分)第一种:7.5-4.5=3(千米)()

第二种:7.5+4.5=12(千米)()

②你如何让学生理解你认为合理的解法?(4分)

上一篇:元旦节文艺表演的活动总结下一篇:顽强的生命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