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2024-07-13

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精选4篇)

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篇1

同志们,大家刚才看到的片段正是电影《长征》中的画面,影片《长征》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红军辗转迁徙时的艰难险阻,再现了我们党在面对危机时的坚韧与不拔。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而且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而今年正是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实现“四个犍为”、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就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做下这样一首诗: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从毛泽东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他以其独特的魅力突破了时代和国界,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整个世界所称颂。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不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是不屈不挠的求索、是无所惧的前行、是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

(一)理想科学,信念坚定。

革命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转移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凭着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啃的是树皮。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即便如此,红军将士也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功翻越陡峭险峻、终年积雪的座座高山,跨过浪涛翻滚、暗流涌动的条条江河,穿越沼泽遍布、神秘莫测的茫茫草地,冲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强健了体魄,磨砺了意志,锻炼了作风,提高了战斗力。

(三)独立自主,唯实创新。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经典范例。红军之所以被迫进行长征,最直接的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拒绝并压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亦步亦趋地跟着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无视中国革命的现实,无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创造,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精神,从而也就完全丧失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自主权和能力。红军长征初期接连受挫的惨痛教训警示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但中国革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迈出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决定性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反对右、反对“左”、坚持正确路线,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种战略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使党和红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作为一次涉及全国各支红军部队和各个根据地的大范围战略行动,全党能否始终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几支红军能否完全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反对中央北上方针,提出南下的错误主张,公然与党中央对抗,妄图分裂党和红军。在这种危急关头,红军官兵从革命事业的根本大局出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展开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最终避免了红军的分裂。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政治上志同道合,思想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帮互助,把战友当做亲人,把部队当做自己的家,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集体。正是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五)心系群众,依靠群众。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障,客观上也为就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深刻认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而在这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又具有精神导向、凝聚向心、感召励志、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长征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长征精神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

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的表现。长征精神通过规范引导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勇于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真正体现精神价值在人的进步和完善中的实现。

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科学地认识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对于用长征精神教育人培养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前进。

现在,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多少年来,长征精神已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星,射出璀璨的光芒;长征精神又像一杆路标,指示着青年一代的人生航向;长征精神是一本大书,给人以人生的思考,生命的启迪;长征精神更像一粒种子,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精神有永恒的价值和永远的魅力,它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三、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可以把全体人民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个纽带和认同就是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人凝聚已久的情结,需要不断通过与时俱进的长征精神凝聚形成全国人民的向心力。

(一)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条件极端艰苦,“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可谓步步有艰险,处处是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红军将士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事业必然胜利,发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无私奉献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扭转了危难局面,终于实现了党中央确定的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革命打开了胜利局面。长征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克难奋进、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早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发扬长征精神,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邓小平指出: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的伟大长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一场全新的伟大事业,与红军长征时的任务、环境、条件有了极大不同。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政治上高度成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仍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压力;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任务仍很艰巨。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和挑战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百年梦想任务非常艰巨。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像当年红军那样,实事求是,满怀信心,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克艰险,夺取胜利。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征途上,我们必须大力倡导与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成为前进的强大动力,化作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早日实现。

(二)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24 个字社会主义价值要素,要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长征精神所体现的为民族独立解放与人民自由幸福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也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需要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思潮激荡,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人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有的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就会导致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变化、政治方向迷惑。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构建以长征精神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统一各种社会思想,我们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同心同德,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任务。

(三)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不畏艰险,克难致胜的军事大转移,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篇章。我们党在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克服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适时调整红军的战略方针并最终确立北上抗日、会师陕北的战略方针,将被动的战略退却转变为开辟抗日前进阵地的伟大进军,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确保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弘扬长征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的成果。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思想上左的右的干扰仍然会造成很大麻烦,许多以前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作出新的理论回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指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目标任务既是发扬长征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又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弘扬长征精神的新境界,在新长征征途中继续作出理论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重要思想基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无畏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史诗。只有理解长征,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篇2

一、发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定的政治基础

理想和信念就如同指航灯, 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处境最为艰难的时期。但是, 无论环境多么险恶, 条件多么艰苦, 前景多么令人担忧, 广大红军指战员都懂得长征是为了工农大众的解放, 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对远大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执着追求使红军战士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激励着他们在逆境之中勇往直前, 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长征的胜利就是诠释这一结论的最好范例。

当前,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本点仍然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谐社会, 首先应该体现在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和谐, 唯有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才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激励人民奋发进取, 形成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及积极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 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到:“一个社会能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基于此, 我们应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不断推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坚定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尤其是加强对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教育。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 克服困难, 争取胜利的强大动力之源。有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才会有共同的政治基石。

二、发扬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 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长征中, 党和红军的处境险象环生, 时时危在旦夕, 可以说完全超越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极限。然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实现了三大主力大会师。这种在艰难险境中奋斗不息的意志和品质, 正是长征精神最鲜明的核心。长征的历史, 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战胜困难, 艰苦奋斗的历史。

长征的胜利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 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威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只要有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就能战胜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 仍然需要发扬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目前面临的任务繁重复杂, 包括: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努力在各领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鼓励创新实践, 增强创新意识;健全社会组织机制, 完善社会管理, 及时妥善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形成和谐劳动关系。

显而易见, 这些工作门类众多, 且大多是基础性工作, 需要耐心细致、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才能有突破性的成就。此外, 在很多方面, 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每一步都须我们自己去尝试、探索和开拓, 其间的艰难困苦、险滩暗礁自然不会很少, 失误和曲折当然在所难免。只有具备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才能勇敢挑战困难, 想方设法完成各方面工作任务, 最终建成和谐社会。

三、发扬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 是维护和巩固和谐社会必要的正确价值导向

团结协作,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这是红军能够摆脱困境、战胜强敌的决定性因素。在长征途中, 讲团结、顾大局、舍己为人、生死与共成为红军内部关系的自觉准则。红国各主力部队之间不计条件, 绝对服从上级指挥, 协同作战, 密切配合,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为兄弟部队创造取胜条件。各路红军从革命大局需要和党的最高利益出发采取的军事行动不但保证了我军的战略任务顺利完成, 而且使得战局的发展常常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 其防堵计划自然难以奏效, 最终使红军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

长征的历史表明: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胜利, 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当然, 要实现真正的团结又离不开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以大局为重, 具有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胸怀和品德,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团结互助的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 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 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 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资源紧缺对经济的制约、环境损害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分配差距的增长速度过快、幅度过大, 导致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这些矛盾涉及到多个社会层面和众多机构、人员, 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些复杂矛盾, 不能单靠个别单位或某些人, 往往需要各方面以大局为重, 互相配合,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加强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教育, 不但可以形成以平等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 为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 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从全局出发, 综合各方面利益而制定的各项合理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可能早日建成。

四、发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患难与共的长征精神, 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在长征过程中,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 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 这是红军得以胜利的坚实后盾。撤离南方根据地后, 红军便失去战略依托, 陷入极其艰难境地, 但他们仍模范地贯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红军所到之处, 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 惩恶锄奸, 打土豪, 分田地和粮食, 并帮助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政权。红军以自己的行动表明, 他们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们是劳苦人民翻身解放的希望, 因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征战途中, 红军遇到的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没有各族兄弟的帮助, 红军难以完成历史使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完成同样需要密切联系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必须相信人民群众, 尊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积极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使他们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身于这一建设事业, 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工作热情, 而且有利于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快速高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理智、合理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 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 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 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共秩序, 信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我们的社会无疑会更加和谐。

五、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 不难看出, 每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任务的确定, 每一场战役的胜利, 都是毛泽东等领导者从现实情况出发, 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结晶, 无不体现出执着的求实和创新精神。经过长征的实践检验, 党和红军中的大多数人接受了毛泽东一直倡导的、从中国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为后来在全党范围内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那么, 在此次人类壮举中开始培育的求实精神则是新局面的奠基石。这种精神不但在引导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光芒四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 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模式, 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靠我们自己设计并完善其蓝图, 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易事。为确保决策科学, 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我们必须做到求真务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经常深入实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根据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切合实际地制定并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继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群众的具体情况, 把各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更为具体的计划、方案和措施, 再设法使其转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在当前时期, 需要特别强调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某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本部门、个人的利益, 会掩盖实情, 甚至弄虚作假。要了解真实情况, 就需要摘下有色眼镜, 深入底层, 排除一切外在客观、人为因素的干扰, 设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当然, 求实和创新是紧密相连的, 坚持实事求是, 就需要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敢于创新, 敢为人先。为此, 我们应在全社会大力培养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鼓励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论长征精神对现代军人的重要意义 篇3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为崇高的革命信念而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的创新精神,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精神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可靠的精神资源,对推动革命老区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革命老区;和谐社会;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20-02

长征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虽然产生于70多年前的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大背景下,但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强大的鼓舞力和感召力。即使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主题与长征时期所处的革命战争年代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和主题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伟大长征精神所蕴含的超越时空的带有永恒精神价值的实质性内容仍然并必然不会过时,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尤其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而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首要原因就是要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动摇,坚信追求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崇高正义事业必然会取得成功。对革命老区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必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伟大旗帜,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已。

70余年后的今天,和长征时期的历史条件和任务有根本的不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困难之处是在革命老区而不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如何实现革命老区的和谐发展,为革命老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今后我党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由于历史原因,革命老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老区和谐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老区和谐发展所面临困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老区和谐社会建设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的现成经验,老区和谐社会发展还必须要根据老区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和安排。但不管老区和谐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跟当年红军长征当中面临的困难相比是不可同日可语的,当年的长征同样主要由老区人民构成的红军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今天的老区人民仍然需要构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最需要就是要在具备坚定的信念基础上不断提高老区人民的精神境界,坚信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追求老区的和谐发展这一崇高的正义事业必将最终得以成功,老区的全体人民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把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铸造成老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老区全体人民在当年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历史氛围感召下,有着不畏险阻、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团结进取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红军长征的成功是追求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崇高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今天老区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旧是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这样才能使老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地促进老区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总结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探索老区和谐社会的建设的实现路径,最终真正把握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发展规律。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奉行开拓创新精神,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革命老区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必须要在新的时代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弘扬创新精神,努力开创老区和谐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长征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当中没有先例,同样,今年创建革命老区和谐社会也没有先例,没有老区建设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的老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可以照搬。这和当年探索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同样是全新的事业,因此要求老区人民必须跟当年探索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一样,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勇于实践,敢为人先。只要看准了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于尝试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和偏差,最终探索出适合于老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道路来。比如老区大多交通不便,不具备沿海、沿江、沿边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因此就不能简单采用东部地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物流运输相关产业,而且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较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距,因此也不能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国际大都会等口号来凝聚力量和招商引资,因为东部地区在这方面也有明显优势。老区要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发展道路方向,开创老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新局面。这里仅提出一点来说明老区的发展优势。老区大多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众多,具备发展现代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而且有我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众多纪念地和标志物,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内涵、先烈的业绩及精神内涵。比如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自然风景优美,又保留了很多革命先烈的纪念物,体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的精神内涵与现代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各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去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可能的捷径。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中国革命的历史文化遗产,既为大力创建先进文化,为构建革命老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精神资源、营造适宜的心理基础及社会氛围,又能为革命老区带来可观的直接经济收入,并且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破坏老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真正实现老区物质、环境和精神的多丰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老区必须在新历史条件下去挖掘革命先烈的革命理想、革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不要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搞成简单的道德说教,这就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来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把老区的革命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起到其他爱国主义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而把红色旅游打造成为众多革命老区的一块金字招牌,为老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足够的力量,提供长久的支持。另外,很多老区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些都是老区的宝贵财富,需要有序合理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走粗放式发展道路,这样除了产生短期效益外,只会与构建老区和谐社会这一大目标背道而驰。关于老区因地制宜地从实际出发来构建和谐社会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这里不一一列举。

长征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红军具备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因而能在党中央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指导下,把革命的理想信念和英雄主义精神转化为坚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对今天的老区来说,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显得尤为珍贵,是创建老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红军战士绝大多数都是从革命老区中走出来的,应该说今天的老区人民也是红军战士的后代,那么老区人民必须继承这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和品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老区人民的根本团结是老区和谐社会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建设老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尤其需要一个精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保证。这里的团结主要是老区的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老区要发展,离不开老区各级党和政府机关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老区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参与。必须要依靠各级领导团结人民来开创这一宏伟事业,这样才能真正把老区和谐社会构建成功。而要团结人民就必然要求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始终与老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各级领导和干部在严守党纪和国法的基础上,还要顾全老区创建和谐社会这一大局,要绝不能在职务和待遇上向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看齐,而在工作和自身建设上又向西部地区发展情况看齐,老区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把构建老区和谐社会这一理想信念真正转变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实现与老区人民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关爱,才能激发出老区人民改变自身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明天的活力和动力来,只有实现了老区从上到下紧密团结,才能心无旁骛地搞好老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也只有实现了紧密团结,才能实现老区社会的真正和谐和人民的互相关爱。

在实现了老区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关爱的同时,老区党和政府机关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还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把创建老区和谐社会的希望仅仅寄托知识分子、社会名流、富贾豪绅等社会精英人士身上,绝对不能在创建老区和谐社会中忽视群众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把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摆在第一位。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与社会精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一些革命老区显得比东部发达地区更为紧张,特别是有那么一批老区的党政机关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搞特殊化;一些老区的社会精英利用自身的名望和财富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公然要和群众划清界限,搞精英化。这些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及精英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有鉴于此,老区的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各级人大、政协当中社会名流、富贾豪绅必须要永远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严治已,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精英与大众的关系,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支持和拥护党和社会精英对大众的领导。

学习雷锋的重要意义和现代精神 篇4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公而忘私,爱僧分明,对技术精益求精„„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今年3月5日,将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1周年的日子。41年来,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发展,雷锋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实践。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也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雷锋曾经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共青团员尤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自己的理想及祖国的需要方面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总结学习雷锋活动和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经验,全面推进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机制建设,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再上新台阶,引导广大青年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实践中锻炼成长。

上一篇:风铃节策划方案下一篇:客运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