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2024-05-14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共9篇)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1

一、填空题

1.音乐教学内容的组合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同类题材)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同类体裁)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不同人文主题)的音乐教学内容组合等几种。2.音乐教学目标的功能有(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提示音乐教学计划要点)、(提供音乐学习经验方法)、(确定音乐教育评价基础)。3.音乐教学目标的分类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4.(教学模式)即师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活动过程的标准样式。5.常见的音乐教学范型有(主动吸收式)、(发现探究式)、(讨论交互式)、(合作共进式)、(开放生成式)

等。

二、简答题

1.请简述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的内容中。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它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出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烦,百唱不厌。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石般地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 “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鉴赏内容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器乐作品 “美”的着眼点除了旋律的优美和动听外,还在于良好、洗练地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溶入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处理之中,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音乐教学心境。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课程的中心。因此,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打破 “学科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紧密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来进行,使音乐教学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接受和喜欢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对音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为终身学习和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往的音乐教材,往往从教师的 “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思路等方面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因此学生基本是在被动的状态中学习。新的课程观要求从学生发展的视角考虑问题,强调学生的 “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因此,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与人文性。2.请简述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的策略有哪些。

(一)合理运用音乐知识技能

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选择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新的音乐教材中,有些音乐知识技能以 “暗线”的方式呈现,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仔细分析和研究教材,熟悉教材内容。例如,有的教材在呈现 《二泉映月》的简谱主题时,将一串头尾衔接的彩色鱼形图作为背景,巧妙地将中国民间音乐的旋律技法 “鱼咬尾”,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介绍给学生,既传授了知识技能,又化解了学生接受上的难度。这种以人文主题的 “明线”与知识技能的 “暗线”紧密结合的精心设计,体现了音乐情感态度与音乐知识技能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点需要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

(二)注意相关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学科人文属性的集中体现,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及促进课程综合性发展是选择音乐教学内容时要予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音乐教学内容既要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又要重视对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了解;既强调对音乐经典的掌握,又重视对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音乐的学习;并努力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此外,音乐新教材不仅加强了音乐学科不同领域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而且注重与其他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注意涵盖相关学科内容,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

3.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与曲式结构

对音乐作品内容、表现手法与曲式结构的分析,是音乐教学之前常见的备课方式之一,下面的两个案例在这些方面的分析中均有一些特点,一是在分析作品内容、表现手法与曲式结构的同时,还把视点投向作品的人文方面,关注着音乐的情感内涵;二是分析作品时采取了重点突出的方法,而不是面面俱到,从而使作品的局部、细节特点清晰,加深了人们对音乐的印象。

二、介绍音乐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对音乐家及作品创作背景的介绍,可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音乐家的音乐成就和影响,以及代表性音乐作品;二是简单的生平;三是所介绍作品的产生时代;四是与该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在谷建芬和她的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中,其创作背景巧妙地由另一首歌曲引出:“20年前,一首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诞生在华夏歌坛,20年来久唱不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直唱到了新世纪。歌中唱道:‘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就是这一句满怀企盼与向往的歌词,在20年后引出了作者的另一首歌,并成了这首歌的标题———《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在巴赫与他的 《G弦上的咏叹调》中,用简练的文字介绍了 “G弦”和 “咏叹调”,并以一句话(《G弦上的咏叹调》是一首只用小提琴G弦来演奏的优美如歌的乐曲)概括和解释了作品标题。相关的创作背景亦介绍得清晰而简洁:“乐曲约作于1722年,原标题为 《咏叹调》,是巴赫 《管弦乐组曲第三首》的第二曲。原为D大调,用弦乐合奏的方式演奏。后经德国小提琴家威廉密改编为小提琴曲,并将原曲调性移低一个大二度,变成C大调。改编者巧妙地利用了G弦的最低音域,从而能用小提琴的一根G弦来演奏这首乐曲。而乐曲名称亦随之更名为 ‘G弦上的咏叹调’。”

三、关注音乐作品的创作价值和艺术特色

以往,在进行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时,对音乐作品的创作价值和艺术特色关注不够,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凡属优秀的音乐作品,凡能够选入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对作品这些方面的分析既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着良好的教学意义。例如歌曲 《我多想唱》,这首十几年前诞生的、曾打动了无数青少年学生的名歌,如果仅仅着眼于表现手法和作品结构上的分析,就不会对当今的高中学生产生那样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然而,对该作品的分析一旦同他们的学习背景联系起来,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正如下面的案例所描述的: “我多想唱”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那份企盼,那份渴望,那份发自内心的呼唤,那份怀有真诚的向往。透过这四个字,我们犹如望见那双天真的目光,犹如看见那张可爱的笑脸。除去感动,更多的是震撼!设想一下:以牺牲今天为代价,连今天都不曾拥有的孩子,还能够拥有明天吗?今天这些被抹去了童年色彩、失去了生活情趣、泯灭了创造活力的孩子,美好的明天难道会向他们走来吗?“生活需要七彩阳光,年轻人就该开朗奔放”,“该学就学,该唱就唱,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倒是这首歌唱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在另一首歌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分析中,“抓住了学校生活中最典型的人际现象———师生关系,进行深度开掘,提炼出唯有在教育领域里才会有的这种 ‘我’和 ‘你’的特定关系。更为精妙的是,学生长大后也当了教师,带着那份崇敬,也带着那份自豪,更带着那份神圣,‘我’成了 ‘你’”。这种分析是有深度、有眼光的分析,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而且具有艺术价值。该案例的分析中有一段尤为深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年的孩子成了大人,昔日的学生成了老师,这时的 ‘我’,从教师的角度,带着教师的职业感受与人格体验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师——— ‘你’,得出了 ‘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样深刻的理性认识。应该说,这种对教师认识上的提升极其感人,因其真实,因其内在,完全是那种发自肺腑的声音。”最后,案例分析进入更深的层次:“在作品的立意上,尚潜藏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它并没有一味停留在对教师的礼赞上,而是把视角放远,透视和折射出 ‘我’———一个新教师对老教师那种 ‘蜡烛’精神与 ‘春蚕’品格的默默继承。这确是一种极其自然,又极其深刻的艺术境界。”是对整个音乐作品思想意义、艺术境界、社会价值的提炼与总结。

四、注重对音乐作品的直接体验与感受 音乐教师在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往往依据音乐教学资料、音乐教学参考书等间接信息,缺乏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直接体验,因而形成不了对音乐的感悟。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没有走进音乐的教师,怎能企望学生理解音乐?音乐课堂上,最为脱离音乐教育本质的教学现象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和学生不假思索地听讲,原因就是双方均无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因此师生也都没有真正地走进音乐。良好的音乐教学效益来自师生之间和谐的音乐审美交流,而形成这种和谐交流的前提则是教师自身对音乐的切身感受。音乐教师上课之前如果缺乏这种对音乐的感受,感动和感悟,将不可能运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感动学生。所以,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师自身的反复聆听与多次体验相当重要,应该像案例8中聆听 《大地飞歌》那样:“一次又一次听这首歌,一次又一次感受这首歌,印象一次比一次深刻,体验一次比一次精彩„„当 《大地飞歌》的熟悉旋律响起,便再也按捺不住奔放的激情,跃上舞台,汇入载歌载舞的人流,把整个身心全部融入了 《大地飞歌》。”

4.音乐教学目标的表述一般来说,应该包含哪三方面的要素?

一、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

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 “教学目的”。音乐课程目标是从宏观的角度规定某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音乐教学目标则是从微观的角度,预计某一时段、某一环节音乐教学所要获得的结果,是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目标虽含有目的、里程的意义,但目标不同于目的的那种总体性、终极性和普遍性价值,它更体现为具体性、阶段性和特殊性价值。因此,表述音乐教学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目标要明确,具体,简洁,指向清晰。然而,一些音乐教师由于对此认识得不够清晰,加上传统大纲的影响,往往把 “课程目标”或 “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来对待,目标表述得非常宽泛,笼统。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强音乐文化素养,热爱祖国,成为 ‘四有’新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学习这首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共产主义道德风尚”,“通过欣赏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学习和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这些又虚又空的所谓目标对音乐课堂教学没有指导意义,也没有评价的价值。

正确的音乐教学目标表述应明确,具体和简洁,主要涵盖本课时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过程及要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二、目标要涵盖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由单向变成多维是音乐新课程同传统音乐课程在目标上的另一个重要区别。以往,音乐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方面,例如,“学习sol,mi两音,能够唱准它们的音高。用sol,mi两音及四分、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创造简单的旋律”,“指导学生准确和谐地唱好这首歌曲。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合唱的有关知识,了解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等等。上述目标缺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不清晰,主要突出了 “知识与技能”维度。正确的目标确立方式应该是三个维度的表述。

三、正确使用目标的行为动词

远程培训研修作业 篇2

远程全员培训研修作业

太和四小 王胜男

作为一名新老师,开学初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很陌生,很迷茫。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某一个知识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等等很多个疑问的困惑。于是,我开始找名师视频来观看,模仿他们的教态,语言,甚至是上课流程。久而久之,又有很多问题出现了:设置问题太过于拔高,教学环节太琐碎,无法把握学生的兴趣特点等等。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好老师。现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上,我是从以下两点进行的:1.对看书,从专业书籍和课外书籍中不断学习,提升地理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为人处世的素质。读书既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是个人心里素养的培养方式。2.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中有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并合理有效的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打开眼界,不能只限于现有知识和眼界的寻找,多从网络、电视等媒体上获取新鲜事物、新鲜信息,让自己眼界开阔。并在生活中带着发现的眼睛。3.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幕课(反转课堂),从网上找取反转课堂的教学视频,教学文档,学习如何制作并把幕课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增加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时俱进。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作为年轻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在提升教学能力上,现在我采取的方法是:1.充分备课,看课标,读教材。反复理解课标,找准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思考如何设置排列重难点的讲解思路,先后顺序。把知识点先给自己讲明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上我自己存在哪些疑问,哪些疑问有碍于重难点的理解,试着把它们融入在重难点的授课中。2.多书写,多反思。上课思路和教学构思,一遍遍反反复复的在脑海中展开、推敲。把上课的过程写成教学详案,一遍遍的演练,从中发现问题。试着把思路,把环节,把过渡语,把课堂组织,课堂评价写出来。不断的梳理和学习。3.多听课。抓住一切机会听本校有经验教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学习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语言和用词,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对于一些知识点的讲述技巧和记忆技巧,从中汲取经验。更可以从老教师的课堂中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说话、作业等。

三、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在孩子面前你是一个示范者,你的一言一举孩子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中,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以身作则是必备的素养。倪强老师说过,好老师是严格与亲善完美统一的。其中的严格就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说到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做到《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等规定的内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四、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2018年远程培训研修作业 篇3

第一次参加远程培训,收获颇多。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这次培训犹如雪中送炭,让我对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备雄厚的知识功底,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全面的认识,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对考试大纲要有深入的研究,绝不打不准备之战。要做到这些必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认真充分的备课、磨课,争取做到教学知识点无死角,争取把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准备进去,争取用多种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仅局限于网络培训,同时也要积极参加教体局组织的教学论坛,听取优秀教师的课程。我们只有不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要想提高教学技能,必须要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问方式,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怎么让学生喜欢你,这些都是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去体会,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新时代,我们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得学习使用新进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从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这是能否做到为人师表的基础。一个教师一时一事给学生做出榜样是容易的,但时时、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则是很难的,需要持之以恒,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品质善恶优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一个教师的道德品质也不是先天的,需要加强自我修养。如果每位教师都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那么,我们教师就真正无悔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就真正无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寄于的厚望。

最后,教师应具有爱心与责任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代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的理解教学中的“爱”和“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好的教育,所以,教师除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需付出自己无私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起平等师生关系,当然,这里的平等还要注意个度,必须把握好度,不然你的平等就变成伤害,伤害自己,伤害学生。老师对学生一个爱中有严,严在爱中。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4

音乐表现要素是:音乐要素 = 音乐基本要素 = 音乐表现要素 = 音乐基本表现要素。

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有的教师总结了听、说、动、唱、奏、编、演、思、写、画,概括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十种参与方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种种音乐手段表现出或活泼或优美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优美的《梨花畅》、欢快的《金蛇狂舞》、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悲伤的《泪花流》,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情感。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的价值在于向人们提供良好而丰富的听觉享受与情绪体验,在为人提供良好的感性体验同时,也包含一些认识的与功用的意义。大量的论著都说明了:各种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能抒发听众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的共鸣。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5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⑴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课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⑵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

⑶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学课本。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当然,有些老师也曾布置过让学生预习的作业,可是又没有切实可行的检查办法,结果布置与不布置完全没有两样。

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运用成功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理念,发挥心理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

1、用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与爱好的机会,让那些学习后进生或生活困难者能在活动中得到补偿,并能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平衡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激活的成功心态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相信自己能行,而且一定行。

2、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多尊重体谅学习困难的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让后进生回答,老师予以适时的表扬、鼓励,循循善诱,让多次小小的成功巩固可观的进步,使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甜蜜,从而来增加自己学习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6

1.该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点: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

2.该题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本题没有具体数值,属于定性分析类题目,考查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分析问题,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思维缜密,在定性分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可尝试用定量分析。

3.对该题的改编意见:本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特别强调“稳定地偏离”,考查学生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判断小球稳定地偏离状态,从而构建物理模型,较好的体现了能力立意的主旨,对知识,过程及态度进行全方位考查,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要求,完美。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7

蒙城县逍遥路小学三义路校区 李祥

一、多媒体的应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把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的生动的贴近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的问题,这些借助多媒体设备做起来就容易的多了,比如用计数器表示不同的数,怎样拨珠子,用多媒体就完全可是很生动的演示给学生

二、多媒体的应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新颖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可以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情景问题,比如动漫人物、动物等,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

三、多媒体的应用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同样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把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融入的不同的情景之中,让孩子反复练习,又不会觉得枯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很多有趣练习

四、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亥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长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走进了“我要学”的良好学习状态。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8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关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认为会用到以下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为引导学生而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基于网络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获取知识量、信息量最简洁的学习途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①再现功能、②集成功能、③交互功能、④虚拟功能。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开放性,教学应用时有具有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21世纪能力创新人才。“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教学方法的运用

音乐远程培训作业 篇9

1、(20分)结合自己所教学科,选择一个教学课题,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一篇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感受作者别具特色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思想启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3、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出示图片及相关信息)

★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课文选自《鲁迅全集》

三、正音释义(出示文中的生字词)1.扫除字、义障碍

2.勾画文中的注解(音、义、文常)

四、阅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1、范读:注意文中生字。(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2、朗读:思考问题

①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什么引发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故事? 中年

北京

风筝

小时候

家里

不许弟弟放风筝,折断撕毁弟弟的蝴蝶风筝

②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你认为该怎样划分,理由是什么? 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2),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的懊悔。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13段),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思考问题:(屏幕出示问题)1.“我”为什么不让弟弟放风筝并毁坏他苦心制作的风筝?(用原句作答)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我”和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对象比较点 弟弟 “我”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跃 笑柄、可鄙 “我”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 愤怒、折断、掷、踏 结果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傲然走出

3.第三段对弟弟进行了哪些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4.第四段对“我”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折断、掷、踏”——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我”粗暴专横、凶神恶煞的封建家长作风。

5.“我”和弟弟对于放风筝的观点有何不同?请各用一个两字词语加以概括。我:嫌恶

弟弟:喜爱

6.阅读课文第4段,找出少时关于风筝往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填表。时间 有一天 地点 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 “我”和弟弟

起因 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

经过 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拆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 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7.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说说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因为“我”生长在封建社会,深受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心灵扭曲,相信“玩物丧志”,因此过分少年老成,失去了一般少年的活泼天性和对于游戏的爱好。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思考问题:(屏幕出示下列问题)1.“我的惩罚”是指什么?

指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自己拆毁弟弟的风筝是扼杀了弟弟喜欢风筝的天性,自己心灵受到惩罚,良心受到谴责。

2.“精神虐杀”和“这一幕”分别是指什么?

“精神虐杀”是指“我”扼杀了弟弟喜欢风筝的天性。“这一幕”是指我粗暴、蛮横的拆毁了弟弟的风筝。

3.你认为“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表达了“我”知道自己错误行为后的无限后悔、沉重的心情。

4.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第三课时

(三)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思考问题:(屏幕出示下列问题)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效果:失败。

2.“我便叙述到这一节”中的 “这一节”指什么? 指我当初毁掉弟弟的蝴蝶风筝。

3.“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生”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陌生。二十年前弟弟还是孩子,如今他已有胡子了,我也老了,都改变了许多,自然显得陌生。

4.“我可是毫不怪你呵。”这句话是实写还是虚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虚写。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弟弟的原谅。

(四)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问题:(屏幕出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看见 “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 此段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严冬肃杀的气氛,烘托“我”悲哀的心情。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回忆,定下感情基调。

3、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由眼前的风筝引起了对故乡风筝往事的回忆。

(五)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弟弟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能。

2.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3、文章结尾突出了严冬的“寒威和冷气”,你能体会出几层含义? 不仅指当时天气的寒冷,更指作者心头的悲凉。

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六)小结:

1.本文饱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悲哀、自责、后悔、同情。

2.从作者对待、处理风筝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哪些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

知错必改

勇于自责反省

为人严肃

善于思考

附:板书设计

风筝_鲁迅

北京的冬天

入 题

少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天性)故乡的春天

风筝事件: 中年感到无限懊悔

衬 情

补过而不得(永远沉重的悲哀)

北京的冬天(照应开头)

2、(15分)与学习同伴一起,选择培训教材中一篇说课案例,开展讨论,对其进行分析评说。

《坐井观天》这堂视屏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通过和学习同伴一起看视频学生我们总结出了教给学生读书三大方法: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15分)请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设计一堂光盘教学课。《小小的船》光盘教学设计 摘要:

本文是一节深入研究《小小的船》关盘资源、巧妙采用关盘资源,搭建光盘教学中的电视师生、课堂教学中师生与教学内容之案件的三维平台,在三维互动中完成教学,最终实现光盘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

小小的船 教学设计 教学光盘 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首童谣。整首童谣以一个孩子的口吻为我们描绘了“:我”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表达了“我”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儿歌内容通俗易懂,比喻生动形象,想象大胆奇特,极富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语言纯朴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文中“尖”和“天”押韵,并采用了不少叠词,读来琅琅上口。教学时,应利用这些语言特点,加强朗读的训练,读出童趣,读出意境来。课文共有7个生字,在拼读时,要注意读准翘舌音的字“船、闪”,三拼音的字“船、两、尖”。是一首短小优美的诗歌。诗画相配,内容生动,更富有想象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认识“船、弯、两、尖、坐、看、见、闪”八个字,会写“儿、天、两、只” 四个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教学光盘、本课生字卡片(果蔬背景)、《小小的船》的配乐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我将充分采用光盘教学中的资源,通过光盘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电视机内的教学中去,并将光盘些资源在我的课堂上有效延展,最终实现电视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制作了精美的果蔬生字卡片,力求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展开想象。教学过程:

(一)、利用光盘,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电视老师和电视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开心吗? 让我们快和跟电视里的朋友们问好吧 ?

(播放光盘:电视老师说出这节课的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我请学生再一次跟读课题。

2、和电视伙伴互动: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我们和电视小伙伴一块儿读读课文吧,当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去认识它。好吗?待会我们和电视小伙伴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学生自由读文。

(二)、与电视同学互动,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1、请学生朗读课文,并作评价。

2、(播放光盘)听电视小伙伴读课文,对小伙伴的朗读也做一定评价。

3、像小伙伴一样有感情的练读课文。

4、(播放光盘)和电视伙伴做游戏,播放关盘教学,电视老师让电视小伙伴做摘星星的游戏,我将电视游戏延伸到课堂上:同学们,电视小伙伴认识的字,请你在老师的生字版上也认一认,电视小伙伴的奖品是小星星,你们可以得到的是这些果蔬卡片,我们一起加油吧。(光盘教学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

5、请学生看生字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6、(播放光盘)一起看看电视小伙伴有什么发现。

7、和电视小伙伴一起写一写这几个生字,咱们比比谁写得好?

(三)、结合光盘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小小的船像弯弯的月亮。

3、想象:弯弯的月亮还会像什么?鼓励学生根据月亮的不同形状来想象。

4、课文理解延续:课文还写了那些想象的事物?

5、学生反馈。

6、(播放光盘)听听电视小伙伴他们是怎么想的?

(四)、与电视小伙伴一起歌唱

1、(播放光盘)电视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唱这首歌

2、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和小伙伴一同歌唱吧。

3、通过共同演唱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4、(15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1、多媒体技术就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

2、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几项特性: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7)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

(8)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其中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3、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有:(1)丰富了教学内容。(2)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体现教学的个体化和因材施教。(3)弥补不同学校、地区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4)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5)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6)改善教学管理过程,改进教学效果。(7)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8)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教育。

5、(20分)不同技术模式的整合方法可以相互替换吗?请举例说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其技术路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以三个层级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即农远工程有三种模式:模式

一、(彩色电视机 DVD播放机)、模式

二、(卫星接收系统 计算机 彩色电视机 DVD播放机、模式

三、(计算机网络教室 多媒体教室 卫星接收系统 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可以看出,后一种模式包含了前一个模式,同时具有前面所没有的特征。例如:卫星收视教学兼容光盘教学,具有光盘教学的特点(教/学主体、教/学空间均不同);卫星收视教学高于光盘教学,具备光盘教学所没有的特征(资源来源广泛、资源种类繁多、资源获取迅捷);基于IP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技术模式的整合方法可以相互灵活替换,因不同的模式它的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可控力、参与力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与硬件环境对不同技术模式的整合方法相互替换。例如模式一中,我们可以把光盘教学资源,与其他媒体或渠道传送的资源,包括卫星传送的资源、Internet资源、学校或教师通过其他渠道收集的资源等进行重新整合,整合后的资源在模式二的技术模式中使用。这样提高了资源的交互性和灵活性。而模式一和模式二中的资源也可以整合后制作成个性学习资源,形成模式三技术中的新资源,这种整合与相互替换,提高了资源使用的个性化服务。由于各校硬件环境不同,我们也可以把模式二的教学资源整合后刻录成光,拿到只有模式一环境的教学点使用,达到资源共享,资源更新。远程教育模式整合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一)简单移植法

远程教育资源是通过采集、编辑、整合等多种途径集成的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直接选用,而不需要去作更多的变动,这就是简单移植法。

(二)多远组合法

利用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教师可以将不同形式和不同学科、不同门类的远程教育资源组合起来,整合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

(三)灵活嫁接法

以原有课件为主,接上其他资源,以弥补原课件的不足,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四)协同学习法

协同学习法就是在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时,通过计算机教师和计算机网络,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自主适应教育资源,教师作为引导者,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

这四种方法看起来相互独立,其实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所以在为了课堂效果,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例如在使用多样组合法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可以调用“科学人生”中的视频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的思想教育,其实也可以用灵活嫁接法用更加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源把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换掉。从而也能达到课堂应有的效果。

6、(15分)树状结构课件的特点是什么?制作PPT课件时,简单描述一下如何制作一个树状结构课件?

多媒体课件有不同的类型结构,常见的课件有直线结构和树状结构课件。从教学上来说,树状结构课件运行程序时,操作者可根据课件制作者设置的条件灵活地转向相应的分支展开教学活动,该分支教学内容可按章节内容分布设计。而直线结构课件只能按程序默认的流程依次运行来教学,使用单击来进行单项翻页演示教学内容。

制作树状结构课件时,一般主菜单页面设计为主目录,然后把主菜单、章节内容或详细内容页面运用超链接联接起来,以便处理好教学内容节点间的层次、归属等逻辑关系,内容页面有返回主菜单按钮,以便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打开PowerPoint,新建一演示文稿,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组织结构图”命令,打开“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此“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窗口以及其自有的菜单和工具栏代替了PowerPoint的菜单和工具栏,并且两者差别很大,可将鼠标指针移到每个工具栏按钮处并停留几秒,可获得有关该按钮的提示。

这时,可以在方框中输入相关内容。如果要在某一个结构的左、右、下方增加分支时,根据需要单击窗口中不同的工具(部下、同事、经理、助理等)至目标位置即可。还是以“用Word 2003绘图工具制作树状结构图”一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为例,先在第一框中输入“计算机系统”,再在其下属位置分别输入“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用“Del”键将无用文本框删除(因为只需两个下属),然后再在其下面插入相应数量的文本框并输入内容,PowerPoint会根据组织结构图的大小自动调整整体大小。

如果你不满足默认的效果,可以通过设置文本字体、颜色;图框样式、颜色;线条样式、颜色等来进行设置,来满足你的要求。

在Microsoft组织结构图编辑器中,还提供了多种样式的组织结构图,可以在“样式”菜单上选择一种样式,但此前必须先选中需要更改样式的部分。一旦创建好了一个组织结构图,应将其保存后再放置至幻灯片上,PowerPoint会将其作为一张普通的图表来对待。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中的“绘图”工具栏对其进行多种文字和图形的添加,编辑和修改操作。还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下的“另存副本为”保存图表为组织结构图文件(.opx)。

上一篇:市场营销协会介绍下一篇:合肥市包河区外国语实验中学语言文字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