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三

2024-05-15

实验小学三(共11篇)

实验小学三 篇1

我准备了一个纸杯,一个水杯,一些纸片还有一个塑料盆。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塑料盆里装上水,再把纸杯接上一杯水往纸杯里倒水,我侧耳倾听,那声音像泉水叮咚,特别好听,接下来我把水杯口上放上一张纸片,之后再把水杯倒过来。我用手抬着纸片,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水竟然一滴也没洒,我用手拿着水杯,水还是没洒。

这是大气的压力吗?我心想,还是上网查一下吧。网上说:这是大气的压力,水没洒是因为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没有空气,而杯外有空气,杯外的空气叫作大气压力,大气压力会把纸片托住,所以水不会洒。

实验小学三 篇2

怎样写好“小实验”,下面教你“三绝招”:

绝招一:生活创造小实验。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就一定会有发现,如太阳光为什么可以显出七色来?微波炉为什么可以加热食物?飞机为什么可以飞行……如此纷繁复杂的生活一定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迪,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探究结果,或创造出新的东西。于是,一个个小实验、富有创意的小设想便在你手下诞生了。

如有一位同学写道:“放暑假了,同村的小伙伴经常来我家玩。除了游戏,讲各自搜集到的趣闻以外,我们也会拿出《自然》书,照着上面的介绍,来做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实验。有时我们把白色的牵牛花放在红墨水里变成红色的牵牛花;有时在纸杯里放些水,水已烧开,可纸杯却一点儿也烧不坏……只要一做实验,我们就乐得手舞足蹈,感到趣味无穷。”看,实验设计就在书上,材料就在身边,只要动手,实验就能做成,知识、道理就在其中。

绝招二:写清过程最重要。介绍小实验的具体过程,这是习作的主要部分。因为是过程,所以要写得有条有理。你可以运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如“先”“接着”“然后”等,将实验的步

骤有机地连接起来。比如写《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可以这样写:“我先用火柴将蜡烛点燃,接着把玻璃杯倒过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盖在蜡烛的上面。哇!奇迹就要出现了!”这样,关联词明确标示先后顺序,写出的文章有条有理,别人读起来也清楚明白。

当然,比较繁琐的实验不是一两句话可以介绍清楚的,长篇的叙述仅靠“先”“接着”“然后”等几个连接词也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你可以按照实验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如某同学写《有趣的“小孔成像”》:

昨天,我和小朋友做了一个小实验——“针孔取景器”。我们先从楼上找来一个盒子,挖掉一小块盒盖,贴上一张半透明纸,在另一面戳一个小孔。一切都准备好了,我让“铁牛”站在窗前,对着半透明纸一看,结果什么也没看见。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是照着书上的说明来做的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迫不及待地去问爸爸。爸爸笑着说:“你这个盒子太扁了,光线照不进去。”后来我们又找来一个很深的盒子,用同样的方法去做。这次我对着“铁牛”一看,半透明纸上出现了一个影像:弟弟的头倒在下面,而脚却竖在上面。我和小朋友们轮流抢着看,咦,为什么人会倒着呢?爸爸明白了我们的心思,连忙画了一张图,说:“你们看,小孩头上的光通过小孔,就照到透明纸的下面,而脚上的光通过小孔就反射到透明纸的上面。这样小孩不就倒过来了吗?这就是初中物理课上讲的‘小孔成像’。”

这段描写,按照实验过程,先写实验失败,然后写在爸爸的指导下做成功,步骤清晰,过程具体,叙述明白。

习作中,你还要根据说明的特点,灵活运用说明方法。比如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介绍得更加准确细致;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写得更具体生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能给人直观明了的形象……有一个同学在《神奇的万花筒》中写了这样一个句子:“那万花筒里真是千奇百怪,花有三十多种,再看那玻璃,比一般的镜子还要亮。”这里就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法(三十多种)、比较说明法(比一般的镜子还要亮),让我们感受到万花筒里花样繁多,明亮之极!

实验小学三 篇3

一、关于课文教学

(一)总体评价

本年级选编的课文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裁丰富,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爱学,教师爱教。

(二)问题及建议

1,建议教材在每个单元末,增设一个小结性的栏目,类似高年级的“交流平台”。

2,建议课后题适当安排一些谣言形式的训练题,如字、词、句、段方面的,以加强教材的工具价值。

4,师生普遍感到课文文质兼美,但篇幅长、难度大。有些精读课文需教三课时,有些略读课文需教两课时,教学总时数比较多。

5,课后题要求背诵的,大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这给检测带来了困难。

6,部分略读课文可以看成例文,为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服务。

7,建议在课文后,安排指向新课标“必读书目”及“推荐书目”的课外阅读提示,类似高段的“课外书屋”。

(三)少数课文难学难教

三年级上册有较多来自国外或描写国外生活的文章,师生反映难学难教。一是因为学生不太熟悉国外生活,缺乏相关经验。理解起来吃力;二是因为不习惯也不喜欢译文的表达方式。该册二单元课文多反映领袖、名人优秀品质,由于学生对主人公比较陌生,因此不能很好体会。尤其是《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加上文中有很多科学术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主题为“国际理解”,主题离学生较远,理解难度大。从全年级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该册的《和时间赛跑》一文。

(四)少数课文值得质疑

1,文图不符。

①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第五课《神笔马良》,文中说白胡子老爷爷已送给马良一支神笔。但145页插图的笔筒里却出现那么多支笔。没有必要,建议删去。②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中说“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而38页插图上的风筝却很像蝴蝶。③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七颗钻石》第二节中的“水罐也掉在了地下”一句,应改为“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另外,文中第三节末尾说“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但插图里没有“钻石”。④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18页插图中翠鸟羽毛的颜色和文中描述的不一致。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可贵的沉默》两幅插图中靠窗第二排的女孩衣服颜色不一致。⑥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第十节写到“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但插图中却睁着眼睛。另外,本课77页“泡泡”中的“联系”的“系”字是错字。⑦三年级下册第三十一课《女娲补天》中的插图与文本内容不一致。按文中描述,插图中的女娲应手举装着用五彩石炼成的稠液的大盆,而不是五彩石。

2,内容不当。

①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狮子和鹿》课题不当,应改为《鹿角和鹿腿》。②据查,赵州桥已过了1400岁的生日。而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赵州桥》却仍然写着“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③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六节中讲到“我”因为想到象墩子“沉甸甸”,怕行李超重,而没有买。但第十一节中讲少年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也用了“沉甸甸”,不妥。一是前后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二是前后两个象墩大小相差较大,同用“沉甸甸”,与事理不符,显得前后矛盾。④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中有一句:“你上哪里去呀!”(35页)联系上下文看,此处应为问句,建议将感叹号改为问号。⑤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争吵》第十节中的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不该用冒号,应改为逗号。⑥三年级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第三节中有“料峭的春寒”一句。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料峭”形容微寒。但联系上下文看,文中描述的天气却是“严寒”。⑦“殊”已作为生字在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出现,但在第二十四课中又作为带读字注音,不恰当。⑧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其中116页第三行已出现“废墟”一词,但带读字注音却注在了第五行的“废墟”上,不恰当。⑨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第三节(112页),“各式各样”后不应点逗号,而应用句号。因为此句讲木雕,而下旬讲的是“我”。⑩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一面五星红旗》存在两处不合理。第六节说,老板看见“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突然”“眼里闪出亮光”,不太合乎常理,“亮”得很奇怪。第八节说,老板告诉“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这个决定不太可信:如果老板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明显他是要用“换”来测试“我”,这个举动似乎不符合老板的人物个性。因为,从上文看,文中的“老板”是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如果老板不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那么他这样做,更是不可思议。

3,改编不佳。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燕子》对原作作了比较大的改动,感觉韵味削弱了不少。比如第二节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句,就比原作中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一句,少了韵味。类似的例子在本课还有一些,建议改编原作要慎重。

(五)其他问题

①课本与课本不一致。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课题叫《东方之珠》,而在其他版本却叫《香港,璀璨的明珠》。

②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90页第一行中的“第六自然段”应改为“第五自然段”,而“第七自然段”应改为“第六自然段”。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教师普遍反映,经过一、二年级的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难点已经过去。相对第一学段,教学显得比较轻松。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和一、二年级区别开来,逐步放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另外,教师普遍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大量识字、认写分开”的效益已经出现。主要问题有二:

1,相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一、二年级的大量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较多。但由于巩固没有跟上,导致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习作中,音同形异和形同音异的错误尤其多。识记生字不再成为孩子的难点,难点是区别、运用这些生字。

2,写字教学效果落后于识字

小学三年级科学小实验作文三百字 篇4

我和妈妈准备了一张白纸,把它撕成小纸片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拿来一把塑料尺子,在头上来回摩擦几下,把尺子轻轻地放在小纸片上,再把尺子拿起来时,小纸片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吸在了尺子上。我 感觉太神奇了,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

我问妈妈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妈妈说:“是因为塑料与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小纸片才会被吸到了尺子上。天气干燥的时候,梳头发和_服的时候都会产生静电,有时候还会看到电光。”听了妈妈的 话,我明白了摩起电的原理。

实验小学三项活动汇报材料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多年来,在市、县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实验小学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感恩教育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开展了“感恩祖国”教育活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校举行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到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认真开展了“感恩父母”教育。首先我们倡导全校学生开展“周末感恩”活动,引导学生每周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子女的感激之情。其次借用学校电台,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2013最美孝心少年展播”。另外安排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书写家书,要求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回忆家长对自己的付出,把它写下来,并且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写一封回信或一段寄语。我们希望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三是认真开展了“感恩老师”教育。利用教师节,让学生唱一曲赞美教师的歌曲,给老师写一封信、说一句心里话,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进行了“童心七彩给师爱”心意卡制作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中华诗文背诵活动情况。

几年来,为了让礼仪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里生根发芽,我校开展了中华诗文诵读活动。印制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上下两册,学生人手一套。通过天天诵读、诗文手抄报评选、诗文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征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诵读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如今,校园内处处书声琅琅,同学们热情高涨、沉醉其中,一系列活动搭建了孩子们热爱经典,亲近经典的平台,在孩子们人生的黄金时期,用最好的内容——诗文经典,奠定孩子们的人生基础。国学经典的浸润,使孩子们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转化为行动,他们不仅变得谦让礼貌,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感恩和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经典还帮助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方面才艺特长的培养。

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特长方面也是狠抓落实。根据本校学生人数多、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少的实际情况,我校先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班主任推荐的形式,选拔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优先进入才艺特长兴趣小组,让部分学生先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再带动其他同学逐步发展。经过宣传发动,目前,我校已建成书法、绘画、剪纸、古筝、葫芦丝、京剧、舞蹈、乒乓球、航模等十余个才艺特长兴趣小组,参与人数500多人,还从社会上聘请了四位家委会成员分别指导书法、古筝、乒乓球和京剧才艺特长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活跃了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艺。

我校还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去年10月份,我校举行了二——六年级的会操表演;11月份举行了冬季长跑启动仪式;12月份举行了冬季运动会;今年1月份,举行了四五六年级的乒乓球比赛;3月底,举办了春季运动会,有102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气势宏大,规模空前。

三项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基础,取得了成效。

2013年临邑县中小学春季运动会,我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六名;2013年乒乓球比赛,我校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二名,总分第四名,张若涵同学获得临邑县女子单打第二名,并代表我县参加了德州市的乒乓球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光阳制作的科技作品“输液式自动供墨毛笔”荣获省科技作品一等奖。

去年10月份,县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校园主持人大赛中,我校选送的张若涵、刘炳乾均获得学生组一等奖,董龙华、马百灵均获得教师组一等奖,马百灵老师并且参与主持了2014年临邑县教育系统庆元旦文艺汇演。我校选送的节目《银铃响起来》荣获2014年“庆元旦文艺汇演”一等奖。在临邑县2014年庆元旦书画作品展上,我校选送的师生书画作品共有16幅荣获一等奖,有5幅荣获二等奖,有幅荣获2三等奖,在全县各学校中遥遥领先。

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三项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是进一步把三项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化课让三项活动进课堂、进教材。

二是长远规划,加大投入。我校正在着手修缮原来幼儿班占用的8个教室,重新装修后成为我校的“智趣园”,建成后除了乒乓球、古筝、剪纸和舞蹈才艺特长兴趣小组外,其余各兴趣小组均进入“智趣园”,届时,那里将成为孩子们的一方乐土。另外,我校计划今年暑假成立“鲁北乒乓球训练基地”,聘请山东体育学院的乒乓球教练前来指导。

三是积极建设校园文化,专门聘请山东大学“校园文化规划设计所”,为我校规划设计校园文化,并已完成初步设计。初步规划是:学校分为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和景观区,每栋楼、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主题,各具特色。届时,我校将会实现美丽校园

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各位领导,开展好“三项活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临邑县实验小学将回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好各项活动,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 篇6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1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上还不够好。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从实验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研究与实践(两课)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为36名学生。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科学三年级实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4个班,有189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

三、实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实验落实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实验小学三 篇7

首先, 物理实验从学科特点来看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的最大优势就是把物理知识及理论进行了简单化和直观化, 把物理知识和理论用实验的过程直观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 加上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 得出物理规律并牢固地掌握, 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乐趣中学习物理, 探索解决问题的奥秘和魅力。

二、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思路

一堂实验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 取决于实验设计得巧妙与否。比如把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 使学生在生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习,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使其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另外还要注意的是, 教师不能抛开教材这条主线, 在教材设计的框架内设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三、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到眼脑并用,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 敢思敢想, 为以后独立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例如, 在进行“水加热沸腾的实验”时,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同时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思考:气泡为什么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引导学生同时观察液面上水蒸气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跟水的温度有何关系, 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了吗?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水加热沸腾有关的一系列知识点。观察要深刻。要撇开物理现象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 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 进而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观察的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 定性、定量的研究要准确, 观察要敏锐, 善于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如“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时, 读数时的温度计内液面会有上升过后变成缓慢下降的过程, 读数时既不能在液面上升过程中, 又不能在液面下降时读数。

(二) 要与学生紧密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分组实验, 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一般要求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已经对实验的步骤有所了解。可实际情况是学生一旦接触器材, 仍会感觉束手无策。因此, 实验前教师应先做示范, 强调不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要抓住关键环节反复向学生示范。例如, 在初学“串、并联电路”时, 容易将电表“+”“-”号接反。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接反的后果, 并做示范。在学生动手实验时, 教师及时巡回视察,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和解决,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和模糊的知识点, 教师要细心加以讲解, 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另外, 教师做演示实验时, 教师操作的规范性是学生规范操作的基础, 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性。

(三)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进行的实验, 大多数是前人做过, 且有较准确的结果。当学生实验测得的结果与前人的不同时, 不能硬凑出结果或推归到仪器不精确造成的, 而应尊重事实, 通过分析实验的条件和全部过程, 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然后改进实验过程。如初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中“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温度计测水的沸腾温度, 开始许多学生测出的结果都不是100℃, 而要低一些, 这是为什么?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原因, 想办法, 必要时可改进实验条件重做实验。这样, 既可以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又培养了学生从实验中求验证的习惯, 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自然在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创新实验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实验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的功夫要做足,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步骤、环节、提问都要匠心独具, 做到环环相扣, 滴水不漏, 一气呵成。创设的条件, 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 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 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 要主动联合学生改进实验仪器装置、使用材料和实验方法, 要多让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不能被动、机械地完成实验, 而是要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进行探索, 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改革,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 参与思考, 同时也告诉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 其途径是多样化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益处。

综上所述,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掌握物理知识, 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物理教学要更加注重实验教学, 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思路, 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每个教学方法的提出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实际,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 响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物理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转变。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应该把实验作为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是学好物理的金钥匙。

关键词:物理实验,金钥匙,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易其顺.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物理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 2010 (2) .

[2]胡象岭, 屈克英, 翟丽, 于东威.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6)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三注重” 篇8

关键词:注重;演示;分组;探究;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8-008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42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化学教师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的错误倾向,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被淡化了。这无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以其形象、生动、有趣的优点展示了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实验教学。

一、注重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化学知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当他们看到老师在讲台前演示化学实验时,他们往往只注意看“热闹”,却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不全面,思考不深入。当实验完毕要求回答现象、原因或得出什么结论时,不少学生往往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因此,笔者在做演示实验前,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主要途径,达尔文把自己完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的成功归结为观察力的应用,他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要创新就要给学生一双慧眼,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所以笔者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观察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放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其次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不能只观察不思考,引导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例如,在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坩埚钳夹持的镁条呈什么颜色?

(2)用什么工具点燃镁条?

(3)镁条点燃后出现什么现象?

(4)镁条点燃后为什么要移到石棉网的上方?

(5)镁条燃烧结束后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6)根据这个实验你能举例说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吗?

学生只有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思考才更仔细、更全面。笔者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们“知新”的欲望引导其思考和探索。学生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甚至抓住偶然的实验现象,引出探究行为,学生学习的效率才会明显提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二、注重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化学仪器进行独立操作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口味的学习方案,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使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地变换更替,在愉悦中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新授《物质的溶解》一节时,把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笔者提出问题“在物质溶解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有没有变化?”这样的问题在学生中就产生了一个悬念,即产生了求知欲。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硝酸铵溶于水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观察到了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显著下降,烧杯和木板之间结了一层薄冰,烧杯和木板粘在一起。在肯定了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后,再提出问题“难道所有的物质溶于水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吗?”这样学生头脑中产生了第二个悬念。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实验。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现象与硝酸铵溶于水时的现象绝然不同。在肯定了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后,再提出问题“难道物质溶于水要么溶液的温度升高,要么溶液温度降低?”这样学生头脑中产生了第三个悬念。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实验。他们发现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现象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现象、硝酸铵溶于水时的现象都不同。通过以上的分组实验,他们很快得出结论: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实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依据,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大地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化学探究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那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它对象或现象联系的一种实验。其特点是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虽然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依然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把发现“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新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书上P44“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笔者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针对书上“常用”二字,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下列4个问题:

(1)先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并且与下面三个实验比较。

(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3)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4)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为什么二氧化碳灭火器中的反应物应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

学生围绕这4个问题,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有意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稍作反思,让他们在实验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收到如同电视连续剧中“悬念”的效果,从而使老师的总结更具有正确性和权威性。通过实验,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或稀硫酸,用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钠的道理,明白了同样是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而在灭火器中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的道理。

通过实验过程唤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学生的能力,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把重点和难点像“众星捧月”般地凸显出来,使知识的传授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利用实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篇9

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

1、按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科学科任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2、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每节实验课(包括演示、分组),教师应填写完整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并按年段分班整理,学期结束后装订保存备查(出示《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单》样张,对填写、整理“通知单”、“记录单”的要求进行讲解说明)。兼任仪器管理员的科学教师,可不必填写《实验通知单》。

3、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注销每次实验前,实验教师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必须试做准备开设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操作要领。实验后要认真检查仪器或物品是否损坏或丢失,确保下次实验的正常进行。如有仪器损坏或丢失,应填写完整的《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至少每学期整理一次,级学校领导审批后及时在《仪器登记卡》中注销。

5、各种单据整理存放,以便检查《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记录单》、《教学仪器设备报损报告单》应整理存放于仪器室管理,以便检查。

6、积极开展研制自制教具活动。研制自制教具可以补充补充学校仪器不足的问题,是一项既省钱,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认知世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教师要从自然学科所特有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身边许多废弃的东西都是可能利用的。

7、具体实验完成计划表:

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生命之源——水

它们 是什么

做的 序号

实验名称

视觉停留实验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2

观察蜗牛或蚂蚁,并完3

成一份观察记录 挤出蔬菜或水果里的水5

观察水的特点 6 水的毛细现象 7 水的表面张力 8 水的压力 9 水的浮力 10

研究水的溶解

比较纸纵向、横向的结11

实程度

比较纸的吸水性和透明12

比较棉布与尼龙的不同页码

P6

P7 P18-20P28 P29-30P31

P32

P33 P33 P34

P44 P45

P47-48指导

完成时间

九月

九月 十、十

一月 十一、十二月

研究金属的性质

配制溶液并吹出不同的P49-50

提出 问题

什么因素有关

P57-58

泡泡

探究乒乓球反弹高度和

有趣的实验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篇10

什么?铁锤锤鸡蛋居然锤不破,这太神奇了吧!可是,罗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这都让同学们张大了嘴巴。(那也包括了我呀。)

罗老师先把板凳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又把鸡蛋放在了板凳上,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罗老师高举铁锤,紧咬着牙齿,好像都使出了全身的力量,有的`同学上下打量,有的同学半信半疑,有的同学怀疑着:罗老师都使出了全身的力量,鸡蛋怎么可能不碎呢?同学们半信半疑。只见铁锤落在半空中时,同学们的心都跳到嗓子眼里去了。只听罗老师口里数着:“一,二,三”,砰的一声,鸡蛋碎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叫道:“耶,我赢了,罗老师输了!”突然,只听到有人叫道:“呀。罗老师其实没有输。”“为什么呢?”有的同学问。“因为铁锤没有碎呀。”罗老师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一下子就笑了。

实验小学三 篇11

关键词:物理实验 金钥匙 教学体会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物理实验从学科特点来看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的最大优势就是把物理知识及理论进行了简单化和直观化,把物理知识和理论用实验的过程直观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加上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得出物理规律并牢固地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乐趣中学习物理,探索解决问题的奥秘和魅力。

二、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思路

一堂实验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验设计得巧妙与否。比如把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生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使其在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另外还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抛开教材这条主线,在教材设计的框架内设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三、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到眼脑并用,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思敢想,为以后独立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例如,在进行“水加热沸腾的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思考:气泡为什么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引导学生同时观察液面上水蒸气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跟水的温度有何关系,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了吗?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水加热沸腾有关的一系列知识点。观察要深刻。要撇开物理现象扑朔迷离的表面现象,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进而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观察的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定性、定量的研究要准确,观察要敏锐,善于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如“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时,读数时的温度计内液面会有上升过后变成缓慢下降的过程,读数时既不能在液面上升过程中,又不能在液面下降时读数。

(二)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渠道。一般要求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已经对实验的步骤有所了解。可实际情况是学生一旦接触器材,仍会感觉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先做示范,强调不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要抓住关键环节反复向学生示范。例如,在初学“串、并联电路”时,容易将电表“+”“-”号接反。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接反的后果,并做示范。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及时巡回视察,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和解决,对于学生容易出错和模糊的知识点,教师要细心加以讲解,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教师操作的规范性是学生规范操作的基础,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性。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进行的实验,大多数是前人做过,且有较准确的结果。当学生实验测得的结果与前人的不同时,不能硬凑出结果或推归到仪器不精确造成的,而应尊重事实,通过分析实验的条件和全部过程,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然后改进实验过程。如初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中“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计测水的沸腾温度,开始许多学生测出的结果都不是100℃,而要低一些,这是为什么?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想办法,必要时可改进实验条件重做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从实验中求验证的习惯,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自然在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三、创新实验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实验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前的功夫要做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每个步骤、环节、提问都要匠心独具,做到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一气呵成。创设的条件,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教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要主动联合学生改进实验仪器装置、使用材料和实验方法,要多让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不能被动、机械地完成实验,而是要对实验方法、实验效果进行探索,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改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参与思考,同时也告诉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其途径是多样化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益处。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掌握物理知识,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物理教学要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思路,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学方法的提出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实际,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响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易其顺.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物理实验研究[J].物理实验,2010(2).

[2]胡象岭,屈克英,翟丽,于东威.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

[3]葛建光.基于学习优势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案设计[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3).

上一篇:超市销售实践报告下一篇:研究生学术活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