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治理小金库

2024-08-23

医院治理小金库(共8篇)

医院治理小金库 篇1

“小金库”治理工作公示

按照中央、省(市、县、区)的部署和要求,xxx年我单位的“小金库”治理工作将严格按照全面复查、督导抽查、整改落实、机制建设和总结验收的步骤开展,根据(中央/省/市/县)关于“小金库”治理工作必须进行公示的要求,现将我单位全面复查阶段的情况公示如下:

xxx在治理小金库复查阶段未发现“小金库”问题。

请医院全体职工监督。如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请举报。公示时间:xx年6月16日----xxx年6月26日

举报电话:***6

举报网址:xxxxx

通信地址:xxxx

“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邮政编码xxxx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

“小金库”治理工作承诺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的部署、要求,解决“小金库”这个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我单位按照(中央/省/市/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全面复查等“小金库”治理工作,并郑重承诺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步骤,扎实推进治理工作,不走过场,坚决扫清工作死角。

二、严格执行本次“小金库”治理的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务求实效。

三、严格遵照要求准时上报“小金库”全面复查报告表等报表,并保证数据完整、真实、全面、准确,不虚报、瞒报、漏报。

本单位承诺愿意主动接受广大职工监督。若承诺不实,愿意承担责任,并自愿接受处理。

单位负责人签字:

财务负责人签字: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

2011年6月16日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

治理“小金库”工作自查报告

为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规范化管理进行自查清查和清查,切实将清查工作放在第一位。

第一:根据上级精神,我院动员全体职工传达落实文件内容,加强廉政建设,遏制和防治腐败,规范财务收支的重要措施是广大医院职工的需要,并认真清查“小金库”工作,成立有院长率头,财务人员负责,全体职工监督的工作小组,认真扎实的开展清理工作。

第二:按照“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的要求,通过深入自查我院财务管理均按国家财经法规执行,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财务部门法定账目核算,没有侵占和私自设立账户,开设小金库。

第三:按照清理范围的要求,我院对前几个月账务处理进行抽查,并请职工进行监督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纪行为,清查结果并在全体职工会上进行点评。

虽然我院在清理“小金库”治理工作上没有发现问题,但通过清查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入账,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

医院治理小金库 篇2

三年的专项治理过程中, 宏观的治理氛围已经形成, 但“小金库”始终欲断难断, 主客观的影响因素交织, 利益的驱动。“小金库”治理如何突出重围, 收得实效, 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重围”的存在使小金库治理的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 所以, 分析“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将推动“小金库”治理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一、“小金库”治理的利益围

纵观“小金库”发案的种种, “小金库”绝大部分都与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作为一种“普惠式”的腐败, “小金库”通常被一些单位作为谋福利的手段, 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种利益的驱动使小集团内部空前团结一致对外。这是“小金库”治理面临的第一重包围。

俗话说“不患寡、患不均”, 再公平的分配政策也存在矛盾和不满, 所以, 要想攻克, 必先内部瓦解, 而重奖举报无疑是最有效的“离间计”。

为了鼓励举报“小金库”,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9]18号) , 举报人自愿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小金库”违法行为, 经核查属实, 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时效、举报材料的详实程度、举报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等, 按照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罚款合计金额的3%-5%, 给予举报人奖励, 奖励资金最高额为人民币10万元。中央出重拳, 治理“小金库”, 但在实际中, 很多举报人不敢领奖, 惧于报复, 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保守举报人的秘密, 信息不外露, 真正保证举报人的安全, 以确保奖励举报的初衷和实效。

二、“小金库”的隐蔽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技术围

经过这么多轮的治理工作, “小金库”所采取的形式不断翻新, 更加具有隐蔽性。2011年5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 首次将公款消费、收卡受贿等问题摆到突出的问题。客观来讲, 这个办法的出台是正中要害的, 也是了解实际情况的。通过预付卡的形式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 这已是较为普遍的规则。但新规的执行是否就能确保预付卡的管理呢?从最近新闻报道也可以看出, 新规出台遭遇“见招出招”, 催生出办卡“黄牛党”, 只要给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就可以代办卡;另外, 专家也建议, 细则应明确购物卡使用环节中也要实行实名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 购物卡实名制不可能完全抑制腐败, 但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 不仅购卡环节需要实名制, 用卡环节也同样需要。同时, 还应采取其他配套措施, 如审计、公示等, 以减少制度漏洞, 避免“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另外, 一些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手段不断延伸, 如有的将这部分“账外账”放在本机构下属的酒店和培训中心, 因为酒店和培训中心都属于企业, 审计机关一般不对他们进行审计, 正是这些花样繁多的伪装手段为“小金库”的泛滥提供了保障。所以, 要突破“小金库”治理的技术围, 就必须深入了解情况, 加大检查力度, 广泛发动群众。

三、制度缺陷—“小金库”治理的制度围

到目前为止, 有关查处“小金库”的法律文件主要散见于《会计法》《税收征管法》《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间, 还没有一部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小金库”的内涵、执法主体、处罚标准等进行系统而具体的规定, 许多设立“小金库”的行为难以找到处罚依据, 威慑力大大下降。不仅如此,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产权制度、行政收费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还不系统、不完善, 所存在的漏洞和真空地带往往成了“小金库”设立的突破口。

有鉴于此, 必须加强“小金库”治理的制度建设, 一方面, 在完善现有与惩治“小金库”有关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一套系统而具体的对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的制度体系, 让清理“小金库”的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要查找现有的财经管理制度中的漏洞, 加强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银行账户审批和管理方面的制度,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收入分配相关制度, 不断缩小“小金库”的生存空间。

四、处罚不得力—观望与侥幸的心理围

目前不少单位存在这样的错误思想, 认为小金库是为了方便工作, 不是为了谋私利, 不象个人贪污受贿那样是违纪违法, 国家对小金库的态度也有些马虎, 对于私设小金库的行为仅仅属于违纪行为, 还不属于违法行为, 对小金库的处理也显得有些简单。小金库问题被查实以后, 往往都是看做一般的违纪违规, 针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充其量只是涉及政纪处分, 而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处理处罚力度, 第一要变革执法手段与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重查处、不重处理;重处理事, 不重处理人;重处理单位, 不重处理个人;重经济处理, 不重人事处理的倾向, 坚持重在处理, 严格处罚。第二, 执法力度差异化, 对性质和情节轻, 且承诺接受惩罚的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而对私设“小金库”屡查屡犯的直接相关人员, 尤其是负责人, 除以经济上的处罚外, 还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第三, 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执法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 提高自身执法水平, 真正做到“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另外, 还要筑牢检查人员的思想道德防线, 构筑坚定的执法防线。

五、惩治腐败———环境围

“小金库”治理正如治水, 堵是很重要, 但疏更加重要。“小金库”需要疏是因为存在客观需要, 如果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整改, 分配资金、批项目的潜在利益交易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 不采取“小金库”的手段, 就会迫使一些单位和个人去寻求别的途径。究其根本, 问题的根源在于腐败, 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治理“小金库”这样一个经济问题, 而同时应该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 是如何治理腐败的问题。

要想整治腐败问题, 必须从干部入手。从其公开的“一举一动”上, 以及其暗中的“一举一动”上, 观察和发现其是否藏有“腐败”的动机?从其妻子、子女及近亲属公开的“一举一动”上, 以及其暗中的“一举一动”上, 了解其暗藏“猫腻”动态?当然, 有时可以从其戴“名表”、抽“名烟”、穿“名衣名鞋”、住“豪宅”、开“豪车”上, 透露其不义之财来之迹象。不过, 发生南京“周久庚”事件后, 类似戴“名表”、抽“名烟”等露富的有权势的人, 已明显见少了。由于前一阶段, 中纪委公布了惩治“裸官”问题, 眼下还在位的官员, 在送其妻子及子女移居国外的情况, 更要显得隐蔽了或是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了 (先将妻子或子女以调整工作或读书环境为由, 迁居其他偏僻地区等, 在不引人注目时, 再悄悄地移居国外等) 。所以必须建立干部的动态管理档案, 对于有上述迹象的干部要引起预警。另外, 加强防腐的制度建设, 形成惩治腐败的威慑力。只有有效制止腐败, 才能断了“小金库”的市场, 才能防止“小金库”不断翻新的形式和手段, “小金库”的治理工作才能真正突围。

摘要:“小金库”的治理已经历了三个年头, 经过不断地宣传和检查, 小金库的基本含义和设置方式、手段已经广为人知, 但“小金库”却依然在有些单位和个人身上存在, 屡禁屡不止, 这也暴露了“小金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小金库”治理如何突出重围, 就必须从分析“小金库”的“围”开始, 有的放矢, 真正铲除“小金库”成长的土壤, 收得治理实效。

关键词:长效机制,小金库,腐败

参考文献

[2]马海涛.“小金库”治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政监督, 2009 (10) .

浅析“小金库”的审计治理 篇3

摘 要 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危害性极大,笔者总结以往的审计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小金库 审计 治理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不治理腐败问题无法解决人民的怨气,而近年来“小金库”问题却屡禁不止,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机关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掌握对其审计技巧,深入挖掘和清理“小金库”,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小金库”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第29号)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亦即“账外账”,具体包括:(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入。(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八)各项罚没收入。(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议部门账外的。2009年4月,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再次对“小金库”的范围作了上述界定。

二、“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国家财务制度严禁设置“小金库”,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小金库”查处力度,而“小金库”行为却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小金库”为少数人控制,能为少数人随意支配资金提供方便,能为少数人带来现实的利益,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又能逃避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形成;究其根本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一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财经法纪知识和守法意识。部分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国家财经法规知识,不按财务制度办事,按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处理财务问题,或者明知不可为但报有侥幸心理,既使相关部门查出后再想办法解决。二是行为人及相对人价值观念扭曲。部分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文明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面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治建设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理解,经不住诱惑。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责任追究不到位。诱发小金库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干部教育管理,財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规范、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等,要统盘考虑各方面存在的制度、机制缺陷,不断完善,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设立小金库的动机。四是监管和查处不力。一是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由于监督检查机构受经费制约,查出小金库问题以罚代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只侧重处罚单位,不侧重责任追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收钱了事;二是检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检查方法有待更新。通过多年的常规审计和其它相关部门检查,违纪单位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审计和检查手段很难适应小金库的查处;三是监督体制有待完善。审计机关有审计权,没有直接责任追究权,相关部门有责任追究权,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员,如何协同配合有待完善。

三、“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1.瞒天过海型。这是常见的一种形式。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利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废品变卖收入等隐瞒不入账。如将食堂承包收入、商店承包租金,出售、出租资产收入不入账,房屋租金、资产处置等资产出售、出租收入,不纳入法定账目之内,在法定账簿之外循环形成“小金库”。

2.虚假协议型。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一些单位通过签订假协议或开具假收据,将一部分收入记入财务帐,一部分收入记入“小金库”。如某单位出租房产,协议约定年租金为45万元,该单位为达到截留收入的目的,又重新与承租方签订假协议,年租金为30万元,将差额15万元转入“小金库”,几年来共截留收入60万元。

3.以收抵支型。这种形式较为隐蔽。某些单位将支出直接与应收款相抵,既逃避了税款,又逃避了监督,在账外形成了“小金库”。如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某公司开办酒店,年租金30万元,而该单位账面三年只收到40万元的租金,经查证,余下的50万元为该单位在酒店的招待费,收支相抵,双方既隐瞒了收入和支出,又少缴了税金,出租方还因此减少了招待费支出。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超市,不收取租金,但要求超市每逢节日向该单位提供发放给职工的物品、食品。

4.虚列支出型。通过虚列劳务费、房修费、基建费用等平时开支金额比较大的费用项目来套取资金,将款项转移到账外,形成“小金库”。如某单位“虚构”了一个办公楼维修项目,用虚假的工程发票将40万元公款划入“小金库”。

5.长期“往来”型。将应是财政收入的资金不作收入,长期是挂在“暂存”账上,还有将财政资金或者其它公款私自借出,以“暂付”款名义挂账长期不还,该列收列支的跨年度没有正式列收列支、或将支出直接冲减“暂存”或“暂付”的款项。

6.资金变脸型。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或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单位资金存放,不交财政专户储存。要注意执收、执罚单位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是否按规定上交。依法取得的收费(基金)、自办刊物发行收入、罚没收入、暂扣款、保证金、固定资产处置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等是否严格执行了收(罚)缴分离,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7.假公济私型。将某些合规或不合规的业务活动与单位正常经济收支划分开来进行单独核算,逃避监管、隐瞒收入。如某些学校把一些不开收据而私自收取的无物价部门规定的各种类型补课费如节假日补课、开办特长班等收入作为部分老师个人行为,将所收款项单独在法定账簿之外进行核算,一方面逃避相关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又可获得相当资金用于一些不合理开支。

8.截留款项型。有些单位的收费理应上缴上级主管部门,但是个别单位采取缴大留小的方式,将其中的一部分留下来。如某局城建科,将本应上缴市局的20万元收费截留下来,建立了“小金库”。

9.代收不入型。如中小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从学生中代收的款项(如:考务费、实验操作、办证、建档费、作业本费等),如果代收没有纳入账内核算而直接上缴,这样也会形成“小金库”。如某校帐外收取学生的新生电子建档费19万元,上缴教育主管部门却只有17万元,且不说不入账不符合规定,其2万元的资金结余也就成了 “小金库”中的资金了。

10.回扣不入型。如学校针对学生的某些大宗公共项目活动如:课外辅导资料、校服费、饮水费、电影费、保险费、防疫费等,资金往往直接从学生中收取,并直接支付有关单位,同时会收到有关单位给予部分提成等。由于这种服务得到的回扣收入具有隐蔽性,无疑也是形成“小金库”资金的渠道之一。

11.上下转移型。由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一般都有上下级关系,还会有一些实体存在,要注意其中的资金的流向的合理与合法性。不正常的资金流向一般就会是“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四、“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小金库”的隐蔽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小金库”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此,本人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小金库”的审计方法作了一下总结,共归纳出九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

1.审计公示法。通过审计公示,让被审计单位职工知道已经有审计部门来审计,且知道审计的内容、审计人员的工作地点、举报电话等。这样可以发动群众,争取知情者举报“小金库”。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进行详查,从内部攻破“小金库”的堡垒。审计人员切忌到一个单位后“默默”无声地审账,到审计结束也没有让被审计单位其他人知道。

2.突击盘点法。突击盘点的重点应放在库存现金上。因为有些单位的“小金库”账目不是指定专人保管而由单位出纳代管,单位財务现金与“小金库”账上的现金混在一起交错使用。在合理怀疑被审计对象可能存在“小金库”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攻其不备,清查库内所有现金、支票、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全部资料,让财务人员说明多余现金来源或短少现金去向,迫使其交待出“小金库”账册。

3.银行账户追查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情况,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在审计自查表以外存在账户,应予以特别关注,进一步追查,就有可能是“小金库”的银行账户。

4.票据审核法。就是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的审查方法。通常检查时,先扎死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对于有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核查收费票据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

5.数据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和专业判断能力,通过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比,据此分析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可能。如果发现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出现异常变动,审计人员应持职业怀疑态度,特别关注"小金库"可能性。然后,结合单位的部门设置和职能,进一步确认可能设置"小金库"的机构,进而找准"小金库"的突破口。

6.大额支出审查法。虚列支出和重复列支费用是形成“小金库”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中,一是对比分析被检查单位近年来费用总额增减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发现疑点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二是审查费用时,找出可疑发票,追查确认虚假支出是否进入“小金库”;三是重点检查大额费用发生是否真实,主要把修理费、会议费、购置费等作为检查重点。

7.资产清查追踪法。在审计时,应注意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己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对应有残值及变价收入而账面却没有的固定资产,应进一步进行核实,以确认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对于发现账外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货物,若无支出凭证,则应追踪购买资产的资金,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扯出隐藏的“小金库”。同时查看是否存在资产的租金收入、水电费收入体外循环等现象。

8.调查走访法。即向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就特定事项询问调查,搜寻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由于不少单位不配合,常使“小金库”问题的确认取证困难重重。在内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变换审计策略,注重外围突破,主动走访调查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了解被审计单位有无用自制收据收费、收费不开票、开阴阳票据等问题,以获取“小金库”的相关证据。

小金库治理 篇4

根据县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0年“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社对此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治理工作成效良好。通过对“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和对财经法规政策的认识,促进了收支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认识到位

我社党组将“小金库”治理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此项工作。把“小金库”治理工作作为源头上防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 “小金库”专项治理及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

二、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

在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及回头看工作中,能够认真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要求财会人员在规定时限内,着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同时将清查工作的相关文件印发各股室,按照不走过场,全面覆盖,彻底清查,不留死角的原则进行清查和“回头看”。通过清查和“回头看”,我社未发现任何形式的“小金库”。

三、广泛宣传 层层发动

为使“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声势,我社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对中央、省、市、县关于“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宣传,并及时召开单位干部职工大会,深入学习“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各种文件和政策法规,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效促进了我社“小金库”专项治理及回头看工作的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林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专门机构,制订工作方案,积极展开工作。从发展势头来看,专项治理工作进展顺利,且初见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紧锣密鼓地投入“小金库”专项治理行动

1、闻风而动,建立“小金库”治理工作机构。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林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和有关部委的文件精神,周密部署我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由林区财政局局长任组长、林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审计局局长任副组长,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林区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银监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神农架林区“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区范围内“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区财政局,具体负责“小金库”治理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区直各部门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2、统一思想,认清“小金库”专项治理重要意义。“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之际,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致认为“小金库”的存在,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成为铺张浪费、违法乱纪的重要资金来源,容易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清除。鉴此,林区党委、政府要求,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着眼,要从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思考,要从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入手、要从优化我区保护与发展发展环境的需要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3、组织行动,明确治理目标和工作任务。林区党委、政府于6月3日召开了全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各乡镇、区直各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共154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关文件精神,林区财政局局长、“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立炎同志在会上全面安排部署了专项治理工作,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姚成堂同志就专项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林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杜海洋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就深刻认识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政策和工作重点以及认真抓落实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要求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必须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作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区推进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掌握政策依据,突出“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领域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分阶段专题研究治理工作。先前的会议上,认真分析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并针对近年来纪检监察、财政检查、审计监督以预防与惩治职务犯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对这次专项治理的工作范围重点部位、方法步骤、政策界限都有了可操作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此次专项治理范围是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全区范围内,列入此次治理范围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23个,其中区直党政机关9个,事业单位11个,乡镇3个(乡镇人民政府属党政机关)。重点检查财政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和单位;教育、卫生、交通、民政、城建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包括此前检查发现存在“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群众举报的部门和单位以及自查自纠措施不得力的部门和单位。治理重点是2007年以来形成各类“小金库”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也溯及2006年底“小金库”资金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情况。

三、坚持查纠并重,明确“小金库”专项治理方法步骤

我区专项治理共分4个阶段,从今年6月上旬起至年底结束,主要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6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不同层次的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区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

2、自查自纠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按规定要求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自查自纠表格。

3、重点检查阶段:8月1日至10月底。重点检查的对象主要是有执收执罚权的单位,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单位,有举报以及自查自纠措施不得力、工作走过场的部门和单位等,由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会议视全区自查自纠情况确定重点检查单位,并下发“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单位通知文件。

4、整改落实阶段:11月1日至12月底。针对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追究到位。为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打好基础。在自查自纠阶段,各部门、各单位自查面达到了100%,均按规定上报了自查自纠报表和报告。上报“小金库”单位2个,金额197.46万元,其中:违规收费164.80万元(教育局高级中学);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32.66万元(机关事务管理局)。为重点检查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四、注重舆论宣传,跟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措施

1、广泛宣传,组织发动到位。全区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除了层层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政策,准确领会精神,细化工作措施,而外,还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舆论媒体渠道,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张旗鼓的宣传。通过神农架电视台、神农架信息、神农架政务信息、《神农架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宣传媒介开辟窗口,制造声势。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公布了举报电话、电子信箱,举报方式、奖励措施,建立了“举报保密制度、举报案件查处督办制度、举报登记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为顺利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明确责任,自查自纠到位。我们将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为此次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和分管财务的领导为具体负责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时间和内容集中时间开展彻底的自查自纠、重点检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不走过场,扎实有效推进。

3、强化监督,重点检查到位。作为“小金库”治理工作办公室,一方面是通过督促指导自查,使各单位认真对待治理工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开展重点检查、经验总结交流等形式,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不定期听取办公室关于自查自纠工作情况的汇报,随时掌握了解进展情况。明确提出下阶段重点检查的时间安排、方法步骤、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以及自查自纠“回头看”。并从成员单位抽调8名业务能手,分成两个检查小组,对20个区直部门和3个乡镇临机进行突击性检查,重点检查面占纳入专项治理范围总数的29.87%。重点是对执收执罚权相对集中的单位、专项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单位、经营性资产较多的单位、管理层级较多的单位、管理着经济实体的单位等存在“小金库”可能性相对较大的单位实施重点检查。治理办公室对抽调参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业务辅导。确保有“库”必查,有“库”必清。

4、讲究策略,方式方法到位。组建检查组下去目的明确,视点集中,阵容齐整,业务精通。各检查组进驻被查单位后,一是从正面接触入手,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讲明检查内容、交待政策底限,公布举报电话,进行宣传动员。二是从银行账户入手,以人民银行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统计表为依据,看被查单位有无违规开设账户和开设个人账户;看银行账户使用及单位资金运行情况;看有无资金异常流动现象;三是从领用票据入手,先用单位票据购领证使用记录与财政部门提供的领用票据进行总量核对,再用票据存根与入账情况进行抽查,看是否相符,有无收入不入账或者利用白条收费不入账的情况;四是从检查会计凭证入手,看有无通过虚假发票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的情况;五是从走访调查入手,看单位有无资产性收入不入账或者其他收入不入账的情况;六是从核实自查上报情况入手,同时,重点检查单位出纳现金和资产账,调查了解单位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上述检查方法,截至2009年10月底,查出“小金库”单位2个,“小金库”金额14.46万元。

5、追究问责,整改措施到位。我区的“小金库”重点检查做到了与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加强银行账户监督、例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与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等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在专项治理工作中除自查上报的问题予以从宽处理外,对重点检查中发现的“小金库”资金将一律收缴财政,案情公开曝光,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存在“小金库”的现象,我们将认真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落实整改措施,弥补管理漏洞。并以这次治理“小金库”为契机,加强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和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五、重视制度建设,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

我区“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虽然告于段落,但“小金库”的问题不会因一两次专项治理,重点检查而销声匿迹。特别是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告诉我们,日常监管不能松。譬如,个别单位领导思想认识模糊,重视程度欠缺,自查自纠查而不纠,甚至存在抵触情绪等等。势必成为治理或根除“小金库”的障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认真按照中央、省的有关要求,一如既往地抓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回头看”。本着“教育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小金库”治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打消侥幸心理,严肃党纪政纪,巩固和扩大重点检查成果。年底前我们将组织人员再次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全面督查。督查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并实行领导干部治理“小金库”承诺制,与单位“一把手”和财务人员签订《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承诺书》。

二是完善措施,注重源头治腐,规范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结合规范津贴补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支出、加强银行账户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管理检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财政监管、审计监督、税务稽查多管齐下,共同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提升协调配合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充分依靠群众举报和监督,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强化工作纪律和信访保密制度,对举报人举报的事实、举报人姓名等事项严格保密,打消举报人顾虑。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预防“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认真解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等问题,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关于“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告

2011年01月27日 文章来源: 国资委 字体:大 中 小

国资委: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18 号)及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和国资委联合印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中纪发[2010]29号)精神,按照国资委《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0]107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0]175号)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步骤,广泛动员,精心部署,认真组织,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各项工作,自查自纠和落实整改存在的“小金库”问题,着力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动员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1、迅速动员部署,提高思想认识

7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公司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于7月26日召开公司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和党组书记黄永达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公司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单位按时保质完成专项治理工作,彻底根除“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根源,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会后,系统各单位立即行动,层层部署,迅速落实,在7月底前将中央、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关于“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政策要求传达到了系统全体职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专项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2、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工作指导

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和党组书记任组长、总会计师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系统各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纪检组长兼任,成员由监察、财务、人资和审计等部门负责人构成,负责贯彻落实公司“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办公室还抽调专人具体落实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形成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和业务指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系统各单位全部按照公司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参加,有关业务部门参与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由分管领导负责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机构。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确立了公司专项治理工作的“五机制”,即领导负责制、承诺制、公示制、举报制和问责制。

3、做好宣传发动,细化实施方案

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治理“小金库”的有关政策规定,在公司外网开设了“小金库专项治理”专栏,公布有关政策和信息。公司及系统各单位都设立专项治理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在专栏醒目位置登载了国资委和公司的举报电话、邮箱,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举报。

公司印发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各单位结合实际也相应制订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公司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上要求各单位注重“四结合”,即要与日常监察举报掌握的问题、与内部审计揭示的问题、与年度决算发现的问题、与内控评审反映的问题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狠抓工作落实

1、深入发动,扎实推进自查自纠工作

8月31日,在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到自查自纠的关键阶段,公司再次召开全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动员部署阶段工作,进一步强调部署公司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阶段各项工作。公司总经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曹培玺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从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公司政治安全、经营安全、形象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主动暴露问题,把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到事关公司全局的工作来抓,不但要抓好、抓实,而且要确确实实抓出成效。

2、落实责任,实行双承诺

在自查自纠工作开始阶段,公司要求总部各部门负责人、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签署过程承诺书:承诺按照国资委及公司要求,确保自查工作面覆盖所有下属单位,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确保专项治理内容没有遗漏,自查彻底,纠正及时,上报信息真实、完整,不发生隐瞒不报现象;确保将自查自纠情况在本单位内部以不同形式进行公示,严格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在自查自纠工作结束时,公司要求负责人签署结果承诺书:对于自查没有“小金库”的要进行承诺,对于自查发现“小金库”的,还要承诺再无其它“小金库”,即对是否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进行承诺。公司总部各部门负责人、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均签署了过程承诺书及结果承诺书。双承诺制结合公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接受各方监督。

3、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工作成效

为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效,系统各单位结合实际,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华能股份公司组织所属37家单位召开了自查自纠工作交流座谈会,华能股份公司“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工程部、生产部、多经部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与37家单位负责人进行“一对一”交流座谈。华能山东公司对一厂多制、存在多个核算主体、管理单位较多、现有基建任务以及新加入单位等占所属单位60%的12家单位进行了检查督导,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成效。

通过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创新方法等工作措施,确保了系统各单位自查范围涵盖了财务、人资、基建、燃供等各个部门,三产、检修、后勤服务及其它表内表外全部企业,收入、支出、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发票、合同、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等各个领域。

(三)开展重点检查,夯实自查自纠成果

1、周密安排,制定检查方案

为做好重点检查工作,确保检查质量,公司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印发了《“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公司重点检查工作目标、程序、内容和方法等。重点检查工作方案确定了三项检查要点、五类检查内容、八种检查方法及四点具体要求等。

2、抓细抓实,统一检查要求

根据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公司进一步细化了开展重点检查工作程序和检查内容,统一标准、程序,增强了重点检查工作开展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公司重点检查的统一程序为:(1)召开进点见面会,明确重点检查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和配合要求;(2)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对中央和国资委开展专项治理的政策和工作进行再宣传和再动员,鼓励群众举报和监督;(3)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被检查单位治理工作开展情况;(4)重点检查公示,第一时间将公示张贴在被检查单位办公场所,公示内容包括检查时间、内容、要求,国资委和公司举报电话、检查组组长电话,以及举报“小金库”奖励政策等;(5)开展现场检查工作,通过重点访谈、翻阅已有审计成果、查看会议纪要、核实财务账簿等方式排查“小金库”;(6)总结分析,形成重点检查报告。

3、精心组织,确保检查成效

重点检查范围涵盖公司所属全部重要区域产业公司,在各区域产业公司的基础上再抽查若干家基层企业,做到了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同时兼顾。公司组织派出了25个检查组、一百余人,对所属12家产业区域公司及其71家基层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二级产业公司覆盖面达48%,总体覆盖达30%。

重点检查组每到一处即就贯彻中央和国资委关于“小金库”专项治理政策和工作要求进行再宣传、再动员。通过重点检查,进一步夯实了自查自纠工作成果,为圆满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四)认真整改落实,不断深化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1、制定工作方案,分步实施,逐项落实

为进一步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治理效果,巩固治理成果,公司印发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六大目标,布置了六项任务,提出了四点要求,使“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改落实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切实增强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2、提高认识,迅速落实,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

12月初,《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0]175号)下发后,公司迅速行动,进一步加大“回头看”工作力度,公司领导通过召开公司系统视频会议专门部署,务求实效。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认真分析自查自纠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小金库”界定政策和处理政策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重点单位、重点业务,主要采取了“六看三追五不放过”的做法,通过“六看”对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检查,通过“三追”对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查缺补漏,通过“五不放过”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同时鼓励主动申报,鼓励员工举报,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

3、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公司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系统各单位认真分析本企业发现的“小金库”问题,结合管理隐患排查结果,组织制订整改落实工作方案,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改工作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整改到位,不留死角和隐患,坚决杜绝“查而不纠”和“前清后乱”。对自查发现的“小金库”,在认真核实余额的基础上,及时纳入了单位规定账簿核算,规范进行了财务、税务处理;对于小团体私分、挪用的“小金库”,及时进行了追缴;对自查上报的“小金库”,按照自查自纠有关处理原则,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了必要处理。各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现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查找容易出现“小金库”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防止“小金库”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摸清了“小金库”资金来源,发现了管理薄弱环节

公司系统通过对各项经济事项和业务处理进行彻底排查发现,所属27家企业存在“小金库”72个,2007年底“小金库”滚存余额1,059.14万元,2008年后新增金额1,503.03万元,累计金额2,562.17万元;2008年后支出金额1,673.11万元,2010年10月底“小金库”余额899.36万元。截至目前,发现的“小金库”已全部停止运作,并纳入了单位法定账簿管理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通过对“小金库”问题的分析,发现“小金库”设立形式主要包括:

1、通过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对外提供机组大修劳务收入、废旧资产处置收入、灰渣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税费手续费返还收入等。

2、通过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主要包括虚列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人工成本等。

3、其他原因设立“小金库”,主要包括产权瑕疵无法入账资产和安全风险等抵押金收入。

(二)积累了工作经验,夯实了工作基础

在自查自纠“小金库”,分析成因,摸清“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查找管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取得以下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坚定了铲除“小金库”的信心和决心。公司系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各级单位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系统各单位通过加强政策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进一步深化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再接再厉,树立信心,坚定决心,继续把“小金库”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一是将防治“小金库”纳入本单位财务工作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列为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把“小金库”防治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小金库”防治工作的常态化。

2、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小金库”治理政策尽人皆知,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群众基础。对“小金库”的界定政策,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宣传,坚决、彻底地消除对“小金库”问题的模糊认识,鼓励自查和举报,不论是谁设的“小金库”,不论是什么形式的“小金库”,不论用于什么支出,都必须坚决清除,绝不姑息。同时,对中央已经明确的“依法依纪,宽严相济”的原则和“自查从轻从宽,被查从重从严”的处理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使“小金库”的界定和处理政策尽人皆知,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群众基础。依靠群众,鼓励监督,一是长期保留“小金库”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实现“小金库”防治工作的制度化;二是整理“小金库”典型案例,坚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各级领导人员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法纪观念;三是制定“小金库”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常抓不懈。

3、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在“小金库”治理工作过程中,除采用领导重视,广泛动员、制定方案、加强组织,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等传统的工作经验以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小金库”治理工作经验。一是“四结合”,即与日常监察举报掌握的问题、与内部审计揭示的问题、与年度决算发现的问题、与内控评审反映的问题相结合;二是“双承诺”,在自查自纠工作工程中,公司要求总部各部门负责人、系统各单位负责人不但要签署过程承诺书,承诺按照国资委及公司要求,确保自查工作全覆盖、无遗漏,而且要签署结果承诺书,承诺除自查发现“小金库”外再无其它“小金库”。三是“五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落实工作责任,确立了公司专项治理工作的“五机制”,即领导负责制、承诺制、公示制、举报制和问责制;四是“一对一”,组织所属单位召开了自查自纠工作交流座谈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以及工程部、生产部、多经部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与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一对一”交流座谈;五是“六看三追五不放过”,通过“六看”对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检查,一看思想认识是否到位,二看宣传动员是否到位,三看组织领导是否到位,四看工作措施是否到位,五看责任追究是否到位,六看整改落实是否到位。通过“三追”对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查缺补漏,一追遗漏,二追空白,三追死角,主要是追查账内、账外、隐匿在单位外部的“小金库”。通过“五不放过”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即形成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涉及款项不追缴不放过、相关责任不追究不放过、警示教育不到位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4、促进了基础管理,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公司系统各单位根据发现的“小金库”问题和排查特殊管理资金(资产)暴露出来的各类管理隐患,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通过完善体制、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和强化监管,综合采取完善治理结构、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分配制度、健全内控体系、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警示教育、细化处罚措施等办法,“开前门,关后门、堵旁门”,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注重源头治理,促进了基础管理,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了财务、审计、投资、评价、人事等党政制度85项;二是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公司系统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1076项,提出整改建议1968项,完成整改1628项,设备检修、更新改造专项审计调查、基建工程审计等取得积极成效。

三、下一步的工作

(一)对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管理

1、坚持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保险防灾费及各类代办手续费收入管理

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险防灾费和各类代办手续费收入管理的通知》(华能财[2010]295号),要求系统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收入的管理,将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防灾费及开展代理业务收取的代办手续费全额入账,并专款专用,杜绝产生“小金库”的可能。

2、理顺业务流程,进一步加强废旧资产处置、资产出租管理

隐匿废旧资产处置收入发生“小金库”问题的情况相对密集,各单位应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规范废旧物资处理和资产出租管理,理顺有关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关键控制岗位,落实责任人及奖惩制度,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监督,确保该类收入入账及时、完整。

3、严格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强保证金、押金类收入管理

对于保证金、押金类收入,各单位应将收取的款项通过单位法定账簿核算处理,规范审批程序,严格发放、退还手续,杜绝形成账外资金。

4、规范关联交易,进一步加强多经企业管理

由于历史等原因,多经企业与主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多经企业管理,理顺投资管理关系,规范关联交易,铲除“小金库”滋生土壤。

(二)着力于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小金库”专项治理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纠正、防治,最终消灭“小金库”。对于“小金库”问题,要“拔掉草、除掉根、铲掉土”,不但要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而且要根据“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原则,以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通过完善体制、健全制度和强化监管,按照“划清线、筑牢坝、修好渠、堵死漏”的思路,从根本上清除“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仔细排查和坚决阻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铲除滋生“小金库”的土壤,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1、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大界定“小金库”的政策和防范“小金库”的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把规章制度内化为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在思想上“划清线”。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网络、报纸、专题会议、职工大会等,增强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行为意识,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让公司员工养成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营造人人知晓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其不愿设立“小金库”。

2、健全内控制度。制度自身完善,是制度执行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小金库”问题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缺失、执行缺失、监督缺失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在行为规范上“筑牢坝”。制定制度既要考虑制度本身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兼顾相关制度之间的配套与协调,防止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通过健全内控制度,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公司目前正在试点建设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就是要依托SAP系统,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纵向到底就是到最基层企业,横向到边就是到业务源头,形成一个纵横全覆盖的无缝信息网,切实加强公司对基层单位的管控力度。

3、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公司得以健康、有序运转的前提。有些“小金库”问题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合理,该办、必须办的事情在现有的体制机制里办不了,铤而走险想出来的办法。因此,要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评估、改进和完善,在疏导合理需求方面“修好渠”,建立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体制,形成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目前公司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了公司总部、区域/产业公司和基层单位的管理定位,清晰了管理界面,细化了管理权责,优化了管理流程。

小金库治理总结 篇5

制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攀枝花市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攀枝花市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攀治金【2011】1号)要求,区投资促进局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贯彻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步骤,广泛动员,精心部署,认真组织,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各项工作,自查自纠和落实整改存在的“小金库”问题,着力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面动员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一)迅速动员部署,提高思想认识

区投资促进局召开“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会议,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杨海英局长和涂达彬主任别在会上了讲话,传达学习治理“小金库”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完成专项治理工作,彻底根除“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根源,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专项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二)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工作指导

单位成立了由杨局长任组长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还抽调专人具体落实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形成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和业务指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狠抓工作落实

在专项治理工作进展到自查自纠的关键阶段,局领导再次开会强调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从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单位政治安全、财务安全、形象安全的高度出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主动暴露问题,把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到事关单位全局的工作来抓,不但要抓好、抓实,而且要确确实实抓出成效。

通过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创新方法等工作措施,确保了单位自查范围涵盖了财务、人资、采购等各个方面,收入、支出、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发票、合同、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等各个领域。

(四)开展重点检查,夯实自查自纠成果

重点检查范围涵盖单位财务、采购等各方面的票据,确保票据的真实合理。同时,也检查了财务、采购、协议、合同的程序,确保程序正确,将问题的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了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同时兼顾。通过重点检查,进一步夯实了自查自纠工作成果,为圆满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自查自纠“小金库”,分析成因,摸清“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渠道,查找管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同时取得以下成效:

进一步提高了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坚定了铲除“小金库”的信心和决心。我单位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单位通过加强政策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切实认识“小金库”的危害性,进一步深化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继续把“小金库”治理工作推向深入。

治理小金库总结 篇6

一、认真开展自查上报工作

市清查办公室按照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督导,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报道,发了3期简报,在《xx日报》发表4篇文章,在xx电视一台、三台,xx日报第一版分别公布了【清理银行账户和“小金库”及规范非税收入】举报电话,使单位清楚、群众了解,让社会公开监督。现已接到举报电话4起,对2起及时进行了处理,2起在处理过程中。宣传了清查政策,营造了清查气氛,促进了工作开展。

二是严格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自查阶段工作,要求各单位及时召开所属二级机构负责人会议,要求每个单位要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人员,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清理工作要求,对本单位的情况认真清理,如实申报,绝不能走过场。

三是认真审核。对各单位申报情况,依据政策法规和清理要求,逐单位、逐项目、逐数据进行认真全面核实把关,对上报项目不全、数字不清的,要求重新填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市公路局路政管理处车辆检测收费、超限运输收费,经我们讲政策,已及时上交财政专户。

四是强化督导。督导各单位按要求按时上报,清理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与16家所属较多二级机构的大单位财务科长进行了谈话,要求其进一步自查自纠,彻底搞清本单位的银行账户、“小金库”及非税收入情况,防止漏报、瞒报,确保自查阶段取得实效。并对各县区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沈丘、扶沟、太康等县认真贯彻全市清理工作会议精神,行动迅速,及时开展工作,沈丘县的做法在《xx日报》进行了发表。

二、自查工作初见成效

市直各单位按照通知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对本单位设立的账户、账户余额和非税收入进行认真清理,如实填报。大多数单位经一把手签字、单位签章后按时上报,个别单位没按时上报自查情况。

1、银行账户、“小金库”申报情况:

截止6月16日,市直各单位共上报银行账户339个,上报解冻帐户申请122个,经审批,现已解冻104个。没有一个单位自报“小金库”。

2、非税收入申报情况:

截止6月16日,上报自查报表的有75个一级机构、182个二级单位,还有6个一级机构及部分二级机构未上报。

2007年市本级非税收入自查上报纳入财政管理xxxxxx万元,未纳入财政管理xxxx万元。2008年1-4月份纳入财政管理xxxxx万元,未纳入财政管理xxxx万元。2007年1月—2008年4月份,未纳入财政管理xxxx万元。据了解,仍有个别单位的一些收入没有上报,需要进一步检查。

2007年未纳入财政管理的主要有:....;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单位重视不够,不按时上报;没上报单位有:政法委、市直机关工委、保密局、档案局、残联、文联、无委会。

二是有的部门没有及时召开会议,工作进度慢;三是有漏报、瞒报、不如实上报现象。

四、下步打算

(一)对没有上报的单位,查明原因,做到不漏一个单位。建议首先检查不按时上报自查报表的单位。

(二)进一步做好县市区的督导检查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及时通报检查进展情况,及时宣传县市区和单位好的经验做法。

治理中职学校“小金库”方法浅析 篇7

一、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从“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来看, 主要来自于中职学校在教材、学生保险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回扣, 除此外还包括学生技能鉴定收费等等。结合我校自身情况确定了以下管理方法。

(一) 完善财务及其他相关制度

我校是事业单位, 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下属后勤集团因涉及成本核算,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 结合治理“小金库”工作的实际情况, 我校先后制定了《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确立完整的制度约束机制。为了更好的发挥制度约束机制的作用, 我校还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以及《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等等辅助制度来促进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创收的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支出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各处 (室) 、系部预算, 建立各系部以分管校长负责, 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与支配治理机制。

(二) 加强票据管理

票据作为学校收入的载体, 在“小金库”收入治理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校在票据管理中重点强调了在票据领用以及票据核销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确立了票款分离的管理方式, 对涉及到学生住宿收费等非税收入及代收代支的收费项目时, 应使用省非税局统一印制的票据, 严格按照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收费, 同时还应将相关收费项目以及标准进行公示等, 实施对举报乱收费以及违规使用收费票据的奖励制度。

(三) 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

加快建设学校公务卡结算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及整个国库单一账户有机结合的账户体系, 采用公务卡进行结算, 所有的电子转账信息都会被纳入监控范围, 保证了现金支付入财处于监管视野内。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首先就要把好账户准入关。学校事业单位要开设银行账户, 必须得到财政部门审批, 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的单位, 由纪检监察部门对主要领导给予纪律处分, 同时财政部门按规定暂停为该单位办理相关业务。二是把好银行账户的审批关。在银行账户开设审批过程中要对单位性质、账户用途、资金性质、账户开设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不符合开设条件的, 坚决不予批准。三是把好银行账户管理关。

(四)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本次“小金库”治理活动中, 针对我校存在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 学校组织了旨在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业务培训。财务人员利用每周例会的方式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律规定以及相关制度, 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格以及等级考试, 促使财务人员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我校通过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来遏制“小金库”现象。学校设立单独的内审科, 隶属校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强化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尤其提高了“小金库”现象的监督力度。内审部门按《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内部审计实施细则》规定,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 通过警示教育, 让学校不同部门意识到私设“小金库”的危害性, 来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2012年5月学校的领导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小金库”清查工作。本次清查范围涉及学校发展的特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各类培训班等容易出现“小金库”的部门, 通过规范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对“小金库”进行治理, 有效地遏制了私设“小金库”现象, 建立长效“小金库”治理机制。

三、建立相关责任人的奖惩机制

在我校的一些管理者中存在着对治理“小金库”现象关注力度轻的问题, 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小金库”的存在是给下属搞额外收入的方式, 认为“小金库”现象的存在能够促进本部门工作的开展, 能够降低系部在财务方面的负担;在治理过程中对一些涉案人员的处理缺乏合理性, 存在大事化小与小事化了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对“小金库”现象的治理。针对这些问题, 我校在开展“小金库”大清查的基础上, 由管理者层层签订《咸宁职业教育 (集团) 学校杜绝“小金库”相关责任人承诺书》的方式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治理, 通过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管理方式的应用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加强对涉案人员的处理工作, 如给予一票否决、经济处罚以及党纪政纪处分等惩罚, 对构成犯罪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小金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 需要中职学校财务、审计以及纪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长期治理工作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对治理“小金库”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金库 成因 治理措施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领域,“小金库” 作为一块绊脚石,凭借自身较强的隐藏性和较大的危害性,直接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对其进行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国务院下大力气果断采取措施开始治理和整顿小金库,进一步扼制“小金库”行为的蔓延和恶化。国务院于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对于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明确的指示。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治理“小金库”工作。透过高频率、多层次、多部门、全方位的治理活动,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小金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也显现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1 “小金库”的概述

所谓“小金库”形象而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单位或部门的“私房钱”,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侵占或截留国家、单位的收入,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没有将其进行列收列支或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同时将这些侵占、截留的资产化大公为小公,最终化为私有。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各种物资比较紧缺,所以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在我国得以普遍推行,在财政范围,通过统收统支的方式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低水平社会保障与福利等进行管理,因此平均色彩比较浓厚,部门成员之间在信仰支撑和道德的约束下,使得“寻租合谋”的行为难以形成。因此,难以产生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利益分化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滋生了权力的市场化,以及腐败现象等。在制度建设方面,由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与框架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漏洞和监管的盲区,同时行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私设“小金库”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设置“小金库”的企业或单位来说,设置“小金库”的动机为:

1.1 部门小集团利益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对请客送礼、滥发钱物等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支出进行合理的解决,同时逃避相关部门监督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开始设置小金库,对于不合规的支出从小金库资金中进行解决。

1.2 地方利益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财政出现好坏不均的现象,由于中央对财政实行集中管理,对于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上项目、跑项目的现象,对地方政府或企业等,通过名目繁多的指标进行考核,对达标、升级情况进行确定,这种考核有的与地方经济利益相联系,有的与领导干部的政绩相挂钩,为此,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跑项目以及应对考核的过程中,难以处理各种不合规的支出,而小金库则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设置小金库。

1.3 个人利益 在对干部进行选拔、考核过程中,受奖惩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以及没有落实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跑官、要官、买官,以及任人为亲的现象,为了打点个人的前途,部分人员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掌控的小金库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达到了个人目的,另一方面费用支出不需个人负责。

2 形成小金库的原因

对于“小金库”情况,在国家财务制度中都有明确严禁设置的规定,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小金库”加大了查处力度,然而“小金库”却屡禁不止,并且呈现增长的趋势。对于少数人来说,由于自己控制着“小金库”,可以随意支配使用资金,同时为自身带来利益。而控制“小金库”的人一方面能够得到回报,另一方面能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通过进行分析,可知“小金库”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行为人法制观念淡薄,监管体系不完善。

2.1 法律意识淡薄 在国家财经法规知识方面,部分人员平时不注意学习,做事不遵守财务制度,处理财务问题由着个人喜好和习惯,或者抱有侥幸心理。

2.2 价值观念扭曲 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取,对社会存在的负面现象没有准确地认识,在社会主义法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经不住各种诱惑,进而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3 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不到位 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促使小金库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通过对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体制等进行不断完善,实行整体推进,标本兼治,进而对小金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

2.4 监管、查处不力 一是对小金库实施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监督检查机构查出小金库后,自身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通过以罚代法的形式对小金库现象进行处理,侧重对单位进行处罚,不重视追究责任,通常情况下是收钱了事。二是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对检查方法进行创新。对于小金库现象难以通过传统的审计、检查手段进行查处和监管。三是完善监督制度。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只有审计的权力,而不具备直接追究责任的权力,但是具备追究责任权力的相关部门,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同处理。四是制度建设落后。例如1995年出台政策对小金库进行定性监管,在新时期对小金库的概念、认定、处理等缺乏政策的支持。

3 治理小金库的措施

对“小金库”进行治理,一方面需要治标,另一方面需要治本。通过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对内控机制和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同时建立健全“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

3.1 开展警示教育 对于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者,在党的方针政策、财政法律法规等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对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组织他们进行定期培训,交流经验,对有关案例进行剖析,确保每个管理者、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

3.2 重新定性“小金库” 将“小金库”重新定性为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贪污的犯罪行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小金库”的危害缺乏必要的认识,最初“小金库”被定性为“不正之风”,后来将“小金库”划归到“违规、违纪”行为行列中,而对“小金库”的处罚依然停留在纪律层面。对于“小金库”来说,其开设根本不存在任何“正当性”,私设“小金库”属于贪污公款的犯罪行为。另外,治理“小金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其进行治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惩罚体系。为了治理“小金库”,应该在法律体系方面加快建立进度。同时,按照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贪污腐败的犯罪行为对私设“小金库”进行定性。只有这样,治理“小金库”才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通过法律的手段进一步增加责任人的风险代价。

3.3 完善财务管理 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通过对手续、核算程序等进行健全化、规范化处理,通过进一步完善经手、会签、审核等制度,将财务收支等有关情况定期向职代会通报,进而堵塞各种漏洞,彻底打消欲设“小金库”者的念头。

3.4 加大会计核算制和“收支两条线”工作力度 通过采用会计委派,定期岗位轮换、交流和随时调整的方式,对不具备集中核算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管理。通过核算制对具备条件的组织或党委进行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于一个部门多头账户、多个结算单位的行为要坚决取缔。

3.5 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专项检查、随时抽查,以及异地互查活动。通过审计检查有关部门招待费、应酬费、修理费等各项费用支出,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寻找“小金库”。通过组织、媒体、公开举报等方式进行监督,对“小金库”进行监督,使经营管理者的活动处在广大群众视野之内。

3.6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及有关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设立“小金库”的单位主要领导以及直接责任人,按组织程序先免职,再按照党纪政纪条规严肃追究责任,对于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查处一点、规范一片,使妄为者望而却步,欲设而不敢。

参考文献:

[1]王一建.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

[2]刘平生,梁玉琴.对治理“小金库”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03).

上一篇:施工合同简易版范本下一篇:初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