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美文

2024-06-20

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美文(通用5篇)

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美文 篇1

徐静蕾在微博上说:“为什么我们要被教育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姑娘,而不是一个被自己喜欢的人?”

因了这句话,我对老徐的爱,又加了几分。是啊,我们干嘛去讨好身边的人,而不去主动地爱自己?学会爱自己,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想想都开心。

老徐一边谈着恋爱,一边任性地做着自己。她不恨嫁,但未雨绸缪地冷冻了卵子:万一以后想要孩子,这样就有了选择的机会,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她给自己放假,并无限期延长假期,记者想要采访她,却摸不着她的影儿。

她迷上了手工,没日没夜地做了很多包包和首饰,或自己戴或送好友或做义卖,玩得不亦乐乎。她带上闺蜜满世界疯跑,镜头里的她时而很二时而邋遢时而优雅,但无一例外地嘴角上扬,眼角眉梢里都带着“世界真美好”的笑意。

她爱黄立行,她也爱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自己喜欢的人,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啊。

小时候,妈妈经常说:“你这样老师会不喜欢你的哦。”“叫阿姨,没有礼貌别人就不会喜欢你。”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努力取得好成绩,让家长高兴老师欢喜;我们学着乖巧,让亲戚表扬邻居夸奖。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林天娇一直是妈妈的乖乖女,从小到大的“理想”就是妈妈的目标:考上清华金融系。爱上学渣高翔以后,她渐渐意识到,在自己一帆风顺的学业旅途中,她自己其实并不快乐。

她像一个被牵着线的木偶,没有自己的`方向。最终,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成为了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学天文,走自己想走的路。

电影结束的时候,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林天娇,那份对未来的笃定和对自己状态的满意,是她所有镜头里最美的部分。

辛弃疾有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个自我欣赏的人,感觉连青山都可以与他惺惺相惜互相爱怜,这境界,也实在是无可多得。

现实中,也不乏这种人。

暑假回国,见到了久已不见的初中同学小荷。素面朝天,棉裙布鞋。喜欢古诗古琴的她,一有时间,就去参加西周私塾的诗词班,常常一个月里,不露于市井。填词、推敲,研习茶道,品评琴瑟之音,过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

她眼波流动心思单纯,一颦一笑,仍如初中时一样纯净。她的世界,简简单单,完全没有尘世纷扰的感觉。我们一起逛商场,即使周围都是妆容精致的女生,她清水芙蓉般的脸蛋儿,清汤挂面似的直发,毫无压力地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

一个平和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善意;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人,眼里都是美好。我们谈着职场的黑暗,她浅笑吟吟,说她的工作虽然繁复,却也并不无趣。

我们完全猜不到,她的职业竟然是会计。一个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的人,却能在业余时间全身心沉浸在诗词歌赋里,想想都佩服。但她说:“这有何难。”生活本就是多元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才丰盈充实。

事实上,只有你对自己满意,浑身散发着积极的正能量,别人才会被你的气场吸引。

我有个学生韩,身材高挑,相貌姣好,且弹得一手好钢琴。班上有好几个男生,都偷偷地喜欢她。可是初三的时候,她开始长青春痘。

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女孩,走路都要甩一甩头发,自从长了痘痘以后,上课都不愿意抬头。老师提问的时候,她也下意识地用手遮着脸,生怕同学们的目光落到她的脸上。

其实,大家并不怎么在意,因为这个年龄,长痘痘本属正常。加上她自带的光环效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她却越来越讨厌自己那张脸,越来越不自信。后来学校举办红歌大赛,我让她当主持人,她死活不干:“老师,求你别让我上了。你看我这个样子,哪能见人啊。”即使我们告诉她,那几个痘痘真的无伤大雅,她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她自己也觉得可惜,但却拒绝得毅然决然。

越是在意,就越是想去拾掇。后来,别人的青春痘都消了,她脸上的痘痘却还固执地不肯离去。她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参加任何活动,总是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同学们也渐渐跟她疏远了。

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别人怎会喜欢你?

人有一种本能:远离消极负面的东西。若你对自己一万个不满意,全身上下都透着萎靡,别人自然也就会绕道而行了。

养老院里的老人,越是喋喋不休抱怨的,身边越是没有来探望的人。那些热情开朗对生活充满兴趣的,总会有人愿意跟他来往。

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吧。

你可以像徐静蕾一样,独立而强大;可以像小荷一样,温暖而朴实。你可以做一个智慧的女子,收敛锋芒,虚怀若谷;也可以做一个淡然的女子,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 篇2

一、关注、关爱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

今天的学生已不同往日,他们的生活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思维极其活跃,他们的内心被形形色色的信息填充着、影响着、甚至在改变着。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往往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排斥心理较强,存在逆反心理;二是主体意识较强,易产生自满情绪。但终究他们还是孩子,仍拥有一颗单纯的心,他们需要理解,更需要沟通。所以,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平时就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言行,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和生活态度,一旦发现问题就和学生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和疏导。通过聊天,我了解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对学习、对人生、对社会有什么想法,时间久了,他们就把我当做是他们的妈妈、朋友,有什么苦恼愿意和我说,有什么快乐也愿意和我分享,我们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情谊,我成了他们信赖的人。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之一。明白这一点后,我尝试改变以往的“我教”“他听”的模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思考、讨论、提问、表达的机会,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的解释,只要学生有参与意识,我都给他机会。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上课的表现大有改变:听课时精力集中不少,参与讨论的人多了,别人回答问题有敢于提出异议的,有的能自己提出问题了,还有的能主动回答同学问题了,独角戏的课堂有了一种遍地开花的生动多彩。如,在讲《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时,讨论: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的表现真的是出乎意料:他们不但理解了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还将他们与那些为一己之私而丢性命的人进行了对比,充分认识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引申到课外活动及家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自主学习,就能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技能,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于永正.课堂上的“艺术人生”[J].语文教学通讯,2006(Z1).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美文 篇3

人人都渴望自由,可又有多少人明白:你追求的,就是你现在舍弃的!

拥有了很多东西,并不意味着自由。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有的,我们也想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想占个先机。任何拥有,都意味着付出,无论现在多么荣耀,可心里是否明白太多的太多都得不偿失。一个人梦寐以求得到了几套房子,在透支健康的背后,是否活得不堪负重;一个人不择手段搞了一个好位子,是否睡觉踏踏实实,又有多少梦魇让人痛不欲生。人生是一次远行,背负的东西越多,也就活得越累;只有轻车简从,才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自由就会屡屡垂青。

自由并不神秘,真正的自由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世间芸芸众生,良莠不齐,“再好的饭菜,也难合众人胃口;再多的付出,也会有人责难”,把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路会越走越窄,最终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追悔莫及。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拥有一片蓝天,安居一方净土,独享一份宁静,看淡是是非非,清淡寡欲,还原本性,自得其乐。

无需掩盖,无需肯定,无需认同,无需讨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是周围多么不好,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够坚定;“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是虚荣心在作宠;“人过留声,雁过留名”,那种占有的欲望,总是让人蠢蠢欲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有的做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掩盖、肯定、认同、讨好,暗流涌动,蚕食着自由,太多的人无动于衷。

做一个被自己喜欢的女子美文 篇4

当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而在这低到尘埃里甚至在心头里溢出一丝丝犯贱的气息感觉,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位曾把心里的大半位置所留给的人,为了能容下如此的一个人,我们都曾努力的把心都撑着很大,慢慢的去承载着越多,然后变得沉重,变得固执,因为不愿卸下如今的一切,所以不在向前走一步。

曾经,我们会想过很多的可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可以把一个人固封在游离于自己世界之外的一片区域,沉醉其中,成了一种带有自虐倾向的扭曲想法,在精神上甚至是灵魂上都为其甘愿流血。

时间,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只是一直走着自己的路,没有带走什么,也没有带来什么,而在它所存在的任何角落任何的白天与黑夜,每时每刻都会上演着无不催泪的人与事。很多的人,在经历了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总在某个夜深人静的角落,想起曾经让自己泪流满面的瞬间,而如今,那些曾在被窝里撕心裂肺的哭泣,却只成了很多人对于过去一种不愿释怀却又无意丢失如今用来思念缅怀的一种方式。

或许,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才能明白,过去那种将自己低到尘埃里的感觉,也许是想在某个时刻,多出一份让自己心安的友谊;也许是想让那曾错失在旧时光里的背影不再那么清晰,也许,只是在等着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机会,说一句,你是不是喜欢我。

我们会觉得……

为何在我最难过的时候,你愿意只是保持沉默的`陪在我;

为何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愿意在任何时候而没有怨言的选择答应;

为何很多的事情,你会迁就这我,为何你会让我拥有这一切,为何你,从不要求我什么,你是不是喜欢我。

你是不是喜欢我,也许,我们曾在心里无数次的默念过,无数次的反问过自己,更是无数次的等待着一个说出口的机会,一份说出口的勇气,一种说出口的理由。

但其实,很多时候,在面对着这一切的发生时,我们总是习惯着选择躲避和逃脱,也许我们总能说出几个不愿去面对的理由,只是朋友,只能朋友。

习惯了你我之间平平静静,不会有着任何波澜翻起,打湿这片被他人的目光所灼热的世界,却总是担心在如此的平静当中,失去你。

只是,当把这一切所感知到的感觉藏匿得越久越深,自己对于真相的追求就将越强烈,而相应的在行为上就越是去追求一种难以心安理得而又心甘情愿的做法。

有多少人,在如此之下的折磨中,在如此之下的不愿里,又在以后的以后,去用来不及消磨的牵挂与思念去感叹这不了了之的一种结局,这也许是错过,但也是,让彼此保持一种最亲而不密的关系,我记得你的好,你记得我的好,如此,最好。

可能,并非是所有的相爱都只能走向圆满和毁灭,而超越友谊的东西,也并不只剩下爱情,每个能拥有以如此的方式去占据你心里的人,要比任何人的任何时候都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要一直的追求到底,当达到了某个你可以接受的平衡点,那就是最该保持的关系。

美文故事-我认识这样一个女子 篇5

她的节目中,有音乐,有文字,有书香,曾经一度认为只是为了凑齐节目所有的主题,刻意做成这样,不过,后来渐渐发现,有些东西只用刻意是真的没办法长久的地留住一个挑剔的耳朵的,因为,她的声,不仅仅是过耳的震动,关键是会走心。是的,我对一切很挑剔,但是门槛却很低,就是走心。对于一切会走心的东西,我愿意花费光阴去和她为伴。

我承认,早前,我是一个只懂矫情,故作煽情,不知在哪看了几行字,就十分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习惯读书,喜欢读书的认真生活的人。只是,在一朵的旧时光盒子里,我,只能沉默,因为她坚定的书香,我是真心闻不到,我只会回馈她,这篇文真美,再无其他。她说谢谢。突然觉得自己窘态已出,没有真正认真翻过一页书,那些矫情言语,是太无力,太空洞。有一次在节目中听到她读了一篇文,出自周国平先生的,我觉得欣喜,我是看过的,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于是,认真回馈那一朵旧时光,她也不用尴尬的回我谢谢两个字了,我们,同分享,有共鸣,突然发现,原来旧时光的意义在此,看过的,可以细心交流,没看过的,认真聆听,之后可以自己翻阅。逐渐的,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我也明白书香,是要在反动书页的时刻才能品得到的,没错。

之后,好多书,确实是在听到她的一篇美文之后,自己去搜索完整的作品去读的。

临近大学毕业,邂逅这样一档节目,是不错,不过对于这个人,还是好奇。

大学毕业了,离开了。回到我的城市,一切都变了,唯有一点,依然如故,每晚会准时守候我喜欢的节目。没错,我这个人,一般都是认准了,便是一辈子,只要她在。是的,之后她一直在,每晚周六会相约一朵旧时光。有一次,她突然问我,C你写文章么?

写呀,不过很少,最近是写了一篇。

发过来看看呀?

我发过去。

她看过,是说不错,。要继续写呢!

我说谢谢,当时拜师不在话下。

无意间得知她是文字工作者,瞬间觉得自己,过去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她的谦和看得惯任何事情。加了她的微信,偶尔会看到她在朋友圈的分享,自此,这个人,才慢慢浮现出来。她,喜欢老的,旧的。美的东西,她的生活,看似很简单,一片落叶,抑或一曲音乐,她都不会潦草的对待。多少次,看到她的文字,尤其在之后看她的古琴梦一文时,不断的问自己,这世间真的会有这般奇女子么?她深夜抚琴,在冬日暖阳下写下暖心的文字,她会一袭白色的长裙,恍如从画中走出的女子。从那时候,我发现,我们是很像的人。我已经选择,要和这位女子有些什么联系,必须要有。是的,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太多,无从选择,但是有时候需要执拗的坚持一下,自此便和某个人有了一种联系,长久的。

其实有些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困惑不知如何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告诉她,不知道为什么,告诉她是会觉得安心,她是不会告诉我解决的诶办法,但是,和她简单交谈,我暴躁入雷的心却是会静下来。她总是说看到我就能想到她年轻的时候的样子,我总是想要知道,她年轻时候什么样子呢?

要了解一个人,其实也不难,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用文字定格生活瞬间的.文字工作者来说。有一次,花了半天时间,读完了她新浪博客的所有文字。她,钟爱音乐,她爱古琴,她怀恋一切美好的过去,她对于每一个当下总是很敏感,她,有时候很难过,不为自己,是为别人,而且会难过的掉下眼泪。她用尽每一寸智慧尽力过好每一天。是的,在我的脑海中,她是复古的,她是认真的,她是缓慢的,她是美的。

有一次,我送了YIDUO花给一朵,我,只是想要送,只是简单的觉得那朵花必须要送给她。我这个人,很多时候都是淡漠的,但是也会用心,别有用心,在我觉得值得的人身上,我也经常这样干,呵呵,是够另类的。

说到这里,所有种种还是想象,因为,从未见面,但是,我坚信,两个人,知心远远比知面更重要。

我期待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刻。

别后忆君,相思似海

上一篇:第一次吃牛排的英语日记带翻译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