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

2024-05-07

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通用8篇)

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 篇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实践环节代码: 0580306B

学时数:1周学分数:1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执笔人:吴李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的实践环节。该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和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完成基础设计的实践活动。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基础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组织方式

本课程设计参考学时数为16学时,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建议安排课堂设计及答疑8学时,课外设计时间8学时;该设计在《基础工程》理论课结束后进行。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2、掌握基础设计的主要步骤;

3、能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大小和地质资料确定基础形式;

4、熟练进行基础内力计算、确定基础尺寸、并对基础进行配筋;

5、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用施工图正确表达。

四、课程设计内容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熟悉地基岩土体结构及它们的工程特性指标;

2、在研究地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大小和分布,建筑布置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3、选择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4、确定地基承载力;

5、按地基承载力(包括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或桩长);

6、进行必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使地基的稳定性得到充分保证;

7、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按基础结构布置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以保证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8、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及办法

本课程为实践环节,由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两部分组成,其中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

1、课程设计成果:

(1)计算书

(2)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施工图(大样图)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设计条理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计算部分是否完整、正确;设计图纸是否满足施工图的要求;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文字是否流畅;手绘和计算机绘图是否合理搭配运用。

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对待设计技术问题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否具有求实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学习;是否遵守纪律。

六、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参考书:

1.《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

2.《基础工程》,周景星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4.《土力学地基基础》(第四版),陈希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目录.设计资料.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顶作用验算.桩基础沉降验算.桩身结构设计计算.承台设计

10.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要求

1、计算书一份,要求手写。

2、图纸。(1)桩基础设计总说明;(2)基础平面布置图;(3)桩与承台详图。

3、计算书与图纸要用A4纸装订。且不能雷同,否则重修处理。

课程设计资料

(1)工程地质剖面及指标表

根据勘探孔野外钻探取芯鉴别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场地内勘探深度以内可划分为10个大层,16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1大层为人工作用形成,按填土成份和性质可细分为1-1层杂填土层、1-2层素填土层二层。1-1层:杂填土

灰色,松散,主要成份为粘性土,混建筑垃圾,以碎块石、碎砖块为主,偶见砼构件。局部有10-20cm的混凝土地坪。揭示厚度0.60~4.00。分布于全场地。

1-2层:素填土

灰,松散,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及有机质,局部含碎石。揭示厚度为0.30~2.80m。分布于地表,局部缺失。

2大层为湖沼相沉积的粘性土层,该层土出露地表经失水、淋浴、固结、氧化后性质稍好,俗称“硬壳层”或“氧化层”,可细分为2-1粘质粉土和2-2粘土夹粉土两层,两层穿插分布:

2-1层:粘质粉土(l-hQ43)

灰黄色,稍密,饱和。局部夹粘性土薄层。摇振反应迅速,无韧性。含有云母碎屑。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0.43~3.12m,揭示厚度为0.50~3.40m。局部分布。

2-2层:粘土夹粉土(l-hQ43)

灰黄色,底部渐变为灰色,软塑,饱和。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强。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0.30~3.59m,揭示厚度为0.40~3.20m。局部缺失。

3大层为滨海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层,为杭州市第一软土层:

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

灰色,流塑,饱和。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含有机质及腐植物残骸。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1.35~1.43m,揭示厚度为10.40~24.40m。局部可见粉土薄层。全场分布。

6大层为冲湖积相沉积粘性土,该层土为杭州市第二硬土层,为超固结土,性质较好,该层土曾出露地表,可见有蓝色条带,可细分为6-1粉质粘土层和6-2粘土层:

6-1层:粉质粘土(al-lQ32)

青灰色,局部夹灰黄色,可塑,湿,含少量氧化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光泽强,干强度高,韧性强。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22.81~-9.63m,揭示厚度为0.40~4.60m。局部分布。6-2层:粘土(al-lQ32)

灰黄、褐黄色,可塑,湿。含较多氧化斑,夹粉土薄膜。切面光滑,干强度和韧性较高。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25.35~-10.43m,揭示厚度为1.30~8.10m。全场分布,偶缺失。

7大层为滨海相沉积的灰色粉质粘土层,为杭州市第三软土层,该层土物理力学性质稍差,力学性质稍好,可见有较多炭化物和腐殖物,局部含粉土:

7层:灰色粘土(mQ32)

灰色,软塑,饱和,含有机质和贝壳碎屑,含少量炭化物。无摇振反应,光泽强,干强度高,韧性强。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27.36~-14.71m,揭示厚度为1.30~6.70m。全场分布,局部缺失。

8大层为一套河流冲积相的地层,为杭州市第三硬土层,可细分为8-1粉质粘土层和8夹层粉细砂层:

8层:粉质粘土(alQ32)

青灰色,可塑,湿。切面粗糙,干强度和韧性较高,含少量氧化斑。粉粒含量较高,局部粉土或

粉砂。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30.39~-17.41m,揭示厚度为0.70~12.30m。该土层南部场地分布较厚,北部很薄,局部缺失。

8夹 层:粉细砂(pl-alQ32)

浅灰色,中密,饱和。含少量腐植物残骸,混少量粘性土。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30.67~-28.75m,揭示厚度为0.70~3.30m。局部分布。

9大层为滨海相沉积的灰色粘土层,为杭州市第四软土层,该层土物理力学性质稍差,力学性质稍好,可见有较多炭化物和腐殖物,夹粉土粉砂:

9-1层:粘土夹砂(al-mQ32)

褐灰色,灰色,软塑,饱和,薄层状,夹粉砂或粉土,局部砂质富集。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35.31~-25.20m,揭示厚度为3.80~13.70m。全场分布。

9-2层:中细砂(al-mQ32)

灰褐色,青灰色,中密,饱和,局部含砾10-20%,局部夹粘性土薄层。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无韧性。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42.92~-36.55m,揭示厚度为0.40~8.000m。全场分布,仅局部缺失。

9-2夹层:灰色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饱和,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仅Z53、Z55号孔揭示。

10大层为一套河湖相冲积相的地层,为杭州市第四硬土层:

10层:粉质粘土(al-lQ31)

青灰色,浅灰色,可塑,饱和,含粉粒量高,局部粉土为主。下部多夹有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光泽强,干强度高,韧性强。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43.41~-39.47m,揭示厚度为1.00~5.00m。分布不均匀。

11大层为基岩,基岩为白垩纪粉砂质泥岩:

11-1层:强风化粉质砂泥岩(k)

灰紫色、紫红色,岩石风化强烈,手可折断,局部风化呈泥状。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45.51~-43.45m,最大揭示厚度为0.20~2.60m。

11-2层:中风化粉质砂泥岩(k)

灰紫色、紫红色,岩芯呈短柱状,长5~15cm,原岩结构清淅,锤击声稍脆,不易碎,钻进平稳,干钻不易钻入,属极软岩。该层揭示顶板标高为-47.36~-43.65m,最大揭示厚度为4.00m。

2、上部结构资料

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 篇2

关键词:工程训练,课程设计,考核办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不仅面临着自然资源的逐渐匮乏, 更面临着工程设计人才的严重短缺。而综合设计性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这类课程就成为高等院校实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在学生参与工程训练课程的过程中, 恰当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督促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课程进度, 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电子工程设计”课程概况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课程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该课程以完整的闭环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为核心, 通过180学时、6学分、2个学期的工程训练教学过程, 为电子类专业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教育。课程结合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微机原理、单片机、信号处理、通信工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班) 、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5、6两个学期连续参加该工程训练课程。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该课程按模块分为1、2、3三个阶段, 分别对应为设计基础、系统搭建和高级功能三个层次。三个阶段被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子课程, 三门子课程的学生成绩独立并分别设置为1.5学分、2.5学分和2学分。

二、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电子工程设计”课程自2000年开始正式运行以来一直沿用着“设计作品”+“设计报告”+“答辩”的考核方式。其中, 设计作品是指学生在该课程中完成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设计成果。“设计报告”是指学生撰写的完整的设计书。“答辩”是为个别作品特别突出的小组设置的, 单独给全体老师和学生陈述设计过程并接受提问的环节。而随着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 原来设计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1. 按组进行成绩评定, 影响学习积极性。

“电子工程设计”课程采取二人一组的组织形式, 二人共做一件作品, 共写一份报告, 因此除答辩考核之外, 无法对二人学习成绩作出客观的差别评价, 因此同组二人通常成绩相同。设置为二人一组的初衷是考虑到设计题目的难度与工作量较大, 单人操作难以完成。另外, 二人配合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更好地完成设计作品。然而, 近几年,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按组评定成绩的做法无法体现工作中贡献量的差异, 严重影响到工作多、贡献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考核项目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低, 缺乏对学习的导向作用。

原有考核方式重成果、轻过程, 不能完全覆盖全部的教学要求。一方面, 由于考核硬件条件的限制, 诸如仪器操作方法、硬件操作步骤、原理分析能力等很多内容无法进行一一考核, 甚至电路测试和故障诊断等核心教学内容也不在考核范围之内;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二人小组中的分工不同, 每个成员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需要具备完成整个项目所需的其他知识、方法和技能, 就可以圆满地完成整个设计任务。这些问题的存在, 使得学生学习一些有难度的关键知识点的时候, 缺乏应有的动力。而教师也无法通过现有考核方式验证所有的教学环节, 优化教学过程。

3. 缺少独创性鉴别手段、成果抄袭的现象严重降低教学成效。

“电子工程设计”将第1、2阶段主要定位于“教设计”、“练实现”, 给学生讲解如何进行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 这两个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电路与系统的调试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目前, 第1阶段的考核包括印刷电路板EDA设计绘图作业、电路模块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三部分, 各分值分别占总分的30%、30%、40%。第2阶段的考核项目, 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设计报告部分, 各分值分别占总分的60%、30%, 另有10%是答辩考核, 但由于近些年能够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符合这个参与答辩环节条件的学生越来越少, 答辩考核已经名存实亡, 而这10%的分数基本转变为任课教师根据课堂表现的主观印象分。第3阶段的情况与第2阶段的情况类似。

但是, 从以上考核项目构成分析可以看到, 这些项目都无法保证学生的独创, 无法反映学生是否真实独立完成, 只能通过教师随堂观察各组表现来侧面判断。部分学生通过简单拷贝往届学生的设计图和报告就能轻松获得30分, 再请其他同学帮忙调通电路, 然后拷贝和运行别人的程序几乎就能完成全部设计要求, 再获得50分。而保证各实践环节独立完成不能仅仅依靠学生各自的学习态度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 就不能做到公平客观评价, 不但不能发挥该课程最大的培养作用, 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也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问题的成因, 试图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根据“电子工程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短期内可以具备的软硬件条件, 借鉴其他同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对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1. 调整设计报告在考核项目中所占分值比例。

设置设计报告的考核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设计报告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方案内容、电路原理的分析与计算、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经验。电子工程设计第1阶段的电路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相对独立、设计实现相对简单的独立模块电路设计, 撰写设计报告的必要性不大。因此, 在第1阶段的考核中取消设计报告的环节。第2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电路系统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参考资料, 教学侧重于设计方案的实现。因此, 适当降低设计报告的分值, 同时简化了设计报告的要求。第3阶段则提供十几个设计题目, 由学生自己安排工作进度、自己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方案, 教师只提供资料来源, 对学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监督, 教学偏重于独立完成某个自选设计题目的研发能力训练。由于项目题目自选结果相对分散, 使得项目成果的独创性便于鉴别。因此, 将电子工程设计第3阶段的报告分值占总分的比例仍保持为30%, 同时教师需要加大设计报告撰写的指导力度。

2. 增加笔试环节。

在电子工程设计的三个阶段中, 第1阶段包含的内容是最为广泛的。为了使考核内容能够全面涵盖第1阶段的教学内容, 借鉴其他实践环节考核的方式, 利用取消设计报告考核环节后留出的40分的分值缺口, 增加笔试环节。第1阶段的笔试题目中包括元器件常识、印刷电路板EDA软件操作、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电路模块的调试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改革前的考核项目中均无法体现。只能通过绘图作业、电路模块的硬件实现电路间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或方法。但由于原有的缺陷, 所有学生是否都独立完成了这些考核项目, 是否同组二人都掌握了这些知识与方法均无法判别。而改革后的笔试环节, 不仅丰富了考核内容, 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可以对每一名学生的掌握情况加以检验, 从而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组二人获得相同成绩。

3. 在第2阶段中增加实操考核环节。

电子工程设计第2阶段的教学侧重点是系统实现过程中的电路调试与故障诊断训练, 原有的考核方式无法体现这方面训练的成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第2阶段的考核中增加了实操考核环节, 主要考核学生对电路测试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电路故障的诊断、分析和排除能力。原有的考核方式下, 学生在调试电路时可以找别的同学代劳或遇到困难时请别的学生帮助解决, 软件程序也可通过拷贝的方式获得。而增加的实操考核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电路测试与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发装置的使用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为此, 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实操考核硬件装置。该硬件装置允许通过教师设置, 自动使电路出现各种故障。学生在参加单人实操考核过程中, 需要使用仪表, 对故障点进行排查, 再经过对原理的分析、结合对故障原因的判断, 通过焊接修改电路的连接、更换元器件、改变程序的流程等操作才能使电路恢复原有功能。同组的每名学生都需要对系统中大多数电路的原理了如指掌。实操考核除了具有丰富的考核内容、明确学习导向、提高考核的客观与公平性的特点之外,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笔试偏重于知识的理论考核, 它更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的实践考核。

综合设计性工程训练课程的考核一直是实践环节教学中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电子工程设计”课程改革后的考核形式不仅弥补了之前考核形式中出现的各种不足, 更可以使工程设计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尽管课程改革的效果需要通过今后多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 但通过第一轮笔试卷面的测试结果, 已经印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比改革前有明显的长进。实践考核形式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实践教学成效的进一步落实, 增加对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

参考文献

[1]张有光, 张晓林, 哈聪颖.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2) :106-107

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交流电流测量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阶段教学质量的综合检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外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独立分析与思维能力,书面与口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结合毕业设计工作内容,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熟练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选定的设计任务或专题研究题目,最终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1)调查研究,查阅、收集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2)进行方案论证,分析比较,制订计划和试验研究方案的能力;(3)工程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4)安装、调整和实验研究的能力;(5)总结提高、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

二、过程组织与管理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总学时10周,10学分,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可以校内集中或校外进行,也可以校内、校外相结合。

第一阶段:选题。

在第7学期末,根据学生人数,教研室安排老师布置毕业设计课题,给出每个课题的《毕业设计申报表》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对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任务要求、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做好确定,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登记表》,组织学生进行选题。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分析,学生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撰写《开题报告》和《英文翻译》,为后续的课题设计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过程。

在第8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的具体工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对每个环节进行方案的分析、论证、选择、设计和调试,每周与老师交流两次,并填写《过程管理手册》,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在交流电流测量设计课题中,要求交流电流输入量程5A,经过信号取样电路、调理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将采样值送单片机,计算并显示出电流有效值。

第三阶段:答辩。

由学院答辩小组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

每个学生的答辩分两阶段进行:①自述的学生扼要报告自己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成果,约10分钟;②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10分钟~15分钟。每个学生答辩的总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特殊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

通过《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同时在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萍.高职高专《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36.

[2]吴娟娟等.基于发变组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训练项目开发[J].考试周刊,2015.66.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的论文 篇4

【摘要】软件工程课程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知识与现实脱离、课程内容比较庞杂和抽象、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对于缺乏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来说,单纯地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代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提出了以“应用”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从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重、难点解决方案、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与院系“一体化”教学理念切合,通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导向;“一体化”教学理念

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从建系以来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应该与院系培养目标一致,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现有的软件工程课程存在着知识与现实脱离、课程内容比较庞杂和抽象、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对于缺乏软件开发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来说,单纯地讲授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难以理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无法满足现代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以“应用”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软件工程课程的课程目标

《软件工程》课程以培养学生完整严格的软件工程观念和训练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建立良好的软件设计开发理念,能自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掌握软件开发中传统和最新的方法与技术,学会使用分析设计工具,培养学生用工程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和素质;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标准与规范,包括国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和项目规范等。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运用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能力,同时强化训练个人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规范化工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配合能力、自我学习与可塑性组织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动向;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基本具备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以及文档编写的能力。为适应计算机应用各领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坚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开放性,关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及时更新与充实课程内容。

2教学设计原则

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

3教学设计策略

3.1知识域覆盖

针对软件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职业,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先导,突出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主线,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合一”特征。理论部分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表述,知识覆盖范围,着重把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和要领,力求线条清晰,为后续技术方法介绍和运用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对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涵盖原则是“必须的不缺、不用的不设”,对技术原理(方法)的分析原则是“举一反三”,对实践技能训练的原则是“项目运作”。

3.2技术方法先导

软件工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软件规范的实施是以技术的方式开展或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是以技术与工程为导向,围绕着软件工程项目的进程展开,一个项目的进程当中能处处体现工程特点和专有技术的特征。因此,教学设计通过项目活动及过程来呈现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析问题和通过工程过程解决问题。通过项目阐明技术方法与策略运用。

3.3突出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也是本课程重要组成,践行“做中学”人才培养理念,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1-7课题组”课外工作机制,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延伸到课外。学期大作业要求学生按“1-7课题组”课外完成一个实际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模拟运作等4个过程,并按照国家标准《GB/T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规定的要求,提交各阶段报告,课题组完成后通过课堂答辩提交项目结果。通过技能训练学习掌握当前主流软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工程技术,并将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与软件工程过程密切结合。在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培养上,主要通过实际案例或软件项目的运作,以“学中做与做中学”方式中培养和形成专业技能。

4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软件产业发展的要求,以能力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够用,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软件开发技能,选择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在保持传统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同时关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将相关内容融入到相关的教学单元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通过阶段性安排新技术讲座,布置课外读物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最新热点知识,掌握新方法。

5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教学出发,在对多个小软件项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首先结合小软件项目,以传统的结构化的方法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进行教学设计,将软件工程思想贯穿于教学中,这样可以从综合的观点看待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然后以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为辅线扩展学生进行软件设计的思路,从而总体上提高学生进行软件设计、编写文档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中,实行启发式、讨论式、行动导向、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提问式切入”、“问题讨论式”等方法对前述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引申,同时采用“问题引入”、“情境导入”等方法引入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以项目开发驱动”的方法授课,将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通过项目实现,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技术,并对面向软件工程理论有一个直观和更加感性的认识。

6课程重、难点解决方案

6.1软件工程课程重点

软件工程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策略,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问题域中对象的识别、对象关联关系的建立、对象的结构层次、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以及软件工程过程管理和配置设计。

6.2软件工程课程难点

软件需求分析模型,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软件质量分析与度量,软件设计方法、软件维护。

6.3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软件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过程和应用技术,教学必须作为重点突破,主要措施是理论讲解和实践体验“双管齐下”,为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掌握实际开发技能奠定基础。理论讲解实施项目教学模式,以精讲和透彻分析、自主学习、探究方式和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内、课外一体体教学体系、产学合作方式等方式,通过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软件工程理论。引入真实企业项目,在引入项目的同时,引入企业项目经理等技术与管理人员,协助完成合同任务,将教学活动与项目实施融为一体,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7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所有的学习结果。制定了分阶段、互评定的二次考核体系,即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考核(课堂表现、考勤)占20%,理论(期末考试)考核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40%。其中实践成绩的评定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50%。

8总结

该教学过程设计,切合院系在提出的“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从这几个学期的教学效果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具体实施的一些细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强,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

[2]刘海燕,王雅轩,等.基于项目案例驱动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4).

[3]汪Z玢,叶福玲.案例与项目实践结合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10).

[4]王小磊.任务驱动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福建电脑,(7).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篇5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四班 学号:201103160430 姓名:王华瑞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0号题A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598KN, Mk=365KN·m, Vk=120KN;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078 KN, M=455KN·m, V=156KN。持力层选用③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含部分建筑垃圾;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 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 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沙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 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0.5=2.2m。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根据粘土e=0.58, =0.78, 查表2.6得=0.3, =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6.23KN/m³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fa=fak+(d-0.5)=180+1.6×16.23×(2.2-0.5)=224.15 KPa(上式d按室外地面算起)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取柱底荷载标准值:Fk=1598KN, Mk=365KN·m, Vk=120KN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K时的基础埋深d=0.5(2.2+2.65)=2.425m 基础底面积:A0= Fk/(fa-d)=1598/(224.15-0.7×10-1.725×20)=8.74m²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1.2A0=1.2×5.65=10.50m²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A=l·b=4.2×2.7=11.34m²,且b=2.7m<3 m不需要再对fa进行修正。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回填土和基础重:=d•A=(0.7×10+1.725×20)×11.34 =470.61KN 偏心矩:===0.222m<=0.7m, >0, 满足要求。

基底最大压力=(1+6/l)×(1+)=240.27KPa<1.2fa=1.2×224.15=268.98KN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4.2m,宽2.7m。6.计算基底净反力

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F=2078KN, M=455KN, V=156KN。净偏心矩:=M/N=[(455+156×0.8)/2078]=0.28m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1±)

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2)

l=4.2m, b=2.7m, =0.5m, =0.5m。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800mm,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mm的。=800-(40+10)=750mm(有垫层)=+2=0.5+2×0.75=2m

=[(l/2-/2-)b-(b/2-/2-)²] =256.30×[(4.2/2-0.5/2-0.75)×2.7-(2.7/2-0.5/2-0.75)²] =729.81KN 抗冲切力:

0.7=0.7×1.0×1.27×10³×1.25×0.75

=833.44KN>729.81, 满足要求。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45m, =2.2m, =400-50=350mm =1.45+2×0.35=2.15m

=256.30×[(4.2/2-2.2/2-0.35)×2.7-(2.7/2-1.45/2-0.35)²]

=430.42KN 抗冲切力:

0.7=0.7×1.0×1.27×10³×1.95×0.35

=606.74KN>430.42KN,满足要求。9.配筋计算

选用的HPB235级钢筋,=210N/mm²(1)基础长边方向

Ⅰ–Ⅰ截面(柱边)

柱边净反力:+[(l+)/2l]×(-)=109.95+

[(4.2+0.5)

/(256.30-109.95)=191.83KPa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1/2(+)=0.5×(256.30+191.83)=224.07KPa 弯矩:=1/24(l-)²(2b+)=1/24×224.07×(4.2-0.5)²×(2×2.7+0.5)=754.09KN•m

8.4]

× =/0.9=754.09×/0.9×210×750=5320mm² Ⅲ–Ⅲ截面处(变阶处)

+[(l+)/2l](-)

=109.95+[(4.2+2.2)/(2×4.2)]×(256.30-109.95)=221.45KPa =1/24(l-)²(2b+)

=1/24×[(256.30+221.45)/2]×(4.2-2.2)²×(2×2.7+1.45)=272.717KN•m = /0.9=272.717×/0.9×210×350=4123mm² 比较和,应按配筋,实际配22Φ18@200 则钢筋根数:n=4200/200+1=22,=254.5×22=5599mm²(2)基础短边方向

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0.5(+)=0.5×(256.30+109.95)=183.125KPa 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1911mm²,Ⅳ–Ⅳ截面(变阶处)的计算配筋值=892mm²(以上做法均同长边方向做法,即该基础为方形)。因此按 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20Φ10@150。

则钢筋根数n=2700/150+1=19,=113.1×19=12148.9mm² 10.基础配筋大样图:见施工图 11.确定B、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由任务书得:2号题B、C两柱子基底荷载分别为: B轴:Fk=2205KN, Mk=309KN·m, Vk=117KN C轴:Fk=1727KN, Mk=428KN·m, Vk=114KN 由前面计算得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224.15KPa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d=2.425m B轴基础底面积:A0= Fk/(fa-d)=2205/(224.15-0.7×10-1.725×20)=12.07m²

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A=1.2=1.2×12.07=14.49m²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A=l·b=4.9×3=14.7 m²(>14.49m²),且b=3 m,不需要再对fa进行修正。

C轴基底底面积:A0= Fk/(fa-d)=1727/(224.15-0.7×10-1.725×20)=9.45m²

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A=1.2=1.2×9.45=11.34m²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A=l·b=4.2×2.7=11.35 m²(>11.34m²),且b=2.7m<3m,不需要再对fa进行修正。12.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略)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 篇6

1.2012年4月9日入厂,5月20号中期检查,6月20考评。

2.分组实施,每小组3名学生,海鸥卫浴4组,广日电梯4组,每小组自己安排1名组长。

3.每组配备一名企业导师,企业工管科等其他相关部门高层管理人员加以协助。

4.每个学生要明确自己项目任务、项目目标、工作职责,严禁搭便车与浑水摸鱼。

5.课程设计过程,多温习一下工业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在课程设计过程注意培养工业工程意识,注重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工作设计与分析、生产线诊断与平衡、质量控制等方面技能的运用,当然不限于基础工业工程内容。

6.每组学生每周至少1次深入企业,去之前做好书面计划,并将书面计划至少提前1天发给企业导师、工硕中心(bmme@scut.edu.cn)、校内导师(杨雷yangl@scut.edu.cn;余建军yujj@scut.edu.cn),每次从企业返回后完成书面总结,并于当天或者次日发给企业导师、工硕中心、校内导师,每两周至少召开1次汇报交流会议。

7.于4月15号前完成并提交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具体达成目标、实施计划、小组分工、调研计划、阶段成果、总成果等,分别发给林总、企业导师、工硕中心、校内导师。

8.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导师占60%,校内导师占40%,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中期检查占30%,最终考核占40%。

9.实施奖励与处罚措施,优秀学生拟推荐汇达丰企业奖学金,不合格学生必须重修。

10.结合企业实际进行选题,项目实施过程注重该成果的最终实施可行性,6月17号前完成实习报告,在报告中需要阐述该成果具体如何实施与贯彻。

11.每次结伴坐公共交通前往企业,留好票据,实报实销。

12.每次去企业严格按照企业作息时间,不得迟到,不得早退,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万一需要请假,必须分别向企业导师、工硕中心、校内导师请假。

13.注意保守商业秘密。

浅谈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的改革 篇7

关键词: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现状分析,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该课程以药学、化学、工程学、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 将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和生产工艺及工程设计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能力, 为培养制药工程师打下制药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制药工程中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洁净厂房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该课程还以工程制图为基础, 要求学生读懂工业设计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在中国已经正式开始实施, 国家对药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这就要求这门课的教学必须在新版GMP要求下进行。

一、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制药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市场对制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1998年制药工程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名词出现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上。但各高校对该专业的设置并不是全新的, 大部分是其相关的、相近的专业的延续。而且各高校对本专业的设置也是参差不齐, 课程设置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总之, 制药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作为制药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 在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在教学上也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

1. 教学能容不够丰富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已经出版的参考教材偏少, 比较著名的有张珩教授主编的《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王志祥教授主编的《制药工程学》等。老师和学生能参考的教材比较局限, 导致老师所讲授和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局限在仅有的教科书中。教学也比较单一陈旧, 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 但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的信息量大, 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 并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书上要注意的内容比较细致繁杂, 在普通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枯燥, 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此外,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简单, 一般要求学生在期末结束时做一份课程设计, 其方法不能很好系统地反应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工程性, 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的程度。

2.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 是生物工程和化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的延伸。教学方式以老师讲授电子课件方式为主, 然后直接进入期末课程设计环节。这种设置有其一定的优势, 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对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计有一定的掌握,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学生虽然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对实际设计问题没有初步分析的能力。同时老师布置的小课题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 学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老师讲授电子课件的方式是大学授课的主要方式, 但制药工程工艺这门课程的知识比较繁杂, 此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使学生提起兴趣, 达不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3. 教学过程对GMP要求挖掘不深

GMP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GMP的核心是风险控制, 2010年版的GMP更加强调了这一点。但是GMP的内容以条例和法规为主, 学生可能死记硬背住了一部分GMP条例, 但对其内涵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老师讲GMP可能按条框模式来讲, 学生的兴趣也不大。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这门课是在GMP规定的要求下进行的, 使GMP内容不再是条条框框, 使其融入到了实际生产设计中。如果讲解方法得当, 学生会对GMP的内容有更为丰富的认识。但目前该课程的讲解可能把GMP的内容单独做介绍, 使其不能与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不能很好地结合。

4.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比较单一, 学生参与程度也不是很高, 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做设计, 对设计规范和流程也缺乏明确的概念。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程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也是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纽带。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围绕教材上和手册上的经典内容进行选题, 但这些题目的设计往往都比较成型和固定, 以往的学生可能已经做过很多次。做这些设计时, 学生往往只需要找出模板直接套用模板便可, 不会去思考怎样去做, 为什么去做, 对其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并未真正理解, 知识了解了大体的计算过程。这也导致学生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 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 在已有模板的情况下学生不会主动去思考创新, 不利于调动学生自主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1. 紧密联系专业设置, 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首先,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的教学讲解应实行“分块负责”, 具有不同学术背景和专业特长的老师去讲解自己比较研究比较深入的部分, 对不同的专题进行讲解, 充分发挥老师的自身专业优势, 既保证了这门重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又充分利用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每个老师对这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 这使得学生能锻炼形成一种发散思维, 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需要学生了解很多设备的结构, 厂房的设计结构, 以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课程的直观性差、实践性强等问题。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不断地探索, 在讲解重要的设备时, 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展示其结构、原理和运行状态。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来演示各种设备的操作过程, 通过直观的、形象的动画展示给学生, 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也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除了书上的基础设备之外, 还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 关注这些设备仪器的发展状况, 给学生补充新的设备技术知识,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

再次, 活跃课堂教学, 增加课堂讨论的环节, 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有学生辩驳, 老师总结, 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 可以适量地增加一些小型的课题, 启发学生去思考工艺设计和优化, 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的压力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而课堂讨论和小型的课题可以作为该课程教学的平时成绩, 适当调整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 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除此之外, 制药工程工艺也要和学校的特色结合, 突出学校专业培养的特点, 发挥学校的优势, 使该课程具有学校特色。比如学校在生物工程方面比较有优势, 可以结合优势学科的有利背景, 通过特色案例的分析介绍, 形成具有生物制药特色的教学体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过程侧重于生物制药设备, 如发酵设备、生物分离设备等, 使整个课程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体系, 也可以结合学校的最新成果,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 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热情。

2.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

制药工程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学校可以联系周边地区的制药企业, 使学生有认知实习的机会, 在理论的学习上增加感官的认识。结合学生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经历, 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学生研讨, 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和分析案例的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这种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 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 气氛变得活跃一些, 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力。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应努力给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条件。开设工艺学的课程设计, 鼓励学生的参加, 使学生能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并提供相应的配备、指导老师、活动经费和必要的场所, 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出版和发表提供支持和帮助。研究课题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 导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拟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 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设计,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CDIO理念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CDIO是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模式。在教学体系规划中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 将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制药工艺学、化工原理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以制药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知识主线, 整理出从工程应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在不同课程上进行合理的分工, 重点突出明确, 避免知识讲解的重复, 使知识的覆盖面积更广, 体现教学内容和体系上的交融性。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往往主观想象的成分比较多, 与实践相差很远。学生想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设计也是十分困难的, 我们应结合工程设计能力的渐进性, 建立一种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的实践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素质。

3. 完善制药工程工程设计期末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在这门课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以往的课程设计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在选题方面进行改革, 不要拘泥于课本和手册, 选取更加新颖的题目, 选题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 基本参数采用国内外的生产数据。防止少数学生互相抄袭, 每人一题, 独立设计, 由老师检验其合理性并给出成绩。通过独立的课程设计, 将强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其次, 任务书要提早地下达, 以往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是期末前两周下达, 这期间学生还要准备期末考试, 时间非常仓促, 很难完成一份优秀的课程设计, 学生往往是直接套用固定的模板再做一些小改动便草草结束。学生本来有能力去完成一份优秀的设计, 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去查阅资料, 整理思路, 思考创新, 任务书可以在期末前四周下达, 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上花费多些时间, 多学些知识。

再次, 在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一些专题性的设计讲座。大多数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很高, 但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在课程设计中得到综合的运用。老师应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课程设计的实例, 同学生一起探讨实际生产的各种计算和设计。通过平时对课程设计的积累, 学生在做期末设计时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学生收获更多。在课程设计前, 老师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专题讲座, 通过实例来展开, 理清学生的整体思路, 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总体质量, 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升华, 也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的自信心, 使学生不再惧怕课程设计。

除此之外, 将CAD制图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去, CAD是设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制图软件, 对工科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专业工具。如果有条件, 学校应对制药工程的学生开设此课程。课程设计的制图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学生以计算机制图的方式来完成课程设计, CAD计算机制图不仅节省了时间, 也提高了绘图的质量, 为学生打下计算机制图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工程性的专业课, 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更建立了学生的工程思维。通过近几年的教学, 我们不断地发现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不断摸索, 逐渐建立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但由于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还需要加大对课程的思考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张珩.制药工程工艺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志祥.制药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3]乐意, 张振, 黄筑艳, 等.2010版GMP风险管理理念下的制药工程本科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6) :12--15.

[4]魏光涛, 张琳叶, 等.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 1 (39) :148--149.

[5]易学文.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9) :255--256.

[6]李恒, 史劲松, 等.面向卓越计划的药厂车间设计与设备课程的教改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 (1) :24---30

[7]罗晓燕, 任福正, 等.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 (1) :8--12.

[8]康全礼, 陆小华, 等.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 31 (4) :15--18.

[9]邹祥, 胡昌华, 等.基于CDIO理念的制药工程类专业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立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 36 (4) :235--238.

消防工程的课程设计 篇8

关键词:工程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3.8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公司、企业在选人和用人时非常重视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目标不仅符合我校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我校工程教育思想和工程教育理念的体现。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修环节之一,是所有专业实践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工程实践能力,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 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和检阅, 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如何建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点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汽车服务工程”全日制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作为工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关注的是从汽车下线进入用户群开始,到整车成为废弃物为止的全过程。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型企业或部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汽车保险理赔、定损公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涉及机械、车辆的基本专业知识,也设计了管理、营销、保险等多方面的知识。

2.专业课程设计过程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学时为三周,内容涉及汽车备件、零部件整车性能分析、二手车评估、汽车诊断测试及试验台开发等方面。学生分组,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设计期间不定期抽查出勤情况,并进行阶段性检查,以作为给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通过出勤、答辩和报告给出最终成绩。

3.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部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照成了学生重课堂理论学习轻实践学习,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1]

第二,目前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及资料大多是以完成具体项目步骤编写的,更倾向于软件的运用能力,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对如何使用软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而只是对所提供的参考资料不加分析,盲目模仿,甚至照搬照抄。从而导致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不高、说明书书写不够规范等问题。

第三,现行的课程考试或考查,大都偏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却相对忽视,课程设计也是这样。在考核过程中,重视学生对软件运用技术的考核,而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评价不足。

第四,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及小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明显不足[2]。经常出现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少;一个小组内工作不均衡,课程设计任务主要由个别学生完成等现象。

第五,课程设计题目范围太宽,重点不突出。第一次课程设计题目包括汽车设计类、分析类和检测诊断软件开发等方向,检测诊断及相关软件开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更适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但是在第一次课程设计中此类题目所占比重较小。本次改革应增加检测诊断及相关软件开发的题目。

4.专业课程设计建设与改革

为拟解决上述问题,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设计在培养汽车服务专业人才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1)合理的选题

第一次课程设计题目包括汽车设计类、分析类和检测诊断软件开发等方向,检测诊断及相关软件开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更适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但是在第一次课程设计中此类题目所占比重较小。本次改革应增加检测诊断及相关软件开发的题目。同时选题贴近实际生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以将其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较,校验其设计的合理性。

(2)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前应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从思想上了解课程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另外在进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时,为了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防止少數同学相互抄袭,采用小组设计任务相近,组内每人一组设计参数,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题目。

(3)教学资料的改革

在此课程建设过程中,完善教学大纲、教案、修改或重新编制课程设计指导书等文件资料。指导书中在使用软件方面不应以具体操作步骤为主,而应以需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方法为主要内容。

(4)评价方式的改革

建立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考察学习效果。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平时表现、答辩、报告撰写等形式,满分为100分。记录平时表现的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平时表现不仅包含学生出勤情况等量的考核,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质的情况。撰写报告则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将对平时表现、答辩、报告撰写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更好的理解并运用理论课的内容,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2] 童晓玲,常建娥.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经济.2014.16

上一篇:世界500强企业高效能员工的黄金工作法则是下一篇:领导个人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