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选拔:公文处理及写作.txt

2024-06-22

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选拔:公文处理及写作.txt(共4篇)

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选拔:公文处理及写作.txt 篇1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作用和常用公文类别划分及文种的适用范围,熟悉公文的格式、结构和公文稿本的特征,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能结合实际正确遵行行文规则,规范地运用语言工具撰写常用公文;了解公文处理的基本任务,熟悉公文处理责任和公文办理程序,掌握公文拟办、请办、批办、承办、审核、签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第一节

公文写作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团体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并形成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公务活动中,公文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着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作用,成为各类公务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算做公文:

首先,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并形成的,是为了处理公务,而不是办私事的。

其次,它的使用范围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而不是个人。

第三,它是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从标题到落款,从内容到文面,从用纸到标记都有特定的要求,而其他文字材料无所谓特定格式,如小说、诗歌、散文怎么写,自古没有定法。也不同于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其他材料,如图片材料、音像材料、电讯材料等。

二、公文的类别

公文类别也称公文种类,一般是指公文制发机关根据公文的内容、性质和所承担的任务而确定的行文形式和名称。为了更好地认识公文、使用公文,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多个角度对公文的类别进行划分:

按公文的性质分类,大体上可分为:(1)规范性公文。指的是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规类公文,如条例、规定等。(2)指导性公文。指的是用于传达贯彻政令和指导行动类的公文,如指示、决议、决定等。(3)告知性公文。指的是用于通报情况、公布要求类的公文,如通知、通报等。(4)报请性公文。指的是用于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情况、请示事项类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5)记录性公文。指的是用于记载党的组织和领导机关工作、活动情况类的公文,如会议纪要等。

按公文的制文机关分类,大体上可分为:(1)党内公文。指的是由党的机关制发的公文,反映党的领导活动和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等。其中,只在党内阅读的,称为党内文件。(2)行政公文。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使用的公文,主要用于行政指挥、领导和指导工作,管理行政事务等。(3)群众团体公文。指的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活动使用的公文,如章程、决议、提案等。

按公文的机密程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1)限知性公文。指的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限定阅读范围,以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秘密公文通常由指定的专人负责处理、递送和保管。限知性公文按秘密等级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习惯简称为绝密件、机密件、密件、普通件。(2)周知性公文。指的是向人民群众或者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公文。例如,公告、公报、通告、布告、法规文件以及党和国家的某些重要方针政策文件、领导人的讲话,等等。这类公文不涉及秘密或经过保密处理,需要广泛发布周知,有的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公开发表,有的可以张贴或口头传达。

按公文的使用范围分类,大体上可分为:(1)通用公文。指的是通用于各类机关、单位与团体,如指示、报告、通知等,使用范围很广泛,外交、司法、军事、财经等部门都可以使用。(2)专用公文。指的是在一定的工作部门或业务范围内专门使用的文种。专用公文按不同的专业可以分为许多种,主要有:①外交公文。如照会、备忘录、国书、条约、声明等。②司法公文。如讯问笔录、逮捕书、通缉令、起诉书、判决书等。③军事公文。如作战方案、命令等。④经济公文。如发展规划、市场调查、统计公报、经济合同等。⑤科技公文。如专利说明书、工程设计、技术鉴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此外,公文分类方法还有一些,如按内容处理分,可分为参阅性公文、承办性公文;按办理时间分,可分为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简称特急件、急件、平件);按版头形式分,可分为有版头公文、无版头公文,有版头公文又分为红头公文、白头公文,等等。

三、常用公文的种类

党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命令(令)、决定、公告、公报、意见、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工作要点、规划、建议等。

1.决议。适用于党的机关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和事项等。

2.命令(令)。适用于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3.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等。

4.公告。适用于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5.公报。适用于党的机关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6.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见解和处理办法等。

7.通告。适用于行政机关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8.通知。适用于发布党内法规和党政机关人事任免事项,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等。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交流重要情况等。

10.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1.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问题,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12.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等。

13.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等。

14.条例。适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等。

15.规定。适用于党的机关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等。

16.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17.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等。

18.工作要点。适用于党的机关通报或公布一定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

19.规划。适用于党的机关通报一定时期内某行业或专项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和工作方案。

20.建议。适用于党的机关向同级机关就全局性工作提出见解和对策。

四、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是指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页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公文的外观样式。对于各级党政机关来说,熟悉公文格式是公文写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公文格式的表现形式

党政机关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下面,将其分为公文版头部分、公文主体部分和公文文尾部分分别予以介绍。

1.公文版头部分。公文版头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六项,位于公文首页上半部,约占整个页面的1/3,与公文主体部分用一条红色横线相隔。

(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标注于公文首页的左上角,一般用六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N0.000016”。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

(2)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标明密级。秘密公文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标注于份号下方位置。有具体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密级后标明,如“机密★××年”。

(3)紧急程度。对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的要求。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加急”。

(4)发文机关标志。用桃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标明发文机关及发文形式的醒目标志。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是发文机关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用于发布和传达贯彻方针、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发布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决定、通知、意见等,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请示等。

二是发文机关全称加(文种)。用于通知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等。

三是发文机关全称,即信函格式。

(5)发文字号。一般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标注在发文机关标志下方居中或者左下方。联合行文,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6)签发人。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姓名。

2.公文主体部分。公文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等七项。

(7)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居中排列。

(8)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的统称,位于正文上方,顶格排印。

(9)正文。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下方。

(10)附件说明。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落款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有多个附件的,还应注明顺序号。

(11)发文机关署名。一般署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标注于正文右下方。

(12)成文日期。一般署会议通过或者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决议、决定、条例、规定、规划、工作要点、会议纪要等正文之前不标注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13)印章。公文除会议纪要外,都应当在发文机关署名处加盖发文机关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3.公文文尾部分。公文文尾部分是指公文末页的尾部。它包括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和印制版记等五项。

(14)印发传达范围。根据公文内容、密级和工作需要确定印发传达范围,加括号标注于成文日期左下方。

(15)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参考材料。附件首页左上角标注“附件”二字,与主件装订在一起。

(16)主题词。按《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

(17)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的统称,标注于主题词下方。

(18)印制版记。由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

(二)公文格式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公文格式的规范化,党中央、国务院已三令五申,各级党政机关秘书部门也作过相应的规定。但是,目前公文格式方面出现的问题仍然较多,其原因,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把关不严造成的。因此,文秘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对公文格式规范化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熟练地掌握应用公文格式标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布局要合理。公文各个组成部分的摆放位置要适当,不能比例失调或错位零乱。比如作为县(区、市)以上的党政领导机关一般都有设计比较固定的公文文头,但有一些单位文头很不规范,有的不用正式的套红文头,而用打字的文头;有的单位给上级写工作报告,甚至不打印就用白纸书写,看起来既不雅观又不严肃。

2.项目要齐全。一份公文从文头、正文到文尾,要求项目齐全,不能缺项漏项。目前经常出现的毛病主要有:应写公文标题的不写,应写密级的遗漏了,还有的公文无编号或无成文日期,或应签名盖章的却不签名盖章,结果失去公文实际效用,甚至贻误了工作。

3.书面要整洁。公文印制要字迹清晰,干净利落,不能出现麻点、皱纹、墨迹、歪斜。特别是在不能实行铅印、微机处理的情况下,打字、油印要保证质量,不能字迹模糊,又脏又乱,使人无法阅读。

4.形式要庄重。公文格式每个项目的位置要固定,不能随意设置。公文印刷除文头套红和印章用红色外,其他内容一律用黑色,不能用红色和其他颜色,也不得用艺术手法加以美化或插图、装饰。公文用纸要合乎规格,装订整齐。

五、公文的结构

(一)公文结构安排的作用

公文的结构,包括如何开头与结尾,怎样安排层次和段落,以及如何进行过渡和照应等。结构安排得当,有助于突出主题,使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衔接,全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否则,公文就会杂乱无章,使人看了摸不着头脑,这样也就难以达到行文的目的。公文的开头,以朴实、平直、开门见山为特色,结尾以自然果决为特色。公文的层次和段落既有联系又不是一回事,层次有时大于段落或等于段落,有时小于段落。公文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由叙述到议论或由议论到叙述,都需要采用适当的过渡形式。根据情况,可以用过渡词语过渡,如,“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等;或用过渡句子过渡,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等;有时也用过渡段落过渡。通过过渡承上启下,使文意顺畅自然。公文的照应,指的主要是公文内部相互衬托、呼应,如开头与结尾相呼应,题目与正文相照应等,以此加强公文各部分的联系性,增强表达效果。公文的照应,除一篇公文内部的相互照应外,有时还有与其他有关公文相照应的情况。

(二)公文结构的形式

公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1)篇段合一式,即一篇公文只有一段。内容较简单的公文,一般采用此种形式。(2)分段式,即一篇公文分为几段。公文内容包含若干层次或涉及若干方面的,多采用此种形式。(3)分项式,即一篇公文分若干项(条),在一项里还可根据需要再分若干小项。每项依次用数码或者并用小标题标明。篇幅较长、涉及方面或事项较多的公文,一般采用分项(条)的形式。此种形式内又有通篇分项(条)和非通篇分项(条)等不同情况。法规性文件一般采用通篇分条(项)式;其他文件多采用非通篇分项(条)式,但也有采用通篇分项(条)式的。

(三)公文结构的组成部分

公文的结构,从其各部分在全篇的地位和作用看,一般有这样三个组成部分:

(1)开头部分,主要用以说明行文的“因由”,带有导语的性质,具体内容就是简要地说明行文的目的、意义、依据、背景或所述事物的概况、结论等。

(2)主体部分,主要用以说明行文所要说明的各种“事项”,这部分内容在不同种类的公文中分别称为决定事项、通知事项、报告事项、请示事项等。比如在某“决定”中,这部分内容称为“决定事项”,在某“通知”中这部分内容称为“通知事项”,在某“报告”中称为“报告事项”等。

(3)结尾部分或称结语部分,主要用以简要说明有关结束全文或落实全文的话。结尾这部分内容在指示性公文中称为“执行要求”,主要是提出有关落实本公文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法、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在报告和请示类公文中称为“结束语”。公文的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主体部分是重点,这一部分的内容较多,占的篇幅也大,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一般各占一段的篇幅。但不同文种和不同内容的公文常有某些不同的情况,如有些指示性公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有篇幅较长的情况,报告和请示类公文的结尾部分即结束语则经常简单到只有“特此报告”或“特此请示”一句话,也有的公文没有结语部分,如有些批复说完有关事项即告结束,文尾不加“此复”、“特复”等话。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四)公文结构安排的原则

公文的结构安排,主要应当遵循两条原则:

(1)联系性和层次性。即一篇公文的各个部分和段落之间,应当按照它们内容上是否有联系以及是否属于同一层次进行安排,不要把没有联系和属于不同层次的内容弄到一起并列进行论述,否则就会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比如公文的拟制工作与公文的起草工作就不宜并列论述。因为公文的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校核、审批签发和印制等环节的工作,将公文拟制与公文起草并列就会造成层次上的混乱。

(2)专一性和完整性。即公文的每个部分和段落内部,应保持有关内容的专一和完整,就是既不要把不同内容的拉到同一个部分或段落里来,也不要把同一内容的分散到不同的部分或段落中去。比如有的报告,前边部分讲了成绩,后边讲经验教训时适当联系有关的成绩当然可以,但是不必要地重复已讲过的成绩,否则会造成结构的不严谨。

六、公文的稿本

公文的稿本指公文的文稿、文本。在公文形成过程中,有多种文稿、文本产生,它们在内容、外观形式特别是在效用方面,有很大不同。

(一)草稿

草稿是供讨论、征求意见、修改审核、审批用的原始的非正式文稿,内容未正式确定,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

草稿的外观特征是没有生效标志(签发、用印等);文面上常见“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修改稿”、“草案”、“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标记,标记大都位于标题下方或右侧加括号。

(二)定稿

定稿是内容已确定,已履行法定或规定生效程序的最后完成稿,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定稿一经确立,如不经法定或规定责任者(如签发人、审批人、讨论通过该公文的会议等)的认可,任何人不得再对其予以修改,否则无效。

定稿的外形特征是有法定或规定的生效标志;有的还标明“定稿”、“最后完成稿”等稿本标记。

(三)正本

正本是根据定稿制作的供主要受文者(主送机关)使用的正式文本,其内容必须是对定稿的完整再现。

正本的外形特征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志,在一些特殊公文上还标有“正本”字样的标记。

(四)试行本

试行本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规定的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效用。试行本主要适用于发文机关认为公文内容待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可能将予修订的情况。

试行本的外形特征主要是在公文标题中加注稿本标记,一般是在文种后用括号注明“试行”字样。

(五)暂行本

暂行本也是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暂时推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效用。暂行本常用于发文机关认为因时间紧迫,公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可能存在不够详细周密等缺欠、不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将予修订的情况。

暂行本的外形特征是在公文标题的文种之前加注“暂行”字样,如《农业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

(六)副本

副本是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公文复制本或正本的复份。副本多供存查之用。

作为正本复份(与正本同时印刷)的公文副本与正本在外形上基本没有区别,这种副本只在送达对象和使用目的上与正本有所不同,正本送达主送机关,供对方直接办理,副本送抄送机关了解内容或由本机关留存备查、归档等,在效用方面均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作为复制件的公文副本(如抄本、复印本等)因不能再现公文的全部特征(如无印章或无法复制的印迹或签署者的亲笔签名),公文的真实性无切实保障,因此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只能供参考、备查。

(七)修订本

规范性公文正本的另外一种特殊形式,是已发布生效的公文,经实践检验予以修正补充后再发布的文本。自修订本生效之日起,原文本即行废止。

修订本的外形特征除与其他正本相同之外,需要作出稿本标记,可在标题结尾处标明:“(修订本)”,也可在标题下作题注,在圆括号内注明“某年某月某日修订”。

(八)不同文字稿本

同一公文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撰写和制作时,会形成不同文字的文稿或文本。在我国,以汉字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字撰制的同一公文的不同文字的文稿、文本,效力完全等同。在涉外场合,公文中应对用何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字撰制,以及它们是否具有同等效力作出明确规定,并应指明在理解上产生纠纷时以何种文字的文本为准。

七、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撰写公文,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作者必须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领导机关的撰文意图,了解客观实际,要对公文撰制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撰写公文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原则是一切工作的总原则,也是撰制公文必须遵循的原则。公文是日常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指导作用、交流作用、行政约束力的特定文体,它不仅源于实际工作,更必须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写作。这一公文撰写的根本原则体现了对公文写作者思想作风的最高要求。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公文所依据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二是每一件事情,乃至每件事的细节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是要求公文的写作者必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对上实实在在,不搞假大空,遵循工作的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了解生活,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客观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周密的研究分析、逻辑论证,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生活、切中问题要害的工作措施。三是要处理好遵命与求实的关系,既不违背领导意图,更要实事求是,在领导意图与现实情况不相吻合时,应通过委婉的方法将实情传给领导。同时要遵循为人民服务、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当然,实事求是原则并不等于不要发挥公文作者的能力,而是要求公文作者在高度尊重事实并发挥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公文写作这一现实活动、精神劳作积极有效地促进公务活动的完善和进步。这就要求写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准确合实

实事求是原则是公文写作的总原则,准确合实则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形式上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公文作者在写作公文时采取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方法来对待材料,也许这些材料、事实、事件是公务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但使用到某份公文中就不够确切了。因此,准确合实原则对公文写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做到准确合实,一是公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地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一切政务活动的出发点,它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通过公文这一外在形式加以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公文写作的成败、好坏,内容的准确与否,是表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做到准确合实,公文的作者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二是必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分析研究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分清现象和本质、重要和次要、成绩与不足、普通与特殊的差别,务实去虚,周备而精当地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必须做到语言、格式等方面的准确,使观点鲜明、材料精确、辞意准确。四是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材料与观点必须高度和谐统一。

(三)可行有效

公文的写作对象是公务活动,公务活动是党政管理工作中最切实的活动。因此,公文不仅要实事求是和准确合实,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公文的写作必须可行有效。

要做到可行有效,一是要研究公文针对的对象。公文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提出的措施必须切实可行、针对性强。如要给上级单位写一份请示,请示的理由就必须充分展开,既有理有据、理由充分,又实实在在、切中要害,确保公文内容的可能性、可行性、必要性,切不可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二是要通过对实际工作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有目的地对公文提出的观点、方案、规定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必要时通过试点,再由点上做法推向面上工作,要考虑到公文内容所涉及的对象、环境、时间等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三是要考虑到公务活动的变化和发展,应适时宜地、根据行业和部门的不同,不断了解研究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作出相应的变化。四是措施的制定要留有余地,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不过于呆板教条,又不使人感觉到不知所措,不过于简单化、“一刀切”,哪些该办、哪些不该办,哪些必须遵守、哪些可以变通处理,要表述得清清楚楚。

(四)简练规范

公文要务实弃虚,讲究实效,写作中必须简明扼要地突出观点和中心,不要兜圈子、绕弯子,语言要浅显、简明、确切、谨严、平易,不要呆板干巴,毫无生机。要做到“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在追求准确的同时,还要讲求语言的生动性。

当然,讲求简练,是指言简意赅,而不是因简害意,因此,简练的前提是科学、准确。内容正确,引文、数字、人名、地名,单位名称、事物名称乃至标点符号都必须准确无误,文风也要符合要求。与文学作品相比,公文的关键是符合规范、格式准确。讲求格式、程式的规范性,是公文特有的要求。因此,在写作公文时,要保证格式的准确、完整、合理、规范,使用大家公认的约定俗成的格式。

八、公文的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指行文时必须遵守的规矩、制度。它是维持正常的行文关系,保证机关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

公文的往复,是通过文件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运行来实现的。这种运行是遵循着严密的行文关系,沿着特定的行文方向,通过适当的行文方式进行的。探讨、了解、掌握公文的行文规则,对于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确保公务文书各个环节的准确、完整、规范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规定,可将公文行文的规则简要分为上行、下行、平行、通行四个方面。现将各自要注意的行文规则简述如下。

(一)上行文

1.要选准文种。上行文有请示、报告两种。报告是陈述性的上行公文,请示是请求性的上行公文,若向上级报送常用事务公文时,像报送总结、计划等,可另加“文件头”,如系简报可直接报送。

2.机关单位之间一般不能越级上行文。这是为维护正常的办事程序,发挥各级机关的作用,避免工作脱节。根据《条例》和《办法》,除了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对上级机关检举、控告的;根据规定或领导机关指定可以越级上报的(上报时要加说明);情况特殊、紧急,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遭致损失的。必须注意的是,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向上级机关单位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单位;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单位阅知,可以抄送。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单位向上级机关单位行文,应当写明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由主送单位负责答复其请求事项。

4.党政机关不能交叉上行请示、报告性公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不得向党的组织作批示、交任务,如公文内容涉及党的工作,应与党的组织联合行文。同时不得以党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政府请示、报告。

5.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6.一头请示。请示的主送单位一般只能有一个,如多头请示,就会出现多头审批的情况。而多头审批,一是重复劳动,造成浪费;二是会出现批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徒然生出矛盾,惹出很多麻烦,反而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7.一文一事。根据《条例》规定:“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办法》也有类似的要求。公文的写作者不要把两三件事情扯在一起。内容单一,上级才好批复,才能处理;内容繁杂,上级同意其中一件,不同意另一件,暂时无法处理,这就很难批复;如果几件事情要几个部门才能处理,那就更难批复,必然造成“公文旅行”。一文一事这一点在标题上应有所反映,作出准确的概括,一般写成《关于××(事项)的请示》。

8.不送个人。《条例》规定:“除特殊情况外,请示应当送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按规定程序处理,不应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办法》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因为请示呈主送机关,主送机关自然会按照职权范围分工处理,发挥有关部门的组织作用。要是一般的请示也直接送领导者个人,领导者就容易越权,也容易被具体事务缠身,这会滋生不正之风,浪费领导时间。

9.不得抄送。上行请示,不要同时抄送同级或下级机关。因为上报的请示,当上级还未批复,请示内容就还没有生效。抄送尚未生效的文件,会造成工作混乱。如上级批复“不同意”,那就更为被动。

10.凡属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或可与其他部门协商解决的事项,不要请示上级机关。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在请示中写明。请示一般不要以个人名义上报。

(二)下行文

1.要选准文种。文种使用准确,这是撰制公文最基本的要求。如关于对人事任免的公务事项,可以用命令(令)、决定、通知等文种。在选择文种时要考虑发文主体的级别、文件内容的轻重。如上级单位要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更正,则应选择通知。如要下发常用事务公文,应加通知作为公文主体,将下发的事务文作为附件一并下发,事务文不能直接发出。

2.行文一般只发直属下级,有时也可以扩大到所属各级,如中共中央文件,既可以直接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也可以发给各县、市党委。具体行文时,行文关系要依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来说,政府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可以相互行文,可以向下一级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以根据本级政府授权和职权规定,向下一级政府行文。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的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

3.公布性公文,包括经批准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凡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直接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的,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不需要另外行文。一方面,这类公文公布时应在有关媒体上注明,以免下级机关产生误会;另一方面,受文机关也应把这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不要再等待正式公文,免得贻误工作。

4.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5.对下属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一个上级机关向这种单位下行批复、专门性的决定和通知时(例如领导成员的任免、机构的增减、重要的业务上的有关事项等),应当根据需要,抄送它的另一个上级机关。如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同时受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中国人民银行向建行下发决定等公文时,应同时抄送财政部。

6.上级机关不可与下级机关联合向下级行文。如省政府与省经委,不是平行单位,省经委是省政府所属的一个部门,以省政府名义行文而再加上省经委显然是多此一举。

7.本机关单位的党组(机关党委)不能向下级机关单位的党组(机关党委)直接行文(如市政府党组对区政府党组,区政府党组对所属局、委等部门的党组),更不能向下一级行政机关行文(如市政府党组对市政府下属的区政府),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一个行政机关的党组,只对本机关内部行使党的领导,对上只对上级或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以党组名义报给上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党委可批转(转发)下属单位的党组织。

8.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可以自行下达或与有关机关联合下达的公文,不要报请上级机关批转。

9.在政府部门党组撤销后,为使党的方针、政策迅速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同级或下级政府部门行文。

10.单位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一律不得各自向下级行文。如果未协商一致就各自向下级行文,就变得各自为政,使下级无所适从,闹出许多矛盾。

(三)平行文

1.要选准文种,如函、周知性的通知、议案。

2.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联合行文。

同级党的机关、党的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之间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3.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4.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口气,不能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四)通行文

1.要选准文种,即通告、公告、公报。

2.行文语言要整饬规范,不要过多描述,语体要相对严格周详。

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选拔:公文处理及写作.txt 篇2

申论考试常常考到一些实用文体。如有规划、计划、述评、讲话、通讯、情况反映(简报)、倡议书、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动员报告、演讲等。

第一节公文写作

一、计划类公文

包括: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等。

1、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2、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线条的,比较概括,如《××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规划是为了对全局或长远工作作出统筹部署,以便明确方向,激发干劲,鼓舞斗志;相对其它计划类公文而言,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因而其内容往往要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周密的测算,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党、国家和具体单位的发展方针确定发展远景和总体目标,然后充分吸收有关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反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和选择,确定各项指标和措施。

规划的具体写法:标题是“四要素”写法: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范围+“规划”二字。如《××省“八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前言,即有关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制定规划的起因和缘由。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把诸多有关情况以过认真地综合、分析,找出其有得因素和不得因素。这样才会使人相信下面所提的规划目标言之有据,有可靠性。(2)指导方针和目标要求。这是规划的纲领和原则,是在前言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既要写得鼓舞人心,又要写得坚定有力,要用精炼的语言,概要地阐述出来。(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规划的主体和核心,是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任务要提得明确,措施要提得概括有力。这部分写作通常有两种结构:对于全面规划或任务项目较多的规划,因其各项任务比较独立,没有多少共同的完成措施,一般采用以任务为主线的“并列式结构”(措施都在各自的任务之后分别提出);对于专题规划或任务较单一的规划,因其任务项目较少而其项目之间的联系又较大,一般采用任务、措施分说的“分列式结构”。(4)结尾,即远景展望和号召。这部分要写得简短、有力、富有号召力。

3、设想

设想是计划中最粗略的一种:在内容上是初步的,多是不太成熟的想法;在写法上是概括地、粗线条地勾勒。但时间不一定都是远的,范围也不一定都是宏大的。一般说来,时间长远些的称“设想”;范围较广泛的称为“构想”;时间不太长、范围也不太大的则称为“思路”或“打算”。设想是为制定某些规划、计划作出准备的,是一些初步想法。设想在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方面的要求相对差一些,因为它是为正式的规划或计划作准备,不是给各级领导看的,就是交群众讨论的,不必也没时间考虑得太周密,只要基本成形就可以,且在提出任务或目标时,往往还有一些简短的论述语句。设想与规划一样,在内容的写法上都是比较原则和概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写得太细、太具体。设想的具体写法:设想因具有超前性,所以其写作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格式也不大一样:如果是给领导看的,报给上级,就要严肃一些,随报告报送,不必落款,也不必写行文时间;如果是交给群众讨论的,或者不以通知或报告的形式转发或上报,就要落款并写明具体行文时间。设想的标题可以是“四要素”,也可以是“三要素”,或省略单位名称,或省略时间期限,还可以是“两要素”省略单位名称和时间期限,如《关于机构改革的初步设想》。设想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只讲目标、要求的条项并列式写法,适用于时间较长远的“设想”或工作计划的最初构思或打算。第二种是也按规划、计划、方案或安排的格式结构,只是内容粗略一些的想法,适用于预备性计划,即只是征求意见的“构想”、“思路”或“打算”。

4、计划

狭义的计划是广义工作计划中最适中的一种。这个特点表现在,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年左右,范围一般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或某一大项重要工作,内容和写法要比规划具体、深入,要比设想正规、细致,要比方案简明、集中,要比安排阔展、概要。

计划的具体写法:计划由于大多以一个单位的工作内容范围,只在单位内要求执行,所以一般不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除标题和正文外,往往还要在题下或文后标明“×年×月×日制定”字样,以示郑重。计划的标题也是“四要素”写法,其中哪一个要素都不应省略。正文写法,由于计划是对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或某一项重要工作的具体要求,所以写作是要比规划和设想都要具体、详细得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开头,或阐述依据,或概述情况,或直述目的,要写得简明扼要;(2)主体,即计划的核心内容,阐述“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三项内容,既要写得全面周到,又要写得有条不紊,具体明白。全面工作计划一般采取“并列式结构”(任务、措施分说)。(3)结尾,或突出重点,或强调有关事项,或提出简短号召,当然也可不写结尾。

5、要点

所谓要点,实际就是计划的摘要,即经过整理,把主要内容摘出来的计划。一般以文件下发的计划都采用“要点”的形式。

要点的具体写法:要点大多是上级机关某一项重要或较大工作计划的摘要,一般都要以文件形式下发,因而多用某个通知作“文件头”,所以只要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内容就可以了,不必再落款,再写成文时间;但也有些要点,由于涉及的工作重大,为郑重起见,往往要在标题下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制发具体时间。要点的标题可写“四要素”,也可写“三要素”,但“三要素”的写法一般要在题下标明被省略的发文机关名称。正文写法,由于要点的内容是摘录计划的主要之点,所以其正文都写得比较概要,既不要兼顾到各个方面,也不必讲具体做法,更不用讲道理;没有过渡段,段落也不长。在结构方式上,大都是并列式,可分若干项目一贯到底,也可分几大项,大项下分若干小项,其中的小项可在每一大项下单独排列,也可全文排列。

6、方案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具体写法:方案的内容由于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北华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成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在“主要目标”一项中,一般还要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一般还要分基本步骤或阶段和关键步骤,关键步骤里还有重点工作项目;“政策措施”的内容里一般还要分“政策保证”、“组织保证”和“具体措施”等。

7、安排

安排是计划中最为具体的一种格式:由于其工作比较确切、单一,不作具体安排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其内容要写得详细一些,这样容易使人把握。

安排的具体写法:安排的内容由于是涉及范围较小或单位内部的工作,所以一般有两种发文形式: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安排工作,尽管涉及面较小,也要用“文件头”形式下发。“安排”的格式是“标题”和“正文”两部分。另一种,如果是单位内部的工作安排,也可直接下发文件,格式就由“标题”、“正文”、“落款及时间”三部分组成。但不管哪种形式,作为“安排”本身都不该有受文单位,如果必须有,则或者以“文件头”形式下发,或者以“关于.....安排的通知”名义下发。安排的标题可是“三要素”写法,也可是“两要素”写法(省略机关名称)。安排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也有的省略“结尾”,“主体”结束,正文即随之结束。“开头”同计划的开头差不多,或阐述依据,或概述简明扼要。“主体”是正文的核心,一般包括任务、要求、步骤、措施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可按这四方面内容分项来写;也可把任务和要求合在一起,把步骤和措施合在一起来写;还可以先写总任务,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一项一项地写具体任务,每一项有每一项的要求及措施,要依据工作性质及具体内容来定。但不管怎样结构,其任务都要具体,其要求都要明确,其措施都要得当。

方案和安排有共同之处,即写作题材都是单项的工作,即只对一项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这也正是方案、安排与规划、设想、计划、要点的根本不同。但二者在内容范围上也有个大小之分:方案的内容范围适合于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安排的内容范围则适合于单位内部或涉及面较小的工作,如《××市关于计划生育的工作安排》。方案和安排还有一种较为概要一点的写法,以便于下级具体实施时灵活掌握,叫做“意见”:方案大多称“实施意见”,如《××市“七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往往称“安排意见”,如《××××系统关于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的安排意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机关把单位内部或涉及面很窄的单项工作计划也称之为“方案”,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工作都比较切近、具体,也并不复杂,只要用“安排”就足够了,如果较为原则,则可称为“安排意见”。

二、函

一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落款与时间。

标题:函的标题是全要素标题,即包括发文单位、事由及文种。其中事由应是对正文主要内容的标准而精炼的概括。

正文:函的正文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强调就事论事,应直陈其事。第一部分是叙述事项,第二部分说明希望和要求。去函的正文先写商洽、请求、询问或告知的事项,然后提出希望、请求或要求。最后明确提出“以上意见可否,请函复”,“敬请函复”,“特此函告”等。“事项”部分基本是叙述和说明的写法,是什么就写什么,应简单扼要,又要交待清楚。“要求”部分可多可少,如果事项很简单,而且没有过多要求就同事项写在一起,一气呵成;如果事项复杂些,或要求多些可以单列一段来写,甚至分条列项来写,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内容,也不论是对哪一级,要求的口气都是谦和的。复函正文的一般结构是:先引述来函,可引来函的文件名称、发文字号、主要内容。如“贵厂×字×号文悉”这样的格式,也可以直接写“电悉”“函悉”,然后写答复的主要事项,所答复的内容要围绕来函,要准确表达本机关的意见,态度要鲜明。复函的结尾一般可写上“此复”“特此函复”等话语。在复函中要针对来函中提出的问题予以答复:同意或不同意,同意将怎么办;不同意是什么原因或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等。文中用语应言简意赅。

落款与日期:函的正文写完之后,最后要有签署和日期,并要加盖公章。

三、情况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使用报告:一种是汇报工作,属于汇报性的;一种是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属于反映性的;一种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属于回复性的。

报告的标题:机关名称+报告事由+文种。主送机关:顶格写。开头:回复性的—— 根据××指示或要求,我们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现将××报告如下。反映性的—— 简述基本情况(最近一段时间)、提出写作目的。汇报性的—— 先简述基本情况,说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的内容主体:一般为四部分:1.基本情况。不论是汇报工作、还是反映情况,答复上级的询问,均应实事求是地将具体情况交代清楚,以便上级了解下情,并以此作为依据,妥善地予以处理和指导。2.存在问题(或具体意见)。呈报性报告写存在问题,以便于上级了解工作进展的情况,同时为报告的下一部分内容(提出要求)打下基础;呈转性报告也要根据基本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解决办法,以供上级机关参考。3.具体要求或措施。即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提出要求或准备采取的措施。4.结语。报告的结语,要根据报告的性质和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以上报告,请审阅”等字样。但也有的报告结尾不写这些用语。

回复性的—— 处理好的、效果会令上级领导满意的,就主要写处理的经过,在其中流露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以及工作能力;如果是没有处理好的,效果上级不满意的,则除了写处理情况、表示重视和认真对待以外,又要写意见,即分情况、问题及问题分析两部分,让上级了解全面情况和问题的复杂。反映性的—— 如果是发展变化快的,急于上报的,就以写情况为主。如一些恶性事件,要报告起因、经过、事态现状;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则归纳为几个方面,分项细说现象和实质。如果是发展变化缓慢的,需要写情况、原因、意见或建议。汇报性的—— 先写工作成绩、工作体会,然后写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安排。

例文:以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以“加快城乡社会保险的对接进程刻不容缓”为题,向市政府提交一份报告。(1 500字,60分)

四、“三通”

1、通告

社会管理部门使用的一个文种;需要人们周知或应当遵守的。有知照性的,如水电提价、火车提价;有办理性的,如更换驾驶执照、更换身份证、办理入托;有行止性的,即允许干什么和不许干什么,如关于收缴枪支的通告、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一般先写依据或者目的,用“为了„„”、“根据„„”的形式;然后分条列款写内容、要求、处置;最后落款。

2、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递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也为知照类公文,其主要作用在于学习他人经验,推动工作;吸取他人教训,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了解有关情况,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通报的写作要有代表性、针对性,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事故通报是批评性通报的一种,其正文主要包括:事故的概况(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对事故性质、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说明;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原则性要求、措施及各方面应记取的主要教训。有时还包括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决定。上述内容可以直接叙述说明,也可以转发有关事故报告等公文的形式间接转述有关情况(以这些报告等为附件)。

表彰性通报。用于表彰好人好事和介绍先进典型经验,其正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先进事迹(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或经验(单位及所处的客观条件、主要作法、规律性的认识等);评价分析(性质、意义、经验所在及适用的条件情况,经验中的不足及其原因等);决定事项(给有关单位或个人何种称号或其他精神的、经济的奖励),以及提出一些学习先进事迹、借鉴吸收典型经验方面的要求或号召等。

批评错误典型的通报。用以批评坏人坏事以及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错误,其正文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主要的错误事实(单位、人物、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等);分析评价(错误性质及原因、严重后果);对有关当事人的处理意见,以及要求各方面从中记取的教训。有时还提出请检查上报有无类似问题、汇总有关反映等方面的要求。情况通报。用以报道、传达重要情况和有关精神,其正文有两种组成方式,其中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除此外还对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3、通知

通知的用途: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公文和不相隶属机关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通知是机关最常见、最常用的文种。按内容和性质分为4类:

告谕性通知—— 只告知,不要求办理,如人事任免、机构设置撤消或合并、更改名称。写法:题目,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受文单位;正文,为了、根据、特;成文时间。

布置性通知—— 正文,原由、特通知如下;具体事项。会议通知、征订通知属于这种类型,要求语言准确、明白。指示性通知—— 正文,以发文原由为目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知事项,即解决问题。注意语气:请务必、必须、一定、严格、决不允许。

批示性通知—— 正文非常简单:现将××印发、转发给你们,请××。

五、请示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分三种情况:求示性的、求准性的、求助性的。整个结构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请

示理由、事项即要求)、结语。接语用妥否、可否、是否妥当,请批复、请批示、请批准、请复,后有署名、时间、盖章等。

关键在于写请示的理由。一是要讲必要性—— 必要、重要、紧迫,讲关键性、实质性的理由。二是要讲有政策,政策允许,去说服上级。三是要讲有条件,不难办,这一点最重要。需要办的事、应该办的事太多了,客观条件具备才行。如果没有条件,全靠上级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上级是不会同意的。还要注意,要一事一请示,有请示必有批复,一请示一批复。

第二节事务文书

一、简报

也叫简讯、动态、情况反映、工作交流、内部参考、快报。简单情况的报告,用以指导下级工作,向上级反映情况,沟通平级信息。它与新闻报道不一样,属于机关、单位的内部文件,有的还有一定的密级。特点是快、简、新。类型有工作简报(即经验简报)、动态简报(即情况简报)、会议简报。结构、格式由报头、标题、按语、正文、报尾几部分组成。

经验简报介绍工作经验用以推广,有通报表扬的性质,体现了领导机关的意图。选取与工作中心有关系的先进典型,带动全局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制度保证,领导带头;另一种是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具体做法,保障措施(基本经验)。

情况简报的内容,是抓住工作中出现的典型的、带倾向性的、苗头性的或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问题,向上级反映,以引起重视,及早采取对策措施。一般按照叙述事情、点明性质或者强调引起重视两大部分写。

二、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交流典型经验,吸取教训,推动工作等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针对性。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一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处理实际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真实性。调查报告的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写调查报告必须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绝不能道听途说、东拼西凑一些虚伪的材料。在调查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歪曲。叙议结合。调查报告的表达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叙述事实。调查报告不追求事件的曲折波澜,只求叙说清楚。调查报告还要对调查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但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即止,不作展开,不反复论证,有时甚至观点于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主体。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结尾。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

三、总结

正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基本情况。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这部分的写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概述总结工作的全貌、背景;一是说明总结的指导思想和成果;或是将主要的成绩、经验、问题扼要地提出来,先给人以总的印象,作为下文的铺垫。成绩和问题。成绩要说够,问题要写透。

经验和教训。经验体会是总结的核心,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具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能否概括出具有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是衡量一篇总结好坏的关键。

今后的设想和打算。

署名和日期。全文之后要写上单位全称及完整的年、月、日。

四、讲话稿

讲话是指干部面对群众、下级进行的有条理的系统的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领导的职责,如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形成与实施决策、传达政策和决定的要求、宣传教育发动,大都是通过讲话这种方便、快捷、经济的形式来完成的。讲话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的管理手段。

领导讲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讲话是与做报告、演讲、发言并列的一种以传达、交办、宣传教育、通报情况、表彰先进和礼仪性等内容的口语交际形式;广义的概念,包括做报告(如会议报告、形势报告、总结报告)、座谈(汇报、对话、采访、记者招待会)、发言(如随机讲话、演讲)、讲座等一系列管理语言行为,它是与一般的谈话相对而言的。讲话稿要有权威性。讲话历来是政治家和各级领导宣传政见、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其权威性表现在组织法定权和个人影响权两个方面。要有针对性。领导讲话目的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实施本级的决定,对分管的工作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因此,领导讲话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体现群体目标,讲一些政策性、决策性、预见性、指导性的内容。要有群众性。在讲话中要讲一些关于工作的目的、方法、工作标准、社会实践的东西,都离不开群众观点,都是为了群众利益。应该善于将群众的社会实践经验总结出来,指导工作更深入全面地开展。只有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讲话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有政治性。讲话稿一般都是在各种会议上使用的,是指导工作的依据,也是会议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以组织名义,还是以个人名字,事实上是代表一级组织的声音,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讲话稿中对问题的分析、主张的阐述,都应有确切的理论和政策依据。讲话稿中的观点、事例、概念和文字语言上的错误,都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有损领导人的形象和威信,甚至会给工作带来损失。要口语化。讲话稿靠声音传递,讲话者将自己的见解、主张,以及声音为媒介进行表达。要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长处,用声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节奏的起伏,赋予讲话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讲话的类型及其写法主要有:

(1)就职、述职一类的讲话稿。主要写就职感想、任职目标、施政打算、希望和要求四个方面。就职感想,主要内容有:表达谢意、自我剖析、介绍背景、宣布就职等;任职目标,在撰写就职讲话稿中也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就职讲话一定要向部属和群众宣布自己任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借以鼓舞群众,鞭策自己;施政打算,也要有明确的思路,具体的方案(不能太具体,具体难以兑现);希望和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希望群众对自己进行监督;二是希望和要求群众与自己合作,共同奋斗;三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述职讲话,看接受述职的对象,紧扣职务去写自己的政治水平、人才使用、班子建设、组织协调能力:一是何时任职、任职背景、岗位职责以及自己尽职尽责的总体评价;二是写尽职的情况,包括任职以来政治学习、业务工作、建章立制、人员素质提高及人才培养等主要工作,主要体会(包括工作台布和从政思想、工作方法、工作热情、轻重主次摆得正、抓得准),不足之处;三是表态,正确对待评议,做好整改,争取更大的成绩。

(2)礼仪讲话稿,包括各种谢辞、祝辞、欢迎、欢送辞以及悼词等。一是以情为主,合乎气氛;二是短小简洁;三是合乎礼节,如称谓上,按照“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的顺序依次说出。

(3)动员讲话稿。通过部署动员明确目标,统一认识;通过部署动员以消除顾虑,轻装上阵;通过部署动员以启发自觉,协调行动,奋勇拼搏。

(4)表彰讲话稿,这是在表彰先进、宣传典型的会议上使用的一种讲话稿。它对于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类讲话,篇幅不应过长,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说明表彰的依据,上级的精神和本系统的实际,表彰的目的和表彰的对象;二是说明表彰对象的事迹、经验或特点;三是对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希望和要求,同时对群众发出号召,讲明向先进学什么,怎样学。

(5)贯彻执行性的,主要写认识、意义、安排、落实措施、具体办法。

(6)传达交流性的,主要是传递交流信息和思想;要做到联系实际,既“不走样”,又不是“传声筒”,而是将“普通话”与“方言”结合起来。

(7)说服教育性的,要立足现实,动之以情,把 “情”作为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协调人际关系的动力,语言要富有人情味,感染力,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然后晓之以理,给人以启迪和深思。如果对待邪恶势力,就要以浩然正气压倒邪气。

讲话文稿通常是四个部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标题。讲话稿的标题有三种形式:一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作标题;二是讲话人、会议名称加文种作标题;三是讲话主旨作标题。它是用概括讲话稿中心论点的一个短语做主标题。主标题下通常有副标题,副标题标明讲话场合。

开头,讲话稿开头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讲话的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集体情况来定。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六种:开宗明义,提示主题。一开头就阐明讲话的主题,直接点明讲话的中心思想。说明缘由,强调意义。以阐述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背景和重要性开头。分析实际,提出问题。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概括的分析,进而提出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做出评价,说明目的。一些纪念性、群众性的会议,领导同志讲话时,对所纪念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做出评价,然后交代讲话的目的。致以祝贺,表示慰问。一般纪念性的会议讲话、节日的祝词及各种代表大会的祝贺讲话等,开头一般是致以祝贺或慰问的。抒发感情,渲染气氛。针对不同的讲话内容,有的抒发对听众的赞美之情,有的抒发参加会议的激动之情,进而起到渲染气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的效果。用在庆贺、礼仪性质的会议讲话中。

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选拔:公文处理及写作.txt 篇3

湖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事件一:写作留足1小时

“得申论者得考试,得作文者得申论”。然而,每年因为作文没有写完而痛失考试的考生仍大有人在。问及原因,固然时间宽裕毫无思路者有之,但更多在于缺乏时间。故此,提醒考生务必给作文留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5分钟用来仔细审题吃透命题人意图,以便选择最佳书写角度;5分钟左右提取总分论点并列出提纲;5分钟左右用来雕琢亮点,美化标题和分论点;45分钟左右的时间动手书写。

事件二:审清题意明主题

要想文章写得好,精准把握命题意图是前提,而这恰恰是考生最易产生迷惑之处。为避免这一偏差,在此提醒考生做到如下两点:

其一,考生在作答题目时务必牢牢把握“仔细审题”这一要求,尤其对题目的具体要求予以高度关注,将“陷阱”阳光化。考生务必在备考阶段养成仔细阅读题目的作答习惯,切忌“选择性失明”。

其二,考生要仅仅围绕题目要求的话题或主题来书写文章,如曾经要求以“家底”为题书写文章。而众多考生整篇文章均未提及“家底”为何物,转而聚焦于材料中呈现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如“入园难”、“养老难”等,完全跑题或偏题,文章即便完成也已注定失败的命运。

事件三:规矩之上显个性

文章命题近年来较为强调考生的个性彰显,极力倡导考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思所想。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虽然能超越部分对手,但想要增加胜算的把握,还是应该在文章个性化上下功夫。

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 篇4

电动自行车是顺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增长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以其廉价、节油、便利等特性受到使用者的欢迎。但由于产业发展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电动车产品存在着安全隐患、电池污染等问题,我市一些居民对电动车上路问题反映比较强烈,要求政府做出处理。

首段为论证部分,说明本方案所要处理和解决的对象、目的,总的原则、方针:

我们经调查研究认为,电动自行车符合建设节约型交通的要求,能够减轻群众出行成本,不宜全面禁止,而应按照标本兼治方针,采取疏导与规范管理并举的措施。

以过渡句引出下文即主体部分 :

第一,制定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质量监管的具体办法和规定。统一政策,准确界定电动车的性质,明确处理原则和管理办法,为依法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监管,整顿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组织有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保有情况进行检查,凡车辆质量、性能、牌照等情况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达不到公共道路行驶要求,以及无照行驶的,一律禁止使用,责令其整改,直至符合规定,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牌照后,方予允许行驶。同时,确立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强化有害物质的回收处置。把废旧电池回收的义务同市场准入的权利统一起来,增强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回收处置废旧电池的积极性,督促厂商签订协议,认真履行义务,对废旧电池及时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加强监管,严格奖惩,对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创新予以扶持鼓励,对造成污染的厂商给予重罚,从根本上防止环境。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和乘坐人员开展交通安全和培训,交警部门认真执法,对超速、超载、不佩戴安全帽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教育,提高驾驶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上一篇:财务部精细化管理下一篇:唱红歌颂党恩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