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2024-09-11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通用9篇)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篇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关系管理成为国家、企业等组织必不可少的先进管理方式。公关危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强调由于环境和企业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灾难。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过公关危机。因此,公关危机的预防、公关危机的处理成为一个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课题。1在国内,公共关系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作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分支公关危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缺乏公关危机的预防的体制和相应的处理对策。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企业所面临的局面十分严峻,一方面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还得面对公关危机的考验,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研究公关危机处理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关危机和公关危机处理的概念

1、公关危机的概念

公关危机是指企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因某种非常性因素引出的非常态联系状态,它是企业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常的反映,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形象遭受破坏,处于高知名度、低美誉度的地位,并给相关公众和社会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和损失。3公关危机往往是由某种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关危机一般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影响大等特点。企业公关危机可导致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企业的正常业务受到影响,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企业形象遭到严重损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关危机的处理如何将会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2、公关危机处理的`概念

公关危机处理就是要通过有组织、有步骤、合理适当的方式、方法的实施,使企业公关危机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把危机的损失减到最小,恢复企业的良好形象,或者避免危机的发生,使企业处于理想的稳步发展状态。强调对公关危机发生后进行处理的一些技术性措施,比如人员如何调配、善后的处理等等,其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成本解决危机;与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如果事件责任与企业无关或只有部分责任,在公众心目中就要想办法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对于被歪曲和无中生有的描述予以批驳,只承担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公关危机的处理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②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③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④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4公关危机处理是一种对突发性公关事件进行处理的有效方式,是在企业内部已经无法进行自行解决,需要以特别的处理措施,介入到企业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一旦公关危机事件解决,企业形象将得到恢复,公关人员也就完成了处理公关危机的目的。

(二)公关人员处理公关危机的一般原则

企业制定完善的公关危机预防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关危机发生的概率,但是有些危机还是会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危机发生的领域制定公关危机处理的一般原则。

1、科学端正的态度对待危机的原则

公关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企业一定要以科学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不能消极逃避或者推诿扯皮。从公关危机发生的过程来看,任何危机都首先爆发于某一点,然后逐步随着事件的发展,扩大到线,进而才有可能引进较大的关注和反响。在危机的初期,只要企业能够足够的重视,总能寻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把由于公关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信息全面原则

公关人员处理公关危机时要尽可能多地掌握此次危机的全部信息,以便掌握处理危机的第一手材料;另外,还要不断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反复思考推敲,不要在不了解事件的情况下随便发表看法和声明。由于现在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很高,因此,公关人员更要加倍谨慎,不能轻易地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与整个团队的声音不一致,造成被动的局面。公关人员还需要根据事件的不断发展,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只有在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危机的处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处理时间至上的原则

公关危机最初出现时,带来的后果一般情况下不会特别严重,但是如果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间,贻误战机,公关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快速以几何形式上升。此时,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外界评判此次公关危机的主要依据和理由。因此,企业应在公关危机爆发那一刻,就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当机立断、快速反应,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快速地控制事态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否则,就会扩大危机的影响范围,甚至失去对全局的控制能力,国内外因为公关危机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公关危机发生时,能否快速控制事态的发展,是危机公关人员工作的关键,这就需要公关人员第一时间出现在危机爆发地点。

4、协调一致的原则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篇2

★★★户口迁移

毕业生王旭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就是户口。他是从外省考入现在的这所大学, 当时户口并没有随他迁入, 如今他毕业要回去家乡工作, 户口迁移手续要怎么办呢?

户口是指居民出生及居住的地方, 证明了个人的出生地。正式户口又有集体户口与个人户口之分。集体户口是为方便暂无房产且无亲戚朋友搭户的人, 一般情况下需交纳户籍管理费。个人户口也就是常见的居民户口。

那毕业生户口要如何迁移呢?首先户口在学校的:毕业时可以把户口迁到单位所在地, 或者迁回生源地, 或者迁到人才中心入集体户, 拿着《报到证》回生源地或者单位报到就可以完成迁户口手续。如果你的户口不在学校:可以拿《报到证》回生源地迁户口, 迁到单位所在地, 迁到人才中心入集体户, 或者不迁。有学生会问那要如何判读你户口在不在学校呢?当然是以你高考入学时有没有把户口迁到学校为准。

像王旭这样的情况, 自然是不需要办理迁移手续的。

★★★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依据国家有关的人事政策、法规, 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 对其人事业务事宜实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系列服务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

什么是人事接收权?我国的人事档案只能由国家机关或其事业单位才能接收管理, 以前国家所有的企业均为国有, 但现在私企、民营、外资等等不是国有企业就不能接收和管理档案。这就叫人事接收权。

毕业生最常遇到的问题是, 我的工作单位是个外企, 没有人事接收权怎么办?那我的档案该去哪儿呢?别担心, 单位会跟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合作, 把档案交给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人才交流中心是直属当地人事局或者人事厅的机关, 所以有人事接收权。

另外, 人事代理并不仅仅只管理档案这件事情, 它还具有多种职能。如:办理户口关系, 户籍迁移、变更;办理接收、转出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手续;为存档人员保留原身份, 转正定级, 调整档案工资, 连续工龄, 认证身份, 接转党、团组织关系;缴纳社会保险 (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金) ;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与评审;研究生报考、婚育证明;及时补充档案材料;为调动人员办理调动手续;

★★★干部身份

小刘临近毕业时被网上各种毕业相关名词弄得焦头烂额, 其中有个“干部身份”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刘经常看到有人说“你毕业了就不再是干部了”这样的话, 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小刘也从来不知道这个“干部身份”到底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干部身份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 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大部分的单位都在弱化这一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还有用。比如报考公务员, 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招聘、录取。如果没有干部身份就会有一系列的麻烦, 甚至可能无法到该单位工作。 还有一些职称的认定、评定, 工龄的审核等也和此有关。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拥有干部身份?考入公务员、事业编等, 就都是干部。就算是合同制, 人事部门也会在档案上为大学生保留干部身份。拥有干部身份才能够评职称。同时, 单位提干、计算工龄等都与干部身份有关。在档案履历表里, 干部是有行政级别的, 群众则没有行政级别。在政府及其直属部门的职务聘任上, 基本只对拥有干部身份的人开放等。另外, 薪酬待遇和各类保险福利也都与之挂钩。

按照国内很多大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 非应届毕业生都需要转正定级, 拥有干部身份才符合人才引进条件。如果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 在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 毕业工作满一年时, 可申请转正定级。在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的毕业生, 其转正定级手续由单位的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完成。县级以上政府人事主管部门隶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也都可以为毕业生办理该手续。

假若你档案交给就业单位, 而单位没有档案保存、管理资格, 或者你没有就业、档案转到原籍居委会, 又或者已经有干部身份后的在档案再转交过程中没有得到有资格单位的管理,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自动丧失干部身份。

★★★党团关系转移

面临毕业, 不少毕业生们都需要转移党团关系。 党员需要进行党组织关系转移, 一般来说, 已就业、 升学的毕业生党员必须办理党组织关系介绍信, 在限期内到新单位党委组织部, 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手续, 避免丢失和过期作废。而毕业的预备党员, 到新单位后则要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如果组织部开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 到当地后, 工作单位有变化, 或介绍信抬头不对, 需要重新更换介绍信时, 一定要把原介绍信交回学校组织部, 在有效期内组织部才能重新开出介绍信。

至于未就业毕业生党员, 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原籍居住地党组织或现居住地党组织。而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党员, 原则上党组织关系随人事档案走, 人事档案转到什么地方, 党组织关系就转到什么地方。

毕业的爱情,短期的“关系” 篇3

但是,当爱情接触到“性”,那些会随着四年大学生活的结束而同时“毕业”的短期亲密关系,是否还在你的考虑之列?

不得不承认,发生在大学里的故事,爱情的主角都认为自己是最纯正最轰轰烈烈的,或者根本就想把爱情导演成一场传奇。也许正是因为大学爱情的没有终点, 才使它这样吸引人。

同样吸引人的,还有那蠢蠢欲动的青春的冲动。虽然知道这在今天只能被称为“禁果”,但正因为陌生,正因为“禁”了,所以更有了神秘的向往。

我想,那时我是爱你的

“猫”,一个女孩子,有着一张类似猫科动物的脸,所以被同学称为“猫”。猫来自江南水乡,有着娇小的身材和开朗的性格,也有些虚荣有些张扬。她读的是学校里最最吃香的新闻系,以她那样的性格,很适合这个系将来的职业。

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都能见到猫的短发飞扬。猫的目标是准备在这座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嫁一个能让自己轻松生活的男人。

光比猫大两届,读的是数学系。当猫刚刚摆脱新鲜人的称呼进入大二的时候,光开始准备回到那个来时的地方,这已经是定数。

他们相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接着就恋爱了。过程实在是快,猫的活跃是很重要的一点,光对猫的宠爱是另外一点。

几次去光家,猫同宿舍的女孩就知道了猫和光的发展——他们在光家“同居” 了,是猫说给她们听的,猫并不以为这必须成为一个秘密。

光终究还是回去了,但是并没有结束,猫要光考研考回来,所以光考研,考上了,又回来了。

猫的同学以为两人终于能成正果——但是轮到猫毕业了,她离开了这座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回到了那个父母所在的小城市,考上了不错的公务员,在单位有了新的男朋友,1年不到两人就买了房子,结婚证也领了。

光却留在了学校,读研,一个人。

光还是要回去的,因为当时考研是学校委培的形式,而失去了猫的爱情,这座城市对光而言终究没有任何留下来的意义。

猫后来又回过学校,来看光,当然是一个人来的。

“那时,我是爱你的。”

猫告诉她曾经的舍友,她将要嫁的人并不知道她和光的事。这是她要的她们的承诺——一起守住这个“秘密”。

只是,旧情并不能被格式化,它总是在你的记忆里,生着根。

并不年少的心思

浪漫的大学爱情,似乎注定要面对坎坷。

有人称大学时期的恋爱是傻瓜的游戏,总结为“青春期性冲动兼浪漫主义实验综合征”,明知不可为却为之, 明知道毕业后前途渺茫却依然如我,疼并快乐着。

大学里的男女玩着这样的傻瓜游戏,晚上围在操场看星星,躲在单杠旁边的灌木丛中听着虫儿的伴奏卿卿我我,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傻话互相陶醉,为了一个白痴都明白的道理撒一个星期的娇,晚上熄灯信号响了才恋恋不舍在楼下吻别。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故事,结局总不外两种:将爱情进行到底,终成眷属;学业毕业,爱情也随之毕业。多数是后面的一种情况。

听说过大学里的“爱情契约”吗?两个寂寞的男女同学异地求学,互相之间写个小纸条,确定权利和义务,互称甲方乙方。譬如甲方每天有义务接送乙方,乙方每周给甲方煲汤若干回,得到的权利是可以牵乙方的手……

既然是契约,就会有一个时限。大学“爱情契约”的时限是毕业,甲方乙方义无反顾地在七月烈日下嘈杂的大马路吻别,然后登上弥漫着汽油味的公共汽车。

并不认为大学里的爱情是盲目的,既然已经成年,我们就有了爱人和享受爱情的权利。大学里的爱情是漂亮的童话,是最纯洁的爱,不以结婚为“直接目的”,两个人在一起纯粹是因为相互之间的欣赏和吸引,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有着共同的生活语言,所以才会走到一起。

爱情不是阳春白雪,不是花前月下,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海誓山盟。但是,爱情也不能缺少了阳春白雪、花前月下。

爱情就是这样让人享受的。

“禁果”诱人

爱情与性不可分,这才是全面的爱情吧?

大学里,一般对待恋爱的态度是“不禁止”、“不提倡”。恋爱无法禁止,特别是大学时代的恋爱,所有学校很“明智”地不禁止,而“不提倡”却很有所指,在对待爱情涉及到的“性”、“怀孕”等敏感字样,很多高校的做法雷厉风行——大学校园里的“正常”爱情,应该是指柏拉图式的爱情。

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高校正在正视雷厉风行背后的东西——避孕套在大学校园的公开出现。说好的,说不好的,教师、家长、学生各自有着这样那样的态度,但是,终于还是说明了这样的问题——性在学生中的客观存在。

如果,即使是雷厉风行也不能禁止,那么只有告诉他们要保护自己。

因为长大而发生爱情,因为情感而导致婚前性行为,“理论”上是不应该的,但实际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很多都发生了。

人的知识水平越高,就会越觉得性爱并没有什么神秘。这也就不排除一些年轻人不再把它当回事。当然,赶时髦、追时尚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少。对于没有形成固定人生观的年轻人来说,一切有趣又新鲜的东西永远是他们追逐的对象。加上大学校园的气氛很宽松,对于个人行为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自由,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对别人的爱情和性生活都不加干涉。

“爱情”很方便,附加在爱情上的东西也很可能出现。

其实,如果不是在学校,性介入爱情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但因为是学生,所以这样的话题格外敏感,这是一个雷区——一个理性的雷区。

年轻的身体禁不起太多的诱惑,年轻的身体正是蠢蠢欲动的最容易激发的时机。

性,还是不性?

大学生活没有物质压力,所以可以肆无忌惮地花前月下。但是,前途却动荡不定,分配、就业都还是未知数。

为爱情相守,还是为事业分手,这两个“极端”始终存在分歧。即使相爱,毕业后也很可能天各一方,而且这样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

“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真的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吗?未必,只是环境所逼。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轰轰烈烈的一场恋爱,几次难分难舍的情感体验,大学校园里每天都上演着幕幕爱情悲喜剧。

性还是不性,这其实只是个人的选择问题,当学校已经无法真正禁止这一切的时候,自律成为唯一的理由。大学的你我他,还没有学会平平淡淡才是真,轰轰烈烈也未尝不可——当然,更要保护好自己。

很多人说大学里的爱情是暂时的占有。“一个人,随着他的阅历增长和他的交往面的扩大,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他喜欢的异性。如果假定一个人从生下来就会谈恋爱的话,在他婴儿的时候,他会喜欢上他的父母;在他童年的时候,他会喜欢上他的幼儿园同学;在他少年的时候,他会喜欢上他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在他青年的时候,他会喜欢上他的大学同学;在他成年的时候,他才会喜欢上未来成为他的伴侣的人。是的,这是人的进步和人的成长。他不断的遇到他喜欢的人,又不断的发现更适合自己的人,所以不断的否定自己喜欢上的人,转而去追求现在喜欢的。而且。这样的变化是随着他的年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直至到了成年,甚至是老年的时候,才会停止。到了那个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爱的人! ”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篇4

沐五载春分,忠山草木育英才结硕果,别情依依实难舍 迎一抹朝阳,海阔天空腾鲲鹏展宏图,雄心勃勃更高飞

出席今天的学位授予仪式,我同2001级的诸位同学心情一样,万分激动,看着一张张曾经稚气而今却成熟有志、充满信心的脸,熟悉而亲切,让我感到的无比幸福和欣慰。经过五年来的学习,同学们业已从一个懵懂少年转变成术业有专攻、学有所成的知识青年,转变成有相当的知识功底和专业技术,足以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医学专门人才。你们即将告别忠山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就要踏上新的征程、拥抱新的希望、创造新的辉煌。值此难忘时刻,让我们向即将获得预防医学学士学位的这27位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同时感谢学院领导、学院各部门及兄弟院系对我系工作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感谢学院广大教师五年来含辛茹苦的教育和对学生成长与就业所倾注的巨大心血,还要感谢学生家长们对我系学生的谆谆教导和对我系工作的长期支持。

2001届毕业生入校时,适逢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正值我系创办之初,你们亲历了我系从小到大,不断进步的历程,为我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你们是我系拓荒和建设的一代。创业唯艰,步履艰难,然而同学们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加强锻炼,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的在一些方面还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走向社会、谋求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全系老师为你们取得的成绩

樊强

fqft2000@yahoo.com.cn

感到骄傲,为你们的成人成材成熟感到欣慰。广大同学在校期间通过不同的渠道参与我系各项事业的建设,公共卫生系的发展也有你们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建设了计算机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卫生微生物实验室供教学科研使用,并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荧光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与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自贡、宜宾、绵阳等市疾病控制中心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四川省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公司签定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双赢长效机制。这五年是你们与公共卫生系共同发展进步的五年,是为你们笑傲职场、为国效力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同学们!古人有云:十年磨一剑,未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可当!同学们正值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之时,正是人生崭露风芒、长风破浪的大好年华。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属于你们这一代接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具备良好专业资质的青年一代,你们的前途不可限量。然而我更想要说的是在未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你们身负重托,任重道远。健康是国民的第一素质,没有健康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和最基本的需求,公共卫生事业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专业人才你们必须牢记创造维护健康环境,促进人群健康,提高健康生活质量的使命。由于公共卫生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缩短发展的曲折周期,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充分展现行业和地域特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

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就是你们进入社会后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面临新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突发事件、伤害等与其它发达国家相同的公共问题的同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古老传染病、环境污染等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处于转型期社会的中国,其公共卫生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等复杂的挑战。这也就是你们将要面对的艰巨挑战和历史使命。希望同学们迎改革之风,乘发展之势,迎难而上、不遗余力。

沐五载春分,忠山草木育英才结硕果,别情依依实难舍

迎一抹朝阳,海阔天空腾鲲鹏展宏图,雄心勃勃更高飞

在此,我还想借此机会赠送同学们几句话

第一是“学贵以恒,要做终身的学习者”。医学科学是个进行性发展很强的学科,大家进入职场后必须不断学习、必须终身学习。同学们大学毕业,只是意味着在校园学习过程的完成,而终身学习,不断地用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才是持久的学习,惟有如此,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才能不断有所作为。

第二是“为事以苟,做严谨的建设者”。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一丝不苟,事情无论大小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所收获,而往往是在小事之中蕴含着朴实而深刻的道理。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做好每一件事情,要善于在小事之中体悟大道理。

第三是“待人以诚,创造良好的人机氛围”。二十一世纪强调协作,把周围人际关系搞好了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融洽的氛围,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也才能够成就更大的事业。这是不断加强个

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做人如此,做事同样如此。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希望在这样的时刻,这些话能给同学们留下特别的印象。对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这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我想这将是诸君毕生难忘的。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 篇5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

一、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管理的意义

公共卫生工作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文明程度的体现。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更是为人民服务的直观体现。它不仅能使我国居民的健康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还能够让基层医院走出困境,把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最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公共卫生服务日趋成熟,服务框架和工作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而农村卫生服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应该能够基本实现卫生服务全面覆盖。虽然发展劲头良好,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卫生网格覆盖率还不够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均等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工作还难以落到实处等。

二、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相关扶持力度还不够,从而导致公共卫生服务难以持续稳定开展。二是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由于卫生服务待遇不高,加之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这份工作地位低,观念陈旧,从而造成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工作懒散,服务意识薄弱,被动式的上班。特别是医务人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不足。例如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不断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平时大多数医务人员已经习惯了日常规律性工作,医院很少进行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宣传教育,对突发事件的.出现思想上准备不足。加之已经非常细化了的专业限制,常会使医务人员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初期感到迷茫,快速反应力不足并影响救治工作。三是很多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了解不足,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性也不高,部分居民甚至还抱有怀疑的态度,宁肯选择较远的大医院也不愿意就近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看病。

(二)公共卫生投入不足

国家对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公共卫生投入更不足,卫生总费用、每千人医师数、每千人病床数,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从资金绝对数上来看,每年的资金投入有所增长,但相对数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的公共卫生人均支出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下。WHO对中国的评价:“中国人口已拥有较高的期望寿命,但残疾生存时间偏长(7~8年,男10.2%,女11.2%),健康分布存在不均。反映中国的卫生服务,促进了健康,增加了生命数量,但不够均衡,而且急需提高生命质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初步满足了民众医疗保健的需求。但卫生总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位WHO成员国倒数第八,其中政府对卫生所担责任不够(卫生支出中政府占24.9%)。全民在享有保健、利用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公平与合理等问题。”

(三)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众多原因,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断层现象。绝大多数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知识面普遍较窄,不能很好的适应较高水平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需求。特别是缺乏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很好的应对。目前,当务之急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着力提升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公共卫生管理意识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工作,使公共卫生知识常识化生活化,使广大群众崇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是社会风尚,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公共卫生知识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拥有平稳健康的心态,最终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对待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要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意识,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突发事件预警、病情信息、应急队伍、救治队伍等方面给予大力的完善,达到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固定、队伍优良的状态,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尽快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二)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各级政府将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群众少得病。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按一定标准对困难地区予以支持。

二是支持继续实施并增加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继续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控制、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并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如从起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等等。

三是突出保障基本,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医疗项目。基本保障城乡群众享有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处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城乡群众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管理,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

四是支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使公共卫生机构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建设支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五是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推进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转变,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完善医疗卫生支出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医疗经费使用的规范管理,设立专户,建立专账,加强专管,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建立高素质的公共卫生队伍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应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公共卫生工作中的新挑战。介于目前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医疗、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重点加强包括学科带头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全科医师、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卫生监督人员等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知识层次、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在面对传染流行病重的患者时,不应持有嫌弃和排斥想法,应当切实把患者当亲人朋友看待,发扬救死扶伤的医疗精神,努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积极配合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毕业生党员关系转移须知 篇6

1.如何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党员应在确定工作单位后,主动向所去单位党组织询问介绍信抬头如何填写,同时向系党总支提供个人相关信息。

2.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规定

党员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党委级别),或单位(总支、支部)上级党组织,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出应是党委级别,不能转到总支、支部级别的党组织;单位没有党组织或没有上级党组织的原则上转移到单位所在的街道、乡镇党组织,弄清楚单位所在街道和乡镇名称,不是居委会名称。

党员应及时将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单位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转至外省市的,应在介绍信有效期内(一般不超过30天),根据介绍信的抬头称呼到当地省委或市委、县委、区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入手续,再由当地的省委或市委、县委、区委组织部将组织关系转到具体工作单位。

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凡落实了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不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按自行脱党,党内除名处理。

3.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携带与保管

党员离校时,必须认真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妥善保管,不得涂改,在有效期内到新单位党组织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手续,避免丢失和过期作废。

4.党员换了新单位如何处理?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若工作单位有了变动,可在介绍信有效期内到学校党委组织部办理介绍信更改手续。办理更改手续时,必须持原有介绍信。

5.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如何处理?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篇7

1.1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急速增加。2003年中国有高校毕业生212万人, 比2002年增加67万人, 增幅46.2%。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尚有50万人没有就业。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高校毕业生分别超过559万人、610万人和650万人 (参见表1) 。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

2005年在辽宁省有16万名高校毕业生, 其中约3万人未找到职业。2006年第3季度沈阳市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就业职位69 741个, 申请者有226 375人, 平均3个人竞争1个职位。2006年和2007年在辽宁省大连市分别为26 496名和大约40 00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2007年在辽宁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94 367人, 比2006年增加23 920人, 增幅为12%。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在辽宁省的高校毕业生分别达到22万人、22.9万人和24.5万人, 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1.2 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增长缓慢

机关、企业等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据调查统计, 2008年辽宁省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低于黑龙江省3个百分点, 低于吉林省4个百分点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就业率都在75%以上,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笔者的小样本调查, 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足50%。相对而言, 2008届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这是因为市场对高职毕业生需求量较大, 同时高职毕业生期望的薪酬较低。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届高校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http://www.mycos.com.cn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未有改变

1.3.1 毕业后就业规划

调查发现, 45.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立即寻找岗位;23.5%报考研究生;14.3%报考国家公务员;5.9%自主创业;0.7%选择出国;1.1%选择待业;4.6%选择视情况再决定;4.1%没考虑过。这表明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希望立即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 但是又害怕辛苦, 不愿意自主创业 (见图1) 。

1.3.2 对工作单位的期望

调查发现, 43.6%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29.4%选择机关事业单位;7.7%选择民营企业;9.0%选择三资企业;10.3%选择其他。高校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和为73.0%, 这表明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工作强度和竞争程度都较低的工作单位 (见图2) 。

1.3.3 对工作地点的期望

调查发现, 毕业后打算留在沈阳市工作的大学生占25.4%;打算在东北其他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27.9%;打算去京津冀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占14.3%;打算去长三角地区占10.8%;打算去珠三角地区工作的占3.9%;打算去中西部城市工作的占5.0%;打算去农村、出国或去其他地方工作的占12.7%。从调查结果看, 愿意留在东北地区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占53.3% (见图3) 。

1.3.4 对薪酬的期望

调查发现, 期望月薪在1 500元以下的占0.4%;1 500~2 500元的占5.7%;2 501~3 500元的占21.3%;3 501~4 500元的占46.3%;4 501~6 000元的占20.2%;6 001元以上的占6.1%;月薪主要集中在2 501~4 500元之间, 占67.6% (见图4) 。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招生数量增加, 忽视市场需求

从2002年开始辽宁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普通高校由66所增加到78所, 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规模由74.4万人增加到115万人, 增加40.6万人, 增幅为54.6%。一些高校盲目增设所谓“热门专业”, 忽视了市场需求, 结果造成毕业生供给过剩。

2.2 高校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引发毕业生质量下降

2007年中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32%, 低于美国 (7.8%) 、韩国 (7.5%) 、印度 (5.0%) 、日本 (4.7%) 、菲律宾 (4.2%) 。中国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平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和平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都呈下降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见表3) 。

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

另外, 近年来大学中的大学生与教师数量比例呈上升趋势, 这也影响了大学教学质量。1998年大学生与教师的数量比例为11.6∶1, 2002年大学生与教师的数量比例达到19∶1, 2005年大学生与教师的数量比例达到16.85∶1, 比1998年上涨了45% (参见表4) 。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

2.3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

从工作地区来看, 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去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 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20%。从行业来看, 高校毕业生更愿意去政府机关、银行、保险、新闻、出版、大学、科研机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调查223名女生和212名男生, 其中75.8%的女生和45.1%的男生希望去上述机构工作。

2.4 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用人单位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而不喜欢没有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不是每年都招聘高校毕业生。个别调查发现:22家企业 (44%) 每年都招聘大学生, 20家企业 (40%) 偶尔1~2年招聘大学生, 8家企业 (16%) 偶尔1~2年不招聘大学生。

3 建议

3.1 高校教学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 高等学校大学生 (尤其是理工科) 迫切需要一个真实的实习场景。然而,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氛围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高等学校仅靠自己的教育资源很难创造出适宜的实习场景。目前, 中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多数在毕业前6个月开始在企业实习。但这种实习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形势。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员工的工作满负荷, 无暇接待实习大学生, 另外, 多数企业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 不愿意让非员工接触生产经营;从高等学校角度看, 由于实习时间过于集中和场地分散, 不利于教师指导大学生实习。另一方面, 目前企业越来越难招聘到满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员工。即使企业能招聘到专业合适的高校毕业生, 也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 为此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如果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则可以改变这种困境———合作双方能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因素成功地与高等学校教育要素相结合, 进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员工。

3.2 高校毕业生要理性地选择工作岗位

高校毕业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才能, 根据个人实际水平选择工作岗位, 不要盲目地追求高薪酬。在大学读书期间要努力学习, 提高业务能力, 毕业后应该多选择到民营企业就业, 因为民营企业有发展前景, 而轻松自在的、缺乏挑战性的岗位不利于个人成长。大学生也不应该过分留恋家乡, 要理性地选择南方或中西部地区作为工作地点。

参考文献

[1]LiuFuxiang, ZhaoXin.A Study of Employment Supply and Demand of Graduat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2009, 1 (1) :8-25.

[2]张欣, 刘怫翔.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充分的教育层面原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8) .

[3]陶振华, 王中生.从就业弹性看我国的就业问题[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 (7) .

[4]周淑美.试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6, 下) .

[5]国利.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六大差异[J].成才之路, 2010 (3) .

[6]戎会芹.当前高校大学生择业标准的调查研究——以泰山医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9) .

毕业论文公共关系 篇8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目前,我市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构为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秦皇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领导小组,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师范类毕业生的管理在市教育局。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的提升,该机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建议:1、在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框架下建立高校毕业生工作联席会议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通过增加编制、配备人员、落实经费等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拟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及落实,高校毕业生统计,综合协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各项服务活动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二、完善统计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

由于没有相应的跟踪调查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当年和往年就业率的统计依据的是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数据库办理报到证情况,这样就造成对未通过办理报到手续而就业的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底数不清。进而就会造成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不强,影响政策效果。建议:实行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动态管理与服务。通过建立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统计工作规范,统计数字客观真实。

三、畅通信息渠道,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主渠道作用

国家虽然已经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式,但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就业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不能有效对接,使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一方面基层单位对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大需求,但是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就业服务存在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求职成本太高等现象,这些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构成了阻碍,导致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建议:1.加强与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逐步建立起統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发布需求信息,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2.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高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的服务活动,拓展供求信息服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毕业生择业、用人单位选人“双向选择”的需求。

四、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促进就业

创业相对就业来讲,自由度更大、利润更高,但风险和要求也更高。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进行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创业资金无法落实,其次觉得创业风险太大。而对创业政策的不够了解以及创业项目的缺乏都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之路上的拦路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鼓励创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非常现实、有效的渠道。据统计,目前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不到1%,成功率仅为5%。国家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出台了诸如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补贴、减免各类费用等优惠政策。而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全程指导、分担风险、提供后续服务等却没有跟上。建议:1、制定含金量更高、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创业,除了要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应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使政策落实具有操作性,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活力,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开展创业培训。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技能和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在观念、素质、知识和心理上都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通过一些创业社团、创业基金来构建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保障。3、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高校毕业生创业缺少经验、更缺少资金,可通过多种形式创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五、加强宣传,建立舆论宣传工作机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篇9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困境分析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在体制方面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多种经营模式的并存,达到了资源分配的基本合理性,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显著提升。

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依然存在经营管理模式不科学,经营管理资金不充足,人员分配不合理,资产流失情况严重等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面临困境的深入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困境消解途径进行了着重的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困境消解

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主要是由政府出资或者是政府采取资金筹集方法等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健身以及体育竞技等实际需求的社会性公共体育场所、体育馆以及相配套的附属性设施,

其是促进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与物质前提,更是衡量体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标志,同时也是提升与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条件。

[1]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体育发展领域中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因此,针对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消解研究,

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科学化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体制改革不到位。

由于长期受到体制的严重制约,我国的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效率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对当前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依然未彻底实现事业性的管理模式到企业化以及市场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化,致使多数城市体育公共场馆运营缺乏积极性。

[2]对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发展的认识不到位,严重阻碍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发挥,同时也造成了财政负担的加大,使其经营管理缺乏应有的活力。

(二)税费压力过大。

当前我国诸多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中出现的体育健身、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所收取的相关费用,税务部门则完全将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收费等同于市场上的企业,即采用同一标准的税收相关政策,

其中包括营业税、整治税、房产税以及所得税等共有十余种,这使得体育场馆缴纳的规定税金在收入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

同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所要缴纳的水电费也都是依照商业标准进行而非是公益事业标准。

各种费用开支使得场馆经营的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过大的税费压力,都使得多数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职能无法充分发挥,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锻炼与健身需求。[3]

(三)场馆功能设计单一。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公共体育场馆都是以承办各种形式的大型体育比赛为主,设计标准也完全依照大型体育竞技的要求,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所以,诸多城市公共体育场馆除了承办大型体育比赛的功能之外,其设计与广大民众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并不适宜,利用率也无法得到保证,场馆的功能设计过于单一,这大大限制了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价值发挥。

二、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困境消解途径

(一)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体育行政管理单位的下属部门,因此,对其进行的多种改革也必须参照行政管理单位的改革思路与模式,这是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改革所面临的主要思想瓶颈之一。

[4]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虽然归属为国家的公益投资事业,但从经济学视角去看,其并非是纯粹的事业性单位。

错误的经营管理思想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都是以单位管理的运作模式进行,导致产权不清晰、职能不明确、关系不和谐、效益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局限与束缚,理解与认识到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发展本质,树立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实现思想的解放,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改革。

(二)构建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而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中可以看出,将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需要与受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是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广大受众,而且可以促进场馆利用率的最大化,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会迅速提升。

比如,澳大利亚的一些体育场所,设计者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使得受众无论走到何处都能够获取食物,同时还可以看到比赛,这种以受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多元化经营设计理念,不但没有为场馆的管理造成负担,反而为其获取了超额的利润。

对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而言,单一化、传统化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营销模式,推进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营销模式的多元化、现代化与可持续健康发展。[5]

(三)强化经济政策的支持。

国家要在财政政策方面对城市公共体育场馆予以倾斜,加大对其资金的投入与支持,诸如,通过税收政策的优惠与扶持,适当对税收予以减免,以此弥补公益性或者低价的普及性集体活动所造成的巨大成本收益差,帮助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之中。

同时,还需要通过金融层面的政策支持,构建完善的体育筹资市场或平台,为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提供同企业相同的融资标准,缓解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营管理在资金方面的供需矛盾;合理制定体育收费方面的相关政策,也可以有效降低场馆运营成本,最大程度调动场馆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6]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经济政策,为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公共体育场馆可以在公平、公正与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与壮大。

三、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困境消解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公共体育场馆通过开展经营管理改革,大力实现场馆的市场化与企业化运营模式,积极开展商业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挖掘与利用。

同时,城市公共体育场馆还应调整对外开放的时间安排,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最大程度发挥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资源价值,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在开展训练任务的时候,还要确保群众锻炼活动的积极进行,以此实现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公共体育的宗旨与目标,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体育锻炼与健身需求,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强化与提升。

[7]建设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为突破点,以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的全面改革为核心,对资源的配置要严格以市场为导向,采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选用专业的大型物业公司作为管理的实体,促进体育公共场馆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综合性经营管理的实现,促使场馆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果发挥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

[2]谭建湘.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企业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和制度设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3]王钊,谭建湘等.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刘佳.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8座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

[5]刘辰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1

[6]曹亚东,马文新,赵雪梅.沈阳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探析———基于沈阳奥体中心等5家体育场馆的调研[J].辽宁经济,,1

[7]李海龙.陆亨伯等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年限交接的程序化设计及其操作模式———以浙江省典型场馆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6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公共管理方式的兴起与特点的研究

1.公共管理方式的兴起

上一篇:电梯安装使用协议书下一篇:幼儿园安全方面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