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9-09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共9篇)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1

作者:李要来

单位:洛阳市孟津县西霞院初中

联系电话:***

邮编:471100 职务:中学一级教师

强行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实施好多年了,可在农村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有人这样总结 “素质教育提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校大张旗鼓宣传减负,学生明显感觉越来越苦。”结合农村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

2、教师队伍素质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教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1、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重视。一提到素质教育,总拿应试教育一日不消,素质教育永难落实。应试教育成了他们的挡箭牌。主管教育的领导班子应该具备比较高的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有些领导明显不胜任,思想过于保守,不求上进,但求无过,缺乏对教育改革的雄心,对教育事业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十分不利。

2、教师综合素质低,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是思想问题。农村教师长期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状。从没想过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总认为自己可以了,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到了何种地步,在学生中的评价如何。一味只要求待遇好,工资高。其次教师老龄化,知识陈旧。农村学校的教师是“小学--爷爷奶奶,初中--叔叔阿姨,高中--哥哥姐姐”的现状。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年龄结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有的当上教师后才去参加进修学习,有的只是经过短期职前培训,有的是半工半教,但都被委以重任。教学过程中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只凭自己极其肤浅的知识和经验上课,自然没有教学质量。另外是师资力量缺乏。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工作条件简陋,生活条件差,待遇差,工资低,大多多年教龄的教师每月的工资还不如农民打小工的工资。因此在职的转行的转行,跳槽的跳槽,下海的下海;刚毕业的宁愿在城里找一份临时工,也不愿意回乡村中小学教书。师资力量的不足,给素质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3、教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农村中小学中,由于教师的文化素质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都是重智轻德,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中小学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特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平时搞“题海战”,考试前进行猜题,使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伤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真的是完全对立,不能融合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考试制度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自然有它的优点所在。完全取消考试制度,根据我国现有水平显然不可能,也不现实。有些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取消,素质教育都是空谈。并不是这样,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力,而有效的考试正是验收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两者是看是对立,实则统一的关系。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改进措施。

1、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不解放思想就没有开拓性实践,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教育的现代化。各级领导要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各级领导政府,包括学校的中层领导,应该正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关系,再不能拿应试教育来作为挡箭牌,来应付上级领导。思想首先应该解决问题,在行动上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在实处,这样考试正可以作为验收结果的重要手段。

其次,学校的领导应该懂管理,会管理,知道管理的重心所在。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借用到学校就应该是:“生为重,校次之,领导为轻。“没有了学生,学校谈何存在,没有了学校,要领导何用,老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现在农村的领导自身素质不高,认为自己在学校高高在上,把管教师作为自己的权力,从不了解学生的现状,使教师和领导成了完全对立的两个阶层,学生在中间谈何发展?如果领导和教师能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现状,以学生发展为重,想法设法让学生学有趣,学有乐,苦学变乐学,学生将会实现素质提高,在考试验收中顺利过关。因此,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校领导,是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教师是育人的职业,不同于工人制造机器零件,不合格或废品可以回炉重造,因为我们的失职会毁了一代学生,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每一位教师都应有“无功便是过,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让每一届学生因我而更辉煌。其次,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另外,深化教师培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3、强力实行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的学生竟将学校做如下比喻:“学校是监狱,教室是牢房,老师是狱长。”可怕呀!现在的农村教育竟走到这种地步,不改行吗?新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如果没有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就难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教学改革的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改模式。传统教学思想是说教式教学,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处于主宰地位。而素质教育是以启发学生探索为主,使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改变“填鸭式”、“满堂灌”,以讲代练的旧模式,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改手段。素质教育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因特网、卫星通讯等多种方式实施“校校通”工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天罗地网”,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改教学体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旧教学体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限制一定班容量,才能顾及到全体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地实行因材施教。其次,课程设置要全面,落实要到位。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除了智力因素的提高外,还要提高非智力因素。绝不能让劳动课,地方课,活动课,体、音、美等课成为虚设。

4、改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在教学体制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改革评价制度,其他的改革都将流于形式,难以把素质教育推上新的台阶。对那些违反教育规律,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宝”押在加班加点上,搞书山题海,不断考试,以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要坚决摒弃。

5、改考试制度。素质教育应该把考试作为一种手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则是“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考试形式采取口头表达测试与阅读测试相结合,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听力测试与动手操作测试相结合。评定学生的成绩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形式,使学生了解自己。不断不断改进自我,全面提高自己综合能力。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会发现农村的小学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 正在逐步的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中心, 大部分教师都在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但是在这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用理性的心态来面对, 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不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我国农村基础事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整体上不高。其中, 一部分没有相应的学历水平, 文化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一部分教师没有学习过专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知识水平有限。还有的教师年龄过大, 观念更新换代比较慢, 与时代的要求相脱离, 甚至有的教师缺少责任心, 上课应付了事, 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 这些教师不能够彻底理解新课改的要求, 即使理解也无法在实际中很好的操作。所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设, 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队伍素质。

2. 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的语文教师, 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语文教师, 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与教育理念比较困难, 长此以往, 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渐的落后。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仍然有很大部分认为语文教学不过就是让学生学会写字, 引导学生学会造句、学会写作文, 忽视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培养, 对于新课改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设施不完善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 是制约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虽然当前的情况有所改善, 但是与城镇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完全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 可以看到以下问题:教师的教学设备只有教学参考书、黑板、粉笔, 没有任何的多媒体辅助手段, 学生的学习内容仅仅限于教材之内, 没有任何的课外资料的引入, 学生学习的视野比较狭窄, 语言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措施

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够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各种要求, 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首先,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加强自身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 是知识的传授者,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丰富自身知识, 开阔自身的视野。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语言生动形象,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其次, 加强农村教育与城市教师的交流, 引导农村教师向城市教师学习, 缩小城乡之间的教师水平的差距。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去听一些优质的课, 从中学习经验, 观察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授课技巧, 反复的、仔细的琢磨, 逐渐的内化为自身的经验, 增进自身的职业技能。学校要保证教师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引导城市教师去农村学校指导教学, 促进农村小语文教育不断发展。再次,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 促进教师的基本功越来越踏实。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底气的培训, 或者引导教师外出考察, 促进教师的能力不断地专业化,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另外, 师德建设也非常有必要,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2. 创新教学观念, 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抱怨, 农村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 视野狭窄, 知识面也不宽。虽然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日夜发展的今天,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转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具体要求, 熟悉教材内容, 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与课堂教学有效的融合起来。因此,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从生活实际出发, 进行创新教学。同时要创新教学方式, 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与时间, 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效果。

3. 增强教学设施的建设

各级政府机关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关注程度,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要求,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改善农村教学的办学条件, 按照标准配备相应的多媒体与信息技术设备, 为教学增添硬件设施。学校领导也要根据当前的学校的教学情况, 努力地筹措教育资金, 引进相近的教学设备, 改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针对教师、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 做一些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多多实践, 逐渐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 2010, (6) .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59-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已经取得重大的成就,一是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二是学生也积极的转变学习态度。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但是,在农村实际的教学中逐渐的暴露出一些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个现象,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面不广

在农村,很多的小学生知识面都不是特别的广,他们经常所接触的就是小学语文本课,而其他的教学课外书他们很少看。由于家庭相对贫困,很多书价格昂贵,有些甚至是家长一天的工钱,很多学生就只有看看课本,做做课后练习了。学习环境相对也不是特别的好,周围没有学生看书,在他们的意识里想不到要多看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交通不方便,在一些镇上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由于种种原因,但是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欠缺,会发现农村大部分孩子语文拼音查,语文逻辑拓展不开,他们所聊天的内容离不开自己所熟悉的环境。

2、教学设施基础不齐

农村小学,多数处于偏远地区,路途遥远,教学硬件设施往往更不上,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的。有些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是传统的“一张嘴+一只粉笔”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观点狭隘,扩展不开。就算有些农村小学装设得有多媒体设备,但由于班级多,设备少,或是没有专业的人进行维修对媒体经常出现故障,教师几乎不愿意使用。

3、农村语文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农村语文教师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实践的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缺少、师资薄弱偶的情况发生。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原来城市繁华地带,多数大学生或是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愿意留在农村小学支教,这是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没有城市教育好的原因之一。一般只有少数的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小学,其他多数语文教师很多都是由大专或是高考失利、老教师来授课,有些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文化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学习师范类相关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他们不能够完全理解并实施新课改的要求。

二、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提升农村语文教师综合能力

只要农村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者,因此,国家要重视培养我国农村语文教师的能力。国家应拨款支持农村教师到大城市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保证教师原有的工资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回校之后给予重要,这样可以解决多数语文教师的后顾之忧,他们在培训中才更更好学习的教育理念。国家应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而不是大城市待遇高于农村的,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更多的优惠条件,即可留住学校原本的教师,还可以吸引外面优秀的教师。从方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语文素质,这对农村小学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2、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生,接触的东西少,了解的不多,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缺点,激发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热爱学习。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认为农村孩子学习不好,很多时候只是教自己的书,很少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绩也提高不了多少。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相信自己,也相信学生,只要努力付出,多关心学生,学生也会好好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并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例如: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田里小蝌蚪呢?农村孩子多数都见过蝌蚪,教师的提问就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通过的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详细的教给学生。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把陌生的理念传授给他们。

3、增加教学基础设施

政府机构应该注重农村小学的基础投资,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基础设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见识到他们多未见过的事物。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师学习的进度,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课外知识。例如:在上《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時,农村小学生可能听父辈说过邓小平的故事,但是具体的他们并不是根了解,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把邓小平的伟大事迹展示出来,并说明邓小平爷爷曾说过,他死后骨灰撒于大海中,永远怀抱祖国,学生在理解“在大海中永生”是什么意义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从实际教学的角度考虑,弄清问题的吧根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成绩,推动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农村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为存进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发展提出有意义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庆松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6)

[2] 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4

【摘 要】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县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改进的探讨。首先,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其次,简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个人改进意见。

【关键词】农村;问题;口语交际;意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质。” 1.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首先,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习得人际交往规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场合的不同,对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都会带来口语交际策略的变化。在家庭,他们面对的是亲友,交谈的主要是生活方面的话题;在学校,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交谈的主要是学习方面的话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角色意识,是什么的角色就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

其次,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人格品质个性化体现的过程,也是它们不断丰富和健全的过程。在倾听中,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和态度,这些情感和态度,或在学生心中引起美感,或在学生心中引起恶感,让它引发的审美鉴别和体验。在表达时,学生不仅说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应对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对方的反馈,及时地调整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使它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总的看来,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教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要说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2 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出外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过。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加上祖辈对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一般只管穿暖吃饱,在他们的语言表达上是不是合乎交际规范一般是很难顾及到的。“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和他人交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由于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往往在别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愿意张口说话。

在农村,本来人口就比较稀少,加上现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已经出去打工,孩子们见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交谈的机会那真是微乎其微了。

第三,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就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口语交际都有明确的学段目标,虽然现在集中办学,走出小山村时,已习惯了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尔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

第四、教学内容。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便于因地制宜。例如二年级的《学会祝贺》四年级的《帮他出主意》中的两个话题既满足了平时信息获取渠道多并留心关注新闻的同学,也满足了对于在校寄宿的基本上没有信息获取渠道的同学,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

3.提高农村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3.1 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者是教师的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新词,新语,新技术,新观念,关注大众媒体,关注学生正在读的书,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楷模。

3.2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话匣子。3.3 围绕课本知识,挖掘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

3.3.1 充分利用好地方教材。地方教材讲述了本土的乡土人情、饮食习惯、民族风俗。我县的少数民族比例大,有的村完小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这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民族风俗,从而建立他的自信心,也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3.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玩具手枪、陀螺、、、、、、但是他们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我们可以适时的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用电话的利与弊”“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值日生”等。这样既能让农村的孩子乐说,而且也能让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达的欲望。

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

3.3.3 口语交际是听说读写的整合。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 听 45%,说 30%,读 16%,写 9%,听说,占到了 75%,我们也可以利用课前小演讲,说成语故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等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据此数据显示,我们应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有基于农村孩子方言化比较严重,所以长期的朗读训练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增强语感,促使学生水到渠成的准确用语。

3.3.4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正如高尔基所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现在的农村,基本就是老人和孩子最多,年轻力壮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多和他们交谈,经常让他们和父母通电话。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探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显出他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

[3] 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

[4]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5] 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5

中江县继光镇中心学校 肖和江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距中江县城35公里,学校承担着当地十九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义务教育的任务,学校下设有初级中学、中心中小学、分校各一所,村小学6所,共有57个教学班2252名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员工114人。长期以来,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我校办学现状的全面调查及横向比较,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集中体现在“办学资金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师资配备不齐、教师待遇低下、思想观念保守”等多个方面。因此,本人认为农村中小学面临的严峻现实,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促进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稳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达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1、政府投资规模不够,办学条件艰苦落后。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投资规模严重不够,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造成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人员特别紧张、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等突出矛盾集中表现出来,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一些城市学校和重点中学校园建设十分漂亮甚至豪华,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很高,一些“窗口学校”有学生公寓、教师公寓、校园网站、图书馆、体育馆、科技大楼等。而我们农村中小学却是另一片凄惨景象:五六十名学生挤一间40多平方米的教室,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必要的体育设施;教师没有办公室,没有寑室,学校缺少基本的音体美教学场地、设施和器材;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大、教师待遇差距大的客观现实,始终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2、师资队伍配备不齐,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中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交通、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在我校的114位教师中,50岁以上的39人,40-50岁的38人,40岁以下的37人;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中小学任教,特别是偏远的村小学校,新分配大学生一看见那样的条件,很多都不辞而别,因此既导致人才的流失,又让学校严重缺编,同时也导致了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老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停留在“听、写、读、背、考”五个阶段。

3、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校近几年来仅根据国家远程教育规定,配备了模式一、二、三,但村小学校条件差,实验课、电教课等均无法开展,教学资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4、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再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5、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另外,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2节英语课,(而且只限于中心中小学校,村中小学是无法开展的),小学基本上是没有英语教师,上课效果不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村小一人一班,中心小学可以达到二人一班,初中三人一班,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几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几乎占据了教师的所有时间;特别是学生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

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教研、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另外,上级主管部门还对教师进行业务水平考试,教师们不得不忙着复习、应考,因而造成教师负担过重,整天忙于应付,手忙脚乱,身心疲惫,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倡导:不仅给学生“减负”,也应给教师“减负“。

6、学前教育不规范。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平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水平的提高,城市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7、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

农村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输出,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我镇留守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0%,由此产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孤独感、自卑感、失落感长期困扰着他们,促使其人格发展走向极端,大多数留守儿童行为古怪、表现固执、顽固不逊、纪律涣散。现阶段的留守儿童,综合素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早地离开父母,使他们的家庭及亲情教育出现了空白,过于溺爱的祖辈没有及时对他们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二是父母本身的原因——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但他们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只有学习文化知识和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三是由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多数是祖辈,他们中间有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成绩越来越差,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追求,对学习自然就失去了兴趣。这些孩子们在同一年龄阶段,走进同一学校的同一班级,接受同一教师的授课,几年以后,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却出现了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在于学校教育的问题,更重要地反映了家庭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劣。

8、寄读生管理难度增大,家庭督管力度不够。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困难重重。我校初中实行寄宿制,小学还没有条件。从目前实行寄宿制的学校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寄读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房舍及设施较为简陋,无浴室,无水冲厕所,无饮用热水,给寄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2)、农村学生寄宿,增加了家庭经济开支,给农民家庭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使部分困难家庭子女出现上学难问题。(近两年中央财政直补的农村贫困寄读生生活补助,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3)、农村寄读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又不能完全到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受到不利影响。

(4)、寄宿学校缺少保育员和相关服务人员,不利学校管理。寄宿学校的保育员和相关服务人员不在国家定编之列,学校无法配备专职保育员,寄宿生的教育与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学校无暇顾及学生的饮食起居、卫生、安全、防疫等工作,容易造成不安全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灾后重建,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校硬件、软件实力全面提升。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根本上就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不配套、办学条件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整体效果极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建议:(1)、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治理,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比城镇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2)大力解放思想,开放意识,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首先,要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其次,要解放思想,广泛开辟资金来源,主动联系骨干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再次,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建议上级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或实行轮岗制。特别是英、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老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

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充分挖掘乡镇中心学校资源优势,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中,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倡导:让教师走出去看看、听听、学学,走回来想想、试试、练练。

4、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5、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学校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6、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寄宿学生的管理,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学应该抓住灾后重建和布局调整的良好机会,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寄宿学校,完善农村寄宿学校管理体系,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在我校灾后重建和布局调整过程中,使一些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农村初中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上学远和家人无暇照顾的困难;减少了学生的辍学、流失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寄宿学校的保育员和相关服务人员不在国家定编之列,学校又没有相应的经济来源,无法配备足够的专职保育员、服务员和管理员,寄宿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上又不能完全到位。因此我们建议:(1)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用房及配套设施投入必须全部纳入项目经费预算,否则,会给农村学校增加附加债务。(2)各级政府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的同时,完善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员、服务员、心理咨询员列为学校工作人员的正常编制,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3)学校将加强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一套能够适合当地情况、满足农村寄读学生需要的管理服务制度,让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有“在家一样”的感受,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良好的环境,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内动力,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是难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狠抓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在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力争做到人人能够操作多媒体、个个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只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教科室、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征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开展深入广泛的教学研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狠抓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时解决农村学生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并形成具有农村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

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6

一、低年级写字教学现状不乐观。

我们都知道搞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可是,我们看似很简单、很基础的写字教学上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对汉字按笔顺笔画写字的规范上让我们很头疼。许多孩子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缺臂少腿。很多时候让我们不知所措,更让我闹心纠结的是,上学期接到“汉字新笔顺”出台的通知后,这又给我们的写字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我们估计,学生写错笔顺,数错笔划的现象会居高不下。通过教学反馈,我们总结有如下几个原因影响写字教学:

1.笔画编排或难点集中,或相互抵触。

在28个笔画中,确实有些笔画难度较大,如“横斜钩”和“竖折折钩”均是学生较难书写的笔画,教材却将两者强化在一起,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一些课文,安排“我会写”的字居然相互抵触,容易造成书写顺序的错误。

2.教师忽视了对写字基本笔顺的识记。

在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在写字教学中更容易忽视的就是对笔顺规则的养成教育。现在新的汉字笔顺出台后,教师更改起来得需要一段时间,况且受到定势的影响,教学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3.孩子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

低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笔顺的模糊阶段。有的家长、不专业的幼儿园老师为了尽早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让孩

子早早开始书写,可一旦错习惯了,再改就相当的困难。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扎实这一内容呢?学校做出如下要求:

1.分解课时,给笔画训练以充足的时间。

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由于他们的好动性和写字力量的因素,绝不能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点,而忽视了笔画书写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意把握笔画,归类难点,训练到位,必要时可以分解课时,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2.熟记笔顺,书写正确汉字。

规范笔顺的书写,要求教师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与正确的笔顺形影不离,切断一切让学生可以偷懒的机会。可是做到这点实在不容易,因为家长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才能改正家长根深蒂固的书写错误。

二、学生整体阅读量不达标、习作水平不高。

这是全校学生共存的一个问题。我们调查过,三年学生一年阅读课外读物量达到3本的不足9%,可想而知其他学生了。阅读量不达标,对中高年级影响较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期末测试卷中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题目上,得分率少之又少,甚至为0。此外,阅读不好,也直接影响习作。作文平淡、干涩、视野窄,都跟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老师经常向家长推荐学生必看书籍,但反馈回来,经常让我们瞠目结舌。家长这样,我们学校、老师不能视而不见:

1.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书籍。

2.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播放名著等视频,力争日积月累,但还是杯水车薪。

三、英语基础差、成绩低。

基础差、成绩低的原因:

城乡家长认识有偏差。城区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成绩,会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因此,这些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走在前列,学起来轻松、有兴趣。而农村的孩子家长,重视程度程度不够,带孩子外出学习交通又不是很便利,这样不能及时给孩子创设良好的业余学习机会;再加上学生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本身对英语的认识就不够,综合以上因素,英语成绩相当的不理想。

家庭教育我们束手无策,但在学校,我们还是得想办法、想措施逐步扭转这个局面。具体做法如下:

1.每班开设英语角。英语角的内容都是教材上的重点词语、短语、句子。一周一更换内容。每周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测试。开设近2年的时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2.布置假期作业。上学期期末,学校对小学部3——6年布置了书面作业,然后开学测试验收。目前,我们印好卷纸,准备在本周进行验收。

四、学生的学习目的令人担忧。

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学习无目标。当学习一旦出现分化,就选择放任自由,再加上家长的听之任之,不能对孩子进行理性地指导,这无形地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些孩子包括家长都有一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7

1 依法进行资源节约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国家制定《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加大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 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目前, 我国经济增速加快, 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现状日益显现, 资源约束矛盾越来越突出, 生态节能的法制建设有待加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表现为:一是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四是节约优先方针没有得到落实, 国家没有设立“政府节能机构”专门负责规划和监督政府机关及社会的节能工作, 不能有效控制浪费;五是没有强调节约能源是一种法定义务;六是没有形成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相互连接的能促进循环经济和谐发展的能源法制体系[1]。能源节约既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 也是一个关系到子孙后代和谐发展的长治工程, 又是经济安全工作的重大法律义务。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 既要求执法检查从能耗较严重的行业、部门、城镇、乡村和企业着手依法进行, 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态节能的法制建设。

2 松阳县农村生态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受污染, 溪道狭小的弯曲河流等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加之近几年当地木材加工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和生态资源的浪费, 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对节约能源义务认识不清

首先, 对污染治理、受益主体认识不清。根据谁污染、谁治理, 谁投资、谁受益的法律公平原则, 污染主体和治理主体以及投资受益主体应当是农民自己。但农民却认为环保义务主体是国家, 颠倒了法律义务主体关系。其次, 对污染的客观方面认识不清。污染的客观方面应是自住的环境和劳动生存场所被自己污染, 自己造成对自身健康的危害。因缺乏环保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误认为环保是国家和他人的公益事情。第三, 依赖思想严重。将农村能源建设的实施完全依赖于国家环保项目载体的社会救济。第四, 对污染后果责任不清。污染行为主体的农民应当自己承担危害自己的法律后果。而污染主体坐享绿色收益显失公正, 缺乏环保节能法律意识。

2.2 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 受益主体本身投入不足, 制约着松阳县农村能源建设进一步发展。其次, 污染主体缺乏资金储备。再者, 国家对革命老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因绿色能源试点、示范、研究与开发经费不足, 示范项目规模小、数量少, 尚未形成典型用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新技术、新成果也未能及时转化推广, 对革命老区革命村的沼气国家援助工程进展较慢。

2.3 经济信息技术滞后

在客观方面, 农民对新信息技术所知甚少, 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 这种认识上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松阳县农村能源建设[3]。松阳县前几年累计建造沼气池2千多座, 但全县沼气池的利用率还不到10%。建一座普通沼气池一次投入3 000多元, 配套进行“一池三改” (改厨房、改猪圈、改厕所) 仅需几百元, 对普通农户虽是一笔较大支出, 但具有长期的投资效益。

2.4 畜禽粪尿排放污染环境

全县养殖业以猪、羊、牛为主, 年存栏28.9万头以上, 所产生的粪尿、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据调查, 畜禽产生的粪尿均达到183.8万t, 污水达362万t, 畜禽污水基本没有得到处理, 全部直接排放, 严重污染环境, 没有利用畜禽粪尿通过产生沼气以消除污染。沼气可以做饭、烧菜、点灯, 沼肥可以做基肥、追肥、叶面肥等, 既节约生态能源, 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卫生。但因农户节能意识不强,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5 农村能源建设质量不高

农户、部门对沼气池质量和安全关注较少。以致出现沼气池建设技术不过关及在建筑材料上的偷工减料现象, 如用“三合土”代替水泥, 导致因建设工程质量不过关而漏气, 有时甚至造成整个沼气池报废。秸秆发酵技术中, 沼气池型落后、出料难, 沼气综合利用效益低也是工程技术问题。所以, 应当加强沼气池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 追究违反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是重要的监督环节。

2.6 农村能源建设服务配套体制弱

主要表现在: (1) 管理主体缺位。农村能源管理机关和人员不是独立执法机构, 导致监管不严、制度不履行。致使节能工作无法有序正常开展, 不能有效管理能源公司和从业人员。 (2) 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3) 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农村能源专业科技队伍缺乏, 能源管理人员较少, 难以满足服务基层“进村入户重心下沉”的工作要求。 (4) 后续服务体系不完善, 基层服务组织力量薄弱。农村很多农户用上沼气, 但当产品需要维修和更换时, 他们很难找到相应的服务站点和服务人员, 出现沼气设备维修难的现象。 (5) 其他节能科技推广效率低。

3 应对措施

为推进节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生态能源建设, 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3.1 提高法制义务意识、强化能源领导责任

一是健全机构。县政府应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 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松阳县革命老区生态节能项目委员会”或建立具有独立执法能力的松阳县能源管理局, 由局内的农村能源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各项目建设乡镇办事处, 分管农林水副, 乡镇长任各所在乡镇生态节能项目建设责任人。二是落实责任。县乡领导应将革命老区能源开发和节能工作纳入主要工作职责, 随时进行协调、监督, 半年或季度进行检查, 有效推动能源科研、开发和节能工作。三是县能源办对节约和开发能源制定具体的政策和考核标准。对达不到单位GDP能耗降低20%标准的单位, 应当实行能源责任“一票否定制”。

3.2 加强生态能源法治宣传

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 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增强农户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认识。二是在农村推出一些资源节约先进典型事例, 曝光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 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国情, 增强能源忧患和节约意识, 让节约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三是把农户带到典型村沼气示范户参观学习, 或举办农村能源学习班, 使其看到投资受益的长远效果。四是增强经济责任意识[4]。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技术, 使农民认识自己的节能责任和污水净化长期利益, 积极投资到农村能源建设中来。

3.3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应安排节能资金, 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二是建立捐助革命老区能源项目专项资金, 做到专款专用。通过多渠道申报项目, 多渠道落实资金,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能源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 发挥农民的积极作用, 提高综合效益。三是以科技环保能源项目带动全社会投资, 努力推动革命老区农村能源事业循环发展, 创立为革命老区送温暖的政府捐建工程和民间一对一送温暖捐建工程。

3.4 加强能源科技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与科技部门、人事部门的协调, 面向社会选拔、聘任能源高科技人才, 充分发挥能源专家的作用。二是加强《农村沼气实用技术》培训和沼气生产、太阳能利用职业技能鉴定, 严格推行持证上岗, 打造“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的专业技术队伍, 加强节能人才培训, 实行节能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三是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先进技术, 即“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能源生态环保型”工程、“综合利用型”沼气工程。发展和推广其他在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节能技术。四是组织实施重大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重点是节约和替代石油、能量系统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农业节水灌溉、废水资源化、“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3.5 拓展绿色环保链条, 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政府应对革命老区的老红军、烈属进行国家全额投资;对革命村庄进行国家投资2/3的帮助建沼气池送温暖活动。二是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采取在资金上一般受益主体自筹一半资金, 县节能管理机构支持部分资金、社会团体援助部分资金、村组义工协作部分劳力的方式来加快农村沼气建设。三是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环境工程建设, 促进畜牧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畜牧大产业发展, 实现“猪-沼-菜 (粮、茶等) ”能源建设富民工程, 把沼气村建设成具有松阳特色的种 (养) 殖专业村和生态环保村。四是加强节约能源执法检查, 对在建造沼气池项目工程中因偷工减料、参杂使假、项目工程不合格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五是建立党政负责人为节能第一责任人的能源法治工作制度体系, 并在各战线各岗位制定节能20%的计划,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6 推进法制进程, 加强节能管理

《节约能源法》是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节能法, 通过节能法所确定的制度和规范, 将逐步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推进合理利用能源的社会节能制度, 促进机制的形成, 加大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 使“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得到切实地贯彻落实, 同时研究配套管理方法, 做到依法管理, 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节能工作, 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进程,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明确责任, 做好职责分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开发、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 在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的同时, 加大对再生能源建设的开发显得更为重要。

4 小结

要从能源管理体制、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能源技术和人才以及能源社会服务等方面综合协调起来, 将节约能源资源、造福子孙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构建节约型社会, 不能让能源法律缺位, 更不能让能源法律专家缺位。在全面落实依法治理和科学发展观中, 应坚持依法节约、惩治浪费的原则;应围绕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循环经济、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等目标不断采取新措施, 依法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面源污染治理,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推进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的发展, 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颖姝.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探讨[J].中国经贸, 2010 (6) :30-31.

[2]陈伟雄.以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30 (6) :14-16.

[3]崔岳.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浅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知识经济, 2010 (13) :70.

谈农村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8

关键词:农村统计工作问题原因对策

1 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统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统计机构,统计专职人员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村一级统计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

1.1.1 “机构合并,有头无脚”。原乡镇一级都设有专门的农村基层统计机构—乡镇统计站,专门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统计工作。但在上个世纪末,由于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乡镇统计站被撤消。原统计站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全部并入了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原来统计站的工作人员,全部转到了行政或其它单位工作,经管站变成了统计经管站,而实际上是人财物都未落实,只是在完成经管工作任务的同时,顺代完成本乡镇范围内的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1.1.2 村级统计人员落实不到位。一切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基层,作为基层一级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理所当然对辖区内的情况最为了解,要想把辖区内的各个统计数据统计准确,做到清楚明白,就必须依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力量,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

1.2 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乡镇统计站撤消之后,其工作任务并入经管站,但其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并没有相应地进入经管站,这样就使得经管站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经费变得更加紧张,而作为县一级统计机构对乡镇的统计工作任务却必须按时按要求全面完成,但经费却不下拔,乡镇经管站处于夹缝中,既要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又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作保障,从而使得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结果是“几头忙活,几头效益不佳”。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吃力不讨好”。

1.3 农村统计工作人员责任心的问题 为了加强农村统计往往只是对乡镇统计员进行考核,但乡镇对村级统计人员的考核却无法落实。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无法得到遏止,加上乡镇财力有限,村干部培训特别是统计人员的培训不能进行,就连送报表的误工补助和差旅费都不能解决,上述原因,使得村级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统计工作中“交差”思想普遍严重,报表质量低下。

1.4 乡镇及村级统计档案资料保管不善,致使某些档案资料丢失,在需要相关数据时无从查阅。

乡镇统计站撤销之后,原在统计站归档保管的统计资料,有很大部分已丢失,现在统计经管站想查阅有关统计历史资料时根本查阅不到。乡镇如此,村级统计资料的归档保管更加落后,因为村级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繁,加上其它方面的原因,如交接不及时,致使部分统计资料已丢失,再加上村级办公条件差,无固定安全的办公场所,大部分资料都是由村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负责保管,资料都是放在统计人员的家里,必定会由于这样或那样地原因丢失、损坏,从而导致统计资料无法归档,丢失严重。

2 产生问题的原因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针对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追产生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工作之所以有上述一些问题存在,不外乎以下一些原因:

2.1 动机决定结果。各级政府还没有从“抓经济”转向“管理和引导市场”上来,仍然依靠“下指标、考政绩”的办法来推动“经济发展”。每年总是召开各种会议,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指标,相反总有超额完成的现象出现。这样既保住了政府集体的荣誉,又保证了一年得来的考核过关。试想这样的统计数据其可信度究竟有几分?因此,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政府没有依法行政,下级单位在统计数据中出现大量水份也就成为了必然。

2.2 广大村级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报表质量差。就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来讲,基层统计力量的强弱,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统计工作水平。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纵观全县,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一来是由于村干部变动频繁,特别是村级统计人员的变动周期短,长时间专门从事农村统计工作的业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员是“半路出家”、“新手上路”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二是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制约,根本没有统计经费预算,没有对农村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原地踏步。三是由于村级统计档案资料的移交和保管没有跟上,造成部分统计资料的丢失,造成新任统计人员无资料可查,报表时全凭个人印象推测,致使统计报表质量低下。

2.3 《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统计执法不到位,对统计违法的处罚不力,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没有跟上。《统计法》虽已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但是对该法的宣传力度并不强,特别是县乡两级对《统计法》并没有组织专门的系统培训和宣传,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统计违法现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统计执法和处罚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相关规定执行。统计执法的检查次数相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给统计违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给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提供了纵容的客观环境,给个别统计人员的思想上造成了“统计违法、不关痛痒”的麻痹思想和松懈。

3 改进统计工作管理的措施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3.1 加强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统计工作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但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3.2 立足当前抓根本,着力强化基层建设 统计工作是一门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基础工作不牢将直接影响其结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在保证乡镇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落实的前提下,着力对农村村级统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培训和考核上下功夫,努力壮大农村基层统计人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以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举办各种层次的培训和讲座,给基层统计人员适当的报表误工补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夯实农村统计的基础。

3.3 着眼统计事业发展的长远性,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建设的全局。统计部门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主管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统计信息化工程,使统计工作适应信息发展的要求。

政府应积极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为统计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硬件。如微机等必要的工作工具,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的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资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4 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农村统计工作由乡、镇驻村公务员统一代理制度。

4 小结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9

一、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同时,专项资金也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却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管理缺失、资金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强度,健全绩效考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校 专项资金 现状 措施

一、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申请存在草率性、盲目性,项目执行存在随意性

专项资金的申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论证和分析,但现实是专项经费的申报时间一般都较为紧迫。高校为了尽快拿到尽量多的专项资金,会要求各个学院广泛参与,使得项目的申请存在一定的草率性和盲目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专项资金在申请到位后,部分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支出范围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虚设项目、支出混乱成为常态。

(二)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资金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专项资金,顾名思义就是特定项目的专用资金。高校应将专项资金运用到特定项目的相关建设中去,才符合国家专项拨款的初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校对专项资金认识不清,将专项资金应用到其他项目或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混用,用于弥补日常经费不足,这就是所说的经费挪用现象。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拖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效率,专项资金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单位及政府部门对于专项资金未发挥出应有的监管力度

大部分高校尽管已经设置了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管理手段、管理措施上还欠缺操作办法。有的高校甚至未参考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直接借鉴其他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专项资金的管理脱离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效果不理想。对于高校来说,专项资金申请到位后,要运用到相应的项目建设中,但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由于体制的落后和监管设置的不合理,财务部门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也降低了专项资金执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其主要职责是专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财政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可是由于操作过程繁琐,牵涉的指标过于复杂,这就影响到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效性原则,难以发挥绩效评价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专项资金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预算编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准确性

建立职责分明的项目申报小组。明确由单位法人总负责,项目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小组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及项目具体实施环节需加强沟通,财务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有效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局限、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重视事前调研,对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大型维修等重大事项,可采取多方询价及多方谈判等方法,相对准确估算出资金大致规模。

(二)增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意识,坚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高校需在参考财政部门颁布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与预计吻合,明确专项资金的支付范围和标准,编制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按照明细表逐笔列支,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使预算支出更加合理、合法化。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准确的将专项资金支出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入账,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移交和登记手续,完成资产的统一管理,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三)加强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离不开内部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交流,采取跟踪监督制度,运用科学的定量、定性指标,跟踪专项资金的重大支出、重大事项经济活动,对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审计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四)改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机制

“平衡积分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工具。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确保了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活动,高校的经济活动也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产生的。如果能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来,将企业所使用的指标转化为高校适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并将其融入到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来,将会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继而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1.财务层面指标体系。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是非盈利组织,除了追求成本效益,也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因此,相应的财务层面需设置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专项资金结余比率、固定资产占投资比率、支出进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用于核算专项资金具体执行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财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客户层面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客户层面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及社会层面。学生层面主要考虑在校学生宿舍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在校教职工层面主要考虑到货及时率、设备合格率、需求部门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社会层面主要考虑外部供应商满意度、货款支付满意度、投标增长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3.内部业务层面指标体系。内部业务是贯穿高校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是连接其他各层面业务的链条;也是提高其他业务的基础活动。内部业务层面主要考虑物资采购或基本建设平均完成时间、货物短缺时间、招标废标率、业务进度等。

4.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体系。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考虑教职员工业务层面水平和学习培训投入,这可体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主要考虑员工业务培训投入率、研究生以上学历比率、业务讨论比率、软硬件条件对人员素质提升作用等。

“平衡积分卡”是一个可以不断变化的指标体系,随着高校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指标体系也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随时调整的。如果高校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等方面发现变化,就应当引起高校决策者的注意,应当对“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设置做出及时调整,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上一篇: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下一篇: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