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2024-08-07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主要包括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两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新疆由被占领到由左宗棠收复的主要史实。新疆的被占领透露了英法俄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和卑鄙,而新疆的收复显示了中国人民保护中国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学习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结合教材的分析,我主要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了解新疆被侵占的过程;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收复新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评价左宗棠;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图片展示、史料分析等环节,运用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理解收复新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和体会左宗棠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左宗棠的爱国主义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难点:理解收复新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收复新疆不管从当时清朝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说学情: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对历已经史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历史思维仍处于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利用直观教具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循序渐进的讲述,力求达到把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史料分析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阅读教材法、读图学史法;史料分析法;培养历史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课本12页的导言部分,引导学生齐读诗歌,在诗歌朗诵的氛围下,集中学生注意力,结合导言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梳理,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新课。

1、阿古柏侵占新疆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位置,并且利用课本12页的动脑筋设计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动态过程,并且结合教师的讲述,遇到典型的知识点如:人名、侵略国、地点等,利用复述策略,引导学生画课本,促进新疆被占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问学生“面对这步步逼近的边疆危机,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呢?”过渡到第二子目的学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这里我主要通过史料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阅读教材法等,先展示李鸿章为代表的观点、左宗棠为代表的观点的史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归纳清政府的态度。这样既达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又达到学生自主得知结果是左宗棠肩负了收复新疆的重任。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你是左宗棠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收复新疆?你可以试说出你收复新疆的过程吗?”,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结合教师展示的《收复新疆示意图》,邀请一位学生尝试概述其过程。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很好的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齐读课本13页第三段最后一句,并且画课本,加深记忆。至此,再重新展示收复新疆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仍未收复的伊犁,提问学生“清政府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收复伊犁,使新疆完全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呢?”,通过阅读教材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4页小字部分,进行归纳得出“通过外交途径”。最后由教师邀请学生一起齐读课本13页最后一段,并且着重画时间、内容等知识点。到这里学生对收复新疆的过程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于是过渡到第三部分“收复新疆又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3、收复新疆的的历史意义

在这里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本课难点——收复新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先提问学生“有人说,用一大片土地来换取伊犁的收复是不值得的?你觉得这句话对吗?”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接着通过教师的点拨,展示相关史料,把问题细化为两个小问题“

1、左宗棠为什么通过外交途径收复伊犁来完成新疆的最后回归祖国?

2、新疆的收复对当时的清政府有怎样的重要性,对当今中国又有怎样的重要性?”,从而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通过读史归纳观点,既学会论从史出,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且过渡到最后一个内容。

4、评价左宗棠: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以及阅读课本15页,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做总结。

课堂总结:通过板书结构,在师生一问一答过程中,巩固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试写对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300字感想。

五、说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2

导学案的使用变和教学模式。笔者在长期的改变开始, 的实践中其次便是, ︱︱︱︱摸索出了以下三步法, 在此提出, 和大

家共勉。

一、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江

苏邳

1. 自主学习

教师导入新课后, 对学习目标进州行明确, 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导学案

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找出相应的●荐重难点;写出自学提纲;找出疑难问清

题;在组长主持下进行组内交流, 得到共同认识和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 首先教师以新旧的两张照片来对比, 引出“新旧‘四大件’”;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 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前后,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 小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学、勾画, 并将学习所得形成提纲, 组内进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的提出。为此, 教师可以用难度较小的题目来进行自学的检测。

2. 合作探究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设计探究题目, 以“议一议、说一说、讲一讲”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通过讨论来获得新的认识。

如本课时的学习中: (1) 说一说:改革开放前和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 (2) 议一议:“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解决难点“对改革开放后,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而问题二是为了解决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如此一来, 重难点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避免了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教授。

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 而是要和学生一起讨论, 及时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肯定或引导。合作探究在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 做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二、小组展示, 评价内化

1. 小组展示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 让知识形成系统性。如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对比得到了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单一、物质匮乏、而现在人们吃得好、住得好, 收入增加了、思想解放了等认识。此时, 教师就要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汇总, 形成统一认识。如本课教师板书“衣食住行的变迁———基本实现小康;就业和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2. 评价内化

在这个环节中,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鼓励, 在此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由知识向技能过渡, 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提高应用能力。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如在本课中, 学生通过小组内探究学习和组间讨论对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有了具体认识, 但对经济发展下面临的实际提出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何进行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 同时引导学生来讨论这一问题。如以“请你支招”环节来进行, 这和教材的114页“动脑经”就结合起来了。再如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 也可以创设情境, 结合“铁饭碗”的讨论来进行解决。

三、及时检测, 巩固提高

到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什么收获、知识是否掌握、技能是否形成, 这还需要定量的评价手段来进行。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 提倡当堂检测、当堂内化、巩固提高。在检测中, 教师要注意题目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结合, 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

1. 双基检测

主要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度, 让学生将当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 巩固提高。如在本次教学中, 以多项选择题“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A:人们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B:居民凭粮票、邮票购买食品;C:人们的多样化;D:私家车逐渐增多”一类的问题来进行检测。也可以用简单的题来进行, 如“请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化”一类。

2.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更多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的设置和形式上也更灵活, 在问题的难度上更大些。如在本课时中,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改革前后我国人们生活的变化, 可以用“材料题”来进行, 也可以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

目前, 高效课堂在各省市逐渐进行试点, 其实, 高效课堂的创建还是以自主学习模式为基础的, 注重的还是学生的全面参与和提高, 依然坚持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结合, 操作上更注重过程的高效。新课改的过程中, 作为历史教师, 不但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更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方能让改革得实效、促发展。

笔者在设计《好玩的陶艺》一课时, 依据“激趣———解疑———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在轻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欣赏图片。首先设计三个问题问学生: (1) 什么是陶艺? (2)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陶艺? (3) 你了解陶艺吗?它们在生活中都应用到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这里主要依据大纲要求, 学习内容图文并茂, 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古筝音乐的渲染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认识陶艺定义、起源、历史、应用。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 体会到陶艺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引领学生通过视频、网页搜索、掌握有关陶艺的制作过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艺有关的资料。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夹, 把一些好的知识图片保存到文件夹中。教师给出要搜索的重点问题:陶艺制作方法, 过程, 装饰方法。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的体现, 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它还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 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地了解。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 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而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体验阶段, 继续设计两个问题: (1) 你收集的图片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完成的, 如果是你来完成它, 你会在加些什么方法。 (2) 你在实践中打算如何设计, 采用什么方法?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等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 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是具体案例。

一、激趣

﹃激趣

苏玩好解江靖的疑

例践

﹄的美术课堂

师: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是什么吗?生:China!师:很好,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被叫做“China”呢?生:因为“china”是瓷器的意思, 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师:恩, 同学们回答得简单明了。以陶瓷 (china) 的闻名世界而得名, 这是被公认的原因。此外中国被称为“China”还有不少的其他来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一下。那么同学们, 听了我刚才的提问和课桌上的这件作品, 可以猜到我们今天学什么了吧。就是陶艺创作! (学生活动:由“中国”展开对陶瓷的联想)

二、解疑

师: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追其根源也有近万年的历史, 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 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 我国在商代发明了瓷器。中国被世界誉为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 还提供艺术的享受。现在, 陶瓷器具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三、实践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3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精选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篇4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铜冶一中的张志红。十分荣幸来到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共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开篇课,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_”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_“,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性意义,同时这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知识有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_的基本史实

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的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阅读、自学、讨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老师讲解答疑及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等方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小组、团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习方法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

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将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补充、当堂训练等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知识掌握的牢固。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_”_的图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_”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决定发动“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_”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_反革命集团和_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1971年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_结束,然而_历经十年(1966——1976),积弊严重,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混乱都非常严重。如何摆脱困境,打开中国的新局面?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3)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的措施及影响。

3、自主学习,查找问题: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P38---P40内容,然后组内讨论,查找以下问题的答案:(出示问题,用笔在书中划下相关内容)

(1)_结束后,“左”的错误马上得到了纠正吗?当时提出了一个什么方针?之后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有何作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平反的冤案是什么?民主和法制是怎么样加强的?有何影响?

4、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思考“两个凡是”方针是否正确?派代表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去采访十一届三中全的经历者,让学生讲述会议的概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3)第三个问题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学生按照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知识提纲看书自学补充完成。

5、教师点拨,引导学习

(1)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学生的讨论与回答,引导学生明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展示和播放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观看学习后思考: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学生讨论探究后,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6、当堂训练:精选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这些题是本节课重难点内容,通过学生课堂训练使学生应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把重难点巩固消化的目的。

7、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课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8、作业布置:假如你是生活在1978年的一名记者,请你写一篇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闻报道。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评委,老师给与指

导,谢谢!

附:

板书设计: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纠正“_”错误“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人心所向阻挡纠错解放思想奠定基础

2、召开的时间、地点

3、会议内容:

4、历史意义: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刘少奇平反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5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两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评价,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6

问题:“有人认为郑和比哥伦布伟大,有人认为哥伦布比郑和伟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这个题目。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整理,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进行比较。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利用表格导入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本活动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我将学生按同意和不同意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两组学生分别将自己准备的资料加以整理,准备足够的证据,每组派三名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并由主持人最后陈述,教师也随时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

设置本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本题不需要有统一的答案,最后我陈述自己的观点,来小结这部分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以达到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目的。

3.感悟历史,交流反馈。

郑和精神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我以情境分析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体会,提升自己的情感。

情境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的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们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情境二

在20xx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人们开展纪念郑和的活动。(展示图片,让各小组选取其中一个情境进行探讨。)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4.主题升华,情感飞扬。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现代海军装备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加强对现代海军建设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和对中国经济腾飞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五、教学反思

师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教师的总结中结束课程。我们不仅要缅怀郑和的爱国精神,还要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世界的和平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课后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今后将如何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我是中国人》。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其中要求“3-6年级的学生能够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和曲艺音乐”“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并从中享有乐趣”, 因此, 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程中歌曲编排和京剧表演,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

二、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京韵》, 该单元内容围绕京剧艺术, 旨在促进小学生对京剧的了解与体验。《我是中国人》是一首根据京剧中典型的西皮流水音调创作而成的戏歌, 全曲唱词简单明了, 朗朗上口, 唱出了作为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心情, 节奏和拖腔都具有浓厚的京剧特色。

2. 地位与作用:作为一首戏歌, 本课很好的将歌曲与戏曲元素结合在一起, 能够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增加学生对京剧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 在本单元中, 还包括了京剧《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选段, 本课的学习, 能为本单元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设立, 我计划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 认知目标:学会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做到字正腔圆, 富有韵味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京剧的几项技巧, 例如拖腔, 颤音等,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表演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在学习和表演歌曲的过程中, 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 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 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京剧的曲调特点和几项技巧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 、说教法

作为一种传统戏曲艺术, 京剧离学生日常生活较遥远, 学生平时对京剧的接触和了解比较少,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京剧表演风格, 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问答法:在讲课过程中, 我将按一定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提出问题, 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 聆听音乐等等, 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演示法:首先, 通过播放京剧视频, 展示京剧脸谱, PPT等, 视听两方面结合, 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让学生对京剧艺术有直观的感受,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其次, 作为教师, 我会为学生示范歌曲的演唱, 伴奏乐器的演奏等等, 能让学生直观的进行模仿、学习, 在避免长篇大论说教的基础上, 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京剧的表演风格。

3. 对比法:我将对歌曲结尾拖腔的有无进行对比, 这样能够凸显拖腔在京剧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京剧音乐风格, 更好的学习演唱这首歌。

除以上这些外, 我还将使用:讲授法, 律动法, 模仿法, 启发法, 等等。

四、说学法

(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分散注力, 并且活泼好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时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采用形象生动,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和学生广泛参与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根据以往的课程, 五年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识谱演唱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 要把重点难点放在音乐风格的掌握和演绎上。

(二) 本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该单元教学内容还包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两首京剧选段, 民族管弦乐《京调》, 根据京剧和评剧素材创编而成的歌曲《蚂蚁》, 我认为,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能够勾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为后面教学其他内容铺垫。

(三)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我将主要采用兴趣式指导法, 通过生动的演示,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他们在学习中广泛发散思维。同时, 我将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由学生亲身创编和演绎的环节, 鼓励他们积极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一) 课前准备:

1. 准备一批京剧传统伴奏乐器:板、锣、鼓

2. 制作一些京剧脸谱面具, 准备一些京剧道具

(二) 导入部分 (用时 5 分钟)

首先, 我会播放京剧《贵妃醉酒》的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到“乾坤分外明”) 在播放之前, 我会对学生说:“认真看老师播放的视频, 想想这是什么艺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 在观看完视频后, 以五年级学生的水平, 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这是京剧。”这时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 并且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之前听过京剧吗?京剧有什么特点?”然后选几名同学来回答, 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的, 这时我将打开PPT, 结合PPT和刚才同学们的回答, 对京剧艺术的背景及它的特点,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环节目的: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本环节使用的教法:演示法, 问答法, 讲授法, 用时5分钟

(三) 学唱与编排歌曲

该部分用时25分钟, 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习掌握京剧的曲调特点和几项技巧,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用时15分钟, 第二部分是能够熟练运用京剧风格来演唱歌曲,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用时10分钟。

教学重点:将掌握京剧的曲调与技巧作为本课的是因为这首歌是一首戏歌, 旋律、节拍等音乐要素是树立这首歌京剧风格最根本的因素。要想掌握好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 首先就要学好这些知识点。

1. 首先, 我将为学生富有韵味地示范演唱这首歌的全曲, 在示范之前, 我会问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唱这首歌的, 结合谱子, 思考这首歌是什么节拍, 节拍上有什么样的特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在示范完毕后, 结合谱子, 同学们会发现这首歌的节拍是1/4拍, 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一小节有四拍。这时我将告诉大家, 在京剧中, 1/4拍被称为“西皮流水板”。并结合PPT介绍流水板的特点, 【即“有板无眼”, 中快速节奏, 唱腔第一句从板上起唱, 其余唱句以过板开唱为主, 所谓过板开唱, 就是从后半拍起唱, 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落在板上。】此时我会带着学生将谱子与这些特点对照, 发现这首歌确实是一首按照传统的西皮流水风格创作的歌曲。

2. 接着我会要求同学们手点着“板”, 实际上就是手打节拍, 我再为同学们示范演唱一次。在同学们听过两遍示范, 对歌曲有了初步印象后, 我会让同学们手点板, 齐声念歌词, 然后我会问同学们, 这首歌曲说的是什么?同学们的答案应该是围绕着“讲文明”“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展开的, 这时我将对同学们的答案予以充分肯定。

3. 打着事先准备好的檀板, 要求同学们手打着板, 分句学唱这首歌曲。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学生手打节拍, 是因为这首歌的节奏较为特殊, 从一开始接触歌曲就要求学生打节拍能够加强他们的节奏感, 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掌握这首歌的节奏。

4. 由于这首歌曲的每一句, 都有不同的知识点。因此, 在教学中, 我将直接把这些知识点分解融入至分句教学中, 每一句都先学唱SF再学习唱词。

1首先, 我将在第一句中着重学习颤音。首先我将带领学生学习不带波音的SF, 我唱一句, 学生唱一句。等到同学们掌握后, 我将唱一遍带有波音的SF, 这时我将问同学们, 老师唱的跟之前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相信大家会发现波音的存在, 这时我将为同学们介绍博音, 并将单独带领大家练习波音和加上波音后的SF, 在大家对波音有一定了解和熟悉后, 我将示范带词的第一句, 依旧是我唱一句, 学生唱一句。相信在学习了sf和波音后,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很快学会带词演唱。

2在第二句的学习中, 我将着重于装饰音的学习。首先我会问同学们, 谱子上这个带有连线的小小音符是什么意思?可能有同学能回答, 也可能同学们回答不出来。这时, 我将告诉大家, 这是装饰音, 并介绍装饰音的作用。我将示范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学生进行模仿。先是单独进行装饰音的练习, 然后过度到加上装饰音的整句SF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带装饰音的SF后, 我将带着学生加词演唱。

3第三句的重点在于拖腔。拖腔是戏曲元素的重要体现, 拖腔的有无对戏曲风格的确立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将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整句的SF。在学生熟练后, 我将示范带词演唱, 但是在这部分, 我将只示范到没有拖腔的地方, 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带词演唱后, 我将再为他们示范包含拖腔部分的第三句, 我会问同学们, 老师这么唱跟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唱是不是比之前的唱法更好?相信同学们会发现, 加上了拖腔之后, 整句更富于韵味, 更有意境。这时我将充分肯定大家的说法, 并且带着同学们练习拖腔和加上拖腔后的第三句。

5. 分句教学完成后, 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全曲的各个知识点和每一句的演唱。这时我会让同学们把整首歌连起来演唱。相信此时他们已经初步能够演唱整首歌曲, 至此, 教学重点完成。

该部分用时15分钟。用到的教法有:演示法, 对比法, 模仿法等等。

教学难点:作为一首戏歌, 戏曲元素是这首歌最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掌握了歌曲之后, 能否将戏曲风格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 我将播放一小段戏歌, 在播放前, 我将问学生:“仔细听老师接下来放的音乐, 看看音乐里有没有刚才我们学到的知识?”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聆听音乐。在聆听过后, 相信同学们会发现, 戏歌中包含了刚才我们分句练习时学到的装饰音, 拖腔等知识。该步骤是对上一部分的复习和检验, 也是对接下来教学的铺垫。

2接下来, 我会让同学们两两互唱《我是中国人》, 并让他们互相评价下对方唱的好不好, 跟刚才的戏歌片段比, 有什么差别?设定该步骤是因为同学们在集体演唱时需要专注于演唱, 比较难发现自己的缺陷, 两两演唱能够让同学们转换身份, 以旁观者的眼光来鉴别。然后我将对同学们进行提问, 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各种各样的, 相信他们会对自己同伴的演唱给予肯定, 但也会发现演唱没有戏歌中这么富有京腔韵味。

3这时我将肯定同学们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同时我将告诉大家, 刚才我们学习的颤音, 装饰音, 拖腔等, 都是京剧音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但要将这种风格表现出来, 光照着谱子唱是不行的。 (下接第258页)

4接下来我将为同学们示范演唱一遍富有京剧韵味的《我是中国人》, 然后我会鼓励同学们对我刚才的示范进行模仿, 我会带着同学们再演唱一遍《我是中国人》并鼓励大家带上京剧中常看到的动作, 如摇头晃脑等等。在演唱后, 对同学们的模仿进行肯定和鼓励后, 我将会邀请1-2位在刚才的演唱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借由他们的表演, 鼓励和激发台下的同学向他们学习。

5至此, 相信同学们对如何富有韵味的演唱这首歌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 我会要求同学们拿出最好的状态, 再一次演唱这首歌, 同时, 在这一遍的演唱中, 我将拿出锣鼓, 为同学们伴奏, 使整个演唱更富于戏曲意蕴, 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本环节所用的教学法有:演示法, 对比法, 模仿法, 体验法, 等等。

( 四 ) 京剧表演的学习与展示

该部分是对所学歌曲《我是中国人》的延伸与拓展, 也是帮助同学们了解京剧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更是对于本单元后续学习《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京剧选段的一个铺垫。该部分计划用时15分钟。

1. 首先我会问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京剧中都有哪些行当?”同学们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 这个时候我将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色脸谱, 结合PPT为同学们一一介绍生旦净末丑这五个行当。

2. 然后我将选取小生和花旦两个行当, 播放台步视频, 我将带领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台步动作, (小生:自1:16开始, 请男生学习小生的台步, 女生学习花旦台步, 并给同学们时间进行练习。

3. 在同学们练习之后, 我将拿出脸谱以及准备的其他道具, 邀请几位同学戴上面具进行表演。并请没有上台的同学思考, 如何为这些动作配伴奏, 将这个问题作为学生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同时, 在同学们表演的过程中, 我也会鼓励台下的同学像京剧表演中观众们为演员叫好一样, 为自己的同学喝彩。

该部分计划用时15分钟, 所用的教法有:演示法, 模仿法, 体验法等等。

在结束了这个环节之后, 整堂课将在高潮中走向尾声, 这时我将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会回答:“我是中国人”“拖腔”“台步”等等, 我将总结归纳同学们的答案, 帮助同学们再一次梳理今天的教学内容。此时我相信, 教室里的气氛一定是热烈而欢乐的, 同学们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即收获了快乐, 也收获了知识。

六、教学小结

初中历史八年级说课稿 篇8

姓名:周婧

学号:201001050717

课时:周三3、4节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初中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我与父母交朋友》,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构成。引言由一副对联说起,然后引出本课的主旨。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讲到代沟、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讲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确认识逆反心理。要避免对逆反心理的片面认识,学会辩证的看待它。一方面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时代在进步,有些家长思想观念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消极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以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等行为,伤害父母。

②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由于同学们的年龄小、阅历少,对这一问题很难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架起理解的桥梁,要主动亲近父母,跨越代沟;要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要注意加强彼此了解(前提),要互相尊重理解(关键)。

难点:代沟形成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虽然有时会引起我们的反感,其实这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体现,正体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因此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逆反心理的危害则是另一个难点,逆反心理虽然普遍存在于中学生的生活当中,但是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道由于自己的逆反心理会给父母造成多大的伤害。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代沟,代沟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通过亲子双方的努力,代沟是可以填平的。

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4.课时安排

课堂教学为2个课时,第一课、严也是一种爱,第二课、两代人的对话。另外,在课外开展如何与父母沟通及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讨论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5.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黑板

二、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老师的点拨指导和课后的践行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严也是一种爱

(一)复习旧知

1.在复习旧知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三毛流浪记》里面的经典画面(三毛在各个角落睡觉,在各个家庭的生活),提问学生: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以此引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

(二)导入新知

1.成长的烦恼及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1).苦恼的不只是我们,给学生念一份杂志上

一位苦恼的女儿和一位一筹莫展的母亲的两封信,分析成长中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通过比较两代人的不同,分析造成隔阂的原因。【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而且,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有彩虹出现!

一位苦恼的女儿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一筹莫展的母亲】(2).阅读感悟,出示材料: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在过后第三周,打开“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引导学生认识不必因亲子关系出现裂痕而过于忧虑。

结论: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独立行事,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但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父母对我们看似苛刻的“严”其实是爱我们的表现,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

2.逆反心理的危害

(1).讲述事例:爱的冲突(“我真是越来越感到厌烦了,我一出门口,爸爸妈妈就问我上哪儿去?跟谁一块儿去?几时回来?甚至是不准去。他们会一连两个小时在旁监视我收拾好卧室,其实他们只消15分钟就可收拾停当。当我行为乖张的时候,他们绝不替我找托辞。那天明明是李阿姨错怪我了,爸爸妈妈硬是要我向她道歉。那天他们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们别放手,他们却说该是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后,他们只是在一旁看;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们看,他们只是咧着嘴笑。我要和同学出去郊游,他们一直在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别单独行动,别丢东西,不许到高处去„„”)通过这个故事和回忆自身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故事,让学生读懂父母的真诚与无私,为后面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逆反心理的危害作铺垫。

(2)理性分析:冲突的代价:讲一碗馄饨的故事(一男孩与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了,之后的日子他四处流浪,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一次,饥寒交迫的他在一家馄饨店门口徘徊着,热心的老板给了他一碗馄饨。狼吞虎咽之后,他噙着泪真诚地谢过老板。老板猜测到了他经历,只说了一句:我只给了你一碗馄饨,你就如此感激,从小到大,父母给了你多少碗馄饨,你感激过他们吗?男孩的泪顿时泉涌而出。)让学生讨论是否遇到这类事,当遇到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又是怎么看待这类问题的?

结论:青春期的同学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但是最后的结果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因此,当与父母产生矛盾或冲突时,要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克制自己的冲动,不要伤害父母。

(三)、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1.让学生集体朗诵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诗中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一片心意,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终生难报。

2.布置课外实践作业:结合实际,谈谈与父母交往有什么样的好办法?

第二课时、两代人的对话

(一)复习旧知

1.抽点部分同学讲一下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回顾。

(二)导入新知 1.架起理解的桥梁

(1).认真聆听——来自父母的心声,出示材料:《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对于痛苦的记忆,人们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成年人的智慧:混沌天真而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而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引导思考:你也有过挨打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现在如何看待这种经历?

(2).根据课本上“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以及上节课的家庭作业,让同学们掌握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冲突的要领。

结论: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和家长商量。然后,要明辨是非,寻求最佳解决方法。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

2.交往艺术

(1)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与父母交往的,并想几个与父母和谐相处的金点子。让学生明白正视与父母的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回避矛盾只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觉得自己似乎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却会留下许多“后遗症”。(2).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我喜欢一出门就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哦!我喜欢快乐时马上就想要和你一起分享,我喜欢受伤时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我喜欢生气时就想到你们永远包容多么伟大,我喜欢旅行时为你把美好记忆带回家。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让大家感受家庭的温暖。

结论:父母是最爱我们的,我们要学会理解赞赏父母,学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说教,学会帮助父母,从小事做起。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我们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

(三)、感恩回馈

1.提问学生两个问题:(1)有多少同学的父母知道自己的生日?(2)有多少同学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以此来引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思考。

2.用多媒体播放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小孩的妈妈下班了,虽然很累,还是端水给老人洗脚,当她给老人洗完脚的时候,发现小孩不见了,当她转过身的时候,看到小孩正端着满满的一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让同学反思 :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布置课外作业: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

板书设计:

采用以下几个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周密的计划性、高度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严谨的科学性、一定的启发性、较强的美感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上课所讲的重难点,把握课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上一篇:冬天雪景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关于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