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2024-08-17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共9篇)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1

1. 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讨论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0+0=0。

生2:70=0。 3 0 7 8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_____,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评析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二、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xx 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因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因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因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因数多了个0。

生5:因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3

本课设计遵循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的理念,注重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进行各种活动,力求做到面向全体,促进全员参与。通过体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核心词汇When, birthday, autumn, spring, March, September, October,及短语happy birthday. 能说,能简单运用。

(2)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March 12th.

How old are you?I’m eight years old.

(二)教学重点:

1.怎样询问生日、年龄和正确表达自己的生日和年龄。

2.能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习题

(四)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and warm-up

Step2 Set the scene

(1)T: Today is my friend’s birthday. I have a gift for her.

(Ss review and read the word: gift.) Here is a birthday gift.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birthday.(Ss read and practice the pronunciations).

Let’s sing it!

Ss: Sing a birthday song together, and say “happy birthday” to the friend.

(2)整体感知

Watch the flash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Whose birthday is it? (It’s Mocky’s birthday.)

(3)Read the story one sentence by one sentence.

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four seasons and a calendar, learn spring, autumn, Octo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4)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repeat: Today is Mocky’s birthday.

T: When is Mocky’s birthday? How old is Mocky?

Write down the dialogue and read.

(5)Then do the exercise: T or F.

Step3 Paper work:

(1)Show table 1 and fill Mocky’s birthday and age.

Then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1 in groups.

Check the answers.

(2)Show a calendar again, and ask Ss to answer:

When is your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Point at the right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Ask 3 friends about their birthday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2.

Ask 2-3 to show their table and read the sentences.

Step4 小结: 新单词和句型.

T:Today we learned five new words…

Ss: Spring, autumn,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T: And how to ask and answer your friends’ birthday and age?

Ss: How old are you? I’m … . 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 .

Step5 Say Goodbye.

(五)板书设计:

Unit 4 Mocky’s birthday

When is Ken’s birthday? How old is Ken?

It’s March 12th.

He’s 10 years old.

New words:

springMarch

autumnSeptember

October

(六)作业设计:

1.Read the story.

2.Tell your parents your birthday in English.

三、教学反思

“Mocky’s birthday”是小学英语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关于询问及介绍生日,年龄的句型,以及十二个月份的学习。本堂课的教学选择了第一课时,关于课文教学。课文由Mocky看到桌上的礼物,猜测是谁过生日,由此引入关于询问和介绍自己生日和年龄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由听力练习,到模仿对话,学习单词,再到自读课文,运用对话,由学习到模仿再到运用。

反思这堂课,在前半部分学习新知的环节上,先设计学生整体感知,再由整体到句,词,对新单词的学习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听边读边学,分解了课文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也就不会有太难而学不懂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英语,使他们喜欢英语,乐学英语。

作者简介:

曾丽娜(1981~),女,四川成都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英语。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全册教学设计

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1、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心什么呢?

二、引导探索

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讨论算法:

⑴20+20+20=60

⑵2×3=6 20×3=60 ⑶3个20是多少?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2、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四、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2、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认真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生: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2、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2)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3、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4、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出示饼干图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3出示小明和小玲卖的胶卷,谁的更便宜?(学生尝试解决,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完成作业——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4题。

3、参观科技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校组织“学科学爱科学活动”三(1)班共有60人乘2辆大轿车去参观科技馆,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4、对比选择,适时引导

三、学习应用,拓展迁移1、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块,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到几块?

分给4个人呢?分给5个人呢?分给8个人呢?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⑴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玩游戏“夺红旗”

4、植 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植树”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4、比较、选择。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一双鞋子的价钱是77元,一双手套的价钱是7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观察物体

1、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用具: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里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应用,拓展延伸——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连一连——填一填——画一画

三、全课总结——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三 千克、克、吨

1、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⑵掂一掂。⑶估一估。⑷找一找。⑸猜一猜。⑹拎一拎。⑺说一说。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巩固练习,实践活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练一练”及“实践活动” “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并注意第一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克”第二幅图的计量单位是“千克” 2、“练一练”第2题

3、实践活动(先估计、后称量)

我的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土豆

我的书包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2、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

1、通过排列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创造的能力。2、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服装图片 教学流程:

活动

(一)服装搭配(1)

导入活动:国庆节马上到了,今天少年宫要举办文艺汇演,小红被选去当节目主持人,妈妈为好准备了几件衣服(图片)一件上衣,2件下衣,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板书课题:搭配

2、猜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把你的搭配方法用教具搭配给大家看吗? 3、连线:你能把这两种搭配方法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让大家看清楚你是怎样搭配的?引导学生用连一连的方法。活动

(二)服装搭配(2)

1、导入活动:小红的爸爸知道小红要去少年宫当节目主持人,非常高兴,也买了1件上衣送给小红,这下小红有几件衣服(图片)1号上衣、2号上衣、1号下衣、2号下衣,现在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操作:请大家动手动脑,找出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连一连、或列算式算一算等方法都行。

3、交流:你准备怎样表示、怎样把你的搭配方法表达给大家听?听的同学要怎样听才能听懂?

A、同桌交流

B、全班交流 1号上衣

2号上衣 1号下衣

2号下衣 2×2=4

4、老师小结:在刚才的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操作,例如:这也是今天在搭配中学到的。活动

(三)路线的搭配 导入活动:

小红选中了一套衣服高兴地去少年宫。(图片)这是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的路线图。

读图:你能看懂这幅路线图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解决问题。交流:

A——C

B———C A———D

B——D A———E B—-—E 活动

(四)主持人的搭配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6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

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

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

书:48÷2=

解决48÷2=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40÷2=208÷2=4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

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

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

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什么?,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7、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

呢?该怎样列式?

.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2.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48÷469÷386÷2的竖式。

五.师总结: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7

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 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 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 然而我们教师在相关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 需要更加重视要让学生“亲近”数据, 加强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 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我在设计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生日相同的概率》这一节内容时,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一、关注数学化过程, 数据收集的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 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 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而 “数学化”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学不够重视的环节, 关注学生数学化的过程, 应为学生构建合适的数学活动, 并为学生的自我构建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内容安排在“投针试验”之后, 学生对运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了亲身体验, 本节课是对上一节的巩固与延伸.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数学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随机事件的判断中, 存在直觉判断的惯性.本节课的教学力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试验活动, 经历收集数据、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 形成对概率的全面理解, 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一:收集数据自主预习

1. 数据收集

每名同学在课外调查身边10 个家人或亲戚或朋友的生日 (规定:如1 月1 日记为0101) , 要求学生间相互不得重复调查, 以规定的形式写在纸条上. (纸条由教师课前发给学生)

2.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P188 页, 思考下列问题:

(1) 400 名同学中, 一定有2 人的生日相同 (可以不同年) 吗? 概率是多少?

(2) 300 名同学中, 一定有2 人的生日相同 (可以不同年) 吗? 概率大概是多少?

(3) 有人认为, 50 名同学中就很可能有2 名同学的生日相同.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4) 你能根据调查的数据设计一个模拟试验, 从而得出50 个人中2 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吗? 和你的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 】在预习阶段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身边10 个人的生日数据, 并做好记录. 学生通过数据的收集, 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教师对教材上引例部分的问题加以设置, 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 初步体会“生日相同”的概率, 激发学生的思考, 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通过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 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相结合, 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构建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 一方面需要合适的素材, 另一方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阶段教学内容, 开展探究活动. 这对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学环节二:预习反馈交流展示

1. 自主预习问题, 各小组讨论, 预习反馈. 当各小组的答案达成共识时, 讨论结束.

2. 各小组交流展示, 组间质疑.

教学时, 先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展示, 组间质疑. 对于问题 (1) , 学生很容易得到概率是1;对于问题 (2) , 学生得到生日相同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对于问题 (3) , 有学生认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 还有学生认为生日相同的概率较小, 估计没有学生认为生日相同的概率较大, 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 教师应给予肯定与鼓励;而问题 (4) 的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并给予补充.

从情景引入中的几个问题看, 有的学生必定会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概率的大小, 但是这种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需要来通过活动试验进行验证. 然而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结果,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探究的空间.

教学环节三:合作学习 试验探究

1.试验探究一

小组间随机选取5 张写有生日数据的纸条, 又可得到50人的生日, 即可得到2 人相同的概率.

过程如下:1-5 小组的A1 同学的生日数据交给第1 组, A2 同学的生日数据交给第2 组, …… , 依次下去;同样6-10组也进行着同样的试验, 这样又可以得到10 个试验结果.

2. 试验探究二

同学们自由组合, 5 人一小组, 立刻分成10 个小组, 进行实验, 这样又可以得到10 组试验结果.

【设计意图 】 我将全班50 人分成10 个组, 并在组内对每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编号. 在预习反馈与交流中, 学生很容易想到, 5 个人收集的数据组在一起就正好是50 个人的生日数据, 因此组内组合、小组间组合, 自由组合. 三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 体现了试验的随机性及操作方法的多样性.

每一次试验探究的过程中, 都将得到10 个试验结果, 由各小组的数学组长在教师准备的表格中进行汇总.

本环节数据较多, 整个探究试验耗时较多, 教师应把握课堂节奏, 及时指导, 提高课堂效率.

整个教学课堂活动中, 通过以上四个试验探究, 学生可以亲自经历了数据的统计、分析, 也经历了随机试验的随机性、多样性, 更加明确试验结果的真实性. 学生从课前自主预习开始, 一接触到那四个问题就会凭直觉判断其概率的大小, 然而在课堂上, 经历了教师设计的这三个试验的操作, 最后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试验, 多次实验操作, 大数据分析, 得到其概率的准确值.

三、关注反思的过程, 数据再认识的能力培养

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 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学生的反思, 因为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 而是思想、观念, 它既是反思的材料, 又是反思的结果. 对于反思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 也不是自然形成的,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反思任务, 要教会学生如何反思.

教学环节四:归纳反思拓展延伸

1. 归纳反思

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设计意图 】在进行试验活动之后, “生日相同的概率”结果接近1, 将给同学们预习时的思考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凭“直觉”判断复杂事件发生概率是不正确的,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 以及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当堂演练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400 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 ( 可以不同年, 以下同)

B. 300 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

C. 两个人的生日不可能相同D、两个人的生日很有可能相同

(2) 小明和小颖按如下规则做游戏:桌上放有5 支铅笔, 每次取1 支或2 支, 由小明先取, 最后取完铅笔的人获胜. 如果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 那么小明第一次应该取走几支.

【设计意图 】 “当堂演练”的设计, 既巩固了新知, 又进行纠正反馈.

3. 拓展延伸

我们去游泳馆游泳, 游泳前要换拖鞋, 如果大桶里只剩下尺码相同的2 双红色拖鞋和1 双蓝色拖鞋混放在一起, 闭上眼睛随意拿出2 只, 它们“恰好是一双的概率”, 请选用一种替代物来模拟上面的试验.

【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设计的模拟试验, 锻炼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结束语 】关注过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结果, 更不能理解为只有忽略结果才能注重过程, 过程也不等同于具体实践活动或操作活动.

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会较多关注的, 然而备课时能多一些关注数学过程, 才能体现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摘要:关注数学过程, 是数学学科的本质使然, 是数学教学的现实所需.具体地说, 从数学学科的维度看,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简单地说, 数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

(三)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算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

(三)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

(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师:金秋十月,桃子熟了。两只聪明的猴子要到智慧果园里摘桃子了,看,这有几把果园的钥匙。咱们一起取下来吧。(出示多媒体口算题)

60÷20 45÷5 50÷25 24÷12 54÷9 18÷6

2、师:进入了智慧果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果园图以及4篮桃子,每篮10个以及8个桃子和2只猴子。)

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一)探究新知,“4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方法2: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3: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

方法4:用竖式来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8÷2=24(个)24248488表示2个十乘以2等于4个十。表示4个一乘以2等于8个一。0答:每只猴子可以分24个。

5、小结。

师:同学们在帮助小猴子解决分桃子的过程中,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找两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之后,教师小结):对,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二)合作交流

【探索除数不能被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整除而出现余数的算法。】

1、师:看,又跑来一只小猴子,它也想一起来分桃子。(在课件上出示第三只猴子图片。)你能把问题说完整吗?

2、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3。】

3、师:每只猴子还分2篮,够吗?

4、师:该怎么分,先在小组里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边分边研究怎么用竖式表示出你们分的过程。【小组合作研究。】

5、汇报交流。

【师引导学生边书写竖式边对照分桃子的过程。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一篮(10个),在商的十位上写1,第一次一共分了1×3=3篮,还剩一篮,把剩下的1篮(10个桃子)与外面的8个桃子合起来再接着分,平均每只猴子又分到6个桃子,第二次一共分了6×3=18个桃子,这次分完,没有剩余,就在商的个位上写6,竖式的最下面写0。每只猴子一共分得16个桃子。】

(三)、对比反思、建立模型

1、师:这次分桃子跟上次分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整篮的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次整篮的分后有余数。】

2、师:有余数时该怎么办?(找两、三名学生说一说,结合学生说的情况,教师小结):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时,就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与它合起来,再除。一定要注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竖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都是从十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应用,深化练习师:小猴子分完了桃子,要各自回家了。刚才他们玩的太高兴,把钥匙混在一起了,你能帮他们找出自己的钥匙吗?先来估计一下 【(出示多媒体:

48÷4 69÷3 86÷2 84÷6 448÷4 726÷6 师:一起来算一算。

这几个钥匙里有几个新朋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他们与刚才我们学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同学们,小猴子这节课收获了智慧果,你们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四级考试真题及答案下一篇:Win7系统下安装PDF彩色虚拟打印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