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2024-09-08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共11篇)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1

1.说明书(论文)格式

说明书(或论文)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色或蓝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用5号字,B5纸,上下左右各留16mm。

2.说明书(或论文)结构及要求

(1)评阅书

评阅书包括:题目、姓名、班级、综合实践心得、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及日期。

(2)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用B5纸)

(3)目录

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

(4)正文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2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课程板块何以备受冷落?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尽管我们可以把它部分地归因于“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但是,在笔者看来,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其功能(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方面)以及恰当的指导方法缺乏深刻认识。因此,在新课标正式颁布实施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有关“综合与实践”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讨论,以深化对这一课程板块的认识。其中,本文所要探讨两个的问题是:“综合与实践”课程板块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综合与实践”板块的特点

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看,“综合与实践”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课程板块(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具体地说,“综合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综合性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标准》尽管确立了总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但却并未具体规定教学内容。从所给出的“实施建议”以及所列举的问题案例看,“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与活动经验、各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融通与整合;二是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三是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活动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地说,该板块的教学应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或跨学科、跨分支跨领域的综合性问题)为重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自主性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标准》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而这意味着,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自主探究为主。换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自觉放弃大包大揽的做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上;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确定研究方法,并且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可见,“综合与实践”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过程性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通常是围绕一些研究主题展开的。这类主题或问题一般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性或现实性。因此,在教师“从前台退至幕后”的情形下,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意味着,在实施过程中,调查、阅读、思考、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环节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再创造”或“再发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生成性

如前所述,本板块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这一原则性规定使得“综合与实践”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其生成性主要表现在:包括课程资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在内的诸多课程要素,大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并不断演进的,而不是事先设定的。换言之,由于教师不再直接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有权决定探究内容和探究方式,所以探究过程及结果往往都是事先无法设定或预料的;同时,这种以充分彰显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为基本特征的开放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或成长。例如,在“估算全班同学往返乘坐火车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所需费用”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或采取多种方式获来获取所需信息,可以自主制定多套活动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究竟学到了哪些知识,积累了哪些经验,提升了哪些能力,往往都是事先难以预期的。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上述特点也是《标准》对本板块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学中,切实落实这些要求是发挥该板块在育人方面独特作用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掌握分寸,避免走向极端。

(一)重视拓展,但也不能无限延伸

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标准》设置“综合与实践”板块的重要目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设计或设置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主题及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按照《标准》的规定,本板块的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学习主题统领或间接规定的,因此,其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综合问题。有了跨学科或跨分支的综合问题或实际问题,就有了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努力和尝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但是,在设计、提出问题时,师生所做的综合与拓展也应该是有限度和有所侧重的。一方面,应该确保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反之,如果问题的综合程度过高,知识覆盖面过于宽泛,以至于远远超越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那么学生可能就会“望而却步”,自主探究可能就会“无功而返”。另一方面,知识的拓宽和延伸必须要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板块,“综合与实践”毕竟不是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以数学为核心,彰显数学学科个性是本板块教学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相反,如果随意进行泛化处理,致使学习内容丧失“数学味”,那么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数学教学了。

例如,在第三学段,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研究主题:根据书籍的某些数量特征对学生所在城市的某大型书店中的书籍进行分类。实施过程中,在了解有关事物分类的常识以及测量和计算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其长宽比、厚度、页数、封面面积等进行分类。显然,这是一个“数学味”颇浓的学习主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在本学段要求学生去探讨“适合高血压病人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医学或运动生理学问题,所用知识并不以数学知识为主。

(二)倡导自主,但也不可放任自流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就学校教学而论,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就必须要让他们亲自去探索、去发现。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始终以接受和模仿为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那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综合与实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己任,尽力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及动手实践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发展能力,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

但是,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可以放任自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自主性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性及不完善性等特征,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背后,有一条不可或缺的暗线,就是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支持和帮助。”[4]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全面、深入了解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探究过程中所遇到困难和障碍,切实保障学生学习权利和人身安全,既是教师应当履行的职责,也是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保证。

(三)重视过程,但也不可忽视探究结果

如前所述,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必须要以主体相应的认识或实践活动活动为支撑。在“综合与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全程参了每次探究活动,必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做好督查、指导工作,确保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但是,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探究结果。事实上,如果我们只关心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过程而不在乎学习结果,那么,由于缺乏目标的指引和评价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求知欲望就会逐渐减弱,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不良学风可能就会滋生蔓延。所以,在“综合与实践”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外,教师还要引导和督促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结论和完善的方案,并且依据评判标准对其研究结论或成果作出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每一项活动,并深度卷入到探索活动之中。

例如,在第三学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测量并计算本校占地面积以及教学主楼的建筑面积。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弄清“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词语的含义,灵活运用多种测量和计算(或估算)方法,而且还要提出“结论应该相对准确”的要求。相反,如果不对结论的准确性或正确性作出要求,那么,学生绘制和分割平面图形、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能力训练就失去了保障。

(四)重视生成,但也不应放弃预设

何谓生成·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5]就学校教学而论,重视教学生成,即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从教学效果上看,生成性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得到反复磨练和显著提升。所以,在“综合与实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便利条件,让学生在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享受自主探究及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和解决问题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但是,重视生成并不等于可以摒弃预设。雅斯贝尔斯(K.T.Jaspers)曾经说过,预设是一种计划,它是实践者的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不可缺少的细节安排。[6]对于学校教学来说,预设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的预设性源自于教学永远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细致、全面的预测和规划,因为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如果生成没有了预设,那么就会蜕化为无的放矢的自发行为,同样也失去了教学意义。”[7]所以,在“综合与实践”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生,深入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探究主题的基础上,对探究活动及其指导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总之,“综合与实践”板块的特征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方略应当有别于其他三个板块:既要突出重点以彰显板块特色,又要统筹兼顾以顺应教学规律;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综合与实践”板块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目标才有望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2]黄德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53-55.

[3]斯苗儿.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J].人民教育,2006,(17):24-29.

[4]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59.

[5]吴玲,吴支奎.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新课程视阈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审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7,(7):13-17.

[6]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3.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分析检测专业学生“阅读书写”能力不足的现状,指出其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技巧和对信息梳理与重组的方法,缺乏对信息表达的方式。提出应从“阅读-理解-表达”三个基本能力入手,对“阅读书写”能力进行解构,按学生学习过程划分阶段性培养目标。在目标框架下,结合工作过程对教学设计、工作页设计、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一体化课程改革中“阅读书写”等非专业能力的思考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阅读书写”能力 通识能力 能力培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分析检测专业2009年启动了校级一体化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段式课程体系,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支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了“水质理化指标检测”等16门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工作页等学材。2012年起,在分析检测专业中、高级工的培养中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核心课程覆盖率达到100%。

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基于技能、理论的专业能力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围绕学习任务开展的各类型学习活动和微技能训练,较好地将技能和知识融合,在行动的过程中完成了工作技能和过程知识的高效学习。然而,一体化课程改革强调的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道难题。既难以在教学设计层面进行解析和策划,也在实施层面难以付之于行动,成为了课程改革中的“空中楼阁”。

本文尝试从“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入手,对单项通用能力的培养过程进行解构和设计,结合不同阶段工作页和教学设计的实施,探索一条通用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阅读书写”能力是技工院校学生必备的基础通用能力

“阅读书写”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学生对文字材料、图形图像等材料的读取和认知,以及用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知识信息、经验体会进行传达和记录的创造性能力。其中,阅读强调了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书写强调了个人的构思和表达能力。这两项能力是个人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良好学习活动效果达成的基石。

对于技能人才而言,阅读书写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客户反馈的问题、企业传递的工单、培训的作业指导、最新的技术资料等等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支撑,只有读懂、明白这些信息,才能够去做,才能做的符合要求。交给客户的报告、交给领导的申请、写给自己的技术笔记等等,书写同样支撑着各类工作的开展。可见,阅读和书写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也是必备且需达到一定水平要求的能力。

然而,对于笔者学院分析检测专业学生而言,由于长期不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阅读书写”能力成为自身能力中的短板,其主要的表象如下。

一是阅读能力严重不足,普遍表现为阅读300~500字的文章较为吃力,需要时间较长,且总是无法准确认识文章含义。

二是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给予的阅读材料,仅能找到字面上的意思,缺乏对材料含义进行结构化整理和内化的思维习惯,更难以形成长期性的、系统化的理解和认知。

三是表达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欠缺形成对关键信息进行结构化整理和内化的能力,无法将关键信息进行自我整理后有序输出,主要体现在缺乏表达和书写的逻辑性方面。

二、“阅读书写”能力的解构和分级设计

上述“阅读书写”能力不足的各种表象,我们认为其根本是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未养成对片段信息进行梳理和重组的习惯,缺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信息在“阅读-理解-表达”这个完整链条中的传递也存在阻碍和欠缺,导致了整体能力的支离破碎和表现不佳(见图1)。

因此,为了培养“阅读书写”能力,我们尝试从“阅读—理解—表达”这三个基本能力入手,遵照学生的阶段性成长特点和能力培养曲线,对四年的学习生涯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分级设计。

阅读能力的训练方面,以阅读内容的容量和复杂程度为索引,由少量简单内容片段向大量图文结合复杂文章依次变化,通过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达成阅读能力的成长。

理解能力方面,以对信息的识别和整合手段为主线,从关键词识别入手,逐步发展为概括后整句输出、框图或流程图式结构表达、逻辑清晰的段落输出以及图文并茂的海报展示,侧重基本逻辑思维和结构性输出的训练(见图2)。

表达能力方面,以多种表达形式组合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口述开始,通过简单句子描述、流程或结构图示、思维结构清晰的知识地图、逻辑衔接紧密的段落描写、语义完整的文章陈述、系统的口头和图示讲解等过程训练,实现说、画、写、讲四方面表达的提升。

根据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分析,我们设定了从入学到毕业共8个学期的培养目标,具体见上表。能够阅读和理解一页纸的信息;能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和书写简单的笔记;能对内容的结构进行理解,并进行简单的图示化呈现;能将内容整理为知识地图或者学习海报;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段落,绘制阐释性的图示,将复杂的技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形成思维导图并能够简单描述;能对信息进行清晰准确的理解,并以口头和图片的形式转述给他人;能从书本、互联网、参考资料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理解和整理,用美观和逻辑关系清晰的海报展示。

三、“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践

在确立每个学习阶段“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目标后,如何将这一非专业能力目标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进行,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手段达到上述目标,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们在实践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将一体化课程中的项目教学和“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有机地整合。

1.围绕工作过程,整合工作环节和能力培养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而形成。因此,“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习任务的学习中实现,通过在工作过程中不同环节对能力的反复练习和提高,才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中级工一年级《化学原料主成分含量测定》课程为例,“工业盐酸总酸度测定”学习任务是该课程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此学习任务按照“接受分析任务—制订检测方案—样品测定—复核交付—总结拓展”五个环节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达到培养“阅读书写”能力的目的,我们在五个学习环节的设计中,悄然嵌入了“能够阅读和理解一页纸的信息”这一培养目标。

在“接受分析任务”环节,给出了任务描述“2014年2月,东方化工厂销售部接到一批工业盐酸退货,客户表示该盐酸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现东方化工厂委托我院对该批次工业盐酸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出具检测报告书。”这样一段不足100字的信息,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起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提出“请在3分钟内阅读3遍这段文字,画出你不明白或者需要老师解释的词或者短语。”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接触到词或者短语标注方法,初步建立了陌生词语或者概念进行标注的方法。

在制订方案环节,我们给出阅读材料《GB 320—2006 工业用合成盐酸》,针对其中的一段文字要求学生阅读“试料溶液以溴甲酚绿为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提出“请快速阅读此段文字,用红色标注出化学试剂或者溶液,用蓝色标注出溶液颜色的变化。”在这里,同样借助画出关键字这个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试剂或者溶液名称、颜色变化这些在阅读中需要格外关注的要点,训练阅读专业内容的方法。

在总结拓展环节,带领中级工一年级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实验关键信息总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完成填字的游戏“在我们的测定实验中,采用 作为指示剂,用 滴定样品,终点依据 颜色变成 颜色而判定。”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将本学习任务中的几个关键词进行强调。

通过这样完整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初步形成在阅读过程中,围绕溶液名称、颜色变化等信息找到、理解和牢记关键词的习惯。

上述的教学设计同样在该门课程中其他3个学习任务“硫酸铜主含量测定”“氢氧化钠中碱度测定”“氧化锌中锌含量的测定”中出现。在接受任务环节对任务书中被测指标、样品名称等关键词进行识别训练;在制订方案环节,对作业指导书和国家标准、化合物性质描述的部分段落进行阅读尝试,训练识别关键溶液或者试剂、颜色变化等关键词;样品测定环节,对于酸碱反应等基本知识、玻璃用品的使用说明等信息进行阅读,找到每个操作步骤的关键信息等等。

通过上述学习任务不同工作环节中逐级学习和反复训练,逐渐由100字过渡到500字内容的阅读,训练了学生适应不同文字内容中关键信息的出现位置和呈现方式,从而实现了“能够阅读和理解一页纸的信息”这一教学目标。

2.结合工作内容和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培养工作页

同样以化学原料主成分含量测定课程为例,我们提到在不同学习任务的教学环节中,将“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融合到工作环节中。为了保证学习过程的开展,我们同样对工作页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了设计,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接受任务环节,我们提出了“学生阅读任务书,找出任务书关键信息,并进行标注”的教学策划。为了与这一策划相呼应,在不同学习任务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工作页。

“工业盐酸总酸度测定”学习任务中,相应的工作页内容如下:“1.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列出你在阅读中画出的关键词,请注意关键词不超过10个。2.请与你的同桌交换上面列出的关键词,画出两个人都有的关键词。告诉你的同桌你关键词是如何选出来的。3.和你的同桌商定,一起选出你们都能接受的关键词,不超过10个”。

在“硫酸铜主含量测定”任务中,同样是基于阅读任务书的环节,工作页的设计如下“1.根据你画出的关键词,独立填写下面的问题。本任务的测定样品是 ,需要测定的指标是 ,测定原因是 。”

在“氢氧化钠中碱度测定”任务中,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任务书后,要求完成工作页中的内容如下:“1.请在任务书中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完成下面的话:因为 的原因,该单位委托我院对 样品的 指标进行测定。”

“氧化锌中锌含量的测定”学习任务中,对任务书关键信息的获取后,工作页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例如读任务单,思考下列问题,勾选出你觉得正确的答案。“(1)本任务的检测项目是( )。A.氧化锌质量的测定 B.氧化锌中含量的测定 C.氧化锌氧化值得测定 D.氧化锌质量的称量 (2) 本任务的样品是( )。A.氧化锌试剂瓶 B.分析纯氧化锌 C.白色粉末 D.氧化锌质量的称量”

上述四个不同的学习任务中相同学习环节,利用了不同形式工作页对“文字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识别”这一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了难度各异、角度不同的训练。

3.结合目标和工作页内容,确立教学方法

“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融入任务学习的各个环节,工作页中也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对培养进行支撑和训练,但仅仅有这两部分不足的。“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学设计和工作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以《化学原料主成分含量测定》课程为例,在“工业盐酸总酸度测定”学习任务接受任务环节的教学中,围绕“关键字”的提取和识别,我们采用了“三明治”教学法。这个方法中,学生分别按照“独立提取—同伴讨论—独立决策”三个步骤,利用独立工作和讨论交替的方法,将找到合适关键字的难度降低,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在实施检测环节,学生在阅读、理解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步骤的操作。面对满满一页的材料,学生的学习难度非常大。在这里,我们引入了“搭档拼图”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按照4人分为1组,将作业指导书划分为A、B、C、D4份阅读材料。由每名学生选择1份材料进行学习,找出关键词。学习完成后,每名学生依次在小组内根据关键词,陈述学习的内容。其他学生结合陈述,记录并理解关键词。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小组交流两种方式,合作将内容较多的材料进行了学习。

四、“阅读书写”能力培养实践的效果与反思

在分析检测专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解构后的“阅读书写”能力与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工作页开发、教学法应用进行整合,并开展了近7个月的实践。通过这些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中级工学生在材料阅读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

作为中级工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化学原料主成分含量测定》课程着重强调了阅读中对关键词的识别。通过3个学习任务的训练,2015年度入学的学生中有接近65%能够做到阅读约200字的材料后,能独立画出与提问关联度较大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是,同样的学生在第1个学习任务中,近90%无法在约100字的文章中准确找到关键词。可见,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随着实践工作的深入,我们也遭遇了诸多的困难,需要在后期持续的探索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一是培养初期,学生“阅读书写”能力基础较为薄弱,“找出关键词”等具体训练需要占据一定量的课时,其比例可能接近整个任务学时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既需要任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也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坚定培养非专业能力的信心,参与、理解并支持这种教学设计。

二是“阅读书写”能力训练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次重复的培养过程。以“找出关键词”为例,在1门课程中要进行10次以上的训练。学生在面临这些目的接近、形式类似的训练时,参与度和兴趣度会持续下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每次类似的重复中都带入新的元素或者惊喜的设计。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够长期保持,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阅读书写”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前期大量投入、过程咬牙坚持、成效悄然内化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学资源的巨大投入,可能只转化为学生微小的进步。但需要注意,这种内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是比专业能力提升更值得兴奋的事情,是一体化课程改革所企及的最佳目标,更是值得我们持续研究、不断探索、为之投入的事情。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4

1.书写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专业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 2.书写对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领悟(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工作和保护接地、电气设备控制与保护); 3.书写对今后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思路;

4.书写对今后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领域设想; 5.字数要求2000字; 6.注明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环节要求 篇5

教育管理专业(专)综合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共占8学分,关系到每一个学员的切身利益,希望广大学员提起高度重视,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一、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

1.可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就教育规划(如质量目标和数量目标的制定)、教育经费(如经费的筹措、分配与监控)、教育行政工作日常管理、教育人事管理(如人事档案、如人事资料统计、信访、本地区或部门教育人事管事制度和工作细则)、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事物进行实习。

2.可到中小学校就学校人事管理、学校财务管、学校德育管、学校教学管理、学较科研管理、学校后勤管学校公共等关系的领域进行实习。

3.可深入到班级,进行班级纪录管理、学风管理、班级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管理或班级活动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实习。

4.可在公共部门(如政府部门、科研部门、福利部门、图书馆、联合会、基金会、社团)或其他企业单位的人事资源开发与相关管理岗位进行单位员工培训策划、组织以及对宣传教育的组织等方面的实习。

5.可在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业单位或学生居住所在的社区、乡村等进行教育管理专业实习。

(二)要求

在实习之初,要做好实习计划;在实习计划过程中,做好实习过程记录(即实习日记);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总结。其中,实习总结 一般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基本情况,第二,实习收获,第三,存在的问题,第四,改进的对策。

二、时间安排

请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及调查报告初稿请务必于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交给论文指导老师。定稿论文一式三份,社会调查一式两份。

三、格式要求

用A4纸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CM,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2CM.统一格式,论文题目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各级标题为“一”、“

(一)”、“1”、“(1)”、“①”。

四、教管专科毕业作业包括

(一)毕业实习记录册

1、个人实习计划书2、7篇实习日记

3、实习鉴定表

4、实习总结(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5、一篇教案

(二)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总结字数不少于2000字

2、提交调查方案、设计等原始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中级培训要求 篇6

1.以某县某校某某作为群里的名称,在20号前务必改写,举手之劳请大家配合,否则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无法记录。另外大家互相通知本乡镇、本校的老师务必与18号下午5点前加群,耽误的直接取消,因为20前所有老师要完成培训的首次作业。

2.首次作业内容:各人在班级群论坛中新建帖子(群论坛中有参考样例:“支进的培训作业”,大家可看下形式,如果不熟悉如何在群论坛中发帖,可百度下或找人指导下,以后的绝大部分作业都将在各人的帖子下各人回复发表即可,注意不要错发到别人帖子上了)。首次作业内容是主题活动方案。活动主题:走进特殊人群(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具体题目各人自定。群共享中的帮助材料已经提供了一些参考方案、案例,网上也有丰富的资源,大家可自行搜索参考学习。

3.培训任务和作业并不繁杂,但是需要老师真正的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主要是发表回复指定作业内容,参与固定时间的的研讨,如每周二晚上7:30开始一小时的qq研讨。qq研讨时间待定。请全体老师经常及时关注本群,作业和研讨全部在群里。

4.班主任、辅导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课务,有的还要分管学校重要事务,事情多任务重,有时一些事情做的不能让大家都满意,请学员老师理解配合。我们只是市里此次培训的考勤人、督促人和作业任务收交人。我们绝不为难大家,但大家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和相关任务,否则无证。大家遇到困难可以直接与我们交流,我们尽力解决。可能有的老师是学校直接安排的或者并不太愿意此次培训的,即使中级证书无所谓但碍于教育局主管部门的批评通报我们建议还是要尽量完成好。

5.市里开会已经明确要求从现在就开始刷人,因为人太多了近两千人。从19号开始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的可能就不用再继续了,市里要求时间一到就上传作业资料和统计,现在都是网络操作,根本无法包庇隐瞒。市里专门安排市骨干老师、课题组老师检查各班培训情况。

6.请所有老师一定要做到两点:

一、按时完成作业、任务,认真参与qq研讨。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7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提出问题, 结合课堂内外阅读讨论分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搜集资料, 学会合作,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研究, 首先阐述其应然要求, 即从应然的状态来看这一课程要达到的要求;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部分教师对其认识还存有误区而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 由此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论述;基于课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 在最后部分提出了应对之策。

一、应然要求

教育界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通过促进真实性学习来理解“教学”这一概念。如果真实性学习没有顺利进行, 那么“教学”就无从谈起, 而“真实性学习”就包括以真实任务为中心的学习发展观念, 即与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模拟。这一观念具体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 就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调动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的, 应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设计形式新颖的活动课, 并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自主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需要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

2. 从“做中学”, 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特点是实践, 因此, 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实践中多动手、多动脑和多动口, 从“做中学”, 以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 如邮局、医院、车站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 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认识, 以开阔视野, 激发创新思维。同时,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的训练,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摸索, 去探求, 从而获得新创举。

二、问题

由于一部分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 因此, 这一课程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有被忽略的可能, 这样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师的角色意识尚未转变。

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却仍然充当着“统治者”和“支配者”的角色。为适应这一课程要求, 教师的角色意识应该得到转变。我们认为, 教师应该扮演好五种角色:即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课程本身的研究者等。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尚未区分开来。

学科课程着眼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建构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 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校的局限, 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活动等方面均呈现出开放性。

3. 教学方法尚未真正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同时,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然而他们却习惯于采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活动———教师评价———课堂小结”, 在这种预设好的情况下, 学生的活动范围、自主学习时间、方式都受到了限制, 他们不过是配合教师的安排完成任务而已,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相去甚远。

4. 综合实践活动课尚未形成系统性。

一直以来,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似乎并没有一本完整而系统的教材, 因此导致整个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处在零散的、作坊式的组织状态, 大部分活动都是教师依据自身认识和教学需要安排实践活动。这种随意性很强的状态, 不仅导致教学缺乏系统性, 而且使教学内容欠缺理性色彩。

三、对策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来增长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上, 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 就很有可能降低这一课程形态所能达到的效果。因此, 必须提出一些对策来设法解决。

1. 反思实践活动, 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常常抱怨小学生自主性差, 但与此同时是否应该反省自身的语文教学呢?正如真实性学习一样,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可以在纸上解释的程序, 它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充电”, 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加强阅读各种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 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只有这样, 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

2. 赋予学生自由, 适度引导活动。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放开手脚, 相信学生, 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但这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作开场白和小结外, 剩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因此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同时也降低了学习质量, 难以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所以, 在赋予学生自由的同时, 也应贯穿教师的适度引导。

3. 走进实际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阅读表达为主, 教师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生物角, 让孩子们观察并给花儿浇浇水、晒太阳, 给鱼儿喂食, 等等。除了爱的教育和环保教育外, 也让语文活动课融入浓浓的生活气息。

4. 立足课程资源, 开辟学习新渠道。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空间, 教师要善于立足校园生活, 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下心目中的校园;而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教师可以立足家庭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如春天来临时让父母带孩子一起去放风筝, 让孩子体验到春暖花开和放风筝的收获;要使学生真正有学问, 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从社会生活中丰富自己的学识, 发展自己的能力。

5. 充分利用课堂, 养成良好习惯。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等题目中新增了一些供学生实践的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读读、跳跳、玩玩、写写等活动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积累成语, 明白事理;同时在活动课上进行读写有机结合的训练, 达到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训练学生进行默读, 并摘抄好词佳句,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实践, 重视积累。只有走进生活, 开展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走进新课程:研究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研究, 2007, (9) :45-46.

[2]晁宇晶.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5) :49.

[3]Molly Nicaise, Terresa Gibney, Michael Crane.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authentic learning:student perceptions of an authenticclassroom[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00 (9) :79-94.

[4]岳辉.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08, (122) :62-63.

[5]陈志骁.用表演演绎课文——真实性学习一得[J].考试 (教研版) , 2007, (11) .

[6]Peter Hobart.Authentic learning beyond the classroom[M].Ethos, 2005:15-19.

[7]赵青.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操作思考[EB/OL].http://www.syxx.cn/jiaoshi/html/?714.html, 2010-8-9.

综合素质实践书面总结材料要求 篇8

爱因为在心中

—— 综合素质实践总结

摘要

我们有着青春,就意味着我们还可以开始,开始学会责任,开始学会感恩。来到锦城,在学院提出的“三讲三心”明德教育响应下,我积极参加第四课堂活动,锻炼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将爱心传承下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心存感恩,幸福生活。

关键词:感恩、讲道德、讲礼仪、真诚、奉献、包容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充满爱的感恩之心,也正是因为感恩,我们才会去用爱心去关爱更多的人。有时候,去关爱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并不需要理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

一、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

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

之恩;大而言之,我们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

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更多的是去感

恩,在家中,孝敬父母,替爸妈分担忧愁,虽然

现在上大学在外,却也心念家人,假期回去一直

陪伴爷爷奶奶,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尽最大的孝

心。在家的时候,给妈妈做可口的饭菜,做家务,洗洗脚,陪她们聊天,虽然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事

情,我想,更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去爱她们,以

后给爸妈更好的生活。

更多的感恩这个和平稳定的时代;感恩长辈给与我们的提携和语重心长;感恩大学这片国度给我们的机会;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最普通的人,为我们打饭自己却还饿着肚子的食堂阿姨;为我们打扫楼道和教室的清洁工阿姨;为我们送来甘凉饮用水的叔叔;为我们守着校门的保安叔叔„„

在11.2感恩节那天,参加了“感恩锦城——争做环保先锋”活动,用一点微薄之力,表达了对环卫工人的感恩行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当我身为游客的时候,当我是市民的时候等等,不同的角色也要求自己做该做的事情,修身立事,作为一个公民,有很强的社会道德,哪怕仅仅是让一个座位,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

人是活在感受中的,在学生助理联合会中心文化真正领悟到人会带着一种奇特的感觉和使命,全心全意去付出,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潜能不断激发,从而实现自我的突破与中心的延续。在与人交流中,让自己各方面的礼仪、礼貌等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真者,精诚之至

我们班名“Lovehome”,家里每一位都是奋发拼搏、勇于开拓、敢爱、敢恨、敢拼、敢闯的阳光青年。一年的沉淀,让我们慢慢信任彼此,很真诚的相待,常常和同学们在这里交流着各自的感情、大学的看法、学习的困惑。积极参加班会等活动,如户外拓展、论锦城教育,辨老师责任班会、辩论赛等等。共同学习、共同嬉戏打闹、共同成长,使得我们的同学时光是那么绚丽多彩、回味无穷。

我们的室训是ALL FOR ONE ,ONE FOR ALL.大家真的是把彼此当做一家人来互相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我生病时的,室友也给了我很多照顾。一些细微的细节,如生活上会互相督促彼此该给家人打电话了,某某某的家长要过生日我们会一起发短信祝

福,母亲节时一起想怎么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等等,会很真诚的爱我的“家”人。每个细节都会留意到,“予舍”舒服的屋子,带给我感动、欢乐的家。

四、我奉献,我快乐

学习工作之余,我热爱青年志愿者工作,奉守“我奉献,我快乐”的信条,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参加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爱心助教团活动,走进社区,辅助社区学生学业,在这次看似简单的活动中,不仅满足了我想当“小老师”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跟小朋友之间建立起良好友谊,当然这也使我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每逢假期,都会去养老院或福利院去照顾老人、小朋友。虽然仅仅是陪伴那么几天,但是看到带给他们的微笑,也是最满足的。

五、小爱与大爱的完美结合在部门里,有种感情,就是对真实的、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的积极追求。而感情的升华在于,我们把彼此都当作兄弟姐妹,从而营造出“家”的氛围。“人事有别,更重于事”的感情立场,是私人感情与组织感情的完美结合。因为有深厚的私人感情,彼此为部门付出时会有默契的合作;因为有牢固的组织归属感,便不会让私人感情成为腐蚀干劲的温床。

譬如,过去我们在就业创业协会中,商量活动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常常为了中心的事情吵架,但每次吵完架感情反而更加牢固。如果彼此间只有私人感情,则犯不着为一点事情去得罪朋友。有时我们为了集

体利益也要作“大义灭亲”的人事调整,履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但因为有着更加高尚的中心感情,彼此都能理解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始终相信彼此的真情。这种的感情,诠释了中心指导提出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收能放”的组织包容性。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责任心体现了一个人的态度,会很乐意为大家服务,会很耐心的解决每个问题。

六、践行心中小小的归属感

在山西老乡会中,我们一起成立了为山西老乡做点实事贡献的根据地,组内广泛联系各高校老乡,精诚团结,让蓉城内老乡切实的明白“团结山西老乡,弘扬山西文化”的理想,而这一理想的实现在于报刊的筹建兴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的平台正始于报刊,兴于报刊,扬于报刊。好不好,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大家在一起为我们爱的家乡,一起做热爱的事情。或许是因为那份归属感,激发了我的热爱,才会更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去做更好。

学会做人,完善人格,当然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说诚信,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说空话,不说大话。在学习、活动中,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自己的私念去犯错误。

我也相信并且践行,最好的成长,就是过好当下每一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做好人,做有素养的人,做品德高尚的人。

112012

级电子商务一班

聂艳琴

专业认知实践具体要求 篇9

1、题目(黑体,小三号,居中)

2、内容按以下几个方面写:(一级标题黑体,五号,左对齐,其他内容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

一、一年来大学生活总结

1.学习总结

一年来学习了哪些课程知识?有何感受和收获?

2.生活总结

一年来参加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有何感受和收获?

3.自我评价

对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和生活作一简要评价。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1.学习目标

该专业四年要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培养哪些素质?

2.学习框架(这部分可从网上查阅,例如各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等)

本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有哪些?考研要重点学习哪些课程?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要重点学习哪些课程?从事本职工作要掌握哪些能力和素质?

三、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调查报告(这部分可从自己身边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中进行调查。如果周围没有相关人员,要通过亲朋介绍或者自己去找不认识的会计人员,这也是一种了解社会、锻炼自己能力的尝试)

1.假期请教的从业人员情况介绍。

2.从业人员的讲解、忠告和建议。

3.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未来三年自己的学业规划(要有自己对未来的认真思考,要有真正翔实的规划)

1.学习目标。

考研、考证还是以锻炼实践能力为主?

2.学业规划。

3.规划实施措施。

五、结束语

经济管理系专业认知实践报告撰写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

2、图表整洁,布局合理,须按国家规定的绘图标准绘制。

3、专业认知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千字。

4、使用A4纸打印或书写,正文宋体,字号5号,单倍行距。

5、杜绝抄袭和空洞论述。雷同报告或抄袭,成绩为0。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篇10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的解释, 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 并拥有与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通常中文摘要以不超过400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的语气书写。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摘要一律采用四要素式, 即: (1) 目的 (objective) :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 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 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 方法 (methods) :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 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 如何分组对照, 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 数据是如何取得的, 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 (3) 结果 (results) :简要列出研究主要结果和数据, 有什么新发现, 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 (4) 结论 (conclusion) :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是否可推荐或推广等。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大体相一致, 英文摘要四要素的小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复数。

在英文摘要内容前仍需附英文文题、作者单位 (包括邮政编码) 及作者姓名。中、英文摘要具体书写格式同前。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周知, 并遵照此要求投稿, 力求杂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专业综合实践 论文书写要求 篇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指的是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界限,为了完成某一活动主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体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程理论出发,综合性学习强调不同学科和内容的联系与综合。从具体方法层面出发,它强调学生自身学习经验的整合,可以说是把学生片断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是选择、运用和调控各种能力的基础。学生今后所面对的社会不是一个以学校的学科划分的社会,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孤立的某些学科的问题,而是一系列综合性的整体性的问题,他们需要的应该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核心是人的生存发展能力,它主要包括:主体性的探究和创造的态度;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主体性的判断以及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素质;与他人共同生存发展的能力。未来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应该具备较强的应变性和创新性,而应变性和创新性是由多种能力所支持和保证的,这多种能力的组合最终将体现在综合性的问题解决之中,也就是要形成生存发展能力。所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显然,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只是学习有关某个课题的基本知识,也不是把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作为主要目标。

学生的学习态度、素质和能力,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当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各个学科具有本学科固有的目标,培养综合性能力的有效性不高。另外,通过各学科的学习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应该使其内化并融入学生的行动之中。但是,在学校里,把习得的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却十分有限。因此,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可以包括国际理解、信息、环境、义务活动和健康等横断的、综合的课题,这也是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课题。学习内容还包括信息收集方法、调查方法、总结方法、报告方法和发表讨论方法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包括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驱动学习、合科学习、课题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工作。”但若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力保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师要真正有效地指导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仅仅靠单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能胜任的,这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资历和经验和教学的基本能力。

一位美国学者认为,担任综合性学习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全能型”的专业化教师,“全能型”的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

1、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能力;了解人和社会的能力;清晰的思考能力; 获取情报的能力;有效的语言文字交流能力;了解人和环境的能力;个人生存能力。

2、具有发展价值的扩展能力;确认和发现信息源的能力;信息选择摘要和简化的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分类的能力;处理和保存信息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3、具有高价值的创造能力;善于认识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解决和多种答案的能力;善于在已有信息基础上进行假设的能力;善于把相反或近乎没有联系的观念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探讨结果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的能力。

4、具有职业特点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为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家。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专业资历和经验:

一、专业知识

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包括:

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专业的案例知识,即像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 策略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原理规则的知识。作为专业教师,具备相当水平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是教师维护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如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一)专业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包括:导入、强化、提问、沟通、表达、个别辅导、教学媒体的运用等。

(二)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是维持教师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特殊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技巧的运用等)、教学评价、课程开发、综合课程教学、教研科研、反思。

1、教学设计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学生学习的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等课程资源,但如果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不把上述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设计,是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的。另外,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课题为基础展开的,而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课题又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没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和标准,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各方面扩展空间十分

广阔,信息量很大,不可控制的因素繁多,教师的自由度和选择度也高于普通的分科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等教学要素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设计。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困难的。对于这种教学设计能力,有两个主要观点值得注意:

(1)应该考虑构成教学过程的多种因素

美国学者毛拉姆对熟练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运用逐语记录的方式详细地分析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怎样构成的。这些要素包括过去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科和教学工作的信念、学习资源和信息知识、学生的背景、长期的目标、课程的指导原则、学校的周边环境等。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是比较全面地、综合地处理这些要素。例如,有时尽管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学习资源,也就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

(2)现代教学设计在方法论方面与过去的系统方法有所不同

美国学者杨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再将总目标划分为各种类型的子目标,按照各种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并按照目标进行评价。但是熟练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课题或问题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学目标出发。理想的课题应该包括多种目标,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以设定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那么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应该依据课题的特性,选择必要的学习资源、教学媒体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以行为主义作基础,这种线性的教学设计思想模式过于僵化和呆板。教学设计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弹性、动态和互动,应该由“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设计”。这种学习环境设计强调的是学习环境必须是真实化和互动式的,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即为学生提供理想的相互作用的真实体验的环境,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的程序,而不是把设计重点放在具体的知识性目标等环节上。传统的教学设计将原本具有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或学习内容分解为一

个一个的独立单元,相对而言,在这种学习中所习得的知识是彼此分离的,是部分性的知识而非整体性的知识。这样的结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地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则是由强调个别化、单元性、分割式的知识获得的教学设计转变为设计能够掌握、应用和加工整体性知识的学习活动。

如何具体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呢?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基于学校和地区课程的性质,应该充分发挥地区和学校的特点,开发具有个性化的课程。这种课程的设计方法可以用以下程序来描述。

①设定共同主题,制定具体的课题和这些课题的关联图。

②明确学习资源,包括人、物、设施、学习空间、资料、媒体等。③为学生设计有价值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学习。④设计个别化和协同化的学习过程。⑤准备教师的支持和学习环境。

⑥准备进行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记录在案的公文包式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制作能够探索学生长期学习轨迹的评价工具。

一般来说,由学校和教师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年度教学计划,但是对于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方法而言,则应该按照学生自己的课题意识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和设定。此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经验的个别差异,例如,教师应该出示多个学习主题,学生从这些主题中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相同主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当然也可以设定个别学生独立的研究主题。

这种学习活动应该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应该与社会人员共同协作。因此,向社会汇报学习成果,寻求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学生可以实际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系,获得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就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成果。

2、教学预测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预测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新型的综合学习理念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的重要之处在于,综合实践活动更重视为

学生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更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强求学习结果的统一性,更关心学习结果的个性化。此外,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只是依靠兴趣和爱好学习,往往不能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只是将学习结束于肤浅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较深层次的学习结果呢?我们认为教师的预测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比较深刻的,在确定题目时应该对学习发展阶段性有所预测,这样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有关这个问题的知识与背景资料。这些知识除了应该包括各个相关领域的内容性知识,还包括如何收集信息、从怎样的子问题开始等方法性知识。一般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周期比较长,常常是教师一边制定教学计划,学生一边学习,能够做到十分准确的预测是比较困难的。这与设计能力相关,可以在频繁的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进行预测。

3、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四大内容之一。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必须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一般包括从何处收集信息,判断什么信息重要,信息间的关系,怎样整理加工信息等内容。如果需要深入地研究某一个问题,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基本的条件。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样是对教师的要求。为了不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只停留在表层的体验上,教师对学生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内容,通过信息的应用,可以变换为知识,这种变换的能力也是一种应用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称为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对信息的判断、选择、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新的信息的创造和传递的能力;第二,对信息化社会的特性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理解;第三,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第四,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的特征的理解及相关操作的能力。

4、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能力

内容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是不同的,只掌握了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应当把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内容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不能忽视对内容的学习。对言语交流策略的研究表明,假如言语知识丰富,即使交流策略贫乏,也能比较顺利地交流信息;相反,即使言语知识贫乏,如果具有有效的交流策略,同样能够实现信息意义的交流。由此可见,内容与使用内容的策略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把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的知识,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把对内容的理解作为重点。

5、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四大内容之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研究性学习。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教师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无论是设计理念、策略、程序、模式都应该是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程序进行设计,在解决某一主题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性学习,至于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非指定领域的内容,还有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解决某一主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工具、条件、环境等。所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掌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课题、提出假说、制定规划、制定计划、制定方案、调查研究、实验观察、访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撰写论文、制作产品、评价评估、拓展延伸等。

6、组织合作教学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一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的要求、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之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运用合作方法与同学、教师、校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之间的合作,甚至是跨时空的合作。作为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如果自己都不会合作,那么,就根本无法指导学生和其他人员的合作。

美国教研学家卡瓦里尔和克莱因在计算机教学中,对比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结果指出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即当确定目标之后、在研究问题和互相帮助的行为方面,合作学习比个别学习更为有效。这里所说的目标和问题分别对应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和内容,因为如何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与以理解知识为主的学科学习相比,在教学基本思想上是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人类的问题一般包括两大方面: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美国教育协会曾在1944年作过一项重要的研究,把生活问题分为六个主要范畴,即公民责任和能力、经济理解力、家庭关系、智力活动、鉴赏美、语言能力。社会问题是指源于社会生活困扰人们的关键性且有争论的问题,包括贫困、饥荒、人口控制、能源保护、环境保护、通货膨胀、种族问题、战争和平、妇女地位、失业等等。如此广泛的人类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对问题、方法、学习资源进行必要的准备,由于主题内容具有复杂性,有的教师因为知识和经验的原因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那么教师之间必要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另外,综合实践活动有时解决的一个是一个较大的课题,教师必须其他人进行合作解决。

7、促进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教育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即“统一化教育”和“差异化教育”。“统一化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在以后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如读、写、算、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差异化教育”是指尽量使每个学生施展自己的特长的教育,可以产生不同学习结果的教育。具体可分为两种课程,一种是国家以课程标准对所有学校规定的共同课程;另一种是每个学校自己独创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属于这种课程。这种课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按照多

元智能的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在建构主义教学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就能有效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习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样建构主义的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了许多教学设计模式,“情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种。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类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教学”,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解决以后,整个教学内容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同样是事件的探索者或问题的解决者,并在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情境教学要以真实的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又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情境教学的组成环节:

①创设情境——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②确立问题——在上述情况下,选出与学习者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解决。

③自主学习——要求每一个学习者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负责向学习者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⑤效果评价——由于情境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种教学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专门测试。教师只需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情境教学的第一个特征是“学习者中心”,每个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第二个特征是“情境中心”,现实世界的活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的意义建构的“平台”;第三个特征是“问题中心”,学习者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亦即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

(2)随机访问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对同样的知识也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采用随机访问教学。因为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一般都能达到对该知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随机访问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呈现基本情景——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情景。②随机进入学习——向学习者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征相关联的情景,引导学习者进行自学。

③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一般比较复杂,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④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和做出一定的反映。

⑤学习效果评价——是与问题解决过程融为一体的“场合驱动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不同情景中,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以便获得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是一种旨在获得高级知识和培养认知弹性的教学。(3)支架式教学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项目”(DGX3)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可以看出,建构主义教育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兹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五个方面:

①架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

②进入情景——引导学习者进入一定的问题情景,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③独立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问题的方向,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必要的提示。这样,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

④协作学习——通过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共享探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⑤效果评价——包括学习者的自我表现评价和学习集体对个人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在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8、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向以学习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科学习的评价方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应该全面地、综合地考虑和检查诸如如何设定课题、在何处产生了新的想法、如何得出结论、建立了什么假说、体会到了什么、习得了什么以及这个课题以后如何继续进行等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评价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应该对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报告书、作品等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三、专业态度

(1)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理念。(2)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包括理智的情操,即对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道德情操,即对教育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突出地表现在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和专业自主权利。专业自觉意识意味着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专业自主权利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

四、资历和经验

作为一名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其资历来讲,应该具备正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的学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至少3年以上,是学校骨干教师,职称中级以上。

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经验方面的要求是,该教师应该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育、组织大型学生活动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等。

上一篇:母亲永恒的爱阅读答案下一篇:妹妹,真牛!!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