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2024-08-12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共8篇)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篇1

地理科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历史与社会文化系

2011级地理科学 高颖

学号:1103025108

实习时间:2014年4月20日—25日 实习地点:广西(桂林—阳朔—北海)

实习路线:都匀——桂林市(刘三姐大观园、七星公园、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中国岩溶地质馆)——阳朔(漓江、天籁.蝴蝶泉、大榕树、月亮山、西街)——北海(北部湾广场、北海老街)——北海(海底世界、金海湾红树林、北海银滩)——南宁

实习目的: 为了将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深入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我们对广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进行了综合考察。这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实习内容:

广西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地处中国南部,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低纬地区。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广西处于连结三个经济地带及东南亚的位置,连结着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及东南亚。最东至贺县南乡金沙村,最西达西林县马蚌乡清水江村,最北抵全州县大西江乡炎井付,最南力北海市斜阳岛。西北接云南,北连贵州,东北靠湖南,东南邻广东,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背靠云贵高原,面向南海北部湾,大陆海岸线长约95公里,是我国唯一地处沿海的自治区。随着北海港、防城港及南防铁路的建成,不仅广西有了自己直通海外的口岸,也使大西南有了出海的近道,这对促进广西及大西南的现代化建设及国际交往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

(一)地质发展简史

广西地质发展史可分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五大发展阶段。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是广西地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寒武纪时期,广西全区仍被海水所淹覆。寒武纪末,发生郁南运动,部分地区地壳上升,奥陶纪时期,地壳运动频繁,海陆累有变迁,但广西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片汪洋。直到志留纪末,广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广西加里东运动。它是一次普遍的褶皱造山运动。在它的影响下,原先沉积在海洋里的地层,形成了褶皱和断层,并沿着断裂地带,发生了花岗岩的入侵,从而形成“广西地台”的褶皱基底。广西运动使除南部钦州、玉林一带外的广大地区地壳普遍上升,海水退出,成为陆地,从此结束了广西自元古代以来的地槽沉积历史。

晚古生代泥盆纪初期 广西大部分陆地又慢慢下沉,海水由南往北,同时向东、西方向不断推进,除九万大山——越城岭一带及云开大山外,广西其它地区再次被海水淹没。自泥盆纪至三叠纪,海水几进几退,时深时浅,全区广大地区仍然处于水下状态,以海洋占优势。在这段漫长的海洋历史中,沉积了形形色色的地层,其中尤以石灰岩最为发育。为广西岩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地质基础。

中生代

中生代是广西地质演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早、中三叠纪,桂西地区地壳强烈下沉,海域扩大,并有海底火山活动,逐渐转化为再生地槽。三叠纪末,广西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使地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并伴随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生成了一系列北西向,北东向,南北向及东西向褶皱带、断裂带和岩浆岩带,奠定了广西的基本构造格架。在印支运动的影响下,全区地壳抬升,“海水退出,成为陆地。从此以后,海水再没有侵入广西,从而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开始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的新纪元。侏罗 2 纪末至白垩纪,广西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许多高山峻岭和大小不等的盆地,并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在一些盆地中,沉积了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内陆湖相沉积。

新生代

广西地壳经历了中生代剧烈变革以后,在新生代却处于相对平静时期,仅北部湾有火山活动。这一时期,地壳以升降运动为主,并表现为振荡性,发生了多次升降。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由多次升降变为总体抬升,只有南部的北部湾地区地壳下沉,从而奠定了广西现代地形的轮廓。地壳隆升有地区差异,西北部比东南部上升较快,边缘部分比中部上升较多,从而使广西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主要河流也顺应地势向中部和东南部汇集,然后向东流去。

(二)地质构造

1、沉积建造

广西地壳经历了元古代——早古生代地槽、晚古生代准地台(其中包括早——中三叠世的右江再生地槽和钦州残余地槽)和晚三叠世至第四纪陆缘活动带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不同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

2、地质构造

广西地处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复合部泣,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端。中元古代以来,广西地壳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化进程,其总的趋势是由活动性的地槽向相对稳定的准地台演化。但是,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致使这一演化过程复杂化,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构造型相,地质构造特征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构造特征,广西可划分为桂北台隆,桂中——桂东台陷、云开台隆、钦州残余地槽、右江再生地槽与北部湾拗陷六个构造区。

二、地形

(一)地貌特征

广西的地形,从总体看,属于我国东南丘陵的一部分,有耐也与广东合称为两广丘陵。但广西地形又有其独特性:周高中低,状若盆地,山地多,平原少;岩溶广布,山水独奇。

1、周高中低,状若盆地

广西四周多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中部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形成周高中低的盆地形状,称为广西盆地。广西盆地面积约60000平方公里,盆地边缘有一些缺口,著名的有东北部的湘桂谷地和潇贺谷地以及东部、南部的西江谷地、九洲江谷地和南流江谷地,这些谷地是气流运行通道和交通孔道。

2、山地多,平原少

广西山岭连绵,山区面积广大广西中山、低山、山丘和丘陵占全区总面积74.8%;高于全国66%的水平;平原占全区总面积14.4%。因此,广西是一山地多、平原少的省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称。这是广西地貌结构的最突出特征。山系: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边缘山脉:在桂北以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等为骨架;桂东北主要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和萌渚岭,其中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高峰;在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在桂西则多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如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岑王老山主峰海拔2062米,为广西第四高峰。内部山脉;东翼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和大瑶山,西冀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和大明山,东西两翼在镇龙山会合,构成完整的弧形。

图1:广西山脉分布图

3、岩溶广布,山水独奇

岩溶(喀斯特)系指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所发生的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现象。广西的可溶性岩石,主要指碳酸岩。我区的碳酸岩分布面积之广,地貌发育之完备,风景之秀丽,不仅全国第一,而且“甲天下”

多彩奇丽的岩溶地貌,赋予广西丰富的风景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但岩溶区,因受其独特的发育规律、地质及水文条件的影响,石多土少,耕地分散,易旱易涝,交通不便,有的地区人畜饮水也有困难,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不少地方经济还比较落后。解放以来,对岩溶区的建设(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交通运输等),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因工程量大、艰巨,未能普遍地、大范围进行,因此,岩溶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二)地貌类型

广西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岩溶峰丛洼地、岩溶峰林谷地和岩溶残峰平原七大类,作简要介绍。

1、山地:山地(指土山)面积约99870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42%,是广西最主要的地貌类型。

2、丘陵:亦称低丘陵。广泛分布于山地边缘、河流两岸和盆地周围:左江一郁江一浔江以南分布比较连片,尤以桂东南及桂南更为集中。广西的丘陵,岩性以砂页岩为主,占丘陵总面积一半以上。

3、台地:台地分布很广,在桂南、桂中、桂西南和桂东南均有大片分布。面积18933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0%。广西的台地以砂页岩台地,红色岩系台地及阶地所占的比重较大

4、平原:广西平原面积34079平方公里,占广西面积的14.4%分布比较零星,成因也较复杂。

5、岩溶峰丛洼地:峰丛洼地主要分布于桂中与桂西。特点:石山高大(海拔700—900米,桂西北有的达1400—1500米)成丛,峰顶齐一。圆洼地深嵌于群峰之中,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状如蜂窝。地面缺少河系,地下水埋藏很深,多数溶洼干旱无水(可称为旱洼),少数溶洼雨季有涝(可称为涝洼。

6、岩溶峰林谷地:峰林谷地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东,桂中,桂西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特点:石山如林,一列列,或断或续,伸延开去;峰林之间,或为长条状的谷地所伸延,或为比较宽阔的溶蚀洼地所盘踞;谷地有的已有常流河发育(可称为水谷),便利农田灌溉,有的却缺少地表河系(或只有季节性河流),地面干旱缺水(可称为旱谷),但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利于提水灌溉。

7、岩溶残峰平原:残峰平原主要分布于桂中一带。特点:石山分散,一个两个或三五成群分布 4 于溶蚀平原之上。溶蚀平原有的为红土层覆盖,土层深厚,在流水切割下,微波起伏;有的覆盖层较薄,地面开阔平展,犹如一个小平原,平原之上有的地方稻田广布,有的地方积水成湖,有的地方石芽裸露。地表河系发育,地下水埋藏浅灌溉比较便利。在岩溶地区中它的农业最发达。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是广西主要的粮蔗产区。

三、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漫长的地质作用和演变历程中,广西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伴随多旋回的岩浆活动,海水进退频繁,沉积岩相发育齐全,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不少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四、气候

广西位于我国南疆,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北部湾,深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植物几乎全年都可以生长,是我国气候条件最优越的省区之一。

(一)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夏长冬短,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按候温划分四季,梧州一平南一来宾一都安一巴马一田林一线以南,长夏无冬,春秋相连。

2、雨量充沛,夏湿冬千,雨热同季

广西濒临太平洋,靠近印度洋,每年从这两大洋来的湿润气流,给广西带来充沛的雨水。据全区94个观测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536.8毫米,比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29毫米和世界平均降雨量730毫米均高出一倍多,充沛的降水为广西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川径流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气候的地区差异显著

广西地域辽阔(南北跨6个多纬度,东西跨近8个经度),山脉纵横,地形复杂,气候地域差异明显,既南北不同,又东西有别。南北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上。北部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气候特征与湘南、赣南类似,届中亚热带,南部夏长冬短或全年无冬,气候特征与广东、福建南部相似,属南亚热带;北部湾沿岸及附近海岛,终年暖热,具边缘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特色。

五、水文

众多的河流

丰富的水力。广西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主要河流

红水河:红水河上游干流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在广西西林县与清水江汇合,经滇、黔、桂三省区边界与黄泥河汇合 全长638公里,流域面积33162平方公里(不包括南盘江和北盘江流域面积),年平均流量为696亿立方米(来宾迁江站)。

柳江: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上里腊,上源称溶江或都柳江。它东流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区老堡称融江,过柳城后始称柳江。柳江流至鹿寨的江口会洛清江,南流至来宾的三江口与红水河汇合。

桂江:发源于兴安、资源两县交界的广西最高峰——苗儿山的六洞河(又名华江),是桂江的主源。桂江干流长426公里,流域面积19288千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175亿立方米(昭平马江站)。漓江桂林至阳朔段,长82公里,蜿蜒于石欠岩群峰与溶蚀小平原之间,两岸奇峰挺拔,秀水萦回,田园似锦,风景如画,是名扬中外的“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最美丽的一段河段。

左江:左江是郁江的最大支流,重要的水量来源之一。它发源于越南境内,经平而关进入广西,至龙州与水口河汇合后始称左江,流经龙州、崇左、扶绥等县。左江干流长539公里,5 流域面积3159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崇左濑湍站),是桂西南水上运输干线。

灵渠 :灵渠又叫兴安运河,湘漓运河,全长34公里,修建叫: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主要包括“大天平甲、“小天平”、“铧嘴”、南渠和北渠等工程。

此外,广西所濒临北部湾的沿岸岸线曲折,海湾众多,处于北部湾潮波系统腹区,水文特征属浅海类型,涨潮历时长,潮差人,潮流一般呈往返流,余流较小;波浪为风浪和涌浪组成,常见浪0—3级占全年波浪频率的96%,这些说明了:①这里潜在着比较丰富的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特别是有着较丰富的潮汐能。②因自然环境的护卫因素所形成的水域平静、波浪不大的水文特征,为建设海港,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土壤与生物

(一)土壤

1、基本特征

以红壤类土壤占优势形成土壤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和生物。广西全境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是以常绿阔叶林、季雨林为主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带性植被,在这种成土背景下形成地带性土壤是以红壤类(包插红壤、黄坏、赤红壤、砖红壤)为主的富铝化土纲系列土壤。

2、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广西从北而南,气候与生物条件均有明显变化,因而土壤的分布也南北不同。大致北回归线以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带,北回归线至北纬21.5。为南亚热带赤红壤带,北纬21.5。以南为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带。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广西主要是两种垂直带谱。一是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出现在桂南南亚热带山地;二是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出现在桂中、桂北中亚热带山地。

(二)植物

1、基本特征

(1)种类繁多广西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维管束植物共有283科、1778属、7000多种,仅次于云南和广东,居全国的第三位,为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

(2)起源古老、许多珍稀种发生于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

2、植被分布规律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群落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地方。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群落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也称为含热带成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800一1000米以下的土山区。

(3)北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地带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为常绿季闲林,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土山区。

(三)动物

广西复杂的地形、暧湿的气候,加上多种多样繁茂的植被,力功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种类丰富,多珍稀种类、多树栖食果类、鸟类等基本特征。

七、海岸、岛屿

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l500多公里。海岸类型则有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两种。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具有良港条件的有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龙门港、企沙港、铁山港、珍珠港等。沿海岛屿众多;涠洲岛和斜阳岛是最大的两个火山岛。

八、滩涂、浅海

沿海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是海岸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地带。浅海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底平缓,少暗礁,6 风浪小,是理想的渔场和海水养殖基。

广西人文地理概况

一、行政区划

截止2010年12月广西的行政区域划分为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和12个自治县。14个地级市分别为南宁市(6市辖区、6县)、柳州市(4市辖区、1县、2自治县)、桂林市(5市辖区、10县、2自治县)、梧州市(3市辖区、3县、1代管县级市)北海市(3市辖区、1县)、防城港市(2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钦州市(2市辖区、2县)、贵港市(3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玉林市(1市辖区、1县、1代管县级市)、百色市(1市辖区、10县、1自治县)、贺州市(1市辖区、2县、1自治县)、河池市(1市辖区、4县、5自治县、1代管县级市)、来宾市(1市辖区、3县、1自治县、1代管县级市)、崇右市(1 市辖区、5县、1代管县级市)。

图2:广西地图

二、人口与民族

1、人口

数据显示,全自治区总人口为5159.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602.66万,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4392.57万。而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891.61万人,占62.82%;各少数民族人口委1711.05万人,占37.18%,其中壮族1444.85万人,占31.39%。

2、民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另外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三、文化

1、民族文化

在广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仅留下了先民古老的火文化、石器文化、狩猎文化,而且也积淀了先进的陶瓷文化、青铜文化、画字刻石文化、稻作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广西各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生殖、起居、饮食、婚恋、丧葬、节庆、图腾礼仪、法度、文学、艺术建筑、审美等方面,都有个性鲜明的文化链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广西多姿多彩的名族文化。

2、典型旅游文化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有可供开发的景区、景点400多处。分布于8个地区、63个县。广西峰林是发育完美等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型奇特。形态最典型、风景最秀丽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界”。广西洞穴多且景观别致,素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之称。广西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同时广西是个杉树民族自治区,各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条件。

四、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79年广西的GDP总量仅为75.85亿元,到2012年达到了13035.10亿元。增长了171.85倍。2009年,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2.14亿元,增速为6.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2.11亿元,增速为10.0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16.97亿元,增速为15.4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7952元,比上年增长了10.37%。根据广西省统计年鉴2013我们可以得到,广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第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6.8∶35.2:37.9,而2012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7:47.9:35.4。因此我可以得出:广西产业结构呈现了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稳步升高,第三产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

1、农业

现在广西已成为全国甘蔗、热带亚热带水果和林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沙田柚、八角、茴油和桂皮产量列全国首位,甘蔗、松脂、香蕉、菠萝、油茶籽、荔枝,龙眼、柑桔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广西水产业也较发达。

广西主要经济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商品率较高,但商品不能满足需要经济作物产品,一般都作为工业原料,自给性部分比重小,因此都具有较高的商品率。

2、工业

如今的广西是一个经济社会集中在湘桂铁路一线的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在桂北的龙江流域、桂西右江盆地、桂南北海—钦州沿海、桂东南梧州及玉林等地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红水河沿线则以水电为中心的能源工业亦在建设中。

从经济结构方面,近年来广西的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在第二产业中,亚热带特色的食品工业、门类齐全的纺织工业、煤炭与水电并重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前景广阔的建材工业、水泥工业、玻璃及玻璃制品工业、砖瓦、石灰及轻质建材制造工业、重型矿山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高速发展促进了广西经济的跨跃。第三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3、旅游业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旅游开发较早,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以桂林山水和百色大围天坑群等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和防城港金滩为代表的滨海情韵;以大新德天跨国大瀑布和凭祥友谊关为代表的中越边关览胜;一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是广西旅游的五大特色。

具体实习点概况

刘三姐大观园:

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原名桂林刘三姐景观园,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亩,总投资伍仟余万元人民。刘三姐大观园是桂林市旅游业的一颗新星,她以刘三姐文化精华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游乐场所。经桂林市、广西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于2012年8月10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观点:铜鼓、铸铜鼓、瑶族长鼓、刘三姐对歌台、莫府大宅、电影《刘三姐》、翠竹奇趣、阿牛家、金蟾对歌台、侗族鼓楼、刘三姐故居。

图3:刘三姐大观园七星公园:

七星岩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地是国家首批4A级景区。岩洞长约1100米,最宽处54米,最高处27米,是距今100万年的一条古老的地下河。该岩洞本为地下河床,后因地壳变动,地下河抬升,露出地面成为岩洞。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岩石缝不断渗入,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从而形成许多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自然景观

中国岩溶地质馆

中国岩溶地质馆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路岩溶地质研究所院内,该馆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普及岩溶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性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两层,建筑面积2000㎡。室厅共7个。一层中央为水池,内侧为岩溶工艺美术厅,外侧为办公场所;二楼为岩溶地质专业展厅,分8大部分:区域岩溶、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岩溶石山治理、岩溶工程地

图4:七星岩内景

图5:中国岩溶地质馆

质与灾害地质、岩溶矿产及岩溶地质研究所10年来的成果。展品1500多件,包括岩溶实物标本、彩照和灯箱照片、图表、模型及文字说明,多附有英文标题和说明,展书约100本。反映了我国当前岩溶研究的现状及主要成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好地方。2000年被确定为“桂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目前,中国岩溶地质馆已成为一个反映岩溶科学知识的橱

窗和普及岩溶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图6:

漓江景区

漓江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猫儿山,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

图7

图8

(图:

6、图7:漓江风光)

天籁.蝴蝶泉

天籁蝴蝶泉位于阳朔月亮山风景区 “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321国道旁,距阳朔城仅三公里,是国家3A级景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以山水、石、洞、悬空吊桥,泉水瀑布及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侗、苗风情而得名。在景区内的蝶山不但可以观赏到奇特的羊角山、笔筒峰、雄狮山、手套山、拇指山、孔雀山等喀斯特石山,还可以观赏到被称为小漓江的遇龙河。而且在景区内还可以与侗、苗年轻人接触,并倾听世界非质文化遗产的天籁音—多情的侗族大歌。

图9:蝴蝶泉内景

大榕树、月亮山景区

大榕树景区距阳朔县城约6公里,包括古榕公园、月亮山公园及赏月路经典,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榕树,远看是一把绿色巨伞,近看盘根错节,叶茂蔽天。传为晋

代所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树龄。古榕下,金宝河缓缓流淌,明净如镜。电影《刘三姐》中阿牛哥和刘三姐对歌、抛绣球、定情终身的一场戏是

图10:月亮山

大榕树位于漓江风景区内,名“穿岩古榕”,为田园风光最佳处。有一棵树冠呈圆形

(图11:大榕树)在树下拍摄的,这棵榕树见证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阳朔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游人如云。阳朔西街位于广西阳朔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 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西街东头是漓江的重要口岸——漓江码头,旅客游完漓江后均从此处上岸。

西街的建筑极具特色,中西合璧。西街的部分房屋保留了桂北明清时期建筑的古朴典雅,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阳台、石板街;而街边两旁的酒吧咖啡厅则俨然欧式建筑风格,楼房大多高三四层,楼顶多建有钟楼和古堡,骑楼的柱是圆的,门和窗也是半圆拱顶,颜色也五花八门,红绿青紫,和谐交错。远看西街里的建筑像一座座艺术雕像,美轮美奂„„

阳朔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 的一条街,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游的外国人 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中国之最。为此,旅游界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旅游业中的阳朔现象”,中国的“地球村”。

图12:西街饰品店

北部湾广场—“南珠魂”

北部湾广场位于北海市区中心的北部湾中路、四川路、常青路交汇点,始建于1985年12月,北部湾广场是北海市综合性的城市核心广场,设计充分尊重现状,塑造了现代化的城市广场新形象。同时,保留和利用历史传统的建筑,倾注地方性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使广场成为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场。

图15:北海老街夜景

北海老街: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自那时

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

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北海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海底世界 : 海龟岛、南中国海珍稀标本馆等展区。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

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

箱、海龟池、海豹

池、360度全方 位

图17:珊瑚 B区为海洋(图16:北海海底世

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海底观光景点。这界)透视海底隧道、生物区,里有总高度超过三层楼的巨形鱼池,内有装备潜水表演、喂鱼表

重型潜水器械的潜水员作深潜水表演 最激动图16 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人心的是上演人鲨共舞的海底隧道,还有吴哥精彩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雨林、水晶宫、海报表演区、魔鬼鱼表演区、A区就是原来的北海水产馆,该馆具有二

鲨鱼码头、北部湾原生态海岸等等。十多年历史,与青岛水族馆并列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水族馆。世界大观、亚马逊雨林、玛雅山岗、亚马逊科普区、中华水世界、鳄鱼池、金海湾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幽秘神奇、依海而生,随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北海山口镇的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境内,海岸线长50公里,面积8000公顷。保护区内共有海榄树、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12种红树植物,是广西乃至全国大陆发育良好、连片大、结构较 典型、保护较完整的红树林区。

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半岛南端、北海市区南面的海边,距市中心约11公里。它东起大冠沙,西至冠头岭,绵延24公里,以一形如虎状的沙丘而曾被名为“白虎头沙滩”,后以其沙细而白而改称“银滩”。滩宽随潮水涨落,一二百米至二三千米不等,由纯净的高品位石英砂经千万年的海水冲涮和堆积而成,滩边为绵延海岸的林带,空气特别新鲜。这里集中了许多海滩的优点:滩长、沙细、水净、浪软,滩的坡度降比只有5‟,平缓无礁,属于无鲨鱼海区,常年水温在15℃~30℃之间。是个十分理想的四季海滨浴场和开展沙滩运动(如沙滩排球)之地,外人将它与世界名滩——夏威夷海滩媲美,国人称它为“南方北戴河”,甚至誉为“天下第一滩”。这里吃、住、玩设施完善,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最美休息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4A级国家旅游区。它包括海滩公园、华侨投资开发区、恒利

海洋运动娱乐旅游度假中心等三大旅游活动中心。

图18:北海银滩实习总结: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广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也增加了和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我们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篇2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习,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地质综合实习为课堂专业知识的补充及深化, 是石油地质相关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与实践, 旨在学习地层—沉积相—构造的基本特征, 分析复杂的地质现象, 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建立地质学科思维方式, 为今后的工作及科研夯实基础。自重庆北碚实习基地实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以来, 学校高度重视该实习基地的建设, 多次强调突出实习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有效教学模式, 并将其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质综合实习要体现印象深刻、效果突出, 野外剖面的完整及美观固不可少, 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则尤为重要[1]。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前已完成《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及《沉积岩与沉积相》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但鉴于课程浓缩、专业面广而深度不够等问题,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是实习的关键。重庆北碚地质综合实习经多年的积累及探索, 在教师结构搭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 凝练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体系, 效果突出。

一、“还学于生、化教为学”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若在野外教学中还采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 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预期目的[2,3,4]。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地质认识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1. 以小组为单元独立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

实习前、将实习队分成5~6人的小组, 每个小组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由辅导员及专业任课教师推荐小组长。在实习期间, 一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如野外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等。尤其是在每一个剖面点或每一条踏勘路线的总结过程中, 由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 其他小组可提问或反驳。因此, 在每次总结时, 气氛异常活跃, 每位同学既是学习的参与者, 也是成果的创造者;组间及组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 以学生为主导, 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性讲解及总结。

野外地质实习以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主, 教师讲解为辅。每一条路线, 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本条路线的实习目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每个具体观察点,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观察, 之后教师提问, 并启发性地提示重点及注意事项。然后, 小组再次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关键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在每个剖面点的总结过程中, 首先由各小组总结, 最后由教师提问、评价并系统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5]带给学生的往往不仅是知识本身, 而是对如何获得知识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真正做到了“脑勤、手勤、眼勤”。通过以上的训练,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重点内容,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二、野外现象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野外实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巩固专业知识, 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将野外现象对应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理念[6,7]。如果在野外采取室内教条式授课的方式, 会忽略野外现象及与当地经济、矿产等的关系, 学生学习热情也会大幅降低。因此, 在具体实习过程中, 针对与矿产有关的地质现象 (或地层) , 指导教师会进行详细介绍并引导学生与实际结合, 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随机加分问答题。如向学生提问龙潭组煤层的形成环境, 须家河组煤层的形成环境, 它们有何不同?如果让同学们投资建石灰厂、煤矿、砖厂或开展石油勘探、天然气勘探, 会选择在哪个层系, 什么原因?最后通过野外实物和实际矿产领域的讲解, 让同学们对矿产和油气田相关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后, 学生明晰“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 对以后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知识表述能力的培养

野外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熟悉”三步曲, 最终由学生的表述来进行评价[6]。但理解知识并不等同于表达知识。本实习的教学特色之一, 即实习过程全程引导学生主动表述其所见、所想。

在野外剖面中的难点位置, 由指导教师将各小组统一在一起, 让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 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 最后由教师统一总结, 并根据学生表述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在每次总结时, 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竞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开始阶段学生专业表达能力明显不足, 但教师一般以鼓励和补充为主。通过近三个星期的强化锻炼, 在实习中后期阶段, 绝大部分学生不但能在公众场合大方地进行汇报, 而且能用较专业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地质现象。

四、多种教学场所结合确保实习可持续性

国内多个经典地质实习基地因开山炸石、退耕还林或食宿不便等原因被先后废弃。因此, 如何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开展多元化实习, 是当前实习基地面临的普遍问题。本实习结合新开辟剖面及博物馆等进行多种教学场所的实习, 确保野外实习的可持续性。

1. 开辟新的野外教学剖面。

实习基地已建设数十年, 虽大部分经典剖面保存良好, 但个别剖面 (如代家沟、须家河组一段) 由于风化作用和植被的覆盖, 原来良好地质现象已面目全非, 给实践教学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 带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踏勘新的剖面, 在附近开辟了新的野外教学剖面 (开辟土地垭飞仙关组三段和四段碳酸盐澙湖至台地剖面) , 使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2. 利用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进行地质教育。

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位于北碚码头附近枇杷山上, 馆内有大量古生物、矿物岩石、古植物等标本, 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学教学场所。自然博物馆针对学生免费开放, 实习队在北碚码头河流相剖面观察后, 可就近至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丰富的古生物及矿物学标本, 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 还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 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和野外教学的不足。

3. 利用卢作孚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北碚市政府新修建了民国时期著名爱国企业家卢作孚的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北碚码头辫状河剖面上方, 是了解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和抗日战争的理想场所。在结束北碚码头沉积相后,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纪念馆, 了解实习区域历史及文化背景, 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趣味拓展与专业学习互动

连续登山、天气炎热、地势起伏较大等原因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 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如何考虑学生体力及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保障张弛有道的教学质量, 也是野外实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 在结束完构造剖面实习部分后, 租用矿区体育馆开展趣味活动和拓展活动结合的游戏, 如集体单脚跳、集体绕圈、翻纸牌等活动, 一方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放松相对疲惫的身体;另一方面, 开展专业知识趣味抢答题互动活动, 使同学加深了专业知识印象。最后以测井—物探专业篮球友谊对抗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 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灵活有效的评分方式

野外评分既要体现出野外学习及实践能力, 也要突出室内图件及报告的整体质量。本次实习评分采用逐项量化的方式开展, 包括野外记录、野外表现、图件、报告、手标本鉴定五项组成。具体评分考核方面, 采取实习成绩=野外表现平均×40%+ (野外记录+手标本) ×20%+实习报告 (图件+报告) ×40%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 野外表现成绩以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记录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量化评分方式为“野外成绩=总表现÷5”, 即野外表现需结合学习态度、主动发言及回答问题情况综合评定。手标本考试则要求同学们利用工具识别岩性, 并在岩性识别基础上结合层位、油气勘探意义等进行系统总结, 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述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将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野外地质综合实习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着重学生基本技能、独立思考、创新素质、团队精神的培养。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性地讲解和做最终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基本上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掌握剖面内容,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了实习效果。在较为艰苦的实习环境中, 学生无一人中断实习、坚持完成实习, 无一人不及格, 实习平均成绩优良, 学生反馈情况佳。总体来看, 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措施在地质综合实习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 培养新型地学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6) :10-12.

[2]余际从, 段怡春, 赵连荣, 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 2011, (1) :3-12.

[3]赵鹏大.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4) :1-6.

[4]赵鹏大.在新起点上推进地质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 2010, (4) :1-5.

[5]刘占红.引发式教学对地质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6) :81-282, 260.

[6]徐振海, 倪晓玉.对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0) :28-30.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旅游野外综合实习 线路规划 教学设计 能力培养

一、引言

旅游野外综合实习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我校的旅游野外综合实习主要通过野外调查等环节,使学生对旅游地理及旅游管理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旅游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景区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市场调研、旅游酒店等方面的认识,并将旅游活动对文化、生态的影响,旅游者行为等诸多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野外综合实习的内容与路线规划

(一)在实习内容设计上, 基本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对旅游业整体认知和感知能力。通过调查了解旅游业组成部分的各个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剖析旅游业发展的现象,分析业态趋势,把握旅游业的主要发展动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参观、调查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对旅游系统有全面、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实习地区旅游业在区域、景区、旅游企业各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线路设计上,主要以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及旅游管理学内容为主,即要圆满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又要节省时间和成本,实习线路的设计结合了教学内容,采用了不走重复点的线路, 提高学生对野外实习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野外调研工作的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设计

(一)区别传统教学方法,使实习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启发性

在实习教学设计上,放弃了以教师指导、讲解,学生“跟团”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在实习前期准备工作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图文资料,准备实习用具。在收集、查阅实习地有关资料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实习地基本情况的了解,而且学生在收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筛选资料。在对实习路线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各小组讲授实习路线。由于实习中要求每组同学要对实习地基本情况进行解说,因此找到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剔除无关内容,并加以分类等一系列工作,都培养和加强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力。

在各景区实习中,教师在考察点提出考察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对考察点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调查,自行使用地图、GPS、罗盘等实习工具,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然后教师提出各考察点需要思考及分析的问题,各小组分别讨论,并加以总结,教师当场并不否定学生任何分析的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回校后,再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小组探讨,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的实习方式。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启发性提问的实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自主性产掌握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分析与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创新能力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随着阅历的日益丰富,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框架将逐步模式化、固定化,进而弱化创新意识,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实习中教师们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如:在旅游线路设计上,韶关传统旅游线路与团队模式一般都为围绕着“南华寺—风采楼—丹霞山—珠玑巷—梅关”展开的韶关2日或3日游。实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当代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出新的旅游线路与模式,有的小组就设计出围绕韶关自然景观资源而开发出的“野外徒步线路”“越野骑行线路”“亲子游线路”等 ,有的小组设计出“舌尖上的韶关”“韶关人文风情游”等特色游线路。这种差异化的线路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旅游跟团的模式,更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也是未来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方向。通过形式多样的实习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习考核方式与评价的多样性

实习考核主要由表现、笔记、记录、实习报告组成,实习考核采取了多种能力综合评定的方法。

1.考核方式: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根據学生的实习表现(包括实地讲解、出勤、团结协作精神、资料准备情况等)和上交的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2.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及百分比为:实习纪律(5%)+实习表现(20%:其中老师占10%;小组占10%)+实习记录(25%)+实习报告(50%);指导教师根据评分规定及指导书中各项成绩的评分标准综合考评。

3.评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生的名额下不得超过实习总人数的20%,必须从实习成绩优秀的实习生中产生。

4.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均予以不及格的等级。

A.实习期间表现差,未达到野外实习条例中的基本要求。

B.因病、事缺席累计时间达实习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者;旷课两天以上者。

C.实习期间,造成教学或管理事故,影响不良者。

四、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效果评价

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按上述线路及内容所设计的旅游野外综合实习,通过2个班一周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会了野外调查的工作方法,还加深了对旅游业整体认识,学会了相互沟通与合作,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旅游专业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忠君,石玲.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26-92.

[2]何素玲,李玉钧.韶关旅游地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2-3.

野外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篇4

一、综合实习概述

此次滇西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提前查找了有关于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比如,实习过程中的地貌与河流的名称、位置及形成原因,实习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习俗、服饰、历法,实习地的人口、农村聚落的类型等。

野外工作:

2014年4月8日,早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9点半时到达滇池,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滇池的形成、形状、面积大小、容水量、水质及水质的治理等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老师也介绍了西山的形成演化、属地质断裂带等内容。10点半出发去大理。

4月9日,早8点,我们到了大理的洱海公园。近10点,我们在洱海海东下车,听老师讲解洱海的形成、面积、水质等,及大理冲击扇的形成。11点多,到达南诏风情岛、金棱岛、银棱岛、双廊古镇。下午1点,我们抵达大理蝴蝶泉。下午3点,抵达喜洲,参观了侯家民居,并对白族的民俗,居所、歌舞、三道茶有了深刻的了解。

4月10日,早8点,我们来到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并爬了苍山。深入了解到大理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

4月11日,早上出发,中午时抵达潞江坝,老师讲了怒江的形成构造运动,汛期,经纬度、海拔、气候等。下午3点,抵达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了解了高黎贡山植被的垂直结构,气候及国家保护动植物。之后出发去腾冲。

4月12日,早9点,来到腾冲的火山观测点,了解了火山地貌。下午1点半认识了柱状节理和黑鱼河的清澈。

4月13日,早8点半抵达腾冲热海,了解了地热。11点半了解了腾冲的玉石文化。下午1点半,抵达和顺古镇,领略到古镇浓厚的文化底蕴。

4月14日,早8点离开腾冲,晚上抵达楚雄。

4月15日,早8点,来到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了解到彝族的历法及文化。之后,出发抵达玉溪师院。后期通过对实习中的记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整理成报告。

此次实习,在时间上比较匆忙,到最后有些同学体力不支,无法更好的了解到实习地的特色,实在遗憾。

二、专题实习报告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考察发展分析

摘 要: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的考察的目的是让彝族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而不被汉化。通过对彝族历法及文化的了解,并查找的资料,总结归纳出彝族的历史发展状况、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族节日等,分析得出彝族为自身文化的发展做出努力,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文化的原始味道。

关键词: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文化;民风民俗保护 1 基本概况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为第七大少数民族,云南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汉族文化逐渐渗透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今天,彝族的历史文化、服饰、习俗、建筑和生活等正慢慢的淡化、汉化。所以,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好民族文化,使其保持着特有的民俗,并延续下去。

1.1 彝族历史文化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部族。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民族特色 2.1 民族服饰

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饰的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2.2 风俗习惯 2.2.1 食俗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2.2.2 跳菜

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2.3 建筑特色

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是土掌房。土掌房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平顶的制作具备晒场的功能。楚雄州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2.4 彝族历法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十月太阳历广场十根文景雕塑图腾神柱,以祖先神柱为中心,正南方向两根是天神柱和火神柱;正北为葫芦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西方依次是龙神柱、鹰神柱和羊神柱。十根图腾神柱是按照彝族古老的立杆观测太阳运动以定季节的原理。由天文学家参与测定设计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观测效果非常精确。

2.5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2.6 民族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彝族现状发展分析 3.1 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彝族在保持自身的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汉族的文化,比如传统节日的融合,彝族人接受了汉族的春节,汉族人也接受了彝族的火把节等。还有语言的汉化,很多彝族人,不知道如何讲彝族语言,缺少对彝族民风民俗的了解,甚至没有了彝族的名字,只有汉族名字。

彝族的文化及语言,正逐渐的被淡化、改变,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加以保护,便会流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3.2 解决途径

对接受汉族文化的彝族人同时开设彝族文化课程,使其从小既能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会容易将本族的文化抛弃。

举办彝族的大型活动,号召彝族人参与其中,不忘本,并让其他民族了解彝族的文化。

加强本地的彝族文化旅游,将彝族文化特色加入旅游服务中,可以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递下去。

3.3 发展前景

由于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为第七大少数民族,云南第一大少数民族。

云南楚雄州,具有良好发展彝族文化的环境,使其永久流传。参考文献: [1]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篇5

年级:2012级2班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学号:1241212 姓名:李庭乐

实习指导教师:张立峰 李筱琳 李蒙 2014年9月2日

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实习

这次土壤地理实习的路线是从丘陵地区到山前台地再到平原地区。具体是先到四平的叶赫地区再到四平市区外环路最后到辽宁省的昌图县地区。

山前丘陵——山前苔地——平原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形成是在地质物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物质大循环:

裸露在地表的坚硬的岩石,在阳光的照射和大气降水的淋湿下,进行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其结果导致岩石由大变小,由粗变细。其形态和化学结构发生变化。风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大量营养元素,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作用下,汇入附近的江、河、湖、泊。甚至是海洋当中,慢慢形成沉积岩,然后沉积岩在地球内应力的作用下,再次出露海面,再接受阳光照射和降水淋湿等循环过程。这样完成了地质物质大循环。2.生物小循环:

上述地物质大循环结果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疏松多孔的母质。在疏松多孔的母质中,先出现的是细菌,然后是低等生物,如苔藓、地衣。低等生物的出现使母质出现养分,慢慢的,高等植物出现,而高等植物的出现,最终促使母质逐渐转化为土壤。这个过程叫生物小循环。

第二节 丘陵上的灰棕壤

时间:2014年8月21日

上午11:05 阴天 地点:转山湖水库岔路口到石岭公路2000m处 1.成土因素

气候:温带半湿润向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生物:针阔混交林(油松或黑松)地形:丘陵上的平亢地

母岩和母质:花岗岩且有紫色和白色泥岩入侵 2成土过程

以黏化过程为主是指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大量分解形成次生黏土矿物,在降水条件下,黏粒向土壤中下层移动并逐渐淀积起来。3.土体构型(O-A-B-C)O层:枯枝落叶层,厚度3-5cm A层:腐殖质层,厚度0-25cm;呈灰黑色;根系较多;以砂质为主,通透性好;土壤结构团粒状结构

B层:淀积层,厚度35-55cm;灰棕色;根系较少;土壤结构团粒状结构

C层:母质层,50cm以下;呈黄褐色;无根系

第三节 山前台地上的黑土

1、巨丰砖厂

时间:2014年8月22日

上午09:20

晴 地点:四平外环路上的巨丰砖厂(1)成土因素

气候: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生物:森林草原草原植物,现已开垦为农田 地形:山前台地

母岩和母质:黄土状的亚黏土(2)成土过程

一是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主要在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累积下释放大量N、P、K等元素,放大量的氧气,为植物矿质化过程。冬季是以有机质腐殖化过程,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不能彻底分解,而以腐殖质形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积土壤中,从而形成暗色表层。二是彻底脱钙过程:由于黑土分布区降水比较充足,不仅可以使土壤中Na和盐淋失掉,相对来说,比较活跃的Ca盐和Mg盐也淋失掉,所以黑土无钙积层,钙积层是区分黑土黑钙土重要标志。

(3)土体构型(A-B-C)

A层:腐殖质层,厚度0-40cm;呈灰黑色;根系较多;土壤质地壤质偏粘重;土壤结构团粒状结构;腐殖质层较厚是因为黑土属草原土壤,黑土原属于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过渡的土壤 B层:淀积层,厚度40-70cm;灰黄色;根系较少;有少量铁锰结构;土壤结构为块状结构

C层:母质层,黄土状的亚黏土;厚度75cm以下;呈黄褐色;无根系颜色为淡黄色,该土壤剖面通体无碳酸盐反应,说明不仅可溶性的钠盐,钾盐被淋失了,相对活跃的钙盐和镁盐也全部淋失。

2、条子河九队

时间:2014年8月22日

上午10:35

地点:四平外环路上红钢到大房身乡道条子河九队中路右侧100米(1)成土因素

气候: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生物:森林草原植物,现已开垦为农田 地形:山前台地,漫岗地 母岩和母质:砂岩夹紫红色泥岩(2)土体构型(A-B-C)

A层:腐殖质层,厚度0——30-40cm;呈灰黑色;根系较多;土壤质地壤质偏粘重;土壤结构团粒状结构;腐殖质层较厚是因为黑土属草原土壤,黑土原属于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过渡的土壤 B层:淀积层,厚度30-40——60-70cm;灰黄色;根系较少;有少量铁锰结构;土壤为块状结构

C层:母质层,砂岩夹紫红色泥岩;60-70cm以下;白色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该土壤剖面通体无碳酸盐反应,说明不仅可溶性的钠盐、钾盐被淋失了,相对活跃的钙盐和镁盐也全部淋失。

第四节平原上的黑钙土

时间:2014年8月23日

上午10:05

阴 地点:四平至双辽的303国道满家桥右侧200米(1)成土因素

气候: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生物:厚生植被是典型的草原植被,以羊草为主,羊草叶量多,营养丰富,羊草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的砂壤质聚钙土和黑钙土,多生于开阔的草原,起伏的低山丘陵,河滩和盐碱地等,它的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很强,是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物。

地形:平原

母岩和母质:黄土状亚砂土(2)成土过程

一是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二是明显的钙积过程,该地区由于降水不是很充足,蒸发作用又强。有限的降水只能将土壤当中易溶性的钠盐、钾盐被淋洗,而相对活跃的钙、镁等盐类只能部分淋失,部分残留于土体中,并在土体的中下部相成一个碳酸钙和碳酸镁相对富集的钙积层。

(3)土体构型(A-B-C)

A层:腐殖质层,厚度0-50cm;呈灰黑色;根系较多;土壤质地壤质偏砂;通透性较好;土壤结构团粒状结构;通体无碳酸盐反应

B层:钙积层,厚度50-92cm;灰黄色;根系较少;土壤结构比较紧实的块状结构;该层次有明显的碳酸盐反应 C层:母质层,黄土状亚砂土

92cm以下

第五节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质分布情况的对比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质分布情况比较: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对于土壤中腐殖质的积累作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木本植物主要是依靠地表凋落物归还,枝落叶归还,而草本植物是地表凋落物是地下根系共同归还。森林土壤中腐殖质主要是以枯枝落叶的方式归还于土壤层,土壤腐殖质层深度锐减,即土壤腐殖质的表聚分布型,而草本植物每年其植株的主体部分死亡后都归还于土壤,既有地上部分归还又有地下部分归还,根系归还的部分集中在0-30厘米或50厘米的土体中上部,这样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腐殖质层随深度逐渐递减,即土壤腐殖质的舌状分布型。

第六节 沙地樟子松

时间:2014年8月23日

上午11:30

地点:303国道四平至郑家屯段辽宁省昌图县付家镇附近的付家林场,有平原过渡到沙地。

樟子松人工母树林简介

樟子松人工母树林始建于1971年,坐落在付家林场种了林分场,距付家屯四公里,位于平齐铁路的黑城子乘降所至付家屯火车站之间的铁路两侧,规划十一个大区,三十三个小区,面积4500亩。截止2000年来保存28-34年生母树,77.716株加权平均树高9.45米。胸径为23.40厘米,最大树高已达12.43,胸径为30.60厘米。母树林于1978年初结实,到1999年末累计采制种子8000千克,除了解决本县本场育苗用种外,多年来没支援本省其它市县以及新疆、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累计4150千克。

第七节 叶赫白浆土

时间:2014年8月20日

下午14:00

晴 地点:转山湖书库大坝下300米(1)成土因素

气候:温带半湿润和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白浆土通常在温带形成。生物:五花草塘

植物种类多,草量大 母质和母岩:河流相的沉积物

地形:一级阶地,阶地两侧的山上位泥岩和细粒砂岩。(2)成土过程:

白浆化过程:在河流边缘水的流速慢,细粒物质沉积下来,淀积成一个粘土层,后来地壳下沉,河流改道,在其上沉淀下来粗粒物质,而其下面形成的粘土层在降水后阻挡水分下渗,很容易形成还原环境,在还原条件下土壤中的铁、锰被还原,形成低价态的铁锰,它们具有流动性,当水分过多时,一部分低价态铁锰以侧渗方式流出,高价太铁锰被低价态还原,形成白浆层。

(3)土体构型(A-E-B-C),A层是腐殖质层0-20厘米左右,颜色呈灰黑色,有大量根系,E层是白浆层20-50厘米,颜色灰白色,有少量的根系,B层是淀积层50-90厘米土壤比较紧实的块状结构,C层母质层90厘米以下,黄土状亚粘土。

第八节 山门水库天然次森林

山门的植被是天然的次生林,地表植被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构成,种类比较多,枯枝落叶层比较厚,生物归还量大。植被和昌图县付家镇附近的付家林场,对比,种类比较繁多,因此降水降落到地表前,可以分别被乔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所截流,所以侵蚀性较弱,保水能力较强。

第九节 母质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母质对土壤土质形成的作用

(1)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

(2)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质母质更为复杂,它不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

(3)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 元素组成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十节 团粒结构土壤为什么适于农业生产

(1)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孔隙的比例较为适宜,且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

(2)在土壤团粒之间为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土壤团粒内部则为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良好吸水,蓄水与保肥性能,这样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

(3)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这是因为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供应;同时,在团粒结构内部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这有利于养分的保存。(4)具有团里结构的土壤具有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均较小,这也有利于耕作。

第二章 植物地理学实习

第一节 吉林师范大学校内植物

时间:2014年8月20日 下午

晴 地点:吉林师范大学校内

实习内容:植物地理实习植物种类识别 序号

植物种类

别名

所属科种 01.02.大刺菜

菊科

水稗草

禾本科(粮食作物,粮食作物大部分属于禾本科)03.苋菜

苋科(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04.05.06.07.08.09.10.11.12.铁苋

血见愁

大戟科

金银花

忍冬

忍冬科

车轴草

香车叶草

茜草科(三叶草,牧草作物)

刺柏

松科、柏科

丁香

洋丁香

木犀科

榆叶梅

蔷薇科

槭树

槭树科

龙葵

天茄子

茄科

鸭跖草

鸭跖草 13.14.15.16.17.鼠长老鹳草

牤牛菌科

狗尾花

禾本科

树锦鸡儿

小黄刺条

豆科(大灌木或小乔木)

火炬树

鹿角漆

漆树科

梓树

臭梧桐

紫薇科

18.葎草

19.萝藦

20.灰菜

21.苟麻

22.羊蹄叶

23.苦菜

24.地锦

25.叉分蓼

26.飞蓬

27.紫花地丁

28.北京毛桃

29.狐尾草

30.豚草

草)31.地肤

32.马齿苋

五爪龙

桑科(草质藤本,具有倒钩)

天浆壳

萝藦科

粉仔菜

藜科

青麻

锦葵科(双子叶)

廖科

山苦荬

菊科

爬山虎

葡萄科

酸浆

蓼科(多年生草本)小白酒草

菊科(一年生草本,可入药)

蓳菜科

蔷薇科

绿羽毛

小儿仙草科

三列叶

菊科(外来入侵物种,属于有害杂 地麦

藜科 长命菜

苋科

第二节 山门水库地区植物

时间: 2014年 8月21日 上午 晴 地点:山门水库

实习内容:植物种类的鉴别

序号

植物种类

别名

所属科种 01.02.03.萎陵菜

蔷薇科(多年生草本,圆柱形)

翻白草

鹅绒萎陵菜

莓叶萎陵菜

水杨梅

豚草

三列叶

菊科(外来入侵物种,属于有害杂草)04.苏子

唇型科(叶子有浓型香味)(判断依据:1,有花;

2,茎四棱;

3:,有香味)05.06.07.08.09.10.11.12.13.14.羊尾花

胡枝子

胡枝条

豆科

全叶马兰

黄花三草

菊科

菟丝子

豆科

蒙叶栎

柞栎

壳斗科

马莲

马兰花

鸢尾科

蝙蝠葛

山豆根

放己科(多年生藤本)

山里红

蔷薇科(果树)

牛蒡

东洋参

菊科(二年生草本)

悬钩子

山莓

蔷薇科 15.16.17.18.19.花絮柳

蔷薇科

鸢尾

鸢尾科 茜草

血见愁

茜草

玉竹

铃铛菜

百合科

地榆

山地瓜

11级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封面 篇6

地 理 科 学

0 11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014年 月 日

2011级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格式和要求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时间 1.2 实习地点 1.3 实习目的 1.4 实习人员 1.5 实习准备

1.6 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 地质地貌

地层与岩石、地质构造(大地构造、构造形迹)、矿产;地貌区划位置;地貌特征、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及意义、地壳运动和地貌发育简史等。2.1.2 气候与水文

气候区划位置、气候特征、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水系和流域、河道特征和水文特征、主要河流简介、主要水库简介。2.1.3 植被与土壤

植被区划位置、植被分布特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群落特点;土壤区划位置、土壤分布特点、土壤发育特点、主要土壤类型基本性状特征等。2.1.4自然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洪灾和涝灾、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2.1.5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2.1.6 综合自然区划

自然地带、自然区等。2.2 人文地理 2.2.1 人类活动历史

人类繁衍活动的足迹简介,区域历史沿革。2.2.2 人口和民族 人口数量与构成,少数民族文化及特点。2.2.3 经济和产业

区位的环境与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支撑、产业的空间结构与布局;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支柱产业及结构、成长路径、SWOT。2.2.4 城镇与交通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城镇发展沿革、城市民族文化特点、城市产业及经济发展、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周边交通与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街区布局、城市用地结构、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状况。2.2.5 主要资源环境问题

主要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存在的资源问题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保护和防治措施。2.2.6 区域发展与协调

区域发展中存在那些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人地关系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3专论(<3000字)

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综合实习总结

广西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篇7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热切期望,是未来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这些变化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和规模在持续扩大,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缓慢,学生的就业方式不断变化等等;其次是诸多普通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受社会舆论和风气的影响巨大,以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往往难以预料,心理变化让人捉摸不透。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制约着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教育质量。体育教育教学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研究表明普通大学体育教学对于普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效,其效果是其他大学课程无法比拟的。在大学体育诸多教学内容中野外生存训练是最为有效的课程之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它是一门集健身、娱乐、实用、挑战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为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多年的实践活动表明,野外生存训练更能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有效沟通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

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具体进行了为期15周的教学实验活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活动分析野外生存训练的教学实践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未接触过而自愿选修野外生存的西安工程大学08级本科生180人(男生125人,女生55人)作为被试。

2 主要研究方法与实验步骤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野外生存训练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有效的、相关性较高的重点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以获取有效的使用信息,从而保障本研究理论基础的坚实可靠。

2.2 教学实验法

实验基地选用西安工程大学2006年在新校区建设中的西安工程大学临潼骊山校区野外生存训练实践基地。在该基地学生可以进行与野外生存训练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登上活动、攀岩活动、徒步穿越活动等基本活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训练课程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学校新校区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的地理地貌的综合特征,根据野外生存训练教学的既定目标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变化情况积极调整使得校内学习和校外基地学校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尽全力完成野外生存训练的各项教学活动。在正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合理诉求和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在假期或空余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2.3 实验活动

野外生存训练实践活动(为期5次课):

2.3.1 体验阶段

体验阶段为期两次课。主要是在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的野外生存实践基地进行,活动时间约为12小时。活动内容是难度相对较为容易的入门级别,徒步登山活动是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周六早晨八点准时出发,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登山,时间约为4小时;中午十二点左右在计划点进行午餐休整活动;下午两点进行规定地点的模拟渡河演练;下午四点清点学生人数开始下山;晚上七点返回校园。

2.3.2 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为期两次课。提高阶段的课程任在西安工程大学临潼校区的野外生存实践基地进行,活动时间为两天。提高阶段的难度交体验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中等偏低的难度。时间安排在周六和周日进行。活动内容包括登山、专项练习、宿营、娱乐、丛林穿越、山丘翻越、攀岩以及野外军训等活动。

2.3.3 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为期一次课。巩固阶段的课程选择在校外实践训练基地,难度比提高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中等偏高的难度。为期两天的时间。活动内容和提高阶段较为相似,活动内容包括登山、专项练习、宿营、娱乐、丛林穿越、山丘翻越、攀岩以及野外军训等活动,但是专项活动内容的难度较之前的提高阶段要大一些。

2.3.4 应用发展阶段

应用发展阶段为期一次课。应用发展阶段的课程选择在校外实践训练基地,难度比巩固阶段稍高一些,基本处于高级别的难度。实践基地设在陕西南部地区的“月河”实践实训基地,时间为期两天,同样选在周六周日进行。按照既定的实践计划,星期六早上七点在校门口整装待发,七点十分准时乘车出发,坐车出发,经过大约4至5个小时的车程到达实训基地,经过午餐休整。中午十二点开始负重徒步行进,行进路程约为40公里,然后进行宿营活动以及相关的一些活动。第二天再完成其它的一些分组生存技能训练,然后进行负重徒步穿越,返回集合点,清点人数,返回学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野外生存对大学生综合健康的影响:

(1)实验前实验组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因子的比较。实验研究表明,野外生存实验的180名学生通过SCL-90量表因子测试后,九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基本接近全国常模因子,在对两组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野外生存实验前的180名学生综合健康各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综合健康各因子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0.05),说明可以进行本次实验。

(2)实验前后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的比较。实验研究表明,学生通过15周的训练,各个因子的健康情况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人际关系、抑郁等因子改善效果非常显著水平(<0.01),强迫、焦虑等因子的改善效果比较显著(<0.05)。

实验研究说明:在上完野外生存课后学生的综合健康因子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人际交往,组织策划,自信心,恐惧害怕,这些方面使个体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3)实验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健康百分比对比。在实验后被试者的9个因子均有一定的提高,躯体化、偏执、精神病几个因子的健康人数由实验前的50%提高到实验后的100%,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因子由实验前的小于50%提高到5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参加野外生存后学生的健康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改善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的改善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普通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野外生存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改善机体状态,还可以有效减小各种压力,以提高身体综合健康水平。

第二,高校针对大学生的野外生存训练对于加强大学生沟通交流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野外生存训练的练习,交流沟通以及协调能力都有所增强,对于自身的焦虑、强迫等不适应的症状也有较好的改善。大学生积极进行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练习团体和组织更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第三,目前野外生存训练在我国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还较为肤浅,还是被作为一种新兴体育项目来推广,需要大力宣传。在普通高校野外生存训练作为大学体育的一项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推而广之的健康运动项目。

第四,校园野外生存训练在推广和实施中还有诸多需要细化和规范的环节,安全问题、专业场地建设问题、交通问题、装备配备等问题都是亟待规范和加强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郁景祖.大学生心理与调适[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4.

[4]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5]柴松,王洪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指南[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67.

论高职院校野外实习学生管理 篇8

[关键词] 野外实习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

【分类号】G717

野外实习的学生管理是野外实习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实习任务能否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的关键因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在重视理实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尤为明显。野外实习能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扩大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野外这个特殊的、开放的、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加之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造成了我们责任大、管理难度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学生管理,探索管理规律,完善管理机制,做好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工作。

一、野外实习特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探讨野外实习学生管理之前,应先了解野外实习所特有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野外实习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野外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野外是个开放的大环境,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恶劣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形、不便的交通、简陋的住宿、粗淡的饮食,还时常缺水断电,加之行行色色的野生动物,这都是我们在室内所不碰到的挑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这些因素都不是人为可操控的,带有突发性特征。

2、实践性。野外实习更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持续性

高职院校一直秉着“理实一体”的原则,把实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设置的野外实习一般也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周,有些甚至数月。面对长期野外相对艰辛、单调、枯燥、贫乏的环境,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较高的挑战,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多学生会产生疲惫和松懈的心理。如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的重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安全高于一切

安全高于一切,安全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本着对生命、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在野外实习学生管理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野外实习的学生安全,我们应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严格的纪律约束,防患于未然。

野外存在以下人为不可控制安全隐患:

1、野生动植物危害。我们的学生活泼好动,对野生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些学生还喜欢抓蛇、捅马蜂窝,这是非常危险的,不能主动招惹野生动植物。一般来说,蛇不会主动攻击人,万一真是被蛇咬伤,首先可以根据牙痕判断蛇有无毒性,如果是两排细牙或无牙痕,一般为无毒的蛇,如果是2颗牙印的,应为毒蛇。如若真是被毒蛇咬伤,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按照毒蛇咬伤急救处理方法处理,并及时服用蛇药。如果天黑看不清楚牙痕,也要按毒蛇咬伤处理,千万不能视伤口情况变化而定。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平时不关注的,甚至有些同学不以为意的小昆虫,如蜂、蚁、蜈、蝎。其实,它们的袭击也是非常可怕的。大家对这些昆虫最好避而三尺。

2、水火无情。首先要防溺水。在野外来回的奔波,徒步行走,大家常常会汗水湿透了衣服,看到野外清澈清凉的溪涧,恨不得跳入其中一洗为快。但是这种体温的高热和山水的冰凉的温度差,极易引发感冒,并引起抽筋,加之对野外溪涧湖塘深浅的不了解,最易溺水身亡。进入野外就要郑重宣布,严禁下河游泳、洗澡,只能在特定浅水区域,洗脸、洗衣等等。其次,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无故不能玩火,因工作需要生火的,应尽量选择背风区,并将火堆附近的易燃物移开。灭火的时候需要浇上水,尽量多浇水,彻底弄灭火苗。要确保火苗和火星都熄灭了人员才能离开,千万不能留下无人看管的火堆。

针对这些客观的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 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一重视、二完善、三严守”的模式。首先,领导要高度,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专人负责的野外实习小组,加强实习动员与监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大家的职责。落实好与实习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如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前的材料准备工作、实习中的安全管理各项事情。其次是安全工作应全体师生参与,严守纪律。在野外的实习活动,要一切活动听指挥,遵守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我们要把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渴望走进大自然,喜欢游山玩水,对大自然的神秘充满了好奇心。然而,这种好奇心、新鲜感只是对流于表面和最求新奇,并不是对知识的深入感兴趣,而且这种心理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这段时间过去后,随之而来的是野外枯燥而单调的生活,难免会有 “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真是一天都不想呆”的怨言,学生们在野外活动的身心疲惫后,对学习也产生了惰性心理,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形态对待后面的学习。秀美的湖光山色使他们忽视了学习目标,陷入无意义的玩乐之中,而真正应该学习的专业内容反而被疏忽了。正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出了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醒、教育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作到“五勤”、“五多”, 眼勤、耳勤、嘴勤、腿勤、手勤、脑勤,多看 、多听、多闻、多记、多思,充分调到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能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意味。

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向德才皆备的方向努力。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强团队协作、合作精神,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很大一部分同学存在自私自利的情况,情绪容易走极端。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体质强陪体弱、性格快陪性格慢及学习成绩好陪成绩差,让同学们能够强助弱、快催慢、优帮差,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性格品德,并保证了整体队伍行进速度和学习效率。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陡峭的地形,体格好的男生应该多主动伸手搀扶体弱的同学,或是帮助大家背背书包,拎拎行李,一个小小的举动会让同学们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团队意识。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明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人做学问的起码要求,吃苦精神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勇于实践、顽强探索的精神尺度。既利于教育,又利于学生成长。

我们要牢牢抓住野外实习的实践性、艰苦性、团队性、运动性和师生同伴性等特点,对实习学生从学习、纪律、行为、道德及安全等方面全面要求和管理,既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智力培养,又注重对学生实习期问的非智力培养,即将野外教学实习的内容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虎杰 易发成 高德改,地质工程专生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地质教育,2000年第4期.

[2]刘勇健 张丽娟 李子生 梁仕华,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7卷增刊

上一篇:小学庆六一通讯稿下一篇:单位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