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灵魂创新

2024-08-25

企业的灵魂创新(精选9篇)

企业的灵魂创新 篇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少知名企业已把创新工作提到了关系生死存亡的一个高度,认为“不创新,就死亡”。可见创新已悄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一、创新型企业才有希望。为什么建立创新型企业或者说企业为什么要创新,至少有这样几个理由。创新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创新型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也不会有创新型的市场。因为在市场上,竞争是推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家想一想,靠什么竞争呢?毫无疑问要靠创新竞争,创新本身就是竞争,我们还要靠创新参与竞争。比如说寻找蓝海,蓝海的寻找不靠创新怎么能寻找呢?寻找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作为参与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创新都是不可以离开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创新也是基本的手段。我们也看到,凡是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做老、做久的企业,都会坚持不断创新,凡是生命力不强的企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创新不够,企业的灵魂是创新。

二、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当中来讲,应该基本涵盖创新的内容,怎么理解呢?从技术创新来讲,作为研发制造类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相当重要的事情,或者说是主要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前面这些朋友谈到的互联网、IT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技术创新确实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内容。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在技术创新方面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无论硬件、软件,基本上最新的技术,最核心的技术是掌握在美国,应该说技术差距是明显的,大家是容易理解的。

技术创新我想是不够的,在中国这样一种体制下,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忽略的地方,就是管理创新,创新就是技术创新但是肯定是不全面的,管理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加慎重,因为所有的企业都会存在管理创新的问题。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内容似乎更宽泛,从管理角度来看,是不是有这样几个方面和层面的问题: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营管理应该包括体制,更应该包括机制,我们经常谈的管理,一般讲狭义的概念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三个层面来讲,创新只有阶段性的目标,在不断完成和前进。从体制目标来讲,公有制企业体制和机制,随着改革将近30年的时间,远远没有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体制的障碍始终是重要的问题,由于体制上障碍带来机制上的障碍。许多国有制的企业,公有制的企业,大家很困惑于体制方面的不顺,到今天没有完全解决。管理方面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的企业有很重要的任务,有很多的路要走,比如国际化的问题,比如信息化,有很多任务并没有完成,并不是说我们的创新任务就不重要。

从非公企业是我们国家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发展比较快的一个行业,所以党的十六大也谈到,要坚定不移发展公有制企业,也要坚定不移发展非公有企业,这两者已经相提并论的地位,作为非公有企业是不是没有管理创新任务呢,同样不是。比如从体制来看,我们的非公有企业来讲,有相当一部分是家族企业,不是都不好,但是家族企业有很多的弊端。如果家族企业不能完全像社会企业跳跃,有很多企业很难做大也很难做强,因为家族企业自身的机制也会有问题,家族式的决策这本身不够社会化,离科学化程度来讲也不一定很高,从管理角度来讲,说实在话,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也是技术,如果是创新来讲,也包括管理创新,遗憾来讲这方面有不少的差距,我们不大重视管理技术,我们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在中国有两院院士,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都是搞自然科学,或者几乎都是搞自然科学,社科院到现在还没有院士,说明什么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对社会科学重视还有不够的地方,其中包括对管理重视问题。所以需要更多人认识管理创新,管理是一门技术。

三、观念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放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汉普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管理咨询顾问金达仁认为,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明显缺乏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企业经营战略;库存大,资金占用多;财务预算不严谨;产品成本高,且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未能实行有机的集成和统一等。使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严重影响着中国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要改变此现状,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他指出,中国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审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企业重组(ER)和信息技术(IT)的原理与作用,尽快、科学地做出

应用ERP、SCM、ER和IT的决策。通过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再创企业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始于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动力来自观念创新。要进行管理创新,首先要对企业现状和内外竞争形势有一清醒的认识,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落后与差距,充分认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才能激起源源不断的管理创新动力。在我国,一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压力,缺乏明显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一般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对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知之甚少。这无疑制约了人们观念的转变,束缚了企业的观念创新,使得企业难以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造成企业无法真正实现管理创新。

要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创新机制作保证。观念创新,不光是企业少数几个领导人的观念创新,而是整个企业以至于每个人的观念创新。我们再看海尔是如何实现管理创新的。海尔的管理创新首先来源于观念创新,主要表现为索赔观念、跳闸观念和负债经营观念的创新。在海尔的市场链模式下,将企业以前无偿给员工使用的资源(如设备、工具、材料等)转变为有偿使用,企业给员工提供的这些资源就是员工的负债,员工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经营这些资源,使资源增值,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索酬;否则,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就应当自己掏钱索赔。通过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把资产负债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流程,如果哪一个岗位和流程既没有获得索酬,又没有被索赔,这就“闸”

出了问题,并由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独立于当事者双方并与当事者利益相关的仲裁中心)制约并解决问题,这就是跳闸。即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一个人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通过市场链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心。负债经营思想的实施首先要量化负债资源,建立负债经营计算平台,对比国际先进水平以及本企业上一最高水平,确定资源增值的目标,通过竞标形式确定经营自我的创新主体,由创新主体利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去经营负债资源,达到资源增值的目的。正是这种时刻贴近市场的观念创新机制,使得海尔能够保持持续的管理创新活力。

四、如何在观念创新上实现超越

一是创新思维。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观念创新。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有目的地进行思维创新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观念创新。也有企业采取“不换脑筋就换人”的办法,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二是创新文化。观念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只有在一定文化底蕴中,才能始终保持观念创新的活力。如海尔创造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低成本扩张,被哈佛大学写入MBA案例教材,使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创造的“源头论”文化,把企业比作大河,把员工比作大河的源头,只有源头多喷水,大河才能满,使职工明白了打碎大锅饭,为企业多奉献的道理。正是海尔不断创新的文化,使他们的观念创新能够如鱼得水,充满活力。三

是行动迅速。拿破仑曾说过:“我的军队所以长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 同样,作为企业家必须具备这种“早到5分钟”、“先行一步”、“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的思想。因为它不仅是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企业之间竞争不可少的最佳的战略和策略选择。现在市场流行规律是:手快打手慢,你有新的构想,新的方案,你就必须赶快付诸实施,或许你认为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你还在犹豫,或许你就会永远地失去机会。观念创新需要的就是这种事事领先的思想。四是变中求新。一要在观念上永远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居优思劣、居盈思亏。二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毅力和实力。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成功经验,打破原有的平衡。创新需要构想,构想必须实践,实践就面临风险,而成功往往在于最后的坚持。三要与时俱进,锐意求新。要以“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雄心壮志,敏锐把握人们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及时转变创新观念,寻求新突破、新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企业的灵魂创新 篇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在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方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见解,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可以进行反问思考:良药裹上糖衣,也同样利于病,不是更好吃吗?即使是“中言”,如果以婉转的言语表达出来,那么不是更能使人心悦诚服吗?不是比“逆耳”更利于行吗?又如“狐假虎威”的“狐”,“善假于物”值得称颂;“班门弄斧”的“弄斧者”取于挑战权威,令人钦佩;“人言可畏”的“人言”并不可畏,面对“人言”,要不断完善自己,“艺高人胆大”此言不假,面对小心“大意失荆州”,“艺高”更须谨慎,同时要告诉学生,思考问题要合乎情理,力求创新但不可脱离实际,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去创新作文呢?

一、勤于观察,变“苦学”为“乐学”

现在的中学生,每到作文时,不少学生不是照抄照搬作文选,就是东拼西凑,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今中学生生活单调,缺乏体验,所以作文时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笔者认为: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也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要变“苦学”为“乐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有了对生活的充分观察与发现以及在阅读中获得丰富感悟与思考,学生不仅有了广泛的写作素材,更体现出其人文精神的逐步成长。当学生以充分的主体身份去观察自然,感悟经典,并积极地、深刻地阐发出自己独特的、真实的、生命力鲜活的人生观点,写作教学的人文也就可以最终实现了。在这样的写作教学中,学生才会真正地成长一个健全的有自我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

二、激发兴趣,“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若对学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笔者曾在班内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开展演讲比赛、表演课本剧等活动,班内设立“优秀作文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称号“小作家”、“小诗人”等激发同学们的习作兴趣,由于丰富了活动内容,提供了写作素材,老师要求的文章已经不会难倒学生,此时的学生就不能在老师的要求进进行习作了,会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并能在平常写作时发现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三、树立创新意识,“死学”变为“活学”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作文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接受能力,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教学最注重创造,以学生的创造为主。写作文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写不同的事,必定会有不同的写法,因此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抛开世俗的束缚,充分展示个性,去创造美的文章,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写《第一次_____》这个题目时,不少学生敞开思想,大胆想象。有定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赞扬、有写第一次做饭的、有写第一次洗衣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班内进行了口头作文。有位同学的发言引起了班内同学的哄堂大笑,原来他笔下的第一次是叫“妈妈”,但听完后,大家都不笑了。他说:“谁都有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父母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大家都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但我却不,因为我没有妈妈,家已不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养育了我,学校这个港湾教育了我,老师这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可敬的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关怀,心中千万遍呼唤着妈妈,今天我第一次叫‘妈妈’”……这时,笔者对学生的文章,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针对学生的留心观察,善于捕捉典型具有创新才能,从过去的照搬到今天的创新给予赞扬,使该生的思维“火花”得以闪光。

四、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被动写作”变“支动写作”

作为教师, 作文指导的过程, 其实是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储备中挑选材料的过程, 也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 一大堆材料堆在一起并不能堆出一篇优美的文章, 正如有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鸡鸭鱼肉, 并不等于就能做出一桌满汉全席来。材料怎样搭配, 哪些为主、那些为辅、怎样安排顺序, 都直接影响文章的好坏。那么, 是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安排材料呢?不是, 老师要让同学们上台“唱主角”, 由他们去讨论、去发现、去创新、去归纳总结。被动状态下的学生习作, 作文能力很能提高, 在学生中所谓的写作尖子往往出自喜欢写的一群人, 他们实实在在从写作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快, 有一种充实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有了新的精神追求, 渴望博学, 渴望发现, 渴望创造, 他们的写作实践成了最好的“思想实验室”。被动写作往往是老师布置题目, 限定字数, 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 所以, 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 每个人的水平都不相等, 要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写作, 以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一次正上语文课, 远处传来一阵“嗡嗡”声。原来是商家用氢气球做广告宣传。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 我停止讲课,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评说, 谈谈所见所闻。一个学生首先说“这是一条又大双肥的黄鲤鱼, 它在半空中自在地游来游去, 一会摇头一会摆尾”。另一个说:“这是一条美丽的鱼, 它一面唱着歌曲, 一面欣赏大地的美景。那‘嗡嗡’的声音, 是在向我们问好呢!”之后, 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成了“群言堂”。一次偶然的相会, 让学生抓住瞬间感受,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通过实践提高写作技巧, 何乐而不为呢?

从写作教学活动来说,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或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或尝试写诗、写童话、写小说、写剧本。总之,要以行之有效的教学生活去启发他们的心智,开发不同个性的学生身上所隐含的创新潜能,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自信。比如,笔者在训练学生的尝试写童话时,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机会,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自编童话,进行大胆创造、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提出和解决众人“没想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包含在很多平常的现象中,只有那些善于想象的人才能想到。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篇3

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因创新而成为商业票据领域的翘楚,其研发的数码防伪票据综合管理系统集随机技术、加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语音技术、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综合数码票据生产、印刷、检测、有奖票据查询兑奖于一身。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既满足了印刷企业的生产要求,作为企业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也引领企业占领票据印刷市场半壁江山。宜宾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裸眼立体影像技术和三维立体防伪技术等上百项自主科研成果,成功开发了吸塑级、印刷级等多种用途的塑胶包装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发印制了大量的适用于各种电子产品、食品等的包装印刷品。目前,该公司在3D塑胶包装方面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成为国内绿色环保塑胶包装行业的领跑者。宜宾丽彩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逆向局部光油印刷、无静电吸附油墨大版面网点平张凹印等技术,以及利用墨格多色凹印机和单色凹印机、全息烫金机组合印刷,实现了平凹胶丝结合的一条龙制造服务,完美配套了红塔、红云红河等公司多个著名品牌烟类的印刷包装,成为了四川省印刷包装行业唯一一家云南中烟包装纸合格供应企业。同样因为创新成就了这两家企业连续多年百强企业的霸主地位。

创新当然要承担风险,这是任何从事经济活动者均要面临的事情。创新与科学研究存在着相似性,孤注一掷是企业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常用的策略,风险和回报也都是最高的。在创新面前,企业家不是冒险家,但要善于发现风险,并且善于控制风险。

创新--人类进步的灵魂 篇4

创新--人类进步的灵魂

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事创新活动者必须遵循其规律和特性,具有发挥创新潜能的主体性品质.这一主体性品质的特征为: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不怕失败的韧性,追求真理的热情,忍受孤独的耐心以及自由思考的`快乐.这一主体性品质及创新个性的形成,对于个体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以及创新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 者:申永贞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州,510053刊 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 POWER COLLEGE FOR STAFF年,卷(期):20038(2)分类号:B804.4关键词:创新 创新品质特征 创新个性 创新潜能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篇5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有富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因此,一个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少年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并使其不断地迸发出耀眼地火花,下边我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作文是一项综合型,创新型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文贵于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又争强好胜,据这一特点可来用下述方法激发其创新欲望:

1、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身边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我常拿本校学生在《作文精选》《作文指导报》上发表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读后让学生思考他们的作文为什么能发表?好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明白:这些文章关键是挣脱了俗套,写出了新意。如果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能有一点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意识,那么大家的作文同样也可以发表。这样以来,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设置成功机会。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一旦被激活,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旧文新作”,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反映独到的个人见解,揭示新颖的思想观点。接着还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争得一次检阅自我的机会,创造一次尝试成功的`机遇。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欲望,不等于有了创新的能力,它只是创新的原始动力,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边

我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读与写有着紧密的联系,读为写提供了知识的积累和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的阅读教学来训练学生发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篇6

一、利用教材挖掘创新因素小学阶段的300 篇左右的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的精神。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可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关春天的课文很多,所以在进入春天这个季节之初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之时观察春天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什么?自己找找看。”而后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进行情境讲述,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也吹绿了小草。”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各种树,也吹绿了路边的冬青。” 这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之间展开了争论,其中一个同学说:“不对,松树冬天也绿,冬青冬天也绿,不能说吹绿了各种树。”显然,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了新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世界,却蕴藏着是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正是在他们的争论中,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挖掘教材创新因素的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围绕教师的“标准答案”转圈圈,课堂气氛单调,难以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讨论、提问。如生问:“距敌人那么近,那浓浓的棉布味儿,敌人怎么没闻到?”⋯.问题一提出,教室沸腾了,学生的眼睛“亮”了,于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毫无顾忌的辩论。这些问题,有可能脱离了学习目标,但却是难得的创新活动。

二、利用自主权提供创新时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元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如《草船借箭》一文,主要描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要他三日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巧妙地挫败周瑜的计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思维特点分析周瑜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思维定式的影响,没有摆脱思维习惯的束缚。他认为:凡是箭都是造的,只要看好造箭材料,时间限制紧,即使诸葛亮有三头六臂,也将被置于死地,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样不仅深化了

对文章的认识,而且使学生在无形中从诸葛亮身上受到感染,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三、利用质疑培养创新习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书本、对教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质疑“正确”的答案,敢于向“权威”结论挑战。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去,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文,把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及所见所闻进行对比,让他们通过讨论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又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完一曲后,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询问他是否就是大史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教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在讨论回答的各种答案中,创新火花处处可见。__广西教育A GVANGJSIH

GYAUYUZ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创新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必然趋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性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这一点,并把其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之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能是什么”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相互讨论时间,搞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的观点,允许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对敢于质疑或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使之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如特级教师支玉恒在上《古井》这一课时就有这样一个片段:课文学完后,有一

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这个村子里没有这口古井,乡亲们的品质会怎么样?”支老师面对这个问题,处理得非常正确合理,他巧妙地建构了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刘公岛、邓世昌这一资源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引进了有益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多适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去挖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增强创造力。其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司马光砸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讲授这一课时,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救人不仅要有勇气,还要讲究方法。司马光运用逆向思维把缸砸破,让水外流从而救了人,教师若能提炼这一创新因素,通过训练,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定向思维的瓶颈中走出来。此外,教材中的曹冲称象也是一个创新实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等著名人物本身就实践着创新;还有像赵州桥这样人类创新的成果,也是生动具体的创新例子。教材中的创新资源除了表现为具体事例以外,还体现在一些语言当中。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照搬词典,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回忆生活,在特定语境之下去理解词句,运用词句,并且思考其多解多义,进而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能力。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师在教《飞夺泸定桥》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水流湍急”这个词语的:他先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具体描写大渡河“水流湍急”的一段话:“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撞击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然后引导学生凭借这一场景,从河水的色、形、声、状等具体形象展开想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水流湍急”的含义,这就使学生更深刻、更完整地理解了词语的意义。

三、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如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

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在上《回声》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回声这个自然现象,我制作了一组形象的动画: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只听见“扑通”一声,水面上立刻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砬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这一课件效果有声有形,生动清晰,文中的好几个动词的意思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学生一目了然,轻轻松松就认识了水的波纹,也为学生理解回声现象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创新:网络信息服务的灵魂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

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务, 它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应用发展而产生、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是传统信息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用户不必再亲临图书馆, 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 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服务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 各类型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信息服务有许多突破性发展, 呈现出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层次纵深化的趋势。

网络信息服务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公开性和自由性特点, 使得信息资源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大量的信息资源处于无序状态, 变化速度快;许多网络信息粗制滥造、内容重复, 精品信息较少;网络信息地址、内容、链接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这些都需要信息服务来解决。

网络信息服务用户的变化性与层次性通过网络, 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的价值, 对信息与知识的渴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人们无意识地成为了信息服务的用户。正是用户的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个体的认知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 导致信息需求的方向、角度、范围、要求各不相同, 呈现出变化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网络信息服务检索功能的有限性Internet在其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搜索引擎, 如Yahoo、Google、百度等, 对一次信息的自动分类、整合的良好功能, 使它们成为网络上点击频率颇高的检索工具。但是, 信息的无序重复、专业学科查准率不够等问题, 只有靠信息服务才能解决。

网络信息服务创新探讨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是基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而开展的服务, 其实质是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与利用。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 构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理念与原则创新传统的服务理念, 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 将资源按照图书馆人的专业理解放在图书馆网站上, 并没有更多地为读者考虑, 没有很好地兼顾读者查找和使用的方便性、快捷性。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须转变, 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 把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以读者满意为终极目标。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要了解读者、关心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 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 重新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 形成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互相协同、能够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的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与技术创新理念决定内容, 技术决定服务。目前, 大多数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基本上是WWW服务, FTP服务也仅限于馆内局域网, 服务对象也局限于本校范围内的读者。今后, 要进一步加大自建数据库, 提供更多的数字化资源。提供站点内部检索的功能, 并且可采用多种检索方式, 如关键词、字顺列表检索、单独网页内部检索等。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开发技术并灵活地应用技术, 创造出一系列新颖、便利而又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如提供网页内容定制服务、互动式信息服务、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电子出版服务等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主动式服务, 加强服务合作与资源共享。

服务模式与人员培训创新应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动机, 一切以读者满意为中心。要设置丰富多彩的与读者交流的渠道, 分析读者的阅读层次及心理, 对读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须提供面向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 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检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导读者独立地查找、评价和利用文献信息, 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

图书馆馆员要积极转变角色,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努力使自己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承担起诸如“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主题专家”等角色。

我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研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四大校区, 校园总面积168万平方米。目前, 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员工1308人,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540人, 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5720人, 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134人。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40317平方米 (包括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华侨城等四大校区图书馆) , 168万册纸质中外文图书、104万册电子文献、360台多媒体电脑、40台检索电脑、近4000个阅览座位。其中, 丰富的电子资源是我馆的一大特色, 拥有8万多件多媒体音像资料、17万种“书生之家”电子图书、87万册“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网 (CNKI) 1994-2011年的全部数据、维普科技期刊1989-2011年的全部数据、美国EBSCO外文数据库、德国Springer集团出版公司的期刊全文数据库、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图书馆向全校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既是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与学术活动中心, 也是广大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

(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一———传统服务网络化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务, 是传统信息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用户不必再亲临图书馆, 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 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服务范围广等优点。

每天面对两万多读者的庞大信息需求, 我馆积极转变思路,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实行推送服务模式, 将常规化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向读者推送。 (1) 网络化的流通阅览服务:如常用中外文馆藏资源联机公共查询 (OPAC服务) , 读者自助式个人借阅信息查询, 网上预约与续借, 电子邮件 (E-mail) 提前预告读者还书期限及超期提醒服务, 每天更新“影音速递”, 每周更新“新书掠影”、“好书点评”等; (2) 网络化的采访服务;如Web表单式的图书荐购及Excel式的教学参考书选购服务等; (3) 网络化的参考咨询服务:第一时间方便读者查找事实、数据和背景资料, 解答读者通过E-mail邮件、表单、在线、实时等各种形式提出的咨询,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4) 网络化的读者教育与培训服务:通过落实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对学生读者开展《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辅导教学, 提供教材、教学视频、PPT课件等的下载学习, 各相关数据库使用指南在线使用、下载等服务, 对读者进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教育。

(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二———学科服务特色化

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提供信息服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主题鲜明、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专业服务馆员制度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 建立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 帮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建立“专业服务馆员制度”, 这是针对我校办学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模、特定的读者群等因素制定的一项工作制度, 也是我校大图书馆概念下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的必然产物, 它涵盖图书馆服务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知识导航系统导航员的作用。专业服务馆员主动为各专业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服务, 其主要职责包括: (1) 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 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 (2) 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 提供参考意见, 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 (3) 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 解答深度课题咨询, 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 (4) 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 (5) 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 包括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 (6)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使读者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 (7) 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 (8) 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 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为此, 各专业服务馆员在图书馆网页的二级页面下分别建立了各自对口学院的“专业馆员服务网”, 提供本学院 (专业) 的最新资源、专业图书、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精品课程、代检代查以及特色资源服务。图1为人文学院专业馆员服务网。五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一制度的实行与推广, 为适应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变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服务, 促进了我馆虚拟馆藏、实体馆藏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图书馆服务创新和提高馆员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色资源库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开发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又一实践, 目前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有: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医学护理视频库、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留学指南专题特色资源库、看电影学外语、旅游行业研究报告、信息荟萃、影音资料馆、畅想之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等。图2为留学指南专题特色资源库。“看电影学外语”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读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而建设的电影资源库, 收录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经典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影片, 目前共收录约100部影片 (不断补充更新中) , 分别提供外语发音、中外双语种字幕的形式, 广大读者既可在线观看, 亦可校内登录后下载播放。除了这种自助方式看电影外,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去年6月开始在东、西校区图书馆专门设置了“高清视听播放室”, 各配置一台高清投影机和一套环绕立体声音响, 以外语发音、中外文字幕的形式每天播放一部经典电影 (各两场, 循环播映) , 让学生读者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反响很好。

(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三———资源服务共享化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始终是有限的, 而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始终是无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无限的需求是图书馆人面临的课题。资源共享的手段是馆际合作, 通过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原文复制和联合咨询等资源共建的方式达到资源共知、共享,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深圳文献港成员馆“深圳文献港”是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创建, 并联合深圳市各类型图书馆共同建设的数字文献中心, 是深圳科技、教育、情报及参考咨询的网络资源平台。其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 可对6亿页中文图书进行全文检索, 包括280万种图书 (占国内已出版中文图书的95%以上) , 可检索1.5亿条中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题录信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其成员馆之一。

广东省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共享联盟网成员馆“广东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共同发展联盟体实验网” (简称“联盟网”) 是由广东省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会组织与策划, 以资源整合为核心, 建立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充分利用广东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源, 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 实现资源共知共享, 更好地为广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服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作为主任委员馆, 于2009年开始牵头组建联盟网, 现已有35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入。其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 可对9亿页的中文图书进行全文检索, 包括310万种中文图书 (占国内已出版中文图书的95%以上) , 2.7亿条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元数据, 免费为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

CALIS成员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IS) , 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 把国家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

结语

信息需求永无止境, 信息服务亦无止境。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 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和观念, 变看门守摊式的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主动服务。应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构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把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在立足主业的同时, 将自己的信息产品推向市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主动为社会服务, 占领信息市场。

参考文献

[1]任似娅.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管理创新原则思考[J].现代情报, 2004 (9) :107-108.

[2]杜春光, 李锦秋.深职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实施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2) :47-49.

[3]谢小兰.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设想[J].南方论刊, 2010 (12) :100-101.

[4]冯向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杂志, 2006 (10) :144-145.

创新的灵魂是人才 篇8

C: 创新是你发展公司的重要方针,你个人对创新的核心是如何理解的?同时,在公司的制度或文化上如何做到对创新的激励?

B: 创新现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对先进理念的追求。就香料行业而言,如今创新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但创新的核心无论在什么行业都是一样的,就是人才。对人才的重视是如今全球通用的创新法则,我们也不例外。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我们甚至选择了一条较为艰辛的道路,由自己创建一整套的培训体系对潜在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当然,公司的文化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崇尚开明的氛围,开明意味着相互之间秘密的减少,我们所有的配方,所有部门间的合作都是敞开式的,食品香精和日化香精的调香师可以互相借鉴,从而保证了创新的活力。

C: 创新意味着创意,但创意如果太多的话还需要取舍,你是如何在创意之间做出抉择的?

B: 当然,我们欢迎创意,但毕竟资源有限,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个人秉持着两个标准:首先是市场的期待,我们会从众多的调研数据中解读出当前消费者的期望值,并以此为标准来判断当下值得投资的创意;另一方面,我会重点参考老员工的意见,香料本身是一个注重传统的产业,创新也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这些工作了40多年的老员工的敏锐度与判断力往往是精准的,市场也会印证这一点。同时,我们也不惧怕失败,创新本身就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这其中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研发与市场的协调就使得这一切更为迷人,这也是创新带来的意义。

C: 就香料行业而言,目前创新的驱动力何在?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否具有特殊性?

B: 香料行业目前的创新驱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影响,年长人群的增加使得健康、绿色作为一种理念更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在创新的同时,我们会将视野更多放置于健康之上;相对应的,另一个驱动力就来自于年轻一族,他们追求的个性化、追求国际与本土结合的理念就会为我们的创新注入新鲜活力。香料行业的创新自然有它的规律,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我们研发的过程会更为复杂,通常一万种原料需要通过不同的搭配生产出三万种香型。但这种创造本身也很吸引人,每天都有新的挑战,也使人对这个行业永远保持着热情。

C: 虽然全球化是如今市场的体现,但本土化作为一个趋势却又被反复提及。你是如何看待两者关系的?

B: 本土与国际本身是相互依存的一组概念,我们会在进入某一市场前做本土化的努力,但这也是为全球化在服务的。本土并不意味着闭塞,本土应该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这样才能展现出应有的活力,例如我们在中国香格里拉寻到的调香灵感为后续产品的研发做出了贡献。我们通常把研发、创新、创意、开发、生产作为连续性的5个环节。就这个过程而言,研发与创新、创意都是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已经没有过多的分别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案 篇9

一、知识梳理(《成长资源》)课前完成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虚框内的内容。

探究二:运用 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度是困绕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的难题。那么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有何认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不能搞这一套。)我们党是如何突破这一理论束缚的?(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传统理论的突破,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先导。)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个圈是什么?(深圳经济特区。)假如没有市场经济理论,深圳经济特区能发展起来吗?(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率先在沿海地区开辟了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经济特区。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等其他创新。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上一篇:八年级(上)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环境学概论复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