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2024-06-16

第三章 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共3篇)

第三章 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篇1

本章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建鸡场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鸡场的建筑物类型和鸡场的分区规划;掌握鸡舍光照制度和通风降温措施;了解养鸡常用的设备及其功能,养鸡主要的四种方式。

目前,影响我国养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除了病之外,就是饲养环境太差,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因此,应当重视鸡场的环境控制和设备更新,使其尽可能接近鸡的最适需要。

第一节 场址的选择

在选择场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水电供应条件、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质土壤条件、水文气象条件。

一、水电供应条件

现代工厂化养鸡需要有充足的水电供应。由于养鸡场距离城市的距离一般较远,需要自辟深井以保证供水,自备深井的水质要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标准。鸡场的附近要有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机械化鸡场或孵化厂应当双路供电或自备发电机,以便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或停电检修时能够保障正常供电。

二、环境条件

在选择场址时必须注意周围的环境条件,一般应考虑距居民点3-4公里以上,距其他家禽场10公里以上,附近无大型污染的化工厂、重工业厂矿或牌坊有毒气体的染化厂,尤其上风向更不能有这些工厂。采用果树林中间建鸡场或在鸡场周围栽种林带,可有效改善鸡场环境。

三、交通运输条件

鸡场的产品需要运输出去,鸡场需要的饲料等需要不断运进来。鸡场要求交通便利。但鸡场本身怕污染,距离交通干线不能太近,一般2公里以上,然后由干线修建通向鸡场的专用公路。公路的质量要求路基坚固、路面平坦,便于产品运输。

四、地质土壤条件 要求场地土壤以往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污染过,透气性和渗水性良好,能保证场地干燥。一般鸡场应建在土质为砂质土或壤土的地带,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2.0米为最好。地面应平坦或稍有坡度,以利于地面水的排泄。丘陵地区建场,鸡场应建在阳面,鸡舍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夏天通风良好,冬天又能挡风,利于鸡的生长。

五、水文气象条件

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建场地区的水文气象资料,作为鸡场建设与设计的参考。这些水文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夏季最高温度及持续天数、冬季最低温度及持续天数、降雨量、积雪深度、最大风力、主导风向及刮风的频率等。

第二节 鸡场的建筑类型和分区

一、.种鸡场的主要建筑类型和分区

(一)主要建筑类型

种鸡场的建筑物按用途分为五类:

1、生产性用房。包括雏鸡舍、育成鸡舍、种鸡舍以及附属饲料加工厂房、孵化厅等。其中鸡舍是鸡场的主要建筑,对鸡场的生产起决定作用。

2、行政管理用房。包括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配电室、车库、门卫等。

3、职工生活用房。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活动室等。

4、生产辅助用房。包括原料库、蛋库、消毒更衣室、卫生间等。

5、其它用房。主要指粪污处理场所。

(二)种鸡场的分区

按照生产需要,种鸡场一般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缓冲区和粪污处理区。根据饲养工艺和生产安全性原则,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80~100m的距离。进入生产区需经过消毒、更衣,种鸡场的生产区包括饲养和孵化两部分,这两个区域要分开,至少相隔500m以上,避免相互交叉污染。另外育雏区也要和种鸡饲养区分开,减少成年鸡对雏鸡的污染。

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生产区的道路两旁要进行绿化,既美化环境,又起隔离作用。粪污处理区应在主风向的下方,和生活区保持较大的距离,各区排列顺序按主风向或地势依次为职工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若地势和风向不一致时,则以风向为主。

二、蛋鸡场的主要建筑类型和分区

(一)主要建筑类型

蛋鸡场主要建筑物类型和种鸡场相比减少了孵化厅。其他非生产用房的面积可以适当减少。

1、生产性用房。包括雏鸡舍、育成鸡舍(或育雏育成舍)、蛋鸡舍记忆附属饲料加工厂房等。

2、行政管理用房。同种鸡场。

3、职工生活用房。同种鸡场。

4、生产辅助用房。同种鸡场。

5、其他用房。和种鸡场相似。

(二)蛋鸡场的分区

蛋鸡场分区原则和种鸡场相似,也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50-80米的距离。成鸡和雏鸡分开。

三、肉鸡场的主要建筑类型和分区

(一)主要建筑类型

1、生产性用房。鸡舍仅一种类型,肉鸡从1日龄到出栏都在一个房间内。

2、行政管理用房。和蛋鸡场类似。

3、职工生活用房。和蛋鸡场类似。

4、生产辅助用房。和蛋鸡场类似,但不用设蛋库等。

5、其他用房。采用全进全出,粪污一次性拉走,粪污处理场相对小一些或不设。

(二)肉鸡场的分区

肉鸡场分区原则和种鸡场相似,也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行政区分开,一般保持50米的距离。

第三节 鸡场的饲养工艺和布局

一、鸡舍类型

鸡舍的类型可分为开放式鸡舍和环境控制鸡舍,环境控制鸡舍通常又称为“封闭鸡舍”或“密闭鸡舍”。不同类型的鸡舍建筑要求不同。

(一)开放式鸡舍

农村多数鸡舍是开放式鸡舍,它们是依靠空气自由通过鸡舍进行通风。光照是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

开放式鸡舍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窗鸡舍;二是卷帘简易鸡舍,雏鸡舍不能用这种鸡舍,寒冷地区也不适用。

开放式鸡舍的优点是:造价低,节省能源。缺点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光照的影响最大,不能很好地控制鸡的性成熟,强光下鸡容易引起啄癖。

(二)封闭式鸡舍

又称无窗鸡舍,鸡舍四壁无窗(除应急窗外),隔绝自然光源,完全是用人工光照和机械通风。

环境控制鸡舍的缺点是:投资大,光照完全靠人工加光,耗能多。其优点是鸡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能够人为调控鸡的性成熟日龄。

(三)开放型可封闭式鸡舍

这种鸡舍在南北两侧墙上设窗户作为进风口,通过开窗机构来调节窗的开启程度。在气候温和的季节里依靠自然通风,不必开动风机;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则关闭南北两侧墙上大窗,开启一侧山墙上的进风口,并开动另一侧山墙上的风机进行纵向通风。该种鸡舍既能充分利用阳光和通风,又能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实现人工调控室内环境。在通风形式上实现了纵向、横向通风相结合,因此兼备了开放与封闭鸡舍的双重特点。需要注意的是,鸡舍在建造时一定要选择密闭性好的窗户,以防南北两侧窗户漏风,造成机械通风时的通风短路。

二、饲养方式

鸡的饲养方式主要分为平养和笼养两种。

平养:指鸡在一个平面上活动,又分为落地散养、网上平养和混合地面平养。笼养可较充分地利用鸡舍空间,饲养密度较大,投资相对较少,且管理方便,鸡不接触粪便,减少疾病感染。

(一)蛋鸡的饲养方式

1、笼养

我国绝大多数蛋鸡采用全程笼养。雏鸡阶段采用四层全重叠育雏笼,或使用三层阶梯式育雏笼。育成鸡采用阶梯式育成鸡笼。或者采用育雏育成一段式的笼具。产蛋鸡多采用全阶梯三层笼养。种鸡采用两层全阶梯蛋鸡笼饲养,便于人工授精的操作。

2、平养

蛋鸡采用平养主要是在育雏育成阶段,多使用离地网上平养,少量使用地面厚垫料饲养。

(二)肉鸡的饲养方式

1、落地散养

肉仔鸡因为饲养期比较短,较多利用这种形式,在地面铺设厚垫草,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便。

落地散养的优点是:设备要求简单、投资少;缺点是:饲养密度小,鸡接触粪便不利于疾病防治。

2、离地网上平养

网上平养鸡群离开地面,活动于金属或其他材料制作的网片上,也称全板条地面。鸡生活在板条上,粪便落到网下,鸡不直接接触粪便,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3、混合地面饲养

所谓混合地面饲养就是将鸡舍分为地面和网上两部分,地面部分垫厚垫草,网上部分为板条棚架结构。国内外使用最多的肉种鸡饲养方式,国外蛋种鸡也采用这种饲养方式。

4、笼养

国外肉鸡和肉种鸡很少使用笼养。笼养商品肉鸡容易造成胸囊肿。(1)笼养的主要优点 ①提高饲养密度。②节省饲料。

③鸡不能接触粪便,有利于鸡群防疫。④蛋比较干净,可消除窝外蛋。⑤不存在垫料问题。⑥管理方便。(2)笼养主要缺点

①产蛋量比平养可能少一些。②投资较大。

③血斑蛋比例高,蛋品质稍差,种蛋合格率低。④笼养鸡猝死综合征影响鸡的存活率和产蛋性能。⑤淘汰鸡的外观缴差,骨骼较脆,出售价格较低。⑥笼养肉鸡容易发生胸囊肿,屠宰率低。

三、饲养工艺和布局

(一)工艺原则

1、工艺阶段划分

工艺阶段划分要以节约建设投资、合理利用资金和能源为出发点。蛋鸡采用三段饲养工艺可以提高鸡舍利用率,加快鸡群周转。随着我国养鸡设施的不断完善,开发出可以完成整个后备鸡饲养全过程的笼具,蛋鸡采用两阶段饲养工艺逐渐成熟。

2、关于鸡舍选型

鸡舍选型要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根据气候、供电、资金能力而定。

3、机械化程度

4、笼养与平养

5、专业化生产与“小而全”

6、鸡舍间距紧密型与疏散型

(二)工艺流程

蛋鸡生产包括雏鸡阶段、育成鸡阶段和产蛋期阶段,有的鸡场把育雏和育成阶段合并为生长鸡阶段。

农村个体养蛋鸡多采用两阶段饲养即1-120日龄育雏育成期为一段;成鸡121日龄到产蛋结束为第二段。

(三)布局

1、鸡舍的平面布置及道路

根据饲养管理要求,生产区采用分区饲养,三阶段饲养工艺分为育雏区、育成区、成鸡区。雏鸡舍应放在上风向,依次是育成鸡舍和成鸡舍。生产区内的道路分为净道和污道两种。

2、开放式鸡舍按夏季主导风向不止鸡舍朝向。

3、围墙、隔离林和绿化。

4、鸡场的卫生防疫和消毒设施。

鸡场的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以便对进出鸡场的车辆和人员消毒。每栋鸡舍的门口也必须设置消毒池,将浸过消毒液的脚垫放在池内,进出人员要用脚浸他踏消毒脚垫。

第四节 鸡场设备

一、饮水设备

饮水设备分为以下五种:乳头式、杯式、水槽式、吊塔式和真空式。雏鸡开始阶段和散养鸡多用真空式、吊塔式和水槽式饮水设备,散养鸡现在趋向使用乳头饮水器。

二、环境控制设备

(一)光照设备

照明设备除了光源以外,主要是光照自动控制器,光照自动控制器的作用是能够按时开灯和关灯。

(二)通风设备 通风设备的作用是将鸡舍内的污浊空气、湿气和多余的热量排出,同时补充新鲜空气。鸡舍内常用的通风设备是风机。

(三)湿垫——风机降温系统

湿垫风机降温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夏季空气通过湿垫进入鸡舍,可以降低进入鸡舍空气的温度,起到降温的效果。

(四)热风炉供暖系统

热风炉供暖系统主要由热风炉、鼓风机、有孔通气道和调节风门等设备组成。它是以空气为介质,煤为燃料,为空间提供无污染的洁净热空气,用于鸡舍的加温。

(五)电热育雏伞

在网上或地面散养雏鸡时,采用电热育雏伞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可以提高雏鸡体质和成活率。

三、鸡笼设备

(一)层叠式电热育雏笼

(二)全阶梯式鸡笼

优点是:①各层笼敞开面积大,通风好,光照均匀;②清粪作业比较简单;③结构较简单,易维修;④机器发生故障或停电时便于人工操作。缺点是饲养密度较低,一般为每平方米10-12只。

(三)半阶梯式鸡笼

由于挡粪板的阻碍,通风效果比全阶梯稍差。

(四)叠层式鸡笼

叠层式鸡笼上下层之间为全重叠,层与层之间有输送带将鸡粪清走。优点是:舍饲密度高,降低了鸡场的占地面积,提高了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对鸡舍建筑、通风设备和清粪设备的要求较高。

(五)种鸡笼

有单层本交鸡笼和两层人工授精种鸡笼。两层人工授精种鸡笼母鸡使用蛋鸡笼,公鸡使用公鸡笼。

(六)育成鸡笼

(七)育雏育成一段式鸡笼 该鸡笼的特点是鸡可以从1日龄一直饲养到产蛋前(100日龄)左右,减少转群对鸡的应激。鸡笼一般为三层或四层,雏鸡阶段只使用中间一层,随着鸡的长大,逐渐分散到上下两层。,(八)产蛋鸡笼

我国目前生产的产蛋鸡笼主要有饲养白壳蛋鸡的轻型蛋鸡笼和饲养褐壳蛋鸡的中型蛋鸡笼,另外有少量重型产蛋鸡笼用于饲养肉种鸡。

四、喂料设备

喂料设备包括贮料塔、破拱装置、输料机、喂料机和饲槽等部分。

五、清粪设备

鸡舍内的清粪方式有人工清粪和机械清粪两种。机械清粪常用设备有:刮板式清粪机、带式清粪机和抽屉式清粪机。刮板式清粪机多用于阶梯式笼养和网上平养;带式清粪机多用于叠层式笼养;抽屉式清粪板多用于小型叠层式鸡笼。

六、小型饲料加工设备

第五节 鸡舍环境控制

一、温度

(一)热量来源

鸡舍内的热量主要来自鸡自身的产热量,产热量的大小和鸡的类型、饲料能量植、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等有关。

(二)温度对鸡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食量、饮水量、水分排出量的变化。随温度的升高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产粪量减少,而呼吸产出的水分增加,造成总的排除水量大幅度增加。排出过多的水分会增加鸡舍的湿度,鸡感觉更热。

(三)环境温度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刚孵化出的雏鸡一般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但是在高温和低湿时也容易脱水。对生长鸡和产蛋鸡来说,适宜温度范围是13-25℃。生长鸡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饲料转化率降低。蛋鸡啊较高环境温度下,蛋重降低,产蛋量降低,而且死亡率增加。

相对来讲,冷应激对育成鸡和产蛋鸡的影响较少。

(四)维持适宜温热环境的措施

1、鸡舍结构

鸡舍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开放式鸡舍和环境控制鸡舍,环境控制鸡舍更适合于环境温度31℃以上的高温时的温度控制。

2、通风

通风对任何条件下的家禽都有益处,它可以将污浊的空气和水汽排出,同时补充新鲜空气,而且一定的风俗可以降低鸡舍的温度。

3、蒸发降温

在低湿度条件下使用水蒸发降低空气温度很有效。这种方法通过湿垫降温系统实现。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空气温度能够下降,但是水蒸气和湿度增加,因而湿球温度下降有限。

蒸发降温有几种方法:房舍外喷水;降低进入鸡舍空气的温度;使用风机进行负压通风使空气通过湿垫进入鸡舍;良好的鸡舍低压或高压喷雾系统形成均匀分布的水蒸气。开放式鸡舍可以在鸡舍的阳面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包。

4、鸡群密度和足够的饮水器

5、屋顶喷水

二、相对湿度

鸡舍内湿度的来源主要是鸡呼吸产生的水蒸气、粪便带出的水分、大气中的水分。湿度对鸡的影响只有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才明显,在适宜温度下无的的影响。鸡只适宜的湿度为60~65%,但是只要环境温度不偏高或偏低,在40~72%范围也能适应。

控制相对湿度的方法:主要是饮水器不漏水或滴水,适当控制鸡的饮水,加强通风,把湿气排出鸡舍。如果鸡舍湿度过低,可以采取喷雾的方法,雏鸡舍可以用在火炉上加热开水的方法。

三、空气质量 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包括粪尿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鸡呼吸或物体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垫料发酵产生的甲烷,另外用煤炉加热燃烧不完全还会产生的一氧化碳。这些气体对鸡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均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害气体浓度的增加会相对降低氧气的含量。

为了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使鸡舍内的空气流通。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空气环境状况最主要、最经常用的手段。

四、光照

(一)光照的作用和机理

光照不仅使鸡看到饮水和饲料,促进鸡的生长发育,而且对鸡的繁殖有决定性的刺激作用,即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均有影响。另外,红外线具有热源效应,而紫外灯具有灭菌消毒的作用。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一个为视网膜感受器即眼睛,另一个位于下丘脑。下丘脑接受光照变化刺激后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这种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引起卵泡刺激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促使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二)光照强度

光照太强不仅浪费电能,而且鸡显得神经质,易惊群,活动量大,消耗能量,易发生斗殴和啄癖。光照过弱,影响采食和饮水,起不到刺激作用,影响产蛋量。是了使照度均匀,一般光源间距为其高度的1~105倍,不同列灯泡采用梅花分布,注意鸡笼下层的光照强度是否满足鸡的要求。

(三)光照管理程序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光照管理程序的原则

①育雏期前一周或转群后几天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光照,以便鸡熟悉环境,然后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到最低水平。

②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间应保持恒定或逐渐减少,切勿增加,以免光照刺激使鸡早熟。

③产蛋期每天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一定数后保持恒定,切勿减少。

2、注意事项

①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制定不同的光照管理程序。②育雏第一周每天23小时,之后逐渐减少。育雏育成期每天的光照时间不得低于6小时,也不要超过11小时。

③不得随意改变光的颜色、强度和时间,否则会引起产蛋突然下降。④进入产蛋期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能突然大量增加,一般一次增加0.5~1小时。

⑤产蛋期每天光照一般以15-16小时为宜,最多不超过17小时。⑥开放式鸡舍日照不足时采用早晚补充人工光照的办法解决。⑦产蛋最后几周光照可增加。

(四)光照制度

1、环境控制鸡舍

2、开放式鸡舍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制度应根据当地实际日照情况确定。

3、间歇光照

五、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可以起到降温、除湿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鸡舍通风按通风的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机械通风又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零压通风三种。根据鸡舍内气流组织方向,鸡舍通风分为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

(一)自然通风

依靠自然风的风压作用和鸡舍内外温差的热压作用,形成空气的自然流动,使舍内外的空气得以交换。

(二)机械通风

一般使用轴流式通风机进行通风。

1、负压通风

利用排风机将鸡舍内的污浊空气强行排出舍外,在建筑物内造成负压,新鲜空气从进风口自行进入鸡舍。

①纵向通风

排风扇安装在鸡舍一端的山墙或山墙附近的两侧墙壁上,进风口在另一侧,鸡舍其他部位没有门窗或门窗关闭。

②横向通风 横向通风的风机和进风口分别均匀不止在鸡舍的两侧墙上,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鸡舍后横穿鸡舍,由对侧墙上的排风扇抽出。现在比较少用。

2、正压通风

风扇将空气强制输入鸡舍,而出风口作相应调节以便出风量稍小于进风量而使鸡舍内产生微小的正压。这一方式也不常用。

复习思考题

1、鸡场选址的原则是什么?根据这些原则应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选择场址的原则是方便生产经营,交通便利且防疫条件好,建设鸡场的投资最低。根据上述原则,在选择场址时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水电供应条件、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质土壤条件、水文气象条件。

2、简述开放式鸡舍和封闭式鸡舍的特点和优缺点。

答:农村多数鸡舍是开放式鸡舍,它们是依靠空气自由通过鸡舍进行通风。光照是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开放式鸡舍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窗鸡舍;二是卷帘简易鸡舍,雏鸡舍不能用这种鸡舍,寒冷地区也不适用。

开放式鸡舍的优点是:造价低,节省能源。缺点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光照的影响最大,不能很好地控制鸡的性成熟,强光下鸡容易引起啄癖。

封闭式鸡舍:又称无窗鸡舍,鸡舍四壁无窗(除应急窗外),隔绝自然光源,完全是用人工光照和机械通风。

环境控制鸡舍的缺点是:投资大,光照完全靠人工加光,耗能多。其优点是鸡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能够人为调控鸡的性成熟日龄。

3、说出四种主要的鸡的饲养方式,它们都适于养什么类型的鸡?

答:①笼养:我国绝大多数蛋鸡采用全程笼养。雏鸡阶段采用四层全重叠育雏笼,或使用三层阶梯式育雏笼。育成鸡采用阶梯式育成鸡笼。或者采用育雏育成一段式的笼具。产蛋鸡多采用全阶梯三层笼养。种鸡采用两层全阶梯蛋鸡笼饲养,便于人工授精的操作。

②平养:蛋鸡采用平养主要是在育雏育成阶段,多使用离地网上平养,少量使用地面厚垫料饲养。

③落地散养:肉仔鸡因为饲养期比较短,较多利用这种形式,在地面铺设厚垫草,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便。

④混合地面饲养:所谓混合地面饲养就是将鸡舍分为地面和网上两部分,地面部分垫厚垫草,网上部分为板条棚架结构。国内外使用最多的肉种鸡饲养方式,国外蛋种鸡也采用这种饲养方式。

4、高温对鸡有什么影响,夏季鸡舍降温有哪些措施?

答:刚孵化出的雏鸡一般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但是在高温和低湿度时容易脱水。对生长鸡和产蛋鸡来讲,适宜温度范围(13~25℃)对其能够达到理想生产指标很重要。生长鸡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料转化率降低。蛋鸡的适宜温度范围更小,尤其在超过30℃时,产蛋减少,而且每枚蛋的耗料量增加。在较高环境温度下,大约25℃以上,蛋重降低。27℃时,产蛋数、蛋重、总蛋重降低而且蛋壳厚度迅速降低,同时死亡率增加。37.5℃时,产蛋量急剧下降。温度43℃以上,超过3小时鸡就会死亡。

①鸡舍结构。鸡舍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开放式鸡舍和环境控制鸡舍,环境控制鸡舍更适合于环境温度 31℃以上的高温时的温度控制。

②通风、通风对任何条件下的家禽都有益处,它可以将污浊的空气和水汽排出,同时补充新鲜空气,而且一定的风速可以降低鸡舍的温度。环境控制鸡舍必须安装机械通风,以提供鸡群适当的空气运动,并通过对流进行降温,风速达到152米/分钟时可降温5.6℃。

③蒸发降温。在低湿度条件下使用水蒸发降低空气温度很有效。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湿垫降温系统实现。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空气温度能够下降,但是水蒸汽和湿度增加,因而湿球温度下降有限。蒸发降温有几种方法:房舍外喷水;降低进入鸡舍空气的温度;使用风机进行负压通风使空气通过湿垫进入鸡舍;良好的鸡舍低压或高压喷雾系统形成均匀分布的水蒸汽。开放式鸡舍可以在鸡舍的阳面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包。

④鸡群密度和足够饮水器。减少单位面积的存栏数能降低环境温度,并且可以在某些时候应用。提供足够的饮水器和尽可能凉的饮水也是简单实用的方法。

5、机械通风有哪些方式?纵向负压通风的好处有哪些?

答:鸡舍通风按通风的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机械通风又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零压通风三种。根据鸡舍内气流组织方向,鸡舍通风分为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

负压通风投资少,管理比较简单,进入鸡舍的气流速度较慢,鸡感觉比较舒适,纵向通风鸡舍内空气流动均匀,气流速度夏季为2.5~5m/s,冬季1.5m/s,无死角,空气比较清新。

6、光照对鸡的作用和间歇光照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光照不仅使鸡看到饮水和饲料,促进鸡的生长发育,而且对鸡的繁殖有决定性的刺激作用,即对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均有影响。另外,红外线具有热源效应,而紫外灯具有灭菌消毒的作用。

间歇光照可以节约电能,而且对鸡的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但是蛋鸡使用该程序比较复杂,在国内大部分鸡场执行起来都有困难。不过在肉鸡商品代饲养场实行间歇光照效果还是不错的。开放式鸡舍实行间歇光照比较困难,一般较少使用。

7、请制定一个3月21日出雏的蛋鸡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第三章 养鸡场规划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以蛋鸡为主体的养鸡业是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产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我国由一个养鸡后进的国家, 一跃而成为世界养鸡大国。在很多地区, 养鸡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国肉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 90年代飞速发展, 是我国农牧业飞速发展行业中的一枚独秀, 成为农牧业产业化最迅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肉鸡生产国。近几年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商品肉雏鸡市场价格一直低迷, 肉鸡消费市场平淡, 出口量少价低, 致使肉鸡行业内弥漫着悲观情绪。滑坡的基本原因是: (1) 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严重制约了鸡肉出口; (2) 国内消费市场疲软, 价格大幅下降, 加之质优价廉的外国肉鸡产品每年以相当于中国肉鸡产量20%的数量进口, 冲击中国肉鸡市场; (3) 生产成本高 (比美国高30%左右, 比泰国高20%左右, 比欧盟高10%左右) , 失去了价格优势; (4) 生产经营管理队伍、技术等都不够成熟; (5) 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6) 疾病多, 药残严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加大, 我国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 畜牧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养鸡业面临着市场供给饱和、生产效益低下、鸡病危害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这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养鸡生产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 环境污染是其中最主要的方面。鸡的健康与生产性能无时无刻不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特别是随着规模化养鸡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变得更为突出。鸡舍环境污染包括温度、湿度、鸡舍内有害气体及粪便、鸡群的饲养密度、鸡舍周围的噪声等都会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表现出鸡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 免疫力下降, 生长发育不良, 生产性能低下, 甚至死亡, 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调查表明,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9亿吨, 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 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己超过0.49, 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压力水平 (小于0.4为宜) 。

因此, 解决规模化养鸡场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降低鸡场环境污染做一总体的概述, 以利于规模化养鸡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2 环境对鸡的影响

2.1 温度对鸡的影响

温度对鸡的生长、性成熟、受精、产蛋、孵化率、蛋壳质量等影响较大。鸡的不同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孵化期要求最高, 适宜温度为32~35℃, 刚出壳的雏鸡需32~34℃。对1周龄前的雏鸡提供合适而稳定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如温度过低, 易发生球虫病, 降低小鸡寻找食物的能力, 受寒感冒, 引起早期死亡;如温度过高, 小鸡会因失水过多而导致脱水死亡。以后随着周龄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每增1周龄温度约降低2℃, 到第6周保持在22~24℃。对于成年鸡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7℃, 产蛋期的适宜温度为13~22℃, 在此温度范围内, 产蛋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5~18℃为最佳温度。经常处于29℃以上的环境中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蛋壳变薄, 公鸡精液品质下降, 种蛋孵化率降低, 还可引起啄癖。

在低温环境下会增加机体热量消耗, 由此相对减少了鸡生长所需能量的供求, 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产蛋率下降。当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的高温时, 鸡体热散发受阻, 心跳、呼吸急促, 生理紊乱, 易引发中暑及热应激, 使产蛋率明显下降。

2.2 湿度对鸡的影响

温度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特别是冬季温度过低时, 鸡的体温散失加快, 饲料消耗增加, 致使产蛋量减少, 鸡体消瘦, 容易感染疾病。湿度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也有很大影响。环境温度与湿度、通风等因素结合起来, 也可形成鸡的体感温度。尤其冬季低温时, 空气潮湿或通风加快, 可导致鸡体更感寒冷, 而严重影响产蛋量和鸡的健康。

对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2%。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不像温度那样严格, 适应范围较大, 一般为60~72%, 成鸡60~65%。在湿度适宜条件下, 鸡精神振奋, 羽毛清洁而有光泽, 抗病性增强, 产蛋率高。鸡舍内相对湿度如低于40%, 雏鸡羽毛皮肤生长不良, 成鸡羽毛零乱, 皮肤干燥, 空气中的尘埃飞扬, 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相对湿度高于72%, 尤其在高温情况下, 白痢、霉菌病和球虫等寄生虫病发病率高, 法氏囊炎等传染病很易发生, 还易引起鸡的异食癖。在极端情况下, 可导致鸡脱水。湿度对鸡的影响与气温密切相关。若温度适宜, 相对湿度从45%升到75%, 甚至95%时, 对鸡的采食量和产蛋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低温高湿使鸡体内热量散发加剧, 耗能增加, 产蛋量减少;高湿低温时, 空气中容热量较大, 易使鸡因失热过多而受寒;高温高湿则直接影响体内外热量交换, 扰乱正常生理且易发中暑病。

2.3 有害气体对鸡的影响

鸡舍中有害气体主要包括鸡呼吸、粪尿和饲料垫草腐败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鸡舍内氨气浓度不宜超过20~30毫升/米3, 如当空气中氨气含量达到20mg/米3并持续6周以上时就会使鸡对新城疫的易感性增加;若超过100毫升/米3, 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将受到明显影响;如果超过400~500毫升/米3, 会引起黏膜出血, 引发结膜、呼吸道炎症, 还会引起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及中枢神经麻痹, 甚至死亡。硫化氢是一种强毒性神经中毒剂, 刺激性很强, 鸡舍内超过550毫升/米3, 就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使鸡窒息致死。硫化氢浓度应控制在10毫升/米3以下;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4%以下, 否则易造成舍内缺氧, 使鸡出现全身症状, 影响发育和产蛋。

2.4 鸡舍内粪便对鸡的影响

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鸡粪在堆放期间,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而产生一些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甲硫醇、乙醛、粪臭素等, 空气中这些有害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附近的人和动物产生有害影响。在比较干燥的情况下, 粪层表面的干燥物被风吹动会大量进入空气中, 使空气中灰尘浓度明显增大, 这对鸡群的呼吸系统会产生不良刺激, 诱发某些疾病。灰尘上面附着的微生物会随空气的流动而四处扩散, 是引起疾病的潜在因素。由于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适宜的水分, 为微生物的生存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禽流感病毒在干燥、阳光直晒的环境中存活时间不足50h, 而在鸡粪中的存活时间最长可达100d左右, 在堆积发酵的鸡粪中也需要有2~3周的时间才能将其灭活。在室温条件下马立克氏病毒在粪便和垫草中可存活15周。因此, 鸡粪在鸡舍内或鸡场中随意堆放而不加以合理的处理就等于为一些病原微生物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为疾病的循环感染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条件。

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在较长时间内可维持感染性, 如禽流感病毒在4℃的粪便中其传染性可保持30~35d, 马立克氏病毒在室温条件下的粪便中其传染性可维持100d左右, 多杀性巴氏杆菌可维持30d。由病鸡排泄的粪便中有大量细菌或病毒的存在, 其它鸡只直接 (平养条件下) 或间接 (通过鼠雀、蚊蝇) 接触到这些微生物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2.5 饲养密度对鸡的影响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和尘埃微生物的变化及含量, 也影响鸡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和斗殴行为等。在夏季饲养密度过高极易诱发热应激。饲养密度也因饲养方式不同而不同, 地面平养密度可小些, 网上平养和笼养密度可大些。密度太大, 鸡舍内二氧化碳增多, 鸡排出的粪便增多, 造成湿度过大, 使垫料散发出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影响舍内环境卫生;另外密度过大, 雏鸡活动受限制, 饮水采食都受影响, 使鸡生长发育不一致, 而且容易发生啄羽、啄肛、啄趾以及其它疾病。如密度太小, 则浪费设备能源、人力、增加饲养成本。

2.6 噪声对鸡的影响

噪声是指能引起不愉快和不安感觉或引起有害作用的声音。鸡舍噪声不能超过85分贝。鸡遇到突然的噪声会受惊、炸群, 突发高强度噪声可使鸡的死亡率增高。

产蛋鸡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 强烈噪声会对产蛋鸡造成严重危害, 引起惊群, 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或继发其他疾病, 甚至死亡。由于惊群, 产蛋鸡出现撞笼、跳笼、拉稀现象, 造成鸡只肝脏破裂、骨损伤等情况, 使鸡群受损。

3 规模化鸡场的环境控制

3.1 高温环境控制

3.1.1 调整日粮结构

高温使鸡采食量和体能下降, 可通过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进行调整。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 改每日喂3次为4次, 尤其要注重晚间一餐的饲喂, 此时环境温度低, 鸡喜采食, 对提高产蛋率很有帮助。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又称抗应激因子, 对缓解热应激有良好的效果。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防止氧化的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机能。补充维生素E可增加细胞内Ca2+的浓度, 降低鸡体内肌酸激酶活性, 增强对急性热应激的抵抗力。在热应激状态下, 蛋鸡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从10国际单位提高到40~50国际单位, 产蛋率可提高1.5~5.5%。

3.1.2 降低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高, 相对空间小, 易加重热应激。到夏季应及时合理分群, 适当减小饲养密度。实践证明合理的饲养密度见表1。

3.1.3 镇静解惊

镇静剂能降低中枢神经紧张度, 可减缓热应激反应。热应激时可用氯丙嗪和安定等。氯丙嗪在热应激中不仅可降低鸡基础代谢率, 减少活动和产热量, 维持热平衡, 且能促进采食, 提高饲料利用率。

3.1.4 遮阳降温

改进鸡舍的遮阳、通风和隔热设计, 可安装电风扇、水帘等降温设备, 鸡舍周围栽葡萄、葫芦、丝瓜等藤蔓绿色植物, 既能收获瓜果, 又遮阳蔽光, 效果良好。另外在高温情况下, 体内水分随热量蒸发和呼吸排出损失严重。增加饮水量, 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 是防暑和调节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3.2 低温环境控制

3.2.1 安装供暖设备

小规模鸡场可以采用火炉、火墙或烟道等节省资金的做法;较大规模鸡场可采用水、汽和电等集中供暖, 如热风炉、水暖炉或电暖器等供暖设备。

3.2.2 加强鸡舍门窗管理

通风口加设风斗, 门窗挂帘, 堵严墙壁孔洞和缝隙, 避免贼风侵袭。

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肉鸡饲养周期短, 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 因此保温是冬季养好肉鸡的关键。在寒流到来之前, 除了启动供暖设备外, 还应搞好鸡舍的维修, 密封门窗, 糊好缝隙, 在门窗上加挂保温帘子, 鸡舍四周夹好防风障, 以提高舍内温度。特别应注意鸡舍温度的稳定, 使室温始终保持在10℃以上, 防止昼夜温差过大。

由于网上温度高于地面温度, 且网上比地面上更容易控制温度, 因此冬天以全程网上平养为宜。在育雏期间, 应在网上铺一层塑料布, 并采用麦秸作垫料, 这样可以防止小鸡着凉、腹泻。

3.2.3 调整日粮结构和饲喂时间

在低温环境条件下, 鸡体热能消耗大, 应适当提高热能饲料的比重;冬季昼短夜长, 应增加一次夜间补饲。

3.2.4 适当加大饲养密度

采取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多铺垫草、及时清除粪尿和减少管理用水等措施来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采用塑料大棚鸡舍, 是抵御严寒低温的有效方法。

3.3 光照控制

鸡的生产性能受光照影响大。光照会刺激鸡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 从而促进卵泡的成熟, 并在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对光环境进行合理调控, 可打破蛋鸡季节性生产的特性, 实现全年均衡生产。除了蛋鸡育成期采用8小时短日照光照调控外, 其余的产蛋期大多采用16小时光照, 肉子鸡则采用23小时光照制度。这种光照制度的应用, 可以维持鸡较高的生产性能。

冬季昼短夜长, 光照时间短。一是白天适当增加鸡晒太阳的时间, 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促进鸡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保证产蛋及骨骼的正常发育所需。二是夜间补照, 便于鸡采食, 增加营养。雏鸡刚出壳前3天需24小时光照, 光照度为5~10勒克斯 (40瓦有反射罩的白炽灯悬挂在2米高处, 在15米范围内的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 使用日光灯瓦数可降至白炽灯的1/3) 。随日龄增加, 光照时间逐渐减少, 每天减少1.5~2小时, 到第15天后保持8小时, 光照度降为5勒克斯左右。18周龄后临近产蛋期, 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至15~16小时, 光照度恢复为10勒克斯。

3.4 有害气体控制

3.4.1 清除有害气体源

鸡粪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 因此, 鸡粪的无害化处理是控制鸡舍环境污染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合理设计清粪排水系统, 及时清理粪尿, 最大限度地缩短粪尿在鸡舍内的积蓄时间, 是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基本方法。

3.4.2 抑制有害气体产生

优化日粮结构, 按照鸡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 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 特别要注意日粮中蛋白水平不宜过高, 否则会造成蛋白质消化不全而排出过多的氮。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益生素或复合酶制剂, 可提高消化利用率, 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 使氮的排泄量大大减少。

3.4.3 生物化学及中草药除臭

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如EM制剂 (有益微生物制剂) 等, 拌料饲喂、溶于水饮用或喷洒鸡舍, 除臭效果显著。在垫料中按每米地面均匀撒上35克过磷酸钙, 与氨气反应生成无味的固体磷酸铵盐。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酸铜和乙酸等药物, 通过杀菌消毒, 达到抑制和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产生的目的。

很多植物具有除臭作用, 常用的有艾叶、苍术、大青叶、大蒜和秸秆等。将上述材料按等份适量放在鸡舍内熏烧, 既可抑制细菌, 又能除臭, 最好在空舍时使用。

3.4.4 吸附及排除有害气体

吸附有害气体:利用沸石、丝兰提取物、木炭、活性炭和生石灰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用网袋装入木炭悬挂在鸡舍内或在地面撒一些活性炭、生石灰等, 对消除有害气体有一定好处。

通风换气是改善舍内小气候状况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冬季, 既要防寒保温, 更要注意通风换气。用煤炭保温育雏时, 切忌门窗长时间紧闭, 加温炉必须安装排烟管, 以防煤气中毒。用甲醛熏蒸消毒应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 熏蒸结束后及时换气, 待刺激性气味排尽后再转入鸡群。通风还能调节舍内湿度, 增加鸡群的舒适感。

3.5 改善鸡舍场区环境

3.5.1 定期消毒

鸡舍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清除并杀灭外界环境中所有病原体的措施。及时清理粪尿, 经常保持鸡舍及其场地周围环境清洁。每周对鸡舍用消毒液消毒一次。做到周周消毒, 天天清扫, 以减少舍内空气尘埃的浓度, 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 以防疫病传播。鸡舍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

3.5.1. 1 物理消毒法

物理消毒包括机械清除、阳光紫外线干燥、火焰消毒和湿热消毒等。紫外线消毒主要用于人员进出入鸡舍时的消毒。火焰消毒是以煤油或柴油为燃料, 用火焰喷射笼具等消毒。高压蒸汽消毒包括器具消毒、鸡舍用具的消毒等。

3.5.1. 2 化学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方法包括熏蒸消毒、带鸡喷雾消毒等。

熏蒸消毒用于进鸡前的消毒。熏蒸消毒前先将鸡舍的窗户封好。然后按鸡舍的容积计算出药品的总用量。一般每立方米鸡舍需要福尔马林20~30m1, 高锰酸钾10~15g, 水4~5ml, 把药品混合进行熏蒸消毒。

带鸡喷雾消毒是将消毒药按要求配制后用压缩空气雾化喷到鸡体上, 以杀死或减少鸡体表和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技术。一般应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夏季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以便降温。冬季外界气温较低时可加温后喷雾。应选择刺激比较小的消毒药, 并且轮换用药。

3.5.1. 3 生物消毒法

生物消毒是指利用一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条件 (如高热或酸性等) 来杀死或消灭病原体的一种方法, 如粪便堆积发酵:利用嗜热细菌繁殖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微生物, 粪便中寄生虫幼虫和虫卵的处理等都是利用生物消毒法。

3.5.2 合理利用粪便

粪便污水经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 一是用作大田作物的有机肥料, 或加工成高效有机肥;二是用于养鱼养畜等生物利用。加强粪便管理, 粪场设粪棚, 避免雨水冲刷;粪便要尽快运走处理, 避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3.5.3 场区周围绿化

绿化是净化空气的有效措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能降低温度10~20%, 减轻热辐射80%;减少细菌含量22~79%, 除尘35~67%, 除臭50%, 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25%;还有防风、防噪声的作用。应进行场界林带、场区隔离林带、场内外道路两旁林带、遮荫林和藤蔓植物花草等绿化。

3.5.4 消除噪声

鸡场场址要避开各种噪声源, 尽量降低管理诸环节产生的噪声, 采取噪声相对较小的生产工艺, 让鸡在安静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4 展望

我国未来养鸡业的发展方向, 应该实现由污染的环境、高昂的成本、低劣的产品, 向环保、节能和生产大量绿色安全食品的转变, 实现由小规模大群体、先发展后规范向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的转变, 实现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在未来30年间, 养鸡产业将会继续增长。我们的生产体系将围绕“环境控制”的鸡舍而运作, 产业的所有环节都将在污染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此外, 在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和需要供应“干净”水的情况下, 所有的因素都必须被认为是关键性的因素。

目前,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多种方法对畜牧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加以保护, 并实施严格的监测管理,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英国、荷兰、韩国近年来都对畜禽场排污标准进行修订, 并且更加严格;又如, 美国申请建立养殖场, 必须经过联邦和地方两级政府许可, 一些地方规定:养猪场不能设在距住户5 km以内;为减少畜禽规模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水可能对农田造成的污染, 每新建一座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农田消化粪便。佛罗里达州甚至由政府补贴鼓励奶牛业主停业, 以实施环境保护。再如法国对农业污染实行严格的法律约束, 考虑到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对饲养规模加以限制。另外, 对畜禽粪便中氮、磷、硫的总量严格限制。这就迫使饲养者不断研究和改进饲料配方、饲养技术, 以求饲料营养的利用率最大, 而粪便中氮、磷、硫含量最低, 从而得到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对畜禽生产企业排出的气体, 也有明确要求。此外, 欧洲法律规定每公顷土地承载的畜禽头数, 使粪便能被土地自然消纳, 而澳大利亚则严格控制新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等。

养鸡业的环境控制技术 篇3

一、环境对鸡的影响

1. 温度影响。鸡的不同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孵化期要求最高,适宜温度为32~35℃,刚出壳的雏鸡需32~34℃。以后随周龄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每增1周龄温度约降低2℃,到第六周可保持在22~24℃。产蛋期的适宜温度为13~22℃,在此温度范围内,产蛋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5~18℃为最佳温度。在低温环境下,会增加鸡体能消耗,由此相对减少了鸡生长所需能量的供求,进而影响生长发育,产蛋率下降。当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的高温时,鸡体热散发受阻,心跳、呼吸急促,生理紊乱,极易引发中暑及热应激,使产蛋率明显下降。

2. 湿度影响。雏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5%,成鸡为60%~65%。在湿度适宜条件下,鸡精神良好、羽毛清洁而有光泽、抗病性增强、产蛋率高。湿度对鸡的影响与气温密切相关。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45%升到75%,甚至达到95%,对鸡的采食量和产蛋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低温高湿使鸡体内热量散发加剧,耗能增加,产蛋量减少;高温高湿则直接影响体内外热量交换,扰乱正常生理且易中暑。

3. 光照影响。鸡舍光照主要来自太阳光和人工照明。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和可见光具有光热效应,紫外线能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鸡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若两者皆宜,鸡精神佳、食欲旺、生长快、产蛋率高。光照过量易促使鸡过早成熟,进而影响生产性能;光照不足将会明显降低产蛋率和影响雏鸡发育。

4. 有害气体影响。鸡舍中有害气体主要指鸡呼吸、粪尿、饲料垫草腐败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鸡舍内氨气浓度不宜超过20~30毫升/米3。若超过100毫升/米3,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将受到影响。如果超过400~500毫升/米3,会引起黏膜出血,引发结膜、呼吸道炎症,还会引起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枢神经麻痹,甚至死亡。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强毒性神经中毒剂,刺激性很强,舍内浓度超过550毫升/米3就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鸡窒息而死。硫化氢浓度不宜超过10毫升/米3。二氧化碳浓度不宜超过4%,否则易造成舍内缺氧,使鸡出现全身症状,影响发育和产蛋。

5. 饲养密度的影响。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和尘埃微生物的变化及含量,也影响鸡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等。在夏季饲养密度过高极易发生热应激。

6. 噪声对鸡的影响。鸡遇到突然的噪声会受惊、“炸群”,突发高强度噪声可使鸡的死亡率增高。鸡舍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

7. 尘埃与微生物影响。尘埃是微生物的载体,鸡舍通风不良或经常不透阳光更能促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可达100万个,如不及时清除污物,进行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势必引起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二、环境控制要点

1. 高温环境控制。①调整日粮结构。高温使鸡采食量和体能下降,可通过提高日粮浓度,增加饲喂次数的方法进行调整,适当提高蛋白质水平,日喂3次改为4次,尤其要注重晚间一餐的饲喂,此时环境温度低,鸡喜采食,对提高产蛋率很有帮助。在热应激状态下,提高蛋鸡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②增加饮水量。在高温情况下,体内水分随热量蒸发和呼吸排出损失严重。保证充足的清凉饮水,是防暑和调理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③降低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高,相对空间小,极易加重热应激。夏季应及时合理分群,适当降低饲养密度。④镇静解惊。镇静剂能降低中枢神经紧张度,以减缓热应激反应,且能促进采食,提高饲料利用率。⑤遮阳降温。改进鸡舍的遮阳、通风和隔热设计,可安装电风扇、水帘等降温设备,鸡舍周围栽植葡萄、葫芦、丝瓜等藤蔓植物,以遮阳蔽光。

2. 低温环境控制。①加强鸡舍门窗管理。通风口加设风斗,门窗挂帘,堵严墙壁孔洞和缝隙,避免贼风侵袭。②安装供暖设备。小规模鸡场可以采用火炉、火墙、烟道等,较大规模鸡场可采用水、汽、电等集中供暖,如设热风炉、水暖炉、电暖器等供暖设备。③调整日粮结构和饲喂时间。在低温环境条件下,鸡体热能消耗大,应适当提高热能饲料的比重;冬季昼短夜长,应增加一次夜间补饲。④采取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多铺垫草、及时清除粪尿、减少管理用水等措施来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采用塑料大棚鸡舍,是抵御严寒低温的有效方法。

3. 光照控制。冬季昼短夜长,光照时间短,一是白天要适当增加鸡晒太阳的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促进鸡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保证产蛋所需及骨骼的正常发育;二是夜间补充光照,便于鸡采食,增加营养。

4. 有害气体控制。①清除有害气体源。合理设计清粪排水系统,及时清理粪尿,最大限度地缩短粪尿在鸡舍内的积蓄时间,是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基本方法。②抑制有害气体产生。优化日粮结构,按照鸡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特别要注意日粮中蛋白水平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蛋白质消化不全而排出过多的氮。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益生素或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消化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使氮的排泄量大大减少。③生物化学除臭。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拌料饲喂、溶于水饮用或喷洒鸡舍,除臭效果显著。在垫料中按每平方米地面均匀撒上35克过磷酸钙,可与氨气反应生成无味的固体磷酸铵盐。使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硫酸铜、乙酸等药物,通过杀菌消毒可达到抑制和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产生的目的。④吸附有害气体。利用氟石、木炭、活性炭、生石灰等物质,均可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⑤中草药除臭。很多中草药具有除臭作用,常用的有艾叶、苍术、大青叶、大蒜等,将上述中草药按等份适量放在鸡舍内熏烧,既可抑制细菌,又能除臭,但最好在空舍时使用。⑥排除有害气体。通风换气是改善舍内小气候状况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冬季,既要防寒保温又要注意通风换气。通风还能调解舍内湿度,排除水汽和潮气,增加鸡群的舒适感。

5. 改善鸡舍场区环境。①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尿,经常保持鸡舍及场地周围环境清洁。每周对鸡舍消毒1次。做到周周消毒,天天清扫,以减少舍内空气尘埃的浓度,彻底杀灭病原微生物,以防疫病传播。②鸡场合理布局。鸡场各功能区布局要科学合理,净道、污道分开,排水、排污通畅,确保场区环境良好。③合理利用粪便。粪便污水经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一是可用作大田作物的有机肥料,或加工成高效有机肥;二是可用于养鱼养畜。④场区周围绿化。应进行场界林带、场区隔离林带、场内外道路两旁林、遮阴林和藤蔓植物花草等綠化,以减低有害气体浓度,达到除尘、防风、防噪音的作用。⑤消除噪声。鸡场场址要避开各种噪声源,尽量降低管理诸环节产生的噪声,采取噪声相对较小的生产工艺,让鸡在安静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上一篇:某酒店室内设计项目管理要点探讨论文下一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