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2024-05-05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精选8篇)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1

--我把春天请进来,你的变化我知道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种植区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这一教育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的能力。

我们在布置植物角时,主要布置一些孩子们容易辨认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瓜果蔬菜和豆类,如胡萝卜、大蒜、洋葱、黄豆、绿豆、红豆等。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逐步学会观察,了解阳光和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护理植物,如按时浇水,天晴时把植物搬到户外晒晒太阳等等,当孩子们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时引导孩子们做好观察记录。

一、活动目标:

为丰富传统植树节活动内容,有效地创设、合理创建自然角环境,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利用自然角环境设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莲~山 课件 ]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决定在班内举行“我把春天请进来,你的变化我知道”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3月1日—3月12日

实施阶段:3月12日(植树节)开始

三、活动对象

全班幼儿

四、活动要求

1.幼儿自带喜爱瓜果蔬菜(黄豆、绿豆、小西红柿、大蒜、洋葱、胡萝卜等)并做好标签。

2.教师选择合适位置自主摆放自然角。(用大果粒盒子当做花盆)

五、活动延伸

各班自主展开随机的自然角探索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和拍摄及时上传空间。

(自然角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孩子们每天都会去观察、关心、照顾它们,并记录它们生长变化的过程。这些愉快的活动带给小朋友许多有趣的想象和甜蜜的向往。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吧!)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2

一、自然角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年龄的层次性。在小班的自然角创设中,基于小班孩子经验和能力比较薄弱,对观赏类植物的欣赏能力还不足的特点,我们避免了一些观赏类的植物,通常会选择一些长得比较快而且方便幼儿观察的植物来种植,例如豆类和大蒜。在饲养动物的时候,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物,例如兔子、乌龟等。中大班的孩子在自然角的活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种植的品种可以丰富一些,可以加入一些发芽试验,让孩子们观察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简单记录。大班的自然角就可以增设很多观赏类的植物让孩子们欣赏和观察,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自然角中自主探究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那么,在自然角中如何让孩子们成为自然角的主角,如何促进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我们做了尝试和探索。

1. 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然角的内容

自然角里面种植什么植物,饲养什么动物,都是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决定的。这样一来我们自然角的动植物种类就丰富起来了,有的孩子对蚕感兴趣,就把蚕带来养殖观察,有的孩子没看过小麦的生长过程,就种植了小麦带来观察等等。动植物带来后,孩子们自己摆放在自然角中,自己照顾。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然角的内容,激发了幼儿观察、探索和管理的热情。

2. 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自然角活动的方式和时间

孩子们在自然角活动中采用的种植方式、养殖方式,都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例如种黄豆的时候,有的孩子把黄豆种在泥土里,有的孩子种在水里,有的孩子则把黄豆种在沙子里,这样不同的方式也给孩子们提供了观察比较的平台,积累的经验也更加丰富。同时自然角活动时间我们没有给孩子特别的规定,每天早上来园、午饭后、离园以及平时的区域时间,孩子们都可以到自然角进行活动,充足的没有限定的时间促进了孩子们的自主参与。

3. 孩子们可以自主记录在自然角观察积累到的经验

我们在自然角中为每位幼儿提供了记录本,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自然角活动经历和发现的秘密。孩子们记录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孩子能够详细地记录活动的时间、天气情况、自己是如何照顾动植物的、有什么新发现等等。同时记录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有的孩子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录,有的孩子用图画的方式来记录。

这些策略和探索彰显了我们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自然角活动中适时指导推动幼儿深入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自然角活动中我们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必要的支持和指导。除了为幼儿提供易于探索的物质环境外,我们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为幼儿提供适度的指导帮助。在孩子们进行自然角活动时,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孩子们在自然角活动中的互动表现和发展,对孩子们一些偏离自然角活动的行为要加以适时的调控。在自然角的活动中我们教师也要学会等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允许孩子们进行错误尝试,让孩子们在自我纠错和同伴互动中建立正确的认知。另外,我们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常常不会去关注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有时就会失去活动的乐趣,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例如:早晨我们看见仙人掌的花是开着的,为什么放学的时候就合起来了呢?等等,随着问题的设置,孩子们就会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等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自然角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进一步地深入。

四、将自然角活动融入课程助推幼儿发展

我们尝试将自然角的活动纳入我们的课程中,那如何让自然角活动真正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让自然角活动与我们的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我们平时的主题课程中有很多是与自然角息息相关的,如小班的“亲亲小动物”,中班的“我的动物朋友”,大班的“我们在春天里”等等,在这些主题活动中,自然角可以说和这些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角的创设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在实施这些主题时,教师可以让自然角的创设和主题的实施相结合来进行。例如,在大班主题“我们在春天里”,孩子们知道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主题的实施在自然角中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在饲养区观察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等等,让我们的自然角活动紧密和主题课程相结合。

2. 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在自然角观察探索时产生的疑问,生成有价值的新的课程

在自然角的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疑问,为什么种子放在浸满水的海绵上也能发芽?是不是只有泥土才是种子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有的植物多浇水就会死掉?蜗牛喜欢吃什么呢?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教育的契机,它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可以生成一系列的关于动植物的肢体探究活动课程,这样自然角就发挥了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总之,幼儿园要合理有效地创设自然角,让幼儿在与自然角的互动中,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奥秘,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效地彰显自然角的教育价值,让自然角活动真正促进我们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自然角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 幼儿;自然角;环境;创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在幼儿园应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创设自然角环境,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利用自然角环境设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因此我们对幼儿园自然角的环境创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自然角环境创设要体现科学教育目标,帮助幼儿获得初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自然角应该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探索周围事物规律的有利场所,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出发,让幼儿亲近自然、喜爱动植物、喜欢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味性、有观察性、有操作性的环境,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触摸、认识、观察、探索,如:在自然角放置瓜果蔬菜,让幼儿了解外形特征,为进一步观察、操作,采用部分变换的方法,把水果蔬菜做成各种娃娃和水果玩具,使材料增添了新鲜感和可操作性,幼儿玩赏、制作水果娃娃、箩卜船、黄瓜鳄鱼、土豆刺猬。利用多种材料拓展幼儿视野,同时自然角的环境变换要结合科学教育的计划、季节变化及幼儿的观察兴趣而及时更换,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及探索兴趣。

二、自然角环境的创设要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情感、认知也逐渐丰富。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自然角的环境创设要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按幼儿的认知水平,选用合适的内容和材料。如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可安排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观察认识的事物,如动物、花卉,再放置一些现成的科学玩具,如可遥控的汽车、声控玩具、操作会动的小人。中大班幼儿多安排些饲养种植和能反映大自然、能进行比较的东西,中大班幼儿对自制的科学玩具和操作的或能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很感兴趣,教师就应多提供各种各样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让幼儿在动手中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自然角环境创设的内容要生活化,重视幼儿的参与性

教师通过观察,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发挥幼儿主动性,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变化,让幼儿参与搜集各种资料、标本及废旧材料。幼儿喜爱小动物,带来金鱼、乌龟、小鸟,教师鼓励幼儿天天为它们换水、喂食,坚持为种植角的小苗浇水、除草,并和老师一起做观察记录,周末轮流把小动物带回家喂养。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喜欢摆弄小石块,就和幼儿一起寻找、触摸、摆放石头,感受不同质地石头造型,用笔将石头装扮的十分美丽。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沙子,也成为自然角设置的内容,让幼儿一起玩沙子、制作沙画,一起参与自然角的沙画展览。我们觉得越是从幼儿身边发现的有趣事物和幼儿参与的环境设置,对幼儿的吸引力越大,他们愿意全身心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创设的环境格外地爱护、珍惜。

四、充分利用空间、墙面的作用,创设平面、立面、操作的自然角环境

应从班级实际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室内、廊沿、活动室一角开展自然角活动。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有立面环境,以幼儿观察、感知为主,如培养植物,饲养动物,种植等活动,在立面环境中还可以按不同特征分类,如植物类:按阔叶类、花卉类、针叶类分类,各班可以自由调配。平面环境以幼儿欣赏、感受为主,如认识交通工具时,立面放置各种玩具交通工具,平面可以出现交通规则标志、新旧交通工具图片对比,还可以布置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的交通工具。在自然角创设中重视幼儿操作环境的设置,如让小班幼儿在操作角根据四季变化为娃娃换上合适的衣服;在中班幼儿中提供多种材料自由选择,让幼儿发现有趣的现象,激发操作的兴趣;让大班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学习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一些小问题,如用磁铁制作会走迷宫的小鸭子以及正确地接通电路,使电珠亮起来等。利用以上三种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参与自然角活动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自然角是孩子探索大自然的一扇窗,是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创建,一定能给孩子一富有生机且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态小森林。

【参考文献】

[1]姚金芳,自然角环境创设中家长资源的利用[J].山东教育2008-07-25

[2]杨枫,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6(25)

[3]潘燕玉,“小小一角,智慧无限”——浅谈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J].学周刊2013:01(05)

[4]曹芳,基于观察的幼儿园自然角创设及指导初探[J].教师2012-09-25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4

现代的科学教育观念尤其强调培养儿童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思想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中得以充分体现。自然角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窗台、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的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无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

自然角是儿童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环境,能够集中地、真实地在线和反映自然环境中和事物,同时也使幼儿园增添一份自然美。能够方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能够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前一段时间我调查了鑫鑫幼儿园小、中、大班自然角的创设情况。

小班的自然角创设在室内向阳的窗台下。那儿种植了简单的花卉,养了金鱼、乌龟。花盆下有枯叶,鱼缸的水不清澈,缸底还有沉淀物。幼儿不能接近自然角。

中班的自然角创设充分运用空间、墙面的作用。教室在向阳的墙面上画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贴着各种各样的叶子。有一个双层木架。木架摆了许多的花卉,漂亮的金鱼、小蝌蚪、老鼠。在向阳个角落有张桌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卵石、贝壳,声控玩具。自然角整洁,没有异味。幼儿兴致浓浓的玩耍。

大班的自然角创设在教师中央,小桌上有蚕、泥鳅、金鱼、蝴蝶,有各种的标本,种植了青菜、萝卜,还有各种水果蔬菜做成的水果娃娃和动物,幼儿们积极的喂养小动物,摆弄各种的水果娃娃。

结合自然角的概念我发现小班自然角存在卫生没及时打扫,幼儿不能够接触自然角的问题。中班的自然角创设合理。大班的自然角不应该创设在教师中央。

从而我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小班、教师应该定期打扫自然角,开放自然角。中班、教师可以让在旁边为幼儿解答。大班、自然角的应该创设在室内向阳的角落或窗台、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

小班区角环境创设方案 篇5

维果茨基说过,三岁前的儿童是按自己的大脑在行动。小班的教育就要遵循幼儿的这一特征,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开放的时间、空间里获得自然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区角活动,努力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在比较宽松、随意的氛围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探索环境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角活动要能够达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教师以表扬、鼓励和帮助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同时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应避免活动材料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份量轻、体积小、颜色鲜艳、形状奇异、种类多、数量多、材料的放置高度按照孩子们的视线为标准,墙面上贴一些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使教室拥有家的气息,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二、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区角活动常规区域游戏是幼儿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区域游戏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经过上一学期的适应和学习,班级幼儿基本上以养成了自觉进入区角活动的习惯。幼儿从早上一入园就能和区角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得幼儿一开始就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减少了集体听老师交代和要求的时间。每天早上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自己独立的走进活动区,自主的进行活动。有的孩子早上来园时还要哭上几声,但一走到教室门口,看见伙伴们都在玩时,也就自主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幼儿养成了进区角的习惯后,本学期我班将重点加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安静活动,不争抢材料,爱惜材料,将物品摆放整齐,将物体摆放在指定的地点等习惯。在对幼儿提出区域游戏的整体常规要求时,先提出一至两点,等幼儿熟练掌握以后,再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幼儿在每一次活动要求提出之后,都有一段消化、学习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又可以用语言适时、适度的去提醒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三、为幼儿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本学期我班将继续开展语言区、美工区、数学益智区、图书区、建构区、种植区、娃娃家和生活区。首先,在每个区角设计区角的标识,让幼儿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区角。其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主题、季节、节日相结合随着主题的改变而适当增减材料,并增添园本特色的一些材料。

(一)语言区:

1.继续让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使用“喂,你好!哦,再见!”等礼貌用语。

2.增添一本有趣的电话本,电话本中有老师、有班级孩子、有保健医的电话,丰富幼儿的语言:“喂,老师,你来吃饭呀!”“喂,___,你今天到幼儿园去了吗?”……3.增添警察、消防员、救护电话等等。有了这样的情境,来提高孩子们打电话的热情,尝试与不同地人交流,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设一个“动物乐园”的情境性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在动物乐园里面帮助其他的小动物。如:“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找影子”,利用墙面布置成一个森林的环境,上面贴了许多小动物的影子,让幼儿根据影子来拼拼,说说哪些小动物在森林里。又如“帮小动物找家”,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找,根据小动物的脚印找,如小鱼的家在水里,老鼠的家在洞里,小鸡的脚印竹子,然后照着脚印找小鸡的家等等。

(二)美工区: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水彩笔、图画纸、胶棒(胶水)、橡皮泥等。

2、撕贴练习:“我给老爷爷贴胡子”。就是让幼儿将一大条纸用手撕成一段段再贴在老师画好的老爷爷脸上。

3.创设“糖果工坊”,准备橡皮泥、短吸管、糖纸、泡沫板、报纸、装饰纸、皱纹纸等材料,供幼儿制作糖果,给糖果娃娃穿衣服。也可以为幼儿提供瓶罐、报纸,还将一些废旧的糖盒和漂亮的包装纸提供给幼儿,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用瓶罐报纸做糖,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利用糖盒等材料进行想象创作包装糖。在下一阶段的区角目标中,我们就将让幼儿用线条进行装饰糖果,在包装盒上进行装饰,以此满足了孩子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4.利用橡皮泥材料,制作糖葫芦,棒棒糖等物品。发展幼儿的搓、团技巧。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6

201O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上海的一件喜事,也是我们班孩子心中的头等大事。随着世博会的日渐临近,孩子们对世博的关注热度也在不断升温。在距世博会开幕还有50天的日子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行动起来,在教室里创设了许多与世博相关的区角,孩子们每天早展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热情投入到区角游戏中,这些有趣的区角游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博的窗口。

观察角――世博倒计时

在观察角里,我们放置了一块“世博倒计时”背景板,提供了很多数字牌,并把每天更改数字牌的任务交给孩子。于是,每天第一个到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认真地翻好数字牌,周二到周五翻数字牌并不难,只要往前翻一张就行了,可是每到周一早上,孩子们之间的意见就不统一了,经过了周末这两天,到底该翻几张数字牌呢?有的说两张,有的说三张,我们就一起坐下来认真地数一下。依据每天往前翻一张的方法来计算,周六、周日和周一加起来有三天,就应该翻三张数字牌,孩子们往往只记住了周末的两天,却忘了翻周一的那一张。

经过这样的讨论,再加上实际操作,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倒计时方法,哪怕是十位数上的倒数,他们也能得心应手地完成。由于在区角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涉及到关于倒计时的内容时,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相应的知识。

孩子们每天见证着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变越小,感受着世博会的脚步愈加临近,孩子们也和我们成人一样期盼着世博会的到来。

综合区――我们的“世博园区”

“世博会,让你不出国门走遍全球”,孩子们对于这样的宣传语并不是很理解,他们也不知道世博园区里正在建造的那些世博场馆到底象征着什么。我们是这样为孩子们介绍的――所有来参加世博会的国家都会在世博园区建造一个自己的“家”,每个国家将“家”中最好的东西陈列出来,在世博会上,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们到他们“家”里做客。为了让别人记住自己的“家”,他们会把自己的世博场馆建造得别有特色。所以说,参观每个国家的世博场馆就等于走遍了全世界。

为了增加孩子们对各个国家在世博园区的“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三个区角活动,逐步递进地让孩子们对世博场馆有了从表面到深入的认识,这三个区角也构成了我们班的“世博园区”。

●小拼图、大场馆

这是一个以拼图形式让孩子了解世博场馆的活动,提供的材料包括关于世博场馆的背景墙、拼图底板和若干拼图组件。孩子们可以根据背景墙上提供的信息完成拼图,也可直接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加以完成。为了使活动适应不同水平的孩子,我们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拼图组件,即依据每个世博场馆的外观情况,有的拼图被均匀裁剪,而有的则大小形状不一,以增加活动的难度。

●世博小邮差

“世博小邮差”是一个为不同世博场馆送信的.区角活动,我们提供的材料包括世博场馆的图片(背面写有该场馆所属的国家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附有透明薄膜的信封和一个地球仪。我们先将每一张世博场馆的图片塞进有透明薄膜的信封里,通过透明薄膜,孩子们只能看到世博场馆的一角,依据他们对于世博场馆的了解,猜猜这个世博场馆属于哪个国家,然后将信送到正确的位置。如果孩子们对某个世博场馆还不熟悉,可以抽出信封中的图片,按照图片背后的文字提示送信。活动后期,感兴趣且能力较强的孩子还可以借助地球仪说说这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处于哪个洲)。

“世博小邮差”这个益智游戏在开展之初曾被“冷落”,好几天都无人问津。在我们的鼓励下,一些识字较多的孩子尝试当起了“世博小邮差”,我们在区角活动介绍时有意请他们担当小小介绍员,把自己通过活动了解到的世博场馆知识告诉同伴,这让他们充满了成就感,许多孩子也渐渐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

由于这个活动还涉及到了一些地理知识,我们号召一些地理知识较好的爸爸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每个国家的世博场馆,并初步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现在,孩子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益智游戏,很多孩子都自豪地告诉我们:“做世博小邮差一点都不难,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世博通了!”

●世博一日游

“世博一日游”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模拟参观“世博园区”,我们提供的材料包括:“世博一日游”背景板、路线图、世博场馆的图片以及自制的“世博园区”平面图。

“世博一日游”有两种玩法:第一,孩子们随意抽取一张路线图,从起点出发,按照路线图的提示到达目的地,并贴上自己喜欢的世博场馆的图片:第二,根据“世博园区”的平面图自己编制路线图,到达指定的世博场馆。

这个结合了数字、方位以及世博知识的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孩子们从熟悉这个游戏到喜欢这个游戏,甚至会设计出一条玩遍所有场馆的路线。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学会了看平面图,锻炼了他们整合路线图上的数字和方向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有时合作完成,有时边走边画,以确保路线图的正确性。总之,在游戏中孩子提前体验了“畅游世博园区”的美好感觉。

小舞台――城市中的“建筑”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一个“Better city,Better Iife”的小舞台。建筑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独特“剪影”,我们将这道“剪影”搬到了小舞台,让幼儿在这个小舞台上自由搭建城市中的“建筑”。

在这个区角,除了积木之外,我们还提供了许多废弃材料,如纸板(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饮料瓶、空盒子、薯片罐、一次性纸杯等。孩子们在搭建的时候会运用到结构游戏中的平衡、对称、延长、合围等技能,而且在选择搭建材料时又会兼顾不同材料的特性。

这是受到男孩子热烈欢迎的游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简单的材料经过孩子们的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建筑”,如积木垒起的城堡,用饮料瓶做大门,用纸板隔开做台阶。

不同孩子搭出的“建筑”不一样,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里搭出的“建筑”也不一样,这个游戏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建构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城市中的“建筑”又增加了一份别样的理解。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7

谈到艺术, 我们通常会将其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 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事情, 与普通人无关。成人世界中的艺术尚且如此, 更何况是儿童世界中的艺术呢?然而, 杜威却提出了与此不同的观点。他认为, 艺术是生活化的, 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过上艺术化的生活。当人们生活中琐碎零散的经验变化为“一个完满的经验”时, 就具有了审美的性质, 就成为了艺术。由此, 他提出了“一个经验”的思想。杜威的这种“作为经验的艺术”将艺术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而对幼儿来说, 生活就是艺术, 艺术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通过音乐、舞蹈表达自己的欢快心情, 通过戏剧去描绘自己的童话世界。由此可见, 幼儿是最适合这种艺术化生活的人。因此, 用杜威的“一个经验”思想指导幼儿艺术教育无疑更能够保存幼儿天生的艺术感, 也更能保存幼儿天性的完整与统一。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 美工区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它强调以幼儿的内在动机和需要为导向, 鼓励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为幼儿提供自主创作的机会与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自由创意角是最能体现美工区幼儿创造性培养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由创意, 顾名思义就是幼儿自由进行创意作品的过程, 但与美工区其他活动不同的是, 它既不属于集体活动的延伸, 又不是教师预设的区域活动, 而是完全从幼儿自己的经验出发, 由幼儿自拟主题、自选材料、自愿组合 (或个人完成) 、自由创作的过程, 是“以激发幼儿艺术潜能和创造力为主要目的, 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 尊重幼儿艺术个性, 引导幼儿创造性欣赏和自主创作艺术作品的实践活动”。[1]以小班的“大花园”教学内容为例, 教师事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背景板 (绿色、黑色、棕色) 和各种各样的材料 (大树叶、小树叶、松果、纸杯、瓶盖、糖纸、核桃壳、花蛤壳、雪糕棒、雪花片、石头等) , 在区域活动时间, 教师将这些材料投放在美工区的自由创意角。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 教师向幼儿介绍了所准备的材料, 并告诉幼儿自己拟定主题, 选择合适的背景板进行创作, 此后幼儿开始自由创作。但是自由创意角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创设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其本身的创设具有一定的原则, 这也能体现幼儿教师的智慧所在。那么自由创意角的创设原则是什么呢?杜威“一个经验”的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二、“一个经验”对创设自由创意角的启示

杜威在对“一个经验”进行解释和描述时, 举了一个极为形象的例子, 通过对这个例子的解析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到杜威“一个经验”的思想, 同时也更清楚如何将“一个经验”应用到自由创意角中。他说, “如果我们想象向山下滚动的石头拥有一个经验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个一般化的描述……石头从某处开始, 只要条件允许, 就会持续地向着一个地点, 一个静止的状态———那是结束。在这种外在的事实之上, 我们可以加上这样的想法, 石头带着欲求盼望最终的结果;它对途中所遇到的事物, 对推动和阻碍其运动, 从而影响其结果的条件感兴趣;它按照自己归结于这些条件的阻滞和帮助的功能来行事和感受;以及最后的终止与所有在此之前作为一种连续的运动的积累联系在一起。这样, 这块石头就将拥有一个经验, 一个带有审美性质的经验”[2]。杜威赋予这块石头人的思维, 这块石头所拥有的“一个经验”便恰如人所拥有的“一个经验”, 通过杜威对石头“一个经验”的描述, 可以窥见“一个经验”的内涵, 从而为美工区自由创意角的创设提供启示。

(一) “一个经验”的完满性

杜威说, “石头从某处开始, 只要条件允许, 就会持续地向着一个地点, 一个静止的状态———那是结束”。也就是说, 我们的经验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历程, 比如完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成功解决一道难题、结束一个游戏、经历一次地震, 等等。然而, 并非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就意味着达到了“一个经验”的完满性,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材料得到彻底实现, 手段和目的达到融合”。[3]在石头向下滚动的过程中, 也许会有荆棘阻碍其前进, 也许会有狂风助它前行, 倘若石头真的有思维, 它会不断克服不利条件, 利用有利条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促使自己不断地前进, 达成自己的目标。在滚动的过程中, 石头的经验经历了一次完整的蜕变, 在终结处达到了完满性。需要指出的是, 结束并不意味着一个中断, 它代表着另一个新的“一个经验”的开始。它是这个事件的高潮, 也是另外一个事件的开端。从对“一个经验”完满性的解析中可以看出, 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过程的完整性, 其二是经验的完整性。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完整性。

从杜威对“一个经验”完满性的阐释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 自由创意角的创设中要有充足的时间以保证过程的完整性。杜威说, “一个经验”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有开端, 有发展, 有完成”[4]。过程的完整是经验完满的保证。而过程的完整性意味着需要时间来保障, 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 才有可能保证过程和经验的完整性。以小班幼儿自由创意“大花园”为例。自由创意角作为美工区的一部分, 时间大约从早上9:00至9:40, 约40分钟。在这期间, Y1和Y2两名幼儿经历了“形成拼摆大花园的意向—合作拼摆大花园—最终完成大花园”, 充足的时间保证了幼儿一个完整的创意过程。第二, 自由创意角的创设中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是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关键。在自由创意角中, 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获得经验。因而, 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和引导主要通过材料的提供实现。在“大花园”创作过程中, 幼儿从最初只想象一个有花的花园到有树、有蜜蜂、有花、有蝴蝶的花园, 这固然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关, 但是教师提供的树枝、大树叶、黄黑条纹相间的石头都刺激了幼儿的想象。此外, 幼儿最初使用的是教师加工过的半结构化的材料 (比如纸杯花、雪花片, 这些材料本身就具备了花的特征, 幼儿只需摆在上面) , 而在后期, 幼儿自觉使用方形的糖纸去做一朵“花”, 以及用瓶盖去当纸杯的花心, 这些都属于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教师投放材料的层次性目标随着幼儿的自然发展得到了实现, 而幼儿经验也随着材料的使用得到提升、深化与丰富, 获得了完整性。因此, 自由创意角经验层面完满性的实现既需要时间的保证, 又需要教师材料投放方面所给予幼儿的隐性支持。

(二) “一个经验”的情感性

杜威说, “石头带着欲求盼望最终的结果;它对途中所遇到的事物, 对推动和阻碍其运动, 从而影响其结果的条件感兴趣”。这句话表明, 石头对于向下滚动这件事情是带着自己的欲求和兴趣的, 这种欲求和兴趣就是石头的情感性。情感是运动和黏合的力量, 情感性的存在使“一个经验”变得完满和整一, “一个经验”从而具有审美的性质。当谈起情感, 也许我们会想到一系列描绘情感的词语, 比如欢乐、悲伤、希望、恐惧、愤怒等, 它们被当作是某种已成形的实体出现在人们面前, 但是情感并非像我们称呼它们的词那样简单而紧凑, “实际上, 当情感重要时, 它们是一个运动和变化中的复杂经验的性质”[5]。首先, “情感赋予一种自我肯定性”[6], 也就是说, 情感的发生是一种自我驱动的力量, 它发生在“我”是主动发出者的运动之中。“我们在受到惊吓立刻跳起来, 在感到羞愧立刻脸红, 在这种情况下, 害怕和羞怯并非是情感状态”。其次, 虽然经验具有情感性, 但是在经验之中, 情感并不独立存在, 它依附于实际发生的事件和物体, 伴随着事件发展过程中交互作用的发生而发生, “也是伴随着这种交互作用不断深入而发生改变, 它将贯穿‘一个经验’始终”[7]。

从杜威对“一个经验”情感性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自由创意角中教师对幼儿的信任感是前提, 幼儿的主动参与是基础。杜威在对石头这一想象性案例进行描述时开篇即提到“石头带着欲求盼望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 在活动中, 主体本身要有内在动机, 要具备发自其内心的需要。有研究表明, 在美工区活动中, 活动内容很少由幼儿选择, 幼儿也很少参与材料准备, 幼儿的自发活动普遍不高。[8]这都表明, 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对幼儿有强烈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正是扼杀幼儿创造性潜能的隐患。自由创意角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而创造性培养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将自身对于创作的渴望带入其中。创造性的培养只有在身处宽松的活动氛围, 拥有活动自主权的幼儿身上才有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幼儿, 相信幼儿能够自主发起活动, 多多鼓励幼儿, 多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机会。其实, 对幼儿来说, 他们本身具有主动活动的愿望和要求, 具有自由创作的内在动机, 渴望成为活动的小主人, 只有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才能产生一种自我驱动的力量, 才能在“一个经验”中发生情感, 才能使“一个经验”变得具有审美性质。在“大花园”的创作过程中, 教师除了在自由创意角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之外, 还给了幼儿较大的自由度, 从而保证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愉快“学习”。活动期间, 更多的时候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作品, 倾听幼儿之间的对话, 当觉察幼儿有需要时, 教师会给幼儿一点提示, 但此时教师充当的是“参谋”的角色, 而非“教师”的角色。这能够保证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发挥其积极性, 从而培养其创造性。

(三) “一个经验”的连续性

杜威认为, 人类思想中存在着的二元论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割裂, 这种割裂不仅造成了种种隔阂和障碍的出现, 而且使得人们的“经验”呈现出碎片化和孤立化的现象, 但杜威认为, “一个经验”的形成就像一条流淌的河, 前一阶段导致了后一阶段, 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进行了延续与创新, 阶段与阶段、部分与部分之间是具有流动性的, 期间没有缝隙和空白。正是阶段 (部分) 之间的这种持续不断的融合与联结才构成了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也因这种连续性而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同时也更加多样化。但是, 杜威这里所说的连续不是机械的连接, 亦不是一个阶段 (部分) 对另一个阶段 (部分) 的覆盖, 在整个过程中, 每个阶段 (部分) 的特性都没有消失, 也没有孤立存在, 而是融合为一体, 形成一条流动的河流, 最终纳入“一个经验”的整体之中。

根据杜威对“一个经验”的连续性表述可以看出:在自由创意角的创设中, 幼儿经验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提升。杜威将“一个经验”的形成比喻成一条流淌的河, 这不仅意味着经验具有连续性, 而且暗示这种连续性不是机械的联结, 而是一种融合, 在融合之中伴随着经验的提升。如果各个阶段的经验仅仅处于一个层面之上, 那经验就不再是一条流动的河流, 而是一湾静态的死水。所以, 自由创意角中幼儿获得的经验一方面是整体的, 另一方面是不断提升的。在自由创意角中, 幼儿获得的经验具有层次之分。比如在“大花园”的创作过程中, 在开始创作“花”时幼儿都是使用雪花片和彩色雪糕棒, 这是一种半结构化材料的运用, 因为雪花片已经具有了花的意象, 很容易引起幼儿用雪花片拼摆的联想:一个雪花片下面摆放一根雪糕棒这就是一朵小花, 在这里, 幼儿的经验还是低层次的;在创作后期, 教师介入引导幼儿选用不具备花本身意象的材料 (如核桃壳、松果、树叶等) 拼摆花朵和蜜蜂等, 教师所引导的是一种低结构化材料的运用, 从而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幼儿的经验。自由创意角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关键之处在于幼儿经验的提升, 是新经验的获得。而这要求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 何时介入, 如何指导, 何时退出, 如何退出成为教师既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又能保证幼儿活动中主体性的关键。

(四) “一个经验”的整一性

杜威认为, 在“一个经验”之中, 存在着必须符合的一些条件, 没有这些条件, “一个经验”就无法形成。首先, 这些条件同样可以从石头的这一想象案例中得出。从整体来看, 石头带着欲求奔向山下, 并对一切对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给予关注, 可见最终滚落到山下的目标是与石头本身对滚落到山下这一行为的渴望分不开的, 是石头全心全意的行动, 是其这一情感与具体表现的统一。其次, 在向山下滚动这一事件中, 石头归结一些条件的阻滞和帮助运动的方式 (或手段) 与石头最终的结果 (或目的) 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正是手段与目的的协调才促成了石头“一个经验”的形成。再次, 杜威强调石头最后的终止 (或结果) 是与其之前的一系列运动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石头最终的结果是石头行动过程的结果, 过程与结果达成一种统一。最后, 是石头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的统一。杜威认为, 感性与理性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说, 那种认为艺术家的思考不如科学家敏锐透彻的想法是荒谬的, 不同画家之间作品的不同正是源于思考能力的不同, “理智与直接的敏感性密不可分”[9]。在这一案例中, 石头向下滚动是出于重力的作用, 如同人的感性经验一样具有直接性, 而对于途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物和推动力进行归纳总结以克服和发挥其效用, 这是理性经验, 理性经验与感性经验的结合最终促使石头达成目标。

由此看来, 杜威对“一个经验”整体性的阐述启示我们:自由创意角是以艺术形式为载体的多个领域的融合。杜威认为, “一个经验”是手段与目的、艺术与审美、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这是“作为一个完满经验的艺术”的基本特征, 也是“一个经验”整一性的表现。这启示我们虽然自由创意角是作为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而存在的, 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 它必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学习。以“大花园”的创作为例,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对花瓣数的计算、大花园布局的探讨显示出的初步合作意识, 都说明自由创意角涵盖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学习。再如幼儿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就是一种理性的视角, 利用材料去创造不同的意象却又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幼儿对春天的认识是一种理性的视角, 而对春天花园的创作却又是一种感性的思维, 所以自由创意角是一种融合。这种融合符合幼儿本身的特性。对幼儿来说, 艺术恰如游戏一般, 从不单独存在, 它渗透于其所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 幼儿的艺术才具有其本身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综上所述, 虽然自由创意角的目的在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但是创设不应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 而是应该综合多个领域, 多领域的互动学习和借鉴才更能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杜威“一个经验”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一种将生活与艺术紧密结合的艺术教育观, 这与幼儿自身的成长经历是契合的。用“一个经验”的思想指导自由创意角的实践活动, 不仅能够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加适合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 而且能够促使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朝向一种完整经验的方向发展, 能够使教育艺术化地存在。

参考文献

[1]张兰.幼儿园创意艺术活动实施的基本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4 (6) :42-44.

[2][4][5][6][9][美]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46, 65, 49, 49, 53.

[3]李媛媛.杜威美学思想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49.

[7]林兰.论杜威“艺术即经验”思想及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30.

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方案 篇8

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幼儿期是智力水平发展的最佳时期,注重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幼儿智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自然角环境是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参与”和“教师指导”两个层面,以“放开束缚、绽放个性”为主线,通过“兴趣、方法、手段”三方面阐述了幼儿观察力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自主参与 有效指导 多样化手段

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过:“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还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此发展和培养幼儿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角所陈列的东西是从周围环境及广泛的自然物中精心选取的,集中地、分层次地、显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使幼儿能逐一进行细致的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较自由的观察和操作探索的可能。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自然角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其他教育途径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生动。那么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

一、放手——幼儿主动参与、激发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如开学初,我们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老师,你看豌豆开始发芽了,从泥土里冒出嫩嫩的绿芽。”“老师,你看,泥土还是湿的呢!豆豆喝到水了就发芽了,对吗?”“那它什么时候再长高?”……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那你们想个办法,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豌豆在长高,好吗?”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那么拿个尺不就行了,每天量一量,就知道有没有长高了。”有的孩子提议用尺来帮小苗量身高,于是按孩子的要求我们自制了一个长尺插在豌豆旁,每次经过那里,孩子总要蹲下来看看、量量,期盼着它快点长大。当这个观察告一段落时,又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泥土中的豆子与水中的豆子其生长情况是否一样……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连接起孩子观察的桥梁,使孩子在有目的、观察、发现、记录中获得有关自然的知识,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凡是孩子自己做的、想的,自己去发现探索的世界,就能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索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不断地与自然角进行互动。

二、方向——教师适时有效指导、掌握观察方法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不是天生的观察者,在观察自然角植物过程中教师必须教会幼儿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去观察自然角的各种动植物。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这是基础的观察法,需要幼儿人人掌握,这样可以为他今后的一系类观察打好基础。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档案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例:春天,万物复苏,孩子们带来了可爱的蚕宝宝,通过让幼儿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及蚕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当然,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大班幼儿。

三、方法——活动记录形式多样、提高观察能力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自然角活动亦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观察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活动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才能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结果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图形记录法

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孩子的记录能力有限,他们能观察,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给表达出来,但他们用笔记录的能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单独记录更是困难。于是,我们引导孩子运用图形的记录方法,如:“饲养乌龟”的记录本,第一页,孩子给乌龟起名叫“战斗金刚”,第二页“战斗金刚”在游泳(伸出头和尾,四肢在动),第三页“战斗金刚”在睡觉……等,每页都有幼儿的记录(画)。有了这特殊的“记录本”,孩子不仅能大胆地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

(二)表格记录法

表格观察记录法的对比性、抽象性更高,表格记录法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能定期、如实地填写自己的种植情况,也能及时发现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豌豆的种植中,有的孩子种植的豌豆发芽了,有的却发霉了。通过表格观察记录,能清晰了解豌豆发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激发了他们更好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影像记录法

多媒体观察记录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也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手段,孩子们特别地感兴趣,但他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幼儿园中尝试的机会比较少,但对于家庭来说是很容易办到的。所以我积极争取了家长的配合,每一阶段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一样动植物的变化,然后将视频转接到我们的电视上,进行集中的视频展播,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主地介绍在观察中发现的秘密,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收获特别大。

上一篇:长三角文旅市场报告下一篇:对现代德育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