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领导方式

2024-07-03

公司领导方式(共9篇)

公司领导方式 篇1

一、激励与领导

1.相互激励。

2.领导工作只存在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组织之间不存在领导关系。激励和领导从不同角度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二者相辅相成。

二、领导与领导权力

1.领导概念:两种词性,名词属性的“领导”——领导者简称;动词属性的领导,指领导者从事活动。

本文定义的领导: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有效地领导表现为对下属较强的影响力,或者表现为下属对领导者强烈的追随和服从倾向。

2.领导与管理区别和联系。

阿伯拉罕扎莱兹尼克认为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心理深处对混乱和秩序的看法。领导者能够容忍混乱、缺少秩序,并能够将问题搁置以避免对重要问题过早下结论。管理者追求秩序和控制。

科特认为有序管理将赋予组织许多方面相应秩序和连续性,而领导是相对于变革而言的。

本书观点: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领导和管理存在明显区别。

部分管理人员。

23大政方针、人事安排和各种活动的协调。

三、领导权力和来源

1.响被领导者行为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有助于被领导者服从和追随领导者;从被领导者角度,权力表现在一种依赖关系。

2.权力来源:

法定、奖励、强制权力;个人权力——领导者自身,由自身某些特殊条件具有,包括专长和个人影响权力。

1)定权力不同。

2)

3)

4)专长权力:个人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5)个人影响权力:与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灯相关的权力。

四、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

1.领导者,主体,本身背景、知识、经验、能力、个性、价值观念等 2.被领导者,客体,本身背景、专业知识、经验、技能、个性、责任心等 3.领导环境,更多指组织内部环境。

4.作分工是否明确,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组织规模大小;组织人际关系状况;组织中信息沟通状况;上级和同级领导者领导行为方式等。

五、授权

1.权。授权者对受权者有指挥、监督权;受权者对授权者富有汇报情况及完成任务的责任。2.作用;1.2.强责任心,增进效率;增长下属才干,有机会独立处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下属专长,补救授权者自身不足。3.授权过程:

任务分派——权力授予——责任明确——监控权确认

3.影响因素:

1.2.3.4.4.有效授权原则

1.明确授权目的和权限范围2.职权责利相当3.正确选择受权者4.加强监督控制,建立反馈机制

六、领导理论 1.领导者品质理论:

解释成为领导者原因,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特征的人,能够成为良好有效地领导者。领导者品质特征:身体特征、背景特征、智力特征、性格特征、与工作相关特征、社交特征。缺点:1)以特征为基础解释领导,忽略情境因素2)并不是所有领导者都具有3)对于领导者应该具有多大程度的品质特征未做解释4)已有研究成果认知不一致,看法不一致。2.领导方式理论

一.一般分类 1)集权式领导方式 2)参与型领导方式

3)宽容式(分权式)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双因素模式(美国、俄亥俄州、斯托格第和沙特尔)

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四分图理论;四种类型:高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和低关心人。。认为高组织高关心人的领导效果最佳,反之,最差。

三、管理方格理论(美国、布莱克和穆顿),将管理分为工作和人事两大方面,设计出

九宫图。贫乏式管理、俱乐部型领导(关心职工、对工作任务不关心)、中间式管理、任务型领导、团队式领导。

四、参与管理理论(美国、利克特)

专制命令型、仁慈命令型、协商型、集体参与型 3.权变领导理论

1)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鲍姆和施米特)

2)权变理论(菲德勒)领导类型:工作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倾向于追求工作任务完成,从工作成就中获得满足

人际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倾向于追求良好人际关系,产品,从中获得地位和尊重的满足。

组织环境包括: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关系,工作结构,地位权力 3)目标——途径理论(豪斯和米切尔)指令型、支持型、成就导向型、参与型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下属成熟度和关系型领导行为

下属成熟度:成就动机、承担责任医院和能力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学识和经验

七、人性假设理论

1.X、Y理论(美国、社会心理、麦格雷戈)《企业人性面》 X理论:1.2.3.4.基于这种认识,必须用外部刺激来提高人的积极性,不仅用奖赏的办法,还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以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人们完成工作目标。Y理论:1.人并非天生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2.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是某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不是人的本性,在适当条件下,人

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3.大多数人对自己参与的工作目标们能够“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不需要组织的强制和惩罚。

4.参与工作是需要报酬的,但最重要的报酬不是金钱而是自主、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5.大多数人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在现在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能只能得到部分发挥。

基于此没领导者不能局限于发布命令和强制服从,而要关心人、体贴人,满足人交往、归属需要,重视员工个人之见关系,联络上下级之间感情,培养和形成员工归属感和集体感。

2.不成熟——成熟理论

美国、管理学、阿吉里斯,探讨领导方式对个人行为及其在环境中成长的影响。领导方式不好会影响人的成熟。

传统领导方式,把成人当小孩子看待,束缚他们对环境控制能力,工人在正式组织中被

指定从事具体的、过分简单的和重复性的劳动,完全是被动的,依赖性很大,主动性不能发挥。

领导者要创造条件帮助和知道指导行为趋于成熟 3.从经济人——复杂人的四种假设

1)经济人假设:早期管理思想,与X理论相似,认为企业里的人行为主要目的是追求

自身利益,工作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胡萝卜加大棒” 2)社会人假设: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为1.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还包括社会需要2.工业革命和工业合理化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意义,人们只能从工作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3)自我实现人假设: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潜力,表现自己才

能。Y理论相似。认为1.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低级满足了再追求高级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需要。2.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倾向。3.人有自动自发能力,能够自我控制。

基于该假设的管理方式:1.强调改变管理职能重点(从工作到人际关系)2.改变激励模式(外部激励——内在激励)

4)复杂人假设。谢恩观点,认为人是复杂多变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个性和需要1.人的需求多种多样,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变化而改变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并结为统一整体。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变化,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产生不同需要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管理方式会有不同反应 因此,没有适合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管理方式。5.人性假设理论作用:

公司领导方式 篇2

(一) 文化领导的涵义

香港国际知名教育管理学者郑燕祥提出的学校领导的五向度模式之一文化领导, (1) 指的是能鼓舞人心、有魅力、帮助成员发展有关教育的使命、价值和规范, 从而建立学校的文化。范国睿、王铮在《略论校长的文化使命》一文中提出学校文化领导的四个方面的建议: (2) 展现校长个人人格魅力, 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运用激励机制, 鼓舞师生教育与学习士气;知人善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悉心呵护, 关心教师。而萨乔万尼提出的道德领导在某种意义上与上述文化领导有契合, 道德领导包括五个方面的涵义:学校不是一般的组织, 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鉴别出更为丰富的领导来源;将道德领导置于首位;把树立目的作为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领导者的领导者”应当是一个道德领导者最基本的角色。 (3)

基于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 本文认为, 文化领导应当是这样的一种领导方式, 学校领导者依靠个人人格权威结合学校文化传统形成学校精神的核心, 并带动相关利益主体主流价值倾向于真善美, 这些倾向促使学校的发展处在动态的不断的生成与建构中, 从而能够保证学校在各方利益相关力量的共同参与中解决矛盾获得发展。

(二) 学校文化领导的特征分析

学校文化领导大致体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1. 不可复制性。

一个学校实体的文化领导方式形成的文化结果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的:校长的价值观结合学校原有传统, 教师多元价值观在学校传统和校长精神的影响下, 不断磨合、推进获得一种融合了主流思想的精神, 学生群体间以同样于教师精神生成的方式不断生成的精神。这三个方面对任何一个学校实体来说都是独特的, 因而具有不可复制性。

2. 动态生成性。

正如道德领导理论所言, 学校领导的过程就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形成的过程, 学校文化领导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 不断有新的因素产生、旧的因素摒除的生成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乃至社会需求是推动学校不断建构的原始动力。

3. 多重主体性。

在文化领导的过程中, 对于学校事项的决策由领导者, 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 他们可以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怎样决策提出自己的看法;相对于传统的决策方式来说, 这种方式体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

二、学校领导方式的演变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立场或者思考对学校领导的方式作出不同的论述, 而学校领导方式本身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下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与发展。

(一) 领导方式的不同描述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研究者、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和他的同事们着眼于三种领导风格, 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 这是较为早期的对领导方式的研究, 为以后的领导方式分类打下了基础。但是实际状况下的领导方式并不如此极端, 而应该是介于三者之间并倾向于某种风格。之后的坦南鲍姆等人的领导连续体理论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修补。继勒温之后对领导方式理论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密执安大学的利克特, 他把领导方式划分四种类型, 分别是剥夺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集体参与领导;利克特认为依靠民主领导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发挥人的潜力, 要真心实意让职工参与管理。这一理论从侧面反映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程度低这一事实, 是在人们争取民主的情况下学者们的呼喊, 以至于后来的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也都反映了当时那个时期民主仍旧是人们的最高追求。学校领导理论受其影响, 也倾向于民主的追求, 例如, 当时的理论强调民主式领导下师生共同参与, 积极性得到提高, 有关价值观表达的问题仍未被提上日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发育水平的提高, 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以改变外界作用的力量, 也就是个体价值观作为一种影响因素开始对领导方式产生作用的时候, 美国著名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提出了道德领导, 同时欧洲国家也出现了“文化领导”一词。另外, 近几年得到很大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也都关注到了领导文化, 在探讨何种文化最为有效和适合时, 学者们注意到以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产生的权威化领导值得提倡, 这可以算得上是文化领导的另外一个角度的表述。以上理论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文化领导的内涵, 仅仅是表述的不同, 实为异曲同工之妙。

(二) 学校领导方式演变历程

除了上述对领导理论的不同表述中的发展历程外, 东西方的学者们也提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学校领导方式的沿革轨迹。

萨乔万尼将领导权威来源分为: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五类。前三种权威, 构成了现有的领导工作维度, 而后两种权威则是对传统领导权威来源的扩展, 也正是道德领导的工作维度。 (4)

史根林在《学校文化革新与改善道德领导———革新着力点的选择:道德领导》一文中指出:“随组织思想的发展和学校改革的深入, 学校领导者的方式也正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并呈现出这样的基本轨迹:‘执行型’领导———‘转变型’领导———‘道德型’领导。”再对各种领导方式进行分层可以发现, 最低层次的领导是科层制领导, 他认为从领导的本义看, 这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领导层次相近的是执行式领导;较高层次的是转变型领导,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能在共同愿望、共同价值观的激励下, 为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协力合作, 学校呈现出高效率的显著特征;最高层次的是道德型领导, 他认为从被领导者可自愿赋权和自愿撤权的角度看, 道德型领导也即是转变型领导的最高发展层次, 其中, 被领导者有自由参与、提议、选择 (包括选择不同的领导) 的权力。 (5)

郑燕祥整合萨乔万尼 (T.J.Sergio-vanni) 的校长五种领导力, 鲍尔曼 (L.G.Bolman) 和迪尔 (T.E.Deal) 就一般组织提出的四个领导取向, 提出了学校领导的五向度模式, 包括结构领导、人性领导、政治领导、文化领导和教育领导。这五种模式不仅包含了学校领导方式发展过程中的已有四种模式, 而且包含了愿景模式, 即文化领导。

以上关于学校领导方式演变的概述是当前社会条件和社会要求下的产物, 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三、学校文化领导方式的必然性分析

全球化浪潮之下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多元化凸显, 这是促使学校文化领导方式产生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原因之一。

(一) 教师需求的多元化推动学校的文化领导

一项有关高校教师需求的调查显示:“发展的需求在教师的所有需求中最为重要”, 而“物质的需求在教师的所有需求中比重也较高”;调查显示:“教师需求存在差异性”。 (6) 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 在当前物质水平已经获得极大提高的前提下, 教师, 甚至是准备入职的教师都在考虑, 加入到工作岗位后成长的空间有多大。教师开始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工具提高自身能力, 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加上信息沟通便利带来的视野的开阔, 教师在追求自身价值展现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他们要求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校管理方面具有话语权。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学校领导者单纯运用科层制的, 技术理性层面的, 以及民主层面的领导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已有的教师需求状况, 应对多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给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 而这种权利的给予在文化领导方式的环境中是可以实现的。

(二) 学生群体自我意识的提高带来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学校文化领导的产生

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同样对学校领导方式提出了要求, 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单向地获取知识, 他们要对获取什么样的知识, 以及怎么获取提出了要求, 而这些要求都鲜明地体现着学生的个人价值观。

学生需求的变化, 以及有关学生问题的不断生成对学校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要求学校领导能够关注教育的使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关注价值观与规范的引领, 关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从而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而又能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获得解决。学校的文化领导作为一种精神引领的方式, 其多重主体的特征恰恰可以满足学生多元价值观统领下的自我提升, 而动态生成性又为不断变化得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 这些优势是任何一种已有学校领导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另外, 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也要求学校的文化领导。个体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是当前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教育培养人才的滞后性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

总之, 学校的文化领导方式从不同视角切入, 其不可复制性、动态生成性及多主体特征能够为学校相关利益主体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 也适应了当代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要求下的对于培养人才的需求, 是未来学校领导方式发展的必然诉求。

摘要:学校领导方式的变更大致延续着官僚型、专权型、民主型、魅力型、变革型和文化型这条路径, 这些类型都与政治经济及社会发育水平相关联, 并在一定时期推动着学校领导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不断迅速发展并冲击学校领导方式的背景下, 文化领导将是学校领导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学校领导方式,学校文化领导,必然性

参考文献

①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69. (转引自余进利.学校领导五向度模式与校长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 2009, (5) .

②范国睿, 王铮.略论校长的文化使命[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7) .

③冯大鸣.道德领导及其文化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 2004, (3) .

④[美]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7.

⑤史根林.学校文化革新与改善道德领导——革新着力点的选择:道德领导[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8) .

正确理解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篇3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不同于国家机构行使国家职能。

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共产党执掌、控制和动用国家政权的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总称。执政方式所涉及的是党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各级党委和政权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各级党委通过什么方法、手段和途径来实现对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领导的问题。具体来说,党的执政方式主要是: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坚持民主执政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体现与实现的保证。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党集中精力抓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也有利于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方关系,使执政党、参政党、各机关、各团体都发挥其职能作用,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共创伟业。依法执政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党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政”?首先中国共产党应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其次坚持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要带头守法,它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再次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要实现民主执政,就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而依法执政则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保证,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努力转变乡镇领导方式 篇4

努力实现乡镇党委领导方式转变

乡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乡镇党委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和观点,积极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应用科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树立时代新形象。

一、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执政理念。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我们党成立88年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执政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乡镇党委只有把握住了这六个方面,就能统缆乡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具体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更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更新的程度,决定着领导方式转变的深度和广度。乡镇党委要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把推促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树立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理念。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按照科学的理论、1制度和方法来执政,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走出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当地特点的发展新路。同时在执政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党内外民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起公正诚信的良好形象。三是树立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观念。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困难和风险的时候,不退缩,不气馁,不停步,以永不言败的锐气和永不懈怠的斗志,坚定不移地去做。同时在执行发展的方针政策上,坚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既坚决维护历届乡镇党委对乡域工作的决策和方针、方向,不“翻烧饼”,不走回头路,把发展的“接力棒”一棒一棒接好、传好,又注重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开辟新的境界,做出新的建树。

二、调整思路,理顺党政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乡镇党委不同程度的存在包揽一切事务的现象,其结果是管了许多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而许多该管的事情却没有管好。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乡镇党委必须在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上下功夫,体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的精神,理顺党委与乡镇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个发展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先,要按照科学和谐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乡镇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是党执政兴国必须抓好的头等大事。乡镇党委必须把经济工作置于党委工作的中心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其次,乡镇党委在领导经济工作时,要从

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的做法,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的做法转变,管理经济的手段要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转变。一是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农业税减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等基本政策,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农民自主经营、科学经营、依法经营,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采取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的方法,发展适宜当地特点的特色产业,保证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综合势力增强。二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发展政策和相关市场行情,提出并帮助政府制定本乡镇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的总体目标,对主导产业的发展实行有效引导,切实维护农村经济的有效运行。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既要集中精力抓好道路、水电、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硬环境;又要不断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发展民营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改进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沿用强制的、命令的工作方法不奏效了,有时还会引发干群矛盾。这就要求乡镇党委按照建设科学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不仅关注经济势力的增强,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

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诉求,竭尽全力去办,去解决,使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一是实行民主管理。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工作机制,完善乡镇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凡涉及乡镇发展大计的问题,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汇聚民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仅凭少数人的主观判断办事。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和容易出现干部以权谋私的环节,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二是提供良好服务。乡镇党委不仅要在认真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对群众实施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上有作为,而且要在为群众办实事、搞好服务上求突破,为农民增收“跑龙套”。在具体服务形式上,首先要搞好介入式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想干不会干”、“想干不敢干”、“进入市场难”的问题。其次要搞好管理式服务,把农村中一些有技术、懂销售的人才组织起来,组建产业和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效益。第三,要搞好经营式服务。鼓励、扶持乡村干部和经营能手,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兴办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三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建立科学的乡村干部政绩考核和评价机制,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各级干部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树政绩,从而促进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

在一线解决、政绩在一线体现,不搞花拳绣腿、不搞形象工程,真正实现良性互动,进一步激活乡域科学和谐发展的活力。

公司领导方式 篇5

——“何平九论”学习心得体会

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说句实在话,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

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

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

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

四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

五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

六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群众,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篇6

每个公司都有很多不同的部门,如果你只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打工者,那么你可能就只会关注自己手头的工作,到点就下班,也不会关心其他部门是做什么的。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领导者,那么就一定要训练自己系统化的思维,要学会从宏观的角度,系统化的方式去看问题。你要非常清楚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自己部门如何和公司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其他部门的主要目标以及和自己部门的关系是什么,而你做的工作又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部门,其他的部门,甚至是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你需要经常思考这些问题,来训练自己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

2.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打工者永远都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改进,他们只是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从不想到如何改进工作或者流程。但是,一个领导者则会会经常在工作中主动思考,他们把每一个问题都看成是进步的机会,他们会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和完善做事的方法。打工者,等待别人发现问题,告诉他怎么去解决,然后再去执行。但领导者则会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自己解决,然后汇报解决后的结果。

3.用热情感染和激发身边的人

领导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们非常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别人。也许你的职位并不高,你没有权利去要自己的同事或者上司做任何事情,但是你却可以用热情去感染和影响他们。学会去赞扬自己身边的同事,学会去和他们分享你对工作的热情,鼓励他们去改变、去创造。如果你能让自己每天都充满热情和正能量,那么你会发现身边会不知不觉聚集很多朋友,他们都会特别喜欢和你在一起,也会愿意去帮助你,甚至是听从你的安排。

4.主动创造机会和价值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方式变革 篇7

领导方式, 是指在特定环境中领导者所采用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每一个领导在对待下级和部属时, 都拥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对这些态度和行为进行抽象, 就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

传统的企业管理常常是“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要求传统企业转型的同时, 领导方式也要随之转变。要把各行其事的众多部门整合为一体, 既保持员工个人和团体的高效率, 又重整对外关系和创造新机遇。Yukl和Lepsinger (2006) 认为,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拥有解决组织所有难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术, 因此包容其他拥有相关知识和不同观点的人是组织的根本要求。知识经济引起的这种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同样也要求领导方式应该发生相应的变革。

二、影响领导方式的因素

1、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领导者的价值取向、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即调控和驾权的能力、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程度、领导者对领导方式的偏好、以及领导者的安全感, 都影响着领导方式的选择。

2、企业工作任务的状况。

具体包括:决策目标的明确程度、工作任务的确定程度、任务的难易程度即结构状况、技术要求、奉献程度等、任务的重要程度、完成任务的急迫程度、可供选择方法的状况等。

3、企业员工的行为。

企业员工的行为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心理状态;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对任务目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是否有习惯性的被领导方式。其中, 最重要的是员工的心理状态。他们对于上级和自己应该怎样做都有自己的想法, 领导者对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理解得越深刻, 就愈能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下属更有效的工作。员工是否主动要求有比较多的独立性、是否准备好承担决策的责任、是否比较能够接受独立性、以及是否充分具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 使领导者考虑着是否让职员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4、企业环境状况。

同独立的个人一样, 组织也有自己的价值准则和传统, 它们同样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环境状况和外部环境状况。内部环境指组织内各个单位的规模、地理位置和对于组织内外安全性的要求、组织层次、组织文化。外部环境大体可分为正常时期、非常时期、和转变时期。

三、知识经济时代领导方式的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传统企业在领导方式上转型, 实行决策知识化、民主化, 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 要求企业最高的领导者是集中领导, 集中员工智慧, 以身作则, 组织员工扩展自身的创造力。

1、由权力强制型向人格魅力型转变。

权力强制型的领导方式是依据法定权力来实现的, 只要处在领导者的位置上, 就拥有相应的职权。这时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主要源于他至高无上的职权, 而与他个人的品行、能力无关。

在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民主领导体制日益完备, 对领导者法定权力约束极严, 同时, 被领导者民主意识在觉醒, 不再简单的敬畏职权, 他们更乐于追随那些人格高尚、能力出众的领导者。领导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以卓越的品质和非凡的领导力去感召和吸引被领导者, 以得到他们自觉自愿的追随, 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2、由控制管理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

在传统的金字塔的组织结构中, 领导者多采用独断型的领导方式。独断型领导者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 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而随着职工素质的提高, 他们的独立性增强, 他们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 喜欢自己解决问题, 这时, 独立自主的工作使他们感到了自我价值的满足, 工作不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 而“是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控制为主要特点的刚性管理方法将越来越不管用, 而代之以激励引导为主要特点的柔性领导方式会更受欢迎。

3、由个人英雄型向团队合作型转变。

习惯中一直把组织的目标和希望都寄托在某个能力出众的领导者身上, 而领导者本人也不自觉地按这种模式来塑造自己, 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能运筹帷幄, 把握全局, 善于解决使部下为难的任何问题, 永远掌握真理。但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结合, 管理活动日趋复杂, 单靠领导者个人的经验和技能去领导已不太可能, 领导者必须要注重团队的作用,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中每个人的潜能,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与懂得授权。

参考文献

[1].黄世虎.现代企业领导方式的选择.理论与改革, 2001/3

下属反感的CEO领导方式 篇8

从管理学的定义来看,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它是影响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既然是行为和手段,注定领导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也许100位CEO中,会有99种不同的领导方式,而每种方式下,都会有成功的企业。

界定“下属反感的CEO领导方式”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一种情绪状态,领导者扬长避短,便可防患于未然;其次是,有些方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现实的需求,会对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领导者须矫枉纠偏,否则组织将面临危机。为此,我们根据组织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逐一分析领导方式的利弊。这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它,CEO可以照到自身的不足。

个人主义的创业阶段

企业初创阶段侧重于生产和销售,组织内部往往靠“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所维系,着眼于生存,而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管理。“CEO”可以跟下属称兄道弟,同吃一锅饭,但又不会轻易放权,凡事都要亲历亲为。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只有自己才能把握好新生企业的命运,或者对失败产生了恐惧感。

在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中,“CEO”的领导方式大多是率性而为,其中的章法就是他们的个性。因而,招致下属反感也常常源于此。从下属的角度来说,既然选择跟你创业,必然降低了对物质收入的期望值,他们更看重精神层面的“信任、尊重、激情和空间”,从而跟你一起享受创业的过程。甚至可以理解为,员工追随的是一个人和这个人能把企业做成功的梦想。所以,在初创阶段,下属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所谓的制度都要更具人情味儿,恩威并重。

下属最反感的方式:不信任下属、不兑现承诺、公私不分、事事过问、加班无度

情景A

下属抱怨:有一次采购办公用品,因为价格便宜,就多买了一些备用,可老板却怀疑我拿回家了。虽然事情很小,但让人很气愤。

CEO辩解:创业难啊!一分钱总想掰两半花,有时也是习惯性的随口问问,不是不信任下属,平时跟他们挺融洽的。

点评:多从细节上留心下属是否忠诚,但方式绝非那种疑神疑鬼。案例中提到的情形在名扬药业尤为突出,比如总经理经常在半夜到公司,查看车辆是不是被下属开出去作为私用,这种风格逼走了很多创业元老,也使得企业规模在10年间毫无突破。

情景B

下属抱怨:说好完成销售任务后,年底奖励3个月的工资,尽管老板没说不给,可就是拖着不发,弄得我现在都没法相信他,干活没奔头。

CEO辩解:公司小,奖励措施不太到位,也怕能干的下属拿到奖励后跳槽,这种牵制办法是下下策。

点评:做人、做事,诚信是基本的准则,道理谁都明白,问题是要做到实处。任立离开他一手创办的五谷道场,正是因为品牌成功后,老板没能兑现当初许下的承诺。

滋生独裁的集权阶段

创业期过后,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开始进入稳步增长的阶段,因此更强调效率。此时,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组织机构开始按职能划分,财务、激励、预算等相关制度都将完善。管理趋于正规,创业阶段一些不当的领导方式,某种程度上得以改善。但决策权和指挥权,仍高度集中于“CEO”,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只是执行。

如果说创业阶段属于船小好掉头,事必躬亲和专权都是下意识的话,那么到了集权阶段,“CEO”往往是有意而为的,在他们看来,“公司好不容易做到这个地步,千万不能松劲,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的危机四伏。”另外,企业阶段性的成功,也会令他们产生自满的情绪,经常对下属的工作指手画脚,不顾情面的批评,甚至是“骂娘”。

中国上百万家中小型企业,基本都处在这个阶段。集权阶段的危机大多来自于中层,他们常常会抱怨:“天天打报告,凡事要请示,缺少自主能力,没有必要的授权”。他们对这种静止的状态感到不满。长此以往,听指示成为习惯,不愿多管闲事,更不愿承担责任。而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壮大,“CEO”又难于从繁杂的经营决策中脱身。显然,身处这个阶段的“CEO”应该着手培养管理人才,为向授权阶段过渡做准备了。

下属最反感的方式:权力抓得过紧、指手画脚、不重视培训、守着老经验不放、“骂娘”

情景A

下属抱怨:晚交一天销售报表,就被老板臭骂了一顿,“能不能干,不能干给我滚蛋”。虽说已经习惯了,但总觉得这种氛围很压抑,他骂我,我回头也骂我的下属,不然人会憋疯的。

CEO辩解:每天处理那么多事情,也有不耐烦、情绪失控的时候,对我喜欢的下属,经常是狠铁不成钢,骂两句让他长长记性。

点评:威信和执行力不是骂出来的,要给下属应有的尊重。松下幸之助爱骂人是出了名的,但培养人才也同样有名。在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看来,“骂娘”在民企非常普遍,“秘书门”这样的事情在民企都不算问题。

情景B

下属抱怨:我的老板是营销出身,定大的营销策略没得说,绝对专家级,但最反感他眉毛胡子一把抓,像进哪家卖场这类小事都要过问,可他一点都不了解一线的情况。

CEO辩解:全公司上下没人比我更懂营销,我总认为自己能把问题说到点子上,避免他们走弯路。

点评:让下属做原本属于你的事情,相信他们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解决做什么和谁来做是最重要的。金山软件CEO雷军说:“我曾经是优秀的程序员,但绝对不会干预软件工程师怎么干活,谁有本事谁是‘爷’,CEO要把各路‘爷’伺候好。”

权力斗争的授权阶段

在企业发展中期,很难简单地评价集权和授权,哪个方式更为有效,这与企业的原始特性大有关联。因此有人说,民营企业中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授权。但在跨国企业和依赖资本的新兴企业中,授权却是必经的阶段,而这时的CEO也可以彻底去掉引号,回归其本意。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授权是扩大企业规模的必要条件。当企业发展到规模化运作时,CEO的精力已经逐渐达到边际,必须借助团队的力量,达成企业的目标。因此要抓大而放小。但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授权却是个两难甚至痛苦的抉择,以至于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度的授权演变为失控;二是表面授权,实则集权。

两种极端,都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三九集团就是从过分集权到过分授权的失败例子,在快速的多元化经营中,一向独裁的赵新先失去对下属的控制力,进而出现人、财、物和经营上的不协调,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最终,赵新先也从成功的企业家,沦为阶下囚。

授权的前提是信任,核心则在于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摩托罗拉大学有关领导力的五个要素中,约束力是其中的核心,执行力、战略规划能力等等,都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授权阶段中,CEO领导力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你所带领的企业的目标是成为卓越的公司,你的团队更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其中,有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在CEO与中高层管理者之间。一方面,下属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施展空间;另一方面,CEO在想什么权该放,放多大的权。金山软件CEO雷军,将自己定位在民主外加强势型的领导,他可以充分授权给下属,但一定是以接受监督为前提的,并且保留秋后算账的权利。

下属最反感的方式:授权不当、绩效衡量错位、缺乏宽容、越位指挥、纵容亲信、整风运动

情景A

下属抱怨:每天都感觉有很多双眼睛盯着我,身边都是老板的亲信,最可恶的是,我这个公共关系总监,竟然要向老板那个无能的亲信汇报工作,有时为了几万块的费用跑来跑去,干脆把我开了算了。

CEO辩解:公司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时,互相牵制是无奈之举,亲信可以帮助我扫清管理的死角。

点评:压抑下属的才能,无异于扼杀企业的活力,而亲信万万不能沦为权利斗争的工具。UAA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其总裁陆正耀行事颇为独裁,处处监控,即便吸纳联想风险投资后,这种风格仍没有改变,以至于公司高管走马灯式换来换去。

情景B

下属抱怨:只是多接受了一次媒体采访,老板就把我开除了,明知道这是个借口,可我好歹是公司的副总裁啊,太草率了,让人愤怒到无话可说。

CEO辩解:职位越高,越该以身作则,不能坏了公司的规矩。

点评:不谈其他积怨,就事论事的话,应该宽容一些。要知道,肚里能撑船的人,才能做得了宰相。

矛盾激增的精细化阶段

精细化阶段的最大特征是,组织开始重新整合,合并分权单位,控制体系通过新型的计划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来组成。基层员工被分成若干产品组,按产品设立适宜的部门。管理者融入到企业中,参与利润分享,并拥有股票期权。也意味着,他们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由于组织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分散,因而企业需要有一种整体感,需要员工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跨过公司通过股票期权这种长期利益的方式,来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但很遗憾,我们仅能看到联想这样的企业,具备了精细化阶段的雏形,而其他中国企业却寥寥无几。

这一阶段的最大问题在于,各个分散的组织中,容易滋生官僚作风,而制度与计划的激增,有时会遭到各级组织或个人的抵制。

下属最反感的方式:责权不清、频繁调动岗位、奖励个人忽略集体、设置等级差别、优待元老、安插亲信。

情景A

下属抱怨:我才做了一年的分公司总经理,客户关系刚熟悉,又要换地方了,这不是瞎折腾嘛。太累了,对公司也好处。

CEO辩解:企业变革中,一定有人做先锋,往往是把自己最信任的人,派到最需要的地方。

点评:并购和重组越来越频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也愈发关键。去年,联想高管层面频繁地走马换将,其中的利弊值得观望。

情景B

下属抱怨:老板也太不明事理了吧,要不是我们这些人卖命地干活,他COO能完成今年的任务吗?轮到发奖金的时候,我们全都靠边站了。

CEO辩解:我只看重结果,很难顾及到过程中的每一个人,COO对下属的奖励措施,应由他本人来报请。

点评:只奖励个人,就等同于忽略团队的贡献和价值,无论如何,都不要忽视下属的成绩。

公司领导方式 篇9

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西方政党有很大区别。区别的根源在于我们党执政的历史背景与西方政党不同。

第一,同西方政党通过议会民主公开竞争取得合法执政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党制度及国家政权组织,都是在党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在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彻底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后,才有自己的执政地位。这种历史地位反映在观念形态上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是领导核心,对国家各项事务实行全面领导。

第二,我们党在执政前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执政后在经济上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战争状态和计划经济都要求集中决策,要求有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及执政方式、领导方式与之相适应。

第三,在政治文化传统上,中国有几千年大一统的专制集权历史。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低,整体水平不高,这必然会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党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特征:一是全面性。党是领导核心,领导一切,党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还要领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事业。二是直接性。通过建立从中央到社会基层单位党的组织,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进行直接领导。三是集权性。即使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和权力执行机关变成了事实上的党的下级组织,绝对服从党的集中统一决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在党刚刚执政,内有困难,外有封锁的情况下,对于提高党对社会的整体动员能力,集中社会力量组织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国防建设,防止重大灾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随着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变化,这种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较低的基础上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一是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政党、国家、社会几乎是三位一体,而党又处于各种权力的核心,是惟一的决策者。一旦党的决策失误,就会使整个国家、社会处于被动地位。如“文化大革命”就是典型一例。二是这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造成党内和整个社会很难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不利于党组织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三是由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不仅使政权机关很难行使自己的职权,影响政府工作效率,还会造成“党不管党”,削弱党的战斗力,影响党的领导的整体效能。正是看到这种集权性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科学界定党组织的本质、党的领导的内涵。提出党组织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执政的目的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二是提出“党政分开”,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制度化。三是确立“依法治国”方针,明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依法规范党的领导行为和执政行为。四是加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民主化水平。

经过多年的初步探索,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了较大的改进。目前,从整

体看,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处于转型期。其特点是从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从集权型向民主、服务型转变。这种现状,决定了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仍然是今后党的建设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一、在对民众的领导上,由“权力型”向“权威型”转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的继续分化,对党的“权力型”领导方式带来挑战。所谓“权力型”领导方式,就是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手中,各级党委无论在客观上还是微观上,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文化上都全面控制资源分配。简而言之,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一切活动,不论巨细都采取包办一切、干预一切、代替一切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在所有制单

一、社会结构简单的建国初期和计划经济年代,对于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抵御外敌侵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实行党对民众的“权威型”领导,有利于提高党对民众的亲和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所谓“权威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依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领、引导民众,使党在民众中树立起崇高威望,而得到民众发自内心的服从。为此,党必须从政党政治这一角度出发,正确认识我党今天所处的地位,牢固树立“执政党意识”,通过发挥执政党功能,树立自己的“权威”,实现党对社会民众的有效领导。

二、在党政关系上,由“合一型”向“分开型”转变

(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入WTO,对党政不分的“合一型”领导方式带来挑战

WTO是以强制性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的主体是各国政府,宗旨是规范和约束各成员国的政府行为,以消除或限制各成员国政府对跨国(境)贸易的干预。参加这个组织意味着政府的行为要受WTO规则的规范和约束,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行为必须透明。

(二)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有利于党和政府各司其政、各负其职

尽快实行党政职能分开,调整党对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准确定位执政党的领导职能与政府机关的行政职能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党政不分”向“党政职能分开”转变,有利于党和政府各司其政、各负其职。、三、在党与法的关系上,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对党的“人治型”领导方式带来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加入WTO,成为WTO的一个成员国,就必须按照WTO的规则与各成员国打交道,提供一个与国际组织相适应的法律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法制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不仅要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自己的民主权利,而且也要求用法律制约政府行为,使党和政府的领导职能都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办事,依法领导。但是长期以来,我党对法治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高度集权的“一

元化”领导体制中,形成了“以言代法”的领导思维,习惯于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这种把领导人的意志和言论置于国家法律和制度之上的“人治”现象,给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二)实行“法治型”领导,有利于党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所谓“法治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处理各种问题,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本,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

1、党要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2、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更要带头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由于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上一篇:偷书贼读后感600字下一篇:软件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