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2024-06-27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共13篇)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1

三年级组:石妍

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小课题,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付出就有回报。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自主纠错能力,良好自主纠错习惯,还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做题的毛病,形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同时,老师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总之,收获多多。下面谈谈自己在研究中的点滴收获:

(一)、认识自主纠错的作用,让学生乐意自主纠错

1、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错误

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讲,人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当大脑把错误的知识当成正确的知识记忆之后,大脑就相信这个知识是正确的,并且记住了它。订正则可以改变大脑的错误记忆。使学生在关注订正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并想方设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和改进。

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纠错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纠错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自主纠错的良好习惯。

3.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诊察

督促学生自主纠错其实是教师进行教学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师不断地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取针对的措施,让学生认真订正

1、自主纠错要及时

学生错误的作业,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及时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时间久了,就会遗忘。有些简单的题目,学生能仔细地阅读,就能马上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自主纠错要有过程

学生作业的错误,不同的学生可能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不同题目的表达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学生订正传统的做法是把错题擦掉重做,致使有的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不管错在哪里擦得一干二净,影响了订正的效果。

(三)、优化纠错的方法,让学生有效自主纠错刺激,让学生体会和发现自己的错

误,能及时改正。2.对独立完成的课堂、课后作业。

(1)让学生划出做错的地方。(2)让学生找出做错的直接原因。(3)要求学生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2

一、创设适合创新学习的大教育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学习也在校园内盛行,那么创新学习需要哪些教育环境呢?

1. 现代人才观与科学评价观。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进行创新学习的最大障碍。在这种人才标准与评价观下,爱迪生等永远是“差生”。要转变社会的人才观念,仍需要一段漫长的历程。作为一个现代人,其能力表现各种各样,我们认为不存在没有能力的人,只有能力形式不同的人,人才的标准也应当是多样化的。“人人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探讨激励成才的评价标准是促进创新学习的首要条件。

2. 正确的教育观与教学观。

教育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做未来的主人。“学会生存”应当成为创新学习的教育观。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心不在教而在学,教学生勤学、乐学、巧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变化、改变环境的能力。

3. 必须实现由权威型向民主型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历史发展到今天,教师的职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在学校里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应当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只有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教学过程,才能使创新学习落到实处。

1. 教学的重心立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能力以自学为原则,以探索创新为最高形式。在教学中应当逐步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检索、综合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将转化为独立探索的研究能力,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2. 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思维。

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问”,要善于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善于释疑,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形成,鼓励学生向教科书、向教师、向权威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引趣”,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学习;善于“求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思考研究;善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在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自主学习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荷兰著名的学者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地自觉探索,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即“自主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生在学习中快捷高效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是一次学习上的革命。“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交流可分为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代数《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节与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教师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谁学会了自主学习,谁就赢得了自主发展,就会取得成功。

四、开放教学方法,激趣导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 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师应由“划一性”教学转变为“个性发展”教学

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一个悲剧性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以共性至上,“划一性”原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人的个性,100年前龚自珍就大声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对标准化、程式化和非个性化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批判。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有识之士针对拘于“一格”,墨守“成规”,追求“划一”来培养和选拔人才的状况,不断呼唤个性解放,但个性发展的观念一直未能普遍确立起来,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的状况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划一性”教学只强调共性,忽视了个性,用同一的标准培养学生,用同一的目标、统一的速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同样的试卷操作检测学生,这是削足适履的教学方式,它使千差万别的个体难以得到自主发展,失去活力,所造就的是“千人一面”的群体。“个性的发展”主张因材施教,这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是一个民族的财富,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现代化建设事立足业的推进,都需要大批具有独立个性、完整人格的生力军,需要造就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依靠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活力是每个人活力的体现,社会对个性的约束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必然因个性的窒息而导致社会生命力的衰竭。

总之,新世纪需要的就是创造型人才,如果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参与能力上不去,其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自主性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造素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欲,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形成全面创新的氛围,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化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需要创造,人人可以创造”。

参考文献

[1]石循忠.数学创造进入课堂——数学“再创造”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报, 1999, (4) .

[2]马晓燕.智力型数学差生转化案例[J].数学教育报, 1999, (2) .

[3]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自主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经过基本的识字、认字阶段,逐渐过渡到学会自主阅读,并形成一定的自我阅读体系,从而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和获取信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方法引导,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以及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学习、善于学习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学会生存》这本书当中,埃德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变革正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由此可知,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未来获得发展的根本

一个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获得完美的共生。学生现在正在校园中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授给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也就是一切关于方法的知识。

(三)解决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的支柱课程,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识字、阅读,还是作文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这一方面上,还有着一些弊端,尤其是阅读教学,问题更加突出。主要问题有: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影响到了教育的未来。由此可以知道,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的。

二、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扩展阅读材料的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选择空间

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有灵活的思路与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千万不要拘泥于课本。比如说,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当中提供给学生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在进行适当的导读介绍以后,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此外,教师并不需要给学生设定好固定的问题以及答案,在课上可以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初步阅读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与感悟,从而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精读。

(二)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品格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以及指导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用阅读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且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主阅读当中去,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快速地把握住作品的主旨以及中心内容,把握住精读与略读的技巧和关系,不但可以增加阅读面,又可以在阅读当中有所收获和感悟,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提升上来,将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

(三)创设课堂阅读情境,增加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学生主动阅读的求知欲,只有学生在主观上愿意去读,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阅读,并形成自己阅读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和指导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引入到阅读情景当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描绘的内容与环境,从而用心去体会和感悟作品传递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互动,互相分享阅读的感受,探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在主动交流与思考的过程当中,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充分开辟阅读的第二课堂,把课堂阅读指导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四)在教材的重组中迁移拓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知识的共同因素,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获取新知,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迁移。从当前情况来看,教材往往会把同一类的文章编排为一个单元,如果教材当中没有进行相应的归类,教师就要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以利于我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及时进行学法的迁移,从而可以达到巩固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标。就拿《石头书》这篇文章来说,这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在课堂上学习了单元重点,也就是儿童科普文章学习的方法和该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教材中的另外两篇文章。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迁移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方法的迁移,还要能够发现每篇文章中的独特之处,大胆阐述不同,力求做到个性化的阅读。

三、结语

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多用情感引导和感悟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走入阅读的殿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力,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创造能力,让学生把阅读当成是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积极研究实施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可以让小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能力,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提高自主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光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08.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4

实验小学

刘梅

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做一位好教师

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教材是新的,作文、讲义、练习、周记都要批改,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业务素质

本学期特点是继续使用新教材,在学校、年级的指导帮助下,我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相听评课。开学初,学校便举行校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比赛,参加了比赛,组成员积极听课。除了互相听课外,还利用比赛,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收益很大。而且力争上好课题最佳课,校级课题研究课,本学期听课都在15节以上,有的达25多节,同时参加了校课题培训。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搞训练”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

1、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了即席作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了优秀文章。

3、组织学生搞好两次黑板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和年级的好评。

4、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余时间学习微机的使用,效果很好。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5

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及原因简析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座位上静静地听,教师问,学生答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陷入了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困境。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要求,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解当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我对我校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调查表424份,回收411份,回收率96.93%,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老师有布置预习任务就预习,没布置就不主动探究学习,或有盲目预习,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二是物理教师没有重视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1.改进课前预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但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明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改变那种预习无目标的`状态,将预习目标设计成导学提纲,做到明确预习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教师检测的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讲《物体的沉与浮》这一节时,就要在课前规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提前布置预习的目标,将书中的基础知识问题化,就以煮饺子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课前观察家里煮饺子的过程,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饺子为什么刚进锅时沉下去”“为什么煮熟后的饺子会浮起来”“怎样缩短饺子煮熟的时间”“要节省煮饺子所使用的燃料,应怎样操作”等等,学生带着导学案中明确的目标去自主探究学习,不但能提高他们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同时能使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采用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依据奥斯本创立的“列举一览表”法引导学生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能否他用(其他作用或用途);(2)能否借用(借用其他原理或方法达到目的);(3)能否改变(颜色、形状、状态等改变);(4)能否扩大(扩大或增加某些因素);(5)能否缩小(缩小或去掉某些因素);(6)能否代用(用其他方法或器材等);(7)能否调整(调整布局或顺序等);(8)能否颠倒(上、下或左、右等颠倒);(9)能否组合(不同部件、功能或原理等)

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可据上述九项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凸透镜除作放大镜外,有无其他用途;(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他镜子是否有此作用;(3)根据需要可否将凸透镜做成其他形状;(4)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增大;(5)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缩小;(6)凸透镜一般用玻璃做成,能否用其他材料制作;(7)凸透镜的焦距可否调整;(8)凸透镜能否实像变成虚像;(9)凸透镜可否与其他元件组合。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的行为也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制成原理、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进行思考,要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怎样”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学习《温度计》这一节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体温计后,引导他们去探究:“体温计为什么要做成三棱形”“它为什么没有零刻度线”“它的内径有一处弯曲有什么作用”等等。在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前,引导学生思考“体温计离开人体的读数后温度会下降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吻合吗”等。这样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猜相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改革课外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比过去更加强调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更加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革课外作业的布置模式,除了布置练习册上常规的巩固作业外,还应布置一些课外探究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电热水壶,在学完《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节后,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作业:(1)观察电热水壶上张贴的铭牌,记录它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容量;(2)晚饭后烧开一壶水和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如果不相等,为什么?在下一节上课时,教师分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及时反馈、点评、改进,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形成,在实践中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物理教师要改变“大统一”模式化的教学,要改进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布置等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徐祥宝。对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物理教师,(3)。

[3]王晶莹,郭玉英。中美高中物理教师对探究教学认识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3)。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6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从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我围绕“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这一小课题,根据自己所定的研究计划,主要开展了一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一下一些研究方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和走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每天阅读”的实践操作策略。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在每天阅读中的差异性。

二、扎实地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不但认真学习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课题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学习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搞好课外阅读》、《教育科研方法》、《课外阅读方法种种》等文章,以便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重视课内外有效衔接。

平时能注重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的体系。通过课内外的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课文《争吵》后,为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课文《巨人的花园》后,为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书。学习《蟋蟀的住宅》之后,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等。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方法,如:浏览性的泛读、品味性的精读、探求性的速读,还有圈点符号法、摘录批注法、边读边思考的方法等。(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写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如: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优势。我根据学校藏书情况,为学生及时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3、开展读书读报交流会。利用一定时间以和课文相关联的材料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校在活动初期上下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阐述了阅读成长的重要性,征得家长的支持,并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做好亲子课外阅读记录卡,督促孩子能够用心阅读,并能有所悟、有所得,使其能够有个性的读书。这一做法立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课外书籍,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成语大比拼、赛诗会、争取阅读之星、办阅读小报等活动。通过热热闹闹的活动,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读书。

活动开展至今以来,我所教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的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他们手中总是有一样东西形影不离,那就是——书。有个家长还风趣的对我说,他家昔日的“小懒虫”,如今变成了“小书迷”。而且呀,我从学生的作文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学生们做文中所运用的词语更优美了,表达更生动形象了,这就是我的收获,更是学生的收获。可是我深知,这样的调研不会因为结题而结束,因为只要教学,就一直要贯彻,只要面对学生,就一定要继续培养,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孩子们真正在阅读中受益,真正在阅读中成长起来的,我努力着,我更期待着!

廖小华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7

一、小学生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智模式还未发展成熟,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主的思维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过强,不会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只会在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日后也很难改掉。品德这一学科在教学目的上与其他文化课程有一些不同,具有德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意义。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学生一旦养成了品德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和科学的学习作风,并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提高道德修养。虽然由于课程难度和要求的原因,这些可能在学生小学时期的品德学习中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日后更加深层次的品德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探讨

1. 引导学生,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自主是一种习惯,只要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动机,人们就会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对外界的一切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悬念的课堂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一幅是被污染后的小村庄。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谈谈这两幅图中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啊,如果是你,你更加愿意生活在哪里呢?”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情境,学生就会自主探究环境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自主学习能力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

2.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小学时期,由于经验和阅历明显不足,学生显然还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首先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了解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要点,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仔细地看品德课本,然后了解这一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在看书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新课程的学习。教师应该在品德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重视家校联合。

除了学校以外,家庭无疑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在品德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给学生营造探究性的、有活力的、积极向上的家庭学习氛围。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一些品德类的教育节目,并在观看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另外,在学生在品德学习中遇到困难求助于家长时,家长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巧妙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另外,家长可以和学生针对一些品德问题多做头脑风暴这样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开发他们的品德思维。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仅对学生小学品德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的一生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方面的一种重要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都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学习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使他们学会自主探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学得更加高效。小学品德相较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来说较为宽松,学生学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这就为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便利。小学品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品德学习和长远发展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蒋莉,李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品德教学的关键.考试周刊,2010(07).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8

关键词 高职;自主学习能力;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4-0133-02

1 前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些就决定了高职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所学的知识是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所以要求广大人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策略以及措施,注重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为日后的继续学习、高效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 or Learner Autonomy)

一般是指个体能够对于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行为所负责,自觉地确定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的方法、监控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相对于“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以及“他主式学习”,自主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重要基础。培养出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需要,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诺尔斯(Knowles)认为:自主学习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教育领域的时尚方面的概念,而是一种人类最为基本的竞争能力——依赖自己学习,终身学习[2]274。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了人才发展的各个方面,21世纪的“文盲”将不仅仅是不识字的人,还包括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和监督,然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必须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而且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培养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3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

自主学习意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就读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由于自己偏科、总分不够重点线或者是志愿填报失误等,这类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学习方面比较缺少毅力以及决心,甚至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同时,在心理方面产生的落差感和自卑感使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缺少自信。所以,学习目标很不明确,学习的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一些,学习能力主动性比较差。进入高职后,新的学习环境和状态的改变,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过渡。他们的角色不再只是被动听教师讲课的学生,而是应该课上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主动而不仅仅是盲目地去进行学习。所以,自主性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课堂利用率较低,自我评价不全面 高职学生的听课状态不佳,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于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我反省、评价和监控不到位,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有的学生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和大胆探索;有的学生甚至选择性听取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者学科。例如,所讲授的内容与专业相关、与期末考试相关,他们就去听、去学习,目的性和功利性强,这样学生在课堂的部分时间就容易开小差、溜号,造成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的整体利用率较低,从而就会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效率不高 到了高职,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护,作业量也随之骤减,加上宽松的外部管理、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那么,科学地安排好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成就学业是尤为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虽然高职学生经过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技能,但学习方法上依然较为落后,缺乏合理、系统的学习规划。甚至有的学生不明白如何看书,如何利用学习资源,尤其是不会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应用力度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不高。

4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尊重学生个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现如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他们思想上独立开放,行动上独立特行,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该调整“高高在上”的心态,要包容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潜力和特质,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感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从“心”着手,进行学法指导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供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强调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2]218-219现在很多高职学生都是得过且过,学习都要教师和家长督促,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和对教师课堂所讲内容的简单背诵记忆中,往往不求甚解。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做个“有心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树立新教材观,编写“接地气” 教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实用性、应用性都比较强。而且伴随着经济方面的迅猛发展,生产技术、生产工艺以及标准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对于高职教材的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及时反映出世界前沿水平的新知识、新技术。所以,教材的编写要比较贴近学生,突出实用性、行业性,难易程度比较适中,即比较“接地气”。只有编写出比较适合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材,才能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进而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方法,提高合作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5 结语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广大教师重要的职责,在授之以必要之“鱼”的同时,注重于“渔”的传授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学会自己学习,把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9

2015---2016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周凌亚执笔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参与区教研室的新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以深化教学改革,追求理想课堂为宗旨。我们结合本校课题,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和实践,以打造优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以课题研究引领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创新,在追求高效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取得新研究成果,完善并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追求: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设计上,达到“主体有形,主导无形”的最高境界。重新认识: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性资源,是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同时促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现就2015---2016年第二学期本课题的研究制定计划如下:

二、研究重点:

首先是生本课堂的研究。在上学期学习课改成功学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先进经验后,着重学习他校生本教学的抓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开创适合我校师生的生本课堂,并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研究。着重研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的方式方法,使课堂学习富有成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全面展开。

再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在课堂讨论、作业练习、个别辅导等过程中,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各成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有引领学生质疑提问的环节。双休日作业的编写中也要体现让学生质疑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本学期将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一是围绕确定的研究重点,收集材料,学习有关理论和教改经验,学习习近平几年来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实施方案,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加深思想认识,进一步掌握技术策略。二是指向研究重点,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策略,为实践中创造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2.实践探索。围绕确定的研究重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形成卓有实效、操作性强的具体做法。既提高教学效益,又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3.总结提炼。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总结提炼自己的教改成果,进而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活动安排:

本课题组成员比较分散,分布于各个年级部。全部集中学习研究的机会不会很多。因此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与研究,再在规定时间的课题组活动中分享与交流心得体会。

校园网和服务器上将都将提供相关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合作、学习研究、推介成果、共同提高。同时,也将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一些集中学习研讨的机会。本学期集中研讨活动初步作如下安排: 1、3月上旬,召开本课题组成员会议,商量部署本学期课题的研究计划,确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再部署本学期的工作及工作要求。2、3月下旬,对初

一、初二年级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与测试。3、4月,围绕本学期研究重点,开展一次学校生本教学研讨活动,以结合研究课,就课堂结构、课前预习、教学案的编写、双休日的编写、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进行交流研讨,通过研讨达成一些共识,提炼一些成功经验。4、5月对初一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调研。5、6月下旬,结合一学期来的教学效果和课题研究情况召开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交流一学期来各自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成果并商量部署下一学期的研究工作。

6、随时关注生本课堂的信息,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优化本校的生本课堂。

四、工作要求:

为确保本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集中研讨活动,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必须认真完成课题组确定的研究任务。

1.3月初,课题组成员必须围绕研究重点,根据本课题提出的原则与策略写出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计划。2、3月中下旬,课题组成员必须在认真学习各种理论上,写出反思和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和自己任教的学科写出在我校进行以生为本创建高效教学的建议。3、4月课题组成员必须开设一堂对外研究课,并请同行写好课堂评价。研究课的教案和课堂评价并及时上传到服务器相关文件夹内。

4、本学期各成员必须精心设计一课时的教学案和一周的双休日作业,设计的学案必须有课前预习活动或检测和学生质疑的设计。也及时上传到服务器上。

5、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随笔,回顾总结本学期来参与本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在6月上旬前完成。

6、在学期结束以前,各成员围绕研究重点,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参加省、市、区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

7、做好课题研究档案。一方面根据课题结题鉴定要求,准时递交课题组统一建档的材料,另一方面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研究的档案材料,各成员每人精选材料,提供一本。

横林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10

——浅谈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但是写出来的,而且也是精心改出来的。长期以来,学生作文的评改一直是老师亲力亲为的事情,费时耗力,却收效甚微。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评改的低效方法,寻求一种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有效策略,让作文评改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作文教学不断地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

兴趣 方法 自主评改 阶梯训练 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教师批改作文如“移山”,所以教师成了“愚公”,但又不能成为真正的“愚公”,因为学生接到评改后的作文只“瞥一眼分数”,教师繁重的评改工作成了“无用功”。从信息反馈角度看,整个评改过程仅仅属于教师的单向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因为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果越差。

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那怎样培养学生这种自主评改的作文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作文教学的有益探索谈谈自己的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兴趣先导,激发自主评改的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所以,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个“启动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兴趣。

1.范例引导 引发兴趣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以说,好文章都是精雕细刻、千锤百炼改出来的。

要让学生明确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改”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古今名人修改文章的轶事,举行“名人改文”主题活动课,通过交流、介绍,让学生了解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曹雪芹“批阅五载,增删十次”才成就了名著《红楼梦》。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学生身边熟悉同学的优秀文章进行感知,通过投影呈现文章修改前后的变化,这也能激发学生自我评改的兴趣,使学生对作文评改产生“我要改”的愿望和“我也改”的情感。

2.积极评价 保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和尊重。在学生自主评改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用欣赏的、赞美的眼光对待每一篇习作,尽管学生的作文有长有短、文笔有优有劣,但这些作文都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眼睛”,反映心灵情感的“喉舌”,所以教师要把评价语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和恳切的指导,使学生鼓起“我还行”的信心。同时,还可把优秀作文及评改内容在教室内张贴,让学生进行观摩、交流,这样,既能使作文优秀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心灵的愉悦,又能让作文较差的学生能从身边找到优秀范例,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自主评改的兴趣。

二、方法引领,构建自主评改的操作系统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学生的作文评改也是一样,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习得修改能力。

1.统一修改符号,规范习作评改。

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就是要他们在完成作文草稿后,结合习作要求,缜密思考,在原稿上进行增、删、减、订等。为方便学生修改,我规定了一系列简洁明快的修改符号,比如:错字、别字——圆圈;标点不当——圈后加问号;用词不当——下划线;语句不通——下划线后加问号„„统一符号后学生修改习作更易于操作,改后的作文页面也简洁明快,为作文评改的规范性奠定了基础。

2.明确评改内容,化习作要求为评改依据。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每一次习作训练通常包括两方面的训练要求:一是常规性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等;二是特殊性要求,即习作指定的训练要求及需达成的相关目标。这个要求是衡量作文成功与优劣的基准,所以还是要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进行习作的评改。例如:

习作要求: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这个作文成功与否就要看小作者是否达成了以上要求的几个目标。因此,换个角度看,习作要求就转变成了评改的要求:(1)是否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品质。(2)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表现得怎样。(3)常规性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作文训练都各有侧重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时就不可一概而论,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引导学生学会把习作要求化作评改的依据,使学生在评改作文时有章可循。

3.反复朗读,评改结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说:“写完一篇文章念几遍,对修改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中必须立足于“改”的基点,重视“读”的作用,在不同形式的,反复的“读”中进行自我修改。在作文评改中我给学生设计了“四读”法:一读,评改中心是否明确。中心思想是习作之“根”文章之“魂”,所以评改作文,首先要考虑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确。二读,评改条理是否清晰,言之是否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层次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有序、合理。三读,评改详略是否得当。重点内容是否写具体了,与习作内容关联不大的地方是不是简略了,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四读,评改字、词、标点是否用得正确,句子是否完整通顺。漏的要添上,不正确的标点符号要修改正确,不完整的句子要补充完整,不流畅的句子要改通,语言累赘,意思重复的就要毫不可惜地删去。

三、阶梯训练,提升自主评改的有效性

1.出示范文,学习效仿

学生刚开始评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改,尤其是班级内的中低生,他们往往意识不到所要评改的习作与教师的要求之间有什么差距,看不出习作的毛病在哪里。此时就需要教师的示范批改,正像叶老所言:“教师只要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对此,我是这样做的:将典型性的学生作文,用多媒体投影出来,现场进行评改。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通过教师的点拨,明白了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怎样发现作品优点?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就把教师比较抽象的“要求”,化成了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能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减缓了学生评改习作的难度,为学生自主评改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2.集体评改,扶中有练

老师示范对学生来说是教的阶段,示范之后老师要辅导全班同学集体评改一篇作文,这次就要变成师生一起讨论:这篇作文是否做到了条理清楚,内容具体?中心是否明确?毛病在哪,要怎样修改„„总之,要让学生多说,多改,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则引导他们去争论,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样让学生多实践,对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大力有好处,也为评改自己的作文打下基础。

3.小组评改,各抒己见

集体评改,评改作文的篇数和发言的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趁热打铁,为所有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即小组评改。我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六人为一个小组,优生任组长进行指挥评价。每个同学的作文在小组内相互的探讨、学习,每一位组员都参与其中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表进行星级评价,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小组的共性评价,写上个性评语。等到一般的同学都基本掌握了评改作文的方法,可以两人一组互评互改,这样每个人的评改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个人评改,独立实践

通过以上的训练之后,学生的思路开阔了,选材能力、语言能力提高了,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一篇作文的评改任务。此刻的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学生的自主评改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

四、多元评价,加强自主评改的反馈力度

评价是写作教学的“压轴戏”,没有了评价,教学将流于无主、无序的状态。学生评改习作之后,多元化的激励评价策略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且会促使学生写作能力平稳提升。

1.自我欣赏评价

在自我评改作文后,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评价自我习作,找出自己习作的闪光点,总结自主评改的心得体会,以培养学自主评改习作的自信心。

2.教师总体评价

老师先总体浏览每一篇习作,并给出具体性的评价语,然后从中选出三篇各具代表的作文(优、良、及)以组织课堂习作讲评,最后总结这次习作成功的地方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对评改好的同学及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提升。

3.家长参与评价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家长评价重点是关注学生评改作文的态度和过程。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中来,更有利于体现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4.档案跟踪评价

《课标》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我在教学中实践了这一倡导。每次作文后,让学生将自己评改后的佳作存入自己的“佳作栏”内,档案袋内还存放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评语、自己每次作文的收获和教师的评价等,或简或繁,以成长记录的方式,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体现了作文能力形成的延续性。由于写作档案是用发展的眼光关怀学生个体的成长,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11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自学的程序和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下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三)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取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生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主动汇报,交流学习。二是互相讨论,及时评价。三是大胆发问,鼓励创新。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的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怎么处理?是鼓励引导、点拨开窍,还是训斥挖苦,简单的否定,甚至罚站?前者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自尊心受到了保护,进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求知沖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探索中;后者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够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尽量多的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的打断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老师绝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生自主纠错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个人总结 篇12

1981年, Henri Holec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元认知”是由弗拉维尔 (Flavell)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元认知在英语学习中起关键性作用,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笔者对山东师范大学的120名学生进行研究, 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 元认识策略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元认知策略培训前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变化?

2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选取了两个平行班, 每班60名学生。两个班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和课时均相同。笔者对他们进行了一学期的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 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了李斯特量表, 共40个问题, 将题目的五个选项“根本不符合”、“不太符合”、“有时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转换为1~5的分值。问题包括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的认识和运用等。 (2) 英语测试, 试题从四六级考试真题中选取。 (3) 个别访谈, 每个班各选取了5名学生进行访谈。

3 实验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试, 教师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和英语水平后, 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实验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1)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意识。问卷结果显示70.1%的学生很少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 55.7%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介绍元认知策略, 让学生了解其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 了解认知对象即学习任务。然后了解什么是元认知策略, 有哪些元认知策略及如何使用。最后教师示范在英语学习中如何使用, 并引导学生去使用, 最终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元认知策略。

(2) 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调查结果显示40.1%的学生不善于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在学生已了解了元认知策略的基础之上, 让其找出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引导学生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如教师在授课前指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不能坚持执行学习计划, 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如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 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学习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让学生能够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调节自身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采取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 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等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力。78.3%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进行过反思和评价, 然而自我评价与反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和弱点, 反馈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让学生制定反思评价表, 记录已掌握的内容, 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策略, 出错的原因, 自我评价等。自我评价和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 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实验前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试, 为了检测实验前是否处于同一水平上, 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 问卷结果的平均值为2.79和2.82很接近, T=0.69, P=0.38, 这表明两个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英语测试成绩的平均值为73.83和74.27, T=0.36, P=0.37, 这表明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水平方面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前基本上是同质的。

4.2 实验后的结果和分析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 T=4.12, P<0.01, 实验后两个班的问卷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班的得分显著提高。这说明在对实验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后, 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提高了。测试成绩经检验T=3.67, P<0.01, 说明实验后两个班成绩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82.16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75.42, 而且实验班在实验前成绩为73.83与实验后成绩82.16有显著差异。这说明, 通过对实验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和教学实验, 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 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

4.3 个别访谈记录的分析

根据访谈记录, 笔者发现元认知策略培训确实对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多数学生在培训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 缺乏监控能力和评价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培训, 学生表示能够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反思与评价, 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找到了提高成绩的方法, 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总之, 培训后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 对自主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 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而且能对学习进行监控, 反思不足, 做出合理的评价。

5 总结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元认知策略, 提高了其使用意识, 而且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评价。把元认知策略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教学, 还要培养学生使用元认识策略的能力,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Pergamon Press, 1981.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经验总结 篇13

一、发展思维,暴露思维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校通过发展思维的“八法训练”,抓住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1.

营造思维氛围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2.调度思维情趣一在学生思维的冷却处恰当地进行热处理。3.创设思维情境一使学生在生动的思维情境熏陶中,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化的思维运动。4.启发思维启动一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5.学会思维策略一真正地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6.养成思维习惯一养成观察、质疑、联想等思维习惯。7.倡导思维平价一借以调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8.暴露思维过程一把握暴露思维过程的着力点,即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将暴露思维过程的侧重点放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上。坚持暴露的适时性和始终性相结合,暴露的恰当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意暴露过程的质量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绪调控,使之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严格要求教师以其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教师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三、留出“空白”,促进积极探索我校在教改实践中,特别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教师多点拔,学生多尝试。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六项空白法”:1.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2.提问后留“空白”;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5.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6.出现难解时留“空白”。此种“空白法”的尝试,是对教师“一言堂”旧的教学方式的挑战。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相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主体,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长期的说话训练中形成一种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四、创设情境、进入最佳状态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六种巧抓创设情境机遇”的方法。1.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2.在突破重难点时巧抓机遇;3.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巧抓机遇;4.在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巧抓机遇;5.在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巧抓机遇;6.在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时巧抓机遇。

五、改革教法,提高参与意识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是落实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的关键措施。我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总结出11件必做的事。具体是:1.复习本课教学必需虽以前学过但学生尚未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3.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4.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组织教材;5.设计好引言;6.根据突破难点、加强重点的需要,认真创设情境;7.精心设计课堂提问;8.合理分本性中部分容的教学时间;9.设计好板书提纲;10.锤炼教学语言;11.11精选习题,布置作业。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述职下一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