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2024-06-01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选8篇)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1

2012年5月20日

近期,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该校通过组织弟子规学习;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研讨会;学生丰采展示等方式井井有条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通过这一主题系列活动把该校园建设提高到文化建设的高度,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总之,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2

以作文为中心, 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是教学中两个相互独立且不可偏废的重大任务。但读与写又紧密联系在一起, 读是写的基础, 写则是读的发展。阅读表现了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与吸收, 写作表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创造及表达。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 我们采取了以写带读的方式, 把作文指导紧贴于阅读教学中, 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吸取其某一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 并运用在自我的写作过程中。随着点滴积累, 学生们读一点写一点, 读了就能用得上, 使知识能转化为技能,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课下还应鼓励他们广泛阅读, 为作文积累更多语言材料及方式方法。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还发现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长期复杂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作文为中心使他们的思维长期得到锻炼, 作文需要思想和文字的综合统一, 从观察现实生活, 明确中心再到选择素材, 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再到造句遣词,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的大融合, 所以作文教学体现了综合能力的磨炼过程。以作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语法、逻辑修辞及写作等方面知识更具生活气息。学生们在实践中更能把这些知识自然地运用到作文活动之中, 使他们在表述上更准确鲜明、生动精练, 完整地再现其思想观念, 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文章就是现实客观世界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们的头脑就是个加工厂, 把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意识理念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文章。

以作文为中心, 还需要让学生对客观事物经常进行细致观察, 使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环境有所了解, 有所发现, 从而突破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过程中的瓶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周围的人物事件也就是观察的对象数不胜数, 如果做到随时留心观察, 并把观察了解的事物储存于头脑并记忆下来, 作文的表现就如鱼得水, 不再觉得麻烦了。学生们通过不懈的坚持, 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掌握观察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 不断积累许多材料, 并获得许多知识, 从而使作文的写作内容越发具体充实。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并在他们的观察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在活动中重点引导他们细致观察, 体验这过程中的精彩。对于人物的观察则引导学生们善于发现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找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这样才能刻画得更贴近人物本身。在观察静物的过程中从形状、姿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边看边说, 相互启发, 加深印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 采取多样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让他们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积累观察经验。引导他们观察, 同时也要指导他们用脑思考。

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同时, 还应引导培养他们分析事物的能力。分析能力取决于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感受的能力如何, 与能否肯用心思索有很大关系。所以提升学生们的分析能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 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上想方设法启发他们的思维。时常指导他们用脑分析日常生活中观察注意到的事物, 并且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些事物, 在写作文章过程中, 就能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出来, 自然分析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的习惯和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通过观察, 不仅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 也是让学生认识自然, 增长知识的良好途径。假如他们对客观事物不细致观察, 就不会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观察还是思维的基础,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越强, 其思维也就越活跃, 分析推理、判断理解的能力也会增强。

此外, 通过观察生活, 还可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 进而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学习、锤炼。在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过程中, 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 更要关注引导他们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力所能及的分析。在他们观察的过程中, 要启发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分析事物, 善于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观察分析过程中, 学生们既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 也能够根据现象, 进一步探索事物的内在原因, 逐步认识、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不断提升他们认识事物、鉴别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要同培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借助典范的文章, 引导他们学习文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 学习文章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再现事物的经验, 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篇3

一、我校学生开展足球课的教学情况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部分和选用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把足球列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我市普通中小学采用的体育教材正在进行改革,希望把学生兴趣放在体育教学的重要位置,足球定点学校每周每班1节足球课。

二、我校体育教师足球师资情况分析

我校体育专职教师5人,兼职4人,而在这些体育教师当中是毕业体育足球教师专业学习足球训练的人数是为零,这说明足球专业教师在义乌是非常欠缺的。不过自我校作为省足球定点学校以来,教育局和体育局对我们学校也非常关注,我们一共有8人次参加了浙江省校园足球组织的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其中3人获得校园足球指导员资格,1人获得足球教练员D级证书,这说明通过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学校的足球还是有一定的前景的。

三、近一年来我校足球开展活动情况

1.学校成立了教师足球队,全面发动老师和家长踢足球

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要通过自身的每天运动,让学生养成每天健身的重要生活习惯。而在足球方面,老师和家长是学生最好的陪练员。只要老师和家长都热爱足球活动,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热爱足球。因而学校不仅在各个班成立男女生足球队,还成立了教师足球队。

2.从教育思想上不断引导老师和家长认识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意义

为了让老师和家长全力支持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学校通过每周一次例会和每两周一封家长信的形式,不断向老师和家长讲解开展足球活动的意义。让老师和家长认识到开展足球活动不是教育以外的事,而是教育的核心。让学生在学踢足球中学会做人与做事。

3.学校开展足球是为了培养全人格的人,而不是培养会踢球的机器

要培养文明的足球小先生,不培养粗野的足球小混混。足球运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学会做人。所以毛泽东把体育的意义概括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与“文明其精神”两点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踢足球同时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发展四肢与大脑,让学生身心更健康

真正会踢足球的孩子应该是四肢发达,头脑也不简单的人。我认为,创造力、想像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三大中国教育比较缺乏的能力均可以通过足球运动培养起来。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很难踢出精彩的好球。所以会踢足球的孩子一定是头脑灵活、智商高的聪明人

5.通过踢足球改善关系,促进师生和亲子间的和谐

足球是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情感的使者。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踢一场足球就是最好的家校合作和亲子教育。师生、亲子一起踢球,就是师生、亲子在遵守同一套的游戏规则下玩同一个团队游戏。大家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比赛,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等互助友爱的精神。经常跟老师、家长踢足球的孩子一定会拥有一颗高自尊的心灵。而老师、家长在与学生一起踢足球中才真正学会了平等、尊重和关爱孩子。因而我校的家长会有时候就是以师生亲子足球赛的形式开展的。

6.足球运动,能给孩子金色的童年增添非常多的快乐

小学的教育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充满快乐而有诗意的童年。在小学阶段,没有这一点,教育就不再是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乐此不疲而不是疲此不乐。记得有一位记者问德国学者索勒应如何向她的孩子解释什么是快乐时,她说:“我不需要解释什么,只要给他一个足球让他去踢就行了。”是的,只要足球能带给孩子快乐,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一个足球,我们就有理由把足球运动永远地推行下去。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跟孩子一起踢球吧。当孩子长大以后,在他美好的童年记忆里,会永远闪现着师生一起踢球的剪影。

7.校长带头踢足球,认真开展班际足球赛等一系列有关足球的活动

为了带动师生开展足球活动,校长开始认真学习踢足球。我发现,只要校长经常踢球,开展足球活动所能遇到的绝大多数困难都不再成为困难了。比如,我校刚开始有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踢足球,到现在变成很多家长感谢学校开展足球活动。

足球是最美丽的运动。与学生一起踢足球不仅仅是我的兴趣,也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无论工作再忙,我每天都尽量腾出近一个小时与师生们一起踢足球。与学生一起踢足球已成为我生活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我校体育老师非常热爱足球事业,每天下午就带领校队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进行足球训练。他们不仅认真组织了二届的班际足球赛,还将五人制足球与体育课有机整合起来,将五人制足球的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和基本战术有系统地教给学生。平时上课也经常运用足球开展各种团队游戏。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4

(2010年12月14日)

为全面深入贯彻市委全民忠诚教育动员大会精神,根据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开展全民忠诚教育活动的方案》以及中共揭西县委《中共揭西县委印发<关于开展全民忠诚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揭西发【2010】24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揭阳市教育系统开展师生忠诚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揭市教【2010】309号)以及棉湖镇教育组的要求,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忠诚意识,使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振兴我校教育,培育优秀下一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以及市委全民忠诚教育动员大会精神,按照“广泛、深入、有效”的原则和塑造“忠诚如山、感恩奉献”精神目标,教育引导全县师生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揭西、忠诚于自己,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感恩奉献,激励广大学生践行忠诚,立志成才,为振兴我校教育谱写新章。

二、目的意义

以忠诚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广大师生忠于祖国、忠于中华民族、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揭西、忠于自己的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合格出色的中小学生,立志成才,成长为出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组织领导

成立全校师生忠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林少璇

副组长:郑愈群

成员:王慎乐、郭建欢、郭少文

四、教育内容

结合我校师生具体情况,在教师中深化师德教育年开展以来的师德教育;在学生中则着重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据,着重开展下述教育:

1、立志高远教育。着眼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远大抱负,立志报国,勇担重任,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揭西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振兴而读书,将报国之志融入建设新揭西的具体实践中来,落实到推动揭西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实际行动上。

2、勤学善思教育。着眼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刻苦专业,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学而有成,切实掌握各种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立德修身教育。着眼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成才必须成人”的思想,从小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为人真诚,言行一致,不说谎话,做诚实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在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在社会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4、强健有为教育。着眼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茁壮成长,树立热爱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从小培养爱劳动的美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磨练意志,增强毅力,成为出色人才。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0年9月)。逐级传达市委、市教育局和县委会议精神,使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内容深入人心。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充分利用《揭阳教育》、《揭阳教育周刊》、《揭阳教育简报》、《揭阳教育网》、《揭西教育》等宣传阵地进行多方位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二)学习讨论(2010年10月)。学习内容上:对教师着重在师德、师风、师能、师艺的学习讨论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感恩奉献。对学生侧重组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优良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激发他们“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为揭西之崛起而读书”。学习方法上:各校可组织编写学习资料,编印各类“忠诚”主题辅导读本,让学生记得住、学得深。学习载体上:坚持课堂、家庭、社区三结合,全面教育熏陶学生。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师生不断吸收先进观念,提高自身忠诚意识,使“忠诚”理念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成为社会的公德。

(三)实践活动(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教师群体继续按原师德教育活动安排实施.学生群体则通过组织讨论、作文、演讲、书画比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有效而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思想境界、认识能力。教育系统将在2011年,开始举办一场主题作文比赛和主题演讲比赛。

(四)评选表彰(2011年3月)。参照揭阳市首届“功勋奖”评选活动的做法,在学生中评选出“忠诚楷模”。教育系统将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进行总结表彰,树立、推广一批优秀典型,促进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评选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标准和条件,广泛发动全体师生参加推荐、评选,把评选过程变成增强师生忠诚意识的过程。

六、工作要求

(一)长效机制。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教育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使忠诚教育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活动不仅短期见效,而且长期受益,从而有效巩固和提高教育活动的成果。每年9月20日是我市的“感恩日”,要相应开展“忠诚·感恩”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忠于中国共产党;增强感恩意识,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感恩国家、社会的关心、关爱和支持,永不忘本,知恩图报.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的一项战略任务,成立学生志愿者队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积极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风尚.要建设一批感恩奉献道德文化设施,包括雕塑,道德名言挂条等,形成教育特色的忠诚、感恩道德文化氛围,建设一支忠诚奉献、拼搏有为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学生素质。

(二)学习提高

1、动员部署。9月初,结合学校实际,召开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党忠诚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此项活动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学校在对历时一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对开展忠诚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2、深入学习。结合开展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活动,紧紧围绕区教育党委中心工作,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组织全体党员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市委十二届八次、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打牢忠诚履职、尽心尽责的思想基础。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领导、专家授课辅导,老干部、优秀党员作专题报告以及座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

3、主题活动。结合我校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专题研讨、读书心得、演讲比赛和重温入党誓词、警示教育、师德教育等形式多样地主题教育,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增强活动效应。组织开展“对党忠诚教育”讨论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开展“我把忠诚献给党”论文评比活动;结合“教师职业幸福服务年”及10月份师德教育月活动,在教师

队伍中开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4、对照检查。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对照新时期党员干部讲忠诚的具体要求,对照先进典型,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到六查六看,即:查党性,看是否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查品行,看是否公道正派、无私奉献;查宗旨,看是否心系群众、执政为民;查作风,看是否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查素质,看是否勤学善思、锐意创新;查纪律,看是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通过“六查六看”,切实找准在履行义务、行使权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撰写党员个人自查剖析材料。

棉湖镇花园小学

开展师生忠诚教育活动方案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5

第(26)期

上察隅镇中心小学编

2018年6月1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之未来及希望。为了让孩子们能开心地度过自己的节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营造一份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2018年6月1日在上察隅镇中心小学开展第八届“载歌载舞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上午9:30开始,由护旗队和整齐的校鼓号队带领着各班方队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参加此次活动的领导展示我校学生的风采。升国旗,奏国歌,再一次加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随后江措校长致辞,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学校还邀请到各位乡镇领导及周边的驻村工作组领导来我校参加六一庆祝活动。

我校庆六一活动中,乡镇领导和邻里单位分别给期中考试获得前三名的同学颁发了奖状及奖品,同时上察隅镇边防二营为我校学生赠送了学习用品。

上午11:00,我校开展了学生趣味运动会,有4x50米接力赛、托球接力赛、跳绳接力赛、400米短跑、800米短跑、拔河比赛、个人项目等,这次六一运动会增加了六一节日的趣味性。

下午2:30,我校开展了载歌载舞庆六一的文艺演出,各年级都呈现了精彩的歌曲和舞蹈,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也是我们老师和孩子家长最大的快乐。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成功、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儿童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儿童教育的新观念,从而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我校的良好形象。举行别开生面的入队仪式,使每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感受到自己的光荣,记住这个难忘的六一。学校组织队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爱好,大力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了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2014年12月9日下午 二.活动地点:学校南操场

三.活动主题:体验

创新

成长

四.主办单位:泗阳县科协

五.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胜利

成员:年级主任、班主任 六.活动主要内容

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是将科技展品、科普图片科普音像制品用大篷车这一载体形式,展示科学知识和宣传科普理念,让教育对象动手动脑,在娱乐中接受科学熏陶,培养科学兴趣,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次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包含以下三项活动:

1、科普展览:提供节能减排展板10幅,供学生参观学习。

2、科学体验与安全体感模拟训练:主要为科学知识的体验及地震、火灾及交通安全教育的应急模拟演练。由县科协工作人员率先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参与演练与互动。

3、播放科普电教视频:县科协提供科普大篷车相关科教光盘,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观看。

七.活动安排:

科普展览 东教学楼前操场

三年级

四年级

科学体验与安全体感模拟训练

西教学楼前操场

五年级

六年级 科普电教视频

综合楼前

一二年级 八.活动要求

1、活动开始前各班主任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遵守秩序,严防学生大量集中参与导致意外事件发生。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

2、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跟班,把握学生的动态,维护活动现场秩序。

3、活动前各负责人要布置或安排人员布置好活动场所。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7

一、小学徒手操活动开展的时代价值

1.保障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

徒手操虽没有漫步和快走那么容易, 甚至有些人学起来还相当困难, 但其广适性和健身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从学习的分层角度而言, 更有利于教师及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高年级学生在理解动作基础上的长时记忆, 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相对规范的基本动作。结合运动生理学原理不难理解, 这些技术动作的习得能促进人的神经系统建立一定量的相对简单的神经联系, 这些神经联系的积累有利于成套徒手操技术动作的学习, 而且后期形成的相对复杂的神经联系是建立在大量的简单神经联系基础之上的, 因此, 合理分层能有效简化学生的动作习得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 大量徒手操技术动作的掌握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神经系统机能, 提升他们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 促进他们的其他运动项目参与, 也必将全面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 分层次教学能简化学生学习过程, 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由此可以认为, 教学观念的转变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创新来展现, 教学方法的创新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教师徒手操动作及教学方法的学习, 能进一步提升体育的学科形象和地位, 对整个学校教育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校园里一项师生长期参与的活动, 必将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心灵交流, 健身和教育效果更突出, 这样徒手操活动在一定层面上就保障了师生的身心健康。

2.促进健康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

小学的校园文化可以认为是建立在教学与发展基础上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健康的文化形态。徒手操不仅可以作为体育健身的基本形式, 也可作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 常态化开展必将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 因此也可作为校园文化的理想构件。徒手操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大程度地促进师生的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立足现代教育改革视野不难发现, 成功的教学需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教育规律, 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多数小学生来讲, 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却没有什么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 所以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的较高阶段要求学生遵循一定的健身要求创编简单的徒手操套路, 并进行即兴表演, 在不断激励的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进一步教会他们动作创编及操化健身原理。这样定会留给学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也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再者, 作为教师健身重要内容的徒手操活动, 也会促进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参与, 有利于“二次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徒手操活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凸显。这也是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实现最优教学, 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所以, 徒手操活动的开展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也促进了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

二、小学徒手操活动的新观念

1.教师应成为校园徒手操活动的坚定倡行者

作为一种发于人类本能而又经过科学设计的徒手操运动已走进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对人的成长与健康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健身价值甚至被认为是无可替代的。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 人的一生都不应缺少类型多样的徒手操练习, 但就教师群体而言, 系统的徒手操知识及其他操化健身知识的掌握具有明显的缺憾, 徒手操还没能成为他们重要的健身手段, 很多老师几乎做不完一套操, 对其健身价值也知之甚少。一般健身徒手操套路只有几十个基本动作, 这些动作的设计都符合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原理, 具有很强的健身、娱乐及审美价值,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健康水平的人多次重复练习, 练习时间可长可短, 练习强度可大可小, 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调节,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徒手操是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必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 也很适合教师习练, 甚至可作为教师健身首选。但是长期以来, 很多小学对此重视不足认识不够, 只将其作为体育课堂的辅助练习内容, 也没有具体的认知要求, 更没有号召教师参与其中。调查显示, 多数身体素质较差的成年人, 健身习惯一般不会太好, 运动技术动作的积累也很有限, 在运动健身时表现得无从下手, 运动健身的技能和习惯也较差, 很多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都需要从头开始, 这是传统学校体育教学乃至过去整个学校教育的缺憾。从另一个视角看, 体育基本动作学练与习得的过程也是人的神经系统机能锻炼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健身知识、养成运动习惯, 提升健康认知水平, 而学生小学阶段的成长应和这一过程并行不悖, 学校应深刻认识丰富多彩的徒手操技能学习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生终身体育的潜在价值。因此, 教师应立足自身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首先成为小学徒手操活动的坚定倡行者和积极参与者。

2.应立足更广阔的视野认识校园徒手操活动

立足小学教育的实际, 我们可以认为把徒手操理解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一项体育运动更科学, 这样在徒手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就会体现更多教师因素的积极作用。对多数小学生而言, 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要求。一项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无疑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其教育价值也超越体育的范围, 能更好地拓展到德育、智育层面。进一步讲, 教师的要求也直接体现了国家政策和教育形势的客观需求, 不同教师的共同要求能唤起不同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发挥更强大的教育叠加效应。二是运动本能的驱使。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营养富足精力充沛, 适时适量的运动能带来更多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 受贪玩本性的驱动, 趣味性的徒手操游戏也能使很多小学生玩得开心, 据此黄玉龙对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后提出“教”与“玩”结合的教学法。[1]三是审美意识的召唤。宏观上讲, 美不仅是指人运动的风采之美, 也是一种来自人本能的竞争精神与活力之美。对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高年级学生而言, 运动之美是一种荣誉的展示, 能激励他们在美的感召下不断进步, 所以, 在小学校园常态化开展徒手操教学和比赛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引导他们勇于创造体育运动之美, 以美为目标引导学生学练徒手操及参与健身运动的兴趣, 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质和智力水平。

三、徒手操活动在小学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1.尝试转变机制

以“机制”为视角是深入认识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宏观方法, 具有方法论意义。在学校范围内通常可以认为, 教育“机制”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各组织、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一般可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首先, 就激励而言, 徒手操通常只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之一, 甚至有的学校只将其列为辅助性内容, 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对徒手操相关活动的激励措施只涉及学生, 而且基本仅限于体育课堂教学和比赛, 将其生活化发展的激励措施几乎没有, 也没能调动领导、教师群体的规模化参与, 其实领导、教师的常规化参与就是最好的激励。但鉴于师资和学校的发展目标, 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能落实的体育制度, 针对徒手操活动开展的激励措施更是无从说起。其次, 制约因素就比较复杂, 领导的认识、学校的传统、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认知水平、其他教师的参与程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任何一方面都可能制约学校徒手操活动开展, 应加强这方面的积极认识。再次, 就保障机制的角度来看, 时间和场地都不是问题, 学校应结合小学教育及学校体育的要求, 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 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徒手操活动在小学校园全方位开展的意义, 以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以考核和引导为主要手段,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所以, 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而论, 小学的徒手操活动完全能满足学校安全教育的客观要求, 应在一定的机制保障下从单纯的学校体育层面上升到校园文化层面, 领导和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度挖掘, 并且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创新教学方法

常规而论,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徒手操内容主要是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按照原创套路的固有程序进行, 并且习惯在技术动作示范的同时兼顾纠错, 虽比较重视学生的机械记忆和身体练习, 但忽视了他们思考能力的培养, 也不太重视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 学生体育卫生和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很不系统。这种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在重难点的确立、层次安排和阶段划分方面都有待提高, 学生动作遗忘较快, 教学的长期效果非常一般。目前关于单纯教学方法的论述较多, 有注重趣味性、口令运用、比赛设计和学生间交流的研究[2];有将徒手操内容作为体操课准备活动部分, 进行教学效果和策略的研究;[3]也有从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意义、内容选择、教学比赛等多维视角进行的研究。[4]据此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几乎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都关注过此类问题。有研究表明, 小学体育开展较好的美国在重视体育概念和基本技术学习的同时也注重体操类动作的积累。[5]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积极因素的广泛参与, 使学习过程程序化、立体化、多元化、趣味化, 使体育健康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实现潜移默化,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和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解、重组、分类与简化动作, 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记忆规律, 进一步调动他们的认知热情。例如, 教相对复杂的动作套路时可以遵循这样的程序:第一, 要求学生自然站立举手, 引导他们自上而下地依次识记腕、肘、颈、肩、腰、髋、膝、踝等人体主要的活动部位, 作为徒手操教学内容的最初层次, 要求学生很快实现永久记忆;第二, 结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原理和徒手操动作的基本特征带领学生归纳各部位常见的动作种类, 例如, 腰部保健主要以绕、拉、转、压等练习形式为主, 肩部主要以提、摆、振、绕、压等练习动作为主, 根据人体的具体活动部位依次类推, 进而要求学生分层掌握身体各部位基本的动作类型, 尽快完成徒手操第二层次的学习, 对学生考核达标后第一阶段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第三, 教会学生不同部位和不同种类的代表性动作, 并要求他们尽可能系统性的积累更多实用动作, 在此基础上强化动作细节, 严把动作规范关, 把多积累技术动作作为徒手操第二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第四, 结合徒手操套路的动作特点, 把层次分明、程序合理、结构简单的单个动作进行组合, 以脚步动作为起点的传统教学程序讲解动作组合规律及其健身原理, 并力争使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进而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宏观目标。这种教学程式可以简单概括为“阶段式多层次教学法”, 也可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从教学的视角看徒手操活动的开展, 我们可认为阶段式分层教学法能形成师生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能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也可作为一种积极而新颖的文化现象进行推广, 尤其是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地区更具推广价值, 也间接体现了目前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时代诉求。

3.优化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源于对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深刻认识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教学过程具体化、程序化、透明化、详细化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逐步确立徒手操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这也是对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注重“两操一队” (早操、课间操和队列队形) 基本要求的科学扬弃。为此, 学校应以搞好徒手操教学并要求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徒手操动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以校园徒手操运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与体育自觉, 不断塑造他们的健美体形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使徒手操习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此为基础, 促进其他运动项目和技能的学习, 不断发展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 进而以身心健康为基础, 带动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如今,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 应将小学体育课程科学融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去, 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6],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体育要有一定的教育评价体系作保障, 要注重课程创新, 并且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7]因此,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宏观视角协调好体育和小学其他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 构建以徒手操动作为基础的小学体育运动健身体系, 和其他项目一起保障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也进一步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繁荣。

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充满快乐和活力的艺术, 教师应在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中体验幸福, 在此基础上对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一种爱与深情, 更是教师职业的神圣注脚。徒手操不仅是小学体育的主要内容, 更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身体素质的新要求, 小学徒手操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应引起重视, 并将其培养成学生一项最基本的身体能力。为此, 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徒手操常态化开展的战略意义, 从自身做起, 提高健身意识, 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千方百计地开展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徒手操活动的开展可作为这一文化活动的起点, 但要作为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常态化开展, 在教学和管理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仍有多方的认识必须加强。

参考文献

[1]黄玉龙.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课改研究, 2009 (12) :21.

[2]赵冶亮.提高小学徒手操教学效率方法探究[J].教学研究, 2013 (5) :94.

[3]曹喜盈.徒手操教学的意义及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J].神州教育, 2012 (11) :125.

[4]邵加银.试述体育课中徒手操教学[J].新课程学习, 2012 (10) :169.

[5]冯红静, 陈波.美国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12) :110-113.

[6]颜艳.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探索[J].新课程学习, 2011 (7) :5.

湖镇中心小学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 文化建设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4-01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师生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

二、营造融洽的人文氛围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人文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首先,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让校园人文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针对学生的人文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纪班规的制订、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校纪的管理等,让学校的人文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注重班级管理的功能

要在班级管理中做。我们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回报社会。这种建设要通过班级管理这一中介才能实现。一是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要让书中的营养通过读的渠道注入学生的心间,滋润其精神发育。可以在教室里蓄架书,让学生课间去翻翻看看,先做完作业的学生也可以奖励他们去取架上的书来读,作为一种课堂充实和调剂,还要经常带学生进图书室,领他们来教师的书房里参观,鼓励他们写借条借阅。经常举办阅读交流会,让班级充盈浓浓的书香味,培养起学生读书思考习惯,让文化每天影响学生,转化学生。二是创设感染环境,如在黑板上书写诗歌、名言、逐日或逐周变换,布置学习园地或手工作品展览,用盆景艺术来装饰我们学习的地方。建立光荣榜,展示班上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人物事迹,上好音乐、美术、健康教育课。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进行文艺欣赏。到大自然、到城市、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还值得一提的是书法教育,那可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根须,当把学生培养了能写出一笔漂亮的硬笔、软笔字时,文脉一定能充盈喷胀。三是要抓好班风学风建设。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按照班规班约,订立自己的班训,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对照检查,反思自省,然后达到自律,自己管住自己。结合思想品德课,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学生知是非,辨美丑,体验生活,丰富经历,做个有文化、有道德、有教养的人。

上一篇:验收申请报告附件下一篇:成长的味道初中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