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2024-08-15

韩国电影母亲影评(通用10篇)

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篇1

本片片首以母亲独自在荒原走,似乎在逃跑躲避着什么,然后随着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母亲慢慢跳起了舞,母亲的表情诡异,透漏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仅片头就让人感觉到本部影片中复杂纠结的情感,又透着些许恐惧。

接着又是母亲在切草药的画面,一刀又一刀,可是母亲的注意力都在在外面玩耍的儿子泰宇身上。泰宇被车撞倒,母亲奋不顾身的跑过去,甚至忘记自己也被刀切伤…从影片最开始,就表达出这位母亲以儿子为中心,甚至忽略了她自己,强烈的表现出她为儿子奋不顾身的伟大母爱,也预示着她后来为儿子做的那一切。

开篇的小故事,也告诉了我们泰宇是一名智障,可能也就是因为他是智障,母亲才更加关爱他,视他为唯一的精神依靠,过度的关心他,溺爱着他。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他们,痛恨被歧视,尤其是泰宇,只要有人说一句“弱智”他就会很冲动,即使他根本不是对手。影片一共出现了好几次,因为“弱智”两个字,泰宇就会由木讷突然变得很暴躁。于是这也就不难解释泰宇做出后面的事情。

对于智障的泰宇而说,进警察局是一件光荣的事。他渴望被大家认可,渴望得到大家的尊敬甚至是敬佩,如果没有钱能让人尊重,那就需要通过力量的表现,通过畏惧也是可以得到尊重与认同的,他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后来他才会对杀人一事作出那样的认罪供词,“我也可以变坏的。”他的意思其实是说,他也是可以变得让你们畏惧,让你们尊重的。只可惜,他们不懂…

他渴望被认同的想法,使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孩的时候就跟了上去。但女孩第二天却死了。可怜的泰宇被抓了去,又稀里糊涂的认了罪,母亲说什么也不相信泰宇是凶手,她拼尽全力去查找事情的真相,在请的律师不靠谱辞掉之后,她决定一切靠自己,要替儿子找回清白。

经历了一番煞费苦心的寻找,就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案子要破了,真正的凶手就要浮出水面,影片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凶手其实是泰宇!母亲听到这里,过于激动,竟然失去了自我,害怕唯一的目击证人说出实情的真相,疯狂一样的杀死了捡破烂的老人,恐惧至极的她又烧掉了老人的屋子毁尸灭迹。而就在这时,警方通知她,真凶是一位日本孤儿,也是智障。她的儿子无罪释放了…当得知这名孤儿连母亲也没有的时候,这位母亲失声痛哭,她是在为她自己深深的自责,害了另一个无辜的孩子。而片中的泰宇一直都不知道就是他杀害了那个女孩。其实也只是那女孩的一句“弱智”,而这句却不是说泰宇的,只是那女孩在说她自己,而对于这两字过于敏感的泰宇,讲女孩丢过来的石头狠狠的丢回去,没想命中女孩的要害。拨不通电话的泰宇,想让别人知道女孩的危险,将女孩拓到了房顶,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看见,但不是炫耀。一切似乎都可以被解释了,一切疑团都已经化开。在感叹这曲折的故事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那高度歧视下的不被认可感。这影片也从另一种角度告诉我们,类似智障的这种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应该被关注,被认可,被给予关爱。如果所有人对他们,对那些处在社会底层中的人们都不报以歧视,而是关怀与爱的话,相信这种悲惨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

影片结尾和片头相呼应,也是母亲那奇异的舞蹈,实是母亲的心灵独舞,一种内心感受的行为表达。最后,母亲没有被警方发现,也没有去自首。母亲又和儿子一起了,不过做出牺牲的是无辜的拾荒老人和日本智障孤儿。结尾处,母亲为自己扎了那个可以忘记不愉快的回忆的穴位,希望能减轻她的痛苦,和车里的人一起欢舞起来,融在了人群里。

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篇2

《乡愁》可能是塔克洛夫斯基最晦涩难懂的一部电影, 需要观者反复观看与揣摩才能领悟其内在情感, 但这又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自己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悟, 对电影中道具的陈设、人物之间的关系, 空间的穿插交错又有新的理解, 作为一个被流放的俄国导演, 对故乡与童年的怀念成为他心中最柔软也最痛的部分, 落叶无法归根, 自己的灵魂无法得到归宿, 也许这就是一个艺术家最大的无奈与痛苦, 就像影片虽然是在意大利拍摄的, 但在政治上、情感上、道德上都是俄罗斯的情感基调, 电影当中的一个片段:当诗人安德烈和他的情人回到酒店, 他自己回到房间, 翻开书, 隐隐约约听到房间角落传来的弹珠声, 这声音就像牵引的丝线一样拉开了诗人记忆的盒子。都说声音和气味是有记忆的, 塔克洛夫斯基也许正是运用声音引导观者进入诗人的回忆, 加上书中夹的一把缠有女性头发的梳子, 象征着诗人对母亲的回忆, 一下把酒店房间这个现实的空间与自己的回忆重叠起来, 窗外连绵的阴雨和房间昏暗的光线在全景镜头下显得悲凉与阴郁, 当狗从房间一侧出现在诗人床下躺下时, 我的心里为之一震, 狗是忠诚的代表, 它的出现打破的阴郁的氛围, 给人一些暖暖的安慰, 产生了对诗人乡愁怜惜的情愫。在诗人的梦境中出现了母亲与他的情人的拥抱以及趟在床上怀孕的妻子, 三个女人绝美如同俄罗斯的油画一般, 而她们也正是诗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她们之间关系的互动与空间的穿插, 使电影的画面充满了唯美而忧郁的诗意, 让观者跟随着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他童年的农家村社, 导演完美地运用了长镜头的缓慢移动, 展现了如同梦境一般的氛围, 如同油画一般地质感和唯美, 强调并加重了诗人乡愁的浓度。

如果说诗人在酒店房间的回忆是内向型地向观者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那么他去拜访多梅里克家的场景就是向观者呈现出外向型的比较了, 诗人拜访多梅里克, 是两种观念的交谈, 可以看成是两种文化的对接, 虽然各有各的极端, 却源于相同的根源, 我想这样的根源或许就是信仰。当诗人进入房间, 呈现在眼前的是俄罗斯乡村小溪的景象置于意大利民居的空间内, 这种空间的重合也寓意着诗人与多梅里克殊途同归的情愫, 两种文化和意识的重叠与融合, 这时背景音乐再次出现了诗人童年回忆中的锯齿声, 声音再次带领观者进入诗人的回忆, 而深沉的交响乐把电影的情绪渲染地凝重与庄严, 暗示了诗人与多梅里克潜意识里化不开的关系以及情感对照。多梅里克在外人看来是一个疯子, 他把自己的家人关在家里7年不见天日, 常人与他无法交流, 也无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相应反应的其实是多梅里克对外界人和事的绝望与恐惧, 在他看来, 外界才是疯狂的, 就像一个自闭患者一样, 他有自己的次序与规则, 把家人关在家里是他对自己家人的一种保护, 这种极端的情绪恰恰和诗人内敛和含蓄的情绪形成了对照, 但本源却是相同, 所以, 在世人都不理解多梅里克这种极端的做法的时候, 诗人却能理解他, 两者关系的微妙之处在导演的镜头与空间安排以及道具的陈设上都给予观者以暗示, 也为多梅里克以及诗人各自的命运走向做了铺成。

多梅里克在广场自焚的片段可谓是整部影片的高潮, 也是最为震撼我的片段, 导演在场景的安排上独具匠心:镜头采用全景式, 人物散落在广场的阶梯上, 静止由于一座座雕塑般, 而唯独两个人物向上与向下得穿插走动打破了静止的空间, 我不得不惊叹坦克洛夫斯基的才华, 在近30年前能拍出如此前卫的电影, 迄今在电影史上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而安排的广场上的人物角色形形色色、光怪陆离, 或冷漠、或嬉笑、或神经质, 就像现实中普罗大众的缩影, 面对多梅里克以死对命运的抗争, 他们表现出了看客般的漠视与无情, 这也是多梅里克精神世界的反应——外界才是疯狂的, 他们才是疯子。我想多梅里克在点燃自己的那一瞬间, 内心是逾越的, 就像他朗诵的诗歌:哦, 母亲, 哦, 母亲, 空气是如此的轻盈, 您一笑, 它就更加轻盈了。伴随着欢乐女神的背景音乐, 一个火人纵身而落, 每次看到这里, 我总是抑制不住地热泪盈眶, 这是多么悲壮的绚丽呀, 逃离了炼狱, 灵魂得到了升华, 终于得到自由。

多梅里克的死, 也许抽掉了诗人灵魂最后的慰藉, 就像他自己所说:我已经达到极限了。他一生在渴望自由, 但始终没有得到自由, 他背负不了自己命运的沉重, 始终无法逃离那烟雾弥漫的乡愁, 当他手持蜡烛直至心脏病发时, 耳边传来了亲人的恸哭声, 也许这一刻, 诗人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 这是影片的结束场景, 也是凄美得让人流下眼泪的场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农舍安置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教堂内, 空间的重叠也是回忆的叠加, 诗人与代表忠诚的狗并俯在水塘前, 镜头逐渐拉远, 诗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缠绕一生而无法找到解脱出口的乡愁情愫也终于得到了慰藉。

看过很多表现思乡情绪的影片, 它们或基调温暖、或忧郁, 但没有哪部像坦克洛夫斯基的《乡愁》让我情绪这么久久不能平静, 长镜头的移动充满了叙事性, 人物关系的安排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道具的设置都与“乡愁”这一主题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镜头的取景更是犹如油画般唯美, 所有电影元素的组合恰到好处地为导演的思想服务, 让导演的“乡愁”情愫感染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理,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乡愁”, 它们或是经历不同, 但童年的经历是每个人的原本, 它将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 所以, 我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老是做一些关于自己童年的梦, 《乡愁》已经感染到我的灵魂了, 我想很多观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一般电影之所有成功, 就是能够感染人的灵魂, 迸发出最内在的情感, 而塔克洛夫斯基以他高超的技巧和真挚的艺术情怀征服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 只有忠于自己的灵魂, 忠于自己的信仰, 才能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到他人。

摘要:最近晚上老是做一个梦:自己穿过长长的斜坡, 周围全是雾气笼罩, 前面出现一排小平房, 屋前藤椅上坐着个胖胖的老太太, 身旁依偎着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 空气不透, 时间很慢, 我走过她们, 就像两个空间自然交错, 走进小平房, 屋内的陈设如此熟悉, 甚至能闻到它的气味, 感觉自己并没用走动, 空间在推移着我前进, 厨房在视线尽头, 胖胖的老太太已经在做饭了, 我和想和她说点什么, 但总是这个时候就会醒, 心里空荡荡的, 我知道外婆已经离开我16年了, 小平房也拆了, 此生我再也回不去了, 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有些后悔选《乡愁》这部电影来作为影评作业, 它勾起了我太多对童年的缅怀与记忆, 对至亲思念的痛苦又被挖出来了;但又必须而且注定要选择它, 我何尝忘记过从前, 有时想想, 可能在我弥留之即, 都会再回到我童年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 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乡愁”。

电影《跑出一片天》影评 篇3

它讲述了李小天是一个善于跑步的孩子。小天的爸爸李飞雄没文化,一直以卖砂锅为生。他希望小天在班级和学校里成绩能够名列前矛,赢在别人前面,通过学习变得有出息,不要像他一样每天为别人做砂锅,像自己一样没有出息,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在学校里,因为小天身材矮小,即使有体育方面的突出才能与成绩,就算一次次超越他人,也进入不了田径队,接受不了专业训练,还经常被同学们讥笑甚至被称为“矮冬瓜”。他很气馁,为了自己的愿望,为了不被同学嘲笑,为了赢回自尊,小天下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过别人,他代替叔叔去给爸爸送沙锅外卖,最后和大眼仔赢下了夜跑之王,发挥了自己很久以来的潜质。之后,大眼仔对他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平常,他经常边学习边进行简要训练。虽然没有校田径队那么整齐划一,但却让李小天进步。在有一天训练中,一个同学因为自己跑得很快,故意去羞辱李小天,说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正是因为这位同学的一席话,使李小天更加努力与大眼仔一起训练,即使高强度训练再苦再累,汗水再多,李小天都努力坚持下来了,他终于获得了进入比赛的机会,可对手马晓却比他成绩要多出两秒左右,他做了什么呢?更加努力训练,并且在最后冲刺关头跑赢了马晓,赢得了冠军。但这对于小天来说其实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争取拿下一个又一个冠军。

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李小天看到了垂头丧气的马晓同学,他并没有像之前马晓同学羞辱他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微笑着走到马晓面前,安慰马晓同学,并同他击掌、握手,相约下一次在一起比赛。李小天同学虽然曾被马晓同学羞辱,但他并没有任何不满,而是将这种羞辱化作激发自己的力量,努力前进,跑得更好。他安慰马晓同学,不仅说明他大度,他更是善良的。

这部影片之所以说是一部励志影片,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哲理,而这些哲理,却隐含在一个小学生励志跑步,努力奋斗,不怕吃苦的小事中。

首先,李小天同学可以赢得比赛,他的天分是一方面,其次他很努力的训练,从替叔叔偷偷送爸爸做好了的砂锅外卖,到遇见,结识了大眼仔,和他一起训练,接受专门的高强度训练,即使项目再多,再苦,再累,他也为了跑步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与他勤奋训练、不怕吃苦的训练十分不开的。

不过我认为他能赢得比赛,不仅靠自己,更因为有大眼仔正确的指导培训,使他进步飞快;有家人、老师、同学们等那么多人的支持。所以说明成功需要他人正确的指点,需要他人的支持,同时更要游戏机辛勤的历练,努力,为之奋斗。

怀揣梦想,为之奮斗,不怕吃苦,努力追求!——只为心中的梦想

李小天同学之所以会有那么强大的跑步决心与动力,自然是与他人的不懈、羞辱有关,因为身高,老师、同学不相信他,父亲却又只想他好好学习,不相信他会跑步。可是,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看不起,这么多人的不懈,他被激发,他要让不懈的人看一看自己是可以的,他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身高低,又怎样?我努力了,我肯定可以跑好,我要证明给你们看,身高不算什么,我就能跑得很快!也正是:不借别人的光自豪。当然,结局是成功的,这也是全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输在起跑线上,赢在终点!

李小天同学起跑比别人慢了8秒,观众因此都失去了信心,但是,他在冲刺关头,却通过支持激发出正能量,超越了马晓,夺得了来之不易的冠军。这说明起跑晚没关系,只要后来冲刺,拼搏努力赶上,仍然会赢。就好比许多同学学习,之前漏洞比较多,可只要即使认识到了,并努力查漏补缺,一定可以超越自我,赢得“终点的胜利线”。再比如,大家身上的不足,既然发现,努力改正,依然是可以“赢”的。

其实,这个赢在终点,不一定是让别人输给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巨大飞跃,这,才是真正的“赢”。因为,我超越的曾经的那个自己!

我的父亲母亲 影评 篇4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一部简单平淡的电影,只有黑白的现实和彩色的回忆。张艺谋采用倒叙的手法,让观众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依然被电影本身的魅力所触动。

一部1999年推出的剧情电影,章子怡把那个对心爱的人倾心倾力羞答答的昭娣演绎的异常生动,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向往,还有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执着爱情。

张艺谋就是有这样一种才能,可以让书本上的文字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不是用高超的拍摄技巧,缜密的叙事情节,而是用心将观众感受到的一丝丝情感无限放大。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的影片,获得了200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9年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章子怡也因此一炮而红,变身为第一代“谋女郎”。

初恋,是人一生中最美妙的事,而当电影中盛子的父亲为给村里的学校借钱修房子而在冰雪天中奔走意外过世,年迈的母亲讲述她那令人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盛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情愫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而这也正是我所体会到的。

母亲乳名为昭娣,年轻时是三河屯里远近闻名的美人,经常有村里的男人上门提亲。昭娣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了三河屯里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在盛子的父亲第一次来到村里任教书先生的那天便暗恋上了他。在村里的男人们忙着建学校的时候,昭娣以自家的青花大碗为记号,给心上人花样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饭”;她通宵达旦织出最艳的“房梁红”装点心上人的教室;为了听到他教学生的朗朗念书声,不惜绕远路去担水;为了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昭娣每天在送学生的路边等着。终于,昭娣的美丽和诚挚打动了男青年骆老师的心,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一只塑料红发卡就是他给她的爱情信物,然而,就在心灵刚刚撞击的那一刻,悲剧却降临了:骆老师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昭娣特意为他做的蘑菇蒸饺没吃上,就被县里的人带走了。昭娣知道后疯了一般,怀揣蒸饺沿路追赶,然而人摔倒了,蒸饺烂了、青花碗碎了,就连心上人送的信物红色发卡也掉在路上。但昭娣却坚信,洛老师一定会回来,因为他答应过自己,一定会回来。昭娣找回了红色发卡,请技艺精湛的锔碗匠补好了青瓷碗后,决心拖着病弱的身体去远行寻找初恋情人,家里年迈的瞎妈妈阻止不了昭娣的决心。她蹒跚着上路了,却昏死在途中,幸好被路人及时送回,执拗的昭娣挣扎起身还要冒死去寻觅。幸好,皇天不负苦心人,恰在此时,骆老师意外地回来了,昭娣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泪珠从她美丽而又

憔悴的大眼睛中尽情地滚落。从此,一对璧人幸福的生活在这个安逸的小山村里,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她,两个人一爱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直到教书先生意外过世,也就是影片开头的部分。昭娣仍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每天在小学门口看着,她期望能再看一他眼,哪怕一眼也好,没日没夜地为去世的老头亲生织盖棺布,就像当初为他织“房梁红”一样用心。盛子知道母亲的心意,知道母亲绝不会放弃将父亲的遗体从医院太平间抬回来的心愿,只为让父亲记住回家的路。记住这个小山村的每一个沟渠,记住每一条自己曾经为他奔跑的山路,记住他们两个人的爱和回忆。在影片的最后,盛子在回县里之前,请求来到父亲曾经教书的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教授一堂课。他站在父亲曾经站过的讲台上,念着父亲第一次来教书时做的一首“识字歌”,而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当初一样,悄悄地站在教室外的栅栏边,凝望着,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青年时代,偷偷撇着自己的心上人。

一部没有多余技巧的张氏电影。一部缓慢宁静的爱情电影。影片的色调好似秋天的油彩。延续张一贯的风格,朴实、干净,像一只简单粗犷的陶土碗。印象中,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角,都被他赋予了男人的个性,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坚定,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拧劲。

十八岁的美丽少女,一双明亮的眸子,固执的一见钟情。

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爱人。,对他好,悄悄注视他,给他做好吃的。

穿上新的漂亮棉袄去看他;为了能听见他教书的声音每天在村里的前井打水;用漂亮的青花瓷碗装好吃的摆在第一个位置上;刻意的在他会经过的路上等他;看到他走向井边赶紧把已经打上来的水倒回去;劈柴烧水认真的为他做一顿派饭;一遍遍的追上那辆远去的车;记着他腊八回来固执的站在村口的路边等他,直到全身冻僵。

我喜欢这样简单的情节,干净的故事,就像一段柔美的旋律,真实细微得让人感动。每一个细节都说不上有意义,每一个细节却都那么纯粹美好。我相信爱情是傻傻的,是固执的,是莫名其妙的。“母亲一连好几天早出晚归,她把那几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亲留给她的那只发卡。”当她把那只失而复得的发卡别在头发上的时候,她的眼神甜蜜而哀伤,愣愣的,而眼泪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爱情是什么,又好像不是什么,那种认为爱情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态度向来值得质疑。爱情能通过金钱获得吗?那多少金钱才是足够呢?爱情能通过人品获得吗?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赢得足够好的爱情呢?爱情能通过外表获得吗?那什么样的容颜不会老去呢?与这些相比,一见钟情反而要可靠得多,第一眼,只凭自己内心深处的悸动,就好像有个声音在心中告诉自己:“是他,就是他”;又好像是有一双手轻

轻拂过你的心,痒痒的,酥酥的。至此之后,所有的人都是将就,唯有他,是心中最初的爱恋。凭着爱情的冲动,可以为他做任何事,在任何时候都想再他身边,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便满足了。

在这些年来的日子中,每个人都会有过这种感觉,也许在以后,这个人不会属于自己,但只要曾经爱过,喜欢过,便足够了。毕竟,有些人,有些事,是记忆中无法拥有,却深深怀念的。而昭娣应该庆幸,因为在自己生命中的40年中,都有过心爱的人陪着走过,虽然年华已逝,岁月不再,但爱情始终不曾老过。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篇5

在跨越新世纪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为我们奉献出了一部感人至深的,融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的“诗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海明威曾说过:“世界上只有爱情和战争值得一写。”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卢什说:“我认为世界上只有爱情值得一拍。”初恋是人生最美最难忘的记忆,或美好或忧伤。虽然现代人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那种纯纯的爱情还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特别是每个人的初恋。在我们八十后的这一代人里,已经很少有这种爱情了。张艺谋导演在世纪之交用怀旧的姿态向我们这一代讲述了自己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那个年代已经结束,随之那种爱情也不复存在。在对时代进行缅怀的同时,又是对古典爱情的一次情祭。

本片先在2000年的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随后又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再多的奖项也比不上我们对他的喜爱。《我的父亲母亲》向大家讲述了一段纯粹的、纯朴的、纯真的、纯情的爱情故事。影片一直在颂扬这种爱情,情祭这种爱情,质疑和反省现代城市文明。其中又包含着尊师重教的主题,为乡村教师唱响赞歌。

儿子在城里工作,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家奔丧。奔丧期间,儿子充分感受到了纯朴的乡情和母亲对父亲深挚的怀念,让儿子想起了听说过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故事:年轻时母亲是村里的美人,与来村子教书的年轻老师——父亲,一见钟情。母亲用家传“青花瓷碗”为记号,为心上人送最好吃的“派饭”,通宵为他织“红”,每天聆听他的朗诵声,偷偷看他送学生放学„„父亲和母亲相爱了。然而父亲被打成“右派”被带走,母亲就一直在回村子的路上等待父亲回来„„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叙事结构,分为现在、过去、现在再到过去。表现现在已过去分别用了黑白与彩色的画面。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画面中感伤。第一段现在时主要讲了父亲离世后,母亲对父亲这种40多年不变的爱情。第二段现在时着重与子辈与父辈的亲情,乡亲对父亲的敬畏之情。中间的彩色大段落是对年轻时父亲母亲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歌颂。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为四小章,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历程:首先是相识,其次是暗恋,然后是相爱,最后是等待。四个章节就像四段乐章为爱情奏响赞歌。影片处处透露出“情”字,又被“爱”包围着。

影片中的场景选择在了一个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与世隔绝的北方村庄。这里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土丘,大片的白桦林,蜿蜒曲折的小路,成群的牛和羊,又有纯朴善良、尊师重道的乡亲们,还有仿佛是美与爱的化身的主人公——我的父亲母亲。母亲招娣是这个村子里最美的姑娘,纯朴勤劳善良,与失明的外婆相依为命。纯情的母亲对来村子教书的父亲一见钟情,开始时羞涩于爱情的表达,以一种最纯朴的方式——为心爱的人做最好吃的“派饭”,传递着暗恋之情,又通宵为他织“红”,为了聆听他的读书声绕道前井打水,偷偷看他送学生„„后来母亲终于与父亲在小路上邂逅,母亲已经忘乎所以。在第一次打水中,母亲勇敢地邀请父亲到家里吃“派饭”,这样父亲与母亲相爱了。向张艺谋的其他影片

中的女性一样,母亲有着对爱的执着、勇敢、坚定、狂热。在父亲被打成“右派”送走后,母亲执着地追逐送“爱情之餐”;坚定地不畏风雪等待爱情;狂热地带病去县里找父亲。母亲的这种勇敢自由恋爱在村子里开了先河,可以说是轰轰烈烈。父亲是文明知识的代表,在父亲身上透露着博大的爱——爱文化,传播文化,教书40于载。面对母亲爱的付出,打动了他的心,与母亲相濡以沫,一爱就是40多年。父亲培养儿子读师范,继承知识文化的传播。我们最后看到儿子传递着这种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父亲母亲》的英文名叫做“THE ROAD HOME”,回家之路。影片也在不断地强调这路。这是怎样的路?村子与外界连接的路,父亲送学生放学的路,母亲与父亲第一次邂逅的路,母亲追逐父亲的路,等待父亲归来的路,抬棺要走的最后一段路。它一直蜿蜒着,起起伏伏,百折曲回。这路又是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之路”,它见证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又象征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曲曲折折。

在影像方面,张艺谋与侯咏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在唯美的充满意境的诗化的镜头中,处处氤氲着温暖与生机。在表现年轻母亲的时候,镜头绝大多数用了特写景别。把母亲第一次见到父亲那种少女怀春的心境,充分流露出来。母亲在不远处望着送去的“派饭”,是否到了父亲的手里,那种对心上人的关爱,纯朴的爱情表达方式,通过特写让我们认识了母亲的纯情。母亲每次看父亲时的那种腼腆,聆听父亲读书时的享受,母亲年轻时的美貌、朝气,都在这些特写中一一展现。

影片中还出现了许多运动镜头。母亲在山间、在田野、在林中奔跑追逐的镜头,是影片中最多最美,也是最具动感的镜头,有着自然的生命蒸腾出来的气息,还有着一种对爱情狂热的追寻。影片中主要出现了七次母亲奔跑。第一次是在母亲初见父亲,两个人的视线相遇后,母亲少女的心被触动,欢腾的像小鹿般奔跑在路上。第二次,母亲在一片金黄的白桦树林中偷看父亲送孩子放学时的奔跑,这时的动作被慢放,在母亲的主观与客观镜头交叉剪辑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那种执着、腼腆的暗恋。第三次出现在父亲离村后,母亲追逐父亲的马车而去,这也是最激烈的一次奔跑,代表爱情信物的“青花瓷碗”打碎了,“爱情之餐”蒸饺掉在了地上,连父亲送给母亲的定情信物“红发卡”也跑丢了。这段奔跑我们可以称它为“奔跑冲突”。最后,“青花瓷碗”补好,这象征着破镜重圆,并且暗示父亲与母亲可永世不再分离。“红发卡”也找回,象征着爱情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回,也终究会找回。第四次奔跑是父亲走后,母亲相思中感觉听到了父亲的读书声,就立刻夺门而出,跑向学校,这种等待爱情的焦急心情充分表露。那么接着就有了第五次,母亲的行为感动了上苍,父亲为看病中的母亲偷偷回来,母亲大病初愈得到消息立刻跑向学校,我们看到母亲身体虚弱跌倒了爬起来再跑,这种急切兴奋的心情又有主题音乐的烘托,我们都为之动容!第六次是年老的母亲又听到了熟悉的读书声,我们似乎看到了母亲像年轻时一样奔跑起来。最后一次出现在影片结尾,是第一次奔跑的重复画面,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来到了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

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将过去与现在很好的隔开,彩色的过去表达了过去时光的美好、五彩缤纷,对父亲与母亲爱情时光的赞扬。现在为黑白,带上了父亲死后的悲凉,又衬托出了过去美好的彩色。在彩色画面部分,色调上处理成暖调,透露

出这种温馨与生命的朝气。画面色彩绚丽丰富,黄绿色的田野,金黄的白桦林,白色的树干与羊群,湛蓝的天空,深蓝的棉衣,还有服装上各种细小的色彩。影片还是着重突出了红色,这次红色成了爱情的象征,红围巾,红棉袄,红布,红发卡,红剪纸。红色在片中还流动起来,母亲的每次奔跑都是红色在流动,更增添了这奔跑时的动感。

光线又赋予画面活力。年轻母亲总是被一团黄色暖光包围着,显得那么娇美可爱,朝气蓬勃。室内场景“暗—亮—暗”的影调布置,晨、夕黄色暖光笼罩下的大自然,无不显现出一种和谐唯美。又有灿烂明媚的阳光不断射入镜头,产生七彩光斑,这光斑又照衬着母亲,既美化了画面又使母亲倍添少女的青春活力。朴素的美不是靠化妆而来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光塑造得。

在影像的技术处理上,几个段落应用了大篇幅的影像叠化。像在母亲望着不远处的“派饭”是否送心上人拿走时,一份份饭被拿走,又吃完送回的镜头不断叠化,还有母亲苦苦寻找“红发卡”时在路边等到父亲回来时的叠化运用,都表示着时间的跨越,时间上的积累。在抬棺这段画面的叠化,把这种送殡队伍的气势表现出来,又把这种追念之情,对爱的回报、爱的颂扬抒发了出来,一种诗意的延续。

配合影响运用出色的音乐。用管乐奏出的主旋律贯穿于整部影片。语言对白少,而音乐运用多,使整个影片的抒情之意、诗化风格,完全烘托出来。情绪往往被音乐带到最高点,沉浸在这种悠长感伤地氛围中。这首由三宝作曲的主旋律音乐像极了《泰坦尼克号》里面的主题音乐,中国的管乐的演奏不亚于苏格兰风笛的运用,再加上影片开头,家中《泰坦尼克号》海报的出现,仿佛告诉观众这是中国版的中国人自己的《泰坦尼克号》,拥有同样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影片的开头以儿子“我”的第一人称进行旁白叙事,把观众引入故事中。在黑白影响的现在时,儿子看着父亲与母亲合影的旧照片,想起了听到过的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的爱情故事。接着转场,黑白照片叠化成了彩色的小路的空镜头,完成时空跨越,主旋律音乐跟着想起,进行情调上的渲染。影片结尾,年老的母亲听到读书声跑到学校,是儿子在做父亲生前的事儿,母亲感慨万千,这时年老母亲的画面与年轻时的特写画面叠化,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的母亲,感叹时光的流逝。儿子读书声又与父亲的读书声重叠,这是穿越时空的交流,在子辈与父辈之间。镜头最后又把我们带到了过去那个纯真年代,母亲看着父亲送学生放学,爱情的主题与尊师重教的主题又一次得到升华。母亲初见父亲后的欢快奔跑的大远景,最后奔跑定格。导演带我们回到父亲与母亲爱情的开始,又是对那种爱情祭奠的开始。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响起,用了女声气音咏唱出来,把情祭的主题尽情渲染,把情绪推向高潮。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篇6

影片采用了时空交叉式叙事结构,分为现在、过去、现在再到过去。表现现在已过去分别用了黑白与彩色的画面。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画面中感伤。第一段现在时主要讲了父亲离世后,母亲对父亲这种40多年不变的爱情。中间一节是对年轻时父亲母亲纯真伟大的爱情故事的歌颂。这一大段落又可以分为四小章,讲述着父亲与母亲的爱情历程:首先是相识,其次是暗恋,然后是相爱,最后是等待。影片处处透出“情”字,又被“爱”包围着。

电影里的场景一如张艺谋一惯的特色,细节的刻画,故事的描写都相当出色。影片的一大特色就是画面拍的漂亮, 令人赏心悦目. 这位曾从事摄影工作的老导, 在拍摄《我的父亲母》片时, 大胆启用新人, 既执着披露了自我光辉, 又不忘推崇演员的个人才华. 我对有个场景印象特别清醒, 当蒂儿在漫山遍野的枫叶中飞舞, 红领巾在脖间飞舞,像小鹿般轻捷, 像蝴蝶般缭乱,周遭满是光与影的重叠, 交替, 色彩流畅浪漫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只觉得整个心都要为那片金黄呼之欲出了.

电影的开始是美丽而又深厚的。一开始深深的大雪之中,母亲痛不欲生一场大雪随着悲伤久久不肯停,随着回忆,母亲招娣同样蜿蜒土黄的小路里一次次的跟随,最后试图偶遇,心中是甜蜜羞涩的。同样的小路确实悲伤玉羞涩的对比。母亲有着对爱的执着、勇敢、坚定、狂热。在父亲被打成“右派”送走后,母亲执着地追逐送“爱情之餐”;坚定地不畏风雪等待爱情;狂热地带病去县里找父亲。这里有着北方女人的顽强敢爱敢恨。在父亲去世后的痛不欲生。

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篇7

诗的领域并非在现世之外……诗是现实的不加粉饰的表现,因此它必须抛弃文明人所假设的那种现实的伪装。

—尼采

65岁的主人公有着优雅的仪表,虽然生活在社会下层,但是气质与举止、衣着与趣味都很不俗。她喜欢打扮,喜爱自然,喜欢花草,心中有着对诗的原始的冲动,在人们异样的眼光中,她参加了诗歌写作班。但是,在现世生活中,她又是如此的窘迫。她是一个靠政府救济的单身母亲(尽管影片对她的经历讳莫如深,但是这种身世之谜更具有诗的趣味,也许诗就是人类探索自身身世之谜的悲剧艺术),她的女儿也是一个单身母亲,而且为了生计不能照顾孩子,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以致这个孩子在16岁的年纪便参与了轮奸案件,导致被害女孩投河自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主人公是一名教育者,她试图追寻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从现世的破碎与难堪中挤出一条存在的缝隙,然而她必须面对那笔给受害女孩家庭500万韩元的赔偿,经济上的窘境与诗的审美所形成的激烈冲突,在她的各种行走中暴露无遗。走投无路之下,她敲诈了与她发生性关系的雇主—一位偏瘫老人,获得了500万韩元。这是人类在欲望深渊中的挣扎,人的猥琐、绝望、孤独、恐惧,似乎与诗的向内观照无法匹配;在道德上,她也无法取得天平的平衡。然而,这就是生活,就是尼采所说的“现实的不加粉饰的表现”,去掉了伪装,这就是诗的赤裸裸的本质。诗不是用来做金粉世家的调味品,诗就是血淋淋、泪汪汪、褴褛不堪、扭曲痛苦、一地鸡毛。

然而,这些都无法破坏这样一个事实—主人公是善的。诗歌朗诵会的主持人说“喜欢诗的人,心里总是绽放花朵”。那个总是在诗歌朗诵会上讲荤段子的警察,似乎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现实投射。主人公对于警察对美好的玷污耿耿于怀,事实上,这正是她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因为她在现实中就是这样美好与猥琐共存,相拥而舞。她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试图唤醒外孙,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最终,在赔偿了受害者母亲500万韩元之后,她仍然向警察举报了外孙。在警察带走外孙的时候,她是如此的平静淡泊,因为她早已在心中对他做了道德审判,尽管这种审判无法由她本人对外宣布。警察正义的执法行为也是主人公内心善的投射,人性的善是不可阻遏的。

主人公不可逆转的阿尔茨海默症,为她的诗意与窘迫又平添了一丝悲剧美。她找到自杀女孩的母亲之后,为乡村美景所陶醉,产生诗意畅想,竟然忘掉了她此行的任务—与女孩的母亲讨价还价。这个任务与诗又是如此的不协调,事后为了摆脱尴尬,她又对其他孩子的家长说了谎话。谎言实在是人性中不可逾越的山岭,诗情画意的心灵,依然摆脱不掉谎言的侵袭。这些善与丑、诗意与猥琐并行的冲突,是主人公身上始终挥之不去的气息,好像是一只命运的小巫在施展魔法,让人痛苦轮回。然而,遗忘也是美的。庄子所说的“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忘记是一种放下。在阿尔茨海默的灾难中,竟然也有人性解脱的美,这就是生活的残忍与美好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必须放下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与人性观,去拥抱不善不恶、不垢不净、不来不去的终极人性,这就是老子笔下的“众妙之门”吧。

现实的母亲们,就是在不断的冲突、窘迫、抉择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在顽劣人性的表达中找寻生存的缝隙。这是真实的母亲的悲歌,是无法用逻辑的语言尽然表达的。而人性的深处有着天然的学校、天然的教堂和天然的医院。诗歌是人性之花的绽放,是学校的铃声、教堂的钟声和医院的疗愈,是心灵深处的嘶吼与独吟,是庄子笔下“神游于物之初”的行走,是母亲的诗意栖居。

诗,非逻辑、非理性,不论语法,却是人类语言机制下最接近人性叠加态的灵性表达。作诗如求爱,诗人袒露无余,邀宠于自然,献媚于天地,方能获灵性垂青,尽欢一隅,赋成一首。诗中有心,诗里有爱。这样一个复杂、冲突的主人公,成为诗歌写作班上唯一写成了一首诗的学员。她曾在诗歌课堂上哭诉童年的红色窗帘记忆,那是她身上所潜伏的内在小孩的溯源,这个有着无数未解之谜的小孩儿,似乎在那个跳河的姑娘身上得到了投射,姑娘似乎是她生命的一种隐喻,她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撕扯,急迫地想刺破生命的真相,因此,她深深地进入了姑娘的世界,沿着姑娘生前的足迹,从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她被强奸的现场)一直走到了她跳入的河流。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现了勇敢的探索者的姿态,写出了一首属于她们两个人的诗歌。

作为教育者的主人公,在诗歌中舔舐着伤口,回答着自己的疑问,追寻着答案,获取着力量。这股力量使得她在面对其他5位轮奸参与者的父亲时,能够在男权的压迫下淡定地悄悄离开,进入对红色鸡冠花的静默观照中,以诗意无声地宣告她对生命的爱与对人性卑劣的控诉。这部影片对于教育者的启示是,我们的使命就是唤醒自己、觉悟人生,终身学习的概念必须加入精神成长的要素。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的,不知道她去向了哪里,也许,阿尔茨海默症让她忘记了回家的路,也许,她也投向了河流……这是诗意的悲剧,是人性的真实超度,是美。

注释

带母亲看电影 篇8

母亲知道我花了300元买了两张电影票后,一直唠叨着“太浪费”,说她小时候看电影就在村子打谷场上,花五分钱买点瓜子,一边吃一边看……

我对母亲说,现在的电影院,视觉效果好,观看时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母亲根本就不信。也难怪,母亲六十多岁了,一次电影院都没进过,她对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她小时候的那个年代里。

我决定带母亲去看电影,让她老人家感受一下现代电影的感觉。可母亲说300元的票价太贵,她不去,让我退票。

我对母亲说:“人家卖出去的票不给退,因为看电影时有免费的东西送,如果观众人数不够多就没法送……反正您不去,这票钱算是白瞎了!”好说歹说,母亲才被我拉去了电影院。

母亲对影院里的一切都很好奇,一边看一边咂嘴,说看电影的地方不用装修得这样好,能看见听见就行了……

电影开始了,母亲睁大了眼睛盯着屏幕。我问母亲感觉怎么样,问了几声母亲才缓过神来,笑着对我说:“和以前比较,是有点不一样。”我对母亲介绍说这部电影是大片,票房好。可母亲听不懂,只对我说:“什么大片小片的,都是给老百姓看的。”我听了,会心地一笑,便不再与母亲交流。

我完全沉浸在电影的剧情中,直到影片结束时我才看到母亲躺在靠椅上睡着了。我叫醒了母亲,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对我说:“儿子,这钱白花了,妈在这里睡了一覺。”听了母亲的话,我也觉得母亲不适合来这里,还不如把票给别的朋友好了。

第二天有人敲门,我惊醒来,听声音是找母亲去晨练的徐大娘。我没有起床,躺在被窝里隔着门听着老人们说话。

母亲先开口了:“大姐,昨晚儿子带我去看电影了,那里装修得真阔气啊!”徐大娘好奇地问:“是吗·那里面都有啥·”“啥都有,坐的是沙发,还给发吃的,那声音可好了,就像喇叭在耳边播放一样……”母亲一口气说了好多。“你算有福了,去过电影院了。”徐大娘羡慕地说。“那是,咱这辈子也去过电影院,看大片了!”母亲有些骄傲地说。

这一刻,我的心蓦然一动:昨晚还有些后悔带母亲去看电影,可听了母亲刚才那一番话,突然让我觉得我的行动是那样值。

长期以来,我对母亲的定位还停留在属于她的那个年代里,也认为我为母亲所做的事也要符合她那个年代的习惯,给她老人家买点好吃的,买件衣服,给点钱……从今天起,我要把这一切否定掉。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里,母亲也有着适应这个时代潮流的愿望,也对这个时代充满着好奇,只是她不善于表达,不好意思向我们诉求。因此,也造成了我们所认为的母亲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假象。

影评我的父亲母亲 篇9

——浅析《我的父亲母亲》

要承认,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文艺片,我承认,我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影片主要采用以“我”为第一人称作为同期声叙事的蒙太奇手法,叙述了在一个美丽的小村落里,镇上来的教书先生与自己母亲互相吸引、示好,在那个年代以具有突破性的自由恋爱的方式结合的故事,作为一部伟大的爱情文艺片,所应具有的拍摄手法,镜头运用,包括色调安排,全部配合唯美清新的爱情应有尽有的出现,主要特点有三:唯美清新的色调应用、考究的拍摄手法、以及黑白影像的应用。

唯美清新的色调应用:影片拍摄地选择一座美丽的陕北乡村,相遇的时刻选在了一个可以穿红棉袄的季节,树叶芳草也理所应当的展现出美好的橘黄色,姑娘翘首的眺望,羞涩的从先生手中接过箩筐,门口迎先生时洒在脸上的斜阳,无一不用暖暖的,暧暧的,美美的色调展现,可谓竭尽一切美丽之物的色泽去体现那种纯纯爱恋的美好。让观众沉醉在甜蜜中。而悲伤来临的时刻也被安排在了昏暗的傍晚,冷冷的颜色透露着淡淡的哀伤,姑娘伴着夕阳飞奔着为心爱的人儿送他最爱吃的饺子,不幸的摔碎,在无意之间丢失的发卡,统统用冷色调渲染,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失落与哀伤。而所期待腊八相见的日子,狂风卷积着大雪无情的拍打在姑娘身上,所运用银灰的色调将姑娘的难过与失落也渗入了观众的内心,从而激起观众的同情心,也正如此,影片将不同的色调与变化的情节综合起来不但充分调动观众情绪,也把情节铺垫的更加丝丝入叩,更加的具有合理性。

考究的拍摄手法:镜头的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为唯美的故事锦上添花。首先,第一个彩色镜头拍摄的是一个全景镜头,展现的是那条令姑娘魂牵梦萦的路,画面中现在所在的车从左向右,从小到大,这是一种表现人物内心与期待的镜头,也就预示了两人初次的邂逅。而此片在表现人物尤其是两位主角时最具特点和观赏性,几次正面相遇的画面,为了表现人物,全部使用了以人物为中心远焦近景的摇镜头来表现,这样做不仅可以清晰的表现出人物外贸,展现演员的演技,而且人物背后的世界一片模糊也充分的展现了双方的内心感受: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对方。这样的安排无疑让观众对这两人更加关注,引人入胜。同样,在影片蒙太奇的运用上十分突出的便是重复蒙太奇,贯穿影片的一条主线便是那条路,影片中反复多次的以不同方式不同情节的展示了这条路,从开片骆先生的到来,姑娘绕远打水,先生的离开,姑娘在冰雪中的等待,以及影片最后百十人抬先生回来,无一不对那条路的意义进行强调,使影片留给人们的韵味更加悠长,深远。

黑白影像的应用:首先,黑白镜头应用在“现在”时态的叙述上,将其与所讲述的故事区分开,达到了对比的作用,其次,黑白二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色彩构成。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中。所以,这里的黑白二色是影片制作者对生活的升华和提炼。或者说,这里的黑白片,使影片中的最后段落,脱离了影片的叙事层面,达到了象征、哲理层面的高度。

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篇10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一

1月17日,电影《囧妈》举办“相拥心囧途”全国首映礼,导演兼领衔主演徐峥,制片人刘瑞芳,领衔主演黄梅莹,特约主演袁泉,主演贾冰、郭京飞,以及欧丽娅等主创悉数亮相,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温暖共度小年夜。更有众多明星嘉宾现身观影,冯小刚、顾长卫、管虎、唐季礼、杨澜、文牧野、郭帆、路阳、任鹏远、柯汶利、胡军、于和伟、秦昊、李光洁、陈伟霆、吴磊、钟楚曦、韩杰、谭芷珊、束焕等纷纷表达对影片的喜爱。作为徐峥“药神”之后,回归经典喜剧的最新力作,《囧妈》迎来全方位升级,不仅展现更为震撼的异国风光,其轻松诙谐的叙事风格也愈发成熟,更突破性地聚焦中国式家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笑泪与共的心灵之旅。当天,由青年演员、歌手王一博演唱的宣传主题曲《给妈咪》MV也同步温情发布,影片网络预售正式开启,等待观众共赴一次有欢笑、有感动的家庭团建。电影《囧妈》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全国公映,看《囧妈》,抱妈妈!

《囧妈》千人首映礼笑泪与共家庭团建大片分享成长体悟

饰演“囧妈”卢小花的黄梅莹分享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囧妈》以喜剧方式讲述了一个亲情故事,能让大家开心快乐,感悟感动,让孩子带着爸爸妈妈来看这部电影!”对于影片中国式亲情的主题,袁泉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你跟妈妈的关系就奠定了和世界的关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这部电影会像一种邀约方式,让家人的关系有一段变化。”影片不仅在情感上引发了广泛共鸣,列车群像的人物细节都令观众印象深刻。由贾冰饰演的列车员贾建国,全程见证了徐伊万母子的冲突升级,却总是能适时出现,以更有人情味的诙谐方式推动着两人的情感沟通:“这是每人都会遇到的情况,因为我跟我妈就是这样,看了电影会改变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厚喜剧表演功力的郭京飞则分享了与徐峥导演的合作感受:“这个题材非常有意义,在让大家娱乐开心的同时,也提醒观众们留意身边的亲情。我觉得片子非常真挚,我被打动了。”饰演娜塔莎一角的欧丽娅也表达了参与拍摄的欣喜之情:“我觉得不仅在中国,在俄罗斯、乌克兰,都能产生共鸣,我觉得导演和电影都特别棒。”

俄罗斯亲情冒险感动众星徐峥戏里戏外拥抱妈妈

首映当天,众多明星、导演共同观影,胡军、秦昊、李光洁、路阳、任鹏远、韩杰等悉数出席,从各自角度探讨对电影的喜爱。导演冯小刚表示:“徐峥了不起,质量信得过。看了片子我就知道徐峥费了多大的心思。”曾与黄梅莹合作过《孔雀》,并促其成为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顾长卫导演感言:“看到黄梅莹老师,我觉得特别感慨,《孔雀》里您就演了一家三个孩子的妈妈,那么出色的表演。今天又看到您,特别亲切,还是那么美,那么动人,那么温暖。”管虎导演亦精彩评价:“黄梅莹老师值得尊敬,一个人挑起半个电影,最重要的是给中国银幕留下了中国女人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是异常的魅力,不是年轻漂亮的美,这个力量很大。公路喜剧是特别难拍的类型,徐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深,剧作往深度走。徐峥导演定位准确,演员一同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旅行之路。中国式的母子关系是特别奇特的关系,这个电影在这个问题上破题。”笑泪与共的剧情,也给文牧野导演留下深刻印象:“前面一直在笑,后面一直想哭,我过年的时候问问妈妈,能不能一起看看这个电影。”郭帆导演现身助阵:“去年春节档,徐峥导演给了我们很大鼓励褒奖,那是很大的动力,我也希望今天能把这个动力重新传递给你。”柯汶利导演感动提及:“好看,运用了一个喜剧的类型去包装,讲这么一个深的亲情主题,是高级的喜剧。”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二

新年季马上就要到了,各小编剧贺岁片们也紧锣密鼓地筹备宣传,徐峥老师的《囧妈》那自然也是少不了滴!

前些日子,我们摄影师看到了徐峥老师去为自己的影片做宣传,宣传前一晚,他从机场VIP到达口出来上车去酒店,下车后自己背上包包和同事们一起上楼,晚上8点左右他单独来到酒店大堂,和同事一起上车去海边一家餐厅与朋友吃饭,徐峥老师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自带一种hold住全场的气势。

饭吃到一半,徐峥出门接电话,没一会儿徐峥的助理与另外一位一起吃饭的女士接进来两位女性朋友一起就餐,其中一位还坐在徐峥身边,但徐峥老师听着该女士的发言面无表情,饭后几个人一起从餐厅出来上车回酒店。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本号爆料称,“囧途”三部曲的前两部《泰囧》、《港囧》都是光线影业出品制作发行的,所以徐峥如今的发展离不开曾经光线影业的支持,而第三部《囧妈》光线影业也希望能继续投资制作这部影片,但是徐峥向光线影业开出天价,报价该影片制作成本是6亿,而6亿中徐峥自己要拿走3亿,3亿包括他的监制费与片酬。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该片制作成本是6亿,再加上宣发成本,总成本大概8亿左右,想保本的话,票房就要达到24亿!且徐峥本人的监制和片酬及团队费用太高,可徐峥不愿降价,而且还要在未开拍前拿走三亿,且《囧妈》一部喜剧电影却投资如此巨大,所以以“谨慎、稳健”著称的光线影视也只能望而却步,忍痛割爱,最后决定退出这部影片,导致徐峥与光线影业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后欢喜传媒成为该片的发行方,并对徐峥的《囧妈》发出了票房保底24亿的公告,公告中写到“双方约定保底票房为人民币二十四亿元,保底方需要最少支付保底发行代价为人民币六亿元,倘若电影的实际票房超出保底总票房,除以上提及之保底代价外,双方可就超出保底总票房的票房部分,按影片的净收入比例分配:欢喜为35%及保底方为65%”。

新年马上就要来到,徐峥的囧系电影第三部也即将上映,该部影片到底成绩如何,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过24亿票房,我们拭目以待!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三

《囧妈》这部电影从爆出开始就一直受网友们的关注,除了演员阵容和前几部“囧系列”作品良好的反响以外,《囧妈》这部电影完美诠释了“你妈觉得你”的概念,引起不少网友共鸣:“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1月17日,徐峥自导自演的“囧系列”新作《囧妈》在北京进行了首映仪式。

火车包厢里,黄梅莹饰演的“囧妈”卢小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徐峥,衣食住行全面把控,哪怕是人到中年,也依旧难逃母亲的“强势关怀”。

总有一种关怀叫做:你妈觉得你冷,你妈觉得你美,你妈觉得你饿,你妈觉得你虚……这正是无数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导演徐峥说:“很多妈妈把过多的爱和过多的控制给到了下一代,导致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控制的关系。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以后,这种力量就变成一种束缚约制。”

囧妈的扮演者黄梅莹则表示:“这些控制之中其实也饱含着妈妈对于儿子的一种依赖。”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和自己妈妈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更好的关系,更好的样貌。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受人关注的点就是高以翔。

高以翔的离世可以说是娱乐圈中的一件大事了,事件从发生到最后舆论对于蓝台的追责,以及该事件引发的一些列连锁反应,从2019年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囧妈》这部电影意外成了高以翔的遗作!

徐峥将高以翔作为友情出演并特别在海报中圈出,可是,高以翔再也无法欣赏自己的作品了,这场定在大年初一上演的喜剧也带上了一丝伤感。

虽然高以翔不能来欣赏自己的电影,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高以翔的父母来了。这两位老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靠后的位置,全程没有发言,也没有特别的举动,只是默默注视聆听着现场的采访。

2020春节《囧妈》电影影评四

徐峥,大家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吧?作为内地知名的一个男演员,以及大导演,徐峥绝对算是演艺圈中一个让人骄傲的存在了,走起导演路线的徐峥,这两年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再到去年的《我不是药神》,徐峥的作品,也是那真的是越来越接底气,从观众情感角度出发的徐峥,也是一位公认的好导演!

而今年,我们的大导演也是再续“囧”字系列,一部以“亲情”为主的《囧妈》也是即将来袭,作为大导演的片子,大家也是必须支持一番了,而这部影片,那自然也是大咖云集,不仅由我们的大导演亲自主演,还请来了袁泉以及老搭档黄渤前来客串,光看这阵容,就知道影片该是多么的精彩了,而在最新放出的电影海报中,也是出现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名字,那就是“高以翔”了!

上一篇:武汉城市建设发展下一篇:利民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