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2024-09-10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精选6篇)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篇1

——文明办办公室创建‚巾帼文明岗事迹材料‛

文明办办公室现有人员5人,女性3人,占据了‚半壁江山‛。自2011年开展‚ 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以来,她们立足岗位,勤于学习,甘于奉献,以踏实肯干、一腔热忱的作风在文明办系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自我加压 勇于挑战

为充分展示新形势下女性的良好形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她们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争先,不甘落后。2007年以前信息报送工作一直是文明办的弱项,之前一直都处在全市的末位。她们暗下决心:这项工作一定要挤进全市的前列!

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横峰在全市十二个县(市)里面无论地域还是人口都是最小的,信息资源相对别的县更少。‚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三名女同志成了冲在一线的士兵。她们积极与各文明单位做好沟通联系,组建起了一支完善的信息员队伍,制订奖惩制度,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当时她们就像一只上足发条的表,不停地转动,既要照顾好孩子,又要做好工作,贤妻、良母任何的人生角色都不想放弃,每天不间断地采写、发送信息。不懈地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回报:2008年,横峰文明办以400余篇的上稿量位居全市第一,在中央、省市文明网及简报上很好地宣传了该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果。2008——2011年,横峰文明办连续四年获市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副主任任娟个人也连续四年被评为市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是的,人生可以平庸,也可以燃烧发光,她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二、善于挖掘 塑造好人

文明办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塑造好人,引领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更好地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她们协助主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感动横峰十佳文明市民‛‚十大道德标兵‛‚十大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系列评选活动。

为把评选活动搞好,她们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一起阅看、修改

上报的事迹材料,有时遇上材料过于简单但事迹确实感人的,她们还下到乡镇去采访、撰写材料。‚我们既然开展了这项活动,就一定要把身边平凡人的感人事迹挖掘出来,这样大家学习他们时才会觉得信服‛。

她们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到姚家乡七甲村看望市级道德模范熊冬娥时,熊冬娥激动地拉着她们的手说‚谢谢你们的关心,现在我得到了社会很多好心人的资助,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读研究生了,房子也翻新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说完硬是要到厨房煮荷包蛋给她们吃。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给人帮助时,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

近年来,全县涌现县级先进人物50名,市级道德模范4人,2人入选中国文明网好人榜,他们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上饶二套《说事》栏目专门做了一期‚横峰好人‛的专题,江西二套在‚致敬2011‛中播出了‚做‘赔本’买卖的生意人罗成的感人事迹。2011年8月,该办推荐的两名选手参加市道德模范故事汇讲演比赛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一人入选省道德模范宣讲团,这在该县文明办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三、求索耕耘 不断进取

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应干一行,爱一行,‚打铁还须自身硬‛。为此,她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每天都坚持学习一个小时,不是看看读读就算了,而是要边看边记,做大量的学习笔记。

与此同时,她们还在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做好沟通、协调工作。2010年11月,县委宣传部和中国江西文明网主办的‚网友看横峰‛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北京、陕西、内蒙古等2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9位网友相聚横峰,实地参观组落实到文明办。‚这次活动在县级区划属首次,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注重体现横峰特色‛,接到任务后,她们和主任一起马上跟葛源镇、工业园区、岑山森林公园联系,制订好详细的参观线路,并在葛源镇新农村点——五里铺创意性地集中展示了‚编草鞋、炸油子果、纺棉花、剪纸‛等民间手工艺,辟出一块园子,设立开心农场,参观者可以自己采摘红薯、玉米等农作物,体验农耕的乐趣。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全国网友惊叹于横峰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感受着环境的优美,他们饶有兴趣

地体验了编草鞋等手工活,甚至有网友当即表示想留在横峰。看到各地网友快乐的神情,她们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没有什么惊人的举动,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们用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百花园里努力耕耘着,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2011年,文明办连续四年获得市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先进单位,副主任任娟也连续四年获年市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她创作的《爱,在乡村小学流淌》获市道德模范故事汇故事创作二等奖。

面对成绩和荣誉,她们并没有满足,她们说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今后她们将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将工作做得更好。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篇2

作为一名荆州解放房管所普通的水电维修工, 20多年来, 他在水电修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为人们排忧解难, 用“辛苦我一人, 方便千万家”的精神默默奉献, 谱写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奉献之歌”。

房管“110”——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大公无私、全心奉献, 真正做到事如其名, 名如其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学习榜样。”解放房管所书记刘景发这样评价周大公。

作为一名房屋维修工, 周大公始终把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自己份外还是份内的事, 他都“接报必出, 有难必帮”, 这也是他对辖区居民的庄严承诺。

常人眼中收收房租、旱涝保收的房管职业, 在周大公的生活里却多了屋顶检漏、歪墙扶正、掏化粪池窖井、卫生间查漏止水等其他多项“额外”工作。他不仅将别人推不掉的事情主动揽在身上, 而且“自找麻烦”, 将自家的电话公之于众, 对居民的报修电话,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当地居民都知道, 无论房屋、管道什么时候出现问题, 他们都可以找周大公。

大年三十, 位于三岔路的居民反映楼道的主水管破裂喷水, 严重影响居民通行, 周大公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查, 发现是主水管因受冻结冰被涨破, 他没有丝毫犹豫, 找来两件雨衣, 拿出扳手等工具, 就开始干了起来, 冰冷刺骨的水喷射他的全身。周大公浑身湿透, 冻得直打哆嗦, 但他全然不顾, 最后终于换好了冻裂的水管。

不计得失急人之所急

20年来, 周大公难得有清闲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 他每年平均接到报修电话达550次以上, 平均年出勤日约360天, 具体工作时间更是无法准确统计。

已过不惑之年的周大公, 患有严重风湿病和胃病, 但他从不会因为这些病痛而耽误工作, 每次病痛发作时, 他都硬挺着, 脸上还是挂着那憨憨的微笑。他不顾医生的劝解和家人的嘱托, 依然饥一餐饱一顿, 下班连着上班, 不停掏窖井、清粪道。在他所管辖的地段, 什么时候该维修了, 他都了如指掌。

一天傍晚, 几位老人急匆匆地赶到房管所, 反映因连日暴雨, 位于忠城街的教学大楼上有一根铸铁管扣件脱落, 铁管斜靠在一家住户的窗户上, 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弄坏房屋, 砸伤路人, 在房管所勘查情况之后, 他主动请缨完成任务。只见他将缆绳系到腰上, 顺着外墙一下就滑了下去, 在将铁管移正的漫长过程中, 他整个人被悬在空中, 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危, 只细心谨慎地慢慢移动铁管,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空中, 四周只有静静的呼吸声, 当周大公的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时, 人们不禁纷纷鼓起掌来。事后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周大公也忍不住倒抽冷气:“要是真掉了下去, 这条命算是到头了。”

无声的行动温暖人心——他却满怀内疚

多年来, 周大公都没有好好的照顾过家人, 甚至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是他一件不敢奢望的事。2000年除夕, 好久没有陪家人的周大公准备和家人一起吃顿难得的团年饭, 补偿一下自己对家人的愧疚, 然而此时周大公接到居民的报修电话, 居民家的下水道堵塞。想着除夕夜居民无法正常排水, 周大公的心急了起来, 二话不说就背着工具包离去。当他一身疲惫地赶回家时, 已是深夜, 腿脚不便的老母亲躺在床上, 轻声问:“大公, 今天是不是大年三十啊?”如晴天霹雳, 周大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床前, 泪流满面:“妈, 我对不起您啊, 大年三十还让您老人家跟着我挨饿……”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篇3

——记轧花厂优秀党员魏俭发

共产党员魏俭发同志,男,现年48岁,1987年参加工作,现在轧花厂第一车间轧花工,主要操作轧花机及配套设备的运行。二十几年来,工作中,他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魏俭发1987年进入轧花厂已经整整工作了25个年头,是厂里的技术能手;刚进车间时,做事勤奋刻苦,什么事都是自动自发的抢着做,很快就成为车间的中坚力量。他多次为车间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采用后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效率。他摸索、总结的操作经验在车间推广后,开辟了整个车间稳产高产的新路子,特别是他那精湛的操作、丰富的经验在设备运行中多次立下了奇功。轧花机操作,作为棉花加工生产的龙头岗位,是产品质量和加工进度快慢的关键地方,也是车间运行的第一道把关人,魏俭发始终以严把质量关放在生产的第一位,在他的带领下,车间全年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通过工作中的勤奋努力及科学化管理,该班组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正是因为魏俭发这种工作中肯于动脑的精神,使其成为了车间生产的带头人。魏俭发同志二十几年如一日,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勇与实践,在棉花加工技术方面摸索出了科学的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严格遵守车间各项制度对本班组职工生产行为进行约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做到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棉花加工标准化生产中,作为一名党员,为了做好表率,他积极组织班组成员献计献策,细化工作行为,大到设备安全生产操作,小到记录、工具的摆放,都制定出了标准,并自觉严格按标准执行,使该车间的整体文明形象和精神面貌都有了质的提高。他在班组里,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班组违反规章制度的同志,无论是谁,他都进行说服教育,深受大家的拥护。魏俭发认为要做好车间工作,需要搞好团结,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体会到团结带来的好处,所以,他把做好团结工作,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来做。首先,要做到表率作用,在班里,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在工作中做到脏活、累活、危险活做到前面。在学习上,他带头学习各种理论和技术知识,几年来,他获得了中专文凭,并顺利通过了棉花加工技术高级工的考试。

2010年由于气候异常和劳务工紧缺,影响了轧花质量和轧花进度,造成了工作很被动,为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他积极协助车间从强化管理入手,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狠下工夫,不畏强险,克服重重困难。工作中,他率先垂范,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时处处起到先锋作用。由于劳务工紧张,象喂花等又脏又累的岗位人员不够,影响了轧花工作的顺利进行,魏俭发同志不等不靠,在不误车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自己带头参加喂花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职工自觉地投入了喂花工作中。制度上,加大奖罚力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罚分明,他主动协助领导推行工种岗位责任制、每日班前会、任务奖罚制、百分综合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由于加强科学规范管理,职工的思想观念迅速转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他的指挥和带领下,全体职工不顾秋末的阵阵寒冷,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突击任务,积极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实际困难,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每天奋战12个小时,车间产品质量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关键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2011年10月份的一天,由于天降大雨,在家歇班休息的他十分担心厂里棉垛漏雨,他立即跑往厂里,和职工一起跑遍棉垛区,查找漏雨处,及时用帆布遮盖产品,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产品受潮而造成损失,忙完之后,他和同事都被雨水淋湿了全身。

不得不提的是,2011年11月的一天,轧花机因棉花湿磨擦起火,当时浓烟迅速弥漫整个车间,车间职工都积极投入到灭火抢险中,魏俭发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拿着灭火器进行灭火救险;最后在魏俭发及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火势得到有效缓解,为消防员的到来争取了极其珍贵的时间,保证了厂没受到损失。魏俭发在火灾事故中展现了一种大无畏精神及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职工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标杆。

平凡岗位 铸造辉煌 篇4

——由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引发的思考

作者: 陈述贤

今年4月9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7名大学生长期坚守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执着于生态建设保护事业,积极帮扶当地群众改善民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的先进事迹。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南国都市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各大报纸,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网站媒体纷纷刊登播发相关报道。从此,一个个原本默默无闻、平凡的再也不能平凡的大学生的鲜活面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个原本很少为人所知发生在大山深处的感人故事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递。他们所处的地方偏僻边远,他们所做的事朴实无华,他们那些人平凡无奇,然而对他们的报道后何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报道,前不久又有幸在海南和北京两次现场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每次都让我感动,同时为林业战线能有这样优秀的青年团队感到欣慰和振奋。这27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执着和坚守、辛勤和汗水、理想和行动,抒写了绚丽的青春赞歌,彰显了当代年轻人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勇于开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鲜明的时代精神,值得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

一、把理想付诸实践,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每个青年都有美好的人生理想,都有展示才华、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最有效的训练场。只有积极实践、大胆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人生价值才会真正体现,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喜欢仰望星空,却不肯脚踏实地,结果一事无成,一无所获。鹦哥岭青年团队无疑给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们胸怀广大,志存高远,怀揣着守护祖国森林、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立下了“爱上鹦哥岭、建功鹦哥岭、奉献鹦哥岭”的誓言,坚定地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从走进鹦哥岭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化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每个人都成为了实干者、践行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美丽神奇的,但是在这里工作生活却异常艰辛,没有任何美丽神奇可言。对于刚组建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管理、发展,一切都要从头做起。5年来,他们克服了自然考验、生活不便、工作挑战,特别是精神上的孤独寂寞等种种困难,用他们的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这片青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和保护着这片绿色的家园,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海南和祖国的生态建设保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全社会的肯定和赞叹。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他们的人生价值也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把群众视为亲人,才能孕育出对老百姓无私的爱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一来到保护区,他们就把这里的黎族、苗族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尽一切可能给予帮助。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这里的百姓生活十分贫困,毁林开垦、无序生产现象严重。鹦哥岭青年团队走村入户,主动与群众交朋友,帮助他们建立农业示范田,发展林下经济,并与每个村庄签署生态保护共管协议,使当地群众由“砍树人”变成了“护林人”。

针对黎苗村寨家家户户没有厕所、散养猪、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他们特地请来专家帮助设计建造了舒适的“旱厕”和“松软猪圈”,提高了乡风文明。他们还发动自己的亲人,把家里不穿的衣服、物品运来送给当地村民。这些真情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群众保护生态的意识和文明生活的理念。正是因为他们把当地老百姓当成了亲人,并为亲人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血汗水,当地的老百姓才不再把他们当作外人,而是当作自己的亲人。黎族、苗族兄弟、阿叔阿婶们用最朴素、最隆重的方式敲着鼓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如今在我们机关里,还有很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基层了解很少,与人民群众接触不多。这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我们事业的长远发展。鹦哥岭青年团队用实际行动警示我们,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感受到群众的冷暖,进而对群众产生深厚的感情和亲情。

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迸发出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 有人说,把专业当作事业来做是一种崇高,把事业当作专业来做是一种幸福。一个人,当他以丰富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熟练地驾驭和掌控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并能从中收获成功与幸福,专业也就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鹦哥岭青年团队大多毕业于农林院校,他们所学专业面对的对象主要在山区和林区。这就意味着要所学有所用,就要告别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舒适生活,与寂寞清贫相伴,与草木鸟兽为伍。当初,他们也曾犹豫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所学的专业和所爱的事业,走进了这片地处边远、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大山。鹦哥岭青年团队中的王合升说,选择鹦哥岭就是选择了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有我热爱的事业。团队中的廖长乐和王慧颖是大学情侣,大学里都是学动植物研究的。毕业后,王慧颖原在杭州一家银行工作,但为了能和男朋友在一起,也为了自己能发挥专长,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银行工作来到了鹦哥岭。生态保护与科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有些陌生、“边缘”,但却释放了这些年轻人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五年时间里,这些年轻人每个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多天,最多时40天,足迹遍布鹦哥岭的200多座山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完成了对整个保护区详细的资源调查,摸清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家底,建成了数字化保护区,编写了80万字的《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保育》书籍,记录到一大批维管束植物和脊椎动物,发现了鹦哥岭树蛙等科学新物种,有的甚至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正是由于所学有了所用,所学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使鹦哥岭的大学生们心中充满着饱满的工作热情,胸中迸发着释放不完的工作激情。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和孜孜以求,使得他们的人生越来越精彩。他们的事迹再次印证,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能不能把专业当作事业。只有把专业当作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才能有释放不完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四、把奉献作为操守,才能让青春散发出光和热

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闪光。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出卓有成效的事业的。鹦哥岭的大学生们选择了鹦哥岭,也就选择了奉献。他们的奉献,绝不是常人认为的“五加二”、“白加黑”。在这里,他们远离城市和喧嚣,长期住着简易房,生活设施很差,工资收入不高。蚂蟥毒蛇、暴雨山洪经常“来访”,和他们“亲密接触”。由于常年累月在深山老林里工作,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要知道,他们都是一群刚刚走进社会、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同样爱美、爱新鲜、爱时尚、爱发微博玩微信,只是这些对于他们来讲实在太遥远了。当与现实和事业冲突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与取舍。工作上的艰苦、生活上的不便有时候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可精神和内心上的折磨常常让他们痛苦不堪、难以承受。有的为了事业不得不与相爱多年的恋人分手,有的家人不理解自己的选择加以无情责备,有的孩子出生时自己没在身边,有的父母生病时不能好好尽孝„„。在这个金子般的青春年华,他们经历了太多,牺牲了太多,付出了太多、奉献了太多。

眼下,在我们身边,很多年轻人论学历、才干、能力一点也不比鹦哥岭青年团队差,甚至还比他们出色,但却没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贡献。究其原因,他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凡事动不动就讲条件、谈筹码、图回报。鹦哥岭青年团队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标杆,每个年轻人若都能像他们那样,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就会积累得又多又快。

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篇5

-“十佳公仆”候选人邓冬梅同志的事迹材料邓冬梅,女,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天台镇政府妇联主席。1994年10月分配到天台镇政府上班,先后在农办、财税办和党政办工作。在党政办工作十多年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务实肯干,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以积极主动、爱岗敬业、成绩突出而受到领导的肯定、机关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办公室工作认真负责 从小事中彰显她的敬业精神 邓冬梅同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分配在党政办负责接待、卫生工作,一干就是十来年,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接待工作更是认真细致,从不马虎;为了让领导和干部有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她每个星期天下午就回到镇里打扫卫生,十几年来都是如此;正常上班时每天早早地就在办公楼打扫卫生。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妇联、关工委、爱卫会、纪委等业务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会认真主动去完成;镇里的中心工作也不折不扣地完成。空闲时喜欢写写新闻信息之类的稿件投向网站和报社,近几年来有数十篇稿子被采用了。

二、妇联工作尝试创新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997年3月邓冬梅同志担任镇妇联主席至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跟时代步伐,为了更好地开展妇女工作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先后自学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妇女发展纲要》、了解妇联组织性质及职能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如“春蕾计划十元捐”活动、金秋助学活动、健康幸福新女性体检活动、妇女创业就业培训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等。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她认真细致,拿捏有度,近几年来她成功调处了40多起家庭矛盾,为平安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积极组织参与体育活动 彰显乐观的人生态度 邓冬梅同志积极组织妇女参与全民健身运动,2012年,为提升天台镇农村妇女的生活品味,丰富农村妇女业余文化生活,她大力宣传,通过发动和组织,目前已有8个村自主成立了女子舞蹈队,健身操队等共有600多名妇女参加。每天晚饭后妇女们就在妇女之家门前翩翩起舞,成为天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健身舞蹈也走进天台山村的妇女生活;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深入基层 为人清正廉洁、待人真诚

邓冬梅同志为人低调随和,生活勤俭朴素,不搞高档消费,不进娱乐埸所,清正廉洁,待人真诚,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交谈,及时了解群众的呼声,引导群众学法律、学文化,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和文化水平,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对留守妇女进行法制科技培训,发放科技致富资料,引导她们走出麻将场,把精力放到发展经济、致富增收上;通过发放小额贷款,促进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如港丝利服装厂、邓氏手套厂、汉坑山鸡场、流田的提子园等企业就是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范,她们致富不忘姐妹,就近安置本村、镇500多名妇女就业,有效缓解了当地政府解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压力,为打造和谐天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邓冬梅同志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或闲暇时,她总是坚持看书学习,除认真参加镇里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自学了《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两纲》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从政治上增强了党性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而且对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理论、创建和谐社会理论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她常说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就是她最大的心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7年到2013年间,邓冬梅同志先后多次受到市、区、镇的表彰;还连续几届选举她为天台镇人

大代表和党代表。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篇6

主任 李书怀

模范带头严于律己, 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随着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 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社区性、公益性、政策性、群众性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它涉及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是完成历史赋予劳动保障工作者使命的重要前提。李书怀同志首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 认真学习各项劳动保障政策, 精通各项业务流程, 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积极听取百姓的意见。为减少百姓办事的环节, 严格规定各个服务窗口的职能作用, 增加职能的透明度。

特别是2011年因办公地点拆迁, 新的办公地点进行装修改造。他跑市场做调研, 掌握装修所用材料的第一手资料, 和装修队进行多次的协商, 天天到现场进行查看。最后以最快的速度, 最好的质量完成了工程, 节约工、料费15万元。现在向阳楼行政服务中心是河东区标准化服务的试点单位。办公设备齐全, 环境温馨, 工作人员服装整齐, 工作热情, 服务周到, 得到广大前来办事人员的好评。

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李书怀同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先后为社区平台制定了服务指南, 工作职责、根据上级的要求全力推进和完善就业体系“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努力实现“服务功能多元化和服务手段信息化”, 全面提升中心各项功能。在夯实基础工作的同时, 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制定了各工作站例会制度, 及时反馈工作中的问题, 并当场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服务质量及办事效率。几年来通过各项基础工作的完善和加强, 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踏实工作任劳任怨, 善于学习提高素质

李书怀同志35年如一日, 作为保障中心的主任他心中时刻装着单位职工和辖区的百姓, 这不仅缘于他对职工和百姓的一种情分, 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把帮扶困难就业群体实现再就业作为他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组建了劳动保障协管员这支队伍, 任务是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再就业岗位。而这支协管员队伍的来源也是当时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年龄在40-50岁之间, 他们有热情, 没经验。为了带领好这支队伍, 李书怀同志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给这63名协管员进行培训, 让大家了解形势, 理解政策, 传授工作经验, 使协管员在思想上对工作有个理性的认识。开始工作后, 他每天深入两个工作站进行实践辅导, 他制定工作目标, 并且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职能作用, 在社区内开展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 全体工作站的协管员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工作, 在调查中做到了进千家万户门、知千家万户情、暖千家万户心、解千家万户难的工作目标。通过调查, 各工作站建立台账及数据库, 并有针对性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 同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并对就业困难者做出就业援助的承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帮扶直到为他们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 成立残疾人工疗站, 安置残疾人就业576人, 每年完成安置任务106%, 并100%完成养老保险扩面等各项任务指标。目前向阳楼街已有90%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 经常接受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在他的带领下向阳楼街的再就业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优秀的事例和感人的故事。晨阳里社区以安置残疾人为亮点, 2006年被评为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2007年他们的经验在全国充分就业社区交流会上进行交流。2006年一名协管员被评为天津市再就业“三八”红旗手, 并代表全国的劳动保障协管员参加了中国就业促进会———美铝基金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培训合作项目总结会和全国高层领导进行经验交流。现在向阳楼街已经有一支非常强悍的劳动保障队伍, 为辖区内的居民解决劳动保障的各种问题。

凝聚人心为民解忧、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要深怀爱民之心, 做群众满意之事。这是李书怀同志多年来的工作宗旨, 也是他经常和同事们说的一句话, 本着这样的工作态度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特别是近几年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接连而至, 每项工作都有许多新的政策, 因此他首先领会文件精神, 吃透政策内容, 明确工作方向, 积极做好宣传, 并做到家喻户晓, 使能够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失业人员都能得到实惠。百姓经常说“向阳楼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的家, 我们来到这里办事, 不管找的那个窗口, 服务人员都好像是我们的朋友, 他们把政策讲解得非常透彻, 服务的非常到位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近几年来, 大量的失业人员集中办理退休手续。但是这些人员失业已有十几年了, 档案材料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失业人员对这些事情不理解, 李书怀同志从来不把他们拒之门外, 耐心的给他们讲解, 帮他们分析, 甚至帮他们跑原企业, 从来不吃百姓的一顿饭, 不拿百姓的一盒烟, 直至把事情圆满解决。事过多年后被他帮助过的百姓在大街上和他打招呼, 向他提起当年的事, 还在说着感谢的话, 而他早已把这些事忘到九霄云外了。这是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从不张扬自己业绩。李书怀同志经常和大家说, 到我们这里办事的人大都是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人员, 因此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 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他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不仅关心百姓也非常关心我们工作人员, 不管是职工个人还是家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 他都积极帮助解决, 同志家属有病他要到家看望。他说“工作是大家干的, 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工作”。大家也说“我们跟这样的领导工作心情好, 工作热情高, 向前有奔头”。

在市局布置的“五比一创”活动之中李书怀带领整支队伍积极投入。制订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 实现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新目标。在他的带动下, 大家一致认为要立足本岗, 积极围绕着河东区的竞赛主题合心、合力、合拍、共创魅力河东。为凝聚全体职工智慧和力量, 进一步加强中心窗口的作风建设, 夯实基础工作, 决定在中心全面开展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标准化服务活动。时刻注重环境卫生的整洁, 始终做到中心大厅窗明几净, 地面整洁干净, 中心大厅等候座椅摆放整齐, 中心大厅内部空气通畅清新。提供先进的办公设备, 营造温馨的办事环境, 为打造活力幸福新城市中心做出贡献。活动中, 李书怀同志也被评为市级“五比一创”先进个人。

上一篇:国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分析下一篇: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