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

2024-09-12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通用11篇)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 篇1

重品《论语》,倍感亲切。以前不曾有过的感受,现在萦绕脑海,迟迟不肯离去。索性把它写下来,与懂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论语》的“为政篇”中有一文章印象最为深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论语》中的经典理论想必朋友们早已滚瓜烂熟铭记在心。但真正领略“知天命”背后隐藏的深邃哲理,恐怕不是人人认同的。历代注释家们也众说纷纭,难得定论。笔者学智混沌,到赞同“穷理尽性”之说。细品《论语》,越发感觉:孔子,就是孔子!不愧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圣人;被全球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的确他的洞察力、思想力简直如神。几千年来,没人忘记他。尤其是他的“中庸”思想、面对人生的态度一辈子难以学到。我们不求大红大紫,但至少应联想一下人生吧?基于解读,我想人要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穷理尽性”,就得记住该牢记的,忘记该忘掉的,改变可更改的,接受不想舍得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也是一种“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境界。忘记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超脱的修养,也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还是一种冷眼观世界的优秀品德。舍得,舍得,有舍才必有得。舍得就是一种利好的理性与心态,更是一种洞察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想想人生哪有圆满?幸福也没有永远。曲曲折折才能勾勒出

读《论语》 悟管理 篇2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选自《论语·为政第二》

大约公元前480年前后,在列国周游的孔子在弟子们的运作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鲁国。这时,已经七十岁左右的孔子,成为各国君主所尊崇的“国老”,可谓功成名就。同时,鲁国当权者大量重用孔子的学生担任国家重要的公务员,也使得孔子名声大噪,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前来向孔子求学。而此时,鲁国国内却因为当权者苛捐杂税过多,加之连续四年发生了蝗灾、旱灾引发饥荒,造成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年轻的君主——鲁哀公姬蒋,向孔子请教了上述问题。

意思是:

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百姓才会拥护你?”

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拥护;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拥护。”

要注意这个“服”字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表面服从,心里不服但不敢反抗,其结果很可能是阳奉阴违;第二种是心里绝对接受,心甘情愿地服从,这是重点。以鲁国的国君,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是一大笑话,根据当时鲁国的国政,估计鲁哀公希望问孔子的是,如何让老百姓听话。但中国政治的道理,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道德的使人服是自然顺服,才是王道。王道也好,霸道也好,最终人们希望看到的是法律和执行法律的人所做的事情,让大家觉得公正和公平,若是,自然心悦诚服;若不是,自然怨声载道。所以当鲁哀公拿这个问题问孔子,本来想问关于“术”的问题,孔子却直接地从“道”的层面告诉了他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案,还没有伤鲁哀公的面子。

贪官也是可以被教化的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个“举”就是选拔、提拔,这是针对鲁哀公当时的政治问题而来。举直,就是提拔正直而坦荡直行的人,包括圣贤、忠诚、有才能的人。“错诸枉”的错等于“措”,即让“直”管理“枉”,这个“直”绝不仅仅是正直,还包括能力,要德才兼备,才能够管理住光有才而没有德的人。连恶人都管住了,老百姓自然心服口服。相反,“举枉错诸直”,把有才无德的人提拔起来,或只用自己喜欢的人却不管此人是否胜任。长此以往,不公平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积怨越来越大,老百姓自然就不服了。不服,就要反抗,就要造反,这就是鲁哀公害怕的事情。往往真正的坏人,都还是很有才的,甚至才能很厉害,只是缺德而已。

我们看一个案例:明朝成化年间,成化皇帝朱见深命令大太监钱能镇守云南。这是明朝的一大特色,皇帝不相信官员,于是派身边熟悉的人——太监去监视官员。钱能到了地方以后,其搜刮民财无所不用其极,当地官员还不敢管。就这样一个满肚子坏水的反派太监,后来当了南京守备(即南京军区政委),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即国防部长)王恕是当时朝中最著名的大忠臣。王恕的才干足以克制钱能,在王恕的威慑下,钱能表现得极其谨慎。他甚至很佩服王恕,对其他人说:“王公,天人也。我老实恭敬地给他干活就是了。”由此看来,如此贪赃枉法的反派人物,仍然知道善恶是非,只是缺乏管束,就像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如果钱能的第一位、第二位乃至后面的数位上司都如王恕般严格管理钱能,钱能未必不能被培养成“治世之能臣”。在周星驰做主角的一部电影中,主角包龙星的老爹说过一句话:清官要比贪官还奸,才能制伏贪官。就是这个道理!

正是这个清官王恕,在其担任吏部尚书(即中组部部长)期间,选拔推荐了一大批正直能干的人,史书上说:“一时正人充布列位。”这在明朝要算相当难得的一段好时光。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正直的人当了管理者,他肯定会按照他的道德及价值观选拔人才充实他的团队,那么,这个团队的风气就会比较好,投机取巧的人在这样的队伍里就不好生存,要么离开,要么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坏毛病隐藏起来,向正直的人学习。如果是一个邪恶的人成了管理者,结果是恰恰相反,他肯定会选择投他脾性的人来共事,其结果是这个团队的风气自然不会好。

当时的孔子没法从制度层面彻底改造政府,只好以顾问的方式,希望能够从点点滴滴开始推行自己的理念。

高露洁比宝洁 差在哪里

大至国家,小至企业乃至一个组织,要想使团队成员拥护你,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大,那就是如何能使团队成员拥护一种理想和信念!

自1806年创立后,高露洁一直是一家杰出的公司,一个世纪的稳定成长,规模与宝洁相当。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高露洁开始衰落,公司规模不到宝洁的一半,获利能力不到宝洁的1/4,而且在其后的四十年里,大致保持这样的比率,公司也逐渐脱离了核心理念,公司自我认同感远不及宝洁。

这是为什么?原因之一就在于高露洁的继承人规划不当、经营管理的不连贯。当时合并后公司的执行长皮尔斯在“扩张狂热”的驱使下,一心推动并购,想把和高露洁类似的公司合并,成为庞大的企业集团,但都不成功。因为分心,皮尔斯纯粹只追求扩大公司规模,却忽略了高露洁的业务和基本价值观,他甚至把公司总部从新泽西州搬到芝加哥。他严重违反了高露洁的核心价值,尤其是违反公司公平对待零售商、顾客和员工的核心价值观,使得零售商群起而反抗。最后高露洁家族“从昏睡中振作起来,震惊地检视皮尔斯造成的损害”,由36岁的拜尔?高露洁接任执行长。但由于皮尔斯在位期间造成的损害太大了,他也不得不在五年后把职位再次让了出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首先需要一个能够让大家从逻辑上接受并信服的核心理念,这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是靠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来体现和演绎。作为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或者这个理念的创建者,你不但要以身作则,还要感召一批这样的人来帮助你一同传播这种理念。信服你一个人容易,信服一种理念也容易,可如何创立一个组织让大家来信服,难度就大得多。所以孔子就指出了一个方法——举直错诸枉。企业的掌舵人,需要能让人信服的人来担任,企业的各个高级管理职位也是一样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组织管理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大问题,人的问题更为关键,继承人的问题更大。无数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都是因为没有选择好合适的继承人,而失去了大家的信服,追随者没有了,组织自然就分崩离析了。

通用电气为什么成功?归根结底,是人家的继承人计划的成功,是人家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只有通过一代代优秀的、各个岗位上的、合格的管理者的传承,才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理念不发生衰减并且不走调地延续下去。国内的很多企业,纷纷打出学习通用的旗号,学习500强的旗号,却又“扑通扑通”地落马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学习到人家的核心精髓。

读好书_悟人生 篇3

地理组:孙小影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卡莱尔也曾经说道,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对于书的评价,各个时代的许多名人都不惜给予高度的评语,这其中的价值,只有等你深入去细细体会,才可明白名人所言不假,你亦受益良多。

在这个浮躁凌厉的时代,各种信息逃脱不了被快速消化的命运,轻飘飘的来,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后,不留多少痕迹的逝去。如果你只是纠结于柴米油盐,被时代所带动着而前行,那种叫内蕴的东西,则与你无多大关联。没有知识的底蕴,你看起来只能显得躁动不安,有些飘忽无实在感。

时代在发展,科技跟着时代的脚步也在迅猛发展,从纸质本的书籍,到各种形式的电子书,阅读从手中拿着的书本,渐渐地转移到了电脑、手机上面,虽然更加的方便,但亦缺失了一些东西,比如缺失了厚实感,多的是速食化。手机上的电子书,匆匆翻过,看个大概,思考能力被搅乱,跟着作者走了,看完了,也就完了,并无多大的感触。而且所看的也都是一些流行的,无需多少思考能力的适合大众化的小说,满满的都是想象的,虚浮的书籍。看电子书还有一个缺失的就是无法做好读书笔记,你并没有沉下心来品味,你看完了亦无多大感想,你能写出具有深刻意蕴的读书笔记么?你能标注书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疑惑吗?

本人是比较喜欢实在的书本,喜欢书里所散发出的书香气息,喜欢书页从手中翻过的声音,我还是提倡多看点经典的书籍,沉淀沉淀自己的底蕴。不妨抽出点空闲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品味一本好书,细细翻阅,从字里行间去领会作者的感悟,所想要传达出的意思,思考着自己的思考,体会出自己的体会。不要说你很忙,这只是你不想看书的借口,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有心想品读,何来的没有时间呢?

当你有认真去阅读并思考的时候,你将会发现很多,感触亦良多。此刻,不妨把你的感想一并写下来,做好读书笔记,日后亦可供翻阅,看看当时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再进行一番对比,看看现今的进展,有无加深自己的见解。随着你阅读量的加深,自身的修养在无形之中将得到提升,讲话、行为、气质都会变得更加的不一样,意即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可以变为一个知书达理,行为举止优雅之人,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沉浸在无知、粗鲁的举动之中呢?我想,人人都是向善的,人人应该都想让自己华丽地化身,那不妨,选择读好书,提升自己,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读佛禅语悟人生 篇4

2.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3. 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4.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5.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6.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7.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

8. 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9.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10.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11. 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心,若正若不正。

12.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13.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4.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15.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6. 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17. 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

18.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19.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读论语感悟人生 篇5

大约和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知”与“不知”的问题,也作过一个有趣的表述:

他在海边的沙滩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然后对他的弟子们说:圆画的越大,圆线所接触到的圆外的沙子就越多。如果把一个人的知道的东西比作圆圈里的沙子,那么,他他知道的越多,他所接触到的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由此可见,“知”和“不知”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也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不知”,就不足以显出“知”的价值;没有“知”,也就无所谓“不知”的存在。只有对“知”和“不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算是真正的“知”。

孔子说的“由”,就是仲由,名字叫做子路,仲由是他的字。在孔门弟子中,是比较著名的一位,性格外向,心直口快,因而也缺少城府。可能他有点自以为是吧,才有孔子对他的这一番教诲。

在人们印象中,孔子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不是好发脾气的人。但是,在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圣人。他有点声色俱厉,也有点恨铁不成钢。这,似乎更符合他因材施教的特点。

我想,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关于“知”和“不知”的论述,应该不是就这么一句。他的弟子们为什么非要把这一段显然影响子路“光辉形象”的话编入《论语》呢?在开始编纂《论语》的时候,子路的形象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这段话中,他却要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受到老师的教训。

这,是不是对子路的不尊重?

不是。当初孔子给子路讲这一番话,大概不会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那样是不符合孔子修养和个性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考究一下,这句话是怎样流传出来的呢?当时不会有其他人在场,也不会是孔子宣传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子路自己说出来的。即使是圣人弟子,子路肯定也有很多缺点。但是,“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他听了孔子的这番话,也许不一定立即改掉自己的缺点,但是,他肯定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自己,并且用来教育自己的弟子。于是,这句训斥子路的孔子语录,就广为流传。

一句圣人训斥贤人的话,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这不仅仅体现了圣人实事求是的思想风范,同时也体现了贤人光明磊落的人格风范。

这,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圣贤尚且如此,我们还有必要故意美化自己、文过饰非吗?

我们要象子路一样,不以不知为耻,不要强不知为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不但是明智的,同时也是勇敢的,因此更是光荣的。

-《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篇6

-《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谈佛说道悟人生》读后感 秦鸣霄 与它偶然的邂逅,给了我近几日的充实与慰藉。工作之余,断断续续,慢慢品味,终告捷。 初拿到手中,“看透、放下、自在、随缘”几个平常字,且字字入心。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哪一方面我们不曾涉入,但屡屡将自己沉囿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看了此书后,真想对自己说,换条路,换种心态走走. . . . . . 许许多多的寓言、故事在平日里,我们也有些接触,但日子已久就抛到了脑后。时至今日,有机会来了次系统的学习,它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在自己面前给自己上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娓娓道来,浅显易懂,却富含哲理与道理。真的是有所感,有所借鉴,有所发现,并从中得到了启迪。为自己的心灵点了灯,着实帮自己找到了内心的那份久违的安宁与快乐! 仔细想想,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否有时由于放不下一些事而徒增烦恼?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的人生。 佛说,是你的,终归属于你,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正当的争取会得到属于你的东西,不正当的争取会败坏你的人品。即使一时得到了,也终会失去,而且还会失去其他更多的东西。 佛说,摒弃贪欲吧,否则会万劫不复。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祛除贪欲要做到无所奢求,无所奢求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看透人生的出世态度。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有太多的诱惑,因而导致了人们太重的名利之心。我一向秉承的一句话是“不可不求,不可强求”。书中又一次给了明示,让人们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要修身养性,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给心灵一方静土。 佛说,凡事都需要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的。莫要让怨恨占得一席之地。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必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同时也会懂得宽容自己。 佛说,时刻看着脚下。自己的路由自己走,如果在走正道,要时刻看着脚下,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走偏,还可能会走上一条邪路;如果在走一条邪路,更要时刻看着脚下,调整前进的方向,走上正道。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到处找别人提供建议,而是在不受干扰的地方,清理思路,享受生活,感悟生命。 佛说,别人能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别人求助,要学会靠自己救助自己。谨记:求人不如求己。 佛说,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就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些事看起来之所以很难,是因为我们被问题表面所迷惑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多的忙碌,更多的寂寞,更多的悲喜,更多的无奈――种种不稳定的心绪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佛说,满足就是幸福。有所得而不知足的人,什么也不能使他幸福,而且他会一直在欲海里挣扎,惟有知足,才能常乐。珍惜你的所有,珍惜你眼前的一切,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佛说,不要屈服。这个对手可能是你的敌人,可能是你面临的困境,也可能是你自己。谁都会有倒下的时候,关键是你能否再站起来;关键是你面对输与赢的心态与姿态。 佛说,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佛与道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岂是咱所能囊括与悟透的。只是看了点儿禅语,听了点禅音,用了点儿禅心,准备做点禅事。 愿心灵之灯长明!

论语今读读后感 篇7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周旭峰

暑假期间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上需要的快乐。全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立身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的言论、配以李泽厚先生的解读,书中每一个片段都使我们在处事做人上有所启迪。

孔子一直十分重视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表明着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默默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推崇的,所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所必须具备的。孔子对于学习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些话已是我们从小背到大的名言名句了,其所蕴含的道理已不用多说。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李泽厚在记中重点说了这个“敏”,体现了孔子对于知识对于学习的渴望,不断努力追求的精神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赞赏和实践。

《论语》虽然已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现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响。

1、它提醒着我们:对学生要充满仁爱。《论语》文中多处提到了仁爱。可见,在孔子的心中仁爱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

2、教学要重启发引导。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二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

读《论语》后感 篇8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它的意思是:学习了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了,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了,可是老师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虽然作业错了,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了论语这课懂得了: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成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似乎也对我有所启发,它的意思是: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我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后,我天天复习所学的知识,别人错怪我了我都不怪他,赢得了同学的喜爱。

论语可以教导我怎没做人、怎没学习,论语给了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论语这本书真好!

看《论语》悟交友心得 篇9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是论语。季氏篇》中的一段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有意的朋友有三种,要和正直诚信的人交朋友,要同有包容心得人交朋友,要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非常友益了。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和心底正直的人交朋友。试想,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上网玩游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每天和拟讨论的就是游戏话题,久而久之,你也跟他一样沉迷游戏。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交到有包容心的朋友,这样做让人才会大气。试想,如果你亲近的朋友斤斤计较,爱生气,时间久了你就会和他一样小气。

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交到有学问,见识广博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更多的知识,用知识的力量指导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益友就像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让我们的生活像彩虹那样绚丽多彩。益友像一阵阵细雨,滋润着我们心田,让我们的人生一路欢歌笑语。益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你最最需要帮助是时候,带给你温暖,照亮我们人生的方向。。。

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 篇10

我在“知天命”之年初读《论语》,感觉晚了一点,但我还是感到很幸运。老祖宗留下的思想和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应当继承、弘扬和光大。到我这个年纪,已经没了修、齐、治、平的雄心壮志,我读《论语》的最大体会,乃是心态的转变,安定、平和、宽容、智慧,仿佛眼前升起一股“浩然之气”。

下面是我读《论语》、看《心得》的点点滴滴体会。

一.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孔子有位学生叫司马牛的,他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感到很郁闷。孔子另一位叫子夏的学生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还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好一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以前我们总是理解为迷信、宿命论。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命运,这是个人的处世、环境、条件以及思想、性格、脾气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我们无法决定命运,但我们可以把握机遇。人的一生或许会有两三次机遇。据说“机遇”朝我们走来的时候,是背对着我们,并且披头散发,使我们看不清楚它的脸,甚至说“机遇”的脸上没有眼睛、没有鼻子,你不好认它。因此当“机遇”走过以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机遇”。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创造自身的条件,当机遇来临时,及时抓住机遇。

人生感悟:冷暖世界,悟人生 篇11

1、知冷知热的,是心; 不离不弃的,是情;一生一世的,是爱。

2、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淡了回忆,痛最真实。

3、当生活变成费解的游戏,走了过程,意义最重要。

4、当爱情变得残忍和难过,爱了曾经,回忆才无奈。

5、出生时,我们都是善意的生长,直到生活让我们身上扎满了刺。

6、领悟,因为伤害过;成熟,因为被伤害过。最后,我们才懂得了救赎。

7、我们只是地球上被上帝到处乱撒的一盘棋子,只有找到彼此的心才能完整的走完这一生。

8、有输有赢是这盘棋子的命运,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才叫活着。

9、这个世界自以为是的人太多,我们也只能装的冷漠一点。

10、有时侯,宽容和忍让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忠。

11、这个世界只有进攻和征服,妥协和适应。

12、做人看做事,做事看做人,不要轻易让一个人的语言说服你。

13、清醒做事,糊涂处世,世故做人。

14、善良与懦弱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好人,那是你最大的失败。

15、很多时候,是我们错误的理解了善良和懦弱的区别。

16、你的善良只用在小猫小狗身上,那是最大的自我安慰,不叫善良。

17、真正的善良是怀着一颗正义的心,去帮助应该帮助和值得帮助的人。

18、让所有人知道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和值得尊重的人才是善良。

19、珍惜和犯贱妥协于对自己用心的人不叫妥协,叫懂得珍惜。

20、看到别人不拽自己就非要征服别人,那不叫有种,叫犯贱。

21、因为别人对自己用心而欺骗别人和利用别人,那不叫聪明,叫傻。

22、这个世界最无知的高傲就是没有资本的高傲和没有理由的嚣张,前者属于欠扁,后者属于欠揍,这个世界最大的傻,就是不知道什么叫珍惜。

23、信任与欺骗一生里能拿出全部信任给你的人不多,请尊重和在乎这份信任,它有时候比感情还要伤人。

24、一旦这份信任被欺骗不断侮辱,不是你不可能再被信任的问题,而是你让另一个人从此失去了相信别人的能力,那是一生都会谴责你良心的事儿。

25、有些人对你的信任,你可以拒绝,但不能去欺骗。

26、竞争与生存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你如果弱,你就会活活的被吃掉。

27、没有原因,没有道理,没有道义,没有善良,没有良知与适合,只有生存和胜利,顽强和争取。

28、如今,面对残酷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儿,而是应该接受和必须坦然处之的事儿。

29、没有人同情你做人善良,只有竞争和生存的博弈。

30、问心,问爱,问情相守相望的,是眼;知冷知热的,是心;不离不弃的,是情;一生一世的,是爱。

31、你感受不到的就从未发生,比如爱;你体会不到的也未曾有过,比如情;你追不到的也不用等待,比如心;这不是一个强求的世界,一切因为你发生的都不会离开,一切因别人发生的都是过客,你我只是小人物,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32、这年头,没有谁敢当老大,从过去到今天老大没有好好活着的。

33、把手放在心上,看看自己是人是鬼?

34、问心无愧,了然半生,后面的路还很长,别拿自己不当人看,只为别人而活。

35、别觉得自己聪明而欺骗,懂得尊重才会被尊重。

36、别听情话里醉人的缠绵,那是让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麻醉药,真正的爱最终都是平淡,没有人可以轰轰烈烈的一辈子。

37、珍惜该珍惜的人,爱值得爱的人,宽容只给值得尊重的人用,当自己是个人一样的活着,做人该做的事儿。

38、钱不值钱,情值钱,人不值钱,人格值钱。

上一篇:四字词的翻译有答案下一篇:城市地理学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