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目光散文

2024-06-29

月色目光散文(精选12篇)

月色目光散文 篇1

我想,如果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看顾自己心上的纯净,最好选择月圆之夜,夜深人静时分吧。

因为,这个时候,尘世烟火散去了,霓虹与灯火寂静了,逐尘的客睡去了,繁花饮着夜露去了,风儿栖息在树梢,树叶沉睡在自己的影子里……还有,星星睡去了,天空的梦里,月亮静静地,温柔地照着长空与大地,照着远方一双未眠的眼,照着此处的素影依窗的肩。

因为,月色里有你的目光,所以我不能错过,每个有月色的夜晚,与你相望。

在这清凉的秋夜里,月光温温柔柔地倾泻,覆盖了尘世间的一切,它让世间万物,黑不再那么黑,而白色则变得柔白,即使那些喧嚣和璀璨霓虹,都披裹了一层朦胧,拂去了许多烟火的味道。

月光又好像一双善良的眼,包容而又悲悯地凝望着世间的灵魂,他们劫遇人世,历经沧桑,风雨与磨难,在忙碌中奔波,计较,颓废,无聊,有狼烟和流离,有繁华和荣耀,也有泪和笑。

记起小时候的许多夏日趣事,夜月下,总会一家人在一起,或者和邻居们一起,在院子里,在月色下,在那排挂满豆角与瓜果的藤架旁,大人们坐着,摇着扇子,聊着,笑着,大孩子们来回跑着,追赶着,嬉戏着,而我则喜欢坐在奶奶身边的小矮凳上,听她又讲起那些代代相传的神奇故事,有的让我害怕,有的又让我很憧憬。抬头看那轮月亮,有几缕云霞围绕着月亮,风吹云走,月亮仿佛是一位薄纱广袖的云天女子,踩着云朵,在湛蓝的天空闲游,圣洁而柔美,丰采极了。

我知道,即使隔着长空,我能看到你的目光,如一片月色,温柔地萦绕着我。走在月光下,心,已融进月色里,感觉自己的发上,肩上,以及心里,好像渡上了圣洁的光,此时的心,有了些许柔情,淡去了些许悲伤,嘴角微微有了笑意,眼里染上了一抹淡淡的希望……

那么,是否可以,就让我在这样的月色里,化作一颗小星星,闭上眼,依偎在天空温雅博大的胸前,一起乘梦,安稳睡去……?

生活,是诗和远方

生活,应该是诗,还有远方。

这是一句多么有深意的话呀!又是一个多么深刻的领悟!乍然而见这句话,心里便有了深深震撼,如同醍醐灌顶,点了悟,又醒了心,却又有深深的叹息在心,默默半日,不能自已。

我是不能提炼出这样隽永深邃的人生感悟的,这是文化名人高晓松老师说的,而他又是听他的妈妈说的,他的妈妈也是照着这句话做的,即使是高龄的如今,依然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悠然行走。忽然有点羡慕高先生的幸运,他出生在文化世家,在家有书香母仪耳濡目染,出门便是清华园里顶级的教授名人,耳听的,眼见的,心悟的,都是闪着光,透彻见底,明净如玉。

所以才有了他那句名言:所谓"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关于文化的精髓含义,他寥寥数语,点得透,写得清,抵得多少洒洒万言!

这也许是因为,他已深深懂得,生活是诗,而灵魂的行走已在很远的前方。

是不是我们也要这样,再艰难的生命旅程,再悲凉的人生,也要对自己说:生命存在的每一天,就要让它很丰满,有意义;再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要让它看起来很美,很有诗意;再忙碌琐碎的俗世缠绕,也要抬起头来,看看阳光照见的远方风景,体味月色笼罩下的浪漫情怀。

这是一种诗意的情怀,在我们的每日每时每刻的烟火生活里。

还有,即使脚步被现实缠住了走向更远的远方,心灵的目光也要执着地远望。

比如有许多朋友,或携着灵魂独自在向着7800米梅里雪山跋涉,或放下事务繁忙在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看生命的狂野,或在南方恍如绿毯般漫山遍野的盛大茶园中呼吸沉醉,或在山西王家大院里寻味岁月的沧桑厚重,或在黄河壶口瀑布旁聆听水的柔情之外的磅礴大气,或在美国西部踏遍千山万水,却又为一枚来自西雅图草地上的如血枫叶低眉叹息……

也许有些地方,今生你都可能去不了,有些景色,今世你都不能亲身走进去,你的能力有限,但是心灵的向往会止不住你渴望远行的脚步,那么就借他们的脚步,借他们的目光,借他们的心灵感触,让自己的心,还有灵魂,走向更远更远的远方。

好想就这样,解下身上承载的俗烟负重,卸下心上的沉沉惆怅,让自己轻若一片羽毛,可以踩着早晨晶莹的露滴,或驾着风儿,或乘着云朵,在那样的高度,与一个同样在那里的洁白灵魂相遇,然后舒心喜悦,携梦同游……

月色目光散文 篇2

文章中,作者开篇即点明“我”为什么去荷塘。夜色幽深,马路上早已没有孩子们嬉戏欢闹的声音了,而妻子也哄着孩子进入了梦乡,如此祥和宁静的环境,“我”心里却是不宁静的,可以看出作者是忧虑的。那么,作者烦恼什么呢?这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当时正是蒋介石出尔反尔、背叛革命的时候,无数知识分子被屠杀,而作为一个正义凛然的有为青年,朱自清陷入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茫然之中,由此看出,作者是想排解内心的忧思的,遂披上大衣,独自一人外出寻思。

但是,现实的囚笼太过压抑,久久的思考也难以获得答案,姑且不去想,与月做伴,与荷塘为友,沉浸在这优美的环境之中。如果说白天是现实世界,那么夜晚就是梦幻世界, 作者压抑的思想在夜晚得到了释放,因为夜晚大家都进入了休息状态,没有白天里的束缚,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所以他说他是自由的,可以好好地欣赏这月夜下的荷塘。但是, 作者真的已经走出了烦恼了吗?不是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自我安慰,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的忧思从未消解,但得到了缓解。

于是,一幅美丽的荷塘画面徐徐铺展开来。作者从荷塘上铺展开来的大而平整的叶子写起,再写躲在叶子里不轻易让人察觉的含苞待放的花儿,再结合袅袅的水蒸气,把场景描写得如梦如幻,加上合情合理的比喻,场景更加生动具体。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把花儿比作明珠,比作星星,比作美人,都是美好的事物,给读者以向往和希冀。视觉的想象如此华丽,作者也没有忘记与听觉结合,把飘来的缕缕清香,比作远方传来的似是似非的歌声,愈显夜的深与静,清幽得令人沉醉,让人想要抓住这渺茫的歌声,集中精力倾听歌声在唱些什么,是呼唤,抑或是幽怨?这一切丝丝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不愿离开。荷塘的叶子与花儿都在摇曳,显露出了水面,碧波荡漾。在这段荷塘画面的描写里,作者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引人流连。比喻与通感的使用,更具画面感,美好的意境,让读者回味无穷。

然而,夜晚,最不可忘记的是高悬的月亮,朦胧的月色洒在荷塘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朵花上,作者用了个动词“泻”,简直妙不可言,把月光的静比喻成流水般优美的动,好像是月光格外厚爱这些花儿和叶子。雾如一层薄纱覆盖在叶子和花上,遮上了一层青绿色, 显得白了,令作者联想到牛乳洗过之后的颜色,感觉是那般不切实际,所以作者用了抽象的梦作比,悠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美好,可是又那么不真切。满月,月光不该是那么清和的,原来是淡云遮住了部分月色,描写出小睡的清雅,就如阳光普照的午后,沙沙的树叶如催眠师般惹人小小休息一会儿,安和而平静,作者写出了小睡的独特情趣。如此美好的画面,却也存在可怕的影子,树木的背光留下斑驳而畸形的影子,让人看来害怕。作者用 “如鬼一般”描写出影子的奇形怪状和人的害怕心理,给温暖的环境色调增添了些许寒意, 这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描述———在最美好的景象里发现了“牛鬼蛇神”的存在。光影是视觉上的东西,但作者把握住其特性———和谐,联想到小提琴美妙的曲声,于是又把视觉上的东西赋予在听觉上,抓住了主要特点,容易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说服力极强。

由近及远,放眼四周,满目都是树,远处有山,山树衔接,阴阴郁郁,但是作者发现了其中的独到之处———树中有星光,原来是路灯透过树缝照射下来。作者寓情于景,觉得那是黑暗中轻微的光,反而让人昏昏欲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觉,是环境也是内心情绪的表现。安静的环境,知了鸣叫,蛙声一片,独显作者的孤独。于此情境中,作者感慨“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创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美。

此情此景,忽然又想到美好的事,采莲的热闹与喜庆和现时的无福消受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过往里,却猛然被拉回现实,独忆他想回也回不去的江南,因为当时的南方笼罩在白色恐怖里。

《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色描写中,也传达着作者落寞失意的感情,景物的美妙与作者的忧思形成鲜明的对比,升华了作者的感情。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无病呻吟,而是发自内心的忧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美。

(选自2015年第3期《新课程·教师》,本刊有改动)

在《散文家谈散文》一文中,晓雪对郭沫若的散文《白鹭》进行了精练而独到的评论。从风格到文字,由原文到文论,既自然清丽,又精彩绝伦。可以说,这是一篇需要我们“反复品味”的评论文。同时, 也为我们的散文学习和散文评价做出了很好的导向。而这篇对朱自清经典美文《荷塘月色》评析的文章,紧紧围绕“景”与“情”两个角度, 将文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细致地演绎出来。如果说《散文家谈散文》是从全篇角度评论,那么《〈荷塘月色〉情景交融意境美》则立足于有重点地解读。两种评析思维,都为我们的阅读和赏析提供了样本。

[读有所思]

以《荷塘月色》为例谈散文教学 篇3

一、散文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很多时候,教师讲散文已经形成一个套路:导入——作者和背景简介——逐段串讲课文——提炼小节含义——分段并归纳段意——提炼中心思想——回顾课文脉络。在刚刚接触散文的时候,这样有步骤的梳理,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但是,如此模式化的课堂设计,若在散文教学中频频出现,“千人一面”的感觉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逐渐减弱。

2.教学时间安排不当

散文的篇幅一般较长,而且内涵比较深刻,对于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完全理解掌握文本内涵并不容易。有时候,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不管文本是难是易,学生是否理解,总要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内“解决战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懵懂地被拖着走完全程,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品味。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特别看重知识点的覆盖面,会事无巨细地讲授,战线拉得过长,最终结果只是感觉结构松散、印象浅薄。

3.学生参与度不够

散文背后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积淀,教师在年龄、阅历等方面与作者相当,较易引起共鸣。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不足的,这就导致散文课堂常常是“冰火两重天”:讲台上,教师讲得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始终是一副游离于文本之外、无动于衷的表情。

4.应试成分偏多

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思考,就把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变成了高考阅读题。甚至,从一开始就在结构、内容、鉴赏等方面设置了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这种教学功利化、应试化的倾向,无疑是违背了散文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和初衷的。它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散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散文教学的模式过于僵化、教学时间安排不当、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应试成分偏多四种情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散文教学的长久发展。因此,改变散文教学的现状,探索它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应对。

二、散文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多样化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上课亦是如此。“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设计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格局,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能够打破散文教学固有的僵化模式,势必有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采用更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传统的导入方式,大多是联系作者、联系文意导入正文。如从作者朱自清人生经历导入到《荷塘月色》课文中去。其实,也可以从题目本身出发,如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的“荷”入手,联系以前学过的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进行导入:“荷花是一种备受诗人青睐的花卉,但是,不同的人面对荷花,有着不同的感受。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关于荷花的诗呢?”学生回答李白独爱“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周敦颐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杨万里偏爱“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那么,当朱自清面对这一方荷塘的时候,他又会有怎样的心绪呢?下面让我们到《荷塘月色》中一探究竟。”

这样,采用提问回忆法导入,不仅仅局限在一位作者身上,能从更广的角度唤起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采用灵活机动的讲课顺序。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尽快进入文本中去。如果在此时,兴趣的最高点,选择详细介绍人物和写作背景,一方面会错失高昂的兴趣点,让激起的热烈气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背景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固有的答案,反倒限制了他们的在后期阅读中发散性的思维和思考。

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从头讲起,可以选择“中间开花”的模式。如导入之后,让学生说说经过阅读,觉得哪几小节写得最美,那么就从最美的小节先入手,慢慢欣赏,带着兴趣学习。在细细赏析4~5小节描写“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之后,我们再反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来到荷塘呢?(因为心中颇不宁静)再顺向探究之后的活动,这样既充满新鲜感,又让学生有探究的成就感。

2.教学时间要用在刀刃上

首先,合理规划课前、课上、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且宝贵,我们必须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各段时间。例如,消灭生字词、标段小节序号、疏通文意等简单的任务可以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大声朗读,熟悉文本;课上解决更加核心、更加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后巩固和复习核心问题。这样,就能够将各段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其次,教学目标要精不要多。如果教师在课上希望达成过多的目标,渴望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面面都到不了。一节课哪怕只讲一个问题,讲得透彻,就是成功。如《荷塘月色》有几个核心的关键:①本文的写景艺术(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了荷塘的月色,以及月色下的荷塘)。②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忧愁复生—对理想世界的神往—不宁静)。③家、荷塘、江南三者象征的三重世界:现实世界、美化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这三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都值得细细分析和解读。但是,贪多嚼不烂,若是一股脑地一节课讲完,反倒得不到好的效果。

3.调动学生,从诵读开始

平面的文字,若是浮光掠影的浏览,只能让识记停留在浅层次上。只有带着感情反复诵读,有了切身的体验,赋予文字个人化的解读,才能激起内心的热情。高中生虽日趋成熟但又内向羞涩,不肯大声诵读,但若教师能够给予鼓励和读法引导,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带着情感诵读文章的,而且这种热情会相互感染。特别是教师不要简单地播放范读音频,应尽可能自己范读,这种正面影响力更能感染学生。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生读到此处,十分深情,语气柔软,自然而然地走进情境之中。先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再开展讨论或者展开课程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任何教学策略都不能教条式地生搬硬套。教师应结合具体文本和学生实际,抓住课文核心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真正让散文教学落到实处。

描写月色散文 篇4

不,应该是我忘了月亮!

偶抬头,窗外夜空深邃,繁星隐约,这么好的夜晚,会有月亮么?我把头伸出窗外,在两栋高楼的夹缝里,一弯新月斜斜地挂着,如害羞的少女,如一束孤独的眼光。我伸长脖子,目力所及的街道上、高楼上哪里有半点月色?只有五颜六色的灯光在泛滥。

城里的月光就是这样子,被各种各样的灯火污染了,冲淡了,失去了清澈和亮度,显得苍白和浑浊,现代文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破坏了那原始的美和纯真。 就像现在的社会,生活富裕了,道德却堕落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时的月亮在自己眼中会是这个样子?看看诗人们是怎样描绘月亮的吧:王维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欧阳修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张若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居易说“共看明白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杜甫说“月是故乡明”,诗人们笔下的月是团圆,是牵挂,是思乡是关怀,还有什么比月亮更能寄托心愿倾诉思念呢 ?可今晚我眼中的月怎么只有忧愁和孤寂呢?

可能是我老是在怀念以前烙在心上的那轮月,也许是看月时的心情和环境不同。

前不久,我在乡下看到了一轮不一样的月。

那天下午,新疆的表妹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大表弟又把姑妈锁起来了,让我过去看看。

说起姑妈家的这一档子事,我是又气又恨!姑妈健康的时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姑父姑妈老实勤劳,儿女们听话本份,而且都已成家立业,小表弟和表妹在外地工作,只大表弟夫妻和她们一起生活在乡下,辛苦了一辈子本来到了安度晚年该享清福的时候了,没想到一场煤气中毒的意外让她们的生活从此彻底改变了,姑妈姑父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智力都如四五岁小孩,后来还引发了中风,从此她们就成了累赘,小表弟和表妹出钱让大表弟两口子专门在家照顾父母,可大表弟的老婆一直不同意照顾,还用威胁离婚、离家出走、吵闹来抗议,有时还打骂公婆,把她们反锁在房里,也不问饱暧,这样过了不久,姑父就走了。姑妈因为无人照看,天冷烤火又被烧成重伤,从腹部到大腿几乎烂掉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小表弟和表妹回家奔父丧发现后才送到医院救治,当时姑妈的样子惨不忍睹,让人心寒,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为人子女且自己都有子女,不知道她们怎么竟会冷漠如斯?处理完姑父的丧事后,在大伙的努力下,大表弟和她老婆答应照顾好姑妈,没想到还不到二个月,他们干活的干活,打牌的打牌,又把姑妈锁在房里不闻不问了。

想想姑妈家以前和和睦睦的景象,姑父姑妈节衣缩食含辛茹苦抚育儿女的情景,我真不敢相像现在竟会落得这样的结果,在利欲面前,人有时变得比环境还快。

姑妈家离我老家不远, 好久没回家看妈了,我决定先到家里看看妈。

车子很快到了那熟悉的山村,妈妈早就等在村口那棵柳树下了,在这棵柳树下,妈妈整整等了我三十多年,等我放学归来,等我打工回家,等我带着儿女回乡,如今这棵柳树依然柳丝青青,可我亲爱的妈妈已是满头白花。人到中年,无聊的时候就瞎想,感叹人生的短暂,感叹生活的辛酸,一辈子也就眨眼间, 现在自己的生命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总免不了伤感害怕,现在看着眼前白花苍苍的妈妈,她对自己的生命又会有怎样的感怀呢?我一时悲从中来,我怎么忍心让妈妈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遥远的山村,一步步走近死神呢?

可妈妈似乎一点也没察觉到自己的苍老,只是一个劲地担心这个,不放心那个。

其实我也说过很多次,让妈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可妈老是不同意,说乡下自由,空气好,乡下的月亮都比城里明亮呢。我知道,她只是找个借口,为了让我过得舒服些,她从我一出生就开始为我着想,一直想到满头白发。

晚饭后,月亮出来了,深蓝色的夜空,一轮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地上像撒了一层薄薄的霜,远处青山朦胧如烟,眼前田野洁白似银,村口柳树的影子孤零零地投在池塘里,池塘里荷叶亭亭玉立,荷叶上泛着淡绿的柔柔的光,月亮在荷叶之间捉着迷藏,时隐时现,偶尔一只惊起的青蛙‘扑嗵’跃入池塘,把一池圆月砸得支离破碎,此情此景,不由使人 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明月下的大地,如一幅幅画,树影,草影,山影,村影,如奔马,如走兽,如飞禽,如怪物,这些影子各自成画,而又浑然一体,构成一幅不断变幻的巨画,站在月下,就如身处在画中。

乡村的夜,寂静无人,略显清冷。夜风微凉,空气中 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远方三二声犬吠,把夜渐渐推往深处,草坪一角,传来两位老人的对话声,断断续续,仿佛从远古飘来的梦呓。

明月当空,如一曲优美的歌,如一首唐诗。

我痴立在屋前的草坪上,思绪回到小时候的月明之夜,那是一幅多么热闹多么温馨的景象啊!青青的草地,绿绿的树林,飘香的稻子,连成一片的蛙鸣,好月如水,好风也如水,晚饭后,全村老少都出来了,大人在聊天,小孩在打闹,年轻人在树荫里约会,有时还会有一条白花花的蛇也溜来凑热闹,引起一片惊呼,那时的生活虽然清苦,可大家都在一起,共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活得开心,活得快乐,活得不累!现在生活虽然富足了,但却再也回不了那样的月夜了,虽然也有明月,可没有那么多那么齐整的一群人,有那么多的人,也不会同时聚集在那遥远的美丽的山村。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经济从来没有富裕过,但我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贫乏过。此时咀嚼,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孤独对月,月也惆怅。明月照着我,照着山村,也照着城市,城市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如林,乡村却是人去村空的忧伤似海。

告别妈妈,乘着月色,我又到了姑妈 家,果然如表妹所说,姑妈被表弟锁在屋子里,当表弟从楼上的电视旁下来打开房门时,一股腥臭扑鼻而来,随着腥臭冲到门口的是姑妈,嚷着要出去看月亮,姑妈已不是原来那个朴素能干的姑妈了,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双目无神。我打量了一下这间不大的房子,靠墙放了一张木床,床上有一条脏得分不清颜色的被子,门口放了一只用来大小便的铁盆,其余什么也没有,窗户上钉满了木条,这使我想起了电视上看到过的.囚室,一步之遥,外面月色似水,里面阴暗污秽,一个渴望光明的生命对于光明的渴望竟成了绝望,让她绝望的却是她带给他生命和光明的亲骨肉,人生的悲哀莫大于此,窗户上那一根根木条钉着的是什么?是良心,是道义,是耻辱!这门上锁着的是什么?是亲情,是人性,是生命啊!

人总是目光短浅地侥幸自己的一时得意,却不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死轮回,贫病衰老,每个人都不会幸免,今天和明天,今人和古人,只是在不断重复,重演!可为什么人总是看不透?彬清玄《家家都有明月清风》那篇散文里有这么一段话:“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特质的展现。”不知那些物质富有而心灵空虚丑恶的人看了有何感想,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段话。

大表弟依然是带着憨憨的笑:“没办法,不锁着她就跑出去,一开门她就往处面跑,你放心,自己的妈我会照顾好的。”没办法?没办法小时候你妈怎么不把你锁在家中不管呢?知道是自己的妈,你们有时间打牌看电视怎么不陪着她去外面散散步串串门说说话呢?别说是你的义务,还给了工资给你的呢!真难想像姑妈平时过着怎样的生活,难道刘方平的这句“万 影皆因月”能成为某些罪过的挡箭牌吗?

我放心?我无语!菩萨,保佑姑妈吧!

回家的时候觉得心里暗暗的,车子行驶在寂静的乡野,四周白茫茫一片,如同白昼,月亮一直跟着我,清辉倾泻在大地,可我的心情却是暗暗的。

我停车,走出车子,沐浴在月色里,让夜风亲吻我裸露的肌肤,此时,夜深人静,月正中天,大地如睡熟的婴儿,月亮如守护的母亲,多美的月亮啊,触及人心灵最深处的美,美得让人不敢仰视,美得能让人忘却世上一切,一尘不染!

独立中霄,聆听夜语。微云掠月,我恨自己没有一双拨云弄月的手,明月清辉如素笺铺陈大地,我却没有清风的笔。。。。。。

月,照万物,照古今,不但照着美丽,也照着丑恶,这是大自然的公平和宽容。

不管是城里的月还是乡下的月,不管是古时的月还是今天的月,都是同一轮月,只是人们的心中各有着一轮不同的月。不管是现在的人还是以前的人,都是同样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一颗不一样的心,就像月下那形状各异的影子。

忽然间想打个电话回家,让妈妈晚上别老是呆家里看电视,有月亮的时候就出来看看那“天涯共此时”的月亮。

小女儿已经能背《古朗月行》了,我问她月亮像什么,她想了想,竟没有回答月亮像白玉盘,也不是瑶台镜,她说月亮像月饼。其实,在诗人眼中月亮是一首诗,在歌者眼中月亮是一首歌,在崇拜者眼中月亮是一个神,可在嘴馋的小女儿眼中,月亮就是一个月饼!

自从盘古开天地就有了日月,五千年前有了中华文明,七百年前的月明之夜,在私塾,在庭院,响着同样幼稚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今晚,在月亮下,我的小女儿在李白的诗里认识月亮,我相信,在未来,她的心中一定会有一轮美得能让人忘却世上一切的月!

张晓风翦水为衣,搏山为钵,却不知山水的衣钵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也不明白山水之清音谁是知者?我今晚邀月入梦,不知梦中能否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月有阴晴圆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

月色的优美散文 篇5

这些人家前门总是关的,只有后窗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河面上飘来只只小船,凭那熟悉的吆喝,主人就能准确判断出谁是卖米的,谁是卖菜的,甚至卖什么小吃的也能分辨得一清二楚。这不,她将系着长绳的篮子从窗口系下来,马上被船家接住,不须讲话,就将需要的用品或吃食放进竹篮,然后再吊上去。

特别是到了晚上,后门石阶上传来节奏鲜明的捶衣声,松一阵紧一阵,清脆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象花香的气息,弥漫在月光朦胧的水巷之中,活脱脱的一幅陈逸飞的《浔阳夜色图》。婉约的木楼雕花窗户映出金色光晕,隐约可见几位身著古装的少女,怀抱琵琶在弹奏一曲《春江花月夜》,清淡的乐曲烘托出素雅的氛围,正如月光斜射在墨蓝的星空一般,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我无意闯入这条幽深的小巷,与灯红酒绿的闹市迥然形成强烈的对比,清幽立即将喧哗驱逐,显出一派幽静与古朴的本色。小巷最多的是黑与白的反差,老墙灰瓦色调黯黑,石桥驳岸略显苍白。然而转瞬之间,全被升起的月光打破,开始房屋楼台与屋脊有了淡淡的轮廓,继而水巷的水面泛起一层犹如镜面似的亮光。此刻,月亮早已挂在柳林的梢头——原来是月壳的清辉,把这些景色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韵致,月色里的水巷立刻变得清晰而生动起来,幻化出一种全新的意境。

乡村月色散文 篇6

月亮在山后升起,穿过槐柳的缝隙泻下来,泼在炊烟袅袅的乡村上空,秀美得像要去赴约的女子。

乡村小路上,驴车还吱呀地唱着不着调的歌,顶着月光摇摇晃晃地赶路。拉车的毛驴儿直着脖子卯足了劲,像要把绳勒进肉里,驾车的人一脸汗水,一声也不言语,只循着熟悉的路径,全力撑着车沿朝一个方向走。车里颠簸着在野外飘了几个季节的黄玉米,圆洋芋,仿佛怀了乡愁似的奔向久违的家门!

一双刚从庄稼里拔出的手,布满灰尘晒斑的脸,浑身散发麦桔、玉米杆和洋芋蔓的味道,粗布黑鞋上爬满了蒿草和泥巴。脱掉,满院子都是汗水和这些的混合味,粗黑的长满老茧手,灰不拉几的沾满土的头发,劳动的日子,乡下顾不上衣着形象。等把车上的物件放回稳妥处,月亮已升至树梢,朝半立起的脸盆舀半碗水,搓几下手,往脸上胡乱摸几把,那水早已浑浊成泥。乡下的水精贵,挑一回要爬一架山,更不得浪费。扯过门背后的黑毛巾擦几下,盘腿坐在屋檐下的水泥栏倚上,点一锅旱烟,吧嗒吧嗒抽着,间或随口安排些零七八碎的琐事。直到锅里冒着香气的饭菜端上小木方桌,孩子们在树桩墩做成的凳子上坐定,朝水鞋帮磕磕烟锅放一边,等大人一起筷,他们便得令似的抓起烙得掉黑渣的馍粑往嘴里放。窝一口咸菜一口馍,一口大葱一口汤,扑扑腾腾的声音此起彼伏,谁也顾不上不说话,等抬头时,碗早就空了。用手一摸嘴巴,打一个饱嗝,孩子们四散开去,大人又装一锅烟,才不经意地瞥一眼月亮,说一声,今晚月亮还凉清,只是明早露水大早起不成了。月亮不单是乡下人不要钱的灯,更是省钱的天气预报。

在乡下人的眼里,月亮还是不说话的影子,静守望着朴素的安宁。就着月光,大人做些琐碎的零活,小孩在院落嬉戏,狗儿猫儿跟在屁股后面追逐扑耍,老人絮叨着,女人说笑着。沉入爱情的姑娘小伙,躲在树影里打情骂俏,笑声一浪一浪翻滚,惹得邻家的狗儿嫉妒地欢叫。八十岁老太踮着小脚,掉了牙的嘴里总有说不完的.老古经,听得月光常常忘记了回家,大清早了还在天边甜甜朗照。老阿家们坐在篱笆下交头接耳地议论媳妇发牢骚,中年女人拍打着怀里的孩子低声搬弄些小是非。抽旱烟的男人,水烟味道时浓时淡地绕着院子转悠,不小心呛出一串咳嗽,惊得树上的鸟雀儿扑棱棱一阵乱飞。等月亮爬上窗棂,高过树枝,在远山的某一个高点停留时,哈欠声开始此起彼伏,一阵关鸡笼锁牛圈呼叫小孩回家的声音之后,接着关门闭窗,接着院子开始沉静。树叶儿倦了似的,也悄悄沉入梦底。乡下人的睡眠,头一挨枕便呼噜声四起。月光通过白纸窗户的缝隙,伸手轻抚一下劳动的脸,让倦意铺展,似乎许了他们一个丰收梦。披星戴月的日子,连皱纹缝里都挤满了劳作的苦乐,月色给这些简朴的时光太过细腻的温存,使得乡村的夜晚格外恬静清新。

月亮有时也被农家锁进果园,最后在小媳妇绣花的窗棂下,莞尔一笑,又在老父亲荷锄的背影里沉寂。梧桐树上,偶尔也搬来一群麻雀小住,檐角里的燕子,时常就着月光叽叽喳喳唱些小调,屋檐上爬满星星似的眼睛。你看那个红砖头围成的小花园,菊花争奇斗艳,牵牛攀攀援援,大丽花摇曳着,八瓣梅高高伸展。或有一两棵高大或低矮的苹果树、梨树,缀满结实的果子,高高地站城丰收的姿势,争抢着和月光对视。藏在叶子底下羞答答的那一个,只歪了一下脑袋,就被月亮照出娇媚的红光,那丰满地快要触到花园篱笆的果子,被风簇拥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触着花朵的脸,像彼此嬉戏又像在密语。花香、果香一溜烟弥散,熏得月色都是香喷喷的。玉米架上黄澄澄的金光,后院梨树上的碧青的玉光,秋菊上花儿露水的水光,凝成父亲皱纹缝里瓷实又安详的荣光。

月亮不想走时,还会在老屋的破檐上暂且小栖,在梧桐的树杈里和麻雀说话,在菜园的萝卜辣椒上,闻闻菜香,和野山菊评价蛐蛐的歌声,和树上的玉米串讨论洋芋的收成,也悄悄去那破屋里探望一下老翁的病情,也陪着住宿的女学生抹眼泪,偷看打工的丈夫写给小媳妇的信件,听那掏粪妻子的埋怨、白发老母的呼唤!

月色目光散文 篇7

一、当好专业的导演

在新课程理念下, 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 教师要转换角色, 当好导演, 让学生成为品读舞台上自由发挥的学员。比如在《荷塘月色》的品读过程中, 教师只负责交代文本背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从而达到对《荷塘月色》语言的品析、思想的感悟。学生沿着朱自清笔下的煤屑小路, 静静地步向那片荷塘, 目睹月色下的荷叶荷花, 身沐如流水的月色, 体会作者那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 这样就容易使美点集于一处, 学生在诵读中就自然能领悟到朱自清先生的心灵感受, 也留下了广阔的体悟空间。这样的教学思路,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的自主品味来解读课文, 力求调动学生的所能, 让个性得到发挥, 让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二、当好机智的主持人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从很大程度上实现语文课堂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一堂好的散文品读课, 应该是遵循学生认知层次, 进行有序品读, 达到情感上的触动, 使学生从文本中领悟作者的深厚情感乃至人生哲理。因此, 教师应做好散文品读的“主持人”, 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认知和情感调动。如《荷塘月色》中, 作者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时, 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加之又看到一轮圆月, 便想看一看圆月辉照下的荷塘的样子。作者信步走出家门, 来到荷塘边, 因而便有小煤屑路上淡淡的月光, 塘中淡淡的不能朗照的月色, 荷塘四周如烟似雾的斑驳月光, 于是便又想起“采莲的事情”, “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一切似乎很散, 但它却始终以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这一情感贯穿全文。作者又以差点碰到自家门上, 将思绪拉回现实, “我”也回到家中。由地点的迁移, 场景的转换, 思绪的跳跃, 体现了收放自如的结构特点。文本品读到这里同学们都明白了, 他们在这种层层深入的品读赏析过程中很快就品出了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有序而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 达到了精神的对话与交流。

三、当好忠实的听众

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生往往更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赏析和品味, 这说明学生特别想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现象, 多一些自主空间, 做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既然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愿意在相互协磋中, 加深领悟, 共同提高, 那么教师何妨做一次忠实听众呢? 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思想特色时, 让学生走上讲台, 组织课堂教学。课前他们查资料、备课、演练十分积极投入, 讲解或讨论也组织得有声有色。笔者惊喜地发现他们竟然结合教参对本文的主题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分析得有根有据。这样的散文品读课堂, 是学生张扬个性, 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 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当好忠实听众, 既能尊重学生的表现和劳动成果, 更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四、当好惜才的导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品读散文。在尊重学生和张扬他们个性的同时, 由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加上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 会出现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知识问题, 教师应当好“好声音”导师, 及时进行针对性点评。点评时应把握好以下原则: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文本的探究活动中,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2.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成果,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取长补短;3.肯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4. 纠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 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堂授课技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秀散文月色清明 篇8

自己不是仁者,不是有什么天地大志向的人,会为一草一木的动向兀自欣喜或悲伤。草木皆有情,人却多情,遇花开则喜、花落则悲。

也等不及秋叶将天空染成金色,用云做帷帐,透露出几张动情的脸。美人躲在帘后轻瞥日光遗留给明天的笑颜,伴随着高昂的蝉鸣声,夜幕爬上天空。与众多夏日燥热的夜相同,无风吹来,也无月。

七月初,不知遇上了什么节气,某个夜晚的月是圆的。或许并不是满月,但从视觉的角度上讲,却是格外清朗,亮,又圆。父母早已睡了,而我却难以入眠,窗帘的.缝隙里穿过一层光亮,在墙壁上打下几道光影,慢慢移动着。我将自己的身体轻挪下床,循着一墙之隔的另一个空间里缓缓的呼吸声,拉开整个窗帘,正对着内心中最完整的月亮,静坐下来,默默无声。

我房间里的窗户是正对着南面的,也不知月亮今晚为何将光亮全赠予我,我且只望着窗口,等待光芒跨过窗楹,留下我的影子,一切都呆呆的安静着,云朵飞速移动,像是有风在吹,月光也似烛焰,忽明忽暗,在照射过的地方都裹上白色的丝带,配上深蓝色天空,也清凉,也纯洁。

我认为记忆中躺着的月亮,总应有星光相伴,应该是弯弯的芽儿尖,卷成一抹柔和的弧度,光晕缥缥缈缈,背景为墨色,光亮便会突出洁白,却不美。美应是一种温柔的勇气,应该用心中的颜色加工又不互相重叠。什么在眼中是美的,它便是一个代名词,一种颜色,一种表达不清的追求和思念。月自然是美的,也自然是这些感情的表达者。

记不清楚了,不知多少个夜晚无月,我只记得,在许多清晨,头上顶着没有云彩的蓝色天空,一边是耀眼的白光,散成许多星,月亮挂在另一个尽头,影子变淡,投向光芒最盛的一个点,星光便消失了,新的一天宣告开始。盯着北岸的天空,幻想夜晚还会为日光留下影子,我多想给这些个必然以相同方式结束的每一天,挂上月亮。

月色真美散文 篇9

维吾尔族孩子小时候便学这样的歌儿,唱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希望有一个如月亮般的姑娘,我的爱人,像月亮一样明亮”。他们期冀爱情,但他们从不混乱爱情。在尚不清亮地知道什么是爱情的年龄,便字字句句铭记于心,我的爱人,当如月亮般皎洁而与我意义非凡,多么可爱!可这又是有多么大的胆子,才敢在苍天月明之下说出这样的话来,有月荧映,爱也是浅薄的,而深情寄临,月是更冷艳动人的。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杜畅意咏月,鲛人对月流珠……万物纵横,世事时变,那些诗词歌赋、咏怀抒志,那些流转过岁岁月月的痕迹,几何淌于月光,在光影凌波中荡荡,成为数代人心中的寄托,积攒了千年来的热泪冷叹,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相伴而从不发一言。我相信,月中人定是不敢看人间的,太多的无奈艰辛把他们的心逼到坚硬而不会背过头泪流。可我同样相信,若是他们转过头来,定是会穿越光年的距离,给谁一个拥抱,在他的枕边,留下一束茉莉花,留下一首情歌,在那人的梦中,留下无懈的完美结局。

我讲“月色真美”,因为鄙薄,因为无知,因为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预言来描述彼物。我想讲出她的冷艳却富柔情,我想道出她的恒远又专一……可是我又无能,我的词汇量,我的所有口舌,不允许我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句段来描绘那云边的一弯美色,所以我只好一次一次地讲:月色真美。

经典散文今夜月色正浓 篇10

正时此刻的我,大概是醉了,看着墙上的指针渐渐走到了2:45的位置,我还是睡不着。

心里想着一个人,不管喝了多少酒,总是一种感觉“酒不醉人人自醉”。而我偏偏不信那个邪。一份威士忌,一份伏特加,还有……总之很多也是记不住,喝到整个胃里翻江倒海般的难受,也只是喝多了。当我沾沾自喜那几杯酒不算什么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闪现过他的脸,好像是酒劲上来了。我只能呆呆的坐着,直勾勾盯着时钟,,漫漫长夜,就这样做一个晚上?也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敢偷偷记录下自己多么思念他,等醒了可能会嘲笑醉酒的女人是多么不顾廉耻,卑微到尘埃里去爱一个人。无妨无妨,反正记下了,记着这一个晚上对他浓浓的爱恋。但是我困了,想合上眼睛结束这一切喧嚣,我不敢,因为一闭上眼睛他就会在脑海中吵闹,回想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即使我们没有过去,没有曾经,他只把我当做普通朋友。我一个人在脑中搭了一场戏,主角是我们两人。尽管我知道一睁眼他就会走了,可我我没法不放弃,不去面对世界的冷漠。

现在2:50,窗外的有一轮明月来迟,突然想起曾经看过夏目漱石先生翻译的第一篇文章,他把“我爱你”翻译为“今夜月色正浓”。以前总不知为何,肤浅觉得无非是东方男人的含蓄内敛。此时此地我仿佛知晓了他埋藏于月色中的浓情。看到月色,只想起了我爱的你,何日才能与我共赏如水月色?就在这样一个有目中无人的夜晚,只虚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曾不懂爱,胡乱诌了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醒自警人。当时觉得爱是占有他,让他爱我与我爱他成正比,现在看来是荒诞不经。明明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偏偏于我于他上了一层无形的枷锁,本就是一个心神不定的东西,何来对他的负担?可我是给他造成压力了,这就是我们的错,我的恶意了。

所谓之爱,引人入胜;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无非解释为二字――贪欲。来自欲望浅尝辄止却又不安于现状的稷琐之情态,每个人亦如此。爱,把大俗作大雅。用爱诠释私欲,用私欲填充膨胀。现在懂爱吗?我不懂。我依旧极其幼稚把他当做我的私有物品,不允许别人染指他的一丝一毫。当他与别人谈笑风生时,我心里的猫爪就在不停骚动着,我折磨自己,还异想天开,有某天他与我也会笑靥如花,实际上只会让自己遍体鳞伤再慢慢放手。

但当我看到了那月亮,我的心里只只有一句“今夜月色正浓”,心里想着下半句,大概就是“I Love you”吧。

月色无边岁月无声的散文 篇11

人生无常,总有那么一些苦楚,那么一些掉落意,那么一些悲哀与泪水,可能会深刻于骨,深铭于心。会让我们认为,此生永远都弗成能忘记,我们就时刻不忘着,时刻不忘着。

皎洁的月光,照亮着全部夜空悄无声气,独自流荡在那熟悉的路边仰天嗟叹,在月光下明灭着这点点的追忆一如往昔,冬去春来,月光依旧,路边依在,时光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走。抚心自问,我的时光去哪儿了?殊不知,时光就在我们指间的闲暇溜走,无法紧握,无法相留,我们只能依附人独有的感触,回想去记录那飞逝的分秒,在这片苍茫的地盘上。不知是时光留下了回想。照样我们的记忆握住了时光,在这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虫鸣提示我,这是又一个春天的`光降。

岁月轮回,周而复始,赓续的经历让人赓续的改变,昔时,我们都有着合营的豪情合营的幻想,匆忙地飞奔在这个认为可以握在我们本身手中的世界,欲望超脱,欲望成长,欲望自由,一路疾走不懂的蹙足勾留,记下那最美的芳华,感悟那年少的轻狂,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一杯酒一会醉一席话,足以安慰所有伤痛,各自踏上了属于本身的人活门程,感触感染不到离其余伤感,因为年青,因为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最美的幻想,追寻着本身心中的妄图,怀着最真的热忱寻求,早已勾画的蓝图……

当一切在摸爬打滚,流血流汗,撞过南墙之后,才创造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挫熬煎平了我们的菱角,掉落意袭击着我们的心坎。再回想已千差万别,曾经的誓言,只是年少的蒙昧,世界正在同化着我们的心坎,心坎正在流逝着那芳华的热血,在牢弗成破的一角,扯破了一个伤口,这个伤口以倍数甚至指数在无穷扩大年夜大年夜。我们力所不及,只能默默守候那最初的妄图,却不是每小我,都能保持那最初的心态。认为顾及,退缩的心灵,因为我们已经不再年青。

我们默默地遭受着伤感,无比怀念那损掉落落的芳华,幻想这芳华的力量与勇气,因为他们在消掉落甚至灭亡,我们只能用指尖划下那溜走的时光,每一次忧伤,都邑划下一道伤痕,在往后的日子里惊醒着我们。所以,我们谨慎而当心的生活,寻找着我们最终的情感,那是超出了爱情,却包含了爱情的爱。

月色正浓思绪飘飞散文 篇12

一轮明月,一地清辉,一份心绪。飘逸在尘世的梦,去了广寒宫,转而到了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题记

【望月惹思绪】

清风徐来,单衣欲飞,裙袂起舞,弄花亲水。沾满清露的浅草,在初夏的夜晚,异常灵动。眸子里盈满剔透,宛如水晶,将尘世的美好镌刻,把浓浓暖意融合。带来一个浑圆的今生。

一身疲惫在清淡的月辉下,褪去许多。仰望远空里闪烁的眸子,演绎着千年神话。把牛郎织女的一腔相思化作满天星,日日相伴,夜夜想念。

苏子曾把酒问天,“明月几时有?”今夜,便有了月神光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那亦是难有的辗转反侧,思绪飘飞的日子。对白昼的难忘之事回味,领略其特殊的况味,独享一种美好;对远人的缕缕思念,遥望明月寄相思,静享一种牵挂;对月宫嫦娥的羡慕,慨叹韶华易逝,红颜易老的无奈,坐享一种成熟。

大凡和相思有关的诗词,皆与月亮相连。苏子、李白、张若虚……举不胜举。或豪放,或婉约,或高唱,或低吟,不失为一种静谧,一种期待,一种美好。

“举头望明月”,“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月并不孤单,与黛色的远空相伴,与一江潋滟的春水相随。遥念家乡,遥念亲人。无限的真情,寄托于这从未陨落的明月。

虽时圆时缺,但终究崇尚团圆。家人共聚圆桌旁,捧起圆钵,拿起圆勺,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团圆圆,美满可亲。中秋佳节,月饼自然也是缩版的月亮,镶嵌在心上。“满目月色缀庭舍,远山黛处青又青。回首一瞥身心暖,长愿君心似我心!”我的口中对着月色呢喃。

北城,一个被誉为江南的小城,且是山城。初夏的夜,并不暖和,偶尔还会增添几分寒意,虽不及秋冬厉害,但还是温差很大。中午穿件薄衫或者雪纺裙裾,蝶衣飞舞,晚上就必须加衣。

凝望明净如水的月儿,玉盘高悬于中天。不知嫦娥可否住在广寒宫,渐渐老去的吴刚可否忆起那峥嵘岁月?身在异乡的爱人,可否记得花前月下的吟诗作赋北窗里。

思念,乃心底里荡漾的扁舟,涟漪圈圈在心湖;思念,如同一线纸鸢,飞得越高,牵挂越多,那总有一头紧握在手;思念,借素手拈来琴弦,注满心中的爱恋,如淙淙溪流,从高山淌下。

月满西楼凭阑久,手中鸳鸯谁人绣?一副双鸟戏水图,在月色的掩映下,愈加的清冷,少了些许浪漫,温馨,多了几分静谧。静得感觉让人不愿意接受。

那轮明月从斑驳的流年里走过,把经年的传说流传;那轮明月从泛黄的诗词卷中走来,留下了许多墨香在时代长河;那轮明月从上古的爱河里走来,玉兔捣药的经典,成了精彩的演绎。身披月光,仅仅属于夜的月光,教人更知道秦关汉月的魅力十足。

他像是在缱绻流年里,看着痴男情女的绝美许诺,见证着山盟海誓的兑现。曾有闭月羞花的貂蝉,一心盼得能和有情人比翼双飞;身处异族的昭君怀拥琵琶,弦上相思,汉家宫阙,何时回望京都。红颜易老,月光依旧。在月宫里,嫦娥怀抱玉兔,徜徉在依旧如同昨日的岁月里。

星罗棋布的夜空,唯你――月亮,最为耀眼。盈满两袖清辉,抛却三千烦丝,想起今生与你相遇在初夏的那个夜,时过境迁,景同地不同人却单,举首望月,一颗素心,虔诚奉上,希冀能带到君的身旁。

婆娑的影子,摇晃在流年的长堤上,却不因月亮的偏移,斗转星移,而忘却那年的承诺。

君住长安城,我在山城一隅。等你在月光下,凭栏已久,看嘉陵江水西去,前赴后继,却不知道君何时能来。月光斜洒在雕花窗棂上,一纸清欢,素手扶住经年的花痕,问春花秋月何时了。

茫茫人海,悠悠情河。月老曾用一线红色,连理无数痴情男女终成眷属。后人奉上供果感念。这,或许就是人世间的.一种真情,低调而奢华的内心世界,谁人懂?只有月老。

时间如白驹过隙,流年的沙漏总在不经意间划过。可这月光自从在久远的上古升空后,便没有再陨落过。从她那时圆时缺里读懂人间的悲欢离合,读懂沧海变桑田的精髓。

月色下的红颜胜过百花,一支琴曲从远远的石桥上飘来:或如匆匆溪流,或如旷古奇声,或如窃窃私语……那便是仰望月光,感慨千年的各种美妙。

【赏月话淡然】

许久,未曾与明月相伴了,不免有些想念。不知在哪年哪月,陌上花开蝴蝶飞的季节,与你相逢。说不清楚,是不是缘分临近你我,竟然在舞池里相伴很久。

日久生情。月光倾泻,一世静宁。倦鸟归林,树影婆娑,偶尔会听到几声蛙鸣,划破寂寥的夜空。星空之下,万物像是披上一层纱,愈加神秘,朦胧。舒婷、顾城倘若见此景,定会留下墨香在指间。

不敢说替代舒婷他们,但是可以在这静谧中寻觅一方闲适,赏月话缠绵。明月临空,必有繁星如同眼睛缀满宝石般的幕布,增加些许空灵。纵然只有一颗明月,夜明珠般熠熠闪光,星辰逊色不少。可是幸运的是在星月神话里,看到的是众星捧月。何等的光辉,貌似众仙女围着以为美男子。

曾经心中的美男子,今天依旧还是。可是在异彩纷呈的景象里,却不见了往昔的影子。霜染两鬓,如同云雾染就了一片蔚蓝,倒是有了几分诗意。

细细的观看了曾经缠绵许久的爱情:爱的是人,爱的是善良的心,爱的不是他的容貌。久经风雨必定会见到彩虹。那是天上的一抹绚丽的虹,醉美的颜色,绚烂的时光。

那时懵懂,却依稀记得长安城里的许诺。繁华里注定有你的踪迹,桃源中亦有我的影子。只因久居深山,习惯了仰望月光的凝眉,琴心温婉的岁月。

静下心来,剔除烦躁浮华,方能悟出这静美的奇妙所在。一轮明月,或圆或缺,总是笑弯了了眉眼,笑看世间冷暖,百业兴废,朝代更替。依然容颜不改,痴情不变。这样的模样,谁人能敌?

悄然改变的是记录流年划过的数字,永远改变不了的是月亮的静美姿态,宽阔的胸怀。容天下之事,看天下之象。万人难敌的长城,固若成汤,但随着斑驳的城墙,看到风雨兴起,日月轮换,四季流过。

中秋赏月,是一大风俗。可平日里赏月,那自然是另外的一种风情了。

把心爱的茶具搬到小院,接受月光的沐浴。慢品香茗,幽香沁入心脾,唇齿间的淡淡香韵,无法言表,只觉浑身畅快,毛孔舒展,妙不可言。微风过处,那才叫一个好。

斜倚在藤椅里,慢摇,享受月光里的恬美静安。想必也完全忘却了案几上还有未填完的一阕词,将那曾经缠绵在春水里的潋滟,抛至九霄云外。大脑一片真空,到了忘掉烦恼,抛却忧伤的境地。这种状态,恐怕令不少人羡慕。姑且说,这是一种将心沉下去的境界。

一种涵养,一种境界,一种气质,一种优雅,一种从容,一种皈依。

万物终究都会归附自然,终究都会符合自然规律。在北城江南这样的地方,缠绵在曾经的日子里,曾经的曲目中,亦不能说不是一种悠远。

过去的风景不再追忆,留下的风景却要格外的珍惜。起身,行走在月色中,拥抱那无人可替代的美好,仿佛拥有了尘世间的一切,包括哪些缠绵的花好月圆夜。

走在风雅的边缘,听风吟唱,赏月儿笑靥,品香茗气息。思想在不经意间漫步,素手弹起千年的琴音,穿过月光,传递到秦朝汉代。偶尔碰到那个曾经出现在呓语里的人儿,请来对弈,将浮躁沉淀在黑白棋子之间。

闲适的风趣,自然之友懂的人晓得其中的妙处。无需参禅诵经,无需祈求上苍,给予些许怜悯,只要心中有爱,自然会和静谧的月光融合;和温情脉脉的水乡融合;和风花雪月的日子融合。重叠梦幻,顺着心曲,穿越唐风宋雨,落到这个月夜。

无悔的爱,爱月夜,爱月光。魂清骨净,自在逍遥。北城江南五彩池里的几朵彩莲上的清露,不是天上的虹,是沉淀了浮躁的琼浆玉液,乃人间精品。

蓬莱,自古都认为是神仙境地。而今,在北城的江南赏月,才深深懂得神仙的日子,是如何的自在逍遥。淡然不会再游走在脑髓里,魂魄和骨头间,而是铭刻在心上,渗透到骨子里。只有静心,方能体会到仙境的美好。

洗去尘埃,我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淡然流淌。不管是道法自然,还是禅味人生,凡事都有个度,皆有因缘,切不可违背而行。善恶终有因,终有果。

【读月品人生】

人生,如同一盘棋,不同的人对弈,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棋术,大凡不会殊途同归。

人生是一场戏,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最好的定位,世人皆在难得糊涂当中自诩。

人生是一处风景,与众不同的风景。四季轮换,格调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终究会谢幕。

花开花谢,情暖半季,情暖一生,那要看缘分了。月,并非是每天都能出现的,有上下弦,有满月。淡看月牙,那亦是美的有诗意,有情调。倘若天天都是圆盘呈现,那期待变成了一种泡影。倘若天天都是月牙,那么期待太久,总会疲惫。或圆或缺,弥补了欠缺,成就了期待,成就了梦想。

人生何处不逢君。今就在这里与月儿相遇。她宛如一位女子,几分娇羞,几分蕙质兰心,可人可心。怎教人不多看几眼,醉了眼眸,醉了心怀,醉了一切。

酒逢知己千杯少,醉眼朦胧看月亮,越看越娇美。醇香的酒,也需懂酒的人品尝,饮酒亦看人儿,在对的场合和对的人同饮,赏月,便是一种默契,反之,便是亵渎。

月光下,两人对酌,即便是对影成三人,那又何尝不可?起码是遇到了知己。远比那壮志未酬的七尺男儿,举酒邀明月,把酒问青天,要来的亲切,顺新顺意。

看着各色的花瓣,在月光下含羞,倒是我有些不懂矜持了,竟然两袖盈满醉美,轻嗅百花香。红尘依旧,容颜却老。“古来百花娇,我醉人家笑。任凭风月来,不辨低和高。”

眼眸噙满嫉妒,这月满西楼时,嫦娥望东方,怀抱玉兔唱。凡间留下我,独处一隅,偶闻丝竹声,又来话凄凉。匆忙走过人生之路已过半,却难以品读人生之精妙,更谈不上真谛所在了。

柳舞风来,水流声出。这些意境悠远的景色,司空见惯了,反而不觉得就是人生之中可供顿悟的东西。然而,今夜月光笼罩,不由伫立,举头凝视良久,用心思考数秒,略微解得其中一些曲直。

这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虽说都喜欢有良好的祝愿: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很难有自己如意的时候,运作也成了计划当中的部分。怎能堪比月亮,自由自在,逍遥顺意。

即便如此,还要学会理解淡然处之的含义:遇到幸福时刻,淡然;遇到荆棘密布,淡然;遇到风雨相随,淡然。其实也就是心态的问题,不说随遇而安,至少要不急不躁,遇事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云舒云展。这才能让一颗心静下来,沉淀下来,实现梦想。

毋庸置疑,在江郎才尽之时,或许会失去昔日风度,愈加显的憔悴。不光是气质的憔悴,更是心力交瘁。这个时候,不妨看一眼月亮高悬,笑靥依旧的模样,便能给你几分底气,倏尔有了一种气流在全身窜动。对!这就是感觉,就是动力。

人生犹如一条路,高坡低谷,曲直无序。船到桥头自然直,并非无道理,无需一棍子打死。一分为二,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船是行走在人生历程当中的,否则便看不到“桥直”的那一刻。鼓励人们还是梳理“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最终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色正浓,积淀的能量正足。汲取亮光的同时,我们汲取营养,使得自身也如同月亮一般,高悬在空,奉献全部。无论月圆还是月缺之时。有了奉献,便有了爱。

牵手于月光,何尝不是好。牵手于嫦娥,怎叫吴刚不羡慕。不管你是痴男还是情女,只要与月光为伴,便会动的人生之光也会夺目,也会有众星捧月的效果。

不求@赫一时,但愿如同淡雅的月光,依然高悬。白落梅说:“一轮明月,普照千年,经历了无数风雨飘摇的王朝,看罢人间的兴废,看却依旧重复着不变的姿态。她遥挂在中天,隐现着温润朦胧的光华,牵引了世人探秘访幽的心灵……”

上一篇: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包括哪些下一篇: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