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

2024-08-05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通用3篇)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 篇1

苑庄镇位于汶上县城东部,处于汶上、宁阳、兖州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3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共计5.7万人。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把市级示范点和中心村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实行拆建并举,加快了全镇城乡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目前,共顺利启动新苑、马庄、尹村3个农村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情况

1、苑庄镇新苑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规划辐射9个行政村、14643人、3626户,原村庄占地3523.3亩,新规划面积894亩,节约土地2630亩。该社区已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新苑社区建设始终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建立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作机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支持,社区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圆满完成一期工程暨前苑村整村搬迁建设,共拆迁房屋5.6万㎡、426户,腾空土地340亩,已建成10幢五层住宅楼6.7万㎡、3幢二层楼房9100㎡,共计完成7.6万㎡,426户群众喜迁新居。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建设一体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苑社区服务中心1700㎡、群众文体广场6700㎡。同时规划建设小学、幼儿园、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其中学校3300㎡、幼儿园1200㎡正在开工建设,完成新苑大道土建工程规划建设,新修新苑大街9600余㎡,铺设水、电、管网共计5000余米。

2、苑庄镇马庄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环乡路两侧,依托马庄小学规划建设。辐射整合3个行政村、4350人、1118户,原村庄占地1149.9亩,新规划用地267亩,节约土地882.9亩。该社区正在委托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社区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目前,正在实施马庄村、郑楼村居住点建设。马庄村建成五层住宅楼4幢、160户、2.4万㎡,二层楼房8户、3600㎡,在建2幢、80户、1.2万㎡,拆除307户、3.7万㎡,累计投资2700余万元;郑楼村在建1幢、40户、6033㎡。

3、苑庄镇尹村社区建设情况。该社区位于镇驻地西、府前路和环乡路交汇区域,依托府前路规划建设。该社区辐射尹村、东演马、演马、田村4个行政村、6989人、1756户,原村庄占地1637.4亩,新规划用地420亩,节约土地1217.4亩。该社区正在委托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社区详细规划,各项手续办理齐全。目前,正在实施尹村、演马庄村居民点住宅楼建设。尹村建成住宅楼4幢、120户、1.7万㎡,计划于近期拆除解放村36户、4320㎡,演马庄村在建8幢、280户、4.1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全镇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就近整合、节约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依托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全镇“一城五点一区”总体规划,把全镇32个行政村规划成6个新型农村社区。“一城”即新苑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五点”即大秦社区、贾柏社区、莲花社区、尹村社区、马庄社区。“一区”,即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新的社区规划占地3179.5亩,可节约土地9717.4亩。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线工作法、指挥部工作制。镇党委、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安排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依托社区总支建立6个社区建设一线指挥部,把机关骨干选派到农村社区一线,实行副科级领导包社区、社区总支书记包重点村、民情书记包一般村、村组干部包组联户工作制度,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主体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本指导原则。建立群众代表日常工作制度,实行指挥部抓总、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群众代表联户,就群众关注的户型、补偿办法、回迁价格逐户征求意见、签字摁手印,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聘请群众监理

员,严把钢材、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进口关,严格对照国标验料,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破解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加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创新“五个一点”筹资方式,即盘活村集体资产自筹一点、动员群众预交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农户联保贷一点、建筑商垫一点。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监管,依托镇经管站明确了“三个一律”工作纪律,即所有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项资金账户管理;所有支出一律经群众代表签字后方可放款;所有社区建设资金账目一律经群众代表审议后方可入账。下一步,主要采取动员群众预交、争取住房贷款政策和争取土地置换政策,解决资金难题。

五是强化民生保障,确保旧村顺利拆迁、和谐拆迁。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社区建设当作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坚持让利于民,聘请县物价局对拆迁户原有住房科学评估,同时在安置期内发放搬家费和房屋租赁费,动员群众腾空住房、主动搬迁。

六是统筹社区建设和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建立社区建设、招商引资、富民产业相互支撑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园区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依托社区建设解决招商引资、富民产业土地瓶颈,借助招商引资和富民产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资金瓶颈。首先是启动资金难筹集。虽然制定了动员群众预交楼房款的激励政策,部分群众缴纳了1—5万元的楼房款,但相对社区建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金融部门虽然出台了农村住房贷款政策,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其次是后续资金不足。按照建房合同,一般要分批支付建筑商楼房款,再加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土地置换增减挂钩政策资金需要一定期限,致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再次是债务包袱较重。拆迁补偿平均每户要支付5万元,动员群众拆迁一般要每户支付1万元的奖励资金,再加上搬家费、安置期内租赁费,平均要每户要支付6.5万元,而旧村址复垦复垦后,平均每户仅能节约0.7亩地,按每亩补助9万元计算,约6.3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费用,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

二是土地制约。新的社区规划,村庄整合力度加大,要启动社区建设,需新占耕地,而土地红线难以逾越。

三是规划欠完善。全镇总体规划虽然制定,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各社区详细建设规划欠完善。

四、体会和下部打算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农村发展大势,一定要抓住3—5年机遇期,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拆建并举建设原则,全力全速、持之以恒的抓好实施,下步打算如下:

1、持续推进新苑社区建设。新苑社区计划年内建成1

3幢、520户、6.7万㎡,完成前苑村旧址18.9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

2、重点突破马庄社区、尹村社区建设。马庄社区计划年内共计建成13幢、520户、6.5万㎡。同时,完成马庄村旧址11.26公顷土地整理复垦任务。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一体化建设原则,年内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群众文体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尹村社区计划年内共计建成14幢、6.9万㎡。同时,完成尹村旧址2.4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按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一体化建设原则,年内规划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群众健身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 篇2

一、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探索。据初步统计,全省总体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000个左右,到2015年,完成35%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到2020年,完成80%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目前,各市、县(市、区)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300个,500个左右基本建设成型,达到了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制度健全的标准。已入住农民111.2万人,腾出建设用地22.78万亩。各地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引导。从调研情况看,各市县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通过交流经验、完善措施,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滑县出台了《村庄合并奖励办法》,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信访听证会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新乡市先后出台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目前正在探索创新社区住房建设和旧宅拆迁利益补偿机制,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节约土地所得到的收益返还农民,让农民自主建房尽可能少拿钱,调动群众积极性。

(二)尊重群众意愿。各地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强拆强建。新乡市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全程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庄重建、迁建、合并、农民建房方案等,均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2/3以上的成员同意后才能施行,50%以上农户签订同意协议后方启动建设,并让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程建设全过程。在社区建设模式选择上,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形成了农民自建、集体统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建设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三)科学编制规划。目前,《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基本编写完毕,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实施标准。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新乡市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 “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五种建设模式。安阳市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着眼于推进土地利用、城乡发展、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规合一”,优化了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

(四)加大资金支持。在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难题方面,各地进行了积极尝试,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新乡市从2009年开始,市县财政每年安排4.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滑县从2010年起,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设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资金,县财政按照1∶1的比例,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奖补。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多层面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9年以来,新乡市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3亿元,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淇县今年以来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社区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滑县整合中央、省财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小学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类资金1.4亿元,用于锦和新城社区建设。三是创新金融借贷。新乡市采取3—5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质押担保等形式,帮助群众协调3—5万元的建房贷款,并争取国家农总行在该市开展新居民建设贷款试点,对建房农户发放贷款1.1亿元。

(五)加强市场运作。各地注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一是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新乡市通过组建强农投资有限公司,向农发行融资中长期政策性贷款19.74亿元,支持全市119个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淇县建立了政府控股的经投、城投、润淇、新城等4个投融资公司,目前已争取到国开行、农发行社区建设项目资金8亿多元,保障了社区建设顺利开展。二是综合运用土地、信贷和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淇县阳光社区通过BT开发模式,引进房地产企业投资建设社区,政府根据社区建设验收情况,分阶段给开发商土地补偿。浚县王庄镇在中鹤新城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将企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借助中鹤集团的经济实力,由中鹤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参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乡市通过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2.8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以捐资和垫资等形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辉县市孟电集团捐资1.3亿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南李庄社区),全村351户1200多位村民不用花自己的一分钱,入住社区内近300平方米的住房,由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

(六)强化产业支撑。各地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舞钢市通过引导社区依托自身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新型现代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主导型、旅游服务主导型的支撑产业。辉县市南李庄社区利用节约的70亩土地,建设农贸市场,群众入市经营,人均增收5000元。

nlc202309030457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好的趋势和态势。但资源要素在农业与非农产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配置仍不合理,城乡利益协调等机制仍不完善,资金、土地等问题仍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

(一)建设资金匮乏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繁重,投资巨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据测算,建成一个人口为5000人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就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目前,全省各地已开工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共2300多个,从资金需求上看,存在着巨大缺口,主要表现在“五难”:一是启动资金筹集难。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引导有限。同时,很多农村缺少有力的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所需资金仅靠地方投入和村集体自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项目资金整合难。据了解,目前直接涉农的有24个部门,各类涉农项目资金80多项。在现行项目资金管理体制下,投资渠道不同,资金申报程序、批复时间不统一,需建立和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体制和机制。三是金融贷款难。目前,各金融部门缺乏农村信贷产品,农村贷款门槛高,农民缺乏有效抵押物进行贷款。同时,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不符合金融部门的贷款选择,尤其是城镇建设起步阶段,存在着选择承贷单位难、担保难、还款来源受限等不利因素,使金融部门很难满足城镇建设中的信贷需求。四是“以地生财”难。由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手续报批难,商业化运作规模受限,土地投放市场不足,“以地生财”融资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土地净收益补助要么政策规定不明,要么须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不能适时支用,土地补偿滞后,资金利用困难。五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新型农村社区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项目回报小、周期长。由于宣传不到位、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扶持和优惠措施不够等问题,不易于形成有利的社会氛围。社区建设多部门管理,程序复杂、协调难、遗留问题多,社会资本收益的制度成本投入大、机会成本高、边际效益低,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建设用地难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尤其是搬迁新建的社区,所需土地大部分要占用耕地。在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面前,建设用地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难题之一。国家虽然有“增减挂钩”土地周转指标,但由于“增减挂钩”项目审批时间长、指标少,远不能满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拆旧还耕工作难度大,进度慢,使“增减挂钩”政策难以适时充分发挥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理置换出来的土地指标,目前仅限在县(市)内交易,没有发挥土地指标的最大效益,影响群众拆迁的积极性。

(三)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长远问题。一些地方对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不够,影响了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乡镇规划的管理,点多线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致使一些农村社区规划的起点和标准不高,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没有很好衔接,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层次性。有关村庄拆并、搬迁、整治、扩建等涉及转换用地指标的政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标准、实施办法、补助标准,以及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定不配套、不完善,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遵循,操作困难。涉及办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规划、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收费高,加大了工作难度。农民户籍、房屋产权、资产要素流动、养老、低保、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滞后,农村居民难以完全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

三、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政策思考

财政支持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统筹资金、集中支持、创新方式、强化监管”的原则,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资金统筹整合,突出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入,共同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

(一)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以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难题。二是集中安排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市县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土地出让金等各类预算财力,结合当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明确支持方向和重点,增加财政对社区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道路、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提升社区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社区的软件建设,逐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统筹使用各类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资金整合平台,打破行业、部门界限,形成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有效统筹相关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配套服务能力;统筹各类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心城镇周边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各类涉企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发展,强化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同时,要明确扶持标准,规范资金管理。

nlc202309030457

(二)突出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根据确定的阶段性和年度建设重点任务,按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和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支持重点。一是支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各级财政应支持当地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作用。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动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历史沿革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规模,注重完善社区功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加强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长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地规划农村新型社区项目,对于规划之间产生冲突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坚持“统筹联动”,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如新农村社区规划要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施工用地、管网铺设、用电等因素。要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乱占地、乱建房现象,切实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屋,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屋”。二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要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镇规划、村镇绿化、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建设、电力入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农村教育布局调整资金等,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新型农村社区学前教育资源,引导、鼓励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给予补助,支持农家书屋更新书报、举办读书活动等,并对社区的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活动给予补助;继续深入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多样文化需求。统筹乡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建设等资金,支持开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统筹使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产品流通项目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等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百货供应、餐饮服务、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服务体系。四是强化产业支撑。统筹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支持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龙头企业。统筹使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和推动周边社区的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

(三)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一是创新政府投融资体系与运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等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合作和支持。以市县级投融资平台为主,对现有投融资平台重组、合并。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优势,通过统贷统还方式,帮助市县解决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缺口大、分散融资成本高的难题。推动市、县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收储土地、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重点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城投公司,壮大平台资本实力,增加其信用等级,持续提升融资能力。继续支持地方综合运用BT、BOT、土地开发+BT、打捆成片式开发、资源置换式开发、委托贷款、社团贷款、间歇资金质押贷款等多种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综合开发;逐步扩大农村“五权”担保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二是创新鼓励金融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年度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进一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的意见》,制定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豫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后台服务机构和分支机构。建立财政性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挂钩机制,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河南的信贷投放力度。三是创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建设资金筹措格局。通过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开发企业和农民的共建共赢。对民营企业或个人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的,予以鼓励表彰。注重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无私奉献精神,通过荣誉表彰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社会共同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完善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的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在动力。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统筹考虑省辖市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优先把区域发展较快、城镇化率高、县域中心承载能力强的县(市)纳入省直管县,既为省辖市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又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权限,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城镇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动农民工就地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心镇设立独立的乡级国库,根据中心镇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收入范围及分成比例,将收入增量逐步向中心镇倾斜,引导中心镇的财政收入有效用于当地城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延续对产业集聚区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承载功能。二是支持建立全省统一的土地指标流转平台。借助建立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有利的改革和发展环境,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积极探索鼓励节约用地相关政策。通过对节约土地实行财政奖励、补助等支持政策,鼓励以最大程度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置换节约土地,实现以地生财,借地发展。对腾空土地复垦后余出的建设用地,除统筹安排好农村社区及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外,在符合统一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并通过招拍挂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获取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补助,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其他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减免规划、国土、建设、人防等有关收费项目,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快配套跟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征用、农村林权、房屋产权、就业、养老、低保等改革,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文第一作者系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宗宇翔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 篇3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2—2013学年度在紧张与忙碌中度过,我校顺利完成了迎省督导评估工作。受到省及县局领导的高度好评。2012—2013学年我校中考成绩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鼓舞了师生的士气,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暑假期间,局领导对我校的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工作十分重视,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暑假前对学校校园设施和校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并针对排查的问题逐一作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学校对师生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十分重视,并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暑假作业,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假期。假期,学校有专人对校园和校舍的安全再次排查,并安排了昼夜领导带班和教师值班工作,值班教师认真负责,顺利完成了学校的看护任务,为2013—2014学年度工作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假期我校积极参加了滦南县夏令营文化艺术节活动,由周安君老师带领组织的40名学生排练的群舞《西域风情》,在县艺术节上大展风采,赢得了在场领导和群众的热烈好评。我校史丽华老师拾金不昧,将50万归还原主,赢得广大师生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开学第三天,市电视台到我校专门采访了史丽华老师的感人事迹。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师生1311余人,教师116人,其中合同制教师1人,代课教师4人。学生 1205人,其中住宿生300人。新学期广大教师干劲十足,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辛勤教育和指导下,学生纪律相对稳定。本学期,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关于《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安排,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早部署、早行动,认真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就新学期的有关工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初步草拟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就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对教务、总务、政教等各处室的有关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并落实到人。对领导班子分工作了调整,实行年级负责制。

二、按时开学,稳固学生。

9月1日,学生依时回校报到、注册。开学第一天,师生精神状态良好,各项工作开展正常。教师做到了提前备课,第一天开学就能进入课堂正式开课,并对学生的假期作业逐一检阅和修改。为巩固学生,争取开学初无流失并为以后的控辍保学奠定基础,我校通过开展领导班子会议,组织广大教师继续推进课改,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不同的班级特点,不同的学生特点,研讨和推进各具特色的课改,实现轻松、精彩、乐学的课堂,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我校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通过观看节目,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确实做到喜爱课堂,乐意学习,快乐求学,健康成长。

三、安全卫生,未敢放松。

9月1日下午,学校分班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彻底大扫除,使整个校园环境更加美观、整洁、干净。学校把食堂的安全卫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专人负责,并专门召开了食堂工作人员会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锅炉、食品进行严格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物品采购,安全第一,不采购无证产品和未经卫生检疫的食品。我校政教处组织对学校安全全面检查,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四、本学期工作设想

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我校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终目标,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下学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以校为本,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学校的发展能够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也依赖于学校发展到的这个大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本学期,在基于过去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把经验成果上升为常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规范化、教师素质化、制度健全化。

——管理为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与之相应的学校领导班子则为这所学校成功的基石。领导班子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管理思想先进,工作能力突出,协作精神优良”的领导班子队伍,学校本学期将大力开展 “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的教育自律活动,有加强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作用,营造了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校的规模在变大,要求班子成员必须跟随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能担当起上级领导交给的重任,做广大教师的表率。

——建立完善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对中考成绩、教师和学生各种获奖情况以及学校荣誉进行及时、准确的归档整理,专人负责,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使其在教师考核评价、晋职评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对教师的考核、选聘制度。建立人才储备库。建立和完善食堂、宿舍新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学习为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品位。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加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学习,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充分认识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本学期学校认真制定教师政治学习计划,定内容,定时间,采用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听讲座、写心得体会文章等方法,组织党员同志学习新党章。为使政治学习成为教师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还采用档案管理办法,将每一次政治学习的作业、学习心得等材料归档,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师德评价的内容,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多渠道做好教师培训。每学年第一学期举办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务处在学期初认真安排学校教师的课改研讨和课改公开课活动,对于教龄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教龄20年以内的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一节教学研究课,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校际交流课活动。

(二)、效益为先,促进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

1、围绕效益为先,加强对管理文本的改造。

——以课改为契机,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补充完善。加强课改的研讨和实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各科教师集体备课,备学生,研讨课改,努力实现高效课堂,不抢时间,不过多挤占学生课外时间,注重学科间的平衡;学生作业要精心设置,体现层次性,反对不加选择;作业量要适中,杜绝过多或过少情况出现;需要抄写的作业题目,要放在本科目的课堂上完成,禁止占用早读、午休课、课间和放完学后等时间让学生抄黑板,要减少学生无效劳动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学生中午休息时科任教师可进教室,但只准答疑,禁止检查作业和集体辅导,午休后可找学生到办公室个别辅导。

——对成绩汇总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以绝对成绩评价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工作的方法,以相对成绩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以一次测试成绩评价教师,而是通过历次成绩的跟踪汇总,是教师横向看进步,纵向看差距。实行“进步就是优秀”的理念,即每个学生每次考试总分能进步1分;每位学科教师每次考试的四率能进步1分;每个班级每次考试班级总分能进步1分。

——对考核奖励进行改革。班主任考核、期末考试奖励、九年级中考奖励中突出对进步班级、学科的奖励,既考虑位次进步的奖励,也考虑总是优胜者的奖励,还考虑分查缩小的奖励。对于在各项活动中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奖项,学校更要奖励。

2、围绕效益为先,加强对阶段性重点工作的管理。

在教学上既注重静态的、制度化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也注重动态的、务实的管理。如:期中考试考好了,下半学期怎么办?达到何种程度。各种活动都是如此。这对各处室的工作和全体教师都是一个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3、围绕效益为先,加强各处室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进一步发挥完善行政办的协调和管理职能。①做好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部署。②利用网络,完善学籍管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③实行教师档案材料上报制度。教师个人获得的科研、竞赛、辅导等各类证书,要及时上交相关部门备案。④完善和严格考勤管理,教师出勤情况每周统计并公布一次,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⑤改善学校特别是办公室的办公环镜,对办公秩序、办公环境也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和考核。⑥要实行对备品、办公设施、公共设施实行管理责任制。各处室的工作一句话都是学校的工作。对各处室的工作实行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主管领导要负主要责任。对于玩忽职守,学校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处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勤于沟通,共同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保证各项常规管理措施的落实。

任何完善的管理制度,离开了监督,就会失去约束力,变为一纸空文。为确保各项常规制度措施的落实,我们准备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听课指导与对话小组。学期初,八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按年级组建立“听课指导与对话小组”。每周一教务处安排出全周接受听课的对象与学科,然后组织听课指导小组人员不打招呼随堂听课。听后面对面交流,课堂评价表当天反馈,对不理想的课实施随堂跟踪听课,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既能发挥优秀教师的群体作用,又有力的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建立常规检查日反馈制度。教务处制作《教学常规检查日反馈》表,由各班的班长将早读、教师到课、教学效果、是否体罚等情况逐一记录,教务处每周汇总一次,然后归类整理,用书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反馈的内容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四)、搞好学校环境建设,增添育人的环境氛围。

搞好学校环境建设,继续完善敏行楼和致远楼室内的布置与装饰和两楼之间的花园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文气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办好校园网,班班通,完善充实栏目内容,提高办公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使其在学校办公、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扩大学校影响,增加学校知名度。

以上是我校对上一年工作的回顾和对下一年的工作设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3年9月

柏各庄镇初级中学开学情况汇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上一篇: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大班下一篇:小学生清明演讲稿三分钟